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随遇而安》观后感 Word 97 - 2003 Document (推荐)
《随遇而安》观后感
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孟非,喜欢他的厚实而不浮华,喜欢他的淡定与坦然,更喜欢他的睿智与诙谐,他总是能将人生的沉重与艰辛用一种风轻云淡的口吻表达出来,这是一种风度,也是一种对人生的态度。
看完了孟非的《随遇而安》,了解了他这一路走来的点点滴滴,我既羡慕他的经历,又敬佩他的胆识,虽然有些“旅行”是职业的需要,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坦然的接受的。
孟非在他的书中提到了很多地方:新疆、希腊、荷兰、非洲、美国、公主堡等,这些地方他都去过,让我心生羡慕,我也渴望远行,渴望体验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但我却拘泥在自己的小世界里,做一个思想与行动的双向矮人,所以我只能通过别人的手笔去体验别人的生活。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波恩的原始与安逸、克里雅的原始与纯朴、布郎菲思的绿色与和谐、荷兰人得直率与简单、希腊人的民主与爱国、德国人的直率与随性。同时也看到了以色列的风俗与历史,在那里,我想到了中国的历史,基尔兹的人民公社让我们想起了中国的人民公社,仿若又回到了曾经吃大锅饭的年代,只是不同的是,基尔兹的人民公社是成功的,他们真正的做到了绝对的公平。当然,不可否认,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要有一个非常好的物质基础及先进的生产力作基础,所以,在那个年代,中国想要实现绝对的公平是不可能的,直到今天,共产主义也仅仅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已。
一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但每个人的阅历都不尽相同,有的人
一辈子守在一个地方,过着自己平淡的生活;有的人四处打拼,经历了外面的风风雨雨。虽然到最后等待他们的都是相同的结局—死亡,只是在晚年的回忆里,他们的画面各有不同。
人生的道路有很多种,没有什么好与坏,是与非的恒定标准,过好属于自己的每一天,尽最好的努力做更好的自己,这就够了。经历过、无悔过,从此让人生从从容容的过!
书中让我印象最深的便是孟非的公主堡历险,走抖桥、爬险坡,看着都令人触目惊心。那种命悬一线的惊悚,那种随遇而安的坦然,让人动容,让人敬佩!
当然,他的一些历险是职责所在,也可以说是生活所迫。没有人情愿受苦、乐于受苦,但不管怎么说,他在那里生活过、体验过,这种生命过程中的考验与经历还是让人唏嘘不已。
虽然,我喜欢探险,喜欢旅游,渴望走到外面的世界去见识大千世界的纷繁复杂,可如果真的面临生命的考验时,我可能会选择退出,或许这样说颇有一种站着说话不嫌腰疼的感觉,也颇有叶公好龙的意味,但有些事只有亲身经历过才有资格评头论足,所以我还不够格。
“身体与灵魂总有一个在路上”,说的真好!
班级: 11思政普本
姓名:谭曙艳
联系方式:***
第二篇:《随遇而安》读后感
《随遇而安》读后感
《随遇而安》读后感1
淡定从容,随遇而安。
——题记
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故事,而每个故事却又都千差万别,但这个词却有点以不变应万变的味道。随遇而安,是指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它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
孟非从重庆的童年生活,黑暗的高中生活,印刷厂辛苦的工作以及走上电视之路的风风雨雨中坚持了下来。四十年的人和事,四十年的酸甜苦辣,最终被浓缩为四个字:随遇而安。坚持自己的信念,踏实的做着自己手中的一切,这并不是浪费时间,而是积攒自己的阅历,磨砺自己的意志。待到破茧成蝶日,终于翱翔在天空。
书中每一句都透露着朴实与平淡。尤其是自序,写的非常谦虚,但却是发自内心,朴实真华。我无法真正领悟到孟非的那些斑驳的记忆,它们在他的脑海中,历久弥新。误解,嘲笑,刻薄……这些恰恰成为了他登上成功的阶梯,斑驳的记忆一步一步地被他的脚步所泯灭。因为聪明的人会把这些当作他们日以发愤的动力,而愚笨的人,选择遗忘,认为那只是一场失误罢了。
三个月的新疆生活,孟非完全地融入了那块土地,悠久的历史和博大文化让他沉迷。他曾想过有朝一日,放下所有,在茫茫戈壁滩上看长河落日,大漠孤烟,赏人生酸苦,品记忆辛辣。
由一个印刷厂的工人,成为一位知名的主持人,这光鲜的背后,是一个人执着,自信的结果。虽然他的成功不可复制,但他对待人生的态度却可以粘贴。一路走过,风风雨雨不能白白承受。趁着有理想的时候,趁着有热血的时候,趁着还有资本拼一把的时候,尽管放手一搏。
随遇而安也说明了孟非面对人生的心态,四十无惑,这个时候的人就应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我承认,虽然我们还是年少轻狂。摸爬滚打的时期,但是人生正因是这样的历程。慢慢地,慢慢地,衰老。所以,如果还有遗憾,趁你还有现在。
《随遇而安》读后感2
从默默无闻到光芒四射,从童年重庆到少年南京,从摄像到记者再到编导,制片人,最后成为了全国知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就是孟非。四十年,人生坎坷,跌跌撞撞地成长,坦然面对每一次改变。如同一块美玉经过岁月的雕琢,熠熠生辉。
“随遇而安”,一步一步成长,则是他心路历程的唯一答案。
孟非教会我脚踏实地。维特根斯坦曾经说过:“我贴着地面行走,不再云端跳舞。”云端的风景固然美丽诱人,但贴地而行才是人所在的状态。“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不要妄想一步登天,如果云端和地面有一个梯子相连,那么你能做的,是一步一步向上攀登,摔倒后爬起来才会变得坚强,生命才会精彩。他让我懂得:不能在低处稳步,何以在云端跳舞?不能脚踏实地地努力拼搏,又何以逼向人生的顶峰?
孟非教会我,“成长”的路上也要放弃某些东西。一个平平凡凡的人,包括你我他,做不到要风得风,要雨得雨。在自己力所不能及之时,为前途之计,需要放弃时一定要勇于放弃,这也许也是成长道路上很艰难的一课
放弃就是在上错车时,及时下来,不然会一错再错;就是在不能成为一块大基石的时候。安心去做一颗默默无献的石子。因为放弃,造就了成功。
孟非教会我,成长需要时间。
在自然界或者人生中,有许多美好的东西都是以漫长的时间为代价的。古有在荒无人迹的冰雪世界里含辛茹苦十九年的苏武,终于成就了世代传颂的高风亮节;今有孟非从平凡无比到知名主持人的美丽蜕变。从古至今,这一个个“迟到”的风景哪一个不是以漫长的时间为代价的呢?
迟开的桂花最香,晚放的菊花最久,酒酿的老酒最纯,晚成的大器最有价值,他们明白,自己是一坛美酒,年代愈久,芳香愈烈。
“迟”又何妨?
孟非,用他四十年的心路历程告诉我们:生命因成长而美丽需要拼搏,需要懂得舍弃,需要去耐心等待,而更重要的是慢慢成长。因为“生命因成长而美丽”。
《随遇而安》读后感3
孟非,我很喜欢的主持人之一。知道孟非,完全是因为他主持相亲类节目《非诚勿扰》。台上的男女嘉宾形形色色,展现在大家面前的价值观也是各种各样,但孟非总能以他良好地表达和他积极正面的价值观给人以引导或思考。所以我很喜欢这个骨子里总是带着一股力量的男人。早就听说他的经历不一般,知道他走到现在路途坎坷,但对于他的经历不甚了解。正好模范的读书会上看到了他的著作,就毫不犹豫的借了来。
初读此书,平时的文笔叫我不禁觉得这不该是孟非所做。因为有的地方,说实话,觉得说的好啰嗦,像是小学生作文。但慢慢读来,内心充溢着对这个男人的钦佩之情。《随遇而安》这本书是孟非对过往四十年岁月的动情回顾、从容讲述。童年重庆、少年恋爱,不同的文化对他影响深远。中学时代的严重偏科,黑暗得让他看不到未来。临时工的日子辛酸艰苦,却奠定了他往后的不平凡。他从摄像、记者、编导、制片人、主持人的不同角色上一一走过。四十年,人生坎坷,从平凡到精彩,命运总在不经意间转折。顺应本心,淡定从容,坦然面对每一次改变。随遇而安,是很多人问起他的心路历程时,他给出的唯一答案。孟非在自序中写道“这本书算是我一些人生片段的回忆,并不怎么精彩,但对于人们全面了解我这个人或许有点儿作用—如果真有这样的人的话。之前有些媒体把我的人生描述得相当苦逼和励志,这让我一直感到相当难堪。于是产生了一个朴素的想法:与其让别人去“创作”,不如自己老老实实地写出来,算是“以正视听”。在我这个年纪已经明白了一件事情,那就是,写作的愿望和写作的能力完全是两件事情。而随着年龄不断增长,各种愿望和能力都会一并下降。所以,现在还有人愿意撺掇我写点儿关于自己的东西,也就半推半就地答应了。由此也可见我的性格之一,容易被说服,随遇而安。”正孟非这种将人生老老实实的讲出来的平淡的故事,反而更给我们一种无形的巨大的力量,因为在他们纯粹的“人生”中,我们仿佛可以看见自己的背影。正是这样的背影存在才让我们和这本书和孟非产生强大的`共鸣。
《随遇而安》读后感4
小学时,老师曾说“随遇而安”是个贬义词,意指一个人不求上进,叫我们千万不要做随遇而安的人,我一直把老师这番话记在心里,直到最近看了《随遇而安》这本书,想法发生了转变。
《随遇而安》是江苏电视台主持人孟非所写,听他在节目中说起书的内容,我的兴趣被引发,最近便从咪咕阅读的书库中找到了这本书,细细品读一番。
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认为像孟非这样的著名主持人肯定是名校毕业,通过书中记录,我发现他并未考上大学。高中毕业后孟非进入印刷厂成了一名印刷工,之后经历过电视台打杂、摄像、记者等一系列毫无关联的职业,最后才走向主持人岗位,而他一做便做到了全国知名主持人的位置。孟非的成功有其偶然性,但更有必然性,验证了“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没能考取大学是由于孟非的严重偏科,高考语文满分,理科却不及格,因而被挡在了大学门外,但坚实的文学功底成为孟非之后获得成功的一双翅膀。没能考上大学对那个年纪的青年来说必然是巨大的挫败,但短暂低迷后如何面对前路才是更需要考虑的事。“上帝关上了一扇门,同时又打开一扇窗”,老天并不会让身处逆境的人走投无路,关键在于我们是否怨天尤人,就此萎靡不振。虽然没能走入大学校园,在社会这所大学中,孟非从未放弃自我学习,他不断丰富扩展自己的知识层面,正是这点点滴滴的积累才让他拥有能够走上主持人岗位的可能。
孟非所指的“随遇而安”并不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他想表达的是,人生肯定会经历起起伏伏,无论处于巅峰还是谷底,保持平常心才是该有的状态。即便遭遇不顺、看不到前进的方向,也无需放弃自己。该做什么便去做,想做的事都认真做好,只要不断积蓄翻盘的力量,必然有厚积薄发的一天。
随遇而安体现出一种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这其实是人生的宝贵财富。只要秉持这样的心态,持续发力,任何状态下我们都有再攀高峰的可能,这样的“随遇而安”未尝不是好事。
《随遇而安》读后感5
今天,我看到了《随遇而安》这本书。
《随遇而安》说的是孟非“宏伟远大”的励志故事。他叙述的是另外一种成功模式——踏踏实实做好当下。从这书中我读出了孟非对重庆故乡的深厚感情情,对爷爷及街边的怀念,不堪回首的中学时代,印刷工期间的艰辛,电视台里的逐步成长及在国内、国外做记者时的所感所想。
虽然孟非一再强调这本书里没有励志,但我读后还是感觉很受感动,甚至有点心酸。因为上高中时学习严重偏科,数理化三门还不及100分,他没有考上大学,便跟着哥儿们到深圳贩海鲜,赔得一塌糊涂。后来,他在印刷厂当工人。整日双手黑乎乎的全是油墨,到现在他还下意识的害怕自己的手没洗干净,甚至有次出工伤事故差点把一只手赔上。有一次春晚,主持人说把祝福送给奋斗在工作岗位上的人,孟非就欣慰的跟他的小师傅说:“说的就是我们吧。”对于在印刷厂当工人的这段时光,孟非认为并不悲苦,他说:“我当时真不知道是自己事业的低谷;说今天是辉煌,有可能明天比今天还好呢?我心里有一句话,这句话就是:都会过去的。无论你的人生有多么落魄,多么绝望,咬咬牙真的很快会过去。人生中总会有瓶颈期,总会遇到困难、挫折,总会走坎坷之路,但,这些终将会过去,回想过去,这些反而是你人生中最充实、最有收获的一个阶段就像徐玲老师说的:当你回想起当年最困苦的时刻,却是人生中最幸福的时刻。所以我们要怀揣一颗感恩的心,感谢岁月给我们的磨砺,感谢那些帮助过我们的人,是他们给予我们鼓励,感谢那些伤害过我们的人,是他们给了我们向前的动力。
在电视台中孟非也是从一个人人都瞧不起的临时工逐步成为拥有了各种技能的制片人、主持人,他总都是乐观而自信的面对每一个挫折,在当记者四处访问时期他也处处能感受到各个地方的人文及那里人们的真、善、美。
孟非的随遇而安,是一种积极、豁达、进取的人生态度,真实从容,顺应本心,不执迷,不惘然,坦然面对生活中的每一次改变。
人活在世上,都要面对种种压力。我们要努力调整自己,走一条适合自己的路,然后持之以恒才能通向成功。孟非前半生的经历就告诉人们这一点:不气馁、不放弃,脚踏实地做好自己,你也许会成为下一个孟非。
《随遇而安》读后感6
有这样一个主持人,他没有上过大学,却有渊博的学识;他不是科班出身,却红遍大江南北。起初对他的了解因为他的节目实在是太老少皆宜了,以至于这成为了我们家每个周末的保留节目。直到他在微博上死磕晚点的航空公司、发誓永远不准备去马来西亚,我隐约感到了他并非只是一个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的主持人。
《随遇而安》讲述了孟非的童年重庆、少年南京,不同的文化对他影响深远。中学时代的严重偏科,黑暗得让他看不到未来。临时工的日子辛酸艰苦,却奠定了他往后的不平凡。从摄像、记者、编导、制片人、主持人的不同角色上一一走过。四十年,人生坎坷,从平凡到精彩,命运总在不经意间转折。顺应本心,淡定从容,坦然面对每一次改变。随遇而安,是很多人问起他的心路历程时,他给出的唯一答案。
我有时在想,是不是大脑过度运转产生热量才使他的头发慢慢枯萎,以致变成光头,比如葛优、徐峥、乐嘉、郭德纲等,也许他们称不上智者,但至少说应该是聪明人,孟非凝练语言和精妙的表达能力应足以证明这一点。
孟非是个会讲故事的人。读他的文字,就像是和一个见多识广的朋友,在一个午后坐在咖啡馆里天南海北的聊天。他随和幽默,讲的有滋有味,让你心中充满了向往。
有一个新闻界人士评价这本书,说孟非的经历其实没有那么曲折离奇,他的那些选择也是不得已,不值得大家如此崇拜。但我觉得能说出这样的话,他就已经输了。孟非的经历的确不是他自主选择的,但那些艰难的处境和年头,不是任何人都扛得过去的,过不去,就是粉身碎骨萎靡崩溃,可孟非扛过去了。
看一个成功人士的自传,你总不能指望复制他的经历,又或者说跟随他的脚步,但你可以做的就是体会他的态度,无论是对人、对工作、还是对人生,这种态度都是你所能获得的最大财富。
第三篇:读随遇而安有感
读《随遇而安》有感
《随遇而安》是孟非对自己过往四十年岁月的动情回顾、娓娓讲述。
童年的重庆、少年的南京,不同的文化背景及风俗人情对他影响深远;中学时代的严重偏科,一度曾让他看不到未来;而临时工的辛酸艰苦,却意外奠定了他往后的不平凡;
他从摄像、记者、编导、制片人、主持人的不同角色上一一走过。四十年,人生坎坷,从平凡到精彩,命运总在不经意间转折。
顺其自然,淡定而坦然面对每一次改变。
随遇而安,是他成名后很多人问起他的心路历程时,他给出的唯一答案。
这本书的总体感觉,其实是是反映某个时期某个地点,人的一种生活态度或者反映某个时期某个地点的人的价值观。通过他的一些经历,折射出某个地方人的价值取向,同时发表他对这种价值取向的一些看法。反映了他有时对一些社会现象的无奈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和友爱。文字较平民化,但不失幽默风趣,阅读中犹如春风扑面,分外遐意。
对于痛苦的记忆,孟非也毫不回避,生动地再现当年情景。能把痛苦的回忆写得细致生动甚至有趣;可见孟非的睿智和超凡脱俗,因此才能对过去的痛苦坦然接受。
纵观如今这个浮燥社会,每个人都在为家人为自己埋头苦干,压力可想而知,随之而来,目标好像离自己渐行渐远,甚至迷失方向,烦躁彷徨随之而来,总觉得自己被社会抛弃,觉得自己无用。此时,请暂时停下你匆忙的脚步。看看《随遇而安》,也许你会有所感悟,有所收获。重新迈开轻快的步伐,也许成功和快乐就在不远处与你邂逅!
第四篇:读《随遇而安》有感
读《随遇而安》有感
王增烨
人生坎坷,从平凡到精彩,命运总是在不经意间转折。——题记
几年前,人们在红极一时的电视节目《非诚勿扰》上认识了他,一个风趣幽默的光头主持人——孟非。他以那睿智幽默,犀利而又无伤大雅的主持风格深深地吸引了上千万的电视观众。二年前孟非又出了书,虽然被众媒体宣传是名人自传,而他自己却坚称只是人生的一些回顾以及感悟。我颇有兴致地买而观之,领悟颇多。他的谦虚、内敛深深地打动了我。
孟非出生于一九七一年的重庆,随外公外婆住在一起,他从小就是一个随和、乐观的人,童年时父母不在身边并没有给他留下太多阴影,乐观豁达的世界观也为他日后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十二岁时举家搬迁到南京,高考失利后,他沦为市井混混,直到有一天他发现自己其实是与众不同的。有的时候确实就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一个有才能的人,即使让他在懒散的圈子里生活一段时间,他终究会发现自己不属于那里,并努力改变现状。就这样孟非开始了自己的奋斗史,也迎来了人生中第一份工作——印刷厂的印刷工作。
在电视台印刷厂工作一年多的孟非被安排到台里做了一名打杂的临时工,也是从这时,孟非迈出了向成为《非诚勿扰》优秀主持人的第一步。从临时工到摄像师,从印刷厂工人到全国知名的优秀主持人,这二十几年来不变主题除了天赋,更多的蕴含着努力。谦虚的孟非把自己的成功写的平淡而自然,殊不知有心的读者还是可以体会到他在把做本职工作做好的基础上,还兼顾学习了更多的专业技能,这一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也许我们普通人做不到触类旁通,但至少要了解一些对我们工作有帮助的信息以备不时之需。
《非诚勿扰》这档节目的播出让我们熟知了孟非,这么大的成就在书中孟非却是借他人之笔略带一二,简单客观,并无大肆夸耀,再次表现了他的谦虚以及平易近人。这档节目也是我个人比较喜爱的,虽宣称是大型生活服务类节目,但往往也能看出一些娱乐节目的效果。每每笑过之后,却也能发人深思。见贤思齐,便也对自己努力的方向有了大体的掌控,也许一辈子都达不到“孟爷爷”知名度,但是也深切感受到生活在钟林毓秀的环境中,自己若不进取,必将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了。
全书通阅,给人感触最深的不是孟非这个人有多么立志,怎么历经艰难坎坷而后一举成名,反而是他的这种人生态度:努力且不抱怨。结果我们决定不了,那么就不去强求,在过程中努力,无论是工作还是生活,正如孟非想告诉我们的一样,随遇而安,是很多人问起他的心路历程时,他给出的唯一答案。
第五篇:读《随遇而安》有感
顺应本心,随遇而安
宜兴市新芳中学 一(3)班 徐丽丽指导教师:李明
从默默无闻,到光芒四射,从摄像到编导,再到主持人,命运总在不经意间转折。四十年,人生坎坷,孟非顺应本心,淡定从容,坦然面对每一次改变。随遇而安,是他心路历程的唯一答案。
在他看来,人生本不该有太多的忧虑与恐惧,只要你依循心灵的方向,以灵魂的真实行于人生之路,总会有一扇神奇之门为你的真诚敞开。维特根斯坦曾经说过:“我贴着地面行走,不在云端跳舞。”云端的风景固然美丽,但贴地而行才是人所在的状态。不能在低处稳步,何以在云端跳舞?不能脚踏实地地努力拼搏,又何以通向人生的顶峰?
孟非从不妄想,他是一个贴着地面走的人,所以他才有今天的成就。不只孟非一个人,孙中山、郭沫若、鲁迅放弃了学医,高尔基、莎士比亚放弃了当演员,达尔文放弃了当律师„„“条条大路通罗马”,寻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顺应本心,踏踏实实地干事,下一个成功者就是你。
在自然界或者人生中,有许多成就美好的东西是以漫长的时间为代价的。从古至今,古人苏武在荒无人迹的冰雪世界里含辛茹苦十九年,终于成就世代传颂的高风亮节;到今日,孟非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十五年来,他在不同岗位的经验积累和不断丰富的人生阅历,都是顺其自然,以时间为代价的。这一个个“迟到”的风景,你明白吗?我想他们明白,自己是 一坛美酒,年代悠久,芳香愈烈,“迟”又何
妨?
我们不需要去强求,一切自会有它的安排。可随遇而安并不是守株待兔,在一步步爬上顶峰的时候,也要不断丰富人生阅历;在自己身处的岗位上,要积累经验。
总之,顺应本心,随遇而安。
——《随遇而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