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家河村发展集体经济实例(优秀范文五篇)

时间:2019-05-15 15:50: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杨家河村发展集体经济实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杨家河村发展集体经济实例》。

第一篇:杨家河村发展集体经济实例

杨家河村发展集体经济实例

杨家河村地处襄阳城外东南,共有八个村民小组,524户,1360人,耕地面积1523亩。村委会位于向阳路79号,占地面积2000平米,办公用房面积800平米,党员活动中心配备有电脑6台、远程教育投影仪1部、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设施齐全。多年来,村党支部带领广大干部群众,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狠抓党建促发展

杨家河村共有7个党个组、党员39名。村党支部按照“围绕中心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切实采取有效措施,狠抓党建工作。严把党员进出关;提高党员综合素质,通过建立党员学习园地,完善党员学习教育培训制度,促进党员多途径、多形式、多方面努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使之成为学习榜样、服务先锋、致富能人;加强党员党性修养,坚持教育党员树立和保持远大理想,使广大党员在原则面前不讲情、责任面前不推卸、困难面前不退缩、利益面前不伸手、功劳面前不占先、工作面前不拈轻、生活面前不攀比;强化党员奉献意识,设立“党员示范户”,要求广大党员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埋头苦干,求实创新,争创一流。通过狠抓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在全村营造了要发展、抓发展、促发展的良好氛围,形成了一个有利于村“两委”聚精会神搞建设,广大群众一心一意忙致富的软环境。

盘活项目夯基础

为加快村经济发展,村里千方百计采取合理利用,开发资产资源

存量。一是将原小学的闲置资产与江苏老板联合开发二江电器公司,主要生产汽车配件,年创产值1600万,创利税86万元。二是将原村

老办公场地改造成为了红旗纺织公司,年创产值960万元,创利税60

万元。三是将村林场租赁给襄阳丽波公司,组建了丽波牧业公司,年

循环养殖奶牛150头,年创产值400万元。随着几家公司的创立与发

展,杨家河村集体经济年增收45万元。

示范带动助推广

近年来,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蓬勃兴起。

一方面为了以养殖能手为示范,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致富;另一方

面,为了扩大影响,整合资源,杨家河村于2008年6月成立了杨河养

殖专业合作社。目前,合作社共有社员21户,拥有规模化养殖场4

个,建有标准化150型猪舍面积10000多平方,总存栏生猪11000余

头,能繁母猪860多头。2009年销售收入达2600多万元,纯利润300

多万元。近年来,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市、区科技部门的帮助和指导下,紧紧依靠科普示范基地这一平台,积极开展工作,通过多种形式的宣

传、培训、普及推广农户养猪经验和提高养猪科技含量,为增加农民

收入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贡献。2011年4月,襄阳市动物防疫技术服

务中心“阳光工程”培训班在杨家河村开班,该村50余名养殖大户免

费参加了为期3天的培训,系统学习了动物防疫知识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

强村富民整环境

集体性收入的增加离不开广大党员干部和村民的大力支持,为此,村“两委”一班人先后千方百计投工投劳,多方努力,筹措资金120

多万元,对村里的机井、渠系、通村公路等进行了全面整修,改造村

级水泥道路9.6公里。为村里的自来水、电视差转台、电话、网络等

公共设施进行开通、维护和管理。此外,还先后投资30多万元完善养

殖基地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与此同时,村庄的绿化、美化和净

化得到加强,村容村貌大大改观。各项基础设施的改善,为发展壮大

集体经济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完善机制保太平

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促进了全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实现了

农民生活更加富裕,农村各项事业更加发展,加快了杨家河村全面建

设小康社会的步伐。腰包鼓了,思想也要“富裕”起来。为此,杨家

河村不断强化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意识。村民代表议事制度、村务财务公开制度、村民民主评议村干部制度进一步完善,村民学习

各项政策法规,科技文化知识的意识进一步增强,村民参与村“两委”

事务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社会治安群防群治工作进一步加强。多年

来,杨家河村无重大刑事案件发生、无计划外超生现象、无集体上访

和越级上访。

(根据杨家河村党支部上报材料整理)

报:贾书记、袁区长、刘书记、胡书记、江部长

抄送:区委办、区委组织部

发:办事处领导班子成员,各村、社区、学校、非公企业党组织编辑:田丰打印:林昌波共印30份

第二篇:全市发展村集体经济典型实例资料

附件2:

目录

※发展特色产业 增加收入

l.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兰山区南坊街道刘庄村…………………………(1)2.发展特色养殖,增加村级收入

——罗庄区册山街道唐沙沟村………………………(2)3.发展家禽贩运,实现兴村富民

——苍山县庄坞镇南营子村…………………………(3)4.发展特色产业,促进村级增收

——沂水县四十里堡镇欧家庄村……………………(4)5.建设“绿色银行”,以林兴村富民

一——沂水县高桥镇刘家山宋村……………………(5)6.建板栗生产专业村,圆强村富民小康梦

——费县薛庄镇谭家庄村……………………………(6)7.办好奶牛养殖场,强村富民奔小康

——费县胡阳镇城立庄村……………………………(7)8.建大红石榴专业村,走强村富民红火路

——平邑县铜石镇卓家庄村…………………………(8)9.打造“阳都帅李”。壮大集体经济

——沂南县依汶镇后峪子村…………………………(9)※搞好资源开发 富民增收 lO.盘活集体资产,增加村级收入

——河东区汤头镇管庄子村………………………(10)11.集中林木管护权,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郯城县红花乡黄沟崖村………………………(11)12.搞好山区综合开发,实现强村富民

——苍山县下村乡里米坑村………………………(12)13.发展股份制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苍山县二庙乡居村……………………………(13)14.农业兴村,民营立村,努力壮大集体经济 ——莒南县筵宾镇沙汪头村………………………(14)15.开山治山养山走持续增收之路

——平邑县临涧镇黄天村…………………………(15)16.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依靠服务创收富村

——平邑县地方镇大泉村…………………………(16)※抓好市场园区建设 强村富民 17.立足优势搞好服务,走富民强村之路

——临沭县曹庄镇张贺回族村……………………(17)18.发展民营经济,增加村级收入

——兰山区马厂湖镇前桃园村……………………(18)19.抓好市场园区建设,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河东区九曲镇孟于埠村………………………(19)20.建设工业园区,壮大集体经济

——罗庄区罗西街道东朱隆村……………………(20)※立足示范服务 增收便民、21.立足主导产业服务,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郯城县新村乡黄村……………………………(21)22.靠结构调整富民,抓产销服务富村

——莒南县壮岗镇大河西村………………………(22)23.发展优势产业,实现富民强村

——蒙阴县界牌镇朱家店子村……………………(23)24.创办经济合作组织,加快强村富民步伐

——蒙阴县野店镇朝阳村…………………………(24)※立足区位优势 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25.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培植壮大集体经济

——郯城县郯城镇东马街…………………………(25)26.做好三篇文章,壮大街道经济

——沂水县沂水镇北关街…………………………(26)27.立足城郊区位优势,发展壮大集体经济

——费县费城镇下河头村…………………………(27)28.搞好资源综合开发,走富民强村之路

——平邑县温水镇西纯庄村………………………(28)29.多措并举强村富民

——沂南县葛沟镇葛沟三村………………………(29)30.立足实际多措并举,下好集体增收一盘棋 ——沂南县大庄镇庙官庄村………………………(30)3l.大力发展街办企业,打造集体经济航母

——临沭县临沭镇河滨街…………………………(31)发展无公害蔬菜生产

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兰山区南坊街道刘庄村

我村地处临沂城北郊,现有286户,1200口人,1100亩耕地。近年来,我们立足村情,面向市场,以群众致富、集体增收为目标,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依靠戋晨无公害蔬菜生产,壮大了集体经济实力。200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3600元,集体收久12万元,我村被省农业厅命名为“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

我村地处城郊,地理位臵和区位优势比较优越,村两委一班人在充分考寨论证的基础上,确立了“发展冬暖式无公害蔬菜大棚,农民依靠科技致富,村集体凭学服务刨收”的强村富民发展思路。我们首先组织党员干部和带头户到寿光、泰安、睃东等地参观学习,引导群众解放思想,提高调整种植结构的积极性。其次通过创建高标准的示范园。对带头户实行“三到户”服务,即村干部联系到户,信息直通到户,资金扶持到户。通过示范园的辐射带动,老干部刘建新率先发展了8个冬暖式大棚,当年实现收入12万元,丰厚的拳l润迅速激发了群众发展蔬菜大棚的积极性,截止2002年,全村大棚蔬菜种植户已达到220户,共投资1260万元,发展冬暖式温室大棚540个,大弓棚60个,种植蔬菜面积50万平方米。村民收入增加了,村集体也通过征收土地结构调整服务费和开展其它配套有偿服务,年增加村集体收入9万元。

第一步成功了,面向市场,我们叉打出了第二拳——实施沂蒙“无公害蔬菜”战略。一是以示范园为依托,成立科技服务中心,同区、镇有关技术专家签约,围绕良种供给、病虫害防治及日常管理等内容,为广大种植户提供有偿服务,仅此一项,每年为村集体增收1.5万元。二是成立标准化生产办公室,为本村蔬菜统一注册了“三河源”商标,购臵了农药残留检测等工具,完善了蔬菜检疫检验机制,提高了产品质量,村集簟通过出让商标灰用权,年增收2万元。

随着村集体经济积累的不断增加和主导产业的逐步形成,我们加大了对蔬菜基地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2002年,投资l5万元,打深水井2眼,打小水并20眼,安装变压器一台,把电线架到每家每户的蔬菜大棚前,保证蔬菜生产的用电,并在基地附近新安装髓灯60参。方便了群众夜间生产、销售。最近,我们又对蔬菜种植区域进行了统一规划,将全村无公害蔬菜生产划分为常规蔬菜种植区、高标准冬暖式温室大榴发展区和后备区,继续扩士无公害蔬菜种植面积。

6发展家禽贩运

实现富民兴村

苍山县庄坞镇南营子村

我村地处苏鲁交界的沂武河畔,共有612户,2167人,耕地1490亩,沙堰700亩。近年来,村两委立足河畔村家家户户大量养殖鸭鹅的村情,鼓励村民从事鸡、鸭、鹅等家禽贩运,村里成立了家禽贩运协会,走服务创收之路,既促进了群众增收,又壮大了集体经济。2002年,村集体收入62万元,村集体经济积累达1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00元。

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党的富民政策促使一些头脑活络的村民开始摸索发家致富之路。80年代初,村民刘廷帮等人通过到南方串亲戚,发现南方人喜食鸭鹅,市场需求量大且价格适宜,萌生了收购当地鸭鹅,运往南方销售,赚取差价的想法,于是开始骑自行车走街串巷收购,搭车运往江南销售,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收入。受此启发,村两委干部在讨论研究发展路子时,一致认为,利用周围河畔村家家户户大量养殖鸭鹅的资源优势,鼓励群众从事鸡鸭鹅贩运,建立家禽贩运专业村,是带领群众致富、实现富民强村的有效途径。于是村里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群众搞鸡鸭鹅贩运,党员干部带头经营,使家禽贩运业迅速发展。随着贩运规模的不断扩大,市场交易量成倍增长,运转周期逐渐缩短,经济效益显著增加,贩运销售也从原来的搭车销售到用三轮车销售,继而发展到以大汽车作运输工具进行销售。现在全村有300余辆三、四轮车,60多辆大汽车从事家禽流通运销,形成了小型机动车县乡收购,大型货车省际运输的贩运网络,购买市场由周边村庄延伸到鲁北、河南一带,销售市场也拓展到浙江、上海、江苏等地,在南京、扬州、江都市场上出现了“庄坞鹅鸭一条街”,全村形成了“小打小闹没人干,四轮圈着解放转,流通贩运闯市场,联合舰队拓连环”的可喜局面。

随着贩运业的不断发展,自发性、分散性的贩运模式存在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突出表现为:小本经营,成不了规模优势,市场竞争力差;各自为战,相互争夺货源,磨擦纠纷不断;信息不畅通,经营无序,效益不高。针对这些问题,村两委进行了认真地调查研究,决定成立南营子村家禽贩运协会,村集体和各贩运户出资入股,建立统一收购、统一运输、统一销售、按股分红的运转模式,把各贩运户和村里的青壮劳力组织起来,按照收购、运输、外销、管理等几个环节进行分工,实现了这一主导产业从粗放型、无序型经营向规模化、专业化经营转变。1995年,村里投资8万元,建起了一处鲁南家禽批发市场,现日成交量达6万余只,市场年交易额5000多万元,专业协会负责市场信息的收集,价格的制定,市场秩序的维护,家禽的防疫检验管理、装卸车服务等统一购销管理、服务,每年收取交易服务费里O万余元。

101112建板栗生产专业村

圆强村富民小康梦

费县薛庄镇谭家庄村

我村地处蒙山腹地,全村共有432户,1468人,耕地140O亩,山场林地6000亩。近几年来,我们紧紧围绕集体增收、农民致富这一主题,创新开发机制,培植板栗支柱产业,走出了一条富民强村的发展路子。2002年,全村果园面积达到5000亩,板栗总产量70万公斤,实现人均纯收入2950元,全村集体收入达到36万元。

一是抓机制创新,实行荒山承包和山林拍卖。我村荒山达6000多亩,为将资源优势转化为集体经济优势,1993年,我们在全县率先实行“四荒”拍卖,村集体将原有的果园和集体新开发果园全部承包到户,并延长承包期30年不变。目前,全村实现了人均三亩板栗园,年产板栗70万公斤,年收入在l万元以上的户就达30。户,仅荒山开发拍卖一项,村集体年收入就达18万元,成为沂蒙山区有名的板栗专业村。二是抓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实现“建管并重”。我们在加大水利设施建设力度的同时,本着“因村制宜、分类指导,宜卖则卖,宜赁则赁”的原则,积极推进产权制度改革。近年来,全村共新建拱坝、重力坝27座,小塘坝35座,新修石渠5000米,大小桥涵46座,全部实行了拍卖、租赁或承包,共回收资金30余万元,有效保障了小水利设施建设的资金再投入。三是抓科技推广,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近年来,我们投资60万元,建起了高标准的党员电教科技示范基地,采取以会代训、地头培训、发放明白纸等多种形式,对果农重点培训板栗栽植、嫁接、病虫害防治和配方施肥等技术,累计举办科技培训班60O余期,受训呆农近20000人次。四是抓服务,积极培育主导产业。为把板栗这一支柱产业做大做强,我们在创优质、创名牌、搞好科技推广的同时,采用市场化运作手段,筹集资金110万元,新建板栗交易市场一处,使全村板栗真正实现了产的好、销得出。通过提供有偿服务,村集体每年可实现收入16万元。

集体积累增加了,近年来,村里先后投资30多万元,建起了高标准的文化大院,引导村民广泛开展了“美在农家,富在庭院”、“十星级文明户”评选等活动,树立了精神文明新风尚;同时全村还实现了组组通汽车、通电话,户户通自来水,极大提高了群众的生活水平。

516建大红石榴专业村

走强村富民红火路

平邑县铜石镇卓家庄村

我村位于平邑县铜石镇镜内,共有129户,370人,耕地316亩,山岭地968亩,是个典型的山区村。近几年来,我村扶持建设了无公害大红石榴这一主导产业,走出了一条富民强村的发展路子。200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达30O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58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34万元,村级公共积累达到120多万元。

1993年,两委干部带头栽植蒙阳大红石榴苗,1995年获得了大丰收,亩产300O多斤,每亩收入1万多元。群众心动了,纷纷找到村两委要求调地栽植大红石榴,96年,全村栽植面积增加到200多亩。为了扶持好主导产业,村里划出500亩山地,建设集种、养、加于一体的铜石镇富农石榴开发基地,村集体投资40多万元,修建了一个大型蓄水池和扬水站,修渠道200O多米,环园路两条,基本形成了“田成方,果成片,能灌能排,路路相通”的农业设施网络。去年,该基地被省科协命名为山东省科普示范基地。随着种植规模的扩大,我们又投资建立了50亩的育苗基地,基地的建设不仅增加了村民和村集体收入,而且带动了周边村及周边乡镇的石榴发展,进一步扩大了产业规模和影响力,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2年,我镇蒙阳大红石榴种植面积已达3000余亩。

我们不仅注重新技术、新品种的引进,也注重利用自身科技力量,研发新品种。近年来,在发展大红石榴的过程中,我们培育出了“沂蒙青”、“沂蒙红”石榴新品种,并逐步研制开发出了石榴茶、石榴汁等系列饮料产品。在搞好园区建设同时,我们狠抓服务管理,村成立了技术服务队、治安联防队,负责果树的统一施肥,统一打药,统一剪枝,统一看护。2002年,我村又成立了全镇第一家“公司+农户”的农业服务合作制公司——铜石镇富农石榴开发公司,并申请注册了“富农”牌石榴商标,还被山东省农业厅命名为“无公害”果品。公司组织了专业销售队伍,帮助群众搞好销售服务,对外来的客商,村集体统一组织货源、统一标准质量、统一过磅装车。为了打好市场的时间差,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公司还投资14万元建设了一处小型果品保鲜库,满足了春节前后市场的需求,提高了经济效益。去年,我们村共销售大红石榴50多万斤,苗木20。多万株,年创产值200多万元,村集体收取中介费、服务费、管理费30多万元。

920盘活集体资产

增加村级收人

河东区汤头镇管庄子村

我村共有268户,1080人,耕地面积豆1060亩,属丘陵地,土质比较贫瘠。近年来,我们通过盘活集体资产,化“短”为“长”,走出了一条兴村富民之路,2002年,全村人均纯收入2980元,村集体收入lO余万元,集体固定资产积累达到3lO万元。

90年代初,我村曾先后搞过一些工副业项目,力图增加村级收入,由于种种原因,不但没能达到目的,反而使集体背上了沉重的债务包袱,这促使我们把目光转向了依托外来优势,盘活’现有资产上。我村有近60亩荒地紧临全市知名的华太电池厂。该地块耕层浅,搞种植费时费力,天旱时颗粒无收,存在“撂荒”现象。1998年,当我们得知华太电池厂欲征地扩建,便积极做工作,以每亩1.1万元的价格与电池厂签订了长期使用合同,把“死地”变成了“活路”。对土地租赁所得的62万元收入,我们没有将钱分给群众,也没有将钱存入银行,而是将资金中的40万元(其余重2万元用于村级开支和公益事业建设)入股投资华太电池厂,每年按7.2%的固定比例分红,并签订了合同。这样,不仅缓解了电池厂流动资金的不足问题,避免集体资财的挥霍、浪费和流失,也使村集体每年可得收入2.9万元,闯出了村级收入的新来源,把“死水”变成了“活泉”。同时,我们还将原村集体贷款建造的两座旅店出租给华太电池厂和石油公司加油站,盘活了固定资产,每年可获得承包费收入5.5万元,使闲臵多年的房屋成为增加村级收入的又一来源。

增加村级收入不能单靠一条腿走路。经过多次外出参观学习,我们把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增长点”定位在农业结构调整上。2001年,通过土地流转,我们拿出50亩土地,与临沂市果茶站签订联营合同,由果茶站以技术入股的形式共同建立了苗木基地,发展果树苗木,仅此一项,村级每年可得收入20多万元。

我村共有6个汪塘约20亩水面。1990年前后,由于村两委把增加村级收入的目光投向兴办企业项目,没有重视汪塘承包,致使汪塘承包混乱,有的搞“人情承包”,有的承包户只承包不交承包费,减少了村级收入,损害了村集体利益。为进一步规范汪塘承包,增加村级收入,村两委在全村公开实行“竞价”承包。通过喇叭、公开栏等形式公开承包底价,动员村民积极参与竞标承包,然后组织投标,谁出的价高就承包给谁。通过这种形式,每年汪塘承包费收入由原来的6000元增加到10000元。

324搞好山区综合开发

实现强村富民

苍山县下村乡里米坑村

我村地处苍山县最西部、抱犊崮风景区北侧,是个典型的山区村。全村共74户、201人,耕地270亩,山场2800亩。近年来,村两委坚持靠山吃山,通过拍卖、租赁、承包、无偿转让等形式,积极开发丰富的集体山场资源,大力发展林果业,加快了群众致富步伐,壮大了集体经济。2002年,全村果园面积达1100亩,人均果树110多棵,农民人均纯收入3600元,村集体收入32万元,集体积累122万元,固定资产1000万元。

1983年底,23岁的孙建华当选为我村党支部书记。面对一穷二白的集体家底和尚在温饱线上挣扎的全村父老乡亲,他心里涌动着创业的激情,他积极征求群众意见,集中民智,通过乡党委邀请省市县的专家、科技人才来村实地考察,分析论证,最后确定了“山顶栽松,山腰植果,山坡种草,苦干十年,把荒山变成花果山”的产业结构调整规划。从1986年到1997年n年间,两委干部带领全村劳力,投工28万个,搬运土石方11O万立方米,打地坝90万米,栽植苹果、板栗、核桃、花椒等经济林果树木2.5万棵,雪松、国槐等绿化风景树l万余棵,把2800亩荒山全部开发绿化完毕。在林果种植结构上,坚持高起点,大规模,先后投资10万元,引进6个新品种的苗木4万多棵,重点发展了薄皮核桃、日本柿子、中华圣桃、凯特杏、梨枣、冬枣等果品,还建立了高效林果示范园3处,发展果树大棚20亩,使林果成为我村村强民富的“摇钱树”。同时,围绕山区综合开发,多渠道增加集体经济收入。一是盘活山场资源。我们对集体拥有的荒山、荒滩、荒岭,采取公开招标的形式,承包、租赁给本村农户管理使用,明确最少转让年限为50年,提高了群众开发投入的积极性。到2002年,全村共发包山场800亩,拍卖荒山1000亩,村集体年固定收入4万元。二是村集体开发创收。由村集体投资,开发山场,栽植经济林木和果树,然后再通过公开招标的形式,拍卖或者租赁、转让给群众。90年以来,村集体共开发荒山200多亩并全部进行了转包,集体每年获得收入近万元。三是以服务促进创收。98年,我们创办了林果生产服务合作社,下设一个生产资料经营部,围绕果树的栽植、管理和果品的收购,积极开展农药、套袋、果肥等购销服务和信息提供、技术扶持、果品冷藏、销售联络等环节的有偿服务,每年为村集体创收3万余元。四是创办林果科技示范基地。去年,投资15万元,在村水库西侧实施了清淤造地工程,造地36亩,建立了高效大棚果树反季节栽培示范基地,由村集体经营,预计三年后,该基地每年为村集体贡献20万元。

728农业兴村

民营立村

努力壮大集体经济

莒南县筵宾镇沙汪头村

我村共有679户,2176人,耕地2724亩。近几年来,我们立足自身条件,充分发挥自然资源和地理区位优势,按照“面向市场,服务为先,因地制宜,规模发展”的指导原则,一手抓结构调整,以农业兴村,一手抓民营经济发展,以民营立村,村集体和农民收入有了较大提高。2002年,全村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900万元,实现利税90万元,人均纯收入达2560元,村集体收入18万元,集体积累78万元。

我村地处平原,历来有种菜、植桑养蚕的习惯,但一直沿用***惯、老做法,规模上不去,效益不明显。为改变这种状况,我们首先从应用和推广良种良法入手,积极调整种养业结构。先后与科研院所、农技推广部门联系,引进了秋延迟辣椒、“中甘十一”甘蓝等一批名优蔬菜。由两委干部带头示范,领着群众干,先后总结出了三种三收、四种四收的种植模式,使经济效益有了大幅度提高。有的亩收入超过万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群众发展蔬菜的积极性。目前,全村已发展大棚蔬菜600多亩,露天蔬菜300亩,桑园550亩,林木花卉苗圃150亩,村集体年收承包费达8万余元。其次,发动群众搞养殖。村里规划兴建了2个规模养殖小区,发展各类养殖大户25个,年出栏生猪、牛、羊等牲畜5000余头(只),肉鸡20万只。村集体每年收取场地使用费3万余元。同时,我们利用位于三个乡镇交界地带的优势,规划了占地60亩的民营经济园区,由村集体投资20万元,实现了水、电、路“三通”。同时,制定优惠政策,规定凡是到园内投资创业者,在子女入学、立项、考察、厂房规划建设等方面,提供最优惠的政策;引进镇外资金的,视规模大小,由村集体按照0.1一l%的比例奖励引资人员。同时,积极争取本村籍在外的成功人士回乡创业,打好“乡亲牌”。到目前,经济园内已有26家企业安家落户,累计投资1600万元。村支部副书记李宏春投资200万元创办了宏春琉璃瓦厂,年产值300万元,成为远近闻名的建陶生产企业,并为60名农村劳动力提供了致富岗位。2002年,园区各业户累计上交税款60余万元,同比增长30%,村集体收取承包费5万余元。今年,我村经济园区被确定为县级民营经济园。

132开发利用土地资源

依靠腥务创收富村

平邑县地方镇大泉村

我村地处327国道南侧,全村共有295户,905口人,耕地850亩。近年来,我们积极实施“养鸡下蛋”、以地生财战略,对村属黄金地段和荒滩采取建、租、包、管等多种方法,激励村民开发使用,实现了富民强村的目标。2002年,全村经济总收入98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00元,集体收入lO万元,固定资产达300余万元。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必须因村制宜,扬长避短,发挥区位优势。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制定了沿路开发计划,群众把包租沿327国道黄金路段的土地使用权形象地比作“养鸡下蛋”,沿327目遭分期分批搞升发,村集体先后投资80万元建起甜蚕食品罐头厂和3处预制厂、康发食品厂,并以租赁厂房、场地等形式,承包给个体业主,村里每年收取租赁费16万元。对于村北100亩荒滩,村里统一规划栽植了速生丰产杨树5000棵,建成了集体林场,预计10年轮伐一次,每茬收入30万元。

为了吸引更多业户参与路域开发,村两委一班人统一了思想认识:以优质服务招商。一是搞好信息服务。村干部想方设法多渠道搜集信息,提供给广大业户,还建立了信息服务网点,使企业准确地把握市场行情,及时调整生产计划,以获取最佳经济效益。二是提供劳务服务。村干部组织村里的青壮年劳力,与企业签订劳务合同,既保证了企业用工,又解决了剩余劳动力就业难题。三是搞好治安服务。为给承包业户提供一个良好的生产环境,村里在加强村民教育的同时,会同有关部门成立了联防队,为企业配备了保安人员。

为了管好钱,用好钱,村里制定了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每年春节前,村两委都制定出全年的财务收支计划,确定本村基本建设及项目优抚款、办公经费、办学经费、计划生育经费、村干部固定补贴和退休干部工资以及车辆燃油维修等开支计划,经全体村民大会表决通过后组织实施,做到村级财务收支公开、民主、透明。

集体经济发展了,村两委不与其它村比办公条件、比工资待遇,而是积极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开展便民服务。近几年,村集体投资200多万元先后购买了3台25马力、1台30马力的拖拉机,2台旋耕机,2台播种机,l台收割机,1台脱粒机,为村民实施统耕、统种、统浇、统收的“四统一”服务。投资20万元架设了有线电视光缆;投资200多万元完成了一座大型扬水站和3眼210米大深井的渡槽架设和6000米防渗渠等综合配套工程,使垒村的机耕机播机收和农田自流灌溉率均达到l0O%;还投资15万元建起了村完小、幼儿园和文化大院。

536发展民营经济

增加村级收入

兰山区马厂湖镇前桃园村

我村地处临沂城郊,临(沂)滕(州)公路自东向西穿越我村而过。全村共有380户,1176人,耕地面积1662亩。近年来,我们在村党支部书记徐广法的带领下,通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闯出了一条富民强村的路子。2002年,全村个体私营企业已发展到180余家,年总产值3800多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680元,集体收入18万多元。

我村前几年是一个人均收入不足1500元,集体经济“空壳”、入不敷出的村。1997年,具有市场经济头脑的“能人”徐广法担任了我村党支部书记。在镇党委政府领导的带领下,徐广法等人赴温州、浙江等地考察,温州的塑料加工业对徐广法的触动很大:“温州人可以把生产的塑料制品,千里迢迢的运到临沂销售,而我们就在家门口,为什么不能自己干?”回来后,他经过一番充分地考察论证,率先办起了自己的塑料加工厂。由于经营有方,产品质量过硬,当年就将成本全部收回。一石激起千层浪。为扩大生产规模,引导和鼓励村民兴商办厂,村里决定由徐广法提供技术,村里提供土地,免收两年的承包费等激励优惠政策,调动了广大村民投资办厂的积极性。短短五年间,我村大型塑料加工厂发展到16家,每家都有上百万元的固定资产,每年纳税14万元,我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塑料制品加工专业村,被誉为“马厂湖塑料一条街”。仅此一项,村集体通过收取土地承包费,年收入10多万元。

近年来,临沂城旧城改造步伐明显加快,拆迁业得到较大发展,我村一些先前搞运输的村民自发组成拆迁队,并且将拆迁后的废旧门窗拉至家中,敲敲打打一阵子,一副崭新的门窗便做好了,这种成本低、销路广、利润高的生意被广大村民看好。村党支部及时加以引导和支持,从土地、水、电、房租等方面提供服务,并沿临滕路两侧规划了经营区,形成了一个颇具规模的废旧门窗专业市场。目前,全村废旧门窗加工专业户已达170多家,产品远销上海、南通等地,我村也因此获得了“废旧门窗专业村”的美誉,村集体每年增加收入5万余元。

民营经济的飞速发展,促使我村党员干部群众“玩龙玩虎不如玩土”的陈旧观念发生迅速转变,坚定了大家发展工业、上项目的信心。去年,我们又规划建设了占地王60亩的鸿达塑料工业园,现已有7家塑料企业入园经营,明年还将有20家模具厂准备从温州搬迂过来。届时,将推动全村经济实现二次飞跃。

940建设工业圆区

壮大集体经济

罗庄区罗西街道东朱隆村

我村现有人口1158人,273户,党员24名,土地面积1200亩。近年来,我村以建设工业园区为突破口,积极打造经济发展的平台,走出了一条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路子。2002年,全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3500万元,新增固定资产7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2万元,人均纯收入3026元。

1995年初,我村还是全乡出了名的“穷窝子”,村集体负债20多万元,人均收入仅650元全村没有一处橡样的工副业项目。1995年4月新班子上任后,通过多次召开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座谈会分析对比,决定依靠交通便利、本村村民在临沂批发城经商大户比较多的优势,兴建工业园区,以工业园区建设为载体,招商引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一是运用“反租倒包”的形式,以每亩50O元的价格从村民手中“反租”150亩土地,并依法办理了各项手续,将工业园区用地集约统一使用,然后以每亩1500元的价格承包,或以每亩2.2万元将土地使用权转让给投资业户。村两委发动全体干部集资,党员干部带头筹集资金170多万元,对工业园区内的设施进行了配套,建起了工业园办公楼,实现了工业园内水、电、路、讯四通。完成了整个工业园区的硬件设施配套建设。二是积极争取,千方百计动员工商业户入园安家落户。制定优惠政策,在土地租金、用水、用电等方面给予入园业户特殊优惠。提出了“以诚心引客商、以服务留客商”的口号,为入园客商在水、电、申领执照、招聘人才等方面提供协调服务,业户所有需与外界协商的关系,均由村里负责。经过耐心细致的工作,当年就有22家加工企业在工业园区安家落户,总投资达380多万元,村集体年收入达10万元。截至2002年底,入园落户的企业已达到35家,其中,投资l000万元以上的l家,500万元以上的2家。三是以工业园区发展带动村级集体经济壮大。村里从园区收益中拿出80万元建起了板材厂,当年建设,当年见效,年获纯利5万多元。同时通过引进资金、土地入股、少量投资的方式和浙江宁波一客商联营,建起了一个塑料制品厂。随后,又借助地理位臵优势,与临沂石化总公司合资120万元建设了一处集加油、餐饮、修理于一体的大型加油站。这3家企业的建成,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30多万元。集体经济的发展,使村级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明显增强。在去年村两委换届选举中,我村两委班子成员全部连选连任,并且均是高票当选。同时,也使村集体有实力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几年来,村集体先后投资80多万元,硬化村内街道3万平方米,户户通上了自来水,赢得了群众的赞誉。

344靠结构调整富民

抓产销服务富村

莒南县壮岗镇大河西村

我村共有318户,耕地1387亩。近年来,我们通过调整产业结构,抓好产销服务,实现了农民、村集体收入同步增长。2。2年,全村工农业总收入69口万元,集体经济总收入3孓8万元,集体固定资产308万元,人均纯收入达2920元。

90年代初,我村农民虽然解决了温饱问题,但村集体经济非常薄弱。为使农民尽快富起来、增加村级收入,我们进行了积极探索。

首先发展保护地蔬菜瓜果栽培。1991年冬,建起了8个冬暖式大棚,用于发展反季节蔬菜。取得成功经验后,实行规模发展,先后发展起大中小棚蔬菜2∞亩,亩纯收入超过4∞0元。仅此一项,村集体每年可收取承包费6万元。其次大搞农业综合开发,发展林果业。先后投资200万元大搞农田水利建设,改造了二级扬程的大型电灌站里座,打小、水库、塘坝15个,总储水量达12.5万立方米,使全村水浇地达90%以上;修机耕路500米,对1000余亩山岭薄地逐年进行综合开发治理,先后发展茶叶、红嘎啦苹果、桑、板栗、优质桃1080亩,平均亩收入2200元。第三,大力发展苗木花卉业。建成占地50亩的苗木花卉园艺场,引进各种优稀苗木和花卉58个品种,每亩年收入超万元。村集体每年获取收益O.3万元。同时,我们充分发挥紧靠龙王河岸、有200亩河岸滩涂这一资源优势,大力开发河滩次生林,购进优质品种杨进行更新改造,先后建成高效丰产林106亩,由村集体统一管理与管护。每8到10年砍伐一次,每亩年均纯收入600多元,村集体平均年收入可达6万元。

为给村民提供系列化服务,村委成立了农副产品购销服务部,先后在上海、苏州等地设立了信息员和业务员,及时销售农副产品,使该村成为当地的农副产品“集散地”,一般情况下,农产品价格比周边市场平均高出限里0.1-0.2元左右。几年来,我村服务站先后为村民购进化肥l000多吨,专用肥200吨,农药18吨,农膜27吨,压棚绳7.5万米,引进果蔬品种76个,销售农副产品4200多吨,村集体增加收入10多万元。2002年,我们按投资入股的方式,投资200万元,建起l座占地8亩、储存量200万斤的大型气调库,并成立了金河果品有限公司,不仅解决了果菜农的后顾之忧,而且增加了村级收入。去年以来,己出入库果菜300万斤,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748创办经济合作组织

加快富民强村步伐

蒙阴县野店镇朝阳村

我村共有150户,470口人,568亩耕地,11名党员。近年来,我们积极引导村民主动适应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围绕特色农业规模生产,按照自愿联合的原则,组建各类经济合作组织,探索出了一条新形势下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增收便民的好路子。2002年,农民人均纯收入2565元,村集体收入18万元,集体积累已达到158万元。

1998年以来,我村先后创办起各类经济合作组织5个,在合作社运转过程中,村两委积极向合作社提供技术指导、信息服务,传达上级政策,引导各社明确服务范围和职责,帮助他们解决生产过程中的一些困难。同时,在服务过程中,提取一定的服务费,增加集体收入。一是以合作社为单位,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前进合作社成立的第二天,社长就带领全体社员投入了水利工程建设。合作社投资5万元,投工3000余个,建起蓄水1.6万方的塘坝2座,使周围200亩粮田和经济林得到有效灌溉。仅此一项,村里可节省投入10余万元。

二是统一提供生产物资,增加村集体收入。我们村属砂石山区,耕地虽不多,但山场面积大。近几年,通过山区开发,已发展经济林1500多亩,仅苹果就近1000亩。村两委在农业部门的领导下,每年统一为5个合作社购进低残留农药、苹果套袋等物

第三篇:村发展集体经济规划

某庄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规划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对于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意义重大。为增强农村集体经济实力,提升村级组织服务功能,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现就实施“强村固基”工程,进一步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基层组织建设年为载体,以创先争优争做为动力,以增强村级班子活力、增加村级集体收入、规范农村干部管理、规范村级工作运行为重点,大力实施“强村固基”工程,探索集体经济的多种实现形式,加快推进农村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发展模式创新,努力实现村级有好带头人、有集体收入、有活动场所、有管用制度、有满意服务“五有保障”目标,为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富民强市、建设幸福新泰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2.目标任务。到2013年底,使集体经济“空壳村”全部建立稳定的收入来源,经营性收入3万元以下的村集体积累明显增长;到2013年底,经济薄弱村得到全面转化,基本消除3万元以下的村,5万元以上的村逐步增长;到“十二五”末,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大幅增加,逐步形成村级集体经济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村级组织服务功能明显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

二、具体措施

1、立足自身优势,经营集体资产增收。在明晰产权的基础上,鼓励村集体通过招标拍卖、重组置换、出租租赁、参股经营、联合开发等方式,盘活各类闲置资产,依法、合理、有序开发利用各类自然资源,完善集体产权有偿使用形式,实现资产的资本化运作。

2、培植主导产业,依托农业产业化增收。引导村集体围绕实施“强村固基”工程规划,积极培育村级特色主导产业,大力培植农产品加工、储运、销售龙头企业,通过资产入股、管理服务等方式,参与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分享经营成果,增加村集体收入。

3、发展合作组织,提供优质服务增收。大力推广集体经济发展,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鼓励村集体领办、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或专业生产协会等合作组织,通过提供生产管理、技术指导、信息服务,适当提取管理服务费用。

4、大力招商引资,狠抓项目建设增收。鼓励村级利用集体建设用地兴办发展企业,采取招商引资、吸引民间资本投资等方式加快项目建设,通过税收返还、利润分成等增加集体收入。精心筛选惠农项目,积极对上争取,通过扶持资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增强集体实力。

5、加快新农村建设,发展二三产业增收。积极搞好腾空土地的复垦和综合开发利用,大力发展二三产业来增加集体收入。鼓励村级在开展公共服务的同时,以市场化运作方式,开展有偿服务,增加集体收入,提升自我发展水平。

三、组织领导

1.落实职责任务。各村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负总责。乡组织办充分发挥牵头抓总、协调各方的作用。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发挥职能,制定扶持政策,细化目标任务,强化督导调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2.强化规划编制。各村要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纳入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同部署,同推进,同考核。要立足各村实际,因地制宜,制定切实可行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乡“强村固基”办公室督促抓好贯彻落实。

3.严明考核奖惩。把实施“强村固基”工程,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纳入科学发展考核和党建专项述职重要内容,考核结果作为衡量村级班子,作为衡量村支部书记工作实绩的重要依据,严格考核,和支部书记绩效工资挂钩,兑现奖惩。

4.营造浓厚氛围。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舆论宣传,积极营造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巩固基层基础的浓厚社会氛围。要大力培树工作典型,及时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推动全乡村级集体经济迈上新台阶,村级组织建设再上新水平。

第四篇: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

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服务功能、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村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关系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大局,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切实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强支柱,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的组织建设,为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提供经济保障。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农村集体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有了明显提高,公益事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社会保障也已开始起步。但同时也看到,从近几年我市309个村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看,村级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增长不快,各村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认识不一,加上原先的基础不同,这就形成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程度相差悬殊的情况。有的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使很多公益事业难以兴办,村级服务功能也难以发挥,大大削弱了基层党支部对广大村民的凝聚力与号召力,甚至有部分村的集体经济还是一片空白或发展的路子不宽,又无资金的“空壳村”,这样不但会影响“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而且将会影响干群关系的改善,农村干部队伍的稳定,基层政权的巩固。

一、当前一些村在发展村集体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发展集体经济观念弱化,氛围不浓。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基层干部群众发展集体经济的意识逐渐淡薄,认为党的政策是鼓励发展个体经济、民营经济,发展集体经济已经过时,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谁有本事谁致富,只要经济发展了,农民富裕了,有无集体经济无关紧要;也有人认为现在国有企业都改制了,各级都在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再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走回头路,不合时宜,在思想素质方面,由于保守和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对村的集体经济建设漠不关心,积极性不高,存在严重的“等、要、靠”思想,这些错误认识严重制约了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2、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活力。一是尽管有些村的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上作了一些改进和完善,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并未得到根本性的触动,这种模糊的制度不仅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同时也导致村民对村集体资产的好坏不关心;二是管理难度加大,不同程度出现集体资产流失现象,使部分干部群众对发展集体经济丧失了信心。由于集体经济在体制上存在先天不足,导致集体资产流失比较严重,同时村干部领导水平低下,思想作风不正,素质不高,管理不善等原因挫伤了干部群众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三是财务管理制度形同虚设,财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而且往往只负责核算,不履行监督职能,村干部的行为失去了监督。

3、村干部思路不活跃,认识不足。有的村干部只会怪没有资源、没有资金、没有好政策,怨天尤人,只抱怨工作难做,干部难当,他们对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思路未激活,“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激励机制方面没有形成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对发展集体经济束手无策,领导无方,感到前途渺茫、日子难混。殊不知,任何一个地方都有优势可找、都有潜力可挖。

二、加快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对策与思考

1、理清思路,努力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是大力开发集体资源。山林资源优势明显的村,可发挥现有的速生林等主导产业优势,使之上规模;田地资源较丰富的村,须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引导农业规模经营,推动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形成区域特色,提高农业效益;二是做好“以地生财,筑巢引凤”工作。通过招商引资,建工业园区,大力招商引资办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农村工业化;三是开展物业租赁等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按照科学利用的原则,发展物业管理等有偿服务业?熏对那些集体闲置的土地、林场、渔塘、房产等实行租赁经营,积极实施项目开发,兴办各类集体经营项目,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合水镇高河村在这方面已经取得较好的经验,他们充分发挥本村交通便捷,地理条件优越等优势,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高河村集体经济原来比较薄弱,两年前年收入仅1.9万元,针对这一情况,驻村工作组和村两委干部千方百计想办法,切实把壮大村集体经济,尽快脱贫作为重要工作来抓。为改变高河村集体经济薄弱的现状,近年来,驻村工作组和村党组织根据本村实际,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途径,使村级集体经济步入良性发展阶段,促进了村集体经济较快发展,主要包括:(1)大力招商引资办厂,现在高河村高流河工业园区发展规划总面积是2500亩,首期开发1250亩,已完成征地300亩,目前已有4家企业先后落户高河工业园区。其中有投资1200万元的豪庭家俱有限公司、投资2000万元的云板业有限公司、投资1600万元的志广钢业有限公司,还有投资1500万元的顺联肉类加工厂项目。(2)发挥高河千年古墟的效应,每年农历五月初四成集日的高流河圩,其富有神奇色彩的传说招惹万人赶集,中外游客慕名而来,观光购物,打造以高河的风姜鸡、艾头鸡汤等主要饮食品牌,拟建高流河饮食服务一条街,村委会建饮食商铺12个单元间,以出租形式发包给商人,把高流河地带建设成为一个具有文化品位,以饮食、休闲、商品流通于一体的繁荣集市,以全力打响高流河旅游品牌,使高流河墟成为全市旅游文化产业的一面旗帜。(3)利用闲置的房屋、地皮,以集体所有的山林、水体、河滩等通过租赁、改造等形式,实行业主经营,集体一次性或分收取土地租金,盘活资产,提高利用率,增加集体收入。高河村通过市建设局挂点的“十百千万”干部穿针引线,立足本村丰富的蚕桑资源,多方争取资金建了高河蚕茧收购站,该项目不仅方便了周边群众卖蚕茧,而且为村集体带来1.9万元/年的收入。现又通过工作组和村委会向上级政府争取资金,在离旧村委会不远的地方兴建一幢新办公楼,新办公楼已经启用,将村委会旧办公楼出租,每年增加村集体收入2.8万元,目前高河村主要的集体经济收入有:鱼塘、山地、厂地、花卉场、旧办公楼、蚕茧站等出租项目,预计2007年村集体经济增加到7.2万元。

2、大胆创新管理机制,形成良好发展局面。切实加强村级事务监督管理,把工作的侧重点放在完善和落实各项制度上?熏严格村级各项管理制度,促进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一些发展项目、承包工程等重大事项,须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成立村民议事会,全体村民参加,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真正落到实处,加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财务制度,严防挪用集体资金,建立议事机制,提出并公开讨论村事务,提交村党支部研究决定,同时,监督村集体资产运营情况。大力宣传新形势下带头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先进典型,形成良好创业氛围,共同营造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宽松环境,以项目促发展,培育、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3、选准村级领导班子和干部,强化培训提高。一是注重德才兼备和群众公认的原则,真正选把有能力、有本事,会干事,肯干事,能干成事的村干部,二是注重优化班子结构,注重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努力形成合理的年龄、知识、优化村领导班子的群体结构,实现村领导班子的最优搭配,达到知识互补、性格相容,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三是开展系统性培训,培训对象要覆盖村干部、村党员和全体村民,并根据不同对象量身定制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培训内容要涵盖思想政治、政策法律、手艺技能等,并根据不同对象的需求确定内容,增强培训的有效性。培训主体可邀请党政领导、农业部门的技术人员作培训,地点可在村委会、田间地头等,增强培训的吸引力。

总之,村集体要“有钱办事、有人管事、有章理事”,这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有解决了“有钱办事”问题,才能调动干部积极性,达到“有人管事”的要求;“有章理事”是制度保证,确保村集体经济及各项工作健康发展,三者互为一体,缺一不可。其中,“有钱办事”是实现“三个有”目标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把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强农村发展后劲,推动“三农”工作健康发展置于农村工作的首位,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通过扎实有效的抓发展、抓创新,不断增强“造血”功能,从根本上改变村集体经济发展乏力的现状。

第五篇:浅析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

多渠道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用好区位优势促增收。找准当地优势,因地制宜兴办二、三产业,全市不少村尝到了甜头。钟埭街道新群村充分利用地处平湖经济开发区的优势,前年投入20多万元对原有菜场进行扩建,并新建了16个店铺门面招标租赁,年租金收入20万元。村党支部书记邱祥华说:“这样一来,村级集体经济就有了稳定来源。”当湖街道大胜村也是如此,利用城郊接合部外来务工人员集聚的特点,该村建造了拥有20多个摊位的菜场租赁给经营者,每年光租金收入就有8万多元。让存量资产保值增值。我市各村在发展壮大集体经济过程中用足用好存量资产,通过对原有集体积累的货币资产实行资本化运作,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新埭镇同心村、全塘镇穗轮村等在村办企业转制时把村集体的资金以入股形式存放在企业,签订好协议,定期向企业收取回报。据悉,穗轮村通过资本化运作,每年的回报有100万元,同心村仅此项每年也有12.8万元的收入。一些村对原有集体房产修理、翻新等,采用承包、租赁或出租厂房、设备等固定资产的形式,收取承包费和租赁费,以存量换增量,盘活集体资产。新埭镇杨庄浜村一闲置厂房未公开招租时每年租金5.5万元,公开招租后村里每年收取的租金达13.5万元。

以地生财挖掘效益。近年来,我市积极开展土地整理项目,通过整理以及对闲置的土地资源进行整合,把新增的土地归村集体统一管理,通过承包、租赁等形式进行开发,增加集体收入。全塘镇三八村通过土地整理,原先的一些小河、小浜、圩堤成了良田,新增有效耕地面积210亩,后租赁给一家公司,每年收取土地租赁费12.79万元。新埭镇萃贞村通过土地整理项目,在与农户办理相关土地流转手续后,对918亩土地实行公开招投标,以平均每亩283元的流转有偿金,为村集体经济增加收入26万元。

创新思路多渠道发展集体经济,使村级组织不断富裕起来。

浅析如何发展村集体经济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服务功能、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村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发展程度关系整个农村经济发展大局,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切实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重大的政治问题,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坚强支柱,是加强农村基层党的组织建设,为进一步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提供经济保障。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集体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有了明显提高,公益事业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社会保障也已开始起步。但同时也看到,从近几年我办17个村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看,村级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增长不快,各村对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认识不一,加上原先的基础不同,这就形成了村集体经济发展程度相差悬殊的情况。有的村集体经济实力薄弱,使很多公益事业难以兴办,村级服务功能也难以发挥,大大削弱了基层党支部对广大村民的凝聚力与号召力,甚至有部分村的集体经济还是一片空白或发展的路子不宽,又无资金的“空壳村”,这样不但会影响“三农”问题的有效解决,而且将会影响干群关系的改善,农村干部队伍的稳定,基层政权的巩固。

一、当前一些村在发展村集体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发展集体经济观念弱化,氛围不浓。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基层干部群众发展集体经济的意识逐渐淡薄,认为党的政策是鼓励发展个体经济、民营经济,发展集体经济已经过时,认为搞市场经济就是谁有本事谁致富,只要经济发展了,农民富裕了,有无集体经济无关紧要;也有人认为现在国有企业都改制了,各级都在放手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再提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是走回头路,不合时宜,在思想素质方面,由于保守和小农意识根深蒂固,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在文化素质方面,农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于农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对村的集体经济建设漠不关心,积极性不高,存在严重的“等、要、靠”思想,这些错误认识严重制约了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健康发展。

2、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活力。一是尽管有些村的村级集体资产管理制度上作了一些改进和完善,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体制并未得到根本性的触动,这种模糊的制度不仅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同时也导致村民对村集体资产的好坏不关心;二是管理难度加大,不同程度出现集体资产流失现象,使部分干部群众对发展集体经济丧失了信心。由于集体经济在体制上存在先天不足,导致集体资产流失比较严重,同时村干部领导水平低下,思想作风不正,素质不高,管理不善等原因挫伤了干部群众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积极性;三是财务管理制度形同虚设,财会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而且往往只负责核算,不履行监督职能,村干部的行为失去了监督。

3、村干部思路不活跃,认识不足。有的村干部只会怪没有资源、没有资金、没有好政策,怨天尤人,只抱怨工作难做,干部难当,他们对如何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思路未激活,“老办法不能用,新办法不会用”,在发展村集体经济的激励机制方面没有形成切实可行的措施和办法,对发展集体经济束手无策,领导无方,感到前途渺茫、日子难混。殊不知,任何一个地方都有优势可找、都有潜力可挖。

二、加快发展村集体经济的对策与思考

1、理清思路,努力探索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途径。一是大力开发集体资源。田地资源较丰富的村,须大力发展种、养殖业,引导农业规模经营,推动农业向规模化产业化方向发展,形成区域特色,提高农业效益;二是做好“以地生财,筑巢引凤”工作。通过招商引资,建工业园区,大力招商引资办厂,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进农村工业化;三是开展物业租赁等增加集体经济收入。按照科学利用的原则,发展物业管理等有偿服务业?熏对那些集体闲置的土地、渔塘、房产等实行租赁经营,积极实施项目开发,兴办各类集体经营项目,实现集体资产保值、增值。搪下村楼宇经济方面已经取得较好的经验,他们充分发挥本村交通便捷,地理条件优越等优势,积极探索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集体经济原来比较薄弱的村,驻村干部和村两委干部一定要千方百计想办法,切实把壮大村集体经济,尽快脱贫作为重要工作来抓,利用闲置的房屋、地皮,以集体所有的土地.房屋通过租赁、改造等形式,实行业主经营,集体一次性或分收取土地租金,盘活资产,提高利用率,增加集体收入.2、大胆创新管理机制,形成良好发展局面。切实加强村级事务监督管理,把工作的侧重点放在完善和落实各项制度上?熏严格村级各项管理制度,促进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对一些发展项目、承包工程等重大事项,须提交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成立村民议事会,全体村民参

加,使民主决策、民主管理真正落到实处,加强农村财务管理,规范财务制度,严防挪用集体资金,建立议事机制,提出并公开讨论村事务,提交村党支部研究决定,同时,监督村集体资产运营情况。大力宣传新形势下带头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先进典型,形成良好创业氛围,共同营造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宽松环境,以项目促发展,培育、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3、选准村级领导班子和干部,强化培训提高。一是注重德才兼备和群众公认的原则,真正选把有能力、有本事,会干事,肯干事,能干成事的村干部,二是注重优化班子结构,注重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努力形成合理的年龄、知识、优化村领导班子的群体结构,实现村领导班子的最优搭配,达到知识互补、性格相容,提高领导班子的整体水平和驾驭全局的能力。三是开展系统性培训,培训对象要覆盖村干部、村党员和全体村民,并根据不同对象量身定制培训内容,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培训内容要涵盖思想政治、政策法律、手艺技能等,并根据不同对象的需求确定内容,增强培训的有效性。培训主体可邀请党政领导、农业部门的技术人员作培训,地点可在村委会、田间地头等,增强培训的吸引力。

总之,村集体要“有钱办事、有人管事、有章理事”,这是一个有机整体。只有解决了“有钱办事”问题,才能调动干部积极性,达到“有人管事”的要求;“有章理事”是制度保证,确保村集体经济及各项工作健康发展,三者互为一体,缺一不可。其中,“有钱办事”是实现“三个有”目标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要把促进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增强农村发展后劲,推动“三农”工作健康发展置于农村工作的首位,统一思想认识,增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通过扎实有效的抓发展、抓创新,不断增强“造血”功能,从根本上改变村集体经济发展乏力的现状

村级集体经济该如何发展壮大——山东省宁阳县三个村给出各自答案

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农村实行税费改革后的新形势,如何增加村级收入,为群众生产生活搞好服务,成了基层共同关注的话题。山东省宁阳县的一些基层组织在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方面采取的“新鲜招”和“活路子”,着实会让人耳目一新,深受启发。

宁阳镇沙岭村: “沙”里掘金路子宽

村庄因建在沙窝地里而取名。过去,沙岭人在沙窝地里忙活来忙活去,使尽了浑身解数,还是在沙窝里混穷。现如今群众人均收入达到4275元,村集体固定资产达到了300多万元。有何“妙招”?

“招”一,思想生“金”。1998年村支书石福振上任后做的第一件事便是走东家,串西家,引导群众转变思想搞调整。当年里村发展起桑园40多亩,第二年便形成了上百亩的规模。桑蚕业上去了,蚕药肯定有市场,于是村里建起了自己的蚕药厂,经过几年运作,企业固定资产达到了1000万元,流动资金达到了200万元。

“招二”,科技生“金”。村两委认为:光靠思想生“金”还不行,还要依靠科学技术来生“金”。为了增加蚕药厂的效益,石福振带领村干部到一些大专院校“求经问宝”。经过专家教授的点拨,企业在很短时间内膨胀了资本,拓展了生产规模。

“招三”,环境生“金”。村两委意识到,没有一个平安的环境,经济上去了,但也长久不了。于是村里设立了报警电话,以村干部和民兵连为依托,成立了报警服务中心,这样就组成了村里的110系统,这下村里发展经济有了保障。

乡饮乡南赵村: “三绿”拓出富裕路

过去的乡饮乡南赵村,既没有资源优势,也没有地缘优势,是出了名地穷村。而现在,群众日子过得富足殷实,村集体经济格外红火。这要归功于村两委带领全村人正走着的“三绿”之路。“绿色食品”走市场。南赵村一些农户有加工粉制品的传统,但一直没有形成规模。村两委在经过一番论证分析后,千方百计把这一产业做大做强。手工粉皮,张张是金。目前,全村粉制品加工户发展到436户,年产粉皮750万公斤,实现销售收入2250万元。为了让加工户形成合力,村里建立起粉制品公司,组建了粉制品协会,在促进了群众收益的同时,也促进了集体增收。

“绿色银行”储金银。1991年村两委号召群众在房前屋后,河边路旁的空闲地上栽植树木。他们率先实行了林网绿化权拍卖,推行“股份制”经营,将路段承包给群众,并实行集体栽植、群众看护、利润分成。十年树木变成金。2001年南赵村林网树木更新采伐,全村一次性收入超万元的农户达到60多户,最多的一户收入3.6万元,村集体收入也因此而增加。

“绿色农业”添富路。“绿色银行”建起来以后,村两委又琢磨起了其它挣钱的招。经过分析论证,他们利用林下空间发展林草间作,以种植带动畜牧业发展,实行林、草、牧一体化,开发出了现代“绿色农业”的新路子。

伏山镇桑庄村: 外来企业助增收

伏山镇桑庄村有种植有机菜的传统,村里几年发展起有机菜近千亩。如何拉长产业链条,增加有机蔬菜的附加值,是村两委思考了良久的问题,为了把有机蔬菜产业做大做强,他们积极吸引外地客商投资,有机蔬菜通加工企业紫阳公司落户该村,仅厂房租赁费和蔬菜加工提成,村里每年增加收入10多万元。

下载杨家河村发展集体经济实例(优秀范文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杨家河村发展集体经济实例(优秀范文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调查报告

    发展村集体经济的调查报告近年来,**镇各村、社区充分利用城区优势,千方百计引导农民增加收入,大力发展集体经济,各项经济指标逐年攀升,基层组织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能力不断增......

    xx村发展集体经济汇报

    xx县xx镇胜利村集体经济发展情况 汇 报 xx镇胜利村位于西湖东岸,总面积20.5平方公里,辖59个村民组,3200户,11000人口,党员286人,村集体资产资源丰富,拥有1.1万亩养殖水面和3300亩土......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典型实例写作模式

    附件1: ●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典型实例写作模式 标题:××××××××××× ——XX镇(乡)XX村发展集体经济实例 【村情一览】 包括村落位臵,村自然属性(土地面积、耕地面积、......

    发展村集体经济支部书记典型材料

    村级发展的领跑者 无怨无悔的实干家 ――记XX镇XX村党支部书记 XX XX镇XX村,是革命老区乡村,属镇政府所在地,全村版土面积4.3平方公里,以山坡岗地为主,耕地面积1252亩,山林面积890......

    某市发展村集体经济工作经验材料

    某市发展村集体经济工作经验材料一、抓牢思想引领,把准村集体经济发展大方向一是坚持强化理论武装。始终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人民公司探索运行的指导思想,将习......

    如何发展东沈村集体经济

    如何发展东沈村集体经济 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增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增强服务功能、促进经济发展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物质基础。村集体经济是农村经济中最......

    XX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方案

    XX村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工作方案为进一步壮大XX村村级集体经济,提高村级集体收入,结合XX村实际,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一、基本情况XX村为省定“十三五”重点贫困村,位于XX乡XX部,距......

    xx村发展集体经济情况案例

    xx村发展集体经济情况案例 一、xx村简介 xx村位于xx镇南部,南邻三塔,利辛县巩店镇,京九铁路从中心通过,县道龙伍路从中心通过,全村所辖18个自然村,6690人,1787户,党员共204人,耕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