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终稿】玉州区发改局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在广西民生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情况汇报
玉州区发改局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在广西民生工作座
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情况汇报
根据各级党委政府部署要求,现将我局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在广西民生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的情况汇报如下。
一、传达学习讲话精神情况
11月23日上午,我局组织全体领导干部、职工召开了专题会议,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春初传达了温家宝总理在广西民生工作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李局长强调全局领导、干部既要认真学习温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更要把精神贯彻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一是要结合发改局工作实际,制定贯彻落实温总理讲话精神的具体实施方案;二是进一步加强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统筹协调,强化民生工作。要采取措施,平抑物价;要加强房地产管理,配合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要加快推进困难群体扶助体系建设;要进一步加快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工作;三是要进一步加大项目的建设力度,全确保完成或超额完成全年项目建设和固定资产投资任务。
二、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工作落实情况
针对前段时间物价上涨较快的情况,我局高度关注,积极沟通协调市相关部门联合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抑制物价过快上涨,包括发展生产、搞好市场调控增加供给、加强市
1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价格秩序,也包括对于低收入群众给予一定的生活补贴,不因物价的上涨影响低收入群众的生活。特别是通过协调开展物价临时干预活动,在有关超市、农贸市设立财政补贴商品,对平抑物价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总体来看,我区物价上涨的趋势逐步平缓,抑制物价过快上涨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三、加强房地产调控力度和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落实情况
一是严格房地产项目的准入关,对不合规划和相关条件的房地产项目坚决不予立项审批。二是协调配合相关部门,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步伐。努力使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群众基本住房能够得到保障和支持,使保障性住房真正惠及困难家庭, 通过梯度消费逐步实现住有所居。
三、加强对困难群体帮扶工作落实情况
我局根据新农村联系点——城北街道睦马村的实际情况,在局有关领导的带领下,多次深入到村帮扶对象家庭进行慰问,为他们送去化肥、米、面、油等,为困难群众送去关心和关爱,了解他们在生活、生产、身体等方面存在的困难,鼓励他们要坚定信心、克服困难,脱贫致富。
四、继续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情况
今年以来,我局在积极配合协调民政、财政、人社、卫生等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的同时,根据本
局职能实际,重点抓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普惠民生。
1、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一是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不断扩大。今年1-10月,全区城镇职工、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3.16万人和6.47万人,参保率达97.01%;全区农民实际参合人数达到29.649万人,参合率98.33%。二是基本医疗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政府补助标准已按要求提高到每人每年200元。城镇居民医保实行了门诊统筹。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和新农合实现了医疗费用即时结算。城镇职工、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分别达17万元和9.5万元,达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居民可支配收入的6倍以上,且不低于5万元。新农合医保政策范围内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达5万元,达到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6倍以上。三是城乡医疗救助制度初步建立。积极推行资助困难人群参合制度,将资助范围从低保对象、五保户扩大到低收入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低收入家庭老人等特殊困难群体。取消了医疗救助起付线,政策范围内住院自付费用救助比例已达到50%,今年以来,累计资助困难人群参合15571人,开展门诊救助43人,住院救助719人。
2、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全面推行。作为自治区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第一批试点县市区,从2010年2月28日开始,我区各镇(街道)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面实施国家
基本药物制度,基本药物实行网上集中统一采购,统一价格,统一配送的“三统一”政策,药品全部实行零差率销售。今年一至三季度,基本药物集中招标采购平台累计采购金额0.3253亿元,今年10月,基本药物两天配送到位率达96.77%,实施基本药物的镇(街道)卫生院门急诊次均费用同比下降12.66%;住院次均费用同比上升0.62%;门急诊诊疗人次同比下降0.32%。
3、乡镇卫生院综合改革已完成了定编定岗和全员聘用工作。我区8个镇(街)卫生院核定事业编制481名,后勤服务聘用控制数48名,合计529名。完成签订聘用合同453人,其中专业技术岗位聘用人员395人。绩效工资方案正在报区政府审批。
4、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一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项目顺利推进。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国债、自治区专项补助项目已完工16个,在建中央投资项目4个,完成投资2520万元,其中玉州区人民医院项目完成投资41%,约1850万元,目前进度为地基完成正在扎柱筋,即将进入主体施工;城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建设主体完工,在装修,完成中央投资210万元;城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主体完工,正在装修,共完成投资230万元;名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并通过质量验收,装修工程及电梯安装工程基本完成,完成投资230万元。目前,我区
拥有达标卫生院的乡镇4个,卫生院达标率100%。拥有达标村卫生室的行政村12个,占行政村数的20%。二是村卫生室建设积极推进。根据自治区要求,我区今年行政村卫生室建设任务为59个,目前完工26个,完工率44%,在建29个,开工率93.22%,4个正在落实建设用地。三是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力度加大。今年以来,累计完成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人员全科医生转岗培训3人,招收定向免费医学生2人,累计完成乡镇卫生院人员在岗培训32人次,完成村卫生室人员在岗培训118人,累计完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在岗培训14人次。
5、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积极推进。全区已按要求全部开展9类1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实施率100%。截止2011年10月底,我区累计建立居民健康档案315063份,建档率58.77%;电子健康档案222342份,建档率41.47%,已达到自治区电子建档率40%要求。
6、公立医院改革积极稳妥推进。开展预约诊疗服务的二级医院2个,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的医院1个,开展临床路径管理的病种19种,完成临床路径管理的病例217例。
7、特色医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一是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扎实推进。按照防治艾滋病攻坚工程目标,我区实现以行政村为单位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覆盖率达100%以上。每个村设立了一块2平方米的艾滋病宣传专栏,刷写一条永久
性的墙体宣传标语。全面启动安全套下乡工程,免费向农民发放安全套。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艾滋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分别达80%和70%。目前我区有HIV初筛实验室2个,HIV抗体检测点8个。孕产妇HIV筛查检测率达84.86%。二是地中海贫血防治成效明显。积极开展地中海贫血筛查工作,建立地中海贫血筛查实验室2个。截止目前,婚前医学检查率达到84.3%以上。
玉州区发改局
2011年11月23日
第二篇:在温家宝总理视察武宁林改一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
在我国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的重要时候,今天,正好是温家宝总理亲临武宁视察林改工作一周年,我们大家在这里举行座谈会,重温总理视察武宁时的重要指示,总结交流前阶段林权制度改革的成果和经验,深入探讨下一步深化改革的对策和措施,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在今天座谈会开始时,我们一起观看了温总理去年视察武宁
时的录像片,我有幸全程参与了陪同和接待,直接感受到温总理亲民为民的公仆情怀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是值得我们很好学习的榜样。国家林业局对我省工作十分关心,国家林改办***副司长一行,专程从北京赶来参加今天的会议。刚才,**副司长作了一个很好的讲话,充分肯定了我省的林改工作,着重介绍了党中央、国务院将在全国推行林权制度改革的有关部署,对我省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寄予厚望。**市、**县的领导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几个地方和部门的负责同志,以及与会专家、学者,分别从理论与实践的层面,对温总理视察武宁林改的深远意义,以及长水村林改的历史性贡献进行了提炼和概括,畅谈了自己的深切体会,提出了不少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请省林业厅和林改办一并认真落实。下面,我再谈三点感受:
第一,我省认真学习贯彻温总理视察武宁时的重要指示精神,为全省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坚定了信心。去年的今天,温总理亲临武宁视察林改工作时,无论是在长水村与老百姓交谈,还是在与农村基层干部座谈讨论时,温总理对基层干部群众衷心拥护林改感到非常高兴,对江西的林改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精辟地指出了林改将产生的深远影响,温总理着重强调:“林权制度改革对于江西,特别是山区、林区面积大的地方来说,不仅能够使国家绿化的速度加快、生态改善,而且使山区、林区农民致富加快,意义非常重大。我把这项改革,看作是与改革开放初期土地承包一样,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使全国农村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搞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也同样会给山区、林区带来深刻和巨大的变化。要用更大的决心和力量,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还把林改称赞是一种“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的改革。
省委、省政府及时在全省传达、学习和贯彻了温总理的重要讲话精神,下发了《关于贯彻落实温总理重要指示、全面深化林业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召开了全省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工作会议,极大地触动了全省干部群众的思想,从根本上打消了一些同志担心分山到户以后会出现乱砍滥伐;担心历史遗留问题处理不好会引起农村社会不稳定;担心减轻税费以后乡村基层组织和林业部门无法正常运转的思想顾虑,在全省上下形成了对深化林改的共识。很多基层的同志反映,温总理情系基层,心系百姓,以及对林改工作的深谋远虑,给我们增添了信心,鼓舞了勇气,指明了方向,我们没有理由不做好工作,有力推动了江西林改及经济社会的发展。
第二,我省全面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极大地调动了林农的生产积极性,经受住了雨雪冰冻灾害的严峻考验,恢复重建的热情日益高涨。自从温总理视察武宁林改以后,中央高度关注江西林改,国家林业局贾治邦局长亲自带领6部委的同志到我省调研,中央各大媒体对江西林改经验进行了深入采访报道,全方位激发了我省深化林改的工作热情。尤其是省林业厅、林改办紧紧抓住这一难得机遇,工作做得主动到位,及时召开了30多个重点县的督战会,狠抓了林改前阶段的扫尾工作。有的县基本上推倒重来,重新召开动员大会,重新组织力量分山,重新上山勾图发证,用几个月的时间,完成了3年多的林改工作量。到去年底,全省93个有林改任务的县,全部接受了前阶段改革验收,分山到户率达到***,分户登记率***%,纠纷调处率***%,九江市集体林分山到户率达到***%。与此同时,深化林权制度改革扎实推进,全省有38个县(市)建立了林业产权交易中心,78个县开展了林权抵押贷款,6个设区市的26个县开展了林木火灾保险业务,组建了省林业股份担保公司,建立林农“三防”协会4065个,参加农户86.6万户,极大地调动了林农造林的积极性。近三年,全省每年造林都在300万亩以上,今年有望突破500万亩,每年投入社会资金5亿元以上,今年可望达到8亿元。
在这里,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我省遭受了历史罕见的持续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全省因灾直接经济损失高达302.37亿元,其中林业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12亿元,省林业部门调查的林业损失高达370多亿元。不管最终核实的损失究竟是多少,但从面上受灾的情况看,农村受灾最重、农民损失最多、农业影响最大,特别是林果业受灾程度最深、恢复起来需要的时间最长,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也是一个迫切需要改变的现实。如不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势必严重影响今后几年林农的持续增收,严重影响我省林业发展的大好局面,对未来生态建设可能造成的影响更难以估量。面对这场特大的冰冻灾害,在党中央、国务
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国家林业局等国家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全省上下万众一心、奋起抗灾,有力减轻了灾害损失。特别是通过林权制度改革,充分调动了林农的积极性,为抵御雨雪冰冻灾害、加速灾后林业恢复重建步伐,打下了坚实的群众基础,积蓄了强大的力量。尽管各地林业损失惨重,但广大林农不灰心、不气馁,遭灾不见灾,只要我们继续努力,任何困
难都可以战胜。
第三,我省灾后恢复、保护和建设青山绿水的任务相当艰巨,务必进一步振奋精神,切实加大工作力度,真正把江西的林业生态品牌做优做强。继续保护和建设好江西的青山绿水,是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重任,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当前,全省正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试点活动,省委已把灾后如何恢复青山绿水、保护青山绿水和建设青山绿水,作为学习调研阶段的重要课题来研究。同时,遵照温总理要求切实保护好鄱阳湖“一湖清水”的指示精神,省委书记苏荣同志到江西就任后不久,就积极倡导建立环鄱阳湖生态经济试验区,并力争将这一项目纳入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中,提升到国家的战略层面来实施,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重大战略构想,必将对全省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省林业厅作为课题研究的责任单位、以及试验区建设的重要部门,要组织力量深入调查,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力争快出成果、出好成果,为抓紧环鄱阳湖生态经济试验区的论证和规划,加快我省林业生态建设,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和指导性意见。
在加强调查研究的同时,当前最紧要的是要继续按照省委、省政府灾后“保绿色生态优势、保绿水青山品牌、保林农持续增收”的总体要求,努力打好林业生态恢复、保护和建设这一硬仗。一方面要坚持不懈地深化林权制度改革。全省林改前阶段工作已基本完成,但深化改革的任务还很艰巨,尤其是规范林权管理还有大量的事情要做;各地深化改革的进展还不平衡,产权流转、贷款抵押、林木保险的总量不大;林业产业化进程不快,国有林场改革还刚刚起步。特别是经历了这次雨雪冰冻灾害,我们在林业发展上还有很多值得总结反思的方面,包括林木灾害保险的问题,加强森林经营的问题,林木良种和科技推广的问题,转变传统炼山造林的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不断地用改革的办法进一步加以解决。另一方面要力争为全国林权改革多作贡献,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我陪省委苏书记到国家林业局走访时,贾治邦局长赞扬江西前阶段林改工作做得不错,在全国起到了示范作用,希望江西探索和创造更多的经验,在全国进行推广,这是国家林业局对我们的期望。要充分发挥全省林业战线和广大林农的主动性,努力在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上再抓出几个亮点:一是在鼓励和规范森林资源流转、推进产权交易上做文章。通过流转和交易,实现资源变资本,促进林业规模经营,提升林业的活力和人气,恢复经营林业的信心;二是在搭建林业融资平台上出成果,切实抓好抵押贷款,扩大森林保险,启动林业担保,吸引更广泛的人力、技术、资金等生产要素投入林业;三是在大力发展林业经济合作组织上有作为,大力培育专业造林公司、中介组织,着力打造更多的林业经济增长点;四是在加快国有林场改革上求突破,要先抓试点,积累经验后再推开。同时,要在加强和完善林权档案管理,加大森林资源保护力度,切实转变工作方法等方面,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断创造新鲜经验。对林改中涌现的好典型、好作法,要认真总结、积极宣传。让我们以深入贯彻落实温总理视察时的重要指示精神为动力,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这次座谈会为新的起点,奋勇开拓、大胆创新、埋头苦干,努力开创全省林业改革与发展的新局面!
第三篇:区发改局在区政协半年调研工作会上的汇报材料
区发改局在区政协半年调研工作会上的汇报材料
龙马潭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曹天林
(二O一O年七月二十三日)
尊敬的赖朝祥主席、各位副主席,各位主任、副主任: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发改局党组及全体干部职工,向莅临我局检查指导工作的各位领导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感谢各位领导长期以来对我局工作的关心帮助和支持!
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区政协的民主监督下,我局紧紧围绕“工业强区、物流兴区、新村惠民”三大战略,坚持把千方百计争取项目资金、全力以赴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扎实开展“十二五”规划编制作为工作重点,抓班子、强队伍、抓创新、求突破,不断提高工作质量和水平,各项工作均取得了较大进展,为推进龙马潭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主要工作完成情况
(一)努力保持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今年,市下达我区综合目标任务共24项,考核分值100分,我局承担了GDP(6分)、人均GDP(4分)、区属GDP增速(10分)、固定资产投资(5分)、区属固定资产投资增速(5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分)、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2分)、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率(3分)等8项任务,承担的考核分值达36分,占全区考核总分值的36%。任务大、担子重。为此,我局加强与区内相关经济部门的联系,坚持牵头定期或不定期召开相关经济部门联系会,强化经济运行预测预警监测分析,确保全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总体来看,上半年全区经济发展形势比年初预期要好,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又好又快增长态势,基本实现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1-6月,全区完成GDP47.94亿元,增长23.6%,占市考核目标的54.5%,超市目标进度4.5个百分点,实现“双过半”。其中区属GDP增速达到25.2%,超目标增速8.8个百分点。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313万元,占市下达目标的59.7%,超计划进度9.7个百分点,增长46.2%,增速超目标26.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26亿元,增长25.2%,占市考核目标的46%,其中区属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3.8%,增速超目标3.8个百分点。工业技改投资9.42亿元,占市考核目标的50.9%,超计划进度0.9个百分点,增长30.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35.2%,增速超目标5.2个百分点,其中区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2.6%,超目标增速7.6个百分点。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3.77亿元,占全年市下达目标的67%,超计划进度1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利税14.47亿元,增长36.1%,占市考核目标的71.7%。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4141元,增长9.6%,占市考核目标的61.8%,超计划793元,11.8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预计8350元,增长16.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11.6亿元,增长18.8%,完成市考核目标的46.6%。
(二)谋大局,破难题,促发展,积极发挥参谋助手作用
一是加强重大问题研究。围绕区域发展的重点、难点问题,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完成《龙马潭区“十二五”经济发展制约因素及其对策研究》、《加快推进园区人才开发的思考》、《龙马潭区发展战略研究》、《龙马潭区强区升位研究(与周边区县比较分析篇)》、《龙马潭区当前经济发展态势》等多篇调研报告。二
是扎实开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成立“十二五”规划顾问咨询组,骋请省、市、区有关领导和专家14名担任编制顾问。完成30个重大课题研究和28个部门(行业)专项规划编制。指导乡镇街开展产业规划编制。加强与省、市相关规划衔接,争取更多项目纳入上级规划盘子,围绕成渝经济区建设、川南经济区建设、泸州市构建区域性中心城市,精心谋划了重大基础设施、重大产业等事关我区未来发展的项目207个,总投资约500亿元。在全区开展“十二五”规划大讨论及反复征求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已全面完成《泸州市龙马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三是着力推进开发区扩区工作。加强与省市发改委的联系和协调,编制完成开发区扩区发展规划并报省发改委审定。代区政府草拟《关于扩大四川泸州经济开发区规划范围的请示》上报市政府转报省政府批示。
(三)抓机遇、建机制、强管理,着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
紧紧围绕“大开放、大实力、大建设、大发展”的思路,抢抓机遇,千方百计抓住中央扩大内需的机遇,在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廉租住房建设等民生工程方面争取了大量上级资金。大抓项目,在年初确定的77个项目,总投资49亿元,同比增长150%。省级重点项目达5个之多,再创历史新高,约占全市近四分之一。十大重大项目实行“四个一”工作机制,即一名责任领导,一套考核体系,一套班子,实行一抓到底,扎实推进项目建设。抓大项目,今年区内投资上亿元的项目就有15个,同比增长150%,年投资2亿元以上的项目有7个,同比增长40%,年投资3亿元以上的项目有4个,同比增长300%。加强考核奖惩,区委目督办、区政府目督办、重点办定期不定期开展督查,并严格每月交帐,每月通报,保持高压推进态势。同时,对项目完成好的单位给予一定的奖励经费,进一步调动广大干部抓项目的激情。实行工期到逼机制,加快工程进度,每个项目均在确保年终目标任务的基础上制定了工期进度,洞窝峡谷景区开发、隆盛物流等6个项目已基本提前完成今年建设任务。加大项目储备力度,上半年储备项目10个。
(四)强包装、争项目、重跟踪,“双争”工作再创新高
进一步加强项目包装,已编制上报项目10个,总投资2.45亿元,计划争取上级资金5600万元。加强已申报项目跟踪工作,积极向省、市发改部门沟通汇报,争取更多的项目和资金落户龙马潭区。上半年通过发改系统向上争取资金已超过4465万元,同比增长30%。
(五)抓审批、严管理、重规范,强化政府投资项目监管
狠抓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对于政府投资较大的项目,原则要求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从项目建设必要性、技术可行性、资金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严格的评估和审查,同时要求开展土地预审、规划选址、环境评价和节能评估工作。上半年审批政府投资项目22个,计划总投资2.35亿元。严格工程招投标管理,完成26个政府投资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投标,预算总投资3935.95万元,中标(中选)金额3175.93万元,节约资金760.02万元,节约率19%。
(六)抓产业、强服务、重招商,有机硅产业集群项目取得新进展
一是加强对有机硅的上下游产品和国际国内市场进行认真研究,形成了《国内有机硅产业发展现状及我区有机硅产业发展报告》、《有机硅产品的应用》、《有机硅产业集群发展工作组外出考察学习报告》等有价值的调研报告,从而为项目组的决策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二是加强了与市经委、北方公司、四川硅峰公司的对接,形成强大的合力推动机制;三是加强7万吨有机硅建设项目协调服务建设进度,协助企业环评等工作,有力地加快了有机硅项目力度。四是针对有机硅
下游产品和副产物选择了一批市场前景好、发展潜力大、环境污染小、税收贡献大、带动能力强的项目,并结合市场需求,对5个重点项目实行重点包装,重点招商。五是主动出击,成功招商。主动找企业推荐项目,并成功引进有机硅下游企业1家,总投资7000万元,建成后年产值预计可达8000万元。
(七)强协调、抓宣传、建制度,狠抓节能减排工作
我局认真履行区节能减排办公室综合协调职能,推进全区节能减排工作扎实开展。组织开展市政府对我区09年节能考核目标完成情况的迎检工作,起草了《泸州市龙马潭区人民政府关于2009年节能目标完成情况的自查报告》、《泸州市龙马潭区2009年节能工作情况汇报》,2009年我区节能目标完成情况顺利通过市政府的考核检查。研究制定有关节能减排方案、意见,从制度上确保全区节能减排工作深入实施。代区政府草拟2010年全区节能工作实施意见并及时下发全区,为确保今年和“十一五”期间节能减排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制定了节能减排工作实施方案和预警调控方案。在全区牵头组织开展“节能攻坚、全民行动”、“绿色办公、低碳生活”为主题的节能宣传周和节能减排宣传月活动,提高全民自觉节能减排意识。
(八)深改革、化矛盾、强监督,认真做好体改、物价工作
积极推进卫生体制改革。深化国有企业改制的收尾工作,1-6月共接待改制企业上访和政策咨询人员10余起,及时疏导化解了各种矛盾。以服务民生和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着力点。切实抓好价格监督网络和预警机制建设。加强价格、收费管理。全面完成全区行政事业性收费及收费许可证审验工作。开展物价检查工作,切实落实好春耕农资、涉企收费、酒博会等物价监管工作,并认真受理价格举报、投诉工作,1-6月共受理35件,立案查处2件。协助中心客运站项目组,全面完成王氏客运站、驿通车站、公交商城的客运站整合补偿成本认证工作。
(九)抓队伍、强学习、重培训,着力打造学习型机关
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按照“举旗帜、抓班子、带队伍、促发展”的整体要求,狠抓制度建设,注重反腐败和党风廉政建设,加强学习教育,促使干部职工的思想得到进一步解放,业务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工作作风得到进一步改进。坚持每月的政治理论学习,同时更注重外送培训学习,选派了7名8人次职工到成都、重庆等地培训学习。
二、存在主要问题
(一)全区经济运行存在的问题
一是招商引资新引进大项目少,尤其是工业项目太少。二是企业可持续发展困难。原油及制品、钢材、化纤基础原料价格以及带动力成本不断上涨,增加企业生产成本,挤压企业利润空间,影响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三是土地、资金仍是制约经济发展的瓶劲。企业融资难、用地难问题突出。土地资源紧缺、征地成本明显高于其他区县。四是统筹城乡发展任务艰巨。农民增收形势严峻,农业产业化有待提升,农村基础还需完善。
(二)重点项目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是项目建设资金短缺,融资渠道单一。由于我区财力有限,目前项目建设还是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导。当前,我区企业中主要是中小企业居多,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多数都面临资金短缺的问题,同时企业融资渠道也比较单一,往往只能通过向银行贷款解决资金问题,而目前银行放贷非常严格和谨慎,容易导致项目建设延迟甚至搁浅。
二是由于我区事权不完整,行政协调服务落实难。尤其是规划区内涉及土地等行政审批须报市级有关部门审批,对于重点项目审批的绿色通道难以真正形成,在协调服务过程往往显得心有余力不足。同时,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涉及电力等问题的协调往往难度比较大。
三是受土地制约大。土地要素难以满足发展现状,且土地报件到招拍挂时间过长,影响项目推进力度。
四是项目的前期工作推进不够深。部分单位不重视项目前期工作,致使项目推进工作中出现见子打子,缺乏统筹安排。
(三)改革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玉蝉酒厂和华美彩印有限公司等在改制过后出现的利益分配高低不等的因素引发的不稳定事件时有发生。
(四)单位人少事多的矛盾较为突出
目前,我局投资股、项目股和发展规划股分别仅有1人,还要承担区争资争项办公室、重点办、节能减排办等大量繁杂艰巨的工作,今年又增加了“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很多时候疲于应付,无法沉下来思考关于发展深层次的问题,跑项目资金的时间和精力也十分有限。
(五)争资争项难度大
由于第二次扩权强县后,泸州其他县均属省直管县,县上发改部门可直接与省上对接,从而造成区上在争取项目和资金方面处于不利地位。尽管我局面临上述问题和困难,但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区政协的监督指导下,坚信办法总比困难多,并且找准问题,正视差距,克服困难,增强信心,全面完成2010年各项目标任务。
三、下半年工作打算
(一)进一步做好各项经济形势的预测、分析及对策工作,发挥好参谋部作用。坚持按季度检查汇总,报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确保各项指标圆满完成。
(二)进一步加强重大问题研究。围绕龙马潭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点、热点、难点问题,抓位西部大开发深入推进的机遇,积极开展调查研究,勇于探索,敢于破难。
(三)进一步开展空港经济区调研工作。抓住泸州新机场迁建机遇,提前思考,及时谋划,并积极与市上相关部门对接,培育产业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使空港经济区成为龙马潭区未来发展新的经济增长极。
(四)进一步强化“十二五”规划的编制工作,发挥规划对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作用。加快推进“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保质保量全面完成《泸州市龙马潭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
(五)切实加强投资项目管理。加强中央扩大内需项目监管工作,强化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的投资备案审批工作。开展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工作。
(六)狠抓项目建设,奋力推进发展。要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强化项目推进机制建设,积极推动十大项目加快建设促进经济发展。同时,协助开发区推进扩区工作。
(七)进一步强化节能减排工作。实施节能减排预警控制。加快实施重点节能工作。抓好重点领域节能工作,推行全面节能减排行动。全面完成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任务。
(八)继续加强价格、收费许可和监督检查工作,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认真开展好涉企收费、电力价格等专项检查。
(九)积极稳妥推进体改工作。继续抓好卫生体制改革工作,及时疏导化解各种矛盾,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进一步深化改革。
(十)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以党风廉政“三化”建设活动为契机,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树立“1+5”意识,深化学习型机关创建工作。
尊敬的各位领导,半年来,发改局党组一班人和全体干部职工齐心协力,务实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一分为二看我们自己,尚有诸多不足之处,必须在今后工作中认真加以改进,诚恳欢迎各位领导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我们将结合自身的问题及你们的意见和建议,自加压力,振奋精神,真抓实干,为龙马潭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做出不懈的努力。
最后,再次感谢各位领导对我局工作的关心支持,顺祝各位领导身体健康、工作顺利。
第四篇:发改局在全区人才与干部培训调研座谈会上的发言
发改局在全区人才与干部培训调研
座谈会上的发言
发改局在全区人才与干部培训调研座谈会上的发言
发改局在全区人才与干部培训调研座谈会上的发言 各位领导、同志们:近年来,我区围绕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求,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不断创新人才工作机制,积极开发利用好各类人才,有力的带动了全区经济的发展。但是,根据新形势下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来说,还存在着人才总量不足,人才资源配置不合理、人才过多地集中在机关事业单位等非生产领域、工农业生产第一线和第三产业人才相对匮乏,人才资源开发利用的机制体制还不够健
全等方面的问题。下面,我就崆峒区发改局如何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做好人才开发工作,谈几点意见和建议。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加快人才资源开发利用
1、围绕项目带动战略,加快项目型人才开发引进。随着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才特别是专业技术、经济管理方面的人才,总是跟着项目流动,资金也是跟着项目流动。谁拥有了项目,谁就拥有了人才和资金。因此,要充分利用好项目引进人才,围绕重点企业、重点项目作好各种人才引进的配套工作。积极做好项目的论证策划工作,真正把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结合起来。加快重点园区建设,把二十里铺工业园区建设成为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示范基地、高水平研发机构集聚的技术创新基地、高素质人才集聚的科技创业基地,搭建项目型人才的吸纳平台。
2、围绕特色产业开发,大力加强产业
型人才开发。围绕做大做强四大特色产业,探索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人才管理体制,制定优惠政策,努力吸引产业型人才到我区创业发展。一是围绕绿色肉牛基地建设,引进养殖、食品深加工、生化制药等方面的科技人才;二是围绕人文生态旅游基地建设,引进和培养高素质的旅游从业人员队伍;三是围绕优质果菜基地建设,紧紧抓住我区苹果被国家列入《优势农产品区域发展规划》的机遇,积极引进种植、果菜深加工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四是围绕商贸中心建设,引进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市场管理人才。
3、围绕推进新农村建设,大力开发农村实用人才。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要求,围绕“五带两区一园”建设,加快农村实用人才的开发。在建设多样性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上,大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育工程”,以各级各类农职业学校为依托,加强农村各类实用技术、劳动
力转移就业和学历培训,培养一批具有现代农业知识、适应农村发展形势的科技推广型、生产开发型、经营管理型、农业复合型人才和农业信息人才等。造就乡村教育人才、乡村文体人才以及乡村卫生人才,使农村人才队伍的结构更趋合理。同时,把有利于“三农”建设的各类人才进行科学的分类,如对林业、畜牧业、种植业等工作能手和技术能手进行分类指导,真正在业务上实施帮教,在产业上进行调整。把一切有利于发展“三农”的因素都与农村实用人才挂起钩来,营造有利于稳定农村人才队伍的工作环境,让这些农村的“能工巧匠”真正走进人才的大环境中来,让他们享受到人才队伍建设中相关的优惠待遇,从而激发农村人才的工作活力。
4、围绕壮大工业经济,大力开发引进企业经营管理人才。我区高素质的企业家十分短缺,难以适应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实施优秀企业家培养引进工程,建设一支高素质的优秀企业家队
伍,意义重大。要围绕增强企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提高战略开拓能力和现代化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加快培养造就一支熟悉市场、具有先进水平的优秀企业家。积极扶持民营企业家成长,着力提高他们的战略决策能力、经营管理能力、市场竞争能力、推动企业创新能力,增强驾驭市场能力,掌握先进管理理念,提高经营决策水平。鼓励企业引才纳才,扶持大型骨干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建立研发机构,使中小企业成为人才吸纳的强大“蓄水池”。
二、坚持改革创新,进一步完善人才开发工作的体制和机制
人才工作的活力取决于体制和机制。要遵循人才资源开发规律,坚持市场配置人才资源的改革取向,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才工作体制和机制。一是建立以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人才评价机制,探索制定能体现我区各类人才特点的人才评价指标,建立人才库;二是建立以公开、平等、竞争、择优为导向的选拔
任用机制;三是建立促进人才合理流动的机制;四是建立并落实吸引人才的优惠政策,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引进更多的实用型人才。
三、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快人才体系建设的投入
一是根据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将人才的开发利用、人才体系建设纳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计划,并适时进行完善和修订。二是认真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方向,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大对各级各类学校、培训基地、乡镇文化站点建设的投入,加快人才体系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第五篇:在贯彻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座谈会上汇报材料(改1)
在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 座谈会上的汇报材料提纲
中共海门市委组织部(2011年12月2日)
一、近年来的探索与实践
近年来,海门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的同时,党的建设、组织工作同步发展,先后被中央组织部确定为干部监督工作联系点、信息工作联系点、人才工作联系点和中组部创先争优活动信息直报点。在全省率先建成高标准村级公共服务中心,成功承办了全国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县现场会,被评为全国首批7家农村社区建设实验全覆盖工作示范市之一。探索建立的村级事务科学化管理、村级民主管理——党群议事‚半月谈‛制度、市镇两级党代表联系接待选区党员群众制度、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制、党员先锋岗联系卡制度、城乡党组织统筹共建——‚三走进三服务‛、发展党员‚两推两联两审‛和‚三推三考‛机制等一系列基层党建好制度得到全面落实。创先争优活动经验做法在全省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视频会上交流。我市常乐镇培育村党总支书记叶剑生应邀出席全省学习张雅琴同志先进事迹、深入推进创先争优座谈会,并作专题发言。在窗口单位和服务行业,以争创群众满意的窗口服务单位、争创优秀服 务品牌、争创党员示范岗为主要内容的‚三争创‛服务竞赛活动,使窗口单位和重点行业在优化服务环境、提高服务质量、优化行风政风上走在全市前列。继2010年竞争性选拔领导干部占同期新提拔领导干部总人数的43%之后,今年我市结合乡镇党委、人大、政府换届工作,通过‚双推双决一述‛等方式,先后开展了7次较大规模的领导干部公选工作,公推公选60名科级领导干部,其中乡科级党政正职20名,乡镇副科职干部40名,并分类定向选拔10名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优秀大学生村干部、30岁以下优秀年轻干部进入乡镇领导班子,通过竞争性选拔方式产生的领导干部占同期新提拔干部总人数的54%,率先连续两年超额完成中组部规定的竞争性选拔不少于三分之一的目标任务。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面,如‚双推双决,扩大选人民主‛、‚反向测评,突出‚德‛的考察‚、‚全程差额,实现好中选优‛、‚阳光操作,推行信息公开‛等的实践成果,被全面应运于公推公选的各个环节,《新华日报》也对此进行了专题报道。在前阶段组织的选人用人公信度百点监测调查中,对竞争性选拔干部的满意率达到99%。我市在实践中建立并实行的‚干部‘四德’反向测评体系‛,被南通市委组织部运用于今年的县市党委集中换届干部考察。作为中组部严肃换届纪律联系点,我市着眼于党委换届的全程监督,创新监督手段,3月份在全国首创了乡镇党委换届风气‚百点监测‛,6月份在市委换届过程中,又充分发挥网络信息传播速度快、表现方式新、互动性强的优势,在全国率先开通换届风 气网络监测平台,换届公开、公正、透明的做法引起中组部高度关注,以中组部党委换届专刊予以推介。3月15日,我市作为全国唯一的县级市代表就党委换届风气‚百点监测‛的做法,在中组部召开的全国干部监督工作座谈会上作了交流。10月13日,中组部干部一局副局长刘晔华一行专程来海调研。此外,在全省组织系统信息工作考核中,我市已连续三年蝉联一等奖县市区第一名。与此同时,各项基层基础工作扎实开展、深入推进。
二、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组织工作面临的新情况
——新目标对组织工作科学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两个率先‛宏伟目标,开启了组织工作的新征程,为组织部门发挥职能优势、推进各项工作提供了新的契机,也赋予了组织部门在选干部、配班子,建队伍、聚人才,抓基层、打基础等各方面工作新的历史使命。
——新工程对组织工作改革创新提出了新标杆。省委、南通市委印发的《关于实施党建工作创新工程的意见》目标明确,措施具体,内涵丰富,从党内民主建设、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提升干部能力素质、人才优先发展、创新基层组织建设等全方位提升了新的标杆。
——新形势对组织工作民主开放提出了新挑战。构建民主开放的组织工作新格局,是提升组织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内在要求。时势发展要求组织工作应体现‚三服务、两满意‛的核心价值观,创新民主理念,创建开放格局,创优服务形象,自觉破除封闭性和神秘感。
——新期盼对组织工作民生优先提出了新任务。让党满意、让群众满意是胡锦涛同志代表党中央对组织工作提出的明确要求。只有顺应人民群众对组织工作的新期待,认真解决组织工作中群众不尽满意的薄弱环节,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诉求,维护群众利益,‚满意度‛才能不断提高。
(二)组织工作遇到的难题
——在干部工作方面。干部‚上‛的机制较完善,程序较规范,但对一些顽症,如干部‚下‛的突破,则相对比较薄弱。在干部民主推荐、民主测评、民意调查等方面办法较多,对于干部‚精神懈怠、脱离群众‛等问题,仍缺乏治本之策。一些领导在引领科学发展、驾驭复杂局面、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水平有待提升。
——在基层组织方面。如何适应工业化城市化快速推进、城乡二元经济转型发展所需,打破城乡区域界线,推进不同领域党建工作的融合与共建,‚两新‛组织党组织设置快速跟进,而党组织功能作用有待于有效发挥,党员总量增加而教育管理和作用发挥有待加强,这些仍然是当前基层党建工作的重点和难题。
——在人才工作方面。存在人才素质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求脱节的矛盾;在地域、行业分布上的不平衡矛盾;在数量和质量上不对称矛盾,高层次人才规模仍然偏小,两院院士、国家‚千人计划‛、国家重点计划人才等高精尖人才尤为不足。
三、下阶段的主要措施
根据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提出的“要适应向基本实现现代化迈进的新形势新任务,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深入实施党建工作创新工程,不断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加快建设能够担当历史重任的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推动江苏党的建设同经济社会发展一样走在全国前列‛要求,我们确定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组织工作的总体设想,即围绕省委“八项工程”和南通市委“八个领先”对组织工作的新要求、党建工作创新工程对组织工作的新定位、干部群众对组织工作的新期盼,以登高致远的境界、敢为人先的精神、开放包容的气度、勤廉实干的作风,更加突出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这一主线,科学谋划,扎实推进,统筹做好人大、政府、政协换届,干部人事制度改革,选人用人公信度提升,人才队伍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等各项工作,为实现海门市第十三次党代会确定的综合实力继续走在苏中县市前列、在苏中苏北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最可靠的保证、最强大的动力。主要措施是:
(一)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二次率先”配班子选干部聚人才。
坚持论德才、讲实绩、重基层、凭公论的用人导向,进一步完善有利于推动科学发展的选人用人机制。重点突出三个更加注重,即更加注重配强“发展型”班子。围绕江海联动、城市南进、四大园区建设和转型发展等工作重点,优化干部资源配置,把熟悉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开放型经济、港口经济等方面业务的优秀人才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更加注重打造“结构优”队伍。认真对照现代化指标体系、党代会重点任务分解,以人大、政府、政协换届为契机,更加注重选拔懂经济、会管理、有开拓精神的优秀干部,加大年轻干部、女干部、党外干部选拔力度。更加注重集聚“三创型”人才。坚持引进外来人才和开发本地人才相结合、开发高端人才和培养适用人才相结合、开发产业人才和社会人才相结合、实施重点人才工程和深化人才制度改革相结合的‚四结合‛原则,引进和培育更多的‚创业、创新、创优‛型人才,加快人才强市步伐。
(二)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为“二次率先”提供强大动力。
深入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在《乡科级领导职位空缺预告实施办法》、《拟提拔领导干部任职信息媒体公开暂行办法》、《乡镇党委换届风气‚百点监测‛暂行办法》、《领导干部民主推荐提名结果公开暂行办法》、《竞争性选拔干部工作群众评委管理暂行办法》等7项制度性成果被成功运用公推公选和县乡党委换届的基础上,结合人大、政府、政协换届,再出台《采取‚双推双决一述‛方式选拔乡科级党政正职实施办法》、《选人用人公信度监测及评价办法》2项制度。注重三个方面实践,一是初始提名方面,按照民主提名、公开提名、责任提名的要求,进一 步规范干部初始提名,重点规范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提名行为。探索等额和差额相结合、定向和非定向相结合,完善全委会、领导干部大会、单位党组织、干部群众推荐等多种提名方式。推行正职‚海推‛、副职‚比选‛的分类提名方式。试行全委会成员署名推荐乡科级党政正职,采取‚两推一评、适岗比选‛的方式选拔新任乡科级副职领导干部。换届中,坚持对新一届领导班子成员进行全额定向民主推荐。二是在竞争性选拔方面,完善公开选拔、公推公选、竞争上岗制度,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竞争性选拔干部办法。探索把干部实绩和民意作为竞争的‚门槛‛,有效落实党管干部原则。在决定竞争人选时,采取召开民主推荐大会和个别谈话等方式,对报名对象的工作业绩和群众公论进行全方位了解,确保好中选优。三是在强化干部“德”的考评方面,贯彻落实中组部《关于加强对干部德的考核意见》‚一个优先,五个坚决不用‛要求。进一步确立‚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导向,通过干部‚述德‛、公开‚问德‛、社区‚访德‛、综合‚评德‛、全程‚记德‛,加强干部‚德‛的专项考核。试行干部社公会德、职业道德、个人品德、家庭美德‚四德‛量化扣分管理。全面实施‚四德‛反向测评,建立领导干部‚德行‛档案。
(三)坚持创先争优、夯实基础,为“二次率先”凝聚发展合力。
以创先争优活动为统揽,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重点落实三项措施,一是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适应经济 结构、产业布局、组织形式、行业分工新变化,以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专业合作组织和致富项目、党员示范岗建在创业岗位等方式,加快在农村新兴领域组建党组织的步伐。适应社区网格化管理和社区党员流向新变化,创新社区党组织设置模式。探索区域统建、行业联建等‚两新‛组织党建新路子,实现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在‚两新‛组织中的全面覆盖。力争到2013年,全市95%以上非公有制企业都有党员,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党组织组建率分别达到95%、80%、60%。二是创新工作方式和活动载体。通过项目化推进、精品化培育、品牌化打造,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工作重点工作整体水平。借鉴经济管理的办法,强化基层党建工作项目责任和督查机制,引导乡镇党建项目工作目标、工作程序、协作途径、人员责任、保障措施‚五明确‛。实施百点示范工程,全力打造一批在省、南通市叫得响的海门特色党建工作示范群。2012年,重点打造强基兴村行动、特色党小组创评、‚‘二次率先’我争先‛三大党建服务品牌。三是壮大“双强”型带头人队伍。拓宽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来源,创新培养管理机制,着力打造‚思想政治素质强、科学发展能力强‛的农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社会管能力理强、服务群众能力强‛的社区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服务发展能力强、凝企业聚员工能力强‛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党性观念强、专业素质强‛的社会组织带头人队伍,到2013年,‚双强‛带头人比率达到90%以上,到2015年,全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总体 上达到‚双强‛要求。启动新一轮‚优秀青年下基层,驻点共建新农村‛活动,动态保持100名市镇机关、企事业单位优秀年轻干部在村、社区任职。实施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富民行动和‚151‛培养工程,即在‚十二五‛期间,从大学生村干部中重点选拔培养10名左右正科级、50名左右副科级和100名左右村社区‚两委‛正职后备人才。落实农村党组织书记‚一定三有‛政策,逐步提高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标准。实行‚两新‛组织党务工作者资格认证制度,探索建立相关权益保障制度。
(四)坚持从严治部,从严律己,为“二次率先”建设模范部门打造过硬队伍。
深化‚讲重作‛和‚学先进、见行动‛主题活动,坚持不懈地推进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带头创先争优。一方面,按照六中全会的要求,以‚政治坚定、公道正派、廉洁勤奋、求实创新‛为核心,大力推进组工价值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人本文化建设,促使广大组工干部在良好文化氛围中得到熏陶,潜移默化,提高素质。另一方面,结合‚三解三促‛活动,大力推行组工干部‚深入基层知民情、关心群众解民忧、加快发展帮民富、开门评部集民智‛为主要内容的‚四民‛工作法,主动融入群众,结成对子,进农户、交朋友、帮致富,面对面、心贴心地互动交流;主动问计于民、问政于民、问需于民、求智于民,主动寻求人民群众的支持、参与和监督,推动组织工作科学发展;充分利用组织部门自身优势,实打实解决好基层发展中面临的问题,热情帮 助基层群众排忧解难,充分展示组织部门为民、清廉、务实的良好形象。
为全面贯彻落实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和南通十一次党代会精神,我们已将党建工作创新工程分解成‚八大创新行动‛,29个重点项目,分步实施,持续推进。2012年,要在深化和完善干部‚德‛的考评机制、形成干部工作信息公开制度化成果、围绕转型跨越实施‚东洲英才‛计划、以‚四有一责‛行动计划为抓手扎实推进农村基层党建工作等重点领域奋力夺取实质性新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