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高中语文病句修改常见类型
常见的病句类型
一、语序不当
1、定语位置不当。如:
我国棉花的生产,长期不能自给。
(定语与中心语位置颠倒,应该为:我国生产的棉花,长期不能自给。)
广大的农村青年表现出无比的走社会主义的热情。
(定语“无比”错放在状语的位置上而造成病句,应该将“无比”放至“热情”之前。)
2、状语位置不当。如:
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应该发挥广大知识充分的作用。
(状语“充分”错放在定语的位置,应该将之放在“发挥”之前。)
3、虚词位置不当
<1>副词“不”的位置不对。例如:
我们如果把自己国内的事情不努力搞好,那么在国际上就很难有发言权了。(“把”句字否定副词应该在“把”字之前)。
如果趁现在不赶快检查一下代耕工作,眼前地就锄不好。(“不”应移至“趁”字前)
<2>关联词语位置不当
复句中两个分句用同一主语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后边;主语不同时,关联词语应在主语前边。如果颠倒,就属位置不当。例如:
不但他好好学习,而且带帮助其他同学。(“他”应移至“不但”前)
二、搭配不当
1、主谓搭配不当,如:
清晨,参加长跑的同学们在公路上飞快地驰骋着。(“同学们”不能用“驰骋”,可改为“跑”。)
感情的洪流在翻滚,浑身的热血在呼啸。(“热血”只能“沸腾”,不能“呼啸”)
他那崇高的革命品质,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中。(“品质”不能“浮现”,可改为“他那伟大的革命形象”。)
2、动宾搭配不当。如:
这些文章到处闪烁着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闪烁”的应该是“光芒”。)
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上海科技开发中心聚集了一批热心于科技开发服务、善于经营管理的专业化队伍。(“聚集”的应该是“专业化人才”。)
3、主宾搭配不当。如:
这最后一天的劳动是同学们最紧张、最愉快、最有意义的一天。(“劳动”是“一天”不当,删去“劳动”即可。)
政治稳定、团结的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健全的先决条件。(“局面”是“条件”不妥,可删去“的局面”。)
4、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如:
他在培育良种方面花了很大的心血。(“很大”应改为“很多”。)
自己有双聪明能干的手,什么都造出来。(“聪明能干”应改为“灵巧”。)
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
5、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如:
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提高成绩”是一面性的,“是否努力”是两面性的。可改为:学习成绩的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的努力。或者改成:学习成绩能否提高,取决于学生自身是否努力。)
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白眼”和“青睐”指两面,但“温暖”只对应一面。)
6、否定与肯定搭配不当。如:
究竟要不要重视语文学习?是不是只学数理化就可以了呢?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前面的问题既有肯定回答,又有否定的,后面回答只照顾否定回答。)
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意即“谁都想象不出”,与原句意思刚好相反。)
在检查搭配是否得当时,特别要注意检查并列短语,防止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例如:
采取各种办法培养和提高师资水平,尤其是中年教师的水平。(“培养”与“水平”搭配不当)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1、成分残缺
<1>缺主语。如:
从这一件平凡的小事中,却说明了一个大问题。(“说明”的主语是什么?介宾短语不能作主语,可删去“从……中”。)
关于电视片《北京人在纽约》的评论已很多了。(删掉“关于”,使句子主语出现。)
<2>缺谓语。如:
这些角色不同类型,距离相当大,如果没有善于塑造人物性格的技巧,那是演不好的。(“这些角色不同类型”缺谓语,应该补上“属于”就通顺了。)
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一系列的工作”是哪个动词的宾语呢?在原句找不出合适的,应该在“建立”前补充上谓语“完成”才通顺。)
<3>缺宾语。如:
近两年来,他们在全县推广了马河大队坚持科学种田。(“推广”什么?缺宾语“……的经验”。)
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们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走上……的道路”才合适。)
2、赘余
成分赘余有主语、谓语、定语等,这里只各举一例略作说明。
我们二年级的同学,在上课的时候,一般地说,我们都能认真听讲,遵守课堂纪律。(主语多余。)
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义,正在进行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谓语多余)
纪念“三•八”节的到来。(宾语后有多余成分。)
这句话的后面,包容了多么丰富的“无声”的潜台词啊。(定语多余)
他同老农一起多次反复地进行小麦高产试验。(状语堆砌,任删一个。)
小王做任何工作都是非常认真得很。(补语多余。)
四、结构混乱
1、句式杂糅。这是指有两套或两套以上的句子结构杂糅在一起,使语意不明确。例如:
这办法又卫生,又方便,深受群众所喜爱。(或说“深受群众喜爱”,或说“深为群众所喜爱”)
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曾被……束缚”与“在……束缚下”混用,任选一种即可。)
2、句中暗换主语。有时在复句中暗换分句的主语,使原有的主语不能和谓语搭配,也会造成结构的混乱。例如:
老工人的一席话深深地触动了小邱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下来。(前一分句的主语是“话”,后一分句的主语是“小邱的心”,属暗中转换,造成混乱。可改为“……触动了小邱,使他的心久久……)
3、层次不清。例如:
新华社发现酵母丙氨酸转移核糖核酸人工合成在上海胜利完成的消息后,广大读者非常重视,科学界人士也非常重视,强起了强烈的反应。(“引起强烈的反应”是一句抽象的话,应先说,然后再说具体的;对于科学成就,应先说“科学界人士”的反应,再说“广大读者”的反应)
4、标点不当造成混乱。例如:
这部影片所以能够成功都归功于集体的力量,电影局艺术的领导,舞台剧原作者的协助,全体演员全心全意地投入工作,都是我从未经历过的新经验。(“集体的力量”后边用逗号,读者自然把后连接“领导”“协助”等等都当作“归功于”的宾语,但作者的本意是把后边的用作“都是”的主语,“力量”之后必须用句号)
五、表意不明
表意不明包括两种情况:一是“费解”,一是“歧义”。“费解”就是一句话表达出来,但不能让人读明白其中讲了什么;“歧义”即一句话有两种理解。不管“费解”还是“歧义”都是表达不明白、不清楚的表现。下面举例说明:
1、费解。例如:
到带岭参观火锯厂和森林轻便铁路是我这次旅行的归途。(“参观”怎么会是“归途”?作者意思是说“……是我预定在旅行归途中要做的一件事。”)
2、歧义。例如:
厂长采纳了两个工人的合理化建议,这大大激发了全厂职工出谋献策的积极性。(“两个工人”还是“两个建议”?理解产生歧义。)
县里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可以理解为“15日/前去汇报”)也可理解为“15日前/去汇报”)
买苹果的时候,小个儿的孩子都不要。(可以理解为“小个人的苹果”和“小个儿的孩子”两种意思。)
3、指代不明。例如:
她想了半天,拿不定主意,最后决定到离她家不远的王二婶家去,让她陪她一同回家。(谁陪谁?大概是“二婶陪她”。)
宋老大跟齐三久别重逢,谈得投机,他给他点上一支烟……(谁给谁点烟?无法猜出。)
六、不合逻辑
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常见的类型有:
1、自相矛盾。例如:
他是众多死难中的幸免的一个。(“死难者”与“幸免”矛盾。)
凡是在科学和学问研究上有成就的人,不少是在客观物质条件十分艰难的情况下,经过顽强刻苦的努力下获得成功的。(“凡是”与“不少”矛盾)
2、概念并列不当。互相并列的概念,应该是按同一标准划分的。如果标准混乱,就会造成大小概念并列不同类别的概念并列的错误。例如:
农场决心提高粮食、棉花和经济作物的产量。(“棉花”属“经济作物”,二者不能并列。)
游泳券分管普通券、参观券、月票、季票几种。“参观券”不属“游戏券”,不能与“普通票”等并列。)
3、强拉因果。例如:
因为他对学科有所偏重,所以对数理化他不感兴趣。(后者是前者的具体表现,而不是结果。)
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前后没有因果关系)
4、主客颠倒。例如:
爱迪生这个名字,对我们青年学生是不陌生的。(应该是“学生对爱迪生这个名字”。)
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总是以后者为主体,所以应该说成:“我今年的学习情绪和去年……”)
5、否定不当。例如:
谁也不能否认优异的学习成绩不是靠勤奋学习得来的。(有三重否定,全句表述的是否定的意思,和本意刚好相反。)
当然,这出戏也宣扬了因果报应等封建思想,因此,谁能否认这出戏没有消极影响呢?(反问句本身也是一重否定,所以本句表达的是否定的意思,不合本意。)
6、不合事理。例如:
下午,一阵雷雨过后,在西边的天空中出现了一道美丽的彩虹。(彩虹出现的方向与太阳相对,下午的彩虹只能出现在东边。)
只要好好学习,就能考上好大学。(“好好学习”不是“考上好大学”的充分条件。)
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
1、了解病句的几种常见类型,特别是《考试说明》中指出的6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要熟悉改病句的常规方法。
2、修改病句的目的是为了使句子表达准确,语句明白无误。修改病句时,必须保留原意,不可改走样了。
一走进西湖公园,就看到公园里彩旗飘扬,歌声嘹亮。
这个句子犯的是搭配不当的毛病,“彩旗飘扬”可以看到,“歌声嘹亮”却看不到。修改这个病句时,不能因为搭配不当就把“歌声嘹亮”删去,因为整个句子是要从两个方面来表现公园的热闹非凡的,删去“歌声嘹亮”就把句子的原意给改了。这个句子可以改成“一走进西湖公园,就看到彩旗飘扬,听到歌声嘹亮”。
3、从语法角度入手,抓住句子主干。无论是单句、复句,抓住了句子主干,也就抓住了句子的基本意思,在改病句时有利于保留原意。抓住主干时要注意辨认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是否有成分残缺,主谓、动宾搭配不当等毛病,要先予以改正。
粮库主任的失职,使40吨小麦霉烂变质。上级领导为了严肃法纪,决定给他行政记过处分,并赔偿部分经济损失。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上级领导……决定……并赔偿……”显然有悖整个句子的意思,“赔偿”的人应该是失职的粮库主任,而不是上级领导。应在“赔偿”前面加上“责令他”。
4、从词法角度入手,看看句子的修饰语同中心语的搭配是否恰当,句子的实词、虚词的运用是否恰当。
语文课下课后,黄晓静交给老师二篇课外完成的作文。
这个句子中数词运用不当,应把“二”改成“两”。如不说“二张桌子”“二盏灯”,而说“两张桌子”“两盏灯”。
5、从逻辑事理入手。中学课文虽没有章节专门介绍逻辑知识,但在修改病句时却常需要一定的逻辑知识。平时应注意掌握一些基本的逻辑知识。有些句子在逻辑上出现毛病,修改时就要从逻辑角度加以考虑。
汽车在蜿蜒的山道上急驰,如离弦之箭一般。
“离弦之箭”是笔直向前的,而“蜿蜒”是曲曲折折的,句子中的比喻不合事理,不合逻辑。应改为“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急驰,如离弦之箭一般。”
6、修改病句的常规方法是增加、删减和调换词语。
第二篇:高中语文:常见病句类型
常见病句类型
病句是指不符合语言规范的句子。《考试说明》中列出的六种病句类型大致有如下情形:
一、语序不当
1、名词修饰语语序不当
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次序一般是:①表领属或时间、处所的名词、代词或短语;②指示代词或数量短语;③动词性词语、介宾短语;④形容词性词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
例如: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一位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女教练。下面是多项定语次序不当的例子:
① 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表数量的“许多”应紧靠中心短语)
② 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表性质的“无穷的”应紧靠中心词)
③ 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过去所使用的东西。(表性质的“各式各样”应紧靠中心词。)
下面是定语误放状语位置的例子:
① 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一连串”应修饰“事情”)
② 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广泛”应修饰”讨论“,”地“改为”的“)下面是定语和中心语位置颠倒的例子:
我国石油的生产,基本供应国内。(”石油的生产“应为”生产的石油“)
2、动词修饰语语序不当
多项状语次序比较复杂,一般为:
① 时间;②处所;③语气词、关联词;④表条件、方式、范围、目的、对象的介宾短语和副词;⑤表示情态的形容词、动词。
例:专家们昨天(时间)在小会议室(地点)把这个问题(表对象的介宾短语)重新(副词)讨论了一次。①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上一世纪曾发生过一场血战。(”上一世纪“应放在”这
② 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被列强”应放在“任意”前)
③科学家急于对兰花在最有异域色彩的热带物种标本完全消失之前进行研究。(“急于对兰花“应放”进行“前)④美国有15个洲禁止黑人在娱乐场所与白人享有平等的地位。(”与白人“应修饰”平等“)
⑤大家就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广泛“应修饰”交换“)
⑥开考半个小时后,就有人陆续交卷。(”陆续“应修饰”有“)
3、关联词语的位置
一般,两个分句同一个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
下面句子是位置不当的例子:
片神奇的土地上”前)
①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后面)
②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即使”应移到“文字”前。照原句就变成了只是文字要不得,不是作品要不得。)
二、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是常见语病,是高考测试的重点,几乎每年高考都有此类语病题。
1、主谓搭配不当
例如:①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不能自给的是“棉花”而不是“生产”。)
②中国人民的解放在民族关系上起了基本的变化。(“中国人民的解放”没有“起变化”,“起变化”的是“民族关系”。正确的表达应是个兼语句,要改“在”为“使”)
③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处理,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应该把“是”改做“表现出”。)
2.主宾搭配不当
例如:李明德同志在担任营长、团长期间,多次被评为训练先进单位和后勤保障模范单位。(主语“李明德”和宾语“单位”搭配不当。把第一个“单位”改为个人,第二个“单位”去掉。或者前面改为“李明德同志在担任营长、团长时所带的部队”。)
3、动宾搭配不当
例如:①纪念三八节的到来。(“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而不是“到来”。)
②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
④ 但也存在着几个缺点需要我们努力。(我们所能“努力”的不是“缺点”,而是“改正”。)
4、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如:(1)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与“研究”搭配不当,可把“严肃”改为“慎重”)
(2)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这一类搭配不当常和语序不当有交叉的地方。
5、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如:①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是否深入群众。(“做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可把第一个分句改成两面性的“能否做好生产救灾工作”)
③ 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的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白眼”和“青睐”指相反的两面,但底下的“温暖”只适用于一面。)
三、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一)成分残缺
1、缺主语
例如:①由于他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得到”的主语什么?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他得到了„„”)②十月十四日,抱着向航空系学习的想法,我们的黑板报也创刊了。(“抱着”的主语显然是蒙后的“我们”但后句的主语是“
黑板报”,不是“我们”,应把后句改为“我们也办起了黑板报”。)
2、缺谓语
例如:①可见对工人阶级的关心负责的态度到何等的薄弱程度。(“到”在这里不能做谓语的主要成分,只能将“薄弱”提上来,可“态度”是不能薄弱的,句子应改为“„„的关心和负责薄弱到何种程度”)
②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一系列的工作”是哪个动词的宾语呢?也许是“建立与加强”的?“建立与加强工作”又讲不通,在“建立”前少个谓语“完成”。)
3、缺宾语
例如:①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抓紧”什么?宾语“时间”一词不能省。)
②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走上”要求有一个名词做它的宾语,“机械化”、“集体化”都是动词,句子应是“走上„„的道路”)
(二)成分
1、词语累赘
例如:①要考虑我国政治与文化环境的需要,发展我们的出版业。(“环境“应删去。)
②现在渔民自己选出了行政组长,负责掌握渔民的生活及生产的管理。(”掌握“应删去。)
③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应删去“的距离”。)
④父亲逝世离现在已整整九年了。(应删去“离现在”。)
2、语意重复
例如:①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第二、第三个”工作“应删去。)②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
3、”的“字多余
例如:①出人意料的,今年三月,物价的下跌,后来慢慢的稳定了。(加了”的“,句子转为短语,意思也变了,不是物价稳定,而是”下跌“稳定了。)
②由于历代**和气候的潮湿,几乎所有当时的绘画遭受毁灭。(”历代“和”**“中间也可加”的“而没有加,为句子整齐,”气候“和”潮湿“中间就不必加”的“。)
四、结构混乱
这是一个很大的类句,这里谈的是不能用”主语“"宾语”等来归类的情形。这里最常见的是一句之内两种结构纠缠不清,有以下类型:
1、举棋不定
作者时而要用这种结构,时而要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
例如:①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应该在“曾被„„束缚的„„”和“曾在„„束缚下的„„”两种格式中选用一个。)
②考场设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举行的。(应该在“考场设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和“考试是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举行的”两种格式中选用一个。)
赘余
2、藕断丝连。一句话的结构已经完整,却把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
例如:当上级领导决定把摄影任务交给我们时,我们立刻产生一种极其光荣的感觉真是难以形容。(“当上级领导决定把摄影任务交给我们时,我们立刻产生一种极其光荣的感觉”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不应与“真是难以形容”牵连在一起。)
3、中途易辙
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例如:①杜重远以《闲话天皇》这篇文章,认为是冒犯了日本皇帝,置之于狱。(应该改作“杜重远因《闲话天皇》这篇文章,被认为„„”)
②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中国人民„„马列主义思想之后”就怎么样?作者不接下去说,却用“中国革命”另起一句。应该改为“自从中国人民„„之后”。)
4、偷换主语
是指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
例如:①因此,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歼灭了无数匪军。(“被游击队反包围”的主语是“匪军”,但“歼灭了无数匪军”的主语只能是游击队,作者却把它一气呵成,不加交待。应该把末一分句该作“歼灭了一大部分”或“不计其数”;这样“歼灭”是接着“被游击队”下来的,就连贯了。)
②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是应当加以揭露,而且能够把它揭露的。(就上半句说,谁“加以揭露”,当然是“我们”,但这个词隐而未现,正式主语应当是受揭露的“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可是下半句的“能够把它揭露的”主语就不可能还是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而只能是”我们“。这一句应该在”是应当“前加”我们“。
五、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例如: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这种主张“指代不明)
2、有歧义
例如:①他请几个营的干部参加座谈会。(”几个“修饰”营“还是”干部“?)
②在休假的这段时间里,我们的体重逐日增加,最高的达五公斤。(很可能使人误会是逐日增加的量最高有五公斤,这当然不是事实,应把”逐日“改为”都有“。)
③现全渠已勘测完毕144华里。(没说全渠有多长,如果全长144华里,那么144华里只是全渠的一部分,那么不能说”完毕“,该说”现全渠已勘测了144华里“。)
④ 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也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如果作者意思是后者,就不如把”一种“提到头上。)
六、不合逻辑
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例如学习有态度与方法之分”。这句话形式上跟“生物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分”是一样的,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加起来等于“生物”,而“态度”和“方法”加起来不等于“学习”,所以这句话就是“不合逻辑”。
下面是一些逻辑上的有问题的类型。
1、自相矛盾
例如:①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②这增强了中国人民与侵略者斗争的无比力量。(既然已经“无比”,如何还能“增强”?应删去“无比”。)
2、并列不当
例如:①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与各项人才。(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该说“各学科的专家与其他人才”。)
②在这次民族联欢节中,举行了各种民族体育比赛,主要有赛马、摔跤、抢花炮、赛歌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受到来宾的热烈欢迎。(“体育比赛”与后面所列举的比赛种属不搭配,“赛歌”不属于“体育比赛”,不应并列。)
3、强加因果
例如:①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去了南方回来思想变了,可以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现在“思想依然如故”,怎么能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呢?)
②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为什么来自“北方”思想就旧?且“北方”到底是相对什么而言的?)
4、主客倒置
例如:①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应该是“我和报纸的接触”。)
②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我们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总是以后者为主体,应是“今年的学习成绩和去年„„”。)
5、否定不当
例如:①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来。
“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等于说“谁都想象不出”,推测原意就是“谁也想象得出”。
②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不完全否认”等于“部分承认”,基本上还是承认。因此这句话说“我们承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刚好和作者的本意相反。改法有两种“我们也承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或“我们并不否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
③会员家属除凭发出的入场券外,并须有家属徽章,无二者之一不能入场。
“无二者之一即不能入场”从字面意思上推,可有“有二者之一即可入场”的意思。跟原意不符,应该说“二者缺一即不能入”。
6、不合事理①学习有态度与方法之分。(这句话形式上跟“生物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分”是一样的,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加起来等于“生物”,而“态度”和“方法”加起来不等于“学习”,所以这句话就是“不合逻辑”。)②他们一面拼命的往上爬,一面又不免跌落深渊。(“一面„„一面„„”表示两件事同时进行,句中的两件事显然不是同时的,应改为“他们虽然拼命的向上爬,但是终于不免跌落深渊。”)
第三篇:高中语文六种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方法
高中语文六种常见病句及修改方法2015
一、常见病句六种类型
1、语序不当
(1)我国棉花的生产,现在已经自给有余。(定语和中心语的位置颠倒,应改为“生产的棉花”)
(2)在休息室里许多老师昨天都同他热情的交谈。(多层状语语序不当,表对象的介宾短语一般紧挨中心语,应改为“热情的同他交谈”)
(3)文件对经济领域中的一些问题,从理论上和政策上作了详细的规定和深刻的说明。(词语的前后顺序排列不当,“深刻说明”应照应“理论”,“详细的规定”应照应“政策”。)
2、搭配不当
(1)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主谓搭配不当,“月光”不会发出声响。)
(2)她拍摄完这部影片,就宣布正式退出演员生涯。(动宾搭配不当,“生涯”不能“退出”)
(3)这是一次竞争激烈的考试,非用十分的努力才能战胜其他竞争者。(关联词搭配不当,“非”与“才能”不能配合使用。)
3、成分残缺或赘余
(1)鲁迅先生在斗争中创造了杂文,成了文学艺术中的奇葩。(缺主语,将“创造了”改为“创造的”)(2)他就主动参与社会灾害性事故处理,化解风险,安定社会生活的责任。(缺谓语,在“参与”前加上“承担”)
(3)只要有勤奋、肯吃苦,什么样的难题都难不倒你。(缺宾语,在“肯吃苦”后加上“的决心”)(4)其余这是过虑的想法。(多余,“虑”就是想,可删去“的想法”)
4、结构混乱
(1)止咳祛痰片,它里面的主要成分是远志、桔梗、贝母、氯化铵等配制而成的。(应该是“主要成分是„„”或“是由„„配制而成”,两种格式或选用一个)
(2)你可知道,要出版一本译作是要经过多少人的努力以后,才能与读者见面的。(把“要出版„„的努力”和“一本译作„„见面的”两句话揉在一块儿说了,只能选一句说)
5、表意不明
(1)局长、副局长和其他局领导出席了这次表彰会。(其他局领导是本局领导还是别局的领导,不明确)(2)巴勒斯坦游击队对以色列的进攻是早有准备的。(是“巴勒斯坦游击队进攻以色列”,还是“以色列进攻巴勒斯坦游击队”,不清楚)
6、不合逻辑
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是“幸免”,就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死难者”中的“一个”呢?
二、修改病句的基本方法
1、了解病句的几种常见类型,特别是《考试说明》中指出的6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要熟悉改病句的常规方法。
2、修改病句的目的是为了使句子表达准确,语句明白无误。修改病句时,必须保留原意,不可改走样了。
一走进西湖公园,就看到公园里彩旗飘扬,歌声嘹亮。
这个句子犯的是搭配不当的毛病,“彩旗飘扬”可以看到,“歌声嘹亮”却看不到。修改这个病句时,不能因为搭配不当就把“歌声嘹亮”删去,因为整个句子是要从两个方面来表现公园的热闹非凡的,删去“歌声嘹亮”就把句子的原意给改了。这个句子可以改成“一走进西湖公园,就看到彩旗飘扬,听到歌声嘹亮”。
3、从语法角度入手,抓住句子主干。无论是单句、复句,抓住了句子主干,也就抓住了句子的基本意思,在改病句时有利于保留原意。抓住主干时要注意辨认主干是否有毛病,如是否有成分残缺,主谓、动宾搭配不当等毛病,要先予以改正。
粮库主任的失职,使40吨小麦霉烂变质。上级领导为了严肃法纪,决定给他行政记过处分,并赔偿部分经济损失。
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上级领导„„决定„„并赔偿„„”显然有悖整个句子的意思,“赔偿”的人应该是失职的粮库主任,而不是上级领导。应在“赔偿”前面加上“责令他”。
4、从词法角度入手,看看句子的修饰语同中心语的搭配是否恰当,句子的实词、虚词的运用是否恰当。
语文课下课后,黄晓静交给老师二篇课外完成的作文。
这个句子中数词运用不当,应把“二”改成“两”。如不说“二张桌子”“二盏灯”,而说“两张桌子”“两盏灯”。
5、从逻辑事理入手。中学课文虽没有章节专门介绍逻辑知识,但在修改病句时却常需要一定的逻辑知识。平时应注意掌握一些基本的逻辑知识。有些句子在逻辑上出现毛病,修改时就要从逻辑角度加以考虑。
汽车在蜿蜒的山道上急驰,如离弦之箭一般。
“离弦之箭”是笔直向前的,而“蜿蜒”是曲曲折折的,句子中的比喻不合事理,不合逻辑。应改为“汽车在高速公路上急驰,如离弦之箭一般。”
修改病句的常规方法是增加、删减和调换词语。
常见病句及修改
1、语序不当
所谓语序不当,是指词语或句子的先后顺序错乱,从而造成文理不通的毛病。语序不当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形:
①句子成分次序不当
②词序不当
③分句次序不当
④主客体颠倒 请看以下例句
例
1、这是三本我买的精美的很有教育意义的中文小说。
解析:本句定语的顺序不当。正确语序应该是:这是我买的三本很有教育意义的、精美的中文小说。“我买的”,表领属性词语;“三本”,数量短语;“很有教育意义的”,动词短语;“精美的”形容词短语;“中文”,表性质的名词。
例
2、他把红烧肉没有做好。
解析:本句状语的顺序不当。正确的语序是:他没有把红烧肉做好。“把”字结构做状语时,要放在否定词后面。
例
3、世界上万事万物都永远在那儿发展、运动、变化,语言也是这样。
解析:词序不当。“发展”“运动”“变化”,三个词语之间,首先应该是“运动”,由运动引起“变化”,有变化才能“发展”。因此,正确的语序应该是“……永远在那儿运动、变化、发展……”
例
4、他从小在这长大,这里的山山水水,对他太熟悉了。解析:主客体颠倒。应该把“对”提到“这里”前面。
2、搭配不当
所谓搭配不当,是指几个词在用作句中相关成分时,意义上不能互相搭配。
搭配不当有以下几种常见的情形:①主语和谓语搭配不当。
②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③附加成分与中心语搭配不当
④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搭配不当
请看下面例句:
例
1、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陵墓葬于谷内西北坡上。解析:主谓搭配不当。“陵墓”不能“葬”,应改为“建”。例
2、他马上召集常委会进行研究,统一安排了现场会的内容、时间和出席人员,以及会议中应注意的问题。
解析:动宾搭配不当。“安排”会议内容、时间等还可以,“安排”“问题”就不妥当了。例
3、他打量着闯王带着谦逊微笑的英明面孔。
解析:定语中心词搭配不当。“英明”不能修饰“面孔”。例
4、畅销全国的金龙牌补脑液不愧为中成药验方。解析:主语宾语搭配不当。“补脑液”不能是“验方”。
3、成分残缺或赘余。
所谓成分残缺或赘余,指句子的主、谓、宾等主要成分或应该有的修饰成分、关联词语等遗漏或者出现重复多余,使语意表述不清楚或者罗嗦。
常见的成分残缺或赘余主要有如下几种情况:
①残缺:缺主、谓、宾语;缺必要的修饰成分,附加成分。②赘余:主、谓、宾语多余;修饰成分,附加成分多余。请看下面例句:
例
1、经过志主任再三解释,才使他的怒气逐渐平息,最后脸上勉强露出一丝笑容。解析:主语残缺。因为多用了一个介词“经过”,使得原句主语变成了状语,造成主语残缺。
例
2、为了全面推广利用菜籽饼或棉籽饼喂猪,加速发展养猪事业,这个县举办了三期饲养员技术培训班。
解析:宾语残缺。句中“推广”的宾语应该是“经验”,而不应是“喂猪”;在“喂猪”后面加上“的经验”句子就通了。
例
3、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
解析:谓语残缺。“建立与加强”的宾语是“制度”,而不可能是“工作”。这样,只有在“建立”前加上“完成”一词,句子才通顺。
例
4、今天,市里不少领导来我校莅临指导。解析:谓语重复。“莅临”就是“来”。
例
5、经过广泛的讨论,反复的修改,新的奖酬金制度终于付诸于实施了。
解析:介词多余。“诸”在这里本来就有“之于”的意思,再加上介词“于”,就重复了。
4、结构混乱
所谓结构混乱,指将两个意思或两种句式缠绕在一起说,造成语句不通顺。常见的结构混乱的句子主要有以下两种: ①句式杂糅
②前后脱节 请看以下例句:
例
1、感冒退热冲剂的主要成分是大青叶、板兰根、草河车配制成的。
解析:句式杂糅。实际上这句话是由两句话拼接成的,可改为“感冒退热冲剂的主要成分是大青叶、板兰根、草河车。”也可改为“感冒退热冲剂是大青叶、板兰根、草河车配制成的。”
例
2、他们本着保证质量、降低成本为原则,使用了新的工艺和新的技术。
解析:前后脱节。前面如改成“本着……的原则”或改为“以……为原则”,前后两个分句语脉就流畅了。
5、表意不明
所谓表意不明,指的是因为词义不准,词性误用,指代不清,语有歧义等影响了表意的明确。
表意不明常见有如下几种情形:
①代词指代不明
②数目不确切
③范围不确定
④歧义 请看以下例句: 例
1、棺材后面跟着三个妇女——死者的母亲和她的两个女儿。
解析:指代不明。句中“她”究竟指谁?“死者”还是“母亲”?如果指代“死者”,“她的”就应该去掉才好。
例
2、参加这次活动的有我校师生将近四百多人。
解析:数目不确切。“将近”与“四百多人”矛盾。宜根据实际情况,删去“将近”或“多”。例
3、从六十岁到九十九岁的老太太被特许坐着车子参加游行。
解析:范围不确定。从字面上看,好像59岁以下和100岁以上的都没有坐车参加游行的权力。应改为“六十岁以上的”。
例
4、大家对护林员揭发林业局带头偷运木料的问题,普遍感到非常气愤。
解析:歧义。大家“气愤”的是什么?是护林员揭发问题这件事还是护林员揭发出来的问题?如果在“揭发”后面加上一个“的”字,歧义就消除了。
6、不合逻辑
所谓不合逻辑,指的是由于概念使用、分类、判断失误造成的语病。常见的不合逻辑的语病有如下几种:
①不符合客观事实
②前后矛盾
③分类列举不当
④否定失当 请看下面例句:
例
1、地主资产阶级竭力宣扬“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修正主义观点。
解析:不符合客观事实。“劳心者治人”的观点是封建主义的,地主资产阶级也不可能去宣扬修正主义的观点。
例
2、电影快开演了,观众们争先恐后地鱼贯入场。
解析:前后矛盾。“鱼贯”是一个接一个地,应该是很有次序的,与前面的“争先恐后”矛盾了。“争先恐后”就应该“蜂拥”而上。
例
3、今天下午,我们班的任务是扫地、拔草、垫道和搞校园卫生。
解析:分类列举不当。扫地、拔草、垫道都是“搞校园卫生”的具体内容,不能用表并列关系的“和”来连接。
例
4、科学发展到今天,谁也不会否认地球不是绕着太阳运行的。
解析:否定失当。整句话用了三重否定,造成语意的混乱。只有将后一个“不”删去,句子才通顺。
修改方法——对症下药
辨析病句的方法有很多,现归纳如下几点: ①长句紧缩抓主干
有些句子由于较长,修饰成分多,语病不容易看出来。因此这类句子在辨析时宜用紧缩法,把主干突出出来,这样有些语病往往就一目了然了。
例如:《铁道游击队》描写抗日战争期间,党领导的铁道游击队坚持敌后斗争,破坏敌人交通线,沉重打击了敌人,终于取得胜利”
如果把这个句子紧缩一下,就变成了《铁道游击队》描写……“描写”什么?显然不应该是“胜利”,由此可以发现这个句子缺少宾语。
②修饰语多理枝叶
如果紧缩后,句子主干并不缺成分,就应该注意修饰语和中心词是否搭配。如果是一个谓语带几个宾语,或几个谓语带一个或几个宾语的,也应注意是否能够一一搭配。
例如:她操着一口流利的上海口音和生动的表情,把每一个细节都描述得绘声绘色。句中“操着……口音”没什么问题,但“操着”“表情”就不合适了。“描述得绘声绘色”语义重复,因为“描述”就是“绘”,应改为“讲得绘声绘色”或“描述得有声有色”。另外,“流利的口音”搭配也不恰当。
对于修饰成分复杂的句子,一定要注意枝叶的搭配问题。③复句注意关联词:在复句中,关联词语往往对表情达意起到相当重要的作用。因此对复句病句的考查,常常从关联词语入手。
关联词语的使用,一要看位置,二要看搭配,三要看运用恰当与否。
例如:如果作者的想象超出了实有人物的行动,使事迹过于夸大,反而可能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
“事迹过于夸大”自然会“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这里用了“反而”,与前面的“如果”不搭配了,应该改为“就”。
再如:尽管现在还是冬季,早晚较凉,然而在中午和暖的阳光下,穿毛衣也不嫌热。这句话中,说冬季,天气冷,穿毛衣也不热,前后并没有转折的意思。因此“尽管”“然而”两个关联词用得不妥。如果一定要用关联词的话,可以在后一个分句前加“即使”。
④代词指代要清楚
句中如果有代词的话,应该注意指代是否清楚。
例如:那位瘦瘦的女看守说来也奇怪,她似乎很听这位女人的话,她支使她,她差不多都能瞒过看守照着去办。
一个句子中,第三人称所指的对象最好能一致,句中的第二个“她”如改为“这个女人”,句意就明确了。
⑤一面两面要搭配
句中如果出现“是否”“能不能”等表示正反两面的词语时,就应该注意前后有没有与之呼应的词语。
例如:文字通顺是衡量作品好坏的重要标准。
前面“文字通顺”只从“好”的一方面表述,后面却“好坏”并提,因此,应该在“文字” 后面补出“是否”两字,这样前后才搭配。
⑥语句通顺看逻辑
如果经过以上五个方面的考查,都没有发现什么问题,那么就应看看是否有逻辑错误。例如:连诗歌、古诗词、对联都有专门刊物,唯独杂文作品没有自己的专刊,这是很不正常的。从语法上说,这句话本没什么毛病,但是,“诗歌”“古诗词”并列,在概念使用上就出现问题了,这应属于逻辑上分类不当的错误。
4、病句修改要对症
判明病因,是病句修改的先决条件,修改时,一定要对“症”下药。如前面“病例解析”所说的那样,有针对性地进行修改。修改时,应注意要最大限度地保持原意;应根据表达的实际需要去改;既且要尽量少改,改一处能解决问题的,决不改两处。
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是历年来考查的热点之一,这方面的练习较多,我们就不再重复设题了。在掌握前面所讲的方法之后,应该找些练习做一做,务求熟练运用为止
第四篇:高中语文:常见病句类型12
修改病句专题强化训练
一,常见的病句类型。
A、搭配不当——规范搭配B、词序不当——调顺位置
C、成分残缺——补充完整D、重复赘余——删去多余
E、句式杂糅——两句分开F、表意不明——严密逻辑
二,搭配不当的具体表现。
A、动词-宾语搭配不当B、主语-宾语搭配不当
C、关联词语搭配不当D、肯定-否定搭配不当
E、一面-两面搭配不当F 中心语-修饰语搭配不当
三,语序不当的具体表现。
A、主语-修饰语(定语)B、谓语-修饰语(状语)
C、宾语-修饰语(定语)D、主语-关联词语
四,成份残缺的具体表现。
A、缺少主语(介词、关联词语误用)
B、缺少谓语、C、缺少宾语、五,句意不明的具体表现。
A、语音歧义B、停顿歧义
C、指代不明D、数词、连词的不明确
E、随意省略主语
六、具体修改方法。
A、删(重复累赘)B、补(成分残缺)C、调(语序不当)D、换(搭配不当、表意不明)E、分(句式杂糅)
七、修改病句五技巧。
A、看清题意,明确类型。B、先查主干,再查分枝。
C、忠于原意,手术最小。D、多读名著,培养语感。
常见病句类型
病句是指不符合语言规范的句子。《考试说明》中列出的六种病句类型大致有如下情形:
一、语序不当
1、名词修饰语语序不当
多项定语与中心语的正确次序一般是:①表领属或时间、处所的名词、代词或短语;②指示代词或数量短语;③动词性词语、介宾短语;④形容词性词语;⑤名词或名词短语。
另外,带“的”的定语放在不带“的”的定语前。
例如:一位优秀的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一位国家队的篮球女教练。
正确次序:国家队的(领属性的)一位(数量)有20多年教学经验的(动词短语)优秀的(形容)篮球(名词)女教练。
下面是多项定语次序不当的例子:
① 许多附近的妇女、老人和孩子都跑来看他们。(表数量的“许多”应紧靠中心短语)
② 在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上,发挥着他们无穷的蕴藏着的力量。(表性质的“无穷的”应紧靠中心词)③ 里面陈列着各式各样过去所使用的东西。(表性质的“各式各样”应紧靠中心词。)
下面是定语误放状语位置的例子:
① 夜深人静,想起今天一连串发生的事情,我怎么也睡不着。(“一连串”应修饰“事情”)
② 这种管子要不要换,在领导和群众中广泛地引起了讨论。(“广泛”应修饰”讨论“,”地“改为”的“)下面是定语和中心语位置颠倒的例子:
我国石油的生产,基本供应国内。(”石油的生产“应为”生产的石油“)
2、动词修饰语语序不当
多项状语次序比较复杂,一般为:
① 时间;②处所;③语气词、关联词;④表条件、方式、范围、目的、对象的介宾短语和副词;⑤表示情态的形容词、动词。例:专家们昨天(时间)在小会议室(地点)把这个问题(表对象的介宾短语)重新(副词)讨论了一次。① 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上一世纪曾发生过一场血战。(”上一世纪“应放在”这
② 我们再也不是任意被列强欺侮的国家。(“被列强”应放在“任意”前)
③科学家急于对兰花在最有异域色彩的热带物种标本完全消失之前进行研究。(“急于对兰花“应放”进行“前)
④美国有15个洲禁止黑人在娱乐场所与白人享有平等的地位。(”与白人“应修饰”平等“)
⑤大家就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广泛“应修饰”交换“)
⑥开考半个小时后,就有人陆续交卷。(”陆续“应修饰”有“)
3、关联词语的位置
一般,两个分句同一个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不同主语时,关联词语在主语前边。
下面句子是位置不当的例子:
①他如果不能实事求是,事业就会受到损失。(”他“应移到”如果“后面)
②要是一篇作品里的思想有问题,那么文字即使很不错,也是要不得的。
(”即使“应移到”文字“前。照原句就变成了只是文字要不得,不是作品要不得。)
二、搭配不当
搭配不当是常见语病,是高考测试的重点,几乎每年高考都有此类语病题。
1、主谓搭配不当
例如:①我国棉花的生产,过去不能自给。(不能自给的是”棉花“而不是”生产“。)
②中国人民的解放在民族关系上起了基本的变化。(”中国人民的解放“没有”起变化“,”起变化“的是”民族关系“。正确的表达应是个兼语句,要改”在“为”使“)
③我觉得这个答复,和对这些问题的调查处理,都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应该把”是“改做”表现出“。)
2.主宾搭配不当
例如:李明德同志在担任营长、团长期间,多次被评为训练先进单位和后勤保障模范单位。(主语“李明德”和宾语“单位”搭配不当。把第一个“单位”改为个人,第二个“单位”去掉。或者前面改为“李明德同志在担任营长、团长时所带的部队”。)
3、动宾搭配不当
例如:①纪念三八节的到来。(”纪念“的只能是”三八节“而不是”到来“。)
②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养活“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④ 但也存在着几个缺点需要我们努力。(我们所能”努力“的不是”缺点“,而是”改正“。)
4、修饰语和中心语搭配不当
例如:(1)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与“研究”搭配不当,可把“严肃”改为“慎重”)
(2)这次大会上,对工资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并不是意见广泛而是交换的范围广泛,应改为”广泛地交换了意见“。)
*这一类搭配不当常和语序不当有交叉的地方。
5、一面与两面搭配不当
例如:①做好生产救灾工作,决定于干部是否深入群众。(“做好”是一面性的,“是否深入”是两面性的。可把第一个分句改成两面性的“能否做好生产救灾工作”)
③ 艺人们过去一贯遭白眼,如今却受到人们的热切的青睐,就在这白眼与青睐之间,他们体味着人间的温暖。(”白眼“和”青睐“指相反的两面,但底下的”温暖“只适用于一面。)
三、成分残缺或赘余 片神奇的土地上”前)
(一)成分残缺
1、缺主语
例如:①由于他这样好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赞扬。(“得到”的主语什么?改为“由于这样好的成绩,他得到了„„”)
②十月十四日,抱着向航空系学习的想法,我们的黑板报也创刊了。(“抱着”的主语显然是蒙后的“我们”但后句的主语是“黑板报”,不是“我们”,应把后句改为“我们也办起了黑板报”。)
2、缺谓语
例如:①可见对工人阶级的关心负责的态度到何等的薄弱程度。(“到”在这里不能做谓语的主要成分,只能将“薄弱”提上来,可“态度”是不能薄弱的,句子应改为“„„的关心和负责薄弱到何种程度”)
②最近又发动了全面的质量大检查运动,要在这个运动中建立与加强技术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的工作。(“一系列的工作”是哪个动词的宾语呢?也许是“建立与加强”的?“建立与加强工作”又讲不通,在“建立”前少个谓语“完成”。)
3、缺宾语
例如:①虽然每天工作很忙,但还是抓紧和同学研究或自己看书。(“抓紧”什么?宾语“时间”一词不能省。)②我们要尽一切力量使我国农业走上机械化,集体化。(“走上”要求有一个名词做它的宾语,“机械化”、“集体化”都是动词,句子应是“走上„„的道路”)
(二)成分
1、词语累赘
例如:①要考虑我国政治与文化环境的需要,发展我们的出版业。(“环境“应删去。)
②现在渔民自己选出了行政组长,负责掌握渔民的生活及生产的管理。(”掌握“应删去。)
③不知不觉就走了十里路左右的距离。(应删去“的距离”。)
④父亲逝世离现在已整整九年了。(应删去“离现在”。)
2、语意重复
例如:①一年来,妇女工作已打下了相当的工作基础,获得了一定的工作经验。(第二、第三个”工作“应删去。)
②其实这是过虑的想法。(”虑“就是想,应删去”的想法“。)
3、”的“字多余
例如:①出人意料的,今年三月,物价的下跌,后来慢慢的稳定了。(加了”的“,句子转为短语,意思也变了,不是物价稳定,而是”下跌“稳定了。)
②由于历代**和气候的潮湿,几乎所有当时的绘画遭受毁灭。(”历代“和”**“中间也可加”的“而没有加,为句子整齐,”气候“和”潮湿“中间就不必加”的“。)
四、结构混乱
这是一个很大的类句,这里谈的是不能用”主语“"宾语”等来归类的情形。这里最常见的是一句之内两种结构纠缠不清,有以下类型:
1、举棋不定
作者时而要用这种结构,时而要用那种结构,结果两种结构都用了。
例如:①多年来曾被计划经济思想束缚下的人们也觉悟起来。(应该在“曾被„„束缚的„„”和“曾在„„束缚下的„„”两种格式中选用一个。)
②考场设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举行的。(应该在“考场设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和“考试是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举行的”两种格式中选用一个。)
2、藕断丝连。一句话的结构已经完整,却把最后一部分用做另一句的开头。
例如:当上级领导决定把摄影任务交给我们时,我们立刻产生一种极其光荣的感觉真是难以形容。(“当上级领导决定把摄影任务交给我们时,我们立刻产生一种极其光荣的感觉”是一个完整的句子,不应与“真是难以形容”牵连在一起。)赘余
3、中途易辙
一句话说了一半,忽然另起炉灶,重来一句。
例如:①杜重远以《闲话天皇》这篇文章,认为是冒犯了日本皇帝,置之于狱。(应该改作“杜重远因《闲话天皇》这篇文章,被认为„„”)
②中国人民自从接受了马列主义思想之后,中国的革命就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大大改了样子。(“中国人民„„马列主义思想之后”就怎么样?作者不接下去说,却用“中国革命”另起一句。应该改为“自从中国人民„„之后”。)
4、暗换主语
是指把上半句主语以外的成分用来做下半句的主语,因此而纠缠。
例如:①因此,当匪徒们偷袭游击队的时候,被游击队反包围,歼灭了无数匪军。(“被游击队反包围”的主语是“匪军”,但“歼灭了无数匪军”的主语只能是游击队,作者却把它一气呵成,不加交待。应该把末一分句该作“歼灭了一大部分”或“不计其数”;这样“歼灭”是接着“被游击队”下来的,就连贯了。)
②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是应当加以揭露,而且能够把它揭露的。(就上半句说,谁“加以揭露”,当然是“我们”,但这个词隐而未现,正式主语应当是受揭露的“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可是下半句的“能够把它揭露的”主语就不可能还是反革命分子的阴谋活动“,而只能是”我们“。这一句应该在”是应当“前加”我们“。
五、表意不明
1、指代不明
例如:有人主张接受,有人反对,他同意这种主张。(”这种主张“指代不明)
2、有歧义
例如:①他请几个营的干部参加座谈会。(”几个“修饰”营“还是”干部“?)
②在休假的这段时间里,我们的体重逐日增加,最高的达五公斤。(很可能使人误会是逐日增加的量最高有五公斤,这当然不是事实,应把”逐日“改为”都有“。)
③现全渠已勘测完毕144华里。(没说全渠有多长,如果全长144华里,那么144华里只是全渠的一部分,那么不能说”完毕“,该说”现全渠已勘测了144华里“。)
④ 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也可以解释为”介绍菲律宾的——一种权威著作“。如果作者意思是后者,就不如把”一种“提到头上。)
六、不合逻辑
这里的”不合逻辑“指的是句子的意思在事理上讲不过去。例如学习有态度与方法之分”。这句话形式上跟“生物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分”是一样的,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加起来等于“生物”,而“态度”和“方法”加起来不等于“学习”,所以这句话就是“不合逻辑”。
下面是一些逻辑上的有问题的类型。
1、自相矛盾
例如:①他是多少个死难者中幸免的一个。(既然“幸免”,自然是没有死,怎么能说是“死难者中的一个”呢?应改为“多少人死难了,他是幸免的一个。”)
②这增强了中国人民与侵略者斗争的无比力量。(既然已经“无比”,如何还能“增强”?应删去“无比”。)
2、并列不当
例如:①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与各项人才。(各项人才包括科学家,不宜并列,该说“各学科的专家与其他人才”。)
②在这次民族联欢节中,举行了各种民族体育比赛,主要有赛马、摔跤、抢花炮、赛歌等,丰富多彩的比赛受到来宾的热烈欢迎。(“体育比赛”与后面所列举的比赛种属不搭配,“赛歌”不属于“体育比赛”,不应并列。)
3、强加因果
例如:①最近我这位朋友去了一趟南方回来,结果他的思想依然如故。(去了南方回来思想变了,可以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现在“思想依然如故”,怎么能说是去了一趟南方的“结果”呢?)
②因为他来自北方,思想根本上还是旧的一套。(为什么来自“北方”思想就旧?且“北方”到底是相对什么而言的?)
4、主客倒置
例如:①在那个时候,报纸与我接触的机会是很少的。(应该是“我和报纸的接触”。)
②去年的学习情绪和今年比较起来大不相同。(我们比较一先一后两件事,一般总是以后者为主体,应是“今年的学习成绩和去年„„”。)
5、否定不当
例如:①我想这应该是不必叙述的,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来。
“没有谁不会想象不出”等于说“谁都想象不出”,推测原意就是“谁也想象得出”。
②我们并不完全否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而是说希望是非常渺茫的。
“不完全否认”等于“部分承认”,基本上还是承认。因此这句话说“我们承认这首诗没有透露出希望”,刚好和作者的本意相反。改法有两种“我们也承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或“我们并不否认这首诗也透露了一些希望„„”
③会员家属除凭发出的入场券外,并须有家属徽章,无二者之一不能入场。
“无二者之一即不能入场”从字面意思上推,可有“有二者之一即可入场”的意思。跟原意不符,应该说“二者缺一即不能入”。
6、不合事理①学习有态度与方法之分。(这句话形式上跟“生物有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之分”是一样的,但“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加起来等于“生物”,而“态度”和“方法”加起来不等于“学习”,所以这句话就是“不合逻辑”。)
②他们一面拼命的往上爬,一面又不免跌落深渊。(“一面„„一面„„”表示两件事同时进行,句中的两件事显然不是同时的,应改为“他们虽然拼命的向上爬,但是终于不免跌落深渊。”)
第五篇: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
常见病句类型及修改
1、搭配不当
(1)动宾搭配不当如
·实施素质教育以来,我校开设了丰富
多彩的活动。
·古代唯物主义者的著作,对后来的哲
学家们起了很有益的影响。
(2)主谓搭配不当如
·经过努力,我的写作水平和口头表达
能力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他那崇高的革命精神经常浮现在我的脑海里。
(3)主宾搭配不当如
·学校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
(4)修饰语与中心语搭配不当如
·新来的李老师给我们留下了美好而深厚的印象。
·我国运动员以顽强拼搏的毅力,在奥运
会上夺得了一枚枚金牌。
·我仿佛又看见他那既严肃又慈祥的目
光,看到他那既严峻又开阔的额角。
(5)关联词语搭配不当如
·一个人只有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就会明白什么样的东西是可以和生命等价的,甚至是高于生命的。
2、成分残缺
(1)缺主语如
·经过老师的教育,使我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看了电影《一个都不能少》,对我的启
发教育很大。
·如今,那种说空话、不办实事、大搞形
式主义,应该坚决摈弃。
·在他幼年时期就受到了富国强兵、实业
救国、科学救国思想的影响。
(2)缺谓语如
·全县三千民工经过一个月的奋战,一座
拦河大坝终于筑成了。
(3)缺宾语如
·我们要努力学习,将来为祖国的更加繁
荣昌盛。
·高分子材料用在医药上,大致可分为机
体外使用与机体内使用。
3、语序不当如
·大街上人们打着各式手机传播信息,已
经成为新千年亮丽的一道风景线。·我们班同学将来都希望成为一个有作为的人。
·全党同志要认真领会、学习、实践“十
六大”会议精神。
4、前后矛盾如
·一张报纸的生命力在于能否为读者奉上
丰富、新鲜、优质的精神食粮。
·春节联欢晚会上,相声是一个比较公认的精彩节目。
5、重复罗嗦如
·全市的人夹道欢迎凯旋归来的英雄们。·冯巩的相声总是给人们带来无穷的欢乐
和笑声。
·冯巩的相声生动有趣,逗得爸爸忍俊不
禁的笑了起来。
·为了防止病树造成危害,园林工人逐一
对公共场所、公园、广场、街道的树木进行排查。
6、语句有歧义如
·生日那天,我收到了许多朋友送来的礼...
物。
7、滥用否定词如
·谁也不能否认月亮不是靠折射太阳的光
线而播撒清辉的。
·为了防止非典不再反弹,我们做好各种
防护措施。
8、句式杂糅如
·我语文成绩不好的原因是课余时间没有阅读课外书的结果。
·他出生在1988年一个风景如画,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