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表达方式特点总结

时间:2019-05-15 13:50: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媒体表达方式特点总结》,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媒体表达方式特点总结》。

第一篇:新媒体表达方式特点总结

新媒体表达方式特点总结

1、故事化叙述方式

故事化叙述就是在不改变新闻事件真实性的前提下,运用通俗、幽默的语言,将新闻事件以故事情节的形式呈现出来。

这种表达方式一般适用于较轻松、生活化的事件,比如表达领导人关系的“***朋友圈系列”。

2、可视化新闻

也称图表新闻,就是用图像、图形和数据图表等元素将新闻内容更加简洁、生动的呈现出来,一般适用于政策解读、成果总结、领导人讲话精神、会议呈现等类型的新闻报道。

3、漫画新闻

用漫画的艺术形式报道新闻事件,兼有艺术性和新闻性,具有幽默讽刺和寓庄于谐、形象生动两种特点。一般使用于报道反腐、领导形象、社会负面现象等类型的新闻。

4、H5交互新闻

是一种运用Html5网页技术制作出来的类似Flash的动态新闻,典型特点就是互动性和动态性,适用于法律政策解读、会议报道、领导事迹等类型的新闻报道。

5、动画短视频

将新闻用短视频动画的形式呈现出来,增加新闻的趣味性,比较适合领导调研、出访、阶段性回顾等类型的新闻报道。

第二篇:绘声绘影——浅谈新媒体艺术语言的表达方式

绘声绘影——浅谈新媒体艺术语言的表达方式

摘要:新媒体是艺术和技术结合的艺术形式,随着技术不断地发展,新的材料和媒介也逐渐地增多。在当代新媒体艺术的创作过程中,通过技术和媒介语言来表达作品的作品含义和艺术观念是至关重要的。关键词:新媒体艺术 媒介语言 联感 通感

新媒体艺术的形式是多样化的,它可以是影片,也可以是在影片中的行为表演。随着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视听艺术的创作和表现基本已进入了全新的时代。借助这个时代的先进技术,新媒体已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视听感受的同步,通感的思维及变现方式亦可以有效地融合在艺术创作中。在现代科技发达的大环境下,探讨新媒体艺术语言的表达方式显得尤为重要。

一、媒体艺术中感官感受与联觉感受的分析

(一)视觉感受及其通感作用分析

视觉感受是通过光的传播产生的,能在人脑中留下图像的记忆,人所感受的外界信息80%以上来自于视觉。很多时候人们往往记不住一个人的名字,但是记忆中有这个人的影像,当再次见到这个人的时候会知道这是认识的人。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是因为视觉感受在人脑中留下的记忆相比于其他的感受记忆更为深刻。两三岁的幼儿,每当提起他亲人的称呼时,幼儿往往想起的是亲人的图像而不是名字,这就是心理符号和视觉感受之间的通感联想造成的。

视觉与心理之间存在通感联想,比如当人们看到天空晴朗,蓝天白云的时候,通常心情都会舒畅起来;而当天空乌云密布的时候,心里就会感到压抑,这是由于视觉的经验系统给心理带来的不同感受。同时视觉也具有力场,它通常被以往的经验左右,存在一定的欺骗性,这种现象被人们称为视觉错觉。通常情况下,图片的线条扭曲、明暗阴影、颜色的搭配等可导致人产生视觉错觉。

(二)听觉感受及其通感作用分析

听觉感受在一部影片中通常起到辅助的作用。在影像艺术创作中,不同的场景会播放不同的音乐以烘托相应的氛围,但是听觉感受是现代影像艺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听觉感受同样具有经验性和强大的功能性,比如给腹中的胎儿播放音乐进行胎教,给予适当的信息刺激,使胎儿建立起条件反射,进而促进其大脑机能、感觉机能及神经系统机能的成熟。而听觉感受的经验性则体现在不同的调性能传达不同的心理活动,比如节奏缓慢的g小调往往使人忧郁,而G大调则使人欢快。听觉感受也具有灵活性和不确定性,“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新媒体艺术在影像和音效的配合方面往往也是灵活的,一些影片的配音甚至颠覆了某种音乐在观众心里的感受经验。

听觉所具有的联觉反射现象也非常明显,比如当人听到旁边桌子上杯子打碎的声音,那人就会马上起反应看看脚下碎片是否扎到了自己的脚。这是听觉对刺痛感的联觉反应。又如当人听到悉悉索索的咀嚼声时,会联想到美食,甚至还会引起自己的饥饿反应,这是听觉对味觉的联觉反应。

二、通感思维和综合感知在媒体艺术中的整合与应用

(一)原始的综合感知运用

综合感知即多媒介的同步效应,要实现对事物的综合感知,形、声、闻、味、触五感缺一不可。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涌现出越来越多的综合感受媒体,这更易让观众引起对某种认识的共鸣。其实早在远古时期,先祖们就掌握了运用综合感知效应的能力,那就是巫师所用的占卜之术。巫师们通过对客观世界的观察和分析,结合经验总结出一套方法查探过去、占卜未来。其中最为常见的一种是对天气的预知,他们能够通过对天色及周围事物的观察推断出未来几天的气象,比如“朝霞雨,晚霞晴”“蚂蚁搬家蛇过道,明日必有大雨到”等谚语就证明了古人对综合感知的运用。如果将这种综合感知整合应用在新媒体艺术的创作中,就能够调动观众使其全面参与,让观众全方面地与创作者互动。

(二)运用通感的思维整合多媒体语言表达方式 1.比喻、隐喻

比喻和隐喻的表达方式被很多艺术作品所青睐,这是一个用一种感知语言来表达另一种感觉现象的形式。著名的作品《视觉回声》将光波循环反复的传递,看起来就像声波震荡产生的回声,这就是用比喻的手段来表现的。2.语言转换

让两种形式不同的感觉语言进行交互的方式,被称为语言的转换。换言之,就是用听觉语言表达视觉信息,用视觉语言传达听觉信息,又或是将嗅觉转换成视觉信息的创作方式。通过用语言转换进行创作的作品有很多,比如艺术家Martin Wattenberg的《歌曲的形状》,这个作品的特点是其图像根据音乐的产生同步生成,音乐越繁奥,图像就越生动。除此之外还有Mark Fischer的《声音的形状》,其表达方式与《歌曲的形状》有异曲同工之妙。

3.综合感官互动

有两种或多种媒介进行感受实时表达,但所感受的信息在本质上有互通性与关系性时,就叫做综合感官的互动。比如艺术家金基哲的《声音绘画》即让声音和绘画的动作实现交互。《声音绘画》中,绘画的动作幅度和声音的强弱有着直接关系,作品实现了用绘画的动作制造出声音,动作和声音几乎同步进行,展现了二者之间存在的内在联系。从综合感官互动的艺术表达形式的角度来看,综合感官感受具有多样性,这样就使得综合感官更易贴近艺术观念的领域。要进行综合感官互动的艺术表达方式的艺术创作,可以从现代都市的生活中进行取材,比如在地铁上的拥挤、红绿灯的闪烁、建筑工地的噪音、恶臭的下水道和匆忙下咽的快餐等,这些都是能够感知到的对象。通过五感中的一种感知方式引入其他具有一定联系的感知因素,如此就能有效地传达多感官的媒介感受。

结束语:

在新媒体艺术的创作中,对不同感觉感受的综合认识、通感思维的合理运用,能够有效地对新媒体艺术语言进行整合,从而实现更科学和有效地对艺术作品的语义和观念的进行传达。

参考文献:

[1]杨莹.新技术下的视觉实验[D].华东师范大学,2006.[2]张小夫等.中国新媒体艺术研究中的三个重要范畴[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3,01:44-51.[3]嵇杰.视觉传达中的新媒体艺术语言[J].科技创业家,2012,18:162.

第三篇:新媒体时代舆情传播特点

新媒体时代舆情传播特点

新媒体时代,数字化、网络化、即时化、互动化的特征,快速地影响和改变了社会舆论的生成模式,使舆情传播具有鲜明的特点。

传播主体多元化。这是一个人人都有麦克风,个个都是发言人的时代。据统计,新浪微博用户有4亿多,每天发布微博总量达1.2亿条,新浪首页新闻1小时有几百万的浏览量,一条有分量的新闻,瞬间会被数万家乃至数十万家网站自动抓取、自动转载„„众多的个体网民表达自己意愿、情感、思想甚至诉求的愿望日益强烈。

传播内容海量化。在新媒体时代,互联网海量的信息得到充分的体现,伴随着搜索引擎技术不断更新换代,文字、音频、图片、播客、微博等搜索功能的不断创新和扩充,使公众在海量信息中获取所需更加快捷方便。

传播节点碎片化。新媒体时代,任何一个网民都有可能成为信息的生产者、舆论事件的报道者。智能手机的普及,更让大众麦克风随时随地地现场直播变成现实。新闻发布的大众化,使得信息呈碎片状分布,同一件事有成千上万的网民按照各自的观点分别发布消息,再加上众多的转发和评论,舆论发展呈网状扩散,加剧了信息的碎片性。

传播方式群际化。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海量信息和传播渠道急剧增多,多向传播,多点互动,移动获得,移动表达,即时传播,即时分享,并且呈现“点对群”“群对群”的特点。这些网络化、立体化、群际化的传播方式,显现了极强的群际传播特点,既是各种信息、思想、观念、看法、意见的集散地,也成了个别单一话题的放大器,对社会公众的态度、认知与行为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传播范围广泛化。互联网最大的优点是天下互联。随着手机等移动媒体的快速发展,使得信息的传播范围更加广泛。任何一条有价值的信息,随时、随地都有可能超越地域的界限,瞬间传遍世界各地,由局域热点迅速变为全国甚至全球的热点。这种传播范围短时广泛化,是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最鲜明的特点。

传播速度瞬间化。新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完全摆脱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尤其在时间上,无论是文字、照片,还是音频、视频,只要当事人愿意,轻轻一点,瞬间便上传到网上,形成了新的信息。一方面,舆情的传播速度,尤其是突发事件的报道,在网民的参与下远远超越了传统媒体;另一方面,新媒体与受众的零距离互动使舆情得到快速传播和及时的反馈。

传播结果扩大化。在新媒体时代,舆情传播的方式和路径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许多声誉危机事件并非发端于公众媒体,而是出自于“微博”“社区”“微信”等新媒体,大众化的传统媒体则更多地扮演了“放大镜”和“扩音器”的角色。

(作者江忠宝 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委党校)

第四篇:新媒体的特点 较之于传统媒体

新媒体的特点

较之于传统媒体,新媒体自然有它自己的特点。对此,吴征认为:“相对于旧媒体,新媒体的第一个特点是它的消解力量——消解传统媒体(电视、广播、报纸、通信)之间的边界,消解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之间、产业之间边界,消解信息发送者与接收者之间的边界,等等”。周进指出,新媒体可以与受众真正建立联系,同时,它还具有交互性和跨时空的特点。同时,新媒体给媒体行业带来了许多新的理念和模式,如节目专业化越来越强,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等。郭炜华认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在于传播状态的改变:由一点对多点变为多点对多点”。“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新媒体传播有四个特点——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大众传播;„信息‟与„意义‟无关;受众的主动性大大增强;大众传播的„小众化‟”。有研究者从另一个角度提出:“新媒体近乎于零费用信息发布,对受众多为免费,这对传统媒体的新闻产品制作成本造成挑战。”张毓强还以“伦敦爆炸案”为个案提出了新媒体的多媒体整合态势。“市民威廉?达顿拍摄了手机照片,在朋友的博客上以近乎于图片直播的方式„报道‟了灾难现场状况。这些照片很快进入各大电视网的新闻头条。在这次„报道‟中,手机、博客、互联网以及„播客‟密切配合,将„第一时间、第一现场‟权力牢牢抓在手中,新的媒体形式与媒体工具的结合,显示出了巨大威力”。隐蔽性 新媒体的许多形式隐身于日常环境的各种空间、物体中,它最低限度地减少了与受众之间的抵触性,使广告同娱乐结合得更为紧密。分众性 可以更有效地针对产品的消费群,加上一些新媒体属于主流媒体,信息传播率高,所以它能够很好地找到每个人单独的时间,通过这些零碎的时间,得到传统广告难以获取的好环境。高科性 使新媒体具有鲜明的时代个性与广泛的应用性,适合于不同场所,可以产生更好的视觉效果 具有生动性和真实感,具备了较好地表现商品的各种特性 使商品的广告大大降低了整个环节的成本,又充分提高了广告的传达率。新媒体的优点 新媒体既拥有人际媒体和大众媒体的优点:完全个性化的信息可以同时送达几乎无数的人;每个参与者,不论是出版者、传播者、还是消费者,对内容拥有对等的和相互的控制。又免除了人际媒体和大众媒体的缺点:当传播者想向每个接受者个性化地交流独特的信息时,不再受一次只能针对一人的限制;当传播者想向大众同时交流时,不再不能针对每个接受者提供个性化内容。同时他指出新媒体完全依赖于技术,不是人类先天自然拥有的技能。没有数字化等技术,新媒体完全不可能。

什么叫新媒体? 所谓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区别,不在于出现时间的先后,而在于传播方式和内容形态的不同 曾几何时,互联网络的盛行,曾经使业内人士无不感叹,网络媒介已经成为继报纸、广播、电视媒体之后的第四大传播媒介。在一段时期内,网络媒介成了新媒体的代名词,似乎一提起新媒体,人们都会不由自主地想到就是网络媒介。但是,说新媒体就是网络媒体正确吗?答案是不正确。时间的推移,时代的发展,科技的变迁,具有越来越多传播方式和内容形态的媒体形式不断涌现,如数字电视、车载电视、楼宇电梯广告、手机短信、手机电视等等。最后,可以明确地说,所谓新媒体,是指一切区别于传统媒体而言的具有多种传播形式与内容形态的不断更新、不断涌现的新型媒体。新媒体传播有四个特点: 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大众传播 从岩画和巫会的模拟传播,到诗歌和戏剧的口语传播,到造纸术和印刷术发明之后的文字传播,到无线电发明之后的电子传播,回顾人类的大众传播史我们可以发现,传播的媒介形态日趋丰富,而传播行为日趋自由。印刷品传播和电子传播的形态、通道是固定的,其传播的专业要求和边际成本都很高,传播者具有较强的垄断性和控制权,而数字化必然带来的网络化,以及网络化必然导致的交互性,使传播者和接收者的身份转换极其容易。如今,一个人通过发送手机短信、撰写博客日志、发起网络群聊,就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对任何人”进行大众传播,突破传统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壁垒。“信息”与“意义”无关 尼格洛庞帝在《数字化生存》中说:“比特就是比特”。在数字语言里,所有的文本、声音和影像都只是0和1的组合。传播的信息从传播的意义中抽象出来,使“把关人”的能力大大削弱。因为意义是完整、单一而不能分割成片段来进行传播的,易于甄别,而信息是可以编码、分段、压缩,进行传播,再组合、复原、解码,进行读取的,很难在传播过程中判别每一片断的信息意味着什么。上海目前发展很快的楼宇视频和地铁视频系统是电视还是计算机?曾经发生一场定性之争,就是这种突破的生动案例。受众的主动性大大增强 在传统传媒一统天下的鼎盛时期,传播的效果似乎是无坚不摧的,大众媒体对于公众有着“魔弹”般的效力。但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新媒体的不断涌现,信息和“噪音”越来越多,以一个人的接受能力,根本不可能全部进行接收和处理,同时,在技术上对信息进行筛选、复制和传递已经非常容易,因此,信息接收者按照什么样的标准,通过什么途径,如何选择和过滤信息,又如何屏蔽噪音,在最大程度上决定了信息传送者的传播意图能否实现。这意味着受众在接收信息时的主动性和消费偏好变得日益重要。大众传播的“小众化” 传播学研究中曾经有一个“沉默的螺旋”的发现,表明人们为了避免成为异类,陷入孤独,往往在大众媒体或舆论活跃分子发表了意见之后,不再表达自己与之不同的观点。而在数字加 网络的新媒体时代,任何一个人通过互联网、手机等,就可以随时进行信息沟通,甚至成为传统媒体的重要信息来源,人际传播的性质得到凸显和强化,传统的,倾向于无差异的普遍的广大受众,开始分割为气味相投的或者利害相关的“小众”,如各种各样的网络游戏团体、户外旅游论坛、短信交友俱乐部等。在小众中,人们也许更容易找到声气相投的伙伴,以对抗大众传播所造成的“社会孤立 分类 手机媒体,开创媒体新时代 杨春兰在她的文章指出:“如今的手机已不再单单是通讯工具,它还担当起了„第五媒体‟的重任”。手机版报纸内容图文并茂,只不过为了照顾读者的阅读习惯,编辑们要将报纸的新闻精编一遍后再搬上手机。与传统媒体相比,手机版报纸新闻时效性更强,很多新闻都能在报纸上报摊之前看到;简洁方便,可容纳一份内容丰富的报纸,从热点新闻、房产行情、彩票服务到生活信息等内容应有尽有;还不受时间地点限制,可随时阅读。此外,手机版报纸不占用手机的存贮量,像电脑一样只是一种虚拟存贮状态。相比较以往的手机看新闻业务,“手机报”具有很大的优势。比如从订户体验的角度出发,考虑到受众的阅读习惯和延伸需求。形式上,最大限度地展现报纸的全貌;使用上,瞬间接收,随看随翻,彻底摆脱了传统纸媒介的时空限制。而且订阅者还可将自己的感想意见及时发送到无线报纸平台,编读间再没有隔膜,实现直接交流互动。这改变了传统的传者传递信息,受者被动接受信息的局面,实现了互动有效,人情味十足的沟通新局面。尤其是2006年下半年发放3G牌照以后,手机媒体可传送的信息量和信息形式越来越多,手机的媒体趋势越来越明显。IPTV,传受互动进行时 IPTV即交互网络电视,一般是指通过互联网络,特别是宽带互联网络传播视频节目的服务形式。互动性是IPTV的重要特征之一。有人指出,“IPTV用户不再是被动的信息接受者,可以根据需要有选择地收视节目内容”。网络电视迅速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一些制度上的弊端。业界人士提出,“网络电视不仅是电信运营商的一场盛宴,对节目制作商而言,也是一个巨大的市场机会。”然而,“在新媒体产业领域,广播电视已不再享有原先的政策保护和市场垄断优势,与市场接轨的企业制度安排至关重要”。数字交互电视是集合了电视传输影视节目的传统优势和网络交互传播优势的新型电视媒体,它的发展给电视传播方式带来了革新。有学者指出,数字交互电视“颠覆了电视观众的„受众‟定位与电视传媒的„传者‟定位”,“数字交互电视的互动传播,使传播者与接收者之间的位臵不再是固定的或先在规定的,而是不断在互相共享的、移动的。”数字交互电视的

发展还使得“大众传播研究的重心”转移到了“信息使用者”身上。数字电视,产业链有望增长 数字电视是一个从节目采集、节目制作节目传输直到用户端都以数字方式处理信号的端到端的系统。基于DVB技术标准的广播式和“交互式”数字电视.采用先进用户管理技术能将节目内容的质量和数量做得尽善尽美并为用户带来更多的节目选择和更好的节目质量效果,与模拟电视相比,数字电视具有图像质量高、节目容量大(是模拟电视传输通道节目容量的l0倍以上)和伴音效果好的特点。特点:(1)音画,细腻逼真。由于采用了数字编码、压缩和传输技术,大大降低了传输过程造成的信号损耗,基本消除了模拟电视中的“雪花和条纹”现象,收视效果接近DVD水平。(2)功能,种类繁多。除了数字电视基本频道、专业付费频道等视频节目以外,使用方便的节目收视导航、电视网站、实时股市行情、游戏、电视短信等新型服务形式也将出现在电视荧屏上。(3)频道,极大丰富。数字压缩技术的应用使一个频道传输4—8套节目成为可能,全方位拓展了收视空间,用户仿佛臵身“节目超市”,精彩节目随意挑选。(4)内容,个性十足。有线数字电视节目注重满足不同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用户可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选择,真正成就“家庭电视台”的梦想。分类 数字电视可以按以下几种方式分类: 按信号传输方式分类

可以分为地面无线传输(地面数字电视DVB-T)、卫星传输(卫星数字电视DVB-S)、有线传输(有线数字电视DVB-C)三类。按产品类型分类 可以分为数字电视显示器、数字电视机顶盒、一体化数字电视接收机。按清晰度分类 可以分为低清晰度数字电视(图像水平清晰度大于250线)、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图像水平清晰度大于500线)、高清晰度数字电视(图像水平清晰度大于800线,即HDTV)。VCD的图像格式属于低清晰度数字电视(LDTV)水平,DVD的图像格式属于标准清晰度数字电视(SDTV)水平。按显示屏幕幅型分类 可以分为4:3幅型比和16:9幅型比两种类型。按扫描线数(显示格式)分类 可以分为HDTV扫描线数(大于1000线)和SDTV扫描线数(600~800线)等。移动电视,强制收视的是与非

1、基本定义 狭义上,移动电视是指在公共汽车等可移动物体内通过电视终端,移动地收看电视节目的一种技术或应用。广义上,只以一切可以以移动方式收看电视节目的技术或应用,这就包括了狭义的

第五篇:新媒体活动总结

华中师范大学第二届大学生新媒体创意大赛活动总结

2012年10月中旬至2012年12月上旬,由华中师范大学校团委主办,信息与新闻传播学院和计算机学院联合承办的以“新媒体STYLE,SHOW你的思考”为主题的华中师范大学第二届大学生新媒体创意大赛圆满落下帷幕。为了向活动主办方、组织方以及参与方做出交代,也为了来年新一届新媒体大赛留下经验与借鉴作用,我们特此总结这期间值得称道之处,反思了不足与教训。

整个比赛可以分为两大板块,分别为前期工作总结以及颁奖典礼。总结分为大赛说明、大赛宣传、作品汇总、评审工作,颁奖典礼以及活动反思五个部分组成。

一、大赛说明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媒体独树一帜的开放性打破了传统媒体在时间、空间、速度上的限制,实现了信息的即时传播。其广泛应用对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模式、心理意识、语言和行为方式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在新形势下探索新媒体在高校的应用、打造数字化校园具有重大意义。

以大学生新媒体创意大赛为载体、推动原创微电影、动画短片、创意广告、原创音频、微文微图等优秀作品的产生,激发学生的创意激情。

本次大赛面向华中师范大学全体本科生及研究生征集了三类作品,分别为原创DV、动画短片和微文微图。其中,原创DV包括公益广告,原创情节短片,纪录片,音乐MV等;动画短片包括Flash作品、三维动画作品、定格动画、动态短片等;微文微图指在微博、QQ、人人等平台发布的包括诗歌、口号、散文、图片等。此外,立足校园、结合时政,我们对每一类作品提供了部分项目主题可供参考,包括对十八大的关注,对社会和未来的思考,爱在华师系列作品,华师符号化、主题化作品等。

二、大赛宣传

对于这样在全校范围内开展的大型比赛来说,宣传工作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它将直接影响大赛的关注度、受众度以及参与度。我们特此进行了持久的、计划周全的大范围宣传工作,将各种宣传手段有效的联合起来。宣传工作分为了前期与后期进行。

1、前期宣传

①2012年10月21日,发动了信息与新闻传播学院与计算机学院团委学生会全体干部干事,分成22支队伍,前往全校22个学院晚点名教室进行了PPT的宣传。通过晚点名各院系同学相对集中的特点,我们进行了第一次最有效以及最广泛的宣传。

②发动了各学院团委书记和学生会主席的力量,将比赛的相关策划、通知以及报名表上传至了各个学院自己的群共享里。

③将“关于举办第二届大学生新媒体创意大赛的通知”以及相关报名表挂到了“华大桂声”、“华大青年”、“师大在线”三大校媒上,充分利用起了校媒广泛的宣传力量。

④从10月下旬起,我们在东区小树林放置了4M*3M的大幅喷绘,并在喷绘上进行了倒计时的张贴,以此引起更广大同学的关注并提醒作品截止时间。

⑤将比赛简讯发往校广播台,委托校广播台进行为期20天的比赛宣传。⑥制作了比赛的宣传视频,不定期在导航仪上进行播放宣传。

⑦建立了“华师新媒体创意大赛”的人人公共主页,并将该主页作为唯一的大赛官方主页,不定期地进行宣传并发布各种比赛进程消息。

⑧作品征集阶段在桂中路挂出了两条横幅,以此吸引路过同学的关注。

2、后期宣传

①从2012年11月12日——11月15日,发动了信息与新闻传播学院与计算机学院团委学生会全体干部干事的力量,以值班制的方式,在东区小树林和西区报刊亭门口进行了现场宣传,并现场手持第三条横幅。

②加大网络宣传的力度,通过人人主页、QQ群消息等各种途径征集作品,并且保证了一定的转发量。

③喷绘、导航仪、校广播台、三大校媒继续发挥作用。

三、作品汇总

本次大赛作品征集共开放了两个公共邮箱,分别征集微文微图、原创DV和动画短片。

其中原创DV和动画短片共征集到86份作品,微文微图共征集到400余份作品,收到作品分布院系十分广泛,其中不乏诸如体育学院、心理学院等与新媒体看似关联不大的院系的参与,可见宣传工作十分到位,也可看出新时代大学生对新媒体的需求、掌握以及应用都在呈上升的趋势,其中信息与新闻传播学院的作品占到了近50%,依旧引领了新媒体的大潮。

与此同时,征集的作品不仅数量极其可观,作品质量也创历史新高。作品的制作方式多样,作品类型题材十分丰富,比如《“洋雷锋”阿达姆》等感动华师系列原创DV,《超新开场视频》等校园活动宣传视频,《父母》等关于爱关于情感的故事,《青春,在这里》等原创音乐MV,《黑板狂想曲》等创意动画,《滩涂童年》等记录生活与感动的摄影作品„„

四、作品评审

为了从多角度、多视觉评判作品的质量,从而体现大赛的公平与公正,我们特此进行了多次不同性质的评审,本着不错判任何一份作品的原则,我们从“思想特点、艺术视觉、个性创作、媒体应用、其它”这样五个因素对作品进行了多次的评审。包括初审工作、网络投票、专家一审和专家二审。

1、初审工作

2012年11月18日,我们对征集的作品进行了初审。邀请了大

三、大四具有专业素养的学长和学姐组成了评审队伍,在9638教室以“集中播放影片、评委独立打分”的形式进行了公开、公平的初次评审工作。

经过漫长的初审工作,我们初审留下了39份原创DV作品,10份动画短片作品,以及42份微文微图作品。并第一时间在“华师新媒体创意大赛”的人人

公共主页发布了入围作品名单,向所有同学公示并告知评审进程。

2、网络投票

我们将入围的39份原创DV作品以及10份动画短片作品上传到优酷,将42份微文微图作品上传到人人公共主页,在2012年11月24日0时——2012年12月1日0时期间,面向所有网络用户公开进行投票。投票者可点击优酷网站或者人人公共主页的“顶”为作品投上一票,作品所得的票数以一定的比例记录到作品最后的得分中。

同时,我们把投票地址链接发布到“华师新媒体创意大赛”的人人公共主页,以及“华大桂声”、“华大青年”、“信息与新闻传播学院”等网站,第一时间发布了网络投票的相关通知。

3、专家一审

与网络投票同步进行了专家一审的工作,我们委托了信息与新闻传播学院相关的专业老师从“思想特点、艺术视觉、个性创作、媒体应用、其它”这样五个因素对作品进行了100分制的打分。

求其平均分以及算上网络投票的分数,我们保留了15份原创DV作品以及10份动画短片作品,其中考虑到了各院系提交作品的比例以及新媒体基础的差异性,15份原创DV中,信息与新闻传播学院作品占到了8份,其余院系为7份。

4、专家二审

2012年12月4日,专家二审工作在9731教室展开,我们特别邀请了校团委学生副书记夏添、信息与新闻传播学院专业老师庄文杰、王翔、范炀、谭政以及信新学院团委书记周尤组成了专家二审的队伍。通过“集中看片、独立评分、讨论敲定”的形式,从“思想特点、艺术视觉、个性创作、媒体应用、其它”五个方面对作品进行审核,当场评出了原创DV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特别奖三名,动画短片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

微文微图的专家评审则在12月8日的计算机学院科学文化节上进行,由校团委老师,专业老师以及各院主席组成的评审队伍对作品进行现场打分,评出微

文微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特别奖四名。

至此,所有的评审工作全部结束。

五、颁奖典礼

2012年12月9日晚7点,由信息与新闻传播学院、计算机学院承办的第二届新媒体创意大赛在科学会堂举行颁奖典礼,为整个比赛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这次颁奖典礼有幸邀请到了校团委书记何金晖、副书记麻妮、党委宣传部副部长覃事太等领导,担任此次大赛评委的范炀、庄文杰等也出席了本次典礼。这次典礼推陈出新,首次模仿奥斯卡颁奖模式,充分调动主持人互动、嘉宾互动、获奖选手互动的积极性,营造了和谐欢快的氛围,收到了来自老师同学们的高度赞扬。

1.前期工作

以“新媒体”为主旋律的大赛必然要为观众呈现一场丰盛的视觉盛宴。因此在颁奖典礼的策划中,对于平面设计、视频设计等环节严格把关,由信息与新闻传播学院技优生设计邀请函、大赛logo、节目单等,反复修改,最终效果让人眼前一亮。以邀请函为例,以往活动的邀请函都是直接使用打印店的模板,无创新之处,我们特地请了专业学生设计镂空等图案,由于打印店条件有限,在资金限制下,干部们动手一个个地刻出来,每一份邀请函都凝聚了干部们的辛勤劳动。

值得一提的是,本届大赛我们创造性地固化了优秀作品,制作出有纪念意义的光盘,在颁奖典礼时和奖状一起颁发给选手,并送给到场的嘉宾留念。以后的比赛我们会延续这个传统,这既是选手荣誉的证明,也是比赛的历史记录。

除了必要物品的设计和制作,邀请领导老师、典礼宣传、联系选手等工作都有条不紊地进行,以确保最终典礼的效果。

2.典礼设计

鉴于大赛重在“创意”二字,颁奖典礼最能体现大赛精神,所以我们不走寻常路,各个方面都做了创造性设计。

科学会堂门前,借用美术学院的画板画架摆放打印出的优秀的微文微图作品,供嘉宾和观众驻足观看。会场布置方面我们给每个座位放了大赛的纪念书签和荧光棒,作为观众小礼品,让典礼能在观众心中留下更深刻地印象。典礼流程

我们借鉴奥斯卡颁奖典礼的模式,采用入围作品播报,颁奖嘉宾拆信封宣布最终获奖作品,颁奖嘉宾发挥更大的能动性等方式,来活跃会场气氛。好的形式如一件好看的衣服,传达的精神和思想才是活动的灵魂。这次典礼不仅仅是一场典礼,更是一场梦想的宣言。开头我们播放了一段小孩子童言讲述自己的卡通梦想的视频,开启当晚的梦想之旅,结尾部分以大学生的电影梦想呼应,突出典礼“Dream Run”的主题。我们不仅仅是在办一场典礼,更是在传播坚持梦想的正能量。

六、活动反思

纵观整个大赛,仍存在一些不足的地方,特此指出,为下次活动提供经验:

1、在作品征集阶段出现了通知的临时更正,原计划中“平面设计”一项由于跟其它很多比赛重合便不在本次大赛中进行,因为突然的调整而带来了一些误解。

2、通知中还是存在比如作品提交方式等相关的问题和漏洞,因此引来了不少咨询电话和短信。

3、由于喷绘摆放时间过长,因此我们不得不分开时间段分别向校学生会、校社联等组织借喷绘架子,其中更换架子带来了一些麻烦与宣传的短期暂停。

4、桂中路的横幅也由于某种原因在宣传中途消失了一阵,后来得以了解决。

5、网络投票借用了优酷、人人主页的途径,由于技术的制约,而未能实现专业的专门的比赛投票网站,十分遗憾。我们期待有朝一日能有一个独立的网站,将一年又一年、一届又一届的新媒体大赛办得越来越规范、越来越成熟。

6、颁奖典礼设备出现了一些问题,导致视频欣赏打了折扣,这和典礼开办之前没能多次确认场地设备条件有很大关系。典礼过程中安排的相声表演也不尽人意,主题有点违和。

鉴于此,我们学生干部意识到在工作中对通知、对信息的表达和传递一定要确保周全慎密、准确无误,每个人、每个环节、每项步骤都不可以掉以轻心;宣传工作除了要落实之外,还要不定期检查执行情况,切不可中途某一阵突然暂停了宣传;另外,对于技术方面,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总之,虽然有各种状况和各种意外,但所有人万众一心,临危不乱,遇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了整个前期工作有效、顺利地进行,为以后的大赛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下载新媒体表达方式特点总结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媒体表达方式特点总结.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新媒体部总结

    团学联新媒体部部门总结 转眼间,一个学期就要过去了,由于这是新媒体部成立的第一个学期,无论是部门还是我个人都有很多需要总结的地方。新媒体的首要任务是微信公众平台,通过每......

    新媒体营销的特点分析(全文5篇)

    新媒体营销的特点分析 摘要: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和社会信息需求的不断变化,新媒体逐渐渗入人们的生活,并在社会的信息传递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市场营销在新媒体发展的......

    学生会新媒体部门总结

    学生会新媒体部门总结 微电子技术系学生会新媒体部门于本学期成立,一直致力于对我们系的微博和微信等新兴宣传媒体的建设。成立至今,我们系的微博和微信的关注人数日益增加,其......

    2017年新媒体半年度总结

    2017年新媒体运营半年总结 来xx公司正好1年多,对于工作中所做的工作于不足,也做一下总结。新媒体(New media)一词源于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P.Gold......

    新媒体运营年度总结

    新媒体运营总结 本人于2014年11月以实习生身份进入世联行华南顾问综合管理部,并于2015年8月31日正式入职小样青年社区市场拓展部。 在职期间,本人曾从事新媒体运营、活动策划......

    新媒体个人总结[合集]

    新媒体工作岗位2017个人总结 王睿 转眼之间,一年的光阴又将匆匆逝去。回眸过去的一年,在甘州区广播电视台新媒体工作岗位上,我始终秉承着“在岗一分钟,尽职六十秒”的态度努力......

    高校新媒体环境总结

    高校新媒体环境总结 高校媒体环境现主要由服务商业媒体、大众商业媒体、非商业校园媒体和各类校园活动组成。 一、服务商业媒体:心触动(武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率先研发出智能......

    新媒体运营内容总结

    PS基础 注:{widows系统的ctrl键与苹果系统的win键(四个小方格键)相同} 新建文件画布:苹果系统:ctrl+N,windows系统:ctrl+N. 分辨率(颜色模式):打印:300 cmyk颜色,电子:72rgb颜色模式。 微信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