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统计1-9工作报告

时间:2019-05-15 15:47:3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工业统计1-9工作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工业统计1-9工作报告》。

第一篇:工业统计1-9工作报告

工业统计1-9月份工作汇报

一、工业产值统计完成情况

红星街道现有工业企业128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8家、规模以下企业35家,个体企业85家。1-9月份工业总产值64848万元、完成年度计划53%、与去年同期增幅10%;销售产值6036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1%;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总产值43978万元、与去年同期增幅15%;规模以下企业总产值20870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2%;规模以上企业销售产值40530万元、与去年同期增幅15%,规模下企业销售产值19831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1%。

二、工业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1)8个规模企业,行业发展不均。其中:电力行业由于年初以来充沛的雨水,电力的产值迅猛增长,县电力公司产值18561万元,同比增长39%;其余七家行业不同,产值下降,同比负增长。

(2)规模以下工业平稳增长,全街道有七家规下小水电企业,雨水的充沛给这个行业带来较快的发展。此外,规下其他行业,如砂石料、砖等建材行业也取得了顺利的发展。

沈必林

2012年10月9日

第二篇:工业统计工作总结

工业统计工作总结

篇一:2015工业统计年终总结

2015工业统计年终总结

XX年我县工业统计工作,在市统计局的直接领导下,在县局领导和同事们的关心支持和配合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以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核心,立足于服务经济建设,克服了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较好地完成了全年各项目标任务,为全县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应尽的责任和贡献,主要工作如下:

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业务统计素质。

一是积极参加局党组组织的各项政治理论学习活动,认真学习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了解掌握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增强政治敏锐性。二是加强业务知识学习。针对县人员调整、工业统计制度不断完善和改革等新特点,有重点、有步骤地对有关知识进行了系统学习。在认真参加省市培训的同时,采取以会代训的方式,积极促进企业基层统计人员更新专业知识。三是快速适应工业统计改革需要,灵活运用业务技能,严格按照县工业统计数据质量控制办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率与速度的调整系数及其计算方法和工业统计报表制度等一系列要求做好全县工业统计工作。

二、狠抓基础工作,进一步规范工业统计工作。

统计数据来源于基层,我县工业发展晚,底子薄,企业基础统计工作薄弱,统计报表收集相对有难度。今年在局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们狠抓了工业统计基础工作。一是分解工作任务,由计划局、经贸局、中小企业促进局、国土局、科技局、供销社等经济主管部门齐抓共管,并把抓管工作继续纳入县直部门目标任务考核,确保了统计报表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二是要求各工业企业建立和完善统计台账,内容包括工业企业基础情况和统计数据。统计数据要求企业、统计台账、上报报表三者统一,确保了源头统计数据质量。三是对企业统计人员适时进行了工业统计基础知识及业务技能培训,全面要求持证上岗,着力提高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技能和工作水平。

三、加强部门联系,协调做好全县工业统计工作。

多年来,我局一直与各部门保持很好的协调配合关系,特别是工业统计与经贸局关系尤为密切,我们随时与他们保持联系,并经常共同到企业开展调查和统计工作。一是及时了解国家、省、市统计局有关工业统计的最新工作部署、改革内容,以最短时间传达到重点企业统计人员,并提出落实意见,让基层统计人员迅速知道最新统计动态,保持上下一致。二是针对不同阶段的工作重点和市统计局要求,下发了相关文件通知,认真贯

彻落实各级统计部门的文件精神,规范基层工作,提高数据质量。三是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今年我们在县统计局和经贸局分管领导的带领下,先后多次深入企业,就县域经济考核、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培育生产情况、现有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等工作进行调研。四是结合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统计数据质量检查和统计执法大检查积极开展了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执法检查工作,翔实了解了各企业的基本情况,增强了工业统计工作的针对性。五是联合经贸局对规模以下重点工业企业进行监控,试行重点工业企业定期预报制。对规模以下重点工业企业实行监控,试行重点工业企业定期预报制,一方面可以及时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同时为培育上规模工业企业打下基础。今年初,我们会同经贸局确定了5家规模以下重点企业拟培育为成长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6家当年新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目前有4家当年新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申报待批。

四、营造环境,搞好服务,全方位做好工业统计工作。

一是及时做好工业统计工作汇报说明,让县领导在全县工业化加速发展过程中,及时了解工业统计的调整变化和困难问题,争取领导的理解支持。二是不断提高工业统计数据质量。坚持统计数据质量分级负责制,严格执行数据质量评估制度,对主要统计数据实行事前部门会商分析、事中审核把关、事后质量评估,最大限度地保证统计数据质量;坚持月度、季度分析,并了解掌握全国、全省、全市及周边县工业经济情况,确保统计数据符合经济社会发展大势;坚持既对综合性数据进行分析评估,又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数据进行审核研究,保证数据符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三是充分发挥统计的咨询、建议职能。紧密结合国家宏观调控形势,跟踪经济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积极撰写有一定深度的统计调研分析。今年以来,共撰写分析文章7篇,其中市局网登4篇,相关工业信息市局网登5篇。四是不断扩大统计信息的服务范围。每月度、季度完成数据汇总后,及时撰写分析说明,并整理出重点企业的主要经济指标上报有关领导,确保领导掌握第一手资料,为领导指导工作提供了重要依据。五是认真做好申报规上企业有关统计数据的核定工作。全年共审核申报新增规模以上企业4家。同时,还积极做好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各项工作。

回顾今年的工业统计工作,我县工业统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会议精神,增强工作主动性,把握国家宏观调控形势,以提高统计调研分析水平为突破口,开拓创新,团结协作,以全新的面貌迎战下工业统计工作。一是继续狠抓工业统计基础工作,完善工业统计考评制度和工业统计企业台账;二是加大统计法的宣传力度,保证企业统计报表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三是搞好工业统计服务工作,及时反应工业经济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以及热点和难点,真正做到统计的监督和参谋作用。

篇二:2015工业统计个人年终总结

2015工业统计个人年终总结

20XX年是市委、市政府确定的加快产业发展年,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加快产业发展年的工业和投资工作,加大了工业投入和招商引资力度。上半年我局围绕区委、区政府提出的“翻番调结构,全面建小康,构建***新新都”的宏伟目标,做出了以下工作:

一、加强了对规模企业和投资项目的清理

1、加强对规模企业统计工作的指导,减少虚报瞒报现象

为了加强工业统计工作,我们加大了对规模工业企业及工业技改项目的清理力度,确保统计范围的全面、准确。同时我们还加强对企业统计人员的培训和业务指导,积极宣传《统计法》,增强统计人员的敬业精神和业务素质,减少虚报瞒报的违法行为。

2、加强对规模企业和投资项目的清理,做到应统尽统

围绕我区产业发展年,积极搞好规模企业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的清理工作,确保新投产规模企业的及时上报和投资项目不重不漏。我们主动加强了与计划局、经济局、建设局、房管局、招商局和国土局等部门的联系与沟通,充分利用了部门掌握的信息资源优势和有利条件,认真对辖区内的规模企业和投资项目进行清理,及时将清理项目纳入统计范围,做到应统尽统。经过清理,全区1-6月共清理新投产规模企业15户,500万元以上投资项目有225个,比上月增加69个,其中新开工项目127个,工业项目104个,占新开工项目的81.9%。

二、结合上半年目标完成情况提出合理化建议

为了加强工业及投资统计工作,为领导决策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统计数据及资料。5月份我局召集各镇(街办)、区级相关部门的统计人员召开了工业、投资统计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工业及投资统计工作,并通报了当月工业及投资的目标完成情况,并就完成目标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展开分析讨论。通过分析预测,反映出今年工业及投资目标完成方面的问题。并就这些问题专门撰写了一篇题为《今年工业及投资目标完成情况预计及存在问题和建议》的统计内参,及时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

三、切实加强部门统计工作,加大统计管理力度

为了更好的发挥统计职能,提高统计服务水平,增强部门的目标责任意识,充分发挥部门统计的作用。为此,我局给区政府建议:建立健全部门统计机构,强化部门统计的职能,增强部门统计的责任,逐步建立部门统计主要由部门完成的统计制度,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作,加强对部门统计工作的指导和检查考核,确保数据的客观性和准确性。目前,我们代拟的《成都市新都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强部门统计工作的通知》已下发区级各部门,7月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和工业技术改造投资统计报表的收集、汇总工作移交经济局。

今年上半年我局加大了对镇、部门的统计管理力度,联合目标办每月对镇、部门工业及投资完成情况进行通报,保证了我区基本完成了工业及投资主要指标上半年的目标任务。我局还针对规模企业报表收集难的问题,对一季度各镇及部门的报表情况进行了通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表的及时性和质量都取得了显著的提高。

四、完成经济普查资料开发招标工作

结合“十一五”规划和区上翻番调结构工作目标,努力撰写出一批高质量的分析研究报告,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优质服务。我们与政研室联合,确立了与工业经济有关的重点研究课题7个,通过《香城新都网》向社会公开招标,确定了2个工业专题课题,在局内公开招标。目前,有大专院校教授和省市部门专家参加的招标工作已经结束,进入了课题的研究实施阶段。我局的招标课题也进入撰写阶段。

认真抓好对基层统计人员的培训,提高统计队伍素质。通过统计上岗培训和统计继续再教育培训,对统计人员进行统计基础知识和实务的讲解、并对统计人员平时遇到的问题进行指导。通过培训,全面提高基层统计人员业务素质,为提高工业统计工作质量奠定基础。

好了,这篇工业统计个人年终总结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篇三:统计局工业统计科最新个人总结范文

统计局工业统计科工作岗位

=个人原创,有效防止雷同,欢迎下载= 转眼之间,一年的光阴又将匆匆逝去。回眸过去的一年,在×××(改成统计局工业统计科岗位所在的单位)统计局工业统计科工作岗位上,我始终秉承着“在岗一分钟,尽职六十秒”的态度努力做好统计局工业统计科岗位的工作,并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摆正自己的工作位置和态度。在各级领导们的关心和同事们的支持帮助下,我在统计局工业统计科工作岗位上积极进取、勤奋学习,认真圆满地完成今年的统计局工业统计科所有工作任务,履行好×××(改成统计局工业统计科岗位所在的单位)统计局工业统计科工作岗位职责,各方面表现优异,得到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肯定。现将过去一年来在×××(改成统计局工业统计科岗位所在的单位)统计局工业统计科工作岗位上的学习、工作情况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思想上严于律己,不断提高自身修养

一年来,我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并用以指导自己在×××(改成统计局工业统计科岗位所在的单位)统计局工

第三篇:工业统计工作总结

篇一:工业统计总结

**县工业统计总结

2005,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帮助指导下,我们工业专业统计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重视下,圆满地完成了2004年**县第一次经济普查、2005年月报,季报工作,从基础工作和报表质量看,取得明显进步,基本做到了三个满意,即领导满意、上级业务部门满意、基层统计人员满意,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统计基础,努力提高数据质量。

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前提是统计基础的完善,因此今年以来,我们继续完善了统计基层工作,包括统计网络的健全和规范化,工业主管系统的统计考核,统计台帐的健全,使工业统计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1、进一步健全工业统计台帐。

针对工业统计制度内容的变动,继续加强工业统计台帐建设,通过台帐的健全,保证了统计资料的客观与正确。同时,对纳入500万统计的企业,参考经济普查台帐的有关优点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全面布置统计规范化建设台帐;对新进入500万以上企业,及时布置台帐,并组织适当的方式及时进行指导。

2、继续加强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

在今年年初,即结合经普业务培训开展了对全部工业企业统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暨05年月报的部署工作,采取方式为以会代训,其中

县本级企业由县局召集在我局召开,各镇属企业集中在南北湖进行封闭培训,共计培训规上企业约500人次,规下企业约1500人次。

同时,又结合今年统计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的契机,对新从事规模以上企业统计工作的人员进行统计基础知识以及统计实务培训。今年的专业培训工作也提上议程,目前已经做好教材的编辑工作,并已付印,预计于下月实施。

再则,每个季度召开一次各镇统计中心业务人员会议,交流工业统计经验,讨论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3、做好04经普审核工作,并对经普结果进行评估。

二、加强统计分析,提供统计信息。

针对今年工业形势出现的新特点新情况,加强对工业形势、趋势的分析是各级领导较为重视的热点,因此在搞好报表的同时,也加强了对数据的详细分析。目前已撰写统计分析4篇,统计简讯16篇,统计分析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加强了对相关指针有趋势的分析,在深层次原因和特点结构上进行分析,有内容、有原因、有说服力。在加强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在提供统计信息上下功夫,较好地发挥了统计信息的优势。专门出刊每月一期的主管局、乡镇工业总量和七项经济效益指针排名,并且每月通过电视台和**日报进行公布,提高了工业统计的知名度和社会威望。

三、开展统计执法工作,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严肃性。

1、已经有针对性地对规模以上18家工业企业进行执法检查,并立案14起。

2、对一家累计迟报企业,两家拒报企业立案查处,维护了统计工作的严肃性。

3、积极向市局提供检查线索,配合市局进行检查。

四、当前工业统计改革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随着企业改制力度的加大,企业统计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企业转制后,人员进行了分流,统计人员调动较频繁,这对我们抓好基础工作带来了难题。

2、企业建帐不规范较普遍。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在年报上报过程中,对工业增加值核算由于建帐不规范,造成了填报困难等。

3、统计改革应与其他改革相衔接。当前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企业财务与统计的不配套,财务的滞后与统计的提前上报。

总之,我们应保持现有成绩,克服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向先进学习,明年取得更大的成绩。

**县统计局

2005-10-21 篇二:统计局上半年工业统计工作总结

统计局上半年工业统计工作总结

在本局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上半年较好地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和局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上半年工业统计工作回顾

(一)、狠抓基础工作,规范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统计工作 报表数据来源于基层,我县规模以下工业统计单位较多,而且面广企业基础统计工作薄弱统计报表难以收集。今年在局领导高度重视下,我们狠抓了规模以下工业统计基础工作。一是采取了由乡镇统计办公室统一收集、审核、汇总上报的办法,并把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统计工作纳入《县乡镇统计工作考核评选办法》中,保证了规模以下工业企业统计报表上报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二是要求乡镇统计办公室建立各工业企业统计台帐,内容要有工业企业基本情况和统计数据。统计数据做到企业、统计台帐、上报报表三者数据统一。三是对乡镇统计人员进行了工业统计基本知识培训,为搞好乡镇工业统计工作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二)、加强部门联系,相互协调工作,是搞好工业统计工作的重要保证 多年来,我局一直与各部门保持很好的关系,特别是工业统计与商务局的关系更为密切,经常保持联系,共同到企业调查和开展统计工作。今年四月我们会同商务局对规模以下工业企业进行了摸底和了解,并指导企业统计员如何填好统计报表和上报统计报表的基本要求。我们与部门之间基本做到了任务共担、资料共享、情况互通这样的格局,是搞好工业统计工作的重要保证。

(三)、对规模以下重点工业企业实行监控,试行工业统计报表预告制 对规模以下重点工业企业实行监控,试行工业统计报表预告制。一是可以及时了解企业的生产经营经营情况,二是可以为上规模工业企业打下牢固的统计基础。今年初,我们会同商务局确定了 10 家规模以下重点工业企业,先后对它们布置了统计报表任务,视同规模以上企业每月上报工业统计报表,试行工业统计报表预告制,及时了解这些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若达到规模以上工业的企业及时纳入统计范围。

(四)、认真开展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工作 根据州统计局《关于加强全州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工作的通知》的文件精神,在局领导高度重视下,我们认真开展了规模以下工业抽样调查工作。其主要做法:一是由一名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此项工作;二是乡镇统计办落实专人负责这项工作;三是对有关乡镇统计办实行奖惩制度,并拨出专项资金用于抽样调查工作。

(五)、整理统计年鉴,建立统计台账 整理了 20××年工业、商业统计年鉴,建立了统计台账。

二、当前工业统计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工作量与人员之间存在矛盾。目前工业统计工作任务重、人员少,难以应付大量的统计报表任务和各项调查任务。二是市场经济与调查对象配合度之间的矛盾。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成份日趋复杂,统计调查对象的配合程度降低,使得我们在统计数据质量控制方面面临极大挑战,比如,个体工业统计现尤为突出;三是统计制度方法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现行统计指标体系不够健全,不能完全满足社会各界的需要,统计调查方法还不够灵敏、科学,调查结果时间相对滞后。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是继续狠抓工业统计基础工作,完善工业统计考评制度和工业统计企业台帐。二是加大统计法的宣传力度,保证企业统计报表的及时性和准确性。三是搞好工业统计服务工作,及时反应工业经济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反应工业的热点和难点。真正做到统计的监督和参谋作用。篇三:工业企业统计工作总结范文

2007年在公司行政在党委和工会的协调配合下,紧紧围绕公司奋斗目标,抓机遇、求发展,全体员工齐心协力,顽强进取,大干快上,各方面的工作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在过去的一年里,公司全体员工充分发扬了“忠诚、团结、求实、创新”的企业精神,大力倡导“精、细、实、高、新”的管理理念,同心同德、真抓实干,超额完成了生产经营计划,各项主要指标均达到了历史最好水平。公司全年生产尿素吨,比上年同期增长;完成产值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完成销售收入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利税突破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工业增加值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员工年均收入为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并对一届二次职代会所提出的17件提案,全部予以落实。完成上述指标,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狠抓安全不放松,重视环保求发展。

安全生产和对环境的保护是公司得以生存发展的基矗在全年的工作中,我们以江泽民同志“安全责任重于泰山”的讲话为指导,做到人员落实,制度落实,机构落实,责任落实,经费落实。坚持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及时发现、消除隐患;坚持制止各种违章行为;坚持加强员工安全、消防知识培训,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和《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演习,提高员工们的安全意识;坚持每周五、节假日前的大检查以及日常巡查工作,及时整改安全隐患,加大安全硬件设施投入和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取证工作,提高安全人员待遇等,全年未发生轻伤、重伤和死亡事故。2007年,公司在环境管理工作上有了较大突破,按照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要求,公司加大了环保投入,环境纠纷赔偿额比上年下降了25%,同时,为了实现工业废水“三年内达到零排放”的目标,在相关部门通力配合下,完成了《工业废水与循环水综合治理工程》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评审修订工作,并列入国家的环保治理专项资金项目。

2、整合“两大体系”,提升企业形象。

“质量是生命线,环境是健康源”,这句话深植于每个员工心中。2007年,公司坚持“依靠科技进步,走绿色经营之路,建设质量、环保型化工企业,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公司在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和

iso14001—1996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后,从年初就着手两个体系的整合工作。编制了《质量环境管理手册》,并于七月份发布实施,通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后,于10月份进行了内部审核,对查出的18个不符合项和30个观察项进行了评审整改。在11月下旬北京中质协对公司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监督审核后,公司被推荐继续使用两大管理体系认证证书,从而进一步提升了公司形象。

3、坚持技改不停步,扩大生产创效益。

为了降低能源消耗,扩大生产规模,促进生产长周期运行,公司坚持技改不停步,向技改要效益。2005年公司共投资600余万元,运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分别对一、四车间冰机冷却系统、尿素合成塔、循环机等8个项目进行技术改造,既降低了能耗,又达到了增产和环保的目的,保证了生产长周期安全运行。通过技改后,年可新增产值1400万元,可创利润400万元,尿素日产由上年的320吨增加到345吨。通过技改,降耗、增产效果十分明显,2005年全年5次打破日产记录,3次打破月产记录。

4、强化内部管理,夯实发展基矗

(1)节能减耗降成本,狠抓质量上台阶。

2007年,公司面对生产原、燃、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和设备严重老化的挑战,着力于节能减耗降成本,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并从节约一滴油、一方气、一度电做起,加大现场管理的监督力度,严格管理,精心操作,减少跑、冒、滴、漏。公司在做好节能降耗的同时,严格按照体系要求,紧紧围绕“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这一主题,坚持每天对产品质量以及包装重量进行抽查,决不让不合格品流入市常经过一年的努力,公司尿素产品一级品率达到98.3%,优等品率达到63.5%,合格品率为100%。

(2)完善制度建设,加大执行力度。

制度建设是企业发展的重要保证。公司发展至今,一是抓住机遇,靠灵活机动的生产、经营战术,二是靠广大员工的支持和严格的制度管理。2005年,公司结合经营管理实际,新制订了《标准化管理实施办法》、《企业方针目标管理办法》、《市场营销管理办法》,修订了《劳动用工、工资福利待遇管理办法》。同时还要求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在每个月末的办公会上就公司经营、管理、制度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管理人员及全体员工在企业生存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通过发动全体管理人员对制度的修订完善,使公司制度建设更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在执行制度上坚持人人平等、奖惩逗硬,同时结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的人本管理机制,把情感管理融入管理的全过程,不断提高管理质量,真正实现把约束机制变为员工的自觉行动。

(3)加强财务监督,保障资金需求。

为了保证生产经营、发展、技术改造的资金需求,2007年,公司进一步对资金使用实行分级计划、分层把关,总经理严格审核,保证资金统筹安排合理运用,同时,加大资本运作力度,用好用活资金。一是对银行贷款及时采取先还后贷,避免了贷款的逾期;二是加强了存货资金的管理,对库房材料实行了定额管理,原材料实行以耗定进的办法减少存货资金的占用;三是加大了对应收账款的清收力度,坚持每周一对应收账款明细逐一核查,编制销售周报表,督促销售人员对货款的回收,使应收账款降到最低水平,减少呆坏帐损失,加快了流动资金周转。四是由于2007年尿素价格持续上涨,公司利润逐月上升,公司强化资本运营管理,通过科学论证,先后控股、参股的

几家企业运营正常,投资回报前景看好。五是资金及时支付,利用办公信息自动化系统、网上银行的功能,准确、及时、安全、高效保障资金需求渠道畅通。

(4)推行办公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

为了改变传统的办公方式,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公司在进一步加强计算机的日常维护管理的同时,加快了计算机信息化工程的进程。与重庆宏声新思维公司一起完善了设备管理、销售管理、采购管理、库存管理、生产统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办公自动化和财务接口管理等模块,并要求员工尽量“事事都在网上做,少费纸张少用墨”,逐步实现无纸化办公。2007年11月,公司通过了市信息产业局组织的信息化工程验收,使公司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实现了新的跨跃。

(5)切实加强物资供应,保证采购物资质量。

为了确保正常生产和2007年初制定的一系列目标指标的实现,供应处全力以赴,认真做好库房管理工作,及时掌握库房物资数量的动态情况,尽量减少物资压库。在采购中,千方百计实现比质比价采购,对采购市场进行咨询了解,逐一排查,分析掌握生产厂家资质和技术力量,从产品的实用性等多方进行比较,保证采购物资的质量。始终坚持减少中间环节,降低采购成本,提高进销差率。通过努力,2007年供应处全面完成了年初提出的计划,外购物资按时到货率达到了98.46%,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99%,进销差率>1.1%。

(6)抓住市场,调整营销策略。

为提高产销率和资金回笼率及销售价格,2007年公司认真对全国市场需求变化进行分析,准确地把握化肥走势,制定切实可行的营销策略,并根据不同时期的市场销售变化情况,适时调整销售策略,建立诚信的客户网络,不断提高产品在本地市场的占有率。经过一年的努力,公司尿素产销率和资金回笼率均达到100%,在用户心中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和品牌形象,产品销价在同行业中长期处于较高价位。

5、着眼未来,注重员工综合素质提高。

在新经济背景下,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必须拥有学习能力,一个比竞争对手学得更好更快的学习能力。建立学习型和创新型的员工队伍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2007年公司根据年初制订的培训计划和各部门工作实际,认真组织开展了中层以上管理人员企业财务管理基础培训,全公司班长以上管理人员综合素质培训,高级工、中级工培训,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整合培训和新一轮质量管理基础知识培训,以及企业标准化体系的培训等18项培训,培训内容涉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生产管理、财务管理、营销管理、劳动保护、民主管理、档案管理、化工专业技术、安全消防知识、以及企业文化建设等。通过培训,既提高了公司员工的综合素质,又实现了企业人力资源的不断增值。

6、实施资本运作,追求财富最大化。

面对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加入wto,市场竞争愈来愈激烈,这也给工业企业带来严峻的挑战。公司作为一个高耗能的化工企业,如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优势,围绕2006年追求财富最大化这一目标,抓住发展契机,以求实的精神,扎实的工作作风,灵活的经营战术,不断强化资本运作水平和质量,进行产品结构调整,实施多品种、多元化的经营发展战略,先后出资控股机械公司、农资公司、车用天然气公司、精达化工有限公司,以及参股经营了江津佳禾燃气有限公司、四川开元化工有限公司。目前这些公司(除精达公司外)运营正常,发展前景较好,为提高我公司的综合竞争实力奠定了基矗

7、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推动“三个文明”健康发展。

企业的文化建设是企业发展的催化剂,更是企业健康发展的基矗2006年,在公司党委的领导下,党政工齐抓共管,将企业文化建设定格在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上,把企业精神作为员工的精神力量,紧紧围绕生产经营目标任务的完成,继续深入、持久地在全公司范围内广泛开展了争创文明车间、文明处室、文明班组、文明科室、安全合格班组活动;广泛开展了工会系统建家活动;广泛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劳动竞赛活动;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创先争优活动;广泛开展了多种形式的员工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文化、体育、娱乐活动。对外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对内极大地增强了企业对员工的凝聚力,同时极大地鼓舞和调动了员工生产(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公司形成了心齐、气顺、劲足的良好氛围。经过全公司上下一心齐努力,我们公司不仅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好成绩,而且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也成绩斐然。公司继续保持了江津市“文明单位”称号,公司党委连续四年保持了江津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公司工会继续保持了重庆市“模范职工之家”称号,公司团委再次被评为江津市“五四红旗团

委”,公司九个处室和3个车间继续保持了文明车间(处室)称号,30个班组(科室)继续保持了文明班组(科室)称号,537名员工继续保持了“文明员工”称号。2006年,公司评出两个先进集体,六个先进班组(科室),十名先进个人。两名员工获特殊贡献奖。他们是我公司众多集体和个人的典型代表,他们为公司全面完成二00四年的目标任务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为此,我代表公司党、政、工再次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2007年我们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在我们的工作中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其一,部分员工思想观念依然陈旧,转变较慢,工作主动性不强,缺乏进取精神和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其二,个别员工综合素质还有待提高,公司专业技术人才青黄不接。其三,个别管理人员创新意识较差,管理水平偏低,管理工作缺乏新的突破。其四,虽然销售形势喜人,市场占有率有较大提高,但产品单一,终端客户的需求调查、信息反馈欠佳,市场存在潜在的危机。其五,员工培训虽多,但仍存在流于形式的现象。其六,部门与部门之间沟通协调配合欠佳,以致于出现工作脱接、效率低、质量差的现象。其七,管理制度和办法难以持之以恒执行,执行力较弱。存在的上述差距,有待于我们在工作中不断总结、改进和完善。篇四:企业统计工作总结

企业统计工作的几点做法

xx钢结构工程有限公司

我公司统计工作在上级统计部门的业务指导下,认真贯彻《统计法》,按规定及时准确统上报统计数据我们主要做了以几个方面的工作:

1、全面加强统计工作,配齐统计人员。公司在财务部门设立一名专职综合计划统计人员,负责组织全公司综合计划统计工作,侧重做好工业生产、劳动工资、财务成本、安全生产等项综合计划统计工作。负责组织指导各车间、各科室的业务统计工作,统一管理各种统计报表资料,开展统计调查、统计分析工作。机关各部门和生产车间配备兼职统计人员,兼职统计必须以统计工作为主兼做其他业务,全面完成部门和车间的统计工作。经营部门承担着从供方——企业——到顾客价值链(或称供应链)的管理业务,因此,配备了一名有专业能力和水平的专职或兼职计划统计人员。按照国家统计法和统计报表制度的要求,建立健全各类原始记录、统计台帐,按要求定期向公司综合计划统计上报统计报表资料,积极开展统计分析统计工作。

2、建立健全统计信息网络,确保数据及时上报。积极组织指导各车间、各部门的统计业务工作,培训指导各车间、各部门的统计人员。定期对公司生产经营情况、质量指标完成情况和 1 产、供、销、存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开展统计核算,实行统计监督,为公司领导指导工作提供依据。1)车间统计:由质检人员兼任车间统计。主要负责产品品种、产量、产值、质量、生产进度的统计和产品质量的核算;负责原材料、燃料、设备、动力消耗的统计及单位生产成本、车间生产成本的核算;负责对工人出勤、劳动工时、生产定额、设备定额完成情况的统计。2)经营部门统计:负责公司或分公司原材料、燃料、设备、零配件和外协配件等生产用或非生产用物资采购、供应、调拨、库存的统计、记录和核算。主要负责全公司或分公司合同订货数量、金额、合同执行情况、货款结算情况的统计与核算;负责公司产品销售量、销售额的统计与核算;负责营销广告发布数量、广告发布费用的统计;负责建立产品用户调查档案和客户档案3)质量部门统计:负责公司产品质量、产品合格率、返修率、焊接合格率的统计与核算;负责公司质量目标、质量指标及赶超计划执行情况的统计和记录;负责原材料、产品及零部件质量检验检查情况的统计和记录。4)财务部门统计:主要负责产品销售收入、净产值、生产成本、费用、税金、利润和利息的统计;负责公司企业资产、负债及营业外收支情况的统计,负责公司质量成本的核算和统计;5)综合管理部门统计:负责公司机关人员的劳动工资统计和技术、业务培训方面的统计业务。

3、运用统计数据,为企业管理决策服务。现代企业管 理,如果没有科学、完善的统计数据和统计记录,那么要建立起 2 客观、公正的绩效评价、考核体系,就是一句空话。因此,企业的各级领导要做好企业的管理工作,就应该从加强对统计工作的领导与支持入手,为统计人员提供必要的业务学习、培训机会与条件,保持统计人员的相对稳定性,以确保统计工作的连续性。各部门在调换统计人员时,必须事先提前一个月通知公司综合计划统计人员,办理好统计业务衔接和交接手续。在统计年报期间内,原则上不准调换统计人员。近年来,企业在认真做好统计工作的同时,充分利用统计数据,加强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各个环节的管理,提高科学决策水平,为企业服务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以前,企业对统计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统计上来的数据只是作为上报给统计部门使用,企业并没有利用统计数据进行分析,找出企业管理中的问题,进而加以改进,浪费了已掌握的资源。在对企业经济运行状况进行细致、科学的分析,不能通过数量分析来揭示企业经营与管理的本质及其相互关系和发展变化趋势。这已经成为导致企业管理混乱,费用失控,经济效益低下的关键所在,导致在管理措施上只治标、不治本,在经营上感情用事,盲目决策、瞎指挥。使企业的管理水平长期低下、粗放。因此,加强企业的统计工作,发挥统计分析的作用,成为改进经营管理,完善经济核算、提高产品质量,实现管理现代化的一项重要手段。由于企业重视统计工作,统计数据准确性、及时性都达到了统计部门的要求,2010被评为先进单位,综合报表统计员被评为先进个人。3 篇五:企业统计工作总结

xx有限公司统计工作总结

准确的统计信息是领导正确决策的基础,没有准确的统计数据,就无法准确反映企业经济运行情况及存在的问题,也就无法对经济形势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决策。近年来,公司的领导高度重视统计工作,人员、经费落实情况好,部门配合顺畅有序,善始善终安排好统计的各项工作,公司的统计工作水平得到显著提高。

一、公司领导高度重视,统计工作逐步完善。近年来,公司领导高度重视统计工作,在统计体制改革、人员力量配备、经费保障等方面采取了很多措施,增加了统计工作人员,健全完善了统计工作体系,进一步夯实了统计基础建设,确保统计数据源头工作质量。

二、扎实做好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近年来,围绕“人员专职化、台账规范化、管理制度化、调查法制化、手段现代化、经费有保障”的“五化一有”目标,进一步完善统计工作制度,夯实基层基础工作。统计工作部门具备独立的办公场所,同时配备了微机、打印机、办公桌椅等,确保统计工作的顺利进行。建立统计工作管理制度和统计人员管理制度,包括综合统计管理制度;建立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统计报表管理制度;建立数据管理制度和数据质量检查、控制制度;建立统计资料归档及保密制度;建立企业各级专兼职统计、记录人员的岗位责任制等。

三、按时完成统计工作,为公司领导经营决策提供准确依据。我们严格执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认真做好各项年定报的贯彻落实。统计人员认真学习《统计法》和统计报表有关规章制度,虚心向统计局有关领导专家学习,积极采用科学的统计方法,系统地调查研究,对待每一个统计数字和统计调查分析,都一丝不苟,严肃认真,确保统计数据的质量,及时收集、掌握重要经济指标,通过静态和动态、纵向和横向的比较分析,充分了解公司的经济运行态势,提高统计分析水平,从而为促进公司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和公司领导经营决策、促进经济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四、统计法制建设不断完善,数据质量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是统计工作的核心所在。我们坚持实事求是,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努力提高基层数据质量。规范基础工作,确保源头数出有据。统计报表有关数据直接从企业原始记录、统计台账、会计报表取得的,报表数据和有关记录项目保持一致;统计报表有关数据以企业原始记录、统计台账、会计报表相关数据加工后取得的,以企业原始记录、统计台账、会计报表为依据。

五、建立规范的统计台账,保证源头统计数据质量。建立规范的、统一的、可核查的统计台账,是统计基础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是保证统计源头数据质量的一个重要抓手。统计台账依据原始记录和相关数据,按照统计指标的含义填写,统计报表的数据来源于统计台账,和统计台账保持一致。统计台账分门别类地进行登记、整理,年终汇总表册存档。

六、严格统计资料管理工作,报表档案利用科学化。我们高度重视档案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按照统计信息化的要求,运用计算机处理企业统计数据的采集、汇总、分析和上报工作。每年结合企业的现实情况,完善各项档案管理制度,制定档案管理考核规定,坚持从严规范、从细抓起,持续创新档案管理模式,提高档案综合服务水平。在档案基础管理方面,坚持多管齐下,狠抓档案的归档率、完整率、准确率,加大考核力度,以经济的手段,保证报表资料的真实完整。在档案资料的接收、借阅复制工作中,严格遵守档案的保密制度、交接制度和借阅利用制度,认真做好收存、借阅登记。同时,充分发挥档案信息服务作用,为公司提供可供查阅参考的资料,使档案工作由收集保管向开发利用转变。

七、加强统计知识学习,全面提升人员素质。一是加强学习培训,提升综合能力。二是增强责任意识,加强作风建设。以爱岗敬业、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不断创造新的业绩;严肃工作纪律,恪守职业道德,提高工作效率。

第四篇:工业统计指标解释

工业统计指标

工业总产值 指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工业产品总量。

工业总产值包括:

生产成品价值 指企业本年生产,并在报告期内不再进行加工,经检验、包装入库的已经销售和准备销售的全部工业成品(半成品)价值合计。包括企业生产的自制设备及提供给本企业在建工程、其他非工业部门和生活福利部门等单位使用的成品价值。生产成品价值按成品实物量乘以本期产品不含增值税销项税额的实际销售平均单价计算;会计核算中按成本价格转帐的自制设备和自产自用的成品,按成本价格计算生产成品价值。不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生产的成品(半成品)价值。

对外加工费收入 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完成的对外承做的工业品加工(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生产)的加工费收入和对外工业品修理作业所收取的加工费收入,不包括增值税销项税额。该指标可根据会计制度中“产品销售收入”科目的资料取得。

对于以对外加工生产为主,对外加工费收入所占比重较大的企业,如果对外加工费收入出现跨支付的情况,为保证总产值生产口径计算的准确性,应将对外加工费收入按实际情况调整,记录本年应收取的对外加工费收入。

自制半成品、在产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 指按照新的工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应该计入工业总产值中的半成品、在产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根据改革后的工业总产值的计算方法,本指标的填报原则是:如果企业会计产品成本核算中不计算半成品、在制品成本的,不需填报该指标;如果企业会计产品成本核算中计算半成品、在制品成本,则必须填报该指标。从而使工业总产值与工业中间投入中的中间物质消耗价值口径一致,便于同口径准确计算“生产法”工业增加值。

工业总产值不包括:

⑴非本企业生产的工业产品价值,如购自厂外而在本企业内未经任何加工又转售的产品价值;按照合同规定不需要本企业加工和安装的协作件(如机组、仪表)的价值。

⑵本企业非工业活动单位的非工业产品价值和收入,如农牧场的农、畜产品的价值,基本建设部门的建筑安装价值,运输部门的运输收入,住宅、公用事业及福利事业单位(洗衣房、澡堂、理发室等)的收入等。

⑶本企业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料(如锯末、切屑、矸石等)的出售价值。

工业总产值计算原则 工业总产值采用“工厂法”计算。即是以工业企业作为一个整体,按企业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来计算,企业内部不允许重复计算,不能把企业内部各个车间生产的成果相加。如棉纺织印染联合厂,既生产棉纱、棉布,又生产印染布,这个厂的总产值只能计算纱的商品量、棉布商品量和印染厂生产量的价值,本厂自用纱和自用布的价值,均不计算工业总产值。

工业总产值计算价格:

⑴不变价格:又称固定价格,指在计算不同时期的总产值时,采用同一时期或同一时点的工业产品出厂价格。采用不变价格计算工业总产值,主要是用以消除不同时期价格变动的影响,以保证计算工业发展速度时可比。

建国以来,我国已编制过5次工业产品不变价格:1952年不变价格;1957年不变价格;1970年不变价格;1980年不变价格;1990年不变价格。目前采用的是1990年不变价格。

⑵现行价格:指计算工业总产值时,采用的报告期内的产品实际销售价格。报告期的产品销售价格前后有变动,或同一种产品在同一时期有几种销售价格的,应分别按不同价格计算总产值,如生产完成时还不能确定按哪一种价格销售,可按报告期实际平均销售价格计算。实际销售价格指产品销售时的实际出厂价格(不含增值税销项税额)。工业总产值中有些项目,如自制设备、提供本企业基本建设和生活福利部门的产品和工业性作业等,没有出厂价格,可以它们的实际成本作为现行价格。

工业总产值计算中的具体规定:

⑴一次使用的包装器材,如水泥纸袋、火柴盒等,其价值已包括在被包装的产品价值中,不单独计算总产值。多次使用的包装器材,如啤酒瓶等,应与被包装的产品分别计算总产值;如果是自制的,于完成生产当期计算总产值,以后不再计算;如果是购入的包装器材,一律不计算总产值。

⑵凡用已成材的有色金属材料(指稀有金属和有色金属材料)进行再加工和改制(由粗到细、由大到小、由厚到薄、由长到短、由宽到窄、„„)、修复,一律只计算加工价值,不再计算原材料价值。但用金、银等加工制造的金、银首饰及其他饰物,则按全价计算总产值。

工业增加值

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工业增加值有两种计算方法:一是生产法,即工业总产值减去工业中间投入;二是收入法(又称要素分配法),即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到的收入份额计算,具体构成项目有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⑴生产法

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 工业中间投入

指工业企业在工业生产活动中消耗的外购物质产品和对外支付的服务费用。服务费用包括支付给物质生产部门(工业、农业、批发零售贸易业、建筑业、运输邮电业)的服务费用和支付给非物质生产部门(保险、金融、文化教育、科学研究、医疗卫生、行政管理等)的服务费用。

中间投入的确定须遵循以下原则:①必须是从外部购入的,并已计入工业总产值的产品和服务价值;②必须是本期投入生产,并一次性消耗掉(包括本期摊销的低值易耗品等)的产品和服务价值。

工业中间投入包括外购材料、燃料、动力的消耗以及向外单位支付的运输费、邮电费、修理费、仓储费、利息支出、保险费、职工教育费等各种服务费。不包括外购产品和服务时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工业中间投入按购买者价格计算。

工业中间投入的资料来源主要依据会计核算资料,可根据会计科目归纳填报。主要有以下几个项目:

直接材料 包括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实际消耗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配件、外购半成品、燃料、动力、包装物以及其他直接材料。可从会计核算产品的成本项目中的“直接材料”项取得。不含烧油特别税。

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价值 包括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取暖费、水电费、办公费、运输费、试验检验费、劳动保护费、租赁费、差旅费、保险费等。可从会计的“制造费用”科目中查找计算,也可用“制造费用合计”减去属于工业增加值的项目即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的办法,倒算出中间投入价值。

销售费用中的中间投入价值 包括运输费、包装费、办公费、修理费、物料消耗、低值易耗品摊销、租赁费、展览费、保险费、广告费、差旅费等。可从会计“产品销售费用”科目中查找计算,也可用“产品销售费用合计”减去属于工业增加值的项目即工资、职工福利费、折旧费的办法倒算。

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价值 包括办公费、运输费、修理费、物料消耗、递延费用摊销、低值易耗品摊销、绿化费、技术转让费、无形资产摊销、土地损失补偿费、排污费、工会经费、职工教育经费等。可从会计“管理费用”科目中查找计算,也可用“管理费用合计”减去属于工业增加值的项目即工资、效益工资(指工效挂构企业按规定提取的新增效益工资)、职工福利费、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折旧、税金(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土地使用税、印花税)的办法倒算。

利息支出 指企业生产经营期间发生的利息净支出(减利息收入)。可根据会计“财务费用”科目的发生额分析计算。

⑵收入法(分配法)

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固定资产折旧

指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通过逐渐损耗(包括有形损耗和无形损耗)而转移到产品成本的那部分价值,即为补偿生产中所耗用的固定资产而提取的价值。固定资产折旧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按规定比率提取的基本折旧,另一部分是为恢复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已损耗部分的价值而发生的大修理费用。

本项中的基本折旧部分可从工业统计报表中“财务状况”表的“本年折旧”项直接取得,也可根据会计“财务状况变动表(年报)”中“固定资产折旧”项“金额”栏取得;大修理费用部分由于资料取得比较困难,这部分费用可暂不计算。

劳动者报酬 指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而从生产单位得到的各种形式的报酬。劳动者报酬有三种基本形式:一是货币工资及收入,包括企业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薪金、奖金、各种津贴和补贴;二是实物工资,包括企业以免费或低于成本价提供给劳动者的各种物质产品和服务;三是由企业为劳动者个人支付的社会保险,具体包括生产单位向政府和保险部门支付的劳动、待业、人身、医疗、家庭财产等保险。

本项可根据统计或会计资料分析归纳取得。主要有:

工资 根据工业统计报表中“财务状况”表的“主营业务应付工资”项直接取得,也可根据会计“应付工资”科目中本期转入“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产品销售费用”科目的应付工资贷方发生额归纳取得。

福利费 根据工业统计报表中“财务状况”表的“主营业务应付福利费”项直接取得,也可根据会计“应付福利费”科目的贷方发生额中从“生产成本”、“制造费用”、“管理费用”、“产品销售费用”科目中提取的福利费计算。

保险费 根据工业统计报表中“财务状况”表的“劳动、待业保险费”项直接取得,也可根据会计“管理费用”科目或“管理费用明细表”中的劳动保险费、待业保险费等项归纳取得。

生产税净额 指企业向政府缴纳的生产税与政府向企业支付的生产补贴相抵后的差额。

生产税 指政府向企业征收的有关生产、销售、购买、使用物质产品和服务的税金,包括各种利前税。生产税有三种形式,一是含在物质产品和服务价格中的,由企业向政府缴纳的税金,如产品税、营业税等;二是不含在物质产品和服务价格中而由购买者直接缴纳并由企业代征的税金,如烧油特别税、特别消费税等;三是依照规定向政府支付的有关费用。

生产税主要包括营业税、消费税、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教育费附加、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土地使用税、关税等,以及按规定缴纳的各种费用,如水资源费和水、电、煤附加等。生产税可根据工业统计报表中的“财务状况”表或会计“损益表”中“产品销售税金及附加”项(包括消费税、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资源税和教育费附加)和“管理费用”科目中的税金项(包括房产税、车船使用税、印花税、土地使用税)及会计“应交税金”科目中的增值税、盐税等项的本期应交数计算取得。缴纳的各种费用可根据企业有关会计资料查找。

生产补贴 指政府既为控制价格又要扶持生产而支付给生产部门的补贴,包括价格补贴和亏损补贴,资料可从工业统计报表中的“财务状况”表或会计“损益表”中的“补贴收入”项取得。

营业盈余 指社会总产品扣除中间投入、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后的剩余部分。计算公式为:

营业盈余=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

关闭和停产企业,只统计关闭和停产以前所创造的工业增加值。如果某些关闭和停产企业,在主要产品停产以后尚进行一些小商品生产,则这部分小商品生产的增加值仍应计算。

工业销售产值 指以货币表现的工业企业在一定时期内销售的本企业生产的工业产品总量。包括已销售的成品、半成品价值,对外提供的工业性作业价值和对本企业基本建设部门、生活福利部门等提供的产品和工业性作业及自制设备的价值。工业销售产值按现行价格计算。

成品价值 指企业在报告期内实际销售(包括本期生产和上期生产)全部成品、半成品的总金额(不含增值税销项税额),包括为本企业基本建设部门、生活福利部门等提供的成品价值,但不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的成品(半成品)的销售价值。计算公式为:

成品价值=∑〔报告期某种产品销售量×该产品的实际销售单价(不含增值税销项税额)〕

对外提供的工业性作业销售价值 指企业按合同对外提供的工业性劳务,包括为企业基本建设部门、生活福利部门等提供的工业性劳务。其价值按实际结算的劳务费计算。

企业为本单位基本建设部门、生活福利部门等提供的产品和工业性作业及自制设备,参照同类产品和设备的销售价格(不含增值税销项税额)或实际成本价格计算其销售产值。生产周期较长(6个月以上)的机械产品,如船舶、重型机械、大型电子计算机等,可按实际完成的工时定额乘以计划销售价格计算销售产值。

自行完成的本企业的工业性作业价值,按报告期实际完成工业性作业的核算成本计算其销售产值。

工业销售产值的计算范围、计算价格和计算方法与工业总产值一致,但两者计算的基础不同:工业销售产值计算的基础是产品销售总量,工业总产值计算的基础是产品生产总量。

新产品产值 新产品指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生产的全新产品或在结构、材质、工艺等某一方面比老产品有明显改进,从而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或扩大了使用功能的产品。包括在全国范围内第一次研制,生产的国家级新产品和在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范围内第一次研制、生产的地区级新产品。

本报表制度中所列新产品指按照国家计委、国家税务局、国家物价局、中国工商银行、物资部联合制发的计科技(1989年)1549号文件及《工业新产品管理条例》规定,经过国家级或地区级有关部门认证并颁发给新产品证书的,且在新产品证书规定的有效期内生产的产品。新产品统计的时间:自新产品批量生产3日起,民用消费类产品一般为1至3年,生产资料类新产品为2至4年。

出口交货值 指工业企业交给外贸部门或自营(委托)出口(包括销往香港、澳门、台湾),用外汇价格结算的批量销售,在国内或在边境批量出口等的产品价值;还包括外商来样、来料加工、来件装配和补偿贸易等生产的产品价值。

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 指报告期内平均每天拥有的从业人员数。计算公式为:

月平均人数=报告月内每天实有人数之和÷报告月的日历日数

季平均人数=季内各月平均人数之和÷

3年平均人数=全年各月平均人数之和÷1

2工业产品产量 指工业企业(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符合产品质量要求的实物数量。

工业产品产量包括:

⑴工业企业(单位)各车间(主要车间、辅助车间、附属品车间及副产品车间)生产的全部产品产量,不论是要销售的商品量或本企业的自用量,也不论是自备原材料生产的或用订货者来料生产的,均应统计生产量。

有些产品,除统计其生产量外,还要统计商品产量或运出量。商品量指工业企业产品产量中已经销售和准备销售给企业以外和本企业非工业生产部门使用的产品数量(如经营管理部门、附属农场、基建部门及生活福利部门等使用的数量)。运出量指实际运离本企业矿仓、贮矿场或车站、码头等交货地点(包括陆、水运交货地点),已经发往用户的商品矿量。

⑵经正式鉴定合格的新产品、生产设备,未正式投入生产以前试生产合格品,以及基本建设附产的合格品,都应包括在产品产量中。⑶在我国国土范围内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生产的产品,其产品产量全部统计在国内同类产品产量中。

⑷用进口原材料或关键零件生产的产品,无论在国内或国外销售,产量均应统计在国内同种产品产量中。如用进口纸浆生产的各种机制纸,用进口铁矿石冶炼的生铁,用进口显像管、集成电路板等关键件与国内其他元器件装配的电视机等。

⑸用进口整套散装零件及用进口组装件加工、装配的产品,以及外商来料、来件加工装配的产品,不管是在国内销售还是外商经销,产量均统计在国内同种产品产量中。

⑹为全面掌握矿产品的全社会产量,凡矿山企业附设的收购站从农村收购的村及村以下非工业生产企业(单位)的符合质量标准的矿产品可包括在本企业同类产品产量中。为避免重复计算,对收购的工业企业(单位)的矿产品一律不得计算在内。

⑺非工业企业与工业企业之间的委托加工,即订货者来料加工,产量一律由加工企业统计。

工业产品产量不包括:

⑴在生产工业产品的同时,产生的下脚余料和废料,如冶金工业的氧化铁、汤道、注余、中心注管、铜材切头、切尾、机械工业的切屑,木材工业的锯末,粮食加工工业的糠、麸,酿酒工业的酒糟等,一般作下脚料出售,不应统计为产品产量。

⑵投入生产过程中的原材料没有完全消耗掉,而加以回收、提浓,再供本企业生产自用的,如机械工业回收的润滑油,合成洗涤剂厂回收的盐酸、硫酸等都不计算产品产量。

⑶企业从外购进的工业品,未经本企业任何加工的,一般不得作为本企业的产品产量计算。

⑷由委托企业提供原料,并负责产品检验和销售,而受托企业只进行加工,并在财务上以加工费作为结算形式的,产量由委托企业统计,受托企业不统计。

⑸某些产品在检验产品质量时,需作破坏性试验(如试验弹药的效能、灯泡的使用寿命、手电池的间歇放电时间等),这些用作试验的产品,不计算在产品产量中。

工业产品产量统计原则 一切产品必须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或订货合同规定的技术条件,方可统计产量。工业产品的质量标准一律按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执行;没有国家标准或部颁标准的产品,应按企业主管机关规定的标准,或订货合同规定的技术条件执行;各部门、各地区、各企业不得擅自更改标准或降低标准。农村工业生产的产品也必须执行国家产品质量标准;只有经检验符合质量标准的产品方可统计其产品产量,否则不许统计产品产量。

工业产品产量统计时间 报告期产品产量,应以报告期截至最后一天为止,检验合格并办理入库手续的产品产量。规定要求包装的产品,必须包装好,才能计算产品产量。至于报告期最后一天以哪一个班作为截止计算产量的班次则由企业主管机关规定,并应与会计核算的结算时间一致。结算时间一经确定以后,必须严格执行,不得随意提前或移后。

工业产品产量统计目录 企业填报产量报表时应按产品目录规定的产品分类、产品名称、排列顺序、包括范围、计量单位填报。

⑴凡是列入目录内的产品,不管是本企业的主要产品,还是次要产品;成批生产,还是少量生产;本系统归口产品,还是非归口产品,均应填报。

⑵凡目录中列示按行业分组的产品,在报表中应分列出产品产量总数和品种细类,不能只填总数,漏填细数;也不能只填细数而不填总数。如果企业没有所列目录中的品种细数,而有未列入目录中的其他品种细类,虽不需要另列,但在行业小类、中类及大类产品总数中应包括其产品数量。

⑶凡是产品产量目录中未注明是商品量的,一律统计生产量;凡只要求填列产品商品量的,目录中都有明确规定。

⑷凡是目录中规定某些产品需要折标或折纯计算产量的,必须按规定的折算标准和折算方法进行折算(如硫酸、电石、化肥等)。折算时,必须以报告期实际折算系数为依据。

⑸凡是目录规定的产品计量单位与本企业惯用计量单位不一致的,要按规定的计量单位折算后填报。

工业产品产量计量要求:

⑴一般应按实际过磅或者计量后的数量计算。

⑵某些企业由于缺少计量设备,必须对产品产量进行估算时,应尽量使估算数接近实际。测算一定要有根据,对被测算的产品产量要定期进行测定。在选择测定标准时,要注意样品代表性。如煤矿、铁矿采用矿车计算产量时,应按每车平均实际装载量计算,而不应按满车或亏车时的装载量计算。期末应用盘库数进行调整。

工业产品产量调整统计数字的规定:

⑴本年月度、季度已上报的产品产量,如发现数字不实(多报或漏报等),应于发现当月在“本年本月止累计”数中调整,并加以说明。⑵企业出厂的产品如因本企业的责任而发生退货时,应分情况处理。凡可修复的产品,修复后不得重复计算产量;凡不能修复的产品,应在报告期本年本月止累计数中扣除,并加以说明。跨的退货,调整办法同上。

⑶由于自然灾害、自然损耗等属于非企业原因而造成的产品损失,均不必调整已报的统计数字,但应加以说明。

工业产品销售量 指报告期内工业企业实际销售的由本企业生产(包括上期生产和本期生产)的符合质量要求或订货合同规定的技术条件的工业产品的实物数量,但不包括用订货者来料加工生产的成品(半成品)实物数量。

产品销售量核算原则 以产品销售实现为原则。即在产品已发出,货款已经收到或者得到了收取货款的凭据时作为销售实现,统计产品销售量。产品销售量可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⑴采用送货制销售的,产品如由本企业运输部门发运,以产品出库单上的数量、日期为准;如委托专业运输部门发运,则以运输部门承运单上的数量、日期为准。

⑵采用提货制销售的,以给用户开具的发票和提货单上的数量、日期为准。

⑶委托其他单位代销的产品,以企业收到代销单位的代销清单为准。

⑷采用预收货款销售的,在发出产品时作为销售。产品尚未生产出来,已预收货款或预开提货单的,不应算作销售。

⑸企业出口销售的商品,陆运以取得承运货物收据或铁路运单,海运以取得出口装船提单,空运以取得空运运单,并向银行办理出口交单的数量、日期为准。企业自营出口的产品,在委托外贸部门代理出口(实行代理制)的情况下,以收到外贸部门代办的运单和银行交单凭证的数量、日期为准。

产品销售量统计范围:

①按合同交需用单位的供货量,包括交本期合同,补交上期和预付下期合同;②在国家合同外,按照市场需求企业自行销售的产品;③售予物资部门和商业部门等经营部门的产品;④售予外贸部门供出口或企业自行出口的产品;⑤供给国家储备的产品。

售出产品退货的处理办法:

⑴退回报告期内销售的产品,应从销售量中扣除;如退回报告期内生产的不合格品,还要同时扣除生产量。

⑵退回报告期以前售出的不合格产品,不再调整销售量和生产量;如退回合格品,则作为其他收入计入产品成品库存量中。

⑶退回修理的产品,修理后仍交原用户的,不作为退货处理,在统计报表上不作反映。

企业自用量及其他

包括企业自用量、盘盈或盘亏和其他。

企业自用量 又称企业自产自用量,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生产的,已作本企业产量统计的产品又作为本企业生产另一种产品的原材料所使用的数量。如钢铁企业用本企业生产的生铁炼钢,其计算了生铁产量又用于炼钢的生铁数量,应作企业自用量统计。但是,由本企业验收合格入成品库后,作为商品出售给本企业生活用、基建用或行政部门用的产品数量,不作自用量统计,而作销售量统计。如钢铁企业将本企业生产的钢材用于生产维修的产品数量作销售量统计。

盘盈或盘亏 指工业企业的库存产品经过盘点发现帐面记载与实物不一致时,实物大于帐面的差额为盘盈,小于帐面的为盘亏。不论盘盈或盘亏,也不论盘亏数量是否已经上级主管机关批准,都应以盘点后实际发生的数量填报。

其他 指工业企业在报告期内将产品用于展览、捐赠、借出、报废等方面的数量。

产品库存量 指报告期初或期末某一时点上,尚存在企业产成品仓库中暂未售出的产品实物数量。

产品库存量核算原则:

⑴产品库存必须是处于“实际库存”状态的产品。有的产品虽已结束了生产过程,但还没有验收合格,还没有办理入库手续,不能作为产品库存统计。有的产品已经售出,但按提货制要求还没有办妥货款结算手续,按送货制的要求未办理承运手续,仍应视为本企业的产品库存进行统计。

⑵计入产品库存的产品,必须是本企业有权销售的。对于已经销售并已办妥各项手续,但尚未提货的产品,本企业无权支配,这种产品虽然仍存在本企业仓库中,但不应统计。凡企业有权销售的产品,不论存放在什么地方,均应统计。

⑶产品库存不能出现负数。如果产品还没有来得及入库就已售出,应将售出的这部分产品补填入库和出库凭证,并相应计入产品产量中。

产品库存量核算方法:

本企业产品库存量包括:①本企业生产的,报告期内经检验合格入库的产品;②库存产品虽有销售对象,但尚未发货的;③订货者来料加工产品尚未拨出的;④盘点中的帐外产品;⑤产品入库后发现有质量问题,但未办理退库手续的产品。

本企业产品库存量不包括:①属于提货制销售的产品,已办理货款结算和开出提货单,但用户尚未提走的产品;②代外单位保管的产品。

年初生产能力 指企业在报告年初全部设备的最大可能年产量。在企业生产方向和产品品种构成无变化的情况下产品的年初生产能力一般应等于上年年底的生产能力;在生产方向已决定改变或品种构成发生重大的、方向性的改变的情况下,其年初生产能力应按照本年的生产方向、产品品种构成重新进行核算,以使本年年初能力与本年年底能力可以对比。

本年新增能力 指企业本年由于基本建设、更新改造以及从其他企业调入或租用设备而新增加的生产能力。计算新增生产能力必须是正式移交给生产部门的工程,同时应具备下述三个条件:

①设计文件或计划方案中规定的形成生产能力所必须的主体工程、主体设备和配套设备均已建成(即产品生产作业线建成),具备生产设计规定的部分产品或全部产品的条件;

②经负荷试运转,并由有关部门验收鉴定合格,或经负荷试运转,证明已具备正常生产(或运转)的条件,并正式移交给生产部门;

③设计规定配套建设的三废治理的环境保护工程同时建成并移交给生产部门。

如果生产作业线已经基本建成,只是其中个别次要生产环节比较薄弱,或附属设备配套不全,采取某些措施后,经过负荷试运转,证明已具备正常生产的条件,并正式移交给生产部门的工程,也应计算新增生产能力。

下列情况不能计算新增生产能力:

①主体工程虽已建成,但设备尚不配套或缺乏正常生产的附属辅助工程,因而不具备正常生产的条件。

②虽然已生产了设计规定的产品,但系采取临时措施(如厂房尚未建成,临时安装部分设备,或缺乏主体配套设备,临时利用代用设备等),不能保证正常生产。

基建新增能力 指利用基建拨款、自筹资金、国内基本建设贷款以及其他专项资金进行的新建、扩建项目及有关工程,并已竣工投产而增加的生产能力。

基建新增生产能力原则上应按设计能力计算。设计能力指设计文件中规定的正常情况下能够达到的生产能力。在计算新增生产能力数量时,不论建设项目或单项工程在本年何月何日建成投入生产,其新增生产能力都应按设计文件规定的全年的生产能力计算,而不应从本年建成投人生产的日期起计算,也不能按照投入生产后实际达到的产品产量计算。

建成投产的工程,各生产环节的设备已经配齐,符合计算新增能力条件的,应该按工程的全部设计能力计算;各生产环节的设备虽未按设计全部配套建成,但保证生产所需的主体设备、配套设备、主体工程、附属工程都已部分完成,已形成生产作业线,经负荷试运转交付使用单位正式投入生产的,只计算设备配齐部分的能力。改建或扩建的建设项目或单项工程新增生产能力,按设计文件规定新增能力计算,如无设计能力资料,可根据验收时鉴定的净增能力计算,即改建、扩建后全部生产能力(或年产量)为改建或扩建项目的新增生产能力。

更新改造措施新增能力 指利用企业基本折旧基金、国家更新改造措施预算拨款、企业自有资金、国内外技术改造贷款等资金,对现有企业原有设备进行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或更新原有设备而增加的生产能力。

本年减少能力 指企业本年因设备报废、拆除而减少的生产能力,矿山、油田等由于地质情况发生变化而减少的能力,以及由于企业关、停或自然灾害及其他原因而减少的能力。凡是减少的能力,一定要经过上级主管机关批准。关闭企业的生产能力,不论这些设备暂时由关闭企业保管,还是调往其他工业企业移作另一种用途或已破损不能使用的均应全部计入减少的生产能力。另外,关闭企业由于年底撤销,生产能力已全部废弃不用,因而年底生产能力应作为“0”计算。

年末生产能力 指在报告年末企业生产某种产品的综合平衡能力。计算公式为:

年末生产能力=年初生产能力-本年新增能力-本年减少能力

在开工企业中,年底季节性停工企业和年底临时性停工企业,要按本年内正常生产时的情况计算年末生产能力。年末生产能力包括暂时停工企业的生产能力,不包括已经关闭停止生产的企业的生产能力,也不包括因缩小生产规模而外调的生产能力。

能源购进量 指报告期内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实际消费的本年及本年以前购入的(包括借入和调剂串换的)各种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一次能源生产企业用于本企业生产方面的自用量视同购入量统计。不包括企业自产自用的二次能源。

能源消费量 指报告期内工业企业各种能源消费量的总和,包括工业生产能源消费量和非工业生产能源消费量。

工业生产能源消费量 指报告期内工业企业直接用于产品生产过程的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和工艺消耗的各种能源。包括基本生产系统能源消费量和辅助生产系统能源消费量,即各基本生产车间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数量和专为基本生产车间生产产品提供一定条件的辅助生产系统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数量。

非工业生产能源消费量 指报告期内工业企业除生产用能以外的其他能源消费量。包括企业所属的产业活动单位所消费的能源,以及企业附属的文教、卫生、福利设施如学校、医院、食堂、幼儿园等消费的能源。不包括企业内非工业生产二级法人单位如农场、建筑公司、运输公司等消费的能源。

能源库存量 指报告期某一时点上工业企业实际结存的各种能源的数量。按观察的时点不同通常分为年初库存和年末库存。年初库存指一月一日的库存量,亦即上一十二月三十一日的库存量,二者必须一致。核算库存量的基本原则是“谁保管,谁统计”。

综合能源消费量 指报告期内工业企业生产消费的各种能源的总和。根据企业生产活动的性质不同,分为非能源加工转换企业和能源加工转换企业。

非能源加工转换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 指购入的各种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消费量的总和。

能源加工转换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 指扣除向社会提供的自产二次能源后的消费量。计算公式为:

综合能源消费量=购入能源消费量-由本企业加工转换的二次能源生产量+由本企业加工转换的二次能源自用量

能源加工转换投入量 指工业企业为生产二次能源产品而投入加工转换装置的各种能源消费量。不包括加工转换装置本身的工艺用能,车间用能,辅助生产系统用能,经营管理用能和非生产用能。

按能源加工转换投入类别分:①火力发电和供热:指电站锅炉、燃汽轮机、内燃机等消费的煤炭、原油、燃料油、柴油、天然气等能源。②洗煤、炼焦、炼油、制气:指构成洗煤产品、炼焦产品、炼油产品、制气产品等实体而消费的各种能源(洗煤投入的为原煤,炼焦投入的为洗精煤或原煤,炼油投入的为原油,制气投入的为煤炭、焦炭、燃料油等)。

能源加工转换产出量 指报告期内工业企业经过加工转换后产出的各种能源产品的生产量。火力发电产出的是电力,热电联产还同时产出热力;供热产出的是蒸汽和热水,统称为热力;洗煤产出的是洗精煤、其他洗煤(洗中煤、煤泥等〕;炼焦产出的是焦炭、焦炉煤气和其他焦化产品;炼油产出的是汽油、煤油、柴油、燃料油、液化石油气、炼厂干气和其他石油制品(石脑油、各种原料油、溶剂油、石蜡、润滑油、石油沥青等);制气产出的是焦炉煤气、其他煤气、焦炭和其他焦化产品(煤焦油、粗苯等)。

第五篇:工业统计总结

**县工业统计总结

2005,在上级业务部门的帮助指导下,我们工业专业统计工作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重视下,圆满地完成了2004年**县第一次经济普查、2005年月报,季报工作,从基础工作和报表质量看,取得明显进步,基本做到了三个满意,即领导满意、上级业务部门满意、基层统计人员满意,现总结如下:

一、加强统计基础,努力提高数据质量。

统计数据质量的提高,前提是统计基础的完善,因此今年以来,我们继续完善了统计基层工作,包括统计网络的健全和规范化,工业主管系统的统计考核,统计台帐的健全,使工业统计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1、进一步健全工业统计台帐。

针对工业统计制度内容的变动,继续加强工业统计台帐建设,通过台帐的健全,保证了统计资料的客观与正确。同时,对纳入500万统计的企业,参考经济普查台帐的有关优点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全面布置统计规范化建设台帐;对新进入500万以上企业,及时布置台帐,并组织适当的方式及时进行指导。

2、继续加强基层统计人员的业务培训。

在今年年初,即结合经普业务培训开展了对全部工业企业统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暨05年月报的部署工作,采取方式为以会代训,其中 1

县本级企业由县局召集在我局召开,各镇属企业集中在南北湖进行封闭培训,共计培训规上企业约500人次,规下企业约1500人次。

同时,又结合今年统计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的契机,对新从事规模以上企业统计工作的人员进行统计基础知识以及统计实务培训。今年的专业培训工作也提上议程,目前已经做好教材的编辑工作,并已付印,预计于下月实施。

再则,每个季度召开一次各镇统计中心业务人员会议,交流工业统计经验,讨论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3、做好04经普审核工作,并对经普结果进行评估。

二、加强统计分析,提供统计信息。

针对今年工业形势出现的新特点新情况,加强对工业形势、趋势的分析是各级领导较为重视的热点,因此在搞好报表的同时,也加强了对数据的详细分析。目前已撰写统计分析4篇,统计简讯16篇,统计分析在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着重加强了对相关指针有趋势的分析,在深层次原因和特点结构上进行分析,有内容、有原因、有说服力。

在加强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在提供统计信息上下功夫,较好地发挥了统计信息的优势。专门出刊每月一期的主管局、乡镇工业总量和七项经济效益指针排名,并且每月通过电视台和**日报进行公布,提高了工业统计的知名度和社会威望。

三、开展统计执法工作,保证统计数据的真实性、严肃性。

1、已经有针对性地对规模以上18家工业企业进行执法检查,并立案14起。

2、对一家累计迟报企业,两家拒报企业立案查处,维护了统计工作的严肃性。

3、积极向市局提供检查线索,配合市局进行检查。

四、当前工业统计改革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随着企业改制力度的加大,企业统计人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由于企业转制后,人员进行了分流,统计人员调动较频繁,这对我们抓好基础工作带来了难题。

2、企业建帐不规范较普遍。企业特别是私营企业,在年报上报过程中,对工业增加值核算由于建帐不规范,造成了填报困难等。

3、统计改革应与其他改革相衔接。当前突出的问题表现在企业财务与统计的不配套,财务的滞后与统计的提前上报。

总之,我们应保持现有成绩,克服工作中的不足之处。向先进学习,明年取得更大的成绩。

**县统计局

2005-10-21

下载工业统计1-9工作报告word格式文档
下载工业统计1-9工作报告.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规模工业统计人员培训材料

    第一讲:现行工业统计报表制度 一、工业统计定期报表的口径、范围、内容 工业定期统计包括十张表。各表的统计口径、范围、调查内容、报送日期如下: (一)工业产销总值及主要产品......

    2009年全市工业统计工作计划

    2009年全市工业统计工作在省统计局的指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次全会精神,按照省委“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的总体取向和**市委、市政......

    统计局上半年工业统计工作总结(5篇)

    统计局上半年工业统计工作总结 在本局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上半年较好地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和局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我们主要做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

    工业统计的范围(范文模版)

    工业统计的范围 一、工业的概念 工业是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活动。工业包括以下四个部分: 1、对自然资源的开采。按自然资源的不......

    XX年工业统计工作总结(5篇)

    XX年工业统计工作总结 我县工业统计的各项工作,在上级业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以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核心,立足于服务经济建设,进一步发挥统计......

    XX年工业统计年度工作总结5篇

    XX年工业统计年度工作总结 上半年,在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盟统计局的指导下,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央领导视察国家统计局时的讲话精神,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

    工业统计个人工作总结(样例5)

    工业统计个人工作总结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工业统计个人工作总结、统计工作总结等,这篇文章启发以不断提高统计数据质量为核心,立足于服务经济建设,克服了各种困难和不利因素,较好......

    国防科技工业统计信息化建设问题探讨

    罗主任、阮处长: 应《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化》杂志约稿,提供有关统计信息化建设的文章,本人认知有限,请领导提出修改意见。林丽 2007年10月18日国防科技工业统计信息化建设问题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