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镇2011年工作亮点
**镇2011年工作亮点
一、文化卫生工作稳步推进。西湖村被省评为“省级卫生村”;总投资300万元,2层建筑面积共2100平方米**卫生院综合楼工程已经投入使用。
二、扶贫“双到”有新成效。全镇省级贫困村6个,贫困户776户 5386人,投入帮扶资金635万元,6个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721户贫困户5008人实现了脱贫目标,占贫困人口的93%。
三、教育事业新发展。**中学高考入围三A以上193人。**中学李思帆等6位同学见义勇为、智救3名溺水儿童的先进事迹。
四、惠农政策得到有效落实。2011年共兑现各种惠农补助资金326万元。
五、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全镇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万人,申领待遇人数4435人,46869人参加新农合,参合率实现100%;全镇8663户群众参加了政策性农村住房保险;全镇315名五保对象、211优抚对象、1409名底保对象、70名孤儿享受定期定量补助。
六、安全生产监管落实到位。全面取缔非法开采矿点,完成各非法采矿点清理、平整、复绿和环境污染处治工作。
七、、综合整治成效突出,社会发展更加和谐。2011年度共排查出各类矛盾纠纷157宗,全镇19个村(居)委调处化解129宗,2011年我镇司法所被评为“陆河县精神文明单位”。
八、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圆满完成镇村换届选举工作,每个村都配备女委员1名。
第二篇:镇农业特色亮点工作
宝林镇农业特色亮点工作
宝林镇位于邛崃市东南面,幅员面积36.9平方公里,辖6个行政村、1个涉农社区、104个村(居)民小组,总人口14126人,其中非农业人口812人,劳动力人数11025人,耕地面积30000余亩,属于典型的农业乡镇。宝林镇农业发展一直坚持规模化、高端化和农产品深加工与乡村旅游相结合的科学发展道路,形成了具有宝林特色的白茶产业和猕猴桃产业齐头并进,乡村旅游紧随其后的良好格局。
2007 年,宝林镇引进了浙江安吉乳玉茶厂和乐山绿源林业有限公司,在邛崃注册“邛崃市联农茶业有限公司”(注册资金2000 万元,下称“联农公司”),与宝林镇金鸡村合作进行白茶种植试点。经过一年育苗选种,培育出了宝林独有的白茶品种后,公司立即注册了“金联农”商标。联农公司在销售宝林产的安吉白茶时必须用“宝林白茶”这一地理标识。
“宝林白茶”是一种不受任何污染的纯天然食品,产品为变异绿茶高端茶种,由浙江引种培育而来,其经济价值较高,主要特点就是高氨低酚。经权威部门检测,氨基酸含量高达29.9%,茶多酚仅为15%,不苦不涩,口感极佳。其所含氨基酸中,茶氨酸含量极高,具有极高的保健、增强免疫力作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家副主席习近平时任浙江省委书记时对白茶 “一片叶子富了一方百姓”的盛赞。
土地规模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前提,通过合作社和龙头企业“双轮驱动”的紧密联系模式,以合作社为纽带,将农业生产者和龙头企业联结起来,实施规模化、标准化生产,从源头上保证了原料的稳定和品质,极大地提高了企业市场竞争力,降低了单家独户种植的自然风险和市场
风险,有效地带动了宝林镇全镇规模茶叶发展。依托林盘整治、拆院并院等土地综合整治项目,探索以农村产权抵押贷款、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作价入股等方式,多渠道引入社会资金共同开发茶具、茶叶包装、旅游饮品、茶礼品等产业,兴建茶艺馆,通过举办“白茶节”等特色节会活动,积极发展集茶园观光、现场采茶、制茶体验等旅游休闲活动为一体乡村旅游,实现以“一叶带多业”,推动三次产业良性互动发展。同时,依托白茶标准化基地建设,延伸加长产业链,推进茶叶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发展,促进现代农业、加工业、商贸和以茶文化为核心的乡村旅游业互动发展。充分发掘特色资源优势,积极探索利用农村产权抵押、担保、入股等方式,有效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现代农业发展,对促进农村资源要素自由流动具有先行先试的意义。
宝林镇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以促进土地规模经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实现三次产业互动为重点,通过“农户土地入股、企业自主经营、社企协调合作、收益按股分红”,基地投产后的前5年,联农公司保证鲜叶按不低于100 元/公斤的价格结算收益,如果市场价格低于100 元/公斤,则由联农公司补足。预计丰产后,以一季春茶算,每亩劳务收入1300 元/年,每亩入股分红可达1346 元,入股总面积5000 亩,可实现劳务总收入663 万元,分红总收入686 万元,此项产业年总收入可达1349 万元,按此计算,仅此项收益每户农户年收入可达 7412 元。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促进土地增产、农民增收、企业增效、集体经济壮大的纯农业地区可持续发展路子。截至目前,宝林镇白茶种植面积达到5000余亩,占地面积达100亩的白茶精深加工
项目已在邛崃工业园区新建,建成后固定资产总投资将达到1.2亿元,可实现年产值2.4亿元,税收约2000万元。
按照成都市农业发展规划和邛崃市产业发展规划,宝林镇抓好白茶发展的同时,错位发展猕猴桃产业。四川三甲农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9月,注册资金260万元,公司业务以猕猴桃基地建设鲜果加工、销售为主。并于2007年11月25日成立了四川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个以农民为主体、企业为龙头、科技为支撑的新型农业科技合作社——邛崃市三甲猕猴桃产业研发合作社。以公司为依托,专业合作社为支撑我镇现有凤山村三甲果园1号示范基地一个,是三甲公司重点打造的红阳猕猴桃标准化种植基地,基地内有抗旱生态养鱼池、观光灌溉环流渠、生态养猪场、养鸡场及沼气池等,实现了猕猴桃园区“果—草—畜—沼—果”的生态循环模式,是集种植、观光、休闲娱乐为一体的现代农业观光园。同时三甲猕猴桃项目采用“公司+示范基地+科技合作社(核心示范户)+农户”的全新运作模式,目前在我镇发展合作社社员100余户,带动310余户,种植猕猴桃近3000千亩,也带动了邛崃相邻乡镇猕猴桃产业的发展。
第三篇:XX镇“亮点”工作小结(改)
双槐镇“亮点”工作小结
一是重抓招商引资。完成了3平方公里镇域产业园规划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建设用地指标150亩。全年落户园区项目3个,续扩建8个,协议资金8.1亿元,到位资金1.5亿元。
二是重抓协建工作。主动做好电厂二期协建工作,确保二期主体工程年底前开工。运煤铁路建设进展顺利,运煤码头已完成主体工程。
三是重抓增减挂钩。实施100亩土地复垦并进行地票交易,收益近1000万元。将生态移民、地灾搬迁、危房改造等项目资金打捆使用,建设3个农村居民聚居点,着力推进368亩土地增减挂钩工作,现已通过评审并入库。
四是重抓场镇建设。投资300余万元,硬化老场镇公路, 新装人行踩板3000平方米,绿化汇源广场,维修整治群立桥和镇政府办公楼。投资近500万元,启动新场镇干道“三纵三横”路网建设。完成20000平方米廉租房、2600平方米老年公寓、30000平方米商品房建设。投资近3000万元的寄宿制小学项目和塑胶球场项目均已开工。
五是重抓森林工程。引进业主投资2000余万元,实施万亩森林工程,栽植尾巨桉120余万株,建成区委书记示范林。2010年,双槐镇实现GDP10.8亿元,同比增长21%;固定资产投资10.7亿元,同比增长4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6亿元,同比增长25%;辖区内税收收入近亿元,镇级财力2300万元,同比均增长20%。
第四篇:**镇中心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工作亮点
湘河镇中心小学义务教育均衡工作亮点
亮点一:让“园林式”校园绿化成为一种文化,使“小学大爱”校园文化主题得以彰显。
学校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大力改善办学条件,美化了育人环境,营造了良好的育人氛围。我校栽种了各种花草树,高低相间,绿树成荫;学校建筑绿化带环绕,绿意盎然;投入大量资金,增添了大量校园文化标语,精心构建教学楼走廊文化,让每一处墙壁说话,教学路的走廊,墙壁,结合不同年级的学生特点,制定一个个小主题,围绕“小学大爱”美化了校园环境。漫步校园,心旷神怡。浓郁的文体氛围熏陶了在这里学习或学习过的学生,使他们更懂得做人,更懂得学习,更懂得生活。
亮点二:让“人文与制度”相结合的管理策略成为一种措施,开创学校管理工作新局面
各项管理制度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学校本着“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构建和谐、人文的校园,让多彩的校园处处体现教育。
构建了校长负责制下的精细化管理模式,学校管理努力在“细”字上下功夫,在“实”字上求效果。学校强化目标管理,完善了各项制度,从中心校到所辖各校制度统一,逐步形成了以“人文与制度”相结合的模式管理人,实现了岗位责任制,突出人本管理,倡导人性化管理,融情于各种
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增强教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提高了教育教学效果,出现了新的学习氛围。
亮点三:让“活动育人”成为一种常态,长期开展广泛的体育艺术科技活动,使“素质教育”有展示平台,校园气氛得以活跃。
落实国家课程开设要求,开齐开足体艺美课程,积极开展社团活动,科技创新活动。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是我校抓好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工作之一。学校积极倡导鼓励全校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教
学资源和体育设施,组织学生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以提高青少年体质,培养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阳光体育在学校蔚然成风。学校会定期举行踢毽子比赛、跳绳比赛、乒乓球
比赛、拔河比赛、冬季长跑活动来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并促使这些活动真正的走进学生的课余时间,让本是农民子弟的学生更深刻的锤炼了坚韧、刚强的性
格,张扬了学生的良好个性,凝成了我校深厚的体育文化传统。
亮点四:让“细节教育”成为学生养成教育的基本途径,使学生习惯在细节中养成我校以学生行为规范为重点;以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发展为宗旨;以培养学生做一个有道德的人为目标。我们利用校园宣传栏、班对会、黑板报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的温馨提示,把学生的学习习惯要求编写成朗朗上口的“三字经”,把行为习惯教育的内容编写成“两个勤、三个随手、四个轻、五个不、六个禁止、七个会、八个爱”简单易记的条例,让学生在细节中耳濡目染养成教育的方方面面。同时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以及各学科渗透的三结合教育网络,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等形式,使家庭形成合力,增强教育效果。做到“事事在育人,时时在育人,处处在育人,人人在育人”的教育格局。养成教育的成功开展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的健康人格,带动了学校整体工作的发展
亮点五:坚持“以人为本,注重情感,树立典型,以点带面“的工作思路,学校把师生中工作、学习、生活、习惯好的人分期展示,树立典型,以点带面,促进校风良性发展。
第五篇:大河镇人大工作亮点材料
大河镇人大工作亮点
2011年大河镇人大工作有了长足的发展,人大法律地位与实际地位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并呈现出以下亮点:
亮点一:工作制度健全,内容涉及广,工作记录簿册记载比较详实。同时还将各项制度制作成图版张帖上墙。
亮点二:大河镇将每周一做为人大主席接待日。人大主席在接待群众来信来访过程,做到了认真登记、及时转办或答复,转办的信访案件落实责任人、落实办结时间,坚持件件有回声,事事有着落。首创了让代表成为选区群众信访代言人制度,密切联系了群众,加强了人大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亮点三:监督镇民政办公室开展村委会向村民或村民代表进行述职工作,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011年,全镇7个村民委员会接受村民或村民代表工作评议工作。全镇各村委会主任向本村村民承诺,年末报告年初承诺事项完成情况,并提出下一年工作计划,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果。
亮点四:镇人大在闭会期间积极缓缓代表开展“三比三带头”活动。广泛宣传县镇人大代表中踊现出的带头致富的典型,通过树立代表典型,举办人大代表致富培训班等形式,发挥代表的致富带头人作用,拉动了大河镇的经济发展。在全镇47名人大代表中,生态养殖大户6人,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1人。
亮点五::组织代表考察。镇人大结合的实际组织人大代表
开展活动,在“三查(察)”及评议等项工作中积极邀请代表参加,还组织代表对当前群众关注较高的农村合作医疗等工作时行了调研。
亮点六:积极深入选区,联系选民。镇人大要求每名代表闭会期间走访十户选民,了解情况,帮助解决问题。通过代表走访选民,有效解决了天桥村天桥组群众的水堰维修问题。
亮点七:积极为代表履职创造条件。镇人大每个季度向代表发放征求意见卡,征求代表对政府及各部门的意见,收集上来后,及时与有关部门进行交办,有效的改变了各部门的工作作风。大镇人大每个月为代表下发政情通报,使代表明白政府作什么,为履职做好准备。
亮点八:积极宣传人大工作。镇人大今年出了多期人大信息,宣传人大。并利用橱窗张帖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知识宣传人大工作。
二O一一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