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语文常考病句类型辨析技巧
高中语文常考病句类型辨析方法
一、主语残缺类
类型1:通过(经过)……,使……。
修改方法:○1删去“通过、经过”等介词,使前一句动词性短语成为主语;
○2删去后面的“使”,让“使”后面的词语充当主语。
例1:通过大家的热烈讨论,使我明确了学习的目的。
类型2:看了(读了、听了)……,使……。
修改方法:○1可以删去“使”;
○2也可以把“使”字后的主语移到“看(读、听)”等动词前,后一句删去“使”字。
例2:看了展览,使我有了很多感想。
类型3:在……中,给(使)……。(常滥用的介词有“在、当、从、自、对于、为了”等)修改方法:○1将介词结构删去;
○2保留介词结构作状语,在后一句加上适当的词语作主语。
例3:在这部作品中,给了人们不少正面的启示
二、宾语残缺类
介词宾语残缺、动词性谓语后宾语残缺。
常见类型:“对于、针对、面对”+动词性谓语(缺少名词性中心词)
修改方法:在动词性短语后添加名词性中心词,如“的现象、的情况、的问题、的方法、的措施”等。
例4:对于重视外语学习而忽视本国语言文字学习,相关部门要加强引导。
三、一面与两面的逻辑类
常见类型:1.能否……关键……。
2.能否……,……(内容是某一方面)。
3.……的好坏(“高低、优劣”等),都是……。
修改方法:根据内容改为“两面对两面”或“一面对一面”。
例5:能否实现四个现代化,关键在于科学技术。(删去“能否”)
特别注意:如果是复句的设问句中出现“两面与一面”不对应的现象,前一句是问,后一句是答,则应该是正确的。
例6:能否提高教学质量又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
四、复句的病句辨析(抓关联词)
1.看关联词的使用是否符合句意。
例7:他因为爱打篮球,所以学习成绩一直不好。(强加因果)
2.看关联词次序是否正确。
例8:在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刘翔以12秒91的成绩夺得男子110米栏决赛冠军,这不仅是中国的骄傲,而且是刘翔的骄傲。(关联词后内容互换)
3.看关联词的搭配是否恰当。
例9:这样重大的问题,你事先既不请示,过后更不报告,这种做法是不符合财务制度的。(两句是并列关系,用“既……又……”)
4.看分句主语的位置。(主语)同后异前,不能“一前一后”。
例10:在世界田径锦标赛上,白雪虽然为中国田径队获得了女子马拉松冠军,弥补了刘翔缺阵的些许遗憾,但这枚金牌的含金量与刘翔的辉煌仍然难以相提并论。
五、句式杂糅
1.两句混杂。出现频率较高的十类混杂:语义重复混杂、前后不搭配混杂。
○1表被动:被(受)……所……。
○2表原因:靠的是……取得的;由于……结果;之所以……的原因;关键在于……决定性作用;原因是……引起的。
○3表目的:把……达到;供……之便;防止……不再。
○4表条件:需要……不可;非……才行;根据…
○5表意图:本着……为主(为原则、出发点)。
○6表对象:对于……上;围绕……为中心。
○8表范围:大多……以……为主;以……最好。
○9表程度:分外……多了。
1○0表数量:大约……左右;高达……之巨。
例11:在广州亚运会上,刘翔以13秒09破亚洲纪录的惊人成绩,向世界宣告了他的“王者归来”。刘翔的成功靠的是个人的拼搏奋斗取得的。
2.前牵后连。如果把前一句的后半句用作后一句的开头,硬把两句连成一句,就会造成前牵后连,使两个句子杂糅在一起。
例12: 本届“模拟联合国”的成员,除了武汉市的选手外,还有来自省内其他城市的大学生也参加了竞选演说。(在“也参加了”前加“,这些学生”)
高考语文复习之常考病句类型类题训练
对PX项目建设,厦门市委、市政府开展了一系列认真细致的论证工作,广泛听取公众意见,既以考虑厦门的发展大计为念,也以考虑外来投资企业的切身利益为念。
2.据初步分析,已造成254人遇难、35人受伤的山西襄汾尾矿库溃坝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非法矿主违法生产、尾矿库超储引起的。
3.由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加剧,使全世界的经济受到了严重的影响,各国政府不得不出台各种干预措施来稳定金融市场。
4.6月28日广州地铁一号线将率先推行使用“代币式”非接触IC卡车票无需与闸机接触,乘客通行速度将会大大提高。
5.说实话,对当时自己的稿子能否被利用,没抱多大的希望,因为那时经常在该报发表文章的都是一些大家。
6.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
7.为了办好本届亚运会,卡塔尔请来世界各地的专业人士组织赛事,参与接待,实际上这也是他们与国际接轨,学习别国先进的管理理念。
关联词搭配
第二篇:常考病句类型
中考语文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
一、句子成分残缺
缺少主语又分两种情况。
1.主语被掩盖,如: ⑴通过这次活动,使我们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
这个句子由于在“这次活动”前加上了“通过”一词,和在“我们”前加上了“使”一词,使得这个句子的主语被掩盖起来,致使主语残缺。修改的方法是,把“通过”一词删去,让“这次活动”作句子的主语。或者把“使”删去,让“我们”作句子的主语。
2.误认主语,造成主语残缺,如: ⑵阵风掠过稻田时,恰似滚滚的黄河水,上下起伏。
这个句子误认“阵风”为主语,其实主语应是“稻浪”。修改的方法是,在“恰是”前加上“稻浪”。
3.缺少宾语的中心语,如: ⑶他这个人有不少值得表扬。
这个句子缺少宾语的中心语,应在句末加上“的地方”。
二、句子成分不搭配
1.主语和谓语不搭配,如: ⑷这时,全场所有人的眼睛都集中到大会主席台上。
这个句子的中心语“眼睛”和谓语“集中”不搭配,应将“眼睛”改为“目光”。
2.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搭配,如:⑸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英模的报告。
这个句子的谓语动词“注视”和它的宾语“报告”不搭配,修改的方法是,在“注视
后加上“这位英模”,将“和”去掉,在“这位英模”后加逗号。
3.主语和宾语不搭配,如:⑹七月的内蒙古草原,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这个句子的主语“内蒙古草原”和宾语“季节”不搭配,可改为:内蒙古草原的七月,是一个美丽的季节。
4.定语和它的中心语不搭配,如:⑺他迈着强壮有力的步伐正向我们走来。
这个句子的定语“强壮”与它的中心语“步伐”不搭配,可将“强壮”改为“强健”。
5.状语和它的中心语不搭配,如:⑻这朴素的话语多么深刻地蕴含着人生哲理啊!
这个句子的状语“多么深刻”与其中心语“蕴含”不搭配,应改为:这朴素的话语蕴含着多么深刻的人生哲理啊!
三、词序不当
词序不当容易产生歧义,如:⑼记者又到学校采访到了许多张老师的事迹。
这个句子有两种理解:一种是把“许多”看作是“事迹”的定语,表示有“许多事迹”;一种是把“许多”看作是“张老师”的定语,表示有“许多张老师”。要避免这种歧义,应把“许多”调到“张老师”的后边。词序不当的另一个表现是,多个定语距中心语的远近关系处理不当。如:⑽我们学校有优秀的有三十年教龄的两位老教师。
这个句子的宾语中心语“教师”有四个定语,按其距中心语的远近关系应排列为:两位---有三十年教龄的---优秀的---老。因此,这句话可改为:我们学校有两位有三十年教龄的优秀的老教师。
四、种属关系并列
具有种属关系的概念不得并列,如:⑾他经常去图书馆查阅工具书、辞典和《现代汉语词典》。
这个句子中的工具书和辞典、《现代汉语词典》是种属关系,不的并列,应改为:他经常去图书馆查阅辞典和《现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
五、交叉关系并列
具有交叉关系的概念也不得并列,如:⑿这所学校里大部分是中青年教师,老教师和女教师只占少数。
这个句子中的“中青年教师”和“老教师”中包含有“女教师”,女教师中也包含有“中青年教师”和“老教师”,“中青年教师”和“女教师”及“老教师”和“女教师”均是交叉关系,不得并列。因此应将“女教师”删去。
六、意义关系颠倒
在一个递进复句中,前项和后项是递进关系,其意义关系不得颠倒,如:
⒀他不仅能写长篇大论的理论文章,而且能写一般的应用文。
这个复句中前项和后项关系出现颠倒,应将“能写一般的应用文”作复句的前项,将“能写长篇大论的理论文章”作为后项。这个复句可改为:他不仅能写一般的应用文,而且能写长篇大论的理论文章。
七、同义反复
同义反复有时候产生积极的修辞效果,但更多的时候是产生消极的效果,如:
⒁听说学校要成立文学社,他首先第一个报了名。
“首先”和“第一个”是同义词,在这句话中出现显得多余,应将其中一个删去。
八、关联词语不搭配
关联词语不搭配,会破坏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如:⒂高速度的发展我国的科技事业和文教事业,既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十分可能的。
“既……而且……”不搭配,可将“而且”改为“又”,与“既”构成并列关系,或将“既”改为“不仅”,与“而且”构成递进关系。
九、滥用关联词语
复句中分句间的关系具有内在逻辑性,不得人为地强加某种关系,如:⒃这本书出版好几年了,所以作者最近作了较大的修改。
这个句子的语病是滥用关联词语“所以”,加强因果关系,应将“所以”去掉。
十、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复句中关联词语的位置一般具有确定性,不得随意调动,如:⒄不仅中草药能与一般抗菌素媲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也较低。
“不仅”只有放在“中草药”后才能与“而且”构成递进关系,因此,应将“不仅”调到“中草药”后。
十一、前后项不对应
如果一个句子的前项出现了两种情况,那么后项就应该有另外两种情况与之对应,否则,就会造成前后项不对应,如:⒅有没有健康的身体,是能做好工作的前提。
这个句子的前项出现了两种情况:有健康的身体和没有健康的身体,而后项只有一种情况“能做好工作”,这种情况与前项中的“有健康的身体”对应,而缺少和“没有健康的身体”相对应的另一种情况,因此,这个句子应在“能”字后加一个“否”字,这样前后项就对应了。
十二、否定不当
不适当的否定会改变句子的原意,如:⒆为了避免今后不再发生类似事故,我们必须尽快健全安全制度。
这个句子的原意是要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加否定词“不”后,就改变了整个句子的原意,因此,应将否定词“不”去掉。
十三、感情色彩错误 褒义贬义误用 如 处心积虑(贬义)用心良苦(褒义)
指出下面句子的语病,并进行修改。
⑴李明的这篇作文,结构严谨,语言流畅,在全国作文比赛中把它评为一等奖。
⑵对于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极大关注
⑶为了您的人身安全,请勿用左手启动家电,以防万无一失。
⑷中国人民是赞同成立联合国的首批国家之一。
第三篇:高中语文病句辨析
第2讲 病句辨析(表意不明 不合逻辑)
一、考点解读
《考试说明》规定的六种病句类型可分结构性病句和语义性病句两类。“语义性病句”,就是说这种句子在结构上是没有问题的,但在语义表达上却有问题。“表意不明”和“不合逻辑”属语义性病句的一种,这类病句,由于它在句子结构上没什么问题,一般采用抽取主干的办法来检查,往往不能奏效,因而不少考生被这类病句迷惑。所以,判断这类语病,必须拨开句子结构的迷雾,才能揪出句子语义表达的毛病。
二、知识梳理
(一)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是指句子表达的内容、意思等使人不易了解(费解)或不止一种解释(歧义)。
1、指代不明
主要指代词指代不明。代词有两种情况:一是指示代词,如“此”“这”“这方面”等;二是人称代词,如“自己”“他(她)”等。
指示代词指代不明指前面的句子叙述了两种以上的事实情况,后面的句子中用指示代词“此”或“这”等来替代前面两种以上的事实情况,造成后面的句子有两种以上的理解。另外,句子叙述两种以上的情况通常采用“是……还是”“……或(者)……”“有……也有……”等句式结构。
【例】三妹拉着葛姐的手说,她老家在偏远的山区,因为和家里赌气才跑到北京打工的,接着她又哭泣起自己的遭遇来。(05年湖北高考卷)
【解析】有两处错误,首先,第一个“她”指代不明,是指“三妹”还是“葛姐”?其次,“哭泣”“遭遇”动宾搭配不当。“哭泣”的后面不能接宾语,这里用“哭诉”更好。
2、对象不明
主要是因承前省略不当而引发的。
【例】孩子们很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
【解析】“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既可以看作承前省略主语“孩子们”的谓语,也可以指孩子们喜欢“离休干部李大伯“的原因(“一来到这里就有说有笑,十分高兴”是“离休干部李大伯”的行为)。
3、歧义
由于句中某个词或短语是多义的而使句子意思可能有多种解释,即词义两可。主要有两种情况:
(2)一个词有多个义项,作多种解读,其词性没有改变;
【例】他在某杂志生活栏目上发表的那篇关于饮食习惯与健康的文章,批评的人很多。(05年全国高考甲卷,河北、河南、安徽、山西地区)
【解析】句中“批评的人”概念不明确,既可以指“文章所批评的人”,也可以指“批评他这篇文章的人”。
(2)一个词语可以拆开作两个词用,所作的句子成分当然有别。【例】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94年全国高考卷第4题A项)【解析】“前去”既可以当一个动词用,相当于“前往”;也可以理解成两个词,相当于“什么时候之前去做什么”。
1(3)多音多义带来多种理解
句子中某个字是多音的,那么在书面表达上时可能有歧义(口头表达上不一定出现),即读音两可。
【例】到2000年底,小王还贷款一万元。【解析】“还”读“hái”,是“仍”的意思,作副词处理;读“huán”,是“归还”的意思,作动词处理。这样句子就有两种不同的解释。(4)词性不同带来多种理解
句子中某个字词可以作多个词性处理,那么可能产生歧义,即词性两可。【例】他背着总经理和副总经理偷偷地把这笔钱分别存入了两家银行。【解析】“和”理解成连词,表示“背着”是两个人;“和”理解成介词,作“跟、同、伙同”解,表示“背着”仅总经理一个人。(5)停顿不同会带来多种理解
说话或阅读时的停顿地方不同,会引起意义上的差别,即停顿两可。主要有五种情况: 【例】这一桩发生在普通家庭中的杀人悲剧在亲戚当中也有着不解和议论,要说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人谁也不相信。(04年全国卷,鲁、豫、冀、皖等地区)
【解析】上句因为停顿不同,有两种理解:一是家里的人不相信小莉的妈妈不爱她,二是谁不相信小莉的妈妈不爱她家里的人。
(6)中心名词前有多个定语造成多种理解
多个定语既可以同时修饰中心名词,也可以存在定语之间的相互修饰。【例】这个精致的灯笼将作为今天得分最高的/嘉宾的礼品赠送给他。(98年全国高考卷第7题A项)【解析】上述画线的两种不同停顿带来两种不同理解:一种是灯笼作为礼品是“今天得分最高的”,另一种是嘉宾是“今天得分最高的”。
(二)不合逻辑
(一)分类不当。
在一个句子里,常常是包含与被包含关系的几个不同的概念,并列在一起,使得部分与全体、特殊与一般、小范围与大范围之间界线不明,从而导致句意的模糊。判断方法:抓并列短语,看是否存在种属、交叉、重复、对立的矛盾。
例:我们的报纸、杂志、电视和一切出版物,更有责任作出表率,杜绝用字不规范的现象,增强使用语言文字的规范意识。
【解析】 “一切出版物”已经包括了“报纸、杂志”,故不能并提。
(二)偷换概念 在一个句子里,前面部分陈述的对象是一种事物,到后面部分陈述的对象却变成了另外一种事物,这种错误在逻辑上就偷换概念,它跟分类不清一样都属于概念不清的问题。例: 【例】 这一歌唱组合独立创作的高品质词曲以及演唱中表现出的音乐天分和文化素养,很难让人相信这是平均年龄仅20岁的作品。
【解析】前面部分的主语是“歌唱组合”,到后面却变成了“作品”,也是偷换了概念,应改为“这一歌唱组合独立创作的高品质词曲以及演唱中表现出的音乐天分和文化素养,很难让人相信他们的平均年龄仅20岁”。
(三)自相矛盾
同一个句子,应该保持语意逻辑前后的一致性。在同一句话中,前面已经说出了某个意思,后面又说出与之相对或相反的意思,前后句缺乏一定的照应,从而造成前后不
一、互相矛盾的错误。此类语病的特点是,前面的说法与后面的说法自相矛盾,彼此冲突。例:
【例】他是许多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
【解析】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中的一个”呢?
(四)背离事实或情理
指语句陈述的事实或表述的观点不符合生活的常理或人们普遍认同的公理。这类病句的特点使整个句子意思的表达与客观现实或事理明显地相违背,给人以不真实、不可信的感觉,让人无法想象、无法感知、无法推断。例:
【例】 给病人做手术,过去由医生个人决定,现在规定重大手术需要集体讨论决定,这就保证了手术的顺利的进行。
【解析】第一句,“集体讨论”不是“保证”“手术顺利进行”的绝对前提。第二句,“只要有……就”“是”这样的表判断的词,表“水是作物存活”的充分条件,而这是不合生活事理的。要注意句中的一些表示范围、表示判断、表示程度的词语,尤其是带有绝对意义的词如“全”“都”“凡”“从来”“历来”“一定”“必须”等,有可能是过于绝对,不合事理。
(五)主客颠倒
句子表述的对象有主动者与被动者之分。有时表达不好,就会出现主客颠倒的现象。这种语病的特点是,主体与客体存在着主要与次要、认知与被认知、主动与被动等关系,如果颠倒了位置就可能造成关系的错位,表达的混乱。
在一句话中,同时说到一个人或一件事、几个人或几件事时,将主要的和次要的混淆颠倒,从而造成对象不明,主客关系不清。例:
【例】我们对“比较文学”是个陌生的概念,读钱钟书的《谈中国诗》或许能引你走出陌生的境地。
【解析】应该是“‘比较文学’对我们是个陌生的概念”。
(六)否定失当
否定失当指为了增强表达效果,多次运用否定,结果将本意弄反了。导致此类语病的原因有两个:一是误用了否定副词,二是不理解反问句本身就表示了一重否定。此类语病的特点是,在一个句子中,本来已经出现了含有否定意义的词语,却又加上另外的否定词语,造成了多重否定,从而导致句子的意思恰好与原来意思完全相反。带有否定意义的词语主要有“以防”“防止”“劝阻”“阻止”“避免”“忘记”等。否定句主要应该关注双重否定句和反问句中嵌套否定形式的句子,经常出现的错误是表意相反或造成三重否定。例:
【例】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解析】多用了否定词“不”,使句子与原意相反,应删去“不”。
(七)照应不周
一个句子前面所说的内容与后面所说的内容,不能很好地相照应,造成一面与另一面不统一的情况,使得句子令人费解,即所谓两面对一面问题。例:
【例】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去,关键在于要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
【解析】句中的“加速训练并造就一批专门技术人才”是“电子工业能迅速发展”的“关键”,如果“不迅速发展”,也就无所谓这个“关键”了。这是属于“两面对一面”的逻辑性错误。应删去“否”字。
(八)强加关系
复句中分句间总离不开某种关系,而这种关系的外在表现形式就是关联词的使用。在一些句子中,若没有弄清分句间是否存在某种关系,就把关联词强加于句子,则易造成病句。这种语病常出现在复句之中,尤其是因果关系和转折关系,或者根据前面的部分原因想当然地推断出某一个结果来,这就是犯了强加关系的逻辑错误。
【例】宋朝以来,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苏轼的《石钟山记》、刘基的《卖柑者言》等 3 作品,都具有积极的思想倾向,因而文笔清新,耐人寻味。
【解析】句中所提的这些作品文笔清新,耐人寻味,主要原因并不是它们具有积极的思想倾向。
(九)数词不当
确数与约数不能同时使用。
【例】本公司因业务发展,特向社会招聘五位业务员,要求年龄在20—22岁左右,男女不限,有工作经验者优先。
【解析】 “20-22”是确数,“左右”是约数,前后不能同时使用。
(十)倍数误用
倍数只能用于提高、增加、扩大等方面的情况,而不能用于降低、减少、缩小等词语的后面。但在实际的语言运用中,倍数常常被误用。例:
【例】这种赛车按国际一级方程赛车式样仿真缩小32倍而成,从外观看,并不比玩具汽车大多少。
【解析】在下降、减少、缩小等的情况下使用倍数,造成意思的费解,语义的模糊。
三、考题例析(略)
(一)表意不明
【例1】(2005广东卷)A.他每天骑着摩托车,从城东到城西,从城南到城北,把180多家医院、照相馆、出版社等单位的废定影液一点一滴地收集起来。【解析】“180多家”既可修饰“医院”,又可以修饰“照相馆、出版社”,还可以修饰这三者。表意不明。【例2】(2007广东卷)D.王林呆在实验室里半个月,好像与世隔绝了,所以他回到家,强迫着自己看了十天的报纸。
【解析】“看了十天的报纸”是表看报之多,还是表看报时间之长? 【例3】(2010广东卷)C.刘老先生热心支持家乡的教育、慈善等公益事业。他这次返乡,主动提出要与部分福利院参加高考的孤儿合影留念。
【解析】“部分”既可修饰“福利院”,又可修饰“孤儿”,表意不明。【例4】(2014山东卷)C.熟悉他的人都知道,生活中的他不像在银幕上那样,是个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的人。
【解析】“那样”“性格开朗外向、不拘小节”到底是生活中的他,还是银幕上的他。不明确。
【例5】(2013山东卷)A.警察反复观察了两个目击者提供的弹壳,并进行技术分析,确定它们和从案发现场得到的弹壳并不是出自同一支枪。【解析】“两个”既可修饰“目击者”,又可以修饰“弹壳”。【例6】(2004天津卷)C.我们在本月中旬前后有个重要会议,所以现在就要好好准备。【解析】“中旬”有十天,是哪天?还有就是“前”与“后”,所指也不确定。【例7】(2004江苏卷)A.有人认为科学家终日埋头科研,不问家事,有点儿不近人情,然而事实却是对这种偏见的最好说明。
【解析】“这种偏见”究竟是指“科学家终日埋头科研,不问家事,有点儿不近人情”,还是指“有人”的观点。表意不明。【例8】(2005湖北卷)A.她因不堪忍受雇主的歧视和侮辱,便投诉《人间指南》编辑部,要求编辑部帮她伸张正义,编辑部对此十分重视。
【解析】是“投诉”雇主,还是“投诉”编辑部,对象不明确。
(二)不合逻辑
【例1】(2007年广东卷)A.考古家对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的文物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墓主所处时代有了进一步了解。
【解析】从逻辑上属于不合事实,从语法上属于语序不当。“两千多年前在长沙马王堆一号墓新出土”现代人如何能够看到。可以通过语序调整,但从逻辑上很容易推断是错误句。【例2】(2008年高考广东卷)A.对这部小说的人物塑造,作者没有很好地深入生活、体验生活,凭主观想像加了一些不恰当的情节,反而大大减弱了作品的感染力。
【解析】不合逻辑之强加关系。“反而”表示跟上文意思相反或超出预料,在文中起转折作用,不合语境,应改为表因果关系的“因而”,该句属强加关系或关键词误用。【例3】(2011年高考广东卷)B.《野鸭子》最打动人的是对真善美的热情讴歌,透过剧情的审美体验,让人们信服了一个事实、一条真理:世上还是好人多,人间自有真情在。【解析】不合逻辑之偷换概念,“让人们信服了……”的主语不是“审美体验”。可在前面补出主语“它”,在语法上属于成分残缺。【例4】(2012年高考广东卷)D.今年广东天气形势复杂,西江、北江可能出现五年一遇的洪水;省政府要求各地要立足防大汛、抢大险、抗大旱,做到排查在前、排险在前、预警在前,确保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解析】逻辑顺序错误,“排查在前、排险在前、预警在前”应该改为“预警在前、排查在前、排险在前”。【例5】(2013年高考广东卷)C.贝母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因其鳞茎具有止咳化痰、清热散结的神奇功效,常常采集起来,加工成药材。【解析】偷换概念(主语)。“采集”的主语应该是“人们”,而“贝母”应该是“被(人们)采集起来……” 【例6】(新课标卷II)B.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他非常喜欢茅盾的小说,对茅盾的《子夜》曾反复阅读,—直被翻得破烂不堪,只好重新装订。【解析】偷换概念(主语)。【例7】(2014年浙江卷)A.一项好的政策照理会带来好的效果,但在现阶段,必须强化阳光操作、民主监督等制约措施,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
【解析】否定失当。“因为好经也要提防不被念歪”应改为“因为好经也要提防被念歪”。【例8】(江西卷)C.大庆石化总公司的老少职工们同台竞赛,年轻职工积极踊跃,老年职工更是不让须眉。
【解析】不合逻辑,概念不清。古时男子以胡须眉毛稠秀为美,故以“须眉”为男子的代称。“老年职工”就包含男女,主宾构不成比较。【例9】(2014年辽宁卷)B.在深化改革的关键阶段,我们是否能够保持积极的精神状态,关系到我省经济的长远发展,关系到全省人民的福祉,就必须防止“精神懈怠”。【解析】两面对一面
四、方法点拨
(一)表意不明
1、看相关代词是否存在多义。
如:今天老师又在班会上表扬了自己,但是我觉得还需要继续努力。解析:“自己”指代具有多义性,从而导致句子含有歧义。2、看重音是否可以落在不同字眼上。如:“一个季度就生产了五百台录音机。”“你为什么打他。”
解析:如果读时重音落在“就”上,句子表达的意思是产量太少了。如果重音落在“五 5 百台”上,句子表达的意思则是产量真不少。同理,重音落在“打”上,句子的意思是不该打“他”,重音落在“他”上,句子的意思则为该打的是“其他人”。
3、看是否可以在句中不同位置停顿。
如:教师节中老师希望学生别送礼品送祝福。
解析:在“礼品”后停顿,可理解为老师希望学生送祝福,别送礼品;在“别”后停顿,可理解为老师希望学生礼品祝福都不要送。
4、看量词的使用是否恰当。
如:数百位死难者的亲属出席了隆重的葬礼。解析:“数百名”可修饰“死难者”,也可修饰“亲属”,从而造成句子有歧义。5、看成分指向是否不同。
如:祁爱群看见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很高兴,于是两人亲切地交谈起来。解析:谁高兴?是祁爱群高兴,还是援藏干部高兴?让人搞不明白。6、看相关短语结构关系是否可以作不同理解。如:政府有关部门明令禁止取缔药品交易市场。解析:“禁止取缔”可以理解为动宾关系,其意思就是不允许取缔;可以理解为并列关系,其意思就是禁止和取缔。
7、看“和”字是否造成歧义。如:“天津和北京的部分地区下了雨。” 解析:可以理解为天津的部分地区和北京的部分地区下了雨,也可理解为北京的部分地区和整个天津地区都下了雨。这都是“和”字在作怪。
(二)不合逻辑
1、看两面词
(1)看是否为一面对两面的错误。(2)虽然都为两面,但面与面交叉不当
(3)特征:有 “能否”、“是否”、“有没有”、“好坏”、“优劣”、“上下”、“左右”、“高低”、“轻重”之类的两面词。
2、看数词
(1)看数词前后是否重复(2)看数词前后是否矛盾
(3)注意点:大约、上下、左右、平均、以上、至少等(4)“倍数”、“增多”、“提高”、“超过”等词语只能用于数量的增加。
3、看否定词
有“避免”、“预防”、“防止”、“忌”、“缺乏”、“杜绝”“忘”等词用在否定句中也相当于否定词,要考虑句子是否把意思说反了。
4、看并列词句中有“和、与、及、以及、和顿号”等表并列的词或并列短语要注意并列是否合理(注意交叉、属种关系)。
五、堂上训练
(一)表意不明
下面各句都有表意不明的语病,请指出并加以修改。
1.上海医科大学涌现出一批年轻学科带头人。2.上课了,小王还没到校,班主任焦急地说:“她可是从来不请假的呀……” 3.其中只有极少数的译作真正译出原作的风格和语言的一致性。4.这份报告,我写不好。
5.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连忙把别后的情况告诉我们,还热情地拉我们上他家去。6.医学家普遍认为,一个人如果不适当地增加饮水,就会影响机体的正常含水量。7.不几天,刘备领大军到了零陵。零陵太守刘度派大将邢道荣和他的儿于引兵出战。8.小倩告诉我说,等她把那张参加比赛的水粉画“磨蹭”完了,我们就可以一起去青岛旅游了。
9.电影《英雄》上映以后,李冯的同名小说也备受青睐,观众认为其画面精美,善于营造视觉氛围。
10.从清理结果看,全省地、厅级干部,住房面积在规定标准以下的、在标准范围以内的和超过标准的各占三分之一,其中严重的占百分之八。11.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12.著名航天专家梁启超之子梁思礼做梦也没想到自己会在70大寿刚过不久,在一个阳光照耀的正午失足跌人 6米深的井里。
(二)不合逻辑
下面各句都有不合逻辑的语病,请指出并加以修改。
1.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交通安全的教育和管理。
2.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3.我们青年人缺乏的就是理论水平不高和时间经验不足。
4.在这个边远的小城里,一家为顾客提供各类用品、服装、文具、家电的大型超市即将开业。
5.据初步统计,目前有近20%左右的人将储蓄视为未来的养老保险金。
6.10年间,图书年出版品种增加了一倍多,而总印数基本持平,说明图书的平均数下降了一倍多。
7.科学的发展逼得反科学的人不得不戴上伪科学的面具来反对科学。8.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9.能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
10.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是一个关系到能不能真正地把学生培养成为“四有” 新人的重大问题。
11.为增强全体员工的文明版务意识,进一步提高职业道德素质,我省某商业银行将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在本系统内广泛推行文明服务用语和服务忌语。
12.在宣泰战斗中,我军歼灭国民党军两个团,生俘团长一名,缴获了大批枪支弹药和武器物资。
13.旺盛的国内需求正在成为跨国巨头获取暴利的重要市场,尤其是针对中国的石油、铁矿石以及基础能源等方面表现得异常突出。
六、巩固练习
(一)表意不明
下面各句都有表意不明的语病,请指出并加以修改。
1.今年4月23日,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来到国家图书馆,参观展览,聆听讲座,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世界阅日”。
2.听说博士村官潘汪聪要给大家讲农技课,大家兴致很高,还没到时间,村委会会议 室就挤满了很多村民来听课,场面好不热闹。
3.中国皮影戏的艺术魅力曾经倾倒了无数热爱它的人民,它的传播对中国近代电影艺术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启示作用。
4.有人认为,不少电影剧本浮在生活表面,对题材挖掘不够深,这是阻碍中国电影在国际影坛上走得更远、不能获得更多国际大奖的最大障碍。
5.一些房产中介表示了同样的担心,他们认为购房者一定要考虑房屋的地理位置和房源条件,不可盲目跟风。6.市政府关于严禁在市区养犬和捕杀野犬、狂犬的决定得到广大市民的热烈拥护和支持。7.根据气象资料分析,长江中下游近期基本无降雨过程,仅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可能有短时小到中雨。8.有人认为科学家终日埋头科研,不问家事,有点儿不近人情,然而事实却是对这种偏见的最好说明。
9.近日新区法院审结了这起案件,违约经营的小张被判令赔偿原告好路缘商贸公司经济损失和诉讼费三千余元。
10.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
11.在这次民族联欢节中,举行了各种民族体育比赛,主要有赛马,摔跤,抢花炮,赛歌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受到来宾的热烈欢迎。
12.她因不堪忍受雇主的歧视和侮辱,便投诉《人间指南》编辑部,要求编辑部帮她伸张正义,编辑部对此十分重视。
13.祁爱群看见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很高兴,于是两人亲切地交谈起来。
14.这次外出比赛,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这样你就不会太紧张了,可以发挥得更好。15.因患病住院,83岁高龄的黄昆和正在美国的姚明没能到场领奖。
16.曾记否,我与你认识的时候,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纯真无瑕,充满幻想。17.提高早餐质量十分重要,早餐营养应提供占人体每天所需总量三分之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因而我们对待早餐一定不要马虎。
18.记者否认外星人光临W国N城是有根据的。
19.两个城镇个体工商业者联名上书市长,反映税费过重,使他们濒临关门的情况,引起了市长的高度重视。
20.搜集史料比较容易,鉴定和应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文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二)不合逻辑
下面各句都有不合逻辑的语病,请指出并加以修改。
1.人与人之间总会有不同的邂逅和相逢,正是不同的人的生活轨迹不停地相交,才编织成这大千世界纷繁的生活。
2.改革开放搞活了经济,农贸市场的货物琳琅满目,除各种应时的新鲜蔬菜外,还有肉类、水产品、鱼、虾、甲鱼、牛蛙及各种调味品。
3.工作之余,他不仅是个小提琴爱好者,大家公认的演奏能手,也是个文学爱好者,能写出很好的美妙诗篇。
4.很少有以7毫米以下口径制造狙击步枪的国家,因为狙击要求威力大,精度高,但中国狙击步枪偏选择了小口径。
5.为丰富城市生活,市政公司全面规划,修建了三个文化广场,其中一个是将二十多米的深坑夷为平地而建成的。
6.参加这项比赛的选手平均年龄19岁,平均身高1.68米,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7.南昌至上海、杭州的火车动车组票价分别为228元、179元,而对应的普通车硬座 票价为106元、81元,相比之下,普通列车硬座票价要低一倍多。
8.现在许多小学允许学生上课时喝水,上厕所,甚至在老师讲课中插嘴,这些历来被看作违反纪律的行为已经得到纠正。
9.地震发生之后,当地政府及解放军部队全力救助,目前灾区群众已住进了临时帐篷,防止余震再次发生。
10.科学的发展逼得反科学的人不得不戴上伪科学的面具来反对科学。
11.“新课标”要求,在教学中,教师的角色要由传统的“满堂灌”向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促进者转变。
12.市委要求,各学校学生公寓的生活用品和床上用品由学生自主选购,不得统一配备。13.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我们所缺乏的,一是勇气不足,二是谋略不当。
14.很多人利用长假出游,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有关部门对此作了相关提示。
15.与空中航路相对应,在沿途的地面上,平均间隔300公里左右就设有一处雷达、通讯导航和众多空管中心等设备,为“天路”上的飞行提供服务。
16.这家乒乓球馆设施齐全,可为乒乓球爱好者提供不同档次的球台、球拍、球衣、球鞋等乒乓器材。
【堂上训练参考答案】
(一)表意不明
1.“年轻学科带头人”具有多义性:年轻的学科带头人/年轻学科的带头人 2.“从来不请假”有歧义,既可指小王一贯不守纪律,不请假;又可指小王平时严于要求自己,遵守纪律,总是按时到校,没请过假
3.“风格和语言的一致性”既可理解为“风格”和“语言”都要保持与原作的一致,也可理解为“风格”与“语言”之间要保持一致。
4.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能力有限)”,也可理解为“这份报告,我写/不好(可能由于身份等因素)”。
5.这句可有不同停顿:一是“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一是“老胡看到/我们非常惊讶”
6.“不适当地增加饮水”可作两种不同的理解:一是针对饮水很少的人说的,读的时候停顿为“不/适当地增加饮水”;一是针对饮水过多的情况说的,如在运动后大出汗的情况下,读的时候停顿为“不适当地/增加饮水”
7.“他”是指“刘备”呢,还是“邢道荣”呢?读者难以捉摸
8.小倩告诉我说,等她把那张参加比赛的水粉画“磨蹭”完了,我们就可以一起去青岛旅游了。(“她”可指代小倩,也可指另外一人)9.陈述对象混乱,“其”指代不明,容易让人误解为指代的是“李冯的同名小说” 10.“其”指代不明。“严重的占百分之八”存在歧义。全句可改为“……各占三分之一,超标严重的占超标者的百分之八”,或改为“……各占三分之一,超标严重的占全省地、厅级干部总数的百分之八”。
11.“几个学校的领导”有歧义,“几个”可以理解为修饰“学校”,也可理解为修饰“领导”,修改时可换用有关量词,分别用“所”“位”等表示修饰“学校”或“领导”。
12.“著名航天专家”是“梁启超”的定语,还是“粱思礼”的定语、不明确
(二)不合逻辑
1.“防止”和 “不再”保留一个 2.“避免”和 “不” 保留一个
3.“缺乏”和“不高”“不足”否定词之间的搭配导致语意不合逻辑 4. “各类用品”已经包括“服装、文具、家电”等 5.“近”与“左右”矛盾
6.数字“减少、降低、下降”等不能用倍数
7.不合逻辑,或者说词语使用不当而将表达的意思搞反了,应该删除“伪”字
8.否定词之间的搭配导致语意不合逻辑,应去掉“不足”和“不当”
9.“能否”的与后面照应不周全
10.“全面贯彻执行 ”与“能不能”照应不周全
11.不合逻辑,改为“广泛推行文明服务用语和禁用服务忌语”。
12.并列不当,“枪支”就是武器。将“武器物资”改为“及其他军用物资
13.并列不当,“基础能源”包括石油、铁矿石。改为“石油、铁矿石等基础能源
【巩固练习参考答案】
(一)表意不明
1.“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可作两种理解:“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全国/几十个/报社的编辑记者”。
2.“还没到时间”改为“还没到上课时间”,“村民来听课”改为“来听课的村民”。3.“它的传播” 它指的是“中国皮影戏”而不是“中国皮影戏的艺术魅力” 4.指示代词“这”指代范围不明导致了这一语病。将“这”改为“这种状况”; 搭配不当,“电影剧本是最大障碍”不能搭配,5. “同样的担心”指代不明 6.“严禁”的宾语是个联合结构,到底要不要捕杀野犬、狂犬呢?表意不明。7.“江苏和浙江的部分地区”有歧义,可理解为“江苏和浙江这两省各自的部分地区”,也可理解为“浙江的部分地区”。
8.“然而”表示对前半句话的转折,而“事实是最好说明”却承认了前面的偏见,可改为“然而事实证明这是一种偏见”或“然而事实却是对这种偏见的最好反驳”。
9.是诉讼费三千余元,还是经济损失和诉讼费总共三千余元。10.“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有歧义,“此”是指“只是嘴上说说”还是指“要采取果断措施”,句意不明。
11.“各种”修饰“民族”还是“体育比赛”,表意不明。12.应改为“便向《人间指南》编辑部投诉”。13.“很高兴”的主语不明确,是“祁爱群”还是“援藏干部”,不清楚。可改为“看见组织部新来的援藏干部,祁爱群很高兴,于是两人亲切地交谈起来”。
14.“我一定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可理解为“我和你一起去”或“老师和你一起去”。15.“因患病住院”的主语不明确。可改为“患病住院的83岁高龄的黄昆和正在美国的姚明没有到场领奖”。
16.“还是个十来岁的少年”有歧义,究竟是“我”还是“你”,可以在“还是”前加“你”。17.搭配不当和表意不明,主要问题在第二分句。其一,不是“早餐的营养”“应提供”,而是“早餐”“应提供营养”;其二,“每天所需总量三分之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由于语序不当造成歧义,应该为“每天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总量三分之二”。全分句改为“早餐应提供占人体每天所需的维生素和矿物质总量三分之二的营养”。
18.可在“否认”后也可在“城”后停顿 19.两个可修饰“城镇”也可修饰“个体工商业者” 20.“这方面”指哪方面,不明确。
(二)不合逻辑 1.“邂逅”的意思是偶然遇见,与“相逢”在语意上重复,二者不能并列,可去掉“邂逅和”。2.“水产品”包括“鱼、虾、甲鱼、牛蛙”,并列不当。
3.逻辑错误,时间状语“工作之余”误用,不是在工作之余才有这样的爱好;另外“很好的”和“美妙”语意有重复,可删去其中一个。
4.不合语意逻辑,“以7毫米以下口径制造狙击步枪”可改为“制造7毫米以下口径狙击步枪”。
5.“夷为平地”一般是指破坏建筑物使之成为平地,“深坑”只能“填为平地”而不能“夷为平地”。
6.“平均文化程度大专以上”说法不当,可改为“文化程度大多(均)在大专以上”。7.“低一倍多”说法错误,可改为“低一半多”。
8.学生们的种种行为现在已被认可,不能说成是“已经得到纠正”。
9.“余震发生”不可能“防止”,另外“余震”与“再次”表意重复,可改为“以防地震再次发生”或“以防备发生余震”。
10.不是“戴上伪科学的面具”,而应该是“戴上科学的面具”。
11.“教师的角色”与“传统的‘满堂灌’”不一致,可改为“教师的角色要由传统的知识灌输者向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和促进者转变”。
12.“生活用品”包括“床上用品”,两者不能并列,可去掉“床上用品”。13.应改为“一是勇气,二是谋略”。
14.搭配不当或不合逻辑。应改为“怎样才能使合法权益不受侵害”,或者“怎样才能避免合法权益受到侵害”。
15.前后矛盾,平均数是一个确数,而“三百公里左右”则是一个概数,应删掉“左右”。16.“球衣、球鞋”不属乒乓器材。
第四篇:高中语文:常见病句类型
常见病句类型
病句是指不符合语言规范的句子。《考试说明》中列出的六种病句类型大致有如下情形:
一、语序不当
1、名词修饰语语序不当
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次序一般是:①表领属或时间、处所的名词、代词或短语;②指示代词或数量短语;③动词性词语、介宾短语;④形容词性词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
例如: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一位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女教练。下面是多项定语次序不当的例子:
① 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表数量的“许多”应紧靠中心短语)
② 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表性质的“无穷的”应紧靠中心词)
③ 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过去所使用的东西。(表性质的“各式各样”应紧靠中心词。)
下面是定语误放状语位置的例子:
① 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一连串”应修饰“事情”)
② 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广泛”应修饰”讨论“,”地“改为”的“)下面是定语和中心语位置颠倒的例子:
我国石油的生产,基本供应国内。(”石油的生产“应为”生产的石油“)
2、动词修饰语语序不当
多项状语次序比较复杂,一般为:
① 时间;②处所;③语气词、关联词;④表条件、方式、范围、目的、对象的介宾短语和副词;⑤表示情态的形容词、动词。
例:专家们昨天(时间)在小会议室(地点)把这个问题(表对象的介宾短语)重新(副词)讨论了一次。①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上一世纪曾发生过一场血战。(”上一世纪“应放在”这
② 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被列强”应放在“任意”前)
③科学家急于对兰花在最有异域色彩的热带物种标本完全消失之前进行研究。(“急于对兰花“应放”进行“前)④美国有15个洲禁止黑人在娱乐场所与白人享有平等的地位。(”与白人“应修饰”平等“)
⑤大家就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广泛“应修饰”交换“)
⑥开考半个小时后,就有人陆续交卷。(”陆续“应修饰”有“)
3、关联词语的位置
一般,两个分句同一个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
下面句子是位置不当的例子:
片神奇的土地上”前)
①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后面)
②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即使”应移到“文字”前。照原句就变成了只是文字要不得,不是作品要不得。)
二、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是常见语病,是高考测试的重点,几乎每年高考都有此类语病题。
1、主谓搭配不当
例如:①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不能自给的是“棉花”而不是“生产”。)
②中国人民的解放在民族关系上起了基本的变化。(“中国人民的解放”没有“起变化”,“起变化”的是“民族关系”。正确的表达应是个兼语句,要改“在”为“使”)
③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处理,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应该把“是”改做“表现出”。)
2.主宾搭配不当
例如:李明德同志在担任营长、团长期间,多次被评为训练先进单位和后勤保障模范单位。(主语“李明德”和宾语“单位”搭配不当。把第一个“单位”改为个人,第二个“单位”去掉。或者前面改为“李明德同志在担任营长、团长时所带的部队”。)
3、动宾搭配不当
例如:①纪念三八节的到来。(“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而不是“到来”。)
②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④ 但也存在着几个缺点需要我们努力。(我们所能“努力”的不是“缺点”,而是“改正”。)
4、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如:(1)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与“研究”搭配不当,可把“严肃”改为“慎重”)
(2)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这一类搭配不当常和语序不当有交叉的地方。
5、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如:①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是否深入群众。(“做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可把第一个分句改成两面性的“能否做好生产救灾工作”)
③ 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的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白眼”和“青睐”指相反的两面,但底下的“温暖”只适用于一面。)
三、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一)成分残缺
1、缺主语
例如:①由于他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得到”的主语什么?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他得到了„„”)②十月十四日,抱着向航空系学习的想法,我们的黑板报也创刊了。(“抱着”的主语显然是蒙后的“我们”但后句的主语是“
黑板报”,不是“我们”,应把后句改为“我们也办起了黑板报”。)
2、缺谓语
例如:①可见对工人阶级的关心负责的态度到何等的薄弱程度。(“到”在这里不能做谓语的主要成分,只能将“薄弱”提上来,可“态度”是不能薄弱的,句子应改为“„„的关心和负责薄弱到何种程度”)
②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一系列的工作”是哪个动词的宾语呢?也许是“建立与加强”的?“建立与加强工作”又讲不通,在“建立”前少个谓语“完成”。)
3、缺宾语
例如:①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抓紧”什么?宾语“时间”一词不能省。)
②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走上”要求有一个名词做它的宾语,“机械化”、“集体化”都是动词,句子应是“走上„„的道路”)
(二)成分
1、词语累赘
例如:①要考虑我国政治与文化环境的需要,发展我们的出版业。(“环境“应删去。)
②现在渔民自己选出了行政组长,负责掌握渔民的生活及生产的管理。(”掌握“应删去。)
③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应删去“的距离”。)
④父亲逝世离现在已整整九年了。(应删去“离现在”。)
2、语意重复
例如:①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第二、第三个”工作“应删去。)②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
3、”的“字多余
例如:①出人意料的,今年三月,物价的下跌,后来慢慢的稳定了。(加了”的“,句子转为短语,意思也变了,不是物价稳定,而是”下跌“稳定了。)
②由于历代**和气候的潮湿,几乎所有当时的绘画遭受毁灭。(”历代“和”**“中间也可加”的“而没有加,为句子整齐,”气候“和”潮湿“中间就不必加”的“。)
四、结构混乱
这是一个很大的类句,这里谈的是不能用”主语“"宾语”等来归类的情形。这里最常见的是一句之内两种结构纠缠不清,有以下类型:
1、举棋不定
作者时而要用这种结构,时而要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
例如:①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应该在“曾被„„束缚的„„”和“曾在„„束缚下的„„”两种格式中选用一个。)
②考场设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举行的。(应该在“考场设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和“考试是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举行的”两种格式中选用一个。)
赘余
2、藕断丝连。一句话的结构已经完整,却把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
例如:当上级领导决定把摄影任务交给我们时,我们立刻产生一种极其光荣的感觉真是难以形容。(“当上级领导决定把摄影任务交给我们时,我们立刻产生一种极其光荣的感觉”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不应与“真是难以形容”牵连在一起。)
3、中途易辙
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例如:①杜重远以《闲话天皇》这篇文章,认为是冒犯了日本皇帝,置之于狱。(应该改作“杜重远因《闲话天皇》这篇文章,被认为„„”)
②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中国人民„„马列主义思想之后”就怎么样?作者不接下去说,却用“中国革命”另起一句。应该改为“自从中国人民„„之后”。)
4、偷换主语
是指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
例如:①因此,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歼灭了无数匪军。(“被游击队反包围”的主语是“匪军”,但“歼灭了无数匪军”的主语只能是游击队,作者却把它一气呵成,不加交待。应该把末一分句该作“歼灭了一大部分”或“不计其数”;这样“歼灭”是接着“被游击队”下来的,就连贯了。)
②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是应当加以揭露,而且能够把它揭露的。(就上半句说,谁“加以揭露”,当然是“我们”,但这个词隐而未现,正式主语应当是受揭露的“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可是下半句的“能够把它揭露的”主语就不可能还是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而只能是”我们“。这一句应该在”是应当“前加”我们“。
五、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例如: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这种主张“指代不明)
2、有歧义
例如:①他请几个营的干部参加座谈会。(”几个“修饰”营“还是”干部“?)
②在休假的这段时间里,我们的体重逐日增加,最高的达五公斤。(很可能使人误会是逐日增加的量最高有五公斤,这当然不是事实,应把”逐日“改为”都有“。)
③现全渠已勘测完毕144华里。(没说全渠有多长,如果全长144华里,那么144华里只是全渠的一部分,那么不能说”完毕“,该说”现全渠已勘测了144华里“。)
④ 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也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如果作者意思是后者,就不如把”一种“提到头上。)
六、不合逻辑
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例如学习有态度与方法之分”。这句话形式上跟“生物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分”是一样的,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加起来等于“生物”,而“态度”和“方法”加起来不等于“学习”,所以这句话就是“不合逻辑”。
下面是一些逻辑上的有问题的类型。
1、自相矛盾
例如:①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②这增强了中国人民与侵略者斗争的无比力量。(既然已经“无比”,如何还能“增强”?应删去“无比”。)
2、并列不当
例如:①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与各项人才。(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该说“各学科的专家与其他人才”。)
②在这次民族联欢节中,举行了各种民族体育比赛,主要有赛马、摔跤、抢花炮、赛歌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受到来宾的热烈欢迎。(“体育比赛”与后面所列举的比赛种属不搭配,“赛歌”不属于“体育比赛”,不应并列。)
3、强加因果
例如:①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去了南方回来思想变了,可以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现在“思想依然如故”,怎么能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呢?)
②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为什么来自“北方”思想就旧?且“北方”到底是相对什么而言的?)
4、主客倒置
例如:①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应该是“我和报纸的接触”。)
②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我们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总是以后者为主体,应是“今年的学习成绩和去年„„”。)
5、否定不当
例如:①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来。
“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等于说“谁都想象不出”,推测原意就是“谁也想象得出”。
②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不完全否认”等于“部分承认”,基本上还是承认。因此这句话说“我们承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刚好和作者的本意相反。改法有两种“我们也承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或“我们并不否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
③会员家属除凭发出的入场券外,并须有家属徽章,无二者之一不能入场。
“无二者之一即不能入场”从字面意思上推,可有“有二者之一即可入场”的意思。跟原意不符,应该说“二者缺一即不能入”。
6、不合事理①学习有态度与方法之分。(这句话形式上跟“生物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分”是一样的,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加起来等于“生物”,而“态度”和“方法”加起来不等于“学习”,所以这句话就是“不合逻辑”。)②他们一面拼命的往上爬,一面又不免跌落深渊。(“一面„„一面„„”表示两件事同时进行,句中的两件事显然不是同时的,应改为“他们虽然拼命的向上爬,但是终于不免跌落深渊。”)
第五篇:高中语文:常见病句类型12
修改病句专题强化训练
一,常见的病句类型。
A、搭配不当——规范搭配B、词序不当——调顺位置
C、成分残缺——补充完整D、重复赘余——删去多余
E、句式杂糅——两句分开F、表意不明——严密逻辑
二,搭配不当的具体表现。
A、动词-宾语搭配不当B、主语-宾语搭配不当
C、关联词语搭配不当D、肯定-否定搭配不当
E、一面-两面搭配不当F 中心语-修饰语搭配不当
三,语序不当的具体表现。
A、主语-修饰语(定语)B、谓语-修饰语(状语)
C、宾语-修饰语(定语)D、主语-关联词语
四,成份残缺的具体表现。
A、缺少主语(介词、关联词语误用)
B、缺少谓语、C、缺少宾语、五,句意不明的具体表现。
A、语音歧义B、停顿歧义
C、指代不明D、数词、连词的不明确
E、随意省略主语
六、具体修改方法。
A、删(重复累赘)B、补(成分残缺)C、调(语序不当)D、换(搭配不当、表意不明)E、分(句式杂糅)
七、修改病句五技巧。
A、看清题意,明确类型。B、先查主干,再查分枝。
C、忠于原意,手术最小。D、多读名著,培养语感。
常见病句类型
病句是指不符合语言规范的句子。《考试说明》中列出的六种病句类型大致有如下情形:
一、语序不当
1、名词修饰语语序不当
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次序一般是:①表领属或时间、处所的名词、代词或短语;②指示代词或数量短语;③动词性词语、介宾短语;④形容词性词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
例如: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一位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女教练。
下面是多项定语次序不当的例子:
① 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表数量的“许多”应紧靠中心短语)
② 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表性质的“无穷的”应紧靠中心词)③ 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过去所使用的东西。(表性质的“各式各样”应紧靠中心词。)
下面是定语误放状语位置的例子:
① 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一连串”应修饰“事情”)
② 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广泛”应修饰”讨论“,”地“改为”的“)下面是定语和中心语位置颠倒的例子:
我国石油的生产,基本供应国内。(”石油的生产“应为”生产的石油“)
2、动词修饰语语序不当
多项状语次序比较复杂,一般为:
① 时间;②处所;③语气词、关联词;④表条件、方式、范围、目的、对象的介宾短语和副词;⑤表示情态的形容词、动词。例:专家们昨天(时间)在小会议室(地点)把这个问题(表对象的介宾短语)重新(副词)讨论了一次。①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上一世纪曾发生过一场血战。(”上一世纪“应放在”这
② 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被列强”应放在“任意”前)
③科学家急于对兰花在最有异域色彩的热带物种标本完全消失之前进行研究。(“急于对兰花“应放”进行“前)
④美国有15个洲禁止黑人在娱乐场所与白人享有平等的地位。(”与白人“应修饰”平等“)
⑤大家就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广泛“应修饰”交换“)
⑥开考半个小时后,就有人陆续交卷。(”陆续“应修饰”有“)
3、关联词语的位置
一般,两个分句同一个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
下面句子是位置不当的例子:
①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后面)
②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即使“应移到”文字“前。照原句就变成了只是文字要不得,不是作品要不得。)
二、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是常见语病,是高考测试的重点,几乎每年高考都有此类语病题。
1、主谓搭配不当
例如:①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不能自给的是”棉花“而不是”生产“。)
②中国人民的解放在民族关系上起了基本的变化。(”中国人民的解放“没有”起变化“,”起变化“的是”民族关系“。正确的表达应是个兼语句,要改”在“为”使“)
③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处理,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应该把”是“改做”表现出“。)
2.主宾搭配不当
例如:李明德同志在担任营长、团长期间,多次被评为训练先进单位和后勤保障模范单位。(主语“李明德”和宾语“单位”搭配不当。把第一个“单位”改为个人,第二个“单位”去掉。或者前面改为“李明德同志在担任营长、团长时所带的部队”。)
3、动宾搭配不当
例如:①纪念三八节的到来。(”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而不是”到来“。)
②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④ 但也存在着几个缺点需要我们努力。(我们所能”努力“的不是”缺点“,而是”改正“。)
4、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如:(1)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与“研究”搭配不当,可把“严肃”改为“慎重”)
(2)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这一类搭配不当常和语序不当有交叉的地方。
5、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如:①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是否深入群众。(“做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可把第一个分句改成两面性的“能否做好生产救灾工作”)
③ 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的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白眼“和”青睐“指相反的两面,但底下的”温暖“只适用于一面。)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片神奇的土地上”前)
(一)成分残缺
1、缺主语
例如:①由于他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得到”的主语什么?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他得到了„„”)
②十月十四日,抱着向航空系学习的想法,我们的黑板报也创刊了。(“抱着”的主语显然是蒙后的“我们”但后句的主语是“黑板报”,不是“我们”,应把后句改为“我们也办起了黑板报”。)
2、缺谓语
例如:①可见对工人阶级的关心负责的态度到何等的薄弱程度。(“到”在这里不能做谓语的主要成分,只能将“薄弱”提上来,可“态度”是不能薄弱的,句子应改为“„„的关心和负责薄弱到何种程度”)
②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一系列的工作”是哪个动词的宾语呢?也许是“建立与加强”的?“建立与加强工作”又讲不通,在“建立”前少个谓语“完成”。)
3、缺宾语
例如:①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抓紧”什么?宾语“时间”一词不能省。)②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走上”要求有一个名词做它的宾语,“机械化”、“集体化”都是动词,句子应是“走上„„的道路”)
(二)成分
1、词语累赘
例如:①要考虑我国政治与文化环境的需要,发展我们的出版业。(“环境“应删去。)
②现在渔民自己选出了行政组长,负责掌握渔民的生活及生产的管理。(”掌握“应删去。)
③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应删去“的距离”。)
④父亲逝世离现在已整整九年了。(应删去“离现在”。)
2、语意重复
例如:①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第二、第三个”工作“应删去。)
②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
3、”的“字多余
例如:①出人意料的,今年三月,物价的下跌,后来慢慢的稳定了。(加了”的“,句子转为短语,意思也变了,不是物价稳定,而是”下跌“稳定了。)
②由于历代**和气候的潮湿,几乎所有当时的绘画遭受毁灭。(”历代“和”**“中间也可加”的“而没有加,为句子整齐,”气候“和”潮湿“中间就不必加”的“。)
四、结构混乱
这是一个很大的类句,这里谈的是不能用”主语“"宾语”等来归类的情形。这里最常见的是一句之内两种结构纠缠不清,有以下类型:
1、举棋不定
作者时而要用这种结构,时而要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
例如:①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应该在“曾被„„束缚的„„”和“曾在„„束缚下的„„”两种格式中选用一个。)
②考场设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举行的。(应该在“考场设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和“考试是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举行的”两种格式中选用一个。)
2、藕断丝连。一句话的结构已经完整,却把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
例如:当上级领导决定把摄影任务交给我们时,我们立刻产生一种极其光荣的感觉真是难以形容。(“当上级领导决定把摄影任务交给我们时,我们立刻产生一种极其光荣的感觉”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不应与“真是难以形容”牵连在一起。)赘余
3、中途易辙
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例如:①杜重远以《闲话天皇》这篇文章,认为是冒犯了日本皇帝,置之于狱。(应该改作“杜重远因《闲话天皇》这篇文章,被认为„„”)
②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中国人民„„马列主义思想之后”就怎么样?作者不接下去说,却用“中国革命”另起一句。应该改为“自从中国人民„„之后”。)
4、暗换主语
是指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
例如:①因此,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歼灭了无数匪军。(“被游击队反包围”的主语是“匪军”,但“歼灭了无数匪军”的主语只能是游击队,作者却把它一气呵成,不加交待。应该把末一分句该作“歼灭了一大部分”或“不计其数”;这样“歼灭”是接着“被游击队”下来的,就连贯了。)
②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是应当加以揭露,而且能够把它揭露的。(就上半句说,谁“加以揭露”,当然是“我们”,但这个词隐而未现,正式主语应当是受揭露的“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可是下半句的“能够把它揭露的”主语就不可能还是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而只能是”我们“。这一句应该在”是应当“前加”我们“。
五、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例如: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这种主张“指代不明)
2、有歧义
例如:①他请几个营的干部参加座谈会。(”几个“修饰”营“还是”干部“?)
②在休假的这段时间里,我们的体重逐日增加,最高的达五公斤。(很可能使人误会是逐日增加的量最高有五公斤,这当然不是事实,应把”逐日“改为”都有“。)
③现全渠已勘测完毕144华里。(没说全渠有多长,如果全长144华里,那么144华里只是全渠的一部分,那么不能说”完毕“,该说”现全渠已勘测了144华里“。)
④ 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也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如果作者意思是后者,就不如把”一种“提到头上。)
六、不合逻辑
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例如学习有态度与方法之分”。这句话形式上跟“生物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分”是一样的,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加起来等于“生物”,而“态度”和“方法”加起来不等于“学习”,所以这句话就是“不合逻辑”。
下面是一些逻辑上的有问题的类型。
1、自相矛盾
例如:①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②这增强了中国人民与侵略者斗争的无比力量。(既然已经“无比”,如何还能“增强”?应删去“无比”。)
2、并列不当
例如:①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与各项人才。(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该说“各学科的专家与其他人才”。)
②在这次民族联欢节中,举行了各种民族体育比赛,主要有赛马、摔跤、抢花炮、赛歌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受到来宾的热烈欢迎。(“体育比赛”与后面所列举的比赛种属不搭配,“赛歌”不属于“体育比赛”,不应并列。)
3、强加因果
例如:①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去了南方回来思想变了,可以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现在“思想依然如故”,怎么能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呢?)
②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为什么来自“北方”思想就旧?且“北方”到底是相对什么而言的?)
4、主客倒置
例如:①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应该是“我和报纸的接触”。)
②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我们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总是以后者为主体,应是“今年的学习成绩和去年„„”。)
5、否定不当
例如:①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来。
“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等于说“谁都想象不出”,推测原意就是“谁也想象得出”。
②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不完全否认”等于“部分承认”,基本上还是承认。因此这句话说“我们承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刚好和作者的本意相反。改法有两种“我们也承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或“我们并不否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
③会员家属除凭发出的入场券外,并须有家属徽章,无二者之一不能入场。
“无二者之一即不能入场”从字面意思上推,可有“有二者之一即可入场”的意思。跟原意不符,应该说“二者缺一即不能入”。
6、不合事理①学习有态度与方法之分。(这句话形式上跟“生物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分”是一样的,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加起来等于“生物”,而“态度”和“方法”加起来不等于“学习”,所以这句话就是“不合逻辑”。)
②他们一面拼命的往上爬,一面又不免跌落深渊。(“一面„„一面„„”表示两件事同时进行,句中的两件事显然不是同时的,应改为“他们虽然拼命的向上爬,但是终于不免跌落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