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小楼镇工作情况汇报2012年2月2日
小楼镇工作情况汇报
中共小楼镇委员会小楼镇人民政府
(2012年2月2日)
小楼镇是增城的北部山区镇,辖20个行政村和1个居委会,面积136平方公里,人口4.8万,分别占北部三镇总面积、总人口的20.5%、26.8%。境内山清水秀,农业和生态资源丰富,但由于公共服务设施不足、产业基础薄弱,长期以来农民增收慢、致富难。去年以来,广州市委、市政府作出加快北部山区发展的重大部署,广州越秀区和富力集团对口帮扶小楼镇,广州市6个市直单位和越秀区11个镇街选派20名精兵强将进驻17个贫困村,开展扶贫“双到”工作。小楼镇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历史机遇,以成为创先争优联系点为动力,围绕“抢抓扶贫开发机遇,建设幸福小楼”的主题,全力以赴打好扶贫攻坚战,率先实现全面脱贫,推动全镇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11年,全镇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3.26亿元,同比增长8.6%;国地两税总收入3637万元,增长4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2亿元,同比增长21%。
――全镇17个贫困村达到或超过年集体经济收入均达到10万元的脱贫标准,其中6个村达到20万元以上。――全镇701户贫困户1827人达到或超过人均年收入5000元的标准。
――总投资3.28亿元的24个扶贫开发(名镇名村)项目,竣工14个,抓紧推进7个。
在发展的过程中,我们以扶贫开发统筹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按照“保障扶贫、开发扶贫、自立解困”思路,借力对口帮扶区、企业的优势资源,抓好镇区、园区、典型村庄建设,着力完善发展条件和环境,辐射带动农村公共服务功能;借力扶贫“双到”队伍和资金,建立和完善“六大保障”,确保底线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一、推动项目缓建,夯实产业发展基础
以镇区、园区为龙头,统筹布局24个名镇名村项目,集中改善旅游、教育、卫生、养老保障、商业等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条件,建设名镇名村,发展生态产业,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度假、休闲和消费。2011年累计接待游客410万人次,旅游收入2.05亿元,比2010年增长28%和33%。一是强化园区、景区建设。完善何仙姑文化广场、商业街、仙藤园建设,巩固何仙姑、小楼人家两个国家级3A级景区创建成功,打造小楼人家特色农业基地,培育发展乡河在望旅游服务中心、小楼特色酒店等农家旅馆和农家乐,不断提升核心景区的旅游承载力。二是完善路网建设。以广河、增从高速路开通为契机,主动对接珠三角大市场,全面改扩建区域连接道路,由富力集团帮扶6500万元修建连接广河、增从高速的越富路;由隆铠房地产公司投资4200万元修通
增派公路至小楼度假酒店旅游大道。三是擦亮旅游节庆品牌。借助越秀区的文化旅游资源,搭建增城菜心销售平台,菜心美食节成为了推荐小楼的一张亮丽名片,增城菜心越卖越好,拉动辖区餐饮消费和农副产品销售,仅菜心一项就帮助农民增收3000多万元。
二、改善农村生产条件,建设宜居宜游新农村
以典型村庄为示范,集中抓好村容村貌整治,规范农村建房,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建设美丽乡村,发展乡村市场,打造生态旅游示范村。一是实施农村光亮工程。完成3819盏路灯安装,照亮20个行政村174.9公里村道,惠及近4万名村民,基本实现“村村通路灯,有路必有灯”的目标。二是实施泥砖(危破)房改造。采取集中安臵和零散改造的方式,建设了2164平方米的约场邓鹧鸪社农民公寓和666平方米的江坳老人集中安臵点,邓鹧鸪社22户困难群众已在春节前告别泥砖房搬进新居;全面完成242间泥砖房改造任务,改善了农户居住环境,解决了有新屋无新村的问题。三是落实村级扶贫开发项目。整合各级单位帮扶资源,投入6362万元,开展“二次改水”、文化娱乐设施、公共卫生等村容村貌改善工程,完善了镇村发展配套设施,增强了地区发展后劲。
三、实施产业扶贫强化村级“造血”功能
注重村级 “造血”功能的培养,以产业发展统筹兼顾
17个贫困村的集体经济收入,从根本上保障每个村年集体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一是“援建+返租”。由越秀区、富力地产集团投资5845万元,建设1.2万平方米何仙姑文化旅游商业街,引入公司经营管理,17个贫困村集体参与经营收益分配,确保每个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十万元以上。二是“基地+合作社+农户”。发挥特色农产品品牌效应,加快土地流转步伐,实施“一村一品”,引入正大方圆、旭通、丰都等农业龙头企业就地开发迟菜心、香薯、冰山雪菊等特色农产品。如小楼镇西境村打造成为黑皮冬瓜基地、菜心基地,推动信息技术服务“三农”,建设智慧乡村,形成乡村农产品超市,把消费市场引到田间村头,致富农民。青迳村打造养龟专业村和养龟培训基地,村集体每年增加14万元以上的经济收入,26户贫困户每年分别获得2000元的投资分红收入。三是“农户+超市”。约场村、庙潭村加强与华润万家连锁超市、兴安超市对接,通过“农超对接”,向广州、台山等地输送约1110吨冬瓜、马铃薯和香薯等农产品,为村集体增收10多万元,帮助农民增收110多万元。
四、落实“六大”保障,解决底线民生
整合各类资源,落实“六大保障”,按照“一户一法”的原则,构筑完善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体系。在就业保障方面,建立劳动信息库,采取多种形式,解决困难群众就业,其中兼职邮递员、保洁员等公益性岗位吸纳30多名贫困人
员就业,每人每月可增加收入200-800元。目前,全镇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504名贫困人员全部实现就业,人均增收达6661元。在教育保障方面,注重长效帮扶,与越秀区10所中小学建立“一对一”扶困助学资助体系,惠及贫困学生401人次,助学金累计达到42.7万元。随着教育设施的不断改善,农村学生逐步享受到城市般的优质教育。在帮扶种养增收方面,在资金、技术、市场上大力帮扶,投入17.7万元,向全镇507户种植贫困户赠送化肥1014包;冬瓜菜心行业协会帮扶100名贫困人员种植增城菜心120亩,增收40万元;在落实社会各项保障方面,通过越秀区、对口帮扶单位为特困人员缴纳新农保养老保险费的方式,实现35周岁以上的农村居民100%参加新农保,其中323名农民领取养老保险金,人均每月达299元。启动贫困户白内障患者复明行动,39名贫困家庭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下一步,我镇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在实现率先脱贫的基础上抓好巩固提高,把发展绿色经济作为推动脱贫致富的重要抓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宜居城乡,创新社会管理,推动小楼新一轮的发展。
(一)发展绿色经济,提升产业基础。深化“两点两线”的建设,推动何仙姑文化旅游商业街市场化运营,深化小楼人家国家级生态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依托绿道发展休闲运动产业带,促进小楼度假酒店上半年建成开业;盘活整合800
多亩土地资源,加大生态产业项目招商,形成具有品牌效益的生态产业链。
(二)扎实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越富路、二龙河沿线堤路建设,整合农林水等方面的资金,引入市场经营主体,加快推进改水、自然村道、农田标准化建设。
(三)抓好扶贫开发巩固提高。一是继续实施项目带动,争取越秀区、富力地产集体的大力支持,再上1-2个效益明显、带动能力强的项目。二是继续实施产业扶贫,增强村级“造血”功能,重点选好一批有利于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农家乐和现代农业园项目。三是完善对接帮扶机制,固化广州、增城机关单位和社会各界热心人士,与贫困户“一对一”帮扶关系,继续帮助贫困户解决急需解决的问题,确保脱贫不返贫。四是继续落实“六大保障”政策,着力建立稳定、长效的社会保障体系,让贫困户“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学有所教、业有所就”得到保障。
(四)创新社会管理。时刻绷紧维稳这根弦,最大限度激发村(居)干部的工作热情,加强矛盾纠纷排查,特别是要针对广河、增从高速征地遗留问题,进行分类,明确工作重点,逐个立案办理,落实领导包案处理,实行专人看管和稳控,努力把社会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以稳定的时间换取发展的空间。
第二篇:增城市小楼镇中心小学防邪教工作制度
小楼镇中心小学防邪教工作制度
一、对外面进来的人员一定要登记、查问,确定没有问题方可让其进入。
二、每个月对学生进行一次防邪教教育。
三、每个学期对学生进行一次“认清邪教的邪恶本质,自觉拒绝邪教。”的主题队会。
四、全体老师都要认清邪教的本质,自觉拒绝邪教。
五、学生把学到的知识传递给家长,使他们能认识邪教、非法宗教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的本质、危害性及其传播的途径,从而使家长们能提高警惕,自觉抵制邪教的入侵。
六、学生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不要观看宣传邪教、非法宗教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的录像、报刊和书籍,不要参加它们的任何活动。
增城市小楼镇中心小学
2013年9月1日
第三篇:2009年小楼镇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工作情况汇报
新塘镇关心下一代工作汇报
我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在市关工委和镇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镇中心工作,创新载体,丰富活动形式,狠抓工作实效,切实做好青少年的服务工作,帮助青少年解决实际困难,为青少年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成长环境。主要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完善工作机制
我镇党委高度重视关心下一代工作,在机构、人员、制度、经费方面切实做到“四落实”。一是机构落实。成立了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由镇党委副书记担任关工委主任,分管领导担任副主任,并设立关工委办公室,有专门的办公和活动场所。二是人员落实。全镇21个村(居)和7所学校分别成立了关工委小组,由村(居)和学校负责人为组长,由各村(居)退休的支部书记、退休校长担任副组长,离退休干部、退休教师、退休村干部为骨干力量。全镇28个关工小组覆盖了我镇中小学、幼儿园学生5801人,实现了应建尽建,使关工委组织建设上由点到面,形成完善的服务网络。三是制度落实。建立了镇、学校、家长、学生和社会各界“多级”联动机制,以镇为主导,学校为主体,家长配合,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共同关心下一代工作。建立定期外出体验制度,每年不定期组织青少年外出开展体验活动。并充分发挥团委、妇联和民政等部门的作用,形成了关工委具体抓,团委、妇联、民政等部门配合抓的齐抓共管局面,使关工委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四是经费落实。我镇在财政薄弱的情况下,仍每年列支5万元,作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专用经费,确保工作顺利开展。此外,1
为调动老同志工作的积极性,我镇老干工作确保做到“四个一”,即每月一次集中活动,每季度一次慰问探访,每年一次外出参观学习,每年一次身体检查。切实为老同志解决家庭、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做好老干部的服务工作,使到我们的老干部更好发挥余热,更加积极主动支持我镇及关心下一代工作。
二、创新载体,丰富活动形式
我镇结合中心工作,充分利用镇现有资源,创新载体,开展丰富多彩活动,为青少年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切实从政治上和生活上关心下一代。一是以“五大基地”为载体,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充分利用“报德祠”、“后龙山革命烈士纪念碑”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定期邀请老八路、劳动模范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每逢清明节积极配合学校组织学生到革命烈士陵园扫墓,缅怀为革命而牺牲的先烈,培养青少年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高尚情操。利用增城市冬瓜菜心行业协会、新塘人家农业科普基地等基地,邀请农业专家、种养能手开展农业科普教育,增加青少年农业科普知识,了解农耕文化,体验农耕乐趣,培养青少年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形成了一批优秀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如腊圃小学《菜心之王——腊圃迟菜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分别获得增城市综合实践课程优秀案例和优秀论文一等奖;中心小学《我爱家乡的千年仙藤》获二等奖。以腊圃劳教所作为法制宣传基地,联合劳教所、派出所、司法所等部门,深入学校开展法制宣传,并定期组织学生到劳教所参观,以生动的事例教育中小学生遵纪守法。今年来,共举办各种形式的帮教、普法活动12次,分发有关法律法规书籍、材料、读本3000多份,受教育人数达到5000
多人。二是灵活形式,开展各类文化活动。以镇文化站、村文化室、西境村党建社区活动中心、东境村公共服务中心为平台,组建了新塘退休干部曲艺表演队、书画爱好者协会等文化艺术团体,在各大节庆送文艺表演、书画展览到学校,辅导学生提升艺术水平。近年来,学生综合素质明显提高。中心小学大课间活动获广州市三等奖;在第十一届全国中小学绘画、书法比赛中,梁鹏辉同学获“绘画类”一等奖,蒋耀徽、单子健同学获优秀奖。此外,有28位同学获增城市级表彰。近三学年,我镇中考成绩上国家级示范性高中增城中学的有近百人,获广州市单科状元有3人。三是结合主题,开展社会共建活动。结合创建文明城市和我镇发展生态旅游业的主题,组织开展“文明宣传员”、“小小导游员”等主题实践活动,鼓励青少年争当“文明宣传员”和旅游宣传“导游员”,让青少年通过亲身参与,提高文明意识,更加热爱家乡。
三、人文关怀,解决实际困难
我镇将帮助青少年解决学习、生活和思想上的各种困难,作为关心下一代工作的重点来抓。一是结对帮扶,做好帮教工作,建立“关工”工作队与后进生结对帮扶网络。今年来,关工委帮助后进生50多人,后进生转化率达90%。如新塘中心小学黄锦辉,是有名的“小野马”,他不爱学习,个人生活习惯差,出现“逃学”现象。镇关工委得知这个情况后,主动联系学校,协助老师对黄锦辉同学进行多次“一对一”的教育与情感疏导。首先是全面了解这位同学的情况,他的父母在家种地,起早贪黑,顾不得他的日常生活,学习方面就更无暇督促及辅导,父母的关爱教育也缺少耐心,粗言短语。他低年级时成绩比较好,随着课程逐渐
加深,没有人辅导,父母与小孩之间也缺乏沟通,就开始有意扰乱课堂纪律,不交作业,成绩也越来越差,成绩在班上由中上下滑到倒数几名。找到了问题所在后,关工委的老同志主动联系家长,通过与家长的沟通,转变家长对小孩“任意放纵”的教育观念,动员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孩子的转化工作。学校利用课余时间也对其进行辅导,让他找到学习的信心。通过外出实践游玩,到“报德祠”学习感恩的精神,到冬瓜菜心基地体验劳动的艰辛,使他慢慢变得不“野”了,还担任班级体育领操员,工作积极性非常高,成绩由倒数几名又回到班级的中上水平。二是优化社会环境,整治不良之风。为进一步优化社会环境,营造健康向上的社会氛围,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关工委联合派出所、司法所、城监等部门开展学校周边环境整治专项活动,取缔非法网吧,整治乱摆乱放行为。目前,新塘镇共有注册网吧1处,镇关工委已与之签订了责任书,让他们做“绿色网吧、合法网吧”,节假日期间,镇关工委还联合工商所、派出所、文化站等部门对网吧进行检查,以保证网吧健康运营,杜绝青少年沉溺网吧。三是开展爱心活动,解决实际困难。结合“三联六帮”共建活动,广泛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开展扶贫助学活动。近年来,已组织开展活动近10次,如广州发改委捐资50万改善东境小学办学条件,广州港集团启动“励志〃约场”希望工程,建立了长效的助学、奖学机制;东莞等地方的热心人士帮扶解决贫困学生学费累计达到5万多元,60人次;广州市政协机关、广州市拆迁办、广汽集团等单位纷纷参与到扶贫助学当中。结合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联合广东商学院志愿者队,到学校开展“志愿者三下乡”活动。同时,组织开展“用爱心托起希望”捐款活动,为因车祸重伤的中学生张进民同学
筹得医药费4.5万元。此外,在每年的“六一”儿童节、五四青年节、国庆节等节日活动中,组织开展“献爱心助学”活动,发放慰问金、慰问品、奖金以及奖品给贫困青少年,以此来帮助他们解决学费的问题,放低思想包袱,鼓励他们好好学习。今年“六一”,我镇联合市妇联、市文明办到西境村举办了一次亲子活动,充分发挥西境村“广州市家长学校示范点”的作用,组织家长和孩子进行互动,增进亲子感情。四是启动“创业致富工程”,鼓励青年创业。联合团市委,共为涉及特色农产品销售经营以及农家餐饮业等领域的2名优秀创业青年争取到市政府扶持创业贷款,借款总金额达到了18万元,这些优秀的创业青年对于推动我镇青年创业致富工作具有非常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五是帮助农村青年就业。成立农村青年专业技术协会、冬瓜菜心行业协会团支部。积极为青年就业和创业提供培训、就业信息服务。目前为止,全镇已有13000多名富裕劳动力实现就业转移,其中青年占了6成以上。
四、下一步工作设想
一年来,我镇关工委虽然做了一些工作,但距离上级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今后,我们将在市关工委和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关工委工作的要求,在以下四个方面改进提高。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争取广泛支持。要认真总结关心下一代工作的经验,全面宣传关心下一代工作,形成各级、各部门重视,支持,社会各界人士广泛参与关心服务青少年的氛围。
二是创新工作思路。将提高青少年的综合素质为重点,不断改进教育的内容、方法和形式,不断提高青少年抗变、抗压的能力,加强
青少年心理辅导与引导,真正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青少年。
三是关注家庭教育。进一步扩大家长学校覆盖面,以家长学校为平台,以开展教育讲座、教育互动等形式,组织家长共同研究解决在新形势下出现的家庭教育问题,提高家长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在孩子成长的关键期,引导好、培养好、教育好。
四是开展社会共建活动。结合全镇经济社会发展主题,开展让青少年广泛参与到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等社会共建活动,让青少年在参与社会活动中体验生活,树立品行,学会做人,奉献社会。
总之,我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在市关工委、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将一如既往地继续抓好青少年教育,做好服务工作,为建设文明和谐新塘作出积极奉献。
新塘镇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2009年12月17日
第四篇:小楼镇竹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计划2013-3
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计划
(2012-2013学第二学期)
小楼镇竹坑小学
2013年3月
2012-2013学第二学期
小楼镇竹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和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市教育局提出的“以儒雅素养,培育现代文明人”为目标,结合增城市委市政府推广普及橄榄球运动,打造“生态、休闲、智慧、幸福”增城的规划,坚持“安全为保障、德育为首、教学为中心”的工作思路,实施《小楼镇学校综合评价方案》,积极调动师生及家长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全力打造“乐于阅读、明礼诚信、善学爱校、务实求进”的校园文化特色,重塑花园式竹坑小学新风貌,提升学校的品位。
二、工作目标
1、结合“三风”建设,全力打造“乐于阅读、明礼诚信、善学爱校、务实求进”的校园文化特色,展现花园式竹坑小学的新风貌。
2、实施《小楼镇学校综合评价方案》,做好张国曾校长主持的增城市德育课题《创建班级特色文化的研究》的实施和结题工作。
三、工作措施
(一)扎实德育工作
1、因地制宜、身体力行
结合“建设美丽乡村”活动,依学校财力物力,量力而行,继续加强绿化、净化、美化工作,在加强校园环境建设的同时,组织少先队先开展 “清洁卫生人人参与,亮丽环境家家受益”专题教育活动,实施精细化管理,要求做到:捡起一片纸屑,净化一寸空间,美化一次心灵;花儿用美丽装扮世界,我们用行动美化家园!
2、自主管理、共同进步
继续组织开展以体现自我教育、自主管理、共同成长的“我的校园我做主”德育综合实践主题活动,每天开设3-5分钟德育等专题教育。活动思路:⑴每个班组建一支国旗小队负责当周的升旗仪式。(进一步规范礼仪行为,从而学会欣赏美、创造美、传播美,达到外塑形象内强素养的目的。)⑵文明岗:利用课间进行巡查、指导。①日常行为的提醒、劝告与教育;②维护校园整洁干净;③积极发现校内外讲文明、勤学习等方面的好人好事;④及时向老师反映校内外动态。⑶特色小队建设,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⑷把榜样、提醒、劝告等行为习惯带回家,共建和谐、文明社区。
3、主题发展、开拓进取
(1)做好增城市级德育课题《班级文化特色建设的研究》结题工作,鼓励班主任大胆推进班级文化特色建设,致力于开发和创新班级管理的模
式,走出自己的新路子。
(2)开展“微笑人生”活动,在日常的工作和学习生活中,让师生建立积极向上、豁达乐观的生活态度,学会以微笑面对一切,尽量做到“不计较、不生气、不纠结”。
(3)开展“爱阅读,越进步”书香校园建设活动。着力培养学生乐于阅读的习惯,让阅读成为时尚,让阅读成为推动学校发展、增强学生后续发展力的强力支撑点。
(4)实施“增强体质 健康生活”橄榄球大课间和课间操,确保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一小时,让学生自己开发、组织活动,玩出小孩子的“野性”,为学生创造自由展示的时间和空间,促进健康生活习惯的养成。
(5)开展“课外访百家”活动,充分利用互联网、电话、信函等辅助形式进行。通过家访,增进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理解,增强育人意识、责任意识,共促教育和谐发展。
及时收集整理相关活动的图片、文字记录、反馈总结、归档和上送等工作,以展示丰富的校园文化生活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二)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
1、规范管理、提高素质
(1)根据镇制定并实施的《小楼镇学校综合评价方案》,指引、服务好教师,进一步规范我校教育教学工作。
(2)借助镇业务室集体视导、教研活动、学科竞赛、质量监控等常规工作的力量,通过交流平台,吸取各学科骨干在教育教学改革发展中的素养,创新教研教学方式。
(3)组织参加业务讲座、示范课、外出学习、理论学习和考核等培训活动,多渠道对我校教师进行不同层次的培训培养、学习交流,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发挥以点带面的正能量,全面提高我校师资水平,增强我校的教学研究能力。
2、贯彻标准,均衡发展
(1)认真学习贯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我校将以文本研读、课例研讨等方式,组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学习培训和实施,提高听课调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强化教师备课,规范教师教学行为;抓养成,促学生文明进步,健康成长。主要抓好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包括书写习惯、坐姿习惯、听课回答问题习惯;生活习惯的养成,包括体态礼仪、助人礼仪、与同学相处习惯。
(三)安全第一、常抓不懈
1、强化意识,落实责任
建立健全安全应急与维稳工作领导小组,提高安全应急管理工作水平,做到“安全有人管,人人管安全,个个有责任”。建立各项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工作的要求与规程,做到安全工作有章可循、按章办事、违章问
责,使学校的安全应急管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严禁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结合“班容班貌”检查表,做好个人、班级、校园、家庭卫生的教育与指导。高年级教师还特别加强学生生理、心理卫生教育,积极创设阳光交流、互动平台,激发学生潜能,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三)公开公正、人文关怀
1、建立完善学校《章程》、《管理制度》和《绩效工资方案》,实行民主管理与监督,做到公开、公平、公正。
2、执行“2013年小楼镇小教工会计划”。一是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教学的相关指示精神,认真学习《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履行相关的义务,做到依法依规行政、教学;二是坚持人文关怀工作理念,力所能及地开展形式多样、身体力行的健康教育和文娱体育活动,提高教职工的健康意识,促使积极锻炼身体成为广大教职工的自觉行动和生活习惯。通过这些活动,为广大教职工打造欢心愉悦的活动平台,增强教职工的身心健康,凝聚向心力,促进教职工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为全面提升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打造好身体条件的基础,为打造特色与品位校园贡献力量。
2013年3月
第五篇:关于小楼镇农村青年学习需求调查报告
关于增城市小楼镇农村青年学习需求的调
查报告
农业、农民、农村问题是当代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突出问题,其发展状况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农村教育既是农村发展的基础性条件,也是农村发展状况的重要表征。从20世纪80年代初到90年代中期,在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动下,农村教育获得了长足的进展,而9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财政体制与农村经济状况的变化,农村教育正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严重的困难,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面临经费短缺的困难,继续提高教育水准更是举步维艰,城乡教育与知识差距明显加大。这种状况如不及时改变,不仅影响教育的普及与提高,更将影响社会的公正与稳定乃至现代化事业的健康发展。因此,把农村教育作为一个战略性问题进行全局性的思考与筹划,实在是当务之急。农村青年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生力军,他们的素质如何将对农村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为提升农民青年朋友综合素质,更好地满足他们在知识技能方面的需求,使电大的教育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经济建设。根据以上内容,我们设计了4份调查问卷,在2011年4月对增城市小楼镇农村青年的学习需求展开了专项调查。
一、现状
1、受教育程度。
在随机调查30以下的四人中,初中学历的2人;高中以上学历2人。在这四人的农村青年中,三人从事个体企业的体力工作。调查表明,农村青年学历层次偏低,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素质较差,大多数只能从事体力型、收入低的工作。知识水平的限制,直接影响了农村青年的就业。
2、对教育需求程度。
在调查对象中都明确表示,希望进一步提升自身学历层次。希望通过业余学习方式攻读相应的学历,利用学校机构的载体,主要为:广播电视大学、普通高校。调查表明,农村青年大部分人都希望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学历层次,以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3、获取自身技能途径。
在对农村青年获取自身技能调查中发现有3名调查对象希望通过电大组织提升学历,1人希望通过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组织的培训获取相关技能,表明农村青年对提升学历、技能培训的认识增强,并希望通过高效能低成本的方式成才。
4、农村青年家庭收入情况。
从农村青年家庭收入调查表中可以看出,3人和5人家庭年收入在1-3万元,说明农村青年家庭生活水平仍处于较低的水平。
5、对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情况。
在调查对象中最为关切的是结婚成家、农村医疗保障、子女升学问题,其次为农民养老、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和农村基础设施和环境建设问题。调查显示,农村青年比较关注民生问题,参与社会建设的意愿比较强烈。
6、农村青年对未来发展及学习需求。
在调查四名调查对象中,都有一个共识:就是希望进一步提升自身学历,通过相关培训,学习文化知识,掌握先进技能,学有所用,以技致富,对社会具备更强的适应能力,充分体现了农村青年对知识技能的需求加大。都能对自身发展进行定位,思路清,有逻辑的人生目标。
二、问题分析
1、农村经济发展水平较低
由于长期以来的历史、地理环境以及国家政策原因,导致偏远山区经济发展较慢,生产水平低,直接导致农村教育发展滞后。农村青年不能享受良好的教育环境,有才之士不能得到挖掘,导致农村人才的流原因失,这就是农村青年文化水平低的根本原因。
2、农村传统思想锢禁
农村社会封建思想依旧残留,重男轻女思想严重,导致农村青年性别文化水平的失衡,再者对教育的不重视也是一个瓶颈。
3、青年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突出
农村青年就业创业能力普遍较弱,大多从事低收入的体力型职业。普遍缺少职业技能,法律意思淡薄,从而导致青年农民工劳动、就业权益保障缺失和不公平的现象时有发生。
三、对策讨论
(一)逐步完善农村教育管理体制与投资体制
首先建立教师工资由中央、省、地、县几级政府分担的机制,加大中央和省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确保农村教师的工资按时足额发放。然后按照不同地区义务教育生均成本的额度,确定不同地区中央、省、地、县几级政府的分担比例,并以法律形式保证实施。为此,需要从现在就开始着手进行调查研究,确定不同地区义务教育的生均成本,并按不同地区财政收支状况,确定各级政府分担比例,作为制定投资法规的依据。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农村教育经常性经费的按时足额拨付,农村教育才能持续健康地发展。
(二)采取应急措施,缓解现阶段农村基础教育的经费困难
农村教育的投资体制与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国家财政状况有密切的关系,它的完善势必要经历一段发展过程,而目前农村教育的经费短缺不可能等新体制完善
之后才解决,这就需要采取一些应急措施,主要包括:加大中央政府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发达地区继续发挥乡级政府对义务教育的管理和投资作用;在基本实现小康目标的农村地区,地方政府财力不能充分满足教育需求的阶段,继续实行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的政策,可以从两个方面考虑:一方面下决心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压缩行政性开支,因此,完善国家预算审核程序和投资决策程序,就有可能把一部分经费用于教育主要是农村教育,把对农村教育的转移支付的水平提高到基本弥补税费改革后的缺口;另一方面在近几年内把国债的一部分用于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以缓解近期农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高峰期的困难,现在许多地方政府用国债进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城市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而有些“标致性工程”标准过高,经济效益并不高,不必要地加大城乡差距,如果从城乡协调发展的要求,加大农村教育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将产生更大的作用。因此,在现有的财政收支框架内进行适当的调整,有可能增加对农村教育的投入,而这方面所需的投入比之大型工程项目和城市标致性工程的投入要少得多,它所产生的作用和效益则是长久和深远的。
(三)加强城乡教育交流与互助,逐步缩小城乡知识差距城乡知识差距不可能在短期内解决,现在的问题是首先不要继续拉大这种差距,然后逐步创造条件力求缩小差距。跨地区的城乡差距有待于全国经济的均衡发展,而现在需要努力的首先是在一个县域范围内实现教育的均衡发展。据一些成功的地区的经验,现在有可能做到的,首先是政府公共教育经费和其他教育资源的分配应该按照公平的原则分配给每一所学校,更多地关注农村薄弱学校的建设,对于那些条件好的优质教育资源可以适当放宽政策,让他们增强自我造血的功能。其次建立城市与农村教师定期轮换的制度,可以先从年青教师做起,即规定城市年青教师要有在农村学校任教的经历,才能晋升职务或职称;还可以规定高中等院校毕业生从事教育工作,要先到农村学校任教。与此相适应,应实行在一个城市和县域范围内城乡教师工资标准统一(包括地方补贴),以便于城乡教师流动,有条件的地方实行城市教师到农村学校工作提高工资待遇,并计入退休工资之内的政策,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改变农村教师素质低下的状况,为提高农村教育的总体水平提供基本的条件。此外,采取多种形式,鼓励城市学校与农村学校、发达地区的学校与欠发达地区的学校建立合作关系,包括校长、教师之间的交流任职,定期组织专题研讨,有条件的还可进行学生之间的交流,实际上这种做法不仅对农村学校、同时对城市学校都会有帮助。
在城乡学校、教师以及东中部与西部的交流方面,不仅是教育资源的合理使用,而且从现代化的进程而言,应该看作是现代教育与现代文明的传播过程,因为农村教育的现代化不仅需要现代校舍和教学设施的建设,更需要现代教育思想与教育模式的传播与实施,因此,人员的交流在某种程度上更为重要。可以在团中央现在组织的青年志愿者活动的基础上,扩大其范围,适当提高其服务期的待遇,让各类高校的毕业研究生到贫困地区的农村学校服务1~2年,除了从事教育工作外,可以运用自己的专业知识培训教师,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因为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农村教育持续发展的根本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