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语文教材教法学习笔记

时间:2019-05-15 15:37: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学语文教材教法学习笔记》,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学语文教材教法学习笔记》。

第一篇:中学语文教材教法学习笔记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1、中学语文教材教法:是研究中学语文实践的规律和方法的学科,是高师院校中文专业一门重要的教育专业必修课;

2、红领巾教学法:是1953年北京师范大学苍岑教授接受苏联普希金的建议,在师大附中指导实习生试教《红领巾》(小说)注重用谈话启发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指出朗读,复述,分析课文时语文课的主要因素,不能片面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对改进语文教学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3、中学语文教学法:是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实践和规律的科学,是一门应用教育理论来研究语文教学的应用理论学科。

4、理论性:把语文教学一切现象作为研究的客体,解释其内在规律获得指导语文教学实践的普遍法则。

5、实践性:表现在从生动丰富的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探源穷理进行科学抽象,做出理论的概括,同时把科学抽象出的理论,有用来指导语文教学实践,并受其验证。

6、综合性:表现在研究的对象与多种学科有着血缘关系,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文学、美学,哲学,都是相关的基础学科,他拥有了广泛而深厚的科学基础,但它们都指统摄与本学科研究对象之中,而不是简单的相加。

7、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构成的一种双边活动,是教师以一定的语文知识武装学生,训练学生的语文技能培养学生的语文素质和构建学生完美的人格品质,从而实现语文教育的目的的过程;

8、过程:就是指语文教学过程是一个包括认知,情感和行为等多种因素而统一开展的过程。

9、教授法:是教师以口述的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它是传统教学方法,至今仍被广泛采用,它的最大价值在于传授知识的系统性,高效性,示范性等方面。

10、议论法:是师生学生之间进行多向交流信息的教学法,议论法一般有提问法,谈话法和讨论法组成,是普遍受到重视的一种现代教学方法,但运用时要防止论题以偏概全,讨论放任自流,对于要学生幸福的基本知识,不宜滥用讨论法。

11、语文教学媒体:是储存和传递语文教学信息的载体,是教师用来直接或间接地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情感信息的材料,工具和设备积极、合理地运用教学媒体开展语文教学,往往能够促使语文教学过程取得最优化的教学法效果。

12、语文学法指导:要求教师按照中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学习特点,指导学生了解学习心得,掌握语文学习方法和技术,养成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提高自学能力,为以后的终身学习打下基础。

13、兴趣:兴趣是人的意识对一定客体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内在趋向性和选择性的体现,语文学习兴趣是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基础上产生的认知倾向。

14、语文学习理论:是指导学生迅速,高效地学习语文理论依据,也为教师成功地教学提出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和方法上的重要参考。正确掌握语文学习理论不仅有利于促进语文学过程的优化,而且有利于推动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15、阅读:是人类特有的最普遍,最持久的学习行为,是人类吸取文化财富获得知识,认识世界的基本途径之一,被称之为“智慧之源”。

16、阅读能力:是读者借助视觉器官,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了解文字符号所表达的内容的一种心理特征,根据对阅读过程的纵向考察,阅读能力是由认读、理解、鉴赏,活用四种基本能力构成。

17、文学作品教学:是指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各类文体的教学,文学作品的教学,除了应遵循语文教学的一般规律原则,服从语文教学的总目标之外,还应重视文学作品自身的特点。

18、散文:是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形式,又是一种意蕴丰厚,益智陶情,具有弹性力度的一种文体。

19、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兼容文字,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因素,具有多种艺术相交叉,互为渗透的多重性特征。

20、文言文:是和白话文相对而言的,是以先秦典籍所反映的古代语言为基础,至秦汉以后逐渐形成的一种定型化的古代书面语言。

21、写作能力:写作能力是对自己的积累进行选择、提取、加工、改造的能力,是学生一辈子要用的一种能力,是他们表达思想服务社会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一种能力,作文教学一旦形成学生的写作能力,发展他们的观察力、思维力、形象力的主要途径。

22、听话能力:是指一切语言的听知能力,培养良好的听话能力,不但能更直接的,更广泛地吸收信息获得知识,开拓事业,更能促进思维和智力的发展。

23、口头辩论:是一种高级的话语训练形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座谈讨论或辩论的形式发表自己的主张和见解,从而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24、思想品德教育:简称为德育。德育的内涵和实质,及时把统治的人生观、世界观、政治立场,态度及道德规范,通过教育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的一种社会活动。

25、政治素质:是指政治觉悟和政治理论的教育,其主要任务是教育学生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具有坚定的无产阶级立场和共产主义信念。

26、理解能力:是指读者把感知的阅读材料联系起来,运用自己原来的知识和经验,经过想象与联想分析和综合归纳与概括,判断与推理等思维活动,领悟并把握其基本含义的能力。

27、鉴赏能力:是指对阅读材料的思维内容表现形式、风格特点及审美价值等进行鉴别欣赏的评价能力。

28、活用能力:就是指读者能够把通过阅读理解,鉴赏而储存起来的各种知识和信息,根据需要灵活提取使用的能力。

29、导读法:是教师确认学生的主体地位,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心理特征,诱导学生阅读思考,培养学生自读能力,并养成自读习惯的教学方法。

30、设疑教学法:是教师指导学生以设疑解难,激疑促思的方式进行阅读教学的方法。

31、情景教学法:是通过朗读,讲解,影像等手段,展现生动的场景,抒发强烈的情感进行阅读教学的方法。

32、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用来介绍和说明事物、事理的文章,它或对事物的特征、性质、状态、构造、关系、成因、功能进行介绍说明,或对事理的规律、本质进行剖析,解说,让人有所知。

33、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运用逻辑推理来阐明道理,揭示事物之间因果联系的文章体裁。其特点主要表现为内容的说理性、结构的逻辑性、语言的论辩性三个方面。

34、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来反映现实生活,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体材。

35、语文素质:是指正确的理解好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提高文言素质与开发学生智力,是相互依存地辩证统一体,学生语文素质地培养,不是纯粹讲授,字、词、句段篇章等基础知识,也不是单纯地训练听说读写语文技法,而是把观察、想象思维同理解,表达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地能力。

36、想象力:是在客观事物地影响下,在言语地调节下,人脑中已有地表象经过构造和组合,而产生新表象地心理能力。

第二篇: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

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中学语文教学法是一门【】

A.纯应用学科B.理论学科C.应用理论学科D.纯知识学科 2.语文教学法这门课程从产生以来经历了以下名称的变化【】 A.教授法一一教学法一教材教法一中学语文教学法、文学教学法一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一语文教学论、语文教育学等多种名称并用B.教授法一一教学法一中学语文教学法、文学教学法一中学语文教材教法C.教授法一一教学法一教材教法一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一语文教学论D.国文教学法一国语教学法一中学语文教材教法一语文教育学

3.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人是【】 A.孔子B.孟子C.苟子D.子思

4.从认识论的角度看,语文教学过程是一种【】

A.信息传递的过程B.人格构建的过程C.特殊的认识过程D.美感体验的过程 5.主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使教材变成儿童的经验的教育家是【】 A.莱茵B.布鲁纳C.杜威D.赞可夫

6.提出联结理论一试误说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姆D.布鲁纳

7.在一般了解所学内容后,展开充分的联想,由小到大,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学习方法称为【】

A.快速读书法B.提纲挈领法C.联想求异法D.SQ3R学习法 8.教师以默读和朗读的方式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是【】 A.阅读法B.讲授法C.议论法D.练习法 9.幻灯机、投影仪属于【】

A.视觉型媒体B.听觉型媒体C.视听型媒体D.综合型媒体

l0.情境教学法是通过朗读、讲解、音响等手段,展开生动的场景,抒发强烈的情感进行阅读教学的方法。这种教学方法的倡导者是【】 A.钱梦龙B.李吉林C.魏书生D.于漪

11.把各种感知对象加以对比,以确定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的思维方法是【】 A.分析B.综合C.比较D.抽象

12.有目的有计划主动感知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称之为【】 A.观察力B.记忆力C.想象力D.思维力

l3.为了疏通学生的思路而设计的搭台阶性质的问题,这种提问形式是【】 A.启发式提问B.疏导式提问C.质疑式提问D.探究式提问 l4.对评估对象某个侧面进行的评价是【】

A.单项评估B.综合评估C.定性评估D.定量评估 15.对学生的语文水平进行整体测试评定的考试是【】 A.随时测试B.综合测试C.阶段测试D.选拔测试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6.中国现代语文教学法教材史上有代表性的教材是【

A.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教学法》B.王森然的《中学国文教学概要》C.蒋伯潜的《中学国文教学法》D.谢象贤的《语文教育学》E.张文儒的《中学国文教学法》 l7.我国当代最具代表性的语文教学过程教程有

A.叶圣陶、朱自清的精读和略读教程B.上海育才中学的教程C.钱梦龙的六步教程D.魏书生的六步教程E.黎世发的六步教程 18.语文教学过程的人格建构,可以从以下层面来把握

A.教化与陶冶B.体验与唤醒C.理解与表达D.学习与积累E.阅读与思考 19.教学法的二重性表现为B.适切性与多样性D.最佳性和最差性 A.科学性与艺术性C.单一性和综合性E.适应性与局限性 2o.按照布鲁姆的目标分类,教学目标包括

A.认知领域C.动作技能领域E.政治领域B.情感领域D.思想领域 21.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主要有

A.教学目标C.教学环境E.语思结合的原则B.教学内容D.教师自身的条件 22.交流式说话语境包括

A.交谈C.朗诵E.问答B.朗读D.背诵 23.语文基础知识包括

A.历史性知识C.语言基础知识E_文学常识B.文字基础知识D.实用文的读写知识 24.想象根据创造性程度不同可分为

A.有意想象C.再造想象E_幻想B.无意想象D.创造想象 25.根据测试内容的不同,语文测试可分为

A.随时测试C.水平测试E.单项测试B.阶段测试D.综合测试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空,每空1分,共1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6·《奏定学堂章程》是我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的在全国实行的学制。它是——年,由等人合订的。

27-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对我国传统语文教育作过一个客观的评价。说它有:“一是建立了成套的行之有效的汉字教学体系;一是建立了成套的文章之学的教学体系;一是建立了以大量的读、写实践为主的体系。”

28.在i吾文教学中,对文道关系认识不清的主要倾向有——和文道并重。29.把感知对象的本质特征联结起来的思维方法是 30.教师对作文的批改可分为当面批改和——批改。31.任何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脉络、线索,也就是文章的 32.听话能力是指对一切有声语言的——能力。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4分,共12分)33.教学方法

34.语文教学方案设计 35.静态评估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36、举出有关语文学科的性质的观点(五种以上)。

37、简述作文教学的功能。

38、口语交际训练的作用是什么?

39、语文教学中培养思维力的要求是什么?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0、试述如何强化语文学习的动机。

41、试述作为应用理论学科的中学语文教学法的特点。

七、综合应用题(13分)

42、请根据以下课文设计一份简单的教案。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七八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语文》第3册2000年版)《语文教材教法》试题A

一、填空题(20分)

1、语文具有()()()三个互相联系的特征。

2、从教育者的哲学观上分,语文教学方法可以分为()和()两大类。语文教学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是()()()()和练习法。

3、阅读能力主要包括阅读的()和阅读的()。

4、说明文因其说明的对象不同,从内容上可以分为说明()的说明文和说明()的说明文。

5、小说的三要素是()()()。

6、学生的写作可分为()()()()四个阶段。

二、解释下列概念(20分)

1、语文教育学:

2、情境教学法:

3、智力:

4、语文审美鉴赏:

三、简答题(共40分)

1、简述语文教学的原则。(10分)

2、简述写作教学的主要任务(10分)

3、简述语文教学艺术的特征。(12分)

4、简述语文说话能力训练的主要内容。(8分)

四、举例说明如何进行记叙文教学?(20分)

江苏教育学院编

说明

《中学语文教学研究》是中学语文教师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本科)必修课程之一,本学科是一门具有综合性特点的应用理论学科。考试的目的是为了检测自考学员专业教学基础理论知识水平及应用能力,以促进教学素质的提高。本课程与专科段所学的教材教法课程既有一定的衔接,又在其基础上有所延伸和提高。

本课程的考核目标、考试内容和考试命题应充分体现上述目的。考试的能级要求分为识记、理解、应用三个层次,以理解为主。在“理解”层面分三种要求:A、综述;B、简要阐释、分析;C、把握要点。学员在学习本课程时,应根据考纲要求,掌握教材的整体结构,既突出重点,又兼顾全面。

鉴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已于2001年颁布,为贯彻新课程标准,推进课程改革,新课程标准的内容将作为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教材中凡涉及教学大纲的内容均以新课程标准为据。为方便学员学习、本考纲后附语文课程标准的主要内容。

绪论

1、语文教育学的学科演进过程(C)

2、建立语文教育学的主要依据(B)

3、语文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重点(B)

4、语文教育学的学科性质(识记)

5、语文教育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B)

6、语文教育学的研究方法(运用)(B)第一章 语文教育的本质

第一节 语文教育的产生和演示

1、语文教育的涵义(识记)

2、我国古代教育的“六艺”(识记)

3、西方古代教育的“七艺”(识记)

4、我国封建社会语文教育的主要特点(C)第二节 语文教育与社会发展

1、语文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B)

2、本世纪语文教育变革与社会变化的关系(A)(1)四次重大变革的发生时间(识记)

(2)四次重大变革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B)(3)“语文”作为学科名称的涵义(B)(4)语文学科实质(识记)第三节 语文教育与人的发展

1、语文教育对人的发展的重要作用(A)

2、人生发展各阶段的语文教育(C)第四节 语文教育与现代化进程

1、语文教育在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A)第二章 语文教育系统 第一节 语文教育系统概述

1、语文教育系统观的要点(B)

2、语文教育系统的一般特点(B)第二节 语言教育系统的要素与结构

1、语文教育系统的三个子系统的功能和特点(1)家庭语文教育(B)(2)社会语文教育(B)(3)学校语文教育(B)第三节 语文学科教育系统

1、语文学科教育的要素和最基本要素(识记)

2、语文学科教育的过程系统(识记)

3、语文学科教育的状态系统(识记)第三章 语文学科教育目标 第一节 语文学科教育目标概述

1、教育“目的”与“目标”概念区别(B)

2、语文学科教育目标(识记)

3、语文学科教育目标的特征(B)

4、教育目标“实施可行性”的涵义(B)

5、确立语文教育目标的主要依据(B)

6、现代社会大语文的具体内容(识记)第二节 语文学科教育目标体系

1、语文学科教育目标的要素与结构(1)语文材料要素与知识结构(B)(2)语文能力要素与智力结构(B)(3)语文人格要素与整体结构(B)

2、布卢姆教育目标分类学说(1)教育目标的三大领域(识记)(2)认知领域的六个层次(识记)

(3)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目标的层次(B)

(4)语文基本能力训练目标的层次(B)

(5)情感目标的五个层次(B)

3、“三线合一”语文教育目标的立体序列的涵义及序级(B)

4、结合语文课程标准建立的中学语文学科教育目标体系(B)

第三节 现行中学语文学科教育目标

该节内容以新颁发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准,并与1992年大纲、2000年大纲进行比较。

第四章 语文学科课程

第一节 语文学科课程概述

1、语文学科课程的涵义(识记)

2、语文课程标准的性质(识记)

3、语文课程标准的功能(B)

4、语文课程标准的内容体系(B)

5、我国第一套正式语文课程标准颁行时间和起草者(识记)

6、建国后所颁行的五套八种中学语文课程标准(大纲)(识记)

第二节 现行中学语文课程设置和教学大纲

1、九年义务教育初中语文教学大纲的主要特点(B)

2、《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结构和内容体系(附录、A)

3、形成语文学科课程地方和学校管理形态的主要原因(B)

第三节 台湾、香港的中学语文课程设置

1、台湾省中小学语文课程名称(识记)

2、台湾省课程标准规定的“五育”目标(识记)

3、台湾省中学语文课程设置的特色以及国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C)

4、香港地区中文教育发展的四个时期(识记)

5、香港地区目前实施的中国语文科课程纲要的主要特点(C)

第四节 语文学科课程的发展趋势

1、当前世界性课程改革的总趋势(B)

2、语文课程如何与未来发展相适应(A)

第五章 语文学科教材

第一节 语文学科教材概述

1、广义的与狭义的语文教材(识记)

2、构成语文教科书的四个系统(1)课文系统的功能与选文标准(B)

(2)助读系统的内容及其功能(B)

(3)作业系统的内容及其功能(B)

(4)知识系统的内容与教学原则(B)

3、语文教材的功能(B)

4、分编型语文教材的优点及其不足(A)

5、综合型语文教材的优点及其不足(A)

6、正确使用语文教材的态度和方法(B)

第二节 语文教材的嬗变

1、我国古代语文教材的类别、代表性书目、内容及其影响(1)经学教材(“四书”、“五经”)(识记)

(2)蒙学教材(“

三、百、千”)(识记)

(3)文选教材(《文选》、《古文观止》)(识记)

2、近现代中学语文教材(1)《国文百八课》的编者及其特色(8)

(2)新式语义教材的主要特点(B)第三节 台湾、香港的中学语文教材

1、台湾省中学语文教材的选文原则及存在问题(C)

2、香港地区中学语文教材的编写特色及其局限(C)第四节 语文教材的发展趋势

1、比较完善的语文教材须综合考虑的因素(C)

2、语文教材编写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B)第六章 语文教学过程和原则 第一节 语文教学的一般过程

1、“教学”的含义(识记)

2、中学语文教学过程(识记)

3、教学的过程最优化及其实施步骤(A)

4、赫尔巴物学派的五段教学过程(识记)

5、杜威的教学过程模式(识记)

6、黎锦熙的三段教程(识记)

7、叶圣陶、朱自清的精读教程和略读教程(识记)

8、凯洛夫的教学过程五环节(识记)

9、单元的语文教学过程的基本类型(B)

10、课题的语文教学过程的三个阶段(B)(运用)

11、课时的语文教学过程的一般阶段(B)(运用)第二节 语文课堂教学的意义和课型

1、语文课堂教学的基本课型及一般教学过程(B)第三节 中学语文教学原则

1、语文教学原则(识记)

2、语言教学原则与一般教学原则的联系和区别(C)

3、文道统一原则的理论依据(B)

4、听说读写互相促进原则的理论依据(B)

5、语文训练和思维训练相结合的原则的理论依据(B)

6、课内外语文学习相结合的原则的理论依据及贯彻要点(B)第七章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

第一节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1、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地位(B)

2、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作用(B)

第二节 中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内容

1、中学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主要内容(C)第三节 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要求和方法

1、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六字要求及其内涵(B)第八章 阅读教学

第一节 阅读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1、阅读教学的地位(B)

2、成功的阅读教学的作用(B)第二节 中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1、认读能力的培养(1)字的认读一般方法(C)(2)词语教学主要方式(C)(3)句的认读主要方法(C)(4)段的认读注意点(C)

2、理解能力训练要点(C)

3、培养评价鉴赏能力的相关条件(B)

4、朗读的基本要求(B)

5、默读的基本要求(B)

6、精读的基本要求(B)

7、略读能力的训练要求(B)第三节 各类课文的阅读教学

1、提高记叙文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C)

2、提高说明文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C)

3、提高议论文阅读能力的主要途径(C)

4、文学作品教学的要求(B)

5、文言文阅读教学的作用及内容(B)第九章 作文教学

第一节 作文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1、作文教学的地位(C)

2、作文教学的作用(B)

第二节 作文教学的一般程序

1、我国中学作文教学的整体训练程序和单篇训练程序(识记)

2、国际上通行的作文教学程序(识记)

3、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运用)(B)

4、直接命题和间接命题(C)

5、作文批改的要求(运用)(B)

6、作文讲评的要求和方式(运用)(C)第三节 作文指导的方式、方法

1、记叙文写作指导的要点(B)

2、说明文写作指导的要点(C)

3、议论文写作指导的要点(B)

4、应用文写作指导的要点(C)

5、多种作文练习方式的指导(C)第四节 中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

1、培养审题能力的要点与方法(B)

2、培养立意能力的要点(C)

3、培养选材能力的要点(C)

4、培养课篇布局能力的要点(C)

5、培养修改文章能力的要点(C)第十章 听话教学

第一节 听话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1、听话心理过程的五个环节(B)第二节 中学生听话能力的培养

1、中学生听话能力的构成(B)

2、中学生听话能力的培养(B)第三节 听话教学的方式、方法

1、听话教学准备阶段的指导工作(C)

2、听话教学实施阶段的指导工作(C)

3、听话教学检验阶段的指导工作(C)

4、听话训练的主要方式(C)

第十一章 说话教学

第一节 说话教学的地位和作用

1、说话教学的地位(C)

2、说话教学的作用(B)

第二节 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

1、中学生说话能力的构成(B)

2、中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A)第三节 说话教学的方式、方法

1、阅读教学中训练说话的方式(C)

2、作文教学中训练说话的方式(C)

3、课外活动中训练说话的方式(C)第十二章 语文教学中的智力开发 第一节 语文教育中智力开发的意义

1、语文教育中智力开发的含义(识记)

2、语文教育与人类智力发展的关系(B)

3、语文教育在智力开发顺的地位与作用(B)第二节 语文学科教育中智力开发的主要因素

1、语文知识、技能与智力发展的关系(B)

2、语文能力的思维品质(A)

3、语文学习元认知(B)

4、语文学习中的非智力因素的内涵(B)

5、语文学习中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的关系(A)

6、语文学科教育中智力开发的途径(运用)(1)怎样开发观察力(B)(2)怎样开发记忆力(C)(3)怎样开发思维力(B)(4)怎样开发想象力(C)(5)怎样组织维持注意力(B)第十三章 语文学科德育 第一节 语文学科德育的特点

1、语文学科德育的内涵(识记)

2、如何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实施德育(A)第二节 语文学科德育的内容 语文学科德育的内容:(B)

1、爱国主义的教育(C)

2、坚强意志的教育(C)

3、勤劳和艰苦奋斗精神的教育(C)

4、为人民服务精神的教育(C)

5、友谊情怀的教育(C)

第三节 中学语文学科德育的途径与方法

1、中学语文学科德育的途径(B)

2、中学语文学科德育的方法(C)第十四章 语文学科美育 第一节 语文学科美育的特点

1、语文学科美育(识记)

第二节 语文学科美育的内容

语文学科美育的内容:(B)

1、培养审美感知能力(C)

2、培养审美想象力(C)

3、培养直觉思维能力(C)

4、培养美好的情操(C)

5、全面发展具性(C)

第三节 语文学科美育的途径和方法

1、通过教学活动进行美育(C)

2、开拓视野、积累审美经验(C)

3、传授授步的美学理论知识(C)

第十五章 课外语文教育

第一节 课外语文教育概述

1、课外语文教育的重要地位(C)

第二节 课外语文教育的内容与形式

1、课外语文教育有哪几个方面(B)

第三节 家庭及社会语文教育

1、家庭语文教育的形式(C)

2、社会语文教育的形式(C)

第四节 课外语文教育的组织和指导

1、课外语文教育的指导原则(B)

第十六章 语文教育方法

第一节 语文教育方法概述

1、语文教育方法的涵义(B)

2、影响语文教育方法选择和运用的因素(B)

第二节 语文教育方法的基本要求

语文教育方法的基本要求是:(B)

1、服从整体教育目的2、服从语文学科教育目标

3、根据语文学科性质

4、从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

5、合理选择,灵活运用

第三节 语文教育的一般方法(运用)

1、结合教学实践,论述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A)

2、语文课堂教学的常规方法(C)

(1)以语言传送信息为立的方法讲授法 串讲法 问答式教学法 谈话式教学法 讨论式教学法 点拨式教学法(2)以训练为主的方法练习式教学法 诵读式教学法(3)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研究式教学法 比较式教学法(4)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

第四节 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运用)

1、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要点(B)

第十七章 语文教育媒体

第一节 语文教育媒体概述

1、语文教育媒体的涵义(识记)

2、语文教育媒体的类别(C)

3、当今世界教育媒体的发展趋势(B)

第二节 语文教育的传统媒体

1、板书的基本要求(B)

2、语文教育现代化媒体的优越性及特点(B)

3、语文教育现代化媒体的分类(C)

第十八章 语文教育测量与评价

第一节 语文考试的历史沿革

1、我国古代语文考试的内容和形式(B)

2、现代语文教育的主要特点(B)

第二节 语文考试的类型和功能

1、语文考试的类型(B)

2、语文考试的功能(B)第四节 语文考试题型

1、语文考试题型的类别(B)

2、选择题的优点和缺点(B)第五节 语文考试评价及改革方向

1、考试与评价的关系(C)

2、教学过程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与学习评价三者关系(B)

3、考试评价的质量指标(B)

(1)难度(2)区分度(3)效度(4)信度 第十九章 语文教育对象 第一节 语文教育对象概述

1、研究语文教育对象的必要性(B)

2、语文教育对象与其他教育因素的联系(B)第二节 中学生语文学习特点

1、初中生语文学习特点(B)

2、高中生语文学习特点(B)第三节 中学生语文学习方法指导

1、语文学习志趣的形成(C)

2、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1)大纲对学习习惯培养的要求(C)(2)常规训练的内容(B)

3、语文治学方法的传授(1)系统的语文治学方法的基本类别(B)第二十章 语文教育工作者 第一节 语文教育工作者的培养

1、语文教育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内涵和要求(C)

2、语文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的内涵和要求(C)第二节 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

1、备课的主要环节和基本要求(B)

2、上课的基本要求(B)

3、用现代大语文教育观认识中学语文教师工作的潜在意义的变化(B)第三节 语文教育工作者的科研工作

1、语文教育工作者科研工作的意义(C)

2、语文教育工作者科研工作的基本程序(B)第四节 语文教育工作者的继续教育

1、语文教育工作者为什么要接受继续教育(B)

2、语文教育工作者继续教育的目标、内容和形式(B)选用教材意见

《语文教育学引论》 阎立钦主编 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1996年5月)

第三篇:中学语文教材教法汇总

1、语文教学论的发展至今经历了哪几个时期/名时期的特点是什么?有哪些主要成就?(1)“教授法”时期

特点:这一时期的课程便是“国文教授法”,此时的教授法课程属于“教育学”这一总科目,与教育史,教育法令等课程内容并讲的,所用教材多从日本及欧美译来。因此,此时的“教授法”只能看作是语文教学论雏形。主要成就:1896年,大理寺少卿盛宣怀在上海创办的南洋公学师范教材暂用翻译日本的《统合教授法》,同年钟天纬在上海创办的三等公学,便采用“新法”施教;1898年他亲自编写了《蒙学镜》和《教授心术》语文教学论雏形的诞生,以1904年1月13日清政府颁布的《奏定学堂章程》为标志。(2)“教学法”时期

特点:从教授法到教学法反映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研究思路和研究领域的深刻变化,标志着科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主要成就:陶行知先生,提出“教学合一”,率先把南京高师全部课程中文教授法改为教学法。1922年梁启超发表的《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被称为我国最早研究中学语文教学法开山之作,黎锦熙先生《新著国语教学法》成为我国第一部以教科书形式写成的语文教学理论专著,王森然先生的《中学语文教学概要》,袁哲先生的《国语读法教学原论》该书是我国第一部将心理学研究成果引进语文教育的学术著作,阮真的《中学国文教学法》,这是三十年代语文教育理论研究的集大成之作,该书首创了“先总论后分论”的教材编写方法,堪称这一时期语文教育论著之最,具有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意义。(3)“教材教法”时期

主要成就:魏应麟编的《中学师范国文作文教学法》,蒋伯潜先生编的《中学国文教学法》。

(4)语言、文学教学法分科时期。(5)多种名称并在时期

《中学语文教学法》,1980年4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会出版,使全国师范院校使用,1980年10月,中国教育学会语文教学法研究会正式成立。

2、应当如何理解语文教学论学科的性质?

语文教学论的性质,可以从学科性质和课程性质两方面来理解。(1)学科性质。语文教学论是教育学一门分支学科,语文教学论,既是普通教学进一步分化产生的分支学科又是教育学同语言学接缘产生的交叉学科,同时,还是综合运用多学科的观点和方法产生的综合性边缘学科,语文教学论主要研究语文教育这一特殊现象和规律。(2)语文教学论是一门应用理论学科。课程性质:语文教学论作为一门课程,它是高等师范院校汉语言文学教育专业必修课,是最具师范特色的专业课程,它是一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指导下,向师范生系统传授语文教育基础知识,培养具语文教育能力和基本科研能力,坚定其从事语文教育信念的专业基础课程。

3、语文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什么?任务有哪些?

语文教学论是研究的对象是中学语文教育现象,①语文教育历史②语文课程③语文教育过程④语文教育测评。

“教授法”时期,研究如何实施国文和国语教学。“教学法”时期,“学生学的方法”进入了学科研究领域,“教材教法”时期,教材研究受到广泛重视,“分科”时期,是一次将课程内容进行分科施教的尝试,“并存”时期,学科教学论,学科教育学等名称出现,实质上是我们力图从更深的层次和更广范围对语文教育活动规律进行概括标志。

任务:①学科理论任务:在马克国主义基本原理的指导下,综合运用教育学、心理学、语言学、文章学、文艺学,思维科学和现代方法科学与技术科学等多种科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对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分析和系统研究,做它理论概括和阐述,帮助人们正确理解和把握语文学科教育,明确语文教育改革方向,提高语文教学质量。②课程教学任务:通过理论讲授和技能训练,传授学生一些基本语文教育历史常识和教育,教学的基础理论知识,培养他们从事语文学科教学与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为他们将来成为21世纪标职的语文教师奠定坚实的理想理论基础和从教技能基础。

4、语文教学论的基本研究方法有哪些?如何理解各研究方法?(1)历史分析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借古今中外的历史文献,对语文教育和理论研究史上存在的实践和理论理解进行分析、比较和评价,以总结语文教育发展规律的研究方法。(2)现实概括法,通过对语文教学现象和整体状况观察与调查,了解客观事实,发现必然联系,或通过对诸多教学经验的分析,进而经过分析与论证,总结和概括语文教学规律研究方法。(3)理论推导法综合借鉴和运用古今中外的教育学语言学、心理学、哲学、思维科学和其他现代横断科学的理论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法,通过分析、推论或命题,假设的方式提出理信纸设想的研究方法。(4)科学实验法,是根据特定的目的和一定的理论假设设计严密的实施方案,适当控制某些条件,变更某些条件,然后,对事实反映的情况进行科学定量,定性分析,做出理性判断,以发现必然规律的研究方法。

5、中国语文教育的历史经历了哪几个时期?每个时期的突出特点是什么?

古代语文教育,近、现代语文教育当代教语文教育。

古代语文教育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三种类型的社会形态变化。(1)语文教育思想①重视诗书才华作用,主要通过四书五经来进行②语文训练的内容及与式与选仕制度有密切关系。(2)语文教育内容。①经史类“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书》《易》《礼》《春秋》②文选类《昭明文选》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文章选集由南朝梁昭明太子萧统编选,是我国现存最早诗文总集。《古文观止》由清代吴楚材与其子吴调侯合编《古文辞类纂》由清代桐城派散文家姚鼐编写。《唐诗三百首》清蘅塘退士孙洙编③蒙学类:周优的《史籀篇》秦代的《仓颉篇》汉代的《急就篇》南北朝的《千字文》宋朝的《三字经》《百家姓》等近代又有王国维辑校的《仓颉篇》章太炎重订的《三字经》。(3)语文教育法阅读教学,学习方法,熟读和背诵,存疑与精思,圈点和评注。教学方法:讲与练,问与议,序与贯。写作教学:读与写,放与收,模仿与创新。近、现代语文教育

前期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中国文学”课设立是中国近代前的语文教育重要标志之一,中期是指辛亥革命至“五四运动”以后一段时期,由纯文者的“中国文学”课一变而为“国语”课是近代中期语文教育重要标志之一。后期指“五四”运动以后的到新中国诞生,“国文科”的设立是这时期语文教育重要标志之一。语文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中国文学”标志着语文已成为独立学科。白话文教学替代文言文教学。新语文教育内容,编写多种教材以下介绍几种二十三、四十年代国统区较为通行教材冼星一编,黎锦熙、沈颐校,1923年出版的《初级国语读本》傅东华编,教育部审定,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复兴初,高中《国文》各六册,教材每册都包括精读和习作两部分,这套教材出版发行量最大。田叶对陶、周于同、郭绍虞合编出版《开明新编国文课本》甲、乙种本,甲种为白话本,乙种为文言文。<四>开始对话文教育的规律进行探索。<五>解放区的语文教育。语文教育矛盾。解放区语文教育以“社会化、政治化、劳动化、实际化”为指导原则,着重对学生进行政治思想教育,另一方面重视语文教育实用性,第三个方面面向大众、普及教育,提高中华民族文化素质和语文水平服务。语文教育内容,以1945年陕甘边区教育厅所编《中等国文》影响最大,干部文化课本《中级国文选》,1942年编的延安《文化课本》提但启发式教学。联系实系进行教学。当代语文教育。

一、第一阶段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1、“语”“文”统一。

2、重视思想教育。3改革旧的教学方法。

二、第二个阶段。1围绕《红领巾》教授法的讨论。

2、实行汉语,文学分科教学。

三、第三个阶段,表现在教育内容上就是强调为政治服务,紧跟形势,把思想教育任务提高到不恰当地位。教材大量选用时,思想内容上“假、大、空”,语言文学粗糙拙劣。第四个阶段,1组织语文教学目的任务的大讨论,当时对“文”关系的认识,基本上有三类不同见解,一是以文为主,二是以道为主,三是文逾并重。2制订了《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这套教材特点。①选材多、广、精②教材编排上,根据训练重点,组织课本,配合课本编入知识短文,按照训练的要求编配各种练习题,组成了由浅入涤循序渐进的体系。3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①多读多写②精讲多练。第五阶段,教学内容上废除了全国通用的语文教材,利用各地或各不院自编教材。教法方法,批判了“学校以教学为主”教学以课堂为主的思想。第六阶段,这一时期语文教改成果主要体现在以几个方面:首先在教学思想上改革:①全面发展语文能力的思想,②教与学辩证统一的思想。③听说读定全面训练的思想。其次,是语文教材的改革。①教材由单一向多元发展②教材内容上增加阅读量扩大知识面。再次是教学方法上的改革。①注重学法指导②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如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钱梦龙的四种基本课型。黎已法的“六课型”

六、为什么说白话文替代文言文是语文教育史上一项重大改革? 我国古代语文教育一直沿用文言文,这种情况持续到“五四”运动前,文言文不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不便交际和就用,也不利于教育普及,在“五四”运动推动下,1920年1月北洋军阀政府教育部明令改初等小学的国文为语体文改国文科为国语科,中不大学的教科书也逐步采用语体文。白话文在语文教学中取得了合法地位,课文中的白话文比例逐步增加,新文学作品大量初选进教材使得“语”与“文”达成一致。

七、中学语文学科的性质有哪些?它们之间关系怎样?

中学语文学科的性质是全部教学与研究活动的出发点,是语文学科所以能力独立存在的依据,它对语文教学起着规范和制约作用,语文学科的性质主要有工具性,思想性、文学性、知识性、实践性等。

八、中学语文学科的基本目的是什么?

中学语文科的目的是依据学科性质和社会需要而制定的。它是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和归宿,是指导和衡量中学语文教学的根本标准,中学语文学科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水平,即发展学生的语言素质。

九、中学语文学科的目标有哪些?应如何看待各目标之间的关系? 1知识教学目标,依据大纲中学阶段学生应该掌握的基础知识目标不①汉语知识②文体知识③文学知识2能力培养目标①阅读能力②写作能力③听话能力④说话能力,3思想教育目标,中学语文学科必须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思想品德和爱国主义精神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思想教育不仅包括道德情操爱国主义教育,也应包括审美教育。4智力开发目标

十、怎样理解语文学科的工具性? 1中学语文学科作为一门语言素质教育学科其基本的学科对象和学科的内容就是广义的语言其设科的目的也是为了学习和掌握语言,而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以“语言”为对象,内容和基本教育目的的语文学科从本质上讲也是一门具有基础性的学科。2对于中学生来说语文是学好其他各门功课基础工具,所以语文是基础的基础。3中学语文学科主要是一门“形式”学科,进行语文教学其着眼点和侧重点,应是语言形式,而不应是知识内容,语文学科是一门技能学科。进行语文教学的目的,主要应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理解,运用语言的语文能力。

十一、中学语文学科目的的意义?

首先目的的确定可以提高语文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使教师在处理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编制考试试题时有一个明确的依据,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其次,可以增强教材编写的科学性。第三,可以为语文教学的评价提供明确的标准,从而增加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十二、语文教学大纲的作用是什么?建国后颁布过几个语文教学大纲,目前通行的语文教学大纲有什么特点?

语文教学大纲是指导语文教学与评价活动的纲领,它对语文教材的编选,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活动的组织和教学评估标准的制定都具有规范和指导作用。1首先,语文教学大纲是编选中学语文教材的根本依据对教材编选活动具有指导和规范的作用。2其次,语文教学大纲是确定教学内容的根本标准,对教学内容的确定也具有指导和规范作用。再次,语文教学大纲是组织语文教学活动的纲领,对语文教学活动具有指导作用。最后,语文教学大纲还是语文教学评估和学业成绩考核的根本依据,对语文测评工作也具有限定的作用。

建国后颁布鞋教学大纲的特点:

1、1956年前后国绕汉语,文学分科教学实验,进行的大纲改革分科试验实际从建国初的1951年便开始酝酿,1956年正式开始,中央政府教育部先后制定了三种《语文教学大纲》。

2、1963年适应国发经济调整而制定的大纲。

3、1978年,为拨乱反正而制定大纲。1986年作为正式本的《全日制中学文学教学大纲》颁布衽,这是建国后,第一部作为正式本颁布实施的教学大纲。

4、1990年为向发年义务教育过渡而修定大纲。目前通行的语文教学大纲是1992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中语文教学大纲》和1996年《全日制普通高中语文教学大纲》特点:变教材说明性为课程指导性。变分年限定为终端要求。克服应试教育,注重素质教育。

十三、语文教材,语文教科书的含义是什么?语文教科书的功能有哪些?语文教科书的构成因素有哪些?应如何使用语文教科书? 语文教材:是组织语文教学内容和语文教学活动,实现语文教学目的的物质凭借。语文教科书:是依据《中学课程计划》《语文教学大纲》和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设计编写的专供语文学科教学和语文活动课程使用的教学用书。语文教科书的功能:思想教育功能;知识传授功能;能力训练功能;学习指导功能;语言涵养功能。语文教科书的14、语文教科书构成因素有哪些?

主要由:语文系统、知识系统、训练系统、课文系统,是中学语文教科书的主体部分。知识系统包括汉语知识、文体知识和文学知识。15如何使用语文教科书?

紧慎的选择教科书;熟悉教科书;合理使用教科书;紧慎选择教学资料。中学语文教科书的主要类型:合编型和分编型。

16、课程、语文课程结构涵义各指什么?明确语文课程结构有什么意义?

课程:为实现学校教育总目标而规定的教学科目及其目的、内容范围,份量、安排,进程和时限总和。广义的课程包括教学大纲和教材。语文课程结构:依据语文这一教学科目的教学目的而设置的子科目及其目的,内容和进程的构成形态。

语文课程结构意义:语文课程分为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由于语文科的基本性质是语言素质教育学科,其主要性质是语言素质教育学科,其主要的教学目的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而语文能力的获得又必须通过实际的操作训练和应用活动来实现,因此,活动类课程在语文科中占有重要地位。语文科的课程结构,给活动课程以应有的地位,也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需要是适应九年义务教育与高中分流需要,对话动类课程说明,更加丰富了素质教育和分流教育教学形式,语文课程的内部结构趋向合理,并得到实现。

15、语文学科类课程和活动类课程各有什么特点?语文学科课程在高中包括哪些类型?活动类课程主要有哪些形式?

学科类课程特点:①以先整传授学科基础知识和系统训练基本能力为基本目的②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教学形式③以教师的系统讲授和学生的系统训练为基本教学方式。活动类课程特点:①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与特长为基本目的。②以学生直接参与语言活动为基本形式③按学生的需要和发展规律组织教学内容和活动程序。语文学科类课程在高中阶段包括必修课、限定选修课和任意先修课。活动类课程主要形式:①按活动形式可分为“阅读活动、写作活动、听说活动等。②按活动性质可分为:学习管理活动兴趣特长活动,学科渗透活动、社会实践活动。

16、教学原则,语文教学原则的涵义各是什么?二者关系是怎样的?确定教学原则依据是什么?

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和教学过程的客观规律针对教学实践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倾向而制定的指导教学活动的基本要求。语文教学原则:是依据语文教育教学目的和语文教学过程的特殊规律,针对语文教学活动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和倾向,而制定的指导语文教学实践的基本原理和要求。

二者关系: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是个性与共性之间的关系,语文教学原则是指导语文教学的特殊原则,一般教学原则对语文教学原则具有指导意义,但语文教学原则又具有自身的特殊性,对一般教学原则具有丰富和发展的作用,作为指导语文学科教学的特殊原则,它是涉及语文教学中各种因素制约语文教育全过程的整体性原则,而非只涉及局部问题专项要求和具体规则。教学原则的依据:一是教育教学目的,二是教学过程中的客观规律,三是教学实践的总体状况。

17、语文教学原则有哪些?

1、以语言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全面发展原则。

2、以语文能力训练为重心的优先发展原则。

3、以学科教学与活动指导相辅相行的和谐发展原则。

4、“双基”教学与个性培养协调共进的健康发展原则。

18、你是如何理解各语文教学原则?

以语言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全面发展原则:1以语文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全面发展原则,是对确定语文教育目标和处理各种目标之间关系的基本要求。2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目的是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学的水平。3以语言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全面发展原则提示我们,中学语文教学的总体目标是促进学生语言素质的全面发展,应将语言素质培养目标放到首位,并以此为协调诸方面关系的总体方向和根本依据。

以语文能力训练为重心的优先发展原则:1以语文能力训练为重心的优先发展原则,是确定和处理中学语文科各项教学的各之间主次关系和比重关系的基本要求与指导原理。2中学语文科的内容主要包括知识,能力,心理,品格三个方面,以语文能力训练为重心的优先发展原则,将语文科的教学内容作为一个有机系统来看待,认为这个系统中的各项内容双构建成一个关系网络,强调在这个关系网络中,语文能力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和最主要的内容项目,应当得到优先发展,并且成为语文教学活动的重心部分,保证足够的训练量,其他方面的教学内容应当尽可能融合到这个重心训练当中进行教学并且要为促进语文能力的发展服务。

学科教学与活动指导相辅而行的和谐发展原则:1学科教学与活动指导相辅而行的和谐发展原则,是对中学语文教学组织形式的基本要求。2语文科的教学目的要以语文科的教学内容为凭借才能得以落实,而语文科的内容又必须通过一定的教学组织形式才能发挥其功能,最终实现教学目的。3“学科教学”,即指语文学科类课程的教学活动形式,学科类课程教学以课堂教学形式为主,以教师的系统讲解和组织学生的系列训练为主,以便学生获得语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为基本目的,其中的“活动”指语文活动类课程的教学组织形式,它以课堂以外的学习小组活动形式为主,教师主要起指导和督促作用,以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和全面涵养学生语文素质为主要目的,“相辅而行”强调两种形式相互补充、相互配合,有机承接,最终目的让学生在“和谐”的教学形式中,使其语言素质得到全面“和谐”发展。“双基”教学与个性培养协调共性的健康发展原则:1“双基”教学与个性培养协调共性的健康发展原则,是对语文教学的人才培养方向的基本要求。2首先,我国的教育方针和语文教学大纲为语文教学的人才培养方向提出了根本的方面和基本标准,这是我们确定原则的根本依据,因此,语文教学的人才培养方向应当与教育方针和大纲要求相一致,坚持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促进学生德、智、体诸方面的全面发展,注重结合语文教学特点,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和审美观的教育,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服务,其次,还要坚持“三个面向”的方针,培养适合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现代化人才。3“双基”教学与个性培养协调共进的健康发展原则中的“双基”指语文基础知识,和语文基本能力,个性,在这里有两层意义:一是理解、运用和学习文学过程中的个体特征,一是理解、运用和学习语言文学时表现出来的个人特长这项原则,强调语文教学的人才培养方向既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又有良好的语言个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协调好双基”教学和个性培养的关系,使学生的语言基本功能和语言个性都得到健康发展,习惯上人们常以为“双基”教学是基础,个性培养要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得到发展。

19、教学方法的实质是什么?如何理解?

首先在于教学是师生的相互作用,没有这种相互作用,也就没有教学,因此,要成功地运用一种方法,就必须对客体有所了解,了解它的特性以及它在动作影响下的变化过程,才能达到师生互通,教学同步。

20、讲授法和问题法有何特点,教学中如何运用?

讲授法的特点:优点①利于知识传授的系统性、深刻性。②利于教师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③利于集中地进行语文教学与思想教育。④地保证教学时间的经济有效、不足。缺点①不利于学生主动性、积极性的发挥②不利于发挥学生智能③不利于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的综合训练。

问题法的特点:问题法是师生的双边活动,师生双方可以及时沟通,有助于教师获得教和学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程序和进度,优化自己的思维流程,使自己的活动与学的活动同步。

如何运用:在教学的实际运用中要依据这些特征,精心选择协调配合,方能发挥方法体系的整体功能,保证教学内容的顺利先成和教学目标圆满实现。

讲授法的运用要点:①注意运用的场合和方式。②讲授的内容要求有严密的科学性。③教师讲授的语言要有力度。④打破一讲到底的传统的教学方式。

问题法的运用要点:①必须科学的设计问题。②课堂提问过程就是师生双方共同提出问题和解答问题的过程。③要掌握“问”的艺术,在“怎么问”上巧作安排。

21、教学中如何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分为讲授法、练习法、阅读法、问题法、议论法、研究法。1区分这些方法的依据有两个一是学生掌握各种内容时所进行的认识活动的性质,二是教师组织学生各种活动时所进行的活动的性质。2教学方法的依存性,决定了它的操作要依存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设备等因素,而这此因素双是多方面,多层次的。

3、教学方法的多样性提供了选择使用的可能性。4教学方法的统一性决定了现代教学过程要使用所有的教学方法。5教学方法的局限性,决定了教学方法要取长补短,彼此配合。

22、如何理解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在目前条件下可能运用哪些现代化教学手段,并如何发挥其效用?

1加强直观教学,激发学习兴趣。2刺激多种感观,提高教学效率。3促进教学改革,扩大教育规模。

现代化教学手段:1幻灯和投影,2广播和录音。3电影、电视及录像。4语言实验室,电子计算机。

23、什么是阅读?阅读有哪些功能?

阅读是阅读主体以文学材料的内容和形式进行理解,从中提取信息领悟意义并获得感受,以适应社会及自及特定需要的复杂的心智活动。阅读功能:1推动社会进步的功能。2促进个体发展的功能。3涵养语言素质功能。

24、怎样理解教学目标系统的三个层次?

1课文学习层次,理解所学文章或文学作品的内容和形式,了解中外优秀文化并接受其涵养,熏陶。2阅读训练层次,系统进行阅读指导,扎实进行阅读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使他们形成良好的阅读态度和阅读习惯并相机促进学生听说写能力的发展。3教育发展层次,有的放矢地进行德育和美育,发展学生的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培养健康高尚的现代人以上三个层次,从第一层次为基础,第二层次为核心,第三层次为导向,紧密联系相互依存,构成一个先整的阅读教学目标系统。

25、阅读能力的结构是怎样?

1认读能力;2理解能力;3鉴赏能力;4活用能力。

26、课文阅读教学过程要满足哪几个条件?

三个条件:1能使学生科学有序地把握课文的内容和形式。2能使学生受到切实有效的阅读训练。3能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和谐发展。

27、如果指导学生以读、理解、鉴赏和活用课文?

1认读指导2语言学习指导,了解语言所反映的对象,感受语言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课文中一些句子的深层含义,找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和段落。3内容和结构分析指导。①分析各段文学的内容和结构。②把课文划分为若干部分。③整体把握课文的思路和中心。4写作方法归纳指导。5鉴赏指导。①鉴别思想意义。②感受美好情怀。③欣赏先美形式。6活用指导。①课文积累。②阅读迁移③课文辐射④开发创造。⑤人格感化。

28、如何训练阅读技能?

1朗读和默读。朗读就是出声读书是眼耳口脑并用的一种阅读方法。朗读的基本要求:①正确②流畅③有感情。朗读技巧训练重点:①安排好停顿②确定好重音③掌握好语调④调整好速度。朗读训练常用方法:①组织学生认真听教师录音或学生的规范的优秀的朗读。②重视刘上朗读指导。朗读指导包括吐字发音指导,理解课文指导和朗读技巧指导③强化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④运用现代化科学手段。2精读和略读。精读:全面掌握读物内容深入理解读物特点的阅读是培养阅读能力最主要,最基本手段。钱梦龙“自读六步法”①认读②辨体③审题④问答⑤质疑⑥评析。略读:总揽全局,观其大略它与精读相辅相成是现代社会必须掌握的一种阅读技能。略读基本方法①抓概括。②抓重点③抓意脉。3外部操作助读。①圈点,批注②复述与编提纲③摘录作卡片与写心得笔记。

29、各类语文阅读指导?

1实用文体阅读指导。(1)记叙文阅读指导,记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记叙具体真实的人物和事件来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文体。记叙文阅读指导要点:①理清思路②揭示主题③分析写法④感受语言。(2)说明文阅读指导。说明文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阐明事物的特征和原理,说明文阅读指导要点:①了解说明对象②清理说明的顺序③把握说明的方法④品味说明的语言。(3)议论文阅读指导。议论文是一种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着重在证明或反驳某种观点、主张。议论文阅读指导要点:①找出论点②理解论据③把握论证的过程和方法④掌握议论文语言的特点。文学体裁阅读指导:诗歌教学指导,诗歌用精炼、形象富有节奏的语言,创造意境抒发感情,来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诗歌阅读指导要点:①分析意境,意境是诗歌魅力的核心,它是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与诗歌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和社会生活现象完美结全,而构成的一种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②分析构思和表现 手法。③品味语言。诗歌语言最主要特点是凝炼、储蓄、富有音乐美和图画美。散文阅读指导:散文,是以优美的语言写人叙事咏物抒情的短小精悍的文学作品,它的最大特点是形散神不散。散文阅读指导的要点是: ①提揭示主题②把握结构③分析意境④欣赏语言。散文可分为:记叙性散文、抒情性散文、议论文。小说阅读指导:①分析情节结构②分析人物形象③分析典型环境④分析小说语言。

4戏剧阅读指导:戏剧的主要语言是人物语言人物语言特点:①动作性②个性化③音乐性④潜台词。文言文阅读指导:文言文是指五四以前以古汉语为基础的书面语文的文章中学语文教学文言文的意义在于:①感受汉语的历史的潢变进而培养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②认识祖国语言的永久魅力,学习古汉语中有生命的东西,以提高现代文的读写能力和听说能力。③了解我国古代丰富灿烂的文化,培养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民族自尊心。内容和重点:(1)学的指导。①认清字形,②读准字音③辨析字义。(2)词的指导:实词①分解与合解②本义与引申义③古义与今义④本字与借字⑤本类与活用。虚词(3)句的指导。①文言句式特点。②文言特殊句式(4)篇章指导。①知识讲解②课文分析。过程与方法:(1)预读阶段。①导入课文②指导预习。(2)讲读阶段。①指导口译②指导分析评点。③指导诵读(3)积累运用阶段。①熟读背诵②改定课文③语译复述④归类比较⑤拓展阅读。30、写作与写作教学关系是怎样的?

写作与写作教学是两个性质不同概念。写作,是是人类运用文学符号表情达意,交流信息的一种语言表达行为。写作教学是一种围绕教学目标,传授写作知识,培养写作能力,涵养写作心理品质的教学活动,写作教学应当遵循写作能力及写作心理品质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和写作活动的一般要求来安排教学活动,即要遵从写作规律,又要符合教学规律。

31、写作教学的目标体系由哪些基本目标构成?各项基本目标,又包括哪些具体内容,各项基本目标关系如何?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语言涵养目标和心理品质目标。

1、知识目标:以写作基础知识为核心,此外还包括语言文学知识,逻辑知识、修辞知识、哲学常识,思想文化常识,科学技术知识,自然地理常识和生活常识等等,写作知识是人类写作实践经验的结晶,写作基础知识,对写作活动的展开和写作水平的提高具有很强的指导导与规范作用,因此,应当成为写作教学中知识目标的核心,此外写作活动是借助文学符号表情达意的,因此语言文学知识也便是写作教学的一项重要知识目标。

2能力目标:以写作能力目标为核心,此外,还包括观察能力记忆能力,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联想能力,想象能力,及创造能力等一般能力和智力品质,写作能力是一种借助语言文学符号进行认识,感受思考,设计和表达的特殊能力。它主要体现为借助语言文学把握外在客观世界进行思考,储备和表达的敏感和习惯,写作能力是支配写作活动的直接基础和动力源泉是写作教学能力目标的核心。

3情意目标:主要包括思想情感和认识三个方面内容,这三个方面的目标构成了写作内容的三维体系,依不同的表达需要各居相应的核心地位。

4语言涵养目标:其核心是语感培养写作过程是语言运用过程,缺乏基本语言储备是难以进行的,语言储备不仅为语言运用提供基本媒体材料,还为语言运用提供范例材料。

5心理品质目标:其核心是养成写作习惯,写作态度,即对待与写作活动相关的一切行为的兴趣和愿望以及对待写作活动的严肃认真的责任感,写作意志,即坚持长期观察,积累写作素材,增强语言修养和克服写作困难的心理过程。写作习惯:即经过长期严肃认真的写作训练所形成的自觉的,持久的行动方式。写作态度:意志和习惯是支持写作活动的重要非智力心理因素,写是写作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动力保证,所以,此三者既是写作教学赖以开展的基础和动力,又是写作教学培养目标。

各项目标关系:写作教学的这五项基本教学目标,共同构成了写作教学的目标,体系,其中,写作能力培养的目标是写作教学核心目标,写作习惯养成目标是写作教学最重要的终极发展目标;写作知识,语言涵养目标是写作教学目标的基础部分,思想情感目标是写作教学的重要内容,心理品质目标是写作教学的动力系统。

32、写作指导途径?

1生活指导:生活是写作的基本源泉,学生的写作活动也不例外,指导学生观察生活,体验生活和理解生活,是写作指导的基本途径。学生的写作动机愿望和兴趣的产生与保持,以及写作素材的获得,都源自对生活细心观察,深切体验与深刻认识写作教学中的生活指导,既是培养写作能力的需要,也是全面育人要求,写作教学的生活指导,关键是培养学生热爱生活态度,发展他们观察生活,感受生活和思考生活习惯。2阅读指导:阅读,不仅为写作提供间接的生活素材和思想材料,扩大生活面,提高生活质量和摄取生活的能力最重要的是为写作提供语言文学表达的范例,增进语言文学修养,为写作奠定文学表达基础。写作教学中的范文阅读指导内容?一是指导学生从范文中提取间接生活材料和思想观点。二是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是反映生活和思想情感的思路与方法。三是指导学生学习范文语言,丰富语言储备。而其中的重点是学习作者的表达思路和语言技巧,从而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3听话指导:听话是学生最常用的吸取信息方式和最基本的语言学习形式,还因为听话与写作这两种能力之间存在着内在的相成转换机制,写作教学中的听话指导,主要是听信息,拓思路和学表达。4口头表达指导:口头表达与写作同属语言表达的范畴,二者的相关是比较密切的,写作教学中适当加入口头表达指导这个环节,以对写作进行预演练习,也是写作指导的一个便捷而有效途径。口头表达指导是以培养写作能力为目的表达技术指导而已,它包括立意构思选材用语等内容。5基本功指导。

33、写作教学过程的典型模式有哪几种?各种模式包括哪些环节和内容?

(一)我国目前的写作教学模式

1定题指导模式。这 我国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包括定题、指导,批文讲评四个阶段。2五步指导模式:是受信息论和控制论影响而设计的写作教学模式,其程序如下:作前导——作中导——评中导——欣赏导——再作导,这种模式涉及了写作过程的指导,评改后的范例引导和再作指导这对开阔写作教学的思路有一定的启发意义,但各阶段任务欠明确,有些环节机械套用信息论和控制论术语,还容易引起片面理解。总的看该模式仍以教师为主,学生活动体现了明显。3课题设计模式:引导课—观察课—写前指导课—习作课—讲评课—修改课。

(二)国外的几种典型模式1日本几种写作教学过程模式2美国学者的“写作过程”模式3英国学者的写作过程模式。4国际通行的写作教学模式。

34、写作教学“全制训练指导过程”模式包括哪几个环节?各环节内容是什么?

包括:写前指导、写中指导、写后指导。

1写前指导:即对动笔写作前的准备性活动的组织和指导包括写前准备和定向构思两个环节。写前准备,即写作前的涵养和储备活动。写前准备包括:生活准备,阅读准备,听话准备,写作是基础知识准备,语言材料准备写作能力准备和写作心理准备等内容。定向构思,即确定写作任务后至动笔写作正文前的动机发动和计划制定活动,写作构思,包括动机,发动,写作定向,思路展开和规划设计等内容。2写中指导:即对动笔写作后至完成交稿这段写作过程中诸项活动的激励和疏导。包括写作初稿和鉴定修改两个环节。写作初稿,即按写作训练要求和初步计划动笔完成作文初稿的活动。这个阶段是写作训练的主体部分,写作初稿阶段包括写文预期,回读,调整四项基本活动。鉴定修改,在先成初稿到定稿交文期间学生对其初稿,从内容到形式,从整体到局部进行全面审视和修订活动,鉴定修改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一是就写作的一般要求方面,审视作文质量;二是就该次写作训练的目标与特殊要求方面审视完成训练任务程度。3写后指导:即在学生匀上作文至本次训练活动结束期间,对学生作文进行批改,讲评和组织重作活动。包括对照审核,即对照教师提出的训练目标,评改标准和评语,对该次作文训练活动进行全面的自我评价和对教师评阅后的作文进行全面审核的基础上,彻底修改,重新写作的活动。

35、目前,我国较为典型的写作训练体系有哪些?各种训练体系特点?

1文体训练体系,2模仿训练体系。3分格训练体系,4观察训练体系。

文体训练体系:即依中学通用文体与写作能力水平及学生心理发展阶段特征的相关程度示安排顺序的写作训练体系。这种体系总体以“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为基本序列,各种文体训练相对集中构成一个基本的写作训练单元;在这个单元内的根据其文体写作要领分列训练,细目进行有侧重的文体训练,四种文体的划分是作品分析产生的结果,而不是专门按学生写作能以特点划分的,所以,这种文体虽然与学生的能级特点具有某些相关,且因其尚示改造成“教学文体”故四种文体并不与学生的写作能级特点直接相关。因而,这种训练体系价值也受到了影响,人们也便对这种体系降低了兴趣。模仿训练体系:即由模仿范文逐步到独立创造的分阶段训练体系,这种休系非常强调写作范例对写作能力形成的影响,是读写结合的具体模式,这种体系将写作序列分为模仿、改写、借鉴、博采和评析五个层次和类别。①仿写,一种以课文为范本的以读带写的训练。②改写是一种以课文为材料的写作训练。③借鉴是一种以课文为范本的写作训练,它是一种吸取范文的长处为我所用,而又自出心裁,写出新意的写作训练方式。④博采是一种广泛的借鉴,是一种综合借鉴,是博采众长而为我所用,是一种纯熟的借鉴和不拘一格又自成一格模仿训练形式⑤评析,是把范文作为思维对象,进而申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的写作训练形式。模仿训练体系优点:主要在于它能充分发挥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相互迁移的功能,但相对来说,在引导学生观察,体验生活及其他方面则重视不够,因此,这种体系作为写作技能专项训练体系是比较有效的,而作为总体的写作训练体系则有许多缺陷。分格训练体系:即写作基本功分格训练体系,或称写作基本训练要析教学法该体系的核心是写作技能训练总体分力。观察能力格,析微能力格,想像能力格,和表达能力格四部分。分格体系长处:主要在于重视写作基本功训练,在形式上也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是过于程式化的东西,其越完善越详细,便函越脱离学生的创造力也会受到一定限制。观察训练体系:这种体系全称:观察——分析——表达作文三级训练体系,该体系将观察,分析,表达视为写作的三种基本能力,分别安排在初一到初三的三个阶级,进行逐级训练。第一级训练着重培养,观察能力。第二级训练,着重培养分析能力。第三级训练,着重培养表达能力,“三级”训练体系,对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有一定的作用。除了上述几种写作训练外还有:以写作作基础知识为线索安排写作训练的“写作知识”序列训练体系以写作为中心分类集中分阶段进行综合语言训练的“双分”序列体系等。

36、写作训练的基本方法有哪些?各种方法操作要点是什么? 1提取素材指导:摄取素材是写作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摄取素材指导导包括指导获取素材和培养吸取能力,两个方面。指导要点是一是要注意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社会现实生活现象和自然现象。二是要注意组织和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从阅读生活中广泛搜集和积累文学素材。三是要注意学生从一切视听活动中有意识搜集和积累素材。2提炼题材与构思活动指导,指导提炼题材与中心是能否帮助学生,将生活感受与认识,转化为意识到的写作内容的关键环节,指导构思活动的核心是培养构思能力,培养构思能力的根本徐 是进行实际构思训练。3文学表达活动指导。在定作训练中具有非常重要地位,文学表达活动指导,首先要克服传统“分步指导”或干脆不指导,任其自流的错误观念和做法。其次,要按写作活动中的构成因素,进行有针对性的分类或个别指导。4评价与修改指导。评价与修改能力是写作能力重要组成部分,作文评价和修改能力的高低是写作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体现也是写作自觉性高低是写作水平高低的一项重要体同也是写作自觉性高低的反应,因此评价与修改指导,也是写作指导中一项重要内容。评价与修改指导:首先,也应当纠正一个错误的观念以为对学生作文的评价与修改只是教师一种教学手段,而不是一项培养目标和指导领域。其次,要切实组织学生的评价和修改活动,使学生在互批互改活动中提高修改文章的能力,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再次,要提高作文讲评,作文讲评,既是对本次写作训练及作文情况的分析和总结,又是写作基础知识和规律的讲解与指导;是评价与修改指导的重要形式,最后,还要组织好重作活动。

37、写作训练的常用方式分哪几种?各类之中主要有哪些具体形式? 常用的写作训练方式有专项训练,综合训练,和特别训练。1专项训练。也可称作片断训练,它是为培养某种专项写作能力而组织的片断或局部训练。这种训练就用最广泛,使用最经常,是写作教学最基本的训练形式。

按语言表达方法划分:叙述训练,描写训练,抒情训练,议论训练,说明训练。按写作活动过程各阶段划分:审题训练,立意训练,选材训练,组材训练,修改训练。

按写作相关的普通能力分为:观察训练,思维训练,记忆训练,联想训练,想象训练。

2综合训练。即以培养多种写作能力为目的,以完成全文写作为标志的写作训练方式,(一)命题作文,即教师设定文章的题目,由学生按题意及要求进行写作的训练方式。单一型命题作文,选择型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系列命题作文。

(二)供材料作文:是指提供给学生一定的写作材料,让学生以材料为凭借,按写作训练要求自拟题目或指定题目写作全文训练方式。

(三)设情境作文:即教师采用文字、图像、实物等形式。就写作环境氛围、动机情绪,写作话题、表达意图,写作对象等方面,为学生写作设置一种情境以完成全文写作的训练方式。

(四)设需要作文就学生的日常生活,提示其中的某种实际需要,让学生结合他们的生活实际进行实际应用写作的训练方式。特训练。既为了训练某项特殊写作基本功,或借助其他语言形式,或提出特别要求,而组织的写作训练形式,口头作文、听写、仿写、缩写、扩写、改写。

38、口语的特点有哪些?

有声性、即时性、情景性、多变性、复合性。40、听话的技术要点有哪些? 抓住要点、诱导说话人、推断新信息、评价。

41、听话能力训练的常用方法有哪些?各种训练方法的要点是什么? 听说训练、听辨训练、听知正误训练、听列提纲训练、听测训练。

42、说话训练可分为哪两类?各类之中的常用训练方法有哪些?其指导要点各有哪些?

分为原发型和再现型两种基本类型。

(一)借助文学材料的口语表达训练。①复述训练②概要复述③详细复述④扩展复述。2解说训练。解说性语言特点:①特别注意使用停顿②特别重视重音的使用③讲究吐字真切清楚④情态自然,语速适宜。3命题演讲,演讲就某个问题面对听众,说明事理,发表意见,提出倡仪的一种口语交际活动。演讲的特点:①必须有鲜明集中的目的性。②要求有配合恰当的体势语言相伴随,以加强感染力。③演讲是演讲人的多种优秀素质的综合性发挥作用的艺术活动④演讲的语言不仅仅要求热烈生动、形象、而且要求真实无为⑤表情要真诚严肃、感情要真挚感人。⑥态势语言要得体。

(二)不凭借文学材料的口语表达训练。包括交谈,即口头演讲,论辩训练三种。1交际训练。特点:①话题灵活多变,处在动态多变的语境之中②听说兼顾③口语化④适应性强。要点:①会说②会听③会看④会停。2即兴演讲训练。要点:①要有一种良好的心态②要有机敏思维力。③即兴演讲往往取决于各人的心理素质思想深度和知识广度。3论辩演讲训练。特点:①对立性②严密性③机敏性。论辩训练可按以下类型指导学生:①简明快捷式。②通俗朴素式③委婉含蓄式④风趣幽默式⑤模棱两句式⑥类比反驳式⑦诱导启发式⑧抽薪止沸式等等。

43、简述语文基础知识教学的教育价值?

1促进语文能力发展,在语文教学中,传授语言知识,培养语言能力是核心任务,学好基础知识才能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知识是形成能力,开发智力的基础。2促进语言素质发展,语文基础知识是构成部分,并对语言素质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44、语文基础知识教学应注意什么问题?

1建立一个科学有序的语文知识体系。2树立语文知识教学是为培养语文能力服务的思想。3加强教法研究,激发学习兴趣。

45、语文基础知识学习的途径主要有哪些?

1条理系统。语文知识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感性经验阶段,而是提高到理性认识高度,不能只是散乱,零碎地学习,而要不断把知识条理化,系统化。2阅读积累。有目的地指导学生从课外阅读和现代化视听渠道中积累也是获得语文知识的重要途径。3识记感悟。4言语实践。

46、语文基础知识教学方法?

1讲析法2比较法3自学法4练习法。①阅读练习②写作练习③自编例句④编制图表。

47、什么叫态度?由哪些成份构成?

态度:是指个体自身对人、对事对物和对某种活动所持有的一种具有一定结构和相对稳定的内在心理状态。三种成分构成:①认知成份②情感成分③行为准备状态。

态度的形成受以下各种因素影响:①社会信息②强化③模仿④团体的期望与规定。

影响学生学习态度形成或改变因素,主要来源是:家长、教师、教学过程,以及个人在活动中的成败经验。

48、语文学习态度指导的方法?

(一)积极态度的形成。1运用环境影响,①社会②家庭③同伴④团体。2优化学生心理。①动机②情感③性格

(二)消极态度的改变。态度改变包括质的改变和量的改变,前者指由消极态度变为积极态度,后者指增加积极的态度。

改变消极态度的方法主要有:劝说宣传、角色扮演法、活动规范法。

49、如何理解学习方法意义和作用?

首先,无们应该充分肯定学习方法在学习活动中的地位和作用。其次,我们也不能任意夸大学习方法的影响和作用,对学习方法意义和作用的辩证,科学分析,为我们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认识和实践提供了依据。

学习方法:是人类在学习活动中为了提高学习效率而总结和运用的,经济有效的获取知识,掌握技能,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并使身心和谐发展的途径,程序方式和手段总和。50、语文学习方法系统构成?

语文学习方法包括:语文方法、语文学习方法、语文学习控制方法。

(一)语文方法。听的方法、说的方法、阅读方法、写作方法、等。

(二)学习方法。语文学习方法、能力训练方法、语文学习规律、语文学习途径、语文学习窍门。

51、语文学习方法指导的要求与方法?

要求:观念更新、重心转移、统筹安排、循序渐进、全程贯穿、由扶到放、依据对象、灵活施导。方法:模式指导、经验指导、理论指导。

52、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是学习者在已有知识和技能基础上,一般不依赖他人而能够独立获各知识,经验和观念和技能的能力。自学能力可分为:限定性自学能力、主动性自学能力、自主性自学能力。

53、自学能力培养的意义?

1、从现代社会特点看,科学技术的发展大大加快,知识更新率大为提高,要适应未来社会的生活,必须培养他们根据社会、工作、生活的需要,自主独立学习的能力。

2、从教学活动的结构看,教学活动包含着两个相互联系活动一个是教师的教授活动,一个是学生的学习活动。

54、语文自学能力因素分析?

①一定的语文知识和语文自学知识。②基本的语文技能和语文自学技能。③一般 的智力品质。④较好的非智力因素。

54、中学生语文自学能力构成?

①使用语文工具书的能力。②独立阅读语文书报刊的能力③吸收积累语文知识能力。④自练听说读写的能力。⑤语文专题研究的能力。⑥与课堂教学同步自学语文的能力。⑦自主学习语文的能力。

55、语文自学能力培养的途径与方法?

(一)启发语文自学需要。一是目标激发,可以向学生讲清自学对学好语文的重要意义,讲清自学语文与人生历程密切关系。二是榜样引发,即引导学生学生奋起模仿,效法自学语文的榜样。三是情感诱发。

(二)改革课堂语文教学。阅读教学要强化预习或自读环节,优化讲读或教学环节活化巩固练习或作业环节,课堂语文教学要特别注意,语文自学方法的指导和运用。

(三)培养语文自学习惯。良好的语文自学习惯包括书写工整的习惯,使用工具书习惯,诵读记忆习惯,圈点批注习惯。笔记抄摘习惯。预习复习的习惯,语文自练习惯,多渠道学习习惯。计划的习惯,以及归纳整理,独立思考质疑问难的习惯。培养语文自学习惯的方法。①强化自学情景刺激。②调动各种心理因素。③把握最佳培养时机,教学实践证明,习惯培养要抓小抓早。

56、什么是智力?由哪些因素构成?

智力:是人们在认识活动中一种具有多种结构的综合性能力。构成因素:观察力、记忆力、注意力、思维力和想象力。其中思维力是智力核心。

57、语文教学中开发学生智力途径?

1在语文基础知识教学中进行。2在阅读教学中进行。3在写作教学中进行。4在听说教学中进行。5在语文课外学习活动中进行。

58、语文教学开发智力意义?

1二十一世纪国际竟争需要。2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3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需要。

59、语文教学中开发学生智力方法?

1培养观察力的方法。①比较观察法②分类观察法③顺序观察法④移动观察法、联想观察法。

培养学生观察力应注意以下几点:①要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先大后小,先静后动,先外部后内部,先求质量后求速度。②注意学生心理特点,有针对性进行训练。③加强指导,对观察进行定向、启发,提示。④持之以恒,勤于观察。2培养注意力方法。①明确目的任务法。②精心设计导语法。③内容充实新颖法。④教学方法多样法、语言形象风趣法。3培养记忆力方法。①明确目标法。②理解记忆法。③及时复习法。④多种感官协同法。⑤形象记忆法。⑥尝试回忆法。

4、培养想象力方法。①意境捕捉法②描述表演法③图表图画法。④看图作文法。5培养思维力的方法。①设问法②比较法③求异法④形象法。60.什么是非智力因素?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

非智力因素:不直接参与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处理等具体操作,而是对认识活动起动力,维持调节的作用,人们把这些因素统称为非智因素。它包括:动机,情感,兴趣、意念、和性格。

1学习动机的激发和培养。①明克每篇课文的具体目的和知识具体意义。②注意教学内容与方法新颖性。③创设“问题的情境”启发学生积极思维。④利用学习成果反馈作用。2学习兴趣启发培养。①制造悬念。②展现意境。③激发感情。3学习情感的激发培养。①充分运用课文中的艺术形象的感人力量,激发学生的道德感、美感。②造成轻松愉快,生动,活动的课堂气氛。4学习意志培养。①加强意志,品质的自我培养。②对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教育。③给学生提供独立活动克服困难的机会5学生性格培养①树立榜样。②因材施教③加强自我教育。

61、语文教学中培养非智力因素的意义?

(一)非智力因素与智力因素关系,智力因素是智力活动的认知系统,非智力因素是智力活动的动力系统,二者既有区别又有密切相关,互相制约,彼此促进,其表现为①智力因素促进非智力的发展。②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的发展。③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既有一致性又有相对性。

(二)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作用。①动力作用②定向作用③维持和调节作用。④补偿作用。62、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必要性。

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即语文德育,是语文教师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根据语文教学内容,按照语文教学规律,所进行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的必要性。首先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其次,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是语文科自身特点需要。再次,在语文教学中进行思想教育是学生成长发展需要。63、语文德育内容?

1政治品质教育。2思想品质教育。3理想品质教育。4道德品质教育。5意志品质教育。

64、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特点? 渗透性、恰当性、情理性。65、语文教学中思想教育途径和方法?

(一)通过教学进行思想教育。1利用背景及作者介绍开展德育。2利用课文分析开展德育。3利用板书设计开展德育。4利用课内自读课文开展德育。

5(二)通过作文教学开展思想教育。1利用作文命题开展德育。2利用作文评讲开展德育。作文评讲在这里指的是作文的评语和讲评,讲评要坚持正面引导。

(三)通过听说教学开展思想教育。1利用听说训练进行德育。2利用朗读进行德育。

(四)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开展思想教育。1利用课外阅读进行德。首先要充分利用人教社出版的中学语文配套教材自读课本开展课外阅读。其次,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新闻记者各种名著,另外,还要鼓励他们订阅内容好的书刊杂志。2利用其它课外语文活动进行德育,课外写作活动是提高学生与作文水平有效措施。课外听说活动主要是指导学生举办故事会、演讲会、辩论会等,此外,还要以组织学生进行图书交流会,把自己有益读物介绍给大家。66、语文美育的基本目标?

传授审美知识,培养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语文美育以语言为基本媒体和形式,以语文艺术的审美为核心,提高学生感知,理解鉴赏和运用语言的能力为归宿。

67、语文美育对语文教学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语文美育使语文教学充满情趣和活力,其次,语文美育促进语文教学的改革。再次,语文美育有利于智力开发和学生整体素质提高。学生素质从广义来说主要表现在政治思想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68、语文美育的内容?

(一)传授审美知识。1自然美。2社会美。3艺术美。

(二)培养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审美情趣,指人们从一定的审美需要出发,对审美对象产生的主观情绪,兴趣、态度、爱好和追求。

(三)形成一定的审美能力,审美能力可以具体分为审美感受力,审美鉴赏力和审美创造力。

审美感受能力:通过对审美对象的审美感知,获得对审美对象,从形式到内容的整体的直接的把握和领悟,从而发生审美愉悦的一种能力,它是审美鉴赏和审美感受能力包括多种心理功能,诸如感知、想象、情感、思维等其核心是“感知”。审美创造能力:指的是表现美创造美能力,审美创造能力是审美最高层次。审美鉴赏能力:指对审美对象的鉴别与评价能力。69、语文美育特征?

1以语文文学为媒介,借助语言想象再现形象。2更强形象性,情感性和愉悦性。70、语文教学中审美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语文学科类课程中的美育。1通过语文教材的学习进行美育。①形态美②色彩美③崇高美和优美④社会美。

(二)语文学科教学过程中的美。

(三)语文活动类课程中的美育,活动类课程包括阅读活动写作活动,听话活动等,可以重点通过推荐优秀阅读篇目和指导他们写鉴赏笔记来进行语文美育。

(四)通过美化语文教学环境进行语文美育。

71语文教学评估?

是对语文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估量和评价。语文教学评估除了要依据学生卷面考试的成绩,还要重视教师在激发学习兴趣,指导学习方法和培养学习习惯方面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效果。72语文教学评估意义?

1客观认定语文教师的教学效果。2提供反馈信息,诊断教学疑难,以利于改进教学。3检验学校的语文教学管理体水平。4为语文教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73、语文教学评估原则?

1客观性原则。2一致性原则。3全面性原则。4目的性原则。5新时期评庆与综合评估相结合原则。6动态评估相结合原则。7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的原则。74、语文教学评估标准?

1教学效果标准。①知识掌握标准。②能力发展标准。③思想教育标准。2教学效率标准。3职责标准。4素质标准。

75、制定语文教学评估标准应符合以下要求:目的性、可行性、群众性、导向性。

76、制定教学评估标准可分为四个步骤进行:1对教学目标进行分解。2对于草拟的评估标准进行论证。3征询群众意见。4试行并修改。

77、语文教学评估包括哪些方面内容? 1是教学成果的评估。2教学过程评估。3教师素质评估。语文教学过程的评估可分为静态的教学要素和动态的教学环节两个方面。静态的教学要素包括①教学目标。②教学内容③教学方法。动态的教学环节包括①备课②上课③作业批改及课外辅导。④学生成绩考查和讲评。

教师的教学素质评估:①教学水平②教学态度。③思想修养。78、语文教学评估的指标体系:

(一)制定语文教学评估指标体系的要求:1要充分反映语文教学目标。2要体现先进的教学思想。3要明确反映日常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4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征。

(二)语文教学评估指标体系。79、语文教学评估类型?

(一)根据评估功能划分。1诊断性评估。2形成性评估。3总结性评估。

(二)根据价值标准划分。1相对评估,指在团体内以自己所处的地位同他人相比较而进行评估。2绝对评估,是在评估对象所在团体之外而设立评估标准,根据完成既定教育目标的程度而进行评估。3个体内部差异评估,指在个人内部就评估因素进行纵横比较所作出的判断。

80、语文教学评估方法:问卷法、观察评定法、查阅文献资料法、座谈法。

81、语文教学评估途径:自我评估、学生评估、同事评估、领导评估。82、语文教学评估程序:评估准备:1确定评估的对象和目的。2确定评价标准和指标体系。3确定评估类型及方法。4建立评估小组。5制定评估方案。①评估的对象和目标要求。②评估的组织领导和人员③评估的标准和指标体系。④评估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83、评估的实施:1评估的思想动员。2搜集评估资料。3处理资料信息。4分析评估。5写出评估结论。84评估结果分析处理?

1分析诊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2进行评估信息反馈。3进行相应的决策。4撰写教学评估报告遵循以下原则:一是要紧密联系教学评估实际,深入分析研究教学评估的各种情况。二是实事求是,和事实说话,对教学评估中的材料、数据、结论、意见等要如实反映。三是要归纳总结出某些具有概括性、规律性的见解与结论。四是对教学评估情况重在叙述和说明不必过多进行说理和论证。教学评估报告包括内容:①概要②评估方案设计③主体的具体实施过程。④评估的结果与建议。

85、语文测试?

即语文学业成就测试,它对学生的语文学习成果和语文学习状况的检测与评定,语文测试通过设计标准的语言刺激物和特定的语文情境来考察学生的语言素质水平及发展变化情况的测量活动。

86、语文测试功能:1衡量语文水平,检验教学效果。2诊断学习困难,反馈教学情况。3了解知难结构,调整教学方向,4激励学习动机,提高教学质量。87、语文测试类型:

(一)1依答题形式,可分为口头测试、书面测试和操作性测试。口试特点:①可以检测学生快速组织语言表情达意的口头表达能力。②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度和灵活应变的心理素质。③减少了阅卷手续,但由于口试是个别进行的形式,仍然比笔试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比较口试特点:①测试的信度、效度高,能较全面地检查考生的真实学习情况。②能够全面检查学生读写方面的综合能力,还便于发现有特殊才能的学生。③便于大规模举行,节省人力,物力和时间。④试卷能够保存,便于老师随时查考推敲,总结教学情况。笔试分为:闭卷测试和开卷测试。闭卷测试特点:由于考试时不允许参考任何教材和资料,这就迫使学生在复习整理平时所学内容时,既要记忆又要运用,做到知识能力一起抓。由于试题必须个人完成,这就有利于了解学生真实学习情况,锻炼和考查学生独立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由于考试有时间限定有利于检查学生知识与能力掌握熟练程度和思维、语言快速反应能力。开卷测试特点:①考题灵活,难以简单搬用书本题解②由于时间充裕,学生可以更大程度发挥水平③无规定标准答案,便于教师了解考生各自特点和专长。

操作性测试: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来测试学生的某些语文技能测试形式,如当场查字典,做书法等。

(二)依测试目的要求,分为能力测试和速度测试。1能力测试:又称难度测试,即提供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完成有等级差异的语言难题,以测定学生语文能力水平测试。2速度测试:即严格限定时间,让学生回答难度相等,而题量很大的语言问题,以测定学生解决语言问题速度和熟练程度测试。

(三)依实施时间和功能。分为安置性测试,形成性测试、诊断性测试和总结性测试。1安置性测试:一般是在一个新的学习阶段开始前进行的意在考查学生是否具备了学习新的语文内容的知识和能力基础或为按学习基础编组,分班或制定教学计划提供依据测试。2形成性测试:一般在教学过程中某一特定阶段进行,在了解学生这一学习阶段达到语文教学目标程序,以便发现问题,调整教学进度,如期中测试,单元测试。3诊断性测试:一般在形成性测试之后,已知道学生存在学习困难而又不知症结,进而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保证教学顺利进行。习惯上人们把以上三种测试称为形成性测试。4总结性测试:一般在一个较长的学习阶段结束后进行,意在了解学生在该相对完整的阶段结束后的达标情况进行全面的总结性测定。

88、语文测试命题要求:1知识性与能力性相结合。2客观性与主观性相结合。3层次性和多样性相结合。

89、客观性与主观性相结合优点:①便于对知能的综合考查。②便于学生充分发挥水平。③便于了解学生的思维全过程。④编制简洁方便,亦可避免学生侥幸猜测。90语文试卷编制?

1制定命题计划:①各种题型的题量及分配。②各项考试内容的题量及分数分配。③能力考查重点及各种能力层次的份量。④作文命题意向。⑤课内、课外题量比例。⑥试题难度及各类难度比便。⑦考试时间分配。2选择适当题型:①基础知识题。②阅读能力题。③写作能力题。3从编制形式上可分为:①选择题②填空题③简答题④综合题、作文题。4编制试卷:符合几项基本条件:①考查面广,考查点分布合理,考查内容具有代表性。②难度深度符合大纲要求,掌握好合格的标准线,力求便一般老先生都达到合格标准。③试题具有独立性不能互为提示,互为前提或答案。④同类型试题集中排列,由易到难呈梯度上升。91语文学业成绩评价? 包括成绩评定和结果分析。

(一)成绩评定。1成绩评定的基本要求。①进行成绩评定前要准确地确定标准。②教师的态度必须是公正的,客观的、认真的。2成绩评定的基本方法。①百分法②等级法③评语。

(二)结果分析。1定量分析:①信度②效度。2定性分析:①目的的适宜性分析②试题编制质量分析。③对考生能力水平分析。信度:指测试结果可靠程度。效度:测试结果有效程度。92、复习的意义?

1加深学生理解2使学生将所学知识系统化。3为学习新知识打下基础。4检验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5使知识转为能力。

复习类型:

(一)平时复习。1提定作业时。2介绍新教材之前。3在上课时间内随时复习。4在一节课结束时。

(二)单元复习。

(三)总复习。

复习方法:1检查旧知识,导入新课复习。2课后复习。3研究讨论。4运用大纲。5大单元复习。6综合性复习。

93、语文备考注意事项:1考试前的复习要适度。2注意培养从容镇定的心理素质。3掌握答题的一些基本要领。4掌握各种题型的特点和回答方式。

94、语文教师的职责?

(一)精心组织语文教学活动。1依据教学大纲设计语文教学。2按照教学规律组织语文。3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精神。

(二)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语文教师的育人,主要是通过各种语文教学活动进行的,语文教师要善于通过教材本身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进行读与听说的基本训练过程中,渗透德育美育教育,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质、爱国主义以及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此外,语文教师的表率作用,对学生也有着十分深远的影响。3积极参加教学改革。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提高民族素质,多出人才,出好人才,语文教师进行教学改革。首先,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变传统的封闭式语文教育思想,树立新的语文教学观,在教学实践中,真正体现教师是主导学生是,是主体的教学指导思想。其次,是改革传统守旧的教学方法,语文教师要有改革的意识,不因循守旧,固步自封,而要不断探索,勇于创新,积极参加教学改革,推动语文教改深入发展。4努力做好社会服务。语文教师的工作也是一种社会服务,所以语文教师对社会也负有责任,应该努力做好社会服务。95、语文教师的修养?

(一)思想品德修养。1思想先进,道德高尚。2忠诚教育,无私奉献。3热爱学生,诲人不倦,热爱学生是职业道德核心。首先要尊重学生,关怀学生,建立起融的师生关系。其次,对学生严格要求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不姑息,不迁就,按照党的教育方针和语文教学大纲,促其全面发展。4团结同事,互相尊重。

(二)学识修养。1语文专业知识修养语文教育三大支柱,语言学,文章学,随着社会发展,知识的更新语文教师要不断补充科学发展中的新知识,新信息这样,教师就能从自己丰富的知识,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真正掌握教学主动权。2教育理论知识修养语文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理论知识主要有教学,心理学和语文教学法知识。3文化科学知识修养

(三)专业能力修养。(1)教学设计能力。1钻研教材能力。①熟练掌握各种阅读方式能力。②理解、分析、鉴赏文章,把对文章的内容和形式的吸收消化,创造性加工成教学内容能力。③熟悉地查阅各种工具书,参考书的能力。2设计教学程序能力。①确定教学目的。②安排教学目的。③选择教学方法。3编写教案能力。(2)教学实施能力。1课堂控制能力。主要指在确定教学目的,内容和教学程序的基础上,控制教学的速度和强度,以适应学生的接受能力。控制教师的情绪,使自己始终处于最佳教学状态,控制学生情绪,使全班学生都能集中精力积极参与教学活动。2课堂应变能力。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针对新的,意外情况,正确而迅速地作出判断并付诸形动以解决问题能力。3复习考核能力。4教学听评能力。听评能力是语文教师教学基础能力之一,教师听评能力是指教师对所听内容作出恰当评价能力。(3)教学表达能力。1口头表达能力。①准确规范②形象生动③自然幽默。2书面表面能力。主要有书写能力和文章写作能力。(4)教学研究能力。1教学总结能力。2教学研究能力。96、语文教师进修意义?

1适应知识更新的需要新学科,新技术,新知识,不断出现丰富了语文学科内容,语文教师既要了解社会科学方面有关的新的研究成果,也要关注自然科学方面有关的新的信息和发展动态,不断吸取新的知识,丰富语文教学内容以适应新形势下教学需要。2深入进行语文教学。改革需要,语文教学改革任务还相当艰巨,教改发展也不平衡,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改经验还未能变成所有语文教师的自觉行动,要深入进行语文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语文教师素质是关键,因此,通过多种形式进修,提高他们自身素质和业务水平,转变教育思想,促进语文教育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3不断完善自我需要。语文教学目的的综合性,语文教材内容的丰富性,语文教学过程复杂多样性,使得真正搞好语文教学具有相当难度,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进修,不断完善自我,为培养一代新人做出贡献。97、语文教师进修途径和要求?

1明确目标,持之以恒。2学用结合,增长才干。3广泛涉猜,注重积累。

98、语文备课意义?

1备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2备课可取得教学主动权。3备课可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4备课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99、课文备课内容?

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方法构成语文教学四大要素。

(一)研究大纲。研究语文教学大纲,是备课重要内容之一,因为教学大纲是语文教学指导性文件,是指导语文教学活动和教学行为纲领。

(二)钻研教材。钻研教材是备课中心环节,首先要通读一个学段教材,弄清各册课本单元组成和顺序。其次,是要精读所教年级全册语文弄清全册课文单元编排,教师在深入研究教材基础上还要考虑对教材处理。

(三)了解学生。了解学生,是备课重要环节。1一般了解。2特殊了解。

(四)确定目的。教学目的直接关系着语文教学方向,决定着教学内容的取舍,教学过程的安排和教学方法运用。

(五)选择教法。要完成语文教学任务,就必须有恰当的教学方法,教师选择教法依据,教学目的要求。教材的自身特点,学生年龄特点,学习心理及知识能力情况,教师本人教学特点等。在方法原则上,坚持启发式原则,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积极性,使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并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技能,促进智力发展,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习惯,还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切不可生搬硬套,别人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也不能为赶潮流而搞经架子。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师备课的结晶,是施教的方案。先整教案包括课题计划,课时计划和板书计划。

(一)课题计划,是教一篇课文或一个单元课文总计划,其主要内容包括课文题目,教学目的,和教学设想。

(二)课时计划。就是分课时教学计划,主要内容包括,第X课时,本廛时教学要点,教学内容和步骤,教学内容和步骤是教案主体部分,教案的形式,一般分为详案、简案,微型教案三种。

(三)板书计划。1板书计划要求。明确目的、条理清晰、层次分明、文字简洁、要言不烦、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布局美观。2板书类型。词语式、分类式、结构式、综合式、专题式、情节式、线索式、赏析式。

100、教案使用应注意以下几点:充分发挥教案作用,灵活使用教案,保留教案及时反思。

语文备课方式:个人备课和集体备课。语文教师的教学工作包括在学科教学和活动指导 语文教师指导语文活动应努力做到:

(一)订好计划,注重实效。

语文活动是语文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一种有组织有目的的活动,阅读是语文活动的主要内容,又是经常性的活动,形式灵活,人人都应参加,是活动计划中不可缺少的项目。开展语文活动应坚持实事求是原则,无论开展什么形式的活动,都应注重实效,不图表面热闹,不搞形式主义,而要扎扎实实地开展好每一项课外活动,真正使语文活动成为语文教育的一个渠道。

(二)培养兴趣,因材施教。语文教师可以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加活动的主动性,通过语文课外活动培养学习语文的兴趣,确立学好语文的信心。由于学生在知识能力、智力、心理、兴趣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在指导语文活动时,应注意因材施教,注意在各项活动中发现不同学生的特长,鼓励其发挥专长,促其成长和发展

(三)学科教学与语文活动相结合。

学科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基本形式,而语文活动的开展也围绕学科教学以弥补学科教学的不足,学科教学指导语文活动,语文活动促进学科教学,学科教学与语文活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四)敢于放手,多方配合。为了更好的开展语文活动,语文教师还要主动的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争取班主任、各科教师、团组织的配合,有些活动还要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配合和支持 101、语文教研的意义? 1)、促进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2)、提高教师的思想、业务水平 3)、为整个语文教育提供经验 102、语文教研工作程序和方法

1)确定课题 2)收集资料 3)撰写论文 教研论文之形式多种多样,常见形式一般包括绪论、本论、结论几个部分。

第四篇: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考试重点

填空、简答:

1.新课程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贯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基本精神,是本次课程改革的灵魂。2.“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追求下列课程理念:①教育民主;②国际理解;③回归生活;④关爱自然;⑤个性发展

3.新课程的目标重建:①新课程确立起新的知识观,从而走出了课程目标的知识技能取向;②新课程确立起新的学生观,从而使个性发展成为课程的根本目标;③新课程确立起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连续性,从而使新课程植根于生活的土壤

4.语文新课程对语文教师的角色定位和教学方式将产生重大影响:①教师角色:由“传授型”向“研究型”转变;②教学方式:由“讲授型”向“师生互动型”转变

5.课程基本理念有以下四条: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④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6.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7.语文课程目标与语文课程功能具有内在的联系。离开了课程功能,目标的制定就缺乏内在的依据。8.中外母语课程的独特功能:①培植民族精神,传承民族文化;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③母语课程是学习各门学科的基础工具;④母语课程奠定个体社会化和终身学习的基础

9.语文课程目标也称语文教育目标,它的作用:它是语文教育的出发点和最后归宿,并决定着语文教育的方向。

10.三个维度:“过程和方法”“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1.立足三个“统一”,把握“三维”目标:①过程与结果的统一;②认知与情意的统一;③接受性与体验性的统一

12.教学阅读转型的表现:①从“一元解读”到“多元解读”;②从普适性解读到个性化解读;③从“他者解读”到“自我解读”;④从“认知性”解读到“体验性”解读

13.阅读教学范式转型的表现:①从教师独白到师生对话的转换;②从教师“肢解”到学生“体验”的转换;③从预设性教学到生成性教学的转换;④从倾听型学习到言说型学习的转换;⑤从结构型教学到后结构教学的转换

14.阅读教学转型存在问题解析:①防止阅读教学中的浅体验;②防止阅读教学中的假对话;③防止阅读教学中的伪生成;④防止阅读教学中的乱言说;⑤防止阅读教学中的无结构

15.阅读教学中的多重对话:①与教科书的对话;②与教师的对话——垂直性互动;③与伙伴的对话——水平性互动;④与环境的对话——发散性互动

16.阅读教学要坚持四个主体性的统一:①文本作者的创作主体性;②语文教师的施教主体性;③教材编者的编辑主体性;④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17.我国中学写作教学的目标定位,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①写以致用的思想一直未我国语文课程标准(或大纲)所倡导;②在“写以致用”思想主导下,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的文体特征掌握,成为我国写作教学的主要目标;③端正写作态度、培育写作情感,也是我国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

18.写作教学缺乏有效性的主要特征:①写作教学内容缺失;②写作指导缺位;③写作教学观念落后;④一些作文试题的导向错误;⑤写作体式要求失当 19.①关于“写什么”:首先,要理清写作目标与写作内容的关系;其次,要规定具体的写作课程内容;最后,要研究学生有效的写作实践。②关于“怎么写”

20.口语交际教学,原名听说训练。第二次飞跃是在新世纪之初,其明显的标志是2001年7月公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把以往的听说训练改为口语交际,强调语言的实际运用,从而突出了口语的交际功能。

21.听说能力的基本结构:①听话能力结构:a.感知语言能力;b.理解语言的能力;c.品评语言的能力;②说话能力结构:a.内部语言的组织能力;b.口语材料的选择能力;c.语音运用及应变能力

22.口语交际教学的三种质地的课程内容:①反思性的课程内容;②形成性的课程内容;③技巧性的课程内

23.从课程看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意义:①设置综合性学习突破了传统的、狭隘的语文课程观;②设置综合性学习有助于语文课程教育功能的充分发挥:a.密切了语文课程与多个领域的联系,b.为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整合提供了保障,c.促进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③设置综合性学习可以弥补分科课程的缺陷,有利于语文学科教育目标的全面达成

24.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实施过程:①活动准备阶段;②进入问题(课题)情境阶段;③实践体验和问题求解阶段;④总结、表达和交流阶段

25.综合性学习评价的要求:①以正面评价和激励评价为主;②全面评价与差异评价相结合;③关注问题意识和多样化的探究;④重视知识的综合运用;⑤重视过程和体验

26.教师对综合性学习的评价策略:①学生作品平均法;②教师观察交流评价法;③问卷调查法

27.高中阶段要为学生提供丰富而多样的课程,课程结构随之发生变化,即由原来实行单一的必修课变为必修课加选修课,于是就产生了学生的选课制。学生选课制的到来,必然引起课程管理制度的变革,也就是说,客观上要求采用学分制。由此可见,学分制与选课制密切相关。

28.语文教材的基本结构:①范文系统;②知识系统;③作业系统;④助读系统 29.语文教材的功能:德智启迪功能;语文历练功能;语言积累功能;知识扩展功能 30.语文教材的类型:语文教材有综合型(合编型)和分科型(分编型)两种编制类型 31.语文教材的特质:基础性;系统性;典型性;具体性

32.语文课程资源类型:①素材性课程资源和条件性课程资源;②校内课程资源和校外课程资源;③显性课程资源和隐形课程资源;④语文课程资源的其他类型

33.语文课程资源的基本特点:丰富性;潜在性;生成性;言语性

34.语文课程资源开发的原则:文化性原则;审美性原则;地域性原则;多功能原则

35.现代信息技术与语文课程整合将在语文课程实施层面引发深刻变革,即语文教学环境、教学方式、教学过程、教学媒体、师生角色等都会发生本质的变化。

36.媒介语言的特征:传播内容具体、形象、丰富;传播速度及时、迅捷、高效;传播手段多样、灵活;媒介语言具有“拟真性”、“虚拟性”,容易误导受众 37.课程评价的发展趋势——走向质性课程评价:质性课程评价与量化课程评价;量化课程评价的反思与批判;走向质性课程评价

38.质性课程评价典范之一:档案袋评定(语文质性评价的重要方式); 质性课程评价典范之二:苏格拉底式评定

39.学科的特点:①理论性;②实践性;③综合性

40.工具性:①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②语文是思维和想象的工具;③以语文为工具从事其他的学习,语文是基础工具;人文性:①言语活动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之一;②言语活动是一个人的生命活动,只要是人就不能没有言语活动;③语文的外延与生活外延相等,一个人的言语世界有多大,他的生活外延就有多大;④就汉语而言,它不仅负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传统文化,当从其外在形式看,同样凝聚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神和汉民族人文心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

41.教学过程的构成因素:空间因素:教师、学生、教材;时间因素: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结果。42.中学语文教学原则:①德育、美育和智育相统一的原则;②听、说、读、写相互促进原则;③发展智力原则;④课内外语文学习相结合的原则 43.评价的特点:诊断性、全面性、多元性

44.语文教育评价应具备的作用:反馈、激励、甄别、导向 45.传统语文评价方法是考试。

46.阅读教学方法选择:①记叙文教学方法:讲析法、讨论法、朗读法、练习法;②议论文教学方法:辩论、演讲;③文言文教学方法:诵读、句读、翻译、鉴赏、背诵。

作文教学方法选择:①单项作文训练;②命题作文训练;③供材料作文训练;④想象作文训练;⑤话题作文训练;⑥自由作文训练

口语交际教学的方法:听讲;诵读;复述;问答;讨论;辩论、演讲、讲故事

47.魏书生:课堂教学六步法(属于参与式):定向(明确教学要求、重点与难点);自学;讨论(先小组,后班级);答疑;自测;自结

48.钱梦龙:三主四式导读法(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自读课(认读、辩题、审题、发问、质疑、评论分析)讲读课;作业课;复读课

名词解释:

1.语文素养:指人经过长期的语文学习和实践,从而在语文修养方面达到一定的水平。它包括作为行为的语言运用能力和与语文内涵相关系的心理特征。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应致力于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2.红领巾教学法:解放初期(1956年),苏联教育学家普希金在北师大讲授《红领巾》所运用的教学方法,也是对我国语文教学影响最大的语文教学模式。理论上是三个阶段:起始——阅读分析——结束,在实践上表现为介绍作家的时代背景、解释生词难句、朗读、分析人物形象、分析故事情节、概括主题思想、总结写作特点这一模式。通常称为讲读法,对我国语文教学发展有一定推动作用但也出现了机械模仿、公式化形式主义倾向。

3.语文综合性学习:以语文学科为依托,以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学生生活与社会生活的整体联系为主线,以问题为中心,以活动为主要形式,借助综合性的学习内容和综合性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一种课程组合形态。

4.教材:关于教材最一般的定义,是指教师在教学行为中所利用的一切素材和手段,它既包括最标准的教科书,也包括形形色色的图书教材、视听教材、电子教材等。其中,教科书是最具代表性的核心教材。狭义的语文教材的概念是指语文教科书。5.语文校本课程:语文校本课程是语文学科视野中的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开发主体,根据学校实际情况,为适应学生语文学习的需求而开发的有学校个性特色的语文课程。

6.媒介语言:从广义上讲,凡是用来传播信息的符号,包括文字、线条、图片、动画、声音、视频、图表、光线、色彩、影调、角度、景别、蒙太奇特技等都属于媒体语言。从狭义上讲,媒介语言单指在媒体中使用的语言、文字。从语文教学上讲,媒介语言包括在媒体中使用的文字、声音、图片、视频,包括报刊语言、广播语言、电视语言、网络语言等。

7.语文课程资源:课程资源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课程评价等课程编制过程中可资利用的各种直接因素和间接因素的总和,包括一切人力、物力以及社会、自然、人文资源;狭义的课程资源又称教学资源,指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直接因素。语文课程资源是指语文课程编制及语文教学活动过程中可资利用的一切直接性资源。

8.语文教学法:根据语文学科的特点,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和其他相关的理论,研究语文现象及其规律的理论体系。

9.语文课程目标:是从语文课程的角度出发,规定语文课程人才培养的个体规格和质量要求,是指人们在语文学科领域展开的全部教学活动中预期要到达的具体要求。

10.语文教学过程:是语文教师的实施过程,是语文教师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组织学生、指导学生积极学习语文,掌握语文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智力和品德的过程,是教师教授与学生学习整体相统一的过程。

11.语文教育评价:依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标准,在系统搜集资料并加以分析的基础上,对教学过程及结果所做的价值判断、描述和把握。

论述:

1.语文教师教育:教师教育归根结底是为了教师的专业发展,它是当今世界许多国家教育改革、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教师的专业发展程度关乎学校教育质量乃至整个国家的竞争力。加快教师专业化进程,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是教师教育的根本性目标,而一名理想的教师应当具备以下品质:①胸怀理想,充满激情和诗意。教师只有有了高的理想,才能不断增强自我意识和使命感,不断进行自我挑战,达到高成就、高水准。而教育的复杂性则要求教师应当富有更高的灵性与悟性;②自信、自强,不断挑战自我。一个理想的教师应善于认识自己、发现自己。只有自信、自强,一个人的潜能、才华才能发挥到极致,一名理想的教师,应当不断地追求成功,设计成功,更重要的是要撞击成功;③善于合作,具有人格魅力。竞争基础上的合作,合作基础上的竞争,是现代社会的显著特征,教师应当适应这样的社会环境。同时教师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在多大的层面上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对学生施加影响,一个优秀的教师是善于调动帮助他成长的各方面因素的;④充满爱心,受学生尊敬。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爱心,只有在爱的基础上,教师才会投入他的全部力量,才会把他的青春、智慧,无怨无悔地献给孩子们,献给教育事业;⑤追求卓越,富有创新精神。一个优秀的教育家应当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人。⑥勤于学习,不断充实自我。这是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基础。教育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学习,只有知识面广阔的教师,才能给学生以人格上的感召;⑦关注人类命运,具有社会责任感。教育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因此,一名有理想的教师应该关注社会、关注人类命运,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⑧坚韧、刚强,不向挫折弯腰。这也是一名优秀教师应当具备的重要条件。

2.写作教学:首先,我们应当明确新课程写作教学的目标定位:第一,写以致用的思想一直为我国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这是我国百年写作教学一以贯之的取向;第二,在“写以致用”思想主导下,记叙文、说明文和议论文的文体特征掌握,成为我国写作教学的主要目标。记叙文、议论文和说明文的练习,被认为“是一切写作的‘通用’之基础”,所以掌握了这些文体的表达方式,在此基础上去写各种具体的文体,才会游刃有余;第三,端正写作态度、培育写作情感,也是我国写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表现为一下三个方面:①真实写作;②读写结合;③重视兴趣的激发和生活的体验。

其次,我们应当要提高写作教学的有效性,即了解写作教学缺乏有效性的主要特征,并明确“写什么”和“怎么写”。第一,写作教学缺乏有效性具有以下表现:①写作教学内容缺失;②写作指导缺位;③写作教学观念落后;④一些作文试题的导向错误;⑤写作体式要求失当;第二,“写什么”值得是写作内容,而写作内容的明确,需要理清以下三个关系:①要理清写作目标与写作内容的关系;②要规定具体的写作课程内容;③要研究学生有效的写作实践。关于“怎么写”,就是我们的话语形式,也就是要求我们思考应当如何运用语言文字使人的思想、情感、价值观在作品中得以实现,并做到学思同步。

最后,我们还应当知道写作教学的三大范式:①“结果——文本”取向的写作课程②“过程——作者”取向的写作课程③“交流——读者”取向的写作课程。只有恰当运用上述三种范式,基于“整合同构”的思路,重建我们的写作课程,才是我国作文教学走出困境的希望所在。

3.教案写作:【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积累文言词汇,朗读、背诵课文。2.理清文章脉络。3.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教学重点】1.掌握重点文言词语,翻译课文。2.认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教学难点】注意个别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教学课时】一个课时【教学方法】诵读法、讲授法、讨论法【教学内容】1.导语2.学生讨论,教师明确3.结语、作业4.板书【教学反思】初一学生古文基础太差,学起来吃力。为此,让学生多读,逐步培养学生鉴赏古文的能力。

第五篇:教材教法分析

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八年级(下)第一单元教材教法分析 开场白

1.抱着直接获取、拿来就用心态而来的教师很可能会失望的,因为任何一位专家都不可能比众多教师的思路宽,方法多,这是一个既浅显又很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何况我本身就是一名普通的教师。本单元内容基本上都是传统名篇,相关的分析鉴赏文章众多,对此原则上关于教参等资料上面内容详实的东西以及大家熟知的问题基本上略过。我将侧重点放在多谈思路方法,少讲操作过程,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环节还是留待大家评说才是。这次教材教法分析绝对不是最好的,但应该是真实的、与众不同的,希望能引起大家的思考。

2.教研活动就应该是新思想、新思路的大集合、大研讨,而不应该仅仅成为已有资料的汇编。文本是熟悉的,属于老酒,而师生是新鲜的,面对这些几乎都能背下来的文章的我们应该是2013版的,最起码应该让老酒在我们的新瓶中酿出新口味来。所以,让每一位老师都参与其中,大家集思广益、各抒己见就显得尤其重要。对于课堂环节的设计,绝对不能忽视学生的力量,建议每个教师对于课堂每个学生的提问进行整理和研讨,重难点的确立也许最有价值的是学生的提问(我们能否试着回答学生们提出的问题),我想这样的教研也许更有实际意义。

3.课堂是学生的,这早已成为我们的共识,可是我们经常进了课堂就下意识地又把自己当成了主人。如何改变现状呢?可以在“预设优质问题,让每个学生参与其中”方面进行研究。在一个充满了优质问题和优质提问方式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才会意识到对于他们的学习具有一种共享的责任感。

(1)优质提问的理念:

①优质的问题能够帮助学生进行学习;

②所有的学生都能对所有的问题进行回答; ③所有学生的回答都是值得尊重的; ④学生在迷惑或好奇的时候会提出问题;

⑤所有的学生都会思考和推理,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有一个标准答案。(2)优质提问的标准: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 ①每个学生都想参与其中——趣味性; ②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实用性; ③每个学生都会参与其中——指导性。

(3)优质提问对教师的要求:需要我们继续推进专业发展 ①所提出的问题要清晰、集中和有目的性; ②所提出的问题要包括各种认知水平;

③给予每个学生平等回答的机会,在提出问题和学生回答问题后允许等待时间; ④在学生口头回答的过程中,给予合适的反馈,帮助学生正确地进行回答; ⑤在讨论的过程中深入探究和重新引导,鼓励学生与其他学生进行互动; ⑥允许并鼓励学生提问。

可见,优质问题不仅体现在所提问题本身,还包括问题的操作过程及对此的分析评价。

单元概述

本单元继续学习叙事性作品——以人生轨迹为专题的记叙文。选编的五篇课文均是大家、名家之作。它们或是追叙自己人生道路上的难忘经历,或是展现名人、伟人的一个侧面,揭示人生意义。五篇课文的写作方法各有特色,人文内涵非常丰富,以期对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起到促进与奠基作用。

一、单元目标

1.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品味含义丰富的词句。

2.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发学生自我观照,使学生融入生活体验和情感体验。3.感悟只有奋斗过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人生,只要你付出爱,你一定能得到爱。

二、单元重难点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涵,思考、感悟社会人生。

2.了解叙事性作品的文体特征,揣摩文章的叙事风格、描述手法和浓郁的感情色彩。

三、单元建议

1.本单元的五篇课文题材都与生活经历、人生追求有关,因而,容易激发学生相应的情感,便于引发学生对自己的人生、生活进行观照。品味名家的人生历程,激发学生的人生体验,感悟社会的人生哲理。文章具有浓厚丰富的人文内涵,涉及深广的社会背景,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地查阅搜集资料,培养他们筛选整理信息的能力,以帮助学生加深理解。

2.八年级(上)第二单元更多的是名人写普通人,而本单元侧重于名人写名人,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名人与普通人之间的异同,最后归结到情感的认同性。叙事性作品比较适合朗读,在反复朗读中引导学生揣摩玩味作品的叙事风格,描述手法和其中的感悟。本单元特别适合用颁奖词或者诗歌的方式抒发情感,即可以培养检验学生抓住感人细节、概括人物性格、彰显人物品质的习惯和能力,又可以锻炼学生用精当的语言较好的抒发情感的能力,在比较学生成果的时候还可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3.引导学生质疑,在探讨交流中加深文意理解,领会文章艺术表达的特色。

4.本单元所写人物几乎包含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人物,有父母、老师、同学、偶像等,这是一群年代离我们很遥远,身份又让我们很亲近的人,他们的言行举止都应该能够引发我们很多的联想和想象。授课顺序可以稍作调整:先讲《我的母亲》《我的第一本书》(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并且年龄与学生们比较接近,容易理解),然后是《再塑生命》(关注残疾人的成长历程,对于健全人应该很有启迪,莎莉文老师亦师亦母),接着是《藤野先生》(外国老师对中国学生的影响),最后讲《列夫·托尔斯泰》(成长的历程还少不了偶像的激励),这样就形成了完整的人生历程,也基本上符合由易到难的顺序。文章:《藤野先生》 《我的母亲》 《我的第一本书》 《列夫·托尔斯泰》 《再塑生命》 人物:外(日本)中(母亲)中(父、同学等)外(俄罗斯)外(美国)关系: 师生 母子、师生 父子、同学 偶像 师生、母女 作者: 鲁迅 胡适 牛汉 茨威格 海伦 出生: 1881 1891 1923 1881 1880 国籍: 中 中 中 外 外 年代: 现代 当代 现代 5.作者大多是在距离文章记叙的事情发生很多年之后写的纪念性文章,基本上近似于文章所记叙人物的年龄,实际上就是深切体会到了文章所描写人物的心态,《藤野先生》《我的母亲》《我的第一本书》《再塑生命》等都是作者对二十年前事情的回忆,文中的藤野先生、母亲、父亲、莎莉文老师年龄都在三十岁左右,略小于作者写文章时年龄,这样正好可以更好地认识别人,审视自己,包括之前学过的《背影》等文章,属于自己成年以后回忆别人的成年,在回忆别人的成年时反思自己的现在,这样的情感既真实感人,又经过了时间的洗礼,因此更加值得珍惜。这是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用心品味的,尤其是在这个积累财富、忽视情感的时代,利用我们的学科优势,做一些陶冶情操、呼唤真情的事情,这应该是我们讲授本单元的动力和愿景。

单元鉴赏点 1.愧疚情结

本单元文章的作者对于文中所记叙人物大都充满了歉意,就像八年级(上)第二单元一样,而这正是一个有良知、有修养的人的共同境界。比如:鲁迅先生对于藤野先生感激之外的歉意(未继续学习老师的专业,分别时未说实话,分别后未寄照相、未与老师联系等);胡适先生回忆自己小时候的不懂事,让母亲操心,母亲受了那么多的委屈自己却无能为力,“生未能养,病未能侍,毕世勤劳未能丝毫分任,生死永诀乃亦未能一面。平生惨痛,何以如此!”;海伦认为自己给老师带来了那么多的麻烦,自己的每一点成绩都有老师辛勤付出的汗水,几十年以后的回忆,既是一笔财富,也是一种境界。牛汉回忆在那难忘的艰苦岁月中,父亲的关爱、同伴的陪伴、老师的宽容,甚至狗儿的配合,自己不能完全的理解和珍惜所隐约产生的丝丝不安;茨威格对于当时众人对于托尔斯泰外在形象与内在气质的不协调所产生的情绪波动是否也是一种对文学大师的不公?可以结合上学期我们所积累的教学积淀快速准确地进入本单元的心路历程,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主题,对于促进师生的共同成长都是有益处的。2.职业操守

塑造了许多感人的教师形象,既包括本身从事的就是教师职业,比如藤野先生、莎莉文老师,也包括更广义的教师内涵,比如母亲、父亲、托尔斯泰。那么什么样的老师会让学生难以忘怀,给他们更多的正能量,值得我们思考。

藤野先生影响了鲁迅的一生,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藤野对鲁迅倾注了无私的爱。他平等公正、一丝不苟的为一个清国留学生改作业,连一根画错位置的血管也要当面替学生改过来;他关心学生的个体差异,听说中国人敬鬼,担心鲁迅不肯上解剖课;他尊重学生,尽管替鲁迅弃医从文感到惋惜,但理解鲁迅这位弱国子民的强国梦,临别还赠与题写了“惜别”二字的相片。这些对一个受尽了歧视和污辱的清国留学生是多么大的鞭策和鼓舞啊。热爱学生、理解学生,使藤野先生具有了强大的人格魅力,以至于影响学生的一生。

因此,作为教师,高尚的人格魅力有利于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促进教学上的师生互动,为学生的终生发展打下精神的底子。良好的师生关系必须依靠深厚的师生情感来维系,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热爱、学生对教师的敬佩和爱戴,是产生师生情感的源泉,也是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

在教师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和谐的师生一旦建立,很容易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亲其师然后乐其教。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情绪感染了小弗朗士,他听得特别认真,感觉“真奇怪,今天听讲我会都懂,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在莎利文的爱心感召下,失聪又失明的海伦终于理解了抽象的“爱”,突破了认识上由具体到抽象的瓶颈。

对学生而言,教师一般都具有天然的影响力,如果这种影响力是建立在教师身份所赋予的权力基础之上的,那是不稳固的。而如果这种影响力是靠教师的人格魅力赢得的,那就相当持久而且强大了,这种影响甚至强大到足以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高尚的德行和追求,深入学生心田,为学生奠定坚实的精神基础。鲁迅就是时时受着藤野先生的鞭策,几十年过去了,仍不敢有丝毫懈怠,他坚韧的斗争着,为民族的觉醒和解放而奋斗。在鲁迅的精神家园里,有藤野先生播下的种子。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教材中出现的教师形象以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影响着他们的学生,也启发着我们当代教师:提高自身修养,增强人格魅力,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给学生以影响一生的精神食粮。3.整体感知

本单元文章内容丰富,正好可以训练学生快速准确把握文章脉络的能力。理清文章脉络,需要对文章的段落进行分析、归纳和整合。而明白分段的方法和意义,应该是学生们比较欠缺或者容易忽视的,而理清思路其实是更好地理解文章、抓准主旨的关键环节。比如《藤野先生》事件繁多,适宜用地点的转换来分析,《我的母亲》则用母亲对待不同人(对“我”、对家人)的态度来划分,而《再塑生命》用学习内容的不同所体现出来的层进关系来理解更好。4.换位思考

文章换一个叙述角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文章的情感,也许还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藤野先生》以藤野先生为叙述者来说说与鲁迅先生交往的所思所想,《我的母亲》从母亲教育胡适的角度谈谈如何倾注身心培养子女,《我的第一本书》写父亲帮助“我”修整书本以及让“我”转学的心理活动,《再塑生命》以莎莉文老师的口吻来叙述教育海伦的心得体会。可以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5.“闲笔”不“闲”

通过对所谓闲笔的分析和理解,体会作者的深厚情感和精妙构思。比如《藤野先生》中(1)(2)段对东京生活的描写(作者往仙台见藤野先生的缘由);(4)(5)段初到仙台的经历(正面衬托藤野先生);(24)—(28)段漏题事件(反衬藤野先生);(29)—(31)看电影(告别藤野先生的直接原因)等。《我的母亲》中(1)—(3)段写“我”读书写字,被称“先生”等(介绍自己的身体、性格,为母亲的教育做铺垫,与文末相呼应,而且《四十自述》作为自传自然要写自己的生命历程,母亲就是成长路上的恩师),(8)—(12)段母亲与家人的相处(以身示范,身教重于言教);《我的第一本书》中(2)段对父亲的书的介绍(家里学习的传统对我产生的影响),(12)(13)段对二黄、二狗的叙述(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再塑生命》中海伦大量的内心感受(都是莎莉文老师教育过程和教育效果的真实体现)。6.比较鉴别

本单元对比手法的广泛应用,为塑造人物形象,突出作品主题提供了较好的保障。比如:《藤野先生》中藤野先生与日本爱国青年、鲁迅与清国留学生的对比。藤野先生是一位穿着不拘小节的人,“这藤野先生,据说是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但藤野先生对工作是极其认真的,他把“我”的讲义都用红笔添改过了;血管移了一点位置也要指出。这个对比手法,较好地写出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写出了鲁迅对他的景仰。另外,藤野先生对中国留学生孜孜不倦的教诲及对学生的一视同仁,这与日本学生对中国学生的轻蔑态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体现出藤野先生是个真正的君子。《我的母亲》中母亲“无论怎样重罚,总不许我哭出声音来。她教训儿子不是借此出气叫别人听的。”与大嫂二嫂“她们生气时便打骂孩子来出气,一面打,一面用尖刻有刺的话骂给别人听。”的教育孩子的方式进行对比,赞扬了母亲的品行。《我的第一本书》中“我”的父亲与乔元贞的父亲、“我”的第一本书与乔元贞惟一一本书的对比;《列夫·托尔斯泰》中托尔斯泰头部其他器官与眼睛、众人的期望与实际的样子、“托尔斯泰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与“天才没有任何特殊的长相,而是一般人的总体现”的对比;《再塑生命》中老师来之前与来之后、老师在与老师离开、教育前与教育后等对比都起到了很好的作用。7.点睛之笔

文章中人物对作者产生的深远影响都有精辟的语言加以凸显,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也可以作为文章的分析的起点和终点,同时帮助学生体会应该如何围绕中心选择材料、安排详略。

《藤野先生》:“在我所认为的我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藤野先生对青年人的关心、照顾与鼓励,对不平等的不满以及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一直鼓舞着鲁迅从事反帝反封建的斗争,“每当夜间疲倦,正想偷懒时,仰面在灯光下瞥见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了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枝烟,再继续写些为‘正人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我的母亲》:“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母亲和气、仁慈、温和、宽恕人、体谅人又不缺乏刚气对胡适成为谦谦君子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我的第一本书》:“我的第一本书实在应当写写,如果不写,我就枉读了这几十年的书,更枉写了这几十年的诗。人不能忘本。” 因为通过父子情、同学情、人狗情的描写展现了 “从荒寒的大自然感应到”的“一点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

《列夫·托尔斯泰》:“作为一个始终具有善于观察并能看透事物本质的眼光的人,他肯定缺少一样东西,那就是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幸福。”托尔斯泰源于普通人,高于普通人,是离普通人最近的天才。

《再塑生命》:“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

具体实施(属于单元鉴赏点的原则上不再赘述)

一、《藤野先生》(要点示例)

(一)教学目标

1.理清文章的叙事和情感线索,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习作者围绕中心选择典型材料、合理安排详略的方法。3.感受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人物性格的技巧。

(二)案例推介

《藤野先生》一文写得太好了,我们深受感动,不过中学生作文要求写六七百字,虽然原文4000来字都是鲁迅先生的心血,我们能否在中心思想和主要内容不变的前提下把它缩写成一篇字数在700字以内的写人记叙文。

意图:整体感知文章内容,抓住主要事件,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调动全体学生的参与热情,培养研读文本的习惯。1.整体设计

将全班同学分成6个组,先静心读8分钟,然后讨论10分钟,新建思路,进行缩写,在700字以内写好藤野先生。指导各组从分段、每段段意、每段字数控制、写此段的目的来陈述缩写。六组的任务又同中有异,他们被分为两个常规作文组,两个小标题作文组,两个创新作文组,每组推选一名代表,限时三分钟陈述。2.讨论模式 比如:

常规式1:藤野先生的外貌、语言风格(50字)——添改讲义(200字)——纠正解剖图(200字)——关心解剖实习(50字)——了解女人裹脚(50字)——因弃医从文惜别(100字)——惜别后的怀念与感激(50字)

常规式2:看照片思藤野先生倒叙开头,想起先生的音容笑貌(100字)——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450字)——关心解剖实习、了解女人裹脚(50字)——惜别、怀念与感激(100字)

小标题1:相识(100字)——相处(400字)——相别(100字)——总结怀念与感激(100字)

小标题2:不安的感激(添改讲义200字)——无言的悔恨(纠正解剖图150字)——难忘的感动(关心解剖实习150字)——唯一的为难(了解女人裹脚100)——永远的鞭策(100)

创新式1:1926年10月12日睹物思人(50字)——翻看1904—1906年写下的有关藤野先生的点点滴滴(日记1: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的细心与当初穿衣的模糊对比,令我感动;日记2:对中国很感兴趣的藤野知道中国敬鬼的传统,也想了解中国三寸金莲的裹脚方法;日记3:惜别时他的遗憾、热忱与我的无言以对600字)——打断思绪,继续受先生的鼓舞,写些文字(50字)

创新式2:讲义的自白:记(50字)——交(100字)——惊(200字)——珍(150字)——失(50字)——悔(50字)——慰(50字)——永远的愧怍,不息的动力(50字)3.展示交流

小组内有具体分工,记录、串联、发言等安排到位,全员参与。可以解决事件梳理、主题确定、详略安排等诸多问题。

(三)问题预设

1.善用词语是鲁迅先生文章的一大特点,就连虚词的使用也是如此。标示出第一段中的“也”,体会其中蕴含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与别处没有什么区别,失望之情溢于言表)。上野的樱花烂漫的时节,望去也像绯红的轻云(勉强如此),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玩闹嬉戏总少不了所谓的“大清精英”),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丑态百出),盘的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通过“也”的用法的分析,表现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极度失望与无聊。2.“在我所认为的我师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感激、鼓励的内容及原因是什么? 分析:

感激、鼓励的内容可以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事件,理清文章的叙事线索,教参讲得和详细,此处略。

感激、鼓励的原因还需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以及藤野先生与周围人物的参照上。藤野先生在周围“爱国青年”偏激、狂妄的情绪中所表现出来的正直、无私、坦荡以及为此而执着追求、认真负责、敢于斗争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鲁迅先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影响就愈加清晰。

藤野先生是鲁迅先生最敬重的老师;叙事散文《藤野先生》是鲁迅最看重的作品。1935年,日本岩波文库要出版《鲁迅选集》,译者增田涉到上海征求鲁迅意见,问他选哪些文章才好。鲁迅回答:“一切随意,但希望能把《藤野先生》选录进去。“他的目的是借此打听藤野先生的下落,同时委托增田涉先生代为寻找。第二年,《鲁迅选集》出版,增田涉又到上海送样书,鲁迅再次问起藤野先生的下落,增田涉说没有打听到。鲁迅先生叹息说:“藤野先生大概不在人世了吧!”

3.文章的题目是《藤野先生》,找出文中没有直接描写藤野先生的内容,说说它们对于表现藤野先生的作用。

分析:《藤野先生》中(1)(2)段对东京生活的描写(作者往仙台见藤野先生的缘由);(4)(5)段初到仙台的经历(正面衬托藤野先生);(24)—(28)段漏题事件(反衬藤野先生);(29)—(31)看电影(告别藤野先生的直接原因)等。

4.以藤野先生的口吻,设想一下他在与鲁迅先生的交往过程中的思想活动。

意图:变换角度进一步体会鲁迅先生难忘藤野先生的原因。通过添改讲义、纠正解剖图、关于解剖实习和中国女人裹脚的谈话、告别等四个场景来描述。

5.说说“清国留学生”与日本“爱国青年”对鲁迅先生弃医从文的影响。

本国的年轻人麻木堕落,异国的青年妄自尊大,使鲁迅先生对祖国的未来深深地忧虑,并促使他为了国家做出重大的人生选择。

鲁迅先生向来对青年人非常重视,因为他们代表着国家的未来,两国青年的不同表现对鲁迅先生做出重大决定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同时,他们的行为也能更好地突出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二、《我的母亲》(合作探究)

(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文章所叙事情对作者成长的具体影响。2.体会“亦母亦师”“亦慈亦严”的情感交织。

3.了解朴实文风与作者“谦谦君子”之间的映衬关系。

(二)问题预设

1.分组整理母亲对“我”和对家人的相关事情,用叙述加评论的方式表现出来,然后对母亲的亦母亦师的角色进行分析研讨。

先分别叙述并加以评论,然后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分析,体会母亲对作者“言传身教”所产生的潜移默化、终身难忘的影响。作者的《四十自述》所表达的 “不惑情感”应该是值得我们细细品味的。

2.文中有哪些“文”与“野”的具体内容?

可以按照人物分别叙述,也可以按照事情(尤其是细节分别整理)。

3.作者失掉了“懂音乐”和“做画家的机会”是因为长辈和先生的影响,而作者“确是喜欢看书”明显也收到了家庭的影响,对此你如何看待。4.母亲在作者心目中,兼有“慈母”“严父”“恩师”等多重角色,有人说,母亲的“严” 是“慈中严”,“慈”才是最主要的,试结合文章内容和作者生平谈谈你的看法。

要点:文章最后“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毫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待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注意文中的加粗词语);找出“好脾气”“宽恕人”“体谅人”的根据(再次熟悉课文,有针对性地寻找材料);结合胡适的生平(可参见相关资料)

5.结合自身经历谈谈“读书看书”与“做人的训练”之间的关系。

引导学生体会“学知识”与“学做人”之间的辩证关系(可以就此问题展开辩论,以便引起我们广泛深入的思考)

三、《我的第一本书》(问题研讨)

(一)教学目标

1.理解“我的第一本”书的内涵。2.咀嚼耐人寻味的句子。3.感受浓浓的真挚的情意。

(二)问题预设

1.请按照故事的时间顺序讲述“我的第一本书”的故事。

意图:整体感知故事情节,梳理文章内容大意 2.分组排练短剧系列:《“我”和乔元贞》、《“我”和父亲》、《“我”和狗儿及其他》

意图:情景再现,加深对文本的理解。短剧通过人物肖像、神态、动作及语言的表现,师生对学生的表演进行点评,指出精彩传神之处和需要改进的地方,用心体会为什么“这一本却让我一生难以忘怀”。3.祖母、“弄不成”、二黄毛的笔墨都不多,写他们的作用是什么呢?

分析:祖母对“我”的 “嘲笑”和揭底,对比出父亲对我学习的重视和帮助,也能延展“我”从小生活环境的“荒寒”,侧面表现了父亲的不容易;“干什么事都办不成”的“弄不成”都可以当老师,既交代了父亲让“我”到崔家庄小学念书的原因,也说明了在当时求学的艰辛,同时表现“没有本事”却“为人忠厚”的人与二黄毛虽“心眼有点死”但抗战“不怕死”都体现出人性闪光的一面,也许这些就是“生命最初的快乐和梦幻吧”。4.如何理解父子关于“出息”的话题。分析:父亲与乔元贞的父亲“自小是好朋友”,也许是因为经济的原因,一个在崔家庄教书;一个在山沟里当塾师,一个坚持供儿子上学,一个被迫使儿子辍学。父亲认为乔元贞比“我”有出息,而我成了作家,乔元贞“一辈子挎着篮子在附近几个村子里叫卖纸烟、花生、火柴等小东西”,又是因为经济的原因,其实也是思想认识的缘故吧,文章的内涵就丰富了许多。5.“我真应当为它写一本比它还厚的书”,那本书“厚”在哪里呢?

分析:除了问题(1)(2)的分析之外,比如生活的艰辛、人间的温情、同学的友谊、上学的乐趣等,还应该有经过几十年的生活历程后所感悟出的种种复杂的情感以及人生的感悟,这里的内容要远远超过那一本《国语》。6.父亲为我们补全课本时,“我”为什么不告诉父亲乔元贞已经不再上学了?试着揣摩一下“我”当时的心理活动。

分析:复杂心理:希望“我”和乔元贞都有一本完整的书;看看父亲如何“化腐朽为神奇”;希望可以改变乔元贞母亲的想法等。

四、《列夫·托尔斯泰》(课例推荐)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文中细致的肖像描写以及夸张、比喻修辞的运用。2.体会文章欲扬先抑的写法。

3.认识托尔斯泰的思想变化和人生追求。

(二)课例推荐:王君老师的导学创意 学情分析

学生对这篇文章是既爱又恨。爱的是它文采斐然,意蕴深刻,极大地满足了刚刚进入青春期的八年级学生对于华美语言和深邃思想的审美追逐。恨的是它篇幅冗长,背景迷糊,主题隐讳,表达重复,写作风格和初中生熟悉的常规写人记叙文大相径庭。教学设想

1.定位在以该文为桥梁,让学生了解托尔斯泰,初步感受伟大作家的心灵律动,对托尔斯泰产生强烈的阅读兴趣进而去主动阅读托尔斯泰。因为本文的人物塑造缺乏学生熟悉的人物描写底座——具体生动的事件。同时,这篇文章虽然辞彩华丽,从相对独立的句子来看可圈可点之处甚多,但从全篇来审视表达稍显拖沓累赘,并非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文本。感受托尔斯泰的形象,感悟托尔斯泰的心灵世界都应该是教学的第一重点。

2.以朗读为主要学习方式。因为文本故事性不强,教师最可以挖掘和凭借的优势是文本语言的散文化韵律化。另外,费解的难句较多,这需要背景资料的补充,可以通过诵读来化解难点。学习过程

1.初识托尔斯泰

(1)情境朗读:巧妙化用课文第5段的关键词句设计导语,创设拜访托尔斯泰的情境,引领学生进入文本。

同学们,列夫·托尔斯泰是当时俄罗斯文学和思想的最高峰。与托翁会面是多少俄罗斯文化人梦寐以求的事情。请转变角色,我们现在的身份就是一群俄罗斯文学青年,是大文豪托尔斯泰的“粉丝”。我们坐火车经过了漫长艰苦的旅程来到了托尔斯泰的家中。在客厅里我们正襟危坐等待托尔斯泰的接见。对托尔斯泰,我们早就形成了对他的主观概念,我们希望看到一个貌似天公的美髯公,集尊贵、轩昂、伟岸、天才于一身。在亲眼见到我们的偶像之前,我们对这位文坛泰斗的形象早已经颔首低眉,敬重有加,内心的期望扩大到了诚惶诚恐的地步。可是,当托尔斯泰出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现实和期望却有天壤之别。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投影配合展示第5段中相对应的关键词句,比如“正襟危坐、尊贵、轩昂、伟岸、天才、颔首低眉、诚惶诚恐”等,以及当时拜访者的心理活动。)学生活动:教师边叙述边和学生讨论这些词语的内涵,并用灵活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表演等方式体验拜访者的震惊失望的情绪。(2)回溯前文,通过朗读来感受托尔斯泰的“丑”。

要求学生迅速跳读课文1—5段,探究托尔斯泰让拜访者震惊的原因。鼓励学生选择感兴趣的句段用绘声绘色的朗读和简笔画来传达出拜访者对托尔斯泰的失望。在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相机引导讨论一些关键词语的表达效果,比如:“胡乱劈成”的“劈”写出了额头皮肤皱纹深和乱„„托尔斯泰的毛发之丑、五官之丑、脸色之丑、气质之丑让拜访者失望。(3)朗读托尔斯泰对自己的评价

(投影展示:像我这么个生着宽鼻子、厚嘴唇、灰色小眼睛的人,难道还能找到幸福吗?)教师指导学生用自嘲、愤怒等各种语气来朗读。2.走近托尔斯泰

(1)引导过渡:就连托尔斯泰本人都这样毫不留情地评价自己,拜访者感到震惊尴尬就不难理解了。但是,拜访者的情绪在突然之间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这是为什么呢?(2)利用丰富多彩的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托尔斯泰眼神的深刻锐利。①速读第6—8段,寻找提取出表达托尔斯泰眼神锐利的比喻句组合成小诗,指导学生以多种方式动情朗读,体会其精神神韵。

眼睛

这道目光像黑豹那样/这道目光像锃亮的钢刀那样/这道目光像枪弹穿透伪装的甲胄那样/这道目光像金刚刀切开玻璃一样/这对眼睛是手术刀/这对眼睛是X光/这对眼睛是寒光四射的匕首/这对眼睛像一只猎鹰从高空朝一只胆怯的耗子俯冲下来——/把每一片虚假的伪装扯掉/把所有的浅薄的信条撕烂

②指导学生动情朗读补充材料,教师稍做点拨,帮助学生理解托尔斯泰的深刻。材料一:

近千个人物,无数的场景,国家和私人生活的一切可能的领域,历史,战争,人间一切惨剧,各种情欲,人生各个阶段,从婴儿降临人间的啼声到气息奄奄的老人的感情最后迸发,人所能感受到的一切欢乐和痛苦,各种可能的内心思绪,窃取自己同伴的钱币的小偷的感觉,到英雄主义的最崇高的冲动和领悟透彻的沉思——在这幅画里都应有尽有。”

——斯特拉霍夫对一直被人称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小说”《战争与和平》的评论 材料二:

这里全是虚伪,全是谎言,全是欺骗,全是罪恶!

——安娜·卡列尼娜卧轨时对上流社会的诅咒实际是托尔斯泰内心深处对俄罗斯上层社会的呐喊

这里所做的一切事情是最大的渎神行径,所有这些用基督名义干出来的事情正是对基督本人的嘲弄。

——《复活》中托尔斯泰评价俄国官办教会里那些头罩伪善面纱、浑身散发虚伪诈骗味道的吸血鬼

③再读《眼睛》一诗小结,体会托尔斯泰的深刻。

(3)用丰富多彩的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托尔斯泰眼神的丰富。

①要求学生跳读第7段,寻找出表达托尔斯泰精神愉悦的短语。老师把这些短语组合成小诗,供学生朗读体会。

柔和的目光/和蔼的笑容/粲然的笑意/神奇的星光/涟涟的热泪/盎然的兴趣

②指导学生动情朗读补充材料,教师稍做点拨,帮助学生理解托尔斯泰的深刻。故事一:托尔斯泰眼睛里的微笑 秘书费·布尔加科夫第一次到托翁家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的故事。(略)教师结合第5段中对托尔斯泰接见崇拜者的描写来应证。

(投影展示文字:进来的人步子轻快,连胡子都跟着抖动不停。他刚进门,差不多就一路小跑而来,然后突然收住脚步,望着来客友好地微笑。他带着轻松愉快的口气,又迅速又随便地讲着表示欢迎的话语,同时主动向客人伸出手来„„)

学生活动:教师指导学生绘声绘色地朗读。引导学生抓住“轻快”、“抖个不停”、“小跑”、“友好地微笑”、“轻松愉快”、“欢迎”、“主动”等词语来感受托尔斯泰对人的热情真诚和充满活力。故事二:托尔斯泰眼睛里的两次泪水

托尔斯泰听《老伍士》和《如歌的行板》时候老泪纵横的故事。(略)③整合第8段的部分精彩文字,指导学生朗读小结

这就是托尔斯泰的眼睛——/这是人类面部最富感情的一对眼睛/这对眼睛里有一百只眼珠/它把人世间的物质吸进去/然后发射出准确无误的频波/它不会放过微不足道的细节/它全面揭示出广袤无垠的宇宙/它照耀在精神世界的最高处/它把探照灯射进最阴暗的灵魂深处/它忘我地注视上帝/它摧毁着一切的虚无/它把虚假的伪装扯掉/它把浅薄的信条撕烂/它甚至锋刃无情/直戳要害/刺中了自己主人的心窝 3.探究托尔斯泰

(1)学生质疑文本中的难句并投影展示(略)

(2)指导学生朗读补充材料,教师结合背景稍作点拨,引导学生了解感悟托翁矛盾的一生。材料一:他的同时代作家列·尼·安德烈耶夫《逝世前的半年》(见教学参考书)材料二:《祖父逝世的时候》《世界最美的坟墓》节选 材料三:托尔斯泰的名言

①人生不是一种享乐,而是一桩十分沉重的工作。②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③一切利己的生活,都是非理性的、动物的生活。④心灵纯洁的人,生活充满甜蜜和喜悦。

⑤凡是使人类团结的东西都是善良的、美好的,凡是使人类分离的东西都是恶的丑的。(3)学生活动:听了这些材料,发表感想,谈对文本中的难句的理解。教师稍做点拨。4.告别托尔斯泰

(1)经历了这次拜访托尔斯泰的大起大落的心灵之旅,回顾当初拜见托尔斯泰的“正襟危坐、诚惶诚恐、颔首低眉”,此刻,你的心情又如何呢?如果你正站在托尔斯泰的墓前,请你为这位伟大的人物写几句墓志铭。

(2)教师总结并且推介托尔斯泰的主要作品。

五、《再塑生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再塑生命的过程及价值。

2.感悟勇于面对困难就有可能战胜困难、创造奇迹的道理。

(二)教学设计 1.营造情境

利用多媒体视频让学生欣赏舞蹈《千手观音》,由《千手观音》美丽场景引出另一位美丽人物——海伦•凯勒。她是美国著名女作家、教育家,她一岁半时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随之又丧失了说话能力。然而就在那个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竟然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以优秀的成绩从大学毕业,成为一名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和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是谁创造了这个奇迹? 2. 整体感知

(1)假如把莎莉文老师对海伦的教育浓缩成一天课程的话,那么都上了哪些课程呢? 明确:

课前状态(生命的原貌:第4段像大雾中的航船);课前准备(光辉的起点:第5段师生相识);第一节:文字课(幸福的复苏:第13段人类交流的灵魂);第二节:自然课(成长的浪花:第14段人类的依靠);第三节:思品课(生命的升华:第39段变得崇高而伟大);课后感受: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

这也就是再塑生命的历程。(2)课程特点(三维目标的达成):

认识具体事物 走进理解大自然 感悟爱

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3.深入研讨

(1)体验式:手心写字

学生两人一组,在对方的手心上写字,看看是否能准确猜出。初步体验聋哑盲人学习的艰难,再次创设学习的情境。(2)莎莉文老师的教育艺术

①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里(第5段初次相识)——拉起我的手,在手掌上慢慢地拼写(第6段文字课)——牵着我的手漫步(第14段)„„抓着了我的手,扶我下来。我紧紧抱着她(第18段自然课)——用一只胳膊轻轻地搂着我,在我手上拼写(第25段思品课)探究:

人的动作大多应该受心理支配,试想莎莉文老师每次手的动作时的心理是什么呢?

面对海伦这样的孩子,首先应该走近她的身边,没有心的隔阂,进而走进他的心里。从“紧紧地抱在怀里”到“轻轻地搂着我”,真实的体现出我的成长,这也是老师的教育成果。从 “(莎莉文老师)把我紧紧地抱在怀里”到“我紧紧抱着她(莎莉文老师)”既可以看到海伦对老师的依赖,也可见老师在孩子心目中的位置。

②在海伦摔坏了布娃娃的时候,莎莉文老师为什么要带海伦“到外面暖和的阳光里去”?为什么莎莉文老师要让海伦“发现大自然并不总是那么慈爱可亲”?“为什么(莎莉文)老师不能告诉我(海伦),什么是爱呢”? 探究:

要让孩子自己去形象地感受抽象的内容;要让孩子明白大自然是丰富多彩的,使之获得对大自然全面深刻的体验。这样的人生才是完整的;要让孩子领悟“爱也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到她带来的甜蜜”。

③学习“水”和“杯”的区别。

莎莉文老师把我的一只手放在喷水口下,一股清凉的水在我手上流过的时候,她在我的另一只手上拼写“WATER”——水字,起先写的很慢,第二遍就写得快一些。

莎莉文老师既让海伦从刚才的坏心情中解脱出来,又准确地抓住时机,让海伦将“杯”和“水”分开,认识了水这个事物。从中可以看出莎莉文的教学方法是多么的奇妙啊。莎莉文用“水”启开了海伦智慧和情感的大门。“水”让海伦油然而生求知的欲望,用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获得了生命的意识和感情,也拥有了求知的无比美妙的感受。④怎样完成对“爱”抽象名词的点化教育等都可以体会莎莉文老师的良苦用心。比如:课文中探讨“爱”的句子有:

“爱是什么?”

“爱是花的香味吗?”——在海伦看来,爱是给人带来愉快而美好感受的东西。“爱是不是太阳?”——在海伦看来,“世界上没有比太阳更好的东西了,它的热力使万物茁壮生长。”爱能给人光和热,能使万物茁壮成长。显然,小海伦对爱又深入了一步。

“爱有点儿像太阳没出来以前天空中的云彩。你摸不到云彩,但你能感觉到雨水。你也知道,在经过一天酷热日晒之后,要是花和大地能得到雨水会是多么高兴呀!爱也是摸不着的,但你却能感到她带来的甜蜜。没有爱,你就不快活,也不想玩了。”——爱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它总是出现在你最需要的时候,有了它,你就快乐,生活就变得美好,没有它,一切都变得索然无味了。

莎莉文老师运用独到的“点睛”艺术使小海伦感受到了“穿梭在我和他人的心灵中间”的那种美好的感情就是“爱”。引导小海伦从“能触摸的东西”中获得思维的提升,领悟到抽象的概念。进一步开发了小海伦思维、智慧和心灵世界。关于“爱”的解释,对于一个视听健全的人来说,都不是一件易事,足见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3)“再塑生命”的人仅仅是莎莉文老师吗? 探究:

文中写了大量海伦的真实感受,比如:世间万物都有自己的名字,我是在老师教了我几个星期以后,才领悟到的。

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

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

我突然明白了,这个字原来指的是脑子里正在进行的过程。这是我第一次领悟到抽象的概念。

在这里,我明白了大自然施与人类的恩惠,我懂得了阳光雨露如何使树木在大地上茁壮成长起来;我懂得了鸟儿如何筑巢,如何繁衍,如何随着季节的变化而迁徙;也懂得了松鼠、鹿和狮子等各种各样的动物如何觅食,如何栖息。

莎莉文小姐先教会我从那粗壮的树木,那细嫩的草叶,还有我妹妹的那双小手领略美的享受,然后才教我画地球的形状。她把对我的启蒙同大自然联系起来,使我同花同鸟结成愉快的伙伴。

我又获得了一种新的知识——大自然有时也会向她的儿女开战,在她那温柔美丽的外表下面还隐藏着利爪哩!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我感觉到有无数无形的线条正穿梭在我和其他人的心灵中间。一方面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莎莉文老师的教育艺术和成果,另一方面也是海伦不断地重新认识自己、改造自己、展示自己的过程,其实海伦也是“再塑生命”的人。

(4)通过莎莉文老师和海伦的故事,我们体会“再塑生命”需要具备哪些因素呢? 探究:

主观:毅力(没有对认识文字放弃);

灵感(通过水受到了启发);

求知欲(对新事物拥有极大的热情);

客观:好老师(富有爱心且教学技巧高超)

(5)引导在反复诵读文本中描写景物和人物心理的语句。可采用诸如“你最喜欢哪一段?”这样环节引入语言品味。4.比较阅读

与《我的母亲》比较阅读,说说两篇文章在人物刻画、主题表达、写作手法等方面的异同。示例:亦母亦师与亦师亦母;都对幼小的孩子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都重视言传身教;但也有很多的不同:教育对象的身体、家庭环境、对受到教育的反应过程、“师·母”的教育策略等。

5.拓展延伸

海伦最终战胜了挫折,创造了奇迹,完成了生命的重塑历程,推荐相关资源学习(比如:霍金、张海迪等),谈谈如何使我们的生命焕发出更加炫目的光彩?

结束语

1.我们的教材分析都是预设式的,顶多算是一个预备,到底效果如何,课前应该有个复备,因为我们及我们的学生确实有很多的不同,而且课后还应该有个反思,这才是总结提高的最关键环节。

2.我们现在有非常好的交流平台,建议能否做一个尝试,在我们讲完每一课或者讲完第一单元之后,每位老师都参与其中,将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感受最深、困惑最大、最有价值的学生提问等做一个交流和研讨,以此反思我们的教学预设与实际操作之间的差异,形成教材教法分析的前后呼应,对于我们今后的教学应该会有很大的帮助。果真如此,那么现在想起来都充满期待。3.加强老师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尤其是课后的交流,意义重大而深远。今天我们聚在这里进行交流,实际上缺少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的学生,所以我们最应该关注的是课堂实施的过程和反思,这样的研究才能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精神,才能让我们的学生及后来的学生体会到越来越好的教育,我们应该学会站在自己的肩上,对于我们的过去,现在的我们就应该是巨人。

下载中学语文教材教法学习笔记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学语文教材教法学习笔记.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材教法 整理

    一、1、人的素质结构有三个相对独立的基本要素是(品德素质 、才智素质 、身体素质。)2、语文教学的基础能力是由( 听、说、读 、写 )四个要素构成的。3、语文教育理论的特殊之处......

    教材教法大纲

    淮 南 师 范 学 院 本科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_ 物理教学法______ 课程编号:___ ____0601212____________ 学科专业:___ 物 理 学______________ 所属系: 物 理 系 系主任: 杜......

    教材教法(模版)

    一、当代国内教学方法的改革 (一)情景教学法代表人物:李吉林 核心:激发学生的情感关键:创设情境 特点:设置情景,使学生身临其境; (二)尝试教学法代表人物:邱学华 【单选】基本观点:“......

    教材教法心得

    养成长期观察的良好习惯 通过聆听教研员的做课《我们来养蚕》和讲座《小学科学课如何培养学生长期观察的习惯》,我受益非浅。随着课堂教学的不断改革,现在的课堂不再是以往的......

    高中数学教材教法

    三、数学教材教法内容 1.了解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的内容,理解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的学科特点,掌握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的重要意义以及中学数学教材教法研究的基本方法。 2.了解确定中学......

    勾股定理教材教法

    勾股定理教材教法 本节将进一步运用勾股定理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来解题。 主要是运用勾股定理进行有关的计算和证明,在有关直角三角形求边的计算中,只要分析出两个条件。(其中......

    体育教材教法

    《招考复习各科重难点指南》 ————————————————————————— 目 录 一、《体育教材教法》 二、《田径》 三、《体操》 四、《篮球》 五、《排球》 六......

    初中历史教材教法[★]

    教材教法 第一节:中学历史课程标准 一、从“施行规则”到“课程标准” 课程标准规定了所设课程的教学目标、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要求和教学建议等内容是学校课程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