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年级校本课程开发纲要三字经
诵读---《三字经》课程纲要
《诵读---<三字经>》:适宜一、二年级,开设一学期,总计17课时。阅读内容《三字经》之《传到贵以专,为教妙在严》、《玉石雕后美,礼仪学中明》、《苦读当有恒,好学则无时》、《亲先哲圣贤,听妙语善言》、《血海苦作舟,书山勤为径》、《读史依古训,治学有良策》、《读书当循序,治学求渐进》
第1课:流畅诵读《三字经》之《传到贵以专,为教妙在严》前四句。教学目标:学生知道《三字经》之《传到贵以专,为教妙在严》前四句的意思并流利背诵。
教学方法:朗读、解读、背诵。
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2、了解《三字经》之《传到贵以专,为教妙在严》前四句;
3、教师讲解意思。
4、自由读;
5、展示读;
6、小组合作交流读后感。
7、集体背诵;
8、指名背诵。
第2课:流畅诵读、学习《三字经》之《传到贵以专,为教妙在严》的后六句。
教学目标:学生知道《三字经》之《传到贵以专,为教妙在严》的后六句的意思并流利背诵。
教学方法:朗读、解读、背诵。
教学过程:
1、教师讲解意思。
2、自由读;
3、展示读;
4、小组合作交流读后感。
4、集体背诵;
5、指名背诵。
第3课:学习《三字经》之《玉石雕后美,礼仪学中明》的前四句。教学目标:流畅诵读《三字经》之《玉石雕后美,礼仪学中明》的前四句。
教学方法:朗读、解读、背诵。
教学过程:
1、教师讲解《《三字经》之《玉石雕后美,礼仪学中明》的前四句。
2、教师激发兴趣使学生乐于阅读;
3、学生自由读、展示读。
第4 课:学习《三字经》之《玉石雕后美,礼仪学中明》的后六句。教学目标:流畅的诵读《三字经》之《玉石雕后美,礼仪学中明》的后六句。
教学方法:朗读、解读、背诵。
教学过程:
1、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教师讲解《三字经》之《玉石雕后美,礼仪学中明》的后六句的意思;
3、学生借助拼音自由读;
4、分小
组讨论读后感;
5、每组派两个代表上讲台汇报阅读感受。
6、展示读;
7、展示背诵。
第5课:《三字经》之《读书当循序,治学求渐进》的前六句。教学目标:能流畅的诵读《三字经》之《读书当循序,治学求渐进》的前六句。
教学方法:朗读、解读、背诵。
教学过程:
1、引导学生走入文本;
2、自由阅读;
3、学生讲解《三字经》之《读书当循序,治学求渐进》的前六句的意思;
4、展示朗读。
5、展示背诵。
第6课:《三字经》之《读书当循序,治学求渐进》的后六句。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地诵读《三字经》之《读书当循序,治学求渐进》的后六句。
教学方法:朗读、解读、背诵。
教学过程:
1、教师引导学生走入文本;
2、自由读文;
3、学生讲解《三字经》之《读书当循序,治学求渐进》的后六句的意思;
4、展示朗读;
5、诵读比赛。
第7课:《三字经》之《亲先哲圣贤,听妙语善言》的前四句。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地诵读《三字经》之《亲先哲圣贤,听妙语善言》的前四句。
教学方法:朗读、解读、背诵。
教学过程:
1、教师引导学生走入文本;
2、自由读文
3、读给大家听;
4、学生讲解《三字经》之《亲先哲圣贤,听妙语善言》的前四句的意思
5、、诵读比赛。
第8课:《三字经》之《亲先哲圣贤,听妙语善言》的后六句。教学目标:学生知道《三字经》之《亲先哲圣贤,听妙语善言》的后六句的意思;流畅诵读《三字经》之《亲先哲圣贤,听妙语善言》的后六句。
教学方法:朗读、解读、背诵。
教学过程:
1、教师讲解意思;
2、自由读;
3、展示读;
4、小组合作交流读后感。
4、集体背诵;
5、指名背诵。
第9课:巩固《三字经》前四小节。
教学目标:流畅诵读《三字经》前四小节。
教学方法:朗读、背诵。
教学过程:
1、自由读;
2、小组合作读;
3、展示读;
4、小组合作交流读后感。
4、集体背诵;
5、指名背诵。
第10课:《三字经》之《血海苦作舟,书山勤为径》的前六句。教学目标:学生知道《三字经》之《血海苦作舟,书山勤为径》的前六句的意思;流畅诵读《三字经》之《血海苦作舟,书山勤为径》的前六句。
教学方法:朗读、解读、背诵。
教学过程:
1、教师讲解意思。
2、自由读;
3、展示读;
4、小组合作交流读后感。
4、集体背诵;
5、指名背诵。
第11课:《三字经》之《血海苦作舟,书山勤为径》的后六句。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地诵读《三字经》之《血海苦作舟,书山勤为径》的后六句。
教学方法:朗读、解读、背诵
教学过程:
1、教师引导学生走入文本;
2、自由读文;
3、学生讲解《三字经》之《血海苦作舟,书山勤为径》的后六句的意思;
4、展示朗读;
5、诵读比赛。
第12课:《三字经》之《读史依古训,治学有良策》的前六句。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地诵读《三字经》之《读史依古训,治学有良策》的前六句。
教学方法:朗读、解读、背诵。
教学过程:
1、教师引导学生走入文本;
2、自由读文;
3、学生讲解《《三字经》之《读史依古训,治学有良策》的前六句的意思;
4、展示朗读。
5、诵读比赛。
第13课:《弟子规》之《余力学文》的第一小节。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地诵读《三字经》之《读史依古训,治学有良策》的后四句。
教学方法:朗读、解读、背诵。
教学过程:
1、自由练习读;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
3、展示读。
4、学生讲解《三字经》之《读史依古训,治学有良策》的后四句的意思;
5、诵读比赛。
小结:表扬先进指出不足。
第14课:《三字经》之《苦读当有恒,好学则无时》的前六句。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地诵读《三字经》之《苦读当有恒,好学则无时》的前六句。
教学方法:朗读、解读、背诵。
教学过程:
1、自由练习读;
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
3、展示读。
4、学生讲解《三字经》之《苦读当有恒,好学则无时》的前六句;
5、诵读比赛。
第15课:《三字经》之《苦读当有恒,好学则无时》的后六句。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地诵读《三字经》之《苦读当有恒,好学则无时》的后六句。
教学方法;朗读、解读、背诵。
教学过程:
1、自由读;
2、读给同桌听;
3、展示读。
4、学生讲解《三字经》之《苦读当有恒,好学则无时》的后六句的意思;
5、诵读比赛。
第16课:巩固《三字经》后三小节。
教学目标:能正确流利地巩固、诵读《三字经》5、6、7小节。教学方法;朗读、解读、背诵。
教学过程:、1、自由读;
2、小组合作读;
3、展示读;
4、诵读比赛。
第17课:整体巩固所学《三字经》的七小节。
教学目标:整体巩固所学《三字经》的七小节。
教学方法:朗读、感悟、背诵。
教学过程:
1、小组合作读;
2、读给同桌听;
3、展示读。
4、诵读比赛。
第二篇:校本课程开发纲要
固堤小学校本课程开发纲要
2014年10月
校本课程是在具体实施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前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需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为了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我校将在切实执行国家课程的同时,开发校本课程,构建我校新的课程模式。
第一部分 校本课程开发的意义
1.可以弥补国家课程开发的不足。我国长期以来一直遵守自上而下的国家课程开发模式,只强调共性和统一性,忽视了地方性和个性。校本课程开发,则可以更好地满足地方和学校的需要,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有差异的学习需求。
2.使教育体现出时代感,具有地方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弥补国家课程周期过长缺乏灵活性、滞后于社会变革、不能及时反映科技进步和社会需求的变化等不足,有利于课程理论与实践的不断丰富和完善。校本课程的开发有利于课程向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方向发展,适合社会发展需要.3.有助于推动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化。
首先,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全民教育。在基础教育阶段,素质教育就是要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不管他们的性别、种族、智力水平和学习准备如何。我国过去的“升学教育”只注意到少数考分高的学生的发展,而忽视了那些低分和处于中间水平的大多数。当这些人毕业走向社会时,他们成了“失败者”。学校将大批“失败者”推向社会,而社会中的绝大多数工作又将由这些“失败者”来承担,这样必然会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全民的总体素质水平。校本课程开发强调课程要适应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尤其要帮助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获得充分的发展。
其次,素质教育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全方位教育。这也就是说,要打破“应试教育”只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忽视情感、态度、动作技能、社会交往等其它方面的发展的不良现象。校本课程开发大多数集中于体验型、表现型、实践型、操作型和探究型的课程领域,这十分有利于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和谐发展。
4.有利于形成学校特色
校本课程开发强调学校利用自身的资源、自主规划、自我负责。这十分有利于学校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校本课程的开发主体是学校和教师,他们最了解学生的知识、能力和兴趣,并能集中学校和社区教育资源中某些方面的优势,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可以有效地解决“只有共性、缺乏个性”的课程体系所造成的“千校一面”的现象。
第二部分 校本课程开发的目标
1.获得亲身参与研究探索的体验。学生通过自主参与学习活动,获得亲身体验并产生积极情感,逐步形成喜爱质疑、乐于探究、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2.提高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展开,经过学生直接参与研究,并最终实现问题解决而结束。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性活动,提高综合应用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创新能力。
3.学会分享与合作。合作的意识与能力是现代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在课堂教学情境中,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有利于沟通与合作的良好空间,学生得以在这个过程中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学会交流和分享研究的信息、创意及成果,并在欣赏自己的同时,也学会欣赏别人。
4.增强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类的责任感。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关心社会的进步、祖国的前途、人类的命运、经济的发展、环境的保护等。
第三部分 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1.校本课程与国家、地方课程的互补原则。
校本课程开发要依据党的教育方针和国家、地方的课程计划,并对国家、地方课程过于强调统一性、缺少灵活性的现状进行弥补。我校的校本课程开发中,注重改变传统学科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态度;注重改变传统学科过于强调学科独立、缺乏整合的现状,强调学科的交叉渗透,强调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有机结合;注重改变传统学科偏重书本知识、结论性知识,强调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形成,强调与社会发展、学生生活的结合,强调与学生经验和兴趣的结合;注重改变接受学习和机械学习,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和探究发现,强调学生的信息收集处理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与人合作能力的形成和发展;强调建立指标多元、方式多样、着眼于学生发展的评价方式。
2.与学校的办学理念、培养目标相契合的原则。校本课程是实现育人目标的重要途径。
3.学校的传统与优势相结合的原则。要充分汲取学校在以往工作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发挥资源优势,挖掘学校、教师、社区的潜能,给学生创造优质的学习氛围,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空间。
4.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让学生个性和谐发展的原则。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学生的需要为出发点,尊重学生的自我选择,以达到发展个性、开发潜能、培养能力的目标。
5.立足长远发展的原则。确定教育内容与标准时,一定要符合教育教学规律,符合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不但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发展负责,还要为学生一生的发展负责。
第四部分 校本课程开发的内容
校本课程框架。根据校本课程开发原则,我校将校本课程分解为可供学生选择的六大类选修课程。具体类别、课程目标及课程方向如下:
A类:品质教育 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的创新性品质。
2.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使学生形成合理的价值评价系统。涉及学科:科学、思想品德课等学科。拟开课程方向:
学习策略辅导、理想与前途教育、学习心理辅导、传统美德教育、自我监控、人格结构与行为表现
B类:文化素养教育
课程目标:
1.使学生学习和理解中国传统文化及地方乡情文化,汲取传统文化的精髓,培养人文素养和爱国主义精神、热爱家乡和建设家乡的情怀。
2.通过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对比,培养学生历史与现实对比的观念,学会比较,学会鉴别。
涉及学科:文学、历史、科技等。拟开课程方向: 中国文化知识选讲 C类:人与自然、人与社会 课程目标:
1.认识自然,认识社会,培养关爱自然的意识。2.培养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涉及学科:科学、社会、地理等。拟开课程方向:
江河周边环保问题调查、环保知识介绍、环保主题活动设计 D类:科学发展与科学精神 课程目标: 1.使学生了解科学发展史,认识科学发展中包含的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
2.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和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兴趣和能力。
3.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激发学生探索宇宙的兴趣和思考人类生存的意识,培养学生为科学而献身的精神。
涉及学科:数学、科学、社会、地理、信息技术等。
拟开课程方向:科学发展史探微、航天技术、科学家成功因素分析、创新思维的培养、科技小制作、科技小论文、科技小报、校园科技活动展示
E类:生活技能与健身、艺术教育 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的生活技能。
2.培养学生终身健身的习惯和一定的体育技能,认识健身对人生的作用。
3.培养学生艺术欣赏的能力,认识艺术对人生的作用,培养艺术素养。
涉及学科:音乐、美术、体育、通用技术等。拟开课程方向:
生活技能培训及竞赛、“校园之声”民族舞蹈队、书画技法、剪纸艺术、校园黑板报、校报、篮球联赛、乒乓球、广播体操比赛
F类:学科特长训练 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的学科特长,培养学生灵活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与方法。
涉及学科:语文、数学、英语、科学、信息技术等 拟开课程方向: 各学科知识竞赛、电脑制作竞赛等
第五部分 校本课程实施的评价及保障措施
1.校本课程评价
加强对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的评价,是提高校本课程开发和实施质量的保证。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了解学生的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达成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校本课程的目标,以及教师的教学,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和课程建设的发展。
(1)课程的评价目的:
激励每个学生的发展;促进课程的发展,提高教育质量;促进教师的自我成长,提高专业能力。
(2)评价方法:
课程改革倡导“立足过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我们对校本课程实施的评价方法是:参与互动、课内与课外、自评与他评相结合的多元评价机制。
a.观察:学生是这一课程学习的主体,是具体的实施者,教师是这一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观察并记录学生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以此进行综合评价。b.交流:通过让学生的积极参与,把学习的收获写成心得进行交流,教师根据学生的体会进行评价。
c.社会评价:把课内学习与课外实践紧密结合,把学校的学习拓展到社会,根据学生在家庭生活中的表现,请家长参与评价。
d.自我评价:由学生根据自己了解知识的多少,探究能力的提高等方面进行自我评价。
2.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的保障措施
(1)提高认识。校本课程是相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而言的一种课程,是指以某所学校为基地,在理解国家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根据学校自身特点和现有资源,组织并开发实施的课程。由于校本课程是新生的事物,教师对此还不熟悉,为提高教师对校本课程的认识,学校组织教师学习课改文件,开办讲座,组织教师学习有关校本课的理论,使教师在短时间内初步领会校本课程实施的要领,掌握校本教材编写的基本原则。
(2)领导重视。我校的开放、民主、着重参与的管理特征,在进行校本课程发展过程中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校长非常鼓励教师参与校本课程发展。基于关心教师的专业发展和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校长鼓励教师自行设计教材,这既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也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水平,并且校长经常参与教师的日常教学活动。在校长的带领与直接参与下,校本课程的开发有了良好的组织保障,我校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领导小组和校本课程实施和开发小组,制定了开发与设计方案,实施方案,在理论和实施两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3)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实施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尤其教师之间的合作是校本课程开发的重要形式。因此,教师之间合作是研究的需要,必须使所有的教师都参与到课程实施中来。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确保学生学有所得,在学期初,许多教师能够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改革精神和学校校本课程纲要的要求,在承载着基础性课程艰巨的教学任务和压力的同时,认真查资料、做实验、联系社会实践、设计教案„„披星戴月,废寝忘食,为开发出有自己特色的校本课程作出了巨大的努力。
(4)组织保障。学校领导高度重视,校长自任组长,成立了校本课程开发小组,全面负责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工作。
(5)经费保障。学校划拨专项经费用于课程开发和实施,确保校本课程研发的顺利进行。
(6)加强对教师的培训。认真组织教师学习同类课题的相关文献资料,把握其内涵和精神实质,了解国内外及本地区的先进经验,转变观念,提高科研水准。
(7)认真组织研讨活动。研究期间每学期要组织课题组内交流、学科组内研讨、校级观摩等活动,使培训与开发有机结合,通过反复的实践、观摩、研讨、碰撞,提升开发能力。
(8)建立校本课程开发评价制度。评价机制的建立是校本课程开发有效运行的保障。要做好学生学习方式的评价体系的构建和校本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体系的研究。
第三篇:《旅游地理》校本课程开发纲要
选修课 «旅游地理 »
课程名称:旅游地理
课程类型:选修
教师:熊勇珍
课程对象:高一学生
规模预设:30人
学习时限:每周一学时,共十学时
场地设备:地理专用教室、教室
课程目标:
1、培养学生在感受、理解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获得研究方
法和体验;进而培养能够清晰地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学生交往能力、与人合作的意识、态度及团队精神。
3、增强学生主体意识、创新意识。
4、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高尚情操,并培养学生具有旅游环保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课程说明:通过学习本课程,可以让学生在旅游过程中学会如何欣赏更美的旅游
景观、获得更多的旅游感受,以及如何保护自己的人身安全、合法权益,保护旅游区的基础设施、旅游资源和环境等,对学生进行人文素养的熏陶,激发其爱我家乡、爱我中华的爱国主义情操。课程组织实施:教师讲解、学生讨论、学生设计方案交流、观看音像资料、外出
实地旅游
课程评价方式:学生出勤情况和作业完成情况各占50%的记分制
第四篇:一年级校本课程纲要
校本课程
一年级《博雅读本》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郑州市郑东新区昆丽河小学
科目名称: 校本课程
授课教师:王士枝 周利军 徐丹 韩雨 龚晓村 史彦燕
课程类型:必修课程
适用年级:小学一年级
教学材料:校本课程一年级《博雅读本》
教学时数: 30课时
一、课程背景
为了顺应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了满足全体小学生的兴趣爱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我校从上学期开始,结合自身特点,探索构建适合基础教育阶段的博雅教育育人模式,编写了博雅教育读本,以此作为学校的校本课程。
二、指导思想
博雅思想,源自古希腊时期所倡导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具有广博知识和优雅气质的人,让学生摆脱庸俗、唤醒卓异,成为一个有文化的人。我校试图尝试探索的博雅教育,是在汲取以往教育思想精华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着眼于培养学生具有均衡知能、深厚人文素养以及优雅气质的普适性的教育理念。学校结合学校自身特点,探索构建适合基础教育阶段的博雅教育育人模式,重新构建适合基础教育阶段的博雅教育理念。力求通过“博雅教育”,构建滋润学生、教师、学校和谐发展的教育生态。
三、课程目标:
本课程以课改为载体,坚持 “科研兴校”与创建“特色学校”相结合,传承读书文化,丰富学校文化内涵,努力实现学校课改总目标。在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中,本着“塑造完美心灵,培养健全人格”为目标,以人的发展为核心,以“陶冶学生情操,完善学生人格,丰富学生文化底蕴”为宗旨。
四、课程实施内容
第一课 仪态礼仪站坐姿势
第二课 递接物品篇 第三课 礼貌用语 第四课 用餐礼仪-中餐 第五课 儿歌 第六课 名亲情故事 第七课 古诗欣赏 第八课 美文欣赏
五、学习方式
1、在教育教学上,探究方法,严谨执教
立足课堂,加强校本课程教法研究。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更快地掌握礼仪的基本内容,就不能使用单一的说教法,教者不但要探索教法,还要注重方法的总结和积累。在备课中,力图体现校本课程的综合性、开放性、实践性、体验性,把语文、数学、科学、美术课、音乐等整合进校本课程
2、在实践中强化学生的合作意识
3、在实践中体验成功的乐趣
六、评价方式
①坚持评价内容的多维化。一是对课程本身进行观察评价,在实施过程中分析评价课程目标、内容、方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以及时调整。二是对学生的评价,不仅关注校本课程课堂上信息的获取,更重视学生多方面潜能的发展;不仅关注结果,还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态度。
②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主要采用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互评相结合,多种评价方式并行。③坚持评价方式的多样化。把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用代表性的事实来评价学生,对学生的行为表现予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做到正面引导。
第五篇:《剪纸艺术》校本课程开发纲要
《剪纸艺术》校本课程开发纲要
一、课程介绍 课程名称:剪纸艺术 课程门类:艺体类 教材来源:自编
授课时间:每周五下午第三节,每学期16课时 授课对象:初中一年级、二年级学生 教师姓名:***老师
二、课程目标
剪纸这一民间艺术形式,主要是运用剪刀、刻刀等工具,对纸材剪、刻、撕等艺术加工,采用镂空、折叠、套色、衬色、分色、填色、染色等剪纸表现技法,使之达到造型目的,成为有装饰情趣的平面造型艺术品。本课程的安排从学生的的思维的发展规律出发,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地,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剪纸的技巧,帮助他们建立自信,激发学习的兴趣。
1、认知领域
了解剪纸的发展过程,剪纸不同风格,以及不同地域,不同艺术风格的剪纸及特点。对剪纸的剪、刻、撕等技法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掌握形成剪纸作品的基本知识。
2、技能领域
通过剪纸课的训练,使学生学会剪、刻、撕等基本剪纸技法,结合中外作品欣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3、情感领域 剪纸有富有民族性和民间的艺术性,通过对剪纸的学习,使学生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形成学生独特的文化素养、审美意识、思维方式。
4、应用领域
在学习剪纸基本技法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大胆创造,并让学生善于把这一艺术形式运用到诸多方面。如:独幅画、连环画、小电影、广告设计、书祯设计、邮票、藏书票、图案设计、报头装饰等方面,拓展知识面。
三、课程内容
1.剪纸的历史
2.中国剪纸的特点
3.剪纸的造型方法
4.剪纸的创造方法和形式
5.剪纸的表现方法
6.剪纸的工具材料和技法
7.花鸟剪纸
8.动物剪纸
9.吉语剪纸
10.剪纸作品欣赏
11.剪纸作品装裱
四、课程实施
1.根据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学校整体课时安排,开课时间为每周五下午第三节课。2.教学方式:以多媒体教学、教师讲解、教师示范及学生实践相结合。
3.组织形式:组织初
一、初二有兴趣爱好的学生,集中授课,针对不同水平层次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4.场地设施:美术教室。
5.制作材料及工具:以美工刀为主,剪刀为辅,自备彩色纸张、垫板等。
6.班级规模:根据学生兴趣报名参加,40人左右。
五、课程评价
校本课程的评价主要以学生为主体,在注重基本剪纸步骤方法的同时,根据学生作品以其独特的创意为主,进行自评、互评。在进行校本课程评价时,教师要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看发展,看进步,让每一位学生都有成就感。不仅仅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的获得情况,更关注学习学习的过程、方法,及相应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