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镇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乡镇镇长2011年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Xx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予以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人员提出宝贵意见。
一、2011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全镇上下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创先争优”为动力,以新农村建设为目标,创新发展,扎实工作,全镇经济与社会保持了持续平稳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圆满完成了镇第十七届人大第四次会议提出的各项工作目标。——农村经济持续发展
2011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39,777万元,同比增长10%;工业总产值14,700万元,同比增长10%;财政总收入实现466.4万元;农民人均收入达到7200元,比上年增加500元。
——主导产业平稳发展
围绕Xx镇烟叶、林药、食用菌、高油大豆、养牛、养狐、柞蚕、林地经济八大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着力增加农民收入。一是烟叶产业发展到450公顷,实现收入700万元;二是中药材产业发展到1,110公顷,实现收入1,330万元;三是食用菌产业发展到2500万袋,实现收入2,500万元;四是高油大豆面积2200公顷,实现收入1,831万元;五是黄牛发展到35,000 头,出栏13,000头,实现收入5,850万元,黄牛改良率达到85%;六是蓝狐发展到20,000只,改良狐10,000只,出栏14,000只,实现收入700万元;七是发展柞蚕200把,实现收入600万元;八是积极推广退耕还林地、荒山地、次生林等红松配套工程。采收松籽500吨,实现收入2,000万元。苗木基地面积达到225亩,实现收入150万元。
——民生工程全面推进
Xx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生工程建设,着力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一是完善镇村供水系统,改善供水质量,提高供水能力。投资300万元,完成镇区饮水工程和管网改造。二是争取资金700余万元完成兴农村18公里通村公路基础建设和新兴至兴农8公里水泥路建设。三是争取移民资金70万元,完成太平山、双桥2700米巷路硬质化建设。四是投资430万元完成山河、德胜、三道、保安、丰产、兴农等村巷路和桥涵建设。五是投资200万元,完成城山子至南黄泥河村4公里通村路建设。六是加大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000万元完成太平山、Xx等村灌渠衬砌工程。七是争取贴息贷款计划2000万元新建太平山村延边黄牛养殖基地。八是投入400万元购置农机具300台套,机耕面积达到5700公
顷。九是延边天盛生物有机肥有限公司投资1300万元,建设米业公司及购置生产设备。十是争取资金500万元,计划建设社会福利中心,改善老人生活环境。十一是引进资金2000万元建设烟叶站、北山及福胜三处烟叶育苗大棚,面积15000平方米。十二是争取资金2100万元,建设水毁桥梁五座。十三是投入资金5000万元建设水毁房屋,确保受灾群众正常生产生活。
——新农村建设稳步前进
2011年围绕镇村基础设施改造,投资1000万元,突出抓好新农村建设。一是以巩固和扩大环境卫生治理成果为目标,以“改善环境,美化家园”活动为契机,抓整治、抓建设、抓管理,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年初召开环境卫生治理动员大会,与各村签订责任状,重点村公开卫生环境治理承诺书。上半年清理村内“三堆三小”,美化村屯,镇里组织人员进行逐村检查,积极探索环境卫生治理新举措。二是争取资金35万元新建太平山、Xx、黄泥河、山河、兴农、三道卫生厕所400座。三是投资700万元完成泥草房改造110户。四是积极协调市文化体育局,配备文化书屋3套,健身器材1套,争取篮球架、乒乓球器材4套,丰富了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五是以保护路肩、美化环境为目标,通村公路及硬质道路两侧绿化率达到100%。
——社会事业协调发展
今年我镇以落实党在农村各项惠农政策为抓手,促进人口和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一是抓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人口出生率7.3‰,共计出生98人,其中政策内出生85人,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3.8%,性别比为145:100。二是抓好农村教育工作,严控学生流失辍学,加大教育投入,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针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实用技术培训,全年开展科技培训15次,深入村屯培训47次,参加培训农民达1万多人次,发放农业科技资料3万多份、科技光盘100多张。三是切实抓好农村保障和民政工作,全镇农村低保对象488户、604人,城镇低保49户、77人,做到了应保尽保。四是做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收缴工作,2010年新农合参保率达98.87%。五是为非农人口提供有力的医疗保障,今年共有45人办理了城镇医疗保险。六是全力做好农村养老保险工作,通过不懈努力,全镇60周岁以上老人全部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七是建立了完善的食品安全体系,各村成立食品安全组织机构,形成了完善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积极配合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做好食品安全检查,确保全镇人民饮食健康。八是充分调动派出所、司法所两支平安创建队伍的积极性,坚持党政领导信访接待日制度,在全镇范围内建立安全防范网络,全力打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全年破获各类案件41起,有效化解各类矛盾135 起。全年办理群众来信9件,接待来访群众102人次,调解率达到100%。积极发挥群防群治的优势,加大流动人口管理力度,注重社区矫正工作,加强对联防队伍的建设,充分发挥志愿者、党员义工、民兵应急分队等值勤队伍的作用,基本形成了点、线、面、控四位一体的社会防控体系,为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治安环境。(
第二篇:乡镇镇长
通过学习对党的十七大报告,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无阶级产革命家及江泽民、胡锦涛等关于科学发展论述,我深刻地感觉到,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点在于实践。结合我镇当前的中心工作以及个人的实际情况,本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体会。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
法论的集中体现,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是完整的科学体系其理论体系内涵丰富,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各个邻域,已战略和全局的高度科学回答了什么是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怎样发展等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坚持可持续,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的发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的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要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与学习马列主义哲学结合起来。科学发展观是运用马列主义的立场观点认识与分折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果、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要求用全面、联系和发展的观点认识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问题,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建设与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关系、注重统筹城乡发展、区城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对外开放、体现了辨证唯物主义关于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原理.他强调坚持的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首要任务,把经济发展作好一切发展的前提。它坚持以人为本,把人民群众作好推动发展的主体和基本力量,以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人民共享、充分尊重和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只要把学习科学发展观与学习马列主义哲学结合起来,才能把握贯穿在科学发展观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掌握其精神实质从根本提高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能力。
科学发展、贵在科学、重在发展。贯穿落实科学发展观,只有不断学习,更新知识,才能适应新的形势和新的要求。面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必须努力学习现代经济知识、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我们加深了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的认识,但较之西方发达国家发展市场经济的历史进程和成功经验,我们对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的掌握还是远远不够的,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在经济总量不断增大,经济发展保持较快增长速度的同时,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也存在,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效益低下,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不协调的问题越来越重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反映出经济工作还有不少方面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看要求。无论消除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还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都要求我们必须努力学习经济知识,把握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进行宏观调控的基本原理,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须性和重要性,努力学习国际的相关知识,全面认识和把握经济全球化趋势下我国对外开放的环境,努力实现全方位协调发展,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科学发展,要求协调,可持续,而建设生态文明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对于**镇来说,生态农牧业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就目前我镇的实际状况,生态农牧业只是刚刚起步,还很滞后,所以,我们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大力推进生态农牧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今后,要全面落实和贯彻科学发展观,遵循农牧业生产客观规律,不断创新理念,转变发展模式。坚持以草定畜、草畜平衡政策,积极引导农民引草入田,努力扩大人工种草面积,走生态农牧业,积极推行舍饲畜牧业,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棚圈,青贮窖建设,积极引进资金,加强养殖小区建设,积极发展特色种植和特色养殖,推进产业化进程。(本文作者系**镇政府镇长 姜振校)
第三篇:政府工作报告(乡镇)
乡镇政府工作报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一、求真务实,攻坚克难,全镇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镇人民政府在中共罗平县委、县政府、镇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镇人大的监督支持和各级各部门的大力配合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
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
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及十七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三提五跨越”奋斗目标,全面落实“保民生、保稳定、保增长、保落实、保安全”,充分调动各级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战胜了各种自然灾害和不利因素,完成或超额完成了年初制定的各项任务目标。预计全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4.23亿元,比上年增长8.5%;完成一般预算收入840万元,比上年增长8.5%;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494元,比上年增长l1%,全镇呈现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经济快速发展的良好局面。
粮食生产全面丰收。是自然灾害较为频发的一年,倒春寒导致小春生产大幅减产,总体雨量偏少,给农业生产和人畜饮水带来较大影响。面临严峻的形势,镇人民政府在镇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攻坚克难,抢抓机遇,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动员广大干部深入农村、村社指导协助人民群众抢栽抢种,科技推广力度进一步加大,9项重点农业科技措施得到全面推广运用,党中央、国务院的惠农政策得到全面贯彻落实,粮食生产稳步提高。全年大小春粮食播种面积7.036万亩,比增长26.89%;总产2335.6万公斤,比增长21%;农业特色产业l.85万亩,产值3566万元;全年种植业产值9864.6万元,比增长8.6%,农民种植业人均纯收入增加l00元以上。
烤烟收购任务圆满完成。高质量完成了l4000亩的烤烟生产任务,烤烟收购严保“三条红线”,圆满完成了210万公斤的指令性和25万公斤的丰产烟收购任务,均价创下15.55元/公斤的历史新高,实现收购总产值3653万元,比上年增长4.3%;上等烟比例53.85%,中等烟比例42.96%,其中收购指令性计划210万公斤,均价l5.64元,上等烟比例54.51%,中等烟比例41.92%。
畜牧生产稳步发展。畜牧业是全镇国民经济和农民增收的传统重要支柱产业,但受前期市场低潮的冲击,镇畜牧业特别是生猪产业受到很大影响,为提高人民群众的养猪积极性,我镇扎实推进生猪“三百”工程建设,能繁母猪兑现补助24.6万元,同时,依法对高致病性禽流感、狂犬病、蓝耳病实行强制免疫,重大动物疫病防控成效明显。积极调整和优化畜牧业产业结构,进一步整合资源,大力鼓励、推动规模养殖,保证了畜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全镇畜牧业产值达7702.11万元,比上年增长17%;畜牧业收入6643.26万元,比上年增长17%;农民人均畜牧业收入达l413元,比上年增长l7%;实现肉类总产达5688吨,比上年增长ll.4%;全年肉猪存栏33592头,大牲畜存栏7925头,山(绵)羊存栏9177只,家禽存栏达13.6万只。
林业工作扎实推进。进一步加大对林权纠纷的调处力度,完善林权制度改革,使所有的林权纠纷得到及时、妥善解决,林农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植树造林的积极性进一步提高。确认核发林权证42户,6月份组织全体干部、职工义务植树l4万株,补植补造1000亩经济林果;加强对已栽泡核桃的管理,同时强化护林防火工作,层层签订责任书,成立义务应急灭火小分队,加强值班巡逻检查,确保了全年未发生重大森林火灾,为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
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一是公路建设再创辉煌。投资650万元的北红公路改造已全面建成通车,惠及l5000多人民群众;投资l500万元的口恩公路正在全面建设,目前已完成全部工程量的50%,力争6月底全部竣工;红岩至龙吊寺公路于7月动工,路基建设已完成50%;全年共完成7个自然村18公里的通村公路,完成10个自然村17075平方米的村庄道路硬化,受益群众3000余人。连接镇天水居委会与富源县富村镇的便民桥已全面开工建设,河外、蚂蝗田公路也在建设中。二是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投资360万余元,建成蓄水池22个,增加蓄水量3300立方米,建成管网39204米,解决了22个自然村、1780户、6450人、1750头/匹牲畜的饮水问题;三是以“866”工程为载体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市、县各级各部门的关心下,经过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第二批“千村扶贫、百村整体推进”“866”工程顺利通过市、县检查验收并被评为优良工程。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开展。以“建设平安、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强化治安管理,加强队伍建设,成立交警中队,“两枪一盗”、道路交通得到严厉打击和整治。积极推进社区警务建设,严厉打击违法犯罪。全年共发生刑
第四篇:政府工作报告(乡镇)
政府工作报告(乡镇)
来
源莲山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参加大会的列席和特邀人员提出意见。
一、2002年工作回顾
2002年是我镇全面贯彻落实镇八届人大一次会议提出的三年奋斗目标的第一年。一年来,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鳌江流域区域中心
城市的目标,按照“四个加快、四个提高”的总体思路,坚定信心,沉着应对,趋利避害,扎实工作,全镇各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2002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2.88亿元,比上年增长10.5%;工农业总产值98.42亿元,同比增长10.07%;财政收入3.02亿元,同比增长12.8%;外贸出口供货值3.75亿元,同比增长13%;市场商品成交额42.12亿元;人均收入6375元。
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进一步完善促进农业发展的优惠政策,积极引导农民调减粮食播种面积,扩大适销对路的日本白皮瓜、以色列西红柿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调整面积达25%。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温州八里香食品公司、余北粉干厂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积极发展近海滩涂和淡水养殖。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完成了西北塘二期工程,全镇26.7公里的标准堤塘全部闭合并通过验收,新美洲水闸和龙江水闸建成投入使用,对刘北、民主、新兰等水闸进行改建和维修,完成1.76万亩标准农田建设,疏浚河道30公里。建立农村财务代管中心,共有86个村实行村账镇代理。
二、工业经济整体素质有所提高。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96.4
4精品
亿元,同比增长10.2%,规模企业由原来的86家增至108家,实现工业产值26.1亿元,同比增长13%。几大工业园区建设步伐加快,园区集聚效应日趋显现,共有40家企业进入工业园区建成投产,实现总产值16.72亿元。印刷业专项整治取得明显成效,受到中央、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成功举办了第四届龙港国际印刷设备和材料展览会及“穿在温州、印在龙港”产业互动联谊活动,组织印刷企业参加中国48届药品交易会和厦门大嶝对台小额贸易交易会,被中国印刷技术协会授予“中国印刷城”称号,在国内打响了龙港印刷业的区域品牌。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共引进7个投资超亿元的大项目,其中温州瑞田钢业公司不锈钢生产线项目和金田集团bopp项目已动工建设,大发公司bopet项目、金田集团bopa尼龙膜项目、温州法贝陶瓷公司陶瓷生产线、温龙纺织公司环锭纺项目、礼品加工园等项目前期工作正在加紧进行。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印刷、纺织、塑编等特色产业产品领域不断拓宽,引进一批对培育新兴产业起龙头作用的项目。企业技术改造保持强劲势头,全年技改项目共45项,其中新建技改项目17项,完成投资1.41亿元。企业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不断提高,浙江新雅印刷有限公司成立了全国印刷行业首家无区域集团,“金田”、“丰华”获得省级著名商标称号。
三、第三产业稳步发展。成功举办了中国轻工产品博览会礼品
展,积极申报“中国礼品之都”,温州礼品城辐射面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劳动、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房地产市场逐步升温。金融运行态势良好,年末全镇各项存款余额18.74亿元,同比增长35.5%;各项贷款余额19.15亿元,同比增长41%。交通、邮电、供电等进一步发展,全年公路货运量26.5万吨,同比增长4.7%;港口吞吐量72.31万吨,同比增长62.2%;邮电业务收入8062.37万元,同比增长17.8%;用电量35921万千瓦时,同比增长22.2%。大力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积极开展再生纤维制品、集贸市场、交通运输市场、成品油等专项整治,取缔了永盛路、站前路马路菜市场。
四、城镇建设步伐加快。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的要求,积极筹措资金,加快重点工程和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城市中心区概念性城市设计的修编、城区街道景观设计的编制以及供水、供电、排污等专项规划的编制,龙港鳌江两镇总体协调规划已初步完成,通讯、绿化等专项规划正在编制之中。建成了龙金大道、湖前水厂、金河广场、小包装工业园区等一批重点工程,高速公路连接线、世纪大道、通港路、站港路、白河110kv变电所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温福铁路已确定在我镇设立货运站,预留客站。对龙跃路、建新路等6条城区主要街道路面进行全线修复。完成龙港大道西段延伸工程、龙金大道(环岛至收费处)拓宽工程和大桥收费处标
志改建工程。完成西六路、江山至灵宜公路等水泥路面建设。华百广场、龙港车站大楼等6幢高层建筑相继结顶,金瓯大厦、金融大厦等一批高层建筑正在加紧施工,目前全镇已建成和在建的高层建筑共21幢。投资3亿元的国家康居工程锦绣名园通过招投标,今年上半年将开工建设。瓯南大桥已完成详细勘探和试桩以及组建业主公司、监理单位招投标、施工单位招投标等前期工作,目前已正式动工建设。完成了东方乐园和龙金大道a地块的招标工作。仓储中心、民工之家、龙港八中等重点工程前期工作正在进行之中。认真实施绿化工程,全年新增绿地面积1.7万平方米。城镇管理得到加强,城市品位进一步提高。人民路“严管街”创建进一步推进,形成了严管区,并在“严管区”实行了机动车喇叭禁鸣。对人民路等主要街道的公交车站点进行改建,进一步规范了公交车停靠。在全市乡镇中率先进行了垃圾拾荒权和河道保洁权拍卖。积极开展违章建筑大拆除活动,进一步规范建筑垃圾的管理。认真实施“一控双达标”治理,噪声达标区创建通过市政府验收。
五、各项社会事业蓬勃发展。省级文明城镇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并通过了省检查组的验收。认真实施“科教兴镇”战略,深入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科技网络不断健全,在全县率先建立非公企业科技组织。教育改革和发展继续推进。大力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巨人中学增挂
龙港三高的牌子。“两基”成果得到巩固,各类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龙港高级中学被授予省三级重点中学,龙港三中、龙港四小分别被评为省、市示范性学校。出色地完成了高考考点工作,2002年全镇高考上线人数2076人,是历年来最多的一年,已连续四年高考上线人数居全县第一。通过了省级教育强镇再次验收,经评估综合实力居全市第一。完成村(居)委会的换届选举工作。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快人口集聚。殡葬改革工作不断深入开展。积极开展“双拥”工作,荣获温州市“双拥”模范镇称号。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有线电视自办节目水平进一步提高。卫生工作得到加强,社区卫生组织网络进一步健全。大力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积极开展流动人口管理大宣传、大清查活动和环孕检工作,狠抓月清月结各项任务的落实,计生村民自治综合改革成为全省的典型,全镇计生工作整体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发动社会各界成功地抵御了十六号台风,灾后自救工作扎实有效开展。成功举办了全国小城镇发展建设研讨会,进一步扩大了龙港的影响。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社会保障等各项事业也有了新的进展。
六、民主法制建设得到加强。积极推行政务公开和村务公开,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及时办理人大代表议案和建议,认真落实人大工作视察的有关意见。密切与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联系,积极推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和科学化。积极开展宗教活动场所年检工作,坚决打击非法宗教活动。国防教育、人民武装、民兵预备役工作得到加强。认真贯彻依法治镇方针,积极开展“四五”普法宣传,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严重影响群众安全感和社会经济秩序的盗窃、抢劫等多发性犯罪,刑事案件明显下降,进一步加强调解、信访及安全生产和消防工作,维护了社会基本稳定,摘掉了省级严打重点整治镇和市级毒品重点整治镇的“帽子”。
七、投资环境有所改善。认真开展转变作风年和调查研究年活动,进一步加强广大干部思想教育,广大干部服务意识和宗旨观念有所加强,工作作风有了明显转变。积极开展民情系列活动,帮助群众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简化项目立项审批手续,及时调整规划,适当降低工业用地价格,对入园企业实行“一条龙”跟踪服务。全面推进“信用龙港”建设,广泛开展信用教育,全社会的信用意识有所增强。加大搬运行业整治力度,严厉打击敲诈勒索、哄抬运价等违法行为,维护了企业的合法权益。坚持不懈地开展反腐败斗争,切实加强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制度建设,积极推行政府集中统一采购、政务公开、建设工程管理等制度,规范政府行为,树立了政府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过去的一年,我们克服了诸多不利因素,各项工作取得一定的成效。这是县委、县政府和镇委正确领导以及全镇人民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全镇人民及所有关心、支持龙港改革、发展、建设的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2002年,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形势是好的,但是也存在着不少问题:一是经济发展速度不快,产业集聚程度不够,与柳市等经济强镇相比发展速度有一定差距。二是镇财政支出压力很大,建设项目和可用资金矛盾仍然十分突出,由于资金的缺乏,使得一些重点项目建设步伐放慢。三是投资环境还不尽人意。政府部门服务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依然存在。四是基础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全镇中小学办学经费短缺,负债运行现象较为普遍。五是城市化进程有待于进一步加快。对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
二、2003年工作目标和任务
200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县委、县政府提出“跨越式发展”战略的第一年,也是完成本届政府奋斗目标的关键性一年。当前,龙港经济发展的有利条件有:一是经济发展的大环境有利于促进龙港经济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步伐加快,发达国家产业加速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同时,国内大中城市产业也将向周边地区转移。这为我镇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二是我镇投资环境的不断改善为经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近年来,我镇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城市功能日趋完善。随着高速公路、温福铁路、世纪大道等项目建设的加快,我镇的区位优势将大大增强。去年以来,投资信心明显增强,房地产逐步升温,资金出现了回流现象,新一轮投资热正在形成。三是有较为坚实的产业基础。2002年,全镇实现国内生产总值42.88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2164美元,工业总产值96.44亿元。印刷、礼品、塑编等特色产业已形成规模,在全国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在国内打响了“中国印刷城”区域品牌,示范印刷工业园区等已经初具规模。去年以来,7个投资超亿元工业项目的启动建设,为我镇今后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四是龙港的城市发展定位为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载体。浙江省城镇体系规划和温州市“十五”规划已明确把龙港定位为鳌江流域区域中心城市。目前,国家正在修订设市标准,准
备选择少数具备条件的小城镇撤镇设市,发展成为带动能力更强的小城市。因此,我们必须振奋精神,把握机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紧紧围绕建设鳌江流域区域中心城市的目标,抓住国家准备选择少数具备条件的小城镇撤镇设市的有利时机,大力发展特色产业,加快产业集聚和升级,构筑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实现城市化与产业化良性互动,加强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改善发展环境,尽快形成区域中心城市必备的经济内涵和城市空间,积极争取龙港进入全国首批撤镇设市的行列。
今年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48.37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工农业总产值109.58亿元,比上年增长11.3%,其中工业总产值107.6亿元,比上年增长11.5%;财政总收入3.38亿元,比上年增长12%;外贸出口供货值49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市场成交额44.2亿元,比上年增长5%;人均总收入6690元,比上年增长5%;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7.2‰以内。
做好2003年政府工作,要着重把握以下几点:
1、抢抓机遇,加快发展。机遇的到来是难得的,失去却很容易。龙港建镇十九年来发展历程证明,抓住一次机遇就能实现一次跨越,错失良机就会落后于人。要善于把握机遇,趋利避害。当前,要紧紧抓住国家正在准备选择少数具备条件的小城镇撤镇设市和国内大中城市产业转移的大好机遇,乘势而进,为跨越式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注重创新,力求突破。创新已日益成为增强区域经济综合实力的决定因素和推动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龙港的崛起靠的就是不断改革创新。可以说没有创新,就不会有今天的龙港,龙港也不会有美好的未来。在新的形势下,新事物、新知识、新问题、新挑战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我们要有处理问题、迎接挑战的新意识、新本领,通过不断创新,力争各方面工作有新的突破。
3、强化特色,培育优势。没有特色就没有竞争力,没有生命力。
必须强化龙港的产业特色,全力打造“中国印刷城”和“中国礼品之都”的区域品牌,提升产业档次,不断培育新的优势,进一步提高经济的整体素质,增强综合竞争力。同时,要强化龙港城市的特色,提高城市的品位,进一步增强龙港的辐射力和吸引力。
4、优化环境,塑造形象。未来区域之间的竞争就是发展环境的竞争。我们必须客观地认识到,虽然我们的发展环境有所改善,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差距。这就产生了环境落差,导致人才和资金外流。因此,要进一步改善硬件环境、服务环境、法治环境、信用环境和生态人居环境,塑造龙港新形象,再创龙港新优势。
5、狠抓落实,务求实效。机遇本身就是一种挑战,能否抓住机遇关键是要抓落实。面对当前龙港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要想“紧紧抓住”而且“大有作为”,特别需要强调抓落实。要有求实的思维、扎实的作风、朴实的品行、落实的举措,把新的目标和任务细化、实化为可操作的办法和措施,排除一切干扰,一抓到底,抓出成效。
实现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重点要抓好以下五方面的工作:
一、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在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上实现新的突破
产业支撑是城市化的基石,没有比较发达的产业,就不可能有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龙港要尽快实现建设鳌江流域区域中心城市的宏伟目标,就必须做大做强产业,由农民城发展成为产业城,再向区域中心城市发展。
加快发展效益农业,促进农民增收。一是调整产业结构。提高优质经济作物在种植业中的比重,积极发展绿色食品、无公害蔬菜、反季节蔬菜和花卉业等,建立双龙千亩大棚蔬菜和王公门果林基地,加快发展水产养殖业、淡水养殖业和畜禽饲养业。二是加快农业产业
化进程。积极引导工商企业从事农业产业化经营,大力扶持温州八里香食品有限公司、得利农场、余北粉干厂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进一步完善农贸市场和农产品专业市场,兴建蔬菜交易市场,积极培育中介组织,建立蔬菜合作社和水产养殖协会,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稳步推进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积极开展农业园区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农业规模经营。三是完善农业服务体系。强化农业科技、信息和资金服务,积极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加强农民技术培训和思想教育,促使农民逐步转变就业观念和生产观念,提高市场竞争意识。四是进一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抓好标准农田建设和水利设施建设,启动白沙河整治工程。五是积极扶持和规范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引导经济强村实施“走出去”战略,利用资金优势与有丰富土地资源的弱村联合发展第三产业,实现共同发展,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全面实施税费改革,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做大做强特色产业,提高工业经济的竞争力。一是建平台。做好产业布局规划,加快示范印刷工业园区、城东工业园区、塑编工业园区建设,推进产业集聚和升级,抓好进入小包装工业园区的近200家小印刷企业的扶持和服务工作,促使尽快出效益。加快示范印刷园区、小包装印刷园区的物流、仓储、原材料市场等配套项目建设,建立金融、供电等服务网点。进一步降低进入园区的门槛,做好入园企
业的跟踪服务,特别要抓好金田集团bopa尼龙膜项目、瑞田钢业公司不锈钢生产线等7个投资超亿元项目的落实和服务工作,帮助它们早日建成投产。做好龙金大道5平方公里的印刷、礼品产业基地的规划等前期工作。二是打品牌。利用印刷业与温州服装、鞋革等轻工产品的配套关系,引导我镇印刷企业与温州轻工企业建立协作关系,积极组团参加国内外各类有影响力的印刷会展和产品交易会,建立“中国印刷城”商务网站,做好省印协年会在我镇召开的各项服务工作,举办首届中国(龙港)印刷文化节,全力打造“中国印刷城”区域品牌。充分利用温州礼品城这一平台,建设礼品加工园,促进礼品城由单一的市场销售转变为产、销、研并举的格局,实现产业与市场的联动,办好中国轻工博览会礼品展,积极争取“中国礼品之都”落户龙港,进一步打响龙港礼品业区域品牌。三是调结构。加大结构调整力度,树立大印刷观,引导印刷业进一步拓展产品领域,逐步组建服务印刷业、面向全社会的信息中心、研发中心、质检中心,提高产业配套水平,保持龙港印刷业的成本优势和市场优势。积极引进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纺织业、塑编业等传统产业,提高产品档次和企业竞争力。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新兴产业,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四是求创新。加快企业制度、技术和管理创新,进一步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引导已有一定规模、基础较好的企业从传统企业向现代企业转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积极鼓励企业优化重组。对企业新产品研制,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加大扶持力度。鼓励人力资本参股,引导企业实行管理创新。五是拓市场。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帮助企业获得出口自营权,扩大文具、印刷、工艺礼品、毛毯等出口,努力提高龙港经济的外向度。
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科学制定第三产业发展规划,合理调整专业市场的布局。制订促进第三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启动温州礼品城二期、家居装饰材料市场、县职业服务介绍中心等建设,加快家俱市场建设,兴建温州礼品城大酒店,使龙港大道两侧尽快形成商贸区。加快现代化物流中心建设。对现有的专业市场进行改造,提高市场档次和管理水平。对客运、货运站进行改造,进一步提高档次,以适应未来货运物流化和客运高速化的发展趋势。大力发展经济适用房和特色房产,以满足不同档次的需求,建立健全土地使用权出让、转让,房地产转让、租赁、抵押和中介服务,进一步规范房地产交易市场,继续运用税收、土地、信贷等政策活跃房地产市场。大力发展会展、物流、物业管理、保险等新兴服务业。
二、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在推进龙港对外开放上实现新的突破
招商引资不仅引进资金和项目,培育了税源,而且能带来现代的观念、科学的管理、先进的技术和优秀的人才。因此,要确立“依靠自身求发展,借助外力加快发展”的思路,在激发内力的同时,全面实施多层次、全方位的招商引资战略,探索更加积极有效的招商方式,力争在引进大企业、大项目上有所突破,通过借助外力实现更快发展。
一、要突出招商重点。在引进项目上,重点引进一批与纺织、印刷、礼品等传统优势产业关联度高、有利提升产业水平的项目,有选择性地引进一批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环境污染少的项目,带动与之配套行业的发展,形成“引进一个、带动一片、形成一个新兴行业”的效果。同时,要抓好工业园区、房地产、专业市场、农业园区、基础设施以及非经营性领域等方面的招商工作。在招商对象上,重点加强对在外苍南人的招商,利用在外苍南人丰富的人缘、业缘关系,把更多的项目、资金、技术、人才引进来,把在外苍南人经济转化为龙港经济。在招商地域上,重点加强对温州及周边地区的招商,抓住温州及周边发达地区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产业发展空间受限制而向外转移的有利机遇,主动承接温州及其他大中城市的产业转移。
二、要拓宽招商渠道。主动去各类经济经贸洽谈会上寻找项目信息和合作机会,主动与行业协会组织沟通引进项目,实行节会招商、驻点招商、网上招商、委托招商、小分队招商和板块式招商等多种渠道并举,进一步拓宽招商引资渠道。在中国(温州)轻工博览会期间,举办龙港招商引资项目推介会。
三、要完善招商机制。要结合“我为加快龙港城市化做什么”的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强宣传,形成合力,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舆论氛围。要积极探索工业园区业主制成片开发的机制,建立项目引进后加快建设的协调机制,完善服务机制,充分利用政策的导向作用,完善招商引资的激励机制,走出一条鼓励全社会参与招商引资的路子。
三、加大城镇建设力度,在构筑城市框架上实现新的突破
要抓好城镇建设,尽快构筑城市框架,为加快龙港城市化进程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只要我们有完备的基础设施,完善的城市功能,有接纳人口集聚和产业集聚能力的城市空间,龙港建市的步伐将大大加快。
一、要高起点做好规划。抓好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修编,继续抓好行政中心区规划细化工作,抓好工业园区规划、商贸区规划、夜景规划及中心村和旧村改造规划,完成通讯、绿化等专项规划,扩大详细规划的覆盖面,狠抓各类规划的落实,加大对城市规划的宣传力度。
二、要加快道路网络建设,构筑城市框架。道路网络是整个城镇的骨架,是城镇建设中见效最快的建设工程。我们要加快建设敖江流域区域中心城市,就必须搞好道路网络建设,构筑城市框架。我们要构筑的城市框架是“一心”、“二轴”、“六纵六横”。“一心”即城市中心区,“二轴”是指世纪大道和中央大道(即原龙金公路到
西一街),“六纵”是指东海大通道、彩虹大道、龙翔路、人民路、中央大道、龙金大道,“六横”是指龙港大道、西城路、白河路、站港路、海港路、世纪大道。目前龙翔路、人民路、龙金大道、龙港大道、西城路已建成。今年要加快世纪大道、站港路、海港路、白河路、通港路、彩虹大道等建设,尽快构筑城市框架,为今后启动城市中心区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功能。配合抓好温福铁路建设的各项工作,加快瓯南大桥、康居工程、白河110kv输变电工程等重点工程建设,启动垃圾无害化处理工程、白沙河整治、电力调度中心、仓储中心、温州礼品城大酒店、新龙华、龙八中、民工之家等重点工程建设,动工兴建邮政大楼、烟草大楼、县职业服务介绍中心,加快金融大厦、金瓯大厦等一批高楼建设,抓好东方乐园、新湖绿都等重大项目的前期工作,启动金钗后河绿化工程,动工兴建康福托老院、江山敬老院,全面推进龙跃路、镇前路等沿街立面改造。抓好双龙、陈华洋等旧村改造建设,加快平等中心路建设,进一步推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四、要进一步强化城镇管理。继续开展交通、拆违、市容市貌等综合整治活动。在巩固“严管街”原有整治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严管范围。加大对三轮车的整治,规范公交车停靠。进一步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大力实施绿化、美化、亮化工程,不断提高城镇品位,强化城镇特色,增强城镇的吸引力。
五、要做好经营城市。充分运用市场机制,把经营城市的理念贯穿到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和发展全过程,对城市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进行重组和经营,重点做好“四化”,即土地资源市场化,对规划区内除工业用地和公建项目用地外一律实行公开招投标;投资主体多元化,把专业市场、宾馆等公共配套设施推向社会,吸引民间投资,建立多元化的投资机制;基础设施效益化,将广告经营权、停车场(点)等公共基础设施项目推向市场,实现收益型项目效益最大化,支出型项目节约化;政府投入产业最大化,把政府资金重点用于规划、道路、广场、绿化等能使城市资产整体升值的建设项目,使政府投入成为带动社会投入的导向者,成为激发再投入的源投入,实现城市建设的有效扩展。同时,要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将重大项目落户龙港,并争取上级有关部门更多的资金支持。
四、加大社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力度,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上实现新的突破
一个地方的可持续发展能力直接影响一个地方发展水平和增长后劲。我们必须以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科学地把握和处理好经济和社会发展与人的素质提高、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的关系,增强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强化“科教兴镇”意识。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巩固提高“两基”成果,大力推进高标准、高质量“普九”,积极发展高中段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筹建龙港四高,启动龙港八中建设,改善中小学校办学条件,加快校网布局调整和学校危房改造,大力实施名校名师工程,实现优势资源的有效扩张,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大科技培训力度,强化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协作联合,加快高新技术及其成果在我镇的引进和推广。镇级科技项目基金补助要重点扶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建立聚才、育才、用才的良好机制。
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以创建国家级文明城镇为载体,广泛开展文明示范村、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市民等创建活动,建设1-2个环境整洁优美、安定有序、设施良好、服务齐全的社区,进一步提高城市品位和市民素质。深入宣传贯彻“十六大”精神,广泛开展“我为加快龙港城市化进程做什么”思想大讨论活动,凝聚民心,激发动力,进一步调动全镇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广泛开展无神论教育,大力提倡科学精神,反对封建迷信,积极开展移风易俗活动,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
大力发展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按照“社会化投入,产业化经营,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加快社会事业产业化进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调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文化、体育、卫生、医疗等社会公共设施建设。全面推进“书架子工程”。繁荣文化市场,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和广场文化活动,积极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加强农村初级保健工作,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强农村改水、改厕工作。进一步提高有线电视的普及率和自办节目的水平。抓好民政、残疾人、老龄等方面工作。
加强计划生育、环境保护和耕地保护工作。以计划生育综合改革为动力,深化计生村民自治、利益导向机制,广泛开展计生法律法规宣传活动,强化计生组织网络建设,进一步健全计生责任制,狠抓孕前管理和流动人口管理,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力度,全面提高我镇计生工作整体水平。加大环境保护力度,继续实施“一控双达标”治理,加强对江山、白沙一带褪染色加工业的引导,坚决取缔“十五小”企业。切实保护耕地,合理利用和开发土地。
五、加大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设力度,在优化发展环境上实现新的突破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之间的竞争,主要是发展环境的竞争。环境会带来机遇,机遇也会选择环境,抓环境就是抓经济、抓发展。我们要把改善发展环境摆到至关重要的位置,在抓好硬环境的同时狠抓软环境,创造龙港在软环境上的先发优势。
自觉接受人大及其主席团的监督,认真办理人大代表的议案和建议。建立和完善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对政府工作民主参与的制度。加强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工作,拓宽社会各界反映问题和建言献策的渠道,推进政府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依法加强宗教事务的管理。抓好征兵、预备役队伍建设和国防教育。深入贯彻依法治镇方针,积极开展“四五”普法宣传,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广泛开展平安社区和安全小区创建活动,加强综治基层网络建设,巩固和完善社会治安防范控制体系,继续开展“严打”斗争,严历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和经济犯罪活动,采取强有力措施,有效遏制毒品犯罪,坚决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保持社会基本稳定。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广泛提供社会服务与社会保护,促进外来务工人员与城镇的融合。强化消防和安全生产管理,严防重大事故的发生。
进一步加强政府自身建设。加强政府工作人员从政道德和服务意识的教育,大力提倡说实话、鼓实劲、办实事、出实效的求实精神,坚决克服办事拖拉、推诿扯皮的不良作风,树立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形象。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强化办事处的职能,充分发挥办事处在项目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加快政府上网工程,推进政府信息化管理。继续抓好廉政建设,大力查处大案要案,严厉打击和消除腐败现象。
全面实施政府“提效工程”。对基建、民政、企业立项等各种审批项目进行全面梳理,简化审批手续。进一步深化小城镇综合改革,优化政府管理(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请登陆查看)职能,完善户籍、土地、社会保障等管理制度。加快“信用龙港”建设。全面整顿和规范搬运装卸业。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部门单位要规范对企业的检查,积极做好服务和扶持工作。进一步完善金融、保险服务网络,推进银企合作,充分发挥金融业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作用。
各位代表、同志们,2003年是我镇推进新一轮经济发展、构筑城市框架、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关键性一年,做好今年工作意义十分重大。让我们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县委、县政府和镇委的领导下,抢抓机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积极争取龙港进入全国首批撤镇设市的行列,为早日把龙港建设成为鳌江流域区域中心城市而努力奋斗!来
源莲山
第五篇:2011政府工作报告(镇长审定稿)
政府工作报告
(2011年
月
日在古城镇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古城镇人民政府镇长 王绍慧
各位代表:
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列席代表提出宝贵意见:
2010年工作回顾
2010年,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全镇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支持下,镇政府团结带领全镇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坚持“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和谐发展”战略,科学研判宏观经济形势,沉稳应对灾后重建各种矛盾、困难,主动抢抓国家政策机遇,坚定信心、迎难而上,超常努力、共克时艰,全力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
一、紧扣发展目标不放松,各项指标稳步提升
全年工农业总产值达6432万元,其中农业总产值达到4332万元, 比去年净增 392万元,增长9.9 %;人均纯收入达到 4099元,比去年净增374元,增长10%;财政收入152万元。粮食总产量达到 4173.5吨,比去年净增 182.5吨,增长
4.57%。
二、紧扣结构调整不放松,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
1、优化农业产业结构,推动农业增长方式转变。不断调整和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着力推动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新发展核桃基地2300亩,封山育林2000亩,点撒播林500亩,纤维林200亩,桑园300亩,改造低产桑园1000亩,种植马铃薯3900亩,魔芋连片种植面积达到1300亩,新发展蔬菜基地400亩,实现中蜂养殖2400箱,改造老式蜂箱1000箱。大牲畜出栏865头,羊出栏3329只,生猪出栏20005头,能繁母猪1851头,小家禽出栏102539只。重点打造桑坪村、石坪村新农村产业发展。桑平村以养殖业为主,生猪出栏1000头,鸡出栏8000只;石坪村以种植业为主,引进腾龙公司发展大棚蔬菜110亩。
2、创新投入机制,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以通村路、人畜饮水、重点村建设为重点,着力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完成龙嘴、玉村、新阳、石马18.7公里通村路建设;完成白草、朝阳、建新、龙嘴、青羊、桑坪、沙坪、阳南8个村人引工程;维修堰渠12.4千米,铺设安全饮水管道540万千米,建山坪塘21口,11800立方米,五改三建完成285户,建沼气池180口。
3、落实天然林保护,巩固退耕还林成果。
坚持保护和利用相结合的原则,有计划的推动林业产业升
级,统一采购种苗对境内的退耕还林地进行了大面积的补植和补造,确保林业可持续发展。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全面完成,完善林权制度改革档案。完成境内林权制度改革158533.5亩。
4、组织劳务输出,确保群众增收。
积极组织发动村(社区)对下岗失业人员进行摸底排查,分类建档。大力开展种植业、养殖业、瓦工等长短班岗前职业技术培训。全年完成劳动力转移输出4700人,实现劳务收入2107万元。其中:组织化转移劳动力1000人;完成劳动力技能培训70人,劳务扶贫培训10人;新型农民培训82人,农民实用技术培训3500人。
三、紧扣项目建设不放松,重点项目顺利推进
——明确重点,积极开展灾后重建项目推进工作 全年共实施灾后恢复重建项目28个,投资总额8026.992万元。截至目前,已开工27个,场镇河堤建设项目正在招投标。已完成投资7224.291万元,占2010年计划投资比例的90%。已完工项目21个,占项目总数的75%。
——积极营造良好环境,全力支持重点工程建设
1、切实抓好省道205线古城段提升改造协调工作。省道205线提升改造工程古城段进展顺利。古城镇境内涉及三个合同段,总长9公里;目前合同段内征地工作已全部完成,境内永久征地涉及152户,共征用土地263.952亩。临时占地50亩。拆迁房屋12户,总面积2873.6平方米。全力争
取古城场镇1.76公里改线工程,该项目需征地76亩,已完成实物调查和前期工作。
2、积极协调,努力做好华能古城电站征地拆迁工作。
华能古城电站临时征地涉及农户157户,279.815亩,坟19座;永久征地涉及农户110户,112.684亩。移民安臵点涉及农户10户,5.28亩(田);古城电站古城片移民7户44人,搬迁户房屋面积1257.24㎡。截至目前,临时征地全部完成,已兑付154户,109.5万元;永久征地完成107户,109.754亩,社保安臵107人,安臵点征地完成9户,4.58亩。
四、紧扣构建和谐不放松,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抓民生,促和谐
1、就业促进工程。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64人;劳务扶贫培训10人;新型农民培训8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4700人,其中:组织化转移劳动力1000人。
2、扶贫解困工程。农村人口脱贫157户;农村贫困人口脱贫404人;农村医疗年人均救助130元;城市医疗年人均救助130元;帮扶养殖户50户;养殖户人均增收110元;为困难群众提供法律援助服务100人次;建爱心超市1个;健全法律援助中心1个。
3、教育助学工程。灾后学校恢复重建2所。支助义务教育阶段在校残疾学生4人;减免义务教育阶段寄宿制学生学杂费、住校费及生活补助1367人。加大对大学生的扶持奖励,2010年共发放扶持奖励资金3万余元。
4、社会保障工程。城镇低保累计月人均补助水平达到156.7元;农村低保累计月人均补助达到63.1元;建成石坪农村中心敬老院;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完成率达到100%,农村部分计生家庭奖励扶助完成率达到100%,计生家庭特别扶助,完成率达到100%。
5、医疗卫生工程。参合农民人均筹资标准达到130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99.2%;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6%;孕产妇死亡率降低至39/10万;婴儿死亡率12‰。
6、百姓安居工程。城镇居民住房加固维修完成目标任务的100%;城镇居民永久性住房重建,完成100%;农房加固维修和永久性住房重建,完成100%;新建沼气池180口;重大地质灾害治理1处。
7、基础设施工程。建设通村路4公里;打造新农村示范村2个;农机购臵补贴25万元。
8、生态环境工程。实现森林管护15万亩;巩固退耕还林15353.96亩;补植补造4325亩。
9、文化体育工程。实现20户以上自然村“盲村”广播电视“村村通” 5个;农村数字电影公益放映216场;建设文化站1个,报亭1个,报栏1个。——稳步推进公共事业发展
1、精心组织,做好计划生育工作。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
工作,深入开展优质服务,倡导婚育新风,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改善人口结构。全镇共出生91人,其中符合政策生育88人,政策符合率达96.7%;全镇共落实各种避孕措施425例,综合节育率达85.67%;进一步加大社会扶养费的征收力度,全年征收20500元;落实“四项手术”,奖优罚劣,奖惩兑现。通过一系列扎实有效的措施,我镇的计划生育工作步入全县先进行列。
2、加大宣传力度,切实做好人口普查工作。我镇制订了人口普查工作方案,制作了人口普查宣传横幅。使群众正确认识人口普查工作,积极主动配合普查员入户调查。同时,大力培训普查人员,规范表格填写、录入;普查人员对普查对象资料全力做好保密工作,禁止泄露任何资料。各小区根据实际提交工作计划,确保了各阶段工作顺利推进。培训普查人员500人次,共普查4652户,13940人。
3、认真分析研究,全面部署“五五”普法工作。大力开展“五五”普法教育工作。全镇共举办普法宣传活动10余次,举办普法培训班20余班次,受训人数达600余人次,印发普法宣传资料10000余份,书写和张贴各类普法标语100余条,开展普法工作知识图片巡回展示和上街法律咨询10余场次。顺利通过了市、县对我镇“五五”普法工作的验收。
4、以人为本,做好民政工作。
切实关心群众疾苦,完善农村特困人口救助制度。落实“五
保户”供养政策,建好石坪敬老院,已入住五保户10人。目前,全镇共有农村低保户187户493人,人均月享受63.1元,城镇低保户56户96人,人均月享受156.7元,全年共发放低保金55.38万元;登记在册五保户30人;全年共报大病救助68例,共计21万元,解决困难群众临时救济150户共计4万余元。实施特困学生对口帮助行动计划,解决特困家庭子女就学难问题。
5、统筹兼顾,安全、维稳、信访、统战及民族宗教工作得到加强。
我镇始终把预防事故作为安全监管的重要内容来抓,进一步加大了事故隐患排查整治力度,促进了全镇安全生产形势的总体稳定。坚持常规安全检查每月每企业不低于一次和平常实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在每个节假日前,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深入开展了非煤矿山、烟花爆竹、危险化学品、道路交通、食品卫生、学校、电力、消防等重点部位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对排查出的问题,落实整改责任、时限、资金、措施,对隐患治理情况认真开展了“回头看”活动。投入隐患整改经费35万元。进一步完善社会治安综合防控体系,全力打造“平安古城”。
健全机构,加强对信访维稳工作的领导。制定了《古城镇信访维稳工作实施方案》和《古城镇突发事件处理实施方案》,层层落实责任。全面加强调解,化解矛盾纠纷,沉稳应对突发
事件。强化“稳定压倒一切”意识,加大群体性上访和稳定隐患源头排查、调处力度。有效调处了“1.10事件”、“11.24事件”等重大突发群体性事件;及时处理了古城场镇“油罐车泄露”事件,维护了社会安全与稳定。
古城清真寺大殿灾后重建、古城天主教堂异地重建工作有序进行。圆满完成了冬季征兵工作任务,为部队输送优质兵员5人。
——扎实开展村居两委换届选举
对换届选举工作进行周密研究和部署,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力争做到万无一失。各村(社区)换届选举工作指导小组多次深入村(社区)一线,对党员基本情况、民情民意和现任村级领导班子工作业绩进行调查摸底,全面、系统指导选举工作,严格按照“公推直选”全面完成第八届村(居)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全镇继任书记12人,新当选7人;继任主任5人,新当选14人。完成新一届文书、“三职干部”、社长共179人的考选工作。
五、紧扣改善环境不放松,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再上新台阶 以“三点三线”为重点(即桑坪、石坪、场镇三点,九环沿线、古柏路、平青路三线;),重点打造桑坪、石坪、场镇三点,以点成线,以线带面。以城乡环境卫生、容貌秩序、提高城乡居民环境意识为内容,着力实现清洁化、秩序化、优美化、制度化。集中开展城镇、村落环境改造,城镇容貌治理和村庄
庭院美化等专项治理工作,持续深入推进“七进”活动,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文明、卫生、文化意识,加强管理队伍和专业队伍建设,努力营造我镇城乡环境优美、生态良好、风貌协调、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有序的新气象和新景观。
六、紧扣自身建设不放松,廉政机关建设实现新突破
——与时俱进转职能
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不该管的事放开放活,该管的事管住管好。规范行政行为,切实履行好为民服务的职能。加强政务公开,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
——求真务实抓发展
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强化机遇意识,进一步增强不进则退,小进也是退的危机感和责任感,以加快古城经济社会发展为己任,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用积极的办法落实发展的措施,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发展为第一要务,努力使古城的优势更优,亮点更亮。
——尽职尽责干事业
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重托,始终牢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扎实做好本职工作。做到在其位、谋其政、尽其责,干实事、求实效。把事情管严管实,把工作抓实抓好。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真正做到心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清正严明强纪律
认真落实党风廉正建设工作责任制,坚持标本兼治、预防为主。说实话、重实干,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持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坚持勤政廉政,切实纠正部门和行业不正之风,进一步加强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努力构建干事创业、奋发作为、务实创新、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政府。各位代表,同志们,过去的一年,全镇经济社会有了长足的进步,成绩令人鼓舞,发展令人振奋,态势令人欣喜。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县委、县政府和镇党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位人大代表履行职责、依法监督和积极参与的结果,是全镇广大干部群众艰辛努力、共同奋斗和团结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代表镇人民政府向奋战在全镇各条战线上的广大干部群众、离退休老同志和驻镇各单位干部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支持古城建设和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的看到,在我镇经济建设和发展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是:
一、集镇规划建设还不尽如人意,管理力度还需加大,赃乱差现象依然存在,长效管理机制还没有真正建立。
二、一些重点工程建设推进速度还需加快;个别部门服务不够主动,工作效率有待提高;
三、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还需进一步得到重视。
四、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增收致富途径不宽。对此,镇政府将高度重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加以解决。
2011
按照上级要求,结合古城实际,2011年,全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指导思想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臶,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践行科学发展观,围绕项目和重点工程建设,以经济发展为核心,强化集镇建设管理,加快民生事业发展,维护社会稳定,迎难而上,奋力攻坚,为建设富裕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而努力奋斗。
2011年主要预期工作目标:工农业总产值7010万元,增长9%;农业总产值4678万元,增长8%;农民人均纯收入4468元,增长9%;粮食总产量达4548吨;财政收入30万元。
为保证完成目标任务,2011年着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立足实际,着力抓好产业发展
优化产业布局,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巩固粮食、蔬菜、生猪等传统种养业,发展核桃、魔芋、马铃薯等特色农业。夯实农业基础,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充分发挥石坪、桑坪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对周边村的辐射带动作用,推进全镇新农村建设。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山坪塘,修建标准水渠,保障群众生产生活用水。加强农村能源建设,继续加大农村沼气池建设。建设完善村社公路网络。狠抓“三防”工作,组建森林防
年工作安排
火应急分队,加大森林防火力度;建立防汛抗旱长效机制,抓好防汛抗旱工作;加强对动植物疫情监控、管理、防范、处理,防止疫情发生、扩散、传播。培育新型农民,有效促进强农富民。实施政府扶助、面向市场的劳动力就业培训计划,加大实用技术培训,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人力和智力支撑。
二、继续支持重点工程建设,着力完成重建扫尾工程 三年重建工作,任务艰巨。我们将进一步加快进度、注重质量,进一步明确职责,细化责任。确保在5月12日前全面完成全镇28个重建项目。进一步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主体;加强监管,确保工程建设进度和质量;加强协调,合理化解矛盾;加强督查,加快工程进度。
继续做好重点工程建设的支持、协调等工作。尽快完成征地移民搬迁工作,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尽力得到广大群众的支持,为华能古城电站建设、九环线提升改造工程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三、保障民生,着力推进公共事业发展 ——提高教育整体水平
继续加大教育投入。切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高度重视学生身心健康,着力健全帮困助学机制,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充分发挥现有教育教学资源优势,大力推行素质教育。
——促进文体事业繁荣
积极倡导健康、文明、向上的生活方式,提高群众身体和文化素质。
——健全卫生服务体系
依照“让群众方便看病,看得起病,看得好病”的工作思路,做好“新农合”覆面续保工作。加强公共卫生管理,推进健康促进活动,不断提高疾病防控和应急能力。进一步重视食品药品质量监管。
——优化人口计生服务
围绕“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目标任务,夯实人口计生工作基础,严格奖惩,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完善利益导向体系,加快信息化建设,推进优质服务品牌化,不断提高群众满意率。
——加强监管,搞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以人为本,科学发展。积极建立健全全镇环境卫生综合治理长效机制。继续围绕“三点三线”,全面清理辖区内街巷、居民院落、市场、公厕、沟渠等地的垃圾和杂物。一是治理交通环境,全力治“乱”。联合交警部门对自行车、机动车等乱停乱放现象进行治理。提高群众的交通安全意识,坚决制止车辆乱停乱放行为,优化辖区交通环境。二是清理以街为市、占道经营的商户,全力治“差”。实行“门前三包”。规范农贸市场,坚决取缔占道经营,按照“垃圾不乱扔、广告不乱贴、摊位不乱摆、车辆不乱停、工地不乱象”的标准,重点治理场镇
容貌和主要地段,进一步巩固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成果。
四、细致排查,着力抓好安全稳定工作
坚持从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进一步做好社会稳定和社会保障工作,努力构建文明和谐新古城。
——构筑平安保障网络
全面落实“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坚决遏制社会歪风邪气。进一步建立完善社会不稳定因素排查、预警、化解和处臵机制,妥善处理好各类信访事件,努力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消防管理和道路交通管理,健全管理网络,加强防范,注重督查,创新方法,切实抓好重点区域、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切实减少各类事故发生,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
重视服务群众、教育群众,不断提高全镇群众法制意识。加强基层民主建设,推进民主法制村创建。有效管理宗教事务。注重国防宣传教育,加强民兵预备役队伍建设,依法完成冬季征兵工作。
——完善社会保障和救助体系
妥善调处劳动争议案件,切实加强劳动用工管理。支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扎实做好优抚安臵工作,妥善解决好
农村五保户、特困户、困难职工、残疾人员及受灾群众等群体的生产生活问题。
五、加强自身建设,着力打造务实高效政府
牢固树立群众利益至上的理念,对群众负责、为群众服务、受群众监督,努力打造群众满意政府。
——健全科学创新的管理体制
坚持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增强政府工作透明度,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注重履行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善于利用和依靠社会各种力量参与社会管理和建设,提高社会管理效能。
——树立开明开放的政府形象
自觉接受镇人大主席团的监督,做好人大代表建议和议案的办理工作。虚心听取群众意见,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团体的作用,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坚持言必行、行必果,落实各项承诺,扎实推进诚信政府建设。
——强化廉政勤政的工作作风
按照“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求,切实增强机关工作人员化解矛盾融洽干群关系的能力、克难攻坚办实事干大事的能力、艰苦奋斗干净干事的能力,积极营造“团结协作、务实创业”的良好氛围,着力打造学习型、服务型、效能型和节约型政府。
各位代表,构建和谐平安文明新古城,责任重大而艰巨,使命神圣而光荣。让我们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镇党委、人大主席团的大力支持下,勇树加快发展之志,再鼓加快发展之劲,善谋加快发展之策,多务加快发展之实,以更加昂扬的斗志、更加饱满的热情、更加务实的作风,谱写奋发图强的新篇章,铸就富民强镇的新辉煌,奏响跨越发展的新凯歌!为全面完成今年的各项目标任务,加速构建富裕、文明、和谐、小康城镇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