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行政认定案中发包方的举证责任及证据审查

时间:2019-05-12 13:22: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工伤行政认定案中发包方的举证责任及证据审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工伤行政认定案中发包方的举证责任及证据审查》。

第一篇:工伤行政认定案中发包方的举证责任及证据审查

工伤行政认定案中发包方的举证责任及证据审查

[案情]

某公司的第五分公司(以下简称第五公司)在山东省巨野县承建山东铁雄新沙能源公司3号宿舍楼工程。2010年8月7日,郭某在山东铁雄新沙能源公司3号宿舍楼工地刷外墙涂料时,不慎摔伤,后被送往山东省巨野县人民医院治疗,经诊断郭某L1压缩性骨折,伴截瘫。2011年1月4日,郭某之父郭某某向山东菏泽人社局(菏泽人社局)申请工伤认定,并提交了有关证明材料。菏泽人社局受理后,于2011年1月11日向第五公司邮寄送达限期举证通知书,第五公司收到通知书后,没有提交任何证据。菏泽人社局经审查,于2011年2月28日作出(2011)菏人社工认字第06018号《工伤认定决定书》,认定郭某所受伤害为工伤。第五公司对工伤认定决定不服,提起行政诉讼。

[审判]

山东省巨野县人民法院一审认为,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五条第二款“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工伤保险工作”的规定,菏泽人社局作为菏泽市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其负责菏泽市内的工伤保险工作及工伤认定工作。又根据《山东省工伤认定工作规程》第三条“工伤认定工作按照属地原则管理。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注册地和生产经营地不在同一统筹地区的,由参保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用人单位未参保的,由生产经营地劳动保障部门进行工伤认定”的规定,第五公司的项目所在地位于被告菏泽人社局辖区内,第三人郭某作为农民工,在第五公司的注册地山东省济南市和该公司的生产经营地山东省巨野县均未参加工伤保险,故其受到事故伤害应在生产经营地进行工伤认定。菏泽人社局受理郭某的工伤认定申请符合法律、法规的规定。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九条第二款“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和《工伤认定办法》第十七条“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用人单位拒不举证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受伤害职工提供的证据或者调查取得的证据,依法作出工伤认定决定”等规定。菏泽人社局受理郭某的工伤认定申请后,依法向第五公司发出“工伤认定限期举证通知书”,但第五公司未提供相关材料。菏泽人社局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九条第二款和《工伤认定办法》第十七条等规定,对申请人提交的工伤认定申请材料进行了审查,认定郭某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伤,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一)项的规定,认定郭某为工伤,基本事实清楚,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法规正确。对于第五公司提出的其不知晓郭某在其工地上劳动,其与郭某之间没有劳动关系,对其不应承担责任的意见,经查,郭某在第五公司承建的工程工地上被摔伤后,作为工程承建单位,在收到工伤认定举证通知书后,应当在举证期限内提供郭某是否属工伤的证明材料,而第五公司无正当理由拒不提供,也未将其与郭某之间没有劳动关系作为辩解意见,亦未提起劳动争议仲裁。菏泽人社局根据原告提供的证人证言、证人的身份证明等证据,依据有关规定认定第三人工伤并无不当。故判决。判决维持被(2011)菏人社工认字第06018号工伤认定决定。

上诉人第五公司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称,上诉人在被上诉人作出行政行为时没有举证,不代表被上诉人就可以对第三人郭某提交的材料不予审查而直接按第三人的要求作出认定。

原审认定第三人与上诉人存在劳动关系的事实不清,以上诉人未向被上诉人举证答辩,就认定上诉人与被上诉人存在事实劳动关系没有任何法律依据。

二审经审理认为,原审第三人郭某在山东铁雄新沙能源公司3号宿舍楼工地刷外墙涂料时摔伤后,其父郭某某向被上诉人菏泽人社局申请工伤认定,符合法律规定。上诉人作为工程承建方,在行政程序中已被明确告知举证权利和义务的情况下,仍不提交有关材料,主张权利,依法应承担相应的法律后果,故维持一审判决。

[评析]

一、关于工伤认定的管辖权问题

《山东省工伤认定工作规程》第三条规定,“工伤认定工作按照属地原则管理。用人单位参加工伤保险,注册地和生产经营地不在同一统筹地区的,由参保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用人单位未参保的,由生产经营地劳动保障部门进行工伤认定。”本案原告所承建项目所在地位于被告菏泽人社局辖区内,虽然其公司职工在其注册地参加了工伤保险,但第三人郭某作为农民工,并未参加工伤保险,故其受到事故伤害应在生产经营地进行工伤认定,被告菏泽人社局有权受理该案的工伤认定申请,并作出工伤认定决定。

二、关于工伤认定中用工单位的举证责任问题

《工伤认定办法》第十七条规定,“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用人单位拒不举证的,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受伤害职工提供的证据或者调查取得的证据,依法作出工伤认定决定”。但原告作为工程承建方,在接到被告送达的举证通知书后,没有履行举证责任,被告经调查审核后,作出认定工伤的决定,是符合《工伤认定办法》第十七条规定的。虽然原告在诉讼中主张该工程已发包给另一建筑队,但其在工伤认定中没有主张权利,提供证据,且也没有提供证据证明其是否将工程发包给具有用工主体资格的单位。劳动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中规定,“建筑施工、矿山企业等用人单位将工程(业务)或经营权发包给不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组织或自然人,对该组织或自然人招用的劳动者,由具备用工主体资格的发包方承担用工主体责任”。因此,被告菏泽人社局作出认定第三人为工伤的决定,并无不当。

三、关于工伤认定部门在用工单位不举证的情况下对事实证据的审查认定问题

由于职工在企业处于弱势地位、举证相对困难,而且对工程发包和发包后的企业情况并不一定知晓,《工伤认定办法》明确规定将举证责任分配给用人单位,所以,工伤认定部门在进行工伤认定时,如果用人单位不举证,不能再强求职工承担严格意义上的举证责任。因此,工伤认定部门在审查职工所举证据时,只要事实基本清楚,就应认定为工伤。

第二篇:松业石料厂诉荥阳市劳保局工伤认定案

松业石料厂诉荥阳市劳保局工伤认定案

上传时间:2007-9-2

5原告:河南省荥阳市崔庙镇王泉村松业石料厂。住所地:荥阳市崔庙镇王泉村。负责人:王松业,该厂厂长。

被告:河南省荥阳市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法定代表人:王海林,该局局长。

第三人:李喜波(又名李波),男,45岁,农民,住荥阳市崔庙镇白赵村。

河南省荥阳市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以下简称荥阳市劳保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条例》(以下简称《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一项的规定,以豫(劳)工伤认字[2004]03号《工伤认定通知书》(以下简称《03号工伤认定书》)认定:2003年5月21日,河南省荥阳市崔庙镇王泉村松业石料厂(以下简称松业石料厂)职工李喜波上班工作期间,因石片崩着右眼致伤,所受伤害为工伤。松业石料厂不服该工伤认定,向河南省荥阳市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

原告诉称:第三人李喜波称他是2003年5月21日上班工作期间被石片崩着右眼,然而在原告处干活的其他人,谁也没有看到这一情节。第三人在事隔9个月以后才去申请工伤认定,申请时只提供了一个李学亮的证明。从记工本上可以看出,2003年5月21日,李学亮根本没上班,怎么能在当天看到第三人受伤?再说2004年4月1日李学亮也给原告出具了证明,说他根本不知道第三人崩眼一事。崔庙卫生院证实,第三人在所谓的工伤日2003年5月21日之前的5月14日,已经在该院看过眼病。这一切说明,所谓“上班工作期间被石片崩着右眼”是假的。被告根据第三人的这一假话,将第三人的眼病认定为工伤,是事实不清、证据不足。请求判令撤销被告作出的《03号工伤认定书》。

原告提交以下证据:

1.2004年5月13日以崔庙卫生院眼科医师陈玉转名义出具的诊断证明书,主要内容是:患者姓名李喜波,就诊时间2003年5月14日,诊断结果为角膜溃疡,医师处理意见是注意休息、药物治疗。用以证明李喜波早有眼疾;

2.松业石料厂2003年5月份记工表一份,主要内容是:2003年5月15日、16日、17日和24日以后,李喜波未上班,李学亮于5月21日以后未上班。用以证明李学亮关于李喜波在5月21日上班时间受伤的证言不真实;

3.2004年9月3日原告的委托代理人对李学亮的调查笔录一份,主要内容是:平时在松业石料厂有7—8个人干活,相距都不太远,如果有人出事,别人就会看到;2003年5月21日我(李学亮)未上班,不知道李喜波崩着眼的事,也没有听说李喜波去医院看眼睛;是李喜波拿来他事先写好的证明,说只要我证明我俩都在松业石料厂干活,他干活时把眼崩了就行。我不知道李喜波崩着眼这件事,也不识字,光在他写好的证明上签名捺了指印。后来李学亮又让我跟他去荥阳市劳保局作证,也是在人家写好的笔录上签名捺指印;

4.2004年9月3日原告的委托代理人对李海木的调查笔录一份,主要内容是:我(李海木)在石料厂干活,基本没有停过工;我看到李喜波的眼睛红,但从来不知道什么时间、1什么原因使他的眼睛红,也不知道他去过医院,听他说是崩着眼了;我们在一起干活时的距离很近,如果有人崩着眼,别人应该知道,就是当场没看见,也会听他说一声;

5.2004年3月24日荥阳市劳保局作出的《03号工伤认定书》;

6.2004年7月21日荥阳市人民政府(以下简称市政府)作出的荥政(复决)字[2004]17号《行政复议决定书》(以下简称《17号复议决定书》),主要内容是:经审理查明,2003年5月21日16时许,松业石料厂职工李喜波在砸石片时,被石片崩伤右眼。被申请人荥阳市劳保局依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一项的规定,认定李喜波为工伤,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程序合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复议法》第二十八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决定维持该工伤认定通知书。申请人松业石料厂若不服本复议决定,可于接到本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荥阳市人民法院起诉。

经原告申请,法庭允许证人李学亮出庭作证。李学亮出庭作证时证明:2003年5月21日,其本人没有到厂里上班,不知道李喜波右眼受伤的事。

被告辩称:第三人在原告处工作期间受伤害后,由于原告不给出钱医治,故向被告下属的仲裁科申请工伤赔偿争议仲裁。经仲裁科调查,第三人工作期间受伤害,有一起工作的李学亮证明,还有当地诊所、崔庙卫生院以及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等单位于2003年5月21日以后出具的诊断证明,均证明第三人的右眼有外伤,事实清楚,证据充分。由于原告不承认第三人所受伤害是工伤,仲裁科无法继续仲裁,第三人才于2004年2月向被告申请工伤认定。被告受理后,于2004年3月4日向原告的厂长王松业进行调查,当天还向其送达了《工伤认定协助调查通知书》,要求其在10天内将掌握的事实真相与证据向被告提供,以便被告作出是否为工伤的认定。3月9日,原告给被告送来一纸答辩书,只是说与第三人一起干活的其他人没有一人知道,因此认为第三人的眼伤不是在干活时被石片崩伤。由于原告没有随答辩书附来任何证据,所述理由也无法否定被告此前已经掌握的证据,故被告以《03号工伤认定书》认定第三人所受伤害为工伤。这个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程序合法、适用法律正确,应当维持。

被告提交以下证据:

1.李喜波授权李连波代为申请工伤认定的委托书、李喜波的身份证明、松业石料厂的营业执照各一份;

2.2004年2月20日李喜波填写的《工伤认定申请表》一份,其上有2004年2月23日荥阳市劳保局签署的“材料齐全,同意受理”意见;

3.李学亮证明一份,主要内容是:2003年5月21日,李喜波在松业石料厂打石块时,被石块崩伤了眼睛。因我干活时与李喜波只有一米远,故知道此事。

4.2003年7月14日,荥阳市劳保局仲裁科对松业石料厂负责人王松业的调查笔录一份,主要内容是:李喜波从2002年11月就在松业石料厂干破片石的活。李喜波的眼睛大概在5月6日、7日受伤,当时他没说。5月9日,我(王松业)爱人看到他眼很红,就问他是不是害眼了?他说是被片石崩着眼,已经两三天了。我爱人让他去看,他说没事,以后他看没看我不知道。大概5月14日早上,李喜波向我爱人借10元钱,说去看病。因当时没有零钱,说好下午给他,但他下午没有再要,此后也再没有提治眼、借钱的事。

5.2003年7月21日,荥阳市劳保局仲裁科对李学亮的调查笔录一份,主要内容是:

2003年5月二十几日,我(李学亮)和李喜波等人在松业石料厂里破石头,飞起的石渣子碰伤李喜波右眼,当时我给他看了看,眼有些红。李喜波后来又干了一两天。再以后的情况我就不知道了。

6.2003年7月21日,荥阳市劳保局仲裁科对李喜波的调查笔录一份,主要内容是:2003年5月21日下午4点左右,我(李喜波)正在砸石片,飞起的石块碰伤我右眼。当时在场的李学亮为我吹了吹眼,说他不会拨,第二天我就到矿山机械厂的诊所去看。5月23日,老板娘(王松业的爱人)问我眼为什么红,我告诉她是石片碰伤的。后来又到崔庙镇卫生院检查,医生给开了眼药水、眼药膏等三天的药,还到郑州市中医学院医院治疗过,费用都是我借钱支付的。

7.2003年5月22日矿山机械厂诊所李芬梅出具的证明一份,证明当日李喜波因眼外伤、角膜溃疡、玻璃体混浊充血、视力模糊在该所进行治疗。

8.矿山机械厂诊所2003年5月22日、23日、24日出具的门诊收费票据各一份。

9.2003年5月26日崔庙卫生院出具的《诊断证明书》一份,主要内容是:患者李喜波主诉右眼被石子碰伤一天余伴视物不清;检查见右眼睑及球结膜充血明显,右眼角膜有约2mm×2mm白色浸润,边界不清,虹膜纹理清晰,眼底不能窥及;诊断为右眼外伤、右眼角膜溃疡;处理意见为注意休息,药物治疗,建议住院。落款为眼科医师陈玉转。

10.2003年6月18日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出具的《诊断说明书》一份,主要内容是:检查患者李喜波右眼结膜充血,角膜后内皮皱折,角膜有4×4圆形白色浸润,中心凹陷,边界不清,虹膜纹理不清,晶体呈楔状混浊,玻璃体积血,眼底不能窥及;诊断为右眼外伤、角膜溃疡、玻璃体积血;处理意见是建议住院治疗;落款为眼科医师邓海先。11.2004年3月4日荥阳市劳保局对松业石料厂负责人王松业进行的《工伤认定调查笔录》一份,主要内容是:我(王松业)是在三天后得知李喜波受伤,受伤后到崔庙镇卫生院治疗过,但对李喜波受伤的经过不清楚。

12.2004年3月9日王松业书写的答辩状一份,主要内容是:李喜波说他的眼睛是在打石头时被石渣所伤不是事实。理由是:与他一起干活的人没有一人知道此事;自2月份上班到6月份放假,李喜波一直没有误工。如果眼睛被石渣所伤,他怎能干活?李喜波的眼睛究竟是被石渣所伤还是他自己误伤,应当由他举证。

13.2004年2月23日荥阳市劳保局出具的豫(劳)工伤受字[2004]03号《工伤认定申请受理通知书》,主要内容是:当日决定受理李喜波提出的工伤认定申请。2004年3月4日荥阳市劳保局出具的豫(劳)工伤调字[2004]03号《工伤认定协助调查通知书》,主要内容是:要求松业石料厂10日内将与李喜波申请认定工伤有关的材料函告,或者派人来当面陈述。该通知书由王松业于2004年3月4日10时签收。

14.《03号工伤认定书》及送达回证,证明该工伤认定通知书于2004年3月30日向李喜波的委托代理人李连波、3月31日向王松业的妻子史爱菊送达。

15.2004年7月21日市政府作出的《17号复议决定书》。

第三人称:第三人在原告松业石料厂干活时被石子崩伤眼,不仅有一起干活的李学亮看到,还有矿山机械厂诊所、崔庙卫生院以及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的医师都看到过,他们都知道我的眼是外伤,因外伤才引起角膜溃疡。我受伤后,松业石料厂厂长王松业不给我治疗,甚至连我向他借钱去看病,他都不借。为治疗,我通过卖粮和向邻居、亲戚借钱,到现在用去医药费加往返路费、生活费有1500多元,仍然还要继续治疗。为此事,被告的仲裁科做了大量工作,无奈王松业一毛不拔。经第三人多次上访省、市领导,被告开始受理第三人的工伤认定申请,并出具《03号工伤认定书》。王松业不死心,篡改他手中掌握的记工表,威胁李学亮不给第三人作证,还通过他在崔庙卫生院工作的侄子搞出假诊断证明,非要制造一个第三人在5月21日前就到医院看过角膜溃疡的假象来混淆视听。被告不怕王松业的诬告陷害,作出《03号工伤认定书》,是伸张正义、主持公道、为民做主。该认定事实清楚,证据充分,应当维持。

法庭主持了庭审质证。经质证,原告认为:被告的证据1没有委托人签名,证据3、6的内容不实,对其他证据没有异议。被告认为:原告的证据1、2、3、4,都是超过被告向其下达的工伤认定协助调查通知书要求的举证期限后才举的证据,属于无效证据,对其他证据无异议。第三人认为:原告的证据1、3与被告的证据9、3矛盾,是王松业利用关系和金钱搞出的假证据;证据2是原告自己形成的,不具有真实性,没有效力;证据4是原告代理人对生活在企业主淫威下、不敢说真话的工人所作的调查,内容不真实;除此以外,对原、被告双方的其他证据无异议。

经质证、认证,荥阳市人民法院查明:

第三人李喜波是原告松业石料厂的职工。2003年5月21日16时许,李喜波在该厂砸石头时,被飞起的石片崩伤右眼,经诊断为右眼外伤、角膜溃疡。受伤后,李喜波向被告荥阳市劳保局申请工伤赔偿争议仲裁,荥阳市劳保局仲裁科进行了调查。由于松业石料厂坚持认为李喜波不构成工伤,仲裁无果,李喜波只得于2004年2月20日向荥阳市劳保局申请工伤认定。荥阳市劳保局于2月23日受理,并于3月4日向松业石料厂下达了《工伤认定协助调查通知书》,要求松业石料厂在10日内将与李喜波申请工伤认定的有关材料函告或当面陈述。在指定期限内,松业石料厂只向荥阳市劳保局提交了一份认为不构成工伤的答辩状,未附任何证据。荥阳市劳保局根据调查结果,依照《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一项的规定,于3月24日作出《03号工伤认定书》,认定李喜波所受伤害为工伤。松业石料厂不眼,在法定期限内向市政府申请行政复议。7月21日,市政府以《17号复议决定书》,作出维持《03号工伤认定书》的决定。松业石料厂遂提起本案行政诉讼。

荥阳市人民法院认为: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以下简称《行政诉讼证据规定》)第五十九条规定:“被告在行政程序中依照法定程序要求原告提供证据,原告依法应当提供而拒不提供,在诉讼程序中提供的证据,人民法院一般不予采纳。”被告荥阳市劳保局受理第三人李喜波的工伤认定申请后,依照《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九条第一款的规定,向原告松业石料厂下达了《工伤认定协助调查通知书》,通知该厂在10日内举证。松业石料厂接到通知书后,在法定期限内除提交一份答辩状外,并未提供任何相关的证据。在质证时,荥阳市劳保局以松业石料厂在行政诉讼程序中提交的证据1、2、3、4违反了法定程序、李喜波以这些证据内容不真实为由,提出异议。依照上述司法解释的规定,对松业石料厂超过法定举证期限提交的这些证据,不予采纳。对松业石料厂提交的其他证据,荥阳市劳保局和李喜波未提出异议,予以采纳。证人李学亮的当庭证言,因缺乏真实性,不予采纳。荥阳市劳保局

提交的证据符合证据的真实性、合法性、关联性要求,属有效证据,应当作为认定本案事实的根据。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认定为工伤:(一)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2003年5月21日16时许,第三人李喜波在原告松业石料厂进行砸石头的工作时,被飞起的石片崩伤右眼。这一基本事实,不仅有在一起劳动的松业石料厂职工李学亮证实,更有5月21日以后李喜波就医期间形成的诊断证明、医疗收费票据等证据证实。各医疗单位出具的诊断证明均证实,李喜波为右眼外伤、角膜溃疡。被告荥阳市劳保局根据查明的这一基本事实,依照《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一)项规定,以《03号工伤认定书》认定李喜波所受伤害为工伤。这一认定事实清楚,证据确凿,适用法律法规正确,符合法定程序,应当维持。

据此,荥阳市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五十四条第(一)项的规定,于2004年10月11日判决:

维持被告荥阳市劳保局作出的《03号工伤认定书》。

案件受理费100元,由原告松业石料厂负担。

一审宣判后,松业石料厂不服,向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上诉,理由是:1.在是否工伤这个关键问题上,上诉人持有与被上诉人截然相反的证据。对行政相对人没有在行政程序中提供而在诉讼程序中提供的证据,司法解释的规定是“一般不予采纳”,不是一律不予采纳。一审不采纳上诉人提交的证据,不符合实事求是原则,是错误的;2.第三人不是在上班期间因工作原因受伤,一审引用《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的规定判决维持被上诉人的工伤认定决定,是适用法律错误。请求撤销原判,依法改判。

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确认一审查明的事实属实。

本案争议焦点是:对松业石料厂在行政程序中未提交而在诉讼程序中提交的证据,人民法院应否采纳?

河南省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认为:

上诉人松业石料厂未在行政程序中提交而在诉讼程序中提交的四个证据,被上诉人荥阳市劳保局和第三人李喜波在一审质证时均持异议。在决定取舍这样的证据时,司法解释既然规定“一般不予采纳”而不是“一律不予采纳”,就不能只从形式上看该证据是何时提交的,还应当从内容上看采纳该证据是否有利于人民法院查明案情。这四个证据是:1.2004年5月13日以崔庙卫生院眼科医师陈玉转名义出具的诊断证明书,所证内容是2003年5月14日一名普通患者在该院的就诊情况。2003年5月26日,崔庙卫生院曾以同一个医师的名义,为李喜波出具过一份《诊断证明书》,其上记载的患者主诉是右眼被石子碰伤一天余伴视物不清;医师诊断结果是右眼外伤、右眼角膜溃疡。2004年5月13日又出具的这份诊断证明书,把李喜波的就诊时间从2003年5月26日提前到2003年5月14日,把对李喜波的诊断结果从右眼外伤、右眼角膜溃疡改变为角膜溃疡。由于这份诊断证明书上既没有患者主诉也没有医师检查所见,从字面上无法得知患者是哪只眼角膜溃疡,因何溃疡。崔庙卫生院何以在一年后出具这样一份残缺不全的诊断证明书?该诊断证明书既然能对一年前的患者姓名、准确就医时间以及诊断结果记录得如此清晰,却为什么说不出患者是哪只眼有病?如果崔庙卫生院是靠该院病案记载内容出具这份诊断证明书的,为什么不能将病案记载内容直接作为

证据提供?如果2004年5月13日的这份诊断证明书反映的是事实真相,那么崔庙卫生院对2003年5月26日出具的那份《诊断证明书》,又该作何解释?这些疑点,出具该证据的崔庙卫生院和提供该证据的松业石料厂有义务说明。2.松业石料厂2003年5月份的记工表。该证据出自松业石料厂,是记工员一人在笔记本上书写的,极易伪造,如无其他证据印证,则不具有证明力。3.2004年9月3日原告的委托代理人对李学亮的调查笔录一份。在这份笔录中,李学亮说:他不识字,只是在人家写好的内容上签名捺了指印;2003年5月21日他不上班,不知道李喜波崩着眼的事,也没有听说李喜波去医院看眼睛。对与工伤认定有利害关系的李喜波来说,李学亮的这一理由,足以推翻李学亮在先给其出具的证言。然而,荥阳市劳保局工作人员与工伤认定无任何利害关系;在荥阳市劳保局工作人员向李学亮调查时,李学亮所述内容仍与其给李喜波出具证言的内容一致,已经被荥阳市劳保局工作人员记录在案。李学亮翻证后的证言,不足采信。4.2004年9月3日原告的委托代理人对李海木的调查笔录一份。在这份笔录中,李海木说到:他们在一起干活时的距离很近,如果有人崩着眼,别人应该知道,就是当场没看见,也会听他说一声;而李海木说他既看到李喜波眼睛红,也听到李喜波说过是崩着眼了。该证言不能否定李喜波在工作时眼睛受伤的事实。再者,从四个证据的内容分析,这四个证据完全能在行政机关调查工伤情况时形成,松业石料厂当时如果持有这四个证据,完全有条件向行政机关提供。松业石料厂不在《工伤认定协助调查通知书》指定的期间内向行政机关提交这些证据,确实违背了《行政诉讼证据规定》第五十九条的规定。一审在这些证据受到对方当事人质疑的情况下,根据《行政诉讼证据规定》第五十九条的规定,决定不采纳松业石料厂提供的有疑问证据,是正确的。

综上所述,被上诉人荥阳市劳保局在收到第三人李喜波的工伤认定申请后,经调查核实,认定李喜波所受伤害为工伤,认定事实清楚,证据充分,适用法规正确,程序合法。一审判决维持荥阳市劳保局作出的该工伤认定决定,认定事实清楚,适用法律正确,程序合法,应予维持。上诉人松业石料厂的上诉理由不能成立,应当驳回。据此,郑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第六十一条第(一)项的规定,于2005年1月14日判决:驳回上诉,维持原判。

诉讼费100元,由上诉人松业石料厂负担。

第三篇:议工伤认定中用人单位的举证责任承担

议工伤认定中用人单位的举证责任承担

据以研究的案例:

某民营物流公司,是一家提供仓储式物流服务的企业,办公经营地位于北京市某城乡结合部的物流园区,公司员工总数不足十人。2009年4月8日,物流公司通过某招聘网站录用了李虎并于次日正式上班。4月15日双方签订了两年期的书面劳动合同,约定李虎工作岗位为库管,试用期工资1400元,转正工资为1600元,公司提供五险福利。当物流公司为李虎办理社保增员业务时,却被社保业务经办人员告知无法办理,原因是李虎正在西城区职介中心以个人委托存档方式参保。经物流公司询问,李虎这才告知自己已经失业半年多了,因此在户籍地西城区职介中心以个人委托存档方式按照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了保险,并承诺尽快到西城职介把社保转移出来。

时间很快到了2009年6月,而李虎仍未将社保关系转出。6月23日上午物流公司像往常一样安排李虎工作。9点40分左右,某运输公司运来一批化妆品货物,李虎和同事王明在库房平台监督运输公司的随车人员卸货。期间无事李虎和王明在现场追逐打闹起来,王明为躲避李虎的追打,突然跳下一米高的库房平台,李虎来不及停步跟着跳不去了,但在落地时不慎跌倒,造成左脚扭伤。物流公司经理得知,随即开车将李虎送到区第二医院检查,当时确诊为左膝外伤。十天之后通过核磁共振复查,确诊为左膝韧带断裂。2009年9月份李虎在该院住院手术治疗,支付医疗费共计35000元,出院之后此后李虎一直在家休养。自李虎受伤后未再到物流公司出勤,公司以每月1600元的标准按月发放李虎工资至银行卡账户。

2009年8月,李虎的母亲曾向物流公司提出李虎的受伤属于工伤,要求公司为其办理工伤认定申请,物流公司认为李虎的受伤属于意外因此未同意。2009年11月份,李虎的母亲以代理人身份自行向区劳动保障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区劳动保障局受理李虎的申请后,要求物流公司出具证据,物流公司向劳动保障局出具了运输公司的司机和一名卸货人员的书面证人证言,两人的证言均证明李虎系与王明追逐打闹时扭伤。区劳动保障局以物流公司提供的证人证言不足以证明李虎不是在履行工作职责期间受伤,并于2009年12月20日作出工伤认定,2010年2月劳动能力鉴定为伤残等级九级。

2010年3月5日,李虎通过邮政快递向物流公司寄送解除劳动关系通知书,理由是物流公司不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被迫提出辞职。随后李虎的母亲以代理人身份,向区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请劳动仲裁,要求物流公司支付李虎一次性伤残补助金17888元;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37262元;核准报销医药费用35000元;以及解除劳动合同经济补偿金1600元。仲裁委员会经开庭审理,根据区劳动保障局的工伤认定结论和伤残等级结论,作出裁决支持了李虎的全部仲裁请求事项。

案例评析:

本文介绍的案例实际是一个简单的工伤待遇赔偿案件,因为有区劳动行政部门的工伤认定结论和伤残等级结论,劳动仲裁委员会直接依据《工伤保险条例》依法裁决,裁决的结果是正确的。但是该案例对于其他用人单位确有重要的提醒作用,反映出用人单位在用工管理中未依法操作的法律风险和劳动行政部门在工伤认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用人单位应当规范新员工的入职管理手续,及时为劳动者缴纳各项社会保险。《劳动法》 和《社会保险法》均明确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因此,依法为劳动者缴纳各项社会保险是用人单位的法定义务。若用人单位未依法及时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导致劳动者不能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的,应当由用人单位承担。本案例中的物流公司实际上也很冤枉,因为物流公司并非不愿为李虎及时缴纳社会保险,而是由于李虎未能将社保关系从西城职介转出造成的。而采用以个人委托存档方式缴纳社会保险恰恰不能缴纳工伤保险,但由于社会保险义务是强制性法定义务,因此物流公司并不能因此免除承担李虎工伤保险待遇的赔偿责任。

笔者建议,用人单位在招用员工时发现此类情形的,应当要求新入职员工当月必须将保险关系由职介或人才转出,并由用人单位在当月予以办理社保增员,否则不予用工。类似的其他情况,例如用人单位招用的员工属于企业内退、停薪留职人员等,社会保险关系仍在原单位缴纳的,用人单位应当注意发生工伤或医疗待遇争议的风险。

2、劳动行政部门在工伤认定过程中对于用人单位的举证责任应限制在合理要求下,并应当履行必要的调查核实职责。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九条第二款规定:“职工或者其近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无疑,这条规定是为了有利于保护劳动者权益而设立的。但是,对于工伤认定所涉及的举证问题,仅按照此一条规定,显然是不完整的。工伤认定是劳动行政部门的一种行政管理行为,工伤认定的结果,直接影响劳动者、用人单位、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的权利、责任和义务。因此,劳动行政部门在工伤认定过程中,在强调用人单位的举证责任的同时,不能机械的适用此举证规则要求用人单位承担无限的举证责任,而不履行调查核实的行政职责。以本案为例《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第一项规定: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因此,劳动行政部门在认定工伤的过程中应当把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工作原因作为确认工伤最关键的最基本的条件,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工作原因三者要综合一起考虑,缺一不可。而本案例中,李虎的受伤发生在工作时间,并且是发生在工作场所(装卸平台),但并不是因为履行工作职责造成的。李虎受伤原因是与同事王明打闹造成的,显然李虎受伤的原因与其履行库管的岗位职责无任何关系,也与物流公司安排的工作内容即监督运输公司人员装卸货物毫无因果关系。因此,本案例中李虎的受伤不属于工伤,属于非因公负伤,其依法只应当享有医疗期待遇。

本案例中,在工伤认定的行政过程中,物流公司提供了两份证人证言,劳动行政部门以证人系物流公司的客户关系,证人证言存在利害关系为由,不予采信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对于是否认定工伤的关键情节,即李虎受伤的事实经过,劳动行政部门应当履行亲自向运输公司人员及王明的核实调查,而本案例中劳动行政部门未对此作出任何调查,仅依据李虎的个人陈述,就简单适用工伤认定中的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认定李虎的受伤为工伤,显然是不妥的。

作者:北京道源律师事务所张涛律师 邮箱:zhangtaolawyer@126.com

第四篇:如何正确的理解工伤认定中的举证责任?

如何正确的理解工伤认定中的举证责任?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工伤认定办法》第十四条规定,“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十五条和十六条的规定,工伤是指在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劳动者为履行劳动义务因无法回避的客观风险而造成其人身损害的法律事件。劳动关系的存续是工伤认定的前提;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和工作原因等“三工”因素是工伤认定的要件。

《工伤保险条例》对工伤的界定是在客观事实清楚的前提下作出的。当发生劳动者人身伤害的事件后,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往往为了各自利益而各执一说。“打官司就是打证据”,谁负有举证证明事故属于或不属于工伤的责任?这一问题是工伤认定案件诸多问题中的突出问题。而《工伤保险条例》与《工伤认定办法》对办理工伤认定案件如何适用证据只作了笼统的规定,导致劳动保障部门与司法部门往往参考民事诉讼中证据的适用原则及行政诉讼证据的相关规定。我们在迫切呼吁明确的规定尽早出台的同时,根据仅有的法规条文,结合其他法律的规定,进一步理清处理工伤认定案件过程中的举证责任问题更是我们律师当下急需做的事。笔者欲从认定工伤过程中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的举证责任、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程序中劳动保障部门的举证责任这两方面展开讨论,以供探讨。

一、劳动保障部门认定工伤过程中的举证责任分配

(一)用人单位:承担排除一切因工可能性的反证责任

1、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定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八条第二款规定,“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工伤认定办法》第十四条规定,“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认为是工伤,用人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承担举证责任。用人单位拒不举证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受伤害职工提供的证据依法作出工伤认定结论。“根据以上规定,用人单位应承担证明工伤事实不成立的举证责任,如果用人单位不能举出充分的证据证明不应认定工伤,则将承担于己不利的后果,这是一种举证责任的倒置。举证责任倒置是社会法理念的体现。体现出对弱势群体的倾斜保护,对劳动者利益的维护,有利于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在工伤事故处理中,许多证据由用人单位所掌握,如果“谁主张、谁举证”,一旦发生工伤事故,作为争议当事人的劳动者要求用工单位提供相关证据时,用人单位极有可能会有意设置障碍,以种种理由拒绝提供,规避其所应负的责任。这种情况下,让劳动者用证据清楚地再现事实过程变得不太现实。所以在工伤认定中引入举证责任倒置这一证据规则,更有利于劳动保障部门查明事实,公正处理,从而有效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2.用人单位的举证义务

如前所述,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和工作原因等“三工”要素是工伤认定的要件。如何界定工作时间、工作场所以及工作原因是工伤认定案件中的又一难点。实践中,基本达成了如下共识:

1.关于工作时间。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劳动时间,而应包括上下班途中时间、加班时间(包括自愿加班时间)、临时接受工作任务时间、因公出差期间、非法延长的工作时间等。“因工外出期间”,既包括职工受单位指派出差到外地,也包括职工根据工作性质要求并经单位授权自行决定到外地厂从事有关公务活动的时间和区域。“上下班途中”,应是在合理时间内经过合理路线。《工伤保险条例》对“上下班途中”的时间区间没有明确具体规定,笔者认为,对“上下班途中“不应作过于宽泛的理解,应指职工在合理的时间与路线上离开用人单位回到家中或离开家回到用人单位的过程,如果其在中途去了其他地方办理其他事务,而该事务与其工作或回家没有必然联系的话,则该过程就不应认定为上下班途中。实践中的情形错综复杂,劳动保障部门应依据立法宗旨,对《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上下班途中”的字面作出有利于劳动者的广义理解。

2.关于工作场所。“工作场所”不能仅仅理解为是狭义上的劳动场所,具体包括围墙内所有场所、指派外出工作场所及路线、上下班路线等。

3.关于工作原因。在工作过程中职工临时解决合理必需的生理需要如吃饭、上厕所、夏天洗澡等,因与劳动者的正常工作密不可分,属于工伤认定范畴。关于在单位组织的集体活动中以及在陪客人吃饭时受伤是否属于工伤,实践当中仍存在争议。笔者认为,劳动者参加用人单位组织的集体活动是受单位直接管理的,因此发生的伤害也应认定为工伤。而组织职工观光、旅游、休假等活动不能作为工作原因。若是单位强令职工观光旅游则可以视作工作原因。职工利用工作之名吃喝玩乐或者从事涉及领导或个人私利的活动,不是工作所必需,国家也并不提倡这样的风气,因此受到的伤害不能视为工作原因。用人单位若要否定因工受伤,就要承担以下的举证义务:

1.证明不在单位规定的工作时间,不在单位可控的工作场所。但存在劳动者自愿加班,因工外出期间发生伤害的可能。

2.证明没有单位的指派。但某些职务或工种的劳动者并不需要每次出差都得到单位的明确指派,劳动者基于履行工作职责自行决定到外地从事有关公务活动也是有可能的。

3.证明并非履行工作职责。但仍存在劳动者为完成其他职工的工作,为了单位的利益而受伤的可能。

4.证明与日常生产工作无关。劳动者完全是因私受伤。

用人单位否定工伤,往往需要一连串的证据链辅以证明劳动者的伤害不具有“三工”要素,如此方才履行完反证责任。从2004年1用1日《工伤保险条例》施行以来,举证责任倒置在工伤认定中的适用使劳动者的工伤得到了十分有效的救济。2006年5月,杭州某电器公司焊工王某到当地劳动保障部门申请工伤认定,称其于2006年2月28日16时50分左右,在公司从事焊接工作时,铁屑飞入石眼,当时感觉无碍,用于揉了一下继续工作,17时下班后直接回家,晚上右眼疼痛。第二日在医院取出直径08mm的铁屑。经调查,王某夜间有时在外承揽焊接业务,其本人承认此事,但否定当晚在外工作。为查明案情,劳动保障部门工作人员还专程前往医院咨询。根据眼科专家意见,铁屑进入眼睛一般情况下当时会有明显感觉,但也有例外情况。本案中,劳动者王某无法举证证明其眼睛是在公司工作过程中受的伤,用人单位也同样无法证明王某的眼睛不是在工作过程中受的伤。在王某已经提供工伤事实的情况下,根据举证责任倒置的规则,在用人单位无法举证的情况下,应认定王某眼睛的伤害为工伤。

(二)劳动者:承担属于工伤初步事实的证明责任

1.关于劳动者承担举证责任的立法规定

《工伤认定办法》第五条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填写《工伤认定申请表》,并提交下列材料:(―)劳动合同文本复印件或其他建立劳动关系的有效证明;(二)医疗机构出具的受伤后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八条第一款、第二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应当提交下列材料:(―)工伤认定申请表;(二)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三)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工伤认定申请表应当包括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以及职工伤害程度等基本情况。”《宁波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关于贯彻<工伤认定办法>的实施意见》(甬劳社工伤〔2004〕97号)第三条对此作了进一步的细化。

工伤认定属于依申请启动的行政程序。根据《工伤认定办法》与《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劳动者在申请工伤认定时,应对工伤事故发生时间、地点、原因以及伤害程度作出符合逻辑的陈述;提供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提供医疗诊断证明或者职业病诊断证明书(或者职业病诊断鉴定书)。《工伤认定办法》第十四条同时规定,用人单位拒不举证的,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受伤害职工提供的证据依法作出工伤认定结论。由此可见,在工伤认定过程中,虽然举证责任倒置给用人单位,但劳动者并没有完全免除举证责任,仍然有证明属于工伤初步事实的责任。《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工伤认定行政案件若干问题的意见》(川高法[2006]I36号)中也指出,工伤认定不能简单地与刑事诉讼中的情况相比较,不能引用“有罪推定”或“无罪推定”的理论,即不能简单地说“不能证明不是工伤,即就是工伤”。有观点说,如果用人单位举不出证据证明劳动者的伤害不是工伤,从保护劳动者权益的角度出发:不论劳动者是否提供了相关证据,都应认定为工伤,这种观点未免片面,反过来对用人单位造成了不公平。

2.关于事实劳动关系的举证问题

劳动关系认定是工伤认定行政案件要解决的主要难题。在用人单位与劳动者签订有书面的劳动合同的情

况下,劳动者提供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材料是非常简单的事情,然而事实远非如此简单。在我国,劳动合同制的全面实施还有一个过程。从目前的实际情况看,劳动者没有与用工单位签定劳动合同,只形成事实劳动关系的情况仍然不少。特别是近几年来,受到市场经济的影晌,劳动力过剩,劳动力供求矛盾突出。用人单位为了节约用人成本,违法不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只建立松散的劳务关系。而劳动者为了生存与就业,加之法律意识淡薄,客观上助长了用人单位的非法用工,也大大增加了劳动者在工伤认定过程中的举证难度。

劳动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就事实劳动关系的认定作了如下规定:“

一、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台同,但同时具备下列情形的,劳动关系成立。(―)用人单位和劳动者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二)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三)劳动者提供的劳动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二、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台同,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参照下列凭证:(―)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缴纳各顶社会保险费的记录;(二)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三)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到表‟等招用记录;(四)考勤记录;(五)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其中,(―)(三)、(四)项的有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劳动关系是劳动者承担初步举证责任所要证明的基本事实。要求劳动者同时举证证明《通知》第一条所述的三个事实显然超出了他们的能力范围,《通知》第二条将部分举证责任倒置给用人单位体现了社会法保护弱势群体的理念。笔者以为,只要劳动者提供的证据基本达到能够证明其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的可能性即可。原因有二:一是大量证明劳动关系的资料包括职工名册、考勤记录等由用人单位保管,在工伤认定过程中用人单位往往不愿意提供,客观上导致劳动者无法提供翔实、充分的证据;二是劳动者在工作期间,总会持有用来证明其与用人单位劳动关系的一些材料,如工作证、服务证、职工宿舍、工友的证言,甚至工作服、工作包、用人单位的产品资料等,这些都可以作为证明劳动关系存在的初步事实。

“打官司就是打证据”,劳动者要有风险防范意识,平时注意积累相关证据,一旦事故发生,劳动者才能提供有力证据证明其与用人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由此才能享受相应的工伤待遇。发生事故后,劳动者也要有证据意识,注意相关证据(如医疗诊断证明等)的保留,以便在日后的救济途径中运用证据证明自己的主张。

(三)劳动保障部门:工伤事故的调查核实义务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根据审核需要可以对事故伤害进行调查核实,用人单位、职工、工会组织、医疗机构以及有关部门应当予以协助……”《工伤认定办法》

第八条规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根据需要可以对提供的证据进行调查核实,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协助”。第九条至第十三条对此另作了具体规定。劳动保障部门进行工伤认定,其行政程序是先取证后裁决,行政机关在充分调取证据的基础上,根据所查清的事实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条文中的“可以”两字表明劳动保障部门的调查核实行为不是强制或必需,应视案件情况而定。为此,需要明确一点:在工伤认定中,劳动保障部门不是公安机关,无需立案侦查,没有法定强制义务要求如破案一般查清工伤案件的来龙去脉。但是,当工伤事实不明的情况下,劳动保障部门的调查核实就是为维护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应尽的一项义务。

实践中,劳动保障部门在工伤认定中取得确实充分的证据是一大难题。主要问题有:

1.用人单位的原因。劳动保障部门调查取证时,一些用人单位不配合。工伤认定是行政决定,调查事实、占有事实、认定工伤和送达程序等环节都是必不可少的。而一些用人单位在劳动保障部门工作人员前来去调查时,拒不开门或送达工伤调查通知书时拒收,有的单位甚至老板出逃或者地址变更,导致认定工作很难继续进行。《工伤认定办法》第八条规定,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受理工伤认定申请后,根据需要可以对提供的证据进行调查核实,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协助。用人单位、医疗机构、有关部门及工会组织应当负责安排相关人员配合工作,据实提供情况和证明材料。第二十条同时规定,进行工伤认定调查核实时,用人单位及人员拒不依法履行协助义务的,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法规虽然规定了包括用人单位在内的单位和个人的协助义务,但对不尽协助义务的处理只是“责令改正”,几乎没有什么法律后果,也缺乏约束机制,一

定程度上坚定了用人单位不予配合的态度。

2.劳动者的原因。受人身伤害的当事人由于没有与用人单位订立劳动台同,又缺乏与用人单位建立事实劳动关系的有效证据。劳动关系是工伤认定的关键,尽管用人单位负有相当的举证责任,但劳动者如果没有初步的证据也很难证实存在劳动关系,这种情形下,工伤认定变得十分困难。

3.劳动保障部门的客观原因。工伤的调查由劳动保障部门设立的工伤保险经办机构调查,一般是养老保险处(科)或医疗保险处(科)。取证是专业性与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工伤保险经办机构的工作人员不似公安部门的侦查人员,没有经过系统、严格的专业培训,因而在调查取证过程中难免有所疏漏,这也给工伤认定带来了一定困难。

工伤认定是对已经发生的事实的回溯与还原,如果基于以上问题,双方举证义务都未尽到,导致证据不足,无法辩明事实。笔者认为,劳动保障部门应当作出驳回当事人工伤认定申请函决定,否则无论其作出怎样的认定都将面临证据不足而导致败诉后果的局面,并形成讼累。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受工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人民法院应在现有法律法规的框架下,以社会法理念为导引,从保护弱势群体一劳动者的利益出发,正确适用工伤认定行政程序与诉讼程序中的不同证据规则,公平合理地作出行政决定或司法判决,为维护市场经济条件下和谐的劳动关系提供法律保障。

第五篇:交通事故工伤赔偿诉讼案中需要哪些证据

想学法律?找律师?请上 http://hao.lawtime.cn

交通事故工伤赔偿诉讼案中需要哪些证

核心内容:交通事故工伤赔偿诉讼案中需要提交证明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据,证明当事人民事法律关系成立的证据,证明赔偿事项的证据共三大证据。最大限度地减少当事人的诉累,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同时提高人民法院审理道路交通事故赔偿案件的工作效率。下面由法律快车小编详细介绍。

【本文导航】

一、证明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据

二、证明当事人民事法律关系成立的证据

三、证明赔偿事项的证据

【正文阅读】

一、证明当事人主体资格的证据

1、当事人为公民的,应提交身份证明资料,如身份证或户口本;

2、当事人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提交主体登记资料,如《工商营业执照》副本或工商登记机关出具的工商注册登记资料、社团法人登记证等;

3、当事人在诉争的法律事实发生后如有变更的,应提交变更登记资料;

4、当事人为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纠纷中死者亲属的,应提交死者第一顺序继承人的证明及继承人基本情况的证明;

5、提交肇事车辆的所有人、实际支配人、驾驶人的证明及其相互关系的证明;

6、提交受损车辆的所有人、实际支配人、驾驶人的证明及其相互关系的证明。

二、证明当事人民事法律关系成立的证据

1、提交公安交管部门制作的《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责任认定书》。因交通事故认定书是公安交管部门在查明交通事故原因后,根据当事人的违章行为与交通事故之间的因果关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www.xiexiebang.com

系,以及违章行为在交通事故中的作用,对当事人责任加以认定而制作的法律文书。它能证实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且关系到当事人承担责任的轻重。

2、提交公安交管部门出具的《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调解终结书》。因调解终结书是公安交管部门在法定期限内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对损害赔偿事宜经调解后无法达成协议而制作的法律文书。当事人收到调解终结书后,可以直接到人民法院提起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诉讼,以维护其合法权益。

三、证明赔偿事项的证据

根据《民法通则》、《道路交通安全法》及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道路交通事故损害赔偿案件的赔偿范围通常包括:医疗费、误工费、护理费、住院伙食补助费、死亡赔偿金、残疾赔偿金、残疾用具费、后续治疗费、丧葬费、被扶养人生活费、营养费、住宿费、法医鉴定费、交通费、精神损害抚慰金、财产损失等16项。而上述赔偿费用必须要有相应的证据来予以证实,否则难以得到人民法院的采信和支持。

1、医疗费。它包括医药费、治疗费和住院费等。证明医疗费的证据主要有:门诊病历、住院病历、、门诊收据、住院费收据、住院费用明细清单、诊断证明书;

2、误工费。它是当事人因治疗、伤残鉴定、处理交通事故等原因而导致收入的减少。证明误工费的证据主要有:出院通知单、医院出具的病休证明、法医鉴定书、所在单位的误工证明及出事前三个月工资表。若误工人员的工资超过了国家规定的纳税的起征点,还应当提交税务部门出具的完税凭证。

3、护理费。它是由于受害人无法自理必须护理而支付给护理人员的工资。证明护理费的证据主要有:医疗机构出具的需要护理的证明(包括护理时间和护理人数);护工从事同等级护理证明的劳务报酬标准或者护理人员收入减少的证明;若是家属护理的,应当按照家属的误工费提供证据。

4、住院伙食补助费。它仅是针对受害人在住院期间而言,其主要证据包括住院费收据、出院小结和住院病历。

5、死亡赔偿金和丧葬费。只要具有死亡证明、公安部门出具的户籍注销证明、殡葬部门出具的火化证明三者之一项即可,并提供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的相关统计数据。

6、残疾赔偿金。它是受害人因劳动能力的丧失致使需给予收入的减少。其证据包括:法医鉴定结论、法医鉴定费收据。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www.xiexiebang.com

7、残疾用具费。它是受害人因伤致残需配置残疾用具所花去的费用。其证据应当有县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受害人需要残疾辅助器具的证明;国产普及型器具的价格标准;配置机构出具的更换周期和维护费用的证明。

8、被扶养人生活费。其证据包括扶养人、被扶养人身份证明及家庭情况证明,包括被扶养人有无生活来源。

9、后续治疗费。通常依据法医鉴定结论并参考病例证明。

10、营养费。主要是医疗机构开出的诊断证明,并应在诊断证明中注明加强营养。

11、住宿费。其证据表现为住宿费收据,据实结算。

12、交通费。它是受害人及其必要陪护人员因就医或者转院治疗以及受害人亲属办理丧事而支出的必要的车、船费。通常就是交通票据。

13、法医鉴定费。它是受害人在法医鉴定机构进行伤情鉴定或者伤残鉴定而用去的费用。有医院病力、诊断证明书、法医鉴定书即可相互印证。

14、精神损害抚慰金。精神损害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的人格权和身份权受到不法侵害、遭受到精神上的痛苦。关于具体的赔偿数额,法律对此未作出明确的规定,这涉及到法官的自由裁量权。

15、财产损失。它是因交通事故的发生造成财物所收到的损失,通常为财物受损的评估报告(如:价格部门的鉴定结论)和修车发票。

有法律问题,上法律快车http://www.xiexiebang.com/

下载工伤行政认定案中发包方的举证责任及证据审查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工伤行政认定案中发包方的举证责任及证据审查.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