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天朝的崩溃》

时间:2019-05-15 15:41:0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后感《天朝的崩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后感《天朝的崩溃》》。

第一篇:读后感《天朝的崩溃》

拒绝一言堂,提倡民主法治

——读《天朝的崩溃》有感

今年是甲午年,一提到这个年份,我想华夏儿女想到的一定会是100多年的甲午战争。最近,我有幸拜读了茅海建先生写的《天朝的崩溃》,在读完这本厚达600多页的书之后,我同作者写完书的感受似乎有几分相似,没有一点轻松的感觉,反而更加的沉重。这是一本记录那段晦暗历史的战争回顾,它承载着国人耻辱的记忆。甲午战争的意义并没有随着时光的消逝而日渐减少,反而更加的厚重。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它是让每个中国人刻骨铭心的悲惨记忆。这本书真正的给我揭开了鸦片战争的这一段历史,用严谨的史学作风阐述了中国为什么会失败?中国的路究竟该如何走。

在学生时代,老师讲到过这段历史,当时年少轻狂年纪的我恨那些反对禁烟、反对抵抗的人,恨他们的丧权辱国,但是看完了这本书,我突然觉得那不是他们的问题,而是那个朝代、甚至是整个古代封建帝国的问题。那是整个封建帝国“一言堂”的悲剧。那个时代在皇帝的思维里,中国傲视“四夷”,甚至对英国的印象只是船坚炮利,没有对资本主义的崛起引起跟深层次的思考。中国人一直处于麻木之中,一直在“天朝”的旧梦中难以醒来。之所以有鸦片战争,之所以中国会被侵略,其实真的不应该去怪任何人,甚至是任何朝代。那是时代造就的悲剧,那是多年延续皇帝“一言堂”的悲剧。古代社会一直都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如果皇帝有才学、想发展,那么这个社会就是清明、昌盛的,但如果皇帝是昏庸、荒唐的,那么这个朝代最终会走向极端的衰败。历史已经用事实告诉我们“一言堂”的悲剧,而在当下,在这个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时刻,我们更要以史为鉴,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扎紧“一把手”在人、财、物权力管理制度的篱笆,杜绝“一支笔”、“一言堂”。

我认为首先要从自身做起,拒绝“一言堂”,约束自身行为,善用手中的权力,不断自律、自省、自励,真正做到慎独、慎己、慎微。

第一,民主决策,群策群力。在重大问题的决策上,我们应该主动拒绝“一言堂”。实行民主决策制度,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各方意见,集中大家的智慧和力量,由大家集体讨论决定,坚决杜绝决策的盲目性、随意性和个人的独断专行,谨慎用好手中的权力,不做“土皇帝”。

第二,慎思谨言,一心为政。古人云,当官之法唯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领导干部应当慎言、慎行、理性地考虑得失,要做到诚信而不失信于民,言必行,行必果。领导干部必须在需要面前要学会选择,在诱惑面前要学会放弃,在原则面前要学会坚守,才能突显其公道正派、品行端正、廉洁自律、两袖清风的优良品德。领导干部自身良好的品德就是政府公信力的一面镜子,更是大力弘扬了“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选人用人思想。领导干部要善于运用人民给的权力造福于民,把自己置于党和人民的监督之下,养成在监督下工作的良好习惯。

第三,以民为本,全心为民。人民群众永远是为政的基础和根本,权力就是责任、干部就是公仆、领导就是服务。领导干部需要明确行使权力就必须为人民服务,要建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基础和感情基础,工作中才能时时刻刻有为人民谋利之心、为人民造福之意。

历史的教训至今还深深地烙在那古老的铁炮炮身上,波涛拍

打着炮台,其石壁上也会清晰地刻着这段惨痛的历史。历史在用他独有的方式去书写。记忆过去,是为了更好的面对未来,要真正能够走出历史阴影,实现社会和解与和谐,要做到的是“不计前嫌”,绝非“不记前嫌”。“不计”是种选择后的宽恕,“不记”是对历史的谋杀。

“当历史不再昭示未来时,心灵便在黑暗中行走”又是一个甲午年,我国处于大变革大发展时期,我们要真正吸取甲午战争的教训,真正的做到杜绝“一言堂”,还百姓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

郇清新

2014年3月14日

第二篇:《天朝的崩溃》读后感

《天朝的崩溃》读后感

高鹏飞

化工学院2011级口腔1班2011041125

657253873@qq.com

从小到大除了课本基本上几乎没怎么看过什么书,让写读后感时也只能现读,搜来搜去,感觉《天朝的崩溃》这本书有看头,就下载下来开始看,现在写下读完这本书之后的一点感受,作为期中作业。

大概有三方面的感受吧,首先当我看序言时,发现这本书是作者细心研究史料十余年所得成果,这足以见作者治学之严谨,做事态度之认真,这让我想起了花费27年写成本草的李时珍,凡事不做则罢,做就要做得尽量完美,尽量出色。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书的创作目的是作者写给他的恩师的,以答谢恩是的培育之恩,唯一可惜的是书完成时恩师已经仙逝多年,因此,无论生活中的行善或行孝,我们都要趁早。第二方面,是本书的写作倾向,虽不能说有违历史,但作者一系列独到创见可能在学术界引起争议,相信这种争议将有助于深化中国近代史研究。首先但就引子来说,琦善卖国在历史上是无可辩驳的,但作者却多角度入手,力图以当时的道德观念、思维方式与行为规范去理解历史,使许多在今人看来是荒谬的现象得以显示其在当时环境

中的“合理性”,让人不得不对琦善卖国的可靠性产生一定怀疑。投降,清政府只是失去了尊严,不投降,百姓们就会遭受大灾难,因此,讨论谁对谁错是没有意义的。但作者写作总的方向是不会错的,清政府的腐朽自大,列强的蛮横无理,让这一段历史永远的刻在中国人的心里,将中国钉在了羞辱史上

第三方面,也是最重要的,关于书所写内容的一些感触。作者将题目起作“天朝的崩溃”,显示了清政府的盲目自大,极具讽刺意味。茅海建太无情了,他无情到不给我们对鸦片战争进行假设幻想的空间;茅海建太冷酷了,他用手术刀一般的目光和文字一点点地剖析着“天朝”那臃肿笨拙的躯体;茅海建对祖国的爱也太深厚了,以至于他的心在为历史流泪乃至流血的时候,仍然不肯放弃对祖国的忠诚、对祖国历史的诚实。

书首先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与英方的实力进行了分析比较,包括兵力、武器、指挥、战术等诸方面,从中很明显地可以看出清政府无论从哪方面都弱于实力强大的英军,奠定了清政府必败的的基础。许多人认为,失败是可耻的,是懦弱的,但是,正是鸦片战争的失败,是中国人被硬生生的“拖”进了世界,尽管它不想,从此,中国开始被各种列强蹂躏,各种条约,各种割地赔钱,也正是从此,中国人开始明白自

己的处境,开始寻求强国之路,也正是从此,中国人开始了中断了几百年的科技进步,鸦片战争,给这只真在沉睡的猛虎当头一击,把他唤醒。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鸦片战争是历史的发展中必然要经过的一个阶段,甚至可以说是中国必然要失败的一场战争。

时至今日,鸦片战争的痕迹已了然无存,香港依然在祖国怀抱,开放的港口什么的就更不必说,都成了现在的发达城市,回过头来,170年过去了,鸦片战争带给我们什么?没错,是一个国家自强的资本,一个人的耻辱才是他自强的资本!古人云“置之死地而后生,陷于亡地而后存”只有经历过阿磨难,才能成功走出困境。

其实,我认为,每个人的一生都需要一场鸦片战争,每个堕落的人更需要一场鸦片战争,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凤凰涅槃,获得重生,变得更强。

借用书中的话了结我的文章:鸦片战争留给了我们的首要问题是,中国大陆与西方的差距,比起150年前,是扩大了,还是缩小了?作者已经不需要给出答案,我相信大家都会明白的,

第三篇:《天朝的崩溃》读后感

读《天朝的崩溃》有感

作为一个理科生,对于鸦片战争,我一般所了解的不过是教科书上那么两三页纸的内容,这次在王老师的引荐下,我读了《朝的崩溃》这本书,了解到很多很多我以前所不知道的,受益匪浅。

《天朝的崩溃》又称“鸦片战争再研究”一书是北京大学茅海建教授研究鸦片战争的成果,该书以一个不同于以往的观念解析鸦片战争并着重分析战争失败的原因。当今社会更多的是关注鸦片战争的意义,而看的最少的是“中国人在这个过程中究竟犯了哪些错误”。茅教授在书中专门分析当时的中国人,尤其是决策者们,究竟犯了什么错误以及如何是犯错的,并对战争涉及清王朝的种种史实进行考证,对种种陈说予以分析,另外还对这次战争中的主要人物加以评论。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但是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中国与外国的交往从古代到近代,直至今天都没有完全在一个体系中。这是我品读中最大的感叹,书中也提到了蒋先生的名言:“中西关系是特别的。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局面,是因为国家力量的悬殊。经济力量的悬殊便是其中的一个原因。闭关自守的中国在对外贸易一直处于优势,用传统保守的自然经济模式抵抗者英国工业化生产的商品,出口远大于进口,直到英国人开始通过贩运鸦片来获得贸易平衡,攫取利润,通过战争和条约来保障其经济利益的时

候,中国的自然经济才逐渐破产,不得不走上近代化之路。这是造成经济差距的外因,而内因是清朝的外交政策——闭关锁国。闭关锁国这一政策并不见诸与当时任何官方文献和私人著述,是后人对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前实行的一系列对外政策加以概括而提出来的。闭关锁国这种政策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对殖民主义侵略有一定的作用,但毕竟是一种落后的政策,它并不能抑制资本主义力量的发展,只能妨碍自身的发展,使中国与世隔绝,导致最终被动挨打的局面。对于这样的史实,有种惋惜,如果清政府能及时改变一系列对外政策的话,或许以后的局面便不会是那样的悲惨。

其次,它围绕一些晚清时期我们所认为的汉奸及英雄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它最大的亮点是阐述了真相,将教科书上的正面,反面人物都还原了最初的面貌。之前我对于林则徐的了解仅限于虎门硝烟这一事件,中却进一步写出了林则徐的真实人物性格,他只不过又是一个被清政府官场蒙蔽的普通官员,发配出去后仍然败在“官场”二字上,复出无力,阻挡不了英军的入侵,这“天朝”连最后的精良指挥都敌不过英军,大局又如何稳得住?庙堂之上,当年事可歌可颂,公却永远无法超越他所在时代,非英人所畏惧的一个汉人神话,他的眼光、知识也难以逾越天朝的狭隘…….感谢《天朝的崩溃》还了历史一个真相,让我们感受到演变的轨迹,对这段历史,它的综合与解释理性中含着热忱痛切,令人悚然心惊,同时它也让我认识到这样一个问题,研究历史,就是应该吸取历史所提供的那些失败的教训,进行自我批判,以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

第四篇:《天朝的崩溃》读后感

在老师的引荐下,我读了《天朝的崩溃》这本书!当然,这本书我没有完全读完!我只是选读了其中一部分!对《天朝的崩溃》有一定的了解!这本书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中的历史性研究方法、二手资料的分析、典型事例的深入研究、提出假设的方法。由于是鸦片战争再研究,作者搜罗并阅读了大量有关鸦片战争中的书籍、史料、书信、档案资料等。作者在对它们进行了细致的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对鸦片战争的种种问题、现象,给出了全新的解释,力图向我们展示一个全面的鸦片战争,并相对客观公正的评价参与鸦片战争中的主要历史人物。

在读《天朝的崩溃》的时候,对鸦片战争体会最深的是:鸦片战争前和鸦片战争后,中国外交的变化!也是令人最揪心的一段历史!在高中学习历史,每当读到鸦片战争时,总有一股说不清的心绪纠结在心头,总会为那段不堪的历史感到惋惜、心痛!不过读《天朝的崩溃》的时候,更多的是带上了一副名叫“客观”的眼睛!

中国与外国的交往从古代到近代,直至今天都没有完全在一个体系中。这是我品读中最大的感叹,书中也提到了蒋先生的名言:“中西关系是特别的。在鸦片战争以前,我们不肯给外国平等待遇;在以后,他们不肯给我们平等待遇。”之所以造成这样的局面,是因为国家力量的悬殊。经济力量的悬殊便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总所周知,在鸦片贸易以前,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是很重要的,重点在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量差距甚大,出口往往是进口的几百倍;在鸦片贸易以后,这种进出口的差距掉转过来了!通过鸦片贸易,帝

国主义者获得的利润越来越多,这样以来,中国与外国的经济差距便越拉越大!

这是造成经济差距的外因,而内因是清朝的外交政策——闭关锁国。闭关锁国这一政策并不见诸与当时任何官方文献和私人著述,是后人对清政府在鸦片战争前实行的一系列对外政策加以概括而提出来的。闭关锁国这种政策虽然在一定时期内对殖民主义侵略有一定的作用,但毕竟是一种落后的政策,它并不能抑制资本主义力量的发展,只能妨碍自身的发展,使中国与世隔绝,导致最终被动挨打的局面。对于这样的史实,有种惋惜,如果清政府能及时改变一系列对外政策的话,或许以后的局面便不会是那样的悲惨。

带着惋惜的同时,让我想起了另一件历史史实,便是汉武帝的改革!在汉初的时候,实行着“无为而治”的一种政治策略,这种政策对当时汉朝力量的复原,有很大的作用,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走上了轨道后,这种“无为而治”的政策便不适用了,曾一度的给汉朝带来不必要的战争。而当时的汉武帝果断的实行了改革,不在无为而治,改而实行“退恩令”、“刺史”等政策。这样的新政策,给汉朝带来了一个新的繁华昌盛。

如果当时汉武帝没有果断的改革,之后的汉朝会怎样呢?对于时代变迁,必须推陈出新的这种规则,汉朝的政府很是敏感,他们意识到了,实行了改革;然而清朝的皇帝和官员却没有这样的意识,一直生活在他们为自己建造的天朝上国的美梦中!

鸦片战争的失败,是一种注定的结果。虽然当时的清军在人数上

占尽优势,但是驻防分散,难以集中,调动也很困难,除了训练、打仗外,很大程度上还担负警察的职责。而且当时的清军不论是八旗还是绿营,战斗力都已经相当差劲。除了战斗力差劲外,武器装备上也是十分落后的,清军的火器源于明朝末年,近二百年间几乎没有技术上的改进,发射的速度、准确性都比对手差,受资金等条件限制,难以更新。这便是,当时军事力量的悬殊!

在《天朝的崩溃》一书中,没有明确指出“天朝”失败的原因。历史学家茅海建对“鸦片战争的再研究”,让我看到了一个愚昧、狂妄又顽固的世界,在西方殖民侵略下,虽然已是遍体鳞伤,但仍在绝望中挣扎,这冷酷无情的史实令我深思„„

第五篇:《天朝的崩溃》读后感

以史为鉴

--《天朝的崩溃》读后感

历史学最基本的价值在于提供错误,即失败的教训。“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题记

经过对本书的部分总结,鸦片战争清朝失败的军事原因主要有:未掌握战争主动权;调兵速度慢;对于对手实力的低估及实战经验的不足导致战略错误;武器技术和材料落后,处于冷热兵器混用时代;通货膨胀使得军人收入无法维持生计,因而导致贿赂成风,军纪败坏(当军队将财神像奉为战旗时,腐败已经不可逆转)一击即溃;清代武科举考试要求与近代战争南辕北辙;文官把持军队指挥权;军官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下贱;军队无合理退役年龄由于封建体制的束缚,吏治腐败,官员推卸责任;清朝官员对于国际事务(禁烟)的无知,外交远远没有步入近代化轨道;以“天朝”逻辑思考,妄自尊大;对英国力量的轻视;决策者道光皇帝的无能;统治集团对“边衅”的恐惧;英国的“殖民主义”思想,以中国禁烟为借口挑起战争。国库空虚,不足以支持长期的战争;道光帝节俭的性格使战争不可能投入大量的财力等等,所有的这些比起我们高中所学的知识更为丰富和细致,对于了解历史的真实,借鉴历史的经验更有帮助,可是也向我们提出了更加复杂与严苛的难题。我想,学习历史应该训练认识深度,在繁琐的事实中而不是教科书中找到真正的认识。

作者茅海建先生是一个很有思想的人,关心历史与国家,史学知识深厚,且叙述条理分明,有根有据,我很佩服他查阅及描述细节的能力。在我看的版本中重点的句子或引语等是用黑体字特别标出的,让人对强调的部分印象深刻。在读书的过程中,我又看到了眼前出现那些已经重复过无数次的场景:曾经强大到可以无视一切,曾经以为会万世长存的“天朝”慢慢走向腐化,走向落后。谎言和粉饰充斥在它的表象下被人任意的欺辱和践踏,最后只能分崩离析,以一种悲剧的方式淹没在历史的尘埃里。不是没有挽救,也不是没有挣扎,可是现实就是这样,几个人的力量改变不了这么一个庞大的帝国的衰落,爱国主义也改变不了不可救药的无知。在这样一个黑暗横行的社会里,爱国之心是起不了多大作用的。这样看来,无论什么事物都是相对的,若是封闭自我,妄自尊大,不知进取,浑浑噩噩的度日,再强大的帝国都有覆灭的一天。

令我感到惊喜的是,作者没有用语有些过于枯燥,让一般人难有很深的阅读兴趣的现象。关于这个问题,也许学术是严谨的,容不得半点趣味的,写历史就该用刻板的,正统的学术性语言,可是要想广泛还原历史本来的面貌,让更多得多的人能了解历史的真相,私认为类似这样生动形象的语言的定然会有很大的帮助。

近来我对以前学习的历史有了不少新的理解:历史不是空洞的推断和规律,而是事实与无数的细节,每一件事都是由无数个因素构成的,并随时可能因为其中某一个因素发生巨大的变化。反之,一个简单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让人摸不着头脑,没有学习的欲望。历史不是童话故事,里面没有绝对好的人,也没有绝对坏的人,只能说改变历史的是一些极其复杂的人。在特定的时期,那些改变历史的人或许有着他们的抱负和信仰,但也会有无知和退缩。也许我们今天主流文化所推崇的前进不能换来积极的结果,而一时的退让才是生存之道。可是所有的可能最终只会有一种成为现实,而这个现实又深深地影响到了下一批的无数可能。于是历史一直在前进,以它选择的道路,后人的悲叹永远也只能是悲叹了。有意思的是,历史在发展之后并不一定能被人们忠实的,分毫不差的记录下来,为了一些特定的政治目的或是其他与利益相关的理由,历史被以一种歪曲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方式在宣传,这里我想起了一句话:“历史是由胜利者来书写的”。我们所了解的“事实”在很大程度上不是我们想知道什么,而是别人想让我们知道什么,知道这样的事实可以达到怎么样的目的。《天朝的崩溃》中写道:“在空前的民族危机面前,史学家不自觉的或自觉地扮演了宣传家的角色。” 书中还描述了妥协---投降---卖国的“奸臣模式”作为例子。清末无数的名臣便是被套进了这个简单却有效的圈套。其实应该不只是在面临民族危机的时候,在任何的时候,真相只有一个,而由于种种原因,想要得到它太难太难。在时间的流逝中真实受到了多重的打磨,最终面目全非。“战争的权威性,就在于强迫对方顺从。”所谓的“主战派”和“主和派”,亦或是“忠臣”和“奸臣”都只是根据形势的变化而做出的决定。确实,我们评价历史人物不应该“断章取义”,只选取人物的一两个“代表性”决定就断言了他们一生的性质。

突然记起中学时期的一个问答题:怎样才能制止战争?当时真不知怎么的答了很多,现在回想起来,这试题本身就很搞。那么多伟大的政治家和国家领袖都没能解决的问题却用来问一些孩子,并且某些题中竟然还有点数和字数的下限规定。若是这样的难题真的可以在考卷中得到解答的话,世界和平怎么还会成为那么艰难的梦想呢?

关于近代中国的没落是由于人们的麻木不仁,民族意识没有觉醒的说法,我认为这些观点很精辟:“天朝是一个梦,一个难以惊醒的梦。”“就传统的民族主义而言,中华民族并不存在着民族意识觉醒的问题。问题的真正要害在于,具有国际观念的近代民族主义,如何从具有‘夷夏’观念的传统民族主义的母胎中诞生。”只有树立起了平等的观念,意识到自己实力的现状并学会变强,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拯救一个危亡的国家。“失败的民族仍有机会再度辉煌,关键在于战后的奋发。”以史为鉴,现今开放而友好的中国不正是在努力地在作着改变吗?无论阻力多么强劲,无论这样的改变是多么的微小,但我们进步了,不管是在思想上还是在事实上,我们正在路上!

下载读后感《天朝的崩溃》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后感《天朝的崩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天朝的崩溃读后感

    《天朝的崩溃》读后感 有一次在网上寻找资料时不经意之间发现了茅海建先生的《天朝的崩溃》,好奇心使然,我便稍微翻阅了一下,然后就被它所吸引,下边我就把《天朝的崩溃》读后的......

    《天朝的崩溃》读后感

    读《天朝的崩溃》有感 鸦片战争悄无声息的开始,却响如枪炮,摧残着国人的身体与灵魂,打开了闭关锁国已久的清王朝的大门,拉开了中国近代史的帷幕。茅海建所著的《天朝的崩溃》这......

    天朝的崩溃读后感

    正视历史,让明天更有希望 ——《天朝的崩溃》读后感 “本书号称鸦片战争再研究,自然包含着对以往的研究进行批判的意味”。这句话出自该书的自序,其中包含了众多意味。并不是为......

    《天朝的崩溃》读后感[最终版]

    “以铜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茅海建的《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一书,围绕着鸦片战争的背景、主要人物的分析、形势、双方力......

    对天朝崩溃的读后感

    对茅海建《天朝的崩溃》的思考 茅海建著《天朝崩溃》系统、详细回顾了鸦片战争历史,对鸦片战争失败的诸多问题重新进行了思考,如清政府的战、和政策,并对琦善、伊里布、道光帝......

    关于《天朝的崩溃》读后感

    同学们有没有读过《天朝的崩溃》这本书呢?读了之后有什么感想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天朝的崩溃》读后感,希望大家喜欢!《天朝的崩溃》读后感(一)对于鸦*战争,我想对于每一......

    《天朝的崩溃》读后感(共5则)

    2012202498 信息学院理科实验2班田庆隆 关于鸦片战争的一些浅见 ——读《天朝的崩溃》有感 这篇读后感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题内话,主要是讲自己对于鸦片战争的一些见解......

    《天朝的崩溃》5篇

    《天朝的崩溃》读后感 早就听说了茅海建先生写的这本著作,但是一直都没有看,利用这段时间,认真阅读了下,发现这是一本很有意思的书,讲的是鸦片战争这个背景,提出了许多新颖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