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谈消防行政执法中的证据问题
谈消防行政执法中的证据问题
摘要:调查取证是消防行政机关在消防行政执法中的重要工作,是消防行政机关作出行政裁决的必要前提。在消防行政诉讼中,证据是证明消防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性的事实根据,是行政机关胜诉与否的关键环节。本文通过对消防行政执法中证据的概念、种类、收集方法、程序等方面的阐述,促进消防监督员不断增强证据意识,注重在日常消防执法活动中做好证据材料的收集工作,从而提高消防执法工作质量。
关键词:证据消防行政执法行政诉讼
随着我国公民法律意识的不断增强,特别是随着WTO规则对政府依法行政的约束,今后越来越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都有可能与消防部门的行政争议诉诸于法律,这就要求消防部门必须提高执法水平,依法行政,在行政处罚、许可、强制等消防行政执法过程中必须全面、客观、公正地收集有关证据,以便在可能发生的行政诉讼中处于有利地位。
一、收集证据是消防行政机关的责任和义务
消防行政机关在作出行政裁决前,应当充分收集证据,而不能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作出行政行为。《行政处罚法》第30条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政机关必须查明事实;违法事实不清的,不得给予行政处罚。《行政诉讼法》第32条规定,被告对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负有举证责任,应当提供作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和所依据的规范性文件。由此可见,在消防行政诉讼案件中,作为被告的消防行政机关必须根据法律的规定,履行应负的举证责任,即应提供在消防行政执法过程中收集的证据。对拒绝履行法定职责而提起的要求履行之诉,消防行政机关也应承担举证的义务,主要是证明其不作为行为合法的证据,如当事人举办大型活动不具备消防安全条件的证据,建设单位未按审核批准的消防设计进行施工的证据等。相反,如果作为被告的消防行政机关未能适当履行或拒绝履行举证义务,人民法院则会判决撤销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或责令限期作出新的具体行政行为,随之而来的则是对行政相对人的行政赔偿。可见,证据在消防行政诉讼案件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在消防行政执法中必须全面、认真地收集、审查、保全证据,以在可能发生的行政诉讼中不致被动。
二、消防行政诉讼证据及种类
消防行政诉讼证据是指在消防行政执法中用以证明案件事实的材料。《行政诉讼法》第31条规定,证据主要有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的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及现场笔录等七种证据。在消防行政执法中主要表现为:
1、书证。即以语言文字、图形符号等所记载的内容表达的与案件事实有关的人的思维或行为的证据,是行政诉讼中最主要的证据形式。如责令限期改正通知书、复查意见书、行政处罚决定书等。
2、物证。即用来证明案件事实的物品或痕迹。如不符合消防技术标准的干粉灭火器,火灾现场遗留的开关盒及金属熔珠等。
3、视听材料。即通过录音、录像、扫描等技术手段将声音、图像及数据等转化为各种记录载体上的物理信号,并可通过上述过程的逆过程再现和回放,以证明案件事实的证据。如对证人陈述的录音、对火灾现场的录像等。
4、证人证言。即了解案件事实真实情况的证人对案件事实所作的言词陈述。如火灾现场目击者作的证言。
5、当事人陈述。即本案当事人就其所了解的案件真实情况所作的言辞陈述。如在消防行政立案调查时当事人所做的陈述和辩解,在火灾事故调查时对案件当事人做的询问笔录等。
6、鉴定结论。即鉴定人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利用专门的仪器、设备,就与案件有关的专门问题所作的技术性结论。如电业部门作出的专家鉴定,国家消防产品质检中心对抽检的某种消防产品作出的检验报告。
7、勘验笔录和现场笔录。勘验笔录是指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对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案发现场或难以当庭出示的证据所作的勘察、测量、校验记录。如对某加油站与周围建筑的防火间距的测量记录,火调人员对火灾现场的勘察记录。现场笔录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对现场处理情况所作的书面记录。如在消防监督检查时,监督员当场要求某音乐厅将疏散通道的杂物清除的书面记录。
三、证据收集的方法
掌握证据收集的一般规律,学会证据收集的方法,有利于我们在执法过程中更加全面、客观的收集有关证据,从而保证我们能够依据所调查的案件情况依法作出正确的处理决定。
1、主动及时地收集
作为从事具体执法活动的消防监督员,都知道执法过程的复杂性与严谨性,所以一旦承办的审核审批事项或处罚案件被受理、立案,即应主动、及时地收集相关证据材料。如建审人员主动对建筑工程项目特别是其中的隐蔽工程进行跟踪监督,并做好检查记录,确保在以后工程竣工时能够准确、顺利验收;火调人员接到调查任务后,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进行调查、访问,往往能获得大量准确、真实的证据材料;案件承办人员则应及时对当事人进行讯问,提取现场证据。例如1994年10月,上海友谊商店在扩建施工过程中发生火灾。上海市消防局以违法储存易燃易爆危险物品为由对施工单位达高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依法给予罚款八千元的处罚,达高公司不服向黄埔区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撤销行政处罚。由于上海市消防局在火灾后能够及时开展火灾事故调查,在诉讼中向法庭举出了大量的人证、物证,不仅有该公司仓库保管员的证言,还举出现场储存过大量的细木板和彩条带、易燃涂料等证据材料,正是这些易燃物品加速了火灾的蔓延和扩大,造成了严重的后果。由于证据充分,黄埔区人民法院判决维持了行政处罚决定。上海市消防局赢得了上海市第一起消防行政诉讼案。主动及时的收集证据,避免了一些证据材料因自然或人为因素而灭失、变化,为正确实施行政行为提供了关键、有利的证据。
2、全面深入地收集
消防监督员应把证据材料的收集工作贯穿于整个执法活动的全过程,从受理、立案开始时就要不断开展收集工作,并且及时补充、完善证据材料。如建审人员在建筑工程项目审核或验收中不仅要注意保存相关的消防设计图纸,还应要求其提供建筑工程自动消防系统的检验报告、所使用的消防产品的检验报告,施工单位的施工报告等,有时还应要求提供防雷、防静电检测报告、建筑设计变更说明等相关资料;在案件查处中除当事人陈述、证人证言外,还要注意收集相关书证、物证及视听资料等等。全面、细致深入的证据收集,保证了各项执法行为的准确性。
3、有目的有计划地收集
消防监督员应根据各项执法行为的具体情况收集证据材料。首先,要有切合实际的计划、方案,有目的地收集证据,杜绝随意性。其次,在收集证据时,重点要针对容易混淆概念、模棱两可或敏感的环节进行材料收集,一旦发生争议,使自己能够“说得清”,立于不败之地。2002年央视女主持人沈旭华坠楼身亡家属状告北京市消防局的著名案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在这起诉讼案中,原告认为北京市消防局违法出具消防验收合格意见书并间接导致了意外坠楼惨案的发生,要求西城区人民法院撤销北京市消防局对张生记酒楼作出的消防验收合格行为。北京市消防局举证指出沈旭华坠楼区既不是该局验收合格的安全出口,更不是消防专用通道,该楼梯虽未完工,但不影响其他经消防验收合格的建筑投入使用,根据国家有关消防规定,2座楼梯可以满足人员最低疏散要求,该酒楼在消防验收时具备使用条件,沈旭华意外死亡与
消防验收无因果关系。由于北京市消防局就消防验收中疏散出口的概念、数量这一容易混淆、敏感的环节予以了澄清,并对施工期间的楼梯与消防验收范围内的疏散楼梯做了明确的区分,举出了该酒楼符合消防验收条件的合法证据,所以得到了西城区法院维持验收合格行为的判决,北京市消防局在这起轰动一时的消防行政诉讼案中取得胜诉。再次,要明确收集的具体实施步骤和方法,并预想可能出现的变化,采取应对措施,如对高层、地下建筑工程的审核或验收中事先列出收集的重点和注意事项等,比如主要看建筑自动消系统工程、防烟防火分区、疏散楼梯间等是否符合要求。
4、用科学技术手段收集
消防监督员应注重把现代科学技术应用于证据材料的收集工作之中,丰富收集证据材料的方法。在日常各项执法活动中广泛利用感烟感温探测器试验装置、数字测距仪、试水压力检测装置、数码照相机、录音机、摄像机等相关器材,通过这些科技手段收集的证据材料具有高度的准确性、逼真性和直观性。如在建筑工程进行消防验收时,对工程现场的自动报警、自动喷水等消防设施进行测试,对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进行测量等,并保留测试、勘察记录,对公众聚集场所使用、开业前进行消防安全检查时,可实地进行数码照相、摄像,将原始状态固定保存,这样有利于今后消防监督检查的开展,并且实现了证据的保全。
四、证据收集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关于证据保全的问题。在消防行政执法中可能会出现证据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问题。如证据由于火灾事故现场可能被清理而灭失,由于建筑的改建或装修而被覆盖,或由于责任人为逃避责任而被人为转移或隐藏等。为了保留证据,执法人员有权对证据先行登记保存。《行政处罚法》第37条第二款规定,行政机关在收集证据时,可以采取抽样取证的方法;在证据可能灭失或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并应当在七日内作出处理决定,在此期间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销毁或转移证据。这为我们在执法中收集证据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需要我们注意的是,证据保全的程序是必须“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在时间上的要求是“应当在七日内及时作出处理决定”。
2、收集证据应符合法定程序。《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0条规定,被告严重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根据。可见,法律对行政机关收集证据的程序也作了严格的规定。消防行政机关进行调查取证时应当履行必要的法定程序,在消防检查、火灾事故调查、消防审核验收等消防执法活动中,执法人员不得少于两人,并应当向被调查人出示执法证件。在调查取证过程中,为保证公正执法,执法人员与行政相对人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3、“先取证,后处罚”是消防行政处罚的最基本原则。《行政诉讼法》第33条规定,在行政诉讼过程中,被告不得自行向原告和和证人收集证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0条规定,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后自行收集的证据不能作为认定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合法的根据。可见,消防行政机关在作出具体行政行为之前,行政机关即应掌握作出该行为所需要的全部必要事实,而不能在作出裁决后或诉讼开始之后再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
第二篇:烟草专卖行政执法证据收集问题探讨
根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与要求,对当事人作出行政处罚的具体行政行为,必须做到事实清楚、定性准确、证据确凿、处理适当、程序合法。能够证明当事人违法事实及行政处罚合法性的证据在整个具体行政处罚过程中具有异乎寻常的重要性。烟草专卖行政管理机关担负着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重要职责,对违法当事人享有行政处罚权,行政处罚案件办理质量的高低,最关键的要
看证据,因此,对烟草专卖行政处罚中的证据方面进行探讨和研究就显得十分必要。下面,笔者将结合有关法律法规规定,重点就烟草专卖行政处罚案件中证据的收集问题进行粗浅探讨。
一、烟草专卖行政执法证据收集的含义
烟草专卖行政执法证据收集是指烟草专卖行政管理部门及其执法人员为查明案件真实情况而运用法律许可的方法和手段,按照一定的程序,发现、采集、提取证据的活动。收集证据的目的在于查明烟草专卖行政执法中查处的违法案件真实情况,它是查处烟草专卖行政违法案件的基础。
烟草专卖行政执法证据收集的主体是烟草专卖行政机关或烟草专卖行政执法人员。在这里,有两层含义,一是收集证据主体必须是依法成立取得行政执法权的烟草专卖行政机关或者取得河南省人民政府颁发《行政执法证》的烟草专卖行政执法人员,二是该行政执法主体必须在进行烟草专卖行政执法职务活动中才能收集证据。
二、烟草专卖行政执法证据收集的基本要求
收集证据是烟草专卖行政执法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之一,是烟草专卖行政机关依法行政的前提。收集证据必须符合一定的要求,确保所得到的证据从内容到形式不仅符合法律的要求,而且能够全面真实地反映案件事实。根据《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最高人民法院行政诉讼证据关于问题的规定》和《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国家局第3号令)的有关规定,烟草专卖行政执法证据的收集要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一)客观收集。收集证据必须客观,是对证据收集的最基本要求,烟草专卖行政执法人员在调查取证过程中应当尊重客观事实,从案件的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按照证据的本来面目去认识它,防止主观片面、先入为主。客观收集原则要求烟草专卖行政执法人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不同案件了解案情,分析已知的证据,明确未知的证据,查找证据线索,发现、提取证据。客观收集原则还要求烟草专卖行政执法人员按照不同的证据用不同的方式去收集,收集到的证据要妥善保管,而不能弄虚作假,歪曲事实真相。
(二)全面收集。全面收集是从证据收集的范围和内容来讲的。在查处行政违法案件过程中,要求行政执法人员根据案件实际尽量扩大调查范围,获取与案件有关的所有内容,既要收集与案件有关的违法行为的证据,也要收集与案件有关的有利于违法行为人的客观证据,不能片面收集某一类证据,要力争做到全面、正确。
(三)主动及时收集。在行政执法过程中,有些证据时间性很强,一旦发现案件线索,就要尽快着手开始收集证据,以免发生证据灭失,失去收集证据的机会。第一时间收集证据材料,尤其是获取现场证据材料,使违法行为人难以作假和掩饰,无以狡辩,此外还能从现场发现其他证据的线索,以利于证据之间相互印证。
(四)依法收集。依法收集是指收集证据要依据《行政处罚法》和《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所规定的收集程序、方式、方法进行。只有依法收集的证据才能符合证据的合法性要求,才能保证烟草专卖行政执法活动客观、公正、有效地进行。
三、烟草专卖政执法中收集证据的操作实践
证据是烟草专卖行政处罚案件的核心和基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最高人民法院行政诉讼证据关于问题的规定》及《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的有关规定,可以作为行政处罚的证据种类包括物证、书证、证人证言、询问笔录、视听资料、鉴定结论、勘验笔录七大类。行政执法证据的收集方法是有别于刑事、民事诉讼案件中诉讼证据收集方法的,根据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以及烟草专卖政执法实践,烟草专卖政执法证据收集的常用方法主要有下列几种:
(一)现场检查
《行政处罚法》第三十六条规定了行政检查,“……行政机关发现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有依法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的,必须全面、客观、公正地调查,收集有关证据;必要时,依照法律、法规的规定,可以进行检查。”《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27条也规定了检查。可以说,烟草专卖现场检查是烟草专卖行政执法的常规手段。烟草专卖现场检查的任务主要是查明案件的现场状况,获取现场证据。通过现场检查,可以直接获得与案件有关的物证、书证,还能制作现场检查笔录。
在现场检查获得证据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三点:一是必须要有两名以上(含两名)持有省政府颁发的《行政执法证》的执法人员进行检查,并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证件;二是必须要有当事人或者两名以上(含两名)见证
人在场;三是当事人或见证人必须在现场检查笔录上签字或盖章。
(二)先行登记保存
《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规定:“……在证据可能灭失或者以后难以取得的情况下,经行政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先行登记保存,……。”《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二十八条也做了基本相同的规定。证据先行登记保存作为行政执法调查取证的专门方法,在烟草专卖行政执法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使可能灭失的证据或者以后难于取得的证据,提前得到有效的固定,防止因自然或人为因素而失去某些有效证据。
使用证据登记保存的方式固定证据时,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必须经过烟草专卖行政管理机关负责人批准;二是必须在七日之内作出处理决定,在此期间,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不得销毁或者转移证据。
(三)抽样鉴定
《行政处罚法》第三十七条规定:“行政机关在收集证据时,可以采取抽样取证的方法”《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二十八条对提取物证的要求做了明确规定。对于抽样取得的证据,行政执法机关委托或者聘请具有鉴定资质的专业机构进行相关的技术鉴定,对专门性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后做出结论性意见,这就是鉴定结论。在烟草专卖行政执法过程中,常见的是进行真假卷烟鉴定和烟叶等级鉴定,国家烟草专卖局对有关的鉴定工作做了明确的要求:
1、罚没烟叶的鉴定。《国家烟草专卖局关于罚没烟叶的管理办法》(试行)国烟法[2006]950号第十一条规定:“罚没烟叶必须检验定级和价值估算,验级估算所认定的罚没烟叶价值为违法烟叶案件的案值。”第十二条规定:“省级烟草专卖局的烟草质量检测部门和价格主管部门负责本辖区罚没烟叶检验定级和价值估算工作”,第十三条规定:“对罚没烟叶进行检验定级必须由地市级以上烟草质量检测部门出具专门的检测报告,罚没烟叶经过检验定级后方可进行价值估算,罚没烟叶的价值估算应取得政府价格主管部门的认可”。
2、涉案卷烟的鉴定。国家烟草专卖局《罚没卷烟管理办法》(试行)国烟专[2007]413号文件第九条规定:“涉案卷烟必须进行真假烟鉴别和卷烟质量检验”。第十条规定:“省级以上烟草质量检测部门及其委托的机构依据《烟草产品鉴别检验管理办法》(国烟科[2006]894号)及有关规定对涉案卷烟进行鉴别检验”。第十一条规定:“对涉案卷烟进行鉴别检验后,质量检测部门必须出具专门的鉴别检验报告”。
在抽样送检获得鉴定结论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抽样提出物证时应当开具物品清单,并由两名以上(含两名)办案人员和两名以上(含两名)见证人签字或者盖章,同时送检样品也需要双方认可;二是必须要委托或者聘请具备相应资质要求的鉴定机构进行鉴定;三是鉴定机构出具的鉴定报告必须符合有关形式上的要求,比如应当载明委托人和委托鉴定的事项、向鉴定部门提交的相关材料、鉴定的依据和使用的科学技术手段、鉴定部门和鉴定人鉴定资格的说明,并应有鉴定人的签名和鉴定部门的盖章等。
(四)调查询问
调查询问是调查取证的一种最常用方法,任何烟草专卖行政执法案件在任何时候都可以采用此方法进行调查。烟草专卖行政执法人员通过询问当事人,听取当事人对案件情况的陈述,并记录下来作为一种证据,就是询问笔录。烟草专卖行政执法人员通过询问其他了解有关案件情况的人,记录下来作为一种证据,就是证人证言。
在调查询问取得相关证据时,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必须要有两名以上(含两名)持有省政府颁发的《行政执法证》的执法人员进行询问,并应当向当事人或者有关人员出示证件,表明身份和调查目的;二是在向案件有关证人取证时,应当个别进行,并对证人说明不得提供伪证或隐匿证据,同时证人的证言材料应当交证人核对无误后签字或者盖章;三是询问当事人时应当制作笔录,笔录允许当事人提出修改补充,经核对无误后,当事人须逐页签字或者盖章,当事人拒绝签字或者盖章的,办案人员应当在询问笔录上注明情况。
(五)调取或者索取有关资料并进行复制
烟草专卖行政执法人员有权向当事人或者其他人员调取或索取与案件有关的一切资料,进而获得有关证据材料。《烟草专卖行政处罚程序规定》第二十六条对此做了规定,烟草专卖行政执法人员对当事人或者其他人员提供的资料,根据案件情况可以进行复印、摘抄或者其他形式的复制。
在调取或者索取有关资料时,需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调取或者索取的材料必须是与案件有关的资料;二是所调取或索取的材料应当由提供人在原件或复制件上签字或盖章,以证明该证据来源或进行确认;三是涉及国家秘密、商业秘密或者提供个人隐私的资料,烟草专卖行政执法人员应当为其保密,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六)拍摄、录音、录像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行政执法中,大量地采用了现代化技术手段,通过将可以重现案件原始声响、形象的信息拍摄、录制下来,储存到电子计算机或其他科技设备中,形成视听资料,用来作为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目前,视听资料作为证据使用变得越来越广泛,相当多的烟草专卖行政执法机关配备了数码摄像机或者数码相机,为收集视听资料证据提供了较好的硬件条件。
根据行政处罚及诉讼的证据要求,在取得视听证据时,需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拍摄、录音、录像时应公开进行,以偷拍、偷录、窃听等手段获取的侵害他人合法权益的证据材料不能作为定案依据。二是拍摄、录音、录像时一般不作单独的调查取证方法,而作为其他调查取证时的辅助形式或补充,因此,保存有关资料的原始载体,注明制作方法、时间、制作人和证明对象等,声音资料应当附有该声音内容的文字记录。
另外,在收集和固定证据的过程中还尤其需要注意对相对人身份的确定,此项证据是至关重要的,否则可能出现行政处罚相对人不适格的问题。如果相对人是公民的,则需有其身份证,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则需有工商营业执照和相关许可证件;受委托人需有委托人签字或者盖章的委托书,真正做到所有证据中的相对人能互相印证,指向同一主体。
“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是行政执法的基本原则,在烟草专卖行政处罚过程中,作为对当事人进行行政处罚的证据,务必做到确凿、充分。作为烟草专卖行政执法人员,应当充分认识证据的重要作用,在办理行政处罚过程中,要认真收集每一个证据,力求做到确凿、充分,最大限度地保证具体行政行为合法有效、行政处罚决定不被纠正、变更或撤销,真正把每起行政处罚案件都办成铁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促进依法行政、更好地履行法律赋予的烟草专卖行政管理职责、真正维护好国家利益和消费者利益。
第三篇: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中存在问题
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中存在的几个问题及对策摘要:总结了近年来在基层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中所遇到的几个突出问题:一是部分乡镇领导和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观念比较淡薄;二是“自费执法”现象仍然存在;三是违反程序执法时有发生;四是职权异化;五是征收社会抚养费难以到位;六是执法队伍不够稳定、执法人员错位,素质偏低。然后从加强宣传、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强化计生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意识;健全和完善计划生育行政执法的监督机制,协调和发挥相关部门职能作用,提高计生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以及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方面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关键词:计划生育行政执法问题对策随着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和普法教育的不断推进,计划生育行政执法工作近年来得到不断加强和提高。但在基层单位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给计划生育行政执法工作带来了一定难度,也使计划生育行政执法缺乏公平、公正。因此,正视和解决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是规范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主体的执法行为,维护法律的严肃性,提高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者的执法水平,确保计划生育法律法规正确实施的前提。如何解决所存在的突出问题,笔者就近年来的工作经历谈谈个人的浅见。
一、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中存在的几个突出问题。
1、部分领导和执法人员依法行政观念比较淡薄。行政管理机关及其人员在其职权所辖范围内,之所以拥有执法权是其法定职位所规定的,因此,其执法行为必须应当依据法律来开展,但是,在部分基层单位,由于领导法制意识不强,对由“人治”向“法治”转变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中,往往不是依法,而是依据个人的情感,情绪,以及依据和管理相对人的“关系”等因素开展工作,执法随意性比较明显,因此,也就将法律赋予的“职权”演变为“个人权利”,导致行政侵权,违反程序执法,甚至腐败等一系列现象发生。
2、“自费执法”现象仍有存在。由于受市场经济所引发一些腐朽思想冲击,在计生队伍中也有少数人往往因利益的驱动,出现了“不给好处不办事,给了好处乱办事”的现象。加之乡镇财政供给严重不足,个别乡镇将政策外超生等等的征收社会抚养费和罚款作为给计生机构的日常经费、职工福利资金的来源或补贴,造成了计划生育行政执法行为与执法目的严重背离。
3、违反程序执法时有发生。法律的执行要求执行者必须严格依据法律所规定的一整套程序和步骤来进行,而在计划生育管理工作中,由于长期以来就存在这样一些认识偏差:计划生育是国策,怎么搞都有理;计生工作任务重,时间紧,若按照法定程序办事,计生对象早逃之夭夭,消弱了工作力度等等,这些错误认识使少数部分计生执法者无视计生法律、法规之规定,或者为了追求工作的效率,不依法定程序,甚至违反程序执法的现象时有发生,虽然未背离执法目的,但程序不到位同样是违法。
4、职权异化。计划生育行政管理人员的执法权是一种职权,但在实际的运作过程中,职权往往被异化为个人权利或者特权。其职权异化的表现有:一是以“人情”作为执法的尺度。由于受历史传统影响,在计生执法工作中,常常出现面对同一性质的违法行为,但执法尺度不相径庭,其执法尺度依据是违法者与自己是否有人情关系,这种关系的亲密度如何。二是权钱交易。有些执法人员难以抵制金钱的诱惑,把职权蜕变为个人私权,并将其作为筹码进行交易,使得违反计生法规者逃避了法律的追究;三是滥用权力。以权谋私、武断专横、拖延履行职责、该罚不罚、处罚程序和征收社会抚养费标准随意而定,甚至因个人恩怨而刻意报复等现象层出不迭。
5、社会抚养费难以征收到位。近年来虽然人们的生育观念有了转变,但个别育龄群众受传统的封建思想影响仍未根除,超政策外生育现象时有发生,乡镇人民政府及计生行政管理部门对此依据法律作出征收社会抚养费决定,但很难征收到位,其原因是:一是超政策外生育者经济能力差,交不起。二是个别超生者抵制不交,作为计生部门无法律依据的保障措施及强制措施;三是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而法院的强制执行到位率也是很低的,这样给计划生育行政执法带来了很大难度,也给计生工作造成了负面影响。
6、计生执法队伍不稳定、人员错位、素质偏低。现在的乡镇计生机构人员受乡镇行政管理,县级以上的计生行政管理部门只负责其业务指导等。近年来各级计生部门对乡镇计生执法人员进行了法规知识培训,并为其办理了行政执法证件,但乡镇工作头绪多,机构也多,人员极不稳定,有的计生工作人员刚刚熟悉计生工作却又被调入其它单位,而新调入人员又缺乏工作经验和计生法规知识,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人员错位,工作素质偏低,这些情况都严重制约着计划生育行政执法的顺利开展。
二、解决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中存在的问题之对策。
1、加强宣传,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法律意识是人们关于法律现象的观点、思想、心理和知识的总称,它对法治实践有重大影响。当今社会强调“法律统治”、“以法治国”,崇尚法治,政府同公民一样必须受法律的支配,所有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都必须服从法律规定。因此,要克服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中的“人治”等问题,必须加强宣传,增强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尤其是要增强计生干部依法行政、依法执法的观念,只有这样才能从执法主体思想意识层次上杜绝其违反执法、职权异化等现象,改变其淡薄的依法行政观念。
2、切实加强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中“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是针对执法人员而言的。计生行政执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与未能很好贯彻这一精神有关,比如“自费执法”、违反程序执法就是没有贯彻“有法必依”,而以“人情”为执法的尺度则是对“执法必严”的违背。因此,必须按照“有法必依,执法必严”的要求切实加强计生行政执法人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克服其以“人情”为执法尺度等错误做法。
3、健全和完善计生行政执法的监督机制虽然我们的行政执法监督体系在不断完善,但监督不力的情况却还存在,不仅其他行政部门如此,计生行政部门也是同样存在。要克服计生行政执法中的种种问题,必须健全和完善计生行政执法的监督机制。除了依靠整个国家行政监督机制的完善外,笔者认为更为重要的是健全和完善计生行政事业自身的监督机制,一是完善计生系统内部监督机制,建立以上级部门对下级执法行为进行监督为主的模式,采取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动态检查和静态检查相结合的方式,检查下级行政执法在执法程序、法律文书、档案管理是否规范;认定事实、处罚依据、案件定性是否准确。二是建立、健全、完善系统外部监督机制,通过政务公开,畅通群众信访渠道,增强计生行政执法透明度,同时充分发挥和拓宽村民自治委员会和计生协会在计生行政执法中的民主监督职能。只有真正建立了一套属于群众的监督机制,才能使执法人员不敢不依法,不敢随意执法。
4、协调和发挥相关部门职能作用由于计生部门受法律法规之规定权力所限,征收社会抚养费及督促计生对象落实各项节育手术和“三查”等无强制性措施,致使行政执法难以到位,为此,各级政府应发挥相关职能部门作用,充分利用组织、宣传、公安、工商、监察、法院、广播、人劳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对于拒不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人和事,该采取组织措施的采取组织措施,该动用法律强制手段就动用法律强制手段,这样就形成全社会的齐抓共管局面,促使计生对象不敢不守法,不敢违法。
5、提高计生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计生行政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是保证其依法执法和正确执法的重要基础。一是把好执法人员上岗资格关。二是对在岗执法人员强化法律基础知识,依法行政知识等学习。三是创造条件选送执法人员到法律院校进修,以适应法律知识、法律制度的更新。四是举办执法人员政策、法制理论研讨会,交流执法经验,解决执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只有建设好一支高素质的计生执法队伍,才能真正公正、公平地贯彻执行好计生行政法律、法规。
6、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否认计生行政执法中出现的问题,相当一部分是由执法者个人错误的思想意识造成的。因此,有必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应当对计生干部坚持不懈地抓好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教育,搞好党纪政纪、工作纪律、人生理想教育,使执法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真正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只有树立了正确的依法行政理念,才能将计生行政执法中可能出现的许多问题防范于执法主体之思想意识中。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中存在问题责任编辑:飞雪 阅读:人次
xiexiebang.com范文网[CHAZIDIAN.COM]
第四篇:行政执法中的廉政问题
加强水政纪检监察党风廉政建设
任何权力都必须接受监督和控制,没有监督的权力必将导致专制、专横和腐败。孟德斯鸠对于权力的监督有一段经典语录:“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遇到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新《水法》第六十三条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发现本级或者下级水行政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工作中有违法行为或者失职行为的,应责令其限期改正”。只有切实加强对执法队伍和执法人员的监督,才能保证水行政执法的公平和公正,保障依法行政,防止以权谋私、徇私枉法、执法犯法等不良行为的发生。我认为,水行政执法首先要接受水行政主管部门及其上级政府的监察监督;其次应依法接受具有法定监督权的国家机关(如国家权力机关、监察机关、司法机关等)的监督;此外,还应接受广大人民群众、社会团体和新闻舆论的监督。水行政执法活动只有自觉地接受全方位的纪检监察监督, 加强廉政建设,才能限制其自由裁量权的滥用,尽快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真正起到为水利事业健康发展保驾护航作用.在近几年的行政执法工作中,市水利局始终把加强廉政建设作为做好执法工作的基础,坚持思想上位、领导就位、措施到位,坚持把廉政建设与执法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落实,内抓管理,外树形象,提高了队伍素质,转变了工作作风,保证了各项工作的圆满完成。水利局始终以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廉洁勤政、服务精良”的水行政执法队伍为目标,以落实七项廉政措施为出发点,着力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促进全局水行政执法工作的快速健康发展。
一、抓学习,加强思想作风建设,提高廉政意识。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是抓好廉政建设的基础。因此,为增强执法人员的廉政意识,我们从提高干部素质入手,围绕“人”字做文章,狠抓了廉政建设教育。在每周的学习日中,我们坚持把各级党委关于党风廉政建设的文件和规定作为学习重点,同时结合工作特点,定期进行预防职务犯罪教育,学习《公务员奖惩任免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以及签订《党风廉政责任状》等,通过学习教育,使水政执法人员不断增强廉洁自律意识,筑牢了拒腐防变的防线。
二、抓制度,加强制约机制建设,提高廉政建设保障。建立健全廉政制度建设,是搞好廉政建设并取得成效的重要保障。为此,我们针对本单位工作特点,从强化制约机制入手,建立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为增强廉洁自律意识,建立了《水利执法人员工作守则》;为增强收费的透明性,建立了收费公开制度,并健全了各项收费依据规定;为增强执法的公开性,建立了水行政执法程序,健全了工作规范制度。通过上述制度的建立和落实,促使水政执法工作走上了制度化和规范化。
三、抓行风,加强工作作风建设,提高群众满意率。水利执法工作行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全局的形象。为此,我们紧紧围绕“树立良好形象,创建优秀队伍”这一主旋律,坚持纠建并举的方针,积极主动抓好行风建设和纠风工作,重点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问题,不断提高依法行政的水平。
四、严格控制水政经费的使用,严禁公款吃喝、旅游或上娱乐场所消费。工作中支付的招待费要严格报批手续,把握界定的招待标准。
五、全体执法人员认真执行公安部“五条禁令”,在工作中严禁收受当事人的礼品,严禁吃、拿、卡、要,不允许出现关系案、人情案,工作日期间严禁饮酒。
六、增大执法工作的透明度,对职责范围内的工作程序,服务项目,收费标准和监督途径等全面实行公开,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
七、加大执法力度,对违法违纪案件要严肃查处。对行业不正之风、执法犯法索贿受贿、徇私舞弊的以及群众反映的其他问题,发现一件查处一件,绝不姑息迁就。
第五篇:行政执法中证据收集和法律文书的送达
行政执法中证据收集和法律文书的送达
一、执法过程中如何收集证据
证据是指由行政执法机关通过法定程序收集的,用来证明行政处罚案件事实情况的一切材料。包括书证、物证、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视听资料、勘验笔录、鉴定结论等。
作为一名执法人员,有效地收集各类证据,使之形成一条完整的证据链,是真实还原违法行为的本来面目,做到执法办案定性准确,处罚适当,在实现行政处罚有效打击违法行为的同时,减少案件败诉风险,树立和维护执法机关的形象的关键。要想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意证据实体的合法性。
1、收集和提供证据的主体必须合法。⑴提供证言的人必须符合作为证人的主体要求,行政机关在选择证人时,应尽可能找智力、精神状况正常的成年人,确需要未成年或智力、精神有缺陷的无行为能力和限制行为能力人作证的应确定其年龄或智力、精神健康状况与待证事实相适应。⑵、勘验、检查笔录必须由行政执法人员或法律规定的其他人在行政执法调查取证过程中制作。⑶鉴定结论必须由有法定鉴定资格的鉴定机构和鉴定人作出。
2、证据内容必须合法有效。在行政处罚过程中使用的证据必须与案件事实存在关联性且客观真实,因此在收集过
程中应认真调查、去伪存真、甄别判断,选取有证明力且客观真实的材料。对于一些存在疑点且难以查清真伪的证据,应寻找相关佐证,相互印证,以确定其客观真实性。
二、做到证据的形式要件的完备。行政处罚中使用的证据,必须符合法定证据种类的形式,同时应分别具备以下要求:
1、书证:一是应提取原件并由原件持有人签章;二是提取由有关单位或个人保管的书证原件的复印件、影印件、抄录件的,应当注明出处,经该单位或个人核对无异后,加盖其印章;三是提取报表、图纸、会计帐册、专业技术资料、科技文献等书证的,应当附有说明材料;四是行政执法人员制作的询问笔录、陈述申辩笔录、听证笔录必须经笔录当事人签章,当事人拒绝签章的,在笔录上注明原因。
2、物证:应当提取原物,确有困难的可以提取与原物核对无误的复制件或者证明该物证的照片、录像等其他证据。当原物为数量较多的种类物的,提取样本即可。
3、视听资料:在提取与证明案件事实有关的录音、录像、电影胶片、计算机软件、电子邮件、电子数据交换、电子资金划拨、电子公告牌记录等电子证据时,一是要提取有关资料的原始载体;二是要注明制作方法、制作时间、制作人和证明对象等;三是声音资料应当附有该声音内容的文字记录。
4、证人证言:证人应是能够认识作证的法律后果并具有承担相应法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证言应当写明证人的姓名、年龄、性别、职业、住址等基本情况;有证人的签名,不能签名的应当以盖章等方式证明;注明出具日期;附有居民身份证复印件等证明证人身份的文件。
5、鉴定结论:行政程序中采用的鉴定结论,应当载明委托人和委托鉴定的事项、向鉴定部门提交的相关材料、鉴定的依据和使用的科学技术手段、鉴定部门和鉴定人鉴定资格的说明,并应有鉴定人的签名和鉴定部门的盖章;通过检验分析获得的鉴定结论,应当说明检验方法或分析过程;送鉴材料应依照法定程序提取。
6、现场笔录:现场笔录应当载明时间、地点和时间等内容,并由执法人员和当事人签名,当事人拒绝签名的,应当注明原因,不能签名的应当以盖章等方式证明,有其他人在现场的,可由其他人签名。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和规章对现场笔录的制作形式另有规定的从其规定。不签名或不盖章的现场笔录是没有法律效力的。
三、收集或提供证据的程序、方法、手段应当合法。在证据收集过程中应严格依照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且不得侵犯行政相对人和其他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得以偷拍、偷录、窃听等手段获取证据材料,也不得以利诱、欺诈、胁迫、暴力等不正当获取的证据材料。违反法定程序收集的证据材料
无效。
四、证据取得应及时、细致。由于很多事实会因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模糊不清,所以证据取得的越早越能接近事实。因此在搜集证据时应尽早取得。例如询问笔录和现场勘验笔录,在许多案件中作用非常关键,但执法人员在证据的搜集过程中,常常忽视证据收集的即时性和当场性,不在违法现场制作各类笔录,而错失最直观反映当事人违法状况的现场情况,不利于执法人员查清事实。在办案实践中,一些执法人员往往在违法现场草草的拍几张照片了事,既不当场询问违法当事人,也不现场对各项情况进行详细了解,从而导致证据不能反映现场真实情况,办案的程序和体现的实体内容都存在瑕疵。至于一些案件因年代久远,存在当事人难以确认、时间无法查清等诸多不利情况。对于这些案件的调查取证,除了尽早进行外,还要做到认真仔细、充分发挥部门联动作用,争取社区、物业、国土等部门的配合,并深入居民中,才能较好地认定事实,查明真相,作出适当的行政处罚。
二、行政执法文书送达
行政执法机关依照法定的程序和方式,将有关行政执法文书送交有关当事人(含行政管理相对人、第三人、其他利害关系人,以下简称称受送达人)的行为,称为行政执法文书的送达。行政执法文书的送达作为行政程序中的重要内
容,发生在行政执法的各个环节。由于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人口流动量大,加之一些当事人对于行政处罚等行政执法文书送达不同程度的存在躲避心理,造成行政执法机关“送达难”,成为制约行政执法机关办案效率和质量的重要因素。
一、高度重视行政执法文书送达
实施行政管理,既必须在实体上严格依法行使职权,做到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事实清楚、主要证据充分,适用法律、法规正确,不超越职权,不滥用职权,履行法定职责,又必须在程序上严格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方式、步骤、期限作出具体行政行为并将相关行政执法文书送达受送达人。行政执法文书一经送达,便产生一定的法律效力。送达工作能否依法实施,直接关系到行政管理的效率、合法性以及受送达人合法权益的保护。行政执法实践中,因送达方式上存在问题,相关具体行政行为被法院判决撤销的案例时有发生。执法单位应按照有关要求做好行政执法文书送达工作,切实做到依法行政,确保行政执法行为的合法性。
二、行政执法文书的种类
根据《行政处罚法》、《行政许可法》、《行政复议法》、《行政诉讼法》、《民事诉讼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规章规定,行政执法文书一般包括行政机关在实施行政处罚、行政许可、行政征收(征用)、行政强制、行政确认、行政登记、行政给付、行政裁决、行政复议以及其它具体行政行为程序
中使用的与受送达人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各种法律文件,如各种告知(通知)书、决定书、认定书、答复书等等。
三、行政执法文书送达方式及程序
行政机关送达行政执法文书,必须以法定程序和方式进行;未按法定程序和方式送达的,不产生送达的法律效力。送达行政执法文书必须有送达回证。由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收到日期,签名或盖章。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行政执法文书应当在作出后当场交付受送达人,并要求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上签收。受送达人不在场的,应当在7日内(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对送达期限另有规定的,按照规定执行)依照《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方式送达。在行政执法中,常用的行政执法文书送达方式有如下几种。
1、直接送达。送达行政执法文书,应当直接送交受送达人。受送达人是自然人的,由本人签收,本人不在的,可交其同住成年家属签收,并在送达回证的备注栏内注明与受送达人的关系;受送达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应当由法人的法定代表人、其他组织的主要负责人或者该法人、组织的办公室、收发室、值班室等负责收件的人签收或盖章;受送达人有代理人或指定了代收人的,可送交其代理人或代收人签收。上述有关人员在送达回证上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2、留置送达。受送达人是自然人的,受送达人或其同
住成年家属拒绝接收行政执法文书的,送达人应当邀请有关基层组织或者其所在单位的代表到场对送达情况和过程予以见证,在送达回证上记明拒收事由和日期,由送达人、见证人签名或盖章,把行政执法文书留在受送达人的住所,即视为送达。受送达人是法人或其他组织的,拒绝签收或盖章的,按照上述程序适用留置送达。
3、邮寄送达。直接送达行政执法文书确有困难的,可以采用邮寄送达。邮寄送达应通过国家法定邮政部门,采用挂号信或特快专递方式。邮寄送达时,必须将附有注明寄回联系地址的送达回证和要送达的行政执法文书一起邮寄,并索要回执。邮寄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与送达回证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不一致的,或者送达回证没有寄回的,以邮寄回执上注明的收件日期为送达日期。
4、转交送达。行政执法文书受送达人是军人的,通过其所在部队团以上单位的政治机关转交;受送达人是被监禁的,通过其所在监所或者劳动改造单位转交;受送达人是被劳动教养的,通过其所在劳动教养单位转交。代为转交的单位收到行政执法文书后,按规定应立即转交受送达人签收。受送达人在送达回证的签收日期为送达日期。
5、公告送达。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上述方式均无法送达的,可以公告送达行政执法文书。对自然人进行公告,应由该自然人所在地公安机关或者居(村)委会出具其
离开住所、不知下落或无法代收、无法转交的证明,作为适用公告送达的根据;对法人(其他组织)进行公告的,应有工商管理部门或法人(其他组织)所在地相关部门出具的无人经营、不知下落等证明,作为适用公告送达的根据。公告送达,可以在行政机关的公告栏、受送达人原住所地张贴公告,也可以在当地有影响力的报纸上刊登公告;对公告送达方式法律、法规、规章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要求的方式进行公告。公告送达的,自公告发出之日起,经过六十日,即视为送达。公告送达应在行政案卷中记明原因和经过。应特别注意的是,公告送达行政执法文书应说明文书主要内容,还应说明当事人享有的权利,例如:陈述、申辩的期限、申请听证的期限、申请行政复议的期限以及提起行政诉讼的期限。
行政机关在送达行政执法文书时应按照以下顺序采取不同的送达方式:首先采用直接送达,当直接送达不能达到目的时才可以采用留置送达;留置送达不成,才可以采用邮寄送达;邮寄送达不成,才可以采用公告送达。
四、政执法文书送达的注意事项
由于行政执法的情况复杂多样,执法中往往出现受送达人拒绝接收某些行政执法文书的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各执法单位要坚持依法行政的原则,严格按照法律规定实施送达程序,积极探索符合法律要求的送达方式。
(一)行政机关要根据各自执法实际情况明确规定需要
送达的行政执法文书种类,规范制作送达回证,在法律规定的时间内送达。送达的行政执法文书要有统一编序的文号,送达回证上要载明送达文书的名称、文号、份数、送达方式、时间和地点等内容,受送达人要写清楚正确的姓名(名称),受送达人为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要写明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全称,不可用简称,并注明其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送达回证要加盖送达机关印章,并有两名以上送达人签字。采用留置送达、邮寄送达或公告送达的,要附有相关材料记载。
(二)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程序中,可以要求受送达人出具指定代为接收行政执法文书的代理(代收)人的委托书,送达时将行政执法文书送达给代理(代收)人签收;也可以参照人民法院有关做法,要求行政相对人填写行政执法文书送达回执,作为送达行政执法文书的依据。一旦受送达人拒绝接收行政执法文书,行政机关可以将文书邮寄至受送达人在《行政执法文书送达地址确认书》中确认的送达地址。
(三)在留置送达中,受送达人或有义务签收的人拒绝签收而无法找到见证人时,一是在送达时可邀请公证部门的公证员到场,对拒绝接收行政执法文书的过程予以公证并存入档案,作为送达的依据。二是可以通过拍照或摄像、录音等方式将送达过程客观准确的保存下来,制作成照片或录像带、VCD光碟等影像资料,存入相关档案中,作为送达的依据。在拍照、拍摄过程中应当注意将送达时间及在场人显示
出来。
(四)对于通过电话、传真、电子邮件、互联网等通讯、网络手段送达行政执法文书问题,法律、法规、规章有规定的,按照规定执行;没有规定的,可以探索与受送达人约定采用上述方式实施送达,并注意保存好相关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