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费税前扣除及跨年摊销的账务处理

时间:2019-05-15 16:02:1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告费税前扣除及跨年摊销的账务处理》,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告费税前扣除及跨年摊销的账务处理》。

第一篇:广告费税前扣除及跨年摊销的账务处理

广告费税前扣除及跨年摊销的账务处理

把问题简单明了的讲一下,然后举例说明:

企业广告费的2%可以税前列支,也就是说可以在所得税纳税前进行扣除,超过部分可以延续到以后年度。

举例说明:

广告费是企业为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而发生的宣传、推销费用。《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的广告费,根据权责发生制原则,借记“营业费用”,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税法对广告费用的税前扣除进行了限制。《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84号)规定,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发生的广告费支出不超过销售收入2%的,可据实扣除;超过部分可无限期向以后纳税年度结转。纳税人每一纳税年度发生的业务宣传费(包括未通过媒体的广告性支出),在不超过销售收入5‰范围内,可据实扣除,超过部分不得扣除。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修订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通知》(国税发[2006]56号)规定,广告费扣除限额的基数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视同销售收入,但不包括营业外收入和投资收益。另外,根据财政部《关于印发〈关于执行企业制度和相关会计准则有关问题解答〉的通知》(财会[2002]18号)规定,广告费不得预提或待摊,而作为期间费用,直接计入当期营业费用。税法从真实性原则和确定性原则的角度出发,也不允许企业预提或待摊广告费用。

例:甲企业是一家商业企业,2003年主营业务收入1000万元,其他业务收入500万元,当年列支广告费42万元;2004年主营业务收入1300万元,其他业务收入700万元,当年列支广告费36万元;2005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其他业务收入500万元,当年列支广告费40万元。假定发生的上述广告费均取得了发票,符合税法规定的条件,甲企业2003年、2004年、2005年均实现利润100万元,无其他纳税调整项目,所得税率为33%,甲企业采用债务法核算企业所得税。

2003年企业广告费的扣除限额=(1000+500)×2%=30(万元),当年发生广告费42万元,超过扣除限额的12万元应调增应纳税所得额,这属于可抵减性时间差异,可以无限期在以后纳税年度结转。计入“递延税款”借方3.96万元(12×33%);应缴企业所得税36.96万元[(100+12)×33%]。

借:所得税330000

递延税款39600

贷: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369600.2004年,广告费的扣除限额=(1300+700)×2%=40(万元),当年发生广告费36万元,上年尚未扣除的广告费为12万元,当年发生的广告费低于扣除限额的4万元(40-36),应调减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应转回的时间性差异为4万元,应转回的递延税款金额为1.32万元(4×33%)。

借:所得税330000

贷:递延税款13200

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316800.此时,待转回的时间性差异为8万元(12-4)。

2005年企业广告费的扣除限额=(2000+500)×2%=50(万元),当年发生广告费40万元,以前年度尚未扣除的广告费为8万元,当年发生的广告费低于扣除限额10万元(50-40)。因此,应将尚未转回的时间性差异8万元调减当年应纳税所得额。应转回的时间性差异为8万元,应转回的递延税款金额为2.64万元(8×33%)。借:所得税330000

贷:递延税款26400

应交税金——应交所得税303600.至此,2003年超支的广告费全部得以扣除,可抵减时间性差异也全部转回。

第二篇:商业保险账务处理及税前扣除

17.商业保险的账务处理和税前扣除

咨询:

不管是否执行新准则,商业保险都直接计入费用中吗?不能通过“应付福利费”科目走吧?如果福利费14%的比例我用不完,能否将商业保险记入“管理费用——福利费”科目中?

解答:

如果贵公司是具备法人资格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不能承担员工的商业保险费用,如果不是具备法人资格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可以计入相关成本费用中。在新准则下做“应付职工薪酬”处理,企业为职工缴纳的商业保险不属于福利支的列支范围,如果记入了“管理费用——福利费”科目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也不允许在税前扣除。

《企业财务通则》第四十六条规定企业不得承担属于个人的下列支出:

(1)娱乐、健身、旅游、招待、购物、馈赠等支出。

(2)购买商业保险、证券、股权、收藏品等支出。

(3)个人行为导致的罚款、赔偿等支出。

(4)购买住房、支付物业管理费等支出。

(5)应由个人承担的其他支出。

《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第五十条规定:“纳税人为其投资者或雇员个人向商业保险机构投保的人寿保险或财产保险以及在基本保障以外为雇员投保的补充保险不得扣除。”

《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三十六条规定,除企业依照国家有关规定为特殊工种职工支付的人身安全保险费和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可以扣除的其他商业保险费外,企业为投资者或者职工支付的商业保险费,不得扣除。

第三篇: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税前扣除事项提示

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税前扣除事项提示

广告费税前扣除须符合三个条件

◆广告是经过工商部门批准的专门机构制作的;

◆已经实际支付费用,并已取得相应发票;

◆通过一定的媒体传播。

只有同时符合上述三个条件,企业支付的费用才能作为广告费用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不同时符合上述条件的广告费,应作为业务宣传费处理,不允许其以广告费的形式在税前扣除。

广告费与业务宣传费合并扣除

广告费与业务宣传费都是为达到促销目的进行宣传而支付的费用,由于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税前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48号)对广告费与业务宣传费均规定实行合并扣除,因此再从属性上对二者进行区分已没有任何实质意义,企业所支付的费用均可合并在规定比例内予以扣除。

分类确认税前扣除基数

按照税法规定,企业应以当年销售(营业)收入额作为广告宣传费扣除的基数。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印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通知》(国税发〔2008〕101号)以及《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纳税申报表〉的补充通知》(国税函〔2008〕1081号),一般工商企业的销售(营业)收入为营业收入(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和视同销售收入之和;金融企业的销售(营业)收入为营业收入(银行业务收入、保险业务收入、证劵业务收入、其他金融业务收入)加视同销售收入之和;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以营业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拨入专款、事业收入、经营收入、附属单位缴款)为扣除基数。

超出扣除限额可结转下年扣除

企业当年实际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宣传费支出,按照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和财税〔2012〕48号文件规定的扣除基数和比例计算扣除后,仍有余额不能在当年扣除的,准予结转下一继续扣除,但仍需符合规定的扣除基数和比例标准。

追补确认期限不得超过5年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若干税务处理问题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2年第15号)明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的有关规定,对企业发现以前实际发生的、按照税收规定应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而未扣除或者少扣除的支出,企业作出专项申报及说明后,准予追补至该项目发生计算扣除,但追补确认期限不得超过5年。企业由于上述原因多缴的企业所得税税款,可以在追补确认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款中抵扣,不足抵扣的,可以向以后递延抵扣或申请退税。亏损企业追补确认以前未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的支出,或盈利企业经过追补确认后出现亏损的,应首先调整该项支出所属的亏损额,然后再按照弥补亏损的原则计算以后多缴的企业所得税款,并按前款规定处理。

特许经营模式的饮料制造企业

饮料企业特许经营模式,指由饮料品牌持有方或管理方授权品牌使用方在指定地区生产及销售其产成品,并将可以由双方共同为该品牌产品承担的广告费及业务宣传费用统一归集至品牌持有方或管理方承担的营业模式。

采取特许经营模式的饮料制造企业,饮料品牌使用方发生的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30%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可以在本企业扣除,也可以将其中的部分或全部归集至饮料品牌持有方或管理方,由饮料品牌持有方或管理方作为销售费用据实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饮料品牌持有方或管理方在计算本企业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限额时,可将饮料品牌使用方归集至本企业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剔除。饮料品牌持有方或管理方应当将上述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单独核算,并将品牌使用方当年销售(营业)收入数据资料以及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的证明材料专案保存以备检查。

关联企业

财税〔2012〕48号文件第二条规定,对签订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分摊协议(以下简称分摊协议)的关联企业,其中一方发生的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税前扣除限额比例内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可以在本企业扣除,也可以将其中的部分或全部按照分摊协议归集至另一方扣除。另一方在计算本企业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限额时,可将按照上述办法归集至本企业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不计算在内。

第四篇:广告费、业务宣传费、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标准及纳税调整

业务招待费:关于业务招待费的扣除,企业发生的与生产经营活动有关的业务招待费支出,按照发生额的60%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当年销售是(营业)收入的0.5%。

例:例如:公司100w销售额,A、若实际发生业务招待费10000,怎么算,B、若实际发生2000又怎么算

A、若实际发生业务招待费10000,其扣除标准(1)最高不得超过100w×0.5%=5000 元;(2)按实际发生额计算,即:10000×60%=6000 元。

看(1)与(2)谁低,其扣除标准就取谁,因此,其扣除标准应为5000元。

B、若实际发生业务招待费为2000,(1)最高不得超过100w×0.5%=5000 元,(2)按实际发生额计算,即:2000×60%=1200元,(1)与(2)比较,(2)最低,取(2),其费用扣除标准为1200元,按1200扣除费用,在所得税税前列支!广告费业务宣传费: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条例第四十四条规定:“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结转扣除。”

广告费纳税调整事项:

附:根据税法的规定,纳税人每一纳税发生的广告费支出超过税法规定扣除限额的部分,可无限期向以后纳税结转。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上述无限期向以后纳税结转的广告费,无需进行会计处理。对于无限期向以后纳税结转的广告费支出金额及其在以后实际扣除情况,可以在备查簿中进行登记记录。

举例说明:

某企业2006年年初以前累计结转的尚未扣除的广告费支出17 000元,当年利润总额500 000元,发生广告费10 000元,按照税法规定准予扣除的广告费限额为25 000元。另外,该企业不存在其他纳税调整事项,企业所得税税率33%。则:

当年广告费扣除限额超过实际支出额 = 25 00015 000 = 485 000元

当年应交企业所得税 = 485 000 * 25% = 121 250元

当年累计结转的尚未扣除的广告费支出 = 17 000-15 000 = 2 000元

企业可以设置备查簿记录该无限期结转的广告费扣除情况:

1.2005年尚未未扣除的广告费支出:17 000元

2.2006年实际扣除以前广告费:15 000元

3.2006年底尚未扣除的广告费支出:2 000元

第五篇:广告费与业务宣传费所得税前扣除问题分析

一、广告费与业务宣传费的内涵界定与税务处理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以下简称《广告法》)规定,广告是指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承担费用,通过一定的媒介和形式直接或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者所提供的服务的商业广告。所谓广告费,是指企业通过各种媒体宣传或发放赠品等方式,激发消费者对其产品或劳务的购买欲望,以达到促销目的所支付的费用。业务宣传费是指企业开展业务宣传活动所支付的费用,主要是指未通过媒体传播的广告性支出,包括企业发放的印有企业标志的礼品、纪念品等。在构成条件上,《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国税发[2000]84号,以下简称“《办法》”)明确规定,纳税人申报扣除的广告费支出,必须符合下列三个条件:第一,广告是通过经工商部门批准的专门机构制作的:第二,已实际支付费用,并已取得相应发票:第三,通过一定的媒体传播。只有符合上述三个条件,企业支付的费用才能作为广告费用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不同时符合上述条件的广告费,应作为业务宣传费处理,不允许其以广告费的形式在税前扣除。

2008年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之前,我国对于广告费与业务宣传费的所得税前扣除政策规定有较大差异。《办法》规定,纳税人每一纳税发生的业务宣传费(包括未通过媒体的广告性支出),在不超过销售(营业)收入5‰范围内据实扣除,超过部分不得扣除。对于广告费的提取,2008年前,外资企业广告费一律100%税前扣除;内资企业所得税区分不同情况规定了2%、8%、25%和100%的税前列支比例,同时规定特殊产品和特殊企业不得扣除广告支出。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规定:“企业发生的符合条件的广告费与业务宣传费支出,除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另有规定外,不超过当年销售(营业)收入15%的部分,准予扣除;超过部分,准予在以后纳税结转扣除。”即从2008年1月1日起,在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未制定新规定之前,无论内资企业还是外资企业发生的广告费与业务宣传费一律按上述标准执行。

二、广告费与业务宣传费税务处理分析

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后,在广告费与业务宣传费的税前扣除方面,实现了内资企业与外资企业的无差别税收待遇,有利于形成平等竞争的机会,建立统一、规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但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对广告费与业务宣传费合并适用统一扣除比例后,有以下问题需要进一步明确或研究:

第一,对广告费与业务宣传费合并扣除,是否意味着再从属性上区分广告费与业务宣传费已没有任何实质意义。广告费与业务宣传费的界定以及《办法》规定的广告费支出必须符合的三个条件,是否还有存在的必要。

第二,对广告费与业务宣传费的合并扣除未规定各自的扣除比例,两者合计扣除的上限为销售(营业)收入的15%,意味着企业从印刷厂、灯箱制作公司、条幅制作单位以及空飘气球、电动礼炮、太阳伞、爆炸花、喷画、塑胶袋等非广告制作公司取得的发票,2008年以后虽然仍旧按照业务宣传费税前列支,但只要广告费与业务宣传费合计列支不超过销售(营业)收入的15%,就不违反税法规定。第三,对广告费与业务宣传费合并扣除,意味着新《企业所得税法》与《广告法》等法律法规相冲突。《烟草控制框架公约》第十三条规定,“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中要求各缔约方应根据其宪法或宪法原则,在公约对其生效后的5年内,广泛禁止所有的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其中应包括广泛禁止源自本国领土的跨国广告、促销和赞助。对于因其宪法或宪法原则而不能采取广泛禁止措施的缔约方,应限制所有的烟草广告、促销和赞助,以及源自其领土并具有跨国影响的广告、促销和赞助。我国1987年施行的《广告管理条例》规定,禁止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为卷烟做广告。1995年施行的《广告法》规定,禁止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纸、期刊发布烟草广告。禁止在各类等侯室、影剧院、会议厅堂、体育比赛场馆等公共场所设置烟草广告。烟草广告中必须标明“吸烟有害健康”。1996年施行的《烟草广告管理暂行办法》规定,禁止利用广播、电影、电视、报纸、期刊发布烟草广告。禁止在各类等候室、影剧院、会议厅堂、体育比赛场馆等公共场所设置烟草广告,等等。从《广告管理条例》到《广告法》再到《烟草广告管理暂行办法》,我国针对烟草广告的限制与管理相当严格,烟草广告几乎被完全禁止,烟草企业的广告宣传渠道越来越窄,大多以公益广告的形式宣传烟草品牌。鉴于“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或行业管理规定不得进行广告宣传的企业或产品,企业以公益宣传或者公益广告的形式发生的费用,应视为业务宣传费,按规定的比例据实扣除”的规定,在税务处理中,企业发生的烟草广告支出,以业务宣传费性质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

在2008年之前,烟草公司的广告支出,原本按照业务宣传费的标准在不超过销售收入5‰范围内列支,超过部分当年而且以后均不得扣除,与《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广告法》的立法精神相呼应。但按照新《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广告费与业务宣传费合并扣除,意味着烟草公司的广告支出(包括未通过媒体的广告性支出)虽然依旧是按照业务宣传费在税前列支,但却可以按照销售(营业)收入15%的比例扣除,并且超过部分可以在以后纳税结转扣除,无形中大大增加了烟草广告费用税前列支标准与范围,与《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广告法》等法律法规的政策导向相悖。

我国是烟草生产大国和烟草消费大国。烟草行业每年为国家提供超千亿元的税收,从1987年起,烟草税收一直是我国第一大税源。在2005年、2006年、2007年中国纳税百强排行榜的上榜前十位排名中,烟草制造业比重始终高居首位。烟草制造业是我国税收第一大税源。如果按照新《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广告费与业务宣传费合计按照销售(营业)收入15%税前列支,在不考虑“超过部分在以后纳税结转扣除”的条件下,与销售收入5‰的扣除范围比较,每一纳税的税前列支范围扩大了整整30倍,必将持续不断地降低烟草行业的税收贡献率。

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资料显示,中国烟草生产量和消费量分别占全球总量的三分之一以上,已经成为全球烟草生产量和消费量的第一大国:在全球11亿吸烟者中,有3.2亿左右的烟民在中国。而目前,我国未成年人的吸烟比率正在呈逐年上升趋势,每天都有8万左右青少年成为长期烟民。从经济学的分类来说,香烟绝对是有害物品而不是有益物品。每年180万新发癌症病人中,有三分之一与使用烟草制品有关。无论对于政府、个人还是整个社会,吸烟都是成本大于产出,烟草收入永远弥补不了因烟害而导致的疾病、早亡、病假工资、医疗费用等损失。因此,无论从长远利益还是眼前利益、局部利益还是全局利益出发,都应当强化烟草的税收负担而不是降低烟草的税负水平。

三、完善广告费与业务宣传费税务处理的建议

(一)不再从属性上区分广告费与业务宣传费,但应加强反避税工作

新《企业所得税法》对广告费与业务宣传费根据同样的标准给予扣除,意味着再从属性上区分广告费与业务宣传费已没有任何实质意义。因此,广告费与业务宣传费的界定以及《办法》规定的广告费支出必须符合的三个条件,似乎已没有存在的必要,费用列支时从属性上区分广告费与业务宣传费意义不大。因此,不应再从属性上区分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不管企业采取何种宣传方式,一律将同类性质的开支归纳管理,既允许从广告公司取得的发票在所得税前列支,也允许从印刷厂、灯箱制作公司、条幅制作单位以及空飘气球、电动礼炮。太阳伞、爆炸花、喷画、塑胶袋制作公司等非广告公司取得的发票在所得税前列支。值得注意的是,这样一来,更多企业的业务宣传费的扣除比例相对于新《企业所得税法》实施前会有大幅度提高,企业可能会通过更多的途径以业务宣传费的名义增加费用开支,冲减应纳税所得额,从而少缴纳企业所得税。因此,对于税务部门来说,反避税的难度将会大大增加。

(二)及时明确烟草广告费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的限制政策

卷烟商品的特殊性使其在广告宣传上受到《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广告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限制,因此,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应从大局出发,尽快出台政策,限制烟草产品的广告费税前列支标准。为了保持政策的稳定性,建议烟草产品的广告费继续按照产品销售收入的5‰在企业所得税前列支,超过部分当年和以后都不得结转扣除。这一做法的可行性在于,新《企业所得税法》明确赋予了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这方面的权力——可在授权范围内对于广告费与业务宣传费作出不同于现行扣除办法、扣除标准等的规定。

下载广告费税前扣除及跨年摊销的账务处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告费税前扣除及跨年摊销的账务处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军队票据管理规定及税前扣除

    《军队票据管理规定》重新修订 分享到: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更多 时间:2011-7-20 来自: 法律之星 军队收费单位从明年起一律实行机具开票 为进一步加强军队票据管理,规范军......

    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规定及应用

    业务招待费税前扣除规定及应用 关于业务招待费的范围 在业务招待费的范围上,不论是财务会计制度还是新旧税法都未给予准确的界定。在税务执法实践中,通常将业务招待费的支付范......

    企业筹办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如何税前扣除(5篇材料)

    企业筹办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如何税前扣除 财务答疑:企业筹办期发生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如何在税前扣除2013-06-03 问:开办费是指企业在筹建期发生的费用,包括人员工资、......

    第5节 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所得税处理

    第五节 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的所得税处理 一、资产损失的概念 1.资产是指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用于经营管理活动相关的资产,包括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包括应收票据、......

    贴现及转贴现账务处理

    贴现及转贴现业务账务处理 一、贴现业务: (一)发放贴现贷款 借:贴现资产—××贴现户(面值)(贴现票面金额)贷:单位活期存款—××户(实际支付的金额) 贴现资产—××贴现户(利息调整)(差......

    广告费支出的税务及会计处理

    广告费支出的税务及会计处理 现代企业的竞争离不开市场营销,而市场营销的重要手段就是广告,所以说,广告费的支出已成为企业的一笔重要且巨额的费用,按照《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广......

    「案例解析」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及填报

    「案例解析」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及填报 前言:本文以填报《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 , 2017年版)》为目的而撰写。《A105090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及纳税调整明细表......

    备案及税前扣除项目报送资料清单

    附件三2008年度企业所得税备案及税前扣除项目报送资料清单备案项目一、 免税收入1、 国债利息收入(1)、持有至到期的国债利息交割单;(2)、《企业所得税优惠项目备案表(免税收入)》;(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