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江南乡上半年十项攻坚总结
江南乡十项上半年十项攻坚工作
情况汇报
为全力推进我乡经济的快速发展,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突出发展和民生两个主题,紧紧围绕项目建设、招商引资、提速增效、城市建设、民生改善、社会管理等关键环节,加快商旅宜居新乡镇建设步伐。
一、江南乡上半年十项攻坚指标完成情况:
1、地区生产总值全年计划完成418900万元,上半年完成226361万元,完成年计划的54.03%;其中一产增加值6158万元,工业增加值143851万元,三产增加值76352万元。
2、全口径财政收入全年计划完成7253万元,上半年完成311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42.9%。地方级财政收入全年计划完成2559万元,上半年完成171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66.8%。
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全年计划850000万元,上半年完成19604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23%。中油目前未上报数据,其它房地产直报。
4、规模工业现价产值全年计划716500万元,上半年完成337502万元,完成年计划的47.1%。
5、规模工业增加值全年计划229100万元,上半年完成11655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50.8%。
6、招商引资到位资金(域外)全年计划210000万元,1
上半年完成179300万元,完成年计划的85%。上半年共引进3000万元以上项目7个,分别为:中石油集团的中油数据中心项目、北京杰毅信投资有限公司的龙城帝景项目、隆源汽车部件有限公司的汽车配件项目、润子米业有限公司的润子米业项目、吉林市建鑫矿山设备加工有限公司的矿山支护螺母项目、建华村委会的建华工业园区项目、建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的东山新城回迁区项目;其中工业项目4个,商贸项目1个,房地产项目1个,旅游项目1个。在大巡查活动中我乡共有6个项目迎接检查,分别是:东山新城回迁区、建华工业物流、奇成养殖、朱雀山公园、隆源汽配、润子米业,巡检结果均达到省、市、区迎检要求。
7、总部经济发展全年计划完成6个。上半年完成3个,分别是江苏昌盛建设集团、北京新纪元三色生态科技有限公司、吉林省亿隆置业发展有限公司。完成年计划的50%。
8、农民人均纯收入4859元,新开发城镇就业岗位322个,新增就业人数309人。
二、具体做法
我乡十项攻坚工作从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入手,一是落实责任分解任务。年初乡政府制定目标责任制考评机制,把招同引资任务分解到各位领导和各科室,责任层层落实,按照任务完成情况给予奖励,刺激每个干部把招商引资服务项目做为首要任务,做到“项目到位,考核到位,奖惩到位。”二是筑巢引凤,抓好园区建设。即抓好汽车配套园区建设和孟佳、腰
岭子湖畔旅游区建设。三是抓好重点项目,推动产业提升快速发展。认真抓好汽车工业园区的筹备和落实,以汽车工业园区为载体,引进长友汽车等一批汽车配套项目落地。达到“签约一批项目、洽谈一批项目、推进一批项目”,做好项目的接续工作。累计总投资100亿元,加速我乡的城镇化和现代化进程,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四是创新招商模式,抓好项目跟踪服务。在坚持“以商引商”的同时,做好相关产业的大文章,引来一个,带来一批,辐射一片。在服务方式上要规范化,真心招商、热心待商、诚心助商,形成服务合力。
在抓好项目建设工作的同时,乡政府重视城市建设和管理,重视实施民生改善及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方面,在年初的“春季卫生大整治”专项行动中,乡政府组织机关干部、村环卫保洁作业队伍及驻乡企事业单位全员参战,累计清运越冬垃圾残冰、残雪累计4200余立方米。对吉丰东线、吉天线及村屯道路两侧环境卫生进行集中卫生整治,队吉天线全线实现长效管理作业,新增垃圾箱120个,并且同相关村签订了卫生管理协议。在清运道路垃圾上,乡政府累计投入大型机械台班近50个,累计投入资金30余万元,清运各类垃圾数十吨。腰岭子景区、唐家崴子景区环境保洁作业实行景区业户自愿出资自行管理模式,实现自行常态管理保洁作业,朱雀山景区由孟佳村及朱雀山森林公园共同管护作业,目前总体效果良好。针对建华村开发建设等热点区域私搭乱建现象,乡政府与市区土地部门、行政执法部门密切配合,在5月份对建华村多处抢建彩钢房违章建筑进行了清理拆除。针对孟佳村五、六、七社违章占道、二道沟大集占道经营拥堵交通问题也进行了清理和整治,均取得良好效果。
民生改善方面乡政府重视强化创业技能培训,上半年我乡举办创业培训班1次,共有65人参加。乡政府对全乡辖区范围内有营业执照、并且有雇工的企业、个体工商业户雇工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同时将企业用工情况录入微机,从而配合区里做好工人工资调查摸底工作。另外强化就业服务,开展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加强就业困难对象认定工作,积极帮助他们寻求再就业岗位,建立健全公共就业服务体系。
三、其它重点工作
1、东山回迁区建设。前期手续正在办理中,准备挂牌。14号廉租公寓楼正在建设第2层,16号楼正在打桩,现场施工用水已经打井,施工道路已修建30%,现场场地开始填筑碾压土方约28000立方米,现场挖掘土方40000立方米,现场施工电源正在连接,预计11月中旬完成20栋楼的建设。
2、建华征地拆迁。82户土地协议未签。
3、乡政府新办公楼建设。选址在建华村,恒山东路旁,占地面积8300平方米,建筑面积5162平方米,目前一层已完工,正在建设第二层,预计7月末主体完工。
四、下一步工作打算
预计全年全口径财政收入完成7253万元,地方级财政
收入完成2559万元。
在谈项目9个,其中预计下半年可开工的项目3个,分别是吉辰房地产、国安药业、奇成养殖;其它重点推进项目6个,分别是东方蒙特勒小镇、中兴总部街、长久汽车、福源馆、牛家大院、水上乐园。其中东方蒙特勒小镇、中兴总部街准备进入拆迁阶段。
着力推进建华回迁区建设工作,降低建设成本,加快施工进度,保证工程质量,尽早使1700户村民回迁入住。重点做好建华阿什等村土地征收、乡政府办公楼建设、违章建筑拆除、吉天线和吉丰东线日常卫生管理等工作。
第二篇:百乡扶贫攻坚计划总结
金用于山区机耕路和欠发达乡镇道路建设的就达1.12亿元,结对帮扶单位用于百乡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达到1亿多元,共修建乡村道路1638公里,新通公路村数292个,硬化道路63条;新建中小学校舍51幢。各地还十分重视对特困户的扶持,全面开展贫困户危房改造安置工作,改善贫困农户的生存条件,每年投入800万元,已使4538户贫困户的危房得到了修缮和改造,16000多人得到安居。
据初步统计,今年100个贫困乡镇的农民人均纯收入都将超过了1500元,预计平均达到1922元,比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前的1999年增长32.6%,年均递增9.87%,增幅高于近年来全省平均水平。10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从1999年的18万人下降到3万7千人,减少14万3千人,减幅79%。100个村的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从3900万元增加到5900多万元,增长52.5%。至此,为期三年的全拾百乡扶贫攻坚计划”已全面完成!
“百乡扶贫攻坚计划”的全面完成,标志着我省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这对于我们下一步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促进欠发达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全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的基本经验
在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的三年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创造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必须认真总结,并在今后扶贫开发工作中继续坚持和发扬。
(一)把加大扶持力度与增强农民致富能力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自我发展的“造血”式扶贫之路。为了实施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每年筹集上亿元资金,加强对百乡发展效益农业、下山脱贫、兴办工商企业、科技培训、交通道路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贫困户危房改造等方面的扶持。有关市和欠发达县也都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扶持措施,有力地促进了贫困乡镇的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各地在用好扶持政策的同时,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克服消极畏难的情绪和“等、靠、要”思想,把外部的支持帮助与自身的艰苦奋斗紧密结合起来,在增强农民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的基础上,把提高农民致富能力作为摆脱贫困的首要任务来抓,把智力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治本之策。根据效益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和劳务输出的需要,加强对贫困乡镇农民的农业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针对性地开展科技扶贫、教育扶贫、卫生扶贫、信息扶贫,使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增强了农民脱贫致富的能力,走出一条自我发展的“造血”式扶贫之路。
(二)把加快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和客观要求。在加快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折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对当地和全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贫困乡镇无论在产业发展中还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特别注重生态保护的原则,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和森林旅游、休闲观光农业,搞好生态公益林建设,加强小流域治理,把贫困乡镇建设成为生态屏障、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观光旅游胜地和当地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福地,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有机结合,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把下山移民与推进城市化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人口向城镇集聚,走出一条以城带乡、城乡协调发展的路子。近年来,各地都十分重视下山移民工作,按照“搬得下、稳得注富得起”的要求,积极创造条件,把下山移民与推进城市化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农民自愿、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机制,多形式、多层次地引导更多的山区农民进城安居乐业。在促进人口集聚的同时,都十分注重加快城市建设,发挥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依城建区、依镇设点,有计划、有组织、分阶段地推进人口内聚外迁,走出一条以城带乡、城乡协调发展的路子。
(四)把发挥政治优势与发挥市场作用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双赢”之路。这几年,各级都从讲政治的高度,切实加强了扶贫工作,把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实施;同时,各地也注重运用市场机制,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方针,大力推进地区之间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促进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资金、技术等各种要素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合理流动,实现优化配置,既有利于欠发达地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商品优势,又有利于发达地区拓展发展空间、加快产业转移和升级,在全省和更广阔的范围内形成优势互补、合理分工的产业布局,既增强欠发达地区和贫困乡镇的自我发展能力,也提高了发达地区的经济竞争力,走出一条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双赢”之路。
三、明确目标任务,大力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继续抓好扶贫开发,在完成百乡扶贫攻坚任务的基础上,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这是省委、省政府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从全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全局出发作出的战略性决策。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的对象是:农民人均收入低于2001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的300多个乡镇,主要目标是: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到2007年,80%以上的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低于1000元的人口发生率低于3%;下山移民取得重大进展,自愿要求下山的高山深山农民基本实现搬迁,半数以上的下山劳动力实现转产转业;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主要行政村通公路,通乡镇公路实现全面硬化,提高清洁饮用水比重,贫困家庭子女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免费入学,环境公害基本消除。
围绕上述要求和目标,下一步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充分发挥山区的资源和生态优势,做大做强绿色产业和特色产业。二是积极推进下山移民进程,促
进欠发达乡镇农民易地致富。三是进一步调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两个积极性,大力开展区域协作、“山海协作”和结对帮扶。四是以产业和区域发展规划为指导,进一步改善欠发达乡镇的生产生活条件。五是进一步加强欠发达乡镇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农民群众的致富能力。
第三篇:百乡扶贫攻坚计划总结
“百乡扶贫攻坚计划”全面完成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开始启动
一、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的主要成效
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三年来,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围绕特色做文章,迁移下山找出路,走出县域求发展”和“欠发达地区劳动力向发达地区转移、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贫困地区转移”的要求,大胆探索,积极工作,贫困乡镇的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农民群众普遍得到了实惠,扶贫攻坚的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效益农业发展迅猛,特色产业不断涌现。坚持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发挥山地资源多、生态环境好的比较优势,在各级财政扶贫资金和社会各方的扶持下,培育了一批名茶名果、高山蔬菜、竹材竹笋、食草畜禽等特色农业基地,发展了一批加工营销型的龙头企业和服务型的专业合作组织,使效益农业开始成为欠发达乡镇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三年来,贫困乡镇在省财政扶贫资金的扶持下,共发展高山蔬菜、竹材竹笋等效益农业项目535个,发展各类种植业面积34.34万亩、养殖鸡、鸭、兔、羊、猪等173万余只(头、羽),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279家,其中龙头企业60多家。在省里的带动下,各乡镇共发展效益农业面积87万亩,养殖1300多万只,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1344家。青田县仁庄乡的田鱼、永嘉县下寮乡的三黄鸡、西岙乡的菜牛、苍南县腾洋乡的笋竹两用林基地,磐安县贫困乡镇的中药材、食用菌的效益农业块状经济。都成了覆盖面广、带动力强的脱贫致富支柱产业。许多乡镇还积极发挥人力资源富余、水力资源丰富、山水风光秀丽的优势,大力发展山区小水电业和旅游观光业。景宁县英川镇、沙湾镇的小水电,文成县岭后乡的山水风光旅游,永嘉县溪口乡的古村落文化游,使许多农民走上发展第三产业致富的路子。
——下山脱贫步伐加快,转产转业走出新路。各地按照“搬得下、稳得注富得起”的要求,大范围、多形式推进高山深山贫困农民下山脱贫,同时把下山移民与中心镇、中心村、工业园区建设结合起来,与农村城镇化进程结合起来,促进农民转变观念和转产转业,加快他们融入市场经济的进程。三年来,100个贫困乡镇共建设下山脱贫小区161个,下山迁移农户15118户,53800人。武义县运用农民自愿、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机制,采取县城安置、中心镇安置、中心村安置和另星安置等多种形式,累计已有3.3万人搬迁下山,其中近60%的农民转而从事二三产业,收入大幅增长。据统计,近年来,这个县下山农民人均收入每年增幅都在40%以上,去年达到2400元。
——劳务输出快速增长,产业转移取得突破。我省人多地少,贫困乡镇资源贫乏的矛盾更加突出。为拓宽增收渠道,各地因地制宜,掀起了“走出去”的热潮,积极引导欠发达乡镇劳动力向发达地区转移,一批又一批贫困乡镇农民走上了外出打工脱贫之路。据统计,今年百乡农民外出经商、打工达28.37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60%,比1999年增长40.35%。仙居县溪港乡由近2000农民组成的油漆经销队伍遍布全国各省市,开设油漆经销店600多家,年创收2000多万元。同时,各地抓住发达地区经济加快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的有利时机,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向欠发达地区和贫困乡镇转移,进一步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苍南县五凤乡在县扶贫办等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引进温州天马电子加工厂,生产打火机另配件,每年可解决本乡及周边地区3000多人就业,仅此一项可使本乡农民增收1000多万元,今年人均可增收400元以上。
——科技扶贫力度加大,农民致富能力增强。各地在扶贫攻坚中越来越重视科技扶贫,把引进科技和技术培训作为发展当地特色产业、提高农民就业和致富能力的重要工作来抓。武义县宣武乡在浙江大学的科技扶持下,去年该乡发展高山蔬菜3000余亩,平均亩产值1500-2000元,特别是该乡大莱村生产的四季豆,由于品种优良,早季价格在2.5—3.0元/斤,比一般四季豆价格每斤高出1元以上,仅高山蔬菜一项就使该村农民人均增收575元。各地还积极开展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活动,三年来,百乡和所在县共举办了4416期培训班,受训人数299400多人,发放各类教材900多种、44万份。青田县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培训中心的作用,举办培训班718期,培训3.4万人次,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去年全县13个贫困乡镇农民人均收入增长11.3%。
——挂钩扶贫成效显著,社会帮扶蓬勃开展。这几年,各级挂钩扶贫单位把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领导重视,责任落实,纷纷深入贫困乡村,开展调查研究,帮助理清思路,选好扶贫项目。据不完全统计,三年来各级挂钩扶贫单位共扶持项目935个,对当地贫困农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绝大多数承担挂钩扶贫任务的发达县(市)和盛市企业(公司)发挥各自的优势,还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对扶贫项目在资金上加以保证。三年间,各级挂钩扶贫单位共向贫困乡镇提供帮扶资金2.42亿元,其中省里确定的145家挂钩扶贫单位提供帮扶资金1.56亿元,完成计划的104%。许多厅局(单位)和发达县(市、区)的党政一把手亲自带队,赴贫困乡镇调研考察,落实项目。省纪委原副秘书长方芳同志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走遍了泰顺县万排乡的每一个村落,带领当地干部农民引
科技、跑项目、促销路,被尊称为“扶贫外婆”。挂钩单位的行动极大力地激发和带动了社会各界扶贫济困的热情,纷纷捐款捐物,奉献爱心,广泛开展“送温暖”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各挂钩扶贫单位为挂钩乡镇捐赠旧家具4000多件,旧电脑396台,慰问金48.55万元,其它扶贫物资不计其数,为贫困地区人民献上了一份真诚的爱心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各地把改善欠发达乡镇的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内容,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结对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一大批通电、通水、通路、通电信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社会事业建设项目纷纷上马和相继竣工,欠发达乡镇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三年间,省级财政扶贫资金用于山区机耕路和欠发达乡镇道路建设的就达1.12亿元,结对帮扶单位用于百乡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达到1亿多元,共修建乡村道路1638公里,新通公路村数292个,硬化道路63条;新建中小学校舍51幢。各地还十分重视对特困户的扶持,全面开展贫困户危房改造安置工作,改善贫困农户的生存条件,每年投入800万元,已使4538户贫困户的危房得到了修缮和改造,16000多人得到安居。
据初步统计,今年100个贫困乡镇的农民人均纯收入都将超过了1500元,预计平均达到1922元,比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前的1999年增长32.6%,年均递增9.87%,增幅高于近年来全省平均水平。10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从1999年的18万人下降到3万7千人,减少14万3千人,减幅79%。100个村的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从3900万元增加到5900多万元,增长52.5%。至此,为期三年的全拾百乡扶贫攻坚计划”已全面完成!
“百乡扶贫攻坚计划”的全面完成,标志着我省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这对于我们下一步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促进欠发达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全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的基本经验
在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的三年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创造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必须认真总结,并在今后扶贫开发工作中继续坚持和发扬。
(一)把加大扶持力度与增强农民致富能力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自我发展的“造血”式扶贫之路。为了实施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每年筹集上亿元资金,加强对百乡发展效益农业、下山脱贫、兴办工商企业、科技培训、交通道路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贫困户危房改造等方面的扶持。有关市和欠发达县也都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扶持措施,有力地促进了贫困乡镇的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各地在用好扶持政策的同时,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克服消极畏难的情绪和“等、靠、要”思想,把外部的支持帮助与自身的艰苦奋斗紧密结合起来,在增强农民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的基础上,把提高农民致富能力作为摆脱贫困的首要任务来抓,把智力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治本之策。根据效益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和劳务输出的需要,加强对贫困乡镇农民的农业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针对性地开展科技扶贫、教育扶贫、卫生扶贫、信息扶贫,使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增强了农民脱贫致富的能力,走出一条自我发展的“造血”式扶贫之路。
(二)把加快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和客观要求。在加快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折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对当地和全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贫困乡镇无论在产业发展中还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特别注重生态保护的原则,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和森林旅游、休闲观光农业,搞好生态公益林建设,加强小流域治理,把贫困乡镇建设成为生态屏障、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观光旅游胜地和当地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福地,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有机结合,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把下山移民与推进城市化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人口向城镇集聚,走出一条以城带乡、城乡协调发展的路子。近年来,各地都十分重视下山移民工作,按照“搬得下、稳得注富得起”的要求,积极创造条件,把下山移民与推进城市化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农民自愿、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机制,多形式、多层次地引导更多的山区农民进城安居乐业。在促进人口集聚的同时,都十分注重加快城市建设,发挥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依城建区、依镇设点,有计划、有组织、分阶段地推进人口内聚外迁,走出一条以城带乡、城乡协调发展的路子。
(四)把发挥政治优势与发挥市场作用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双赢”之路。这几年,各级都从讲政治的高度,切实加强了扶贫工作,把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实施;同时,各地也注重运用市场机制,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方针,大力推进地区之间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促进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资金、技术等各种要素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合理流动,实现优化配置,既有利于欠发达地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商品优势,又有利于发达地区拓展发展空间、加快产业转移和升级,在全省和更广阔的范围内形成优势互补、合理分工的产业布局,既增强欠发达地区和贫困乡镇的自我发展能力,也提高了发达地区的经济竞争力,走出一条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
第四篇:“百乡扶贫攻坚计划”总结
一、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的主要成效
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三年来,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围绕特色做文章,迁移下山找出路,走出县域求发展”和“欠发达地区劳动力向发达地区转移、发达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贫困地区转移”的要求,大胆探索,积极工作,贫困乡镇的面貌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农民群众普遍得到了实惠,扶贫攻坚的各
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效益农业发展迅猛,特色产业不断涌现。坚持因地制宜,以市场为导向,积极发挥山地资源多、生态环境好的比较优势,在各级财政扶贫资金和社会各方的扶持下,培育了一批名茶名果、高山蔬菜、竹材竹笋、食草畜禽等特色农业基地,发展了一批加工营销型的龙头企业和服务型的专业合作组织,使效益农业开始成为欠发达乡镇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三年来,贫困乡镇在省财政扶贫资金的扶持下,共发展高山蔬菜、竹材竹笋等效益农业项目535个,发展各类种植业面积34.34万亩、养殖鸡、鸭、兔、羊、猪等173万余只(头、羽),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279家,其中龙头企业60多家。在省里的带动下,各乡镇共发展效益农业面积87万亩,养殖1300多万只,扶持农产品加工企业1344家。青田县仁庄乡的田鱼、永嘉县下寮乡的三黄鸡、西岙乡的菜牛、苍南县腾洋乡的笋竹两用林基地,磐安县贫困乡镇的中药材、食用菌的效益农业块状经济。都成了覆盖面广、带动力强的脱贫致富支柱产业。许多乡镇还积极发挥人力资源富余、水力资源丰富、山水风光秀丽的优势,大力发展山区小水电业和旅游观光业。景宁县英川镇、沙湾镇的小水电,文成县岭后乡的山水风光旅游,永嘉县溪口乡的古村落文化游,使许多农民走上发展第三产业致富的路子。
——下山脱贫步伐加快,转产转业走出新路。各地按照“搬得下、稳得住、富得起”的要求,大范围、多形式推进高山深山贫困农民下山脱贫,同时把下山移民与中心镇、中心村、工业园区建设结合起来,与农村城镇化进程结合起来,促进农民转变观念和转产转业,加快他们融入市场经济的进程。三年来,100个贫困乡镇共建设下山脱贫小区161个,下山迁移农户15118户,53800人。武义县运用农民自愿、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机制,采取县城安置、中心镇安置、中心村安置和另星安置等多种形式,累计已有3.3万人搬迁下山,其中近60的农民转而从事二三产业,收入大幅增长。据统计,近年来,这个县下山农民人均收入每年增幅都在40以上,去年达到2400元。
——劳务输出快速增长,产业转移取得突破。我省人多地少,贫困乡镇资源贫乏的矛盾更加突出。为拓宽增收渠道,各地因地制宜,掀起了“走出去”的热潮,积极引导欠发达乡镇劳动力向发达地区转移,一批又一批贫困乡镇农民走上了外出打工脱贫之路。据统计,今年百乡农民外出经商、打工达28.37万人,占劳动力总数的60,比1999年增长40.35。仙居县溪港乡由近2006农民组成的油漆经销队伍遍布全国各省市,开设油漆经销店600多家,年创收2006多万元。同时,各地抓住发达地区经济加快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快速推进的有利时机,积极创造条件,引导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向欠发达地区和贫困乡镇转移,进一步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苍南县五凤乡在县扶贫办等有关部门的帮助下,引进温州天马电子加工厂,生产打火机另配件,每年可解决本乡及周边地区3000多人就业,仅此一项可使本乡农民增收1000多万元,今年人均可增收400元以上。
——科技扶贫力度加大,农民致富能力增强。各地在扶贫攻坚中越来越重视科技扶贫,把引进科技和技术培训作为发展当地特色产业、提高农民就业和致富能力的重要工作来抓。武义县宣武乡在浙江大学的科技扶持下,去年该乡发展高山蔬菜3000余亩,平均亩产值1500-2006元,特别是该乡大莱村生产的四季豆,由于品种优良,早季价格在2.5—3.0元/斤,比一般四季豆价格每斤高出1元以上,仅高山蔬菜一项就使该村农民人均增收575元。各地还积极开展对农民的技术培训活动,三年来,百乡和所在县共举办了4416期培训班,受训人数299400多人,发放各类教材900多种、44万份。青田县充分发挥贫困地区培训中心的作用,举办培训班718期,培训3.4万人次,有力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去年全县13个贫困乡镇农民人均收入增长11.3。
——挂钩扶贫成效显著,社会帮扶蓬勃开展。这几年,各级挂钩扶贫单位把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领导重视,责任落实,纷纷深入贫困乡村,开展调查研究,帮助理清思路,选好扶贫项目。据不完全统计,三年来各级挂钩扶贫单位共扶持项目935个,对当地贫困农民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绝大多数承担挂钩扶贫任务的发达县(市)和省、市企业(公司)发挥各自的优势,还千方百计筹措资金,对扶贫项目在资金上加以保证。三年间,各级挂钩扶贫单位共向贫困乡镇提供帮扶
资金2.42亿元,其中省里确定的145家挂钩扶贫单位提供帮扶资金1.56亿元,完成计划的104。许多厅局(单位)和发达县(市、区)的党政一把手亲自带队,赴贫困乡镇调研考察,落实项目。省纪委原副秘书长方芳同志兢兢业业,任劳任怨,走遍了泰顺县万排乡的每一个村落,带领当地干部农民引科技、跑项目、促销路,被尊称为“扶贫外婆”。挂钩单位的行
动极大力地激发和带动了社会各界扶贫济困的热情,纷纷捐款捐物,奉献爱心,广泛开展“送温暖”活动。据不完全统计,各挂钩扶贫单位为挂钩乡镇捐赠旧家具4000多件,旧电脑396台,慰问金48.55万元,其它扶贫物资不计其数,为贫困地区人民献上了一份真诚的爱心
——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加快,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各地把改善欠发达乡镇的生产生活条件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内容,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扶持和结对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一大批通电、通水、通路、通电信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医院等社会事业建设项目纷纷上马和相继竣工,欠发达乡镇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明显的改善。三年间,省级财政扶贫资金用于山区机耕路和欠发达乡镇道路建设的就达1.12亿元,结对帮扶单位用于百乡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达到1亿多元,共修建乡村道路1638公里,新通公路村数292个,硬化道路63条;新建中小学校舍51幢。各地还十分重视对特困户的扶持,全面开展贫困户危房改造安置工作,改善贫困农户的生存条件,每年投入800万元,已使4538户贫困户的危房得到了修缮和改造,16000多人得到安居。
据初步统计,今年100个贫困乡镇的农民人均纯收入都将超过了1500元,预计平均达到1922元,比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前的1999年增长32.6,年均递增9.87,增幅高于近年来全省平均水平。10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从1999年的18万人下降到3万7千人,减少14万3千人,减幅79。100个村的村级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从3900万元增加到5900多万元,增长52.5。至此,为期三年的全省“百乡扶贫攻坚计划”已全面完成!
“百乡扶贫攻坚计划”的全面完成,标志着我省扶贫开发工作进入了新的阶段,这对于我们下一步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促进欠发达地区的跨越式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全省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的基本经验
在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的三年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创造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必须认真总结,并在今后扶贫开发工作中继续坚持和发扬。
(一)把加大扶持力度与增强农民致富能力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自我发展的“造血”式扶贫之路。为了实施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每年筹集上亿元资金,加强对百乡发展效益农业、下山脱贫、兴办工商企业、科技培训、交通道路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建设、贫困户危房改造等方面的扶持。有关市和欠发达县也都制定了相应的配套扶持措施,有力地促进了贫困乡镇的农民增收和经济发展。各地在用好扶持政策的同时,大力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克服消极畏难的情绪和“等、靠、要”思想,把外部的支持帮助与自身的艰苦奋斗紧密结合起来,在增强农民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的基础上,把提高农民致富能力作为摆脱贫困的首要任务来抓,把智力扶贫作为扶贫攻坚的治本之策。根据效益农业、特色产业发展和劳务输出的需要,加强对贫困乡镇农民的农业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的培训,提高农民的素质,针对性地开展科技扶贫、教育扶贫、卫生扶贫、信息扶贫,使广大农民群众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增强了农民脱贫致富的能力,走出一条自我发展的“造血”式扶贫之路。
(二)把加快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和客观要求。在加快贫困地区经济发展折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对当地和全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贫困乡镇无论在产业发展中还是在基础设施建设中,特别注重生态保护的原则,大力发展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绿色农业和森林旅游、休闲观光农业,搞好生态公益林建设,加强小流域治理,把贫困乡镇建设成为生态屏障、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观光旅游胜地和当地农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福地,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有机结合,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把下山移民与推进城市化有机结合起来,促进人口向城镇集聚,走出一条以城带乡、城乡协调发展的路子。近年来,各地都十分重视下山移民工作,按照“搬得下、稳得住、富得起”的要求,积极创造条件,把下山移民与推进城市化有机结合起来,运用农民自愿、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的机制,多形式、多层次地引导更多的山区农民进城安居乐业。在促进人口集聚的同时,都十分注重加快城市建设,发挥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依城建区、依镇设点,有计划、有组织、分阶段地推进人口内聚外迁,走出一条以城带乡、城乡协调发展的路子。
(四)把发挥政治优势与发挥市场作用有机结合起来,走出一条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双赢”之路。这几年,各级都从讲政治的高度,切实加强了扶贫工作,把实施“百乡扶贫攻坚计划”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动员全社会的力量共同参与实施;同时,各地也注重运用市场机制,按照优势互补、互惠互利、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方针,大力推进地区之间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的经济技术合作,促进自然资源、人力资源和资金、技术等各种要素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合理流动,实现优化配置,既有利于欠发达地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商品优势,又有利于发达地区拓展发展空间、加快产业转移和升级,在全省和更广阔的范围内形成优势互补、合理分工的产业布局,既增强欠发达地区和贫困乡镇的自我发展能力,也提高了发达地区的经济竞争力,走出一条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双赢”之路。
三、明确目标任务,大力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继续抓好扶贫开发,在完成百乡扶贫攻坚任务的基础上,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这是省委、省政府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从全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全局出发作出的战略性决策。实施“欠发达乡镇奔小康工程”的对象是:农民人均收入低于2006年全国农民人均收入水平的300多个乡镇,主要目标是: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幅度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到2007年,80以上的欠发达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低于1000元的人口发生率低于3;下山移民取得重大进展,自愿要求下山的高山深山农民基本实现搬迁,半数以上的下山劳动力实现转产转业;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主要行政村通公路,通乡镇公路实现全面硬化,提高清洁饮用水比重,贫困家庭子女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免费入学,环境公害基本消除。
围绕上述要求和目标,下一步要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充分发挥山区的资源和生态优势,做大做强绿色产业和特色产业。二是积极推进下山移民进程,促进欠发达乡镇农民易地致富。三是进一步调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两个积极性,大力开展区域协作、“山海协作”和结对帮扶。四是以产业和区域发展规划为指导,进一步改善欠发达乡镇的生产生活条件。五是进一步加强欠发达乡镇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的教育培训,着力提高基层组织的战斗力和农民群众的致富能力。
第五篇:乡脱贫攻坚工作情况
乡脱贫攻坚工作情况
乡脱贫攻坚工作情况
全乡现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XXX户、5XXX人,包括方洼、东岳、沈堂、陈棚、龙塘、梁棚、朱畈7个贫困村贫困人口为1XXX户、4XXX人,XXX个非贫困村(街)贫困人口为XXX户、12**人。
(一)、精准识别,解决好“扶持谁”的问题。**乡党委、政府坚持公开、公正、公平原则,严格按照“一进二看三算四比五议六定”工作法,识别贫困人口,同时开展数次建档立卡“回头看”,加强动态管理,做到应进则进,应出则出,不打糊涂仗。
(二)、凝心聚力,解决好“谁来扶”的问题。传导压力,层层压实责任。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乡里成立乡脱贫攻坚指挥部,党委书记任政委、乡长任指挥长。村支部书记为本村脱贫攻坚第一责任人,与乡里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立下军令状,挂出作战图,形成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整合力量,构建帮扶平台。
在转移就业方面,依托达尔美技校、诚信公司、金合欢、蓝天油茶公司、鹏程林农专业合作社精准扶贫服务站等单位,对有意愿的贫困人口开展免费技能培训。
在产业带动方面,乡党委、政府立足**实际,坚持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必由之路来抓,坚持走“公司+基地+贫困户”带动模式,同时把有发展潜力的贫困户培养成专业户,促进脱贫增收。
在易地搬迁方面,乡党委、政府坚持群众自愿、积极稳妥的方针,高标准编制了规划,确保搬迁对象“搬得出,稳得住,有事做,能致富”。目前东岳、方洼村两个集中安置点已开工建设,年底将有XXX户群众圆上“安居”梦。
在社会保障方面,乡党委、政府认真贯彻市脱贫指挥部第二号令,根据县统一安排,在全乡对低保户进行重新识别和认定,将丧失劳动能力等贫困家庭全部纳入低保,确定兜底贫困户XXX户、XXX人,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困难群众心上。
在临时救助方面,对因灾、因病、因突发事件导致生活困难的贫困户,予以必要的临时救助,切实保障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