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读书笔记

时间:2019-05-15 15:31: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读书笔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读书笔记》。

第一篇:《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读书笔记

《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读后感

首先是被这本书的名字深深吸引,看了书名便知道,此书是要“打开天窗说亮话”,于是有了兴趣。对于我来说,这是一本值得“深阅读”的书,因为读来才发现,里边的每一句话都值得细细体会,认真琢磨。

最初第一遍读它的序,没有看懂,再读第二遍,仍然没有很好地理解体会。于是我向一位社会阅历比较深的朋友请教,他说,你现在读,当然不会懂,更不会有感觉,你受到过公权力的迫害吗?你有过被它逼到走投无路的经历吗?你没有,所以你不懂。

所以我觉得是我把这本书想的太简单了。然后我换了一种心态,再读,才有了现在的一点体会留在了心中。

我只谈一些书中给我启发较深的话。

“一个人如果相信他人的良好愿望,他就必然容易受到他人良好意愿有限性的伤害„„我养过一只小狗,见到任何人都会扑通倒地,然后亮出柔软的腹部邀请被抚摸。这种因为对世界懵懂无知而拥有的绝对安全感真叫人嫉妒。”

――序

也就是说,如今的社会,连狗都不如吧?发生任何事件之后,大家都在争相地,兢兢业业的做着福尔摩斯,而有关部门总是将真相一再伪装,所以我们已经把失败当成习惯,对改变不抱信心,内心只剩下了“我不相信”。不相信沿街乞讨的妇女,不相信跌倒的老人,不相信各种“学家”„„

“时至今日,我们已经无从把自己交付出去,我们找不到一个理由或借口,那个曾经能够让我们变得坚强,变得宽广,敢于去承担,去挑战,去赢得的信仰不见了,每个人都提溜着无处安放的自我在人群中游荡„„”

——《金斯堡得不到,阿曼达甩不掉》

引用书中另一篇文章中的一句话,就是“我们正处在一个机体裸奔的时代。”我认为现在的“中国威胁论”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其实不怕中国强大,只是害怕统治这样一个强大国家的人们没有信仰!行为毫无约束,所谓的传承千年的仁、义、礼、智、信,经过现实的检验之后,在某些时候,可以说是片甲不留。如果无法否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话,我只想说,时间是检验真理的最好标准。现在,中华传统道德文化一路走来,磕磕碰碰,终于还是占据了主

流,但是是否真的有用呢?一句“弘扬”就管用吗?归根结底还是没有信仰。对于多数人来说,那些传统道德还是有一定约束力的,因为我们这个国家还相对正常的在运转,我还在学校里相对正常的接受教育,这就是证明。但是总是存在那么一群人,内心没有道德的自觉约束,心里住着一只“鬼”,外化到他们的行为就是放纵。想起曾经在杂志上看到一句话说,唐骏在参加一次峰会的时候,有记者问道:“可以透漏一下你的成功秘诀吗?”唐骏说:“科学发展观,还要么,还有三个代表。”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斯德哥尔摩综合症’:被长期劫持的人质,不禁会对劫持者产生一种心理上的依赖,而且会与劫持者共命运,把劫持者的前途当成自己的前途,把劫持者的安危视为自己的安危。如果这个理论成立,那么从犬儒主义者到国家主义者的转变简直就是顺理成章、水到渠成。”

——《“不就是”与“又怎样”》

这句话对我的震惊着实不小。我不禁思考我们现在的处境。我们是否都在被“劫持”着?我们是不是按照既定路线“成功”的从一个犬儒主义者转变成为了一个国家主义者?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走入今天这种状况中的?是否应该做出某种改变呢?该怎么做呢?

“对于40年代的黑人小孩来说,“我的”和“好的”之间隔着十万八千里,这种强烈的自我否定以及想要成为别人的愿望,正是自我认同出现严重失衡的后果。

总有那么一些东西,在意识的逻辑上你也许认为它不是那么好的,但是在行动和情感的逻辑上却永远无法向割舍阑尾或者扁桃体那样,轻轻松松地一刀了之。”

——《“我的”和“好的”》 这种将自我想象成是好的的心理动力在我身上表现的要差一点,所以往往容易沮丧且缺少自信,经常自我否定,关键决策时摇摆不定。让我想起了和同宿舍的朋友们出去买东西的时候,买回来如果发现还有更便宜的质量更好的,往往容易后悔,但是朋友会提醒我,“没事儿,我爸常告诉我,买了的就是最好的”,这大概就是属于这种自我认同的力量吧。就好比爱国,在我看来,我说我爱我的祖国,并不是因为她给了我成长的环境,提供了各种资源和条件,并不是因为这些,我认为这种爱国的情愫是与生俱来的,没有任何理由。或许这就是自我认同的最大表现吧。

“我估计没有人愿意背负‘忘恩负义’的罪名,但是在学会感恩之前,还是让我们来想象这样一个场景吧。假设有五对青年男女被空降到一个荒岛上共同生活,原本在逻辑上每个女孩子都有五种可能性去选择自己的伴侣,但不行的是,其中一个男人有着千里眼般的睿智、广博深邃的见识、神秘玄奥的判断力,以及无比的胆量,他干脆利落地解决了另外四个男人。让我们再假设那五个女人既没有‘拉拉’的潜质,也绝非性冷淡者,五年后或者十年后,她们都嫁给了那个男人。

现在的问题是,对于这五个女人来说,那个男人 究竟是‘唯一的选择’,还是‘正确的选择’,或者,是我们熟悉的那个‘唯一正确的选择’?”

——《求求你感谢我》 读第一遍的时候,被这段话震到了,虽然他说的道理我以前就明白,但是在我的头脑中一直处于一种混沌的状态,现在终于看到清晰明朗的阐述了,不禁为编辑捏了一把汗。这完全与中国一路走来的近现代史相契合。美国允许公民留有枪支,是因为当时美国获得独立时,华盛顿政府说过,我们现在是用枪赶跑了欺压我们的殖民者,将来,你们同样可以用手中的枪将欺压你们的政府赶下台。反观国内,我们别无选择。但是现在不一样了,我们并不是处在一个“荒岛”上,我们并不是没有“拉拉”的潜质,所以有了越来越多的移民,有了***、王立军。

关于这本书,精彩的部分还有很多很多,包括尼采对大笑和微笑的比较:精神上变得越是快活、越是靠得住,人们就越是忘记放声大笑;与此相反,他们脸上不断涌现出净胜的微笑,这是他们对美好生活所藏匿的无数舒适感到惊讶的一种标志。再包括季羡林说:“歌颂我们的国家是爱国,对我们国家的不满也是爱国,这是我的看法。”还有书中提到梁漱溟在《朝话:人生的省悟》里边有一段话“在这个时代的青年,能够把自己安排对了的很少。越聪明的人,越容易有欲望,越不知应该在哪个地方搁下那个心。心实在应该搁在当下的。可是聪明的人,老是搁不在当下,老往远处跑,烦躁而不宁。所以没有志气的固不用说,就是自以为有志气的,往往不是志气而是欲望。”这段话让我想起了我自己,烦躁而不

宁,什么都想去追求,什么都放不下,到头来时间流逝,囊中空空。或许我应该参悟一些佛教的真谛吧。

后半部分是关于一些影评,因为里边提到的大部分电影我都没有看过,所以就没有读下去,四月份对前半部分做了摘抄,现在再读摘抄,仍然是一种洗礼或者说是一种享受,每读一遍感受都不相同。

非常喜欢这本书,但是目前只读了一遍,脑海中并没有形成一个整体印象,只是对其中的话字字斟酌。它值得我再读几遍。

第二篇:《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读后感

《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读后感

本书精选学术新锐周濂十年来公开发表的随笔文章,包括时评、书评及其部分学术文章等。作者以其深厚的专业学养作为根基,把他对幸福、公正、德性生活、民主、自由、道德、幸福等等这些问题的哲学思考融进一个个现实故事和活泼泼的生命体验中,用最真切的道德直觉和清醒的问题意识和柳叶刀式的概念分析能力,一猛子扎进问题的深处,把深邃的哲学拉回到“粗糙的地面”。

在本书中,作者想告诉我们,在一个乌烟瘴气的喧嚣迷茫时代,在一个颠倒是非的时代里生活,个体性的痛楚可想而知,除非你放弃自身的价值标准,与这个肮脏的时代握手言和,或者闭上眼睛装睡。可是即使是在外部环境非常糟糕的情况下,一个人依然可以选择过一种合乎德性的生活,并以此来安排自己的日常生活,依然可以选择不止做个“好人”,还可以做个“好公民”。

对于哲学家,不少人都是抱着一种比较抵触的态度,甚至说他们“百无一用是书生”也不为过。毕竟不管什么时代的社会,它们都是物质的,而哲学这东西却是一种意识形态,看不见摸不着,不能吃不能穿的。与其整天去绞尽脑汁去探索世界的本源是什么,真理是什么,还不如干点实际的事情来得有意义。

当然,这只是以旁观者的立场来看,并不是说哲学真正无益。其实真正的哲学家所拥有的慧眼以及大脑都是无限强大的,他们比常人更能够看清楚一件事情的本质,也更能悟透一些道理,生活中的困惑对于他们来说不会是一种阻碍。

首次听说作者这个人也是源于这本书,翻开此书,扉页上赫然写着“洞见”两字,可见书中内容必定在某些问题或者事情上,表达了作者独特的视角或者立场。但凡精于哲学的人,大多是学问精深,善于思辨的人,作为哲学专业出身的作者当然不例外。

虽说书名取得这么浅显易懂,但书中所涉及的内容却并不能叫人一目了然,相反,给一些读者造成混乱也是有可能的。首先,此书并不是一个连贯的逻辑整体,而是各个不相关的零散文章组成。再者,这些文章都是断断续续的,时间上的间隔太长,有些言论在笔者个人看来并不是那么严谨,也许只是作者随着心情手气笔落有感而发,或者只是点到为止让人意会而已也说不定。最后不得不让人明显感觉到的就是各篇文章压根儿就是“风格与题材”迥异,时评,影评,随笔等等题材无所不有。

“这个时代对于思想者的要求会更多,它要求我们不要做没有头脑的愤青,不要做浅薄的自由主义者,不要做没有心肝的保守主义者,不要做替既得利益说话的国家主义者,不要做不负责任的无政府主义者,不要做一个理想高韬的空想主义者。”这是我看过这本书之后最喜欢的一段话,我认为作者的这句话是对当今的社会的极大的警醒,目前有越来越多的思想者发表一些脱离社会的甚至是一些不利于我们国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言论,其中的一些言论严重的影响到了青少年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从哲学思维来看待一些问题,会比较清晰明了,所以偶尔读一下哲学方面的书,在我看来是极为有益的。

第三篇:《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读后感

《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读后感

这本书的名字就很有意思,加上周围好友的不断推荐和网上的好评,不怎么读书的我也下决心把它看完。没想到,看完第一遍之后又翻了一遍,因为有些地方没看懂或是当时明白了,事后又忘了。原来这是一本讲哲学的书,但是讲的又不是那种高高在上的哲学,我觉得作者是讲哲学放在了平常的生活中来讲的,这样容易懂些。我也了解到这本书收集了周濂十年来公开发表的随笔文章,包括时评、书评、影评以及部分学术文章。几乎篇篇短小精悍,作者的分析洞察问题的能力,开阔的写作格局,将自己对幸福、公正、德性生活、民主、自由、道德、幸福等问题的哲思融进了一个个现实故事和鲜活的生命体验中,不得不让我佩服至极。学者崔卫平评论说:“周濂的写作拥有一个飞翔的姿态:从概念的高处飞往地面,飞往粗糙的世界,同时,他又从现实的沟壑飞往天空,飞往理想的所在。”

可能是由于本人哲学修养太差,很多地方还是理解不透彻,就比如那一篇站在思想的高墙上,我看的是迷迷糊糊,里面专业词语还不少,这就没让我感觉到把哲学放在生活里来讲了,最后那一句“只有站在思想的高墙上,我们才可能看清楚那些沟壑,明白哪里是死路哪里是活路”说得很有道理,可谁来告诉我如何才能站在思想的高墙上啊。现在让我来回想整本书时,还能有深刻印象的一个是《大学里的“无名氏”》一文,我想不仅作者在感慨“无名氏”这一大学校园里的现象,更多感慨的应该是我们这些默默无闻的大学生吧。难道真的就得像书中说的那样?因为社会缺乏人情味,所以大学里就没有人情味?我觉得学校毕竟还是学校,还并不能完全等同于社会,而且我们现在的大学值得改进的地方太多了,我们每个人都还可以凭自己的努力做的更好,那些学校的管理者,教育的管理者就不能做出一点改革吗?

而在《笑眯眯的印度乞丐》一文中,作者谈到这些印度乞丐在讨钱的时候总是笑眯眯的,即使要不到钱也不会改变脸色。这让我想到了,在我生活的国家里,经常会遇到的乞丐,很难将笑眯眯这三个字和乞丐联系起来,我想我们遇到的大多数乞丐都是老人,残疾人,他们大多数都是愁眉苦脸,衣衫褴褛,穷困潦倒的样子,以此来博取人们的同情心。这对初中以前的我来说或许还管用,后来我就知道了原来乞丐也是有假冒的,有专门的讨饭群体,还有出国讨饭的等等,你给不给钱他们都是愁眉苦脸的,有时候给了但是少了还会引来不满,更别说笑眯眯了。我就特别佩服我们学校周边的一个老奶奶,不知道多大了,头发全白了,腰也快弯成90度了,可我经常会看见他在学校周边捡瓶子什么的,背上背着一个大大的编织袋,很辛苦,但是偶尔我还能听见她一遍捡瓶子一遍悠然的唱着歌,这不仅让我对她的自食其力的精神佩服至极,也让我更加鄙视那些手脚完好却放弃尊严出来骗取他人同情心的假乞丐!印度乞丐总是笑眯眯肯定有他们背后的历史原因,而在天朝,想让一个乞丐笑的话除非你把钱都给他。

最后谈谈我对“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的理解,人为什么要装睡呢,我觉得这背后的原因是复杂的,有时是为了善意的谎言,有时是为了回避问题,等等。作者想表达什么呢?我的理解是,从“装睡的人”的角度来说,也许你生活在一个充满善意的谎言的世界里或是一个乌烟瘴气的糟糕环境中,你不愿意选择同流合污,那么就选择“装睡”吧,以自己的方式,有个性的生活下去。从“你”的来说,明知道一个装睡的人是叫不醒的那就最好别去破坏这种氛围,免得大家都难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行为方式,自己的个性,在别人的行为在将来或是现在没有对自己造成不良影响的情况下,我觉得没必要去影响他人“装睡”的自由。

第四篇:《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读书报告

读书报告

还记得第一次认识这本书的作者,是在先锋书店的一个新书发布会上,人民大学的副教授周濂用生动的例子诠释了什么是正义,当然,这是我真正意义上第一次“接触”哲学,而不是我们的马哲课上,因为是周老师带领着我这个门外汉走进了哲学并对哲学感兴趣。当然,我承认我并没有深入学习多少哲学,读一些哲学著作对于我来说还是有点晦涩难懂,读他的那本《正义的可能》好久也没有看完(当然是在闲暇时间看的),所以,我选择了这本畅销书(相对易读的)来写这次的读书报告。

说实话,这并不是一本多么系统多么严密的阐述个人观点或者个人立场,但是这本书可以帮助我能够学习更好地看到一些社会现象之下的东西,而不仅仅是表面的东西。我觉得这是我认为最重要的,也是我最需要学习的。

说到榜样,我们从小到大一直都不乏榜样这样一个存在形式。小的时候,我们的榜样可以是尊敬的老师,邻居家的孩子,高大的父亲等等。季羡林说过“一个凡人越难解放他自己,就越强烈地触动我们的人性”。虽然好榜样能够触动我们的人性,但是坏榜样却往往要更具诱惑力。俗话说“学好如登,学坏是崩”就是讲的这样一个道理。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这样问道:如果不正义的人过得比正义的人更幸福,那我们为什么还要成为一个正义的人?这是一个让人挠头的问题:如果在现实的逻辑里面道德楷模注定无法在世俗意义上获得成功,那么最终的结果就是坏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为按其本性,人们更愿模仿在社会中最易成功且获利最大的行为,而不会模仿看似动人而实际会吃亏的行为。由此我想到了社会上一些行为,比如前几年一直讨论的“中国式过马路”,为什么会这样?莫非大家的个人素质都不够高?当然并不是。我记得有报道称,习惯于国外的非“中国式过马路”的外国人,在中国生活一段时间,也会像我们一样开始“中国式过马路”。这说明了好榜样的树立和维护有如水滴石穿非一日之功,败坏起来却是一溃千里不可阻挡。

高中时期,老师总会在央视的“全国道德模范”播放后第一时间让我们在课堂上观看,即使是在紧张的高考复习阶段,也依然如此。虽然老师的行为主要是为了让我们积累素材,但是,这些楷模同样对我们的道德规范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道德楷模”的宣传历史可谓源远流长,按学术界的说法这属于“示范伦理”的范畴,从“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依旧乐不可支的颜回到“二十四孝图”,中国人从来都笃信于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示范伦理的“兴”映衬出规范伦理的“衰”。这是一个说教的主题已经用尽的时代,从“五讲四美三热爱”到“八荣八耻”,规范虽然仍在提供生活指南,但质疑之声却不绝于耳,这样的困局表明规范已经被彻底掏空了道德意义和指导生活的功能。也正因如此,示范伦理才成为一些人眼中救治道德困境的一剂良方。可是问题在于,道德楷模的感染力是随着时空尺度的拓展呈递减趋势的。道德楷模必须活生生地嵌置在每一个具体入微的熟人共同体中,唯当他的善良是你我亲眼所见,他的勇敢是你我亲耳所闻,才有可能因为朝夕相处耳濡目染,近朱者赤。反之,当道德楷模们四下穿梭只为陌生的人群巡回演讲时,哪怕听者动容闻者啜泣,得到的也不是光荣而只是虚荣。但至少楷模们脸庞更质朴、神态更本色,比起八卦消息满天飞的当红歌星、明星要来得可信且可敬。

说到明星,前一段时间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的一件事,当红女星范某与某大学教授的“冲突”。如果以前,我作为一个网络受众,很有可能由于新闻编辑者的导向以及舆论导向偏离事情的真相,网络上的很多编者担任的不是还原事情真相的责任,而是一种愚弄大众,娱乐大众的心态。很多小编认为,教授的言论是对演员事业的不尊重,是一种性别歧视,当看到这样一些信息后,我第一反应不是相信小编口中的范某是多么的无助,而是对这些生搬硬套,喧宾夺主的话而惊到了。我反对一些小编你把这些等同于性别歧视,一个人有言论自由,那个教授有主观的想法,小编的一篇文章就把舆论导向于性别歧视行业歧视就是好的吗?范某是一个团队在运营,说白了很有炒作的嫌疑,而教授呢,是一个人的言论自由。学校本身没有要把学术交流变成粉丝见面会及电影宣传会的意思,范某突然来校宣传,很多粉丝冲着范某去的,现场人挤人,很容易出现安全事故,这难道不是把学校搞得乌烟瘴气的吗?说演员是戏子其实也没有什么不妥的,毕竟时代在变化,演戏的人古代叫做戏子,现在叫做演员,但是现在的演员为什么就不能叫做戏子。如果说戏子在古代不受人尊重,但是戏子在当代社会可以受人尊重!这是一个职业的称呼,而且教授本人说的是行业内的一些人,就被范某称作是行业歧视,显然是炒作的成分居多,并不是真的行业歧视的问题。现如今,太多的明星、演员,作为公众人物,吸毒嫖娼样样都干,出了事情做的最多的就是发表声明,称造谣诽谤,说实话,真的有那么多造谣诽谤么?就算公关做的再好,事情发生了还是会留下痕迹的。当然,粉丝永远会相信是造谣诽谤的。我希望我们能够更加理性,这个社会能够更加理性。也希望,明星作为公众人物,发挥娱乐功能的同时,一定要注意自己的影响力,并能够积极地发挥这些影响力,而不是误导很多心智并不是很成熟的人。

文中还提到了信任,我记得我曾经读过的一本书《秘密》,畅销全球,那里面提到的相信美好事情的发生总能产生积极的影响,也被称为“吸引力法则”来引导自己得到美好的事物。我个人认为,很多时候,相信与信任对我们自己以及对社会都能发挥或多或少的积极作用。在本书中的信任多是指相信别人、相信政府,可是我们为什么要选择相信?安妮特·贝尔说:“一个人如果相信他人的良好愿望,他就必然容易受到他人良好意愿有限性的伤害。”换句话说,选择相信别人的同时,也就给别人留下一个伤害自己的机会。那么我们就要一直选择不相信吗?我们先看一看“我不相信”是怎样一个情况。

身处这个动荡不安的魔幻现实主义国家,作者说,相信每个人都不同程度地患有“我不相信”强迫症,而且不相信的对象绝不止于不受限制的公权力,它也可能是衣着光鲜的经济学家,是微博上加“V”的名人,是沿街乞讨的妇女,是不慎跌倒的老人,甚至是曾经并肩作战的同志或者相濡以沫的爱人。因为不相信,因为“不相信”强迫症所并发的失败主义和犬儒意识,让我们用更加昏暗的眼神去审视这个原本昏暗的世界。不久前,独立参选人遭打压,网友纷纷声援,有人冷冷地说:别装逼,想出名总要付出代价的;山东某女得知前夫罹患尿毒症,捐肾救之,有人冷冷地说:激动啥,骗遗产吧。这简直就是“心理阴暗、人人平等”。在这个时代,似乎总有一种向下的力量要把所有人拉低,总有一种执拗的怀疑要撕破人道主义的温情面纱。

上面提到了失败主义,什么是失败主义?查百度百科可知,这是“一种因为认定未来注定失败,而放弃一切改变现状的行动的思想”。在作者看来,与其说失败主义是一种思想,不如说是一种情绪。思想有清晰的学理与脉络,可以论证也可以反驳,可情绪不同,它来去无踪,就像下水系统失灵的城市,一场小雨就会水漫金山泛滥成灾。当失败成为习惯,当对改变不抱任何信心,我们也就只剩下了“我不相信”这句喊话。更有甚者,还会发展成为“我不相信”强迫症,症状较轻的每当读到新闻报道,不管来自《环球时报》还是新浪微博,第一反应一概都是我不相信这是事实的真相;症状较重的则惯用阴谋论去揣度整个世界,他们奉行另一个“两个凡是”原则:凡是你竭力主张的一定都是假的,凡是我能设想到的最坏可能性就是真的。

我很赞同作者的这些言论,而且引发了自己的一系列思考。首先,我们要明白我们所追求的是什么?自由、信仰、善、快乐等等。就我而言,我的追求就是其中两项,自由以及快乐,当然我所追求自由和快乐绝对不会建立在别人的痛苦和束缚之上。那么,如果在不慎跌倒的老人面前,我会享受帮助别人的快乐,而不是没有帮助别人后的心有不安。在别人需要筹款时,捐出自己的一片心意,而不是在无限猜测的循环里迷失自我。这些点滴都是快乐,这些同样是社会和谐。

作者幽默的诠释了大众文化的“群架二原则”,对阴谋论无处不在的大众传媒时代做了一个总结。讲一个笑话,某日,菜包与拉面大打出手,菜包被打得落花流水,就去约了天津狗不理、杭州小笼包等同族兄弟,准备去找拉面理论,结果狭路相逢遇到了泡面,二话没说围住了泡面就是一顿暴打,菜包边打边说:“拉面,别以为烫了头发,我就不认得你啦。” 这个笑话给我们的启示是,在大众文化时代打群架必须遵循的第一个原则是:不管对方烫没烫头发,穿没穿马甲,反正都是一丘之貉,所以棒下无冤魂,一上来就应该没头没脑先给他一通暴打。因此当新浪在名人博客的轰动效应开始逐渐衰微之时,忽然开始为草根博客摇旗呐喊,我们切不可被“名人”与“草根”的二分表象所迷惑,而应该立刻意识到所谓的草根博客很可能就是“烫了头发”的名人博客。不过如果各位认为,作者的意思是要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暴打新浪的草根博客,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个笑话还没完呢。

话说泡面被打之后,越想越窝囊,扭头就跑去通知弟兄们,众面兄弟操起家伙追出去,拐角处遇到了灌汤包,泡面作势欲上,却被众兄弟一把揪住说放过他吧,泡面问为什么啊,兄弟们异口同声地道:“还没打他,他就已经一裤子小便臊了你一身啦。”

所以在阴谋论无处不在的大众传媒时代,打群架的第二条原则是:如果暴打对方的结果是帮助对方实现了他的人生理想--比如灌汤包,此生的理想就是把憋了一肚子的小便臊人一身--那么最佳的策略就是干晾着他。关于这一原则,鲁迅有一个说法最贴切也最毒辣:让他叫喊于生人之间,却无人响应。

上述“群架二原则”存在一个字典式的排序,也就是在我们遵守第一条原则之前必须充分满足第二条原则。我相信,唯当我们彻底地遵守“群架二原则”的精神和排序,才不至于掉进大众文化操盘手的圈套,在不知不觉中成了哄抬物价的合谋者。

作者说到“乱战第二原则”存在着极大的修订空间:如果暴打对方的结果是,不仅帮助对方实现了人生理想同时也满足了自己的私人欲望,那么我们就应该毫不犹豫地加入战团。事实上,大众文化的席卷能力是如此之强,除非你能够真正做到闭目塞听,否则不管是参与者、围观者还是评论者,我们都是这场媒体狂欢的合谋者。

所以说,无论我们是一个吃瓜群众也好,还是一个评论者,避免掉进大众文化操盘手的圈套是我们作为一个理性的人应当做到的。但是要做到这一点似乎也很难。很喜欢一部英剧《黑镜》,编剧对社会现象的思考在这部剧中发挥到了极致。在第一部第一集里讲述了这样一个滑稽的故事,信息时代给人们带来的问题与麻烦,即使是首相也难以避免。在首相与猪做爱这个令人作呕的问题上,大多数人的态度从反对到支持急剧转变,仅仅是因为看到公主被绑匪切掉了一根手指。看似合情合理,其实难以理解,因为开始大多数人支持首相,就说明他们是可以接受甚至是公主丢掉性命的结局,民众态度的转变说明他们只是想为自己找到一个看首相笑话的借口。最后一切**过去,仿佛没有发生过,只是首相不再是那个让妻子深爱的人。就像当今社会,人们在学习工作之余,消遣在新闻论坛之中,看着别人的笑话或是谴责某人的行为,这些随着时间都会被人淡忘,但是那些被信息时代伤害过的人(或是新闻的主角),他们受到的或是他们的亲人受到的创伤难以愈合消散!仔细思考一下,我们在面对这些发布者发布的信息时,首先思考的不是看别人的笑话,更不是发泄我们的欲望,而应该是看到这个信息的真实性,在剧中,当绑匪通过视频发布公主的手指被自己切掉而且给媒体寄去了这根“公主的”手指时,大家没有注意这根粗糙的手指是男性的手指而是转向对首相的指责,指责首相不去救公主,试想如果我们能够通过自己的思考辨识信息的真伪,那么无论对谁,都不会太偏颇。

好的哲学家从不授人以鱼而是授人以渔,他用作品本身去“演示”(demonstrate)他的方法论,而好的读者就像是古时候拜师学艺的学徒工,你需要做的是在字里行间细细揣摩作者的论证技巧与运思风格。这是作者在阅读众多哲学家的著作后的感悟。同样,对于我们的任何一样学习也适用,我们在学习过程中不仅仅要看到知识本身,更应该挖掘传授知识的老师的隐性知识,比如老师为什么得出这样的结论?我和老师的想法的偏颇?如何能够像老师那样看到现象之外的东西。

最后,就本书的题目而言,很能启发人,《你永远都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而这个装睡的人很有可能就是我们自己,又或者说,连我们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在装睡,又或者说我们还真的睡着了,盼望着有一个人能把我们给叫醒,哈哈,这些都只是我个人见解,我也希望我在判断与学习中能够“醒着”。感谢作者给我们带来了他的思考,也感谢作者的思考启发了我,引导我自己的思考,引领我触摸真理。

第五篇:如果爱上一个无法永远在一起的人美文

如果爱上一个无法永远在一起的人,请珍惜每一次和他在一起的机会,珍惜每一次和他说话的机会,珍惜每一次对他微笑的机会,因为这或许就是你脑海中不多的记忆财富。

如果爱上一个无法永远在一起的人,请保持快乐的心态,每一次见到他或者与他交谈的时候都能让他感受到你的快乐,因为看到心爱的人开心是件很幸福的事。

如果爱上一个无法永远在一起的人,请尽量去帮他,聆听他内心的声音,帮他分担忧伤,但不要祈求太多。这个世界太过公平,是你的永远是你的,谁也抢不走。哪怕是拥有他的心就够了!

如果爱上一个无法永远在一起的人,请别一开始就付出太多,事先知道结局的人是理智的。如果你倾尽所有,往往是一无所获。

如果爱上一个无法永远在一起的人,请别对双方苛求太多,太多的因素会让你们分离。如果你想能彼此留有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就要给彼此一些自由的空间,让他感觉你是他的幸福而不是负担。

如果爱上一个无法永远在一起的人,离开的时候千万不要哭泣,如果他也对你动过心,那就把对方的名字雕刻成辗转是空中的金子,在每一个清晨日暮都会想起彼此的脸!

如果爱上一个无法永远在一起的人,保持好你们在一起每一分一秒的片断,因为时间的洪水会无情,到了最后剩下的也许只会是零星的碎片。请记得曾经在一起时的那段岁月!因为珍惜今天!它就是明天最美好的回忆!

下载《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读书笔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读书笔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班主任,你是一个啥样人

    班主任,你是一个啥样人 乐呵(LH)班主任你是一个闲不住的人,班主任你是一个热心人。 为了圆上那个梦,你赌上了一辈子的情,历尽艰辛不回头,老牛拉套劲不松。青丝变白发,改不了对学生的......

    你是一个我永远不愿醒来的梦美文

    一不知道,近来怎么了!你老在我梦里缠绕。昨夜又梦到了你,尽是我们上学时的情景,你在纸上写了一些东西,叫我猜!我是否猜透了你的心事,很开心。可是没过多久,老师走进教室叫我们英语测......

    你不尝试着做些能力之外的事情,就永远无法成长

    你不尝试着做些能力之外的事情,就永远无法成长 宿命论是那些缺乏意志力的弱者的借口。---罗曼·罗兰 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 如果世间真有这......

    人永远无法真正了解任何人评《谋杀脱罪指南》 智合光影大全

    人永远无法真正了解任何人——评《谋杀脱罪指南》  智合·光影 对于安娜丽斯来说,辩护是一种艺术,但这种艺术与真相无关。 作者 | 沈欣洁来源 | 智合法律新媒体■ 本文仅代表......

    《给你一个团队你能怎么管》后五张读书笔记

    《给你一个团队,你能怎么管》后五张读书笔记通过对前五章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发现了在日常团队管理中存在或者说经常发生的问题,并且掌握了一些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同时还掌......

    《给你一个团队你能怎么管》前五张读书笔记

    《给你一个团队,你能怎么管》前五张读书笔记本书共十章本书的目的是就是解决普遍纯在于各个组织的团队之惑,内容简单易懂,有着非常强的定位,个人感觉非常适合我,比如我在同事间的......

    爱上一个不属于你的人就做永远的朋友吧情感散文

    爱上一个人,不一定要做夫妻。邂逅一个让自己心动的人不容易,爱上一个人更不容易。当终于有一天发现你爱的人是别人的妻子或丈夫时,你会万分懊恼。其实,你错了。有时候,让你倾心的......

    影响人一生的文章-影响你一生的演讲辞_我有一个梦想

    一百年前,一位伟大的美国人签署了解放黑奴宣言,今天我们就是在他的雕像前集会。这一庄严宣言犹如灯塔的光芒,给千百万在那摧残生命的不义之火中受煎熬的黑奴带来了希望。,它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