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刘十九》古诗鉴赏

时间:2019-05-15 15:20:2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问刘十九》古诗鉴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问刘十九》古诗鉴赏》。

第一篇:《问刘十九》古诗鉴赏

问刘十九

唐·白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注释:

1、选自《白氏长庆集》

2、刘十九:指刘轲,作者朋友,时隐居庐山。

3、绿蚁:指浮在新酿的没有过滤的米酒上的绿色泡沫。

4、醅(pēi):没有过滤的酒。

5、无:么,吗。

6、蚁:原诗为“绿螘新醅酒”,“螘”音、义同“蚁”。

7、缘:因为。

8、浮云:漂浮于空中的云。

直译:

酒还有喷喷的香味,红泥炉中殷红的火焰在跳动。

天气晚了,雪花将要飘飘扬扬的落下了,朋友,能否共饮一杯呢?

评析: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全诗简练含蓄,轻松洒脱,而其间脉络十分清晰。从层次上看,首句先出酒,二句再示温酒之具,三句又说寒天饮酒最好,末句问对方能否来共饮,而且又点破诗题中的“问”字。从关系上看,首末句相呼应,二三句相承递。诗句之间,意脉相通,一气贯之。最后一句写出了诗人对好友的情感。让好友喝酒有几点,一是新酿的酒很诱人,二是天气变冷,喝酒取暖。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我家新酿的米酒还未过滤,酒面上泛起一层绿渣,香气扑鼻。烫酒用的小火炉,也已准备好了,是用红泥烧制成的。“绿蚁”,是指新酿的米酒,在未过滤时,酒液面上浮有一层酒渣,色微绿,细如蚁,故称为“绿蚁”。“醅”,是指没有滤过的酒。

这两句以“绿蚁”、“红泥”相对列出,色彩的配合极为鲜艳明丽,首先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酒是新酿的,迫不及待地等人共品。红泥做的小火炉,小巧又朴素;炉火旺旺的,既可取暖,又可温酒。这真挚的情意真是比酒还淳厚。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天色阴沉,看样子晚上要下雪,你能来我这里共饮一杯吗?“天欲雪”,说明天气正当寒冷。此时,与朋友围炉对酒、促膝夜话,不失为人生一大乐趣。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喝酒,讲究的是“兴”;酒中,又寄托着情。这两句正好道出酒中真趣,洋溢着美好人情。

第二篇:问刘十九全诗详细鉴赏

问刘十九

作者:白居易 年代:唐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译文:

我家新酿的米酒还未过滤,酒面上泛起一层绿渣,香气扑鼻。

烫酒用的小火炉,也已准备好了,是用红泥烧制成的。

天色阴沉,看样子晚上即将要下雪,你能来我这里共饮一杯吗?

赏析:

刘十九是作者在江州时的朋友,作者另有《刘十九同宿》诗,说他是嵩阳处士。全诗描写诗人在一个风雪飘飞的傍晚邀请朋友前来喝酒,共叙衷肠的情景。寥寥二十字,没有深远寄托,没有华丽辞藻,字里行间却洋溢着热烈欢快的色调和温馨炽热的情谊,表现了温暖如春的诗情。

诗句的巧妙,首先是意象的精心选择和巧妙安排。全诗表情达意主要靠三个意象(新酒、火炉、暮雪)的组合来完成。“绿蚁新醅酒”,开门见山点出新酒,由于酒是新近酿好的,未经过滤,酒面泛起酒渣泡沫,颜色微绿,细小如蚁,故称“绿蚁”。诗歌首句描绘家酒的新熟淡绿和浑浊粗糙,极易引发读者的联想,让读者犹如已经看到了那芳香扑鼻,甘甜可口的米酒。次句“红泥小火炉”,粗拙小巧的火炉朴素温馨,炉火正烧得通红,诗人围炉而坐,熊熊火光照亮了暮色降临的屋子,照亮了浮动着绿色泡沫的家酒。“红泥小火炉”对饮酒环境起到了渲染色彩、烘托气氛的作用。酒已经很诱人了,而炉火又增添了温暖的情调。诗歌一、二两句选用“家酒”和“小火炉”两个极具生发性和暗示性的意象,容易唤起读者对质朴地道的农村生活的情境联想。后面两句:“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在这样一个风寒雪飞的冬天里,在这样一个暮色苍茫的空闲时刻,邀请老朋友来饮酒叙旧,更体现出诗人那种浓浓的情谊。“雪”这一意象的安排勾勒出朋友相聚畅饮的阔大背景,寒风瑟瑟,大雪飘飘,让人感到冷彻肌肤的凄寒,越是如此,就越能反衬出火炉的炽热和友情的珍贵。“家酒”、“小火炉”和“暮雪”三个意象分割开来,孤立地看,索然寡味,神韵了无,但是当这三个意象被白居易纳入这首充满诗意情境的整体组织结构中时,读者就会感受到一种不属于单个意象而决定于整体组织的气韵、境界和情味。寒冬腊月,暮色苍茫,风雪大作,家酒新熟、炉火已生,只待朋友早点到来,三个意象连缀起来构成一幅有声有色、有形有态、有情有意的图画,其间流溢出友情的融融暖意和人性的阵阵芳香。其次是色彩的合理搭配。诗画相通贵在情意相契,诗人虽然不能像雕塑家、画家那样直观地再现色彩,但是可以通过富有创意的语言运用,唤起读者相应的联想和情绪体验。这首小诗在色彩的配置上是很有特色的,清新朴实,温热明丽,给读者一种身临其境、悦目怡神之感。诗歌首句“绿蚁”二字绘酒色摹酒状,酒色流香,令人啧啧称美,酒态活现让读者心向“目”往。次句中的“红”字犹如冬天里的一把火,温暖了人的身子,也温热了人的心窝。“火”字表现出炭火熊熊、光影跃动的情境,更是能够给寒冬里的人增加无限的热量。“红”“绿”相映,色味兼香,气氛热烈,情调欢快。第三句中不用摹色词语,但“晚”“雪”两字告诉读者黑色的夜幕已经降落,而纷纷扬扬的白雪即将到来。在风雪黑夜的无边背景下,小屋内的“绿”酒“红”炉和谐配置,异常醒目,也格外温暖。

最后是结尾问句的运用。“能饮一杯无”,轻言细语,问寒问暖,贴近心窝,溢满真情。用这样的口语入诗收尾,既增加了全诗的韵味,使其具有空灵摇曳之美,余音袅袅之妙;又创设情境,给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诗人既可能是特意准备新熟家酿来招待朋友的,也可能是偶尔借此驱赶孤居的冷寂凄凉;既可能是在风雪之夜想起了朋友的温暖,也可能是平日里朋友之间的常来常往。而这些,都留给读者去尽情想象了。

通览全诗,语浅情深,言短味长。白居易善于在生活中发现诗情,用心去提炼生活中的诗意,用诗歌去反映人性中的春晖,这正是此诗令读者动情之处。

第三篇:传统文化《问刘十九》教学设计

传统文化《问刘十九》教学设计

教学思考:

《问刘十九》作为一首浅白如话的小诗,学起来并不难,难得是作为一节传统文化课,该和孩子们学什么。首先《问刘十九》是传统文化课,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原则,《《传统文化》课程实施指导意见》指出三条原则:“一是趣味性原则,二是启蒙性原则,三是开放性原则。”提出的学习理念是,“

(一)感受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认识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特点。通过学习,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点,感受传统文化丰富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魅力,从而认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

(二)逐步提升传统文化素养,培养民族精神。引领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髓进行学习,能够拓宽学生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实践领域,为他们的健康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逐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

(三)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发挥传统文化的教育功能。强化朗读、背诵传统文化的精华,锻炼和提高学生的记忆力,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经典的感悟能力。加强课内外结合,使学生直接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感染。”学习总目标是“

(一)认识传统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传统文化的智慧,初步感悟、了解传统文化的精神、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等,感受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品位,不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三)初步了解传统文化的基本内容和形式,自觉拓展学习视野,积极参与校内外的传统文化活动。

(四)培养热爱传统文化的情感,掌握学习传统文化的科学方法,养成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习惯。

(五)学习传统文明礼仪,提高个人修养。

(六)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培养合作意识。” 第二学段(3至6年级)阶段目标是,“ 1.能够熟练背诵经典古诗文,并能初步理解其意思。

2.能够尝试表达自己学习经典古诗文的感受和见解。3.了解传统文化中有代表性的文化名人,并能熟练诵读相关作品。4.对传统文化产生较为浓厚的兴趣。5.通过传统文化学习,不断增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建议指出:“注重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性。通过活动性学习,使学生在诵读、感悟、讨论、交流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对传统文化学习的兴趣。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传统文化学习活动,如诗歌朗诵、书法比赛、艺术节等,充分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

重视对学生的文化熏陶 学习经典重在积累感悟。通过品味经典之韵、感受志士之魂、领略山水之美、参与艺术之乐,使学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滋养,获得文化积累,从而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格。

注意处理好本课程与其他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既有自己的独特性,又与其他课程有一定的联系,在实施本课程的过程中,应注意与语文、品德等学科的教学或校内外其他教育活动相结合,相互促进,实现综合教育效益。”

针对这些目标和要求,我定下以下几条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大体理解古诗的意思,在想象中丰富对古诗意境的感受,能背诵古诗。

2.认识中国友情文化中的邀请诗、相聚诗、送别诗,了解白居易的闲适诗和讽喻诗,认识白居易。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培养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情。3.学习“品诗识人”的学习方法。4.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意识。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白居易的故事和资料,了解白居易。也可以扩大范围,了解唐朝著名诗人的故事和资料,了解古代社会的书生生活。

教师:了解中国古代的诗文化、酒文化、农耕社会的酿酒文化。课件。教学过程:

一、大体理解故事,在美好的想象中朗读背诵古诗。

(一)该环节从读名言了解中国人重朋友之特点进入 出示一些名言——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汉乐府》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付玄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王勃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子夏”

不仅如此,中国古代的读书人们更将这种友情引入诗中进行抒写,比如刚刚学过的唐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就把这种朋友间的深情厚谊写了出来,谁来背一下。

谁还能背诵其他的表达友情的古诗。(大家积累的可真不少)。(随学生背诵及时总结板书:送别诗 相聚诗)

其实,唐诗中表达这种深厚友情的不仅有送别诗,有相聚诗,诗人们更是用诗写请帖邀人相聚,写这类诗的翘楚是唐朝三大诗人之一的白居易,他曾写过一首让所有读书人都羡慕不已、自叹不如的诗,叫做《问刘十九》。(板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诗。

(二)进入本课学习

(一)读正确。(练习读、指名读——正音“无mo”,这个字我们今天是第一次在古诗词中见,以后随我们阅读量越来越大,就会经常在古诗词中见到他,他在表示询问的意思时,在古诗词中一般读作“mo”。)

(二)读节奏。怎样才能读出节奏?那就要初步了解这首诗的意思。以学生汇报课外借助网络和字典等工具初步学习古诗的形式进行,教师的任务是帮学生浅显讲解中国古代的酒文化,包括酿酒文化和饮酒文化。

教师依据学生的交流适时插入该知识:中国是个讲究礼仪的社会,酒与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悠久,据说第一个酿美酒的人是帝女精卫,中国第一个朝代夏朝就开始酿制美酒。酒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人们过大小节令、婚庆喜事要饮酒,朋友相聚要饮酒,读书人吟诗作词要饮酒。人们说,“无酒不成欢,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情,无酒不成庆,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诚”。因此,中国古代几乎家家户户都会自己酿酒,而白居易家酿的酒更是醇厚浓香,沁人心脾,令人陶醉,在读书人的圈子里非常有名。

(三)读韵味。

当刘十九看见白居易邀请他去饮酒的请帖后会有什么表现呢?

让学生一边读古诗一边在头脑中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觉得这个画面怎样?你看到一个怎样的白居易?

是啊,古人也是这样认为的,《唐人绝句精华》:(出示)读此诗,知白居易之好客,有酒则呼友同饮。

让我们带着对白居易的欣赏朗读这首诗。练习背诵古诗。

和学生一起总结学习该古诗的方法。小结:这么美的诗就用这么浅白的语言写出来,这就是白居易诗的特点——浅白如话(板书)。引出简介中对白居易诗歌的介绍,这样的语言特点使每一个老百姓都读得懂,因此(出示)后人这样评价这首诗,“《唐诗三百首》:信手拈来,都成妙谛,诗家三昧,如是如是。《唐诗评注读本》:用土语不见俗,乃是点铁成金手段。”

知道古人如此崇拜这首诗,你对白居易这首诗有了什么新看法? 那就让我们再看他少年时代十六岁时写的一首诗吧——

课件逐行出示白居易的另一首诗《赋得古草原送别》,让学生在初见惊讶而后不由自主随读随背的兴奋中,看到他们不熟悉的后四句,让学生利用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理解整首诗,你又看到一个怎样的白居易。

让我们读出白居易在诗中表达的依依惜别之情。

(小结:邀请诗、聚诗、送别诗这种中国古代读书人特有的友情文化,引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小结:古人们是这样重视友情,从少年到老年对朋友热情似火,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代,更应该将这种热情好客传承下去。就让我们再次诵读这首美丽的《问刘十九》,先将这份热情记忆在我们的头脑中,然后渗透到我们的血液中,让这份美丽的情感刻在我们的印象里。

再齐背《问刘十九》

总结,以上这两首诗是白居易闲适诗的代表作。

(三)拓诗再识白居易。

再回到文中的白居易资料,让学生初步说说他们眼中的白居易。据学生汇报出示,出示最能代表白居易讽喻诗特色的两首诗《轻肥》《卖炭翁》(出示注解),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说一说自己的学习成果,(出示提示:可以背诵自己喜欢的某段诗,可以说一说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可以画一画自己读过此诗后脑海中的画面,可以说自己认识了一个怎样的白居易)丰富对白居易的了解,你又透过这首诗看到一个怎样的白居易。

(四)深化认识白居易。

出示古今中外人民对白居易的评价,进一步了解白居易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深化对白居易的认识。

引:白居易一生作了大量关注百姓生活,同情百姓遭遇的诗作,可以说他就是古代为老百姓发生的好官,所以,他曾任杭州刺史的西湖上的一道堤岸被称为白堤(出图),人们在他的出生地河南修建了白园,让他在这儿安息。又因为他在创作诗歌时追求每句诗都要浅显易懂,所以后人在诗歌作品评价上也给予他高度评价,称他为“诗魔”和“诗王”,称他是唐朝三大诗人之一,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齐名。

让我们看看在他去世后,从皇帝到同行读书人,从国内到国外对他的高度评价。

皇帝唐宣宗李忱说,“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元好问:“并州未是风流域,五百年中一乐天。” 乾隆皇帝:“实具经世之才”。

日本人说,“伟大的诗人白居易先生,你是日本文化的恩人,你是日本举国敬仰的文学家,你对日本之贡献恩重如山,万古流芳,吾辈永志不忘。”

读到这么多人对白居易的评价,你想说些什么?

总结:中国历史就是一部诗歌文化的历史,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问刘十九》这首诗认识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白居易,这种学诗法就叫“品诗识人”。

第四篇:问刘十九 教学设计简案

《问刘十九》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大体理解故事的意思,在想象中丰富对古诗意境的感受,能背诵古诗。

2.认识中国友情文化中的邀请诗、相聚诗、送别诗,了解白居易的闲适诗和讽喻诗,认识白居易。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培养热爱中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3.学习“品诗识人”的学习方法。4.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意识。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白居易的故事和资料,了解白居易。也可以扩大范围,了解唐朝著名诗人的故事和资料,了解古代社会的书生生活。

教师:了解中国古代的诗文化、酒文化、农耕社会的酿酒文化。课件。教学过程:

一、大体理解故事,在美好的想象中朗读背诵古诗。

(一)该环节从读名言了解中国人重朋友之特点进入 出示一些名言——

“衣不如新,人不如故。——《汉乐府》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付玄 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王勃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子夏”

不仅如此,中国古代的读书人们更将这种友情引入诗中进行抒写,比如刚刚学过的唐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就把这种朋友间的深情厚谊写了出来,谁来背一下。

谁还能背诵其他的表达友情的古诗。(大家积累的可真不少)。(随学生背诵及时总结板书:送别诗 相聚诗)

其实,唐诗中表达这种深厚友情的不仅有送别诗,有相聚诗,诗人们更是用诗写请帖邀人相聚,写这类诗的翘楚是唐朝三大诗人之一的白居易,他曾写过一首让所有读书人都羡慕不已、自叹不如的诗,叫做《问刘十九》。(板书)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这首诗。

(二)进入本课学习

(一)读正确。(练习读、指名读——正音“无mo”,这个字我们今天是第一次在古诗词中见,以后随我们阅读量越来越大,就会经常在古诗词中见到他,他在表示询问的意思时,在古诗词中一般读作“mo”。)

(二)读节奏。怎样才能读出节奏?那就要初步了解这首诗的意思。以学生汇报课外借助网络和字典等工具初步学习古诗的形式进行,教师的任务是帮学生浅显讲解中国古代的酒文化,包括酿酒文化和饮酒文化。

教师依据学生的交流适时插入该知识:中国是个讲究礼仪的社会,酒与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一样悠久,据说第一个酿美酒的人是帝女精卫,中国第一个朝代夏朝就开始酿制美酒。酒在中国古代社会中占据着重要地位,人们过大小节令、婚庆喜事要饮酒,朋友相聚要饮酒,读书人吟诗作词要饮酒。人们说,“无酒不成欢,无酒不成礼,无酒不成情,无酒不成庆,无酒不成席,无酒不成诚”。因此,中国古代几乎家家户户都会自己酿酒,而白居易家酿的酒更是醇厚浓香,沁人心脾,令人陶醉,在读书人的圈子里非常有名。

(三)读韵味。

当刘十九看见白居易邀请他去饮酒的请帖后会有什么表现呢? 让学生一边读古诗一边在头脑中想象古诗所描绘的画面,觉得这个画面怎样?你看到一个怎样的白居易?

是啊,古人也是这样认为的,《唐人绝句精华》:(出示)读此诗,知白居易之好客,有酒则呼友同饮。

让我们带着对白居易的欣赏朗读这首诗。练习背诵古诗。

和学生一起总结学习该古诗的方法。

小结:这么美的诗就用这么浅白的语言写出来,这就是白居易诗的特点——浅白如话(板书)。引出简介中对白居易诗歌的介绍,这样的语言特点使每一个老百姓都读得懂,因此(出示)后人这样评价这首诗,“《唐诗三百首》:信手拈来,都成妙谛,诗家三昧,如是如是。《唐诗评注读本》:用土语不见俗,乃是点铁成金手段。”

知道古人如此崇拜这首诗,你对白居易这首诗有了什么新认识? 那就让我们再看他少年时代十六岁时写的一首诗吧——

课件逐行出示白居易的另一首诗《赋得古草原送别》,让学生在初见惊讶而后不由自主随读随背的兴奋中,看到他们不熟悉的后四句,让学生利用刚才总结的学习方法理解整首诗,你又看到一个怎样的白居易。

让我们读出白居易在诗中表达的依依惜别之情。

(小结:邀请诗、聚诗、送别诗这种中国古代读书人特有的友情文化,引出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

小结:古人们是这样重视友情,从少年到老年对朋友热情似火,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我们作为中华民族的后代,更应该将这种热情好客传承下去。就让我们再次诵读这首美丽的《问刘十九》,先将这份热情记忆在我们的头脑中,然后渗透到我们的血液中,让这份美丽的情感刻在我们的印象里。

再齐背《问刘十九》

总结,以上这两首诗是白居易闲适诗的代表作。

(三)拓诗再识白居易。

再回到文中的白居易资料,让学生初步说说他们眼中的白居易。据学生汇报出示,出示最能代表白居易讽喻诗特色的两首诗《轻肥》《卖炭翁》(出示注解),引导学生在小组内合作学习,说一说自己的学习成果,(出示提示:可以背诵自己喜欢的某段诗,可以说一说自己对这首诗的理解,可以画一画自己读过此诗后脑海中的画面,可以说说自己认识了一个怎样的白居易)丰富对白居易的了解,你又透过这首诗看到一个怎样的白居易。

(四)深化认识白居易。

出示古今中外人民对白居易的评价,进一步了解白居易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深化对白居易的认识。

引:白居易一生作了大量关注百姓生活,同情百姓遭遇的诗作,可以说他就是古代为老百姓发生的好官,所以,他曾任杭州刺史的西湖上的一道堤岸被称为白堤(出图),人们在他的出生地河南修建了白园,让他在这儿安息。又因为他在创作诗歌时追求每句诗都要浅显易懂,所以后人在诗歌作品评价上也给予他高度评价,称他为“诗魔”和“诗王”,称他是唐朝三大诗人之一,与诗仙李白、诗圣杜甫齐名。让我们看看在他去世后,从皇帝到同行读书人,从国内到国外对他的高度评价。

缀玉联珠六十年,谁教冥路作诗仙。浮云不系名居易,造化无为字乐天。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文章已满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怆然。

——唐宣宗 并州未是风流域,五百年中一乐天。——元好问 实具经世之才。——乾隆皇帝

伟大的诗人白居易先生,你是日本文化的恩人,你是日本举国敬仰的文学家,你对日本之贡献恩重如山,万古流芳,吾辈永志不忘。——日本

读到这么多人对白居易的评价,你想说些什么?

总结:中国历史就是一部诗歌文化的历史,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问刘十九》这首诗认识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诗人白居易,这种学诗法就叫“品诗识人”。(板书:品诗识人)板书设计:

送别诗

相聚诗 问刘十九 邀请诗 浅白如话

品诗识人

第五篇:问刘十九教学设计

《问刘十九》教学设计

吴思亮

一、教学目标

1、了解诗人白居易及其作品

2、了解白居易“明白如话”的特点

3、了解诗的背景,把握是个主旨,掌握学诗的方法,能创作诗

二、重难点

1、了解白居易“明白如话”的特点

2、通过抓住重点字词、对比等方法赏析诗歌

3、独立创作诗

三、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多读法 讨论法 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说道唐诗,大家一定很熟悉,你知道哪些唐诗呢? 老师先写一个字考考大家。(板书雪)下雪大家都见过吧!谁来说说和下雪有关的事?(板书火炉)火炉是用来干什么的?(板书酒)时光飞逝,你已经不是现在的你了,你是三十年后的你,并且还是个男人,那么算算今年你多少岁呢?能不能把老师黑板上写的雪、火炉、酒联系起来说说。

二、读古诗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白居易的诗。(出示课件)

1、齐读古诗两次

2、点两名同学读古诗

三、猜诗意

我们即没预习,又没有任何资料书,看来只有一种那个方法,那就是猜。(板书猜)

3、同学们琢磨琢磨,这首诗到底写的是什么意思呢?一边琢磨一边和老师黑板上写的雪、火炉、酒联系起来,看有没有新发现?

4、老师要求从每句诗中只准取一个字,第一句取个字叫“酒”,第二句取个字叫“火”,第三句取个字叫“雪”,第四句取个字叫“饮”,这首诗其实就写了这四个字。

5、第一句告诉我们这里有什么?(学生答酒)怎样的酒?(绿蚁新醅酒)这句比较难读懂是因为里面有个字我们不明白,哪个字?(醅)醅就是还没有过滤的酒,古代人喜欢在自己家里酿酒,酒刚酿出来没过滤时,发酵后的酒糟和气泡浮在酒面上就像什么?(绿蚁)这酒新不新鲜?(新鲜)第二句告诉我们这里有什么?(火炉)怎样的火炉?(红泥小火炉)为什么是红泥?从中你知道了什么?(火炉很旺)第三句告诉我们什么?(天要下雪了)下雪了没?(没)你怎么知道呢?(欲)最后一句怎么理解?(能不能过来喝一杯)看来是诗人对朋友发的一种邀请,对吗?(是)

6、诗人邀请朋友来喝酒都准备了些什么呢?(学生读一、二句诗)再看看外面的天气(学生读第三句诗)最后问你(学生读第四句诗)

7、老师出示诗题,学生齐读,题目是什么意思呢?(问刘十九来不来喝酒)为什么这个人叫刘十九呢?你怎么看?老师介绍刘十九名字的来历。谁要请刘十九喝酒呢?(板书白居易)老师介绍白居易的资料背景。老师再送你一个字(板书品)

四、品诗情

1、从这首诗短短二十个字里,你体会到白居易是一个怎样的人呢?(热情,平易近人,正直)

2、老师这里还有个小发现(板书“狡猾”)注意这个狡猾上是打了引号的,说明白居易不是心思不好,而是点小滑头、小聪明,从哪里可以看出他有点小聪明呢?

3、这是一封邀请函对吧!那为什么作者不直接写“能饮一杯无?”干嘛还要介绍我这里有美酒啊!还有热气腾腾的小火炉啊!作者这是在干嘛呢?(吸引 诱惑)有个词比诱惑还给力(板书勾引)

4、我是刘十九,你是白居易,请你用自己写的这首诗来勾引我,看能不能打动我?(点2至3名学生读 齐读)

五、比诗境

1、同样是饮酒,白居易是幸福的,他不仅有美酒佳肴,还有朋友作伴,但另一位大诗人却有着截然不同的境遇。(出示课件)

2、学生齐读,什么是独酌?(一个人喝酒)这首诗几个人在喝酒?(李白 月亮 影子)实际上几个人在喝酒?(一个)整首诗表达了诗人一个人喝酒时的那种?(孤独 寂寞)

3、我们再来读一读白居易的另一首诗(出示课件)齐读,强调“榼”“簟”的读音与字意。这首诗写的是什么?(请朋友来聊天)诗人准备了些什么?(酒 凉席)这首诗跟刚才的问刘十九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都有酒 都是邀请函 季节不同 准备的东西不同 诗句的顺序不同)

4、同样是饮酒,白居易是如此幸福而李白却是如此孤独,心情截然不同,我们刚才是拿两首诗在作(比较 老师板书比)

5、出示诗题,齐读,为什么这里是招东邻,招是什么意思?(招呼)为什么不用请或邀呢?(比较熟悉 亲切)

六、总结

今天我们不仅学习了古诗还学会了自学古诗的方法,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要学会灵活运用好吗?(好)

七、课堂作业

背诵古诗

下载《问刘十九》古诗鉴赏word格式文档
下载《问刘十九》古诗鉴赏.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古诗鉴赏

    高考资源网(ks5u.com)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 考点综合提升练(一) 分题材突破训练 一、山水田园诗 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古诗鉴赏

    1、下面是对曹操《观沧海》的分析,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开篇写的是诗人登山观海的景象。沧海,大海,因海水呈清苍色,故称“沧海”。澹澹,水波动荡的样子。 B、“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古诗鉴赏

    古诗鉴赏(12-21) 孙怀柱 12、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苏武庙 温庭筠 苏武魂销汉使前,古祠高树两芒然。云边雁断胡天月,陇上羊归塞草烟。 回日楼台非甲帐①,去时冠......

    古诗鉴赏

    八年级语文(下)重点古诗词鉴赏 《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1、赏析“采菊......

    古诗鉴赏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2、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

    古诗鉴赏

    和杜学士江南初霁羁怀李峤 大江开宿雨,征棹下春流。雾卷晴山出,风恬晚浪收。岸花明水树,川鸟乱沙洲。羁眺伤千里,劳歌①动四愁②。[注]①劳歌:劳作者之歌。亦指忧伤、惜别之歌。......

    古诗鉴赏

    所谓诗眼,最初是指唐人五言诗,夸?字??个字,谓之诗眼。后来也指全诗最精彩和关键性的诗句。也有人把诗眼说成“句中眼”,指一句诗或一首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以后又发展成为......

    古诗鉴赏

    古诗鉴赏《寻隐者不遇》教学反思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 海浪中心小学:柴寿和 教学前,觉得这首古诗没什么好教的,本打算一课时教完。等到走进课堂,才发一首诗可以教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