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工程与自动化专业个人陈述(推荐五篇)

时间:2019-05-15 14:13: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机械工程与自动化专业个人陈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机械工程与自动化专业个人陈述》。

第一篇:机械工程与自动化专业个人陈述

If I ask you what is the function of a chair? Everyone will answer it without hesitation.What about a campstool? It may take you a period to have a thought about it.Perhaps this is just a question.However, it is a most important thing for me.Calling back to my exciting memory, I took part in Beijing Challenge Cup.I won inspirational award for a little campstool.From that time, I found I became potty about the science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As well as at that time, I decided to scale higher intellectual heights by undertaking advanced studies of M.E.Therefore, I would like to write this statement to impress upon you my carefully considered professional, as well as personal experience for applying to your school and, thereby, to convince you of my likely superior future value to the field should your admission to your excellent school.My strong interest in research was born during the undergraduate years at Beijing Technology and Business University.Upon entering the university in 1999, in my usual spirit of dedication and perseverance, I began to embark on my journey of industrious study in the Department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My exceptionally solid foundation in mathematics provided me with a stepping stone with which I proceeded onto the exploration of other sophisticated and erudite subjects.My performance in all the specialty-related coursework not only enabled me to secure good GPA ranking in my class but also furnished me with a powerful instrument whereby to materialize my dreams in the research, especially when I took part in the Beijing Challenge Cup in July 2002.As you know, it’s very difficult for a student who is still at school and has few experiences to run a corporation.Therefore, I invited three students to join my group from the department of law, accounting and marketing respectively.Before the competition, we looked up many materials and periodicals to make a decision what product we can design and meanwhile it can earn money.And then, we come together to select some ideas we all thought possible.Most of the members thought we should make some complicated machines so that we could earn much money.However, I thought our knowledge was still limited and we could make some simple tools or things.Such a plan not only could save the cost but also make profit on it.Occasionally, I found the chairs of auditorium and mess halls in my university were fixed and troublesome to move.Two of my classmates and I decided to make a folding chair.We thought if the chair was folded to a cuboid and we could put them together like a floorboard.That will make an auditorium become an indoor badminton court easily.Intimating structure of present folding chair, we design ours.We designed a linkage, and folded them in order to see whether this structure can fold to a cuboid.After selecting a design, we made the static analysis to confirm the dimension and material of chair.We consulted a professor of department of Material in Tsinghua University.He suggested us to use one kind of plastic, which was easy to shape and strong enough for our chair as environmental material.After the product was designed, I began to give questionnaire to manager of the auditorium.His opinion that this kind of folding chair could make more square for the limited space of the auditorium inspired us with the hope of success.At the same time, other students were improving finance analysis and forecast and company law system.With these efforts, we succeeded in the final round of the competition.The special experience makes it very helpful for my further study.Firstly, I fin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Textbooks could hardly cover everything.If we want to learn more, we should pursue every opportunity to have practices.Meanwhile, I experienced the importance and mightiness of cooperation.We divided ourselves into several parts, not only

doing one’s own work well, but also cooperating with each other harmoniously.All above are very important for research work.During my undergraduate study in my university, I used to make many design projects.The main research project I engaged in was to design a two level gears transmission reducer.The main research task is to establish a program which can calculate design and proof of gear transmission.Firstly, I listed all requirements as output data and the condition of the output as input data.After above basic work, I compiled subprograms to work out medium value such as torque, ratio of transmission and so on.Then I compile main program and debugged it.Finally, I compile another program to use the output data to draw the transmission part of the reducer in a computer.Immediately after finishing my graduate program, I joined Beijing Embraco Snowflake Compressor Co.Ltd, where I have accumulated nearly 1-year and a half rich experience in the improvement of product quality and new product development.As the product engineer, I had participated in a compressor project.According to the kinetic analysis of the compressor, I got to know that 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force act on this crank-slider mechanism—inertial force、load and force of friction.Then I tried to make a analysis report which covered following information, “Inertial force are divided as inertial force of reciprocating motion of piston, centrifugal inertia force produced by gyrating mass of imbalance of crank, inertial force produced by connecting rod motion;Frictional power includes reciprocating frictional power, gyrating frictional power.I process some projects after analysis to improve COP(Coefficient of Performance)and transmission efficiency, reduce noise and cost.” Due to my report, other engineers could easily find the suitable ways to deal with the troubles in the process of the production.Still, I am eager to learn more in order to improve both on my knowledge, research experience and future career.A careful investigation has informed me that your university is a leading university featuring an educational system and research atmosphere and boasting a number of accomplished professors whose academic attainments are also better.It is my belief that I will acquire the most advanced knowledge in the field of M.E.in your department, the kind of knowledge that I exploit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own expertise.I am soberly aware that no one can accomplish tremendous achievements in all fields, but as long as I orientate myself to one field for which I have accumulated considerable expertise and constructed a solid groundwork, I believe I can make great contribution and success in the future.

第二篇: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四年本科)

业务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基础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内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的复合型高级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

主要学习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的基本理论.学习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和CAD/CAM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进行机电一体化产品设计、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综合应用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制造基础、自动化基础、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5、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主要课程:

工程力学、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基础、机械控制工程基础、测试技术、机械制造基础、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

毕业生去向:

毕业生主要到各类机械制造、电子、仪表、汽车、航空、石油、化工、轻工、食品、纺织等企业,从事机电一体化产品及成套设备的设计制造、实验研究、设备使用、维修与改造以及生产管理工作,也可以到科研院所、政府机关、大专院校从事科研、管理及教学工作。

工业设计专业(四年本科)

业务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工业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应用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专业设计部门、科研机构从事工业产品造型设计、视觉设计、环境设计、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

主要学习工业设计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造型设计艺术与原理,学习计算机技术的基本知识,具有处理产品的功能与结构、外形与工艺、人机协调、构成与色彩等方面关系的能力,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产品设计与造型艺术相结合的基本训练。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业设计、工程技术、设计理论、人机工程、计算机辅助设计、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等基础知识;

3、具有新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的初步能力,有较强的表现技能、动手能力、对美的鉴赏与创造能力、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及外语综合应用能力;

4、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有对产品和市场预测的敏感性、创造与审美的设计理念;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主要课程:

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技术、机械制造基础、造型设计基础、产品造型材料、人机工程学、心理学、计算机辅助设计、视觉传达设计。

毕业生去向:

面向机械制造、仪器仪表、航空车辆、石油化工、食品纺织等企业集团、专业设计部门,从事产品造型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实验研究、检测维修及策划管理工作,也可到科研机构、政府机关、大专院校从事科研、管理及教学工作。

工业工程专业(四年本科)

业务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扎实的数学、外语基础和计算机的应用能力,掌握现代工程技术以及现代管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的高级复合型人才。使他们能够应用所学知识为各类现代企业、各级政府部门以至各种服务机构,将人力、物资、设备、技术和信息加以综合,设计高效的最优系统。

业务培养要求:

主要掌握工业工程所必需的技术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精通现代企业管理知识;具有较强的对生产系统进行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能力;具有一定的科技开发、生产管理、技术经济分析以及计算机运用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坚实的数学、外语基础和计算机应用能力;

2、系统地掌握工业工程的支撑学科,工程技术(机械工程及信息工程)、管理学和系统工程等学科的基础理论;

3、具备一定的人文科学的基础知识;

4、具有一定的科技开发、生产管理、技术经济分析及计算机运用能力;

5、能够熟练应用ERP系统对企业进行管理。

主要课程:

运筹学、应用统计学、人机工程、工程力学、先进制造系统、现代物流系统设计、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管理信息系统。毕业生去向:

工业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就业具有很强的职业弹性,除了可以就业于生产制造业外,还可以就业于政府机关,银行金融,咨询服务等行业。

机械电子工程专业(四年本科)

业务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机电结合,掌握机械工业自动化、电力电子和计算机应用等技术,具备现代机械电子科学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进行机械电子工程创新的科学研究能力,从事机械装备运行管理,机电新产品设计、开发,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管理,以及机器人控制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制造、自动化及机电一体化相结合的基础理论知识,学习微电子技术、数字控制技术及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技术的基本知识,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机电新产品的设计、开发、制造及设备控制、生产组织管理的基本能力。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外语综合应用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工程力学、机械学、电子学、计算机技术、数控技术及应用、机械制造基础、自动化基础、机电传动控制、机电检测技术、市场经济及企业管理学基础知识;

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实验、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

4.了解本专业学科前沿和发展趋势,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需的专业知识;

5.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主要课程:

工程数学、工程力学、工程图学、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计算机控制技术、数控技术及应用、机电传动控制、机电检测技术。

毕业生去向:

毕业生可到机械、电子、仪器仪表、航空、食品、化工、国防等行业从事机电产品和设备的设计和开发,机电一体化新产品、信息技术设备、智能化设备,以及生产过程中测控驱动和执行等的研制、设计工作,也可以服务于科研院所、政府机关和高等院校从事科研、管理和教学工作。

第三篇: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1).txt和英俊的男人握握手,和深刻的男人谈谈心,和成功的男人多交流,和普通的男人过日子。本文由cdled007贡献

pdf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是集机械、电子、信息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是 机械制造业的基础学科,是一切加工业之母,是国民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动力。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有通用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和特色高分子材料加工机械设 计及制造等方面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应用能力,能从事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 域内的设计制造、科技开发、应用研究、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级 工程技术人才。课程设置: 本专业主要课程有:高等数学、英语、物理、机械制图、工程力学、机械设 计、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控制理论与工程、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测试技 术、经营与管理、微机原理与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数 控加工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学、机电一体化技术、高分子材料加工机械、模具设 计与制造等基础课和专业课。培养特色: 本专业以力学和机械工程为主干学科,设有高分子材料加工机械、机械制造 及自动化和机电一体化三个专业方向。拥有山东省机械基础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机械工程实践训练中心;拥有机械设计及理论博士点、机械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 和精密仪器及机械硕士点以及机械工程和动力工程两个工程硕士点。高分子材料 加工机械专业方向在国内、外同行中颇有影响。本专业与德国、韩国等知名高校 进行合作,采用与国际接轨和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和办学模式,教学中涉及的知 识面广、信息量大,注重英语能力、计算机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能力的提高,注 重理论联系实际。毕业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强,在国内有较高的知名度。就业深造: 本专业具有博士、硕士、工程硕士、工学学士授予权。学生毕业后有相当一 部分继续进入研究生阶段深造。部分学生可到日本株式会社 ALPS 技研工作,实 行国际化就业。毕业生择业面宽,主要在机械电子工程领域、橡胶和塑料等高分 子材料制品加工业及相关的研究设计和管理部门从事设计制造、科研开发、应用 研究和生产管理贸易销售等方面的工作。市场需求大,就业情况良好。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专业

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原化工设备与机械)专业设立于 1958 年。现为山东 省重点学科,博士、硕士和工程硕士培养单位,中德联合办学及联合培养研究生 对口专业。该专业是大型生产工艺过程的装备基础,是实现先进生产工艺的前提,是对现代化装备及控制方法进行研究及开发的学科,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 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以机械工程、化学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为主干学科,培养具 备机械工程、过程工程、控制工程和管理工程等方面知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可在机械、石油、化工、能源、轻工、环保、制药、食品及劳动安全等部门从事 工程设计、技术开发、生产技术、经营管理以及工程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课程设置: 本专业主要课程有:工程力学、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机械原理、机 械设计、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电工电子学、化工原理、过程设备设计、过 程机械、控制系统设计、计算机辅助设计技术等。为适应强基础、宽专业的培养 要求,开设了较大比例的选修课和专业模块课,增强了工程实践、实验及创新设 计内容。整个课程体系便于学生能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且专业面宽,工 作能力强。培养特色: 本专业作为省级重点学科,教学科研水平处于省内同类学科的前列。培养的 学生遍及全国各地,特别是大型石化、化工、医药、能源等企业中发挥了骨干作 用。本专业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强机械工程、控制工程、过程装备与单元系统、计算机与自动控制应用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学习。以本科、硕士、博士为 基本教学体系;与德国帕德博恩大学互派硕士、博士及访问学者的国际学术交流 体系;产学研一体化的培养体系。注重工程技术和实践、科研开发与技术创新研 究。形成了具有过程工业装备设计、制造及管理的专业特色,又具备机械工程所 有的理论基础,并有较高的计算机水平和较强的创新能力,更好的满足社会对人 才的要求。就业深造: 本专业具有工学博士、工学硕士、工程硕士、工学学士授予权,并与德国帕 德博恩大学合作,可互派本科生、硕士生和博士生。同时,部分学生可到日本株 式会社 ALPS 技研工作,实行国际化就业。随着国家及山东半岛机械加工和大型 石油化工工业的发展建设,本学科必将发挥更大作用。本专业的毕业生依靠扎实 的理论基础、较强的实践能力和较高的综合素质,在国际就业,出国留学、考研

深造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势,且在机械、石化、化工、能源、轻工、环保、制药、食品等领域,市场需求量大,专业对口,就业情况良好。

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是培养具备材料科学与工程的理论基础、材料成型加工 及控制工程专业的知识、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本学科是国民经济 发展的支柱产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分两个培养方向:

(一)、焊接成型及控制专业方向: 培养能适应社会需求,掌握焊接成型的基础理论、材料焊接的性能、焊接检 验、焊接方法及设备、新材料的焊接、焊接生产过程的控制等全面知识的高级技 术人才。

(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方向: 掌握材料塑性成型的基础理论、模具的设计与制造、模具的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AM/CAE)材料塑性加工生产过程的控制等全面知识的高级技术人才。、课程设置: 本专业开设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金属学与热处理原理、材料分析测试 技术、材料性能学、工程材料学、表面工程学、焊接冶金学、金属材料焊接、焊 接方法与焊接设备、焊接检验、焊接结构失效分析及质量控制、塑性成型理论、橡塑材料成型工艺学、橡塑材料成型模具设计、金属冲压成型模具设计、模具 CAD/CAM、模具制造技术、塑性成型设备等。本专业在加强专业基础课的同时,加大专业选修课的比例,使学生具有扎实宽广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一定的专业 特长。培养特色: 本专业涉及的知识面广、信息量大,使学生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另外还注重 学生的素质教育,培养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就业深造: 本专业具有工学博士、工学硕士和工学学士的授予权。学生毕业后可到机械 行业、汽车制造行业、橡塑行业等相关科研单位从事与焊接成型、模具设计与制 造等相关的生产过程控制、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也可 以继续攻读研究生。本专业择业面广,市场需求量大,就业形势良好。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

船舶与海洋工程是研究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物的学科,涉及船舶与海洋结构 物的设计、制造、检验、使用和管理等,是以力学为基础、机电为两翼、全面应 用信息技术的工程学科。培养目标 培养具备现代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建造的基本技能和管理基础知识、计算机编程及应用能力,能在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研究、制造、检验、使用 和管理等部门从事技术和管理方面工作的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的高级工程技术 人才。课程设置 本专业主要开设课程有:工程力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船舶 结构与制图、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设计、船舶与海洋工程结构理论、船舶原理、船舶设计原理、现代造船技术、机械设计、电工电子技术、微机与接口技术、计 算机软件技术基础、船舶电气与通讯、有限元分析、计算机辅助船舶设计。培养特色 以面向企业培养特色人才为办学思想,既重视学习专业基础理论,又注重拓 宽专业知识面,与现代船舶与海洋工程的发展相适应;同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的有 机结合,培养高素质、创新性、复合型人才。就业深造 本专业具有工学学士学位授予权,毕业生可以到有关院校从事教学、研究工 作,亦可到与船舶和海洋工程有关的公司及国家各部委机关,以及沿海沿江各大 船舶设计院、研究所和造船骨干企业就业。可以在船舶检验、航运企事业单位、造船厂、船舶贸易公司、机电产品贸易公司从事研究开发、船舶贸易、船舶制造 以及经营决策等工作,择业面很宽,就业形势好。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是研究油气和城市燃气储存、运输及管理的一门交叉性高 新技术学科。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社会需求,掌握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在油气储 运和城市燃气输送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开发和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 人才。课程设置: 本专业主要开设机械制图、物理化学、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工 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学、计算机技术、油气集输、管道设计与管理、燃气输配、油库设计与管理等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课;另外还设置了较多的选 修课。该课程体系的设置使所培养的学生成为同时具有交通运输、机械工程和系 统控制工程等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特色: 本专业设立在机电学院,实行大类招生,注重基础理论知识的培养。专业课 侧重于石油、天然气及城市燃气的储存、输配与管理知识的学习,注重学生从事 油气储运规划、设计、开发、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能力的培养。本专业在充分利 用机电学院已有的雄厚师资和外来引进人才的基础上,已形成了起点高、知识面 宽、动手能力强的培养特色。就业深造: 本专业具有工学学士授予权,学生毕业后可在石油、燃料、能源、城市燃气 管道输送、交通运输、油库、民航、机械等部门从事油气储运规划、设计、开发、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工作。随着全国多个千万吨级大炼油基地和四大国家石油 储备基地的相继建成及城市燃气用户的增加,本专业的市场需求日益增加,就业 前景良好。

工业设计专业(理工类)

工业设计专业是融工程技术、艺术美学、人机工程、人文社会科学为一体 的交叉性、综合学科。工业设计专业涵盖三大领域,即产品设计、视觉传达设 计和环境设计。对最广泛的以工业化手段生产的产品进行规划和设计,创造 “人——机(物)——环境”系统的最佳匹配与和谐关系。培养目标: 培养学生具备较系统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熟悉有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下产品设计开发战略。掌握具有为广泛的造型艺术、科学技术、人机工程、生产 工艺方面的知识和扎实的设计技能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课程设置: 本专业主要开设高等数学、普通物理、外语、计算机、画法几何及机械制 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计算机三维设计、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机械设计 基础、电工电子学、工程材料及机制工艺基础、综合设计表达、人机工程学、设计方法学、基础素描与速写、色彩与平面构成、产品开发设计、工业设计史 论、设计心理学、产品设计、广告与展示设计、模型设计与制作、系统设计、环境设计、标志与字体设计、产品摄影等。培养特色: 工业设计是一个多学科融合的专业。学生熟悉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经济学、工程科学、美学等,并具备较强的形象与逻辑的思维能力。学生接受现代设计技 能的基本训练,有较强的艺术素养,具有从事创意、设计管理、设计过程展开、在产品设计方面具有较强的综合分析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理论与设计实 践的结合、技术与艺术的结合,致力于有助于引导健康合理的消费与生活方式的 产品的设计与开发。就业方向及深造: 本专业拥有工学学士学位授予权。适应当前工业设计发展的新潮流、可从事 产品开发与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及环境设计创作。可就业于机械设计、展示设计、结构设计、产品设计、广告装潢设计、信息传播等领域,本专业就业面宽,需求 量大。可报考机械类、设计艺术类硕士研究生。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热能与

动力工程专业是国家未来 20 年就业面最宽的专业之一。热能与动力 工程研究热能的转换、传输与利用,研究与之相关的系统与设备、最大限度利 用能量的方法与途径、系统节能的先进技术、新能源开发与利用的科学,是与国 民经济的发展密切相关的学科。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坚实的热工理论、机械工程、电气自动控制等基础知识与熟练的外 语、计算机应用技能,可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热工理论、热能、环保、供热、暖通与空调工程、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制造、研究、开发、运行管理和安装调 试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课程设置: 本专业主要开设计算机、机械制图、机械原理、机械设计、理论力学、材料 力学、工程材料、电工电子技术、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自动控制理 论、现代测试技术、制冷技术、热工设备、锅炉设计与计算等课程;同时设置了 多模块的选修课,以适应专业的发展。该课程体系的设置使学生既掌握了扎实宽 广的理论基础知识同时又具有专业特长。培养特色: 本专业在加强学生基础理论和综合素质教育的同时,加强计算机应用能力、注重英语能力及自动控制技术的应用,强化专业实践教学,注重全能训练,全面 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科学研究潜力,使毕业生具有较强的择业竞争能力和 较宽的就业适应能力。就业深造: 本学科拥有工学学士、工学硕士、工程硕士以及化工过程机械博士授予权。学生毕业后有相当一部分继续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毕业生就业面宽,可在石油、化工、汽车工业、兵器工业、环保工业、交通运输业、船舶、电力、航空宇航工 业等领域施展自己的才能,可从事能源与动力设备的行政管理、新型动力设备的 开发研制、新能源利用以及制冷与低温工程相关行业的热力设备的运行、维护、管理、科研开发以及热力系统的设计等工作。市场需求量大,就业情况良好。

第四篇:2015届机械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毕业生论文

2015届机械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毕业生论文

课题名称:浅析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学生姓名:仝新闻

指导教师:王海彦

(设计)

江南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2014 年 8月

目录

浅谈国内机电一体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2 一 摘要---------------------2 二 机电一体化概述 机电一体化的定义-------2 2 机电一体化的特点-------2

三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状况

国内发展概况-----------3 2 国外发展概况-----------4 2.1 第一阶段------------4 2.2 第二阶段------------4 2.3 第三阶段-------------4 四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智能化------------------5 2 模块化------------------5 3 网络化------------------5 4 微型化------------------5 5 环保化------------------6 6 系统化------------------6 五 新兴机电一体化的发展与应用

数控技术方面-----------6 2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方面-7 3 工业机器人方面---------8 六 结论------------------9 七 谢辞------------------10 八 参考文献----------------11 浅谈国内机电一体化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是机械、电子、光学、控制、计算机、信息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它的发展和进步依赖于也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也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不同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导致了工程领域的技术革命与改造。在机械工程领域,由于微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及其向机械工业的渗透所形成的机电一体化,使机械工业的技术结构、产品机构、功能与构成、生产方式及管理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使工业生产由“机械电气化”迈入了“机电一体化”为特征的发展阶段。因此,对机电一体化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加以研究能更好的了解现阶段我们对机械和电器融为一体的概况,并了解我们现在还要解决哪些难题,要去向什么方向去努力发展,怎样能让我国机电一体化能和国际接轨能超越像日本或欧美发达国家的水平。

一、摘要

我国的工业化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以及信息时代各种信息产业的迅速发展导致了目前的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包括自动化技术都和机电技术相互融合相互叠加,并且形成了目前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由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先进性,采用这种技术生产出来的产品具有更高的性能和更可靠的质量,目前已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而以机电一体化技术制造的产品也应用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充分享受着高科技技术的智能化。机电一体化技术对我国的机械自动化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从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现状入手,来详细分析一下未来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二、机电一体化概述 1、机电一体化的定义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指将光学、机械学、电子学、信息处理和控制及专用软件等当代各种新技术进行综合集成的一种群体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主要有五个组成部分:动力、机构、执行器、计算机和传感器,组成一个功能完善的柔性自动化系统,其中计算机、传感器和计算机软件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重要组成要素。

2、机电一体化技术特点:

机电一体化技术与传统的机械结构相比,可以简化结构、提高精度、增强功能、提高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具体分析如下。2.1 结构简化,操作方便

机电一体化技术改变以往靠机械传动链连接的各个相关动作部分,改用几台电机分别驱动,或用电力电子器件,或用电子电控装置进行相关动作的控制来实现,使得机械结构大大简化,甚至使有些机械结构“脱胎换骨”,产生了质的变化。机电一体化技术使得操作人员摆脱了以往必须按规定操作程序或节拍频繁紧张地进行单调重复操作的工作方式,能够灵活方便地按需控制和改变生产操作程序。任何一台机电一体化装置或系统各个相关传动机构的 2 动作及功能协调关系,可由预设的程序一步一步地由电子控制系统指挥,如数控机床、柔性加工系统(FMS)等。有些机电一体化装置,可实现操作全自动化,如工业机器人、印制电路板数控高速钻床等。有些更高级的机电一体化系统,还可通过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以及根据任何时刻外界各种参数的变化情况,随机自寻最佳工作程序、动作程度和快慢以及协调关系,以实现最优化工作及最佳操作,例如微机控制的热连轧机钢板测厚自控系统、电梯群控系统,智能机器人等。2.2 精度提高,功能增强

机电一体化技术由于采用了电力电子技术,反馈控制水平的提高并能进行高速处理,可通过电子自动控制系统精确地按预设量使相应机构动作,因各种干扰因素造成的误差,又可通过自控系统自行诊断、校正、补偿去达到靠单纯机械方式所不能实现的工作精度。因而机电一体化产品应用领域宽,适用面广,易于满足各种需要。电子技术的引入,使产品面貌发生巨大变化,电子装置能按照人的意图进行自动控制、自动检测、信息采集及处理、修正、补偿、自诊断、自动保护直至自动记录、显示,打印工作结果等等。2.3 可靠性、稳定性和使用寿命大大提高

传统的机械装置的运动部分,一般都伴随着磨损及运动部件配合间隙所引起的动作误差,而发出由于可动摩擦、撞击、振动等引起的噪声,这显然影响装置的寿命、稳定性和可靠性。而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可以利用激光加工、激光检测、激光清洗和激光成型,使装置的可动部件减少,磨损也大为减少。因此,装置的寿命提高,故障率降低,从而提高了产品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有些机电一体化产品甚至做到不需维修或者具有自诊断功能。

三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状况 1、国内发展概况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进行机电一体化的研究和应用,国务院成立了机电一体化领导小组并将其列为“863计划”。在制定“九五”规划和2010年发展纲要时充分考虑了国际上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动向和由此可能带来的影响,许多大专院校、研究机构及一些大中型企业对这一技术的发展及应用做了大量的工作。虽然目前国内机电一体化技术与日本、欧美等先进国家相比仍有一定差距[6],但随着新技术革命的迅猛发展,我国加大了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究力度,并将其确定为国家高技术重点研究领域,给予优先支持,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1)数控技术方面。我国数控技术起步于1958年,在“九五”末期, 国产数控机床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达50%, 配国产数控系统(普及型)也达到了10%。纵观我国数控技术近50年的发展历程, 特别是经过4个5年计划的攻关, 总体来看取得了很好成绩。目前, 已具有年产数控系统3000多套、主轴与进给装置5000多套的生产能力。近十年来, 普通级数控机床的加工精度已由10μm 提高到5μm, 精密级加工中心则从3~5μm, 提高到1~1.5μm, 并且超精密加工精度已开始进入纳米级(0.01μm)[7]。

(2)工业机器人方面。我国1986年将机器人的研究开发列入国家科技计划, 现已掌握了机器人操作机的设计制造技术、控制系统和软件编程技术、运动学和轨迹规划技术,生产了部分机器人的关键元器件,并进入实用化阶段,开发出弧焊、点焊、喷漆、装配、搬运、注塑、冲压及能前后行走、爬墙、水下作业的多种机器人[8]。目前,国内相关科研机构和企业已掌握了工业机器人操作机的优化制造技术,解决了工业机器人控制、驱动系统的设计技术,机器人软件的设计和编程等关键技术,还掌握弧焊、点焊及大型机器人自动生产线(工作站)与周边配套设备的开发和制备技术。现在,我国从事机器人研发的单位有200多家,专门从事机器人产业开发的企业有50家以上,中国市场上总共拥有近万台工业机器人,其中完全国产的工业机器人(行业内规模比较大的前三家工业机器人企业)行业集中度占30% 3 左右。

(3)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方面。我国经过多年的理论和技术准备,CIMS已经有了较快发展。目前,已在清华大学建成国家CIMS工程研究中心,在著名高校和研究单位建立了7个CIMS单元技术实验室和8个CIMS培训中心[9]。2000年,全国已有20多个省市、10多个行业、200多家不同规模和类型的企业通过实施CIMS应用示范工程, 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当前, CIMS的进一步试点推广应用已经扩展到机械、电子、航空、航天、轻工、纺织、冶金、石油化工等诸多领域, 正得到各行各业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投入。国外发展概况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三个阶段。2.1 第一阶段

第一阶段(又称初级阶段)是 20 世纪 60 年代以前,这一时期人们不自觉地利用电子技术并使之得到比较广泛的承认,1989年在日本东京召开的第一届国际先进机电一体化学术会议,是机电一体化向纵深发展的标志,各国政府也开始有计划地推动和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2.2 第二阶段

第二阶段,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得到了极大发展。

日本和美国在机电一体化产品开发和应用方面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美国商务部曾发表过一份关于日本机电一体化的研究报告,对日美两国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基础研究、超前开发与形成产品等三方面进行了比较,结论是除机器视觉与软件外,日本的基础研究与美国是可以比拟的。当前,他们都将智能传感器、计算机芯片制造技术、具有触觉和人机对话功能的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柔性制造系统等列为高技术领域的重大研究课题,并投入大量资金支持发展相关技术。2.3 第三阶段

第三阶段,各国均开始极大关注和支持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品。

20世纪90年代后期,机电一体化进入了深入发展时期。光学、通信技术、微细加工技术等进入了机电一体化,出现了光机电一体化和微机电一体化的新分支。同时对机电一体化系统的建模设计、分析和集成方法,以及学科体系和发展趋势都进行了深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神经网络技术及光纤技术也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广阔的发展天地。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得以迅猛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4个方面

(1)机电一体化产品几乎遍及所有制造业领域。在工业发达国家,数控机床占机床总数的30%~40%。工业机器人正向智能化和智能系统的方向发展,数量在未来十年将以25%~30%的速度增长。智能机器人将逐步进入办公、管理、娱乐、家庭等各个领域。

(2)机电一体化从单机向整个制造业的集成化过渡。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是当今世界制造业发展的总趋势, 它打破原有部门之间的界线以制造为基干来控制“物流”和“信息流”, 实现从经营决策、产品开发、生产准备、生产实验到生产经营管理的有机结合。CIMS的实现是全局动态的最优综合。(3)激光技术进入机电一体化领域。光机电一体化是激光技术与机械、电子技术相结合, 不仅大大扩展了机电一体化的应用领域, 而且使一些行业出现重大变革,是当今信息业与制造业的最佳结合点。(4)微细加工技术与设备发展迅猛。微电子技术及其产业的高速发展, 带动了大量高新技术的兴起, 微细加工技术和装备不仅支持了电子产业的发展, 而且对微机械的诞生和发展也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四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是集机械、电子、光学、控制、计算机、信息等多学科的交叉综合,它的发展和进步依赖并促进相关技术的发展。机电一体化的主要发展方向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智能化

智能化是21世纪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人工智能在机电一体化的研究中日益得到重视,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之一。这里所说的“智能化”是对机器行为的描述,是在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吸收人工智能、运筹学、计算机科学、模糊数学、心理学、生理学和混沌动力学等新思想、新方法,使它具有判断推理、逻辑思维及自主决策等能力,以求得到更高的控制目标。诚然,使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与人完全相同的智能,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必要的。但是,高性能、高速度的微处理器使机电一体化产品赋有低级智能或者人的部分智能,则是完全可能而且必要的。模块化

模块化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工程。由于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和生产厂家繁多,研制和开发具有标准机械接口、电气接口、动力接口和环境接口等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单元是一项十分复杂但又非常重要的事情。如研制集减速、智能调速、电机于一体的动力单元,具有视觉、图像处理、识别和测距等功能的控制单元,以及各种能完成典型操作的机械装置等。有了这些标准单元就可迅速开发出新产品,同时也可以扩大生产规模。为了达到以上目的,还需要制定各项标准,以便于各部件、单元的匹配。由于利益冲突,近期很难制定出国际或国内这方面的标准,但可以通过组建一些大企业逐渐形成。显然,从电气产品的标准化、系列化带来的好处可以肯定,无论是对生产标准机电一体化单元的企业,还是对生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企业,模块化将给机电一体化企业带来美好的前程。网络化

20世纪90年代,计算机技术等的突出成就是网络技术。网络技术的兴起和飞速发展给科学技术、工业生产、政治、军事、教育等日常生活都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各种网络将全球经济、生产连成一片,企业间的竞争也将全球化。机电一体化新产品一旦研制出来,只要其功能独到、质量可靠,很快就会畅销全球。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而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的应用使家用电器网络化已成大势,利用家庭网络(home net)将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电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appliance system,CIAS),能使人们呆在家里就可分享各种高技术带来的便利与快乐。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将朝着网络化方向发展。微型化

微型化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末,指的是机电一体化向微型机器和微观领域发展的趋势。国外称其为微电子机械系统(MEMS),泛指几何尺寸不超过1cm3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并向微米、纳米级发展。微机电一体化产品体积小,耗能少,运动灵活,在生物医疗、军事、信息等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微机电一体化发展的瓶颈在于微机械技术。微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加工采用精细加工技术,即超精密技术,它包括光刻技术和蚀刻技术两类。

5 环保化

工业的发达给人们生活带来巨大变化。一方面,物质丰富,生活舒适;另一方面,资源减少,生态环境受到严重污染。于是,人们呼吁保护环境资源,回归自然。绿色产品概念在这种呼声下应运而生,绿色化是时代的趋势。绿色产品在其设计、制造、使用和销毁的生命过程中,符合特定的环境保护和人类健康的要求,对生态环境无害或危害极少,资源利用率极高。设计绿色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具有远大的发展前景。机电一体化产品的绿色化主要是指,使用时不污染生态环境,报废后能回收利用。系统化

系统化的表现特征之一就是系统体系结构进一步采用开放式和模式化的总线结构。系统可以灵活组态,进行任意剪裁和组合,同时寻求实现多子系统协调控制和综合管理。表现之二是通信功能的大大加强。一般除RS232外,还有RS485等智能化通信接口。未来的机电一体化更加注重产品与人的关系,机电一体化的人格化有两层含义:一层是如何赋予机电一体化产品人的智能、情感、人性等等,显得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对家用机器人,其高层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另一层是模仿生物机理,研制出各种机电一体化产品。事实上,许多机电一体化产品都是受动物的启发而研制出来的。

五 新兴机电一体化的发展与应用 1 数控技术方面

数控技术,简称数控(Numerical Control)即采用数字控制的方法对某一工作过程实现自动控制的技术。它所控制的通常是位置、角度、速度等机械量和与机械能量流向有关的开关量。数控的产生依赖于数据载体和二进制形式数据运算的出现。传统的机械制造业在今天正在发生极其深刻的变革,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的比重越来越大,对产品的交货质量和成本要求越来越高,要求现代制造技术具有较高的柔性,即要求机械制造业对各种外界因素的适应能力或者产品适应市场的变化能力越来越强,于是就要求数控技术将来沿着高速度、高精度、高可靠性和复合化、多轴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方面发展,为以后的机械制造及生产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条件。

数控(简称:NC)技术是指用数字、文字和符号组成的数字指令来实现一台或多台机械设备动作控制的技术。数控一般是采用通用或专用计算机实现数字程序控制,因此数控也称为计算机数控(Computerized Numerical Control),简称CNC,国外一般都称为CNC。

发展历史应该从1948年,美国帕森斯公司接受美国空军委托,研制直升飞机螺旋桨叶片轮廓检验用样板的加工设备。由于样板形状复杂多样,精度要求高,一般加工设备难以适应,于是提出采用数字脉冲控制机床的设想。1949年,该公司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开始共同研究,并于1952年试制成功第一台三坐标数控铣床,当时的数控装置采用电子管元件。1959年,数控装置采用了晶体管元件和印刷电路板,出现带自动换刀装置的数控机床,称为加工中心(MC Machining Center),使数控装置进入了第二代。1965年,出现了第三代的集成电路数控装置,不仅体积小,功率消耗少,且可靠性提高,价格进一步下降,促进了数控机床品种和产量的发展。

60年代末,先后出现了由一台计算机直接控制多台机床的直接数控系统(简 称 DNC),又称群控系统;采用小型计算机控制的计算机数控系统(简称 CNC),使数控装置进入了以小型计算机化为特征的第四代。1974年,研制成功使用微处理器和半导体存贮器的微型计算机数控装置(简称 MNC),这是第五代数控系统。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发展,出现了能进行人机对话式自动编制程序的数控装置;数控装置愈趋小型化,可以直接安装在机床上;数控机床的自动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具有自动监控刀具破损和自动检测工件等功能。20世纪90年代后期,出现了PC+CNC智能数控系统,即以PC机为控制系统的硬件部分,在PC机上安装NC软件系统,此种方式系统维护方便,易于实现网络化制造。

数控技术的应用不但给传统制造业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使制造业成为工业化的象征,而且随着数控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领域的扩大,他对国计民生的一些重要行业(IT、汽车、轻工、医疗等)的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为这些行业所需装备的数字化已是现代发展的大趋势。从目前世界上数控技术及其装备发展的趋势来看,其主要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有以下几个方面:

a、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及装备的新趋势,效率、质量是先进制造技术的主体。高速、高精加工技术可极大地提高效率,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缩短生产周期和提高市场竞争能力。

b、五轴联动加工和复合加工机床快速发展,采用5轴联动对三维曲面零件的加工,可用刀具最佳几何形状进行切削,不仅光洁度高,而且效率也大幅度提高。一般认为,1台5轴联动机床的效率可以等于2台3轴联动机床,特别是使用立方氮化硼等超硬材料铣刀进行高速铣削淬硬钢零件时,5轴联动加工可比3轴联动加工发挥更高的效益。但过去因5轴联动数控系统、主机结构复杂等原因,其价格要比3轴联动数控机床高出数倍,加之编程技术难度较大,制约了5轴联动机床的发展。当前由于电主轴的出现,使得实现5轴联动加工的复合主轴头结构大为简化,其制造难度和成本大幅度降低,数控系统的价格差距缩小。因此促进了复合主轴头类型5轴联动机床和复合加工机床(含5面加工机床)的发展。

c、智能化、开放式、网络化成为当代数控系统发展的主要趋势,21世纪的数控装备将是具有一定智能化的系统,智能化的内容包括在数控系统中的各个方面:为追求加工效率和加工质量方面的智能化,如加工过程的自适应控制,工艺参数自动生成;为提高驱动性能及使用连接方便的智能化,如前馈控制、电机参数的自适应运算、自动识别负载自动选定模型、自整定等;简化编程、简化操作方面的智能化,如智能化的自动编程、智能化的人机界面等;还有智能诊断、智能监控方面的内容、方便系统的诊断及维修等。

d、重视新技术标准、规范的建立,开放式数控系统有更好的通用性、柔性、适应性、扩展性,美国、欧共体和日本等国纷纷实施战略发展计划,并进行开放式体系结构数控系统规范(OMAC、OSACA、OSEC)的研究和制定,世界3个最大的经济体在短期内进行了几乎相同的科学计划和规范的制定,预示了数控技术的一个新的变革时期的来临。我国在2000年也开始进行中国的ONC数控系统的规范框架的研究和制定。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方面

计算机集成制造——CIMS是通过计算机硬软件,并综合运用现代管理技术、制造技术、信息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技术,将企业生产全部过程中有关的人、技术、经营管理三要素及其信息与物流有机集成并优化运行的复杂的大系统,它综合并发展了与企业生产各 7 个环节有关的计算机辅助技术,即计算机辅助经营管理与决策技术(MIS、OA、MRP),计算机辅助信息集成技术(网络、数据库、标准化、CASE、AI),计算机辅助建模、仿真、实验技术,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与控制等。

发展历史应为1973年CIM被美国人首先提出,后来经过发展,计算机集成制造CIM被定义为作为一种组织、管理与进行企业生产的哲理,他在计算机网络的支撑下,综合运用现代管理、制造信息、自动化和系统工程等领域的技术,将企业生产全部过程中有关人技术经营管理要素及其信息流与物流有机地集成并优化运行,以实现产品高质量低成本上市快,从而企业赢得市场竞争。

计算机集成制造CIM是一种组织现代化生产的哲理,而基于这种这里组成的系统—CIMS,就是哲理的实现,CIMS是基于CIM哲理进行的优化运行的企业制造系统。

CIM和CIMS的应用开发,已经受到各国政府和工业界的高度关注。美国政府在1981年在国家标准局内建立了一个“自动化制造实验基地(AMRF)”主要是进行CIM的体系结构方案研究,提供可靠的系统集成起来的单项技术,并逐步形成CIMS,该项目得到美国许多著名大学的参与和许多企业大量资金的投入。在欧洲共同体国家中,德国英国法国等都有自己的发展计划,而且在共同体内制定了一个称为“欧洲信息技术研究发展战略计划(ESPRIT)”的高技术研究合作计划。CIM是计划中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

为了迎接未来世界范围内技术和经济的竞争,利用高新技术来改造、武装和振兴我国的制造业,加速经济改革的步伐,充分发挥科学技术对生产的推动作用,我国在1986年开始制定了国家高科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并将CIMS确定为自动化领域的主体研究项目之一。在1992年我国成立了全国范围内的CIMS信息网,积极传播国际上CIMS的最新知识和信息,及时扩展国内有关CIMS的最新研究成果,为发展我国CIMS高技术研究和产业服务。

近年来,计算机在企业的的产品设计、制造和经营观领域中的应用不断深化。为了适应动态的,多品种小批量自动化的生产方式所欲要的柔性,在相关部门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单一的计算机辅助自动化应用,例如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CAD|CAM);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CAPP)、计算机辅助生产管理(CAPM)、计算机辅助质量管理(CAQ)以及柔性制造系统(FMS)等。他们一般都是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按部门需要逐个建立起来的,从而改进单项功能目标上体现了局部效益。

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新型多处理机、并行处理技术、高性能工作站和微型机、分布式网络化的计算机网络和分布是数据库等技术的迅速发展且逐渐形成和成熟,计算机硬件性能显著提高,网络标准化有了重要进展。是分布式计算环境具有开放的结构,等等这些在技术和资源上为CIMS的总体规划和分步实施准备了良好的技术保障条件。

计算机集成制造技术合管理设计生产为一体化的最优化生产方式,以信息流和物流为脉络。计算机集成制造目标与企业各个发展阶段的经营战略目标相适应,以CIM本身一些关键技术的发展为基础。它的目标分有几种结构,包括逻辑功能结构,信息结构,阶梯控制结构以及网络体系结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是基于CIM哲理组成的系统,他有多种分类,按企业的生产方式,可分为连续型、离散型和混合型,按环节范围可分为局部和全局。

CIMS的体系结构有:面向功能和控制的体系结构;,面向生命周期的体系结构以及面向集成平台的体系结构。

计算机集成制造有很多的系统,工程设计集成分系统,制造自动划分系统,管理信息分系统,质量保证分系统,CIMS数据库分系统。CIMS系统网络分系统。工业机器人方面

工业机器人是机器人的一种,它由操作机,控制器,伺服驱动系统和检测传感器装置构成,是一种仿人操作自动控制,可重复编程,能在三难空间完成各种作业 的机电一体化的自动化生产设备,特别适合于多品种,变批量柔性生产。它对稳定和提高产品质,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劳动条件的快速更新换代起着十分重要作用。

工业机器人的历史发展1920年捷克作家卡雷尔·查培克在其剧本《罗萨姆的万能机器人》中最早使用机器人一词,剧中机器人“Robot”这个词的本意是苦力,即剧作家笔下的一个具有人的外表,特征和功能的机器,是一种人造的劳力。它是最早的工业机器人设想 20世纪40年代中后期,机器人的研究与发明得到了更多人的关心与关注。50年代以后,美国橡树岭国家实验室开始研究能搬运核原料的遥控操纵机械手,这是一种主从型控制系统,主机械手的运动。系统中加入力反馈,可使操作者获知施加力的大小,主从机械手之间有防护墙隔开操作者可通过观察窗或闭路电视对从机械手操作机进行有效的监视,主从机械手系统的出现为机器人的产生为近代机器人的设计与制造作了铺垫。

1954年美国戴沃尔最早提出了工业机器人的概念,并申请了专利。该专利的要点是借助伺服技术控制机器人的关节,利用人手对机器人进行动作示教,机器人能实现作的记录和再现。这就是所谓的示教再现机器人。现有的机器人差不多都采用这种控制方式。1959年第一台工业机器人在美国诞生,开创了机器人发展的新纪元

工业机器人的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工业机器人的发展过程可分为三代,第一代,为示教再现型机器人,它主要由机器手控制器和示教盒组成,可预先引导动作记录下信息重复再现执行,当前工业中应用最多。第二代为感觉型机器人,如有力觉触觉和视觉等,它具有对某些外界信息进行反馈调整的能力,目前已进入应用阶段。第三代为智能型机器人它具有感知和理解外部环境的能力,工作环境改变的情况下,也能够成功地完成任务,它尚处于实验研究阶段。

六 结论

机电一体化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它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当然,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还有很多,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广阔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光明。中国是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进行机电一体化技术方面的研究和应用的。虽然经过2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相当差距。为了加快发展、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需要我们在产业政策、金融政策和市场导向上,对机电一体化技术和产业予以积极支持,主要包括:国家在政策上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给予大力支持,特别是涉及基础技术、综合技术等方面,要给予强有力的财政和各种扶助。由于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各种高新技术的综合和升华,需要多学科、多技术、多种机构协调研发,这也对技术研发机构和产业界的协调能力提出了挑战,因而需要继续发挥主管部门的作用。

要明确机电一体化技术开发和产业化推广的主力军是企业,在这方面,技术和综合实力雄厚的大型企业将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有关部门应该在税收、金融和其他方面给予一定的优惠倾斜。

要把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作为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鼓励和促进企业在这个领域有所作为。同时,为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可以通过引进、消化、升级来逐步达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目的。有关部门可以通过政府采购、项目设立等措施,达到支持和鼓励自主创新的目标。

综上所述,机电一体化的出现不是孤立的,它是许多科学技术发展的结晶,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和产物。当然,与机电一体化相关的技术还有很多,并且随着 9 科学技术的发展,各种技术相互融合的趋势将越来越明显,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前景也将越来越光明。

七 谢辞

由于我的学术水平有限,在写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

1、观点表述困难

2、格式问题

3、参考文献选择问题,4、重要的技术参数选定和演示等诸多问题。在面对困难时要多五思考多去查找文献资料,认真和同学线上交流互相学习,实在解决不了及时联系辅导老师,听取老师的建议意见,认真做好修改。严格按照学校要求的格式进行书写,在此,特别感谢老师的辛勤指导,从而学生才能够顺利的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

对于这次毕业论文的撰写,最需要感谢的是王海彦老师。她在整个写作过程中都给予了我十分的帮助与支持。王海彦老师不仅耐心地为我指出论文中的不足之处,而且还对论文的改进提出宝贵的建议,并且还在我遇到困难时尽心地进行指点与解答。在此借论文完成之际,表示由衷的感谢与敬意。

八 参考文献

[1] 邱士安,胥宏.机电一体化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2] 杨明,路琴.机电一体化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农机化研究,2006(8):38-40.[3] 张建民.国内外机电一体化发展概况[J].机电一体化,1996,2(5):24-26 [4] 张杨林.机电一体化技术进展及发展趋势[J].机械制造,2005,6(43):22-24.[5] 杨春光.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科技促进发展,2007,3(28):6-8

[6] 王立新.浅谈数控技术的发展趋势[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5(23):119-120

[7] 徐方.产业机器人产业现状与发展[J].机器人技术与应用,2007,9:2-4

[8] 张兰芳.我国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的发展[J].计算机与信息技术,2007,2:42

[9] 李建勇.机电一体化技术[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第五篇: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介绍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机电工程及自动化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科研院所、企业、高新技术公司利用计算机辅助设计、制造及技术分析,从事各种机械、机电产品及系统、设备、装置的研究、设计、制造、控制、编程,数控设备的开发、计算机辅助编程,工业机器人及精密机电装置、智能机械、微机械、动力机械等高新技术产品与系统的设计、制造、开发、应用研究,以及从事技术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机械设计、制造、电工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及自动化的基础理论,受到现代机械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从事机械、机电产品的设计、制造及系统的技术分析与生产组织管理、设备控制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与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艺术和社会科学基础及正确运用本国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2.较系统地掌握本专业领域宽广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力学、机械学、电工与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材料、机械设计工程学、机械制造基础、市场经济及经营管理等基础知识;

3.具有本专业必需的制图、计算、测试、文献检索和基本工艺操作等基本技能及较强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

4.具有本专业领域内某个专业方向所必要的专业知识,了解其科学前沿及发展趋势;

5.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及组织管理能力;

6.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创新意识和较高的综合素质。

三、专业特色

该专业是省部级重点建设品牌专业,具有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融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电子工程于一体,以“机电一体化控制”、“先进制造技术”为特色,以实验环境、实习基地为基础,以教学改革为导向,以优良的教师队伍为主体,培养了大批机械工程及自动化领域中能采用先进设计、制造技术,并结合微电子和计算机应用技术,进行机电一体化产品和现代制造系统的规划、设计、开发、管理和研究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四、主干学科和主要课程

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

主要课程:工程图学、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现代控制理论、工程材料及成形工艺、测试技术、计算机系列课程、经营与管理、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理论课程。

五、学制与学位

标准学制:四年

修业年限:三至六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六、毕业生就业方向

国家有关部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企业、高新技术公司应用CAD及分析软件从事各种机电产品及机电自动控制系统及设备的研究、设计、制造,如:进行工业机器人、微机电系统、智能装置等高新技术产品与系统的设计、制造、开发、试验与研究工作。

七、师资情况

教师总数95名,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32人;博导10人,硕导40人。

下载机械工程与自动化专业个人陈述(推荐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机械工程与自动化专业个人陈述(推荐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介绍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介绍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 英文名: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AUTOMATION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自动化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求职信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求职信1 尊敬的公司领导:您好!首先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阅读我的这篇求职信,我写此信应聘贵公司的机械助理工程师一职。我是河南省郑州工商学院即将......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Graduation Design 课程编码:01010030 学 时:17周 学 分:17 适用专业:机械工程及自动化 一、毕业设计(论文)目的与任务 毕业设......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任期内工作总结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任期内工作总结 一、 工作目标及思路 围绕多科性大学建设,我们制定了明确的任期内目标,定位准确,较好地完成了各项任务:顺利通过本科教学水平评估;成功申报......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09年工作计划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09年工作计划 一、总体工作思路: 2009年我院工作将在校党委、校行政的领导下,继续学习与贯彻“十七大会议精神”,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紧紧抓住“内......

    机械工程材料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内在联系

    机械工程材料与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内在联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培养具备机械设计制造基础知识与应用能力,能在工业生产第一线从事机械制造领域内的设计制......

    机械工程及自动化毕业设计

    1. 直线振动筛的设计 2. 普通数控机床中CA6140车床进给系统的设计改造 3. 设计一个立式电缆拉扭实验台(电缆的力学特性检测 ) 4. 综采放顶煤煤矸识别技术与实验设计 5. 线夹盖......

    中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学评估文件

    中北大学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教学评估文件 [2006]第1号转发校发 [2006]10号文件 ――关于全面做好本科教学评估工作的通知 各院、部、处及直属单位: 根据教育部评估中心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