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任务和措施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我市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总的判断,机遇与挑战并存。世界经济仍处于深度转型调整阶段,国内经济运行中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也要看到,尽管外部环境依然严峻复杂,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也具备许多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从政策环境看,宏观调控政策保持连续性和稳定性,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深入推进,将为扩大内需和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从经济走势看,2012年全市经济增速逐季加快,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因素不断增多,回升向好的态势更加稳固。从我市来看,城市四大片区开发全面拉开,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签约落地,明水经济开发区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推进机制逐步完善,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进一步增强,我市仍处于加快发展的重大机遇期。
围绕率先在全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与“十二五”规划目标相衔接、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求相衔接,综合考虑外部环境、发展条件和运行走势,本着积极可行、力争完成地更好的原则,建议全市2013年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安排如下:
生产总值增长13%,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1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3%,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4%,节能减排等约束性指标确保完成济南市下达的任务目标。
三、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一)着力推进转型升级,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以提高质量效益为中心,加快转型升级和结构调整,构筑完善“一产优、二产强、三产活”的现代产业体系。
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实施企业梯次培育、主导产业升级、科技创新提升和新兴产业发展四大行动,做大总量,做优存量,提升增量。做强主导产业。围绕四大主导产业高端化、集群化发展目标,鼓励实施兼并重组和资本运作,强装备、扩规模,提品质、拓市场,延长产业链,增强竞争优势,着力培育一批收入过50亿元、过10亿元企业群体,力争四大主导产业销售收入增长13%以上。做大新兴产业。设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实施科技攻关和重大技术突破,重点实施华云机电豪克能超精密机床、泰星化工无卤阻燃剂等一批新兴产业项目,壮大新兴产业规模,力争四大新兴产业增长20%以上。做优传统产业。突出技术和装备提升、产品和市场创新,整体提升炊事机械、塔机等传统优势产业水平。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和产业集群壮大提升两大工程,落实和加大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年内新增规模以上企业50家。
加快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以建设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为动力,规划建设“一园两片十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推动章丘大葱、牛一蔬菜等基地提档升级,提高现代农业综合效益。深入实施“品牌农业”战略,健全农畜产品质量监测和安全追溯体系,加大“三品一标”认证力度,力争全年新增“三品一标”认证20个。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加快土地流转,推进规模化种植、产业化经营,着力培育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加大农业科技推广力度,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实施全国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项目二期、刁镇土地综合治理项目、黄河防护堤、大站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工程,夯实农业生产基础。
加快壮大服务业规模。落实完善服务业发展政策措施,优化提升传统服务业态,着力发展新兴服务业态,加快服务经济提质增效,全年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5%。
积极推进意大利维龙物流、越海济南航空物流等项目建设,打造区域综合物流中心。鼓励引导大型企业剥离生产性服务环节,推动金融保险、电子商务、工业设计、研发营销等直接服务于先进制造业的新型服务业态加快发展。实施绣源河湿地公园风景区、七星谷农林文化产业园等重点项目,提升文化旅游产业总体发展水平。科学调控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大力发展以大型商贸、金融商务等为代表的城市综合体项目,积极推进砂之船艺术商业广场、大润发等项目建设,带动提升传统服务业。
(二)着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增强经济发展的活力
以创新驱动为发展主要动力,努力破解影响重点工作、重点项目、重点工程推进的制约因素,增创科学发展新优势。
创新完善重点项目推进机制。坚持项目引领发展不动摇,开展“项目建设突破年”活动,一切围绕项目转、一切为了项目干,在全市上下掀起项目建设新高潮。实施重点项目市级领导包挂、专人跟踪服务、全程代办帮办等制度,在土地、资金、水电气等要素供应方面给予优先扶持、优先解决,推动重点项目快落地、快开工,早投产、早达效。重点抓好常盈特种车、利民新型药物制剂、科兴重组人胰岛素等200个千万元以上项目的协调与推进工作,形成“投产达效一批,开工建设一批,谋划储备一批”梯次推进滚动发展格局。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狠抓项目谋划、储备、立项、申报和实施力度,争取华凌电缆等更多产业升级、基础设施、民生改善的项目列入国家计划笼子。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创新。深化现代农村金融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中小企业融资环境,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深化资本运作,加快圣泉、中森等企业上市进程,有效破解融资难题。认真落实鼓励和扶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宽松环境,进一步推动民营经济壮大规模、提升档次、增强实力。深化政府投资项目投融资体制改革,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提高行政效能,积极探索公用事业投资主体多元化、政府投资项目代建制、农村转移人口市民化等领域改革。以列入济南市文化产业改革试点市为契机,积极探索文化资源市场化改革,实现资源、资产、资本的良性循环。持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大力实施外向型经济带动战略,进一步优化外资结构,提高经济外向度。不断拓宽利用外资渠道,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引导更多外资投向高端装备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鼓励现有外资企业增资扩股。支持圣泉、华民、丰汇等骨干出口企业紧跟国际市场形势,优化产品结构,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力争全年出口总值增长1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2%。
(三)着力推进城乡一体,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
以中心城区为龙头,以城镇组团为节点,改造提升老城区,加快开发新城区,积极推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
加快建设现代化新城区。完善提升主城区控制性详规,全面启动中心商贸区、城北综合体、双山大街沿线片区、绣源河片区四大综合体开发,加快“五馆合一”文博中心、章丘客运总站等重点工程建设,修建南外环章莱路至明埠路南延段、北外环绣江路至桑园段等主干道路,实施城区排水排污、供水供暖等基础设施改造,启动城东热源厂建设,进一步完善城市功能。
培育特色化新城镇。突出经济发展、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建设,打造一批特色化新城镇。放大刁镇作为全省“百镇建设示范行动”示范镇的带动作用,加快实施官庄、文祖、普集、高官寨等特色重点镇驻地升级改造。扎实推进60个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年内完成6000户建设任务。实施农村危旧房屋改造工程,全年改
造危房300户以上。抓好农村环境连片整治,重点实施济南市30个试点村的综合整治工程,全面提升新农村建设水平。
(四)着力提升开发区整体水平,打造跨越发展新平台
以明水经济开发区成功晋级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契机,完善提升配套设施,优化产业布局,引领全市产业高端高质高效发展,实现开发区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提升园区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国家级开发区功能定位,走“产城一体化”发展的路子,编制完善总体规划、重点区域控制性详规和产业发展等规划,加快提升园区生产生活设施配套,规划建设创业中心、综合服务区,推进产城融合发展,努力打造“产业新城、城市新区”。规划建设济南高端装备产业园、战略性新兴产业园等特色“园中园”,引导优势产业和生产要素向专业园区集中,实现园区经济集约集聚发展。
强力突破招商选资。围绕招大引强、招新引高、招才引智“三招三引”,落实和完善鼓励招商选资的政策措施,突出产业招商,探索委托招商、代理招商等社会化招商模式,以行业龙头、上市公司和央企为重点招商方向,加大招商推介力度,积极引进一批总部型、基地型、龙头型项目和上下游配套协作项目。积极破解土地、环境等要素制约,突出抓好新型工业、文化旅游、城市综合体、生产性服务业等实体经济项目招商。全年完成合同资金270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14亿元。构筑产学研合作新平台。将明水经济开发区作为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进一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鼓励引导企业组建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等创新载体,积极吸引高端人才入驻,加快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依托我市高教资源和产业优势,探索建立产学研合作长效机制,加快实施20个产学研重点合作项目、30个重大研发专项和50个重点技术改造项目。实施质量强市和品牌兴市战略,支持伊莱特、昊月树脂等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制定,圣泉集团、华凌电缆争创省长质量奖。年内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提高到45%以上。
(五)着力推进可持续发展,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水平
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为目标,全面抓好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工作,积极开展生态文明建设行动,持续改善宜业宜居环境,共享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突出抓好生态创建。以济南创建全国水生态文明市为契机,加快推进白云湖、龙山湖等湿地建设,落实各项保泉措施,开展绣江河、漯河河道和小流域综合治理。积极推进全国现代林业示范区建设,持续实施退耕还果、荒山绿化等生态项目,完成绿化造林5万亩,积极创建胡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加大空气、水、土壤等环境治理,巩固山石开采、土小企业、废旧塑料整治成果,保障生态安全。突出抓好节能减排。努力提高环境保护水平,严禁“三高一低”项目上马,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倡导节能低碳,重点实施博奥斯光伏逆变一体机、桑园锻造煤炉改造等一批节能项目。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建成晋煤日月化工废水深度处理、化工产业园等一批循环经济示范企业、循环经济园区,建设第三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实施省级生态农村和新能源示范县项目,建设9条镇街天然气输气支线管网。
突出抓好环境整治。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抓手,持续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行动,整治农贸市场、背街小巷等脏乱差区域,做好卫生保洁、园林绿化、户外广告清理等工作,加大“马路市场”整顿力度,提升城市内涵品质。抓好垃圾中转
站、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等项目建设,巩固城乡环卫一体化成果,推进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加快农村社区配套污水处理站及管网建设。
(六)着力推进民生改善,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
以“富民惠民利民安民”为导向,加大民生投入,统筹推进民生事业,让全市人民更多更好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积极推动就业创业。探索就业创业新渠道,成立创业促进会,完善创业服务政策措施,重点面向失业人员、农民工和高校毕业生等群体,加强就业创业技能培训,力争实现新增城镇劳动力就业55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0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
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提高新农保、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参保率,重点抓好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的参保工作。积极探索建立卫生院与敬老院合作共管运行机制,五保集中供养率达到40%以上。加快实施保障性住房建设,缓解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难问题。规划建设防灾救灾中心,完善社会救助体系,大力发展慈善事业。
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围绕实现“让更多孩子接受更好教育”的目标,整体提升教育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办学条件,规划建设职(成)教中心、诺德实验小学、新城国际学校,年内完成13所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和校舍安全工程,创建全省首批国家级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示范市。深化公立医院改革,优化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高标准建设公共卫生中心。继续扎实推进文化惠民、道路畅通、饮水安全、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治安防控、安全生产等工程,让群众生活更开心、更舒心、更放心。
第二篇:2013年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及任务措施
2013年四川省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及任务措施
2013年,国际经济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因素较多,美国经济缓慢复苏,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持续发酵,日本经济复苏前景黯淡,大部分新兴经济体面临通胀压力较大和经济增长放缓的双重风险,国际商品和金融市场震荡加剧,各种形式的贸易保护主义层出不穷,世界经济仍将维持低速增长态势。受外需增长乏力和内需放缓影响,我国经济面临不少风险和挑战,产能过剩矛盾较为突出,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创新能力不足,经济下行压力较大。但我国发展仍具备不少新机遇和有利条件,特别是去年四季度以来我国经济开始回暖,经济发展逐步向好,预计今年我国经济增长将好于去年。
我省经济也面临严峻挑战:一是工业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压力较大。受市场需求疲软、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较高、产成品价格持续下降、产品核心竞争力不强等因素影响,预计今年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仍面临较大困难。二是财政收支平衡难度较大。受企业经济效益持续走低、房地产市场持续低迷、结构性减税政策等因素影响,财政收入持续较快增长的压力增大。同时,民生保障等方面的刚性支出不断增加,政府性债务偿债处于高峰期,财政收支矛盾进一步显现。三是结构调整任务繁重。产业层次较低,以生产性服务业为重点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科技创新能力不足,产业竞争力不强;区域发展不平衡,缺乏强有力的多点多极支撑;城乡二元结构突出,发展差距仍然较大,调结构转方式任务艰巨。
同时也看到,我省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战略机遇期,加快发展具备较多的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一是国家进一步确立了西部大开发战略在我国区域发展战略中的优先地位,有利于我省进一步争取国家倾斜支持,实现加快发展。二是国家深入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有利于我省发挥市场广阔、投资需求旺盛等优势,保持投资和消费持续较快增长。三是国家把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放在经济工作的重要位置,有利于我省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释放巨大的需求潜力。四是国家更加注重扩大内陆和沿边开放,大力实施南向西向开放战略,有利于我省进一步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合作,加快建设西部内陆开放高地。五是国家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有利于我省秦巴山区、乌蒙山区、高原藏区、大小凉山彝区等地区跨越发展。六是国家更加注重生态文明建设,有利于我省加快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省委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3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省第十次党代会部署,紧紧围绕主题主线,把握科学发展、加快发展的工作基调,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实施“两化”互动、统筹城乡总体战略,突出投资拉动和产业支撑,深化改革开放,强化创新驱动,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根据总体要求,按照积极可行、适当留有余地的原则,与党的十八大“两个翻番”目标、省第十次党代会目标和“十二五”规划目标相衔接,2013年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建议如下: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1%,第一产业增长3.5%,第二产业增长1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4%,第三产业增长1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4%;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4%;进出口总额增长11%;地方公共财政收入增长1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4%,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5%;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控制在3.5%左右;城镇化率提高1.6个百分点;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3‰以内;全面完成国家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三、2013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措施
201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实施“十二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是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一年。实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必须统筹兼顾、突出重点,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着力构建多点多极支撑,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1.启动实施多点多极支撑战略。提升首位城市,着力次级突破,夯实底部基础,做强市州经济梯队,做大区域经济板块,形成首位一马当先、梯次竞相跨越的生动局面。制定实施多点多极支撑战略推进工作方案,研究制定差别化的支持政策,建立健全区域协同合作机制。继续支持成都领先发展,进一步增强对全省的核心影响力和辐射带动力,推动成都在全国副省级城市和特大城市中提质升位。加快制定推动次级突破的指导意见,支持各地发挥比较优势,加快追赶跨越,力争年内新增2—3个经济总量过1000亿元的市。发展壮大县域经济,支持一批经济基础较好、产业支撑较强的县城和重点镇加快发展。
2.深入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争取国家将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政策推广运用到成渝经济区四川部分,根据国家要求,抓紧编制实施成渝经济区成都城市群(成都、德阳、绵阳、眉山、资阳、遂宁、乐山、雅安)、南部城市群(宜宾、泸州、自贡、内江、乐山)发展规划。加快川渝合作示范区(广安片区)建设。积极推进天府新区建设,加快建设新川创新科技园、中国西部国际博览城、金融总部商务区等重大项目,着力打造产城一体示范单元。
3.支持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跨越式发展。加快实施秦巴山区、乌蒙山区、高原藏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突出抓好交通、能源、水利和生态等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加快资源开发和特色优势产业培育,着力解决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突出的民生问题。强化政策支持和资金扶助,争取国家制定实施川陕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和支持政策,促进革命老区加快发展。抓好藏区“十二五”规划项目实施,积极推进大小凉山扶贫开发与艾滋病综合防治试验区建设。
4.加快推进攀西地区快速发展。大力推进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加快建设安宁河谷经济发展带和金沙江下游沿江经济带,构建全省南向国际大通道和新的经济增长极,支持钒钛、稀土、水电、特色农业等优势产业发展,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水平。加快重大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开工建设成昆铁路改造米易至攀枝花段等重大项目。
(二)保持投资持续稳定增长,着力扩大有效需求
1.稳步扩大投资规模。坚持把扩大投资作为经济工作的主要着力点,确保全年完成投资2万亿元以上。着力优化投资结构,突出发展重点,加快推进“一枢纽、三中心”建设,加大重大基础设施、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民生和社会事业、生态文明建设、自主创新等领域的建设和投入。落实好国家出台的“新36条”和42个实施细则,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千方百计做好要素保障,着力缓解瓶颈制约。
2.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分层次梯度快速推进500个省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完成投资4360亿元以上。加快推进成兰、成渝客专、西成、成贵等铁路、宜泸渝、巴陕等高速公路、溪洛渡水电站、达州燃机电厂、武引灌区二期、四川现代商用车等在建项目建设,力争成绵乐客运专线、川威集团钒资源综合利用等项目竣工投入使用。力争开工建设川藏铁路成都至雅安段、雅康、汶马、成都新机场高速公路、岷江航电综合开发、雅安至武汉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金堂火电二期、红鱼洞水库等项目,做好成都新机场前期工作。积极对接国家中长期规划和工作部署,规划和储备一批重点项目。
3.有效扩大消费需求。认真落实中央扩大消费的政策,加快培育一批拉动力强的消费新增长点。大力支持新能源产品进入公共设施和家庭,积极发展电子商务、网购网销、信贷消费、租赁消费等新型消费业态,培育信息服务、旅游休闲、文化教育、健康医疗等新的消费热点,确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1万亿元大关。加强商贸流通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畅通农产品进城和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渠道,优化商贸流通网络布局。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改善消费环境。
(三)切实强化产业支撑,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
1.大力提升工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着力培育万亿产业、千亿园区、百亿企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饮料食品、油气化工、钒钛钢铁及稀土、能源电力、汽车制造等7大优势产业,加快石化下游产业、成都汽车制造、中国白酒“金三角”等重大产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信息、软件等六大国家级高技术产业基地建设。继续加强大企业大集团培育,力争全年营业收入超千亿企业达到2户、超500亿元企业达到7户。积极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力争全年培育700户以上中小企业成长为规模以上企业。推动内江、自贡、德阳、绵阳、乐山、宜宾、攀枝花等老工业基地城市调整改造,积极争取将南充、达州尽快纳入老工业基地城市调整改造规划,加快泸州等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发展。狠抓园区建设,突出主导产业,搞好配套发展,打造产业集群,重点支持国家级和省级开发区加快发展。
2.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实施新增粮食生产能力和优质商品猪战略保障基地建设,确保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亿亩,力争粮食总产量增加5亿斤。深入实施“再造一个都江堰灌区”规划,开工建设11个大中型重点骨干水利工程,大力推进12个县“全域灌溉”试点建设。加强农业科技攻关和农技推广,进一步提升农业技术装备水平。继续抓好第二批60个现代农业、40个现代畜牧业和40个现代林业重点县培育工作。大力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3.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研究制定服务业改革发展指导意见,优先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服务、科技与研发设计、信息服务、商务会展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社区服务、家政服务、养老服务等生活性服务业。积极推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加快产业园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抓紧启动省级服务业集聚区培育工程。深入推进成都国家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启动省级服务业改革试点工作。突出发展旅游经济,加快建设一批精品景区和精品路线。
(四)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1.大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优先发展成都城市群和川南城市群,培育发展川东北、攀西城市群。重点发展区域性中心城市,尽快培育一批100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和50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加强城镇交通、电力、通信、供水、供气、污水垃圾处理、防洪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镇教育、卫生、就业、文化、体育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设施。
2.成片推进新农村建设。加快新一轮60个新农村建设成片推进示范县建设,突出抓好新村聚居点建设,累计建成新农村综合体300个。加大新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抓好农村安全饮水、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农村沼气池、农村公路等工程实施,完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
3.深入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支持成都市继续深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适时启动“两化”互动、统筹城乡综合示范区建设。统筹规划城乡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积极探索构建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和户籍制度,解决农业人口进城落户、住房、就业、子女教育、社会保障等问题。
(五)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进一步增添发展活力
1.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制定支持民营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全面清理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审批事项和管理法规,依法简化行政审批环节和程序,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加大对中小微型企业的财税、金融等政策扶持力度,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
2.稳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进一步精简行政审批事项,下放审批权限,优化审批流程。拓展深化扩权强县改革试点,进一步研究下放经济和社会事业管理权限,开展扩权强镇改革试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争取进入“营改增”试点,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加快公共资源交易体制改革,研究出台全省公共资源交易市场顶层制度设计方案,推进全省统一电子招投标平台建设。积极稳妥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
3.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健全全民医保体系,做好全省城乡居民大病保险试点工作,提高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筹资标准和保障水平,建立健全基本医疗保险即时结算和异地就医结算机制。巩固完善基本药物制度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新机制。积极推进以县级医院为重点的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4.积极稳妥推进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进一步深化电煤市场化改革,完善煤电联动机制。推进水电上网电价形成机制改革,落实乌蒙山片区留存电量政策。深化天然气价格形成机制改革,完善水价形成机制。
(六)大力推进自主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
1.加快建设区域创新体系。加快四川国家技术创新工程试点省建设,深入推进成都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实施好绵阳科技城规划,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和工作机制,加快绵阳科技城建设。着力完善技术创新平台,建立完善智能电视、北斗导航系统、物联网等产业联盟,建设一批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力争创建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5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3家,重点行业技术中心10家。
2.大力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建立和完善区域技术转移网络体系和服务体系,加强科技创新金融支持,促进创新成果商业化应用。加快建设四川省技术转移中心,重点实施350项科技成果转化专项,推动一批重大创新科技成果延长产业链条。
3.加快推进产业创新发展。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资金扶持项目尽快投产达产,新遴选培育200个左右战略性新兴产品。实施重大产业创新发展工程,扎实推进产业创新发展和应用示范项目建设,积极推进页岩气勘探开发。加大技术改造力度,重点实施装备技术提升等5大技术改造专项,积极推进500个重点工业技改项目建设。
(七)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合作战略,加快西部内陆开放高地建设
1.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加快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平台建设,突出引进特色优势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的重大项目。继续巩固和发展海外招商,强力承接沿海地区产业转移,适时开展央企专题招商活动,积极引入更多的世界500强、国内100强企业和重点央企来川设立生产基地、研发中心和区域总部。有序推动招商引资项目落地建设,促进签约项目尽快开工、尽早投产。
2.大力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进一步壮大外贸主体,加强对重点进出口企业的帮扶指导。提高利用外资效益和水平,力争实际利用外资稳定在100亿美元以上,引进到位国内省外资金8000亿元。大力推动境
外投资,不断健全“走出去”服务体系,推动重点企业集群式“走出去”。
3.积极推进多层次区域合作。深化与泛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区域的合作,加强与西部省(区、市)的开放合作,扩大与港澳台地区、欧美、日韩、东南亚国家的经贸交流与合作,大力推进川桂临海产业园、川法科技生态园建设。办好第十四届中国西部国际博览会、2013成都《财富》全球论坛和第十二届世界华商大会。
(八)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1.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深入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石漠化综合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加快推进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重点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启动实施川西藏区生态保护和建设规划。积极推进重点流域、重点区域、饮用水源地和重点生态功能区污染治理,切实抓好重金属污染防治和危险化学品排查治理工作,加强尾矿库治理。
2.强化节能减排。加快实施节能技术改造、合同能源管理推广等节能减排重点工程,开展万家企业节能减碳行动。严格控制“两高”及产能过剩行业发展,有序关停400户企业落后产能。积极推进建筑、交通运输、公共机构和商业民用节能减排。深入开展低碳试点。强力推进总量减排,加快垃圾无害化处理设施、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建设。
3.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深入推进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再制造产业化、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等重点领域发展。继续推进“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和“双百工程”建设。加快省级循环经济示范单位建设,建成一批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园区和企业。继续推进成都市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建设。
(九)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1.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积极稳妥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严格执行最低工资制度,扩大工资集体协商覆盖范围。严格规范国有企业和金融机构等高管人员薪酬管理。完善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改革。全面落实国家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积极推进农民收入促进计划实施。
2.努力保持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加强价格监测预警,完善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和主要农产品临时收储制度,适时启动粮油、猪肉、蔬菜等主副食品保供稳价的应急预案。着力降低流通成本,加大对流通基础设施的支持力度,大力推进产销对接、农商对接、农超对接,全面清理流通环节不合理收费。加强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查处价格违法行为。落实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及时发放临时价格补贴。
3.切实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着力支持中小微型企业发展,多渠道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加强就业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实施好各类就业培训项目,统筹促进各类人群就业。继续以农民工、非公经济组织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为重点,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稳步提高各项社会保险统筹层次,争取全面实现医疗、工伤、失业、生育保险市州级统筹。妥善解决人员流动过程中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接续问题。加大社会救助力度,扩大社会福利惠及面。
4.全面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加快推进农村学前教育建设工程,加强义务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以中等职业教育为重点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快实施中西部高等教育能力建设工程。实施以乡镇卫生院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加强重大传染病、地方病、职业病防治。加快建设天府新区省级文化中心、四川大剧院、四川社科馆等重点文化项目,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推进基层公共文化和公共体育设施建设。继续实施民族地区教育、卫生发展十年行动计划和藏区、彝区“9+3”免费教育计划。
5.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推动基层管理创新,促进街道(乡镇)工作重心向社会管理服务转移,强化社区管理和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大调解”工作体系,建立主动依法维护群众权益机制,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特别是各类行业协会的优势,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工作提供支持。深入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和“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发生。深化“平安四川”建设,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管理,确保食品药品安全。
各位代表,做好2013年工作,任务艰巨、责任重大。我们将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自觉接受省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省政协的民主监督,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信心,埋头苦干,扎实工作,促进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奋力推进我省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跨越,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
第三篇: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2012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以项目建设为抓手,在招商选资、集聚产业中促转型。把重大项目投入作为经济转型和持续发展的首要任务,全力开展招商选资,借外力提升实力,靠项目富民强市。
重中之重推进项目建设。强化“抓项目就是抓发展”的理念,以大项目建设调结构、促转型、谋跨越。重点抓好240个过千万元项目,力争全年完成投资180亿元。对银鹭PET无菌罐装、科兴生物谷等在建项目集中突破,确保早日建成投产。对彼岸电力特高压、华艺新能源等计划开工项目,做细前期工作,确保早日开工建设。对柳工机械、中大地源中央空调等签约项目,积极跟进,确保早日具备开工条件。围绕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狠抓项目谋划、储备、立项、申报和实施力度,争取有更多项目列入国家计划盘子。
全力以赴抓好招商选资。进一步加大招商选资力度,营造浓厚的招商选资氛围,健全完善招商选资的激励机制,再掀招商选资新高潮。突出以商招商、产业招商,推行净地招商,开展总部招商,面向世界500强和国内行业龙头,招大商、选优资,力促东风日产、临工矿山机械等在谈项目早日签约落地。注重产业链招商,加强与重汽、中铁建工、晋煤、山东高速等企业的战略合作,着力引进一批上下游关联企业,拉长产业链条。依托各类农业资源,强化农业招商,吸引工商资本、项目、科技、龙头企业等现代农业发展要素集聚。鼓励引导圣泉、丰汇、华民等骨干企业优化出口产品结构,开拓新兴市场,推动外贸出口转型升级,全年实现外贸出口3.88亿美元。
更大力度加快平台建设。以明水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国家级开发区和省级高新区为契机,将资金、土地等各类资源要素向“一区四园” 倾斜,规划建设济南高端制造业服务园、电子信息产业园、新兴产业园,打造新兴产业发展的载体。完善中小企业服务平台特别是融资平台建设,建立金融服务中心,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和信贷结构,引导更多资金投向中小微企业和“三农”领域。进一步加大上市工作力度,力争年内新增上市企业1家。切实加强财源建设,坚持抓大不放小广开税源,涵养税源扶持企业发展,努力培植壮大骨干税源,逐步提高税收收入在财政收入中的比重。启动1000千伏特高压、500千伏龙山、220千伏官庄等一批输变电工程,提升电力保障能力。搞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加大闲置
和低效利用土地处置力度,努力破解土地制约。
(二)以产业升级为主线,在调整结构、提升效益中促转型。继续坚持以高端高质高效为主攻方向,把新型化工业、现代服务业作为产业升级的“双引擎”,转方式、调结构、增效益,加快构建三次产业协调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调强现代工业,巩固提升经济支撑点。按照主导产业抓集群、传统产业促升级、新兴产业上规模的发展思路,培植龙头,打造品牌,延伸链条,创新机制,推动制造业向高端化发展。围绕交通装备等四大主导产业集群化,鼓励支持圣泉、章鼓等骨干企业增投入、扩规模、优结构,突出抓好韩国KPF汽车零部件、圣泉生物化工一体化等一批产业集群大项目建设,力争四大主导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稳定在80%左右。围绕起动机械、建工建材等四大传统产业提升竞争力,鼓励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推动工艺装备、生产方式和产品的优化升级,实现传统产业的高新化、品牌化发展。围绕新能源、新材料等四大新兴产业规模化,加快实施华凌核电电缆、淄矿光伏材料、泰星无卤阻燃剂等重点项目,力争实现产值占比提高2个百分点。落实重点企业扶持政策,继续深化“122”工程,大力扶持骨干企业加快发展,力争销售收入过10亿元企业达到15家以上。积极研究落实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资金、信息服务等方面向小微企业倾斜,着力培育一批技术先进、市场效益好、成长性强的中小企业群体。强化科技支撑,大力引进创新型人才,加快“两化融合”,实施30项市级以上科技计划,完成研发投入15亿元,争创济南市级技术中心5家以上,省和济南市著名商标、名牌产品20件,打响“章丘创造”品牌,年内高新技术企业产值占规模企业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调活现代服务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发挥各级服务业引导资金的助推拉动作用,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促进生产性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互动协调发展,带动服务业提速增效,力争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着力推进空港物流、中邮物流等重点项目,培育大舜医药、鲁棉物流等品牌企业,构建多样化现代物流体系。繁荣发展文化旅游业,依托朱家峪等三大影视文化基地和龙山黑陶等七大文化产业区,做大做强影视制作、文化创意等产业,打造区域特色文化名城;抓好绣源河休闲度假区、枣园温泉度假区等策划招商,着力打造泉水游、休闲游、文化游三大特色旅游品牌,提升旅游综合实力。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中介咨询、服务外包等新兴产业,研究好房地产市场态势和政策导向,加大房地产开发力度,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调优现代农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深化品牌惠农理念,组织开展“品牌农业效益年”活动,大力实施以工哺农、“接二连三”等战略举措,积极发展生态农业、循环农业、观光农业,依托市农产品质量监督检测中心,着力推进无害化、标准化生产。实施科技兴农战略,加大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力度,提高农业科技化水平。坚持龙头带动,依托银鹭、晶荣等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拉长农产品链条。强化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扶持引导,积极培育现代新型农民群体,不断拓宽增收渠道。抓住中央加大“三农”投入机遇,加快推进南水北调、新增千亿斤粮食项目一期、胡家岸灌区改造三期、中小水库除险加固和完善提升等一批重点基础设施工程,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三)以城乡一体为导向,在优化布局、完善功能中促转型。坚持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三化同步”,按照建设济南次中心城市和济南东部新城的发展定位,着力推进城市空间拓展、功能完善、品位提升,加快形成城乡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立足高点定位,完善城乡规划体系。优化调整黄旗山、高教基地、绣源河等重点片区控制性详规,修订完善新型农村社区规划,实现城乡控规全覆盖。继续推进城市色彩、综合管网、文化设施和产业等专项规划编制,突出抓好双山大街等重点路段、重点区域的城市设计。合理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使城市个性更加突出、特色更加鲜明、形象更富魅力。
立足品质提升,加快中心城市建设。积极引进各类资本,加快绣源河风貌带和四大城市综合体建设。改造提升中心商贸区、双山大街沿线等片区,开工建设城市文博中心、章丘汽车总站等一批重点项目,启动实施南外环、汇泉路西延等城区道路,实施桃花山公园改造提升、双山大街及百脉泉街景观河道防渗处理工程,加快绣源河滨河片区供水供暖工程、章丘天然气长输管道及配套工程、城区天然气加气站建设。继续开展城市绿荫行动,突出抓好经十东路绿化整治提升、石河街南延段绿化等12项重点工程。进一步提升城区综合承载能力,彰显现代化山水园林城市特色。
立足城乡统筹,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建设。坚持小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有机结
合,继续实施镇驻地改造提升,突出抓好刁镇市域次中心及文祖、普集等中心镇建设,增强产业、资金、人口吸纳能力,打造一批工业型、商贸型、农产品加工型、旅游观光型的特色型经济强镇和经济强村,实现产业发展扩空间、居住环境得改善、农民增收有保障。统筹考虑新型社区、土地流转、特色产业,加快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年内实施60个社区,新建农房6000户以上。重视南部山区保护和发展,不断加大对南部山区扶持力度,推动南部山区绿色发展、生态发展。立足机制创新,全方位提高城镇管理水平。按照统筹城乡“八个一体化”的要求,积极推进城管、环卫、园林、市政维护等职能进街道、进社区。继续巩固城乡环卫一体化成果,加快垃圾中转站项目建设,提升城乡环卫管护水平。深入开展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抓好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积极营造整洁有序、文明和谐的城市环境。
(四)以提高人民群众福祉为目标,在办好实事、改善环境中促转型。围绕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坚持民生改善、环境建设“双优先”,夯实民生之本、筑牢民生之基、打造民生之福。
突出持续发展,加快生态文明建设。严格落实节能减排目标责任制,积极争创国家级生态市和国家森林城市。加快实施圣泉20万吨废水处理、第三污水处理厂一期等工程项目,着力推进高耗能、高排放企业技术改造,大力发展低碳技术、循环经济和节能环保产业,确保完成节能减排约束性指标。突出抓好绣江河、漯河综合整治,加快锦屏山省级森林公园和白云湖省级湿地公园建设。持之以恒地加强泉水保护,搞好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和造林绿化工作,持续推进城乡大绿化,年内新增造林面积3.7万亩,创建省和国家级生态镇17个。
突出民生发展,健全社会保障。落实就业优惠政策,坚持就业增收、创业增收,力争实现新增城镇就业5500人,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1万人;健全社会保险扩面征缴机制,逐步扩大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覆盖面,确保参保率达到98.9%,养老金社会化发放率继续保持100%。稳步推进医疗保险管理工作,力争实现职工医疗保险新增参保7000人,年末总数达到10.1万人。扩大生育保险保障范围,全年实现新增3000人,参保人数达到5万人。实施“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活动,新(改)建重点道路、农村道路339公里。实施80项中低压改造项目,提升农村电网保障能力。加大廉租住房二期工程、首批1012套公租房
建设力度,圆满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任务。
突出全面发展,繁荣各项事业。启动职教中心建设,完成二中、清照小学改扩建,道通实验学校新学期实现招生,全面完成校舍安全和中小学标准化建设工程,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深化公立医院、公共卫生服务等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扩大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积极化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债务,加快市医院三期工程规划论证、市区域卫生信息化平台、公共卫生管理中心、刁镇卫生院新院等重点工程建设,提高群众健康保障水平。大力发展文化事业,继续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年内新建40处农村文化大院、40处农家书屋、6处社区文化中心、2处街道综合文化站及20处高标准文化广场,推进各类文化设施资源向社会免费开放。改造提升体育中心,配备完善30个健身广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和群众性体育活动,增强全民体质
第四篇:09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报告
内容预览:……工程(生鲜蔬菜水果销售区主体工程建设)已完工,完成投资1500万元,现已投入营运,09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报告。第二期主要涉及原三合公司房屋拆迁,该房屋由三合公司抵押给农行,农行又将该房屋转卖给私人,现在房屋拆迁私人要求补偿属于天价,一直无法达成协议,加之还涉及畜牧局办公楼拆迁,费用高昂,难度大,目前还无法解决。
2、大巴山畜禽交易中心:位于太平镇石岗村街道,总投资800万元,占地15亩,实施单位巴山食品有限公司。目前,该交易中心已建成。巴山食品公司推行“公司 基地 农户”的模式,在黄钟建成养殖基地,年出栏生猪5000余头,……2009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报告……售总额实现18.4亿元(统计局预计数),是全年目标任务17.68亿元的104%,增速18.2%,工作报告《09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报告》。
二、经济建设:(一)对外贸易:全年自营出口445万美元,完成目标任务350万美元的127%。新获权企业2户:天予药业有限公司、山野食品有限公司,新增出口实绩企业1户:万佳商贸有限公司。(二)劳务开发:65人次,是全年任务50人次的130%。(三)商贸物流中心建设:
1、大巴山特色农产品交易中心:……为保护作者权益,此处省略,需要浏览全文请注册或登录……
……颁发成品油批发证书,以及按照省安监局的要求完善消防通道。一个储油罐2000吨成品油需资金1200万元,五个储油罐10000吨成品油需资金6000万元,企业资金短缺是目前最大困难,但企业也在努力筹措资金,待省安监局检查验收合格以及商务部颁发成品油批发证书后尽快投入营运。第二期正在做前期准备工作,目前已在长石、白羊、固军、官渡落实土地建地基,在2010年建成加油站。
4、新建“万村千乡”农家店:商务局与实施企业爱家超市一道深入乡镇规划、选址,现已建成日用消费品农家店155个,是任务20个的775%。
第五篇:X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工作汇报
X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工作汇报
“十三五”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市委×工作布局和×奋斗目标,坚持以目标管理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团结带领全区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以实施目标管理为统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项目引资为生命线,以党的建设为保证,着力稳增长保态势、调结构促转型、强宗旨惠民生、保稳定促和谐、抓党建转作风,较好地完成了×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五年的主要工作
(一)主要经济指标稳步增长。×年,全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大口径×亿元,占全市总量的×/×,完成小口径×亿元,年均增长×%,是五年前的×倍;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亿元,总量稳居全市×个县(市)区之首,年均增长×%,是五年前的×倍;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年均增长×%,是五年前的×倍;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年均增长×%,是五年前的×倍;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年均增长×%,是五年前的×倍。
(二)产业转型持续深入。五年来,国家级科技园区建设从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园区各具特色、效应凸显,×省机器人战略创新联盟落户×,×等企业院所与大企业的合作不断深化,在×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等辖区单位荣获×项大奖,我区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示范区、国家高端装备制造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重大项目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等为代表的工业技改项目扎实推进,助推工业转型升级;×等一批商业综合体相继建成,×等标志性建筑加紧推进,带动服务业发展上层次上水平,与五年前相比,在×三次产业的构成中,三产比重上升×个百分点,比重连续×年超过二产。投资拉动正在发挥更大作用。外来企业到×的投资热情持续高涨,×年,引进省外境内资金×亿元,年均增长×%,是五年前的×倍,实际利用外资×亿美元,年均增长×%,是五年前的×倍。
(三)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五年来,始终心系群众、倾力改善民生,区财政累计投入民生资金×亿元,持续加大对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重点领域的扶持力度,新增就业×万人,安置下岗失业人员×万人,安置就业困难人员×万人,最大限度保障了群众充分就业,×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元,分别是五年前的×倍和×倍;全区×所小学和×所中学全部达到省级标准化要求,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大班额”现象有效化解,德行教育活动在全市广泛推广、受到各界好评,我区被评为全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在全省名列前茅,新农合参保率达到×%,创建国家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被评为全省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示范区;探索实施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养老模式,被省市多家媒体专题报道,成为全市唯一荣获×省社会化养老示范区的县(市)区;探索实施的网格化社区管理模式,被《×日报》誉为社会管理创新的“×模板”。平安×创建取得实效,视频监控、移动警务室等创新举措的震慑力不断增强,群众安全感指数不断提升。
(四)城市面貌不断改观。五年来,区财政累计投入×亿元,先后实施×等×条市属道路和郑州路、银川路等×条区属道路改扩建工程,新增公共绿地面积×万平方米,人均绿地面积达到×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到×%,城市基础设施更加完备。扎实推进城中村和旧城棚户区改造,×等×个城中村改造全部启动,一拖棚户区、洛轴棚户区、洛铜棚户区等×个旧城棚户区改造项目有序推进,全区“三改”工作累计完成开工面积×万平方米,竣工面积×万平方米,完成投资×亿元,城市形象品位同步提升。大力推进城管体制改革,累计投入×余万元,配备×辆卡威皮卡执法车、×辆电动巡逻车、执法记录仪、对讲机等装备,进一步加强了城市管理的执法力量,城市管理的数字化、规范化、精细化水平持续提升。
(五)民主法治持续巩固。五年来,高度重视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城乡文明程度和居民素质显著提高,涌现出×个市级以上文明单位和文明社区。组织承办了“中国梦·社区美”大型文艺汇演等一系列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了群众的精神生活。区人大围绕区委中心工作,充分发挥人民代表主体作用,扎实履行人大监督职能,着力推动民主法治建设和民生改善,为全区政治大局稳定和经济社会健康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区政协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围绕开放招商、项目建设、服务企业、优化环境等重点工作,积极调研视察、协商议政和建言献策,为区委科学决策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意见建议,为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实实在在的成绩。人民武装和“双拥”工作进一步加强,军政军民关系更加密切。党的爱国统一战线不断巩固和发展,工、青、妇等群众团体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按照“双安、双治、双基”要求,加大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建立健全了周一书记区长接访、重点案件党政领导分包、责任查究等长效工作机制,不断深化反恐防暴、应急处突、国保安全和反邪教机制,应急维稳力量持续加强。
(六)党的建设不断加强。五年来,扎实开展了“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进一步在全区营造了“为民、务实、清廉”的作风氛围,培育了“严和实”的精神品格,在教育实践活动三个环节测评中,群众对我区总体满意率达到×%。高度重视和加强区委班子自身建设,建立健全了区委常委会议事规则、区委中心组学习、区党政联席会议议事规则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区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着力加强理论武装,定期组织开展区委中心组学习,系统学习了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坚定了广大党员干部的理想信念、党性修养和宗旨意识。大力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认真贯彻《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坚持任人唯贤、五湖四海,注重通过项目建设、征迁改造、信访稳定等急难险重岗位锻炼干部、选拔干部,各级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能力显著提高。着力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围绕抓基层打基础、抓班子带队伍、抓创新增活力,扎实做好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后进社区整顿等工作。村级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全部完成。深入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格落实党委的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自觉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市委关于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工作作风的有关要求,党风政风持续好转。
二、工作中的特色和亮点
“十三五”以来,区委、区政府立足全市大局,结合×实际,积极探索实践,形成了一些工作特色和亮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建立健全了目标管理体系。围绕“干什么、怎么干、如何考评、如何奖惩”,在全区构建了目标管理体系,成立了目标管理领导机构,与全区×个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有效确保了各项目标任务按时完成,进一步树立了崇尚实干、勇于担当、积极作为的工作导向。
(二)扎实推进基层四项基础制度建设。×区作为全省县级以下“四项基础制度”建设试点城区,健全完善了基层民主科学决策机制、矛盾调解化解机制、便民服务工作机制、党风政风监督检查机制。×年,全市县级以下“四项基础制度”建设工作现场会在我区召开,×区作为全省示范点在会上作了经验交流。
(三)积极探索“三社联动”试点工作。×区作为全国社区治理与服务创新试点,积极推动“三社联动”工作,研究制定《创新工作机制提升社区服务实施方案》,建立区、办事处两级社会组织服务中心、社区社会组织服务平台,建设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月份全面推开×个街道以及所辖×个社区的试点工作,年底前在全区×个城市社区全面实施,逐步构建公共服务、“三社”联动、志愿者服务和党的建设“四位一体”的具有×特色的社区服务体系。
(四)开展了“服务企业、服务群众年”系列活动。针对企业和群众反映的办事流程繁琐、条文生涩难懂等问题,开展了“提升便民服务水平,让群众少跑腿”“政企连心谋跨越、抱团取暖促发展”等活动,梳理服务内容×项,精简合并办事流程×项,在×个社区张贴办事流程图,让企业和群众一目了然地知道事情在哪儿办、由谁办、怎么办、办不好向谁投诉,切实提高了全区各级的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
(五)积极打造“十五分钟生活休闲圈”。投资×余万元,新建、提升×等×处小游园及休闲广场。×月×日,×书记到×调研时,对小游园建设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
(六)持续提升城市形象和管理水平。先后投入×余万元,深入开展了环境综合整治、五小门店提升、星级小区创建和文明助交通等活动,先后整治主次干道×条、老旧小区×个、商业门店×余个、挂牌星级小区×个,城市面貌焕然一新。
(七)出台了《支持引进人才(团队)创新创业实施办法》。制定并出台了《×区支持引进人才(团队)创新创业实施办法(试行)》,通过合作研究、技术入股等形式,着力引进和培育机器人智能制造、工业设计等发展领域的高精尖人才,洛阳国家大学科技园被确认为“河洛英才计划”示范基地。
(八)开展了依法征迁集中攻坚活动。深入开展了依法征迁集中攻坚活动,仅用一个多月的时间,顺利征收南村改造D区等×个项目的×户居民的房屋,有效解决了影响×余亩土地、×万平方米建设项目、×亿元投资的征迁改造遗留问题,实现了和谐征迁的良好效果。
(九)开展了闲置厂房楼宇统计招商工作。为解决辖区土地资源紧张、供求矛盾突出的问题,与大企业一道,共统计排查出闲置厂房楼宇×余亩,制定了《×区闲置厂房楼宇招商手册》,帮助企业共建招商渠道,增加租金收入,促进资源的再利用、业态的再丰富。
(十)开展了德行教育。在全市率先开展德行教育,师德师风持续提升,在全社会引起了广泛的好评。
三、工作经验和存在的问题
总结五年奋斗历程,比成绩更可贵的是在实践中探索出的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倍加珍惜:一是必须坚持以目标管理统揽全局。二是必须坚持先进制造业和新型材料业这个主攻方向。三是必须抓好项目引资这条生命线。四是必须激发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五是必须锻造最坚强有力的领导核心。
五年的工作成效显著,但仍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一是×的工业和科研优势正在逐渐弱化。比如,中机十院搬迁到了高新区,×所搬迁到了新区,第四设计院部分搬迁到了天津。二是工作的理念还不够先进。比如,在征迁改造方面,我们多数还是依靠提高容积率来解决居民安置和开发商利益之间的矛盾,而不像有的地区主要在提升小区品位、打造优美环境上狠下功夫,采取货币化安置手段,更有效地解决了这个矛盾。三是社会保障的压力依然较大。辖区人口基数大,特别是企业改革改制后,大量的社会事务转移到了地方,就业、教育、医疗、养老等各项社会事业比较繁重。四是信访稳定的压力持续凸显。比如,×是非法集资的重灾区,我们虽然投入了大量人力、财力和物力,但是信访稳定的压力依然较大。
四、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思路、举措和打算
区委、区政府将紧紧围绕市委×工作布局和×奋斗目标,紧密结合×实际,积极谋划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工作目标、思路和举措。
(一)工作目标:“一创两高六提升”。“一创”是总体目标,就是“要打造最具创新活力、最具创业激情的首创之区”。“两高”是量化目标,就是“要实现主要经济指标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各项有量化指标的工作要高于市委、市政府下达×区的目标任务”。“六提升”是具体目标,一是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明显提升,在全市综合排名处在第一方阵;二是科技创新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提升,促进科研成果更多更快就地转化;三是先进制造业和新型材料业在全省的地位和影响力明显提升,扩大“×智造”知名度和美誉度;四是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明显提升,把×打造得更漂亮、更精致、更有序;五是生态文明程度明显提升,确保能源节约、土地集约、环境友好;六是群众对民生改善的满意度明显提升,让群众有更强烈的获得感和归属感。
(二)工作抓手:目标管理体系。就是用目标管理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以目标定任务、用目标明责任、靠目标抓落实、凭目标严奖惩,进一步调动各级抓工作落实的积极性。
(三)工作重点:主要有七个方面。一是多策并举做稳工业,有效应对经济下行的冲击,不断巩固×工业大区的优势和地位。二是举全区之力打造科技园区,突出高端装备和高端服务两大特色,使科技创新成为引领未来×发展的主引擎。三是紧紧抓住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这条生命线,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效提升投资拉动的带动力。四是积极稳妥推进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统筹好城市建设与城市管理,不断提升城市承载力和治理水平。五是多途径多渠道改善民生,实现宜居宜业目标,真正使改革开放成果与人民共享。六是牢牢守住信访稳定、安全生产这根底线,决不发生来自×的干扰,决不让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为×分心。七是始终如一地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强化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使区委始终成为引领×发展的主心骨和领路人。
(四)工作保障: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有效解决“四风”问题,持续转变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凝聚发展合力,推动跨越发展。
五、对全市今后五年的意见建议
1.稳步推进老工业区搬迁改造,进一步完善相关配套措施,在推动企业搬迁的同时促进老工业区进一步优化功能布局,构建“高精尖”的产业结构。
2.大力发展科技孵化园区,制定出台我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发展行动计划,明确我市孵化器发展的总体思路、发展原则、发展目标、整体布局和重点项目,为科技孵化园区的快速发展提供更多政策支持。
3.进一步推进城市管理创新,建立完善属地、部门、社会等责任明晰、协调联动、广泛参与的城市管理体制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