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j-samty农业经济管理5[精选多篇]

时间:2019-05-15 16:19: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0j-samty农业经济管理5》,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0j-samty农业经济管理5》。

第一篇:0j-samty农业经济管理5

、.~

① 我们‖打〈败〉了敌人。

②我们‖〔把敌人〕打〈败〉了。

第五讲农业与农村中的经济类型

一、经济类型的概念与划分

(一)经济类型的概念

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和使用方式不同的经济成分称为经济类型。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经济类型的核心内容。

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类型的多样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生产力水平的不平衡要求有多种经济类型与之相适应。生产经营的条件、内容、目标不同,必然要求不同的经济类型来完成。多种经济类型并存,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互竞争,从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看一种经济类型是否先进,归根到底是要看它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生产力。

(二)经济类型的划分

1.1992年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颁布《关于经济类型划分的暂行规定》,将我国的经济成分划分为9种类型: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联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和其他经济。

2.1998年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制定了《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的规定》,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内资企业。其具体注册类型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和其他企业。二是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其具体注册类型包括:合资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合作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港澳台商独资经营企业和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三是外商投资企业。其具体注册类型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和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自这一规定颁布实施之日起,原有的《关于经济类型划分的暂行规定》同时废止。

二、农业与农村中的国有经济

(一)国有经济的形式

屯田:中国历代封建政府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因参加垦种者不同而有军屯与民屯之分,以民屯为主。(《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学》)

我国农业中的国有经济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国有农场、国有林场、国有牧场、国有渔场,等;二是从某一方面为农业服务的各类农业企业和农业事业单位。以国有农场为主。

国有农场主要分布在以下系统:农垦系统(包括华侨农场);军队系统;司法系统,劳改农场;教育系统,教学实验场。

被人们称之为“是军队没军费,是政府要纳税,是农民入工会,是企业办社会”的农垦系统是一个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担负特殊历史使命而形成的一个特殊的产物。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直到现在仍是一支不穿军装、不拿军饷、永不复员的特殊部队。从领导隶属关系上看,兵团处在新疆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而在业务上接受农业部的指导,同时又是保卫新疆的国防后备力量。从功能属性上看,兵团既有经济建设的任务,以其法定的独立财产权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这是企业属性;它又有党和政府赋予的特定权利,管理内部的法院、检察、公安等司法机关以及经济、文化、科教、卫生、民政等,具有国家行政机关属性;兵团内部至今还保留了部队师、团、营、连的建制,并拥有武装警察和预备役部队,兼有军队的属性。可见,兵团是实行党政军企合一特殊体制的特殊组织。

农垦系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队”、“四个力量”方面:即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是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增强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巩固边防和维护祖国统一的重要力量。

其主要任务是: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对粮棉胶以及其他农副产品的需要;屯垦戍边,巩固国防,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安置解放军转业官兵、移民、归侨、难侨和劳改就业人员;探索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以先进的生产力示范带动农村等。

2005年,农垦系统有农场1923个,有职工335.9万人,有耕地503.81万公顷,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463万千瓦,创造农业总产值1118.6亿元。生产粮食1859.0万吨,棉花124.7万吨,油料66.9万吨;肉类总产量145.8万吨,牛奶总产量245.49万吨,水产品总产量79.48万吨。(《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6》)

(二)国有经济的管理

国有经济的管理体制分外部管理体制和内部管理体制两个方面。以下主要谈谈农垦系统的国有农场。

国有农场从开始创建到1978年,其管理体制从总体上看,是一种高度集权的、以行政管理为主的体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由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所属国有农场的生产、经营、计划、财务、投资、物资、产品、劳动工资及干部任免等。在这种体制下,国家集中了企业的人、财、物和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权,并严格控制着企业经济建设的规模和方向,重大项目安排和主要产品的生产及其分配都纳入国家计划。这种体制在建场初期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规模开荒建设,推动国有农场的迅速建立和发展,顺利完成国家赋予的特殊政治任务,曾经起了积极作用。但在农场形成规模,转入正常的生产经营后,管理体制上固有的弊端就显露出来,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政企合一;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单一;经济运行靠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推动;分配上两个“大锅饭”;经营上自我封闭。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国有农场根据这一方针并结合自身的具体实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主要改革措施包括:实行财务包干;开展农工商综合经营;建立统分结合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调整所有制结构;实行开放式经营;贯彻《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探索理顺政企关系的途径。虽然通过改革,国有农场的管理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生产经营自主权进一步扩大,活力大大增强,市场机制已在较大程度上发挥了作用,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效益也大幅度提高。但是,从总体上讲,企业还没有彻底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存在的问题仍然很多。可以说,国有农场及其下属企业的改革与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改革面临的难题一样,还需要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股份制也许是一个突破口。但国有农场的改革往往不仅是一个经济效率的问题,而是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民族甚至国防等复杂的内容的问题。因此,必须全面地、系统地考虑问题,逐步完善国有农场的管理体制。

三、农业与农村中的集体经济

(一)集体经济的概念与特点

生产资料归劳动者集体统一占有、统一使用,生产经营活动统一计划、统一核算,分配上实行按劳分配的经济类型称集体经济。

我国农业与农村中的集体经济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人民公社化后的以生产队为单位的经济实体。个别发达的城市郊区,目前还实行着传统的集体经济管理模式,绝大多数农区由于家庭承包制的落实,生产队已失去了原来集体经济的许多特征。二是乡镇企业。三是一些服务性的经济实体,理论上包括农村供销社、信用社等,但实际上这些经济组织已经类似于国有经济了。

集体经济有以下主要特点:①在生产资料所有和使用方面,土地和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经济内部成员共同所有,由他们支配、使用,国家和集体之间、集体和集体之间,都不能相互无偿调拨和占用。实行家庭承包制以后,大型农机具和水利设施等主要生产资料一般公有公用,中小型农机具、耕畜等生产资料一般是农户私有私用。土地归集体所有,承包给农户经营,这方面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也不能随便更动。②在经营管理方面,集体经济在经营管理方面较之国有经济有更多的灵活性。集体经济完成合同规定的任务之后,有权按照自己的需要和根据自己的条件来安排生产和进行交换,国家机关的任何一级组织,都不能用强制的办法来指挥他们的生产经营活动。③在分配方面,实行家庭承包制以后,集体经济实行了灵活的分配机制,农户付出的劳动和收入直接挂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也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贫富差距。

(二)集体经济的现状

1978年我国共有生产队482万个,平均每个生产队有167人,占有耕地20公顷, 人均收入不足100元。随着农村改革,作为农业集体经济的主要形式的生产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包产到户使生产队的统一经营变成了农户的分散经营,但生产队还保持着高度的计划权和分配权;包干到户则使生产队在失去经营权的同时,也失去了分配权,农户直接向国家交税,交给集体部分收入作为公积金和公益金以及一些管理费用,剩余的都归农户自己所有。

目前,全国村集体经济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原来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当地自然条件较差,生产力水平较低,自然经济比重大的地区,集体经济组织已名存实亡,很大程度上只行使对土地的集体占有权以及对一些社会经济事务的处理权力。二是原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如一些大城市郊区、沿海部分发达地区,集体经济组织仍然掌握着对生产经营的统一管理权,但这部分地区的比重较小。三是处于一般状态的农区,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分别承担着农业生产经营的部分任务,这就是我国目前存在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即统一经营的部分(如水利、植保等)由集体经济组织承担,可以分散经营的部分由农户承担。“双层经营”体制的主要问题是土地问题和农民负担问题,土地以人口为承包标准和承包期限较短,造成了地块零碎和土地使用的短期行为。各种社会负担都集中在农民身上,使农民负担非常沉重。

集体经济的另外一种主要表现形式是乡镇企业,实际上准确的名称应是农村中小集体经济企业。乡镇企业是在我国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分割的夹缝中出现的特殊产物,同时也是我国农村城市化、工业化的必然现象。经营农业的乡镇企业并不多,乡镇企业主要是从事非农产业方面活动。

供销社和信用社从法律的角度来说,具有集体经济的性质。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它们实际上已经类似于国有经济了。目前,供销社和信用社正在进行体制改革,试图恢复原有的集体经济性质的本来面目。但这种改革涉及到许多方面,如果整个国有经济改革没有质的突破,供销社、信用社的改革就不会有实质性的进展。

四、农业与农村中的个体经济

以家庭为单位,利用家庭自己的生产要素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产品归家庭支配,独立核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形式是个体经济。农业中的个体经济主要是农户家庭经济。

我国家庭经济历史悠久。商鞅变法以后,我国的农奴制度就被消灭了,两千三百多年间一直是小自耕农与地主的二元复合经济,农民善于经营自家的小块土地。我国的农业集体化只有二十几年的历史,农民尚未丧失一家一户独立经营的经验和能力。1978—1981年,我国农村发生了一场大革命:比苏联的集体农庄还要落后、对农民压抑更大的人民公社制度被废除,全国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制,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与北魏至唐朝的均田制有

一定程度的相近之处),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爆发出来,农业产量迅猛提高,在饥饿与温饱线上挣扎了几十年的我国人民,在短短几年间生活大为改善,真正创造了人间奇迹!农村的改革与发展,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农业是由农民以家庭为单位生产经营的。生产力水平较低的称小农经济。有些人总认为家庭经济是比较落后的,不可能适应现代化的需要,但实践证明,家庭经济可以容纳现代化的生产力,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是农业的最佳形式。这是由农业的特点决定的。社会主义国家曾经大搞大规模的集体农庄,认为“大农”优越于“小农”,实践上都是不成功的。这里有对“大农”、“小农”理解上的偏差。在一定的自然、技术、经济、社会条件下,合理的农业经营规模总是一定的,不能人为地扩大。

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西、海南,共12个省级区域。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共9个省级区域。西部地区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共10个省级区域。另加港澳台地区,全国共有34个省级区域,23个省,4个直辖市,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2006》第506—507页:

截至2005年底,全国实有个体工商户2463.9万户,比上年增加113.4万户,增长4.8%。个体工商户中:第一产业25.2万户,占1%;第二产业253.5万户,占10.3%;第三产业2185.2万户,占88.7%。

全国实有农村个体工商户1034.5万户,比上年增加10.5万户,增长1%;从业人员2122.8万人,增加56.9万人,增长2.8%;资金数额2345.5亿元,增加156亿元,增长7.1%。城镇个体工商户1429.4万户,增加102.9万人,增长7.8%;从业人员2777.7万人,增加256.5万人,增长10.2%;资金数额3464亿元,增加595.6亿元,增长20.8%。

个体工商户最多的省份是:广东省227.4万户,江苏省175.3万户,浙江省172.7万户,山东省168.7万户,四川省153.1万户。

五、农业与农村中的私营经济

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以雇佣劳动为基础进行生产经营的经济形式是私营经济,俗称民营经济。私营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剩余劳动力的利用,有利于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有利于发挥雇主的资金、技术以及经营管理优势,有利于农村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但是由于私营经济具有剥削性质,也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副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2006》第506—507页:

截至2005年底,全国实有企业805.7万户,其中外资企业26万户,私营企业430.1万户,私营企业占实有企业总户数的53.4%,比上年增加65万户,增长17.8%。私营企业中:第一产业8.1万户,占1.9%;第二产业142.7万户,占33.3%;第三产业278.2万户,占64.8%。

全国实有农村私营企业150.1万户,比上年增加23.8万户,增长18.8%;从业人员2365.6万人,增加342.1万人,增长16.9%;注册资本20743.5亿元,增加4661.6亿元,增长29%。城镇私营企业280万户,比上年增加41.2万户,增长17.3%;从业人员3458.4万人,增加464.7万人,增长15.5%;注册资本40587.6亿元,增加8733.5亿元,增长27.4%。

私营企业最多的省份是:江苏省50.7万户,上海市47.4万户,浙江省35.9万户,山东省31.5万户,北京市26万户,四川省17.9万户,辽宁省16.5万户,河南省13.4万户,湖北省12.9万户。以上10省市实有户数之和占全国总户数的69%。

复习思考题

1.经济类型的概念。

2.了解农业与农村中的各种经济类型。

第二篇:Dacpdyw农业经济管理5

七夕,古今诗人惯咏星月与悲情。吾生虽晚,世态炎凉却已看透矣。情也成空,且作“挥手袖底风”罢。是夜,窗外风雨如晦,吾独坐陋室,听一曲《尘缘》,合 成诗韵一首,觉放诸古今,亦独有风韵也。乃书于纸上。毕而卧。凄然入梦。乙 酉年七月初七。-----啸之记。

第五讲

一、经济类型的概念与划分

(一)经济类型的概念

农业与农村中的经济类型

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和使用方式不同的经济成分称为经济类型。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经济类 型的核心内容。我国目前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类型的多样性是一种客观存在。生产力水平的不平衡要求有多种经济类型与之相适应。生产经营的条件、内容、目标不同,必然要求不同的 经济类型来完成。多种经济类型并存,可以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互竞争,从 而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均衡发展。看一种经济类型是否先进,归根到底是要看它是否有利于 发展社会生产力。

(二)经济类型的划分 1.1992 年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颁布《关于经济类型划分的暂行规 定》,将我国的经济成分划分为 9 种类型: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个体经济、联 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外商投资经济、港澳台投资经济和其他经济。2.1998 年国家统计局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联合制定了《关于划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 的规定》,将企业登记注册类型分为以下几种:一是内资企业。其具体注册类型分为:国有 企业、集体企业、股份合作企业、联营企业、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私营企业和其 他企业。二是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其具体注册类型包括: 合资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合作经营企业(港或澳、台资)、港澳台商独资经营企业和港澳台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三 是外商投资企业。其具体注册类型包括: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外资企业 和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自这一规定颁布实施之日起,原有的《关于经济类型划分的暂行 规定》同时废止。

二、农业与农村中的国有经济

(一)国有经济的形式 屯田: 中国历代封建政府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进行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因参 加垦种者不同而有军屯与民屯之分,以民屯为主。(《中国大百科全书·经济学》)我国农业中的国有经济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是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国有农场、国有林场、国有牧场、国有渔场,等;二是从某一方面为农业服务的各类农业企业和农业事业单位。以 国有农场为主。国有农场主要分布在以下系统:农垦系统(包括华侨农场);

军队系统;司法系统,劳 改农场;教育系统,教学实验场。

被人们称之为“是军队没军费,是政府要纳税,是农民入工会,是企业办社会”的农垦 系统是一个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担负特殊历史使命而形成的一个特殊的产物。如新疆生产建设 兵团直到现在仍是一支不穿军装、不拿军饷、永不复员的特殊部队。从领导隶属关系上看,兵团处在新疆自治区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而在业务上接受农业部的指导,同时又是保卫新疆 的国防后备力量。从功能属性上看,兵团既有经济建设的任务,以其法定的独立财产权从事 生产经营活动,这是企业属性;它又有党和政府赋予的特定权利,管理内部的法院、检察、公安等司法机关以及经济、文化、科教、卫生、民政等,具有国家行政机关属性;兵团内部 至今还保留了部队师、团、营、连的建制,并拥有武装警察和预备役部队,兼有军队的属性。可见,兵团是实行党政军企合一特殊体制的特殊组织。农垦系统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队”“四个力量”方面:即生产队、工作队、战斗队;、是经济建设的重要力量、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增强民族团结的重要力量、巩固边防和 维护祖国统一的重要力量。其主要任务是: 开发利用土地资源,满足国家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对粮棉胶以及其他农 副产品的需要;屯垦戍边,巩固国防,维护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安置解放军转业官兵、移 民、归侨、难侨和劳改就业人员;探索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以先进的生产力示范带动农村 等。2005 年,农垦系统有农场 1923 个,有职工 335.9 万人,有耕地 503.81 万公顷,有农业 机械总动力 1463 万千瓦,创造农业总产值 1118.6 亿元。生产粮食 1859.0 万吨,棉花 124.7 万吨,油料 66.9 万吨; 肉类总产量 145.8 万吨,牛奶总产量 245.49 万吨,水产品总产量 79.48 万吨。《中国农村统计年鉴—2006》()

(二)国有经济的管理 国有经济的管理体制分外部管理体制和内部管理体制两个方面。以下主要谈谈农垦系统 的国有农场。国有农场从开始创建到 1978 年,其管理体制从总体上看,是一种高度集权的、以行政 管理为主的体制。按照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由主管部门统一管理所属国有农场的生 产、经营、计划、财务、投资、物资、产品、劳动工资及干部任免等。在这种体制下,国家 集中了企业的人、财、物和全部生产经营活动的管理权,并严格控制着企业经济建设的规模 和方向,重大项目安排和主要产品的生产及其分配都纳入国家计划。这种体制在建场初期极 其艰苦的条件下,为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大规

规模开荒建设,推动国有农场的迅速建立 和发展,顺利完成国家赋予的特殊政治任务,曾经起了积极作用。但在农场形成规模,转入 正常的生产经营后,管理体制上固有的弊端就显露出来,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在这 样几个方面:政企合一;所有制结构和产业结构单一;经济运行靠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推 动;分配上两个“大锅饭” ;经营上自我封闭。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国有农场根据这一方针并结 合自身的具体实际,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主要改革措施包括:实行财务包干;开展农工商综 合经营;建立统分结合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推行承包经营责任制;调整所有制结构;实行 开放式经营;贯彻《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 ;探索理顺政企关系的途径。虽然通过改革,国有农场的管理体制发生了很大变化,生产经营自主权进一步扩大,活 力大大增强,市场机制已在较大程度上发挥了作用,经济实现了快速发展,效益也大幅度提 高。但是,从总体上讲,企业还没有彻底摆脱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存在的问题仍然很多。可以说,国有农场及其下属企业的改革与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改革面临的难题一样,还需要 一个艰苦的探索过程,股份制也许是一个突破口。但国有农场的改革往往不仅是一个经济效 率的问题,而是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民族甚至国防等复杂的内容的问题。因此,必须 全面地、系统地考虑问题,逐步完善国有农场的管理体制。

三、农业与农村中的集体经济

(一)集体经济的概念与特点

生产资料归劳动者集体统一占有、统一使用,生产经营活动统一计划、统一核算,分配 上实行按劳分配的经济类型称集体经济。我国农业与农村中的集体经济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是人民公社化后的以生产队为单位的 经济实体。个别发达的城市郊区,目前还实行着传统的集体经济管理模式,绝大多数农区由 于家庭承包制的落实,生产队已失去了原来集体经济的许多特征。二是乡镇企业。三是一些 服务性的经济实体,理论上包括农村供销社、信用社等,但实际上这些经济组织已经类似于 国有经济了。集体经济有以下主要特点: ①在生产资料所有和使用方面,土地和主要生产资料归集体 经济内部成员共同所有,由他们支配、使用,国家和集体之间、集体和集体之间,都不能相 互无偿调拨和占用。实行家庭承包制以后,大型农机具和水利设施等主要生产资料一般公有 公用,中小型农机具、耕畜等生产资料一般是农户私有私用。土地归集体所有,承包给农户 经营,

这方面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也不能随便更动。②在经营管理方面,集体经济在经营管理 方面较之国有经济有更多的灵活性。集体经济完成合同规定的任务之后,有权按照自己的需 要和根据自己的条件来安排生产和进行交换,国家机关的任何一级组织,都不能用强制的办 法来指挥他们的生产经营活动。③在分配方面,实行家庭承包制以后,集体经济实行了灵活 的分配机制,农户付出的劳动和收入直接挂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同时也不 可避免地产生了贫富差距。

(二)集体经济的现状 1978 年我国共有生产队 482 万个,平均每个生产队有 167 人,占有耕地 20 公顷, 人均 收入不足 100 元。随着农村改革,作为农业集体经济的主要形式的生产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包产到户使生产队的统一经营变成了农户的分散经营,但生产队还保持着高度的计划权和分 配权;包干到户则使生产队在失去经营权的同时,也失去了分配权,农户直接向国家交税,交给集体部分收入作为公积金和公益金以及一些管理费用,剩余的都归农户自己所有。目前,全国村集体经济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类型:一是原来经济基础比较薄弱,当地自然 条件较差,生产力水平较低,自然经济比重大的地区,集体经济组织已名存实亡,很大程度 上只行使对土地的集体占有权以及对一些社会经济事务的处理权力。二是原来经济比较发达 的地区,如一些大城市郊区、沿海部分发达地区,集体经济组织仍然掌握着对生产经营的统 一管理权,但这部分地区的比重较小。三是处于一般状态的农区,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分别 承担着农业生产经营的部分任务,这就是我国目前存在着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即统一经营的部分(如水利、植保等)由集体经济组织承担,可以分散经营的部分由农户承 担。“双层经营”体制的主要问题是土地问题和农民负担问题,土地以人口为承包标准和承 包期限较短,造成了地块零碎和土地使用的短期行为。各种社会负担都集中在农民身上,使 农民负担非常沉重。实际上准确的名称应是农村中小集体经 集体经济的另外一种主要表现形式是乡镇企业,济企业。乡镇企业是在我国城市与乡村、工业与农业分割的夹缝中出现的特殊产物,同时也 是我国农村城市化、工业化的必然现象。经营农业的乡镇企业并不多,乡镇企业主要是从事 非农产业方面活动。供销社和信用社从法律的角度来说,具有集体经济的性质。但由于历史的原因,它们实 际上已经类似于国有经济了。目前,供销社和信用社正在进行体制改革,试图恢复原有的集 体

经济性质的本来面目。但这种改革涉及到许多方面,如果整个国有经济改革没有质的突破,供销社、信用社的改革就不会有实质性的进展。

四、农业与农村中的个体经济 以家庭为单位,利用家庭自己的生产要素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产品归家庭支配,独立核 算、自负盈亏的经济形式是个体经济。农业中的个体经济主要是农户家庭经济。我国家庭经济历史悠久。商鞅变法以后,我国的农奴制度就被消灭了,两千三百多年间 一直是小自耕农与地主的二元复合经济,农民善于经营自家的小块土地。我国的农业集体化

只有二十几年的历史,农民尚未丧失一家一户独立经营的经验和能力。1978—1981 年,我 国农村发生了一场大革命: 比苏联的集体农庄还要落后、对农民压抑更大的人民公社制度被 废除,全国普遍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制,实现了“耕者有其田”(与北魏至唐朝的均田制有 一定程度的相近之处),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极大地爆发出来,农业产量迅猛提高,在饥饿与 温饱线上挣扎了几十年的我国人民,在短短几年间生活大为改善,真正创造了人间奇迹!农 村的改革与发展,为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奠定了基础。世界上大部分国家的农业是由农民以家庭为单位生产经营的。生产力水平较低的称小农 经济。有些人总认为家庭经济是比较落后的,不可能适应现代化的需要,但实践证明,家庭 经济可以容纳现代化的生产力,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经营是农业的最佳形式。这是由农业 的特点决定的。社会主义国家曾经大搞大规模的集体农庄,认为“大农”优越于“小农”,实践上都是不成功的。这里有对“大农”“小农”理解上的偏差。在一定的自然、技术、经、济、社会条件下,合理的农业经营规模总是一定的,不能人为地扩大。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广 西、海南,共 12 个省级区域。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内蒙古、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河南,共 9 个省级区域。西部地区包括: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陕 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共 10 个省级区域。另加港澳台地区,全国共有 34 个省级区 域,23 个省,4 个直辖市,5 个自治区,2 个特别行政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年鉴—2006》第 506—507 页: 截至 2005 年底,全国实有个体工商户 2463.9 万户,比上年增加 113.4 万户,增长 4.8%。个体工商户中: 第一产业 25.2 万户,1%; 占 第二产业 253.5 万户,10.3%; 占 第三产业 2185.2 万户,占 88.7%。全国实有农村个体工商户 1034.5

第三篇:农业经济管理

农业经济,又叫劳动经济,即经济发展主要取决于劳动力资源的占有和配置。

由于科学技术不发达,人类开发自然资源的能力很低。对于大多数资源来说,短缺问题并不突出。例如,直至19世界人们还认为森林是砍伐不尽的。因此,在这一时期,劳动力是主要的争夺对象。有了劳动力就能开发资源,发展经济,获得财富。古代许多战争的目的就是掠夺劳动力——人口,而西方贩卖奴隶的活动一直持续到19世纪末。从政治制度来看,集中的管理体制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中央集权的中国和法国曾分别是亚、欧大陆上劳动力经济作为发达的国家。

农业经济一直持续了几千年。在这一经济阶段中,人们采用的是原始技术,使用的是犁、锄、刀、斧等手工生产工具和马车、木船等交通运输工具,主要从事第一生产——农业,辅以手工业。在这几千年中,尽管科学技术有所发展,生产工具不断改进,但在工业革命之前,这种生产格局没有改变。这时的劳动生产率主要取决于劳动者的体力。因为从总体来看,人的智力方面的差别不太大。据统计,在低机械程度条件下,劳动者的体力支出和智力支出之比是9:1。

同样,土地也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所以它也成为争夺的对象。从最初来看,水美田肥的地方就成为经济发达的地方,所以就有了经济发达之后的诸多文明之地:如印度河恒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底格里斯河幼发拉底河的两河流域、黄河流域等。就整个世界而言,生产的分配主要是按劳动力资源的占有或通过体地占有的劳动力资源来进行的。

在农业经济阶段,广大人民的生活十分贫苦,缺衣少食比较普遍,不能抵御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危机。教育很不普及,文盲占大多数,人才难以流动和发挥作用。

第四篇:农业经济管理

农业经济管理_在线作业_A

一 单项选择题

1.城乡人口迁移学说是由哪一个经济学家提出来的?(托达罗)

2.由于市场是一种“效益和效率”为先的经济形态,所以当劳动力在某一生产部门形成劳动力成本过高而不经济的状态时,市场将迫使该生产部门或单位排除多余的劳动力。这是劳动力转移的(节约)原则。

3.在农村劳动力转移中,非农就业机会和总量,赶不上农村人口绝对量的增长。也就是非农就业机会较快增长的效应,被更快的农村劳动力的增长抵消了。这就是人口(阻滞)效应。

4.资金的储备阶段是农业资金运动的(第一)阶段,也叫供应阶段。

5.固定资金的运动,从固定资产的购置开始,属于(一次性)投入。

6.按来源,可把农业资金分成(自有资金和借入资金)。

7.按分配形式,可把农业资金分成(财政资金和借贷资金)。

8.按用途,可把农业资金分成(基本建设资金、生产资金和专用资金)。

9.按周转性质,可把农业资金分成(固定资金和流动资金)。

10.资金的循环是指资金经过四个阶段。化肥、农药处于哪个阶段?(供应)。

二 多项选择题

1.传统农业主要表现为(自给自足手工劳动)。

2.现代农业是()的农业。

用户解答:| 最新科学技术成果武装 | 用现代物质技术武装 | 市场经济状态

3.用物质技术武装农业,包括()。

用户解答:农业的机械化,电气化 | 把生物工程技术用于农业的再生产过程,基因工程等| 保护地农业技术设施

4.农业经济管理的两重性决定了农业经济管理两个基本职能,这就是()。用户解答:合理组织生产 | 正确维护和调节生产关系

5.传统农业是自然经济状态下的农业,主要表现为()。用户解答:生产力水平低下 | 手工劳动 | 自给自足

6.农业的农学(根本)特征包括()。

用户解答:农产品的多样性。| 农业生产的季节性。| 土地是农业不可替代的基本生产资料。| 农业生态的平衡性。

7.农业的劳动对象是()。

用户解答:植物 | 动物 | 微生物

8.自然环境是农业的依存条件。主要包括()。

用户解答:阳光和空气 | 土地及土壤 | 水分和养分 | 气候和热量

9.农业管理过程的目的是()。

用户解答:提高劳动生产率 | 物质生产的时效性农产品质量

10.农业的管理过程就是()生物的生命活动过程。

用户解答:管理 | 控制 | 强化

农业经济管理_在线作业_B

一 单项选择题

1.动、植物和微生物是农业的劳动(对象)。

2.农业是(以上都是)的部门。

3.从经济学的角度看,农业的再生产过程,是(以上都是)过程。

4.农业的经济学特征主要表现为()。

用户解答:农业的自然再生产与经济再生产相交织。

5.从生态学的角度看:农业的再生产过程是动植物的(生命活动)过程的不断循环的过程。

6.农业中,解决人类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生产是(种植业)。

7.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要靠(广义农业)农业。

8.农业经济的市场化主要体现在农业生产者从事的是(商品)生产。

9.动植物的生产时间遵循(自然)规律。

10.动植物的生产过程,是一个(连续)的生命过程。

二 多项选择题

1.农产品科技含量的不断提高。主要体现在(新品种 | 新用途 | 新结构)方面。

2.以下哪些属于现代农业的类型?()

用户解答:创汇农业 | 生态农业 | 都市农业白色农业

3.农业的特征,首先表现在农业的再生产过程中,主要包括()再生产。用户解答:植物 | 动物 | 微生物

4.生产者的劳动时间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同时,也要遵循(经济技术再造)规律。

5.农业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到农业劳动的规律。主要表现为某些科学技术有了新的发明,可以替代人的劳动。比如()。

除草剂可以替代农民锄草的劳动,| 中耕机可以替代农民的中耕劳动等

6.土地是一个立体概念,包括(地面以上的自然物、光、气、温度、动植物群落 | 土地地面以下的土壤层、地下水,)。

7.农业再生产是生物的再生产,适宜的生态环境是不可或缺的。我国采取的维护农业生产环境的生态平衡的措施主要有()。

用户解答:田间林网化,解决田间小气候的问题; | 退耕还草,解决草场退化、沙化问题。| 退耕还林,解决山区的水土保持问题;

8.农业信息的特点是()。

用户解答:地域性 | 综合性 | 时效性不可封闭性

9.农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包括()。

提供产品的贡献 | 积累外汇的贡献 | 扩大市场的贡献对生产要素的贡献

10.国民经济由()生产和劳动部门共同组成的庞大的社会经济系统。农业、工业、| 商业、交通运输业、生活服务业、文教卫生科学研究 信息业

1.生产者的劳动时间必须遵循的经济规律主要是(劳动节约)规律。

2.农业的自然再生产过程中,最根本的条件就是(太阳能)。

3.农业的基础地位首先在于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

4.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一条(普遍的)规律。

5.一个国家,在由农业国走向工业国的过程中,农业所占比重越来越小,但是,农业的基础地位(不能动摇)。

6.农业经济管理有与生产力相联系的一面,由生产力的水平来决定的特性,我们把它叫做(自然)属性。

7.农业经济管理有两重性,是因为(农业生产过程)有两重性。

8.农产品需求,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以及城乡居民,在一定时期内对农产品有(支付能力)的需求量。

9.农业宏观调控的直接对象是(农业市场)。

10.农业现代化是一个(世界性)概念。

二 多项选择题

1.农业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的发展,主要表现是()。

用户解答:部分工业原料基地 | 消费市场劳动力来源

2.农业经济管理的两个基本职能是()。

用户解答:正确维护和调节生产关系 | 合理组织生产力

3.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管理的特点是()。

用户解答:“互助合作”的人与人的关系原则 |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生产关系 | “以家庭经营为主的双层经营体制”的组织形式 | “按劳分配为主,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原则

4.农业经济管理的管理职能主要有()。

用户解答:计划 | 组织 | 控制 | 指挥

5.我国农业微观的管理体制主要是()。

用户解答: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企业经营体制 | 以家庭经营为主体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合作经济组织

6.家庭承包经营与现阶段农村生产力水平相适应。具体表现是()。用户解答:农村生产力水平仍然是以手工操作为主、人畜力为主的状态,适宜个体劳动和以家庭为主的作业 | 市场发育不健全,人口的流动受到多重限制,家庭经营是一个就业机会,也是一个生活保障社会分工不发达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高家庭的生产功能仍有意义

7.农村建立了地区性合作经济组织,组织形式有以下几种()。

用户解答:乡级经济联合社(或农工商总公司)| 农户家庭经营 | 村级(或生产队)经济联合社(或农工商总公司)

8.农业宏观管理体制的深化改革的基本内容是()。

用户解答:明确中央与地方政府在农业方面的关系 | 明确市场与政府的关系

9.农民收入分配不公的主要原因有()。

用户解答:地理资源的原因 | 市场的原因 | 历史的原因

10.农产品市场体系主要包括()。

用户解答:集贸市场等组成 | 批发市场 | 期货市场零售市场

1.农业现代化的道路选择可以通过(以上都有)选择。

2.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是一种自我封闭式(内在)循环系统,3.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效益最佳的标志是()。

用户解答: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完美统一。

4.农产品供应,已经进入买方市场阶段。如果是农产品供不应求的阶段,那就是(需求优先)。

5.气候环境资源是(经济)资源。

6.农业自然资源地域差异性(大)。

7.土地是农业(不可替代)的生产资料。

8.“土地是一个立体概念”是(经济学)的观点。

9.“土地是人们生息、发展和进行生产活动所不可缺少的物质条件和基础是(社会学)的观点。

10.“土地是实现物质和能量转化的重要来源,是动植物的立地条件和繁殖的自然基础”是(生物学)的观点。

二 多项选择题

1.加强农产品市场基本建设,主要内容有()。

用户解答: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 | 完善市场信息服务制度 | 完善市场管理制度 | 培育农产品流通组织

2.农业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主要包括()。

用户解答:继续健全农业法律体系 | 加强执法监督和检查 | 加强农业法律法规的教育

3.农业经济政策主要指政府指导和影响农业经济活动的()。用户解答:准则 | 措施

4.农业发展战略的指导思想要树立(全选)。

5.战略带有()特点。

用户解答:指导性 | 全局性 | 长期性 | 原则性

6.农业发展战略是关于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历史时期农业发展的()的等问题的重大决策。

答:总体指导思想 | 指导方针、| 奋斗目标实现目标的实施措施

7.农业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有(全选)。

8.农业的现代化要靠两个技术,那就是(生物技术 | 物质技术)。

9.农业的发展阶段()。

用户解答:传统农业 | 现代农业原始农业

10.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主要有(全选)。

用户解答:开发与生态环境恶化的矛盾 | 人口与资源的矛盾 | 资金短缺与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矛盾 | 人口数量与质量的矛盾 | 水资源不足的矛盾

一 单项选择题

1.“土地是自然的产物,是固有的,它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是土地的(自然性)性。

2.农业集约经营有三种类型,经济不发达的国家以(劳动)集约为主。

3.农业集约经营有三种类型,经济发达国家以(资金和技术)集约为主。

4.农业集约经营有三种类型,下面所列哪一个不是?(精神)

5.粗放经营,物化劳动投入(少)。

6.粗放经营,活劳动投入(少)。

7.粗放经营,技术投入(少)。

8.粗放经营,土地产出率(低)。

9.集约经营,物化劳动投入(多)。

10.集约经营,活劳动投入(多)。

二 多项选择题

1.农业现代化主要体现在()等方面。

用户解答: 除了 “农业生产过程的现代化其它全选

2.农业现代化用到的物质技术主要是()。

用户解答:机械技术、电子技术 | 化学技术、保护技术、栽培技术

3.农业现代化的生物技术,或生命科学技术包括()。

用户解答:基因工程 | 组织培养技术 | 生物防治技术

4.从生产力的水平上看,传统农业()。

用户解答:传统农业是低生产力农业 | 人畜力结合 | 以手工操作为主,| 农业生产以农民世代承传的经验和技能为主

5.从经济状态上看,传统农业()。

用户解答:自给自足或半自给自足 | 商品率很低 |

6.新的农业现代化的四化是指()。

用户解答:集约化 | 社会化 | 科学化 | 商品化”

7.持续农业这一概念强调的三种平衡是()。

用户解答:一是经济平衡,即生产与收入 | 二是环境平衡,即资源利用与保护 | 三是社会平衡,即农民富裕与农村文明进步

8.持续农业的基本特征是(全选)。

用户解答:生产可持续性 | 社会可持续性 | 经济可持续性 | 生态可持续性

9.影响农村产业结构的基本因素有(全选)。

用户解答:居民消费和市场需求 | 社会因素 | 资源条件

10.农业产业结构具有()等特点。

用户解答:整体性 | 动态性 | 多层次性 |

一 单项选择题

1.集约经营,技术投入(多)。

2.集约经营,土地产出率(高)。

3.粗放经营,劳动生产率(低)。

4.集约经营,劳动生产率(高)。

5.粗放经营,耕作方式(简耕粗作、广种薄收)。

6.集约经营,耕作方式(精耕细作、提高单产)。

7.农业劳动有四种劳动形态,计时工资属于(流动)劳动形态。

8.农业劳动有四种劳动形态,计件工资属于(流动)劳动形态。

9.农业劳动有四种劳动形态,基本工资属于(潜在)劳动形态。

10.农业劳动有四种劳动形态,年终奖金属于(物化)劳动形态。

二 多项选择题

1.近十年来,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着两个变化()。

用户解答:由以植物性食品为主向以动物性食品为主转变 | 对食品的品质和品种有了更高的要求

2.农业结构的调整主要是()。

用户解答:种植业的比重在下降 | 农产品品质和品种结构正在向优质、多品种、无污染方向转变畜牧业比重在上升

3.合理的农村产业结构的客观的三大效益是()。

用户解答:经济效益 | 生态效益 | 社会效益

4.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市场导向原则主要是说()。

用户解答:作好引导和服务工作 | 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应该以市场为导向 | 政府转变职能

5.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因地制宜原则主要是说(全选)。

用户解答:因自然资源、因经济技术条件等,发展适合本地情况的农村产业结构 | 不能盲目攀比,为追求政绩而瞎指挥,造成劳民伤财 | 发展适合当地条件的特色产业,就是因地制宜

6.土地的合理利用主要包括土地的(规划 | 改良 | 布局)。

7.资金按照来源分为()。

用户解答:借入资金 | 自由资金

8.资金按照用途分为()。

用户解答:基本建设资金 | 专用资金 | 生产资金

9.资金按照周转性质分为(流动资金 | 固定资金)。

10.衡量固定资金利用效果的指标是()。

用户解答:固定资金利润率 | 固定资金产值率

第五篇:农业经济管理重点学科

农业经济管理重点学科

责任教授和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及主要学术骨干简介

学科责任教授简介

胡国柳,男,1968年3月生,湖南邵阳人,汉族,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农业经济管理学科责任教授。现任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海南省会计协会常务理事、海南省税务学会常务理事。在《管理世界》、《经济学动态》、《会计研究》等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46篇;主持国家自然基金课题1项,省级课题3顶,厅级课题3项,出版著作(含参编)7部。获海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其中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海南省高等学校优秀科研成果奖2项,其中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农林经济管理”、省级精品课程“财务管理”、省级教学团队“财务管理教学团队”负责人。

研究方向学术带头人及主要学术骨干简介

傅国华,男,福建仙游人,无党派人士,研究生学历,管理学博士,留学英国博士后,教授,博士生导师。农业经营管理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历任华南热带农业大学经贸学院副院长、经济管理学院院长,海南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经济学院院长,现任海南大学副校长。曾任海南省第二届省人大代表、法制委员会委员,儋州市第十届人大常委、十一届人大副主任,曾挂职琼山市副市长。现任海南大学副校长,海南省第四届省人大常委,海南省侨联常委。

先后主持国家科技支撑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软科学基金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海南省社科基金项目、海南省科技厅重点科研项目等60多项,发表论文130多篇,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8篇,出版专著3本,出版国家级规划教材5本。1992、1998年两度获得教育部“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高校优秀青年教师”3等奖,2004年获“海南青年五四奖章”,2005年获海南省首批“515人才工程”现代管理学第一层次专家,2006年获得海南省“教学名师”称号,2007年获国务院政府特贴专家,同年获得海南省级“优秀教师”奖和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第二届“科技创新人才奖”,2009年获得“宝钢教育基金会优秀教师奖”,入选2009年“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

柯佑鹏,男,1964年9月生,广东省惠来人,汉族,无党派人士,硕士学位,教授,硕士生导师,农业资源经济方向的学术带头人。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国天然橡胶协会常务理事、“农林经济管理”省级教学团队带头人、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科技信息研究所客座研究员、香蕉国家现代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责任专家,《热带农业工程》及《世界热带农业信息》编委,《世界农业》、《林业经济问题》、《中国热带农业》、《热带农业工程》、《热带农业科学》等刊物的匿名审稿人等多项社会职务。长期从事热带农业产业经济与区域经济等领域的教学及科研工作。曾主持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软科学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30多项。现主持在研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1项。在国际、国内学术刊物发表专业学术论文80多篇,主编出版专著或教材7部。《中国天然橡胶经济问题研究》获海南省第六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专著二等奖”,第一作者;“农业经济管理” 教学团队获省级教学团队,带头人。

陈新锋,男,管理学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热带农产品贸易与区域合作研究方向的学术带头人。在学术研究上以关注现实、锐意创新为特点,曾在企业竞争力、农村经济发展、焚烧秸秆污染及其治理等学术领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现主要从事环境经济学、农业经济管理、产业经济、农产品加工业及农产品营销等方面的研究。主持省级课题3项,主编出版专著2本,在国内学术刊物发表专业学术论文20多篇。韦明,男,1964年2月生,广东信宜市,汉族,中共党员,硕士学位,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中国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海南省软科学研究会常务理事。要从事农业经济管理教学与研究,主要讲授课程有《管理学原理》、《企业经营管理学》、《农业经济管理学》、《领导科学》和《管理学前沿》等课程。近年来,主编教材和著作2本,分别是《管理学原理》和《教育教学理论与方法探索》,副主编教材两本。

李均立:男,1965年10月生,广西灵山人,汉族,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主要从事经济应用数学与计量经济学的教学和研究。2001年至今,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主持省级课题2项。主持校级课题7项,参与研究的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5项。

邓须军,男,副教授,1976年4月生,江苏金坛人,农业经济与信息管理系副主任。主要的研究领域和方向:热带农业经济、农业政策和产业发展模式等。在国内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15篇,其中5篇为核心期刊,参编《食品企业经营管理》、《管理学原理》、《海南天然橡胶产业发展研究》。主持海省教育厅高等学校科研项目1项、海南省第一次经济普查研究课题1项。

韦开蕾,女,1997年本科毕业于原华南热带农业大学农业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后留校工作,2003年5月赴英国米德塞克斯大学深造,先后于2005年2月和2008年2月获得经济学硕、博士学位,2008年5月回到海南大学工作。近几年,在《经济研究》、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Review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等多个中英文经济类权威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是目前为止海南省发表SSCI来源期刊文章最多的学者之一。其中,2007年发表在世界顶级经济学杂志之一的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上的文章得到了国外学术界的广泛关注,成为2007年该杂志被下载和引用最多的文章之一。留学期间,参加了2项由导师姚树洁教授主持的国际研究基金会The Leverhulme Trust(英国)和Canadian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 Research Centre(加拿大)的研究课题;回国后,作为主持人和主要参加人参与的课题共9项。近期发表(含获接受即将发表)有关热带农业经济的论文4篇、专著2部。

王丽娅,女,厦门大学经济学博士,海南大学经管学院教授,金融学硕士生导师,财政金融学科带头人,《海南金融》杂志主编,中国人民银行国际经济学会学术委员,海南省社科联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研究员、海南省区域研究中心主任、海南省人大咨询专家及海南省财政学会理事。主要从事公共财政框架构建、公共投资、金融体制改革以及企业融资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出版了8部专著与教材,发表学术论文70多篇,连续获得海南省第二届、第三届、第四届社科优秀成果奖二、三等奖励和多次获得海南大学教学科研奖。

孙建军,男,1973年4月生于湖南华容,中共党员。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金融学副教授;海南大学证券与投资研究所所长;海南省“515”第三层次人才。孙建军博士曾以客座研究员的身份访问过日本名古屋大学经济学研究科(2008.10-2009.03)与东京证券交易所(2009.01)。受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国内访问项目的资助,以高级访问学者的身份访问了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2009.09-2010.08)。2010年8月,获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将公派留学美国一年(2011年9月-2011年8月)。目前,担任SSCI国际学术期刊Emerging Markets Finance and Trade的匿名评审。

蔡东宏,男,1966年12月生,江西省九江市人,汉族,中共党员,武汉大学管理学博士,留美学者,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教授,硕士生导师。海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主任和农业经济管理专业企业管理硕士学科点带头人,海南大学学术委员会委员、海南大学教学督导委员会委员、海南省信息协会第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海南省循环经济学会副会长。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课题1项,出版专著《热带农业信息化》(近30万字),主持完成省社科联课题、省农业厅课题、省教育厅课题各1项,主持完成校教学和科学基金各2项,主持完成博士启动基金一项,参与完成省级以上课题5项。在核心学术期刊(CSSCI)和美国期刊(SSCI)发表论文20多篇,其它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50多篇;完成专著一部,第二主编著作1部(撰写10余万字),副主编著作三部,合译专著1部(翻译16.5万字),为《现代情报技术与应用》系列丛书(8本)的编委。

王晓云,女,1977年10月生,江苏省扬州人,汉族,民主同盟,区域经济学专业,经济学博士学位,副教授。现任国际经济与贸易系副系主任,海南省民主同盟经济委员会委员。主要研究领域为区域经济、资源经济。近年来发表科研和教学论文15篇,其中CSSCI论文9篇,参与国家级课题4项,省级、横向课题多项。代表性成果 《区域实现生态经济的产业空间分布研究》(软科学 2008(3)); 《合理运用生态产品贴现率确定生态补偿额度》(生产力研究 2008(10));《主体功能区的生态补偿研究》(科学出版社2009年1月)(参编)等。

许海平,男,1981年8月生,湖南省衡阳人,汉族,中共党员,南开大学博士研究生,讲师。担任《金融研究》学术期刊的匿名审稿人。主要的研究领域为农业经济管理、产业经济学和应用计量经济学。承至今在《中国农村经济》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有2篇论文在IRRDB(橡胶国际会议)上宣读并被收录。主持和参加课题10余项。

蒋国洲,男,1966年2月出生,教授,硕士生导师,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三层次人选。现任海南大学研究生工作部部长、研究生处副处长。研究方向为:热带农产品贸易与区域合作。在省级以上专业学术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共计23篇(核心期刊7篇),完成学术专著三部、教材一部。主持省社科研究基金资助项目1项;主持海南省教育厅课题1项;主要参与完成省级课题多项。

张继军,男,1968年7月生,湖北省恩施市人,土家族,中共党员,博士(在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国际经济贸易系主任。主要的研究领域为国际贸易和农业经济,主参编著作5部,主持和参加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7项,发表论文24篇。

樊孝凤,女,1972年2月,湖北荆州人,博士,副教授,硕士导师,多年来从事农业经济管理、农产品国际贸易、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期货交易的教学与研究,并在相关领域公开发表研究论文近20篇,专著1本,参编教材2本。主持参加的课题近20项,其中参加国家自然基金3项,国家社科基金1项。

下载0j-samty农业经济管理5[精选多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0j-samty农业经济管理5[精选多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业经济管理7

    第七讲农业与农村劳动力问题 一、农业与农村劳动力的概念 社会劳动力是人口的一部分。 农业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是两个概念。农业劳动力:①从事农业的劳动力。包括农村中的农......

    农业经济管理2

    第二讲国民经济中的农业一、农业的概念农业是人们利用太阳能,依靠生物的生长发育来获取产品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农业生产的对象是生物体,获取的是动植物产品。 在不同时期和......

    农业经济管理参考书

    农业经济管理参考书1、陈吉元、陈家骥、杨勋主编《中国农村社会经济变迁(1949—1989)》,山西经济出版社,1993年 2、陈娆、田淑敏主编《农业经济管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 3、......

    农业经济管理11

    第十一讲农民收入问题一、农产品成本核算与盈利核算1.确定成本核算对象 首先明确给什么核算成本。本着“分别主次,区别对待,主要从细,一般从简”的原则,突出重点。 2.规定成本项目......

    Dadgfti农业经济管理8

    七夕,古今诗人惯咏星月与悲情。吾生虽晚,世态炎凉却已看透矣。情也成空, 且作“挥手袖底风”罢。是夜,窗外风雨如晦,吾独坐陋室,听一曲《尘缘》,合 成诗韵一首,觉放诸古今,亦独有风韵......

    0Imehrb农业经济管理8

    -+ 懒惰是很奇怪的东西,它使你以为那是安逸,是休息,是福气;但实际上它所给你的是无聊,是倦怠,是消沉;它剥夺你对前途的希望,割断你和别人之间的友情,使你心胸日渐狭窄,对人生也越来越......

    农业经济管理——[五篇模版]

    农业产业化经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摘要:本文对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农业产业化;问题;对策前言:农业产业化经营......

    农业经济管理复习提纲10-19

    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农业:是人们培育植物、动物和微生物,以取得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一般包括植物栽培业和动物饲养业。 2、农业现代化:是指要把农业建立在现代科学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