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新媒体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
(一)二、全文框架
研究缘由
事件背景及过程
案例分析
研究结论
三、逻辑线索
(一)研究缘由
风险的知识建构是一个知识争议的过程,知识争议涉及话语表达。风险界定特别有赖于专家知识的鉴定,专家是知识争论的核心角色,普通公众对风险的判断虽往往依赖於具体的日常经验知识,但最后总是通过自身的经验知识与专家提供的科学知识相验证,信任与其经验知识相一致的专家意见。公众社会参与和表达的扩大是改变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优先选择之一。如何扩大公眾意见表达的渠道,这实际意味着公众话语权如何实现,这正是本研究关注的焦点。
(二)研究路径
(三)案例分析
特仑苏(omp)**与知识争议回顾
1.特仑苏之争话语文本分析
4.网名信任表达中的专家话语权
四、结论
五、心得体会
(一)研究方法值得借鉴
1.广泛的搜集材料,抽取科学合理的样本,然后有序、有目的组织材料;
2.根据自己的研究目的,合理的运用传播学研究方法,保证逻辑清晰,论证严谨;
3.论证过程,可以多学科知识交叉,保证论证的全面性。
(二)关于“风险的知识构成”一点思考
这种过程,伴随着争论和探讨,是科学知识下放与民众的实际感知相结合的一个过程。而整个知识的构建,也建立在已有科学知识的基础之上。由于人的对事物的认识是有限的,所以风险的知识建构也不代表着就完全科学正确,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和知识的进步,当下对风险的认识可能在不久的将来面临是谬误的风险。风险中知识的建构,是科学知识与民众意识想结合的一个产物。
(三)关于论文不足的一点思考
《解码新媒体》读书笔记
进入二十一世纪,“新媒体”这个词在大家的视野中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在以前的印
象中,提到新媒体首先就会想到手机和互联网,但这本书作者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
出的为初识新媒体的读者介绍了当今的新媒体的种类和典型代表,也纠正了我一直以来对新
媒体片面的了解。
结构梳理:
1.绪论:
第一部分,从最早的东方的算筹算盘,到文艺复兴时期欧洲的计算钟计算器,从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的诞生,到今天的第四代计算机走进千家万户,作者从源
头详尽挖掘了如今改变人们衣食住行的计算机的家族历史。第二部分,文字和书写工具以及现代印刷术等的发明,使人类传播的范围和效率都大
大提高,而互动性则几乎为零。现代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的结合发展起来的网络传播则引
起了传播的回归——“大众化”传播向个性化传播回归,单向传播向双向互动传播回归,中
央集权的传播向自由平等的传播回归。
2.因特网的诞生和发展
首先,作者用通俗的语言为读者解释了抽象的因特网定义,即基于tcp/ip协议基础之
上的用来连接全世界所有计算机网络的服务。接着,介绍了因特网为了适应冷战需要而被设
计的初衷,直到1990年冷战结束,因特网也完成了从战争机器到为全世界人类服务的通信
平台的转变。
在计算机网络从军事科研领域走向大众的过程中,usenet即新闻组功不可没,我觉得
当时的usenet其实就是我们今天经常用到的网络论坛,俗称bbs的雏形,面对新闻组带来
的海量信息,网络用户怎样来组织和挑选自己所需要的数据呢?万维网的诞生为网络用户快
速获取信息提供了条件;而yahoo!和google等搜索引擎的发明,让用户从信息的汪洋大
海中找打自己所需的内容变得易如反掌,直到今天,yahoo!和google仍然是广大网络用户
常用的搜索引擎工具。
在网络大潮席卷世界之际,中国在1994年也终于正式接入因特网,1995年5月17日,邮电部向全社会开放因特网服务,从此中国的因特网进入了市场化的发展阶段。随着网民数
的开发成为网络上人际交流的主要工具。
因特网走入中国,传统媒体也开始张开怀抱拥抱因特网,1998年12月1日,新浪网成
立,在新闻报道上充分彰显了网络传播的优势,让传统媒体感到了压力,越来越多的传统媒
体借鉴了商业网站的做法,同时发挥自己的品牌优势、信息资源优势和采编力量优势,进一
步与网络传播融合,中国的网络新闻一步步走向成熟。
3.电视机的发展历程
从黑白电视机到彩色电视机,从无声到有声,从数字高清到超高清;从背投电视到平板
电视,作者从技术发展方面详细地讲述了电视机的发展历程,预言了电视机的发展趋势,即
大型化和微型化,充分说明了电视还具有很强的生命力,电视机作为传统媒体的代表,依然
是大多数人获取信息和娱乐的主要渠道,印证了默多克在上世纪末所说的:“新媒体的崛起
4.新兴电视技术——数字电视
首先,通过比较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制作传输方式的差别,体现了数字电视信号的传输
信号不易受到干扰,稳定可靠,传输质量较高的优点。然后就数字电视在全世界的发展做了
详尽的介绍。
接下来介绍了数字信号发展至今最具价值和代表性的技术——流媒体技术,它把实时性、交互性这两个重要的数字媒体特性带给了电视。常见的流媒体应用主要有:视频点播(vod)、视频广播、视频监视、视频会议、远程教学、交互式游戏等等。
流媒体技术的发展又促进了网络电视(iptv)的发展,目前人们大致用两种方式享用iptv,一种是利用上网的个人电脑,一种是通过网络机顶盒加普通电视机。
数字化电视的卫星传输,使得dmb技术,即移动电视的的大发展,“电视长了脚,跟着观众跑”是移动电视最生动的写照。如今全国各地的公交车上已经开播了移动电视,全新的数字技术,最终把我们从实践和空间的限制中解放出来。
5.手机带来移动新时代
由手机电视引入二十世纪的伟大发明——手机。由最开始的有大砖头之称的世界上第一部手机摩托罗拉dynatac 到如今又轻又薄的触屏智能手机,短短二三十年,无论从外壳还是功能手机都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有了手机之后,人们的交流和沟通都变得无比的便捷,只要拿起手机,随时随地都可以和朋友联系通话,而手机短信功能的开通更是成为了当代中国极具特色的一种人际传播方式。手机短信不仅可以作为通信手段,联络载体,而且可以成为公共事务的发布平台,成为广播电视受众参与节目表达自我的途径。
“第五媒介”,手机不仅可以作为新闻传播平台,它还能把每个人变成传播者。人们能第一时间通过短信,彩信,网络等载体发送出去,越来越多的普通人开始参与原本由传统媒体一手掌握的新闻报道的制作过程,改变着“新闻”的定义和“传媒”的生态。
6.网络游戏
网络游戏是迄今为止最能体现网络媒体互动性特征的应用。在游戏里你可以当一个反恐精英或者恐怖分子,一个没结婚的玩家,在游戏里可以体验恋爱婚姻甚至生儿育女。游戏与网络紧密相关,许多游戏都是依托于因特网或局域网,游戏玩家可以在网上支付相关费用,在网上进行游戏装备交易,在网上体验爱恨情仇,在网上成就人生理想。同时,游戏也是用户忠诚度最高,排他性最强,用户同质性最高,用户资料最易获取的媒介之一,所以将网络游戏作为广告发布媒介,是许多广告商的选择。
作者提到了“教娱游戏”这种寓教于乐的严肃游戏,就是把属于娱乐的电脑游戏真正应用于教育医学训练宣传国防等领域,同时保持游戏的娱乐性。
7.web2.0时代
《新媒体概论》(第二版)读书笔记
《新媒体概论》 新媒体概论/宫承波主编.—2版.—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9.10 什么是新媒体?关于这一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40年前。1967年,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p.高尔德马克(p.goldmark)发表了一份关于开发电子录像(evr)商品的计划书,他在计划书中将“电子录像”称作“new media”,“新媒体”概念由此诞生。
美国《连载》杂志将新媒体定义为“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
美国新媒体研究专家凡·克劳斯贝(vin crosbie)认为,新媒体就是能对大众同时提供个性化内容的媒体,是传播者和接受者融会成对等的交流者、而无数的交流者相互间可以同时进行个性化交流的媒体。
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则认为,所谓新传媒,或称数字媒体、网络媒体,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基础之上,发挥传播功能的媒介总和。它除具有报纸、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的功能外,还具有交互、即时、延展和融合的新特征。互联网用户既是信息的接受者,又是信息的提供和发布者。包括数字化、互联网、发布平台、编辑制作系统、信息集成界面、传播通道和接受终端等要素的网络媒体,已经不仅仅属于大众媒体的范畴,而是全方位立体化地融合大众传播、组织传播和人际传播方式,以有别于传统媒体的功能影响我们的社会生活。
中国人民大学匡文波教授把“数字化”和“互动性”作为新媒体的主要标准。首先,“新媒体”是一个时间性概念。在媒介发展史上,每一次媒介技术的变革和物质形态的诞生。其次,“新媒体”是一个技术性概念。当下的新媒体指的是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等新兴科技而产生的向受众提供信息服务的一系列新的工具或手段,其种类可谓丰富多彩,目前受到关注的不下几十种,其中有的属于新的媒体形式,有的则属于新的硬件、新的媒体软件或新的信息服务方式。从传播学视角看,它们又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可以称作新兴媒体,是新媒体的典型形态,以改变传播形态为主要诉求点,强调体验和互动,内容生产日趋分散化和个性化。另一类则可以称作新型媒体,包括户外新媒体、楼宇电视和车载移动电视等。它是在传统媒体的基础上依托新技术衍生而来的,其传播形态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但是信息质量获得提高,传播范围更广,达到了以前无法覆盖的区域。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对“新媒体”概念作广义和狭义两种界定。广义上的“新媒体”可以作如下界定: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视、电脑和手机为主主要输出终端,向用户提供视频、音频、语音数据服务、连线游戏、远程教育等集成信息和娱乐服务的所有新的传播手段或传播形式的总称,包括“新兴媒体”,也包括“新型媒体”;而狭义上的“新媒体”则专指“新兴媒体”。
中国是全球性互联网热潮的践行者。早在1987年,北京计算机应用技术研究所就建成了我国第一个互联网电子邮件节点,1987年9月14日,钱天白教授向世界发出了我国第一封电子邮件,揭开了中国人使用互联网的序幕。1991年10月,在中美高能物理年会上,中国提出了纳入互联网络的合作计划。1994年4月20日,中国于国际互联网相联的网络信道开通,首次加入国际互联网大家庭,中国开始踏上互联网的征程。
互联网真正开始向社会大众推广始于1995年之后,并且据统计,国内互联
网用户数在1996年底达到10万。1997年,我国开始引入门户网站的概念,互联网成为一种趋独立的新媒体。总之,在1994年到1998年的互联网萌芽探路阶段,互联网在信息传播领域的影响不断增强,中国的网络媒体逐渐成型。从1999年到2000年上半年,受全球互联网高热亢奋的影响,国内互联网空间异常活跃,各类网站开始兴起,中文网站建设和网民数量呈现指数增长,新闻网站成为网民获取新闻信息的重要途径。1999年至2000年上半年,中国网络媒体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大跃进的阶段。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不仅个人的计算机运行安全,而且组织乃至国家的信息运行安全都面临前所未有的威胁。影响网络信息安全的行为通常有以下五种:计算机病毒传播、网络黑客与红客的入侵、网络技术殖民主义、利用网络盗取国家机密和利用网络从事恐怖活动。在网络中,信息污染主要包括两种:一是恶意传播有害信息,主要是指黄、赌、毒等信息,尤其以色情信息为主;二是修改健康信息,包括故意增加无用信息和有益删减有用信息,从而使健康信息难以辨认甚至失真。篇四:新媒体笔记
(三)网络电视
youtube成立初期面临着众多版权侵犯争议,从音乐人普林斯到维亚康姆都向youtube提起诉讼。为了平息这些争议,···采取了许多措施,包括监控视频文件,撤下视频,以及对视频上传实施长度和大小限制。
(四)一夜成名
尽管互联网已经催生了诸多超级明星,但依旧很难想象哪家网站能比youtube更能令人一夜成名。“免费拥抱”
问题:youtube的另一重政治真实
版权问题
鼓吹社会不良风气:种族问题,屏蔽和过滤功能
(七)推动全民记者化
国内视频网站的反思
视频网站的盈利
视频网站的最新发展 直播频道,挑战电视行业
视频分享网站的传播
(一)病毒营销 比喻营销内容的渗透力大
成功推广的秘密 相近视频链接
(二)六度分隔理论 连结人与社区的人际联系网 陌生人之间建立联系的最远距离是6个人“小世界”现象 广泛应用
互联网与“六度分隔”理论
11月29日
第五讲 播客
作业:小组作业
播客的定义 发展历程 类型 案例分析 传播学解读 监管
(一)定义
2004年英国卫报的一篇题为《听觉革命:在线广播遍地开花》的文章中第一次提出podcasting 即播客的概念
维基百科定义 这个词源于ipod与broadcasting的合成词,之一种利用互联网发布音频和视频文件,允许用户自主订阅,自动下载,同步播放的技术,也是web2.0体系中的典型传媒形态。
2004年 播客倡导者dave shusher 提出三要素
一必须是独立的可下载的媒体文件 二发布格式是rss2.0 三接收端能自动接收、下载并将文件转至需要的地方,置于播放器的节目单中
王威认为mp3不是播客,能下载固然不错,但能自动出现供你播放而无需你关照才是关键。
(二)播客的外延
指那些实用rss格式的网络音频文件
播客是一种新型的、以传播音频视频文件为主的传播方式 基于网络传播并使用rss 不同于传统的广播和网络上其他的音频视频文件传输
2也指制作好的音频视频文件
播客代表使用这一传播方式的一类人
播客不只是一种传播媒介,他代表的是内容可定制,可点播。可携带的趋势(布隆伯格)
使用发布的简单流程
将节目录制成音频视频 传到网络
二 播客的发展历程
(一)简史
19997 dave winner 发明rss 2000年亚当库力提出将音频文件附在rss上传递 2003 2004年戴维帮助美国波士顿公共电台立顿只做了关于2004年美国大选的专访,并获得灵感
2004 听觉革命
2004 8 13 世界上第一播客网站 每日源代码 被认为是播客正式形成的标志
2004 9 波士顿广播电台
2005 6 itunes4.9 2004nian 10 井喷式发展
2005 10 雅虎 正式进军播客业
2005年 成为网络世界的新潮流
2004年底至2005年传入中国
2005年 土豆网诞生
二 网上存在形态
综合性门户网站播客频道
播客服务提供商 如派派网 爱播吧
独立播客 整个网站就是一个个人播客 对制作人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 反波 播客胖大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许可证》
播客搜索目录网站
播客研究网站
三 播客的类型
(一)中西播客类型比较
digitalpodcast podcast alley 播客天下
西方播客涵盖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国内是个人化的表达和娱乐消遣的工具
国外侧重于谈话 日常化 国内是一般人的倾诉,偏日常化 国内加了视频内容
(三)西方主要播客节目分析
2005 美国《商业周刊》评出播客前五
it conversations 科技类型的播客 专业权威 提供最前沿最权威的信息
daily source code 每日源代码 世界上第一个播客 没有广告
存在原因 节目内容丰富 拓展眼界
节目制作方式 优秀的播客不会用呆板的方式
雄厚的创造力量
四 播客案例
代表人物 1 有一说二(胖大海)最敏感的话题 最辛辣的评论 最鲜明的风格 最独特的视角 最真实的声音 请不要选择沉默,请跟我一起有一说二
反波(平客 飞猪)我们吐沫横飞说音乐 心领神会说传媒 百无禁忌说段子 我们只说彼此听得懂的真心话
(三)主流媒体播客
(四)我国播客发展的瓶颈
标准化播客网站具备特征
用户自主注册个人频道 上传播客节目
2为每一位播客的个人频道生成可被通用的播客软件识别标准rss订阅地址
3节目源文件采用rss2 标准格式进行封装 不加密
4节目可以在线欣赏 也可被通用的播客软件订阅 自动下载
声音传播 媒体格局 市场格局 用户习惯
没有订阅的习惯 主要原因 播客功能了解不够透彻
播客的移动接收需要软件和硬件的共同支持
播客的发展离不开商业资本的注入,但过度商业化,可能改变播客的本质
全民参与性是建立在零技术门槛的基础之上的,但同时播客又并不排斥精通剪
五 播客的传播学解读
播客与传统媒体的范式比较
(一)传播主体 1 解构传统传者 2 个人传播的建立 3 理想的传者非中心化
(二)传播流程 1 打破传统大众媒介的时间和空间的线性结构限制---定制信息
在播客的传播中传播和接收信息几乎可以同时完成 传受实现瞬间角
色转换
把关人理论重新阐释
(三)传播内容多样化 非主流化
播客内容形式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 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收听或收看没有避讳和封杀的内容的需要 这些言论大多是不会出现在传统广播上,包括了许多来自社会最底层最草根的声音
(四)传播形式的变革 1 传播形式多媒体化 2传播形式多点对多点 双向互动 3 播客传播人群的全球化趋势
(五)媒介的汇流
传统广播节目成为网络播客的主要原因之一 播客不仅仅是单纯的关于广播电视媒体的信息集合,播客对于主流媒体内容的延伸体现在它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将取值于主流媒体的信息有效的整合在一起,以自己的视角为受众提供一种独特的体验方式
传统广播频率增加“播客”节目
(1)播客使对传统广播电视内容的补充
(2)播客在报道角度上是对广播电视媒体的延伸
(六)播客的影响
年轻人与播客
播客的拯救效果
播客的弊病
六 播客监管
国家广电总局 在2001年颁布
七 播客的将来
播客的专业化 收费播客 播客的商业用途 播客与广播多媒体平台的应用
专题研究 英国广播多平台接收方式的最新现状
2012年12月6日
第六讲 社交网络
什么sns 发展简史
传播学解读
理论基础
商业价值
传统媒体
互联网经历了早期信息网络化
到网络资源个人化的发展之后,已经走上社会关系网络化道路
马克思 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认识人与人的关系,认知人在社会普遍联系结构中的位置,也就认识人的本质形态。
一 什么是sns 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 社交网络服务 他将我们现实中的社会圈子搬到网络上,根据不同条件建立属于自己的社交圈
web2.0之后
(二)分类
facebook 开心网人人网 纯sns平台
三 sns的本质
核心 促进用户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以现实社会关系为基础,模拟或重建现实社会的人际关系网络,由现实社交到
虚拟社交
再力求回归现实中的人际传播
sns时代
克莱舍基 未来社会是湿的 湿、基于社会化 互联网化的分享、对话、合作和行动。未来社会将突破干巴巴的社会关系,变成湿乎乎的人人时代,人与人要靠社会软件连接,人与人之间可以凭借一种微妙的关系。相互吸引,相互组合···
二 发展简史
早期概念化阶段 sixdegrees 代表的六度分隔理论
结交陌生人阶段 friendster 帮你建立弱关系 从而带来更高社会资本理论
娱乐化阶段 myspace 创造丰富的多媒体个性化空间吸引注意力理论
社交图阶段 facebook 复制线下真实人际网络来到线上低成本管理的理论
整个sns发展的过程是循着人们逐渐将线下生活的更完整的信息转移到线上进行低成本管理
(一)我国的应用
三大类发展非常迅速 成为目前带动sns市场的主流力量
一是休闲娱乐为主的 开心 51 在2008年发展非常迅速 在服务模式 盈利模式 模式创新方面有突破
三是商务沟通交友 如联络家xing网
保洁和sns 天际网 国内最早介入社交网站的职业网站
(二)主要sns框架比较
facebook 真实姓名 头像+私密空间+公开空间+公开论坛+开放应用平台
twitter 姓名是否真实无限制+公开空间 +开放应用平台
腾讯空间 ·········+私密空间+有限自制应用
人人网 开心网 :和facebook基本类似 但人人网社区局限于同学关系,开心网的社区缺乏白领文化,逐渐没落
(三)利与弊
带来的心理上的满足与成就
沉溺于大众媒介提供的表层信息和通俗娱乐中,就会不知不觉失去社会行动力,降低积极参与现实社会实践的热情
将注意力和兴趣“绑架”在同一个议题上,由此形成了“集体无个性”,丧失自我,视野变得狭窄。
三 sns的传播学解读
(一)以用户为主导的内容生产系统 都是用户自己生产的,而诸多sns网站只是为用户提供服务平台,他比较关注直接的社会朋友关系的建立,具有社区性质。
(二)内容生产的同时形成人际网络
从结构上来说 是一种网状的结构,用户不是被圈定在某一个论坛或小组里,而是从自己的兴趣出发,多线索编制自己的人际网络
对每一个成员来说 提供了一种以兴趣爱好为纽带扩展人际关系的可能。
第二篇:媒体事件读书笔记
“媒介事件”是一个从西方传来的词,不同的学者根据不同的语境对其进行了定义,可概括为两种范式:
范式一:媒介化的动机(个人、社会组织、媒介、政府)—导演事件(预编码:人为安排、表演)—媒介化—媒介事件(伪事件)。①这种范式的理论源头出自历史学家丹尼尔·波尔斯丁所说的“伪事件”。20世纪60年代,布尔斯廷在其所著《形象》一书②中提出“假事件”概念,将其界定为:经过设计而刻意制造出来的新闻;如果不经过设计,则可能不会发生的事件;他把诸如记者招待会、大厦剪彩、游行示威乃至候选人电视辩论等事件都归为“假事件”之列。
范式二:真实事件—媒介化(编码:聚焦、放大、删减、扭曲)—媒介事件(奇观)。③这种范式下最具代表性的定义来自于D·戴扬和E·卡滋在其著作《媒介事件》中的解释,按照他们的观点“媒介事件”指“一种特殊的电视事件”,④即是那些令国人乃至世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事件——主要是国家级的。这些事件是“电视仪式”或“节日电视”,甚至是“文化表演”。在他们的笔下“媒介事件”有三种主要的叙述形式,也称“脚本”,即“竞赛”、“征服”“加冕”。它们决定着每一事件内人物角色的分配以及扮演的方式。“竞赛”强调竞争双方的对抗性,如奥运会比赛、总统竞选等;“加冕”则是游行,完全是仪式,如皇室婚礼、总统就职等,向观众讲述它的象征意义,引导观众按规定的思路进行意义的解读。“征服”,指人类巨大飞跃的电视直播,“征服者”通过自由意志的行为实现对已知极限的超越,以超凡魅力为结果,如宇航员登上月球,柯受良驾驶汽车飞越黄河等。这个内涵丰富的概念范畴里“媒介事件”已经远远超出人们的日常理解,成为特性鲜明的传播学术语。
美国学者丹尼尔.戴扬与伊莱休.卡茨在其1992 年出版的《媒介事件: 历史的现场直播》中提出。
《媒介事件》开书第一句话:“本书讲的是对电视的节目性收看, 即是关于那些令国人乃至世人屏息驻足的电视直播的历史事件”。因此, 对于媒介事件而言, “电视+ 直播”是研究和叙述的原点, 从此出发, 戴扬与卡茨将媒介事件建构为一个狭义的操作化概念, 即直接界定为重大事件(国家级的事件)的电视现场直播。媒介事件实际上可以用“电视事件”替换。同时, 他们还将这种“特殊的电视事件”与一般的电视节目、电视新闻乃至一些重大的新闻事件区分开来, 前者主要用来指称那些具有仪式性的电视直播事件, 它们是“经过提前策划、宣布和广告宣传的”, 观众被“邀请”来参与一种“仪式”、一种文化表演;后者或以冲突为主题(“日常新闻事件”), 或讲求偶然性与突发性(“重大新闻事件”)。媒介通过组织关于政治、体育、大人物的“节日性”收视活动, 目的是为了整合社会秩序, 巩固既定的社会规范。
第三篇:浅谈新媒体专题
新媒体对学生的影响
新媒体发展受众的速度极其惊人。李开复曾说:“一种传播媒体普及到5000万人,收音机用了38年,电视用了13年,互联网用了4年,而微博只用了14个月。”校园里不用微博或者不看微博的学生,可谓凤毛麟角,会被同学们视为“外星人”。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明与普及,社会的虚拟化倾向日趋明显,虚拟的生存空间,是新媒体带来的客观存在。”北京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教研部副主任李林英说。
李林英和她的同行们承担了一项有关新媒体在大学生思政课中的应用的课题,该课题选取全国部分高校的近2700名大学生,进行了走访和调查。调查显示,网络终端设备已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必备工具,大学生是接触和使用新媒体最早、最直接的群体。网络搜索成为大学生解决学习问题的最佳途径,大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将网络与自身的学业需求结合起来。登录网络社交工具成为大学生网络第一行为,63.1%的大学生连接计算机网络后所做的第一件事是打开QQ等聊天工具,16.3%的大学生则首先打开“人人网”(社交网站)首页,这说明大学生热衷于网上交往形式。新媒体在改变着大学生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
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祖嘉合说,新媒体满足了大学生对海量信息的需求,也解答了他们对现实问题的一些疑惑,但是有调查显示,“90后”大学生的人际信任感较前几代有所下降,对网络的不信任感会延伸到现实社会中。对此,我们能做些什么?应该引起广大教育者的重视和反思。
“因为新媒体强调受众对信息进行评述、解释、分析与选择,因此会张扬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质疑的精神。但大学生涉世未深,当他们将这些能力与精神迁移到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中时,不免会出现自我意识的过度膨胀,还可能沉溺偏狭的个人世界,甚至会产生一些偏激的想法,这需要在思政课教学中加以引导。”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院教师郭丽萍说。
从提高“到课率”到提高“抬头率”
中国矿业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院院长田霞上了30年思政课,让她感到困惑很大的是如何实现从提高“到课率”到提高“抬头率”,如何确保思政课“进头脑”。
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让高校现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模式受到影响。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注重单向灌输,学生处于被动的受教育状态。而新媒体环境下,教师需要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网络等技术手段进行双向交流。
北京理工大学对教师新媒体的应用调查显示,教师获取信息的能力和技术一般的占39.4%。影响教师利用网络获取资源的因素包括:技术能力不够(29.5%)、资源有限(22.4%)、缺少培训(17.1%)。教师对数字资源现状不满意的占35.3%,认为多媒体教学资源不足的占89.4%。
“在新技术的使用方面,教育者的脚步落后于受教育者。”李林英说,在新媒体环境的影响下,在庞杂的信息流的冲击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在教学实践中提升说服力和感染力,让思想政治理论课入脑入心,成为学生真心喜欢、终生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是摆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面前一个重要的课题。
北京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彭庆红认为,当前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初步实现了系统化、科学化、专家化,但在通俗化、学生化、时代化方面还不够,需要教育者认真反思。
如今的新媒体技术提供了一种可供选择的机遇。“新媒体使得每个人成为媒体的使用者和创造者。”祖嘉合说,技术的变革应该引起教育模式的变化,在强调学生主体性方面,要提倡老师少讲,学生多讲,模式的创新也会带来教育效果的变化。高校要建立新媒体使用效果的评价体系,以更好地融入原有的教育生态,可以从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入手进行评价。
祖嘉合说,应该清醒地看到,现实中存在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不当使用。比如,有的人在网络上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有的人对新媒体传播的信息缺乏足够的认识,产生消极的人生观,个人主义价值取向凸显;有的人对网络依赖过度,情绪、人格受到影响,等等。对此,她建议,应该建立网络评论员队伍,从学生、教师中招募优秀的青年骨干,在新媒体上对广大学子进行理想信念、人生观、行为规范的引导。同时,要建立有影响的博客平台,这种平台要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主辅博客相互呼应,资源共享,教师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引导教学。
“如何通过多媒体技术来进行宏大叙事,就是个难点。”教育部社科司副司长徐维凡说,比如,思想政治理论课关于社会发展趋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等内容,应该怎么去表现,才能让学生喜闻乐见,都是挑战。日本的经济漫画、社会漫画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用漫画的形式来阐释经济现象、社会现象背后的社会规律,使之“具象化”,这些漫画甚至都得到了成年人的喜爱。
北京市委教育工委副书记王民忠指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要有阵地意识,有学生的地方就要有教育者的声音。教育者要注重主体性实现的途径,特别是要在“有用”和“有趣”上下功夫,切实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据北京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侯光明介绍,把新媒体应用到思政课教育教学中,是个很有前景的领域,北理工将加强硬件投入力度,下一步将建立“价值建构虚拟实验室”。在“严肃游戏”中完成隐性教育
中国传媒大学游戏专业研究生田育霖跟同龄人一样,是个爱玩游戏的“90后”,她在高中时,就曾玩过美国一款名为“模拟人生”的游戏。这款在欧美风靡一时的社区类游戏教给她怎样与人交往、经营家庭、旅行、举行派对等,但是因为意识形态和社会风俗的不同,田育霖从中学到的技巧运用在实际生活中还是有些出入。
在不少人认为网络等新技术是“电子海洛因”的时候,对于虚拟世界价值观念的输入在慢慢引起很多国家的重视,“严肃游戏”开始尝试用于教育、军事、医疗等领域。比如,训练军人使用异国的文化,让人们在工作时发挥团队精神,教导儿童理解科学原理等。这在国内尚处在起步阶段。
“严肃游戏”启发了很多思政课教师,基于“严肃游戏”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辅助教学的尝试已经在国内高校展开。据北京理工大学新媒体中心主任王立群介绍,该校的研究团队开发了“情商加油站”的“严肃游戏”,主要是教初入校门的学生如何面对感情,计划在今年秋季学期针对大一学生铺开。
中央戏剧学院学生杨扬参加了该游戏的测试,她说,游戏的场景设置要么在图书馆、食堂,要么在操场、宿舍等,非常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提供的建议也很真诚,比如大学生应该怎样过情人节。一同参加测试的同学们经常谈论,玩这个游戏给自己的教育和启发特别大。“这种仿真的教学环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教育游戏中得到思想政治道德体验,从而达到隐性教育的目的。”王立群说。
李林英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比如,有些高校举办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学生讲师团年级汇讲”,学生围绕某一指定的教学内容自拟题目,以团队的形式自己完成备课、授课整个过程,课件制作精美,还会利用数字视频等形式展示教学内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学生的创造力,提升了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效果。
独具个性的博客也开始走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并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博客作为一种新兴的信息交流方式,已被大学生群体广泛地接受和青睐。2003年,我国高校教师之中首次有人将博客应用于教学。2006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首次建立思想政治教育博客。北方工业大学则于2006年年底在天涯论坛建立了一个“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博客。事实证明,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如果能将博客适当地引入,并加以规范管理,将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有效补充。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课堂教学仍是目前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要形式,借助于多样化新媒体样态的其他教学形式仍然只是对课堂教学模式的扩展和丰富,其基本定位是对主课堂教学的辅助和补充。
第四篇:新媒体方案
新媒体策略
为什么要做新媒体
随着科技社会的发展,网络越来越成为人们主流的信息交流,这和我们科技的高速发展离不开。不适应社会发展的技术,只会走在危险边缘,逐渐被社会所淘汰,网络推广也是这样的道理。发展才是硬道理,这是亘古不变的。
老旧的网络发展套路,早已不适合现在人们的需求。一成不变的推广方式(竞价、新闻源、免费推广、优化等等),还停留在几年前,虽说有一定的变化,但终究是脱离了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信息化时代和网络是密不可分的,微信、QQ、陌陌等主流软件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需求。
更多人使用手机,说人手一部手机也不为过,它是人们生活不能缺失的一部分,不管是看新闻,交流,看电影都是人们第一时间选择的通讯工具。依附于手机发展的诸多软件油然而生,迎合人们的口味,才使那些软件经久不衰。看手机,已然成为人们的习惯,任何最新信息,朋友的最新动态,各种新闻,都会第一时间选择。
新媒体发展的趋势日益强大,这个它所带来的收益密切相关,它也适应了社会的发展才能有今天如此强大的号召力,我们必须要做,并且一定要做好,这是个机会,是个革新传统推广思想的契机。
主流的新媒体有那些
微信:手机端人们常用的交友、交流、信息获取软件
QQ:PC端和手机端常用的交友、交流、信息获取软件
陌陌:手机端主流的交友、交流软件
自媒体:各大主流媒体(搜狐、腾讯、新浪等)个人板块
新媒体能带来哪些效果
品牌的展现
在各大新媒体中,借助于他们的平台,来展现我们的品牌。如同依附于百度来展现我们的品牌一样,尽可能多的出现在人们视野中,有需求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我们,这就是所谓的品牌效应。
长远收益
我们通过去和有需求的人沟通、交流,借助新媒体,体现我们品牌的权威性,丰富我们的底蕴文化。人不可能不生病,让他们在生病的时候第一个选择信赖的朋友----我们
近期效果
有需求的病人,我们借助新媒体平台和他们进行专业的医学交流,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让信赖成为到诊意向。及时的去沟通、交流,迎合病人需求,切身处地的为病人着想,让我们成为他们的解惑者,到诊自然水到渠成。
新媒体方案策划
微信新媒体
借用北上广大城市的新媒体推广思路运用到XXXX医院上来,通过软件的自动打招呼、站街功能。站街主要是更多机会的展现我们的品牌,自动打招呼是大面积的去问候,对有意向的进行加好友,免费医疗知识的宣传。媒体更新健康知识文章,不进行广告投放,特定的医院节日活动进行大面积宣传。随时跟踪病人,了解病人需求,在不反感的情况下进行医院宣传,更多的是从第三者的方向去介绍我们的医院。
县级市医院,可以沿用发达地区落后的新媒体推广方式,如:好友自动加人,点赞,群发信息等。生活节奏相比省会城市没有那么快,这个也要切合实际的进行沟通宣传,依照当地民俗、民凤,切到好处的去宣传。
营销QQ新媒体
通过营销QQ在市区内,进行大面积加人,不分男女老少,毕竟那个年龄段都有就医需求。当天加的人,如有意向者,第一时间进行交流、沟通,在恰当时机的带入我们的医院讯息。
自媒体
在各大信息网站(搜狐健康、腾讯微博、新浪博客等)创建属于我们自己的媒体,每天定时更新1-2篇原创文章,文章中不带入任何广告性质的东西,避免被封,但是我们的自媒体标题就是医院名称。每天查看展现量、访问量、转化官方主页量,并做好相应统计。
陌陌和QQ邮件由于技术问题,这里不做细致策划。
新媒体能做到的效果
尽可能多的拉到在新媒体方面的病人,让到诊多渠道化。微信、QQ在一个月之内有到诊,三个月之内到诊人数超过20个,半年时间达到实际意义上的到诊饱和。
自媒体大体是作为品牌的宣传。
推广方案
实施对象:XXX医院
XXXX医院
XXXX医院 推广人员:3-4人 微信账号:50个微信账号 机器设备:六部手机,两台电脑 推广时间:2015-5-6 推广方向:营销QQ、微信、QQ邮件、QQ空间点赞、网站手机提取、自媒体(搜狐、新浪、腾讯等)
人员配备
1.人员分配
XX、XX医院安排2个人员,每家医院2个手机。
医院安排2个人员,3部手机。
2.人员安排
安排1人管理XX、XX的微信,1个人管理两家医院的营销QQ、自媒体
安排1个人管理XX医院的微信,1个人管理仁爱微信的营销QQ、自媒体
(考虑到XX竞争比较大,这些的效果不是很理想,配置人员会多一点,地区竞争力小,前期投入不需要那么多)
3.机器分配
XX、XX一家分配2个手机管理微信,共用1台电脑管理自媒体和营销QQ
医院分配2个手机管理微信,1台电脑管理营销QQ和自媒体
软件和机器分配
一台手机预计登陆10个微信号码。每台机器目前的策划方案是运用微信的打招呼和站街功能
电脑就是登陆营销QQ,每天都加好友,手动更新自助媒体,更新文章。
具体事宜安排
微信实施方案
微信软件功能
自动打招呼、自助摇一摇、添加好友、通过验证、按时站街、发朋友圈、群发文本、群发名片、点赞评论
我们所需要的功能,前期考虑到客户的反感性,主要选择按时站街、和自动打招呼。
微信软件实施
1.自动打招呼一轮下来,查看是否有人加好友,有人加好友我们进行对话聊天,我们一切以一个医护工作者来聊天。筛选出是否有就诊意向,长时间的和微信好友交流,互动,每天定时更新15字-30字的健康文章,多从一个医生助理免费咨询的角度出发。
2.站街功能目的:无时无刻的展现我们医院,就是刷存在感,同时也是品牌推广的一种,用10个微信定位好10个点来覆盖当地人口密集地区。
微信转化 1.主要是针对主动加好友的人,进行跟踪、维护。加了我们的有需求者,我们要时刻的提醒他们有这么一个医生助理存在,不管是他有需求还是他身边人有需求第一时间想到找我们咨询。
2.微信站街,主要是把我们医院的品牌放在一定区域内,微信用户使用附近的人就能查看到我们,也是对那种主动需求的病人咨询的机会。
3.大量加人功能也是可行的,同意的人大多数都是不会反感我们的,每天定时更新一篇朋友圈文章,来增加自身活跃度。
4.下发到每个新媒体组成员的手机,一定要时刻关注,并学会利用起来手中的好友资源。
营销QQ实施方案
1.一台电脑当加到1000个的时候,直接在另外台电脑登陆,随时沟通主动咨询者。
2.每天定时更新一篇说说,增加活跃度,广告性质别太抢眼。3.任何活动策划,第一时间通过新媒体发布,最快的把我们的活动信息打出去。
网站手机提取实施方案
1.抓取到手机,增加到我们新媒体手机上,有微信的加上,前期我们通过微信聊天,必要时直接电话通话。
2.时刻通过手机号码追踪,高效的去筛选有意向的病人,并下功夫去接触。
自媒体实施方案
1.在大型主流网站上,定义一个医院的主页,时刻更新文章来保证其活跃度。
2.搜狐博客、新浪博客、新浪微博、腾讯微博、QQ空间等知名交友网站都可以搭建自己的媒体,来进行医疗广告的宣传。
3.时刻和粉丝互动,从一个医疗工作者的角度去解决别人问题,不时的带上我们医院的广告,这不仅仅是品牌的推广,更是医院底蕴的推广。
QQ邮件方案
1.QQ邮件是大量的给客户发邮件,知情者透露,他们的邮件量每天20-30万封邮件发布。考虑到邮件的用户体验度高,大面积实施的推广形式。
2.对有邮件回复的,第一时间去跟踪,并且筛选掉非本地域相关地区的人,进行推广宣传。
3.据知情人士透露,效果好的时候,超过竞价。
QQ空间点赞方案
1.QQ空间点赞是最近才兴起的一种新媒体推广方式,只要通过QQ版本漏洞,不需要加好友就可以再其空间点赞。2.由于技术问题,目前还没有对外公布,效果在几个新媒体中属于上乘。
新媒体推广人员除去睡觉的时候,分配到位的手机不能离身,空闲关注一下软件加人、打招呼动向,有人加入,第一时间把免费健康咨询的招呼语奉上。
一些工作经验和感悟
1.微信这一块,男科的优势会非常大,毕竟喜欢用这些软件的大多都是男人,还是想约炮的男人,每一个想约炮的男人或多或少有点问题,来医院检查、治疗都是可以追踪开发的。(拿我以前做的综合性可是医院举例:10个人中有5个人是男科,1个是妇科或者产科,另外4个是别的科室。)
2.微信的头像和上传朋友圈的照片,最好是护士的套图,当然越漂亮越好,附近加的人会翻倍的增加,百试不爽。偶尔发点个人说说,转发公众号文章什么的,都和好友进行沟通交流。(特别是重大新闻,及时的跟进,不管是文章还是文字,一定要第一时间抢占我们朋友圈的相关内容说说,不然迟了只会给别人做嫁衣。)
3.利用好一切能给微信加好友的资源,最近测试比较高效的是:手机抓取、预约。(通过网站挂件,弄个手机抓取,利用抓取到大部分用手机端访问我们网站的病人,用微信号去搜索并加上这些人,进行有效引导、开发。医疗预约后大多都是会给电话的,也利用这些电话,搜索并加上,不管是导诊还是未导诊,尝试二次开发利用。)简单的说,就是利用好一切可能的资源增加微信好友、对话、预约、导诊。
4.新闻源和免费外推也可以给微信做嫁衣,可以在新闻源的一些图片扫描,或者文字描述中弄上你的微信号,有可能的渠道加好友,就别放弃。免费外推同理。(多和非新媒体的搞好关系,他们的很多东西一样可以加以利用,想做好一个项目,就必须“不择手段”。)5.做了11个地点,偶尔有些手机的地点会一点效果都没有,及时的调整地点并做好统计。运用流行的那些微信软件来增加自己的好友量,切记:一个好的方法,全是亲身接触后去实践得出来来的,这如毛主席所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6.给你们我做的几个报表的截图。
1-11个手机,每天的好友量,有效对话,预约,导诊统计。这里我没有对加好友渠道进行追踪,但是所有的手段都是为了加好友,至于那些好的方法不错,来的好友多,那都是去实践得来的。
对每个手机定位进行统计,也方便换地点
每一个有效对话进行统计,时刻的进行追踪。
想做好一个东西,必须要有对这个东西的想法,懂这个东西,懂得去怎么玩这个东西。
第五篇:新媒体素养材料(定稿)
“90后”高职院校大学生的新媒体素养教育研究材料
微博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一)微博传播时间上的即时性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挑战
(二)微博传播内容的碎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挑战
(三)微博传播方式的裂变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的新挑战
微博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态,它是一种裂变式传播,这样的传播方式被有的人形象地比喻成病毒式传播:
正如互联网趋势研究者谢尔•以色列在其新书《微博力》写到的,“我们正处在一个转换的时代——个全新的交流时代正在代替老朽的、运转不灵的传播时代。在这个由微博推动的、正在到来的交流时代,如果我们还没能跟上它的脚步,那么就可能会被这个时代所抛弃”。
新媒体时代:舆论引导的机遇和挑战
新媒体舆论呈现出迥异于传统舆论的一些特征:舆论主体的匿名性与参与渠道的广泛性、传播空间的无界性与意见汇聚的实时性、议题生成的自发性与舆论发展的不确定性、价值观念的多元性与价值取向的批判性、意见表达的失范性与群体行为的极化性。这些特征,都对舆论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⒈互联网成为社会舆论的集散地 ⒉手机媒体成为独特的舆论放大器 ⒊微博成为公民参政议政的重要工具 新媒体舆论管理的对策建议
管理利用新媒体舆论时,首先必须正确认识新媒体舆论的作用;一方面要懂得利用意见领袖提高舆论引导的能力,另一方面又要推动政务信息公开,确保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政府既要建立有效的舆情预警机制,又要加快新媒体舆论法制建设,从预防和治理两个方面双管齐下做好新媒体舆论的规范管理。
⒈转变管理观念,有效利用新媒体传播渠道
⒉充分发挥意见领袖功能,提高新媒体舆论的引导能力
⒊积极推动政务信息公开,确保公民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4.建设网络事件监测体系,健全网络舆情预测与预警常态工作机制
⒌加强新媒体舆论管理法制化建设,打造公民有序参与的网络环境
新媒体给当代生活带来了什么
——雷启立教授在上海美术馆的讲演
传播媒介的每一次大的变革都会带来思维、文明方式的巨大改变,带来我们生活习惯、身体机能和整个社会组织形态的改变。新媒体深刻地介入了我们的当下生活
1990年代以来,以互联网、数字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介迅速发展,深刻地介入、笼罩着我们的当下生活。早晨起来,网上溜一圈,当日送来的报纸就都是旧闻;
不同的媒介方式有不同的时空偏向
“太阳底下无新事”,我们不妨拉开一个比较长时段的历史来观察。传播史告诉我们,新媒体之新是相对于旧而言的,每个时代都有自己“新”的媒体,以及由此而来的新的文化政治。文字的书写对于结绳记事是新的,雕版印刷相对于竹简刻写是新的,金属活字印刷技术较于手抄和雕版印刷是新的。所以,“新”这个东西并不值得我们手忙脚乱。
新媒体带来社会组织方式和文化特质的变革
从表象上看,新媒体首先体现为传递速度快。
第二,新媒体自身的形态、功能变化也很快,是一个具有创新形态的媒体。新媒体的第三个表象是它的互动性。
这就带来新媒体的第四个非常明显的特点,因为要大量的跟从者,所以参与进入的门槛降低。
媒介偏向背后隐藏着巨大的负面
新媒体展现了“沉默的大多数”的力量,其动能来自于对传统主流意识形态的消解。或者说,新媒体所带来的文化特质以消解主流为特质。对传统主流价值的消解,谁在“上”、谁占主流,谁就是对立面,就向谁开火。其中蕴藏着非常二元对立的思维。比如微博,就140字,当然讲不清道理。消解、嘲讽,都是它的手段。新媒体主要特点是自媒体,也就是缺少编辑加工,从好的角度说是原生态,但与此同时,它粗俗,信息和知识的质量低。新媒体点对点的传播,取消了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或者换句话来说,是它取消了问题,直接追求结果,这种从点到点、直奔目的的知识形态结果就是知识的碎片化;新媒体的快速而与当下连接的信息鲜活,这在缺乏大的文化积淀和思想逻辑的背景下,容易产生情绪化。碎片化和情绪化并无逻辑性,再加上进入的门槛低,信息保留的时间短,产生的影响转瞬即逝,其意义和价值自然会受到损害。缺乏长远考量,形成一种只为眼前和当下着想的习惯,受到道德、规范约束的机会小,恶的、个人性的习性滋长并抱团,也容易形成当今社会文化向低端游走的倾向。复旦大学严锋教授的研究,“新媒体正在改变我们的大脑认知和记忆结构”。他认为,新媒体阅读已非传统阅读,而更像是一种“扫描与搜索”。人们读的不再是文本,而是一个个关键词。扁平、单面,在声气相投的同类中寻找呼应,文化和思想同质性高,难以容纳和理解异类思维,这就造成新媒体时代知识和思想生产的“麦当劳化”。
新媒体时代的挑战
时间:2011年12月19日 16时51分 来源:学习时报 作者:黄卫 网络传播无国界,具有天然落地的特点,这样在传统媒体环境下的传播弱国,就能突破以往传播的弱势。所以,新媒体发展是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对外传播的一次良好机遇。
无论是新媒体还是传统媒体,在新的技术条件下都在向数字化、网络化、移动化、融合化发展。
它让阅读变得更便携、更碎片化、更个性化,也更便宜。“任何人”在“任何地点”和“任何时候”获得“任何想要的资讯信息”,这是移动阅读终端发展的内在驱动力和终极目的。
利用新媒体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时间:2011年12月06日 15时14分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卢昌军
新媒体虚拟、开放、难以掌握和监控等特点使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许多新矛盾、新问题
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通信技术 通过新媒体加强互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具有较强的单向性特征,而新媒体条件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双向、交互、开放的。
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业务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
利用新媒体开展学习,提高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能力。
新媒体上建起新课堂(视域)时间:2011年07月08日 00时00分 来源:人民日报 作者:记者 赵婀娜
据统计,我国高校上网人数目前几乎达到高校学生数的100%,其中90.5%的大学生将互联网作为重要信息渠道。校园里不用微博或者不看微博的学生,会被同学们视为“外星人”。如何在这样的条件与形势下,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新媒体环境下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挑战
新媒体在改变着大学生的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王传中教授撰文分析,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技术常常以简便、快捷的新闻代替深度报道,大学生在接受信息的同时极容易随着媒体的倾向思维,缺乏独立思考;
网络游戏、快餐小说容易导致学生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网络信息丰富而参差不齐,不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新媒体信息传播的迅速使得不良信息也以更快的速度和更大的范围影响到青年学生;网络的虚拟性使得学生在发泄个人情绪时无所顾忌„„
新媒体环境下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机遇
西南交通大学党委副书记朱健梅教授分析指出,新媒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机遇。一是搭建了新平台。新媒体已经成为思想文化传播的新载体,可以对大学生充分进行主旋律思想的宣传宣讲,进行先进思想文化和科学民主精神的传播引导,进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二是提供了新模式。集中统一的一刀切模式、自上而下的单向灌输方式、简单的命令说教形式逐渐被丰富的多元化模式、双向多向和直接交流互动方式以及图文并茂、音视同期的多媒体形式所取代,一种全新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正在形成。
“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要有阵地意识,有学生的地方就要有教育者的声音。”不少专家认为,教育者要注重主体性实现的途径,特别是要在“有用”和“有趣”上下功夫,切实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教学的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让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开展得扎实而富有成效,才能让大学生喜欢的虚拟空间变得健康、实用、美丽。
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拦路虎”还是新机遇
时间:2011年07月05日 10时04分 来源:中国教育报 作者:赵秀红
有专业人士称,这些新媒体不再是工具,而是形成了一种环境,工具尚属可用不可用的范围,而环境的概念,已经代表无法摆脱。
新媒体在改变大学生的价值观念
但是,一个不可争辩的事实是,新媒体深入影响大学生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思想观念,这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手段、教学效果都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李林英分析认为,这种挑战根源于新媒体信息传播的“无屏障性”。由于互联网等新媒体中的虚拟主体与现实中的主体有很大的差别,具有隐匿性的特点,学生可以不受拘束,在网上随意发表观点,甚至散播有害观点。此外,由于网络信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有的信息是虚假的、黄色的、反动的,现有的技术条件对这些信息的发布、传播和接收难以有效地控制,这对是非辨别力不高、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大学生影响很大。
“因为新媒体强调受众对信息进行评述、解释、分析与选择,因此会张扬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质疑的精神。但大学生涉世未深,当他们将这些能力与精神迁移到思想政治理论学习中时,不免会出现自我意识的过度膨胀,还可能沉溺偏狭的个人世界,甚至会产生一些偏激的想法,这需要在思政课教学中加以引导。”北京理工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院教师郭丽萍说。
“在新技术的使用方面,教育者的脚步落后于受教育者。”李林英说,祖嘉合说,应该清醒地看到,现实中存在大学生对新媒体的不当使用。比如,有的人在网络上发表不负责任的言论;有的人对新媒体传播的信息缺乏足够的认识,产生消极的人生观,个人主义价值取向凸显;有的人对网络依赖过度,情绪、人格受到影响,等等。对此,她建议,应该建立网络评论员队伍,从学生、教师中招募优秀的青年骨干,在新媒体上对广大学子进行理想信念、人生观、行为规范的引导。
主辅在不少人认为网络等新技术是“电子海洛因”的时候,对于虚拟世界价值观念的输入在慢慢引起很多国家的重视,博客相互呼应,资源共享,教师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引导教学。
实证明,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中,如果能将博客适当地引入,并加以规范管理,将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方式的有效补充。
新媒体如何助推“新道德”
时间:2010年08月06日 14时29分 来源:半月谈 作者:梁恒
有就是心理状态,对80后、90后的心理状态,我们需要有一定的了解。网络里表达的意思是不是他的真实意思表达,需要我们考量。对网络民意,我们往往觉得是天籁之声,觉得是超越性的言论,而恰恰这种言论是有片段性、不完整性,这就像是一个针刺,点到就散了,其实关注度还是很有限的,这个时候其实对于政府的公共政策,媒体的关系,这些方面构成了一种新的结构,这个新的结构我们非常了解,所以我们往往应对网络的问题,都是用对待 纸媒的方式对待网络,用对待电视媒体的方式对待网络。往往把一个小问题,可能过一二天就会自生自灭的问题,把它放大到会通过纸媒传播或者电视传播的大问题,这需要我们客观认识网络的规律,如何客观理解网络生活的复杂性、丰富性、了解80后、90后的心理,怎样给年轻人更多公共生活的训练,这是未来网络新兴媒体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
从“郭美美事件"看新媒体对
贺利娟 新媒体呈现出与传统媒体不同的特点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有即时陛、开放性和动性等特点。新媒体打破了传统媒体通过专业媒体单向向广大受众传播信息的局限,使得“人人都是息的传播者,人人都是信息的接受者”成为现实。
二、充分认识新媒体对年轻人的影响 正面作用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新媒体成为年轻人获取和交流信息的最重要渠道。二是新媒体具有促进个体社会化的巨大功能。三是新媒体对年轻人主体意识的培养不可估量。
新媒体的反面作用也不可忽视,主要表现在以下
个方面:
一是新媒体冲击年轻人的道德文化,影响其正确道德取向形成。新媒体成为当今社会流行的符号,二是新媒体给年轻人带来色情、暴力、消极、颓废的消极因素。三是新媒体缺乏有效监管,一些不良信息甚至错误导向会导致年轻人价值观模糊。
综上所述,新媒体对于年轻人展现自我、弘扬民主自由之精神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但同时也应看到,对于正处在成长阶段、世界观尚未成型的年轻人来说,他们的思想更加容易混乱,在发展的道路上更容易迷失方向。. 提高年轻人的媒介素养
在新媒体时代,如果媒介素养不高,就很容易沉迷其中而不能自拔。因此,要通过各种方式、采取各种措施提高年轻人的媒介素养,让年轻人保持清醒的头脑,学会对各种媒介信息进行客观的解读和评价不偏信、不盲从、不造谣、不传谣,学会如何利用媒介传播表达自己的情感,自觉抵制媒介中的不良信息,进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新媒体平台下高校教职工思政工作路径探析
中国高等教育2011(7)
◆ 栾 永 玉 / 唐 珍 名
实际上达
到了信息传播的“时间无屏障”、“空间无约束”和“资讯无界限”状态,信息的发布更加自由、获取更加快捷、使用更加方便。“ 互联网综合症 ”,出现 了人格缺陷和人格 障碍 ; 3.新媒体平等话语权增加了高校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众所周知,在新媒体空间里,话语权的分配与传统媒体 有着 明显的区别。网络世界 的无边 界、不确定性和虚拟性
彻底改变了传统媒体掌控话语 权的状况,在这个世界里,利用权力垄断信息的可能性减少,居高临下式 的说教不会
被人接受,通过强制手段控制信息源的做法失效,信息传
播 的主体变成 了公众,无论是 国家,还是组织、个人要想获得话语权,就必须充分利用数字环境主动参与其中,进行平等互动的交流才可达到目的。毫无疑问,这样的变化给高校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增添了难度。
论新媒体环境下的青少年媒介素养
黄楚新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 0 1 0年第 1期
一、新媒体环境呈现 多元和复杂的局面 1.各种新媒体形态不断出现 2 .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是报道者
CNNIC的调查表明,在上网人群中年龄越高,学历越高,收入越高,在网上发表意见的比例越低;从职业身份分析,中小学生比大学生在网上发表意见的比例更高”。叶冲:《网络时代下的美国NIE工程——以<迈阿密先驱报 >网络版为例》,载《传媒》,2007年第2期。.过多消费媒介,影响学业和工作
三、提高青少年媒介素养教育的措施 1 . 政府——制定相关法律法规 2. 学校——让媒介知识成为常识课 3 . 家庭——指导文明上网的重要场所 4. 媒体机构——严格把关 5 .阅读习惯——从青少年抓起
结语 : 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进步,今天新媒介的发展日新月异。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素养应成为信息时代人们必备的素质,是提高人们素质的手段和建设民主、文明、健康社会的基本保障。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希望,重视青少年的媒介素养教育更是关系到我 国未来的前途命运。提高青少年在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介素养,不仅有利 于培养青少年合理利用新媒介的习惯,有利于他们形成健康合理的娱乐观念,更有利于青少年利用新媒体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我国建设成一个文明、富强、和谐的社会打下牢固基础。
新媒体技术与高校德育发展关系研究
黄建榕,冯小宁2 0 1 0年第 3期 华 南 师 范 大 学 学 报(社 会 科 学 版)
(一)德育主体地位的缺失
(1)教育者主体地位的缺位。(2)学习者主体地位的丧失。1)主体符号化。2)人格虚拟化。3)责任 自我豁免。(二)德育内容的复杂化
(1)网络“文化霸权”不容忽视。(2)网络内容多元化不可忽略。(三)网络的监督与管理的缺位
网络目前被认为是一个“没有政府、没有警察、没有军队、没有贫贱、没有歧视”的世外桃源,季海菊 共享社区: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模式选择
对新媒体 的研 究 中,主要集 中在 两个方 面 :一 是新 媒体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哪些影响;二是如何利用网络平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
试析新媒体如何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有效发挥作用
徐海鑫,廖浩君
【摘要】与过去大学生不同当代大学生是在新媒体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一代人,每天使用新媒体已经成为了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新媒体对他们的交往方式、学习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因此当代的大学思政教育管理者应该注意这一新特点,与时俱进转变观念、占领新阵地将各方面的教育工作形成合力。从而使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更主动更有成效。
一、新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的新特点(一)新媒体传播信息的“泛化性”(二)新媒体传播信息的“碎片性”
新媒体传播信息的“ 碎片性” 是相对于“泛化性” 提出的。研究表明,一个社会 的人均收入达到 3 0 0 o美元左右时社会的各个方面都将发生变化,这个过渡时期被称为社会的“ 碎片化”,这个时期原有的社会关系、市场关系、思维意识、信用体系、语言形式等都将逐步瓦解成微小的“碎片”。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的影响方面
(一)新媒体影响着大学生的交往方式(二)新媒体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三)新媒体影响着大学生的个性形成 能
三、新媒体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双重功能
(一)新媒体对大学生的思想引领、学习交流、兴趣审美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
(二)新媒体 中充斥 的不 良信息给大学生思政教育带来冲击
四、用好新媒体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 作的对策建议
(一)大学教育管理者要掌握技能、提升认识、转变观念(二)加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
新媒体环境下,开展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是巨 的挑战。媒介素养教育从概念到实现,需要社会各方面通力合作。有学者指出媒介机构、社会组织、受众都是新媒体的主体。其中媒介机构是媒介素养教育体系的实施主体,社会组织是媒介素养教育体系的环境主体,广大受众是媒介素养教育体系的动各方面通力合作。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需要从学校、社会、大学生自身三方面着手,用媒介因素、社会因素、大学生个人因素三方面共同发挥作用(如下 图)。
第一,发挥学校作为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主阵地作用。利用高校教育资源开设专业课程并迅速推广。目前我国的多数大学都在进行着教育教学改革,改革的方式是将现有的人才培养方式和科学研究体系从适应新形势和新变化的角度从式上进行调整,但对于学生教育中最为基础的课程改革甚少。新媒体的出现已经使大学生的信息获取渠道和方式变得多样。当代大学生已经生存于现实世界和网络世界两个层面,但我们的课程设置还没有针对大学生如何正确地面对虚拟世界进行教育,教育的缺失只能让涉世未深的大学生自己摸索着前行,这一过程难免会受到糟粕思想的影响,将自己的人生发展轨迹引向错误的方向。现有的绝大部分大学教师中有专门研究网络、媒体、思想政治教育的专家。这些教育资源应该进有效的整合,尽快对大学生虚拟生活开设媒介 素养教育的课程,让大学生能够在一个合理、健 康、有序的方法指导下使用新媒体。一些西方发达 国家 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媒介素养 师资培训体
系,我国高校的此项工作可以借鉴他们的做法。通高校内的相关领域专家和一些媒介素养研究机 构开展共同研究。大学既是媒介素养培养的继续场所又是开展媒介素养研究的广袤沃土,大学的媒介素养教育有着广泛 的发展基础 和前景。媒介素养课程也将为下一个阶段针对大学生网络虚拟生活某一个部分进行深入教育打好基础。
第二。造就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的良好社会环境。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要集合国家、学校、社会、家庭 的多方力量,创造社会环境营造氛围。一方面要吸引专业人才、投入专项资金组建媒介素养研究机构。新媒体本身就是在社会不断发展.迅速变化中的产物,新媒体本身也在不断变化创新.对于新媒体使用过程中媒介素养的教育需要紧跟其步伐不断推进创新,没有专门的研究机构,媒介 素养教育的效果难以保证。例如,美国的修女托曼创立的“ 传媒教育中心 ” 一直在领导着美国的媒介
素养教育工作。另一方面家庭教育要正面应对新
媒体的出现。面对新媒体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负
面效应,很多家长为了避免孩子收到不良影响,往
往采用断网、没收手机等控制惩罚办法。我们从身
边 网瘾治疗、网吧失足青年、中学生抢夺手机 等案
例来看,这些方式不仅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反而激
起了孩子们对于新鲜事物更加浓厚的兴趣 .采用
更多的应对办法逃避家长的监管。孩子和家长问
逐渐构筑起了一道沟通的屏障,家长越来越缺乏
对孩子思想和行为的了解。这~过程中家长应该正视新媒体的出现,自己首先数量掌握和使用新 媒体,通过新媒体加强与孩子的沟通和交流。一同与孩子面对、分析、解决新媒体带来的诸多问题。
第三,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媒介素养教育的主体是大学生,他们一方面是教育过程中的客体,在多种形式的教育中被动的接受正确使用媒体应该养成的教育;另一方面他们也是教育的主体,自己的积极健康的媒介素养习惯能够有效的影响带动身边的同学共同提高。正如美国学者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一书中指的那样:只有 „ …消除对媒介的神秘感,我们才可能对 电视、电
1脑,或任何其他媒介获得某种程度的控制。媒介素养教育就是要培养大学生对于接受信息时的批判意识和发布信息时的理性态度。
3.网上网下疏导结合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用好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切忌抛弃我们原有的思想教育工作形式和手段,任何形式的教育效果都比不上面对面与学生的沟通交流,现实世界中传统的思政教育方式能够有效促进网络虚拟世界教育的开展,网上网下形成合力能收到更好的效果。注重监管的方法和力度.在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科学使用 “疏”、“ 导” 两种方式。“疏”的过程中注重让学生能够在 自由的状态下充分的表自己的内心世界想法和情感。激发学生在网络实践中培养自己的理性思考能力。在使学生情绪抒发的同时能够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而“导”则是从网络信息资源上给予优化,比如通过教师网络博客,辅导员个人网站等,通过一些包装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疏”、“ 导”既是大学身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和形式,科学的疏导是引领新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方法和模式。
曹培庚 关于新媒体环境下高校学生工作的思考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9)
[摘要]新媒体正在日益影响和改变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行为、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新媒体的广泛运用给当代高校学生工作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困难与挑战。高校学生工作者应进一步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不断丰富工作的新手段,将新媒体作为有效的载体,提高学生工作的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