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陈敏尔省长的讲话精神范文
陈敏尔省长的讲话精神
会上,陈敏尔省长对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作了明确要求,对当前经济工作任务进行安排:
陈敏尔省长要求,要进一步把思想统一起来。迅速召开会议传达学习,把贯彻会议精神与近期中央一系列讲话精神结合起来,同时要营造氛围,掀起贯彻落实全会精神的热潮。要进一步把行动落实下去。一要尽快拟定完善一批配套政策措施,二要尽快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三要尽快实施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四要尽快在转变机关作风方面取得新进展;
陈敏尔省长指出,当前我省经济发展形势总体平稳、但增幅回落,形势吃紧,压力加大。各级各部门要采取超常规的措施抓经济工作,确保上“半年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一要扩大项目投资,重项目审批,重项目开工,重项目竣工,重项目生成,努力完成今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万亿元的目标。
二要促进工业经济增长,突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重点园区、重点产业,大力推动工业提速发展、做大做强。
三要强化农业和扶贫开发工作,抓好夏秋粮食生产,加快农业结构调整,稳扎稳打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启动创建一批扶贫产业示范园区。
四要培育服务业和城镇化新亮点,增强旅游竞争力,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五要深化各项改革,推进资源配置体制、国有企业、行政管理体制、城乡统筹、县域经济、投融资体制和社会领域等改革,充分释放改革红利。
六要加大对外开放力度,重视开放平台建设,加快贵安新区建设,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实现招才引智与招商引资同步推进。
七要加强财政金融工作,强化财政资金管理,加大向国家汇报争取力度,积极优化支出结构,扩大融资规模,确保全年贷款余额达到1万亿元。
八要高度关注民生,认真做好就业工作,重点实施教育“9+3”计划,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和农村危房改造,确保完成上半年和全年目标任务。
会议最后号召,贵州发展正处在爬坡上坎、奋力跨越的关键时期。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解放思想、开拓进取、真抓实干,集中精力把人才和科技工作搞上去,集中精力把经济工作搞上去,奋力开创贵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新局面。
第二篇:贵州省省长陈敏尔:全力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
贵州省省长陈敏尔:全力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
2013年08月21日
——陈敏尔省长在第八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值此盛夏时节,我们相聚在凉都六盘水,举行第八届贵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长期以来,贵州旅游业发展得到了国家旅游局、国家有关部委和兄弟省(区、市)的大力支持,得到了相关旅游企业和新闻媒体的热情帮助。在此,我代表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和赵克志书记,向与会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刚才,杜一力副局长做了很好很重要的讲话,大家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
自2006年以来,省委、省政府已连续7年成功举办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形成了“举办一届旅发大会,打造一个旅游精品,助推一地经济发展”的有效模式,要一直坚持下去。本届大会承办地六盘水市通过筹备旅发大会,统筹谋划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旅游景区开发、城市环境整治、功能性场馆配套等工作,“借会发力”,“借题发挥”,增强了旅游业发展后劲。下面,围绕“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这一主题,讲三点意见。
一、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总书记在俄罗斯中国旅游年开幕式上发表了一篇重要演讲,阐述了旅游业对传播文明、交流文化、增进友谊的桥梁作用,深刻指出:“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旅游业产业关联度高,带动效应强,是生产力发展的增长点和动力源,是社会文明的推动力量和重要标志。联系当前形势,加快发展旅游业,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是我们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的当下之需和长远之策。
第一,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当前,贵州最大任务是到2020年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旅游业是最能发挥贵州比较优势、最能吸引人气财气的重点产业,对贵州后发赶超、同步小康有着重要的引领和带动作用。首先,这是加速发展、转型发展的需要。一方面,旅游业能够拉动投资、促进消费。据研究统计,旅游业投资每增加1元,可带动其他行业投资5元;旅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行业增收4.5元,产生经济增长的乘数效应。另一方面,旅游业是服务业的龙头产业,不仅能为餐饮、住宿、零售等行业注入活力,为电子商务、旅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开辟空间,还能有效推动农业、工业的发展提升,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其次,这是扩大开放、提升形象的需要。旅游业是形象经济,能够迅速形成人流、物流,带动资金流、信息流、商务流,让更多的人了解贵州、走进贵州、投资贵州。台湾作家陈念萱在《神妙贵州》中写到“贵州大地,贵气十足”,还写到“贵州山间妇女的手上功夫与日常穿戴,像田野间的一道风景,虽手脚泥泞地忙碌,却无法扫去头顶玲珑的豪华耀眼妆点。”由此她认为在贵州“贵!是一种态度”,是贵州人尊重自然,尊重生活,尊重民族的一种态度。这本书有助于宣传贵州多彩而和谐的地方形象。所以旅游业搞得好,就是形象大使。再次,这是改善民生、扶贫开发的需要。我省千户苗寨因旅而兴、荔波景区因旅而旺、古城镇远因旅而活,都充分证明了旅游业“造福一方百姓,保护一方山水,传承一方文化,促进一方经济,推动一方发展”的综合效应。我们要正确处理好旅游开发和百姓致富的关系,推动旅游业真正成为富民产业、惠民产业。
第二,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基础扎实、前景广阔。贵州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还不高,但旅游业发展起步较早,形势看好。一是旅游资源优势得天独厚。贵州是旅游资源大省,从自然资源讲,我们是一个“大公园”,瀑布、溶洞、森林、峡谷、湖泊、花海等千姿百态,美不胜收,是一种自然之美。从文化角度讲,是一个“大观园”,49个民族特别是17个世居少数民族在这里聚居繁衍,和睦共处,建筑、服饰、节庆、习俗、歌舞等争奇斗艳,异彩纷呈,是一种人文之美。从生态环境角度讲,是一个“大空调”,大部分地区年平均气温15.6摄氏度左右,贵阳市连续多年被评为“避暑之都”,在“2013中国城市榜——全球网民推荐的最中国生态城市”评选中,贵阳市名列榜首。今年全国到处热浪滚滚,唯贵州独凉,最近有很多短信描述贵阳“如何爽”,是怎样的“避暑胜地”。气候资源是贵州发展的重要资源,贵州的气候既有助于发展旅游业,又有助于发展生物医药、山地农业。贵州既适宜于观光,也适宜于度假、体验,能够满足不同消费人群个性化及差异性体验。二是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过去五年,全省旅游总收入、旅游接待总人数年均增幅分别达29.4%、27.9%,旅游业主要经济指标进入全国第二方阵。2012年,全省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比重达到7.9%,占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达到16.5%。今年也是贵州旅游业大事多、喜事多的一年,4月我们举行了2013中国国内旅游交易会,5月到台湾举办“多彩贵州”旅游推介会,在境内外产生了较大反响。上半年,全省实现旅游总收入1061.48亿元,同比增长27.7%;接待境内外游客13021.77万人次,同比增长25%。截至6月底,100个旅游景区投入资金117.52亿元,完成规划编制74个,21个示范景区全部开工建设,79个景区基本实现公司制管理,旅游综合收入158.96亿元。可以说,旅游业已经成为我省重要的支柱产业,贵州已经成为全国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和西部旅游热点地区。贵州旅游业方兴未艾,好戏还在后头。三是交通基础设施条件日益改善。旅游业最重要的依托和支撑就是交通基础设施。近年来,全省以交通为重点的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高速公路和支线航空建设步伐加快,“一干十三支”机场布局逐步显现,快捷的空中旅游通道网络日渐形成,很快迎来“高铁时代”,长期困扰我们的交通瓶颈正在加速破解。今后三年,交通条件将发生更大变化,为旅游业转型发展创造了最难得的契机。四是发展机遇十分难得。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旅游业发展。今年4月,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旅游法》,标志着旅游业进入依法兴旅、依法治旅的新阶段。今年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出要保障国民旅游休闲时间,改善休闲环境等。扩大内需,最好最管用最生态的办法,就是发展旅游业。旅游业发展了,商贸、零售、公共事业都能得到发展。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全球最大国内旅游市场,旅游业将从“假日火爆”走向“全年恒热”。更为重要的是,各级各部门对发展旅游业认识不断提高,全社会发展旅游业意识显著增强,都为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三,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刻不容缓、时不我待。对贵州来说,打造旅游发展升级版,不是“可为”或“不可为”,也不是“可快”或“可慢”,而是形势所迫、任务所需。一是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倒逼我们要打造旅游发展升级版。贵州落实绿色发展战略,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发展旅游业。发展旅游业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倡导生态、绿色、低碳、环保的旅游业态。瑞士始终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融入旅游业发展各个环节,凭借处处湖光山色、纯洁冰川、青青草地、古朴城乡,成为游客休闲度假的理想天堂。我们要借鉴瑞士经验,把旅游业作为推动绿色变革与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在生态保护前提下发展旅游业,不能搞粗放、低水平建设,做到有机结合、有机融入,实现“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统一。二是全国各地旅游业竞相发展的态势,倒逼我们要打造旅游发展升级版。目前全国已有26个省(区、市)把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或先导产业,29个省(区、市)建立了旅游综合协调机制。北京、海南、云南改革旅游管理体制,成立了旅游发展委员会,广西将旅游发展专项资金由8000万元增加到4.2亿元。在这样一个大变局中,怎样创造新局面,关键看能否提供高品位的旅游产品。现在旅游产品供给很多,但高水平、个性化、体验式旅游产品太少。面对激烈的竞争格局,要赢得市场必须赢得业态,创造新产品。三是我省旅游业发展的现实差距,倒逼我们要打造旅游发展升级版。近年来,我省旅游业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与旅游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比、与国内外旅游发达地区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一流资源、二流开发、三流服务”的现象普遍存在。旅游环境方面,我省交通基础设施还不便捷,旅游公共服务设施较为滞后,高速公路服务区、旅游景区厕所卫生等问题久治不愈。产业配套方面,我省旅游业产业要素配套不足,企业规模小,产业链条短,辐射能力弱,一些景区还处于“门票经济”的阶段,目前我省还没有上市的旅游企业,缺乏有市场号召力的国际著名度假酒店品牌。应该说贵州旅游商品比较丰富,“两赛一会”很有成效,但是销售量不足,销售渠道不畅通,好东西没有卖出好价钱。管理服务方面,部分旅游景区体制机制不畅、资源产权不清、管理模式粗放,多的多头管理,有的管理缺失,还有部分旅游企业经营运作不太规范。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要有等不起的危机感、慢不得的紧迫感。
二、明确任务,抓住关键,全面推进贵州旅游转型升级
国发〔2012〕2号文件对我省旅游发展的定位是“文化旅游发展创新区”、“世界知名、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休闲度假胜地”。这是我们打造升级版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基本依据。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要注意把握旅游业发展一般规律,以100个旅游景区为重点抓手,创新体制机制,使旅游、文化、创意相融合,设施、服务、管理相匹配,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实现旅游市场供给从浅层观光旅游向深度文化体验转变,区域旅游竞争从点线突破向旅游目的地竞争转变,旅游产品从观光产品向多业态转变,发展模式从规模扩张向规模与质量效益并重转变,力争到2015年基本建成旅游大省,到2020年全面建成旅游强省。
第一,着力在理念上升级,用现代理念引领贵州旅游业发展。现代旅游业更加注重生态、文化、休闲、度假、体验,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要自始至终贯穿现代旅游业的理念。一是强化产业的理念。旅游不是简单的游山玩水,是兼具经济功能与社会功能的综合性产业,具有“一业兴、百业兴”的特征。旅游业与一产融合能够形成乡村旅游,与二产融合形成工业旅游,与三产结合形成文化旅游,从而不断催生复合型新业态。我们要把旅游业作为综合性的大产业来认识,把旅游业放在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山区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大格局中来谋划,把工业、农业、城市资源都视为旅游资源,在产业融合中打造出一批观光工业、观光农业、观光城镇新业态,走出一条旅产互动、旅城一体的旅游发展新路子。二是强化生态的理念。良好生态是贵州的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也是贵州旅游业的“基因库”、“维生素”。生态包括地理资源和气象资源,我们的地理、天文都是宝贝,必须倍加珍爱、精心呵护。要把保护生态环境作为贵州旅游业发展的生命线,抢抓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永久落户贵州的重大机遇,深入开发生态旅游产品,推动旅游业转型发展,把贵州打造成为有影响力的国际国内生态旅游目的地。六盘水过去是“煤都”、“钢城”,现在打造“凉都”品牌,主题选得很好,值得肯定,旅游业能够让六盘水真正漂亮起来,实现华丽转型。三是强化文化的理念。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精髓。旅游产品有文化内涵,才能让游客品味起来百转千回,才能让人持续有看头、能体验。贵州深厚的农耕文明、民族文化,以及良好的生态、凉爽的气候,都是高禀赋的旅游资源。很多游客来到贵州,就是为了品味独具特色的民俗风情和天人合一的心灵感悟。不同的心态,会有不同的感受,这就是文化的力量。旅游看起来是游山玩水,实际是一种生命体验,能够思考人活着是为什么,应该怎样活着。因此,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必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文化视角审视旅游,以文化品位提升旅游,以文化传播带动旅游。四是强化创意的理念。资源有限,创意无限。有没有创意,含金量大大不同。要将创意理念贯穿旅游产品设计、营销、管理等各个环节,动脑筋,借题发挥、小题大做,想出故事、想出名堂,以创意延伸旅游产业链,以创意优化产品设计、旅游功能、销售网络。在项目策划环节,要注重引入趣味性、知识性、时尚性、互动性等新鲜元素,把潜在旅游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让现有旅游产品价值倍增。近年来,很多地方结合自身旅游资源推出大型实景文娱演出,以“印象•刘三姐”为代表的“印象”系列,如杭州“宋城千古情”,贵州《多彩贵州风》等,都取得了良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在营销环节,要善于运用节庆营销、影视营销、演艺营销、事件营销等新兴模式,用好的创意为好的产品加分。2011、2012年,黔南州连续两年开展以探访徐霞客黔南足迹为主题的大型旅游活动,向全国征集自愿探秘者,形成了舆论热点,提升了黔南旅游品牌形象。在管理环节,要不断更新理念、创新手段,通过制造概念、制造话题来吸引眼球,为旅游市场增长提供源源动力。五是强化全域的理念。全域化旅游要求我们不仅仅围绕单个旅游景区做文章,而是放眼于更广阔的板块,挖掘资源、整合要素、培育产业,形成“旅游空间全区域、旅游产业全领域、旅游受众全民化”的发展格局。“域”的概念可大可小,如海南“国际旅游岛”、湖南张家界、浙江乌镇以及我省西江苗寨等,就是将一省、一市、一镇、一村作为一个大旅游区域来规划和打造,将所有资源都作为旅游资源来开发和利用。我们要善于以全域观来规划布局旅游产业,推动旅游产品全域优化、旅游线路全域统筹、旅游品牌全域整合、旅游市场全域营销。
第二,着力在产品上升级,充分发挥旅游产业的综合效益。要遵循旅游产业发展规律,依靠特色吸引、内涵积淀、环境优化,依靠配套设施、增值服务、多元消费,真正让游客坐下来、住下来、静下来。一是做强特色。没有特色,是发展旅游业的大忌。贵州旅游资源天生丽质,到处是湖泊、溶洞、瀑布、峡谷、田园,首先是要保护好这种特质,然后才是利用好这种特质,不要丢掉特质去追求千篇一律,更不要在天生丽质上画蛇添足。返璞归真,是贵州旅游最大的特色。在开发过程中要道法自然,凸显自然之美、原生之美、和谐之美。二是做深内涵。旅游景区要有内涵,才能经得起看、经得起问、经得起品。当前我省一些自然景区的文化含义挖掘不够,人文景区的文化内涵做得不深,有的做得不巧妙。挖掘资源内涵,创造文化遗产,是打造旅游发展升级版的重中之重。黔东南州充分挖掘厚重的少数民族文化,大大增强了“苗乡侗寨情•美丽黔东南”的品牌吸引力。挖掘内涵要下功夫,慢工出细活,所谓“功夫在诗外”就是这个道理。要深度挖掘喀斯特地形地貌的自然风光,深度挖掘世居少数民族的文化传统,深度挖掘红色胜地的历史故事,深度挖掘白酒酿造等特色产业的独特工艺,提升旅游的文化底蕴和特色魅力。三是做优环境。一方面要做优自然人文环境。通过快捷畅通的交通连接,打造“快进慢游”深度旅游体验,让游客真正能够“慢”下来,陶醉其中、流连忘返。加快支线航空、快速铁路、高速公路、城际轨道等“快速交通”建设,改造提升交通主干线与旅游区的连接线,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城市中央休闲休憩区、环城市旅游度假带、旅游城市及城镇,让游客进得快、慢慢转、玩得好。要快进慢游,在慢游的过程中让钱留下来。旅游业赚钱只靠门票是不可持续的,门票收入占旅游收入的比重越低,旅游发展水平就越高。黔西南州大力推进交通、住宿等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改造、优化万峰林、晴隆史迪威公路“24道拐”抗战文化遗产园等高品位旅游产品,实现了旅游业跨越发展。另一方面要做优生态环境。把生态文明的理念融入景区规划建设全过程,以保护、利用青山绿水为目标,尽量多利用、少开发,切忌把景区建成城区,搞过度商业开发,更要避免将房地产项目引入景区,让“多彩贵州”为“美丽中国”增光添色。
第三,着力在业态上升级,推动旅游由观光式向体验式转变。随着我国旅游市场体系不断成熟,旅游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旅游业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贵州旅游要华丽转身,创新旅游业态是必由之路。一是推进业态融合。贵州冬暖夏凉,适宜于在户外旅游,户外体验。要依托各地资源特色,瞄准目标和预期市场,在巩固发展传统大众旅游产品的同时,重点开拓休闲度假、体育健身、商务会展、生态旅游、自驾游等休闲度假产品;积极开发温泉、漂流、探险、科考等体验旅游项目;大力发展野外拓展、户外露营、山地运动等健身产品,不断创造出能够满足游客心理、情感、审美享受的旅游产品,形成多元化、系列化、适应不同层次需求的旅游项目群。遵义市依托遵义会议会址、四渡赤水等红色文化以及赤水丹霞等自然风光,发展“以红带绿、红绿共舞”的旅游模式;以茅台品牌为核心,谋划以参观酿造工艺为重点的工业旅游,以品尝国酒为特色的体验、购物旅游;以“四在农家”为载体,开发乡村旅游,都是旅游多业态发展的典型例子。二是创新经营模式。同样的资源,不同的理念,不同的经营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效果。旅游管理部门、经营部门要树立“经营资源”的概念,不能局限于单个景区的“小账”,而要着眼于产业发展、经济增长的“大账”,找到多方协同共赢的盈利模式。安顺天龙屯堡按照“政府+公司+农民旅游协会+旅行社”的开发模式,政府负责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公司负责经营管理和商业运作;协会负责组织村民参与地戏表演、导游、工艺品制作;旅行社负责开拓市场,组织客源,有效地发挥各家所长,实现了利益合理分享。同时,要鼓励旅行社、旅游饭店等企业运用信息技术推动业务流程再造,实现数字化经营。我们的淘宝贵州旅游馆,既是做宣传、搞营销,也是电子商务的一种创新业态。三是改进管理方式。向管理要效益,是发展旅游业的基本经验。国内外很多旅游景区,资源本身并不突出,但管理非常好、服务非常好,所以舒适度高、满意度高,去的人很多。要大力推广标准化管理,积极引进和转化国际标准、先进技术、管理经验、服务模式。比如云南丽江旅游部门成立了国内首创的“一卡通”旅游结算公司,对辖区内旅游企业进行统一管理,实现了企业之间网络电子交易、账务实时清算以及全市旅游信息资源的共享。
第四,着力在格局上升级,形成众星拱月、月照群星的格局。旅游景区是旅游业的核心要素、旅游产品的主体成分、旅游产业链的中心环节。贵州旅游业一个很大问题就是缺少像四川九寨沟、湖南张家界、云南丽江这样的龙头景区、旗舰品牌。贵州有“一棵树、一栋楼、一瓶酒”,这“三个一”空间很大,差距也很大。黄果树蜚声国际,但从基础设施、配套设施,管理体制、营业模式等方面看,与全国一流景区和国际旅游目的地尚有差距,要更加勇于担当贵州旅游业龙头的责任;从红色资源来讲,遵义是重量级的,但还需要好好打造;茅台是重量级旅游资源,未来非常看好。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最关键的是要打造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景区品牌,把一个个景点串成一条条线路、连成一片片区域,形成众星拱月的品牌引领效应。一是突出“点”的品牌。要突出抓好100个旅游景区建设,按照世界水准、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要求,重中选重、优中择优,推动资金、资源、人才、技术向重点地区、优势景区集中,开发一批生态环境优美、服务设施完善、综合效益突出的精品景区,力争到2017年创建一批国家4A级、5A级旅游景区和国家级生态度假景区。先行建设的21个示范景区中,老景区要脱胎换骨、绽放生机,新景区要定位高远、后发制人,努力形成新亮点、新卖点,成为贵州旅游的“风景眼”。今后几年,要以每年“五一”国际劳动节和“十一”国庆节为时间节点,集中力量推出一批旅游产品和旅游品牌,吸引境内外高端游客。二是突出“线”的品牌。在线路设计上,要提供成龙配套的旅行线路,把珍珠串成项链。大力打造以体验黔东南苗侗民族文化、镇远古镇文化、铜仁梵净山宗教文化等为重点的东线生态文化之旅;以观赏安顺、黔西南、六盘水、毕节高原喀斯特自然风光为重点的西线喀斯特奇观之旅;还可以延伸线路构建贵川、贵滇、贵桂、贵湘、贵渝等跨省旅游精品线路,通过贵广、贵昆高铁延伸打造泰国曼谷的跨境国际旅游精品线路。三是突出“面”的品牌。以重点旅游景区、精品旅游线路为基础,加强资源整合和区域协作,打造黔中休闲度假游、黔东南民族文化生态游、黔西南文化景观游等各具特色的旅游板块,把盆景变成园林,把点变成面,形成全域旅游格局,整个贵州是大公园、大观园,处处皆景、处处可游。特别是要通过优势资源集中、土地集约、项目集聚的产业开发模式,培育一批具有示范意义的旅游产业集聚区。重点建设四类集聚区:集文化传承、休闲服务于一体的旅游度假区;集文化体验、遗产保护于一体的民族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民族民间文化创意产业基地;高品质、标准化、规范化的生态旅游示范区。贵阳市中天未来方舟城市旅游综合体依托山水相依的生态基底,以智慧科技为支撑,打造集主题游乐、温泉养生、滨水休闲、文化体验、高尚人居为一体的城市旅游综合体和过夜旅游目的地,这一思路值得肯定。六盘水“中国凉都百车河”项目将旅游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统筹起来,建设集酒店和会议中心、温泉公园区、田园风光体验区、特色城镇、亚高原生态体育运动公园区、住宅区为一体的集聚区,也是有益探索。
第五,着力在营销上升级,构建全媒体时代的立体营销系统。旅游产品的供给和需求之间要实现有效对接,交通是有形桥梁,营销是无形桥梁,好东西还要会吆喝。在宣传营销上,我们要有大手笔、大气魄、大动作,将贵州旅游的特色和魅力宣传推介出去,让投资者和游客慕名而来。近年来,贵州加速发展的知名度、旅游业发展知名度越来越高,这两者有互动效应。投资者觉得贵州能赚钱,观光者觉得贵州能旅游。人气来了,财气也来了。我们要加大宣传力度,真正使具有山水风光、民族风情、特色风物的“多彩贵州”风行天下。一是发挥多种营销主体的作用。创新旅游宣传促销机制和方式,实施政府主导、企业联手、媒体跟进的“三位一体”营销策略,形成营销合力。其中,政府主要负责“形象营销”,通过投放品牌公益广告、举办旅游推介会、策划文化旅游活动等方式,提升贵州旅游的美誉度和知名度。媒体负责“内容营销”,加强旅游线路推广、旅游特色宣传,让大众熟知贵州有什么、玩什么,做贵州旅游形象的宣传者、传播者。企业负责“服务营销”,把产品做好,解决好如何来、怎样游、住哪里等问题。二是丰富营销手段。现在已经进入全媒体时代,据统计,新浪、腾讯微博的注册用户数已经突破10亿,日均活跃用户数超过1亿;微信注册用户已经超过3亿。最近手机微信中编辑传播的“贵州有什么好牛的”、“炎炎夏日,我在多彩贵州等你”、“藏在深山中的梯田美景”等,图文并茂,宣传效果很好。要认真总结贵州旅游官方微博营销的成功经验,充分利用微博、微信、微电影、数字旅游、影视植入等新技术、新媒体,形成多渠道、高密度的叠加效应,实现营销网络的全覆盖。特别要注重吸引年轻人,让下一代爱上贵州。三是开展目的地营销。要加强对客源地市场的调研,以客源地营销体系为突破口,针对各细分市场特点设计旅游产品、制定营销策略。要加强贵州旅游的“夏季攻势”,全方位、高强度地宣传贵州的气候优势、推广避暑产品。针对国内发达地区,可以主打高端度假、避暑养生、文化体验等产品,推出多种观光、体验组合的差异化旅游线路。在入境市场开拓上,可以按照梯次推进原则,依托地缘锁定港澳台近程市场,凭借山水风光巩固日、韩及东南亚市场,通过文化吸引拓展欧美远程市场等。要大力宣传贵州是一个专一目的地,不是附属目的地,我们不光有好的景点,交通设施、配套服务也很好。
第六,着力在服务上升级,增强贵州旅游的美誉度和影响力。旅游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是旅游服务质量的竞争。一是服务设施要现代化。按照标准化的要求,围绕“食住行游娱购”六要素,加快改善旅游交通、住宿、餐饮、卫生、通讯等方面条件,推进旅游线路、旅游目的地和旅游景区游客服务中心、游客休息站等公共服务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使旅游者“食有特色、住有选择、行之方便、游之尽兴、娱之快乐、购之丰富”。二是服务手段要信息化。要适应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加快建立信息化网络服务体系,大力发展旅游电子政务、电子商务,提供机(车)票、酒店、旅行社、旅游产品等网上查询、预售和结算服务。规划建设一批“智慧旅游城市”和“智慧旅游景区”,推广数字管理与服务技术,实现车辆调度、自动引导、安全监控等功能,以科技化、信息化、个性化服务提升旅游产业的现代化。三是服务品质要人性化。旅游是一种独特的体验,也是游客对某地的美好记忆。无论是体验还是记忆,其中都有情感和感受,讲求的是一种心情、心境,彻底的放松和发自内心的愉悦。所以说,“金杯、银杯、不如游客的口碑,金奖、银奖、不如游客的夸奖”。为此,在加强硬件建设的同时,更要把软件服务的提升看作打造旅游发展升级版的重头戏,把“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体现到旅游业发展的每一个方面、每一个环节、每一位从业人员。这里我强调一下导游服务水平的问题。良好的导游服务技能、讲解水平,关系旅游景区对外形象。打造旅游升级版,导游也要有升级版。要加强业务培训,通过实地带团、知识竞赛、技能大赛等方式,提升导游队伍整体素质。要重视提升导游词创作水平,要组织开展100个旅游景区导游词创作大赛,切实把全省导游美文大赛和星级导游评选活动抓好抓出成效。
三、狠抓落实,形成合力,以务实举措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
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一项重要决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精心组织,周密安排,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一要加强组织领导。我省近年来旅游业发展的经验表明,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是做好旅游工作的根本保障。各级政府要加快完善旅游综合协调机制,党政一把手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像抓“三化”一样抓旅游业,把旅游抓在手上“弹钢琴”,形成群策群力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浓厚氛围。条件成熟时拟成立我省旅游委员会,实行大部门、大部制,逐步往这方面努力,解决旅游业管理条块分割、职能交叉、权责脱节等突出问题。特别是旅游、新闻、文化、体育、农委、经信委等六个部门,要支持,要联手,形成联动机制。农委要支持农业观光旅游,经信委支持产业旅游,包括旅游产品的生产、制造、销售等。要按照《旅游法》“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要建立健全旅游综合协调机制”的要求,加强县级旅游机构建设,充实队伍、加强力量。要强化规划引领作用,深入实施《贵州生态文化旅游创新区产业发展规划》,真正实现全省一张图、一盘棋、一条心,广泛宣传、形成合力、强力推进。要建立完善考核评价体系, 增加旅游业发展指标比重,从明年起推行旅游强县建设,对进入旅游强县的县区,实行差别化考核。
二要创新体制机制。当务之急是要加快创新旅游景区管理体制,创新管理主体和经营主体。目前,我省景区多头管理、相互扯皮的问题还比较突出。要以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相分离为突破口,推进旅游景区企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催生一批符合现代企业制度的经营实体和市场主体,按照《公司法》确立符合实际的企业分配制度、用工制度。毕节市百里杜鹃景区管理体制改革取到了较好成效,值得总结借鉴。要把周边乡村统管起来,设立大景区管委会、委员会制度。对一些重量级的景区可以在干部配备上给予特别支持,享受产业园区的待遇。对跨行政区域、跨部门管理的旅游景区,抓紧研究制定集中管理和利益分配的合理机制。条件成熟时可以考虑设立旅游综合改革实验区,选择3-5个旅游发展基础好、管理水平较高的景区作为试点。创新旅游企业发展机制,放宽市场准入,降低进入门槛,鼓励各种社会资本投资旅游产业。加快推进国有旅游企业股份制改造步伐,着力组建一批跨行业、跨所有制的大型旅游集团。重点要支持贵旅集团加快发展,积极引进战略合作者,打造兼具投融资和经营载体功能的优强旅游企业。完善行业协会运作机制,加快培育旅游行业协会和旅游中介机构,形成政府管理与行业自律良性互动的局面。
三要强化政策激励。目前,省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制定《关于以改革开放为引领推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实现富民强省的若干意见》。要充分发挥政策激励作用,打出组合拳,在财税、投融资、用地、产业融合、富民增收、生态补偿、项目推进、企业扶持、人力资源等方面明确一整套推进旅游业发展的措施。《意见》内容要具体,含金量要高,要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可分解、可落实、可考核。《意见》出台后,各地各部门要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真正用足、用活、用好这些政策。
四要深化对外开放。我省旅游资源丰富,只有把丰富的资源与外部先进的理念、充足的资金、领先的技术、科学的管理、广阔的市场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推动旅游业跨越发展。加强与港澳台、长三角、珠三角等经济发达地区的深度合作,推动资源共享、市场共建、信息互通、合作共赢。要大力引进战略投资者,努力促成娃哈哈、富士康等大集团大企业投资我省旅游业,推动悦榕庄、安曼、港中旅等境内外一线品牌尽快落户我省,实现资源与资本的有效对接。
五要加大资金投入。创新旅游项目建设投融资机制,加快建立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社会资金为主体,依靠市场机制筹措资金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导向作用,带动社会投资。政府资金重点投向公益性旅游基础设施项目,发挥“四两拨千斤”作用。强化旅游资源的资本化运作,鼓励规模旅游企业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通过产权市场进行产权交易,形成多元投资、多元经营的良性发展。建立旅游项目产权交易平台,积极探索以景区所有权、经营权或旅游项目收益权为质押,向银行贷款融资。铜仁市抢抓机遇,先行先试,通过积极向上争取,设立武陵山片区旅游产业投资基金,就值得充分肯定。
六要加快人才培养。把旅游业人才队伍建设纳入全省干部培训计划和人才队伍建设规划,通过各种形式举办旅游人才专题培训班,有计划地选派机关干部、研究人员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到旅游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学习。加快建立贵州文化旅游学院,依托100个中等职业学校,加快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速度。引进国际和国内知名的品牌经营管理公司,通过外来人才的带动加速我省旅游人才的成长。健全引进、培养、使用人才的激励机制,积极从相关行业和企业引进现代经营管理人才。
同志们,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其力已聚、其势已成、其期已至。我们相信,有党中央、国务院对旅游业、服务业的高度重视,有
省委、省政府的工作部署,我们一定能够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开拓创新、锐意进取,打造贵州旅游发展升级版,发出贵州旅游好声音,凝聚贵州旅游正能量,真正让“多彩贵州”风行天下!
第三篇:陈敏讲话
全州石漠化综合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传达提纲
8月7日上午,州委、州政府召开了全州石漠化综合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传达贯彻落实全省石漠化综合防治工作现场会精神。总结前段工作,安排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会议由州委副书记、州长陈鸣明主持。会上,州委书记陈敏对全州石漠化治理工作作了重要讲话。
州委常委、常务副州长付贵林,州委常委、副州长刘建明,州政府副州长陈文发出席了会议,州委办、州政府办、州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州财政局、州监察局、州工业和信息化委员会、州农业和扶贫开发委员会、州水利局、州林业局、州畜牧水产局、州国土资源局、州交通运输局、州审计局、州环境保护局、州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州水利水电工程移民局、州科学技术局、州旅游局等主要负责人参会。各县市、顶效开发区设分会场,各县市人民政府、顶效开发区管委会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各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参会。其中:晴隆县、兴仁县、望谟县、安龙县、兴义市则戎乡人民政府在分会场分别对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防治工作情况作了交流发言。
(一)陈敏书记的讲话精神。陈敏强调我州石漠化治理任务艰巨而道远,我们必须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全省 石漠化综合防治工作现场会精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强化措施,加快推进我州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不断引向深入。同时讲了三点意见:
一是认清形势,进一步增强加快石漠化综合防治的信心和决心。我州是全省石漠化等级程度最为严重、代表性最强、综合治理任务最为艰巨复杂的地区。全州16804平方公里的国土面积中,喀斯特出露面积达10129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60.3%,其中,石漠化总面积5029平方公里,潜在石漠化面积2114平方公里,分别占喀斯特面积的49.7%和20.9%,占国土面积的29.9%和12.6%。截止今年7月底,全州累计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219平方公里,占计划任务的53.4%。通过两年多时间的实践,全州石漠化治理工作框架基本形成,领导机构初步建立,管理制度逐步完善,考核体系逐步形成,监理、监测工作扎实开展,推进工程建设的途径基本理清。试点工程的建设应该说是取得了初步成效,治理区植被覆盖度有了明显的上升,治理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特别是我州成功探索形成了高海拔喀斯特地区发展草地畜牧业的“晴隆模式”、中海拔喀斯特地区种植金银花的“坪上模式”、低海拔喀斯特地区种植花椒的“顶坛模式”和低热河谷地区种植早熟蔬菜的“者楼模式”,对综合治理石漠化具有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是突出重点,全面推进全州石漠化综合防治工作。全州各级各有关部门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在我州 2 视察指导工作时的重要指示精神,站在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三位一体”的高度,积极抢抓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大历史性机遇,以编制实施我省水利建设、生态建设、石漠化治理综合规划为契机,着力抓好增加植被、建设基本口粮田、发展草地畜牧业、农村能源建设、易地扶贫搬迁、发展后续产业等重大任务,确保2015年治理石漠化面积占全州石漠化总面积达到54%,2020年以前基本完成我州石漠化综合治理任务。
(一)加快进度,确保试点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今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最后一年,也是国家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三年试点的最后一年。各县(市)和州直有关部门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确保今年10月底以前完成2009年的建设任务,明年上半年完成2010建设任务。
(二)积极探索,不断创造石漠化治理工作新经验。各县(市)要按照“三位一体”的要求,对石漠化综合治理试点工程开展以来,涌现出的新模式、新做法、新经验进行总结、提炼和优化,抓紧打造一条精品小流域,至少总结出一个切合本县(市)实际的治理模式。对做得好的县(市),州委、政州府将以召开现场会的方式予以推广。
(三)整合各类重大生态工程,协同推进石漠化综合防治工作。要充分发挥我州水热条件好、雨热同季、气候温暖湿润、林草种资源丰富的优势,结合不同地区的地貌、土壤、气候和技术条件,切实加强植被建设。
(四)加强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解决好工程区群众的吃水和吃饭问题。要加强以坡耕地水土综合整治、建设基本农田为重点的水土保持小流 3 域综合治理,加大坡改梯、小型水利水保配套工程建设力度,切实提高工程区耕地质量。加大坡地治理工作力度,努力实现全州25°以上的坡耕地全部退耕的目标。
(五)继续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把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有机统一起来。要继续扎实有效抓好全省草地生态畜牧业试点县和生态畜牧业推进行动工作,大力推进人工种草和改良草地,有计划地退耕种草,提升原有草地质量。
(六)加强农村能源建设,改善农民群众的生活条件。当前,我州农村能源结构中,烧柴仍然占有一定比重。要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有效增加农村能源供应,促进农村生态改善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七)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减少工程区的人口压力。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农村劳动力特别是石漠化严重地区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帮助他们实施转移就业。要加快城镇化进程,让更多的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更多的农民转移为城镇居民,促进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异地致富。
(八)发展特色生态经济,优化工程区产业结构。要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注重发挥各自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经济。
三是加强领导,努力开创我州石漠化综合防治工作新局面。石漠化综合防治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要坚持加强对石漠化综合防治工作的组织领导,进一步完善和优化工作长效机制,集中精力抓紧抓实抓好,不断开创全州石漠化综合防治工作新局面。全州各县市必须落实好“县(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 抓、各相关部门和实施乡镇主要负责同志点上抓”的工作机制,对工作做得好的地方,在资金、项目安排上要给予倾斜;对工作不力、推诿扯皮、进度缓慢、给全州整体工作“拖后腿”的,要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一)进一步完善主要领导负责制。必须落实好“县(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各相关部门和实施乡(镇)主要负责同志点上抓”的工作机制。
(二)进一步完善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各县(市)要加强与上级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争取中央和省更多的资金支持。要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把石漠化综合防治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
(三)进一步完善宣传和组织推动机制。各县(市)党委组织、宣传部门要参与到石漠化综合防治工作中来,组织部门强化干部配备和工作考核,宣传部门加强宣传。
(四)进一步加大石漠化综合防治科技攻关力度。要对石漠化综合防治工作中急需的关键技术集中开展科技攻关,加快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的应用。
(五)进一步加强项目管理。要高度重视、扎实抓好项目前期工作。前期工作的一个重要方面,就集中体现在规划和设计文件的编制和审批上。
(六)进一步加强建后管理工作。加强建后管理,是确保石漠化治理成效的重要措施。工程建成后,要落实好产权制度,明确相应的责任制度、责任方式和责任人。
(二)陈鸣明州长会议结束时作总结要求:全州各级、各部门要充分发扬 “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攻坚克难、永不退缩”的贵州精神,要把石漠化防治工作作为重点,全面 推进,保质保量,完成石漠化防治工程任务。要加强领导,落实责任,落实措施,扎实推进我州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
(三)州发改委主任李杰代表州石漠化领导小组办公室发言,对全州石漠化总体建设情况和进一步推进全州石漠化综合治理工作进行布臵。
第四篇:学习贯彻陈敏尔同志讲话精神的情况汇报
XX镇学习贯彻陈敏尔同志讲话精神的情
况汇报
3月19日下午,根据罗党建办通[2012]10号文件的要求,罗甸县茂井镇党委组织全体机关干部、各站所负责人、各行政村支部书记、村委主任深入贯彻学习省委副书记陈敏尔在全省深化“四帮四促”活动扎实开展“部门帮县、处长帮乡、干部驻村”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
镇党委书记XXX指出,陈敏尔副书记的讲话高屋建瓴、意义深远,从为什么组织干部下基层、干部下基层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干部下基层要注意什么以及各级党组织要为干部下基层创造条件4个方面阐述了干部下基层的意义和目的。各村各单位要把学习贯彻陈敏尔同志的讲话精神作为当前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深刻领会精神实质,真正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县委的部署上来,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树立强烈的紧迫感和责任感,以饱满的政治热情、务实的工作作风,不断把“四帮四促”活动引向深入。
茂井镇采取三项措施,学习贯彻陈敏尔副书记在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一是迅速传达陈书记讲话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讲话精神上来,真正把这次干部下基层活动落实到实处;二是领导干部带好头,率先垂范。班子领导每人至少要包一个村,虚心倾听百姓呼声,热心为百姓解 难题,扎实推进干部下基层的深入开展;三是在全镇开展“干部进村入户”活动,干部驻村当好政策宣传员、致富信息员、科技辅导员和民生服务员,大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帮助排查化解矛盾纠纷,助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第五篇:陈敏尔谈「讲政治」
旗帜鲜明讲政治 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
总书记深刻指出,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党要管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管起;从严治党,首先要从党内政治生活严起。党内政治生活的概念,最早来自毛泽东同志1929年在《古田会议决议》中所说,“纠正的方法:主要是教育党员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学化”。1945年,党的七大第一次把党内生活写入党章,规定积极参加党内生活和国内的革命运动是党员的义务。1980年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几经修改,沿用至今。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专题研究部署全面从严治党问题,审议通过的《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以下简称《准则》),是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根本遵循。
《准则》明确提出,“历史经验表明,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我们将紧密结合贵州实际,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共同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
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必须切实增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重要特征,是我们党的光荣传统。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党坚持把开展严肃认真的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党的建设重要任务来抓,为保证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完成中心任务发挥了重要作用。党领导的事业越向纵深推进,越需要全面从严治党,越需要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我们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党的执政方略的必然要求。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握我国发展新特征确定的治国理政新方略,是新的时代条件下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抉择。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分别研究部署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问题,体现了党中央协调推进“四个全面”的坚定决心和政治智慧。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全面从严治党具有重要的引领和保证作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和重要抓手,对于完善“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落实党的执政方略意义重大。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我们党应对国际国内风险考验、完成党的执政使命的必然要求。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在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的新形势下,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是长期的、复杂的、严峻的。面对重大挑战、重大风险、重大阻力、重大矛盾给党治国理政带来的新课题,面对形势发展变化给执政党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迫切需要通过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进一步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力量。
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是解决党内存在突出矛盾和问题、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从抓作风建设入手开篇,抓制度建设紧随其后,抓思想建设贯穿其中,抓组织建设相辅相成,统筹安排、环环相扣,言出必行、说到做到,深得党心军心民心,党内政治生活展现新气象。但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贯彻落实《准则》,关键看是否有效解决了党内政治生活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必须不断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作风上、制度上防范和解决,更好发挥党内政治生活的作用,推动形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必须把旗帜鲜明讲政治放在首位
讲政治是我们党的突出特点和独特优势。毛泽东同志曾指出:“不讲政治,就等于没有灵魂。”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就指出:“改革,现代化科学技术,加上我们讲政治,威力就大多了,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总书记强调,政治问题,任何时候都是根本性的大问题,要始终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在讲政治这个根本问题上,我们必须头脑特别清醒、立场特别坚定、态度特别鲜明。
旗帜鲜明讲政治,就要讲政治规矩。《准则》强调,“纪律严明是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的重要保障,是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是最根本、最重要的纪律。讲政治规矩,最重要的是坚定不移维护党中央权威和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要坚决向中央看齐。自觉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明确总书记的核心地位,正式提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是众望所归、当之无愧、名副其实。维护党的领导核心是党内政治生活的关键。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做到思想上衷心拥护核心、政治上坚决维护核心、组织上自觉服从核心、行动上主动看齐核心,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更加坚定地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更加自觉地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更加扎实地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要及时向中央报告。把向中央报告作为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的重要保障,研究涉及全局的重大事项或作出重大决定要及时向党中央请示报告,执行党中央重要决定的情况要专题报告,遇有突发性重大问题和工作中重大问题要及时向党中央请示报告,决不搞先斩后奏、边斩边奏、甚至斩而不奏。要主动为中央分忧。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主动融入国家战略,把中央精神与贵州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既为一域增光又为全局添彩。对贵州来说,脱贫攻坚就是当前最紧要的政治、最重要的大局,把这件事情做好了、办妥了,就是为中央分忧的重要表现。
旗帜鲜明讲政治,就要讲政治信仰。《准则》强调,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开展党内政治生活的首要任务”。党内政治生活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根子还是一些党员、干部理想信念这个“压舱石”发生了动摇,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出现了松动。要通过加强理论学习来坚守信仰。思想理论上的坚定清醒是政治上坚定的前提。要深入学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通过涵养政治文化来坚守信仰。政治文化是政治生活的灵魂,对政治生态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要注意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等价值观,旗帜鲜明抵制和反对庸俗腐朽的政治文化,不断培厚良好政治生态的土壤。要通过加强社会实践来坚守信仰。结合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永远保持奋斗精神,把理想信念的坚定性体现在推动实践发展、做好本职工作上,自觉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苦干实干,经受住各种风险和挑战考验,永葆共产党人政治本色。
旗帜鲜明讲政治,就要讲政治立场。《准则》强调,“党员、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在大是大非面前不能态度暧昧,不能动摇基本政治立场,不能被错误言论所左右”。政治立场,也是政治价值观问题。通俗地讲,就是代表谁说话、办事,为谁工作、奋斗。在重大价值取向上要立场坚定。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政治立场,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把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作为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根本要求,牢记自己的第一身份是共产党员、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不断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在重大原则问题上要立场坚定。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对党的重大理论观点、重大方针政策、重大工作部署,要旗帜鲜明拥护、全面准确理解、不折不扣执行,自觉反对和防止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在重大考验面前要立场坚定。在事关道路、理论、制度以及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人民利益这样的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政治坚定清醒,增强政治敏锐性,提高政治鉴别力。
旗帜鲜明讲政治,就要讲政治担当。旗帜鲜明讲政治,既要有态度认识,又要有能力水平。政治担当,不是一般的道德原则,而是出自忠诚的真担当、牢记使命的大担当、直面问题的铁担当。要切实担负起推动发展的责任。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用新发展理念统领发展全局,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大力推进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着力补齐补全脱贫攻坚、基础设施、教育医疗事业“三块短板”,做强做优大数据、大旅游、大生态“三块长板”,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新跨越。要切实担负起深化改革的责任。强化战略导向、问题导向、需求导向,充分发挥改革的突破性和先导性作用,推动改革既往有利于增添经济新动力的方向前进,也往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方向前进,让群众拥有更多获得感。要切实担负起维护稳定的责任。增强忧患意识和底线思维,推进司法改革和科技变革深度融合,加大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创新力度,提高应对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做到守土有责、守土有方、守土有效。要切实担负起管党治党的责任。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严字当头、真管真严、敢管敢严、长管长严,把严的要求贯彻到管党治党全过程、落实到党的建设各方面,不断把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向前进。
严肃认真开展党内政治生活,必须进一步营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环境 总书记指出,“做好各方面工作,必须有一个良好政治生态。政治生态污浊,从政环境就恶劣;政治生态清明,从政环境就优良。政治生态和自然生态一样,稍不注意,就很容易受到污染,一旦出现问题,再想恢复就要付出很大代价”。政治生态是一个地方党风、政风、社会风气的集中反映,体现的是党员党性,彰显的是干部作风。贵州要脱贫攻坚、后发赶超、同步小康,必须在保护好自然生态环境的同时,不断优化政治生态环境,让二者交相辉映、美美与共。
进一步营造团结和谐的环境。我们讲的团结是坚持党性原则基础上的团结,是思想上、政治上真正的团结。各级党委要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原则,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坚决反对和防止议而不决、决而不行、行而不实。领导班子成员必须增强全局观念和责任意识,按本色做人、按角色办事,坚决反对和纠正当面不说、背后乱说,会上不说、会后乱说,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等错误言行,共同维护班子团结。充分发挥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调动人大、政府、政协等方方面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一盘棋、一条心、一股绳的强大合力。
进一步营造用人用权的环境。好的用人用权环境,防止的是“劣币驱逐良币”的逆淘汰,保证的是“干事者得力、有为者有位”的正导向。大量事实表明,用好一个人就是一面旗帜。要抓好选人用人这个导向,强化党组织的领导和把关作用,落实好干部标准,科学精准地选人用人,进一步完善工作目标、岗位责任、正向激励、负向约束“四位一体”从严管理干部机制,把好干部选出来、用出来、管出来、带出来,以用人环境的风清气正促进政治生态的山清水秀。要牢固树立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的思想,依法用权、秉公用权、廉洁用权,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用好“制度铁笼”“数据铁笼”,形成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滥权必追责的制度安排。
进一步营造干事创业的环境。我们感到,贵州作为欠发达地区,干部就要比精神、比作为、比干劲。这些年,贵州最大的变化是干部精神状态的变化。要始终保持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要冲刺的劲头,拿出“不到长城非好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概,一天也不懈怠、一刻也不耽误,如饥似渴抓发展,把各项工作抓得更加有力、更加得法、更加有效,真正靠作风吃饭、靠实干兴省。同时,对干部既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监督,又要在政治上、思想上、工作上、生活上真诚关爱,鼓励干事创业、大胆作为,宽容干部在改革创新中的失误,正确对待犯错误的干部,让广大干部安心、安身、安业。
进一步营造遵纪守法的环境。风成于上,俗形于下。净化政治生态,领导干部是关键要素,以上率下是管用办法。必须始终抓住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精准实践监督执纪“四种形态”,推进干部约谈常态化,坚持抓早抓小、动辄则咎,促进党员干部严守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和生活纪律,坚决防止和纠正执行纪律宽松软的问题。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要坚持在宪法法律范围内活动,自觉增强法治意识、弘扬法治精神,严格按法定权限、规则、程序办事,决不能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决不能违规干预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