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2006年度就业再就业工作自查情况的报告
中国共产党XX市委督查室并市政府督查室:
按照《中国共产党XX市委办公厅、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督查2006年度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的通知》(X委办〔2006〕XXX号)要求,现将我市2006年度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目标落实情况
(一)工作情况
1-9月,我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559人,完成工作目标4000人的88.98%;引导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1966人,完成工作目标2200人的89.36%;帮扶508名“4050”就业困难对象实现灵活就业,完成工作目标500人的101.6%;培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2400名,完成工作目标2750人的87.2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5%,实现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的工作目标。按照目前工作进度,能够确保完成上级今年下达的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本文来源于大秘
书网-http://www.xiexiebang.com-xiexiebang.com,帮您找文章]
(二)工作措施
为落实各项工作目标,我市主要采取了“现场招聘会推荐一批、职业介绍指导一批、劳务输出外出务工就业一批、职业技能培训转岗一批、再就业政策扶持一批”等工作措施,全力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一是落实工作责任。按照《中国共产党XX市委办公厅、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下达2006年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计划的通知》(渝委办发〔2006〕10号)的工作部署,我市各级各部门与市政府签订了工作目标责任制,分解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层层落实了责任。二是加强组织领导。继续把就业再就业工作纳入党政“一把手工程”和“一号民心工程”,分解制定目标任务,加大督查力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就业再就业政策。树立和宣传就业再就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典型,引导下岗失业人员、城镇待业人员转变择业观念,帮助和促进他们艰苦创业、自主择业。四是广辟就业渠道。通过“再就业援助月”和春季、秋季、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形式,共举办现场招聘会和专场招聘会42场,先后组织市内外460余家企业,为求职者提供15000余个就业岗位。五是狠抓劳务输出。采取本地就业与劳务输出并重的原则,依托驻嘉兴、乌鲁木齐、广州劳务输出办事处,向浙江、上海、北京、广东、新疆等地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按照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思路,我市建立了市—乡镇—村社—劳务经纪人四级组织劳务输出和劳动力转移网络,形成了劳务输出信息发布快捷、组织动员迅速、各级各部门相互支持、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劳务输出网络体系。打造了“XX拾花工”,“XX缝纫工”、“XX机加工”等劳务输出品牌。六是切实搞好培训。利用就业再就业培训、阳光培训、扶贫开发培训,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农村劳动力开设了电动缝纫、数控车工、电工、焊工、中式烹调等10多个培训专业,提高了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为有创业愿望的人员提供创业培训,并开展开业指导、小额担保贷款等后续支持服务。与企业联合开展订单式培训,提高了就业稳定性。七是建立长效机制。建立了以工会、司法、劳动、农业四部门为主体,有关部门参与维权的“4+X”联动维权机制,在输入地开展维权服务。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工伤纠纷处理难问题,提出了为外出务工人员办理工伤保险的新思路。今年已为赴新疆拾花工办理了工伤保险参保登记,确保了拾花工在工作中遇到事故伤害时,能及时依法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工作措施
目前,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主要存在二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就业形势严峻。近年来,我市每年新增就业岗位仅4000余个,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隐性失业人员存量有万余人,每年新增就业人员6000人。大中专毕业生、城镇复员退伍军人、军转干部及随军家属、大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低保人员就业再就业难,农村大龄劳动力转移难。二是培训力度需进一步加大。今后,我市将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就业容量;加大社区公益性就业岗位的开发力度,切实解决困难群体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再就业问题;整合培训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切实发挥培训作用。
二、扶持政策落实情况
为确保《中国共产党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渝委发〔2005〕28号)精神落到实处,我市组织参加了培训学习,研究制定了贯彻办法和实施细则,出台了配套文件。通过媒体宣传、到企业宣传和印发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将政策宣传纳入日常工作中,做到了政策宣传不留死角。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共向企业和群众发放宣传资料十万余份。1-9月,新增小额担保贷款622万元,帮扶引导880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兑现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154.2 万元,帮扶1873名“4050”人员通过灵活方式实现再就业;为2809名下岗失业人员减免税费78.92万元,帮助324户下岗失业人员实现自主创业。
今后,我市在实施就业再就业政策过程中,将对低保人员申报就业后,在一定时间内,对民政部门核减的低保金给予全额就业补贴,然后再按比例给与就业补贴,以解决低保人员就业后不主动申报就业,就业补贴工作开展难问题。
三、资金到位情况
今年上半年,XX拨付就业再就业资金275万元,社区平台建设资金170万元;我市投入就业再就业资金50万元,保障了各项工作正常开展。1—9月,落实就业再就
业工作经费559.922万元,其中:发放大龄职工基本生活费4.261万元,社会保险补贴151.1万元,岗位补贴3.1万元,职业培训补贴47.25万元,职业技能鉴定补贴23.72万元,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及奖励53.961万元,送温暖7.69万元,代缴养老保险7.22万元、医疗保险7.99万元,投入平台建设费132万元,大型招聘会、宣传就业再就业政策、劳务输出等各项工作经费121.63万元。
四、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一是设立劳务输出办事处。开展岗位收集、就业安置、跟踪服务、沟通协调、政策咨询、维权服务、招商引资等工作。二是加强社保平台建设。今年上半年,在合溪镇、石溪乡、骑龙乡、冷水关乡、民主乡新建了5个社会保障服务所,并按 “六个到位”的要求,建立了社保工作大厅,设立了工作窗口,落实了工作人员,配置了办公设备。通过试运行,各项社会保障工作已延伸至工作平台。今年底前将再建5个社保所,并尽快投入运行。三是强化劳务培训。建立需求—培训—输出的链条,开展对口培训,使务工人员真正掌握1—2门劳动技能,提高其就业竞争能力。四是完善创业机制。建立完善相关机制,引导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使输出劳动力带回生产力,变“民工潮”为“创业潮”。五是创新保障机制。为外出务工人员办理工伤保险,维护务工人员的权益。
目前,我市服务体系建设还不够健全,未形成城乡覆盖的就业服务网络,社区工作平台与劳动保障未建立统一的服务网络,工作平台服务手段还较为滞后。今后,我市将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就业的思路,研究制定统筹失地农民、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等办法,规范就业、促进低保渐退的联动机制。
五、2007年工作计划
2007年,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计划是: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000人,引导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2000人,帮扶“4050”人员500人实现灵活就业,培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3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为此,我市将在XX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继续做好“五个一批”工作,加大工作力度,加强政策宣传,扩大劳务输出,落实优惠政策,强化技能培训,探索扩大就业和再就业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第二篇:XX年市就业再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XX年市就业再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中共XX市委督查室并市政府督查室:
按照《中共XX市委办公厅、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督查XX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的通知》(X委办〔XX〕XXX号)要求,现将我市XX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目标落实情况
工作情况
1-9月,我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559人,完成工作目标4000人的88.98%;引导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1966人,完成工作目标2200人的89.36%;帮扶508名“4050”就业困难对象实现灵活就业,完成工作目标500人的101.6%;培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2400名,完成工作目标2750人的87.2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5%,实现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的工作目标。按照目前工作进度,能够确保完成上级今年下达的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
(二)工作措施
为落实各项工作目标,我市主要采取了“现场招聘会推荐一批、职业介绍指导一批、劳务输出外出务工就业一批、职业技能培训转岗一批、再就业政策扶持一批”等工作措施,全力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一是落实工作责任。按照《中共XX市委办公厅、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下达XX年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计划的通知》(渝委办发〔XX〕10号)的工作部署,我市各级各部门与市政府签订了工作目标责任制,分解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层层落实了责任。二是加强组织领导。继续把就业再就业工作纳入党政“一把手工程”和“一号民心工程”,分解制定目标任务,加大督查力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就业再就业政策。树立和宣传就业再就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典型,引导下岗失业人员、城镇待业人员转变择业观念,帮助和促进他们艰苦创业、自主择业。四是广辟就业渠道。通过“再就业援助月”和春季、秋季、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形式,共举办现场招聘会和专场招聘会42场,先后组织市内外460余家企业,为求职者提供15000余个就业岗位。五是狠抓劳务输出。采取本地就业与劳务输出并重的原则,依托驻嘉兴、乌鲁木齐、广州劳务输出办事处,向浙江、上海、北京、广东、xq等地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按照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思路,我市建立了市—乡镇—村社—劳务经纪人四级组织劳务输出和劳动力转移网络,形成了劳务输出信息发布快捷、组织动员迅速、各级各部门相互支持、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劳务输出网络体系。打造了“XX拾花工”,“XX缝纫工”、“XX机加工”等劳务输出品牌。六是切实搞好培训。利用就业再就业培训、阳光培训、扶贫开发培训,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农村劳动力开设了电动缝纫、数控车工、电工、焊工、中式烹调等10多个培训专业,提高了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为有创业愿望的人员提供创业培训,并开展开业指导、小额担保贷款等后续支持服务。与企业联合开展订单式培训,提高了就业稳定性。七是建立长效机制。建立了以工会、司法、劳动、农业四部门为主体,有关部门参与维权的“4+X”联动维权机制,在输入地开展维权服务。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工伤纠纷处理难问题,提出了为外出务工人员办理工伤保险的新思路。今年已为赴xq拾花工办理了工伤保险参保登记,确保了拾花工在工作中遇到事故伤害时,能及时依法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工作措施
目前,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主要存在二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就业形势严峻。近年来,我市每年新增就业岗位仅4000余个,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隐性失业人员存量有万余人,每年新增就业人员6000人。大中专毕业生、城镇复员退伍军人、军转干部及随军家属、大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低保人员就业再就业难,农村大龄劳动力转移难。二是培训力度需进一步加大。今后,我市将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就业容量;加大社区公益性就业岗位的开发力度,切实解决困难群体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再就业问题;整合培训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切实发挥培训作用。
二、扶持政策落实情况
为确保《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渝委发〔XX〕28号)精神落到实处,我市组织参加了培训学习,研究制定了贯彻办法和实施细则,出台了配套文件。通过媒体宣传、到企业宣传和印发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将政策宣传纳入日常工作中,做到了政策宣传不留死角。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共向企业和群众发放宣传资料十万余份。1-9月,新增小额担保贷款622万元,帮扶引导880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兑现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154.2万元,帮扶1873名“4050”人员通过灵活方式实现再就业;为2809名下岗失业人员减免税费78.92万元,帮助324户下岗失业人员实现自主创业。
今后,我市在实施就业再就业政策过程中,将对低保人员申报就业后,在一定时间内,对民政部门核减的低保金给予全额就业补贴,然后再按比例给与就业补贴,以解决低保人员就业后不主动申报就业,就业补贴工作开展难问题。
三、资金到位情况
今年上半年,XX拨付就业再就业资金275万元,社区平台建设资金170万元;我市投入就业再就业资金50万元,保障了各项工作正常开展。1—9月,落实就业再就业工作经费559.922万元,其中:发放大龄职工基本生活费4.261万元,社会保险补贴151.1万元,岗位补贴3.1万元,职业培训补贴47.25万元,职业技能鉴定补贴23.72万元,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及奖励53.961万元,送温暖7.69万元,代缴养老保险7.22万元、医疗保险7.99万元,投入平台建设费132万元,大型招聘会、宣传就业再就业政策、劳务输出等各项工作经费121.63万元。
四、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一是设立劳务输出办事处。开展岗位收集、就业安置、跟踪服务、沟通协调、政策咨询、维权服务、招商引资等工作。二是加强社保平台建设。今年上半年,在合溪镇、石溪乡、骑龙乡、冷水关乡、民主乡新建了5个社会保障服务所,并按“六个到位”的要求,建立了社保工作大厅,设立了工作窗口,落实了工作人员,配置了办公设备。通过试运行,各项社会保障工作已延伸至工作平台。今年底前将再建5个社保所,并尽快投入运行。三是强化劳务培训。建立需求—培训—输出的链条,开展对口培训,使务工人员真正掌握1—2门劳动技能,提高其就业竞争能力。四是完善创业机制。建立完善相关机制,引导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使输出劳动力带回生产力,变“民工潮”为“创业潮”。五是创新保障机制。为外出务工人员办理工伤保险,维护务工人员的权益。
目前,我市服务体系建设还不够健全,未形成城乡覆盖的就业服务网络,社区工作平台与劳动保障未建立统一的服务网络,工作平台服务手段还较为滞后。今后,我市将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就业的思路,研究制定统筹失地农民、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等办法,规范就业、促进低保渐退的联动机制。
五、XX年工作计划
XX年,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计划是: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000人,引导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XX人,帮扶“4050”人员500人实现灵活就业,培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3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为此,我市将在XX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继续做好“五个一批”工作,加大工作力度,加强政策宣传,扩大劳务输出,落实优惠政策,强化技能培训,探索扩大就业和再就业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确保完成目标任务。
第三篇:就业再就业工作
就业再就业工作
一、就业再就业工作五个考核指标
1、城镇新增就业人数:指报告期内城镇累计新就业人数减去累计自然减员人数。
城镇累计新就业人数:指报告期内城镇累计新增就业的城镇各类单位、私营企业和个体经济组织、社区公益性岗位就业人员和各种灵活形式就业人员的总和。
自然减员人数:指报告期内因退休、伤亡等自然原因造成的城镇累计减少的就业人员。
2、城镇下岗人员实现再就业:报告期内,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人数。
3、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指符合就业促进法规定的相关条件的人员,一般指大龄、身体残疾、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连续失业一年以上,以及失去土地等原因难以实现就业的人员。
4、城镇登记失业率:登记失业率指城镇登记失业率,是报告期末,登记失业人员期末实有人数占期末从业人数总数与登记失业人员期末实有人数之和的比重。计算公式如下:
登记失业人员期末实有人数
登记失业率×100%期末从业人员总数+登记失业人员期末实有人数
5、小额担保贷款:按各镇人口数量分配任务
(1)贷款对象:下岗职工、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返乡农民工、城镇登记失业人员。
(2)微利项目认定:除国家限制的建筑业、娱乐业以及销售不动产、转让土地使用权、广告业、房屋中介、桑拿、按摩、网吧、氧吧外,其余均视为微利项目(微利项目可以享受财政贴息)。
(3)贷款期限:2—4年(目前我县小额贷款实施办法规定执行两年)。
(4)贷款额度:A、一般2—5万元 B、大中专毕业生10万元 ;C、妇女8万元; D、合伙创业20万元;E、劳动密集型企业200万元。
(5)贴息标准:个人创业按同期贷款基准利率上浮3个百分点予以贴息;劳动密集型企业按同期贷款基准利率予以贴息。
(6)申报程序:符合条件的自主创业人员向各镇人社所申请,经初步审核符合条件后向县担保中心申报;符合条件劳动密集型企业向县担保中心申请,经县人社局、财政局审查后;上报市人社局、市财政局、市担保中心审批。
(7)申报材料:附后。
(8)各镇小额贷款工作职责:一是做好小额贷款宣传工作;二是帮助自主创业贷款人员申报小贷贴息;三是协助信用联社等金融部门做好小额担保贷款的发放和回收工作;四是了解和掌握本辖区创业大户和创业企业详细情况;五是
及时上报小额贷款统计报表,做好每个自主创业人员享受小额担保贷款和自行贷款贴息的人员的台账建立工作。
二、就业再就业扶持政策:
1、创业培训
(1)培训对象:城镇下岗职工、登记失业人员、进城求职农民工、返乡农民工、失地农民、退伍军人、未就业大中专毕业生;
(2)培训时间:不低于150课时;
(3)申请创业培训开班材料:见附件材料单。
2、就业、失业登记
(1)登记范围:按照《陕西省就业和失业登记管理试行办法》规定,就业登记的范围为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的从业人员;失业登记的范围为在法定劳动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要求,尚处在失业状态的本县城镇户籍的所有人员均符合申领《登记证》条件。但在实际发放过程中,现役军人、在校学生、服刑人员等特殊群体人员除外;
(2)重点发放登记人员:
①当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
②享受社会保险补贴的灵活就业人员;
③享受公益性岗位补贴的就业人员;
④享受小额贷款财政贴息的自主创业人员;
⑤当年在本县就业和毕业两年内未就业的大中专毕业
生;
⑥符合就业条件未就业残疾人;
⑦零就业家庭符合就业条件未就业人员;
⑧城镇所有未就业人员;
⑨当年在本县转移的农村劳动者;
⑩其他享受就业扶持优惠政策的人员。
(3)申请《就业失业登记证》材料:见附件材料单。
3、社会保险补贴
(1)补贴对象:持《就业失业登记证》实现再就业的下岗职工;
(2)补贴条件:
①对各类商贸、服务型企业新增岗位新招用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下岗职工,并与之签订了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
②对在公益性岗位安排持《就业失业登记证》下岗职工,并与之签订了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的。
③持《就业失业登记证》的下岗职工,且年龄符合“3848”人员实现灵活就业的;
(3)补贴标准:按企业(单位)应为所招人员缴纳的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费之和计算;
(4)补贴期限:①应于劳动合同一致,最长不超过3年;②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人员可延长到退休;
(5)申报程序:用人企业或单位(灵活就业人员个人
申请)按材料要求向县就业管理局申报,经审核后,提交县就业再就业联席会议研究审批;
(6)申报材料:见附件材料单。
4、公益性岗位补贴
(1)申报范围:公益性岗位是指以实现公共利益和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为主要目的,由政府或用人单位设置的非营利性公共管理和社会公益性服务岗位。公益性岗位主要包括社会公共管理类岗位、城市社区公益性岗位、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保障和公共服务岗位以及其他岗位。
①社会公共管理类岗位,具体包括政府各工作部门和乡镇招录的协理员、社区治安联防协管员等岗位。
②城市社区公益性岗位,具体包括县、乡镇、社区开办的非营利性公共卫生服务、医疗服务、敬老院等机构,城市环卫和乡镇、社区的保洁、保绿、保安及社会化服务等岗位。
③机关事业单位工勤保障和公共服务岗位,主要指收发、驾驶、门卫、炊事、打字、物业管理等需要招用编制外人员的后勤岗位。
④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根据本县实际提出并报经市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批准的其他岗位。
(2)安置原则:录用公益性岗位从业人员应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和“先特困、后困难”的原则,优先安置年龄大、技能弱且家庭生活特别困难的人员。
(3)安置对象:
①下岗职工中“38”、“48”等就业困难人员;
②法定劳动年龄内的家庭人员均处于失业状况的城市居民家庭成员;
③连续失业一年以上的登记失业人员;
④毕业后超过半年未实现首次就业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
⑤失去土地的被征地农民;
⑥失业的残疾人;
⑦未就业的城镇退役军人和军烈属;
⑧需要抚养未成年人的单亲家庭失业人员;
⑨省人民政府确定的其他就业困难人员。
(4)补贴标准:由劳动保障部门按照当地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与实际岗位工资的差额具体确定;
(5)补贴期限:①应于劳动合同一致,最长不超过3年。②距法定退休年龄不足五年的人员可延长到退休;
(6)申报程序:①确有用工需要的用人单位向人社部门提出公益性岗位设立申请,由人社部门对岗位设立进行审核认定,符合设立要求的,面向社会公开招聘、组织考试考核、录用等工作。②经人社部门组织招聘、录用的公益性岗位人员,由用人单位按材料要求向县就业管理局申报,经审核后,提交县就业再就业联席会议研究审批;
(7)申报材料:见附件材料单。
第四篇:就业再就业工作思考
关于我县就业与再就业
和社会保障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就业是民生之本,安邦之策,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做好就业与再就业工作,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到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我县是全省贫困县之一,经济相对欠发达,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就业与再就业问题比较复杂,扩大就业与再就业的任务比较繁重。我县一贯高度重视抓好就业与再就业及社会保障工作,通过几年对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实践、总结、分析,现对就业再就业工作做几点思考。
一、我县就业与再就业工作的现状
几年来,县委、县政府都把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建立了目标责任制,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再就业的扶持政策措施,在相当程度上缓解了失业压力,扩大了再就业规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几年来,共实现城镇新就业39915人,城镇新增就业34046人,领证人员就业人数28793人,实现城乡劳动力劳务输出96603人次,开发公益岗位4957人次,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6%以内。开展创业培训7170人次,技能培训22300人次,职业介绍成功17840人次,为下岗失业人员累计发放《再 1
就业优惠证》14610个,为促进再就业提供了坚强后盾。
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我县就业和再就业形势仍十分严峻,不可掉以轻心,不可有一丝松懈。截止目前,我县总人口29万,其中:16岁以上人口为万。城镇总人口为万,其中:16岁以上人口为万。城镇登记失业人员人。我县城镇每年新增劳动力约人,我们正面临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农民工转移进城就业和下岗失业职工再就业四重压力,形势是十分严峻的。
二、我县就业再就业工作面临的挑战
一是技能人才短缺,就业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严重不足,难以满足我县经济快速发展的需求。一方面企业岗位由于对技术性岗位要求和年龄要求普遍过高(要求30岁以下的居多)而招不到人;另一方面求职者劳动技能单一素质不高,且吃苦耐劳精神不够,有些甚至即使年龄和技术条件放宽也不愿意去。还有一些人员对技能培训认识不够、竞争意识不强,也造成自身就业质量不高;同时,由于目前我县缺少初、中、高级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支撑,通过职业培训和就业培训解决就业结构性矛盾尚有待时日。
二是对外劳务合作基地建设缺乏力度,特别是外省地区互通交流机制还没有建立,难以满足劳动力地区间正常流动和企业普遍用工需求。由于缺乏条件支持,我县吸引外省地区劳动力互通
功能一直较为欠缺。从工作需要和长远发展来看,建立劳务合作基地势在必行,但目前在人力、财力、精力和管理等问题上都还跟不上,加之自身职介服务功能不健全,如缺少职业指导和培训等服务场所、职业指导师队伍建设不足等,影响了整体服务功能的发挥,也影响到企业用工的有效供给。
三是就业基础设施条件要素缺乏,特别是缺少能够举办大规模招聘活动的人力资源市场平台场所,难以满足广大企业和求职人员进场参会需要。各乡镇劳动保障服务站工作开展的力度也还不够平衡,受人员编制、软件技术和配套资金等问题影响,目前各乡镇的劳动保障服务站职能还不能发挥到位。
三、进一步抓好就业再就业工作的建议
一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促进就业的良好环境。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一项维护社会稳定的“民心工程”,也是复杂的“攻坚工程”。要大力宣传《就业促进法》和《劳动合同法》等劳动保障法律法规,积极推进各项就业再就业优惠政策的落实,大力改善就业服务环境,帮助劳动者提高技能转变观念,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就业再就业工作的良好氛围,确保就业再就业“为民办实事”项目又好又快地完成。
二是加快平台建设,健全公共就业的服务功能。按照城乡统筹就业要求,打造集职业介绍、失业保险、就业和职业技能培训于一体,服务功能完备的公共就业服务平台,使之早日发挥对就
业再就业整体工作的支撑作用,使劳动保障工作基础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工作人员的使用上要达到正规化管理,逐渐解决平台在编人员配备问题,对聘用的人员一定要经过考试,择优录用,签订劳动合同,并且解决一人身兼多职问题,提高工作效率。规范社区劳动保障服务平台的工作职责、工作程序、工作标准和服务流程,规范基础管理工作和工作制度,努力实现服务的多元化、人性化、专业化和信息化。
三是强化技能培训,改善供需市场的结构性矛盾。继续大力开展创业能力培训、就业培训和各类初、中、高级职业技能培训,加强综合性创业基地建设,建立健全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大力开展订单式、定向式特色培训,实现就业资源与人力资源的无缝衔接,为社会和企业用工提供取之不竭的技能人才。科学利用信息产业基地等载体、平台,积极推动大学生就业上岗,为企业挑选合适员工,努力打造企业技术人才高地。
四是推动民本工程,扩大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努力创新思路,搭建创业服务载体,将促进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和促进创业的政策向创业人员聚集。扩大小额贷款扶持规模,加大创业培训力度、加强实训基地建设,使其成为下岗失业人员创业的“孵化器”,更多地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就业。
第五篇:2006年市就业再就业工作自查报告
中共XX市委督查室并市政府督查室:
按照《中共XX市委办公厅、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督查2006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的通知》(X委办〔2006〕XXX号)要求,现将我市2006就业再就业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工作目标落实情况
(一)工作情况
1-9月,我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3559人,完成工作目标4000人的88.98%;引导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1966人,完成工作目标2200人的89.36%;帮扶508名“4050”就业困难对象实现灵活就业,完成工作目标500人的101.6%;培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2400名,完成工作目标2750人的87.27%;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45%,实现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的工作目标。按照目前工作进度,能够确保完成上级今年下达的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任务。
(二)工作措施
为落实各项工作目标,我市主要采取了“现场招聘会推荐一批、职业介绍指导一批、劳务输出外出务工就业一批、职业技能培训转岗一批、再就业政策扶持一批”等工作措施,全力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一是落实工作责任。按照《中共XX市委办公厅、XX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下达2006年就业再就业工作目标计划的通知》(渝委办发〔2006〕10号)的工作部署,我市各级各部门与市政府签订了工作目标责任制,分解了各项工作目标任务,层层落实了责任。二是加强组织领导。继续把就业再就业工作纳入党政“一把手工程”和“一号民心工程”,分解制定目标任务,加大督查力度,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三是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就业再就业政策。树立和宣传就业再就业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典型,引导下岗失业人员、城镇待业人员转变择业观念,帮助和促进他们艰苦创业、自主择业。四是广辟就业渠道。通过“再就业援助月”和春季、秋季、民营企业招聘周等形式,共举办现场招聘会和专场招聘会42场,先后组织市内外460余家企业,为求职者提供15000余个就业岗位。五是狠抓劳务输出。采取本地就业与劳务输出并重的原则,依托驻嘉兴、乌鲁木齐、广州劳务输出办事处,向浙江、上海、北京、广东、新疆等地开展有组织的劳务输出。按照培训、就业、维权三位一体的工作思路,我市建立了市—乡镇—村社—劳务经纪人四级组织劳务输出和劳动力转移网络,形成了劳务输出信息发布快捷、组织动员迅速、各级各部门相互支持、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劳务输出网络体系。打造了“XX拾花工”,“XX缝纫工”、“XX机加工”等劳务输出品牌。六是切实搞好培训。利用就业再就业培训、阳光培训、扶贫开发培训,为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失地农民、农村劳动力开设了电动缝纫、数控车工、电工、焊工、中式烹调等10多个培训专业,提高了他们的就业竞争能力。为有创业愿望的人员提供创业培训,并开展开业指导、小额担保贷款等后续支持服务。与企业联合开展订单式培训,提高了就业稳定性。七是建立长效机制。建立了以工会、司法、劳动、农业四部门为主体,有关部门参与维权的“4+X”联动维权机制,在输入地开展维权服务。针对外出务工人员工伤纠纷处理难问题,提出了为外出务工人员办理工伤保险的新思路。今年已为赴新疆拾花工办理了工伤保险参保登记,确保了拾花工在工作中遇到事故伤害时,能及时依法获得医疗救治和经济补偿。
(三)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工作措施
目前,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主要存在二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就业形势严峻。近年来,我市每年新增就业岗位仅4000余个,而城镇下岗失业人员、隐性失业人员存量有万余人,每年新增就业人员6000人。大中专毕业生、城镇复员退伍军人、军转干部及随军家属、大龄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低保人员就业再就业难,农村大龄劳动力转移难。二是培训力度需进一步加大。今后,我市将进一步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增加就业容量;加大社区公益性就业岗位的开发力度,切实解决困难群体和“零就业”家庭的就业再就业问题;整合培训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切实发挥培训作用。
二、扶持政策落实情况
为确保《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就业再就业工作的通知》(渝委发〔2005〕28号)精神落到实处,我市组织参加了培训学习,研究制定了贯彻办法和实施细则,出台了配套文件。通过媒体宣传、到企业宣传和印发宣传单等多种形式,将政策宣传纳入日常工作中,做到了政策宣传不留死角。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共向企业和群众发放宣传资料十万余份。1-9月,新增小额担保贷款622万元,帮扶引导880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兑现落实社会保险补贴和岗位补贴154.2 万元,帮扶1873名“4050”人员通过灵活方式实现再就业;为2809名下岗失业人员减免税费78.92万元,帮助324户下岗失业人员实现自主创业。
今后,我市在实施就业再就业政策过程中,将对低保人员申报就业后,在一定时间内,对民政部门核减的低保金给予全额就业补贴,然后再按比例给与就业补贴,以解决低保人员就业后不主动申报就业,就业补贴工作开展难问题。
三、资金到位情况
今年上半年,XX拨付就业再就业资金275万元,社区平台建设资金170万元;我市投入就业再就业资金50万元,保障了各项工作正常开展。1—9月,落实就业再就业工作经费559.922万元,其中:发放大龄职工基本生活费4.261万元,社会保险补贴151.1万元,岗位补贴3.1万元,职业培训补贴47.25万元,职业技能鉴定补贴23.72万元,小额担保贷款贴息及奖励53.961万元,送温暖7.69万元,代缴养老保险7.22万元、医疗保险7.99万元,投入平台建设费132万元,大型招聘会、宣传就业再就业政策、劳务输出等各项工作经费121.63万元。
四、就业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一是设立劳务输出办事处。开展岗位收集、就业安置、跟踪服务、沟通协调、政策咨询、维权服务、招商引资等工作。二是加强社保平台建设。今年上半年,在合溪镇、石溪乡、骑龙乡、冷水关乡、民主乡新建了5个社会保障服务所,并按 “六个到位”的要求,建立了社保工作大厅,设立了工作窗口,落实了工作人员,配置了办公设备。通过试运行,各项社会保障工作已延伸至工作平台。今年底前将再建5个社保所,并尽快投入运行。三是强化劳务培训。建立需求—培训—输出的链条,开展对口培训,使务工人员真正掌握1—2门劳动技能,提高其就业竞争能力。四是完善创业机制。建立完善相关机制,引导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使输出劳动力带回生产力,变“民工潮”为“创业潮”。五是创新保障机制。为外出务工人员办理工伤保险,维护务工人员的权益。
目前,我市服务体系建设还不够健全,未形成城乡覆盖的就业服务网络,社区工作平台与劳动保障未建立统一的服务网络,工作平台服务手段还较为滞后。今后,我市将积极探索统筹城乡就业的思路,研究制定统筹失地农民、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保障等办法,规范就业、促进低保渐退的联动机制。
五、2007年工作计划
2007年,我市就业再就业工作计划是: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000人,引导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再就业2000人,帮扶“4050”人员500人实现灵活就业,培训城镇下岗失业人员3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为此,我市将在XX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上级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继续做好“五个一批”工作,加大工作力度,加强政策宣传,扩大劳务输出,落实优惠政策,强化技能培训,探索扩大就业和再就业的新思路和新方法,确保完成目标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