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议纪律审查中收集证据的要求
浅议纪律审查中收集证据的要求
在纪律审查工作实践中,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是最基本的要求之一,更是做好纪律审查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按照《中国共产党纪律检查机关案件检查工作条例》的规定和要求,结合纪律审查过程中收集证据工作的实际情况,以及可能遇到的一些问题和注意事项,总结如下几点思路以供学习参考。一是客观全面。要尊重客观事实,不能带观点、定调子、有框子,该收集的证据都要收集。二是深入细致。尽量做到深入现场,能提取原件的应该提取原件,注明出处。三是主动及时。按照初核方案和调查方案的要求,想在前面,做在前面,严格把握证据的时效性。四是符合程序。收集证据的主体必须合法,证据的表现形式合法,收集证据的手段和方法必须合法。五是认真履职。纪律审查部门和人员要认真履行举证责任,不能回避矛盾和问题。
在收集证据过程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1)收集证据(与证人谈话、现场勘验、检查)、扣留和封存物品,参加的调查人员不得少于两人。扣留封存、暂停金融机构支付的期限不得超过办案期限。(2)生理上、精神上有缺陷或者年幼不能辨别是非、不能正确表达意志的人,不能作证人。(3)能够证明来信来访反映的问题的有错证据和无错证据都要注意收集。(4)党员拒绝作证或故意作假证,情况严重的应按照有关规定给予党纪处分;是党外人员的,应建议其主管机关予以追究。(5)谈话收集证人证言时,应个别进行,不得采取开座谈会的形式。谈话时应制作清晰、详尽的《谈话笔录》,取证后要对证人的谈话内容进行保密。
第二篇:行政处罚案件中的证据要求
浅议环保行政主管部门在行政处罚案件中的证据要求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担负着环境保护和行政执法重要职责,对环境违法当事人享有行政处罚权。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与要求,对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的具体行政行为,必须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证据确凿、处理适当、程序合法,以确保行政处罚的合法性,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更好地保护环境,履行环保部门的管理职责。在行政处罚案件中,证明当事人的违法事实及行政处罚的合法性的核心是证据,由此可见,证据在环保行政处罚案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现就环保部门在行政处罚案件中的证据的法定形式要求与证据的关联性、真实性和合法性的“三性”要求进行探讨。
证据是环保行政处罚案件中的基础,根据我国行政处罚法及现行的环境保护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可以作为行政处罚的证据种类包括书证、物证、证人证言、视听资料、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证据必须合法,对不同的证据,法律要求各有不同。
一、证据的形式要求
证据作为一种物,总以一定的形式存在,让人能以某种方式被认知与感受,获得一种印象。环保行政处罚案件中的证据同样具有物的属性,以不同的形式存在。有的是实物,有的是声音,有的是图像,有的是文字记载内容等等。人们通过对相关证据的审查认识,确定所证明的当事人的某种行为事实是否具有违法性,是否理应受到行政处罚,且环保部门所作出的行政处罚这一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具有合法性、合理性。作为能证明环保部门行政处罚这一具体行政行为具有合法性的证据,不同形式的证据,在法律上有法定的不同形式要求。
证据的形式要求是指证据以某种形式存在,必须符合特定的法律规定,是对证据外在表现的要求。环保部门在调查取证过程中收集到的证据种类很多,如现场检查笔录、对当事人的调查笔录、当事人的陈述、证人 证言、鉴定结论、书证资料、实物、视听资料等等,这些不同的证据其外在表现各不相同,法律上对其形式要求也不一样。
书证。书证是指以文字、符号、图画记载的内容来证明案件事实的书面文件或其他物品。书证具有书面形式,以其记载的内容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根据证据规则,环保部门在行政处罚案件中所取得的书证应是原件,原本、正本和副本均属于书证的原件;取得原件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供与原件核对无误的复印件、照片、节录本;提取的由有关部门保管的书证原件的复制件、影印件或者抄录件的,应当注明出处,经该部门核对无异后加盖其印章;调取的报表、图纸、专业技术资料、科技文献等书证的,应当附有说明材料;环保部门在行政处罚案件中的询问、陈述、谈话类笔录,应当有行政执法人员、被询问人、陈述人、谈话人签名或者盖章。如果国家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规章对书证的制作形式另有特殊规定的,应遵照相关规定。
物证。物证是以物质的存在、外部特征或属性证明案件情况的一种证据。物证多种多样,其基本的表现形式是物品和物质痕迹。它以物质的存在、外部特征和属性对案件起证明作用。它是客观实在物,从静态上对案件事实起证明作用。作为证据,所取得的物证应是原物。提供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提供与原物核对无误的复制件或者证明该物证的照片、录像等其他证据。原物可以分为种类物与特别物。原物为数量较多的种类物的,可提取其中的一部分。
证人证言。证人证言是证人就自己知道的案件情况所作的陈述。证人证言证据在形式上要求,写明证人的姓名、年龄、性别、职业、住址等基本情况;有证人的签名,不能签名的,应当以盖章等方式证明;注明出具日期;并附上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等证明证人身份的文件。
视听资料。视听资料是以录音、录像设备所反映的声像、计算机储存的资料以及其它科技设备与手段提供的信息,来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证据。视听资料作为证据,应当提供有关资料的原始载体。提供原始载体确有困难 2 的,可以提供复制件;注明制作方法、制作时间、制作人和证明对象等;同时声音资料应当附有该声音内容的文字记录。
鉴定结论。鉴定结论是指委托具有鉴定资格的具有专门知识的人对案件中某些专门性问题进行鉴定后所作出的书面结论。鉴定结论作为一种独立的证据,是鉴定人对案件中专门性问题提出的客观理性的意见,不是感性认识,是就案件中专门性问题发表的意见,而不解决法律上的适用问题。鉴定人所作出的鉴定结论在形式上应当载明委托人和委托鉴定的事项、向鉴定部门提交的相关材料、鉴定的依据和使用的科学技术手段、鉴定部门和鉴定人鉴定资格的说明,并应有鉴定人的签名和鉴定部门的盖章。通过分析获得的鉴定结论,并说明分析过程。
现场笔录。现场笔录是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案人员人员在依法行使职权作出具体行政行为过程中,对有关的现场、物品进行调查所作的客观记录。现场笔录,应当载明时间、地点和事件等内容,并由执法人员和当事人签名。当事人拒绝签名或者不能签名的,应当注明原因。有其他人在现场的,可由其他人签名。
涉外证据。涉外证据是指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或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内形成的证据。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外形成的证据,应当说明来源,经所在国公证机关证明,并经中华人民共和国驻该国使领馆认证,或者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证据所在国订立的有关条约中规定的证明手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地区内形成的证据,应当具有按照有关规定办理的证明手续。
二、证据的“三性”要求
行政诉讼法第31条规定,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都是证据。由此可见,证据是指经过查证属实可以作为定案根据的、具有法定形式的、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一切事实。所有的有效证据,都应具备“三性”即客观性、关联性和合法性。
证据的客观性,即证据必须客观存在。证据可分为两种,一种是客观存在的物质,一种是被人们感知并存入记忆的事实。任何主观的东西,如主观臆想、分析、判断,都不能成为证据。
证据的关联性,即证据必须与案件有关联。所谓有关联,指证据必须与案件存在客观联系,并能证明案件的真实情况。
证据的合法性,即证据必须由法定人员依法定程序收集或提供,并经查证属实。它强调证据必须由具有一定主体资格的法定人员收集或提供,并以法定程序查证属实,以法定形式表现出来的与案件有关联的事实。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行政处罚案件中,结合证据的“三性”要求,对所调查取得的相关证据进行审查,使证据具有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将所处理的行政处罚案件办成铁案。
对证据关联性的审查。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案人员对所有取得的证据必须进行逐一审查和对全部证据综合审查,遵循职业道德,运用逻辑推理和生活经验,进行全面、客观和公正地分析判断,确定证据材料与案件事实之间的证明关系,排除不具有关联性的证据材料,准确认定案件事实。
对证据合法性的审查。主要审查证据是否符合法定形式;证据的取得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规章的要求;是否有影响证据效力的其他违法情形。特别注意的是,在作出行政处罚具体行政行为后或者在诉讼程序中自行收集的证据及在行政处罚过程中非法剥夺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享有的陈述、申辩或者听证权利所采用的证据,不具有合法性,不能作为行政处罚的有效证据。在鉴定结论中,因鉴定人不具备鉴定资格或鉴定程序严重违法或鉴定结论错误、不明确或者内容不完整的,亦不能作为合法证据予以使用。
对证据的客观性审查,即对证据的真实性审查。在审查证据时,要注意证据形成的原因,发现证据时的客观环境,证据是否为原件、原物,复制件、复制品与原件、原物是否相符,提供证据的人或者证人与当事人是 4 否具有利害关系及影响证据真实性的其他因素,综合认定证据所证明内容的是否具有真实性。
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在行政处罚过程中,通过对所有取得的证据进行综合审查,对于不符合法定形式要求的证据能予补正的,予以补正,不能补正的,不能作为定案的依据。对于不具有关联性的证据,对案件本身没有任何实质意义,此类证据予以摒弃。对于违反法定程序以及侵害他人权益方式取得的证据,如以偷拍、偷录、窃听等手段获取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证据材料;以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不正当手段获取的证据材料等,不能作为行政处罚的证据。
总之,作为对当事人进行行政处罚的证据,不仅形式上要符合法定要求,而且其来源要合法,与案件与关联性,内容客观真实。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只有遵守法律上对证据的规定要求,按证据规则办案,才能正确履行自己的职责,行使国家赋予的行政执法权,树立工商行政管理执法权威。
第三篇:纪律审查实务
纪律审查实务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晚上好!
非常感谢各位领导为我们提供了这次总结汇报的机会。在座的既是领导又是专家,所谓的上台讲课是班门弄斧,但我们这个集体学习叫“XX大学堂”,对我来说就是个学习的地方。今天我向各位领导和同事们汇报的是从事纪律审查工作多年来的体会和感受,重实践,轻理论,有些地方我可能理解的不对,希望大家多多包涵并批评指正!
从事纪检监察工作七年多来,我觉得,作为一名年轻干部,在工作中应坚持三个原则:首先是讲政治。纪委是党的纪委,听党指挥、服从领导安排、服务中心工作是根本要务,不能存有私心杂念;其次是抓好落实。要牢记工作纪律,在想方设法完成好领导交办工作的同时,遇到拿不准的问题多请示多汇报,事后要向领导详细汇报具体情况,做到事事有回音,件件有落实;最后是当好参谋助手。作为工作的具体执行者,要在工作中见微知著,为领导决策提供可靠依据。总之就是年纪尚轻,水平尚浅,多看多学,少说多干。
下面我就结合本人参与调查处理的七个具体案例,向大家汇报一下这几年的工作历程,也为大家在今后的纪律审查工作中提 的感触更深了,如果当时我一念之差收了他的卡,我现在是不是什么都敢收了?如果人家不送,我是不是敢主动去要?作为一名纪检监察干部,千万不能有这个“第一次”。
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强调,各级纪委要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纪律要求纪检监察干部,保持队伍纯洁,努力建设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纪检监察队伍。
XX书记在七一前夕为我们讲专题党课的时候强调,忠诚是对纪检监察干部第一位的要求,对我们来讲,忠诚就是坚决执行市纪委常委会的决定,不出现杂音;干净是纪检监察干部的立身之本,对我们来讲,干净就是要守住纪律底线,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担当是纪检监察干部的成事之道,对我们来讲,担当就是攻坚克难、善于学习、以身作则。
作为一名处在纪律审查一线的干部,是查处别人的,吃别人嘴短,拿别人手短,吃了拿了就无法秉公执纪,如果我们无法达到他们的目的,甚至还会因此反过来举报我们。“忠诚、干净、担当”绝不是只在嘴上喊的口号,更要落到具体行动上。
二、某村党支部书记XX虚报粮食直补面积案
2014年5月,我们收到群众举报,反映某村党支部书记XX虚报粮食直补面积,拿国家补贴送人情等问题。当时XX一再向我们表示,粮食直补问题上级非常重视,绝对不会出差错,但在与XX谈话中,我们发现其对村民粮食直补的具体面积并不清楚,对是否真正种植粮食作物也含糊其辞,为此,XX书记和我商定,去实
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因此,严肃查处粮食补贴中的违规违纪问题,是我们纪检监察机关义不容辞的责任。
纪律审查工作有时候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思维和技巧,需要的是我们不怕麻烦,扑下身子,亲力亲为。
三、某村党支部书记XX招待费超标案
2015年9月,我们接到上级纪委转来的群众举报,反映某村党支部书记XX挥霍村集体资产等问题。对于XX,我们已经比较熟悉了,因为不久前,我们连续多次收到关于XX的信访举报,经过走访调查,我们发现XX是真心实意的想为村民做点事,上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工作积极性很高,修路、改水、建办公室,村容村貌变化很大,得到广大村民的普遍赞誉,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再给我几年时间,我们村一定能成为全市的明星村!”但XX在实际工作中,缺乏工作经验和程序意识,与村主任等村干部缺乏沟通,与村民缺乏交流,造成了很多误解,这应该是群众举报XX的主要原因。在调查中同时发现,由于村内工程较多,仅2012年,村内招待费支出就达XX元。经向市农经局咨询,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出台之前,针对该村的具体情况,招待费每年可支出XX余元,但实际支出大大超出了该规定,作为村党支部书记的XX,应承担相应责任。最终,XX因招待费超标等问题,受到党内警告处分。
我们认为XX带领村民干事创业的意愿比较强烈,虽然受到了党纪处分,但主要是因为规则意识、程序意识不强造成,与其他
委主任等村干部,对违规发放福利问题认识严重不足,对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上级各项规定一知半解,甚至认为村干部平时工作很辛苦,耽误了自己的休息时间,发桶油还发少了。但许多村民认为村干部借机领取豆油是贪了公家便宜,连桶豆油都提回家,估计平时也没少贪,普遍是心中不满。村干部的行为看似微不足道,实际上就是给党的形象摸了黑。最终,该村党支部书记XX、村主任、村监委主任等村干部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对其他领取了豆油的村干部进行批评教育,责令他们自行承担购买豆油的费用。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以来,各级党委、纪委把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作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抓手,采取有力措施持续推动作风建设向纵深推进,党风政风明显转变,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但是仍有个别党员干部置上级三令五申于不顾,在党的十八大后,在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后,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后,仍然不收敛、不收手,我行我素,顶风违纪,逾越“红线”,必将受到严肃处理。
五、某村党支部书记XX低保二次分配案
2016年6月,我们收到群众举报,反映某村党支部书记XX侵吞低保户补助款等问题。我们找到XX,他拍着胸脯说以党性担保,绝对没有拿过贫困户的低保款。在向其详细了解村内低保户的基本情况以及低保申请程序后,我们与XX谈话气氛逐渐轻松,XX翘着二郎腿说:“我们村就是讲究公平,但是低保户名额有限,有时候为了追求这个公平很难。”我们紧接着问:“有些人也很
从书上查资料,咨询市国资局、人社局等相关业务单位,仍然一无所获,就在我们陷入僵局的时候,XX书记终于从网上找到了省人社厅、省国资委联合下发的《XX的意见》,这一文件对国有企业招聘职工做出了详细的规定,我们据此对XX提出了党纪处分意见并移交审理。最终,XX因未经集体研究,违规将多名亲属招入公司,受到党内严重警告并调离岗位的处理。
我们在纪律审查中经常遇到类似的问题,根据经验判断,这样做八成是不行,查阅纪律处分条例等重要法规,只是较为笼统的说违规就给予什么处分,但前提是违了什么规?这个规定在哪里?我们就只能先从网上搜,实在找不到就向领导和其他科室请教,有时候也没有很好的办法,只能通过经验积累。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在加强学习、搜集保存资料的基础上,多关注网络或微信上的文章,将他人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经验,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七、某村村民XX实名举报村党支部书记案
这是我们一室前不久调查处理的案件。上世纪90年代,村民XX承包了村内一片山坡用于种植桃树,承包期满后,XX向村委提出以原承包价继续承包土地,村委认为价格太低拒绝了XX的续包要求,XX便认为是村党支部书记XX从中作梗,由此多次扑风追影的向上级举报XX,根本目的就是要求罢免其职务。接到XX的举报信后,XX主任带领我们进行了认真调查,发现XX反映的问题均是查无实据的。在反馈的时候,XX情绪非常激动,先是诉说
情绪,让其明白我们绝对不是万能的,对于涉法涉诉问题应引导其通过司法途径处理。
借此机会,我想对各位领导表达最真挚的感谢,从你们身上,我们学到了积极、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回头看看,作为年轻干部,这些年我们成长很多,而这无不凝结着各位领导的心血,我们唯有踏实认真的做好每一件事,才能回馈各位领导的关心和厚爱。
我的汇报结束,谢谢大家!
第四篇:XX纪律审查工作总结
XX纪律审查工作总结
要以纪律检查工作体制改革为契机,落实好“两个为主”的要求,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情况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级纪委报告,积极主动地在上级纪委领导下开展工作,斩断各种阻力干扰。以下是XX纪律审查工作总结,欢迎阅读参考。
XX纪律审查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纪委、自治区纪委和市委有关精神,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任务,研究部署下一阶段纪律审查工作,乌鲁木齐市于11月16日召开了全市纪检监察系统纪律审查工作推进会议。会议传达了《中纪委关于落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的问责情况通报》,学习了《自治区党风廉政建设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问责暂行办法》,通报了1—10月全市纪律审查工作,客观分析了目前工作的基本情况和主要问题,就扎实推进纪律审查工作作出安排部署。市委常委、纪委书记贠书霞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
会议指出,近年来全市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坚持纪在法前,聚焦主业主责,呈现出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审查重点进一步突出、保障措施进一步完善等特点。但同时,也存在着部分单位和部门领导对纪律审查工作重要性认识不到位,基层纪检监察组织聚焦主业主责不够突出,全市纪律审查工作开展不平衡,办案队伍的能力建设有待提升,发挥案件治本功能需进一步拓展等问题。主要原因在于部分纪检监察干部还没有完全确立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沿的意识,对纪律审查工作的认识还停留在传统阶段,不能很好的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工作中找不到抓手,分不清主次。
会议要求,面对首府反恐维稳“三期叠加”、贯彻落实“四个全面”战略部署、加快推进现代化国际城市建设的特殊历史时期,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围绕中心,找准定位,把纪律审查工作与全市经济发展、政治稳定、社会和谐等因素统一起来,正确处理好纪律审查与严肃党纪政纪、维护大局稳定的关系。要切实转变政绩观,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在线索处置、纪律审查、执纪审理各个环节,都要以纪律为尺子,把监督执纪问责工作作深作细。要坚决查处违反政治纪律、破坏民族团结以及工作中失职渎职等行为,充分体现纪律审查的政治性,确保纪律的刚性约束,真正使党员干部心怀戒惧、行有所止。
会议强调,当前全市纪律审查工作形势十分严峻。各区县、各部门要紧密结合实际,认真查找不足,找准薄弱环节和主攻方向,切实摆脱被动局面。各级纪委书记、纪检组长要加强领导、敢于担当,既不能缺位,也不能错位越位。对多年不办案的单位,纪委书记、纪检组长要向市纪委书面说明情况,市纪委常委会可建议市委进行调整。问题较多的地区和部门,市纪委要对其党组和纪委(纪检组)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对弄虚作假、欺上瞒下以及辖区内“四风”问题严重、群众反映强烈的,要追究党委(党组)主体责任。对压案不查、瞒案不报的,要追究纪委(纪检组)监督责任。特别是对反映的问题线索,该调查不调查、该处理不处理,导致越级上访问题,经查属实的,要严肃追究纪委书记和纪检组长的责任。
XX纪律审查工作总结
营造从严执纪的良好环境,是加大纪律审查力度、遏制腐败蔓延势头的重要保障,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执纪环境建设与纪律审查工作,二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执纪环境好,纪律审查就会势如破竹;执纪环境差,纪律审查就可能面临阻力,甚至寸步难行。纪检监察机关不仅要当好纪律审查工作的组织者、执行者,还要主动当好良好执纪环境的营造者、维护者。
坚持原则,敢于动真碰硬,强化纪律刚性约束。良好的执纪环境,首先要靠纪检监察机关自身的坚持和努力。严格用党章党规党纪衡量党员干部行为,敢于碰硬,铁面执纪,对违反纪律的行为一律严肃处理,不为任何阻力所扰,使违纪受惩成为必然,让说情开脱者知难而退,让拉关系、搞公关的“潜规则”失去生存空间,以从严执纪的实际行动冲破说情风、关系网的干扰。坚持无禁区、无特区、无盲区,不搞选择性执纪,不因违纪者级别高、违纪情节轻、因办公事违纪等因素而放纵不纠,决不搞下不为例、法不责众、法外开恩,坚决防止“破窗效应”。对转移赃款赃物、销毁证据,搞攻守同盟、对抗组织审查,给纪律审查设置障碍的行为,要依规予以严惩,对主动交代违纪违规问题的依规依纪予以减轻或从轻处理,引导党员干部端正认识、积极配合组织审查。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坚持一把尺子量到底,定性处理一视同仁,不错不漏、不枉不纵,重事实重证据,处理问题不搞畸轻畸重,树立公正严明的执纪形象。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执纪方针,既严肃纪律又以人为本,既纠正问题又促使党员干部清醒方向、明确规范,真正体现出对党员干部政治上的关心爱护。
讲求策略,善于借势谋势,形成监督执纪合力。良好的执纪环境,离不开各级的重视配合。要善借中央和上级纪委的政策导向之力,将纪律审查置于全党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整体布局之中,全面落实上级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决策部署,善谋借力,顺势造势,特别是要利用好巡视整改这一重要抓手,集中力量突破一批老大难问题,大力营造从严管党治党的氛围。要以纪律检查工作体制改革为契机,落实好“两个为主”的要求,线索处置和案件查办情况在向同级党委报告的同时必须向上级纪委报告,积极主动地在上级纪委领导下开展工作,斩断各种阻力干扰。全面落实纪委书记、副书记提名考察以上级纪委会同组织部门为主的要求,坐实纪委监督权的相对独立性和权威性。要善借主体责任之力。落实“两个责任”要求,主动向党委报告纪律审查工作有关情况,使“两个责任”同向发力,形成合力。同时,抓好责任和任务划分,层层传导压力。用好责任追究这个“杀手锏”,对不管不问、捂着盖着的坚决“落板子”,倒逼主体责任落实。
善于造势,加强宣传引导,争取各方面的支持。良好的监督执纪环境,离不开广大干部群众支持和良好舆论氛围。要回归党章,扎实开展党章党规党纪学习教育,将党章党规作为廉洁从政教育和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唤醒党员领导干部的党章党规意识。面对说情风,要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加强教育引导,用事实说话,做深入细致的工作,讲形势、明责任,晓利害、严法纪,让说情者明晰严明纪律的重要性,掌握党风廉政建设的立场、目标,了解纪检监察机关加强纪律审查的初衷和原则,做好思想转化工作,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要利用典型案件开展警示教育,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以案释纪释法,以使违纪违规者痛的事实使观望犹豫者畏。对典型违纪违规案例要点名道姓通报曝光,形成震慑,增强群众信心,自觉支持、参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充分运用好网站、报刊及微信等新兴媒体,积极推进廉政文化建设,广泛宣传中央规定要求、形势任务、工作成效,对反腐败“过头论”、“刮风论”、“影响论”、“无用论”、“拐点论”等错误论调予以坚决回击,澄清思想、廓清认识,向全社会宣示我们党反对腐败的信心和决心,营造崇廉尚洁的浓厚氛围。
第五篇:纪律审查工作自查报告
纪律审查工作自查报告
面从严治党,严明纪律既是应有之义,也是治本之策。在当前“依然严峻复杂”的形势下,党的纪律审查工作要不断与时俱进,通过深化“三转”,把纪律和规矩挺到最前沿,突出执纪特点,体现纪律审查的政治性。
纪律审查不是简单的办案,不能搞单打一。纪检监察室深化转职能,就是要守住依“纪”进行监督执纪问责这个定位。党章明确规定,纪委的主要任务是: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检查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议的执行情况,协助党的委员会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贪腐工作。过去人们把纪委内部的纪检监察室称作“案件室”,评价干部也动不动就说“办案能力强”,好像纪委只负责办案。如果只是办案,纪委职责范围就变窄了,也不准确了。xx大以后,中央纪委把“办案”改叫“纪律审查”,把“案件室”改称“纪检监察室”,把“案件线索”规范为“反映领导干部问题线索”。这些都不仅仅是称谓的改变,更是内涵的深化,体现了职能的重大转变,是对党章规定的回归。
维护党的纪律是纪检机关的职责,纪律审查首先要审查违纪行为尤其是违反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组织纪律的行为。党内审查是纪律审查,不是司法检控,一个是依“纪”、一个是依“法”,二者不能混淆。有的领导把法律当成纪律审查的尺子,只重视查办能移送司法机关的案件。纪律审查报告、审理报告也还是传统的“三段论”,混同于司法机关的起诉书,主要体现违法问题,把违纪问题当成注脚。党员违法必先违纪。贪腐等问题毫无疑问是纪律审查的重点,但违反纪律恰恰是这些问题的开头,更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纪委不光要办大案、打“老虎”,更要用党章党规党纪去衡量党员干部行为,用纪律的语言去描述违纪行为,线索处置、立案调查、审理报告都要体现出“把纪律挺在前面”的要求。要对照“七个有之”、“五个比如”,把违反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的问题查清楚,不能一看不涉法就放过。搞假年龄、假学历、假婚姻,篡改档案,不如实报告个人有关事项,这都不是小错误,而是欺瞒组织,是对党不忠诚;买x卖官不是简单的贿赂,而是严重违反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的行为;搞攻守同盟、转匿赃款赃物,就是对抗组织调查。把纪律严起来,做到经常化、长效化,动辄则咎,就是要告诫全党,必须守住纪律这条底线,这样才能实现党的自我监督、自我净化、自我革新,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
要转变政绩观,抓早抓小。反贪腐是把双刃剑,打的是违纪违法党员干部,疼的是组织,损害的是党的形象。对每个违纪违法干部的惩处,给他本人带来的损害远没有对党组织的损害大。过去有种倾向,纪委以办大案要案论英雄,甚至有的人手里攒着反映领导干部问题线索不少,但对“小问题”视而不见,总是先等等、再看看,“养大了”再办,一处理就“算总账”。这是对党的事业不负责,对干部不负责!平常不红脸,等出事了就不是红脸的问题,再去提醒也已经晚了。“老虎”怎么长大的?实践证明,就是一路贪腐、一路带病提拔过来的。惩是为了治。如果在出现苗头的时候提醒提醒、警示警示,就可以避免问题小变中、中变大、单变双,最后演变成违法犯罪问题。纪检机关要认真反思,回归党章规定的本职,逐步完善机制制度,发现线索要及时追踪,有了反映就及时提醒,对一些蛛丝马迹也不能忽略,决不能把小问题拖成大问题。严明纪律不能时紧时松,要体现在日常管理监督中,每日每时都要做,有病就要及时治,这才是对干部的真正爱护,对党纪的切实维护。
对一个执政党来说,把纪律这条线看住了,就不至于出现大的问题。纪委是党内监督的专责机构,是管党治党的重要力量,必须改变惯性思维、找准职责定位,依纪监督、从严执纪,维护纪律的严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