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镇xx村新农村建设交流材料
抓产业促发展
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xx镇xx村新农村建设交流材料
xx村位于腾冲县西北部,是xx镇的南大门,距镇政府12公里,距腾冲县城41公里,东连马站乡,西接永兴村,南至中和乡,北通上街村。全村总面积12.3万亩,水田1600亩,旱地400亩,山林面积12万亩,人均占有林地54亩,是典型的林业大村。辖9个村民小组,28个自然村,510户2230人。经济收入以林业为主,2006年末经济总收入810万元,集体经济收入110万元,人均纯收入1600元,人均产粮350公斤。
近年来,xx村因地制宜的走出一条“以林富民、以农稳民、教育兴民、治安乐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路子,全村各项事业得到了和谐发展。主要做法和成效是:
一、抓产业,走以林富民的发展之路
(一)用活政策,大胆改革。xx村山多田少,根据这个实际,村“两委”班子经过认真的调查后,认为山林是本村优势产业,希望在山,潜力在山。于是决定念活“山”字经,走“以林富民”的路子。为此,xx村组建林了集体林场,发展集体经济。在1998年,村“两委”班子大胆改革,完善了12万亩山林的经营机制,将4万亩山林拿归村级所有,8万亩山林分配到全村各户。并且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分配机制,《村规民约》中规定:每年的集体林业收益,35%用于林业
扩大再生产,20%用于村民分红,45%用于公共设施和公益服务。
(二)走活路子,带动农户。一是走集体拉动农户的林业发展思路。多年来,xx村利用集体资金每年购买300万株树苗无偿提供给村民,到目前为止,共提供树苗1700多万株。通过大量的工作,村民由原来的不理解、不积极,变成自觉、主动造林的良好局面。二是走植管并重的林业机制。建立了28人组成的村级林业骨干队伍,并聘用专门的护林员,对全村的林业做系统管理。并逐年完善保障制度,将林业管理的相关规定,写入《村规民约》,加强用制度管理的办法,对林业进行严格的管理,树立了村民爱林、管林、护林的思想意识。
(三)林业发展,成效显著。多年来,xx村不断完善林业发展机制,积极探索,林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提高。人工林从几十亩发展到如今的9万多亩,森林覆盖率达89.1%,据业内人士测算,活立木蓄积达771780立方米,林业价值超过亿元。xx村念活“山字经”,逐步走出了集种植、养护、采伐、加工、运输、销售为一体的一条龙的林业经济路子。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林农从林业上真正得到了实惠,农民从林场的分红由人均15元增加到300元以上,2006年林农人均纯收入超过了2000元。
二、林业发展,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和谐发展
林业的发展,为各项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村民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情空前高涨。xx村抓住这一
机遇,顺势而上,全力推进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一)加强农业、农村基础建设。
1.积极推广科学种田,大胆引进优良品种,逐年加大对籽种、农药、化肥、农机的补贴投入。2006年购入总价值7.6万元的联合收割机和旋耕机各一台,2007年3月份发放籽种补助1万元。
2.大力发展农田水利建设,集体累计投资320万元,治理了30000米的防洪石挡墙、4道拦河闸、10条沟渠。特别是2004年遇到重大洪灾后,主要依靠自身力量及时完成了17公里的河床疏通工程,恢复了8座石拱桥,300多亩秧田得到了复垦。
3.加强村容村貌及环境整治,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生活环境。
一是修建了进村1.2公里的弹石路1条和200米的村集市水泥街道1段,石拱桥23座,改建村组道路10条17.3公里。总投资321.3万元,其中投入集体资金311.3万元,国家补助10万元,群众投工1.5万个。
二是在2004年发生重大洪灾后,投入82.3万元(国有投入76.9万元)将不适合居住原地的村民97户进行异地搬迁,改善了受灾群众的居住环境。
三是着力做好新农村试点建设,目前5个村民小组的村庄道路均已硬化为水泥路面或火山石路面,小灰山村民小组村庄道路正在建设之中,7个村民小组人畜饮水工程已建成,建成3个文化活动室。并积极开展节约能源环保卫生项目建
设,全村共修建沼气池201口,从根本上解决了村里脏、乱、差现象,减少了对资源能源的浪费。并开展治理村容村貌的各项工作,致力解决农村“五乱”的现象,加大对“三整三改”的工作力度,目前已取得阶段性进展。
(二)重视科学文化教育,不断增加对教育的投入。xx村为推进提高全村人民教育事业,一方面投入300万元,为两所完小和两所单小修建了校舍,购臵了200多套学生课桌、2套现代化远程教育设备,建成xx完小10000多平方米的钢混框架结构三层教学楼1幢;另一方面,对老师和学生实行奖励机制,对90分以上的小学生,统考中在镇前3名的老师进行奖励,对考上大中专的学生实行500至5000元的奖励。再一方面投资安装了有30多套节目的有线电视设备,丰富了人民群众的文化的生活。
(三)严抓卫生事业,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为解决群众看病难的问题,村集体投资40万元新建了村卫生所办公大楼,购臵了B超机、三大常规化验设备、显微镜、尿检设备,大力培训在职医师,使卫生所的软硬件环境逐步改善,有力保证了村民的健康。
(四)重视老龄工作,使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村两委从集体积累中拿出200万元存入银行,用利息对年老的村民进行补贴,凡年满55周岁的女性,60周岁的男性村民均可得到每月最低30元、最高300元的养老金,到目前为止已累计发放116万元的养老金,老年人的生活得到了一定的保障,从而以更大的热情参与社会公益事业,全村形
成了老年人自愿参与村“两委”工作的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为“两委”工作排忧解难的局面。
(五)严格村级财务管理
在村集体经济收入的使用上,村两委坚持用好钱,办好事的原则,实行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坚持村两委集体讨论,村民代表民主评议,理财小组审计,村务财务公开的制度,坚持每个季度进行一次民主审计工作,使每个干部清白、使每个村民明白。
(六)抓和谐,促进乡风文明。
和谐是发展的前提,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必须要有良好、和谐的环境。近年来,xx村高度重视“和谐社会”“无毒社区”“平安村社”的创建活动,充分发挥基层各种组织作用。并于《村规民约》为载体,以“以人为本、促进发展”的理念和“面向全民、突出重点、常抓不懈、注重实效”的方正,在全村倡导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
一是强化村组联动机制,做好村民的来信来访。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和“不出组,不出村”的原则,依照法律,结合村情,为民排忧解难。每年调处矛盾纠纷90多起,调解成功率达98%。
二是强化宣传力度,狠抓禁毒、防艾工作,宣传中央各中惠民政策,采用会议、板报、标语、讲座、入户宣传等方式,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是积极开展 “十星级文明户”评比活动。目前“十星级文明户”已从开始建时的22户发展到现在的65户,“九
星级”从40户增加到180户,“九星”以上的户数占全村户数的48%以上。有力的推动了全村精神文明建设,形成良好、和谐的社会环境。
xx村多年的努力,取得了显著成效,得到了各级政府的肯定,2006年获“全国敬老模范村”,2000年以来受云南省表彰5次,先后获 “五个好党支部”“全省人民调解先进集体”“全省文明小康示范村”等荣誉称号。
三、下一步的工作思路和设想
一是继续念好“山”字经。以 “林业三防协会”和“林业专业合作社”为契机,进一步规范全村林业发展规划,加强林政管理,加强中幼林抚育引进林产品精深加工企业、技术,提升林产品商品价值。二是树立多种产业经济。以林业为依托,大力发展草果和泡核桃,计划每种人均达到2亩,从而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三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的力度,切实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的条件。四是加强制度建设,做好民主管理。五是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事业建设,提高村民的科学文化素质。
第二篇:**镇**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
**镇**村新农村建设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自治区党委八届六次全会精神,根据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要求,现结合我镇的实际,计划通过建设**村新农村示范点,实行以点带面,力争利用5年的时间,把我镇各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治安良好、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基本情况
**村位于蒙山县城西北部,全村辖27个村民小组,976户农户,人口3500人。村设党支部,8个党小组,现有党员65名。全村总面积为24.1平方公里,耕地面积2276亩,其中水田面积1721亩,旱地面积580亩,全村林地面积10933亩。二○○五年全村人均纯收入2375元。
**村地处丘陵山区,全村土地、森林资源丰富,土壤肥沃,村委驻地距离县城2.5公里,依山傍水,交通便利。近年来,**村积极响应上级党委、政府的号召,充分利用本村的优势,大胆探讨发展经济的新路子程村组属北楼村的一个自然村,位于村委会北面2公里,依山傍水,交通方便。全组52户185人,有耕地面积500亩,全组经济发展以种养为主,程村组在北楼村经济发展中始终走在全村的前列。该组村民群众具有较高的思想觉悟和市场意识,能够积极响应党委、政府的号召,密切配合村委开展各项工作,积极探索适合本组经济发展的好路子。全组现有桑园230多亩,果园(柑橙类)80亩,早熟板栗100亩。养殖业方面,主要以瘦肉型猪为主。全组村民根据饲养瘦肉型猪经济效益好和市场前景看好的特点,纷纷实行牲猪品改。目前,全组有瘦肉型母猪60多头,牲猪存栏220多头,水产养殖15亩。
近年来,程村组在上级党委、政府领导与有关单位的大力支持下,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改善和美化生活环境。全组群众兴起了自觉投工投劳进行道路硬化、改水改厕、建设沼气池、村级篮球场等,到目前为止,全组52户中新建或者正在建设的砖混钢筋结构房屋38户,户均80M2,全组沼气池入户率达80%以上,该组的用电入户率和闭路电视入户率均达到100%,电话普及率达52%。
程村组全体村民积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具有良好的村风民风,科技学习蔚然成风,社会治安稳定,无赌博、迷信、吸毒等不良社会丑恶现象,总的来看,程村组具备了建设新农村示范点的良好基础。
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围绕区党委提出的“突出抓好农村道路、水利、能源、教育、医疗卫生等设施,强化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的要求,以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以改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基本生活条件为突破口,以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素质和生活质量为根本,把新农村建设作为解决“三农”问题和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新的载体,科学规划,整合资源,分类指导,分步实施,依靠群众,整体推进,逐步把全镇各村建设成为经济繁荣、设施配套、功能齐全、环境优美、生态协调、治安良好、社会稳定、文明进步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总体目标
从2005年2月开始到2006年8月,力争完成示范点新农村建设达标,并通过以点带面,典型引路,用五年的时间完成全镇各村新农村建设目标。以“三清三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路)和以创建文明村镇为工作起点,以“‘五通’、‘五化’、‘六有’”为目标,进行总体设计规划,因地制宜,因村制宜、因组制宜,分步实施,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治安良好,社会稳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具体标准是:
1、“五通”,即村通路,户通电、通水、通讯、通广播电视。
2、“五化”,即农民住宅内外墙批灰粉刷涂料美化;从行政村主干公路通往新村支道和村庄内主干道路铺设混凝土硬化;农户建设沼气池、卫生厕所、卫生厨房、村庄设立垃圾池、人畜分离、排水系统完善净化;村庄主干道两旁以及住宅之间、农户庭院绿树成荫绿化;村庄主要道路挂路灯亮化。
3、“六有”,即有健全的村级组织,有完善的管理制度,有科学的产业发展路子,有功能齐全的科普文化活动中心,有体育娱乐活动场地,有标准的宣传栏。
四、方法步骤
(一)、抓好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1、调查测算、规划设计。时间在2006年3月中旬前完成。村庄规划要结合地形,依山就势,不推山填土,不大拆大建,要从实际出发,立足于“三清三改”,规划拆除闲置旧房,集中规划建设猪牛栏,配套建设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力求规划切合实际,让农民接受。村庄规划编制要坚持实事求是、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科学编制的原则。要求在月底前组织国土资源所及规划所设计人员,根据本村区域特色和人文环境进行调查测算与规划设计,在经
多方征求群众意见并修改后,形成符合现代特色的新农村规划设计图。并且国土部门要严格按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村镇建设规划要求审批农民宅基地,不得在规划区外批宅基地。
2、实施阶段:从2006年3月中旬起至2006年8月止。
(1)通新村道路建设:组织群众积极投工投劳,完成由国道321线通往新村的主干道路及环村路建设,总长1.2公里,计划全部实行水泥路面硬化。路基宽4米,路面混凝土厚度不少于10厘米,并设错车道及安装路灯亮化。
(2)住宅外墙粉刷:组织动员群众争取在2006年8月底前完成38户混凝土住宅户外墙批灰粉刷涂料工作。
(3)“三清三改“工作:
①清垃圾、清路障:根据规划设计图,建设垃圾池,并组织群众清理卫生死角,清除各类垃圾、路障。实现村中心无成片暴露垃圾与路障。
②清淤泥:充分利用今年成立的北楼村古排河用水者协会的契机,组织发动群众交纳水费与投工,主要清理从新村旁边经过的古排河水利渠道的淤泥。并向上争取资金全面实现渠道三面光工程。涉及的渠道总长约1.2公里,清淤泥约需投工100个工日。
③改厕、沼气池建设:年内完成余下的10户沼气池与卫生改厕、改厨工作。
④人畜安全饮水工程:为使全组村民喝上干净的自来水,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问题,计划在屋背岭修建一个自来水池,总投资约25万元。该项工程可解决250多户1000多人的人畜饮水困难问题。
(4)建设养殖小区:根据规划设计要求,由国土部门统一调拨土地,农户自建方式,统一养殖场地,统一排放污水,全村养殖小区面积为1000平方米,分为家禽区、畜牧区。
(5)精神文明建设方面:
①村级篮球场及文化活动中心建设:计划争取上级包村单位的支持,在村中心建设一个500平方米的村级篮球场,并按规划设计要求,在篮球场边(古排河渠道面)建设一座占地面积2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中心及村民议事室。篮球场及道路两旁、住宅旁实现花草、果树绿化。
②宣传栏:计划在村级篮球场边建设一面宣传栏。主要用于党的有关政策法规、法制教育、农村实用技术及精神文明宣传等。
③实现农产品信息入户工程:争取电信与广电部门的支持,实现互联网宽带到村,闭路电视到户。
(二)抓好新农村的产业开发
新农村建设要根据本村实际,着力抓好适合本村产业发展的好路子,要充分发挥本地资源优势与区域优势,大力调整农村种养经济结构,努力增加农民收入。
1、桑蚕产业:要充分依托本县龙头企业的带动,北楼村作为梧州市桑蚕专业村及当前蚕茧市场价格上扬的有利契机,大力发展桑蚕生产。计划在今冬明春再扩种桑园面积100亩,并在新村主干道两旁的水田建立起一个50亩以上的优质桑种植示范基地,使得全村人均拥有约2亩的桑园。仅此项可使人均增收80元。
2、养殖方面。充分发挥市级瘦肉型母猪专业村的带动,抓好瘦肉型母猪的养殖,计划每户年出栏瘦肉型肉猪10头;同时发展养牛,计划年发展户均养牛10头以上5户。
3、做好山上发展文章,重点抓好早熟板粟的种植。充分利用新村靠山傍水的优势,开发山地,在抓好当前现有的早熟板粟的管理外,要扩大种植规模,使全村板粟面积达到300亩以上。同时抓好优质水果的种植,力争三年内人均拥有经济林2亩以上。
(三)积极培育新型农民
1、实施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工程。充分利用党员电教中心户、电视、电脑、宣传栏及农产品信息进村入户,组织各类培训班等形式,加强新村农民的实用技术培训。年至少培训农民5期,重点围绕村发展项目如桑蚕、板粟、瘦肉型猪养殖等知识的培训。
2、围绕桑蚕、水果、瘦肉型猪建设1到2个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并设立基地简介和牌子。利用基地带动全村的科技种养。
3、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员的培训和就业指导。在节日等外出人员返乡期间,召集返乡的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座谈,了解他们就业的情况并进行登记造册,并积极为他们提供就业信息,并认真组织本村农民参加县内的各类人才交流市场的招聘会,扩大就业。
(四)倡导新风尚
1、建立健全村级自治组织,完善各种管理制度。认真召开好村民代表大会,制定好村规民约,按照新村规划,重点抓好新村环境整治,建立健全门前“三包”责任制以及全体村民共同保护环境、爱护卫生的责任机制和约束机制,努力建设文明新村。
2、积极组织开展各类文明创建活动。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组织农民开展“除陋习、树新风”、“文明户”“信用户”等评比活动,反对封建迷信和宗族宗派势力,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并利用春节期间积极组织群众开展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丰富农民的精神生活。
3、团结互助,结对帮扶。加大帮扶力度,关心弱势群体,全村要形成结对帮扶,共同致富,在全村树立一股互助友爱的好风尚。
五、工作措施、要求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全镇、村各级领导充分认识开展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始终把它作为今后五年农村工作的重点,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确保人力、物力、财力到位,保证工作顺利进行。
2、优化服务,形成合力。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镇党委、政府在加强领导的前提下,要积极支持各村及示范点建设,并积极争取上级党委、政府及包村单位的大力支持,搞好各项建设服务,形成合力。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研究,细化方案,切实履行好各自的工作职责。
3、整合资源,争取政策扶持。一是积极向上争取扶持资金。二是要把新农村建设项目精心包装向上争取资金,要捆绑扶贫、以工代赈、农业以及果业、水利、能源专项资金新农村建设。三是广泛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引导群众想方设法筹集资金,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设美好家园。
4、明确责任,层层落实,确保按期完成示范点建设目标。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工作,时间紧,建设任务重,全镇要细化建设项目,落实好具体责任人与责任目标,集中力量抓好示范点的各项建设工作。
5、加强督查,严格考评。镇党委、政府将这项工作列入各村、包村干部目标责任考评。切实加强督促检查,定期检查建设项目进展情况,确保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工作的健康有序进行。
**镇人民政府
二○○六年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材料-镇村
新农村建设材料
西来桥镇西来村
西来村位于西来桥镇西南,地处集镇,南接常州,西傍长江,238省道穿村而过,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全村区域面积约4.6平方公里,下辖41个村民小组,总户数1137户,常住人口4275人,耕地2420亩。在新农村建设推进过程中,村两委班子以“20字方针”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团结和带领全体村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坚持经济、政治、社会文化事业同步推进,使全村各项事业得到较快发展。
紧抓强村富民这一主线。近年来,村累计投资260万元,分期建立富民工业区,新建标准化厂房2100平方米,改造老厂房2000余平方米,工业区内实现水、电、路三通,各项基础设施完善,承载经济发展的平台作用得到有效发挥。村域经济长足发展,一方面带来了村级集体的增加,由“十一五”初的不足万元,到2010已达38万元;另一方面,带来更多更好的就业机会,全村约400余人就近上班,村民收入得到进一步提高,2010年,村民人均收入达9400余元。
发展特色农业,规模农业,高效农业是强村富民的必由之路。为了充分利用岛镇特有的江滩资源,我村在不破坏原有自然风貌的基础上对江滩进行围垦,建成农业生态园一座,现已成为集江虾、特色鱼养殖,花卉苗木种植培育和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特色农业基地。在发展规模农业、高效农业的探索中,我村大胆尝试,09年在市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流转土地100亩建成大棚秧草种植基地,随后在此基
础上,又成立了秧草种植专业合作社,在引导农民组织化生产、专业化种植、规模化经营的探索中获得了宝贵的经验。
集镇的优势为发展三产服务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随着整个西来桥镇“产业岛”建设的深入,三产服务业的需求也会更加迅猛,为此,村里的三产服务基地正在加紧建设中,以提供物业房的形式引导和带动三产服务业的发展,正如村支书施为民所说:“
一、二产的发展能强村,但真正要富民,还要靠三产,要人人有事干,人人有生意做,那么西来村就真正富裕了。”
发展重在利民,截止到2010年底,村累计投入400万元,铺设改造高标准水泥路面40000余平米,村内水泥路覆盖率达98%。下大力气进行村容村貌的改造,强化环境治理力度,对河道沟塘进行疏浚清淤,对道路、河道两旁种植香樟、紫薇、广玉兰、黄香球等花卉和美化树,生活垃圾日产日清。道路整洁,环境优美。一条条水泥路直通村民的家门口,道路两旁绿树成荫,家家户户院里整洁卫生,鲜花盛开。“村强,民安居”的设想已经初步实现。
以村民服务中心为阵地,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促进农民素质提高。其中,每年定期举办文化培训不少于8期,累计培训村民不少于400人次。各项文体活动蓬勃开展,西来村老年秧歌队和太极柔力球队先后在市镇表演比赛中获奖。
深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几年来,该村把政治文明建设作为重点,不断健全规范村务运行体系。建立三级议事机制。对于事关村级发展,群众利益的大事,都要经过党
员、村民代表会和村民大会讨论通过。
我村通过“产业强村、生态建村、文化兴村、民主治村”,有力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在建设和谐新农村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第四篇:XX村新农村建设交流材料
发展与稳定共谋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村共有村民717户,2187口人,总面积1747.4亩。2005年全村社会总产值为1.6亿元,村财收入23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416元,村固定资产总值5500多万元。曾先后获得省级“明星村”、“先进基层党组织”,市级“农村小康建设先进单位”、“文明村”。我村现有干部18人、党员51人、保安12人、托管员6人、清洁工12人、13个村民小组、1076个劳动力,从业人员712个,其中从事家庭经营的352个,从事农副业15人、工企业240人、建筑业70人、交通业44人、商业209人、外出101人、其他行业33人。在外华侨247户、624人。
一、对新农村建设的认识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综合国力的明显提高,工业化程度的提高,目前我国已经发展到了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从2004年和2005年两个中央“一号文件”中,能够明显地感受到,“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已经开始实施,解决“三农”问题的政策力度正在不断增强;另一方面,新农村建设活动从解决农民最普通、最平常的生产生活等基本问题入手,建设新村镇,培育新农民,把坚持以人为本和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统一了起来,能够有效的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村风改善。同时,新农村建设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村级发展稳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对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村地处我市城区西北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村乘着改革开放的强劲东风,充分发挥城郊优势,抓住**市区延伸扩展的机遇,干群齐心搞开发,艰苦创业建商场,四轮驱动办企业,完善承包大发展。不仅甩掉了贫困帽子,而且率先进入了小康村行列,村民素质普遍提高。现在我村土地基本都被征用,只剩杂地和山地(约60亩),村民大部分过着和城市居民一样的生活方式,和原先农村的概念有很大的不同,因此要立足自身实际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过去我村农村建设中的做法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具体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可以说是任重而道远。在新村建设的进程中,我们的主要做法有三点:
1、超前规划,规划是先导。
现在的**村就是我们于90年描绘的蓝图。当时,我们村经济发展势头不错,我们村两委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依托市区延伸扩展的机遇,以土地换资产(店面),联合开发搞建设,使我村现有店面107间,总面积11175平方米,年总收入200多万元,解决村集体经济收入的后顾之优。
在村土地日益紧张的情况下,实行借鸡下蛋,发展异地工业,抓住市政府开发工业区的有利时机征用工业区土地,采取土地优惠出租或让售的办法,积极引进新办企业,增创产值、税收,增加村经济收入。2005年,我村又引进一家新企业--华精密工业有限公司,预计年产值可达1000万元。
以村民集资的形式搞农村建设,先后集资建设了岐后新村、桔档新村、**桥新村、后洋新村共500多户,并且在**桥新村还配套建了公园、沿江花圃和文化室。桔档新村也利用有限的空间建了小型公园,使95%的村民住上新居楼院,人均住房面积达70平方,逐步把**村建成一个富裕文明的新村庄。
2、抓班子,促建设。
村两委十分重视全村党员干部群众的学习,建立了学习制度、“三会一课”制度,规定每周二晚上为班子成员学习时间。坚持每月10日为党员活动日,并充分利用党员活动日和两委干部会,组织党员认真学习。其次,制订了党员发展计划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措施,不断扩大组织队伍。调动广大共青团员的助手作用,保障党组织的先进性。再次,村两委重视制度建设和民主决策。先后建立健全了党员学习制度、民主议事制度、村务公开制度、财务公开制度、村规民约、计划生育村规民约、自治章程等一套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村两委之间互相谈心,互相信任,增加了工作的透明度,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充分信任。
3、长期坚持。
一个村庄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必须长期坚持。一是要保持公益设施连续投入。近年来,我们不断加大公益设施的投入力度,先后建设了村幼儿园、老年活动中心、怡康园、乐寿园等基础设施,改造了天王溪和村间道路,实现村间道路基本水泥化,自2000年以来,村社会事业总投入达180万元;二是不断发展集体福利。对居住在本辖区内的本村村民垃圾处理费和群防群治费进行全免,60岁以上老人每人每月发给50元的生活费补贴、逢年过节还发给50-100元的慰问金,独生子女户、两女扎户每对夫妇每月给予100元的生活费补贴,其子女上学学费由村报销,困难户、党员、退休干部、二女扎户、独生子女户、军属等每年都进行慰问,发出慰问金2万多元,对村民子女考入大中专学校的,每人给予奖励500元和300元。
由此,我们深深的认识到:规划是前提,经济是基础,坚持是保障。没有科学的规划,村庄建设就会失去方向;没有强大的集体经济作后盾,建设就只是一句空话;有始无终,半途而废,不能持之以恒,什么事也干不成。同时,随着新形势的发展变化和村级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我们对村庄规划作了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十一五”期间,**将新建一处休闲广场,一个山林公园,村民的生活将更加富裕而美好。
三、新农村建设的优势和面临的问题
建设新农村,我们村主要有三方面特点:
一是集体经济相对发达。村现有集体资产5500多万元,去年,实现工农业总产值1.6亿元;二是班子团结务实。我们村凡事讲民主,重民意,村办建设项目,都是村两委形成意见后,拿到村民代表议事会上定。村两委成员还坚持每周开例会,查找问题,安排任务,真正把每天的工作做实、做细;三是村风淳朴、秩序井然。我们坚持严抓全体村民的普法学习,村干部组成义务巡逻队,坚持昼夜值勤,开展了“三八”“端午”“重阳”“八一”联欢等一系列活动,倡树了文明健康的村风。多年来,我们村社会稳定,未曾发生一起群体性上访事件和重大案件。
新农村建设,主要面临以下困难:
一是劳动力素质较低。村民思想观念落后,就业能力差,阻碍着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村民收入的增加;二是建设急需相应的支持。我们的新农村建设还只处于一种初期探索阶段,规划上需要科学的指导,基础设施建设还不尽完善,建设需要政策和资金的扶助。三是地处城乡结合部,村居民混住,单位、企业、特别倒闭企业多,线长点多,管理上存在一定的难度。村民在政策享受上与其他农民有所不同,与居民又不同,如在享受教育“两免一补”上村民就没有享受,在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费上最低额度又按农村待遇。
四、今后打算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农村的支持力度,实施粮食直补、免征农业税、教育“两免一补”等举措,让农民真正得到了实惠。今后工作中,围绕新农村建设,我们按照“20字”方针的目标,确定了“超前规划、加大投入、突出特色、建设新村”总体思路,我们将以壮大集体经济、美化人居环境、构建和谐村庄为重点,给村民创造一个良好的人文环境。
1、发展生产方面
主要发展第二、三产业,特别大力发展飞地工业,继续做好企业的扶持、帮助等配套服务工作,及时为企业排忧解难,鼓励村民查找发展生产的新路子和投资办企业,对有好思路和引进企业的人员给予相应奖励。
做大做强店面出租行业,引进配套商业,提高服务质量,搞活周边经济,增加租金加入。另外还计划在村部三楼以上建商业、办公楼、娱乐场所等形式的场所,增加出租收入。
加快停车场项目建设,尽快完善配套设施,使其能够提供停车、乘务、修理等服务,增加村经济收入。
2、生活宽裕方面
合理安排富余人员的就业工作,引导贫困户脱贫致富,加入宽裕队列,鼓励无技术无资金的劳动力对剩余的土地进行种养,帮助提供技术信息,增加其收入;与企业及用工单位推荐岗位,按才使用,对号入座,帮其解决;逐步提高村民福利待遇,做好弱势群体的社会保障;努力做好因高速公路搬迁户及紧缺房村民集资建房安置工作。
3、乡风文明方面
加强对村民思想文明、公民道德实施纲要及法律知识的宣传教育,将文化宣传阵地进入敬老院,以破除迷信,信仰科学为指导思想,提高村民文明意识,鼓励村民争创文明村、文明户及文明市民活动,倡导邻里和睦、团结互助的新风尚,发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利用老年节开展老龄人保护法宣传。
大力宣传计生知识,发挥中心户长作用,提高村民知晓率,教育引导村民树立科学、文明、进步的婚育观念,加强计生“双查”力度,把工作重点落实到抓基础,抓孕前管理,严格控制早婚、早育现象,强化流动人口管理,进一步提高农村计生工作水平。
继续推进平安创建工作,加强对保安人员管理,提高群防群治能力,创造条件对辖区进行技防管理,提高治安管理自治能力,遏制犯罪率,创造祥和文明安全的人居环境。
加强公园建设,搞好绿化,配备健身器材,让村民在区内有一个好的活动锻炼娱乐的场所,坚持做到精神、物质、政治三个文明。
4、村容整洁方面
加强清洁工管理,做好日常保洁,及时处理卫生死角,加强村间道路排水工程建设,及时清理乱粘贴,乱摆摊设点,要求保安人员做好车辆停放疏导工作,加强禽畜圈养管理工作,对有污染源的养殖,指定地点集中圈养,并完善排污设施。
改善人居环境,加快天王溪整治工作,对周边违章搭盖给予依法拆除,计划在后洋新村和桔档新村后面建一个新公园,彻底改变该区居民环境,永别水淹、沟臭、无绿化的状况。支持政府旧城改造,加快城中村改造步伐,改变旧村面貌,理顺单位村居民混住一体,造成整治工作带来的各种复杂问题。
5、管理民主方面
继续推进民主听证工作,实行村务公开,阳光操作,广泛动员群众参与村大事的探讨,充分发挥村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强化监督制度,坚持贯彻落实村财镇审工作,确保阳光工程落到实处,切实做到村民满意,激发了村民参政议政的热情,为“奔小康、建新村”出谋献策。
五、需要政府帮助解决的问题
1、加快天王溪治理步伐。
2、充分利用土地资源,要求对糖厂周边用地进行规划,推动旧城改造。**幼儿园用地要求给予重新规划,盘活土地资源。
3、加快城中村改造。
4、理顺辖区内单位的管理办法。
**街道**村
二00六年十月十日
第五篇:镇新农村建设工作汇报交流材料
今年来,按照中央省委“一号文件”精神和县委县政府《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农村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意见》,我们结合本镇实情,认真学习政策,开展调查研究,制定我镇新农村建设近期和长远规划,按照“一年办试点,两年抓推进,三个有变化,五年见成效”的总体要求,全镇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取得阶段性的成果。
一、加强
新农村建设的宣传发动和规划工作。我们召开了全镇干部专题大会,贯彻宣传中央省县委县政府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有关精神,通过印发宣传品向农户发放。在主要道口街道刷写醒目大型固定宣传标语、宣传牌、规划牌,于××*、魏店等五个小集镇悬挂宣传横幅。把新农村建设的内涵及意义宣传到家喻户晓。七月份,我们还组织各村支书分别到城关、曾店等本地和外地新农村建设试点参观学习。根据外地的经验,结合本镇实际,我们认真研究制定了《××*镇2006年—2010年新农村建设发展规划》。镇党委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到县级试点界牌村召开两次现场办公会,根据界牌的实际,制定了界牌等县镇试点新农村三年建设规划。做到宣传到位,规划可行、操作性强。
二、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通村公路建设步伐加快。我们紧紧抓住中央对通村公路建设补贴的机遇,结合新农村建设要求,在去年全镇通村公路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的基础上,今年计划继续修通余下的七条通村公路,里程12.4公里,至此,全镇通村公路45公里全线修通,全镇实现东西通村公路两大循环,通村公路实现村村通。我们制定了通村公路建设规划,成立了道路建设督导专班,通过群众集资,镇在外“四有人士”捐助等办法,七条公路自筹资金基本到位,至6月底路基工程建设全部完成。目前,已完成洪岗方罗路2.4公里和高铺喻家山路0.8公里水泥路建设,余下9.2公里计划11月底完成路面铺设工程。水利设施建设加强。针对××*镇情,我们把降低抗旱成本作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点工作来抓,这是××*人民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4月中旬,我们投入47万元完成了六里坡溢洪道,罗范红石埠头拦水坝和洪岗拦水坝三项工程;对全镇9处泵站进行了维修,其中机泵更新两处,电机添置一处,变压器更换两处,机房改造一处,其他设施维修4处。在去年塘堰开发的基础上,去冬今春狠抓了蓄水保水工作,新挖扩挖塘7口,新增蓄水70万方。带动全镇农民自发新挖塘堰6处,完成土方2.5万方,新增蓄水50万方。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逐步落实。通过入户宣传,直管部门优惠,大户捐资,村级补贴,目前全镇新增入户2000户,占40%,计划年底达到60%以上。
三、深入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前提下,按照调优、优质、生态的要求,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发展特色农业,绿色食品和生态农业,做亮板块,按照项目计划,××*探索节水高效模式,发展藜蒿+瓜菜种植模式,走老板发展带动农户发展,示范种植带动大田种植的路子。今年全镇发展西瓜3000亩,亩平增收250多元。拟定发展藜蒿500亩。继续探索缺水少水抓发展文章。4月中旬,在陆洼村岗朱湾复垦土荒坡地300亩,在孝昌引种种植耐旱经济作物红栀子6万株,投入10万元,三年挂果成林后亩平纯收入可达1000多元。恢复××*母猪产业,母猪生产发网展到1070头。壮大仔猪经纪人队伍,拓展销售窗口,上半年仔猪生产销售突破6万头。大力支持以粮食收购加工为主的民办加工龙头企业,提高市场竞争力,探索公司化运作模式。上半年个体粮食加工户发展到5家,年可收购加工销售粮食达8000万斤。
四、大力发展劳务经济。把培养造就新型农民作为加快农村小康建设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统筹镇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大事来抓。通过阳光工程,扶贫培训等渠道,培训劳务工、农民工,提高劳务工素质和就业质量。镇成立劳务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年初通过联系东北、广州、长沙、北京等相关劳务市场,今年新增劳务输出2000余人,打工经济全镇人平增收1500元。
五、奋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村建设。为了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加强县、镇两级4个试点村建设的领导,镇成立了领导小组和工作专班。四名党政成员分别包村负责,镇直有关部门挂点帮扶。对县级新农村建设试点界牌村发挥316国道路域优势建设中心村。一是优化村庄布局。请县规划局来现场堪测,对沿316国道的界牌中心村布局进行重新整理规划,制定了两个文明小区、一个工业园区、一个公共活动区和一个集贸商业区。在文明小区内新建的房屋必须做到“四统一”,即统一放基、统一层高、统一装饰、统一看面。对原来破旧不堪和乱搭滥建进行拆除,整治昔日建筑凌乱,设施不全的村庄旧貌,成为环境优美、秩序井然的文明小区。二是硬化村组公路。全村4公里村组公路通过村民自筹资金,已全面完成路基工程建设。路面铺设等待政策补贴。至此全村实现公路组组通。三是建设村级三室,请县设计院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