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06年潼阳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目标
2006年潼阳镇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目标
一、重点工作
1、招商引资:完成开发区项目合同引资7000万元,开发区项目实际到位固定资产2100万元,工业骨干项目实际到位固定资产600万元。
2、重点经济指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3800万元,财政收入40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360元,全社会50万元以上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10589万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个,规模工业企业增加值900万元,私营个体经济入库税收321万元,实际利用外资30万美元。
3、法制建设:由党委书记、纪委书记分管法治建设工作,设立依法治镇办公室,配齐法治工作人员,软、硬件设施配备齐全,经费保障,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及相关措施。
4、社会稳定:大信访案件、安全工作、社会治安得到有效处理。计划生育达标。
5、计划生育达标。
6、策应扶持:完成策应市级以上单位或部门扶持项目资金20万元。
二、单项工作
1、农村实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90%,做好逐村公路改造和养护工作;完成农村“三清”工程,畜禽重大疫病防治密度100%,完成小城镇绿化及新植杨树任务,完成小城镇“1+4”工程。
2、劳务输出与培训:新增有组织进县开发区务工270人,新增 1
劳动技能培训1770人,新增境外劳务41人。
3、政治及精神文明建设:党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纪检、宣传、统战、人武、双拥、殡改工作。
4、领导交办工作完成。
2中共潼阳真委员会 阳镇人民政府 二○○六年二月六日 潼
第二篇:十二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十二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中共十七届五中全会2010年10月18日闭幕,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为未来五年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定下了基调、指明了方向。
全会认为“十二五”时期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全会提出了今后5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社会建设明显加强,改革开放不断深化,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实质性进展,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抵御风险能力显著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更加牢固。
十二五规划意见相比十一五在民生、新型工业体系建设、经济结构调整方面有诸多新提法:在5年远景目标中,首提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以及城乡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加,显示收入分配成为5年计划重点。在消费领域,从十一五的“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到十二五的“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
在现代化工业领域,强调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全面提高信息化水平和发展海洋经济。在新兴产业领域确定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为支柱产业;新能源、新材料、新能源汽车产业为先导产业,并对重点发展的子产业进行了调整。我们建议特别关注:高效节能技术装备及产品、航空装备、信息产业的核心基础产业、动力电池、驱动电机和电子控制领域、生物育种。
民生保障方面,从十一五的完善城镇职工保险向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公共服务体系转变,首提“促进就业和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和“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显示国民劳动报酬收入在十二五期间有望大幅提高。
在其他方面还包括:首提“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以及从“认真研究制定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措施”向“全面做好人口工作”转变
第三篇:温水镇经济和社会发展
温水镇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今年是落实县委、县政府总体发展战略,促进我镇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从影响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因素及实现我镇经济发展途径的角度出发,认真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和城镇化建设的条件及发展潜力,制定本规划,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简要回顾
去年,我镇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全镇人民的共同努力下,较好地完成了上年计划提出的各项目标,使全镇的社会生产力、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有了较大提高。
1、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设高标准农田2000亩,养殖业健康发展,奶牛、肉牛、生猪生产呈现良好势头,农业结构调整带动了其它各业的发展,花卉种植业和家庭养殖业的悄然兴起,已成为农业结构调整的新特点,为建设生态型农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第一产业国民生产总值稳中有升。
2、工业经济持续上升。食品加工为基础的产业格局正在形成,个体、私营企业的发展成为我镇经济发展的新生力量。
3、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度假、旅游,食品加工园区建设工程,形成了商贸、餐饮的服务体系,为群众提供了消费场所。
4、城镇建设步伐加快,镇容镇貌明显改观。确立了镇区新的建设规划。
5、实施科教兴镇战略,推动了经济和社会发展。制定了《科教兴镇意见》,“普九”成果不断巩固,教育改革不断深入,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初步完成,调整后的学校实现了规模办学。
6、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卫生事业发展迅速,镇卫生院医疗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人民的医疗卫生防疫和健康水平不断提高,生育工作完成各项指标,环境保护完成市下达的各项治理任务。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民主法制建设、精神文明建设都取得明显效果。
二、今年工作重点
今年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时期。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为我镇加快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从自身发展条件看,我镇已拥有一定经济实力,全镇上下政通人和,积极进取,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具备了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上水平的基本条件。
㈠指导思想和目标
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发展为主题,结构调整为主线,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继续贯彻“工业立镇、工业强镇、科教兴镇”战略,突出抓好总量扩张,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对外开放四件大事,把我镇建成以食品加工为主导的现代产业集群区。
㈡主要任务和措施
1、加强设施建设,发展高效农业
随着农村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在有条件的村通过流转实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从事农业的人员要减少到农村总劳力的30%以内。
⑴实施“科教兴农”战略,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继续实施科教兴农,优化农业经济结构,发展名、特、优、高效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至2012年农业先进技术的覆盖面达到85%,同时继续抓好种、养业的合理布局。搞好奶牛、肉牛、肉鸽、生猪生产和蔬菜种植。在全镇形成以种养大户为龙头的产业格局。
⑵加快以水利为重点的农田基本建设
①五年内集中力量搞好灌溉配套工程,同时鼓励村集体、农户联合建设小型水利设施,购置灌溉工具,形成镇、村、户多级兴办水利的良好局面。
②大力发展高标准农田建设
2013年,我镇高标准农田面积要达到1万 亩,并在蔬菜种植区发展滴灌、喷灌,发展节水农业。
⑶以市场为导向,调整种、养结构。
①推动蔬菜的发展。年内计划搞好蔬菜保护地500亩,采取大棚蔬菜种植,发展陆地蔬菜种植2000亩,在有条件的村,引进名、特、优、新菜种,提高科技含量,增加产品附加值。
②稳定生猪蛋鸡的生产,发展牛、羊等食草型牲畜,引进优良品种,增加科技含量,提高农畜产品质量,发展特种养殖,扩大肉鸽、肉犬、奶牛等的养殖规模,走公司加农户,产、供、销一体化的好路子,满足市场需求。
⑷加强农业服务组织的建设,健全镇村两级农业服务组织。
①搞好农业生产资料服务,满足农民对种子、农药、农膜、化肥的需求,保障供给。
②加强农业科技服务:农科站结合成人教育推广先进的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和种养水平,走“两高一优”农业的发展之路。
2、加快第二产业战略调整,促进乡镇企业扩量增效
⑴加大投入扩大总量。继续实施“工业立镇、工业强镇”战略,每年新建固定资产投入500万元以上企业不少于5个,新建企业中科技含量较高的企业数量不低于60%,使全镇乡镇企业形成集群化、规模化、系列化。
⑵抓好园区建设,加快农村工业化。建设工业园区是促进结构调整、技术创新,扩大开放的重要条件,我镇工业园区要完成设施建设,实现“七通一平”,要新进一批企业,同时结合现有企业的改扩建,全面启动老企业迁入工程。
⑶搞好工业行业调整和产品结构的调整。根据我镇名牌、拳头产品较少,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的产品更少的实际情况,我镇紧紧围绕提高企业素质,按照新技术、大规模、高效益、外向型的努力方向,以行业、产品结构调整为重点,抓好组织机构、布局结构的调整,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产业、产品的技术升级,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乡镇企业的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①抓住机遇,搞好城乡工业联合,搞好新形势下的城乡结合,推动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形成新的主导行业和优势产品。
②实施科教兴企和技术创新战略:培育一批以高新技术产品为主的乡镇工业新的经济增长点,要重点培育和发展一批市场前景好,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项目和产品。
③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对耗能高、污染严重的行业和产品要逐步进行调整。对重点耗能的企业要加大改造力度,对浪费能源严重,又不积极采取整改措施的要依法处理,今后新建项目必须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和“节能篇”的编制制度。
⑷健全信息网络改革营销方式:一是抓好新村信息港的网络建设,广辟信息渠道,形成快速灵敏的市场反应机制,扩大市场占有率。
⑸加快引进和培养人才。健全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采用各种形式培养、引进用得好、留得住的各类人才,不断提高企业家技术人员和职工的素质。
3、扩大总量,提高质量,促进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
⑴提高设施档次,建设重点项目,重点建设项目是在镇区兴建高档次的大型商场一个,兴建大型超市两个。在镇区拿出较好地段吸引投资,再上一些档次较高的餐饮、美容等服务项目,充分利用交通优势,加大仓储、运输业的投入,尽快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⑵发挥传统优势,发展观光旅游业
利用新村镇的交通和区位优势,有针对性地招商引资,开发一些常年性的旅游项目。
4、科学规划,加快村镇建设步伐
⑴建立现代化的镇村体系格局。村镇建设的目标是逐步形成以镇区为核心,以交通便利的行政村为基础、相互依托、协调发展的新格局。抓住机遇,加快镇区建设步伐,以房屋改造为主,加快镇区房地产开发力度,不断提高建设标准,在规划设计建设、配套、环境、物业管理等环节上体现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
⑵加快公用设施建设,抓好镇区道路的建设,形成纵横交错、功能完善,宽敞优质的道路交通体系;加强电力配套建设。
5、发展各项事业,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⑴优先发展教育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着力推进素质教育,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和学前教育,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结合社会发展情况,继续调整学校布局,逐步形成合理的学校结构布局。
⑵建立完备的规划生育保障体系和工作机制,倡导新的婚育观和生育文化。
⑶预防为主,全民参与,积极发展卫生事业,坚持做到一村一所,集体办医方向。镇卫生院起到镇级医疗、预防、保健工作的中心管理和枢纽的作用。做好儿童规划免疫接种工作,提高接种质量,做好孕妇、儿童保健工作。
⑷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建设图书室、阅览室、文化活动室、书画展室的文化活动中心。积极推动我镇民间文艺团体、文化活动的开展,努力创造适合镇情的文化模式和高文化含量的社会环境。
⑸积极发展体育事业,结合高档住宅小区的建设,加强体育设施建设,形成具有不同特色的社区体育活动场所。
⑹发展社会福利、社会养老事业,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制。注重解决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社会问题,发展老年事业。
6、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民主法制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
⑴加强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推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做好村务公开、厂务公开、政务公开工作,搞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保护妇女、儿童的合法权益,为人民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社会环境。
⑵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全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
⑶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干部的示范带头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做好工会、共青团、妇女、民兵、预备役等项工作。
7、加强领导,抓好规划的贯彻实施
(1)转变政府职能。继续深化改革,进一步发挥调控职能。减少对企业的直接干预,努力为经济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机构改革。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建立政务公开、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公正廉洁的行政管理体制,尽心竭力地为人民办实事、办好事。
(2)认真解决资金问题,抓好重点项目建设。资金是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投资多元化是必然趋势。我们要认真组织资金投入,拓宽融资渠道,建立财政引导、金融支持、企业为主体、社会各界及外商参与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新格局,确保经济与社会的健康发展。
目标是宏伟的,任务是艰巨的。为此,我们要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大力发扬“团结拼搏、务实创新、抢抓机遇、奋勇争先”精神,真抓实干,克服前进道路上的重重困难,为实现我镇经济与社会各项事业跨跃式发展而努力奋斗!
温水镇人民政府
2013年1月10日
第四篇:X镇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X镇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和工作重点
2022年是党的二十大召开之年,也是新一届政府的起步之年,更是“强富美高”新XX建设深入推进之年。扎实做好今年的工作,对于继续保持XX经济社会稳健发展意义重大、责任重大。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5%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左右;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0%;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进出口总额增长6%;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节能减排和大气、水环境质量完成上级下达的目标任务。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求,新的一年将重点抓好六个方面工作:
一、突出质量效益,更快步伐推动经济发展。
一是稳定经济增长。
坚持把稳增长作为首要任务,做到引进优质增量和做优做强存量并举,全力促进工业经济指标争先进位。全面掌握重点行业发展走势,时刻关注重点指标增长情况,牢牢把握经济工作主动权。深入推进工业企业资源利用绩效工作,以“绩效”促工改,以“工改”促增收,深挖税收潜力,堵塞税收漏洞,促进财税持续增收。二是加快项目建设。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始终把项目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加快推进尊阳电子二期、慧昊新能源、胜达科技、采纳科技二期、大梦想城、感知物联网金融服务平台等一批重点项目快落地、快审批、快开工、快建设、快达产、提效益。鼓励本土企业强链、补链、延链,加快提升规模能级,夯实发展后劲。三是推进科技创新。引育梯次成长的科创企业,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0家以上,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80家以上,入库无锡市雏鹰、瞪羚和准独角兽培育库企业12家以上;建设协同创新的科创载体,结合产业结构需求和企业发展需要,建成XX镇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新建国家级众创空间1家、江苏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家、江苏省研究生工作站1家、江苏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家;集聚产业急需的科创人才,引进科技人才项目3个,入选省“双创计划”科技副总1人、无锡市“太湖人才计划”创新创业人才2人、江阴市“暨阳英才计划”创新创业人才2人。四是深化国资改革。以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为抓手,经营做实;以整合政府资源为总揽,资产做大;以国资平台经营性业务有序推进为依托,业务做精,为各类事业提供更加坚实的资金保障。五是优化服务保障。坚持不懈落实好产业强市、产业强镇等各项政策措施,认真抓好项目审批、拆迁腾地等各项工作和要素保障。强化金融服务保障,加强上市后备企业培育,年内新增上市公司2家。深化政银企合作,缓解企业融资、担保难题,全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密切关注困难企业运行情况,健全预警机制,完善应急预案,依法打击非法集资、逃废债等违法行为,妥善处置各类风险隐患,切实维护经济金融安全环境。二、突出园区改造,更大力度促进转型升级。
一是做优园区规划。
贯彻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结合我镇工业现状和发展方向,统筹考虑、科学制订工业园区整体规划和产业发展规划。按照现代化新型工业园区要求,进一步提升园区承载能力和形象,促进镇域工业经济提档升级。二是做实腾退盘活。镇村合力攻坚,深化土地资源集约利用,以“厂中厂”专项整治、“散乱污”企业专项治理为抓手,以亩产论英雄、定进退,推动工业企业向园区集中。坚决淘汰产能落后、污染严重、安全隐患突出的企业(作坊),严厉打击和清理违章建筑和违法用地,通过回收、回购、置换等方式,确保年内盘活存量土地572亩,腾退低效工业用地1050亩,拆迁非工业用地140亩。三是做深运营文章。找准产业定位,依托现有企业优势抓招商,加快形成电子信息、高端金属制品、机械装备、医疗器材、新能源产业集群。严把项目入口关,致力于引进带动性强、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的好项目、大项目,提高资源配置效益,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做优做强。注重工业园区长效管理,健全完善管理机构制度,促进工业园区整体环境面貌和管理水平提升。三、突出建管并重,更新理念提升城市品质。
一是优化空间布局。
提高空间配置效率,改善空间功能品质,增强空间治理能力,支撑重大区域战略实施,适应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空间需求,塑造多元、开放、高效、优质的新型城镇化空间布局,推进多规合一村庄规划编制。加快华泓地块、华强地块和陆桥商住地块出让进度,实施城市更新,提升城市能级。二是加快基础建设。有序推进中心污水厂扩建,开工建设新一轮农村污水治理、交警中队改造、红星路北段改建等项目,完成东华路污水主管网建设、人民路延伸段道路绿化、新丰街和陆西大街改造。三是突出常态长效。持续巩固全国文明镇、国家卫生镇创建成果,提升城镇品质和管理水平,提高市民文明素质。针对交通秩序、犬类管理以及乱张贴“小广告”等顽疾,采取定点管理与流动巡查相结合、专项整治与建章立制相结合、日常检查与定期模测相结合等有效举措,闭环整改问题。四、突出绿色宜居,更高标准推进生态建设。
一是强化能源管理。
树立“双碳”理念,以“碳达峰”目标为引领,推动企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发展。持续抓好“能耗双控”,加强“两高”项目管理,提高“绿电”规模。深入推进屋顶光伏电站建设,力争年底完成屋顶电站建设规模50MW。建立能耗指标储备库,为优质项目落地提供资源保障。二是强化水气治理。开展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重点监管企业回头看,深化涉VOCs排放重点监管企业整治,督促企业提升改造治污设施,确保废气稳定达标排放。推进华西钢铁深度减排,督促纺织、涂装、橡胶、印刷等挥发性有机物排放重点企业编制“一企一策”方案,确保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82%。加强管网工程建设、支流支浜整治和断面水质达标整改,新建工业污染防治、管网铺设、老小区雨污分流改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等14个污染减排项目,推进30条镇村河道美丽河湖综合整治工程,确保消除劣五类水体。三是强化污防攻坚。认真对接中央、省环保督查工作,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民生导向,标本兼治、防治并举,全面开展自查自纠自改工作。针对突出环境问题和群众身边的环境问题,坚持“一案一策”“一企一策”精准治理,切实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压减环境信访数量,腾出区域环境容量,改善环境质量。五、突出民生福祉,更实举措增进群众获得感。
一是提升保障水平。
坚持把稳就业、保居民就业作为工作主线,完善常态化援企稳岗帮扶机制,实施全民创业行动计划。全年提供就业岗位4000个,促进本地劳动力就业2500人,城保参保新增3000人,扶持自主创业300人。实施村社区卫生室改造提升,开展全镇在籍人口参保安全宝小额意外保险保障工作。二是推进民生事业。启动农村自来水户表改造、曙新村农房翻建、新陶家基和陆丰安置房建设和排水达标区建设,确保整体交付安置房271户,完成江阴市第四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建设。加快推进XX实验中学新建工程,全面贯彻落实“双减”政策,加强校外培训机构规范管理,全面推行“5+2”课后服务。筹划举办各类文体活动500场次,开展20个惠民公益培训项目,新增体育设施面积1万平方米。实施5个现代“美丽农居”和1300余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实现新增水稻种植面积500亩。三是加强社会治理。充分运用“大数据+网格化+铁脚板”治理机制,发挥基层工作优势,推动网格成为感知风险、触角灵敏、行动迅速的基层实战单元;加快完善“最多跑一地,服务零距离”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体系建设,推动社会及信访稳定工作联动机制向基层延伸;推进法定途径分类处理,注重各责任单位法定途径清单运用,积极引导群众依法定途径反映诉求,形成遇事找法、办事依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良序。六、突出勤政廉政,更优作风塑造政府形象。
一是坚持依法行政。
自觉主动接受人大监督,不断提升依法行政水平。加快推进事权规范化、法律化,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和监督,进一步提高政府工作人员依法行政能力,做到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确保政府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全面推进。二是坚持高效施政。持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全力办好民生实事工程。巩固“三转一提”主题活动成果,进一步强化担当意识、树牢实干导向、提升服务效能。优化镇村便民服务体系,完善村级综合窗口和全科社工建设,切实为基层、为群众、为企业办实事解难题。三是坚持廉洁从政。全面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健全完善重点领域、重点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不断加强机关队伍建设,营造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的良好环境。第五篇:第七章“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一
第七章“十一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
【大纲要求】
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纲要)编制的背景、过程和特点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指导原则、发展目标
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重点和主要任务
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的实施机制和管理机制
【内容提要】
1、“十一五”规划编制的背景、过程和特点
2、“十一五”规划的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
3、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4、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
【内容精讲】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
要》(以下简称《纲要》),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
第一节“十一五”规划编制的背景、过程和特点
一、时代背景
准确把握“十一五”时期我国发展所处的时代背景,是科学编制“十一五”规划的前提。
(一)“十一五”规划是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
(二)“十一五”规划是党中央提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战略思想后编制的第一个五年规划
(三)“十一五”规划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但又不够完善的体制背景下编制的规划
(四)“十一五”规划是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五)“十一五”规划是在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背景下编制的规划
二、编制过程和主要特点
1页
(一)《纲要》的编制过程,是发扬民主、集思广益、科学决策的过程
组织有关部门、地方、研究机构和各方面专家,对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若干重大问题开展专题研究,为编制《纲要》提供了基础。
成立了由各领域专家组成的专家委员会进行咨询论证,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多种形式的为“十一五”规划建言献策活动,人民代表、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提出了许多建议。
(二)《纲要》编制的主要特点
(1)力求反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新形势的要求,体现宏观性、战略性和政策性,并明确政府的工作重点和责任。从内容到形式都有所创新。
(2)在规划指标上,按属性分为预期性和约束性两大类。
预期性指标是国家期望的发展目标,主要依靠市场主体的自主行为实现。政府要创造良好的宏观环境、制度环境和市场环境,并适时调整宏观调控方向和力度,综合运用各种政策引导社会资源配置,努力争取实现。
约束性指标是在预期性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并强化了政府责任的指标,是中央政府在公共服务和涉及公众利益领域对地方政府和中央政府有关部门提出的工作要求。政府要通过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和有效运用行政力量,确保实现。
(3)在规划形式上,《纲要》采取正文加专栏的形式,在专栏中列举了有关发展指标和重点工程,使规划内容更加直观、清晰。
(4)以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为基础。依据新的经济普查数据制定“十一五”规划,更符合实际情况,更具有科学性。
三、《纲要》编制的目的和定位
《纲要》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编制,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未来五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第二节“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
一、对发展阶段及形势的基本判断
(一)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1)“十五”期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环境纷繁复杂,形势跌宕起伏,我们有效应对和化解了各种挑战与矛盾,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胜利。
(2)“十五”计划确定的主要目标提前完成,我国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明显改善,国际地位明显提高。
(3)党中央提出了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不仅对当前,而且对中华民族的长远发展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
1.我国具备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的有利条件
【2009年考题】“十一五”时期,我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的有利条件主要有()。
A.市场潜力巨大
B.转变了经济增长方式
C.国民储蓄率较高
D.社会政治保持长期稳定
E.劳动力资源丰富
【答案】ACDE
2.在前进道路上还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一是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制约发展的一些长期性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
二是“十五”时期在快速发展中又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
三是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发达国家在经济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状况加剧,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
因此,《纲要》分析认为,“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具有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既面临难得机遇,也存在严峻挑战。
二、“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十一五”时期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发展必须是科
学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二)指导原则
1.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要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调整投资和消费的关系,合理控制投资规模,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正确把握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化,保持社会供求总量基本平衡,避免经济大起大落,实现又快又好发展。
2.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发展循环经济,保护生态环境,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3.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大力提高原始创新能力、集成创新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
4.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
要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形成东中西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
5.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
要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人手,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加快发展社会事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更加注重民主法制建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保持社会安定团结。
6.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
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和现代产权制度,建立反映市场供求状况和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形成机制,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健全国家宏观调控体系。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不断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增强在扩大开放条件下促进发展的能力。
(三)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
为了切实落实科学发展观,并真正做到“六个必须”,《纲要》根据上述指导思想和原则,提出了“六个立足”,进一步回答要什么样的增长、靠什么增长和怎样增长的问题,以进一步调整推动发展的思路,转变推动发展的方式,明确推动发展的政策导向。
(1)立足扩大国内需求推动发展,把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作为基本立足点,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向消费与投资、内需与外需协调拉动转变。
(2)立足优化产业结构推动发展,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主线,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和数量扩张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和结构优化升级带动转变。
(3)立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推动发展,把促进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作为着力点,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资源投人带动,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带动转变。
(4)立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发展,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金和物质要素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人力资本带动转变。
(5)立足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发展,把改革开放作为动力,促使经济增长由某些领域相当程度上依靠行政干预推动,向在国家宏观调控下更大程度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基础性作用转变。
(6)立足以人为本推动发展,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作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促使发展由偏重于增加物质财富,向更加注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转变。
三、“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及规划指标
(一)发展目标<大纲要求>
综合考虑未来五年我国所处发展阶段、发展趋势、发展条件和面临的矛盾与挑战,根据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要求,并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相衔接,《纲要》提出“十一五”时期要努力实现9个方面的目标:
1.宏观经济平稳运行
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城镇新增就业和转移农业劳动力各45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06年真题】“十一五”期间我国经济增长的目标是()
A.实现2010年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B.实现2010年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C.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D.实现2010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
答案:C
2.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产业、产品和企业组织结构更趋合理,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和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比重分别提高3个和4个百分点。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增加到2%,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国际竞争力较强的优势企业。
3.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降低20%左右,单位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30%,农业灌溉用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提高到60%。
4.城乡区域发展趋向协调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城镇化率提高到47%。各具特色的区域发展格局初步形成,城乡、区域间公共服务、人均收人和生活水平差距扩大的趋势得到遏制。
【07年真题】根据“十一五”规划纲要,“十一五”时期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取得明显成效,城镇化率提高到()。
A.35%
B.40%
C.47%
D.50%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