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之塔》观后感

时间:2019-05-15 15:27: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光之塔》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光之塔》观后感》。

第一篇:《光之塔》观后感

《光之塔》观后感

每个人都可以从片子里面找到自己的影子。生命的灯塔,一直在延续。不要等到失去后,才想到珍惜。就在现在,我们应该让父母更快乐一点。

曾经也拼命的寻找让自己感动流泪或是触动很深的东西,怕自己变成冷漠的人……可是,渐渐发现,好多东西已经不能让我感动了,冷漠亦或是……

传承,作为儿子,更能体会这种难以名状的情感。曾经是小船里面那个顽皮的孩子,曾经坐在父亲的脖颈上捣蛋;现在是离开家乡,离开父母的游子;将来,也会是那个盼着儿女来信,无论风雨,都会蹒跚着走向信箱的驼背老人。父爱如同那座灯塔,没有温柔和细腻,更不会说出那些想念和依恋,只是燃烧着自己,发出宏伟而又柔软,清晰而又温馨的光,告诉你回家的路,或是引导你去更远的地方,然后,永远地为你点亮。

感觉,无声。。,无言。。,有的只是一点一点的付出。作为儿子,很少和父亲亲昵,这种和父亲话少的儿子不占少数,两个男人不知道如何表达情感。至今我仍感动于这种生命的付出和充满温情的轮回。

希望父母健康,平安!

第二篇:宝光塔的传说

宝光塔的传说

话说宝光塔建好后,为高州增添了一景,但不知那一年,有个妖猴(当地人叫“马骝精”)爬上宝光塔顶上,白天睡觉,晚上窜到村子里偷鸡摸鸭和调戏妇女,弄得这一带村庄鸡犬不宁,人心惶惶。妖猴作恶的消息传开后,人们都想除去这一害,勇敢的小伙子跟它明斗,被妖猴打伤;有人伏击暗杀,有人用箭射击,有人大刀斧砍,都无法消灭这作恶多端的妖猴。

一天,街上来一名老汉,不知何姓大名,驯养了一对牙鹰,这是一头老鹰和一头小鹰,他靠这对牙鹰捕捉毒蛇浸酒和煮膏药出卖,为民治病。他在高州城闻知妖猴害人的事,长叹一声,连药也不卖了,立即收档回到客栈,想了一个晚上,决心除害救民。第二天,老汉带着双鹰来到鉴江河边,午时三刻,烈日高照,老汉拍着小鹰训练后,小鹰“呱呱”两声飞上蓝天,在宝光塔上兜了两圈。这时,那妖猴正甜睡,听到鹰叫,猛然惊醒。小鹰看见妖猴伸出头来,勇敢俯冲下去,伸出尖嘴,欲想吸瞎妖猴眼睛,怎知妖猴反应迅速,异常狡猾,把头一低,乘机举起前脚一扫,把小鹰当场击死。老汉看到小鹰已死,痛哭一场。好一会儿,他取来一袋石灰和一大包泥沙粉,并对老鹰说了一番话,老鹰好像很懂人性,等老汉举手时,它滚了一身泥沙粉,张开两翼羽毛沾满石灰,老汉在鹰脚下挂上一小袋石灰,便飞向宝光塔顶。妖猴看到老鹰飞来,瞪着双眼,伸出前脚,做好准备再想把老鹰扫死。想不到老鹰吼叫一声,撒下泥沙粉,浓烟滚滚,遮住妖猴视线,接着拍拍两翼羽毛,撒下石灰,再用两爪刺破袋子把灰抖下,烟瞎妖猴一双眼睛。老鹰乘机搏击下来,用双爪刺破猴头,尖嘴啄去,为民除了一害。在场周围的人们看到这精彩一幕,拍手叫好,奔走相告,捐款感谢老汉,赞美老鹰有本事。

第三篇:迪拜塔观后感

关于超高层建筑的一些思考

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处的的产业技术革命带来了生产力发展与经济的繁荣,大工业兴起使人口集中到城市中来,造成用地紧张,地价上涨,城市范围逐步扩大仍感局促,为了在较小的土地范围内建造更多的建筑面积,建筑物不得不向高层发展——这是高层发展的最根本原因。其次,由于高层建筑技术的进步,使许多不可能的高层建筑形体得以实现,这也是高层建筑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今天,我们将来讨论一下后者在当今高层建筑中的应用。根据所学的房屋建筑学知识可知,我国规定:超过10层的住宅建筑和超过24米高的其他民用建筑为高层建筑,当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称为超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绝对不是简单地把建筑物的高度往上升就可以了,当高层建筑的层数和高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它与多层建筑相比,在设计上、技术上都有许多新的问题需要加以考虑和解决,下面就一一分别叙述。

技术突破一:机动性

当我们站在一栋高楼大厦前,我们应该思考的第一件事是:我们的目的地在几楼?我们该如何上去?这是人们在使用高层建筑时应面对的一个首要障碍,因为人们不愿意爬太多层楼梯,一般走超过5层就已经会感到厌烦。传统大楼的楼梯在高层建筑中很难取得人们的青睐。因此,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电梯就应运而生了。1854年,在纽约水晶宫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美国人伊莱沙·格雷夫斯·奥的斯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他的发明。他站在装满货物的升降梯平台上,命令助手将平台拉升到观众都能看得到的高度,然后发出信号,令助手用利斧砍断了升降梯的提拉缆绳。令人惊讶的是,升降梯并没有坠毁,而是牢牢地固定在半空中——奥的斯先生发明的升降梯安全装置发挥了作用。“一切安全,先生们。”站在升降梯平台上的奥的斯先生向周围观看的人们挥手致意,这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安全升降梯。奥的斯先生的发明揭开了高层建筑的发展历程。从那以后,升降梯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1889年12月,美国奥的斯电梯公司制造出了名副其实的电梯,它采用直流电动机为动力,通过蜗轮减速器带动卷筒上缠绕的绳索,悬挂并升降轿厢。1892年,美国奥的斯公司开始采用按钮操纵装置,取代传统的轿厢内拉动绳索的操纵方式,为操纵方式现代化开了先河。一部性能优越且安全性高的电梯在一个高层建筑中是十分重要的,电梯能使人们在极短的时间内到达大楼里的任意一层,且最重要的是不需耗费人们的体力,这使得人们有兴趣在一栋大楼里工作、学习、居住,使人们对高层建筑不会感到畏惧,使得高层建筑的使用变得便利起来。电梯彻底地改变了都市景观,大城市里的建筑物拔地而起,且一栋比一栋高,这全得感谢与电梯的使用,没有电梯就不可能建造摩天大楼,电梯的加入完全改变了高层建筑的全盘概念。世界上第一座使用电梯的大楼是位于美国纽约的公平保险公司的总部大楼,直至今日,世界上有使用电梯的建筑物多达1.5亿座。其中,现今世界第一高楼,超高层建筑“迪拜塔”更是将电梯的使用发挥到了极致。迪拜塔内共设有53座电梯同时运作,最大的可同时容纳46人,最快的时速可达53公里/小时,不到50秒便可到达120层.。如此快的速度以及如此大容量的人数,使得整座电梯在运行过程中拥有极高的动能,如果此时电梯下坠,要想煞住它,就如同把一辆18轮的大卡车冲出悬崖后凌空停住,这是一项莫大的挑战,但迪拜塔的电梯设计师们也想到了这点。迪拜塔的电梯一旦超出了时速限制,就会立即自动触发紧急刹车系统,强大的制动系统能产生足够大的摩擦力使得高速的电梯在几秒内停下。正是由于有了这种高效、安全的电梯,让人们打破了对建筑物5层楼的限制,使得人们越来越热衷于在高层建筑里工作、居住,众多建造高层建筑拔地而起。

技术突破二:建材

但是,当建筑物的高度接近25米时,传统的建筑材料石块已经不能承受建筑物如此高

度的重量了,因此,建筑师们如果想继续往上建造他们的作品,就不得不另辟蹊径。1939年,纽约傅勒大厦的建筑师丹尼尔·伯恩罕想到了一个新办法来解决这一问题。他用钢柱和钢梁固定成一个钢骨架,钢材比石块轻薄且坚固,又能承受整个结构的重量,最后只需将外层薄薄的砖石墙套在钢骨架上。这样一来,高层建筑的高度就从原来的25米成功提升到87米以上。而丹尼尔·伯恩罕所开创的这种建筑史上最重要的技术,正是当今所广泛使用的钢筋混凝土的始祖,因为这是一种新形态的建筑技术,这种钢结构的形体一旦稳定下来,理论上你的大楼要盖多高就盖多高。除此之外,大楼外观所用的材料也非常讲究,玻璃幕墙是一般高层建筑的首选,因为玻璃既有良好的采光功能,又能遮风挡雨,还能呈现出令人赏心悦目的外观,加上现今的许多高层建筑大都结合了最好的钢材和石材,建筑师们利用这些材料以及钢筋混凝土技术,打造了一栋又一栋坚固、轻巧和美观的摩天大楼。

技术突破三:散热

但大量运用玻璃幕墙技术来装饰高层建筑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个致命缺点。那就是在炎热的夏天时,美丽的玻璃高层建筑物有可能成为一座烤炉。因为在夏天,玻璃能然让建筑物光线充足,但同时热气也会侵入,人们在获得光线的同时也受到大量太阳辐射的影响,辐射会被室内的物体吸收散热,然后再辐射到周围的空气中,造成温度上升,并且,密封的玻璃窗使热气无法外泄,室内很快就热得让人受不了了。因此,散热就成为了高层建筑的建筑师们又一大难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建筑物才能顺利运营,而唯一的办法就是给建筑物降温。一位名为威里斯卡瑞尔的美国工程师解决了冷却的问题,他发明了一种机器,可藉由湿度的增加,使潮湿的热空气冷却、干燥。机器首先把细微的冷水雾注入一个密闭空间,接着把炎热、潮湿的空气吸入这股冷水雾里,这样一来,热空气就变得凉爽、干燥,很明显,这就是如今我们所使用的空调。空调的出现,使得高层建筑不仅仅向着高的方向发展,而且还使得体积庞大的高层建筑成为可能。但是仅仅依靠空调的使用,有些时候仍不足以抵消外界辐射的热量。于是乎建筑师们必须一些新型的技术。如迪拜塔的玻璃幕墙所使用的玻璃,分成外部表面和内部表面,各涂有特殊的涂层。外部涂有一层薄薄的金属,其作用是反射每天太阳直接照射到建筑物表面的太阳热能,如同防晒乳液,金属涂层转移会使室内增温的紫外线辐射,但这层防晒乳液档不住火热沙漠的沙粒辐射的红外线,因此就需在玻璃内侧涂上一层薄银以阻挡热射线。这样一来,高层建筑的玻璃幕墙便可堪称完美,使得高层建筑的发展又上升了一层。

技术突破四:施工速度

空调的出现让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在大楼里舒适地工作,于是乎大楼便被盖得越来越高。可是,若想盖更高的建筑物,意味着所耗费的时间就需要更长,所花费的金钱也会更多,这绝对是开发商最不想见到的局面。要想留住投资商,就必须加快施工速度。大楼一旦开工,几乎每分每秒都在花钱,建筑师必须想办法把施工期缩短,而一个不错的解决方案就是预制大楼组件,然后再像巨型模型一样把各组件组装起来。建筑师们先在别处打造大楼组件,等一切准备就绪,再把组件运抵工地,进行快速组装。然而,又有问题出现了。高层建筑的各个组件重量几乎都超过了十顿以上,要想把如此巨大沉重的家伙快速地运吊组装起来,是个不小的难题。建筑师的施工团队在澳洲找到了一种称为跳升式袋鼠起重机,这种起重机可以吊起超过50顿的重物,每当组装完3层楼后,起重机的底部松开,向上滑行3层楼再锁紧,这使得整个起重机往上跳了一层。有了这两种关键技术的帮助,整个大楼的施工速度大大加快,这正是整个施工团队以及开发商所渴望的。

技术突破五:防风

随着大楼的高度不断上升,新的问题也就不断出现。因为高层建筑越盖越高,且多采用钢结构框架,设计重量越来越轻,在高处,对高层风的作用力越来越敏感。尽管建筑师能保证结构承受风荷载是安全可靠的,但强大高层风所导致的震动,使大楼产生摇摆,造成室内

物体移动,且这种摇摆类似于坐船的感觉,容易使人产生晕眩不适。不过,建筑师们自有防风的应对策略。他们把大楼内部的钢结构架转移到外部,这所谓的外露骨架很难把大楼吹弯,这种外露骨架是史上防风技术最杰出的发明。但如果对于超高层建筑来说,不能光靠刚性的外露骨架防风,为了防止高楼层用户发生晕船现象,其解决方法是与风进行互动。建筑师在建造是不断进行风动测试,把风洞纳入设计的过程中。建筑师主要在建筑物的外型上下功夫,他们把大楼的每一段设计都以不同的方式偏移风向,扰乱强风在建筑物周围所形成的漩涡,消除了风对建筑物的影响力,达到了与风进行互动的目的。

技术突破六:抗震

大自然对人类建筑的考验还不只这些,其中,最具破坏力的要数地震了。地震永远是高层建筑的头号杀手,地震比风的破坏力高出许多,因为风很少能把建筑物吹倒,但地震要想摧毁一栋建筑物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建筑师们运用物理知识来应对地震,那就是给建筑物增加弹性,因此建筑师在设计刚性的大楼同时,在容许范围内增加弹性。如台北101大楼,为了度过快而剧烈的地震,建筑师在大楼中央竖起了36根刚性的钢管,其中注入混凝土赋予大楼强度,当巨柱在地震时屹立不摇,结构其它部分弹性相连,可随着外力作用而伸缩。并且,实践也证明这一方案的可行性,因为在台北101建造途中,地震就袭击了它。周围的小建筑物几乎不堪一击,但台北101依然挺立。这样,建筑师们就克服了地震对于高层及超高层建筑的影响。

技术突破七:疏散

克服了种种大自然对建筑物的考验后,建筑师们还得思考最后一个问题,那就是人为引起的火灾以及恐怖袭击,而最重要的是如何疏散大楼内的人。要疏散一栋高层建筑里的人可不简单,大楼越高越大,就有更多的人要走更多的路才能到达安全地点,千万不要以为下楼梯比爬楼梯简单得多,其实不然,每个人的速度各有不同有些人走得很快,有些人身体比较好,但也有些人受了伤,也可能没穿鞋子,沿路落东落西的,这对任何人都是个严峻的考验。因此,高层建筑内必须设有消防设施及安全通道。在全球第一高楼迪拜塔里,有内建的消防设备,因为混凝土骨干原本就防火,可是逃生呢?对于迪拜塔,答案是人们根本就不需要逃出去,迪拜塔内设有9个很特殊的房间,避难室。这是用一层层强化混凝土和防火护墙板打造而成的,避难室的墙壁能在火灾的高温中支撑两个小时,每间避难室有独特的空气供应,从防火的管线注入,密封的防火们阻止浓烟内泄,人们能在避难室里躲避火宅,等到消防人员控制火势以及救援人员的到来,且每隔30层楼就有一间避难室,应该能让全体住户安全轻松抵达。

除了以上所提及的几个要素,高层建筑需要解决的问题还有很多。如电磁波的问题,高层建筑的日益增多,造成了对电磁环境的破坏,引起电视收看效果的变差和通信质量的降低,这一问题在高楼林立的大都市尤为突出。解决这种因建筑物自身产生电磁波反射而破坏电磁环境的有效方法之一是研究应用一种新型的、能吸收电磁波能量,从而减少乃至消除对电磁波反射的建筑材料。铁氧体材料是一种具有良好吸收电磁波能量的材料,曾广泛应用于军事上,并达到了实用化。目前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开发出各种类型的铁氧体吸波材料,并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应用于许多高层建筑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高层建筑的发展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磨砺,至今基本成型。将来的发展趋势也许高度不会是主要目标,人们也许更注重建筑物的内部空间构成,强调底部空间的重要性,普及一体化设计,如智能建筑。并且,未来建筑应该会偏向环保节能技术与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促进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的相互融合。我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人类的建筑史定会翻开新的篇章。

(关键字:机动性、建材、散热、施工速度、风、地震、疏散)(注:部分数据案例

摘抄自一下资料,《超大建筑狂想曲:迪拜塔》、《新建筑与新技术》、《建筑、环境与土木工程》、《高层建筑技术难题攻关》、《高层建筑发展史》

第四篇:淮塔观后感

说来惭愧,来徐州上学近一年,也没去过淮海纪念塔,于是趁着清明三天假期,我们宿舍一行人决定去参观淮塔。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走在路上,迎面的风夹杂着细碎的雨,吹在我们的脸上,也似乎吹到了我们的心田,雨绵绵不断,像鹅毛一般,又像是战士的汗水与泪,不断地,不断地,诉说着一种精神,我们些许感到那种庄严与肃穆。

走在解放南路上向南眺望,远处的烈士纪念塔的塔顶屹立在浓密的山林之上。绕过一个长长的“S”型山坡,就来到了纪念塔的大门。大门朝北,由东西对称的两座花岗岩石雕成的水瓶形状的门楼组成。门里面是一条水泥铺成的宽阔的走道。走道的尽头是一个圆形的大花圃。花圃的南面,是“淮海战役烈士纪念馆”,纪念馆由新旧两座馆舍组成。花圃的西面就是雄伟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了。

纪念塔高38.15米,塔的上端雕刻着由五角星、步枪和松籽绸带组成的塔徽。塔身正面镶嵌着毛主席当年题写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镏金大字。塔座正面镌刻着镏金碑文,记述着淮海战役的历史经过以及烈士们前仆后继、广大群众奋勇支援前线的英雄事迹。看着矗立在我们面前的淮海战役烈士纪念塔,眼前的它是一座四四方方,简练的石碑高耸在山间,几乎没有任何修饰。站在塔前,我们一行人按捺住激动的心情,排着整齐的队伍向那些英勇献身的烈士们三鞠躬。那一刻,我想,用任何一种语言,都无法描述那一段惨烈的历史,都无法表达后人对先辈的感激与怀念。

绕过纪念碑,我看到后面是一面环形的墙,墙上那密密麻麻的名字让人透不过气来,为了今天这样他们根本想象不到的好生活,先辈们付出的是怎样的代价?一个人的一生,就浓缩为墙上冷冰冰的字迹,一个人的故事,都隐藏在无语的岩石上,让我们用一生去读懂他们吧。

正当我陷入沉思时,远处传来的稚嫩声音让我不禁转过头去。只见一群高中生穿着整齐的校服,恭敬笔直的站着,右手紧紧握拳,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这满腔热血的誓言,让我不禁为共产党的伟大所折服,对他们充满着敬意,却有着一丝惋惜与自责,他们用生命换来的今天,而我们又是如何去面对现在的生活?但更多的,我感受到的是无穷的力量与昂扬的斗志。随后传来了三分钟默哀乐,大家全都低下了头,脑海中感慨万千,此时此刻的心情,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唯有沉默,无声胜有声。

随后我们准备去军事纪念馆看看,沿途看到粟裕将军的骨灰,静静地安放在纪念塔旁边。将军戎马一生,如今再也不用在硝烟中穿行,再也不用在炮火中沉思,再也不用为失去战友而悲痛。站在粟裕将军身边,站在他的士兵们身边,今天的我们,也是为战争而生的吗?先辈们冲上战场的时候,被刻上墙的时候,也许根本来不及想这个问题,但是,他们赢了。

来到军事纪念馆,进入展览大厅,庄严肃穆的氛围一下把我带到了战火纷飞的年代。眼前的雕塑中,感悟到浓浓的硝烟,嘶鸣的战马,缠着绷带,手握钢枪的勇士,一切离我们是那么的近,也是那么的远。

在这庞大史画卷中,我难去复述,只是那一个个细节,一件件展品,让人心潮起伏。谁都知道当年解放军的装备非常差,但现场看了之后,才明白军民的智慧,已经将这种差距缩小到了极限。那汽油桶中的炸药包,被国民党军队称为“原子炮”,令人胆寒。而那单薄、破旧的军装,虽然一点也不出人意料,只是当它活生生地摆在面前时,总难以相信。最后一个展厅展出的是牺牲烈士的遗物。淮海战役中,能够核对姓名的烈士约3万2千位。放在那一张张年轻的、模糊的照片下的,往往都是一张张鲜红的立功证书。有些烈士连照片都没有,只有后人凭着记忆,用淡淡的铅笔,勾画出那同样年轻的、威武的脸庞。在每声振耳欲聋的枪声中,炮响中,当置身于那场残酷,愈烈的战争中,是什么样精神可以让他们不顾个人安危,激昂向前?又是什么样的信念可以让他们直面生死?我们难以想象。

记得在一期电视节目中,记者采访淮海战役中的幸存者,在那些幸存者身上,你会发现对他们的景仰是油然而生的,天下是他们打下来的,而那些英雄就在镜头前,就在你面前,你会作何感想?

经历过战火的洗礼和岁月的磨励,他们更懂美好生活的不易,半个多世纪的光阴似乎并没有消退他们的记忆,年迈的他们有点一段记忆尤新,永远无法磨灭的那段血的历史……

有的人死了,但他们还活着。在那一个个丰碑面前,能否让我们这些后人记起那些曾经同我们一样年轻的生命?又如何去理解战争与牺牲?也许只有穿上军装,身为战士,才深刻意识到这份责任…… 生与死的距离一直都是人们在探讨潜在而深刻的话题,也许那些英雄们并不知道生与死的意义,也没有考虑孰重孰轻,但他们用热血,用生命,用牺牲去诠释了永生的涵义,诠释了生存的特殊一面。光阴荏苒,岁月流逝,历史永远地过去了,但历史也永恒地存在着,它联结着过去和未来,在当代人的血脉中流淌。无法忘记的是血与火交织的滚烫日子,记忆中永存的是生与死碰撞的闪光瞬间。为今日的幸福与明日的更加美好,让我们走近历史,翻开淮海战役这本耐读的书,去领略那英勇悲壮,令人震撼的一幕。

第五篇:《塔洛》观后感

《塔洛》剧照

引言:

这则观后应该是我姑姑在手机上敲出来的,想想单凭一部手机就能敲出这么多字也是蛮拼的。相较于我这个80后,我觉得她更懂得变迁给人带来的感受。她把那段记忆称作为一个非黑即白的年代。我尝试着站在那个年代的立场去看这段历史,多少能体会那种笑着笑着就像哭出来的情绪。

文中提到一个让我感触颇深的视角---打破禅定状态的生活,这句话拿来描述电影本身的内容是描述一个牧人平静的生活从此开始跌宕,而对我而言又像是一颗丢进湖面的石子儿,开始思绪荡漾。一个模糊的记忆慢慢苏醒,那里有我的小学,有文章的作者,还有很多尚未离世的人儿,我也曾有过小羊羔、牧场、小土房、藏獒。是这样的,要理解《塔洛》,我们离记忆中的过去靠的越近,感触更深。

《塔洛》剧照

文:拥塔

继《智美更登》之后看的第二部藏语电影是周末在成都首影的《塔洛》,而黑白片属于时隔几十年后再次看。至于该片的创作形式、空间构造、声音设计,以及镜像处理等等还是去听专业影评人讲才好,我在这里凭一时兴起仅能写写普通观众的一点感想。

从影片那些拍摄的大镜头和室内镜头角度看,层次感似乎比有色拍摄难度更大。除了记录那个非黑即白的年代,导演选择放弃彩色可能是为了更凸显主人公的内心世界里非黑即白的那些极致观念的冲突和转换:泰山与鸿毛、好人与坏人、传统与现代、真情与假意、单纯与狡诈,影片中主人公的形象是很纯粹的传统型,从思维到观点、从言谈到神态、从无欲到渴望、从辫子到光头、从痴迷到忏悔,台词和情景中随时出现的反差冲突让精典与讽刺相连,让人笑着笑着就想哭出来。

塔洛,一直存在于荒山野岭里的牧羊人,“孤独”到记不清自己,除了“小辫子”称号以外还有一个真实的名字,当回忆起自己的真名,被所长叫唤时,塔洛本人觉得稀奇而美妙。就是这样一个牧民,却靠着毛主席的语录和羊群让自己充实到雪山般稳重。他一口气背诵长篇语录,其诵读腔调是藏族传统里为普度六道众生诵读经文的韵律,这种文化的撞击让人感觉对他而言背诵《为人民服务》与念诵经文无二无别,人民是众生之一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他对语录理解深刻到自己如张思德一样为人民一心一意牧羊而泰山般伟大,还有他那随口而出的一连串关于羊与羊的特征数字叙述更使人瞠目,让人可以想象他在山里的生活已经毫无杂念地专注到禅定状态。

正当座位上的观众与银幕上的多吉所长共同惊叹他的超级记忆力时,他却向所长坦诚表达对耽误牧羊时间办理“身份证”的百般不理解,甚至提出:一个人只要充分认识自己就可以了,为什么要办个身份证让别人去认识呢?问到所长无语、观众结舌。还有,一个大男人在从不离身的挎包里背着小羊羔,父母双亡的它,接受着婴儿般的呵护,让人为粗犷下的细腻动容。他从山里来到城里,以固有的安静环视喧嚣,格格不入中依次表达第一次看到藏族姑娘短发和吸烟的遗憾,第一次到照相馆拍照时的认真,第一次去卡拉OK时无所适从的拘束,第一次给姑娘唱拉伊情歌的腼腆,很多“第一次”身心历程在黑白不清间发生着。

面对姑娘的热情表白和勾画未来,他当真了她说出的字字句句,自己却没有留下一句承诺,甚至唯恐避之不及似的离去。逃回到深山里,他在思念里继续单调而真切的牧区生活。清晨第一件事就是站在山谷中向四方天地供撒净水,旁晚不能忘了供养他唯一的同事(藏獒),如同完成一场上供下施的仪式。

高原严酷的环境看上去让人望而生畏,他在期间的生活看上去却又如此的和谐。白天,羊群依旧伴着他,他站在羊群里不停地重唱着卡拉OK厅里他唯一能唱出来的那首表达爱意的拉伊。晚上,藏獒与他一起守护羊群,每到深夜他靠冲天礼炮赶走狼群,然后抱着收音机学唱新的拉伊,半睡半醒。然而,白酒止咳给他了一次深睡机会,也给了狼群一次饱餐机遇。最后,在另一个羊主人的三耳光催促下,塔洛终于抵不住对姑娘的思念,心存三首新拉伊的真情,卖掉三百只羊,一分不剩交给了理发姑娘,并在理发姑娘的手下成为光头,结束了小辫子几十年的光荣历史。塔洛遭遇了爱情,也失去了身份的标志!

第二天,当他发现自己精心准备的三首拉伊失去了听者时,他选择了去找多吉所长自首,并根据语录委婉承认了自己已经成为轻于鸿毛的坏人,多吉所长却当着全所人赞扬他的智力,并邀请再一次当众背诵《为人民服务》,哪知他当初的禅境心态已经破戒,专注受损而吞吞吐吐。塔洛忐忑,多吉尴尬。尽管这样,所长还是善意的安慰他剪掉头发以后看上去更像好人,甚至比小辫子时更好,正因为相差太大,所长催促他再到县城去重新拍照办身份证,就这样不容分说推出门外。

塔洛,本来可以在羊群里坚持做简单的自己,在知足常乐中成为重于泰山的人,却阴差阳错为了证明给别人“我是谁”,最终淳朴地迷失了最初的自己。影片结束在塔洛骑的摩托在空旷的山野断油时,他右手摔掉酒瓶,左手举起礼炮。炮鸣,灯亮,观众唏嘘。有人痛惜他那个年代16万元巨资受骗打水漂,也有人痛心他通宵苦学拉伊3首来深情表白化为泡影,更有人深深遗憾他从此失去了平静的生活。

在首影之后的导演见面会上,万玛才旦先生说,在剧情结尾处,考虑塔洛这个人物的出口时,没有安排他去追讨她,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像塔洛这样的人是不会釆取报复行动的,所以他选择炸手自罚。听到这里,我的眼里再一次酸楚,因为我很清楚在现实里真有过这样的人,有如:他自己非常信任的人举枪打了他,在无法认为是走火的情况下,他也愿意认为是自己站错了位置而受伤,或者归为前世所欠今生偿还。

数十分钟的电影所展现的故事也许是有限的,但是它的表达方式可以留给人们的思想空间是无限的。比如让我们隐隐作疼的感觉,甚至也仿佛看到一丝自己的影子,这些直接来源于影片中有意无意之间提示的那些已经远去或正在消失的正直、真诚、谦逊、包容、信任、克制、单纯、自省、善良。

下载《光之塔》观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光之塔》观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3D动画电影《昆塔之盒子总动员》观后感

    3D动画电影《昆塔之盒子总动员》观后感虽然顶着炎炎烈日,但是有幸去影院观看中国原创3D动画电影《昆塔之盒子总动员》的首映式,80分钟持续下来,原本浮躁的心情忽然变的冷静了。......

    东京塔观后感5篇

    闪闪的东京塔 --《东京塔》观后感 《东京塔》是根据Lily Frankie的畅销书《東京タワー オカンとボクと、時々、オトン~》改编的,讲述了一对平凡母子间的故事。由于自幼父母离......

    作文:梦之塔

    梦之塔**区实验中学九年四班**指导教师**金秋十月,碧空如洗,广阔无垠的田野,微风一吹,便翻起层层金黄色的麦浪,空气里流淌着沁人心脾的麦香。在这片金色的海洋中,一个黝黑的身影时......

    暮光之城观后感

    暮光之城观后感 六月二十七下午两点多,终于把暮光之城前四部给看完了,平均每部电影两个小时10分钟以上的时间,还真是挺长的阿,用了两天把暮光之城看完,暮光之城系列有五部,分别是......

    暮光之城观后感

    暮光之城观后感看过许多的关于吸血鬼和狼人方面的电影了,只是喜欢那种奇幻带给自己的视觉感受,也喜欢以一种异类的角度所展现的世界。然而《暮光之城》创作得那么唯美,那么凄清......

    《暮光之城》观后感

    真爱,就会一直坚持坚信 ——《暮光之城》观后感 暮光之城,5部,终于全部看完。 想看所有的暮光之城,这个口号我记得我喊了快一年了,一直都没有时间好好全部看掉。终于在一些凑起来......

    光 明 之 路

    光 明 之 路 创作人:Fr. Sabino Palumbieri, SDB 十四处木雕:都灵鲍思高冈鲍思高大教堂 (慈幼会Elledici出版社) 第一处 耶稣从死者中复活 领:主耶稣基督,我们钦崇你、赞美你,......

    日剧《白色巨塔》观后感

    日剧《白色巨塔》观后感最近重温了多年前的日剧 《白色巨塔》该剧并没有过多的诠释医院系统内的权力斗争。两个医生两种不同的价值观,所表现出的态度令人印象深刻!作为患者,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