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汽大众物流管理方式(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5 15:24: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汽大众物流管理方式》,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汽大众物流管理方式》。

第一篇:一汽大众物流管理方式

一汽大众物流管理方式

一汽大众轿车二厂瞄准的是国际前沿的大规模定制化生产,而法布劳格设计的拆散中心、分篮中心方案则是这个全新供应链上的关键一环。

2004年7月15日,是一汽大众公司轿车二厂奠基一周年纪念日,在此之前的7月1日,第一辆开迪PVS试生产车(CADDY PVS 00001)刚在轿车二厂新建成的总装车间下线。这辆外表看起来跟其它新车没两样的开迪车,其实是在轿车二厂个性化定制生产线上生产出来的第一辆车。

一、复杂的定制物流

世界汽车生产经历了单件定制生产、福特大规模生产、精益生产等阶段,如今开始进入大规模定制时代,根据每一位顾客的需求提供独一无二的定制产品。在大规模定制生产中,用户处于价值链的最前端,企业要按订单而不是按预测来生产,而且定制的速度越来越快。目前从订单到交货,最快需要10天左右,国外企业已经提出5天交货的目标,有的更希望最终达到两天交货。

在大规模定制生产方式下,汽车被分解成10至20个大的模块,每个模块实际上是上千个零件的集成,由大的供应商组装供应,汽车厂只需要把这10至20个模块组装起来就成了,现在的汽车生产线长度在1000至1500米,将来只要50米就够了。

而位于长春被称为“未来工厂”的一汽大众轿车二厂,正是适应这种日渐兴起的大规模定制化需要而建立的。以后顾客买车,可以像买戴尔电脑一样,根据自己的喜好或需要选择不同的款式和配置,比如是手动档还是自动档,甚至是汽车音响的品牌。客户以后不是在车市上挑车,而是在纸上挑,然后给汽车工厂下订单。当车还在生产线上时,客户就知道哪辆车是你的了。

一汽大众轿车二厂总投资10亿欧元,占地面积66万平方米。新厂区内建有以冲压、焊装、油漆、总装为主的现代化生产车间及生产辅助车间,将用来生产一汽大众第5代A级车平台——PQ35平台上的若干新产品。目前,一汽大众生产的宝来、高尔夫是大众集团上一代的生产平台——PQ34上的产品,即第4代A级车。而在PQ35上,可以生产新宝来、新高尔夫、新奥迪A3、新甲壳虫、途安和开迪等车型。PQ35平台投入使用后,将与德国同步生产最新车型,三班日产能力达1100辆。

如此大规模的个性化定制生产,就意味着原来组装车间生产线旁边备好的一种零部件要被几种或十几种不同的零部件所代替。每辆车成千上万个零备件的排列组合,结果可能是一个无穷大的数,随之而来的零部件物流因此也就变得极为复杂了。当时通过外包与自营物流的比较,一汽大众认为外包更有利于减少投资、降低风险,而且第三方物流公司更专业、更注重细节,人力成本也比一汽大众这样的大公司要低。一汽大众最终决定,将这个项目以向社会公开招标的形式寻求物流商和解决方案。

最终受到青睐的是第三方物流提供商一汽进出口总公司的解决方案。这包括一个拆散中心(DC)、分篮中心(BC)的设计,由一汽大众斯普利汽车物流有限公司完成,而建造则由一汽进出口总公司下属子公司执行,总投资1.6亿,由一汽进出口总公司出资。长春斯普利有限公司接下设计任务后,通过ALG找到德国法布劳格(Fablog)公司,委托其作为总承包商负责整个物流的规划设计及项目实施,包括组织和监督施工建设,提供安装所有计算机硬件设备和软件,并负责培训其技术人员。最终整个项目的核心部分DC、BC的设计由法布劳格(Fablog)公司来完成。这是一家来自德国的第四方物流公司,在物流业有25年的经验,为许多知名跨国公司提供过完整的物流解决方案。

二厂用了九个月去考察世界各地汽车工厂的物流体系,并与十几家方案提供商进行了反复交流,最后选中现在使用的体系,因此他们对该物流体系是极具信心的。

二、法布劳格的解决方案

组装车间不能无限制扩大,生产线不能无限拉长。最终的解决方案就是将备货功能从组装车间转移到仓库中去,这正是DC、BC两个中心要解决的问题。

在法布劳格提供给一汽大众的设计方案中,拆散中心设在集装箱堆场附近,零部件从集装箱中拆出来后,一部分直接送到生产线上,另一部分送到分篮中心,根据个性化定制车型的需要,被分装到不同的货筐车。分篮中心则位于拆散中心的西面,与组装生产车间隔一条街,通过两座过街天桥相连。

货筐车通过天桥两头的起重机吊上吊下,然后由拖车拖到生产流水线上,与被生产的车一起移动。货筐车的前部分零部件是为组装前一辆车的车尾部分用的,后部分的零部件是为后一辆车的车头部分准备的,这些零部件在分篮中心就已经被准备好了。

DC、BC的可行性研究始于2003年6月,8月到次年3月是详细设计阶段。2003年10月开始动工土建,2004年9月完成,并开始试运行。在此之前还要进行系统安装,对人员进行招聘、培训等配套工作。

拆散中心占地2.7万平方米,每小时能完成4个集装箱的拆散工作,每天三班倒可以处理86个集装箱。这里每天要存储近2.7万个装载单元,处理近7000个装载单元,并负责运往分篮中心或直接运往生产线。拆散中心的一端是集装箱入货区,从集装箱里拆散出来的零部件经过拣选区被分存到封存区、大件货架存储区、大件堆垛区或者小包装货架存储区,存储的零部件最多大约能供应生产线7天的生产。拆散中心的另一端则是通向分篮中心和组装车间的出口。

分篮中心占地1.8万平方米,按生产顺序拣选3300筐,每70秒钟由一个拖车送3个大货筐出去,这3个大货筐能满足一辆车需求的定制零部件,货筐随后将被送上轿车二厂流水线的3个不同位置。当整车身经过冲压、焊装、油漆等一系列工序后,生产线便向分篮中心发出指令,要求供应这辆车的定制配件。2小时后,分篮中心将所需要的零部件备好并送到生产线与整车同步运行。

如此高精度的拆散中心和分篮中心并非是全自动化操作,而是由操作人员通过信息管理系统发出指令执行。该系统在德国大众德累斯顿汽车工厂里是进行全自动化生产,但在中国因为人力成本不高,所以半自动化就能以最低成本创造最高价值。

三、未来工厂的物流体系

一汽大众原有的轿车一厂只有两款高档车是可以个性化定制生产,其它的全是工厂根据供应商的预测数据进行生产。然而,以经销商提供的供应链各节点中的预测数据,采用指数平滑法和移动平均法等进行预测都会导致牛鞭效应,需求数据传到生产工厂时还是被放大了。这种供应链的特点是推动式的,以生产推动销售。

而二厂的定制化生产供应链则可以规避这个问题。根据客户订单直接生产,可以准确把握客户的真实需求,避开市场风险,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供应链管理体系。这种供应链的特点是拉动式的,以客户需求拉动生产,从而可以大大降低风险。

二厂的物流可分为入厂物流、工厂物流和分销物流三部分。

入厂物流负责从零部件供应商到一汽大众工厂的这一段物流,根据零部件供应商的所在地分为国内和国外两部分。国内部分,对于长春周边地区的零部件供应商,一汽大众要求JIT(即时生产),在规定的时间内准时送到生产线的某个工位;而长春外的供应商,如上

海、北京、广州等地,则采取同一地区循环取货,拼车送往长春的仓库。这样相比原来的各个供应商整车给一汽大众供货要节约仓库,减少资金占用,加强供应链的敏捷性。而进口的零部件,先是通过集装箱海运到大连港,然后用火车转运到长春,大量生产时,每星期大约需要500个集装箱的零部件,由10列火车运送。

工厂物流则指已进入工厂的零部件在厂内的物流过程,由法布劳格的拆散中心和分篮中心来负责。

而分销物流部分,全国分为三十几个大区,每个区都设立一个中转仓库,然后再向全国三百多个经销商辐射。运输方式有火车、汽车,还有往上海、江浙、广州、海南等地的海运。为了减少回程整车运输车空车的问题,现在也开始为南方汽车制造商带货回北方。另一个节约方式就是,将带“之”字形斜坡的整车运输车改装,回程的时候,车厢可调为平整状态,从而可以装载箱式货物,比如汽车配件等。

第二篇:一汽大众ERP-SAP

SAP R/3系统在一汽大众的应用与研究

14年ERP历程不仅使一汽大众的管理更加稳健和成熟,同时也使一汽大众的生产、经营、管理、销售和决策更加透明和数字化。本文详细介绍了一汽大众的企业特点、ERP软硬件选型、ERP实施三期工程、实施了SAP R/3的哪些模块、模块解决方案等五大块内容。一、一汽大众的企业特点

1、大量流水与多品种小批量相结合的混合生产制造类型。一汽大众的产品生产主要采取流水化生产,如捷达轿车,年产量在20万台左右;同时,为满足市场不同客户的需求,又同时生产宝来、高尔夫、速腾、迈腾、奥迪C6、奥迪B7等多个品种,每个品种下又有许多明细车型。

2、以市场预测和用户定单组织生产,并建立适当的库存适应市场变化部分高端车型,采用定单式生产,但考虑到中国的实际市场情况,全年的生产计划依据于销售终端的市场预测,因此这种生产计划是属于复合型的计划方式。

3、由生产计划推动逐渐向客户需求拉动的模式转换,要求有更高的制造水平和管理水平。

4、采购量大、品种多,物料管理复杂。由于一汽大众的生产车型大类有十几种,明细车型有100多种,因此,其生产物料的品种、数量巨大,加上每年的采购金额将近700.800亿元,因此物料管理难度极高。

5、质量的管理要求较高,对成品、关键部件要求有质量跟踪。一汽大众的生产过程完全遵守德国大众的质量标准,质量要求十分严格,不仅是针对下线产品,对制造过程中的半成品、采购的零部件,也必须进行质量验证后方可上线生产。针对这些复杂的质量检测,需要有专门的质量检测系统来完成。

6、单位成本高,往来的资金额巨大,因而资金控制十分严格,尤其对客户信用的管理和对供应商付款的管理;一汽大众的产品单位成本很高,最低端的产品如捷达,其价值也达6.7万元,高端产品如奥迪C6,价值高达50.60万元。每月的零部件采购金额都在40.50亿元,每月的销售金额60.70亿元,资金流入、流出频繁且巨大,需要有良好的客户信用管理及供应商的付款管理。

7、对售后服务管理有较高要求。由于汽车产品价值很高,维修成本必然很高,为维护产品形象,保证产品处于竞争的有利地位,必须提高售后服务水平。而较高要求的售后管理水平就要求必须有较高水平的管理软件来支撑。

8、由于零配件多,成本构成复杂,对成本核算的要求较高。由于车型种类复杂,构成每种车型的零件清单包含成千上万种零件,加之汽车制造工艺复杂,因此,在核算汽车成本时,核算量巨大,甚至有些工作非人力所及,必须要有良好的系统支持才可以完成。

为了进一步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增强企业竞争力,ERP系统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工具,自一汽大众成立之初,就已经为管理层所认识。自1994年开始,一汽大众正式启动SAP R/3项目,目的是以R/3软件为平台,建立起一个统一的企业管理平台,使企业的各项管理活动规范化、标准化,为一汽大众的进一步快速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一汽大众也可以籍此契机引入一套标准的、借鉴世界同行业先进做法的流程,同时帮助公司改进和提升管理水平,提高公司的整个运作效率。

一、ERP软硬件选型

一个正确的软件选型,其价值不仅仅在于它能给企业配上腾飞的翅膀,更重要的是:少走弯路、抢来了时间,企业在竞争中能处在有利的位置。如果使用的软件系统,若始终能处在领先位置,那就不必考虑软件更新问题,既节省了投资,也争取了时间。如果一个企业总是在选择软件上左右摇摆,损失的可不仅仅是金钱,那将失掉一去不复返的光阴和市场上竞争的位置。

因此,一汽大众在选择软件的时候,明确了以下几点原则:在业界公认最好的企业管理软件中选择前三位候选;挑选最适合本企业管理模式的企业管理软件;该软件供应商在IT界要有良好的信誉:该软件供应商有实力维持其软件产品在第一方队;该产品有高水平的本地化技术支持;该产品有合理的价格;软件供应商有良好的售后服务质量。

在1993年,R/3软件可以算是世界上第一家、也是唯一一家使用视窗技术的管理软件。让人看了真是赏心悦目。为此,一汽大众的代表团专门访问了德国SAP总部,并请专业技术人员解答了一汽大众所关心的有关问题,还走访了一家德国大众集团的R/3用户。经过同其他软件的比较,R/3软件的优点已经很清楚。在同类软件中比较,R/3软件具有最新、最科学的管理思想,使用它能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R/3软件的硬件平台选择了开放式的Client/Server(客户机/JJl务器)结构,这是适合企业应用的最经济的架构;视窗界面让使用者心旷神怡;软件的应用开发方法彻底避免了低级管理思想电子化。综合比较,其他软件落后于它至少在三至五年以上。因此,一汽大众决定选择SAP公司的R/3系统作为自己的ERP系统软件。

在确认完软件之后,一汽大众制定了硬件选择的原则,即硬件应该是该软件的原始开发平台;该硬件供应商在硬件供应商排名中处在前三位,无论如何不能排在第六名以后;该硬件供应商在IT界有优秀的服务和良好的信誉;价格合理。

八十年代以来,一汽集团一直选用IBM的产品。IBM是计算机界的行业老大,产品质量好,又持久耐用。IBM为了巩固自己的老大位置,特别设计了封闭式系统,企图以此迫使其他公司都向他靠拢,IBM就成了名符其实的行业老大了。但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并不以部分人的愿望为转移。垄断总是暂时的。IBM的封闭策略迫使紧追不舍的HP公司踏上开放式道路,客户机/服务器架构被越来越多的企业所接受。R/3软件就是在开放式的HP客户机/服务器上开发的,那HP的设备自然就是首选。

最终,一汽大众选择了SAP R/3和最适合运行该软件的HP设备的软、硬件平台。

二、R/3系统实施的主要模块

根据一汽大众的自身特点,自SAP R/3项目开始之初,一汽大众就明确了ERP建设规划及各部门责权,终极目标是要建立全面的企业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模块见图1。

图1 一汽大众SAP R/3系统模型

1.FI模块

包括应收管理、应付管理、总账管理、合并、投资、基金、固定资产财务核算、现金管理等,本模块集中公司有关会计的所有资料,提供完整的文献和全面的资讯,同时作为企业实行控制和规划的最新基础。2.CO模块 包括利润及成本中心、产品成本、项目会计、获利分析等;是公司管理系统中规划与控制工具的完整体系,具有统一的报表系统,协调公司内部处理业务的内容和过程。3.SD模块

包括销售计划、询价报价、定单管理、运输发货、发票等。积极支持销售和分销活动,具有出色的定价、订单快速处理、按时交货,交互式多层次可变配置功能,并直接与盈利分析和生产计划模块相连接。4.MM模块

包括采购、库房管理、库存管理、MRP、供应商评价等。以工作流程为导向的处理功能对所有采购处理最佳化,可自动评估供应商,透过精确的库存和仓储管理降低采购和仓储成本,并与发票核查相整合。5.PP模块

包括工厂数据、生产计划、MRP、能力计划、成本核算主数据等,提供各种制造类型的全面处理,从重复性生产、订制生产、订装生产,加工制造、批量及订单共存生产直至过程生产,具有扩展MPR II的功能。6.QM模块

包括质量计划、质量检测、质量控制、质量文档等。7.PM模块

包括维护及检测计划、单据处理、历史数据、报告分析等,提供对定期维护、检查、耗损维护与服务管理的规划、控制和处理,以确保各操作性系统的可用性。8.HR模块

包括薪资、差旅、工时、招聘、发展计划、人事成本等。采用涵盖所有人员管理任务和帮助简化与加速处理的整合式应用程序,为公司提供人力资源规划和管理解决方案。9.PS模块

包括项目计划、预算、能力计划、资源管理、结果分析等。1 0.WF模块

包括工作定义、流程管理、电子邮件、信息传送自动化等。

三、R/3系统实施的主要过程

一汽大众在构建ERP系统过程中,并没有采取一下子就解决公司所有信息化的问题,而是通过三期工程逐步来完成。

1、一期工程

一期工程包括采购和物料管理(MM)、财务管理(FI)两个模块。之所以选择这两个模块,主要原因是这两个模块已经有其他企业的实际运行经验,并且这两个模块也确实是一汽一大众所急需的。一汽大众从成立至1993年初,由于生产能力较少,公司对信息化的需求并不强烈。在IT方面,公司仅仅使用了Windows平台上的Excel、Word等软件进行日常办公数据统计及分析,并使用Foxpro开发了考勤、工资、备件管理等应用系统。

但到1993年2月,一汽大众最早车型一捷达的生产达到1万台的时候,一汽大众管理上的问题也逐渐凸现出来。随着公司生产能力的提高和公司业务的发展,必须使用ERP等管理软件来支持企业的管理,在对SSA、QAD、SAP等厂商充分论证和选型的基础上,一汽大众最终在德国大众的帮助下以大众集团的名义花40万马克从GEDAS购买了SAP公司的R/3系统。

在一期建设过程中,公司选择了GEDAS进驻长春协助实施ERP。首先在采购、物料和财务三个部门进行刚3中MM(物料管理)、FI(财务会计)模块的实施,并在1995年正式运行。这是在中国第一家运行起来的SAP R/3系统。通过这次合作,一汽大众的应用开发人员逐步掌握和了解了R/3 系统开发及实施方法,为一汽大众未来其它模块系统开发、实施打下了坚实基础。而且也通过一期对MM、Fl两个模块的开发,公司的需求、合同、订单等采购管理,库房、CKD物料、集装箱等物料管理和总账、应收、应付、固定资产、成本核算等财务管理都达到先进水平。它的成功运行使得相应使用部门的业务人员扔掉了各种账本,真正达到了信息共享,为加强基础管理,提高决策水平带来了很好的效果,也让其它部门看到了使用计算机管理信息系统的好处,同时为公司后期信息化建设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但是,与GEDAS的合作只维持了不到1年,主要原因是当时一汽大众的业务人员大部分还是中国人,存在一些交流上、理解上的困难。并且请一个专家一天得1000多美元,从承受能力上来说也不适宜。另外,GEDAS搭建的平台并没有获得预期的结果一不少用户拒绝使用这套系统。用户拒绝使用是因为系统没有带来收益,系统应用不理想的原冈很多,GEDAS对需求的把握不到位是一方面,我们自己也有问题,比如基础数据不完善、不规范。GEDAS走后,一汽大众的IT技术人员需要对该系统进行大量后续收尾工作。

虽然GEDAS的离开为一汽大众带来了一定损失,但与此同时,也为一汽大众培养、锻炼IT技术人才提供了很好的空间,并为ERP二期建设在不借助外力情况下,自身IT技术人员仅通过10天培训就使掌握并造就了一汽大众生产、销售两大核心系统成为可能。

2、二期工程

1997年,鉴于捷达产品越来越多的选装销售和服务的重要性,一汽大众选择了R/3中的SD(销售与分销)和PP(生产计划与控制)模块作为公司二期ERP系统开发实施的重点。其实早在一汽大众1996年7月全面建成时,一汽大众就已开始考虑生产管理和销售管理的问题。当时公司有两种意见,一种建议找外面的开发人员帮助实施,另一种是自己做。但这两个模块对于去德国参加培训的人来说都是全新的东西,对于其他人员就更不用说了,自己开发的难度可想而知。

由于有了GEDAS所赐的对R/3系统的了解,以及为期10天的培训,信息系统开发人员对R/3的生产和销售模块已经不再陌生,但是10天的培训毕竟短暂,不可能把所有的细节全部搞清,系统开发人员就通过SAP提供的练习帮助、资料以及各种相关文件在系统里面做各种测试,为最终上线做准备。

当时,一汽大众整车销售还是由一汽集团统一负责,一汽大众只有销售备件的权利,所以一汽大众最先实施的是备件销售管理和生产管理。在生产管理方面,由于SAP R/3中的PP模块仅停留在生产计划层面,整车零部件装配表(BOM)无法满足一汽大众的要求。而在此时,德国大众也有一套生产控制系统要求一汽大众使用,经过中德双方及公司间的多次磋商研究,双方认为,从实施时间和功能上看德国大众的系统满足不了一汽大众的要求(主要是涂装线无法进行捷达和奥迪两种车型的管理)。因此,最后一汽大众决定利用自己的开发人员在R/3平台上使用ABAP/4语言开发生产控制系统。

经过几年系统实际运行,一汽大众系统开发人员开发的这套生产控制系统已完全达到中德双方对生产管理的要求,目前正在进行系统的通用化工作,以便适应一汽大众生产越来越多新车型的需求。他们所开发的生产控制系统通过计划、车序、分装、控制点管理,将各分厂、库房、供应商都紧紧围绕着计划有条不紊地工作,在选装越来越多的今天,生产一时也离不开这个控制系统。

同时,这套系统也为一汽大众节省了800万马克的德国大众软件投资。另外,围绕生产控制这个项目,一汽一大众还自行开发了整车档案、生产质量数据采集、技术文件管理等系统。

在生产控制系统开发实施的同时,一汽大众信息系统室还使用R/3的标准模块对整车备件的销售管理进行了相应开发,主要包括备件采购、库存管理、销售及相应财务管理,备件中转库管理等。它的成功开发使得几个车型,上万种备件都使用R/3管理,为减少库存,保障供货率,提高工作效率发挥了很大作用。备件销售系统上线运行后,开发人员又将售后服务系统中的索赔、首保、培训、工具、相应财务结算等管理用ABAP/4语言在刚3平台上开发出来,大大提高了索赔确认结算的速度,使得索赔单从申报到确认结算从半年时间压缩到1个月内。

由于以前一汽大众的整车销售一直由一汽集团进行经营、管理,直到1998年才独立出来成为单独的销售公司,所以一汽大众的整车销售模块直到1998年下半年才进行立项开发。在整车销售模块开发过程中,一汽大众信息系统室经过反复认真考虑,拿出了一个比较合理的解决方案:实现一组工作人员对两个公司进行管理的模式,完成整车下线入库、一汽大众销售给销售公司、销售公司采购、整车储运、整车销售及两个公司相应财务管理等业务处理,并相应地将销售公司商务代表处和中转库使用点对点拨号上网方式与长春本部进行联网。这个网络的建设,使得全国70多家商务代表处和中转库实时联到一起。

另外,一汽大众系统开发人员还为与其有业务往来的供应商,经销商和服务站在R/3平台上开发了一系列应用系统,并将110多家供应商、300多家服务站和经销商利用因特网技术和一汽大众本部联网。通过这些应用系统,合作伙伴能够进行订货、查库存、往来账查询、订单执行情况了解以及根据生产计划和库存排定的电子看板以及准时化供货要求,其为一汽大众公司电子商务及电子协同业务的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3 三期工程

在经历前两期ERP建设之后,一汽大众的系统开发人员对R/3系统已经了如指掌,三期的ERP建设可以说是在按部就班的进行。2000年,一汽大众为了更好地为客户提供服务,协同市场、销售、服务各部门,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和忠诚度,决定实施CRM系统。一汽大众希望通过系统的实施使得来自与市场、售后服务等部门的市场活动、回访等业务,客户的咨询业务,索取资料等各种呼入业务,客户对质量等问题进行投诉的呼入处理业务,客户通过各种渠道提交的意向订单的处理业务,专家处理咨询和投诉的业务,售后咨询业务,售后投诉业务,电子邮件的处理业务,传真的收发处理业务等在统一的信息平台上工作。最终,CRM的实施完善了一汽大众对客户渠道整合、信息获取、决策支持和业务活动的紧密结合,帮助其提高了客户忠程度。

以前,一汽大众的设备管理在行政上没有主管部门,在业务活动的开展上各自为政,所有与维修相关的数据都是手工进行管理。甚至会出现作为维护管理的基础数据,同一台设备成本科的固定资产,规划部的设备台帐和维修的设备本身之间会各不相同。而且由于没有系统的支持,设备维修的历史记录无法保存,因此也就无法通过统计数据对设备状态进行分析。后来,设备备件管理虽己纳入R/3的MM的物料管理模块,但由于没有PM(工厂维护)模块支持,因此无法做到维修费用分析统计,使得R/3的潜在功能发挥不出来。鉴于这些问题,信息系统室开发实施了工厂维护系统,为保障式维修打下坚实基础。

另外,通过HR模块的开发,一汽大众的人事管理从根本上解决了公司相应科室人事数据无法共享的问题。人力资源系统的建设使得一汽大众的人事、工资、财务、工会、劳动保护等部门能够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工作,减少了相关部门业务人员的无效劳动并提高了工作效率。

14年ERP历程不仅使一汽大众的管理更加稳健和成熟,同时也使一汽大众的生产、经营、管理、销售和决策更加透明和数字化,更使一汽大众自身的竞争能力进一步提高,在如此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处于优胜位置。

四、R/3系统部分模块解决方案

1、成本核算

成本核算对每一个企业都十分重要,尤其在制造业更是如此,根据轿车生产的多步骤、多品种特点,结合SAP R/3系统,一汽大众采用平行结转的标准成本法进行成本核算。成本核算对象包括产成品(整车)、自制半成品(冲压件)、自制备件(备品)、来料加工(出口零部件)和商品车。具体核算流程见图2。

图2 成本核算流程

从成本核算流程中可以看到,SAP R/3充分发挥其系统集成、资源共享的优势,所有数据均一次输入,即保证数据的完整,又避免数据冗余。PP模块提供生产信息,包括生产信息、库存信息、销售信息以及工时信息;MM模块提供材料信息,包括材料价格、材料入出库信息;HR模块提供人员信息,包括人员数量、人员类别、人员工资信息。所有信息整和在一起,最终通过FI模块输出成本信息,这种核算系统,极大地提高成本核算的准确率,提高成本核算效率。一汽大众在设计成本核算系统的过程中,就充分考虑信息资源的共享,为提高成本核算效率提供必要的保证。明确成本数据录入的职责和权限。成本数据并不是财务人员的专利,换句话说,成本不仅仅是财务人员的数据,是公司每个相关部门的数据,因此,对成本数据及其来源进行充分的分解,相关部门承担成本核算数据的准备工作,保证数据一次录入,相应有权限的部分充分共享。

既然是标准成本法,那么标准的制定就尤其重要。一汽大众成本核算标准包括材料费用标准、折旧费用标准、人工费用标准、动能费用标准、开发费用标准、包装费用标准、运输费用标准、关税费用标准、其他费用标准。

(1)材料费用标准

根据材料获取方式不同,进口零件和国产零件的材料费用标准采用不同办法计算。进口零件的采购价格为外币,每月月初,根据月初汇率对进口零件的价格进行重新评估,评估后的价格作为单个进口件的成本计算价格,评估差异记入材料成本差异科目,通过差异分摊记入整车成本。由于国产零件的价格不受汇率因素的影响。因此,当进口零件价格评估完毕后,构成整车装配的零件价格就全部准备齐全了。确认完零件价格,只需要再确认构成整车材料的零件清单就可以计算出单车成本了。整车装配清单(BOM)根据PP模块的生产信息,经系统拆分,可以生成初级的零件装配表,初级的零件装配表经调整维护后,生成正式的BOM,每一个18位码车(一汽大众整车代码为18位,一个18位代码代表一种类型的车,同一个月份,同一18位码的车辆成本相同)生成一个BOM,经BOM及MM模块中的价格进行计算,得出每一个18位码得材料费用标准,由于每个月的BOM不同,汇率不同,因此,不同月份同一18位码的整车其材料费用标准是不一样的。

一汽大众的成本可以核算到单车,是因为有完善的18位码单车标识系统(见图3)和PR组号,以及统一规则的零件号编码。有了18位码,就有了最小单位的BOM,这样即使是一个最小的零件变化,也会生成一个不同的18位车码,产生一个新的BOM清单。18位码代表一辆整车的装配状态,由一组PR号决定,每一个零件又对应若干个PR号码,凡18位码中包含的PR对应的零件从TS表(零件技术清单,这个表由产品部、生产部、规划部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权限维护,然后由有相关信息需求的部门按权限共享)中选出,就组成这个18位码的BOM。

图3 18位码单车标识系统 在制定标准材料核算系统的过程中,遇到的最大问题是材料主数据标准统一及代码规范问题,要保证成本核算的准确及时,一汽大众首先建立零件编码规范及整车代码规范,零件代码不仅代表零件的技术状态,还可以代表厂家状态,以零件的主代码代表其技术状态,以附加码代表厂家信息及获取方式。通过这种设置,可以很容易获取零件的价格信息。

(2)折旧费用标准

年初,根据AM模块,可以测算出本的各种车型折旧总额,根据各车型的工时计划及生产计划,可以计算出各种车型的单车折旧额即单车折旧费用标准。由于折旧预测、生产计划的变更,会导致折旧计划与实际折旧之间出现差异,当差异在认可的范围内,不做折旧费用标准调整,当这种差异大到影响以后成本核算精度后,应调整折旧费用标准。

折旧费用核算的最大问题在于折旧的准确预测及在车型中的合理分摊,一汽大众在解决折旧预测的问题时,既考虑现有资产的折旧,也考虑未来投资结转资产的折旧,对于现有资产很容易预测其折旧,对于未来结转的资产,折旧预测出入很大,为解决这个问题,投资项目在投入的时候就明确其预计投产时间并写到系统中,根据这个预计的结转时问,就可以相对准确地测算其折旧了。

(3)人工费用标准

年初,根据董事会给定的工资浮动额度,由控制部下达人均工资费用,根据人力资源部给出的人员计划,计算出全年人工费用总额,再根据生产计划及车型工时定额,计算出每种车型的人工费用标准。

(4)动能费用标准

CO模块可以提供全年动能费用预算,根据PP系统提供的标准工时及产量计划,制定单车动能费用标准。

(5)开发费用标准

CO模块可以提供全年开发费用预算,根据PP系统提供的标准工时及产量计划,制定单车开发费用标准。

(9)包装费用标准

由于一汽大众有国外采购,因此包装费用及关税是构成整车生产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在MM模块中,各种车型的单位包装体积都有数据,因此,包装费用标准制定的因素是单车包装体积,因为单位包装体积最能代表包装费用的多少。系统通过FI模块归集包装费用,以包装体积作为分摊标准,制定单车包装费用标准。

(7)运输费用标准 由于运输费用性质与包装费用性质相似,因此运输费用的标准制定同包装费用,依旧采用体积作为分摊标准。

(8)关税费用标准

SAP R/3的MM模块可以输入不同车型的关税税率,而税率与关税税额最具相关性,因此,选用关税税率作为关税标准的制定依据。系统通过FI模块归集关税费用,以包装体积作为分摊标准,制定单车关税费用标准。

(9)其他费用标准

所有制造费用剔除以上部分后,剩余部分费用以工时作为分摊因素,制定其他费用标准。

2、BM单管理

BM单管理模块主要是结合SAP R/3中项目管理(Project Management)、物料管理(Material Management)、基金管理(Fund Management)、成本中心会计(Cost Center Accounting)等模块的功能,同时根据一汽大众投资/费用控制的需求,对一汽大众的按项目发生的费用、福利等物资需求单进行统一管理。其管理流程包括:

(1)每年年初,控制部根据各个部f-j(成本中心)提出的项目计划,制定各成本中心下一的费用预算,分配资金。

(2)正常生产经营中,各个成本中心在各自的预算范围内根据项目计划和实际需要填写BM单,再根据不同审批策略进行逐级审批。

(3)采购部依据审批后的BM单、询价结果建立采购订单,并进行采购。

(4)成本中心接受采购到的商品或劳务并做到货验收,并同时在系统中 确认。

(5)财务部接收合同及发票,根据到货情况做发票认证,认证相符,则记账付款。BM单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投资和费用的全过程纳入系统,从预算制定到需求提出、审批、采购、到货接受、最后到财务发票认证记账等各阶段形成了完整的闭环控制的业务流程(流程见图4),业务时时受预算控制,受流程中上一级动作的实施控制。并且各部门信息共享,口径一致。

图4 BM单流程

通过BM单管理模块的使用,一汽大众在投资、费用的控制和管理方面取得了以下的成效:

(1)在控制方面,BM单系统与预算系统相连,所有费用控制都由系统自动进行,提高风险控制力度。

(2)在审批方面,在系统中录入BM单,取消了原来纸面单据的传递,同时取消了各级审批的纸面签字过程,所有BM单的审批都根据权限的设定在系统中进行。在提高了审批效率的同时,审批环节也更加透明。

(3)在到货验收方面,在实施BM单管理模块之前,货物的验收都是由接受人在纸面签字即可。但财务部门对验收单上的签字的真实性就无法判断,具有一定风险。实施BM单模块后,到货接受是在系统中进行的,需要设定权限才能进行操作,而且操作人的用户名及操作时间等信息都会在R/3中留有记录,避免了风险。

(4)在财务方面,由于原来采用一式几份的纸质BM单,财务人员对没有付款的BM单需单独保管,付款时还要将对应的BM单找出作为原始凭证,无形中增加了大量的工作量。另外对于一张BM单分次付款的情况,容易出错,造成重复付款,存在很大的财务风险。BM单模块的实施不但解决了这些问题,还节约资源,真正做到无纸化办公。

第三篇:餐饮店管理方式

餐饮店管理方式1.完善专业的产品技术,在竞争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2.学习良好的沟通技巧,使顾客成为朋友,降低返工率,提高回头率

3.有效的餐饮店销售话术,增加技术业绩和产品业绩

4.有效的餐饮策划方案,明白活动策划的原理和卖点

5.正规化的餐饮管理,打造企业文化

6.专业的餐饮数据表格分析,量化,精准化,正规化管理

7.打造优秀的餐饮,餐饮没有成功的个人,只有成功的团队

8.有效的开发新客源,客源就是餐饮的命脉

9.有效的留住老客源,并且让老客人带新客人

10.建立系统的餐饮管理机制

11.建立完善的餐饮培训系统.12.正规的餐饮服务流程,提高餐饮品质

13.提高餐饮的影响力,利用简单.低成本的方式更有效的扩大宣传

14.培养得力助手,打造优秀团队

15.餐饮成本核算,增加利润

16.建立系统的餐饮服务体系

17.系统的人才管理体系,有多少人跟着你干,就代表你又多大的事业

18.详细的餐饮客户管理系统,客户就是资源

19.餐饮连锁店的运营模式,思路决定出路

第四篇:广告公司管理方式

广告公司的管理模式

------------------------------

公司的管理,千头万绪,需要用科学方法来执行。一个好的管理模式,是管理者的有效工具,能增加管理者的效率,贯彻管理者的意志。行之日久,则可藉之以形成公司的文化。国内外的管理大师们,有着众多有关管理模式的探讨与著作;但由于广告传媒业是一个“人”的行业,一个贩卖对“目标市场”的专业知识的行业,一个有关“创造力” 的行业,通用的管理模式,必须加以修改调整,才能适应今日在中国的广告企业。企业成功之路不只一条,所以可选用的管理模式也不只一个。以下提出的管理模式,供广告业者参考。盈利的由来

广告公司的盈利,从长期看来,是满足了社会某项广告服务需求。因此,管理的重点,不应该是放在“盈利”上,而应是在如何发现需求,如何满足需求,如何建立某项业务的竞争力,从而占领市场上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在广告行业,这一切的达成,都得靠“人”。盈利应是广告公司执行策略的结果。只有垄断企业,才能反其道而行之,预先制定盈利目标,再来探讨策略。广告公司当然应密切注意财务与盈利状况,以帮助了解策略执行的情况,为修改与制定新策略提供参考。举例来说,因客户利润表中发现广告公司对某客户服务队伍成本偏高。这时候就必须要了解成本高的原因,而不能凭直觉减少成本;有可能客户在准备开发新产品,有可能客户有临时性的需要,当然也有可能是服务队伍臃肿而必须裁减。一个着重“盈利”(运营结果)的管理模式,往往忽略了做好运营过程中的必要条件(发现需求、满足需求、建立竞争力等)追逐短期的盈利指标,而造成“狗追尾巴”的恶性循环。事实上,任何时候,都可以牺牲公司长期的利益与发展,来换取短期的盈利达标。在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下,笔者认为,只有做好了我们广告的本业,在经营的各项业务都有竞争力,才能得到长期盈利的必然结果。

笔者认为,广告公司的管理模式必须从“人”开始。有了好的人,第二步就要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把人的潜力发挥出来。再来,在经营上采取积极进取的生意策略建立公司的品牌。这样,成功就有了基本元素。公司需要有远见的领导层,尤其是优秀的首席执行官,来领导公司的发展方向,才能长期的制造与复制成功,将公司建设成为广告行业中的领头企业。还有就是要采取实事求是科学的管理方法,建立授权与监控系统,分级授权决策,以及让这些决策者都能得到决策所需的资讯;监控这些决策的结果,并为其业绩考核的根据。好的伙伴团队

人事管理,从雇用好的人才(hiring)开始,包括福利(welfare)、培养训练(training)升级(Promotion)与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留任(retention)等,相关著作讨论得很多;笔者仅就与广告业有关的人事问题提出一些观点。首先,人的行业,是以“质”取胜的行业,事实上就是专业明星的行业这在广告创意部分尤其如此。雇用好的人才必需先得发现他们,“星探”工作要主动。创意队伍需要如同明星一样来包装,在比稿时,自然赢面居多。

生意要成长,就要有人才。广告公司贩卖专业人才的时间、创意、服务与专业知识。因此,广告公司伙伴团队应是一个高手的组合,不是现在的高手,就是未来的高手。高手的培养,往往是大师与学徒的关系。好的人才,学不到功夫,就容易出走。高手之间,是有一定的尊敬与期许的。管理层希望新人成为高手,首先要从“期许”开始实行。高手都有几根傲骨头管理层礼贤下士的功夫要做。高手喜欢和高手过招,碰撞出智慧的火花,作品希望得到其它高手的赞赏与认可,管理层不要管理一群独行侠,应让他们有一定的合作才能得出1+

l=3的效果。应注意培养公司文化,让高手们参与文化的建设,从而认同与归属。正性的工作环境

人的一生,不过遗传、环境、与运气而已。正性的工作环境,对发挥人的潜力是必要的。首先,是物理环境,要舒适,要有一定的空间(才能呼应于创意空间)。工作的工具要齐全,电脑要快,工具书,期刊要全。其次,是人的环境。可以从态度(AttitUde)开始,公司成员彼此互相关怀,例如每日早上说“早上好”,由领导带头做起,慢慢自然会形成一个关心人的公司文化。

公司的组织与程序也是软性工作环境的一部分。例如说报销程序不合理,伙伴们为了公司做事,自己垫付而不能即时报销肯定影响工作后绪。或是差旅批准,要总经理签字,总经理本身就常出差,就一定要有备用程序。公司的组织就更重要了,不能出现外行领导内行,层层批准,有作为有思想也有无力感的情况。组织与程序应与时俱进,伙伴们如果觉得不合适,应该有进言之道。公司的政策与程序,如同骨架一般,不能定得太细,否则容易僵化。公司文化,自然可成为其中空间的行事准则。

公司文化的形成,由分享共同的价值观,发展成共同的信仰。但是一个好的文化,活的文化,是有一定兼容性的,是欢迎新伙伴们参与井影响的。常听某些资深经理说“没有雇用xxx,因为觉得他不像我们公司的人”,这可要三思啊!

积极进取的商业策略

各种商业策略,在广告公司的经营与管理系列的其它文章中,有深入的介绍。在此强调的是积极进取,英文叫Aggressive有着侵略性的意义,这当然是对竞争对手而言。短期内的积极进取容易达成,要长期维持活力(Stamina)就非易事。作者认为别无它法,只有在管理层与董事会中经常吸收新鲜血液,平衡老中青才能达成。

科学的管理方法

科学的管理方法,首先是实事求是,其次是尽可能的靠客观资料而非主观判断。在实行上,建立权责会计制度(Responsibility Accounting)与预算授权制度。另一方面,实行财务独立,建立及时的讯息反馈与内部控制系统。如此,可以兼顾授权与控制。

公司的程序与系统,影响人的行为,也影响公司的文化。其中最重要的,其一是预算系统,即订立目标与授权行事;其二是考核制度。二者必需紧密结合,贯彻科学的计划,执行,检查,控制,修改的管理方法。

许多决策者,对于科学的管理方法,有一定的抗拒。因为有一些错误的决定,可能无法隐形。有一些决策,可能没有如拍脑袋一般随意。有一些私心,可能不好解释。其实,科学的管理方法是服务于决策者以降低风险的工具。聪明的管理者,会利用好的工具来贯彻意志。有远见的领导

最近,国内开了一个大企业首席执行官论坛,引起各方面对企业首席执行官资质的重视。笔者认为,企业管理的本质,就是专制独裁的。好的领导,能够查纳雅言做到如彼得大帝般开明的专制。惟有独裁才能在最短时间内做出决定,掌握商机。市场经济,优胜劣汰,首席执行官不行,企业自然竞争力减低。古书上说“民可以乐成不可以虑始”,很多决定,是公司发展必需要做的,但是并非是员工大众们都欢迎的。这就儒要领导的远见,决断力,与个人魅力来引导公司。同时,也只有雄才大略的首席执行官,才能长久的聚集与领导一批高手。领导层的其它执行官,基本上应无条件的支持首席执行官,但有义务将自己的观点陈述给首席执行官以供参考,而不能只拣好听的说。董事会可以给首席执行官一定的制衡,但一般地说还是基于建设性的建议,确认企业经营的合法,以及股东利益得到起码的保证。总之,首席执行官的选任太重要了,作者建议董事会慎重从事,一旦任命,还需要支持独裁,而不能设太多的条条框框来限制;只有在大灾难(或退休)的状况下,才应考虑换人。结 语

广告公司是营利机构,汉有盈利,则无法长期生存。另一方面来说,公司代表着股东,管理层、员工伙伴们、客户、供应商与政府社会的利益。其中的长期共同利益,就是公司的生存与发展。一个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最合适于广告行业将本业做好,发现并有效率有创意地满足广告需求,从而建立业务的竞争力,占领市场上生存与发展的空间。

第五篇:SMT管理方式

SMT管理方式

作者:薛竞成文章来源:网络点击数:2482更新时间:2004-4-1

5SMT厂家不可忽视的管理方式

技术管理顾问薛竞成我对国外SMT厂家的多年,发现在SMT应用上,他们有多项工作做得不足够,其中一项是制造过程的管理工作。早前,[电子工业]的主编和我谈到我以往系列文间提及的制程管理应用概念,相信国内厂家也会用得着。因而我特写本篇来谈谈这方面的概念。

制程管理,译自英文中的ProcessManagement一词。由于我们把焦点放在SMT的制造技术上所以我把Process译成(即制造过程)。其实ProcessManage-ment所涵盖的范围更广。本广只就SMT制造有关的范围加以探讨。

从THT到SMT的管理需求变化

制程管理,并不是专为SMT而同设的。但要较成功的应用SMT这门技术,正确的推行有必要的。制程管理虽不是门新的管理技术,但它得人们认识、重视、有效应用并比SMT这门技术来早。也正为这原因,许多由THT(插件技术)提升SMT的厂家并没有意识到在管理上需要做改革的工作。在THT制造环境下,忽略制程管理并不会为制造商带来太大的问题;但对於SMT制造工作而言,尤其是进入微间距和采用现今BGA和倒装片(Flip-Chip)之类技术的情况下,制程管理是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

制程管理为何对SMT应用那么重要?回答这问题,们得了解THT和SMT之间存在许多不同的地方,尤以下下旬 几项最为显著:

1、微型化-SMT发展的动力,主要是突破旧有组装技术对产品微型化的限制。由于THT本身的技术局限,不断提升微型化的程度。

2、质量因素-THT和SMT两者的组装技术不大相同,影响质量的因素也大分别。虽然在许多方面,SMT组装质量已证实比THT更及更可靠,但SMT保证中工作比THT较为复杂。

3、自动化-SMT的发明变带来了高度的自动化,此亦是SMT生产效率比THT更高的原因。

以上三点所带出的信息是:SMT成品检查不易进行;成品寿命或可靠性的变化幅度大;制程工艺对成品的质量影响日益深刻;返修成本和代价高;即时诊断和改正生产误差的重要性提高等等。而这些对制造商不利的因素正是需要制造管理来解决。

在THT制造管理的环境下,人们并不注重制程功能(Process Capability)、制程整合(Process Integration)等的应用和管理。一般做法是在试产时把设备调校到配合绝大部分的组装工作,当达到相当的合格率后就接入正式生产。及后,在生产线上设立了因定的检查站,把发现的不良品抽出返修。本文为了方便解说,把以往这种简单的制造-检查-返修或淘汰的-贯做法

称为‘制造管理’,有以区别本文提倡的’制程管理’,用以区别本文提倡的‘制程管理’。’制造管理’注重防止不良产品离厂,而‘制程管理’则把重点放在把制造方法加以合理化和优化(防止 不良产品出现是随这方法自然而来的)。‘制造管理’,在SMT生产中有以下几点不理想的地方:

1.不能照顾到成品寿命保证的问题;

2.生产效率难以达到最优化的状态,成本遂难以降低廉;

3.生产稳定性较差;

4.难以进行长期的改进;

5.由於组装基本变更和微型化,即使是同样的工作在SMT应用上也不易进行。

在市场对质量要求日益增高,对产品价格要求低,以及同行竞争日益增高,对产品价格要求低,以及同行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如果厂商对上述问题仍坐视不理,继续沿习THT一贯的做法,不对生产管理加以改革,实在不是明智之举。

制程管理对SMT应用的帮助

制程管理方法如何避免或减低制造管理中如上述提到的那些问题呢?

首先制程管理在观念上有彻底而重要的改变、那就是不提倡检查,更不容忍错误发生。以往,制造管理相当大量的检查工序、检查活动,不论对成品的质量,或对生产的效率都有不良的影响。我们不难发现在许多工厂中,除非成品的不良率很高,否则一般如只有几个百份比的,在交货的压力下,都因检查-返修工作能应付而不加以追究。其实这方面的浪费,详细的计算也是相当可观的,在成本上一般绝非可以忽略的;而在质量学的观念上,任何返修工作都可能给成品质量添加了不稳定的因素。

但这可能还是其次,对SMT成品寿命或可靠进行研究都会了解到,成品寿命和可靠性是不能从一般的生产检查中得到任何住处,加以分析就能获得。视程度而定,不良品的出现,很有可能是产能或制程能力(Process Capability)不足的一种表现。如果生产线的制程界限(Process Window)不能配合成品的设计要求,头号题就不是只出现不良品和浪费资源那么简单了。在不良(或不够好)的制程下生产的成品,具有寿命代名词危险性,但不是所有的缺陷都能在生产线上的检查工序中被发现的。这就解释了一些成品在用户使用不久后便失效的原因。我想大家都能想象这类情况对公司或品牌的影响,这才是真正的危机所在。虽然目前仍没有十全十美的寿命保证生产方法,但制程管理在这方面的处理,通过其设计、调制、监控、改进四大步骤,在效益上较制造管理方法大大的提高了。

由于较缺乏制程管理中的调制管理以及灵活而深入的监控 工作、制造管理下的生产能力的稳定性一般都较差。而这也是对优化和改进发展的一大事故,和在好些方面都处于难以突破的局面。制程管理中对制程能力的制定和应用有较严格的管制,而稳定性是制定制程必须考虑到的因素,并且是首要的工作之一。对生产能力有了实在的了解和稳定的控制后,改进和

优化工作才能接着进行。

在了解制程管理和制程管理的过程中,也带来了设备的配置、改进设计的学问和全面改进的好处。由于制程管理中重要的一节是制程整合(Process Inetegration),而在处理制程整合的工作中必须对设备技术和产品的生产设计有很好的了解和配合,这就要求技术人员在这些方面进行学习、研究、了解和应用。而此做法也正好迎合SMT对技术整合的依赖性。也只有通过对这些全面的学习应用,才能达到长期的改进,才能作出最优化、最低成本的生产作业。

另一个制造管理日益难以应付的问题是SMTR 快速微型化。微间距IC、0402和0201矩形件、微型BGA、Flip-Chip等的出现已对检查工作造成不便,甚至带来了不实用的压力。但如果我们在这问题上作根本的考虑,问题其实也不怎么存在。检查作业是项没有附加价值的工作,为会么我们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检查?这便是因为生产能力 稳定性不足面不能有足够信心确保成品质量的。其实如上面所提到的,检查作业并不能最有效的确保寿命和质量(甚至误导而使我们相信成品具备足够的寿命)。既然检查作业是花费而又不完整的工作,那是否有更好的做法呢?制程管理就是个可能的代替方法。在成熟的技术上、良好的制程管是有可能废除某些检查作业的。虽然我们知道不会有十全十美,但如果通过制程管理而在某一工序上能达到制程能力掼标(ProcessCapability)为2以上时,你是否还需要检查作业?我们一直沿用的检查作业,很多时候是因为没有学习和使用制程管理法,而不是毫无选择的做法。

制程管理,是一门先质后量的管理。在未能保证品质的情况下提高产量,只会造成浪费和损失(材料、时间、设备使用、能源的浪费和公司名誉上的损失)。乍看之下,采用制程管理似乎会带来生产投入较慢、交货期较不理想的问题。其实这情况只有在学习的阶段会出现。一个成熟的制程管理系统,在生产接入的时间上是能很快速的。而当投入生产后,其在免除浪费上所回收的利益,却是制造管理所望尘莫及。所以真正的制程管理是项质、量兼收,稳定优化的管理方式。

什么是制程管理

制程管理,好些工厂把它当作只是工序的制定和执行。此所以许多工厂管理都以为本身有采用这方面的管理;其实真正有用的市 程管理远较此复杂。它包括了四大主要部分:制程设计、制程调制设定、制程监控、制程改进。其中制程监控又可细分为监督和控制两部分。以上这些都必须完整的包含在整个制程管理的活动中,缺乏任何一项都不能算是推行制程管理。此外,制程管理并不是独立运作的一门管理技术。它也必须配合产品设计、设备技术和质量水平要求来进行。让我们来看看它们之间的关系。制程设计,这里所指的不只是制造过程的工序(如锡膏印刷),还包括工序中所需的工艺参数(如刮刀压力、速度、模板分离参数、印刷间隔等等)的订立。这工作在新的管理应用中是和产品设计同步进行的、通过使用并行工程(ConcurrentEngineering)概念和做法来实现。制程设计受限于现有设备的特性、功能以及厂内对品质的要求,所以必须制定设备在这方面的极限值,而后加以配合来设计。如果一家工厂拥有好些不同档次的设备,则管理上须牺牲某些较好的制程能力,或采用较复杂的生产管理安排。制程设计是整个制程管理中至关重要而相当复杂 的一步。要求技术人员对工艺、设备、设计有很好的认识,以及部门间良好的沟通。由于制程设计受限于设备,对初次使用SMT的用户来说在处理上就有和现有SMT设备的用户不同的地方。这点读者须留意。

制程调制设定,是如何将制程设计的结果应用在生产线上的工作。这要求技术人员对设备的特性、功能以及如何操作有很好的了解。设计未必能一次完整无缺的把所有制程参数都定得最优最完善,这阶段工作也具微调改正的责任。同时,这阶段工作也对调制后的制程能力做计量,并初步检讨制程设计时定下的监控方法。以作为全面生产时开始的制程监控参照。也是设备保养维修部门日后技术目标的参照。

制程监控,是确保生产效益的和质量的重要活动。由于生产线上的变数很多,设备、人员、材料等等都有其各自许多变数,每天在不同程度上的互相影响,互相牵制着。如何能采取有效足够的监控又不会影响生产以及提高生产成本,是一项不易做得好的工作。另一和制造管理很不同之处,是真正制程管理注重于不良品的预防,而制造管理则流于对不良品进行返修改正。在制程管理方面,要求员工具备良好的测量知识、统计学知识、因果分析能力、以及对设备性功能的深入了解等等。

制程改进,也是制程管理技术优于制造管理技术的重要之一。制造管理,在生产演化的路程上进展太慢,甚至相对工发展来说是在退步。制程管理。由于通过较科学性的管理,由於不断的在收集生产资料、分析生产资料,以及注重包括设计在内的全程整合处理,对生产和选题的改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有了这方面的活动、制程管理不单给工厂带来生产效率和质量,也同时带来不断往前改进的工具。

制程管理的应用,不应只停留在厂内。很多时候SMT工厂所处理的工作,只是限于电路板的组装(如组装加工厂),或由电路板的组装开始,到完整产品如电脑、VCD等。在这情况下,工厂所能控制的,也只是由原材料如元件的进货处理开始。但我们都知道,成品的寿命和质量包括了各元件的质量,厂内进行的组装质量也受元件质量的影响。其实在我的工作中就发现元件如基板等常是影响生产质量的主要问题之一。所以,在步向零缺陷的目标路程中,我们必须通过交流合作把制程管理推广到元件供应商处。这方面的工作当然自己厂内的更难执行,但却是应该努力的。

你还需要什么?

在制程管理中有一关键性环节,就是组织上应采或混合采用矩阵组织结构(MatrixOrganization),这是制程有效与否相当依赖整体制程的关联性处理能力的缘帮。因此在厂内的组织上必须要有一个或一组能应付这类需求的人员(请参考上几期‘中国SMT厂家最解决的是什么问题?’的系列文章)。制程管理是一种管理方法,它并不会自动生效,所以你必须在执行时同时借助技术方法如工艺技术、设备技术等知识的支援,方能见效。没有这些方面的知识,低温 不可能的把制程管理应用得好的。

结语

在今天SMT市场中要确保竞争中,采用制程管理法是不可或缺的。国内许多SMT用户还未了解这门管理,遑论加以应用。这对眼光正确和行动迅速管理者是一个领先竞争对手的大好机会。

由于采用制程管理的优点,加以业内已存在拥有这方面知识经验者,尚欠的只是SMT用

户是否意识其重要性,因此SMT业界采用制造管理只是时间的问题而已。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今日不行动就不能把握同伴的机会,他日可还落得为了不被淘汰而挣扎求存的境况。希望本文能让读者认识到为什么制程管理对SMT是那么重要,并把握国内目前正处发展情况的机会,立即开始进行改革工作。

下载一汽大众物流管理方式(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汽大众物流管理方式(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精细化管理方式

    精细化管理方式在学校总务后勤工作中的应用众所周知,海尔集团以高效的精细化管理,优良的产品,优质的售后服务,打开了国内国际市场,赢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被誉为“海尔现象”。它的......

    一汽大众实习报告

    一汽大众社会实践报告 上学期,通过学校的介绍,我们一行人能够进入一汽大众进行实习。我们去的厂是一汽大众佛山四厂。 一、了解一汽大众佛山四厂 一组基本数据,简单了解一下一......

    一汽大众实习报告

    实习报告 很有幸,我们大二就与长春一汽大众汽车有限责任公司签了实习合同。说起一汽大众肯定许多人并不陌生,的确!它是一个实力雄厚的汽车制造、销售于一体的中外合资上市公司......

    一汽大众实习感想

    一汽大众实习感想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简称一汽-大众)于1991年2月6日成立,是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60%)和德国大众汽车集团(40%)合资经营的大型乘用车生产企业,注册资本78.1亿元......

    一汽大众校园宣讲会

    支承二十载,携手创未来——记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校园招聘会 11月17日晚7点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校园招聘会在千佛山校区主楼举行。在宣传视频的播放中同学们陆续到场。担任......

    一汽大众[范文模版]

    请教一汽大众,一汽轿车,汽研笔试面试情况 我今年在吉大读研一,测试计量技术与仪器专业,两年后毕业,本科在南航学自动化,同样是重点211工程大学。 最近关注招聘会,一汽的几个部门除......

    一汽大众培训总结

    篇一:一汽大众-实习报告 一汽-大众实习报告 机电 xxx xxx 生产实习是一门主要实践性课程,是将理论知识同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有效途径。通过生产实习,学习和了解产品从原材料到成......

    一汽大众实习心得体会

    轿车二厂,调整工段,修磨大线丙班我是轿车二厂,调整工段,修磨大线丙班的一名实习生,我的岗位是左前门洞,我每天的任务是清理干净每一台车的左前门洞的油污,残胶,灰尘,焊渣。同时还要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