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时间:2019-05-15 15:22:3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08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08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第一篇:2008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2008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班级:20054281学号:2005428141姓名:赵杰

论文摘要: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或达7.5%,至2008年底达6.75元人民币/美元左右,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更加显著,全年波动区间为7.31—

6.75元人民币/美元,上半年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四季度人民币升值步伐趋缓。

关键词:理财服务,经济衰退,次债危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加深,国际政治复杂多变,2008年世界经济增长的不确定性风险进一步加大。一是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去年下半年爆发的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已经给美国及全球金融市场造成巨大损失,全球股票等金融市场及商品市场剧烈震荡,从目前看危机远未结束。2008年如果暴露的损失进一步扩大,势必对全球经济增长产生重创。二是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高位震荡。三是全球房地产市场动荡。2008年,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蔓延以及对市场预期可能形成的负面影响,会进一步造成房地产市场下滑,影响到全球经济增长。四是全球贸易失衡、贸易保护抬头。近年来以美国贸易逆差和财政赤字、其他经济体如欧洲、日本、中国和其他亚洲国家对美国贸易顺差为特征的全球经济失衡状况日益突出,造成了贸易保护和贸易摩擦的进一步升级。而美元的持续贬值,不仅加剧全球通胀压力,也对国际金融体系稳定和全球经济增长造成不利影响。

2008年美国经济将进一步下滑,成为世界经济减速的主要原因。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影响进一步释放、金融市场波动、房地产市场持续走疲,将降低居民收入预期,打击消费信心,也使美国融资环境进一步趋紧;原油、粮食等国际大宗商品价格高位波动,不仅增加企业生产成本和居民消费成本,而且加大美国的通胀压力。2007年下半年以来,美国采取了注入流动性、连续下调联邦基准利率、持续快速贬值美元等措施,抵御次级抵押贷款造成的危机,刺激经济发展,改善美国贸易环境,使“双赤字”问题得到了一定缓解,因此,2008年美国经济尽管下行,但陷入停滞的可能性不大。

由于美国经济放缓、美元贬值欧元升值、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的蔓延等原因,预计2008年欧元区经济略有放缓,增长2.1%左右。2008年日本仍将面临通货紧缩和外需减弱风险,其经济增速预计微降为1.8%左右。

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以中国、印度和俄罗斯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由于未受到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严重影响,加之具有出口比较优势,内需增长较快,2008年经济增长仍将强劲,对世界经济贡献进一步增强,成为支持世界经济总体上保持增长的积极因素,预计发展中国家平均增长7.1%,其中中国约为11%、印度约为8.4%、俄罗斯约为6.5%。

综观2008年世界经济,总体增速将放缓,并呈现发达经济体增长乏力、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长强劲的分化特点。联合国1月9日发布的《2008年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预测,2007年全球经济增长3.7%,2008年预计增长3.4%。--投资增速将有所回落

为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2008年中央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同时加强产业政策与财政、信贷、土地、环保政策的协调配合,综合运用经济杠杆、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抑制当前投资过快增长的发展态势。2008年,投资增速将有所放缓,但不会大幅下降,预计2008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将在24%左右。

首先,由于贷款占投资资金来源比重不断降低,货币政策调控影响作用在不断弱化。其次,2007年,新开工项目计划投资总额增速持续增加,11月末已达28%,增幅同比提高24.3个百分点。目前,新开工项目数量和计划投资总额快速增长势头仍在延续,后续资金需求仍会不断增加。第三,由于中国经济正处于平稳快速发展阶段,企业经营利润在不断增加,资产利润率一直呈连续上升态势。企业投资回报普遍较好,进一步增加投资的意愿也就较强。第四,房地产投资占城镇投资比重达20%以上,是推动投资增长的重要因素。2008年1月7日,国务院发布的《关于促进节约集约用地的通知》明确规定,对闲置满一年不满两年的土地,按出让或划拨土地价款的20%征收土地闲置费;对闲置满两年的土地,依法应当无偿收回或采取其他途径及时处置,重新安排使用。这一规定将迫使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在短期内加大房地产开发速度,尽快消化闲置土地,以避免承受较大经济损失。预计2008年房地产投资仍有可能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消费增速可望再创新高。

2008年在通货膨胀压力较大、国家实施从紧货币政策情况下,人民银行仍有可能继续提高存款基准利率,这将会进一步提高居民储蓄倾向,影响到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此外,中国股市在经历2007年大幅上涨之后,2008年将转入慢牛走势,居民投资股票、基金获得的财产性收入难以继续大幅度增加。但2008年也有许多促进消费需求增长有利因素

首先,居民收入增长较快,消费信心较高。其次,国家将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不断推出刺激消费需求的政策。第三,召开奥运会也有利于进一步扩大消费需求。第四,较高的价格水平会增加居民消费支出。在2008年通胀压力较大、CPI涨幅难以大幅度回落的情况下,价格上涨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速增长的作用仍然很大。第五,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将带动消费需求快速增加。

我们认为,2008年在国家扩大内需政策作用下,居民消费需求可望继续保持快速增长态势,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速将达17%左右--贸易顺差将继续扩大,通胀压力仍大。

首先,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仍在持续上涨,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PPI)也出现加速上升迹象。2008年,农产品等商品价格可能在工业和农业生产成本增长推动下将继续走高。

其次,次级抵押贷款危机爆发以来,美国政府为避免经济衰退、失业率大幅度上升,采取了持续降低利率的宽松货币政策,这一方面使得美元汇率出现贬值,导致以美元计价的国际商品价格出现上升调整;另一方面也使得全球资金流动性过剩问题进一步加剧,在资金大量涌入粮食、石油等大宗商品期货市场后,推动有关商品价格大幅度上涨。

第三,全球粮食供求紧张状况进一步加剧,将影响到中国粮食价格的稳定。

2007年12月以来,在CBOT大豆期货价格连创历史新高影响下,国内大豆期货价格上涨,带动现货市场大豆和作为饲料主要原料的豆粕价格持续上升,这不仅会提高居民食用油价格,也将推动家畜饲养成本上升,从而影响肉、蛋价格的稳定。

第四,要素价格改革对物价上涨存在影响。2008年我国将实施资源税制改革,并将进一步健全最低工资制度,通过实施新《劳动合同法》增强对企业职工的保障,同时还将加强对环境污染整治和节能降耗工作。这些将会增加企业经营成本,有可能推升商品价格上涨。

2008年,物价形势既有严峻的一面,但也有促使物价涨幅回落的有利因素。首先,政府将继续加大物价调控力度。2008年,国家已将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经济工作重点任务。其次,我国商品市场供应比较充足。在我国粮食对外贸易依存度较低情况下,如果政府对期货、现货市场监控措施得力,国内粮食价格受国际市场影响不会很大。第三,财政支农政策将持续发挥重要作用。2008年,财政部还将进一步加大支农投入力度,较大幅度地增加粮食直补、农资综合直补、良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稳定和完善对产粮大县的奖励政策和机制,完善扶持生猪、奶业和油料生产发展的财税政策措施。第四,企业所得税负担减轻,有利于微利企业消化成本上升带来的压力。第五,受世界经济增速放缓,特别是美国经济走软及美国国内需求下降的影响,我国外贸出口增速将有所放慢,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增加国内供给,从而抑制国内价格的上涨。

综合以上各种因素,2008年CPI将呈先扬后抑走势,全年涨幅将在4.3%左右。但是,如果出现重大自然灾害,或价格调控政策有所放松,也不排除CPI涨幅加大的可能性---企业盈利快速增长。

预计2008年,在我国宏观经济整体持续快速增长的带动下,企业盈利还将继续快速增长,但增幅可能小幅回落,保持在30%左右。

目前支持企业效益持续较快增长的积极因素主要有:一是我国宏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态势,为工业企业效益增长创造了良好的经济环境。二是近年来微观企业盈利能力大幅提升。三是新所得税税率的启用成为企业效益提高的助推力。

2008年,影响企业利润增长的因素也很明显。一是世界经济放缓导致的外需下降及人民币升值可能进一步加速出口加工产业的两极分化,造成部分出口企业回报率下降。二是2008年进一步加大对产能过剩行业、高耗能、高污染、资源性生产领域的宏观调控,将导致这些行业的利润下降。通过出口税率的调整等政策,限制部分行业的出口,将抑制相关出口行业的利润增长。三是能源、原材料价格上涨、工资增长和利率上调等造成的企业成本上升,会进一步削减企业经营效益。

人民币或将全面升值—

2008年,人民币不仅仍会对美元较快升值,对欧元、日元等也或将升值,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进一步增强。第一,中国经济高成长性进一步展现,在国际经济上影响力进一步提升,为人民币升值奠定了良好的宏观基本面。第二,国际收支双顺差的持续,外汇储备的攀高,为人民币升值提供了必要的资金面支撑。第三,受次贷危机、油价高涨、通胀率抬升等因素影响,作为中国对外贸易主要伙伴的美国、欧盟、日本等全球主要经济体经济走弱,会不断加强对人民币汇率的干预,通过多种渠道和手段要求人民币加快升值。第四,市场机制逐步健全完善,在人民币汇率形成中作用进一步增强等,使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的市场基础更加坚实。第五,抑制过剩流动性、稳定价格水平等调控之举,将助推人民币时

段性升值行情展现。

2008年,人民币对美元升值幅度或达7.5%,至2008年底达6.75元人民币/美元左右,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更加显著,全年波动区间为7.31—6.75元人民币/美元,上半年人民币升值步伐加快,四季度人民币升值步伐趋缓。

08年股市将在加剧震荡中再创新高。

股权分置改革以来,我国股市上涨幅度逾越330%,至2007年底,沪深两市市价总值占GDP的比重超过100%,较2006年增加50多个百分点;沪深两市账户总数超过1.38亿户,2007年全年新增A股账户超过3700万户,是上年的12.9倍。

2008年,我国股票市场的牛市基础没有改变。其一,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为股市走高提供良好经济基本面支撑。其二,提高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惠民政策、股市运行机制更加健全完善等,为股市走高提供了政策制度面支持。其三,2007年上市公司业绩大幅度增长,预计在50%以上。2008年上市公司业绩增速虽可能较2007年有所放缓,但仍将保持较高增速,加之两税合一,企业所得税率下调,上市公司业绩依旧向好,为股市上行奠定必要的业绩支撑。其四,2008年我国流动性依然充沛,尽管居民储蓄收益率因利率调整大幅上升、QDII额度进一步扩大,但居民储蓄存款实际收益仍为负数、海外投资受美国次贷危机影响风险加大,QFII额度也从2007年底100亿美元增加至300亿美元,国内资本市场快速发展的惯性效应,各类国际热钱多渠道进入我国等,我国股市运行的资金面基础依然厚实。其五,机构成为我国股市主要投资主体,其强大的资金实力和盈利压力推动股市上攀。

但受货币政策从紧,外围股市影响加大,“大小非”解禁高峰不断涌现、中移动等巨额大盘股大量回归、中小企业板块创设力度增强、股市供给快速扩大,沪深300指数期货推出,中国将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公司在国内A股市场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股票和公司债券,投机套利心理加重等诸多因素的作用,我国股市波动将进一步加剧,震荡将更为频繁。

特别是由于近两年上涨过快,我国股市投资风险不断加大。从股市估值是否合理的市盈率角度看,2007年A股整体市盈率超过50倍,市值水平已处在高位。从上市公司业绩增速看,2006年、2007年前三季度上市公司实现利润3892亿元、4927亿元,同比增长36.6%、67.6%,远低于同期股市上涨130%、104%的幅度。此外,由于近两年大盘蓝筹股的上市,使未来流通股票市值迅速增大,随着“大非”、“小非”逐步到期解禁及全流通改革推进等,也使股市上行面临巨大压力,一旦宏观面显弱,国际资本游离中国,我国股市下行也难以规避。所以,尽管2008年我国股市将再创新高,但时段性行情特征明显,上半年甚至到第三季度以上升为主,以后将有一个较长时间的回调整理过程。

08年仍有加息可能但幅度不大,存款准备金率或将上调3-5次:

2007年,人民银行6次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10次调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发行央行票据4.07万亿元,两次启用特种存款;财政部发行了0.82万亿元特别国债。此外,通过借道QDII等限制或输出国内过剩流动性力度也得到加强。

2008年,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形势依然严峻。第一,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国际收支双顺差仍会持续,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原动力”依然存在。尽管我国加大对外贸易调整力度,降低进口门槛,减少出口鼓励,但在我国就业形势依旧严峻,新增劳动力就业主要汇聚于占据我国对外贸易净出口大部分的外资企业、私营企业,我国对外贸易方式及环境不断改善,对美、欧、日之外其他

国家和地区净出口显著提升等境况下,我国对外贸易顺差仍将保持增长势头。在美国次级抵押贷款危机加深,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经济走弱风险不断加大,中国经济良好成长性进一步展现,人民币继续升值等因素作用下,包括外商直接投资、QFII等在内的各色国际资本,尤其是以投机套利为目的的国际游资,会更加积极通过各种渠道进入我国,推增我国资本项目顺差。第二,为抑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2008年,商业银行新增贷款数量将受到严格控制,流动性会更多地在银行体系内堆积。第三,海外市场包括香港市场在内投资风险的加大和变幻莫测,2007年QDII产品收益不尽如人意等,使通过QDII等海外投资手段分流国内过剩流动性作用有限。第四,2007年公开市场操作对冲流动性力度较强,2008年央行票据到期量巨大,仅2008年一季度央行票据到期量就高达1.27万亿元,远大于去年同期的0.94万亿元。由于利率调升,央行票据发行成本增加,央行票据发行量可能减缓。第五,货币流通速度加快,货币乘数变大等也会推增银行体系流动性。

为减弱过剩流动性给经济造成的不利影响,2008年,紧缩流动性的多项措施还会渐次出台。考虑到固定资产投资增速仍有可能偏快,CPI处于较高水平,居民储蓄存款面临利率倒挂,同时考虑到由于担心经济走弱,美联储2007年四季度3次下调联邦基准利率,而且仍可能会进一步下调联邦基准利率,欧盟、日本等也停止了加息步伐,减息概率增加,为防止套利热钱大肆进入我国,推增流动性等,2008年我国虽仍有加息可能,但加息幅度不会太大。预计央行仍会进行不对称调息,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1—2次,长期贷款调息幅度小于中短期贷款调息幅度,活期存款利率或将保持不变。1季度、3季度央票发行量或将偏多。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仍会成为央行紧缩流动性的主要货币政策工具,预计2008年央行会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3—5次,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或将上调至16.5%左右。此外,特别国债发行,扩大股市供给,扩张QDII额度,增加商业银行外汇头寸及资金在海外的运用,加强窗口指导等,也将成为调控流动性的手段,我们要以乐观的态度看待08年我国的经济形势,各种调整手段在所难免,我们要积极应对,克服其中的困难,向经济大国迈进~!

参考文献:

[1] 中国证券报2008年1月25日

[2] 中国建设银行研究部课题组2008年1月25日

第二篇: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1上半年,中国的经济形势依然具有典型的“两面性”特征。短期内经济增长出现小幅波动,但整体来看经济运行将进一步趋于平稳。从上半年的主要指标数据看,尽管部分经济指标有所回落,但当前中国经济的总体运行态势良好,经济增长继续由前期政策刺激的偏快增长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首先主要的经济指标还是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其中,一季度增长9.7%,二季度增长9.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5700亿元,增长3.2%;第二产业增加值102178亿元,增长11.0%;第三产业增加值86581亿元。可以说,国家通过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不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使我国经济在面临欧洲债务危机、世界经济增长不断放缓等不利因素的情况下取得了不错成绩,但宏观经济运行中依然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

一、上半年国内经济形势:经济增速在宏观调控下平稳回落

GDP是最受关注的宏观经济统计数据,是衡量国民经济发展情况的重要指标。GDP增速越快表明经济发展越快,增速越慢表明经济发展越慢,GDP负增长表明经济陷入衰退。

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测算,2011年上半年GDP为20445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9.6%,与去年同期相比降低1.5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1个百分点。经济增速在宏观调控下平稳回落,但仍保持较快增长。

经济放缓是三个因素相互叠加的结果:一是宏观调控影响。自去年以来央行已连续12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5次加息,M2增速从去年底的19.7%至今年6月末的15.9%,紧缩政策导致经济增速放缓。二是要素供给冲击。二季度以来,不少省份出现“电荒”,有关测算表明,仅用电缺口就将拉低工业增加值3.6个百分点。三是企业去库存化。从去年底到今年一季度,在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带动下,企业库存增加很快,远超往年同期,而新订单增加不明显。由于库存增加超过需求,且二季度开始大宗商品价格有所回落,企业开始去库存。

二、上半年国内物价走势:价格全面上涨,通胀形势不容乐观

CPI是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变动的综合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或紧缩的重要指标。与货币供应量等其他指标数据相结合,能够更准确的判断通货膨胀或紧缩状况。

PPI主要用于衡量各种商品在不同生产阶段的价格变化情况,与CPI一样,是观察通货膨胀或紧缩的重要指标。一般认为,PPI对CPI具有一定的传导作用。原材料、燃料和动力购进价格指数反映工业企业从物资交易市场和能源、原材料生产企业购买原材料、燃料和动力产品时所支付价格水平的变动趋势和程度。该指标对PPI具有一定的传导作用。

今年上半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CPI)同比上涨5.4%。其中,6月CPI同比上涨6.4%,创下三年以来的新高,也超出市场普遍预期的6.2%,食品价格快速上涨成为主要原因,且与宏观调控政策的“时滞”有关。全国食品类价格上涨11.8%,非食品类价格上涨2.7%;上半年,全国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5.2%,农村居民消费价格水平上涨5.9%。

2011年上半年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7.0%,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0.3%。6月份,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环比与上月持平,比去年同月上涨7.1%。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比上月上涨0.2%,比去年同月上涨10.5%。生产资料出厂价格环比下降0.1%。其中,6月份采掘工业价格下降0.9%,原料工业价格上涨0.1%,加工工业价格下降0.1%。生活资料出厂价格环比上涨0.1%。

从以上数据看,主要价格指数都在高位运行。与2007年主要由食品价格上涨带动的结构性通胀不同,本轮物价上涨更多地表现出“全面通胀”的特征,即不仅食品价格上涨,非食品价格也在上涨;不仅工业品价格上涨,服务类价格也出现大幅上涨。

分类价格指数全面上涨。从分类价格指数来看,一方面,食品价格和非食品价格均出现大幅度上涨。食品价格6月份同比涨幅为14.4%,达到近35个月以来的新高;非食品价格6月份同比涨幅为3.0%,创2001年公布该统计数据以来的新高。另一方面,消费品和服务类价格也出现较为明显的涨幅。6月份消费品价格同比上涨7.4%,同样是35个月以来的最高点,服务价格6月份同比上涨4.0%,今年以来的整体涨幅已经远远超过2008年那一轮通胀。显然,食品和非食品、消费品和服务类价格同时出现大幅上涨的现象是此前的通胀周期不曾有过的特征,说明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全面通胀”时代。

三、经济大势:结构性问题仍然突出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十二五”规划的主基调。从今年上半年的情况来看,宏观调控和经济增速放缓为结构调整提供了一个较好的环境,某些方面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如消费对GDP贡献率提高、贸易账户的平衡等),但整体来看,结构性问题仍然较突出,主要表现为“两高一剩”行业再度抬头、产业结构调整缓慢、中小企业困难加大等,下半年需要进一步着力解决。

1、“两高一剩”行业的再度抬头,加大了“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经济转型的难度

4月份以来,我国多地出现“淡季电荒”现象,从供给层面看,煤电未能联动导致火电企业积极性不高,南方旱灾限制了水电企业的发电量,导致电力供给减少;从需求层面看,部分高耗能行业在节能减排压力减轻后再度抬头,导致用电量激增。今年以来部分高耗能行业的用电量较去年年底出现明显的加速,这是导致出现淡季电荒的重要原因。从工业增加值来看,六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平均增速去年底曾降至10.6%,但今年以来增速明显加快,6月份已经达到13.9%。从产量来看,六大高耗能行业年初的产量同比增速较慢,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但从3月份以来,累计同比增速明显加快。

“两高一剩”行业是我国此前粗放型发展方式的产物,随着资源供给约束的加强,其发展空间逐渐缩小,政府也将压缩“两高一剩”行业作为节能减排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目标,但今年以来它们的再度抬头,加大了“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经济转型的难度。

产业结构调整缓慢,经济重心仍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偏慢,投资增速和占比均在下降。“十二五”规划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经济增长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但是从上半年的情况来看,经济重心仍然在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的相对速度仍然偏慢。

今年上半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分别为3.2%、11.0%和9.2%,分别比去年底下降了1.1、1.2和0.3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分别为7.7%、50.0%和42.3%,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下降了2.5和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无论是增速还是占比,都弱于第二产业,显然与中央政府提出的三次产业平衡发展目标相悖。从投资结构看,今年上半年第三产业投资增速下降到24.7%,比同期的第二产业低2.4个百分点。从占比来看,第三产业投资占比从2月的57.8%下降至5月的53.9%,而同期第二产业则从41.0%上升到43.8%。产业的投资结构同样没有表现出改善的迹象。

2、受多重因素影响,中小企业普遍面临“融资难”和“招工难”两个最大的难题

今年以来,受要素价格上涨、电力短缺、信贷紧缩、贸易放缓等因素的影响,国内中小企业普遍面临着经营困境,其中东部沿海地区的中小企业又首当其冲。在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中,“融资难”和“招工难”是两个最大的难题。去年以来,随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连续上调和贷存比等监管措施的严格执行,银行的可贷资金大幅减少,这种情况下,银行必然会优先考虑规模大、资质好的企业,从而大幅提高了中小企业获得资金的成本,而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这些企业又很难通过直接融资方式获得资金,所以被迫进入民间借贷市场,今年以来民间借贷利率居高不下,江浙地区甚至达到了月息30%。

“招工难”是另外一个难题。中小企业协会的数据显示,目前50%的中小企业反映普通劳动力供应不足,47%的中小企业反映技术人员供应不足。与招工难相对应的,就是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大幅提高了部分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的经营成本。

四、政策展望:抑制通货膨胀兼顾结构调整

当前的经济放缓是政策调控和存货周期综合作用的结果,经济出现“硬着陆”的可能性不大,倒是抑制通胀和调结构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因此,预计下半年仍将保持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的总基调,调控方向不会贸然改变。

1、货币政策:预计下半年至多加息1次,存款准备金率或视情况上调1-2次。

利率仍有上调的必要,下半年至多再加息一次。首先,央行的重要政策目标是保持币值稳定,保持实际正利率状态应该是利率水平确定的最基本准则。但从我国的现实来看,随着物价水平不断上升,负利率缺口正在不断扩大。其次,价格持续上涨将危害到社会稳定,最终会伤害经济增长。再次,从就业角度看,劳动力需求供给比持续在100%左右的高位水平,加息不会带来就业问题。最后,加息有助于解决央行票据一、二级市场利率倒挂问题,为公开市场操作打开空间,恢复央行票据回收流动性的功能。

下半年,存款准备金率可能上调1-2次,继续上调空间不大。上半年央行共6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原因有三:一是外汇占款较多,今年月均外汇占款增量约比去年多900亿元;二是央行票据发行不畅,由于一、二级市场利率倒挂,商业银行对购买央行票据积极性不高,导致央行只有依靠上调存款准备金率这一强制性手段来回收流动性;三是在加息质疑声音较大的情况下,通过上调准备金率,推高市场利率,可以间接起到抑制需求的作用。

目前大型金融机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已经达到21.5%的历史高位。准备金工具调控货币总量,优点是见效快、力度大,能够深度锁定流动性;缺点是副作用大,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较差,容易导致银行间流动性的剧烈波动。表现在,第一,尽管目前银行流动性总体宽裕,但大中小银行之间冷热不均,小银行资金明显偏紧,容易导致银行间流动性的剧烈波动。第二,准备金率过高会导致资金脱媒,随着资金脱媒的不断加剧,部分社会资金甚至外汇占款资金并不绝对会以一般银行存款的形式存在,而是流到基金、信托、民间借贷、大宗商品等领域,存款准备金率上调的结果是银行流动性紧张、社会流动性宽松,难以起到抑制通胀的作用。第三,与公开市场操作不同,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具有政策风向标的指示作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过高,将降低后续调控政策的灵活性,一旦出现小的风吹草动,将面临是否下调的两难选择。

由于外汇占款仍在快速增加,预计下半年存款准备金率仍有可能会上调1-2次,但再继续上调的空间不大。与存款准备金工具相比,央行票据具有灵活性高、针对性强的特征,而且转向容易,所以我们建议通过加息和适当提高央行票据发行利率的方式,解决利率倒挂问题,进一步发挥央行票据在公开市场操作中的作用。

2、财政政策:预计将更加“积极”,并加大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财政税收支持力度

尽管“积极”是财政政策的主基调,但从上半年情况来看,并未体现出积极的特征,例如,今年中央公共投资计划支出金额仅为3826亿元,比上年还减少了100亿元。主要原因,一方面是因为4万亿投资计划已经于去年结束,另一方面,则是对地方融资平台的监管显著加强。

在面对成本推动型通胀和经济增速放缓的困境时,货币政策的单兵突进或许难以保证效果,必须要求财政政策的配合。第一,要增加财政投入,加大对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的财政税收支持力度,如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水利设施和保障房建设等,同时要注意充分发挥财政政策的杠杆作用,引导社会资源优化配臵;第二,要按照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要求,完善和改革中央、地方财政制度,强化地方财政的风险预警和约束问责。这样才能在避免经济失速的同时,防范风险和促进结构改善。

第三篇: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成世界经济重要推动力”的这个观点,根据当时中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贡献率来说,已经大大超越了其本应在世界经济中所占有的地位,随着经济危机的不断深化和影响的不断扩大,中国,这个经济已经持续了30年的高速增长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会有疑问中国的经济还能增长多久,或者说中国的经济会突然地停止增长吗。

中国的经济自改革开放以来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同时在经济,科技,教育,民生等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中国的发展也使得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得到提升,在国际事务中具有了更多的话语权。同时中国也不得不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这不仅说的是政治环境,还有社会环境和经济环境。

2010年对世界经济而言是极为不平凡的一年,金融危机的影响还未完全退去,在中国,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的高速增长拉动下,世界经济虽然复苏仍在延续,但却增长乏力,欧元区主权债务危机还在持续蔓延,美国经济复苏步履艰难,新兴经济体通胀越发严重。在此背景下中国也走过了不平凡的一年,在这一年里,中国经济仍保持预计高于百分之九的速度增长,在这一年里中国经济规模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在这一年里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创造了汇改以来的最高记录,达到了6.6227,在这一年里中国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张首次突破4%,其中与人民大众密切相关的菜价更是上涨了31%,在这一年里中国的通胀压力继续增长。

在先后历经最困难、最复杂的调控年景之后,2011年,面对“十二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中国的经济将会如何走,也许我们不能完全预知中国未来经济的走向,但是我们可以分析中国的当前经济形势,来预测中国经济发展未来所会遇到的问题。最直接的切入点就是中国政府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所包含的国家战略意图和走向,“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因此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继续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努力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

不过中国经济的发展情景也不容乐观:从外部看,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深远,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减缓,全球需求结构出现明显变化,围绕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的竞争更加激烈,气候变化以及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我国发展的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从内部看: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约束强化,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收入分配差距较大,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仍然薄弱,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就业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物价上涨压力加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

当今流行语,“病不起”,“死不起”等都反映出普通老百姓极低的消费能力。其原因很多,首先是中国的人口多。中国的人口是怎样影响普通老百姓的消费能力的呢?虽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劳动力素质普遍提高,劳动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其工资却不能跟上这方面的提高,究其原因是因为中国人口太多,就算劳动力素质有了很大的提升,但是由于劳动力过剩,使得劳动力的可替代性很高,工厂和企业就有更多的讨价还价的空间。如今大学的扩招也产生了同样的问题。大量的扩招,不仅严重地降低了教学的质量,而且造成劳动力的趋同化,使得大学生难以胜任工作,而且形成恶劣的竞争。由于劳动力的工资不高,消费能力自然也不会高。另外就是房地产过热,导致普通老百姓的消费能力不得不被拘束在房产上。由于中国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对家庭和房子有着特殊的情感,所以一般会首先考虑买房,其次是买车。开发商抓住了买房者的心理于是抬高房价,榨取老百姓的血汗钱。普通老百姓由于处于被动地位只能任由开发商漫天要价。其次是地方政府为了短期的利益和政绩,抬高地价,频频拍出地王。房地产开发成本又间接转嫁给了购房者。可以说地方政府在房价

高涨中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教育,医疗费用也是普通老百姓的重要开支。普通老百姓的消费能力被束缚,导致内需不振,同时外贸出口又遭遇寒霜。政府提出的三驾马车有两驾马车已经不能为中国的经济增长作出相应的贡献,所以只能依靠通过加大政府的投资来拉动经济。由于政府的大量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在GDP所占比例甚至达到70%以上。试想一下,如果这些基础建设完成,中国应该用什么去填补空出来的GPP空缺。到时中国的经济就会停止不前,甚至出现大的滑坡。中国的政府投资行为似乎有点饮鸩止渴的意思,但又是没有办法的事情。

本世纪以来,我国政府实施了促进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的各种战略,如西部大开发,中部崛起等等,在这些战略的实施中,中央政府通过各种项目,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生产能力建设投资社会保障和功过那个服务项目的补贴的等,对中西部提供了大规模投资等财政支持,大幅改变了资源投入的区域配置格局,但是如今东西部的差距仍然很明显。而且中国经济面临着许多结构性问题,一时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资金流动性过剩,是的经济运行存在大起大落的风险,另一个是农业生产力水平低下,其次过分依赖外贸,内需拉动不足,再次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方面来说第一,第二,第三产业不协调,投资和消费不协调,居民的消费能力仍有待提高。最后一点,我国经济过去主要以消耗大龄能源资源、污染环境为大家的增长方式不可持续,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政府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在保持经济较快增长的前提下,调整经济结构。在这些问题中过分依赖出口的问题在金融危机后受到人们的极大关注,经济增长对出口的过分倚重,导致我们更多的受到国际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的左右,安全风险不断积聚。

我认为保持中国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增长是有条件的。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正处在关键的时期,在清醒的认识我们面临的困难的同时,我们更要看到我们应对外部环境变化,促进科学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首先,要看到今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有外需减弱的因素,也有国家宏观调控的累积效应。多年来,面对经济增长过快,投资消费出口比例关系严重不协调的矛盾,面对能源资源消耗大,环境承载压力大,以及发展方式粗放等问题,中央一直希望通过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来适度放慢中国的经济增长节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今年经济增长适度回落,正是中央宏观调控所预期的,也正如社会上所讲的,中国经济的发展正在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在发展。其次,应该看到经过30年来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综合国力和抗击各种风险能力明显增强,更重要的是经过改革开放建立起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既能够利用好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又具有有效发挥国家宏观调控,调动和组织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三是我国人口多,市场大,人均收入和人民生活水平总体还不高,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加快发展的时期,立足国内市场扩大内需的潜力还十分巨大,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粗放的矛盾还非常突出,实现科学发展需要加大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发展方式转变。无论是加快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发展进程,加快建设小康社会,不断改善和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还是推进经济结构升级、优化,提高技术进步,加强环境保护,推进资源能源节约,促进发展方式转变,都会创造出许多新的需求。从而,奠定支持中国经济持续协调较快发展或者较快增长的基础,通过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有广阔的空间。

中国经济纵然面临着许多考验,但是只要决策者们认真对待和处理这些问题,我相信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中国一定能够很好的应对和化解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各种矛盾、风险和困难,更好的满足国家建设和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提高供给能力,改善供给结构结合起来。中国的经济未来几十年仍将继续保持高速的增长,但是我也希望中国不要一味只追求高速的经济增长速度,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发展,比如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才是明智的选择。

第四篇: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刘喜华0607100

2在全球经济的严峻形势下,中国经济已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2007年我国GDP总量约28万亿元人民币,GDP增长率12%,是这一轮经济增长的最高点。2008年增长率已经开始下滑,2008年全年GDP增速为9%,6年来首次跌至个位数,从08年下半年开始,中国受美国经济危机的影响逐渐加深,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从上半年防过热逆转为下半年保增长。中国经济周期研究报告-中国GDP增长波动曲线(数据来源:新华信整理)

2008年GDP增速为9%,其中四季度仅为6.8%。出口、消费、投资三大引擎都面临挑战:投资、消费月度增幅在去年第四季度内均连续下滑,出口增幅罕见地连续两个月告负,源于进口的急剧下挫。进口增速与工业增加值高度一致,进口萎缩显示出企业生产停滞、固定资产投资动能不足的状况。2007-2008年GDP累计增长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名义增长下半年出现下滑,但考虑价格因素,08年下半年来实际投资增速趋稳,11和12月份实际投资增长开始小幅回升,全年扣除价格实际增长约15.8%,较去年放缓5.7 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1-12 月增长继续下滑至20.9%(12 月份单月增速10.1%),体现了房市低迷的影响进一步持续。分行业看,农业投资明显快于工业和服务业,三次产业投资分别增长54.5%、28.0%和24.1%,第一产业投资增长同比加快23.4 个百分点。2008年城镇固定资产投资状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单位::亿元)

2008 年以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屡创新高,但扣除通货膨胀素,消费增长相对平稳。2003 年以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职工工资增长幅度低于企业利润和政府税收收入,因此从今后几年来看也不能支持消费过快增长。同时,部分企业效益下降导致隐性失业增加,工资收入下降,再加上前期投资股市和地产的市值缩水,使未来两年消费增长乏力。2008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变化情况(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单位:亿元)

08年贸易顺差屡创新高主要源于进口的下滑。相对上半年,下半年贸易顺差显著增加1965亿元,也比07年增加328亿美元,究其原因,进口增速的快速下降使得贸易顺差加大(国际初级产品大幅下跌等因素影响,四季度进口同比下降8.8%,出口同比增长4.3%),总体看国际经济环境恶化对中国对外贸易的负面影响还在继续。2008年份贸易顺差及进出口同比增长率(数据来源:国家海关)

2008年中国宏观经济指标:(数据来源:新华信整理)

随着经济危机的扩大化,各组织对中国经济增速的预测开始逐步降低,2008年8月前各国际组织和投资银行,以及国内主要经济研究机构对2009年中国经济预测数据相当较为乐观,GDP增速预测平均值为8.7%。伴随着经济危机的加深和范围的扩大,有关组织的预测数据也不断降低,11月末世界银行的最新预测2009年中国GDP增速为7.5%。

面临全球的经济危机,中国政府主要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主要包括减免税收,增加政府支出,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等;货币政策主要包括降低利率,促进投资增加,扩大内需,增加消费,增大货币的供给等。刺激经济政策总括如下:

政策将着力扩大内需,保障民生,严格控制一般性行政开支,重点向新农村建设、社会事业发展以及困难地区和群众倾斜。具体措施包括继续健全农业补贴制度,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完善与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挂钩的农资补贴动态调整机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投资。

央行自9月16日下调人民币贷款基准利率和中小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开始,央行又分别在10月9日、10月30日下调了存贷款基准利率、免征利息税及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央行目前已不再对商业银行信贷规划加以硬约束。央行在降息的同时放松了信贷限制,提高了企业融资规模,降低了融资成本,鼓励了企业投资、生产的积极性。在下调存款利率的同时免征利息税,这对储蓄的实际利率收入影响不大,有助于稳定储蓄和消费的需求。

央行将继续改进流动性管理,保证市场流动性充分供应,引导货币信贷合理投放。结合国际收支变化情况,灵活运用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率等政策工具,将银行体系流动性保持在合理水平。制定完善银行体系流动性支持应急预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同时加强窗口指导和信贷政策指引,优化信贷结构。引导金融机构进一步改进金融服务,根据实体经济的有效需求调整信贷投放的节奏和力度。同时将总量调整和结构优化相结合,在商业可持续的原则下加大对“三农”、就业、服务业、中小企业、自主创新、节能环保等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要加强对信贷投向的监测指导,确保贷款投向符合信贷政策要求。

其中各类政策有:

2008.9.15央行决定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

2008.10.08央行决定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

2008.10.29央行下调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

2008.11.09央行全面放开贷款限制 加大支持中小企

2008.10.23央行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扶持力度四季度单独统计

中央人民银行通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存贷款基准利率,是贷款增加,货币又重新注入,增加了投资,从而可以增加国民收入。央行全面放开贷款限制,加大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扶持力度,使投资增加,也可以增加国民收入。

2008.10.19国务院:降低住房交易税费力保资本市场稳定

2008.10.22财政部千亿规模减税方案已获国务院批准

2008.10.08国务院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暂免征收个人所得税

通过减税,使人民的可支配收入增加,是消费增加,社会生产和就业增加,增加对货币需求,利率上升,投资会有所减少,但可以增加国民收入。

2008.10.213000余种商品出口退税率再次调高

2008.11.01近3500项商品出口退税率调高

2008.11.19国务院牵头多部委密集出招 出口退税再扩大

商品出口退税率调高,利于调动商品出口的积极性,在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外贸占有很大比例,而中国的对外贸易一直是顺差,美国的经济危机强烈影响下,中国的出口锐减,商品出口退税率调高,可以通过政府补贴,减小影响,有利于经济的缓解,增强了企业的信心,对我国经济在金融危机影响下有很大帮助。

2008.11.09扩大内需 国务院确定4万亿投资计划

2008.11各地政府积极推出万亿级经济刺激计划

2008.10.21着眼明年经济国务院加快基建投资

2008.10.24国务院批复两万亿铁路投资计划 应对金融危机

2009.01.15国务院通过汽车和钢铁产业振兴规划

2009.02.04国务院原则通过纺织业、装备制造业振兴规划

2009.02.11船舶工业振兴规划出台 鼓励船企兼并重组

扩大内需,增加政府支出,主要增加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更多的工作岗位,减少失业,同时增加国民收入,刺激消费,刺激生产,由乘数效应可以成倍的增加消费,进而提高居民收入。

2008.10.22财政部、央行出台多项措施鼓励居民购房

2008.11.06两部委明确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补助方式额度

2008.11.04商务部外管局酝酿外管政策调整松绑企业资金链

2008.10.21刺激农村消费进一步扩大“家电下乡”试点范围

2009.02.01家电下乡工作从12个省(区、市)全面推广到全国

刺激农村消费,鼓励居民购房,中小企业信用担保补助,外管政策调整都是使农民,企业的可支配收入和未分配利润增加,从而增加购买力,促进国民消费,增加乘数效应,进而增加国民收入。

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刘喜华06071002

第五篇: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经济形势分析

一、中国经济正处于双重转型过程

2011年我国宏观经济政策基本完成了由危机应对模式向常规模式的转型,但还需要巩固;经济发展方式正在由粗放、数量扩张为主向集约和质量效益为主转型。决定经济增长的诸多因素相互消长,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加,经济形势空前复杂。

转型过程相对是短期的,一揽子计划、四万亿投资到2011年基本上结束了。这个政策的结束使我们企业感受到发展环境有了一个明显的变化,这个变化主要来自于政策方面。如财政政策,在2009-2010年政府主导的财政性的投资增长还是比较快的。2009年基础设施、公共事业投资比上年增长42%。2009-2010年由于政府的基础设施投资带动整个经济发展还是比较活跃的。但到2011年政府基础设施、公共事业投资比上年增长降低到个位数,从2009年的42%降到8%左右,其中对高铁的投资出现了负增长;电力、热力的投资只增长了3%左右;公立医院、义务教育的学校建设基本上处于收尾状态,汶川地震的灾后重建基本结束。整个政府投资的增长速度大幅度下降。这种变化对于建材企业而言,政府主导投资的市场需求减弱,订单开始减少。

(一)货币金融环境处于较快变化中

2009年开始我们实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主要表现是存款准备金率持续下调,贷款的增长不断加快。但从2010年开始货币政策开始不断向收紧的方向调整,主要表现为:十二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最终提到21.5%,最近有两次向下调整,这意味着商业银行存款的总量有20%多要上交到央行,这个数目的资金是非常多的。在这样一个背景下,我们看到企业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很快突显出来,这个变化对企业发展环境而言是最直接,最明显的变化,最容易感受到的变化。这个变化在2012年可能会有一些改变,收紧的过程停止下来,政策的调整从单向转向双向,既有收紧,又有适当的宽松。但是政策大幅度的放宽是不可能的,因为我们现在通货膨胀的压力还是非常大,到了去年年底广义货币供给量的存量达到86万多亿,这个相当于去年名义GDP的180%,而2008年的时候,这两个指标的比值是150%左右。这相对于我们社会生产总规模而言,货币供给总量明显偏大。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选择货币政策大幅度地放宽,那么将加大通货膨胀的风险。

另外,从经济发展的理念来看,既然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就不宜于以过多的经历追求过高的经济值。增长幅度过高往往导致市场过剩,导致人们浮躁的心态增长,在这样的背景下,不利于发展方式的转变。从政府的角度看,不是说要非去谋求一个高的增长点,今年各省的经济目标普遍有所下调。所以今年政府发展目标不期待高增长是一个方向性的转变。政府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调整基本上已经告一段落,即2010-2011年,一揽子计划应对国际金融危机这个一个刺激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模式基本上已经告一段落。

截止目前,我国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已经由扩大型转向中性,这个调整基本上结束了,未来来自政策调整方面对于我们企业发展的影响基本上告一段落,而且开始双向预调、微调。从企业角度看,感受到的政策环境与去年比有所不同的,但是,不是说向着非常宽松的方向发展。

(二)房地产市场处于调整过程中

在房地产市场方面,中央经济会议中关注两点:

1、要保证保障性住房和普通商品房的供给。原来调整房地产市场的重点在于房价,现在的房地产调控是注重控制需求、增加供给。这会使得在建保障房的资金得到保证。现在在建保障房规模为1800多万套,规模很大,房地产的投资会有所增长。当然,政策也要支持普通商品房的建设,从供给角度加快增长。因此房地产的投资在今年会有一定的增长。

2、保持货币供给量的合理,要和整个稳定增长的目标结合起来。一要保证企业必须的经营资金需要;二要对于合理的买房需求,在信贷政策上加大支持。

(三)市场条件和要素成本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发展困难增大。

企业面对的市场不再是一个快速扩张的市场,而是一个相对平稳的市场,在这个市场上找订单就要下一番功夫。企业还是按照过去数量的扩张、粗放的发展方式,在现在的市场条件中不再支持。在成本方面,低成本的优势正在很快消失,劳动工资在提高,水资源、矿产资源价格在提高,所以依靠低价格来获取市场竞争力的空间越来越小。企业的发展环境变得比较困难。

(四)发展方式转变

发展方式转变是“十二五”期间经济发展的一条主线。这条主线在2012年会更加鲜明地突显出来。转变发展方式是一个客观、必然的趋势。1995年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开始,已经有15年以上的时间。但是,人们感觉到实际的变化并不明显。原因是决定过去粗放型发展方式的条件长期存在,粗放型发展方式主要体现在两个发面:

1、快速扩张的市场,2002-2007年,外贸出口年均增长29.2%,外部订单迅速增长。在国内,2010年之后,随着钢铁、水泥、汽车、石化等重工业的发展,国内投资持续地高增长,投资的年均增长率一直在27%左右。所以,国内市场在全面快速扩大,带动企业数量扩张呈现比较粗放的发展方式。如钢厂,在2002年之后,钢厂的订单是应接不暇,因为供不应求,市场非常活跃,数量扩张非常快,很多质量不好的钢铁也被人们买走。所以,在那个时期如果让企业以提高质量为重点,扎扎实实地搞技术改造,搞质量提高,那是不被人接受的。

2、中国在一个很长的时间内处在一个低成本的发展环境,包括劳动力、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资源的价格,在很长的时间里,国外市场都明显高于国内市场,那个时候转方式也不被人接受,产品畅销靠的是低成本。产品在市场中竞争力的形成主要靠的是两个字眼:

1)价格,价格越低,产品在市场中的竞争力就越高;2)质量和性能。性价比是产品竞争力的综合表现。当价格比较低的时候,企业就获得一个比较强大的市场竞争力,就不会在提高竞争水平、改进质量方面下功夫。

现在,转变发展方式是一个客观、必然的趋势,因为支持过去的发展方式的条件已经发生了改变。

二、2012年经济形势展望

2012年是构筑新一轮经济增长基础的关键之年。2011年宏观调控成效预计将继续显现,房价、食品价格和物价总水平同比涨幅预计将明显降低;出口、投资增幅预计也会下降,经济增长率预计将继续平稳降低,受世界经济和国内房地产市场调整等不确定因素影响,也存在发生较大波动的可能。宏观调控的重点预计将由控制通胀转向巩固经济增长的基础。

(一)价格同比涨幅预计将持续下降

随着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的不断显现,导致价格上涨的货币因素逐步稳定。买房需求趋稳。从供给方面看,总体是不断增强的。从成本方面看,随着要素资源价格持续上涨,企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资金、技术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提高,技术进步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在很多行业抵消了成本提高的影响。从输入性通胀压力看,美国提高债务上限方案通过后,美元会进一步增发,但制约美国政府开支增长的因素也增强了(政府支出规模受到更多限制,通货膨胀压力对美联储货币政策约束增强),总体上美元快速扩张的势头趋稳,由此导致的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上涨预计也将趋稳。

综合分析,2012年CPI涨幅预计在3%左右。

(二)经济增长速度继续下降

出口增长速度预计将继续回落,降低到15%左右。投资增速也会降低,由2011年的23%左右降低到18%左右。消费增长率较2012年将有所提高。2012年消费实际增长率为13%左右,较2011年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从需求角度测算,2012年GDP增长率略高于8%。

三、“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总基调

去年12月份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了“稳中求进”的经济工作总基调。其中“稳”包含两层含义:

1、稳定增长,防止经济增长出现大的滑坡。

2、不再追求过高的经济增长。

“稳”创造的是一个环境,使中国经济向更高水平的方向发展,更为关键的是要“求进”。“求进”,从国家层面来看,强调的是三个方面:一是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二是在推进经济体制改革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三是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这三个方面共同构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点历史转型,这个转型给中国未来的发展奠定了更高的起点,奠定了更高水平的发展平台。

“稳中求进”中“稳”作为“求进”的必要环境,进而保证长远的稳定,保证更高水平的稳定,保证以更小代价的稳定,保证更为和谐的稳定。在这样的背景下,企业要结束过去那种在非良性状态中追求高增长,追求订单扩张,追求利润增长再投资的状态,企业要少一分浮躁,多一分冷静,多一些理性。在大的市场发展环境变化中主动转型,为今后更长远的发展着力打造一个全新的基础。

四、经济结构的战略调整

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为推动创新能力的提高,推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二为通过市场调节能力的提高,促进城乡区域布局的合理发展。所有这些都和改革紧密结合在一起。改革的重点:

1、要规范财产关系,财产关系已从国家所有为主转变到居民家庭所有为主,所以规范财产关系的重点是要从法律上保证财产使用的权益和安全,从法律上确定财产损失的责任。基于财产保护的行业准入要进一步放开,也要将市场投资的进入进一步放开,要将民间的投资主体更为充分地发挥出来。

2、强化政府责任。政府必须要承担责任,该责任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社会公共服务,要加快建设政府保障线,这对于社会稳定,社会公平很重要。2)社会管理政府要在各个活动方面建立一个规则和秩序并维护。3)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要用长远规划来指导基础设施建设。政府要加紧制定长远发展规划,包括国土资源和城市的长远发展规划。要建立责任的终生追究制度。

五、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转型

当前我国经济转型正处于关键时期,政府力量与市场力量相互消长,导致通货膨胀的因素与抑制经济增长的因素相互转换,企业转型升级动力增强与发展困难加大并存,这些给宏观经济政策的恰当把握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综合分析当前物价上涨、通货膨胀与市场需求增速和经济增速的变化趋势,未来一段时间货币政策不宜进一步加大紧缩力度。宜稳定一段时间,视市场基础上消费、投资活动的恢复情况,以及企业转型升级活动的进展情况再做调整。货币供给总量偏大的问题应放到一个更长时段,相对平缓地回收效果可能更好。

财税政策应在支持企业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包括按照产业政策要求,进一步降低税赋,引导企业转型升级的方向;通过建立完善担保、贴息制度,加强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支持

等。

当前是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利时机,要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通过深化改革、加强规划引导、完善体制机制和相关政策,尽快将住行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活动引入健康可持续轨道,规范和加快城市化进程,理顺市场比价关系(包括要素资源价格、利率、汇率等),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紧密依靠市场需求变化加快形成新的产业链条和产业布局,加快构筑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基础,努力实现经济平稳较快转型。

下载2008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08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中国经济形势热点分析

    中国经济形势热点分析 主讲人:杨帆 中国政法大学商学院教授 时 间:2005年3月31日 晚6点30分 地 点: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会 杨帆:今天晚上是一个综合的题目,没有很专,如果很专的热......

    2012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2中国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2011年,我国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物价上涨势头初步得到控制,同时经济增长呈平稳减速态势。预计全年GDP增长9.4%,CPI上涨5.5%。 2012......

    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

    中国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分析自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就举世睹目,但同时也存在不少问题。一、 中国经济发展现状1、 经济复苏速度出乎意料。首先,GDP的加速......

    2011中国经济形势分析1

    2011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今年以来,随着一系列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物价涨幅趋稳,资产泡沫化风险降低,经济增长逐季回调,但仍处于高位,经济运行开始回归正常增长轨道。2011年是“十二五......

    从CPI分析中国经济形势

    从CPI分析中国经济形势 国家统计局公布2010年前三季度经济运行数据,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长10.6%,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6.3%,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4.5%,社会消费......

    经济形势分析

    经济寒冬下中小企业如何生存与发展课程背景:为什么在经济寒冬有些企业经营艰难、业绩下滑,而有些企业却能继续发展、业绩上升,这其中的奥秘何在?为什么有些企业度过“冬天”后久......

    经济形势分析

    今年上半年,全市各地抢抓国内宏观经济全面回升的契机,积极开拓内外市场,努力化解各种不利因素,保持了工业经济较快发展,主要经济指标完成好于预期。一、上半年工业经济基本特点1......

    经济形势分析

    如何认识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面对当前国内外复杂的经济形势,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有看好的,也有唱衰的。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没有因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而改变,经济增长的动力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