涪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时间:2019-05-15 13:59: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涪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涪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第一篇:涪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重庆市涪陵区 介于东经106°56'—107°43',北纬29°21'—30°01'之间。地处长江、乌江交汇处,素有渝东南大门之称,是乌江流域20多个县市区的物资集散地。幅员面积:总面积2941.46平方公里。

历史文化:涪陵因乌江古称涪水,巴国先王陵墓多葬于此而得名。2000多年前,涪陵曾为巴国别都,秦、汉、晋时设枳县,自唐以来一直为州所在地。新中国成立后为涪陵地区,辖10个县,1995年撤地设涪陵市(地级),下辖两区一市三县,1998年重庆恢复直辖后改设涪陵区。

经济:2012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0.53亿元,人均GDP9271美元。资源

涪陵区幅员面积2941.46平方公里,域内资源富集,开发前景广阔。最能代表涪陵资源优势: 一是水、电资源丰富。全区水资源理论蕴藏量大,达9.3万千瓦,极具开发潜力;涪陵地方电网自成体系,截至2011年止,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三大地方小电网之一。

二是矿产资源品种多,储量大。区境主要矿产有煤、天然气、铁、铝土矿、石灰石等,但最具优势的是石灰石资源,表内储量4亿吨以上,含氧化钙52%以上,适宜建设大型水泥厂和生产高标号水泥。三是农产品独具特色。除水稻、玉米、小麦、红苕、柑桔、蚕茧、生 猪等大宗农产品外,涪陵榨菜和红心萝卜、时鲜蔬菜等,逐渐形成特色和规模,拓展重庆市场。

1、燃料矿

(一)煤 区境的煤产开二迭系和三迭系的上统地层,多为零星分布。现已发现小型矿床(点)20余处,煤层大多比较薄且厚度不稳定。累计探明原煤储量3071万吨,而可采储量比较有限,故区境煤炭资源相对贫乏。

(二)天然气 产于蔺市盆地的三迭系地层中。1984年于四合乡首次钻通一井,日产气可达24万立方米,预测储量17亿立方米。每立方米发热量8500千卡,含硫46毫克。

2、金属矿

铁矿 区境铁矿藏于侏罗系下、中统地层,累计探明储量2249余万吨。其品种有菱铁矿和赤铁矿两类。菱铁矿主要分布于大柏、荔枝、清溪、永义等乡境,主产于侏罗系下统自流井组地层,含铁量26-31%;累计探明储量2200余万砘。其中以清溪河嘴储量最丰,近1000万吨。

砂金 主要分布于区境长江沿岸河沙砾石堆积中,其中焦岩乡坪西坝、珍溪镇兔耳坝为唐宁以来历久不衰的淘金点。据取样检测,每件(即一瓢,约3公斤)一般含量5至22粒。铝土矿 产于二迭系梁山组中部或下部,与耐火粘土共生,矿体多为似透镜状。龙塘乡牛角洞附近发现两个透镜体矿床,一个长1200米,一个长300米,厚0.6至2.55米,平均厚1.5米,预测储量54万砘。

石灰石 区境水泥用石灰石分布广泛,累计探明储量达4亿多砘。北岩口石灰石属早三迭世沉积和嘉陵江灰岩。矿体厚51至167米,呈单斜层产出,倾角13至20度。氧化钙含量48-52%,氧化镁含量1%左右。储量1亿吨以上。大堡山石灰石属中三迭世沉积的雷口坡灰岩。矿体位于背斜轴部,有3至4层,倾角10至38度。总厚166至181米。

泥岩 可作制造水泥的配料。现已发现两个大型矿床:一为涪陵城东插旗山,位于早侏罗世的自流井组中部(马鞍册段)。一为丛林乡廖家湾,产于侏罗系中统地层中。矿体为一层,厚130至148米。

砂岩 可作水泥配料。主要产于三迭系上统须家河组和侏罗系地层中。已发现4个矿点。硅质岩 又名石英砂,系制造玻璃的原料。区境卷洞乡发现矿点。该矿主要以似层状赋存于二迭系上统吴家坪组第三层及长兴组中下部,已探明储量1.2亿吨。

钾质凝灰岩 区境丛林、永义乡有矿点,产于三迭系雷口坡组底部,习称“绿豆岩”。厚0.6至0.78米。平均含氧化钾9-11%。丛林乡1977年曾建厂开采。后因矿点小、品位低等原因而转产水泥。

硫铁矿 分布于上二迭系长兴组上部和上三迭系须家河组含煤地层的顶部和底部,大多呈结核状、星散状形式赋存。焦石、卷洞、山窝、龙塘、梓里等乡境均有矿点分布,含硫量8-24%不等,已探明储量260万砘。

经济 概述

2012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30.53亿元,比2011年增长15.5%;人均GDP达到 9257.57美元;工业总产值1013.6亿元,增长17.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3.88亿元、增长18.1%;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9.36亿元,比上年增长38.7%,增长幅度比上年提高3.7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78.36亿元;城镇常住人口62.4万人,新增11.4万人,城镇化率57.6%。涪陵经济站上新台阶,为未来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篇:遵义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遵义县地处贵州省北部,东接湄潭县、瓮安县,南邻息烽县、开阳县,西连仁怀、金沙县,北界桐梓县、绥阳县、红花岗区、汇川区。位于东经106°17′22″至107°25′25″,北纬27°13′15″至28°03′03″之间。全县东西长112.5公里,南北宽89.3公里,土地总面积4092.66平方公里 矿产资源

据有关资料显示,遵义县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矿种26种,主要有煤矿、硫铁矿、锰矿、镍钼矿、铝土矿、硅石等,并以其质优量大闻名省内外,且具开采价值。其中无烟煤保有储量6.19亿吨,远景储量15亿吨左右;铝土矿探明储量8251万吨以上;硫铁矿储量8948万吨。遵义县是贵州省建设中的煤、电能源基地和铝工业基地。

经济概况

在第二轮经济强县考评中,遵义县名列全省县市组第3位;在西部百强县中,2009年列41名;2010年8月被评为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十大范例县。由中国产业集群研究院、中国发展战略学研究会经济战略专业委员会于2011年5月21日—5月22日在北京联合主办的“2011中国产业发展大会”上,遵义县在大会公布的“中国产业百强县”榜单中,名列85位,荣获“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十大范例县”称号。遵义县委书记陈志刚获评“十一五”推动中国县区产业发展30位功臣人物之一。

2012年,遵义县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03.06亿元,增长24.3%。其中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分别完成34.16、100.87、68.03亿元,分别增长11.2%、30.6%、22.2%;完成工业总产值343亿元,增长45.9%;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4亿元,增长60.5%;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37.54亿元,增长70.9%;实现财政总收入24.61亿元(含保利上缴税收,下同),增长29.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5.52亿元,增长50%;金融机构各类存款余额157亿元、贷款余额125亿元,分别增长18.2%和26.4%。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

2012年,遵义县预计完成农业总产值57.9亿元,增长11.8%。农民人均纯收入7720元,增长18.5%,全年计划目

标完成较好。2012年全年粮食总产63.54万吨,油菜籽7.36万吨,分别增长23.8%和4.9%。2012年,全县种植蔬菜48.8万亩(商品蔬菜32.4万亩),种植辣椒55.57万亩,完成收购烟叶31.6万担,经济作物稳步扩大,全县种植业结构继续优化,全县46家农产品加工企业完成产值38.5亿元,销售收入38.1亿元,农村专业合作社达210家、会员1万余户;规模流转土地22.1万亩;建成1000亩白果贡米核心基地。2012年,遵义县农村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县政府累计投入资金3400多万元,实施扶贫开发项目31个,减少农村贫困人口2.4万人,实现了松林、乐山、石板3个贫困镇“减贫摘帽”及枫香镇“摘帽后巩固提高”目标。完成土地开发整理6900亩;实施扶贫生态移民355户,受益群众1500人;通村、通组公路建设有序推进;解决7.8万人农村饮水安全;完成9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遵义灌区一期工程实施了水泊渡总干渠后半段及谢家、龙坪等三条支渠建设,完成总干渠17.7公里,支渠79.3公里。

2012年,遵义县全年预计完成工业总产值343亿元,增长45.9%;完成工业增加值86.41亿元,增长33%。全县规模企业达到163家,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294亿元,增长43.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73.97亿元,增长34.7%。工业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率达55%。重点工业企业生产能力不断提升,部分工业产品产量大幅增加,适销对路产品逐步增多,火焰山电器、娄山电器、辣椒制品等产品在全省、全国知名度明显攀升。受煤炭价格低迷和销量下降影响,原煤生产为92.2万吨,比上年同期下降13.7%;遵义铝业氧化铝产量为85万吨,电解铝23.4万吨,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14.62%、11.96%;乌江电厂发电量49亿度,比上年同期增长83%。

2012年遵义县工业投资完成96亿元,十大工业园区规划总面积达80.6平方公里,入园企业

123家,比上年增加近一倍。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功能逐步完善,园区效益明显凸显,有力促进了全县以能源、冶金、建材、医药、化工和食品加工为主的产业体系加快形成,工业结构调整不断优化,特色产业集聚发展不断夯实。

2012年,遵义县第三产业分预计完成68.03亿元,增长22.2%;2012年,全县接待游客297万人次,接待国外使节和观光团体29批249人;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7.1亿元,增长60.6%;乡村休闲游、红色人文游、自然风光游蓬勃兴起。2012年,全县物流产业逐步形成。龙坑物流市场集聚区初具规模,黔北汽车城、绿产交易市场、五交化机电市场、大恒物流等物流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推进,全县物流市场面积达26万平方米,黔北商贸物流核心区框架基本形成。以北京华联、苏宁电器、欧化家具电器市场等为代表的知名服务品牌效益明显,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蓄势待发。2012年全县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8亿元,增长20%。

随着全县城镇化发展和工业强县战略的实施,遵义县投资增长速度不断加快,有效夯实了发展基础,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2012年,遵义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54亿元,增长60.5%。206个省、市、县级重点项目,计划投资248亿元,完成投资185亿元,为计划的74.6%。云南力帆骏马车辆有限公司(九鼎汽车)、贵州长征电气公司风电设备制造项目、三省茶叶、正合博莱等工业项目进展顺利;杭瑞高速公路遵毕段基本建成通车、农村公路等项目有序推进;黔北汽车博览中心、绿色产品交易市场等项目部分建成投入使用,龙坑现代市场物流园区初见雏形;遵义灌区一期工程、绿竹坝水库、生态移民工程等一系列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顺利启动。

2012年,县政府先后组团、随团赴香港、贵阳、重庆和厦门等地举办大型招商引资推介会,成功举办了2012·中国·遵义县(南京)招商引资推介会和2012·首届遵义县乡村旅游节暨招商引资洽谈会。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大幅提升,引资质量和效益不断提高。引进项目结构多元,涉及机械制造、能源化工、矿产精深加工、城建及基础设施建设、农业产业化、旅游产业等。2012年,全县累计招商项目519个,引进到位资金237.54亿元,增长70.9%(其中,新引进亿元以上项目60个,总投资372.77亿元)。

第三篇:绥阳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区域概况

绥阳县位于贵州省北部,大娄山脉中段,隶属遵义市管辖。全县南北长75多公里,东西宽56多公里,国土总面积2566多平方公里,占贵州省总面积的 1.45%。[1]2010年末总人口53.5万人,面积2566平方公里,全县南北长75公里,东西宽56公里。下辖12个镇和3个乡,117个村居,是一个正在遵义中部率先崛起的新型城市。绥阳县平均海拔866米。年平均气温15.1℃,年降雨量1160毫米,全年无霜期283天,年日照时数1114.2小时。绥阳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有28座中小型水库,65条河流,水能蕴藏量8万千瓦,森林覆盖率28.7%,荒山草坡300万亩,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煤、铁、硫铁、钾、铅锌、石膏矿、瓷土矿等几十种。5.06亿吨煤炭等矿产 经济状况 2011年概况

201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1.02亿元,年均增长15.08%,完成财政总收入4.09亿元、一般预算收入2.44亿元,年均增长分别为29.51%和27.4%,连续五年保持“双二十”增速;完成工业总产值25.5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5.8亿元,年均增长38.19%和42.42%;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1.2亿元,年均增长49.56%;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8亿元,年均增长19.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722元,年均增长19.94%;农民人均纯收5779元,年均增长13.48%。绥阳投资开发前景广阔,该县在进一步审视县情,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到绥阳,经过认真分析、反复论证,确定了把绥阳建成“绿色产品基地、特色经济之乡、旅游休闲新区、遵义卫星城市” 的科学定位,围绕此定位,该县将加大对以下产业的开放开发力度。

2011年,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6337万元,比上年增长20%。商品销售总额225303万元,比上年增长37.8%,在销售总额中,批发98768万元,同比增长13.8%,零售108063万元,同比增长41%。国地税累计完成31750万元,比上年增收6127万元,同比增长23.9%。年末各项存款余额460937万元,比上年增长19.7% 2012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1.68亿元,同比增长19.8%;完成财政总收入5.08亿元,同比增长33.98%,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67亿元,同比增长50.71%;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99亿元,同比增长64.53%。招商引资签约项目71个,签约资金218.5亿元,到位资金68.7亿元。工业

工业经济不断壮大,煤电化一体化项目顺利推进,青溪河电站投入运行,田湾煤矿、雨润生猪屠宰加工等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投入煤矿技改资金5.3亿元,设计产能135万吨。累计投入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资金5亿元,入园企业38家,规模企业19家,2011年,绥阳招商签约活动如潮启动,招商引进项目66个在绥阳县落户,共完成签约资金191.66亿元,到位资金31.88亿元。截至2011年9月底,绥阳县已引进的项目中,有工业项目27个、农业项目14个、旅游开发项目10个、交通项目1个、房地产开发项目11个、服务业3个,签约资金完成任务的255.5%,到位资金完成任务的106.2%,工业项目完成任务的378%。其中与中电投公司签约循环经济项目二期总投资20亿元;完成赴港招商签约任务由香港豪德集团开发有限公司总投资3.28亿美元“新生命”弱碱性水资源利用开发项目;与四川东盛公司签订了总投资1.32亿元金银花深加工项目;并成功引进杭州陶都家园投资公司在绥阳县投资15亿元、占地面积400亩的大型农产品商贸物流城项目,该项目已进入规划设计和征地的前期工作,现正着手规划煤炭资源的开发等等。

第四篇:赤水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赤水市城区中心位于东经105°42′、北纬28°35′,全境跨东经105°36′~106°15′,北纬28°16′~28°46′,东西轴线长61.85千米,南北轴线长55.35千米。

矿产

赤水地层较新,矿产不富。矿藏资源以天然气为主,已探明天然气储量3400亿立方米,是贵州省最大的气田,年开采量最高达1.8亿立方米。探明石油资源储量280万吨。另有煤矿贮量约2400万吨,为无烟优质煤,是全国首批100个电气化县(市)之一。

经济发展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327597万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12.9%(可比价),人均GDP突破万元大关,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2005年的26.9:38.2:34.9调整为19.2:41.5:39.3;完成财政总收入31976万元,年均增长14.7%;完成一般预算收入18318万元,年均增长14.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30479万元,年均增长17.9%,人均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万元;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9250万元,年均增长27.3%;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394万元,年均增长20.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0638元,年均增长10.1%;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4569元,年均增长12.7%;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18436万元,人均存款达1万元以上。国家级生态市创建工作有序推进,5个乡镇街道被命名为省级“生态乡镇”,森林覆盖率达到76.17%,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100%,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指标。赤水竹业循环经济工业园区列入全省重点园区,黔北20万吨/年竹浆林纸一体化项目建成投产,2010年生产浆板17.08万吨,天竹、赤河、华龙纸业和红赤水生态食品等6家企业落户园区,竹食品、竹建材、竹家具等产品产销两旺,竹产业对工业的贡献率达到50%。油气资源开发取得重大进展,已探明油气资源储量分别达到280万吨、3400亿立方米,官9井开采出轻质石油,官深1井、西门1井钻探顺利推进。201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23家,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88887万元,“十一五”期间年均增长21.7%,竹加工、化工、能源、特色农产品加工四大工业体系初步形成。非税收入比例从2005年的27.9%下降到14.4%。[4] 2011年

2011年1至6月,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9.2亿元,同比增长28.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包括未入库项目完成23.1亿元,同比增长121.8%;规模工业增加值完成6.7亿元,同比增长53%;财政总收入完成2.5亿元,同比增长6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1亿元,同比增长18.2%。上半年全市招商引资共新引进项目55个,协议引资77.3亿元,实现到位资金25.73亿元。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GDP)为32.75亿元,同比增长19.1%。财政总收入完成3.2亿元,同比增长32.89%。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0亿元,同比增长34%。地税收入2亿元,为去年同期的136.28%,累计净增收入5,384万元。10年来首次实现月均衡入库。

第五篇:威信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威信位于东经104°41′15″~ 105°18′45″、北纬27°42′30″~28°07′30″之间,东西最大横距57千米,矿产资源

主要有煤炭、石灰石、硫铁矿、石英砂、钾盐、磷矿等。无烟煤储量28.9亿吨,优质石灰石遍布全县,硫铁矿储量为1.8亿吨,石英砂含硅量在95%以上。

威信县是云南省15个重点采煤县之一,属滇黔聚煤区的重要组成部份,遥测储量达40亿吨。煤炭资源遍布全县10个乡镇,以新庄、马河、石坎三个含煤向斜为主,概算可采储量28.1亿吨原煤

经济发展

综合初步核算,全县生产总值达17660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上年增长16.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44142万元,比上年增长9.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4734万元,比上年增长23.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67724万元,比上年增长14.1%。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5:37:38,第一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下降2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所占比重比上年增加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所占比重与上年持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较小,结构性矛盾突出,发展后劲不足。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尚未取得新的突破,农民增收的途径狭窄。新农村建设基础薄弱、困难较多。安全生产形势严峻。社会保障体系与市场发展不相适应,就业和再就业压力增大,就业市场供需矛盾突出。

农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全县继续深化农村改革,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三农“工作全局,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推进扶贫开发进程,大力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绿色特色产业,克服了冰雹、洪涝、干旱等自然灾害的影响,农业农村经济呈现出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粮食总产量达145397吨,比上年增长10.1%;油菜籽产量4430吨,比上年增长25.0%;烤烟产量2750吨,比上年下降

8.4%。全县农、林、牧、渔业、服务业总产值为65846万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农业产值30695万元,比上年增长6.4%;林业产值3687万元,比上年增长0.2%;牧业产值30535万元,比上年增长10.5%;渔业产值54万元,与上年持平;服务业产值893万元,比上年增长0.4%。造林绿化与林业生产取得较好成绩。当年造林面积达332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46.9%。

全县切实抓好畜牧业生产,加大畜禽结构调整力度,稳定生猪生产,大力发展特色畜产品,推进畜牧业体制改革,强化服务体系建设,积极组建流通实体和中介服务组织,搞活畜禽产品流通,促进了畜牧业平稳发展。肥猪出栏20.19万头,比上年增长21.1%。大牲畜出栏1.54万头,比上年增长30.5%。家禽出栏59.0万只,比上年增长15.1%。禽蛋产量达1500吨,比上年增长57.2 %。肉类总产量20159吨,比上年增长28.0%。年末生猪存栏19.93万头,比上年增长12.3%。大牲畜存栏5.73万头,比上年增长2.9%。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76686千瓦。全年农村用电量3828万千瓦时,农田水利建设得到加强,有效灌溉面积达8760公顷。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12509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237吨、农药使用量122吨。农作物总播种面积53052公顷,比上年增长1.7%。拥有乡村从业人员18.30万人。

工业

工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县围绕做好”黑、红、绿“三篇文章,牢固树立工业强县理念,扎实推进工业经济强县进程,工业经济结构朝着极积的方向变化,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工业主要产品产量:原煤223万吨,比上年增长11.5%。发电量14955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0%。

水泥7.0万吨,比上年增长6.1%。白酒3180吨,比上年下降42.2%。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111825万元,比上年增长27.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4826万元,比上年增长45.8%。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66999万元,比上年增长17.6%。按轻重工分:轻工业总产值10365万元,比上年增长62.8%;重工业总产值101460万元,比上年增长24.7%。国有工业总产值198万元,比上年增长12.4%%。集体工业总产值214万元,同比增长62.8%。股分制企业总产值7502万元,比上年增长78.3%。其他经济类型企业总产值103911万元,比上年增长24.9%。实现工业增加值4722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0.0%。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55206万元,比上年增长64.6%。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投资38680万元,比上年增长20.1%;集体经济投资15959万元,比上年增长3.1倍;个体私营经济投资13917万元,同比下降44.4%;其他经济投资186650万元,同比增长98.9%。按管理渠道分:城镇投资208645万元,同比增长49.0%;房地产开发投资410万元;农村投资46151万元,同比增长2.1倍。按国民经济行业分:农林牧渔业及水利业投资31964万元,比上年增长2.2倍,其中水利投资19589万元,同比增长1.6倍;工业投资170147万元,比上年增长63.3%;交通运输邮政通信业投资18362万元,比上年增长1.0%;教育投资3609万元,比上年增长1.3倍。

交通、邮电

交通客货运输需求平稳增长,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1248公里。全年完成货物运输周转量671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5.0%,完成旅客运输周转量5470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3.0%。交通运输邮政业增加值649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5%。全县邮电业务总量达5210万元,比上年增长28.3%。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70150户。有固定电话机11120部。

国内贸易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城乡市场繁荣活跃,消费者信心进一步增强,商品销售额稳定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42210万元,比上年增长20.3%。其中:县级零售额完成24715万元,比上年增长22.9%;县以下零售额完成17495万元,比上年增长16.8%。分经济类型看:公有经济3549万元,比上年增长21.8%;非公有经济38661万元,比上年增长20.2%。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28289万元,比上年增长23.3%;住宿和餐饮业完成5844万元,比上年增长23.2%;其他行业完成8077万元,比上年增长9.1%。

财政、金融、保险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完成10089万元,比上年增长32.9%,创分税制以来的最高水平。财政支出78643万元,比上年增长18.6%,支出是收入的7.8倍。全县年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04035万元,比上年增长18.35%。其中企业存款余额31387万元,比上年增长

6.4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6820万元,比上年增长22.82%。各项贷款余额82101万元,比上年增长30.68%,短期贷款中商业贷款5310万元,比上年下降3.28%;工业贷款12000万元,与上年持平;农业贷款35677万元,比上年增长20.45%;中长期贷款17786万元,比上年增长58.21%。

保险事业不断发展壮大。当年保费收入1907万元,比上年增长22.9%。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1100万元,比上年增长18.0%;人寿保险保费收入807万元,比上年增长30.2%。财产保险支付赔款680万元,比上年增长4.6%。人寿保险支付赔款141万元,比上年下降29.5%。

下载涪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word格式文档
下载涪陵经济社会发展状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万荣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万荣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内容摘要:中国笑城山西万荣,有很多笑话出自万荣,这就是我的家乡。 1 近年来,万荣县经济不断发展,在国家经济政策的带动下,在万荣县领导的带领下,万荣县人们......

    绥江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昭通市绥江县位于云南省东北缘,金沙江南岸;东经103°47′至104°16′,北纬28°21′至28°40′;东连水富县,南接盐津县,西南与永善县接壤,北以金沙江为界与四川省屏山县、雷波县为邻......

    盐津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盐津位于云南省东北部边缘与四川交界处,地处东经104度00’一104度2’、北纬27度49’一28度24’之间。东北与四川筠连、高县、宜宾三县接壤,南靠彝良县,西北与大关、永善、绥江......

    梁平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梁平县,原名梁山县,现为重庆市辖县,位于重庆市境北部,东邻万州区,南接忠县、垫江县,西、北与四川省达州市的大竹县、达县、开江县接界。东西长52.1千米,南北宽60.35千米,总面积1892.......

    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状况

    河南经济社会状况 经济指标 初步核算,2012年全省生产总值29810.14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772.31亿元,增长4.5%;第二产业17020.20亿元,增长11.7%,其中......

    开县经济社会发展状况5篇

    经济发展 综合经济 2012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29.55亿元,比上年增长15.1%。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42.09亿元、105.99亿元、81.4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23.3%、10......

    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全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状况调查报告**市是黑龙江省东北部中心城市,辖两个县级市、四县、四区。境内有21个省属大型国营农场、2个森工林业局。全市幅员面积3.2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4......

    兴平市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合集5篇)

    近年来,在咸阳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兴平市委市政府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推动科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