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惨世界观后感

时间:2019-05-15 15:39: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悲惨世界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悲惨世界观后感》。

第一篇:悲惨世界观后感

悲惨世界观后感

雨果在《悲惨世界》里塑造了他理想中的公民——冉阿让。

冉是一个孤儿,由姐姐拉扯长大。姐姐成了寡妇,生有七个子女,全靠冉出卖体力挣钱养活一家。可是收入甚微,他们没有一天不被贫穷包围得水泄不通。

一天,冉天黑敲开面包店的窗门,偷走一块面包。不料被老板发现,判刑5年。在牢狱中,惦记着衣食无着落的姐姐和孩子,他几次越狱,每次都抓回来,一再加刑。就这样,一块面包让冉阿让坐了19年苦役。而在他坐牢期间,姐姐一家全部饿死、冷死、先后离开人世。

这究竟是一个什么世界?

出狱后的冉阿让,内心似冰一样坚硬,冷漠。

面对人们经久的歧视、虐待,万念俱灰。他仇视社会、寻机报复。

直到遇到米里哀主教。主教的仁慈与宽容、以德报怨的感化,使冉阿让绝望的灵魂慢慢复苏。

米里哀有点象中国的孔子。“上帝”与“圣人”能开启人混沌的灵魂,教化人绝处逢生。冉阿让看到了生活的曙光。

不过,从人性的另一个角度,米里哀拯救的也只局限于冉阿让式的、本性单纯的人。对沙威、德纳第之类本质复杂的人来说,无能为力。扯得远点,这个世界,谁能教化拉登呢?

所以,冉阿让灵魂的救赎只是个体意义上的超越,不具有普遍意义。它无法从根本上解放社会低层人民的穷苦。

从冉氏的悲剧中看到:现行的法律只担当惩罚犯罪,却不铲除制造犯罪的土壤。当富人穷奢极欲地大肆挥霍,穷人的诚实劳动却挣不来一块面包。财富的创造似乎是文明的发展,殊不知财富的分配不公使文明反成了一种堕落。

我想:真正有罪的是制造社会黑暗,剥夺人生存权利的“体制”而非冉氏等犯罪之人。只有切实解决好财富的创造与财富的分配两大社会难题,才能建立一种和谐的社会。只有废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法律体系,建立一种以人为本、人文关怀的法律体系,人心才能向善。

苍天有眼。雨果让冉阿让完成了从地狱走向天堂的转换。他靠自已的才能大发了一笔横财,后半辈子不用劳动而丰衣足食。冉阿让象当年米里哀主教一样,抱有一颗仁爱之心,布施穷人,拯救穷人。

可是,我却始终高兴不起来。

第二篇:悲惨世界观后感

悲惨世界观后感

暑假里,我和爸爸妈妈一起观看了音乐剧版的《悲惨世界》。影片讲述了贫苦的冉·阿让为了挨饿的孩子去偷面包,结果被判处19年的苦役。出狱后,走投无路的他偷走了收留他过夜的主教的银器潜逃,被警察捉回。主教声称银器是送给他的,使他免于被捕。主教的言行感化了他,他化名马德兰,从此洗心革面奋发向上开始新生活。在得知了芳汀的悲惨遭遇后,他承诺照顾她的私生女柯赛特。八年后,柯赛特爱上了共和派青年马利尤斯,轰轰烈烈的巴黎人民起义爆发了,无赖德纳迪和他又狭路相逢,而多年来从未放弃追捕他的沙威警探又出现在他的面前。面对这一切,冉·阿让用他发自内心善的力量使所有的问题得到了解决。他是被神祝福的。因为他的善与遵循自我,他不再是因贫富不均而犯法的罪人,他和任何人一样高贵,拥有生存的权利,他在幸福中进入了天堂。

影片中每一个演员都表演得出神入化,他们用歌唱与表演相结合的方式将每一个角色刻画得入木三分,其中最令我感动的是芳汀。

芳汀是一个可怜的女子,单纯善良,追求爱情,结果被浪子无情地抛弃。有了女儿的芳汀并没有像其她女人一样放弃孩子,而是主动承担了养育女儿的义务。她将孩子寄养在德纳迪夫妇家中,她万万没有想到,这是一个无耻的、贪婪的、唯利是图的人,他们不停地说

谎榨取芳汀更多的钱财。芳汀拼命地在工厂里干活,将辛苦挣来的钱都寄给了他们,后来芳汀被逐出了工厂,她为了养活女儿,不惜卖掉了自己一头美丽的长发,洁白的牙齿,最后卖身为妓,却无怨无悔。临死之时,她在幻想中迎来了女儿的到来,穿着漂亮的裙子,向她露出甜甜的微笑,她心满意足地离开了人世。在剧中,芳汀的表演者用精湛的演技和凄凉的歌声向我们叙述着这个悲凉的故事,生动而形象的刻画了一个伟大的母亲。

剧中还有品德高尚的冉·阿让,心存善念的阿波妮,善良美丽的柯赛特,一心报国的马利尤斯,自认公正的沙威,他们的表演都是那么出色,那么传神,他们各具特色的演唱更是给影片增添了无限的光彩。

《悲惨世界》用它优美动听的音乐和曲折动人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我,二个半小时的影片一点都不让人感到疲倦。这真是一个天才的导演带领着一群天才的演员歌剧般演绎着一个伟大的故事,深深地震撼着我们,让我们沉迷在故事中。

第三篇:悲惨世界观后感

悲惨世界观后感

钟依然

最近看了电影《悲惨世界》,之后又翻了翻书,感触颇多!也上网看了看别人写的读后感,观后感之类的文章,写的很好,有的从社会的角度去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下从在的种种问题,有的从人性的角度去谈人性的真善美丑,还有的从金钱的角度去探讨贫富所带来的人间区别,等等等等,可是在这里我不想探讨这些,因为我认为这是很复杂的问题,很少有人没有经历过就可以说清楚,只有各自在漫长而又短暂的人生历程中用心去感受。而我要谈的主题是“爱是可以传染的,爱是可以感化的。”

《悲惨世界》的主人公冉.阿让,一个因为给自己亲姐姐的饥饿的孩子偷了一块面包而被判刑做了十九年的苦役,首先我想分析一下他当时的心情。他会是怎么一种心情呢?我想一定是愤怒的,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不管是谁,是我自己,还是在坐的各位,对于这种不公正的判决都是不可接受的,因为为了饥饿偷了一块面包所犯得错,相比较法律在处理此事方面犯的错是微不足道的,也就是说法律在对穷人和富人不公正的裁决方面犯的错更严重,更恶劣。愤怒是疯狂的,也是荒诞的,盛怒可以使人失去理智,进而犯错。可是人如果不是在某一方面确有理由,他是不会愤怒的。冉.阿让此时的心情就是这样的。他认为社会应当对他的遭遇负责。原书有这么一段,是作者加的旁白:在冉.阿让看来社会上的人之所以和他接触无非是要达到迫害的目的,因为从他失去母亲和自己的姐姐之后,再也没有听见一句友好的语言,一副和善的嘴脸;他认为:人生就是一场战争,而且在这场战争中他只是一个败兵。除了仇恨以为他没有别的武器,真正的武器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仇恨。就这样,仇恨在冉.阿让心里肆虐蔓延着,他下定决心,将来总有一天他会和他们算账。

之后冉.阿让出狱了,可是出狱的他并没有获得真正的自由,由于世俗的偏见,出狱的冉.阿让仍旧背负着罪名,由于带着一张黄护照,他付出同样的劳动却得不到平等的待遇,即使拿着钱也找不到住所。饥饿与寒冷进一步肆虐着他心中的恨。但是他又是幸运的,在他无助的时候遇上了卡福汝主教,一个善良的人。原书的开篇,作者用很大的篇幅介绍过这个人,他善良,正直,富于同情心,贵为主教却把自己的主教院献出改建为平民医院,生活平淡俭朴,可是对于穷人,却毫不吝啬。主教收留了冉.阿让,甚至于用自己珍贵的银器招呼了他——冉.阿让,仅仅只是一个囚犯。可是冉.阿让并没有为此感激,他居然以怨报德,偷走了主教的银器。但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冉.阿让又被捕了。如果此时主教大人指正他就是偷走自己银器的贼,那么我想他肯定不会再活着走出监狱的大门,为了一块面包尚且被关十九年,更何况是银器。要知道在十八世纪的欧洲,银子比金子还值钱。可是主教没有这样做,因为他知道,冉.阿让只是一个可怜的穷人。他救了冉.阿让,没有责备,只有一句告诫:“不要忘记,永远不要忘记您允诺过我,您用这些银子是为了成为一个诚实的人,冉阿让,我的兄弟,您现在已不是恶一方面的人了,您是在善的一面了。我赎的是您的灵魂,我把它从黑暗的思想和自暴自弃的精神里救出来,交还给上帝。”

冉.阿让走了,他被震撼了,仅仅只是因为主教的以德报怨。是受了感动,还是受了侮辱,甚至是他对自己之前二十年所受遭遇愤怒心情的发泄?迷茫,当时他一定很迷茫。性善的一方面被主教激活了,而性恶的一方面仍在疯狂肆虐,他被两种感情控制着,矛盾,痛苦。恰此时,一个叫小瑞尔威的孩子走过他身旁,迷茫中的冉.阿让抢了小瑞尔威的钱,一个和他一样的可怜人的钱。这又是为什么呢?我认为这一定是他从狱中带出来的那种恶念的最后影响,也许是,也许不是,因为人本来就是一个矛盾的复合体,不会说清楚的。也许我们可以这样理解,在抢瑞尔威的钱的时候,抢东西的并不是他,而是他心中的那只兽,由于兽的本能和习惯他抢了他的钱。等清醒之后他才后悔,才痛心。因为主教形象的日渐高大衬托出的是自己的愈发渺小,灿烂的光辉终究会占据冉.阿让的心。

再之后,他更名为马德兰,创办工厂,居然获得了很大的发展,他有了钱,可是并没有像一般的富人那样恶掠,相反他用自己的钱办医院,救济穷人,在之后被追捕的过程中仍然用自己一生的努力实践着对穷苦女工芳汀的诺言,将芳汀可怜的女儿珂赛特从水货中救了出来,并使之过上了幸福的生活。之后的故事我不再讨论,我只是想说,正是由于主教大人的宽厚与以德抱怨传染给了冉.阿让,才使一个满心怀恨的人居然学会了爱,不是多么的不可思议,只是在麻木的心中植入了一根爱的神经,就这么简单。

朋友们,人生的旅途上最糟糕的不是贫困,不是厄运,也不是地位的底下,而是精神处于一种麻木无知觉,甚或被恨充斥的疯狂境地,此时感动过你的不再能感动你,吸引过你的也不再能吸引你,那么这时你就应当去寻找人生的另一片风景,因为当你抱怨自己没有漂亮鞋子穿的时候,请你想起还有许多人没有穿鞋子的脚。学会爱人吧,他会使你变得宽广,犹如大地,或者海洋,甚至天空一样广阔。送人玫瑰,手有余香,一个善意的微笑,或者一个简单的帮助,也许就会改变许多,许多。

虽然我们现在的社会还有不少麻木,不少骗局,甚至不少假象,但是比起他们:冉.阿让,芳汀,我们又是幸福的,值此伟大祖国繁荣复兴构建和谐社会之际,身为祖国明天建设者的我们就更应该挑起这样的大任:用自己的爱去感动身边的每一个人!相信大爱终究会成为我们泱泱中国最主流的时代情感。

相信吧,因为爱是可以传染的,爱是可以感化的!

二零零九年五月二十五日晚

第四篇:悲惨世界观后感

看《悲惨世界》音乐剧感想

11123123 胡蓓雯

这是我入大学以来看的第一部音乐剧。作为一个工科生,在每天的学习,上课,做项目的生活中,很少接触艺术。而这门通识课,让我小小的接触到了艺术,对我的生活或许没什么改变,但是却的的确确让我感到了一种快乐和感到。我想很多人都会洋洋洒洒谈整部音乐剧的感想,可是我没那么好文笔,也没有那么清晰的思路能把如此巨作在一篇感想中写完。我只能写我最最喜欢的一个角色——艾潘妮。这是整部悲惨世界里面我最爱的角色。

你说冉阿让惨么,因为一片面包被丢进监狱,24601凄凄惨惨过了那么多年,最后得见上帝,我觉得他的内心是无比安宁的。你说珂赛特惨么,虽然母亲早死,可是冉阿让好好地养育了她,对她何止恩重如山。你说安灼拉惨么,他为理想献身,他死得其所。你说马吕斯惨么,娶得娇妻,战争幸存,还能要求什么。你说芳汀很惨,对啊悲惨世界最惨的就是芳汀,可是她也算是能有人托孤了不是么。

可是你说,艾潘妮得到了什么。

音乐剧里更多人都是被拯救者,然后才是拯救者,即使是主人公冉阿让,当世界背叛他,他决定与这浑浊不堪的世界同流合污,甚至背叛对他温柔以待的人,直到教父不但不告发他还给他自由;曾经纯洁有梦想的芳汀面对不公的生活终于还是迷失了自己,最后被冉阿让拯救;出生在监狱自以为看惯丑恶的警狱,成了法律的附庸,法律成了他的信仰,当这个信仰被打破时,他最终选择用死亡救赎自己···

而艾潘妮却是一直在自己拯救自己,她的父母是维利是图的酒馆老板,把坑蒙拐骗偷演绎得淋漓尽致,有其父必有其女在她身上看不到半点影子。作为恶婆和无赖的女儿,她从小看过太多太多形形色色的人,过早知道这个世界的丑恶,“断绝关系”?!只有心里骄傲的少年公子才说得出来,她可是一出生便注定是两个“混蛋”的女儿了,有些连结,我们可以选择,而有些,是只能承受的。

本剧中最让我期待的就是艾潘妮的On my own,本来最该让我放心的角色最后让我觉得最失望。

这首歌在我看来,却无比真实。也许这是一首不那么优美的表达爱情的歌。

可是她却唱出了人性最复杂的一面。

幻想跟爱人在一起的甜蜜美好,看见爱人跟他人在一起的悲痛决绝,咬牙切齿,对自己出身贫微的憎恶,对于心上人出双入对的心碎。

在给珂赛特送信的途中艾潘妮唱起的这首顾影自怜的歌,最后三句I love him不知道是唱给自己听,还是唱给捉弄她的命运听。

一个一贯被人欺负的弱者,哭哭啼啼的唱首歌给我的触动,远不如那种平时看来坚强彪悍惯了的人,流露出片刻的黯然神伤来的带来的触动大。

艾潘妮出身不好,文化水平也不高,也不是知书达理的大家闺秀,可是爱情是没有贵贱的。

她也爱上了马吕斯,尽管卑微,尽管她有时候看着凶狠,尽管她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怨恨,她也为了这个人,奉献了自己年轻的生命。

艾潘妮最后死在了马吕斯的怀里,这是她梦寐以求的事,最后的一首歌叫做

A litte fall of rain,她甚至来不唱完最后一句歌词,就如尘埃般散去。

为了这短暂的怀抱,付出了生命的代价。想起网上流传的那句话,这么大的世界,这么长的人生,总也有个人,会让你想要温柔对待。

会不会也有这么一个人,让你会孤注一掷,只为了片刻温柔。如果有的话,那么这一路走来,生又何惧,死又何惧?

所以我一直觉得悲惨世界是一部励志片。因为所有的问题,所有关于自由和爱的问题,都会得到答案。

他们所期待的光明的世界,我相信,会到来。就在不远的将来。

《悲惨世界》最后的结尾是悲的,因为他们的逝去,但结尾又是喜的。因为人性的光辉最终照亮的世界,每一个逝去的人都不悔!

第五篇:《悲惨世界》观后感

悲惨世界的电影本就根据歌剧改编,所以在电影中演员的对白几乎都是通过唱腔来表现的,不仅变现出了人物的内心独白,更是丰富了当时的语境,展现出的历史情节引人深思。电影伴随着低沉的鼓点声开始,给人以低沉的情绪,之后大屏幕上打出“1815年 法国大革命之后26年 法国又回到国王当政”。激昂但悲痛的音乐响起,镜头从海底推近至牢役的身上,脸上,对其不堪的生活进行了特写,同时展现了 苦役在雨和巨浪里在监管下拉着纤绳,一起喊着用力的号子伴随着口中的“低头看、低头看,别想活着离开”充分表达了人物内心的悲愤,也展现了那个世纪法国的现状,人们受着煎熬,生活在阴暗充满巨浪的世界,为生活所迫,最终触犯了所谓的法律而沦为奴隶,营造了沉重的气氛,泥水中的法国国旗更是预示着当时动荡的法国。犯人冉阿让刑期已满,获得假释,但还是要按照日程表来生活,并被世人所孤立,即使是为了养育快饿死的外甥只偷了一条面包入狱,而警官沙威提醒他他将继续挨饿,除非牢记法律的意义,而法律的意义就是成为法律的奴隶。直至终于“自由”,却感觉如此陌生,因为他根本没有真的自由,假释是终身的,必须按时报到否则就会被逮捕,而由于被作为了“危险分子”,没有人会雇佣他,让他谋生,还要被跟踪,没有证件连睡觉容身的地方都没有。期间伴随着低沉的音乐,凸显主人公的悲凉。19年的牢狱生活,使他性格扭曲,即使是被善良的主教米里哀收留,有饱饭及暖床,但当看到这里的银器,顿感生活的不公,此处音乐虽舒缓,反衬主人公的内心波澜,心生偷窃行为,最终被抓,被仁慈的米里哀的仁爱所感动,记住了他的教诲,从此做了一个诚实、真诚并舍己为人的人。在上帝面前反思自己的行为,感慨自己不公平的人生,被主教所感动,背景音乐及音乐自白由弱渐强,由强渐弱,渐渐低沉,最终激昂,从此开始了主人公逃离奴役的生活。

镜头切换到8年后,1823年蒙特勒伊。穷苦人民的哀唱,快节奏的变现出人们的愤怒,正人君子骑马而过,对人民的悲惨生活充耳不闻,当他们骑马而过,生活在最底层的人们只能被锁在大门的枷锁之外,每一天过着毫无意义的痛苦生活。镜头迅速切换到工厂里,为了生计,女工们对工头的性骚扰行为只能忍气吞声,众女工对年轻漂亮的女工芳汀充满嫉恨,并发现了她有女儿的秘密,在芳汀强有力的歌声中众女工们厮打起来,她被告知工头,此时老板马德兰来了,也就是当年改头换面的冉阿让,现在已经是出色的商人并当上了市长,当他看到了窗口的沙威,心里的不安涌上心头,此事让工头来解决,还不忘叮嘱工头耐心些,体现了他善良的本质,只是之前被法律及生活的不公而扭曲。面对女工们和工头的侮辱,芳汀愤然反抗,她被解雇,即使市长听到也无动于衷。此时讽刺的是,沙威成为了为市长效劳的人,他依然坚守着他固执的法律观念,坚持自己没有抓不到的人,将他的无情尽展无余。为了救被翻到马车压在下面的人,他不惜自己将马车抬起,而就是这一幕让沙威想起来当年假释逃跑的冉阿让,引起了沙威的怀疑,与开篇相同的音乐也让观众想起当年冉阿让在拉纤绳的身影,而这个举动却体现了他的善良,而就算沙威怀疑,他也不敢随便怀疑他的上司,体现了他的古板与固执。

这时候的芳汀为了救女儿,不惜背叛自己的原则沦为妓女,而妓女们口中看似轻快的音乐自白,却体现了她们为生活所迫不得不“积极招揽客人”的悲惨现状。芳汀想逃离却只能卖掉自己的头发、牙齿和自己,而妓女们也明白,自己被踢落到了命运的谷底,就算再不情愿也只能为了生计,音乐从“轻快”到忧伤,在此之间反复,最终芳汀没逃脱自己不愿的生活。交易完只剩下自己在伤心的音乐独白,陈述自己的青春、梦想与虚假的爱,尽显内心悲凉。尾音的延长就像人物内心的嘶吼,却无处话凄凉,表现了一个被欺骗后过上地狱生活的善良可怜的母亲,为了她的女儿还要继续更加艰难的生活下去的悲惨人物。为了保护自己而反抗,却被陷害,芳汀对市长毫不知情的关心充满愤怒,芳汀的无助与市长的自责形成了对比,而后他决定负责送她去医院。在他知道有人替他顶罪的时候,唱腔体现了他内心的挣扎,对“我是谁”的不断反问,背景音乐的激烈也体现了人物的内心挣扎,最终决定认清自己,承认他就是冉阿让。在医院,运用了虚幻的镜头,展示了芳汀对珂赛特的思念,一个伟大的母亲至

死都思念着她的女儿,让冉阿让决心抚养珂赛特。而他的请求被不近人情的沙威拒绝,在斗争中,冉阿让决定出逃。镜头切换到了可怜的珂赛特的身上,她轻轻的吟唱着对苦力的不满和对母亲的思念。被旅店老板欺负的唱腔与珂赛特孤单可怜的唱腔成为强烈的对比。他们的坑蒙拐骗偷盗作假完全演绎了法国最底层小市民的形象,但夫妇俩却一致溺爱他们的女儿爱潘妮,旅店里热闹的场景与珂赛特独自在森林里唱歌打水的场景形成对比,冉阿让带走了冉阿让,旅店夫妇还不忘做戏和敲诈。尽显人物贪财、狡诈的特色。

冉阿让带走了珂赛特,在漫漫长夜中,对彼此来说这都是救赎,珂赛特给了冉阿让情感,冉阿让给了珂赛特温暖。

因为以前的善举,被他在马车下救下的福勒斯旺救了他们,他在那个黑暗、丑恶的社会里种下的善良的种子终于开了花。镜头切换到了沙威,通过渐进的音乐,体现了人物的内心对抓到冉阿让的坚定。

镜头演变到9年后,1832年的巴黎,还是开篇的音乐,贯穿了整个电影,无论发展到什么时候,“低头看”的音乐都体现了人们内心的悲愤,底层人们对上层人士的不满,上层人士的冷漠,对国王执政的不满。青年们在街头和劳苦的人们一起策划起义,偶遇做慈善的珂赛特,两人一见钟情。青年们对于自己伟大使命的吟唱,在“红”与“黑”之间的激进,在拉马克去世的消息下,众青年们更加坚定了起义的决心。另一面,珂赛特也无法忘却马吕斯,吟唱着近在咫尺却遥不可及的爱情。这是在这个**年代难得的的真情,体现着作者对被压迫人民的同情,以及对美好的期待。对于爱潘妮,三人同时的吟唱却让人同情,虽在那样的家庭长大,但她却是有良知的,即使深爱马吕斯却也会帮他找到珂赛特,并保护他们,在黑暗的社会里长大却没有让她像父母一样道德沦丧。冉阿让在逃命的时候,还不忘带上当年主教送的烛台,这一细节体现了他不忘主教的教导,时刻记住与人为善。

众人的独唱交织成了电影的高潮,在激昂的乐曲之下,众人决定了起义,青年们吟唱着属于自己的歌声,带动着大家,为了未来的光明和希望而吟唱,众人通过歌声表达着自己的决心,将情绪推至了高潮,在枪声中进行了起义。众人却相信了潜伏在其中的沙威,“红”与“黑”的乐曲再次响起。

最终冉阿让在青年们手中救了沙威,起义失败,青年们都受了重伤,冉阿让为了珂赛特拼死救下了马吕斯,沙威面对着死去的众人,心中以不免感慨,最终面对冉阿让不顾一切救马吕斯而改变了他的看法,最终放走他们,丢弃了手里的枪,挣扎最后跳河自杀,伴随的音乐充分表达了人物内心的挣扎与纠结。这个对法律固执而坚定的督察,最终淹没在了法国的河流里。

在冉阿让临死之际,芳汀的“出现”,结束了他的苦难,带着他进入了天堂,最终为了法国的革命而献出生命的众人全部出现,昭示着黑暗已经过去,迎来的将是无尽的光明。冉阿让的一生是坎坷的,也是不平凡的。影片通过冉阿让的结局,揭示了19世纪初法国社会的悲惨世界,影片的浓缩,配以音乐以及逼真的场景,给了人们一个启示,无论世界如何变化,社会总会向前发展,无论经历了什么,处在何种环境,都应该充满爱心,即使是悲惨的世界,人们也会有爱心,有责任,有梦想,让人同情又给人以鼓励,是一部非常成功的作品。

下载悲惨世界观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悲惨世界观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悲惨世界》观后感

    《悲惨世界》观后感 关于米里埃主教 在第一部《芳蒂娜》以后就不再出现的米里埃主教,让我从始至终印象深刻,对他无微不至的细腻描写,探访到他内心深处大街小巷。让这的人物的行......

    悲惨世界观后感

    释放无限光明的是人心,制造无边黑暗的也是人心,光明和黑暗交织着,厮杀着,这就是我们为之眷恋而又万般无奈的人世间。 冉阿让为了饥饿的外甥,偷了一块面包,被判刑五年,又因为越狱加......

    悲惨世界观后感

    《悲惨世界》电影的观后感 经典电影《悲惨世界》是根据法国作家雨果的小说改编而成,故事发生在19世纪年代,它讲的是关于主人公的赎罪旅程,在故事的主线中贯穿着法国的政治、......

    《悲惨世界》观后感

    《悲惨世界》观后感《悲慘世界》歌舞剧是由法国文豪雨果的名著《悲慘世界》(Les Miserables)改编而來。歌舞剧为了让观众入戏所以与原著有些小出入。例如原著中是尚.华尚本人开......

    悲惨世界观后感

    《悲惨世界》观后感 选修课老师安排我们观看了《悲惨世界》电影对我有很大的触动虽然以前看过这部小说,但是电影是从现实的方式对电影进行全方位的诠释,让我有了二次触动,现在......

    《悲惨世界》观后感

    《悲惨世界》观后感 《悲惨世界》观后感1 之前没有读过《悲惨世界》这本书,没有看过它的音乐剧,但在老师跟我们播放的前几天在街上看到这部电影的宣传海报时,就非常想去看(后来......

    《悲惨世界》音乐剧观后感

    《悲惨世界》音乐剧观后感前几天,在西方文学概观的课上,老师让我们观看了《悲惨世界》的音乐剧,本来我对于音乐剧是不抱任何兴趣的,但是在音乐剧开幕后不久,我便被它的艺术魅力深......

    悲惨世界观后感(范文)

    逃《新悲惨世界》电影观后感 如果我问你,你知道《新悲惨世界》电影里面有哪些角色吗?我知道你会告诉我很多很多,可是在我眼里只有他——冉阿他,还有他——沙威督察;如果我问你,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