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上学期第5---8单元重点课文中的知识点
语文第5---8单元重点课文中的知识点:
1、《长城》一课不仅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颐和园》一课(移步换景),按照(游览)的顺序记叙。
3、《搭石》一课作者借搭石来赞扬(无私奉献)、(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人性美。
4、《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一课中跨越海峡的生命桥指的是(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用爱心架起的生命桥)。
5、《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崛起的意思是(兴起),这句话是(周恩来)提出的。
6、《那片绿绿的爬山虎》的作者是(肖复兴)在1922年为了纪念(叶圣陶)先生写的回忆文章,回忆1963年(叶圣陶)先生为“我(修改作文),并(请我到他家做客),使我(受益匪浅)的成长经历,表现了(叶圣陶)先生对人(一丝不苟)、(平易真诚),堪称楷模的(人品)和(文品)。
7、《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文是(一封信),格式具体如下:第一行顶格写(收信人的称呼),后面加上(冒号);正文的开头(空两格),通常先写(问候的话);结尾应写上(祝福的话),其中“祝你”应单独占一行,(空两格)写,“身体健康”、“工作顺利”等要(另起一行顶格写)。
8、《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课中呼风唤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在课文中比喻(人类在利用自然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不再像从前那样受到自然条件的严格限制。)
9、《飞船上的特殊乘客》指的是(植物的种子)。
第二篇:四年级语文上课文知识点归纳
第一单元
《观潮》背诵全文。
1、课文按照潮来前、潮来时、潮来后的顺序写的。
2、潮来前薄雾蒙蒙、人山人海。
潮来时作者抓住声音、形状和人群这四个方面按从远到近的顺序写出了其奇特、壮观的景象。潮来后江面上余波还在漫天卷地般涌来,江面上依旧风号浪吼。
3、第四段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钱塘江大潮的凶猛、高大、壮观。
4、钱塘江大潮特点:奇特、凶猛、壮观。《雅鲁藏布江》背诵第三段。
1、位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上。
2、青藏高原有两个世界之最: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最深最长的河流峡谷——雅鲁藏布大峡谷。
3、作者从地理位置、峡谷形状、自然景观三方面介绍峡谷。
4、第二段运用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
5、第三段:作者用“从···到···”的排比句式,气势非凡、让人感觉如神来之笔
6、第四段中心句:第一句。
《鸟的天堂》背诵第7、8、12、13段。
1、作者两次经过鸟的天堂,第一次在傍晚,看到高大茂盛、生机勃勃的大榕树。第二次在早晨,看到鸟飞鸟鸣的热闹景象。
2、“真是一株大树”强调“一株”,承接上文不是“我”说的“许多株”,也不是另一个朋友说的“两株”,从侧面烘托出榕树的大、茂盛。
3、“枝干的树木不可计数”的原因:枝上又生根,有许多根直垂到地上,伸进泥土里。
4、“垂”字好处:写出了榕树最与众不同的特点,独木成林、盘根错节。
5、“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赞美榕树充满活力的蓬勃生机。
6、鸟的特点:数量多、形态多、颜色多、姿态多、生活快乐自由。
7、“鸟的天堂”引号:表示特定的称谓。不加引号:作者亲眼看到被人们喻为“鸟的天堂”的大榕树,感到鸟儿在那儿生活得十分自由幸福,像天堂一样,作者发出内心的认可和赞美。《爬山虎的脚》背诵全文。作者形象地把爬山虎茎上的卷须比作“脚”。
1、文章写了爬山虎的地方、爬山虎的叶子、爬山虎脚的形状和特点及如何一脚一脚往上爬。
2、叶子特点:绿得新鲜、叶尖一顺儿朝下、在墙上铺得均匀。
3、第二段过渡句“爬山虎的嫩叶,不大引人注意····的叶子。”
4、爬山虎叶子的叶尖为什么一顺儿朝下:因为爬山虎的脚不断地向上爬,它的叶子齐刷刷地往高处走,与脚相反方向的叶柄,便向下垂,叶尖便自然向下生长。
5、为什么爬山虎在墙上铺得均匀,没有重叠起来:为了充分吸收阳光。《蟋蟀的住宅》背诵第7段。
1、课文写了两方面:蟋蟀住宅的特点,怎样精心建造住宅。
2、住宅特点:选址:经过慎重选择,不肯随遇而安;
外部:向阳、隐蔽、干燥、有门、有平台。
内部: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3、第二段:过渡句“蟋蟀和他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
4、蟋蟀不肯随遇而安表现在哪些方面:
慎重选择住址;不利用现成洞穴;自己一点一点挖掘。
5、慎重选择住址的条件:排水优良,有温和阳光。
6、蟋蟀怎样建造住宅:第7段。
7、为什么说“住宅算是伟大的工程”:蟋蟀的住宅向阳、隐蔽、能排水、住所简朴、清洁、干燥卫生,是精心建造的,可蟋蟀涌来修建住宅的工具是那样柔弱,只是“一对前足”和“一双后退”,鲜明的对比,让我们体会到蟋蟀能建造出这样的住宅,简直是一个奇迹。《世界地图引出的发现》
1、魏格纳发现:巴西东海岸的每一个突出部分,都能在非洲西海岸找到形状相似的海湾;同时,巴西的每个海湾,又能在非洲找到相应的突出部分。
2、证据:一种叫中龙的爬行动物,既见于巴西东岸,也见于巴西西南部。
3、结论:当时世界上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
4、魏格纳的重大发现靠的是什么: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反复论证,勇于探索,执着追求。《巨人的花园》
1、巨人的花园原先:春天百花盛开,夏天绿树成阴,秋天鲜果飘香,冬天白雪一片。
巨人赶走小孩后:花园里天天狂风大作,雪花飞舞。小孩偷溜进来后:花园阳光明媚、草翠花开。
巨人再次赶走小孩后:鲜花凋谢、树叶飘落,花园又被冰雪覆盖了。
2、巨人之前对待小孩:无情地驱赶,冷酷地训斥。之后:热情地欢迎。这是使用对比的写法。
3、从童话中懂得了什么:见笔记。P45课后资料袋要看.《幸福是什么》
1、第一个青年认为:为别人治病,别人恢复健康就是幸福。第二个青年认为:做对别人有用的工作,这就是幸福。第三个青年认为:自己种的粮食能够养活别人就是幸福。
2、从课文读懂得:幸福要靠劳动,要靠很好地尽自己的义务,做出对人们有益的事情。《去年的树》
1、理解两次“看”:第一次看是鸟儿费尽周折,终于找到好朋友,放佛在说:“树朋友,我终于找到你了,我来给你唱歌了。” 第二次“看”:是鸟儿实现了自己的诺言,放佛在说:“树朋友,我唱的歌你听见了吗?再见了朋友。”
2、鸟儿的品质:珍惜友情、信守承诺。《小木偶的故事》
懂得道理:笑是很重要的,不过,要是只会笑,那可是远远不够的。《白鹅》背诵第1、2、3、4、5段。
1、白鹅特点:高傲。表现在叫声、步态、吃相中。
2、第二段:中心句,统领全文的作用,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
3、鹅的叫声:音调严肃郑重,似厉声呵斥。步态:步调从容、大模大样。吃相:必须有三样东西下饭,三眼一板,一丝不苟。循规蹈矩、不知变通。
4、写鹅的叫声与狗做比较,突出白鹅叫声的严厉、大。
5、把白鹅的步调比作京剧里的净角出场,不仅形象写出了鹅步调的从容,更显出了鹅的步伐中透出的不可一世的傲慢。
6、作者善用反语流露出对白鹅的喜爱之情。《白公鹅》
1、特点:有海军上将的派头。
2、课文写了白公鹅的两点:走路姿态、平时活动。平时活动有:戏水、抢占地盘、公然吞食鱼饵。平时活动特点:无忧无虑、自由自在。
3、白鹅和白公鹅叫声、步态等区别的表格见笔记。《猫》背诵全文。
1、猫性格古怪,表现在三方面: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高兴时能比谁都温柔可亲,不高兴时,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既胆小又勇猛。
2、第四段讲:满月时的小猫淘气可爱。
3、“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任凭···也,说明小猫及其贪玩。
“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非···不可:写出了猫等老鼠的决心和耐心,突出猫的尽职。“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也一声不出。”无论···也:猫不高兴时极端冷漠的表现。
4、从文中哪里看出老舍对猫的喜爱:猫可以随便上主人写作的桌子玩,在稿纸上乱踩,踩脏了稿纸,主人却说成是几多梅花。主人的线团、花草被猫折腾得不像样,也不责打它,把猫当成自己的孩子来看待,《母鸡》
1、作者对母鸡的情感由讨厌到喜欢。
2、讨厌的原因:无病呻吟;欺软怕硬;拼命炫耀。尊敬喜欢的原因: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尽职。
3、赞美伟大的母爱。《长城》背诵全文。
按照游览顺序进行介绍,移步换景、由远及近,从整体到部分的顺序介绍长城。
1、第三段过渡句:“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劳动任命来。”“站、踏、扶”说明作者已经身临其境来到长城。“很自然地”说明作者被长城的雄伟气魄所震撼,名族自豪感和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油然而生。
2、“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多少”表示无数,饱含作者无限的感慨。“才”表示长城建成是多么不容易。整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无限赞叹之情。
3、为什么说长城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
“长”而“高大坚固”又“气魄雄伟”的长城,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古代建筑;在当时条件极其落后的情况下,老宋人民能用自己的双手完成这样浩大的工程,真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4、理解垛子、射口、瞭望口。
5、P85资料袋一定要看,熟记大概七八个我国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背诵全文
1、中心句:第一段。全文使用首尾呼应的写法。表达作者对颐和园的喜爱之情和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
2、课文按照游览顺序,先写进了颐和园的大门,来到长廊看到的景物,又写来到万寿山脚下,看到的亭台楼阁:再写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前面向下望看到的湖光山色:最后写在十七孔桥看到的石狮和石柱。
3、长廊特点:长、美。
4、“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得像一块碧玉。”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昆明湖比作镜子和碧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昆明湖的静和绿。
5、“···在湖面慢慢地滑过···”这句话是动态描写。“滑”比“划”更好,与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相衬托,一静一动,更加突出湖水的静。
语句训练:昆明湖真美啊,美得();昆明湖真绿啊,绿得()。
6、十七孔桥特点:桥洞多、石柱多、狮子多。
7、“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姿态不一”可以看出:雕刻难度大、技术高超,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才干。
《秦兵马俑》位于陕西西安临潼。
课文再现了秦军雄兵百万,战车千盛的宏伟气势,展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英雄气概,洋溢着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歌颂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智慧。
1、成语形容: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举世闻名。
2、秦兵马俑的类型:将军俑、武士俑、骑兵俑、陶马。20《古诗两首》见笔记。
两首古诗都表达对好朋友的依依惜别的感情。《搭石》
课文描绘了一行人走石图、面对面让石图、背老人过石图。赞颂搭石默默无语、无私奉献的精神,也赞美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德。
1、看得见的具体美:每当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时候,动作是那么协调有序!前面的抬起脚来,后面的紧跟上去,踏踏的声音,像轻快的音乐;清波漾漾,人影绰绰,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2、看不见的心灵美:急着赶路的老人,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及时调整,直到满意才肯离去;两人同时过小溪,招手礼让,闲话家常;偶遇老人过小溪,蹲身下伏,背负过溪。
3、课文处处体现:善良美、谦让美、尊老美和奉献美。
4、关于奉献的名言: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陶行知 落红不是无情物,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课文叙述大陆青年小钱得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挽救了小钱的生命。赞颂了两岸同胞难以割舍的血脉亲情。
1、课文叙述的事情很感人,说说你的感受:
从以下几点谈:人和人之间的美好情感;台湾人民和大陆人民难以割舍的骨肉亲情;感人的人物形象:急需救命的小钱,抽取骨髓的李博士,一心救同胞的台湾青年等。
2、想象如果有一天小钱和台湾青年见面,他会对台湾青年说什么:
从以下几点谈:小钱的身体状况;生活及工作情况;感恩情;思念;愿望与未来;
3、两个“静静得”区别:(1)身患重病的小钱是因为缺乏生命力,奄奄一息地躺在病床上;台湾青年在持续不断的余震不顾自己的安危静静地躺在病床上,是因为他知道大陆18岁的小钱正期待着他的骨髓,而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体现了台湾青年一心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精神。)
4、李博士品格:不顾个人安危,急他人之所及的高尚医德;台湾青年:舍己为人、一心为他人着想的优秀品质。
5、关于爱心的名言:人生是花,而爱是花蜜。只要还有能力帮助别人,就没有权利袖手旁观。《卡罗纳》
课文通过描写小男孩卡罗纳在失去母亲后得到老师和同学无微不至的关爱的故事,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理解和关爱,教育我们要时时刻刻有一颗爱心。《给予是快乐的》
1、课文记叙圣诞节前夜,保罗偶然结识了生活贫困的小男孩,在短暂的相处中,小男孩的言行强烈地震撼了保罗的心灵,使他深深体会到“给予是快乐的”,歌颂了小男孩只求奉献,不求索取的人间真情。
2、为什么说“他们三个人一起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保罗难忘是因为他真的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小男孩难忘是因为他为弟弟许下了一个愿望;小弟弟难忘是因为有了一次兴奋的坐车经历和哥哥为他许下了一个承诺。《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1、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个伟大志向的原因: 12岁的周恩来刚来到沈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啊!”在外国租借,亲眼目睹了中国人受洋人的欺凌,中国巡警不为妇女伸冤,反而训斥中国人。围观的群众敢怒而不敢言,使周恩来深刻地体会到中华的确不振,由此立下了振兴中华的远大志向。
2周恩来具有博大胸怀和远大抱负。
《那片绿绿的爬山虎》背诵第七、九段描写爬山虎的句子和第10段。
1、课文写了两件事:叶圣陶为“我”修改作文;“我”到叶圣陶家里做客。
2、叶圣陶对“我”作文哪些地方进行了修改:(1)、把用词不准确的地方改正确;(2)、把长句断成短句;(3)、删去重复啰嗦的词句;(4)、增添一些词句,使意思表达得更清楚完整;(5)、把不通顺的句子改通顺;(6)、改正错别字和用错的标点符号;
《乌塔》
1、乌塔身上值得学习的品质:自理能力强、热情活泼、生活经验丰富、生存能力强、做事有计划、做事有主见。自己从课本上找出相对应的内容。
2、从乌塔这篇课文要懂得的道理:⑴我们应该向乌塔学习她的独立精神,但并不是要我们每一个同学去像乌塔一样独自一人外出旅游,而是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学习各方面克服依赖思想,逐步提高自己独立生活的能力。⑵一人外出,要有家长同意和充分准备。
⑶要像乌塔一样有主见而不盲动,胆大心细,会待人接物。《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定要注意书信格式。
1、题目意思:尺比寸长,但和更长的东西相比就显得短;寸比尺短,但和更短的东西相比就显得长。比喻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2、从这篇课文明白的道理(要背的内容):一个人如果总是用自己的长处去比别人的短处,那么他不但会停止前进,还会形单影只,十分寂寞;如果他能不断找出自己的短处,不断发现与学习别人的长处,他就会飞快地进步,越来越奋发乐观。
《呼风唤雨的世纪》
1、“呼风唤雨”:使刮风下雨,原指神仙道士的法力,现在比喻能够支配自然或左右某种局面,有时也比喻进行煽动性的活动,说明20世纪是人类利用科学技术改变自然的世纪。
2、“千里眼”、“顺风耳”这里指人们想象中的超越自然的能力,说明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只能用这种方式来寄托自己的美好愿望。
3、“20世纪的成就,真可以用‘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这是过渡句,承上启下,现代科学技术成就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大,是人们始料未及的,给人们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惊喜。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曾岑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意思是:纷纷大雪好似梨花开放。
4、课文第三、四段运用举例子、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充分说明科学技术使人类的精神文化生活与物质生活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
5、作者仅用几百字就清楚地介绍了一百年的科学技术发展,我们来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感受。
我深切感受到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的变化,如电脑、自动洗衣机、手机、家庭影院、数码相机、小汽车···已经悄然走进平常百姓家,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一定会使人们未来的生活更加美好。《电脑住宅》
1、课文按照移步换景、空间转换的顺序写的。
2、怎样才能把这美好的愿望成真呢:
大胆的想像;掌握丰富的知识;掌握熟练的技术;
3、课文介绍了门外、大门、会客室、厨房、卧室、浴室。《飞向蓝天的恐龙》背诵第四段
1、全文中心句: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一支”指恐龙中的某一支,而不是全部,“漫长”指经历了长时间的演变过程,不是突然的变化。
2、“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可能”只是一种推测,还未被证实,去掉就不科学了。
3、科学家们提出的假说: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
4、“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运用说明方法:打比方。把古生物学家历时百年的漫长研究取得的成果,喻为画卷,把辽西的重大发现,喻为点睛之笔。
5、“科学家们希望重现这一历史进程。”指的是:恐龙家族中的一支——一些猎食性恐龙长出羽毛,学会飞翔,演化为鸟类的漫长历时进程。说明科学工作者在现有资料与条件的基础上,力求通过科学技术手段,将其演化全过程展现在世人面前。
6、课文第四段“有些恐龙像它们的祖先····以植物为食。”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从行走方式、体态、性情等方面说明恐龙家族的巨大差异。
7、恐龙是怎么演变成鸟类的:第四段。
8、P152课后资料袋要看,辽西地区是个化石宝库,被誉为“白垩纪公园。” 《飞船上的特殊乘客》
1、从太空归来的植物种子发生变化的原因:自然原因:即宇宙射线与微重力、高真空的环境使其内部遗传物质发生微妙的变化;科学的力量,即科学的选育,使其良好的性状逐渐稳定。
2、课文第四段运用列数字和举例子的说明方法,准确说明了太空蔬菜的神奇之处。
3、中心句:第六段“小小的植物种子经过一番太空旅行,好像获得了‘魔力’,可以有这么多美妙的变化和神奇的用途。”把科学家比作魔法师,借此赞美了科学研究的神奇力量,赞美了聪明勤奋的科学工作者。
第三篇:人教七上历史知识点第一二单元
七年级历史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中华文明的起源 第1课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
一、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的,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
二、元谋人——我国境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远古人类。
时间:距今170万年地点:云南省元谋县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人类。
三、北京人。
时间: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 体貌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北京人生产生活情况:
1、能够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打制粗糙的石器。
2、北京人过群居生活。
3、使用天然火,能保存火种。
四、山顶洞人。
时间:距今约3万年。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里 体貌特征:模样与现代人基本相同。
山顶洞人生产生活情况:
1、山顶洞人使用打制石器,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2、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捕鱼为生。
3、用骨针缝制衣服,懂得爱美,死后埋葬。
4、山顶洞人生活在按血缘结合起来的氏族。列举山顶洞人与北京人的异同点:
答:相同点:①、生活地区相同②、都使用打制石器
不同点:①、体质特征:北京人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而山顶洞人和现代人基本相同。②、工具制造:北京人使用打制石器,山顶洞人已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③、取火方式:北京人使用天然火,山顶洞人人工取火。④、观念上:山顶洞人已懂得爱美。
⑤、北京人过群生活,山顶洞人已进入氏族公社时期。第2 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河姆渡原始居民
时间:距今约七千年地点: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市 生产生活情况:
1、种植水稻饲养家畜。(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
3、居住干栏式房屋,挖水井。
4、制造陶器玉器等乐器。
二、半坡原始居民
时间:距今约五六千年地点:陕西西安的半坡村
生产生活情况:
1、普遍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石刀收割庄稼。
2、种植粟和蔬菜,饲养猪狗;进行渔猎。(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蔬菜的国家)
3、居住半地穴式房屋,屋内有灶坑。
4、他们能制造彩陶。
5、半坡原始居民已会纺线、织布、制衣。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
时间:距今约四五千年地点:山东
大汶口文化: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根本原因:生产力的发展)我国原始农耕时代世界性的贡献:
答:
1、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
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3、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蔬菜的国家。
请列举祖国境内的远古时代的原始居民及活动区域、距今年代:(五项)答:
1、元谋人:云南省元谋县距今约170万年。
2、北京人: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距今约70万至20万年。
3、山顶洞人: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顶部洞穴里距今约3万年。
4、河姆渡原始居民:长江流域浙江余姚市距今约七千年。
5、半坡原始居民:陕西西安的半坡村距今约五六千年。第3课华夏之祖
炎帝、黄帝是华夏族的始祖: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涿鹿之战大败蚩尤,从此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华夏族也就是汉族的前身,中华民族的主干部分。
一、黄帝为什么被称为“人文初祖”?(即是黄帝的贡献)答:
1、炎黄部落联盟经涿鹿之战打败蚩尤后,经过发展形成日后的华夏族。
2、黄帝建宫室,制作衣裳,挖井,发明舟车。
3、他的妻子嫘祖发明养蚕缫丝。
4、他的属下仓颉发明了文字;伶伦编出乐谱。
二、禅让制:民主推举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继黄帝之后,用“禅让制”推举出的首领有尧、舜、禹。)
尧:生活俭朴,克己爱民。舜:宽厚待人,以身作则。禹:三过家门而不入,治水有功。
三、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从此原始社会结束,奴隶社会开始了。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我国的奴隶制朝代有:夏、商、西周、春秋。第4课夏、商、西周的兴亡
一、夏、商、周的更替 朝代
建立时间
灭亡时间
都城
开国君主
亡国之君
夏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阳城
禹
桀
商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几次迁都,盘庚时把都城迁到殷
汤
纣
周
西周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1年
镐京
周武王
周幽王
东周
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221年 洛邑
周平王
二、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夏桀、商纣王残暴失民心;商汤和武王仁义之举得民心;任用贤人(伊尹、姜尚),联合周边小国。
三、夏商周的政治
1、“家天下”局面。家天下的局面是从启开始的。
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标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2、夏朝设置了各种国家机构(包括政府机构、军队、刑法和监狱等)标志着早期国家的产生。
3、西周的分封制
目的:为了巩固西周统治
内容:①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封他们为诸侯。
②诸侯的义务: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
分封制的意义或作用:开发了边远地区,加强了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强盛的国家。注:夏、商、周的暴君有:夏桀;商纣;周厉王、周幽王。第5课灿烂的青铜文明
农业、畜牲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我国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青铜器出现在原始社会末期,夏朝时增多,商朝是灿烂时代,西周时大量用于祭祀。商朝著名的青铜器有:司母戊鼎、四羊方尊
西南地区的成都平原——“三星堆”青铜文化代表:青铜面具像、大型青铜立人像、青铜神树。
奴隶的悲惨生活:
这时的灿烂文明是以奴隶的悲惨生活为代价的。奴隶悲惨生活的体现:
1、他们被迫在农田集体劳动,在手工作坊做工。
2、奴隶戴上枷锁,没有人身自由,受到非人的待遇。
3、奴隶主可以随意将奴隶转让和买卖。
4、杀死奴隶来祭祀祖先。
5、奴隶主死后,用奴隶做陪葬品。第6课春秋战国的纷争
春秋是我国奴隶社会的结束时期;战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
一、春秋争霸
春秋五霸: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
齐桓公称霸的原因或条件:
1、齐国在山东北部,盛产鱼盐,经济富庶。
2、任用管仲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
3、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口号。齐桓公和晋文公成为霸主的共同原因是什么?(改革:发展生产、训练军队、整顿内政)春秋争霸的影响:
1、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给社会带来种种灾难;(消极影响)
2、但在争霸战争中,有些诸侯国被消灭,出现了一些疆域较大的国家。(积极影响)
二、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注意方位,教材33页的“战国形势图”)战国著名战役:齐魏“桂陵之战”、齐魏“马陵之战”、秦赵“长平之战”(长平之战,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本课相关成语:退避三舍(晋楚“城濮之战”)、卧薪尝胆(越王勾践)、围魏救赵(齐魏“桂林之战”)、减灶计(齐魏“马陵之战”)、纸上谈兵(秦赵“长平之战”:赵括、廉颇)(注意是哪个战争中的)第7课大变革的时代
一、经济上
1、春秋时期——铁农具和牛耕出现
战国时期——铁农具和牛耕推广(牛耕是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铁农具和牛耕推广的作用: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2、著名的都江堰:秦国蜀郡太守李冰地点:成都平原岷江中游 都江堰的功能:防洪、灌溉
都江堰修筑的意义: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四川人民。
二、商鞅变法
时间:公元前356年人物: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变法。(商鞅是法家代表)目的: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商鞅变法的内容:(法令规定)
1、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按军功授爵,废除旧贵族的特权。
4、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员治理。
商鞅变法的作用或影响: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商鞅变法是否成功,为什么?答:成功了,商鞅变法顺应了社会发展规律;使秦国强大起来。战国时期变法的的结果: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建立起来;地主阶级统治代替了奴隶主阶级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我国封建社会形成了。注意:战国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时期,封建制度的确立时期。第8、9 课中华文化的勃兴
一、文字的演变 时间
商
商周西周晚期
战国
文字
甲骨文 金文或铭文
大篆
竹书、帛书
书写材料
龟甲、兽骨
青铜器
竹简、丝帛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甲骨文已经具备了汉字的基本结构,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
二、天文、历法、医学和文学的成就 天文
古书记载的最早日食发生在夏朝。商朝甲骨文有许多关于日食、月食的记载,经现代科学家验证,都很可靠。西周有第一次确切日期的日食记录。春秋鲁国公元前613年记载哈雷彗星。
历法
夏朝就有历法(农历或夏历);
商朝的历法更为完备,一年分为12个月,大月30天,小月29天;
战国时期,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以便安排农业生产。这是历法上的重大成就。
医学
名医扁鹊——望、闻、问、切四诊法一直为中医沿用
文学
楚国——屈原和他的代表作《离骚》。创立新的诗歌体裁——楚辞。
音乐
春秋战国盛行“钟鼓之乐”,湖北随州出土的整套编钟。
三、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 学派
时期
代表人物
著作
思想主张
儒家
春秋
孔子
《论语》
政治思想——“仁”:“爱人”,“为政以德”。教育思想: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知新。
战国
孟子
《孟子》
仁政治国、轻徭薄赋、可持续利用资源。提出“春秋无义战”
道家
春秋
老子
《道德经》
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相互转化。
战国
庄子
———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墨家
战国
墨子
《墨子》
”兼爱”:希望人们互助互爱。“非攻”: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法家
韩非
《韩非子》
主张改革;提倡法治;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兵家
孙武
《孙子兵法》
“知彼知己,百战不殆”
问:列举春秋战国时期各学派代表人物及其思想: 春秋时期的代表有:
1、孔子:(儒家学派创始人。由其弟子编写的《论语》记述了孔子言论)政治思想:提出“仁”的学说,主张爱人,要求统治者为政以德。教育思想:
1、创办私学,广收门徒。
2、注意因材施教
3、要求学生谦虚好学。
4、温故知新。
2、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
主要思想:认为一切事物都是有对立面的;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善于从正反两面思考问题。
3、孙武:兵家创始人,是杰出军事家,“知彼知己,百战不殆”,著作《孙子兵法》。战国时期的代表有:
1、墨家:代表人是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希望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侵略战争,支持正义战争。
2、儒家:代表人是孟子,主张: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一切战争。要求统治者“仁政”治国,轻徭薄赋。(“民贵、君轻”等)
3、道家:代表人是庄子,主张:治理国家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4、法家:代表人是韩非,主张: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规律)
5、兵家:代表人是孙膑,主张:反对空谈仁义,提出“战胜而强立,故天下服矣”
第四篇:人教新版语文一年级上学期第4单元测试卷
第四单元测评
一、这些字你都认识吗?请把声母是“l”的字涂上你喜欢的颜色。(6分)
二、读拼音,写词语。(24分)
土
三、照样子,写出带有下面笔画的字,再组词。(12分)
例:一(土地)
丨()
()
()
()
丶()
()
四、比一比,再组词。(16分)
五、数一数,填一填。(8分)
禾 儿 口 九 子 月 开 四
三画
()()
二画
()()
五画
()()
四画
()()
六、照样子,加一加。(12分)
例:了——子
木——
大—— 口——
例:十——叶 田——
土——
工——
七、看图画,选字填空。(填序号)(8分)
① 个 ②把 ③棵 ④座
一()一()
一()一()
八、分一分,选一选。(填序号)(12分)
①远 ②跑 ③打 ④流 ⑤送 ⑥跳
⑦拔 ⑧游 ⑨近 ⑩踢 ⑪拍 ⑫漂
辶
()()()
()()()
氵
()()()
扌
()()()
九、我会照样子连线组词。(8分)
十、连一连。(8分)
十一、把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12分)
1.我家门口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妈妈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来 流 两 亮 冷 绿
二、开门 月儿 个子 天文 入口 大火
三、个(一个)门(大门)了(走了)人(大人)六(六个)儿(儿子)
四、人们 八天 口水 日子 开门 月牙 开口 有无五、二画:儿 九 三画:口 子 四画:月 开 五画:禾 四
六、禾 天 中 苗 吐 江
七、② ③ ④ ①
八、辶:①⑤⑨ :②⑥⑩ 氵:④⑧⑫ 扌:③⑦⑪
九、· · · · ·
· · · · ·
十、· ·
· ·
· ·
· ·
十一、1.一棵大树 2.江上 一只小船 3.做饭 4.我 写作业
第五篇:人教新版语文一年级上学期第2单元测试卷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上册第2单元《汉语拼音》综合练习题2
一、按顺序写出整体认读音节。
ye
zi
ci
wu
zhi
yin
二、按顺序填写韵母。
ai()
ui
()
ou
()
ie
()
er
an
()
in
()
()
ang
()
ing
()
三、读一读,请帮它们找回自己的家。
ɑn
inɡ
ün
onɡ
in
un
ɑnɡ
en
enɡ
前鼻韵母
后鼻韵母
四、我会
选。
piao
ui
jiā
yuan
xiào
yin
ie
xiong
ye
ɑi
zhi
guang
wu
ou
ao
复韵母:
三拼音节:
整体认读音节:
五、照样子写音节。
例:ruo
(ruo)
shuō
(sh)
(u)
(ō)
q
i
āo
()
juàn
()
()
g
u
ɑng
()
zhuō
()
()
()
zh
u
āng
()
xuan
()
()
六、.写出下面音节的声母和韵母.(1)写声母:kào
dà
niú
zhuā
rù
xióng
(2)写韵母:juān
qù
xuě
jué
pǎo
tiào
qiong
zuo
yu
kua
gun
jing
七、判断,对的选“√”,错的选“×”。
j
ie
jiē
()
n
üe
nue
()
x
üe
xue
()
j
üe
jüe
()
y
üe
yüe
()
j
ü
ju
()
j
i
ɑo
jiɑo
()
八、我能把单韵母组合成8个复韵母。
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tiku/
a
o
e
i
u
ü
()
()
()
()
()
()
()
()
九、我会看图补充音节。
y
üè
ánɡ
uī
èr
l
ch
é
ā
iǎo
n
ánɡ
ù
y
ɡ
ē
十、我会
看
图
选
音
节。
xiǎo
ɡǒu
huā
māo
xiǎo
jī
dà
xiànɡ
hú
dié
mù
mǎ
lǎo
shǔ
ɡē
zi
十一、读
一读,找
一
找。
来源:http://www.xiexiebang.com/tiku/
chūn
tiān
nuǎn,xià
tiān
rè。
qiū
tiān
liánɡ,dōnɡ
tiān
lěnɡ。
1.找一找,带有前鼻韵母的2.带有后鼻韵母的音节是:
十二、把下面的音节按要求归类。
qīnɡ
cài
yā
lí
ɡǒu
xiónɡ
huánɡ
ɡuā
shī
zi
pínɡ
ɡuǒ
bái
cài
lǎo
hǔ
pú
táo
xī
ɡuā
luó
bo
xiǎo
zhū
1.动物
2.蔬菜
3.水果
十三、看图,选择正确的内容完成句子。
zài
dǎ
bǎ
zài
jiā
lǐ
shuì
jiào
zài
tiān
kōnɡ
zhōnɡ
fēi
lái
fēi
qù
yì
qǐ
qù
xué
xiào
xiǎo
tù
zi。
jiě
jie。
xiǎo
hónɡ
hé
xiǎo
jūn。
hǎi
ōu。
十四、把下面的音节连成一句通顺的话。
1、pāi
pí
qiú
dì
di
zài2、běi
jīnɡ
dì
èr
shí
jiǔ
jiè
ào
yùn
huì
zài
jǔ
xínɡ
参考答案
一、chi
shi
ri
ci
si
yi
yu
ye
yun
ying
二、ei
ao
iu
üe
en
un
ün
eng
ong
三、前鼻韵母:an
en
in
un
ün
后鼻韵母:ang
eng
ing
ong
四、复韵母:ui
ie
ɑi
ou
ao
三拼音节:piao
jiā
xiào
xiong
guang
整体认读音节:yuan
yin
ye
zhi
wu
五、jiāo
juàn
guāng
zhuō
zhāng
xuan
六、(1)写声母:k
d
n
zh
r
x
(2)写韵母:üān
ǜ
üě
üé
ǎo
iào
iong
uo
ü
ua
un
ing
七、j
ie
jiē
(√)
n
üe
nue
(×)
x
üe
xue
(√)
j
üe
jüe
(×)
y
üe
yüe
(×)
j
ü
ju
(√)
j
i
ɑo
jiɑo
(√)
八、(ao)
(ai)
(ou)
(ei)
(ie)
(ui)
(iu)
(üe)
九、niǎo
yánɡ
lù
yuè
ɡuī
èr
chē
é
十、xiǎo
jī
huā
māo
ɡē
zi
dà
xiànɡ
xiǎo
ɡǒu
lǎo
shǔ
十一、1.找一找,带有前鼻韵母的chūn
tiān
nuǎn
2.带有后鼻韵母的音节是:
liánɡ
dōnɡ
lěnɡ
十二、1、动物:ɡǒu
xiónɡ
shī
zi
lǎo
hǔ
xiǎo
zhū
2、蔬菜:qīnɡ
cài
huánɡ
ɡuā
bái
cài
luó
bo3、水果:yā
lí
pínɡ
ɡuǒ
pú
táo
xī
ɡuā
十三、1、xiǎo
tùzi
zài
jiā
lǐ
shuì
jiào。
2、jiě
jie
zài
dǎ
bǎ。
3、xiǎo
hónɡ
hé
xiǎo
jūn
yì
qǐ
qù
xué
xiào。
4、hǎi
ōu
zài
tiān
kōnɡ
zhōnɡ
fēi
lái
fēi
qù。
十四、1、dì
di
zài
pāi
pí
qiú。
2、dì
èr
shí
jiǔ
jiè
ào
yùn
huì
zài
běi
jīnɡ
jǔ
xín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