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洪关苗族乡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Microsoft Word 文档
洪关苗族乡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2010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2010年,我们在县委、县政府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和带领全乡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县、乡党代会精神,求真务实,艰苦创业,服务群众,服务发展,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329万元,比2009年增长20%。粮食总产量7389吨,增长14.5%。肉类总产量743吨,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3510元,增长11%。地方财政收入425万元,全面完成了县下任务。
一、狠抓项目建设,基础设施更加完善。
1、大力发展水利工程,继续做好烟水配套工程,确保工程项目顺利推进。投资24万元实施了洪关村中心组、联心村上坝组安全饮水工程。投资8万多元整治了联心村湾大河山塘。投资36万元实施了河堰街道饮水工程。用好用活各种资金20余万元,解决了全乡16个村民组854户2700余人抗旱期间生产生活用水问题。投资19万元实施了孟家寨村民组饮水工程。整合资金4.4万元对乡政府所在地5个村民组1500余人饮用的“母亲水窖”进行维修。
2、积极实施交通工程,对通往各村民组的乡村公路进行维护,保障农村交通需求。投资29.8万元实施了联心村石笋组通组公路硬化2.8公里。新修联心村大房组通往银花基地公路1200米。通过一事一议工程投资78万元硬化小坝场村四组至杨家河公路4千米和洪关村中心组至蒿芝组公路1.2千米,工程因受凝冻天气的影响正在建设中,近期将竣工。客运站管理秩序规范,正常投入使用。
3、奋力推进沼气池建设。面对农户经济困难、住居环境差、空巢家庭多等实际困难,乡村干部把沼气池建设作为助农增收的又一抓手,向农户宣传沼气池建设节约资源、节省经济、节约劳动力等方面的利益,主动服务采购材料、组织技工,顺利推进了沼气池建设,全年共修建沼气池110口。
4、土地开发整治顺利开展。在洪关村路高屯实施了85亩耕地开发,缓解了多年来耕地占补矛盾。
5、争取供电部门的支持,完成了小坝场村五、九组、二组、杨家河组、洪关村民丰组、高坪组、联心村连丰组低压线路改造,解决了222户968人群众生产生活用电不足的难题。
6、对小坝场村街道建设作了详细规划,对全乡小城镇建设作了整体规划。
7、修建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总投资近50万元。
二、加快产业 调整,农民增收门路拓宽。
1、巩固和发展烤烟产业。2010年种植烤烟面积5300亩。实施生态烟示范基地150亩,建集中连片基地800亩。经营模式主要通过土地集中流转,大户规模种植为主。成立专业合作社3个,工作正常运转,对烤烟产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实现产量106万斤,产值800万元。
2、充分利用草山资源积极推动种草养畜。主要采取大户养殖带动农户散养,种类以羊、牛为主,现有存栏羊3623只,大牲畜3037头,生猪4862头,动员、支持干部带薪离职领办东升牧业有限公司发展顺利,存栏牛110头,种畜草700亩,总投资达180万元。带动发展养殖大户57户。
3、大力发展蔬菜产业。以脱毒马铃薯套种糯玉米300亩核心示范基地带动种植马铃薯10000亩,效益明显。建立了脱毒马铃薯种子繁育基地120亩,为推广脱毒马铃薯打好了基础。引进重庆客商在洪关村投资25万元建香菇基地20亩,已成功上市,经济效益可观。在联心村上坝组建辣椒示范基地42亩,起到了很强的示范带动作用。
4、积极发展银花产业。2010年共种植金银花4000亩,建苗圃45亩,育苗400多万株,建连片基地1300亩,拟定了金银花产业发展规划,为金银花产业加速发展、“十二五”期间打造银花之乡奠定了基础。
5、基础农业得到加强,生产水平进一步提高。水稻旱育稀植覆盖面积3547亩,玉米营养块育苗移栽技术全面推广,面积达9026亩。
三、着力民生保障,社会事业长足发展。
1、加大社会保障力度。落实社会福利,社会救济,优抚安置等制度,做到了城镇低保应保尽保,农村低保户及时办理相关手续按时发放低保金,“五保”对象生活得到保障;帮助贫困群众克服住房、重病、生产扶助等方面的困难。全乡共有农村低保户133户,城镇低保户38户,得到了全面救助。全年共发放救灾救济款物20.4万元。及时足额兑现各项优抚政策。确保各类人员经济和政治待遇得到落实。
2、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认真落实上级有关政策,强化宣传培训,有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对乡内用工企业加强保障监察,督促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通过争取项目建设和引进大户从事农业产业,解决了当地剩余劳动力临时就业困难。
3、民生保障得到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等政策得到落实,全乡参合率达95.02%,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参保率达85.04%。疾病防控工作措施有力,全年无重大疫情发生。贫困人口得到及时救助,救济物资及时足额兑现。危房改造工程进展顺利,全年完成危房改造33户。
4、“四在农家”创建深入开展。2010年完成创建受益农户712户,使全乡“四在农家”创建覆盖率达75%,广大群众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创建活动中,采取种植银花、种草养畜、种植烤烟、蔬菜、辣椒等方式实施“千元院、万元田”工程。通过远程教育、农技培训、黔北民居建设、整脏治乱等形式深入开展富学乐美在农家创建活动。
5、教育事业发展加快。通过努力,小学阶段入学率达 99.7%,初中阶段入学率达 114.6%,辍学率控制到1.32%,巩固了“两基”成果。顺利整合洪关中学一校两点,建立九年一贯制学校2间,使教育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改善了办学条件。
6、抓好计生工作。通过征收社会抚养费、实行奖励扶助政策等方式,引导群众婚育观念进一步转变,全年征收社会抚养费30万元,奖励扶助政策全面兑现,强生、超生、抢生现象得到遏制。
7、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围绕发展主题,弘扬正气,唱响主旋律,强化“三贴近”。积极开展农村思想教育活动,引导全乡人民积极支持和参与改革,促进发展,形成良好的社会主义道德风尚,增强法制意识,开展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宣传月、宣传日活动;定期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清理,保持了良好的文化环境。加强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巩固“农家书屋”、“万村书库”、“远程教育家庭播放点”,使社会先进文化在山区得到发展,鼓励干部群众利用节日、纪念日开展文体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升精神文明水平,投资24万元的综合文化站正在修建中。
8、黔北民居建设进展顺利。全乡共实施黔北民居34栋,全部符合验收标准。
9、整脏治乱取得新成效。集镇市场秩序、村庄治理、交通管理等工作措施有力、效果明显,全乡境内无成堆垃圾、无卫生死角、乱搭乱建行为。
四、改进政府职能,发展环境得到优化。
切实完善社会管理。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落实了维稳、信访工作责任制,每月召开矛盾纠纷排查会议,遵循协调督办的原则,切实解决好群众反映的热难点问题,全力维护社会稳定,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行为,没有发生越级访,无理访,缠访现象,所有诉求事项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合理解决。对煤矿、采石场等企业周边环境进行了彻底治理,确保了企业正常生产。经常开展道路交通、煤矿和非煤矿山、民爆物品、地质灾害专项整治,妥善处理各种安全事故,维护了稳定的社会局面。做好民族
工作,尊重少数民族同胞生活习俗,认真贯彻“三个离不开”的思想,和睦相处,增进协作,共谋发展。以“三问三治一创建”为抓手,按照“三个建设年”的要求,推进廉政勤政建设,为各项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了保障。深入推进政务、村务、校务公开,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增强了工作的透明度。强化政务服务,建立政务服务中心,通过全程代办制为群众办理政务,给群众节约了资金,节省了时间,减轻了负担,得到了群众的认可。“五五”普法顺利实施,“平安洪关”持续深化,社会治安群防群治工作突出,效果明显。严厉打击“两抢一盗”违法犯罪行为,社会秩序和谐稳定。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饱含艰辛,克难攻坚,战胜了重重困难,推动了洪关经济社会发展,这些成绩,是乡党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乡人大有效监督、全力支持的结果;是全乡各族人民团结奋进、努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乡人民政府向全乡干部群众、历届老领导老同志以及关心支持洪关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同志们,我们在充分看到成绩的同时,也清楚地知道,全乡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加快发展的基础不强,后劲不足,前进的道路上还将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基础设施还很薄弱,不能有效抵御农业生产中的自然灾害;二是农业产业特色不够明显,农民增收的难度还大;三是科技投入力度不够,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四是财政增收难度加大,投入发展的经费不足;五是干部群众能力素质还需提高,加快发展的意识还需增强,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解放思想、奋力拼搏来加以克服,我们坚信,有乡党委的坚强领导,有全乡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有社会各界的关心帮助,我们一定会倍加珍惜发展机遇,扎实工作,为洪关经济社会发展再立新功。
2011年工作部署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我们将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县经济工作会议精神,以“三个建设年”创建为契机,围绕县委提出的“全力增比进位、率先转型跨越”总目标,坚持“发展才是硬道理”的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艰苦创业、勤政高效、锲而不舍、雷厉风行,夯实发展基础,积蓄发展后劲,真抓实干,加快洪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主要目标是:实现地区总产值7593万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第一产业产值3513万元,第二产业产值1470万元,第三产业产值261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37元,增长15%,力争18%。完成地方财政收入450万元,增长5.8%,力争6%。完成“四在农家”创建200户以上,创建示范点一个。深化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注重安全生产、社会稳定、计划生育,保护生态环境。
第一,狠抓农业产业,促进农民增收。一是做强“三大产业”,即烤烟、蔬菜、畜牧产业。实现烤烟种植面积6000亩,产量138万斤,产值1000万元。建2000亩高标准烤烟示范基地和标准化育苗场,夯实烤烟发展基础;种植马铃薯15000亩,大力推广脱毒马铃薯繁育;奋力抓好辣椒产业,以办点示范带动扩大面积和提高种植技术,全年计划种植4500亩面积全面落实。巩固糯玉米发展成果,抓好反季节蔬菜种植;继续巩固畜牧产业,走好种草养畜发展路子;二是主攻金银花产业。在巩固好2010年4000亩面积的基础上,着力基地建设,带动大户、农户种植,年底突破10000亩。强化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在通路、供水、供电、苗圃建设上下功夫,夯实发展基础;三是抓好传统农业。重点抓好水稻、玉米的良种良法推广利用,提高生产效益;四是扶持特色产业,对香菇培植、野猪养殖等产业要着重在政策上引导、技术上指导,帮助其彰显特色,突出效益;五是鼓励多种经营。要动员农户创建“万元田、千元院”等多种模式发展种养殖业,形成农业发展新态势。
第二,着力基础设施,夯实发展基础。一是加强对现有农业基础设施的维护,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二是抢抓“项目建设年”这一契机,积极争取项目投入,修建银花基地公路2条
2000米。继续做好小坝场村街道至杨家河、洪关村中心组至蒿芝通组公路硬化。实施土地开发300亩以上。继续做好党务政务综合服务中心、综合文化站建设。争取项目投入街道公共设施;三是结合“四在农家”创建,实施“四有五通三改三建”,改善人居环境,硬化通组公路1780米,新建便民服务点一个;四是加强水利建设,争取项目投入农业灌溉、人畜饮水,提高群众生产生活水平;五是积极对接争取中国大唐公司在太阳坪建风力发电站。
第三,加强民生保障,促进社会和谐。一是进一步落实“三条保障线”,重点抓好城镇农村低收入家庭生活保障和因病因灾致贫群众的生产扶助和生活救济,整体推进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生育、保险制度和优抚安置等工作;二是认真落实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确保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5%以上,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90%以上;三是做好“三关”工程,关心社会弱势群体;四是争取项目扶持,对农村危房进行改造,帮助群众改善居住环境。
第四,搞好社会建设,加快发展进程。一是高度重视教育事业,牢固树立“党以重教为先”的理念,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对考取县一中的学生每生奖励500元;二是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和社会稳定,切实落实安全生产监管责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通过排查调处矛盾纠纷、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和畅通信访渠道、规范信访行为,创建平安洪关;三是加强人口与计生工作,强化服务,有效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四是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群众法制意识,减少违法犯罪。
第五,强化政务管理,优化发展环境
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能力,促进职能转变、效能提升。严格依法行政,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不断提高依法决策、民主决策、科学决策的水平。要扎实开展“三个建设年”活动,坚持多深入实际,多掌握实情,多解决实事。按照“为官清廉、为政勤政、为人诚信、雷厉风行、脚踏实地、扎实工作”的要求,认真执行乡党委制定的加强对党政领导班子工作目标考核制度,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政府各部门也将制定严密的工作考核评价机制,让能干事的人有机会,想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甜头。让不思进取,不负责任的人没有岗位、没有报酬。要坚持执政为民的理念,扎实做好政务服务中心“全程代办”服务窗口,切实减轻群众负担,方便群众办事。完善综治工作中心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要从严治政,深入开展“三问三治一创建”活动,加大对工作不负责、服务不到位甚至违规违纪现象的查处力度,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通、清正廉洁、勤政高效的干部队伍,为促进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保障。遵循党管武装的原则,认真做好武装工作。加强对村民委员会的指导,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第二篇:洪关乡政府汇报材料
遵义县洪关苗族乡人民政府
迎接省委组织部、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省教育厅
对县人民政府及党政主要领导教育工作督导评估
汇 报 材 料
我乡“两基”工作先后通过省人民政府验收和复评后,于2009
年6月顺利通过“国检”。两年多来,我们按照县委政府的统一部署,进一步调整工作思路,立足实际,继续扎实抓好教育工作。目前,全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教
育优先发展的意识进一步增强。现将工作开展情况汇报如下:
一、教育基本情况我乡位于遵义县西部,与仁怀市和金沙县接壤,是全县两个
少数民族乡之一,国土面积63.8平方公里。全乡辖3个行政村,50个村民组,总人口11255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10 %。
2011年全乡国民生产总值5032万元,财政总收入548万元,一般预
算收入496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073元。乡内现有九年一贯
制学校2间,村级完全小学2间,共有在编教师72人,中小学、学前班在校生1695人,其中中学生607人,小学生906人,学
前班学生182人。
二、履行教育职责情况
(一)、出台政策措施,狠抓保学控辍。
两年来,我乡始终把保学控辍工作作为教育工作的重点,先后以政府名义出台了《依法督促催返辍学生复学的通知》以及《动员中小学辍学学生复学及管理的规定》等保学控辍文件,督促村委会建立村规民约,形成全民意识,狠抓保学控辍工作。主要采取六项措施抓落实:一是继续落实包保责任制,乡领导包村,村干部包村民组及家长、教师包学生,进村入户开展辍学生催返复学工作;二是严格执行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制度,严格控制不足龄生入学,小学毕业生实行整班学生去向跟踪管理,确保小学教育与初中教育的有序衔接;三是建立学校家长委员会,加强对学校教育工作的监督管理,随时与家长交流学校教育工作,得到每一个家长支持理解,使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公平接受教育,健康快乐成长;四是认真做好“两免一补”工作,使每一个学生不因贫困而失学;五是积极开展贫困生救助工作,积极联系社会各界实施救助工程,2011年,共收到社会各界人士捐款31450元,解决了133名贫困生的入学问题。
我乡2011年下半年在遵义县率先启动“双亲”活动,全乡机关
干部结对帮扶困难群众87户,为他们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全乡教师结对帮扶贫困、留守儿童75人,为他们解决生活和学习困难,为提高义务教育入学率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2011年,我乡小学阶段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阶段
适龄少年毛入学率达105.31%。
(二)、开展环境治理,规范办学行为。
按照《义务教育法》的相关规定,督促执法部门加强学校综
合治理。一是制作宣传单,利用乡内两个集镇赶集天宣传《义务教育法》等相关教育法规,2011年组织公安、综治、卫生、工商等部门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 10余次整治,督促公安部门及时查办影响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治安案件;二是规范学校建设用地,2011年办理完成全乡学校土地使用手续,乡政府无偿划拨土地10亩,完成河堰学校运动场规划;三是治理教育乱收费,禁止歧视、体罚、变相体罚和开除学生;四是督促中心学校按照课程计划开齐开足课程,取消重点班,禁止学校按考试成绩对学生排名次,进一步规范了学校办学行为。
通过开展环境治理,规范办学行为,全乡学校管理有序,秩
序稳定。
(三)、积极筹措经费,改善办学条件。
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的发展,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
展的战略地位。两年来加大投入对薄弱学校进行改造,争取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的补助和其他渠道的筹措,投入资金近80万元,先后完成了乡内所有学校房顶补漏、教室门维修、爱心午餐食堂建设、校园警务室和治安岗亭建设、优美教室创建;完善河堰学校校门围墙修建、联星小学师生饮用水工程、部分学校办公设施改善和校园绿化美化;建成多媒体教室4间、电子白板教室3间;改建乡中心幼儿园(正在实施中),整体确保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
优化。乡党委政府2011年从有限的经费中向教育投入资金57950
元,用于补充学校改善办学条件和鼓励教师学生奋发有为。
(四)、建立激励机制,关心教师学生。
乡党委政府在财政极为紧张的情况下,划拨一定资金补助学校开展“六.一”节、“教师节”庆祝活动和表彰教师学生。特别是在乡党代会和人代会上,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把激励教师安心工作、鼓励学生奋发有为纳入具体提案议案讨论,确定“振兴洪关经济依靠人才,人才培养依靠教育”的发展理念,建立激励机制,关心教师学生。2011年教师节出台文件表彰教师,划拨经费10000元;对升入县一中的7名学生每人给予500元的奖励。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进一步营造了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
三、县与镇(乡)签订的教育目标责任状完成情况
乡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把教育列入全乡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写入乡党代会、人代会工作报告;定期召开党政联席会议,研究教育发展,党政领导经常深入学校调研,帮助解决学校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依法组织学龄儿童、少年按时入学,2011年小学辍学率控制为0,初中辍学率控制为1.69%,初中升学率达到79.4 %(升入普高、省内外职校154人),县内中职招生任务超额完成,完成率为108.7%。
建立学校治安综合治理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组织开展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工作;聘请派出所民警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每学期到学校开展1次法制讲座;定期排查校舍安全隐患,做好排查整
改台账,确保校园平安。
确保教育经费投入,乡财政2011年共投入教育资金57950元。
建立健全贫困学生资助体系,2011年中小学共发放寄宿制学校贫困生生活补助费796人共44万元,采取希望工程、内部结对帮扶等措施有效解决贫困学生、贫困儿童助学金31450万元,扶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正常接受教育。
稳步推进校点布局调整,2010年12月顺利整合臻坚、河堰两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办学条件基本均衡,教育资源得到了有效利用。
积极做好乡内学校新建、改扩建校舍土地的划拨,无偿划拨河堰学校运动场土地10亩,协助中心学校办理学校用地手续。
关心支持教育改革和发展,营造尊师重教良好氛围,2011年教师节表彰教师24名。
大力发展学前教育,正在实施乡中心幼儿园改建工程,拟于4月底全面完工。
四、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打算
存在问题:一是老百姓重视教育的观念还需进一步深入;二是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学校硬件建设不能通盘考虑和解决;三是初中毕业生思想观念亟需转变,中职招生难度大;四是教师编制紧缺,教师教学工作任务十分繁重。
工作打算:一是加大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法力度,进一
步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进一步办好家长学校,充分发挥家长学校的作用,转变老百姓重视教育的观念;二是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努力争取上级投入,进一步改善薄弱学校的环境建设,满足全乡教育发展的需求,乡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争达到县教育目标考核规定的标准;三是加大职业学校招生宣传工作力度,动员不能升入普高的学生就读职业学校,努力达到普高、职高入学比例大体相当,为社会培养大批合格的技术人才;四是努力发展乡域经济,彻底改变洪关面貌,让外界了解洪关、关注洪关,拓宽人才引进渠道,让外来教师有在洪关发展的空间,确保教育优先发展。
第三篇:洪关苗族乡联星小平小学
洪关苗族乡联星小平小学2017年
关于开展 “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系列教育活动
方
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历次全会精神,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传统教育,积极培训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根据播州区《关于开展2017年“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拟定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方案如下:
一、活动主题
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二、活动对象
全校学生
三、活动目的
“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系列教育活动分为“小小百家讲坛”、“墨香书法展示”、“寻访红色足迹”3 个类别。“小小百家 讲坛”旨在通过经典诵读、主题演讲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他们学习、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并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墨香书法展示”旨在激发和培育学生学习书法的热情,促进学生扎实开展传统书法练习,感受书法的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增强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感。“寻访红色足迹”旨在让学生通过阅读革命传统故事、观看红色电影、走访革命后代、开展红色旅游等方式,组织学生开展丰富多彩的寻访红色足迹活动,引导他们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体验革命情怀,弘扬革命精神,坚定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
四、活动内容
1、小小百家讲坛
学校将采取多种形式的教育,通过经典诵读、主题演讲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引导他们学习、理解《弟子规》、《三字经》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品,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和魅力,并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长期的践行,使学生在头脑中逐渐形成一个正确的道德标准。
2、墨香书法展示
通过扎实开展书法教育,激发和培育学生学习书法的热情,学校将结合实际情况组织学生成立“书法兴趣小组”、“书画学习小组”,引导学生学书法、练书法,采取笔会、字画展等形式多样的活动,让学生感受书法的魅力,提高审美能力和文化品位,增强文化自信与爱国情感。
3、寻访红色足迹
让学生通过阅读革命传统故事、观看红色电影、歌唱红色歌曲等方式,组织学生开展“讲红色故事”、“红色感悟征文”等丰 富多彩的寻访红色足迹活动,引导他们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中国革命史和中国共产党历史,体验革命情怀,弘扬革命精神,坚定永远跟党走的理想信念。
五、活动实施途径
1、经典诵读:以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为有效的载体传播文化。通过演经典、唱经典、书经典、诵经典,为学生提供认知、践行的平台。
2、成立“书法兴趣小组”,开展传统书法大家练活动。
3、寻红色足迹:组织学生阅读革命传统故事、观看红色电影、歌唱红色歌曲等,开展“讲红色故事”比赛,进行“红色感悟征文”等丰富多彩的寻访红色足迹活动。
六、组织领导及活动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
学校充分认识开展“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实践教育活动的意义,把此项工作列入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成立学校领导小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形成“学校主抓、学生参与、家长支持”的浓厚氛围。“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领导小组: 组 长:彭榜亮 副组长:段光科 张玉航 成 员:各班主任
2、注重实践教育,确保工作实效。学校将组织全体学生积极参 与此项实践教育活动。选好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注重活动过程性资料的收集,从身边的一点一滴做起,确保“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实践教育活动取得实效。
3、加强宣传报道。
学校要通过广播站、黑板报等及时宣传“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实践教育活动的好经验、好作法,为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
洪关乡联星小平小学
2017年9月20日
5、结合“中秋节”、“重阳节” “春节”、“端午节”等 传统节日,继续开展“我 们传统的节日”活动,并大力进行传统文 化经典诵读活动。
6、成立“书法兴趣小组”,开展传统书法大家练活动。
7、在校园网上开辟“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专栏,长期进行 “传统美德 有奖征文”活动。第三阶段:阶段性总结表彰(2015 年 12 月)学校结合开展 “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践活动的情况和取得的效果 进,对“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活动进行阶段总结,并表彰奖励先进班 级和先 进个人。第四阶段: 全面推行“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践活动常 态化。(2016 ——2017)学校在认真总结实施“少年传承中华传 统美德”教育实践活动经验和成果的 基础上,进一步深化“少年传 承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实践活动,常抓常新、突显 特色,使之成为 我校德育工作有效途径。每年都要根据上级要求在全体学生中开展活动,活动中提倡人人 参与,人人 展示,通过展示,海选出优秀节目,优秀个人参加上级 活动,并进行表彰。
八、组织领导及活动要求
1、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学校充分认识开展“少年传 承中华传统 美德”实践教育活动的意义,把此项工作列入德育工作 的重要内容,成立学校领 导小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形成“学 校主抓、学生参与、家长支持”的浓厚 氛围。“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德”领导小组: 组 长:王春才 副组长:张峰博 郭艳霞 成 员:各班主任
2、注重实践教育,确保工作实效。学校将组织全体学生积极参 与此项实践 教育活动。选好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注重活动过程性 资料的收集,从身边的一 点一滴做起,确保“少年传承中华传统美 德”实践教育活动取得实效。
3、加强宣传报道。学校要通过广播站、校园网、黑板报等及时 宣传“少年 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实践教育活动的好经验、好作法,为活动营造良好的氛围。
第四篇:乡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2005年1月10日在乡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人民政府乡长李俊各位代表:我代表乡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同志提出意见。
一、开局良好的2004年2004年是全面实施“十五”计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我乡领导班子调整后,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克服困难,开拓进取,不断取得进步的一年。一年来,在县委、县人民政府和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乡人大的监督下,乡人民政府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我乡第六次党代会提出的“稳粮保烟促蔗建支柱、畜牧林果蔬菜同时抓,治水改土修路打基础、招商引资建镇兴企业”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河谷热区优势,突出发展青枣、柑橘两大特色产业,抓好烤烟、甘蔗、亚麻三大主导产业,打牢水、电、路、通讯四大基础,团结奋斗,艰苦努力,扎实工作,圆满完成了县委、县人民政府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和乡第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加快了全乡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实现了本届政府各项工作的良好开局。
(一)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一年来,乡人民政府始终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标准,以农民增收、财政增长为主线,把“发展才是硬道理”贯穿于工作始终,努力打基础、兴科教、调结构、建支柱,推进了全乡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2004年,全乡完成国内生产总值8270万元,比上年增长2.7,其中,第一产业2395万元,增长10.6,第二产业5139万元,增长2,第三产业736万元,减少1.3;粮食总产714万公斤,比上年增长10.7,;一般预算收入达203万元,比上年增长5.7,完成县下达任务数的125.5;农民人均纯收入1220元,比上年增长8.9。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重点工程建设取得新进展。水利建设方面:全年累计投入资金61万元,完成水利工程91件,发放水泥578吨,对全乡84条常流水沟和部分坝塘进行修复,改善和解决了128人、323头大牲畜饮水困难的问题,全面实现了76个自然村村村通自来水的目标。规划实施了漫伞村小河流治理、大平地烟区水利5公里三面光支砌、启动实施牛达大沟三面光支砌工程和寒磨底自来水工程,全乡水利化程度达到了52。交通建设方面:投资77万元,新修小寨村委会7个自然村乡村公路42公里,修缮大桥至刘家山村道路16公里,确保道路畅通。村容村貌建设方面:对期咪、海望、田房、打连寨等自然村的街道路面进行了水泥硬化,改善了生产生活环境。通讯建设方面,投资29万元,拉通了电信宽带网,新架通了黑尼山、养鱼塘、火烧寨、湾冲、卜拉寨等自然村的程控电话线和黑尼山、养鱼塘2个自然村的闭路电视光缆,扩容了牛达村有线电话30部,进一步推进了农村信息化发展进程。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方面:建设了刘家山、小寨2个沼气示范村,建沼气池222;加强了对4000亩退耕还林区的管护,兑现了2003年退耕还林户粮钱补助,补植补种八角苗2.5万株;注重森林资源保护,强化森林防火意识,调处山林权属纠纷3起,查处乱砍滥伐林木2起,没收木材9立方米;全乡森林防火工作列全县第二名,保持了连续16年无重大森林火灾的好成绩;依法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455平方米,有计划审批土地7526平方米,清理违法用地5070.5平方米,发放土地使用权证书440本,进一步规范了土地管理秩序。农业发展态势良好,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按照保证粮食生产,强化主导产业,发展特色经济的原则,不断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2004年全乡种植水稻7414亩,(其中杂交水稻6249亩)比上年增亩;交售烟叶8500担,比上年增加1500担,兑付烟农款572万元,比上年增收123万元,烟叶单价13.45元/公斤,比上年提高了0.62元,烤烟的各项经济指标居全县第三名;生猪存栏8154头,出栏10552头,出栏率129.4;推广肉牛冻精改良配种20头;新植甘蔗2646亩,全乡甘蔗总面积达8000亩,预计产值400万元;发展冬早蔬菜1705亩,预计产值250万元;种植亚麻2001.4亩,预计产值90万元;发展柑桔1500亩,全乡柑桔总面积达6200亩,预计年产值315万元;发展青枣421.8亩,预计产值300万元。产业结构调整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特色经济发展模式,冬早辣椒、柑橘、青枣等特色农产品已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新途径。各项改革稳步推进。顺利完成了教育、卫生系统人员的上划工作,进一步完善了机构改革体制。全面推行了农村税费改革,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启动实施了村帐乡管制度,改善了农村帐务管理混乱的局面。财税金融工作运行平稳。2004年完成地方财税收入202万元,比上年增长5.2,完成县下达任务数的125.5;财政支出239万元,比上年下降47.1(主要原因是教育、卫生系统人员上划,工资支出减少)。财政支出重点保证了工资发放、机构运转、社会保障以及农业
第五篇:乡政府工作报告
****乡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领导、同志们: 2008、09两年是我县经济迅速发展,深入实施“农牧互补”战略全力推进“一特四化”促进农牧民增收的关键年。两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县委、县政府的工作部署和要求,从实际出发,扎扎实实抓好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全乡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稳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现将政府工作总结汇报如下:
一、主要工作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工作
按照年初签定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并结合我乡实际,顺利完成了两年的工作任务。
(1)、人均纯收入增加到2395元,比同期增长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博拉—肖地—****改建四级公路29公里共完成投资580万元;乡政府至****、吉肉村的村道建设工程也正在实施中。完成了全乡机关站所、学校、唐塞寺、加科自然村及高求曼自然村人畜引水项目,共投资29万元,解决饮水困难人口共796人。总投资135万元的乡政府综合办公楼新建工程已顺利完工;完成了胡昂桥建设项目工程,****寺、龙吾道、拉么娄等村的自来水入户项目均已顺利实施。(2)、基本解决温饱人口198人;落实农牧村最底生活保障人口308人,保障率达到100%;落实农牧村“五保户”供养35人,供养率达100%;根据县民政局《关于2008年全县农牧村特困群众危房改造实施的通知》,经过认真摸底筛选,确定了5户危房改造户,并通过了验收完成新型农牧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4314人,参合率达到98.76%。累计完成劳务输出748人次。
(3)、粮食产量完成755.96吨;油料产量437.7吨;完成牲畜总增率32.49%;出栏率36.41%;商品率32.93%,都比去年同期有了一定增长,“W”免疫数95448头(只);耳标配打数达到47724头(只)。完成乡企业增加值4万元,工业增加值4万元。
(4)、农牧互补战略及推进“一特四化”完成牦牛专业养殖户24户,奶牛养殖265户,2000头。增加了养殖效益,达到了生态改善、农牧民增收的目标;种植燕麦7700亩,年初积极协调县民政局、县机饲总站贮备饲草料,有效解决了牲畜的春乏死亡,积极引导农牧民群众对山羊进行淘汰禁养,发展定单畜牧业,增加农牧民收入,鼓励和支持农牧民发展农牧业专业合作组织,与****行政村签定协议,成立种草协会1处,确定****村为牦牛养殖专业村,牧户户均养牛率达到70%以上。
(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
按照县上的统一安排部署和年初签定的目标责任书,加强组织领导,狠抓措施。通过不懈的努力,全乡人口管理和计划生育工作实现规范化运行,各种卡、表、册、单正常运转,各项指标均达到要求。全乡共有人口641户4438人,育龄妇女856人,其中无孩育 妇92人,一孩育妇106人,两孩育妇206人,多孩育妇452人,其中二女户46人;当年节育总数33人,完成累计结扎605人,上环11人;共出生人口 人,一孩 人,二孩 人,三孩 人,计生率达到了100%,计生服务率为100%,及时率为100%。认真审核奖励扶助及“少生快富”对象,采取张榜公示,做到了公开、公正,将符合条件的农村奖励扶助及“少生快富”对象及时上报县计生局并受到了奖励。
(三)、“两基”教育工作
继续巩固 “两基”教育成果,加大教育工作力度,继续动员督促适龄儿童入学,狠抓新生入学率。
“两基”指标。全乡7—12周岁适龄儿童 456 人,已入学448 人,入学率为98.25%。13—15周岁适龄少年 235 人,13—15周岁初中阶段在校生 228 人,其中初中超龄生83人,13-15周岁高一级学校就读0人,全乡初中阶段在校生255人,入学率为99.17%。7—12周岁残疾儿童2人,入学率100%,13—15周岁残疾少年1人,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99人,实际毕业99人,毕业率为100%; 15周岁人口75人,初等教育完成率97.33%。17周岁人口74人,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97.3 %。全乡15—50周岁人口2301人,非文盲人口2280,非文盲率99.09%。(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两年来,我乡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社会稳定,加大力度做好宣传并与各村委会签订片区责任制并形成一种 制度。创建平安村1个,把平安建设纳入重要日程,做到常抓不懈,结合本乡实际,做好了国庆中秋两节安保的稳定工作,加大打击“偷牛盗马”,并成立治安联防队进行巡逻,农牧民群众安心发展生产。深入各类矛盾纠纷已和影响社会和谐和稳定的重要因素,共摸底排查了各类矛盾纠纷22起,现已调处21起;平安创建活动收到成效。安全隐患得到了及时排查整治。突出抓了“责任、宣传、监管、保障、查处和整改”六落实措施,全乡安全生产态势平稳,全年未发生一起重特大安全事故。大力宣传法律法规,有力维护了社会治安稳定,为农牧民创造了一个安定祥和的生产生活环境。
(五)、民政、民生工作
我乡是全县重点贫困乡之一,全乡大多数牧民生活都很困难,按期发放 “五保户”“特困户”的社会救济款和最低生活保障金。2008年共发放低保金595398元,五保户生活费161700元,困难群众临时生活补助12户5000元,危房改造5户30000元,抗震救灾棉被186床,救灾面粉328户800袋,玉米194000斤,新增低保户103户229人,并通过开展“讲理想、重品行、作表率、促和谐”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在包乡领导李才让达吉县长的带领下,积极组织帮扶单位和乡机关站所开展“213”帮扶活动,通过开展帮扶活动给全乡74户贫困群众在生活上给予了帮助,共落实帮扶资金22200元。2009年共发放低保金964716元,五保户生活费52020元,困难群众临时生活补助360000元,农村医疗救助金38690元,春荒 缺粮户面粉15吨,玉米30吨,新增低保户20户120。落实扶贫养殖资金100万元,购买良种牛500头,促进了农牧民收入,而使全乡贫困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
(六)、卫生防疫事业
明确卫生院工作目标任务,将儿童计划免疫为主的卫生防疫,妇幼保健防病治病等工作任务落实到每个人的头上,实现“四苗覆盖”率达到100%,促进了农牧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全面搞好牲畜防疫工作,结合“一特四化”由乡政府带头,兽医站工作人员具体操作,对全乡牲畜进行疫苗注射和耳标配打,严格落实防疫检疫工作,耳标配打和疫苗注射均达到了100%,使农牧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七)、其他方面
1、把政务村务公开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不断规范政府行为,促进依法行政,自觉接受社会监督,建立了政务村务公开栏。实行政务、村务公开以及计划生育等各项工作的公开。
2、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严格控制耕地转为非耕地,改良土壤,提高地力,防止土地沙化,水土流失和污染土地,保护自然环境。认真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领导责任制。加大森林运拉木材的违法活动,确保林区秩序稳定。有效管护了本乡责任区森林及野生动物,林内无乱砍乱伐林木、乱捕滥猎野生动物的现象。高度重视退耕还林工程,与各村签定责任书,落实责任。认真积极开展整改工作,认真搞好了补植补造工作,并进行了有效的管理。
3、认真履行安全生产工作和交通道路安全职责,与本辖区各村 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明确责任,措施得当,成立安全监管站,配备了1名安监员,进一步完善了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积极开展《安全生产法》等安全生产法规和交通道路安全方面的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活动,使广大农牧民群众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安全发展观。加强农村防火工作,把对存在重大火灾隐患的排查列入政府工作议事日程,积极排查火灾隐患使辖区内全年没有发生一起交通道路安全、生产安全事故和火灾。很好地完成了目标管理责任书的所有要求,确保了辖区内广大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4、为了搞好我乡残疾人工作,按照年初签订的残疾人事业目标责任书,切实促进我乡残疾人事业的整体推进,为确保完成目标任务,从残疾人康复、扶贫、就业、教育宣传、基层组织建设、帮扶、纳入低保、救济等工作为出发点,加大残疾人救济投入力度,为促进残疾人事业健康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解决温饱24人,纳入低保8户,纳入救济44人。我乡残疾人事业取得了实效,按要求全面完成了残疾人事业目标管理责任书的所有指标。
二、存在问题
1、今年来,我们在各项工作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然存不少问题。(1)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结构仍不合理;(2)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乏力,没有支撑经济发展的小城镇建设企业和乡镇企业;(3)农业基础设施不强;(4)乡村道路、6 危房改造、人畜饮水问题有待解决;(5)农民人均收入没有明显提高。
二、今后的工作计划
1、积极引导群众“科学种田”、鼓励群众发展第二、三产业,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大对农业的投入。进一步加大“一特四化”工作力度,鼓励群众“科学养畜”,大力宣传暖棚养畜,改变传统的饲养方式,调整畜群结构,减轻草场压力,提高总增,扩大出栏,进一步加强牲畜的“两强一打”工作,加强畜牧防“五号”病的工作。
3、继续巩固计划生育工作成绩,建立健全计生工作创新机制,提高服务质量,不断强化乡村两极计划生育工作的责任,加大计生政策宣传力度,狠抓计划生育工作的各个薄弱环节,认真落实上级下达的各项工作指标,力争使全乡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整体水平有新的提高。
4、进一步巩固“两基”攻坚工作成果,狠抓适龄儿童入学率和巩固率,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多放争取逐步解决师资力量不足、结构不合理的现状。
5、继续加大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法律意识,高度重视和下大气力抓好维稳工作,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各种群体性事件,全力维护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6、结合本乡实际,多渠道、多方面争取项目、资金,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扶贫开发工作的质量,落实帮扶工作,解决贫困户、特困户的实际问题。
7、不断加强干部职工的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努力改进工作方法,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
通过广大干部和农牧民群众的紧密团结和不懈努力使我乡的各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县上的要求和兄弟乡还有一定的差距和不足,这是我们必须正确对待的问题,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集中精力,在抓落实上下工夫,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争取达到目标责任书规定的所有指标。同时,我们有信心,也有决心把今后的工作干好,为促进****乡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项事业稳步发展做出更大的成绩。
二0一0年五月十八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