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产业集聚区近期重点工作汇报(范文)
产业集聚区近期重点工作汇报
县委、县政府:
为提升我县产业集聚区品位、档次,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为企业入驻提供更为便利的条件。根据省、市对产业集聚区的要求,现结合我县实际情况,需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急需做的重点工程
(一)道路工程
1、文化路拓宽改造
该路总长1200米,规划控制40米宽,双向六车道,3.5米慢车道,4.5米人行道,1.5米宽绿化带。现有路面宽7米,南侧路肩至围墙3.5-5米。计划按照平原二级路标准建设,拟修双向4车道,即在现有路面基础上向北拓宽10.5米为主车道,另修3.5米慢车道。投资:占地补偿28万,回填土方2.6万方约需56万元,路面工程约307万,共计391万元。现存在问题为文化路与迎宾大道交叉口的房屋拆迁和地面附着物清理。
2、皇封酒业门前延城路
该路全长1050米,规划设计标准同文化路。现状为从人民路至皇封酒业门口长700米,宽7米,按照平原二级路标准建设,双向四车道,现有路面作为人行道和慢车道,向西拓宽双向4车道(14米)和人行道及慢车道(7米),约需270万元,其中从人民路修至文化路约170万元(未计附属物及租地金)。
3、宇森路东端与工业大道连接线。方案一:在宇森路东端向南沿驰野东侧坑塘设计平原三级路,路宽16米,其中路面宽7米,东西侧路肩各2米,西侧沿坑塘坡5米,经测算南北长400米,修路约需28万元,附着物及租地金约10万共38万元;方案二:宇-1-
森路东段从高门楼自然村沿原有柏油路至露岭路,再向南到工业路交汇处,总长790米,造价约60万元,不含村里房屋拆迁。
下步新修道路工程计划:
1、工业路与延城路连接;
2、文化路中段与永乐路连接;
3、宇森路与永乐路北段连接;
4、延伸张弓北路。
(二)、道路及标准化厂房区亮化
宇森路安装单臂路灯,双侧装22个,约需10.14万元;工业路安装单臂路灯:桥以西320米,双侧装14个,约需7.6万元,桥以东560米,单侧装11个,约需6万元;露岭路安装单臂路灯,单侧装20个,约需10万元;标准化厂房区内安装单臂路灯12个,约需5.8万元。以上共计39.54万元。
(三)、道路绿化
鉴于季节已过,道路两侧植树待明年春季实施,建议标准化厂房区内绿化做草坪,绿化面积约5000平方米,约需20万元。
(四)、供水、排污管网
(1)供水管网:标准化厂房5月中旬即可全部投入使用,现急需统一供水,从迎宾大道接入自来水,沿文化路至标准化厂房区内各厂房门口,预算已做好,约需22万元。
(2)排污、排水管网 :从迎宾大道→皇封酒业→人民路进入排污管网,全长1800米,需做DN800排污管道,约需70万元,另侧做排水管网,标准同上,约需70万元。
(五)、标准化厂房配套设施
(1)标准化厂房需安装电动伸缩门(含门洞)2个,计8万元。
(2)标准化厂房区内设置公厕2座,预算已做好,需11万元。
(3)标准化厂房区内消防设施(消防栓)8处,约需3.2万元。
二、集聚区规划编制情况
经过与省有关部门对接,我县集聚区被确定为全省175个产业集聚区之一。根据省发改委文件要求,我县需开展“产业集聚区总体发展规划编制”工作,具体要求由县发改委汇报。
前段时间与建委联合编制了工业集聚区基础设施、用地情况的初步规划,具体事宜由县建委汇报。
三、土地证办理问题
1、粤港食品土地证办理问题:该宗地招、拍、挂程序已结束,现中介机构的代理服务费、测绘费、评估费等费用约5.8万元没落实到位,契税暂未交,这两项费用解决后马上可办证。
2、标准化厂房土地证办理问题:其情况同上,由于国资办机构代码未年审及相关工作人员因病请假,财政局同意近两天给予办理。
四、标准化厂房下步打算
1、举行挂牌仪式。5万平米的标准化厂房已全部建成,部分厂房的水、电、厕所及门前硬化正处在扫尾阶段,预计五月中旬即可结束,现已有几家企业准备入驻。省中小企业服务局已于08年确认我县工业园区为“中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议举行“宁陵县中小企业创业基地”挂牌仪式以及5家企业租赁厂房的项目签约仪式,邀请省、市有关领导参加。
2、完善标准化厂房管理。建议成立物业管理公司,主要负责标准化厂房区的安全保卫、日常保洁、公共设施维护等。
宁陵县工业集聚区事务管理服务局
2009年5月6日
第二篇: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汇报
产业聚集区建设工作汇报
一、规划调整进展情况
我县原有市级产业聚集区三个分别是:长垣县起重产业聚集区、卫材产业聚集区、新城产业聚集区。其中长垣起重产业聚集区已纳入省级规划,后经衔接,省有关部门同意对我县的产业聚集区进行整合,申报长垣县产业聚集区(含长垣起重工业园区)。调整草案如下:
1、布局设置、以城区远期规划为依托(起重园区已纳入城区总体规划),长垣县产业聚集区由南北两部分构成,南部为起重,含起重园区、参木及木岗,北部为新城工贸,含蒲东、蒲西。
2、规划面积:在土地规划修编时,将可调一般农田充分向聚集区周边集中。但为了保证本次申报成功,应遵循省政府产业聚集区的政策,整合后的长垣产业聚集区总面积暂定为40.8平方公里(含建成区,其中起重园区21.8平方公里,蒲西8平方公里,南蒲木岗4平方公里,参木4平方公里,蒲东3平方公里),聚集区所用一般农田外的剩余指标在本次规划区周边预留。
3、建设用地指标使用:省分配我县建设用地指标为7.5平方公里。建设用地指标要侧重用于城区建设和聚集区建设,暂提以下分配方案:起重园区1.5平方公里,蒲西0.7 1
平方公里,蒲东0.6平方公里,参木0.7平方公里,木岗0.5平方公里,电厂0.8平方公里,合计为4.8平方公里,剩余指标及新争取到的用地指标放在城区建设使用。
4、规划修编工作:已选定河南省城市规划设计院,对我县产业聚集区规划进行修编,资料采集和经费协商已结束。计划4月27日将规划布局图报领导审定。
二、基础设施建设进展情况
2009年计划修建、续建道路18条,计划完成总投资17672.35万.目前已完成道路建设2条,正在建设16条,累计完成投资2600万元;完成总投资3600万元、面积20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开工建设投资4000万元的园区第一初级中学,2009年计划完成投资2500万元;完成投资500万元的园区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完成投资450万元的参木安全饮水工程;开工建设投资8200万元的西客站项目和投资5000万元的汽车检测中心项目;开工建设投资500万元的新城工业区域绿化项目和投资600万元的联通信息开发建设项目。
三、招商引资情况
目前招商引资情况整体效果不明显。没有显著的进展。
四、项目建设情况
起重工业园区新入驻、开工建设企业8家,2009年计划完成总投资万元,参木工业集聚区新入驻企业3家,2009
年计划完成投资万元;新城工贸集聚区新入驻企业4家,2009年计划完成投资万元。木岗产业集聚区新入驻企业家,2009年计划完成投资万元。
五、下一步的推进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由所辖地的乡(镇、办事处)负责,乡(镇)长、办事处主任为第一责任人,鉴于我县产业聚集区布点多,且多头管理,要组建强有力的产业集聚区建设协调推进机构和办事机构,明确任务,明确责任,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并抓好各项政策的落实,确保建设目标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二)加快产业集聚区的规划编制和报批。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地科学规划集聚区。对集聚区产业布局、功能定位及其市场趋势等要进行认真研究、充分论证,务必于5月底前完成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以及区域环评的编制。产业聚集区规划要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本规划相衔接,做到“三规”协调。
(三)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特别要加大道路、电力、信息、供水、排水、供气、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八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实现资源共享;按照节约、集约使用土地的原则,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开发深度,大力建设标准化厂房,降低中小企业发展成本。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首先要根据我县的优势产业,进一步加强项目库建设,如我县的起重机械装备、卫材、汽车配件等项目,加大宣传力度,吸引客商前来投资兴业,力争多引进投资总量大、产业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龙头项目。其次要紧紧盯住沿海产业转移,承接好更多产业入驻产业集聚区,同时对引来的客商提供优质服务,使他们成为县(区)产业聚集园区的活广告和“金”字招牌,争取通过老客商引进新客商。第三,要大力实施“总部经济”和“回归经济”,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在外长垣籍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引导和鼓励他们到产业集聚区发展二、三产业。第四,对于世界500强或国际知名跨国公司和中国500强企业投资的生产性项目,紧盯不懈,具体政策特事特议特办。
(五)大力提升服务功能水平。按照产业类别和产业的关联性分区布局,实现工业逐步向集聚区集中,集聚区向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一是要承诺服务首问责任制,牢记“一切为了企业、为了企业一切”的理念,树立起尊重客商、尊重创业者的良好风尚,实现企业与服务机构的扁平化无缝对接。二是要健全落实好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及时解决集聚区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三是严格执行“二十五天宁静日”和“五禁止、十不准”的规定,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生产,促进集聚区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六)加大督查力度。继续坚持和完善产业集聚区建设进展情况季督查、通报制度。不定期召开各产业集聚区负责
人会议,听取汇报,总结经验和不足,研究解决问题。建立目标考核机制,考核结果全县通报。每月2日、17日各产业集聚区要将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新入驻企业及新上项目情况上报县发改委。
(七)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各产业集聚区要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平台、多层标准化厂房等项目的谋划力度,积极争取上级建设资金。每月2日、17日各产业集聚区要将争取上级资金情况上报县发改委。
第三篇:产业集聚区2017年工作汇报
北关区产业集聚区2017年工作汇报
2017年,产业集聚区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打造千亿级纺织产业集群和百亿级无人机产业基地两条发展轴线,按照“五年成形,十年成城”的战略部署,规划先行、引导提升、精准招商、强推项目,园区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各项重点工作扎实推进。
2017年,产业集聚区二、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5亿元,税收完成3亿元,从业人员达到13000人,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2.3亿元,限上工业企业产值完成22亿元,各项经济指标均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一、2017年工作回顾
(一)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承担区级以上重点项目30个,其中纺织服装产业项目4个,无人机产业项目8个,工业项目3个,房地产项目2个,服务业项目3个,基础设施项目4个,绿化项目5个,教育项目1个。
1、纺织服装项目
印染示范园项目已完成土地征收,环评已完成审批,正在与中信、中圣、凤竹三方就项目建设进行深度对接,预计18年开工建设。
广州童装城项目22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全面开工建设,4家企业入驻投产。
迪尚集团安阳公司项目落地投建,项目建成后可达到40条自动化生产线,1500个机位,2000名工人,年产800万套品牌服装,实现年产值10亿元,税收2000万元。
佰源针织科技园项目开工建设,建成后可达到大圆机、梭机500台,实现年产值18亿元,利税9000万元。
金马纺织产业园项目稳步推进,建成后可达到大圆机、梭机400台,实现年产值12亿元,利税6000万元。
2、无人机项目
无人机大厦(京膳堂科研楼)装修工程稳步推进(已装修至第10层),部分楼层已投入使用。
无人机试飞场项目一期建成启动试飞。壮龙无人机项目落地投建。
3、两个中心建设
纺织品检测中心、无人机检测中心建设完成,即将正式投运。
4、基础设施项目
8号路、3号路、盛业大道三条道路共2.5公里即将完工。
市政建设道路漳河大道、S301省道的征地拆迁工作顺利完成,工程建设稳步推进。
服饰、皇家宝贝服饰、布依服饰、尚海服饰、益田服饰、广州童玥服装、泉州佰源、金马产业园、民旺电脑绣花、广州昕宸企管、PP贝婴童服饰、安阳纺织服装交易中心项目。
建筑、商贸项目4家:北控集团安阳公司、安阳城建建设集团、安阳润安建筑有限公司北关分公司、安阳局气贸易。
在淡项目5家:(搜于特)品牌管理公司、卜硕织造、大龙织造、天津婴童园、小安猫咪服饰。
跟踪项目2家:广州帕伯户外、山东帝威服饰有限公司。2017年,由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编制的扩区规划已报省发改委审批,全省第一家印染产业园项目环评已顺利通过省环保厅批准,纺织服装检测中心和纺织服装“云”交易平台即将投入使用,品牌服装招商取得实质性突破,产业提升工作已初显成效。
二、2018年工作打算
(一)围绕晋位升级,制定发展目标
由发改委、统计局牵头,结合园区发展实际尽快制定新一年的发展目标,并围绕产业集聚区考核的各项经济指标制定具体措施,全力冲刺一星级产业集聚区。
(二)围绕大纺织规划,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引入城市供水网络,实现七通一平;二是完成广州童装城22万平方米、金马产业园7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三是探索合理建设模式,再谋划新建10-20万平方米的
强公共服务内容;五是加快童装城公寓、迪尚公寓建设,谋划并建设(改造)京膳堂公寓、沃森公寓以及新建区域公寓,争取建成职工公寓1500套以上。
(六)围绕新形势新常态,加强作风建设
一是继续实行县级领导分包项目,靠前指挥,加强与项目方沟通联系,做好跟踪服务;二是继续对重点项目实行台账式管理,倒排工期,分解细化任务,层层落实责任,确保项目按照序时进度扎实推进;三是坚持并完善指挥部例会制度,提高解决问题、落实工作的效率;四是坚持“一线工作法”,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问题在一线解决、工作在一线创新、难点在一线突破、作风在一线转变”;五是建立重点项目考核奖惩机制,由指挥部办公室定期督导检查、狠抓工作推进、严格考核奖惩。
新的一年,产业集聚区将以新精神、新状态适应新要求,以新作风、新面貌迎接新挑战,向着千亿级纺织服装产业和百亿级无人机产业的目标砥砺奋进,继续前行,做好新时代的答卷人,努力做出北关区工业振兴的满意的答卷。
第四篇: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汇报
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汇报
近年来,根据省委、省政府统一部署,******市坚持把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作为加快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的重要举措,紧紧围绕“四集一转”要求,瞄准全省先进,拉高发展标杆,整合优质资源,突出创新机制、强化载体、破解瓶颈、融合互动四个着力点,产业集聚区建设呈现出“规模扩张快、入驻项目多、产业层次高、承载能力强”的良好发展势头,产业集聚综合效应日益显现。2012年,全市产业集聚区主要指标位居全省前四,产业集聚区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增长极,招商引资的主平台、产城融合的主纽带、吸纳就业的主渠道、民生改善的突破口。
一、快速增长、全面提升,产业集聚区建设成效显着
一是产业规模由小变大。2012年,我市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54.7亿元,较2009年增长208.1%,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56.7%,较2009年增长30.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达到1980.6亿元,较2009年增长174.7%,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54.6%,较2009年增长19.4个百分点;产业集聚区对全市工业的贡献率达到79.7%,较2009年提高21.4个百分点。
二是产业层次由低变高。先后实施瑞庆汽车61万台发动机、大江重工装备产业园等360个与优势主导产业关联度高、竞争力强、成长性好的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项目,产业层次加速由“粗大笨”向“高精尖”转变。2012年,产业集聚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达到29家,占全市比重达到85.2%;规模以上主导产业营业收入达到1442亿元,占集聚区收入68%,较2009年增加660亿元。
三是产业布局由散变聚。企业集聚,2012年全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91个,比2009年增加210家,占全市比重由2009年的16.5%提高至33.8%;项目集聚,2012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重点项目196个,占全市比重达73.4%,分别较2009年增长460%、44.2%。
四是支撑能力由弱变强。截止2012年底,全市产业集聚区基础设施投入超200亿元,建成道路695公里、管网1350公里、标准化厂房550万平方米、电网390公里、变电站35座,建成区面积达110.7平方公里,较2009年新增60.84平方公里。
五是集约节约水平快速提升。2012年,入驻产业集聚区项目单位土地面积平均投资强度达到4200万元/公顷、平均产出达到6240万元/公顷,较2009年分别提高28%、31%;万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能耗较2009下降15%以上。
六是产城融合步伐显着加快。截至2012年底,已启动村庄搬迁20个,新建安置小区15个,总规划建筑面积达559.4万平方米;全市产业集聚区规模以上工业从业人员达到16.6万人,较2009年底增长7.5万人;安置失地农民就业3.8万人次,占失地农民总数的40.4%,年直接提高农民工资性总收入近20亿元。
二、科学谋划、勇于开拓,创造性开展产业集聚区工作
(一)坚持把加强领导、完善政策、强化考核作为坚强保障。在加强组织领导方面,成立******市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长任组长,常务副市长任副组长,成员单位包括发改、工信、财政等21家市直相关部门;对全市产业集聚区管委会领导职数实施高规格配备,根据主要发展指标,对经济规模最大、发展迅猛的******、******市产业集聚区,按照“两个正县、两个副县”职数配备,对发展较好、速度较快的******县等产业集聚区,按照“一个正县和两个副县”职数配备。在完善政策支撑方面,按照政府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先后制定了《关于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指导意见》(焦发〔2011〕9号)、《关于进一步加快产业集聚区和重点项目建设的补充意见》(焦发〔2012〕5号)和《关于印发******市产业集聚区发展考核办法的通知》(焦政办〔2012〕96号)等一系列政策文件,有力推动了集聚区又好又快发展。在强化考核方面,将指标考核纳入政府考核体系,市政府与各产业集聚区签订发展目标责任书,对完成指标的给予通报表扬;当年未完成目标的,对县市区和产业集聚区给予通报批评,所在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产业集聚区主要负责人向市委市政府做出书面检查。对连续两年完成建设目标的给予重奖,所在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产业集聚区主要负责人优先提拔重用;连续两年未完成建设目标的,所在县(市)区党政主要负责人、分管领导,产业集聚区主要负责人降一级使用。
(二)坚持把培育主导产业集群作为主攻方向。按照“竞争力最强、成长性最好、关联度最高”的要求,科学编制了《******市产业集群发展规划》,合理选择特色主导产业,突出龙头带动、链式发展。重点实施“21315”产业集群培育计划,培育了风神轮胎、中内配、多氟多等20个集群龙头企业,打造了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等10个特色产业链,实施了厦工机械配套产业园、格林沃特年产125万套汽车尾气净化器项目等300个主导产业培育重大项目,2012年底,全市各产业集群主营业务收入接近1500亿元,形成了******汽车零部件、市工业现代化工等4个主营业务收入超百亿和******装备制造、******市经济技术装备制造等8个主营业务收入超50亿元的产业集群。
(三)坚持把招大引强作为主要抓手。高度重视发挥产业集聚区招商引资的主平台作用,采取定向招商、图谱招商、大员招商等多种方式,深入开展大招商活动,取得了“一举应多变”、“一招求多效”的综合带动效应。一是定向招商,加强与世界500强、央企及行业龙头企业的对接,先后引进中国兵装、中国兵器、东风汽车等15家国内外知名企业入驻产业集聚区。******县产业集聚区邀请国家财政部、国资委领导和50余名央企高管,在京成功举办******对接央企活动,签约国药集团、中海油集团等6个项目,总投资156亿元,成为全省首家在北京举行对接央企活动的县,受到省委、省政府充分肯定,并在2012年全省大招商电视电话会上作为全省两个先进县之一做典型发言。二是图谱招商,围绕主导产业发展,制定产业链招商图谱,重点抓产业链条缺失环节,突出建链、补链、延链招商工作。******经济经技术产业集聚区围绕装备制造业产业链条延伸积极与厦工机械、奇瑞汽车等行业龙头产业合作,其中引进投资25亿元的年产61万套汽车发动机零部件项目从开工建设到第一台发动机成功下线,仅用232天,刷新了我国汽车发动机项目建设史上的纪录,创造了“奇瑞速度”,实现了“提升拓展”的新突破。三是大员招商,在全市实行招商引资党政“一把手”工程,市县各级主要领导亲力亲为,走在招商引资工作一线,做到重要招商活动亲自参加、重要客商亲自拜访、招商引资重大问题亲自解决,提高招商效率。******市委书记、市长先后8次赴上海谈判,促成了总投资45亿元的上海宝钢再制造项目成功落地,为******产业集聚区打造国家级再制造基地夯实了基础。
(四)坚持把促进节约集约作为本质要求。我市始终坚持“节约、循环、复合、紧凑”的发展理念,合理确定集聚区投资强度、建筑容积率和投入产出率等方面的标准,不断加强各地土地整理储备平台建设,充分挖掘存量土地潜力。******市产业集聚区“引企上山”破解瓶颈,把不适宜农业种植的山前荒坡地变成了省“十强”产业集聚区,仅此一项就节约耕地8000余亩;******市工业产业集聚区西部园区充分利用该区北部太行山脉,投入3亿多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修建道路10条,总长20公里,平整出土地5000多亩。******县产业集聚区在全县尚有2万余亩土地指标的情况下,严格贯彻国家节约集约用地政策,建设占地500亩的标准厂房,完成投资3.9亿元,建成标准厂房36栋,建筑面积共26万平方米,宁波凯元电器、大正新能源等32个项目先后入驻,较单独供地节约用地1600多亩。******、温县产业集聚区将投资强度提高到280万元/亩,对每一个项目均进行科学测算,严把土地征用关,确保了土地的集约节约利用。
(五)坚持把体制机制改革作为创新动力。一是加强套合工作,因地制宜地理顺与所在乡镇的行政管理体制,******县于2011年9月在全省率先探索实行产业集聚区行政村代管体制,将产业集聚区发展建设区内5个行政村交由集聚区管委会代管,2012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县成立龙泉街道办事处并与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合署办公,由产业集聚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兼任龙泉党工委书记,集聚区规划范围内9个村所有涉及的人、财、物全部由产业集聚区管委会管理,所有项目落地由集聚区管委会直接协调土地征迁事宜,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行政套合。二是落实“直通车”制度,按照“人员派驻制、流程内部化”的模式,推动职能部门向产业集聚区派驻人员。******县在产业集聚区成立行政服务中心,设置工商、税务、质监、环保、安监、金融、电力等18个办事服务窗口,将涉企审批事项全部纳入中心统一办理,做到“进一个门、办全部事”;同时,建立项目手续“免费代办制”,凡产业集聚区招商引资项目,所有工商、税务等审批事项,由行政服务中心免费代办,承诺时限,限时办结,真正让投资者享受到了“一站式”、“保姆式”服务。三是创新工作方法,******市集聚办建立“点、线、面”三位一体工作法,点即把握重点,将产业集聚区项目建设、规划调整、主导产业培育等重点工作进行细化分解,落实到人、跟踪督导。线即抓住主线,以强化服务意识为主线,建立对口服务制度,加强与相关责任部门沟通衔接,真正做到上下互通、部门联动。面即全面推进,统筹全面,协调推进全市产业集聚区快速发展。强力实行目标责任制、绩效考核制、对外公布制、工作台帐制四项制度,我市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的典型做法得到了省政府的认可,省政府办公厅以《政府工作快报》转发。******市产业集聚区推行“一线工作法”,由市级领导负责在一线招商,职能部门负责在一线服务,产业集聚区管委会负责在一线解决问题,保障了重点项目的顺利引进、快速实施,东风集团汽车尾气净化器项目签约后,仅用一个月完成用地协调560亩、办理各项手续29项。
(六)坚持把要素平台建设作为重要支撑。在投融资平台建设方面。积极组建投融资机构,吸引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进驻,引导金融机构开发适合产业集聚区发展的融资担保产品。目前,我市9个产业集聚区拥有投融资公司18个,总注册资金26.7亿元,累计融资超50亿元,其中******市政府注资5亿元成立******市产业集聚区投资开发有限公司,累计为产业集聚区建设融资超20亿元,有效地缓解了资金紧张问题。在技术创新平台建设方面,我市积极推进产业集聚区技术创新平台建设,目前,产业集聚区拥有国家级、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达62家,占全市总数的83.8%,比2009年增加36家。在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方面,重点推进保税、检验检测、环保、物流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全市产业集聚区现已建成各类公共服务平台47个,综合配套能力得以全面提升,其中******市产业集聚区投资5.5亿元,建成了我省第二家公共保税中心--河南德众公共保税中心,中心具备保税存储,出口退税,转口贸易,国际采购、分拨、配送,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物流信息处理和咨询六大功能,并实现了当年规划、当年建设、当年开关运行,******市成为了全省首家拥有“通关口岸”和保税区功能平台的县(市)。在人力资源保障方面,创新方式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市把产业集聚区作为培养优秀干部的重要基地,面向全市公开选拔13名优秀科级干部到产业集聚区担当重任,其中硕士研究生7名,为集聚区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同时对高层次人才实施“保姆式”服务,积极解决户口、住房、待遇、家属就业、子女入学等问题,吸引了一大批高端人才加入******产业集聚区发展。******县强力实施人才兴县战略,通过引进造纸专家姜丰伟,实现了“一个人才推动一个产业”的发展,目前******县产业集聚区已形成以江河纸业为龙头16家企业组成的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集群主营业务收入2012年突破50亿。
(七)坚持把协调联动作为重要推进手段。建立了由市政府有关领导负责、市直有关部门参加的产业集聚区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解决全市产业集聚区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市直各部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按照“重在培育、示范带动”的要求,在10个领域分别选择产业集聚区积极开展示范创建活动。市发展改委认真履行市产业集聚区发展联席会议办公室职责,明确发展目标,加强综合协调;统计局加强产业集聚区统计队伍建设,全面、准确反映各项指标完成情况,为产业集聚区工作快速发展提供数据支撑;商务局以集聚区为平台,积极引导集聚区实施“走出去”“引进来”战略,打造全市对外开新高地;市重点办强化项目服务,将产业集聚区项目纳入市重点项目管理,优先配置要素资源,强化协调服务;国土局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周转指标集中用于集聚区建设;市工信、人社、科技、住建、质检、工商、税务、电力、通信等部门,也结合自身职能,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加大对产业集聚区发展的支持力度,全市上下形成了联动合作、打总体战的工作格局和强大工作合力。
下一步,我市将继续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直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持续求进为工作主基调,按照“四集一转”内涵要求,围绕省“四个一”产业集群培育工程,着力抓好“五个强化、两个完善”(强化产业集群培育、强化项目带动、强化规划引领、强化服务功能提升、强化节约集约发展和完善支持政策、完善体制机制),不断提升发展质量与效益,推动全市产业集聚区实现更大规模、更快速度、更高水平发展,力争到2020年全市产业集聚区主营业务收入接近万亿,为中原经济区经济转型示范市建设提供强力支撑。
第五篇: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汇报
产业聚集区建设工作汇报
一、规划调整进展情况
我县原有市级产业聚集区三个分别是:长垣县起重产业聚集区、卫材产业聚集区、新城产业聚集区。其中长垣起重产业聚集区已纳入省级规划,后经衔接,省有关部门同意对我县的产业聚集区进行整合,申报长垣县产业聚集区(含长垣起重工业园区)。调整草案如下:
1、布局设置、以城区远期规划为依托(起重园区已纳入城区总体规划),长垣县产业聚集区由南北两部分构成,南部为起重,含起重园区、参木及木岗,北部为新城工贸,含蒲东、蒲西。
2、规划面积:在土地规划修编时,将可调一般农田充分向聚集区周边集中。但为了保证本次申报成功,应遵循省政府产业聚集区的政策,整合后的长垣产业聚集区总面积暂定为40.8平方公里(含建成区,其中起重园区21.8平方公里,蒲西8平方公里,南蒲木岗4平方公里,参木4平方公里,蒲东3平方公里),聚集区所用一般农田外的剩余指标在本次规划区周边预留。
3、建设用地指标使用:省分配我县建设用地指标为7.5平方公里。建设用地指标要侧重用于城区建设和聚集区建设,暂提以下分配方案:起重园区1.5平方公里,蒲西0.7平方公里,蒲东0.6平方公里,参木0.7平方公里,木岗0.5平方公里,电厂0.8平方公里,合计为4.8平方公里,剩余指标及新争取到的用地指标放在城区建设使用。
4、规划修编工作:已选定河南省城市规划设计院,对我县产业聚集区规划进行修编,资料采集和经费协商已结束。计划4月27日将规划布局图报领导审定。
二、基础设施建设进展情况
2009年计划修建、续建道路18条,计划完成总投资17672.35万.目前已完成道路建设2条,正在建设16条,累计完成投资2600万元;完成总投资3600万元、面积20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开工建设投资4000万元的园区第一初级中学,2009年计划完成投资2500万元;完成投资500万元的园区计划生育服务中心;完成投资450万元的参木安全饮水工程;开工建设投资8200万元的西客站项目和投资5000万元的汽车检测中心项目;开工建设投资500万元的新城工业区域绿化项目和投资600万元的联通信息开发建设项目。
三、招商引资情况
目前招商引资情况整体效果不明显。没有显著的进展。
四、项目建设情况
起重工业园区新入驻、开工建设企业8家,2009年计划完成总投资 万元,参木工业集聚区新入驻企业3家,2009 年计划完成投资 万元;新城工贸集聚区新入驻企业4家,2009年计划完成投资 万元。木岗产业集聚区新入驻企业 家,2009年计划完成投资 万元。
五、下一步的推进措施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产业集聚区建设工作由所辖地的乡(镇、办事处)负责,乡(镇)长、办事处主任为第一责任人,鉴于我县产业聚集区布点多,且多头管理,要组建强有力的产业集聚区建设协调推进机构和办事机构,明确任务,明确责任,强力推进产业集聚区建设,并抓好各项政策的落实,确保建设目标按时保质保量完成。
(二)加快产业集聚区的规划编制和报批。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要求,高起点、高标准地科学规划集聚区。对集聚区产业布局、功能定位及其市场趋势等要进行认真研究、充分论证,务必于5月底前完成产业集聚区总体规划、控制性详规以及区域环评的编制。产业聚集区规划要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本规划相衔接,做到“三规”协调。
(三)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特别要加大道路、电力、信息、供水、排水、供气、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八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并实现资源共享;按照节约、集约使用土地的原则,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和开发深度,大力建设标准化厂房,降低中小企业发展成本。
(四)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首先要根据我县的优势产业,进一步加强项目库建设,如我县的起重机械装备、卫材、汽车配件等项目,加大宣传力度,吸引客商前来投资兴业,力争多引进投资总量大、产业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龙头项目。其次要紧紧盯住沿海产业转移,承接好更多产业入驻产业集聚区,同时对引来的客商提供优质服务,使他们成为县(区)产业聚集园区的活广告和“金”字招牌,争取通过老客商引进新客商。第三,要大力实施“总部经济”和“回归经济”,制定优惠政策吸引在外长垣籍成功人士回乡创业,引导和鼓励他们到产业集聚区发展二、三产业。第四,对于世界500强或国际知名跨国公司和中国500强企业投资的生产性项目,紧盯不懈,具体政策特事特议特办。
(五)大力提升服务功能水平。按照产业类别和产业的关联性分区布局,实现工业逐步向集聚区集中,集聚区向专业化、特色化方向发展。一是要承诺服务首问责任制,牢记“一切为了企业、为了企业一切”的理念,树立起尊重客商、尊重创业者的良好风尚,实现企业与服务机构的扁平化无缝对接。二是要健全落实好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及时解决集聚区建设中出现的问题。三是严格执行“二十五天宁静日”和“五禁止、十不准”的规定,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生产,促进集聚区经济健康协调发展。
(六)加大督查力度。继续坚持和完善产业集聚区建设进展情况季督查、通报制度。不定期召开各产业集聚区负责 人会议,听取汇报,总结经验和不足,研究解决问题。建立目标考核机制,考核结果全县通报。每月2日、17日各产业集聚区要将基础设施建设情况、新入驻企业及新上项目情况上报县发改委。
(七)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各产业集聚区要加大公共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体系平台、多层标准化厂房等项目的谋划力度,积极争取上级建设资金。每月2日、17日各产业集聚区要将争取上级资金情况上报县发改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