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四姑镇老区建设情况的报告(推荐)
四姑镇老区建设情况的报告
四姑镇位于大悟县东南部,距县城49公里,东与红安县接壤,南与武汉市黄陂区毗邻,无主要交通干道经过,地理区位优势较差。四姑镇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乡镇。土地革命时期,是第一届孝感地委机关所在地;抗日战争时期,是沦陷区,四姑人民殊死奋战,为抗日胜利作出了重大牺牲;解放战争时期,这里是中原突围地,当地群众给人民军队提供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为革命取得最后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由于种种原因,我镇生产力发展水平较低,经济发展滞后,农民生产生活条件没有得到根本改善,仍有部分群众存在着饮水、行路、看病、上学等许多困难,继续发展还面临诸多问题。
一、基本情况
我镇国土总面积60平方公里,占全县版土面积的3.8%,耕地面积1.3万亩,其中早涝保收面积4812亩,占28.5辖1 4个村1 81个组,总户数6187户2.75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912户2.45万人,占全镇总人口的89.2%;贫困村5个,贫困人口524户1987人,占全镇人口的8.9%,有重点扶贫村5个,占全镇贫困村的33.3%。2 0 1 0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为9 1 5 0万元,农民人平纯收入为4173元,农民人平占有粮食4 7 8公斤,全镇以农业为主,二。三产业相对落后。
二、发展现状
(一)主要成绩
我镇抓住扶贫开发机遇,坚持从实际出发,积极探索贫困地区扶贫攻坚新路子,着力加强基础设施,支柱产业建设,掀起扶贫开发高潮,在解决群众温饱、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培植农村经济发展后劲等方面取得了初步成效。
1、经济基础有所增强。2 0 0 5年以来我镇确立了“强化农业基础产业、加快发展工业、加速发展商贸业”的经济发展思路。把发展传统粮食作物作为支柱稳定产业;发挥区位和政策优势,大力招商引进,创办新企业,盘活老企业;大打红色老区旗号,振兴商贸业,创新红色旅游业,我镇经济发展步入稳步发展轨道。,2 0 1 0年,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9560万元,比2 0 0 5年的5200万元,增长65%;主导产业已形成规模,多家规模工业纷纷落户,工业集群发展,已具备成为工业园的条件;农业基础地位得到加强,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力保障。
2、农村贫困面大幅降低。2 0 1 0年,我镇贫困村由2 0 0 5年的6个减少到4个,贫困户816户减少到432户,贫困人口3251人减少到1802。初步建立起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体系,全镇有976户1854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
3、群众生活水平得到提高。2 0 1 0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 0 0 5年的2704元提高到4173元,增长101.4%,年人均占有粮食近4 7 8公斤。群众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4、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有较大改善。自2 0 0 5年以来,全镇
投入项目资金780万元兴修水利设施;投入1900万元改造电路;投入2300万元改建通村通湾公路,解决近万人行路难的问题;投入巨额资金解决近8500人饮水困难,新增有线电视用户760户,新增电话用760门,互联网用户达到450余户。
5、社会事业有了长足进步。全镇已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新建、维修校舍面积5830平方米,在校学生总数达到2769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医疗服务网络基本健全,现有中心卫生院1所,村卫生室7个;已初步建成农村保障体系数,城乡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达6985人,叁加新型农村合作医人共有1936人收入政策性补贴和优抚出现,现有科技推广机构3个,专业合作社2个,社会服务功能不断增强。
6、项目建设取得一定成效。近五年我镇通过重点扶贫村项目建设、上级帮扶共组织实施项目39个,其中公路项目16个,人饮项目3个,产业建设项目5个,农田水利项目6个,扶贫项目3个,农村改造项目7个;建成新农村8个;共扶持资金近1400万元,其中老区建设资金58万元。这些项目的实施惠及全镇2.7万人.
(二)主要经验和作法
1、找准发展路子。在过去十多年的发展中,我镇走了不少弯路,曾经使干部群众一度丧失了信心。确定不了思路,找不到发展突破口,得不到牢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徘徊不前,处于落后状态。2 0 0 5年后,我镇逐步解放思想,从实际出发,确定正确的经济社会发展思路,有了正确的发展方向。
2、增强市场意识。正视镇情,遵循市场规律,引导鼓励农民走向市场,人尽其能,物尽其值;立足现实抓基础,围绕市场抓开发,优化劳动力资源和自然资源配置;积极大力搭建、培育市场,全力营造商贸、工业唱大戏的缤纷舞台。
3、增强发展动力。扶贫开发由单纯的生活救济变为扶持发展生产和救济贫弱相结合;发展依靠外力变为启动内力和借用外力相结合;加大引进资金投入变为挖掘自身潜力和加大科技投入相结合;建设单一项目变为项目和发挥项目示范辐射功能相结合,切实增强经济发展原动力,提升整体经济社会实力。
4、加强组织建设。乡镇发展好坏,干部起决定性作用。我镇把基层组织建设当做大事要事来抓,精心选好班长,配好班子,指导找好发展路子,使其成为建设发展阵地上的坚强堡垒。
(三)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生产生活条件还比较差。我镇到现在还有38自然湾未能硬化公路,正在做到湾湾通任重道远;水利设施毁损落后,农业靠天收的局面严重。待修大型水利设施9处,百余公里渠堰需要整修,700多口塘堰需要改造;全镇电力设备老化,特别是抗旱排涝电力设备短缺,制约着农业发展水平;自来水设施不普及农村还有7300多人饮水困难,200多人饮用水处于不安全状况。二是“饮水难、上学难、就医难’’等民生问题难以解决。由于地理、资金、技术等因素,还有6个村还没有自来水设施,镇区自来水管网老化;1个镇中心小学,1个初中难以满足入学需要;4个村
卫生室和1个卫生院,医疗设施和医疗体制存在一定问题,我镇出现群众饮水难、上学难和就医难的民生问题。
三是经济结构不合理,缺乏拉动经济发展的龙头企业。我镇村级收入中,农业占55%,二三产业仅占45%,能辐射带动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几乎没有;农民经济收入中,依靠种养业、打工获得收入占80%以上,受市场影响波动大。财政困难,镇人平财政收入只有2 7 0元,水平较低。商贸业正处于恢复阶段,专业化、区域化、集约化程度还比较低,吸纳就业有限;工业科学技术含量不高,工业块头不大,龙头企业不大不强,拉动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不够;由于科学技术素质不高和经济实力不够强,群众缺乏强大自我发展的能力和手段。
四是村级负债严重,基层组织运转困难。我镇有1 4个村,村级负债达16 0 8万元,村平负债100万元,负债成为农村基层的毒瘤,严重的地影响了基层政权的稳定。沉重的债务是干部的沉重的包袱,使公益事业无钱办,村干部工资无钱发,村级组织运转非常艰难。
三、建议要求
(一)牢记历史,增强扶持开发老区的责任心和决心。
(二)科学规划,描绘老区新农村建设美好蓝图。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群众需求,制定可行发展规划。请职能部门帮助指导编制发展规划,加强项目可行性论证,使项目建一个,成一个,促一片,富一方。
(三)提高标准,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老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配套资金有困难,上级应提商补助标准,重点加大交通、饮水、农田水利、生态治理、文化教育、产业化等工程项目投入。
(四)突出重点,继续实施整村推进。以“兴致富项目,建生态家园,创文明新村”为主要内容,组织实施好重点村重点项目扶贫开发,使其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典范。
大悟县四姑镇人民政府
二0一一年五月二十五日
第二篇:四姑镇“爱心妈妈”先进事迹
先 进 事 迹
李秀芬同志,现任四姑镇中心小学教师。她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自参加工作以来,教学成绩优秀,工作认真负责,思想上进,长期担任学校班主任工作,且热爱班主任工作,关心、爱护学生,经常与学生沟通,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是一位优秀的“爱心妈妈”。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她采取了具体的手段和方法,如说理教育法,榜样示范法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相结合,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因势利导,并充分利用思品课、队日活动及校会、班会、晨会等各种例会,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国情教育、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教育、道德教育、劳动教育等,她在担任班主任期间,兢兢业业,始终把爱心和耐心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她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到了学生身上,受到了学生、家长、老师和领导的一致好评。学生们说:“她既像妈妈,又像朋友。”
她每星期进行二至三次学生家访,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生活情况,并做了详细的记录,仔细分析,再进行分门别类,然后因人而异制定计划,采取不同的教育方法。如她班的一个 1 女生,姐弟同班,上课时总是无精打采,成绩老是上不去。基于这种情况,她通过找班上的同学和村民了解,原来那个女生家父母严重重男轻女,放学后要做沉重农活,家务。由于身体吃不消,经常有头痛现象,但父母却不带去就医……证实了这种原因之后,她找个合适机会登门拜访了女生的父母,因为心中有数,家访的效果较好,女生父母很快认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并答应立即纠正错误。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当中,该女生很快变得活泼向上,朝气蓬勃,学习成绩也提高得很快。
在差生转化工作中,她善于发现每位学生的优点和缺点,找准教育后进生的切入点。如她班有一个叫代帆的男生,由于语文基础差,语言表达能力极差,不能够读完整一篇课文,但对折纸却极其感兴趣,在“国庆”书画比赛中,她特意找了代帆同学谈话,希望他能够认真参加这次比赛,鼓励刘世腾同学对绘画作品进行多次修改,最终他的折纸作品获了奖。现在的代帆同学,虽谈不上有飞跃性变化,但至少学习比以前更主动,有时不懂的问题也会请教老师和同学了。
在“留守孩”管理方面,她摸清学生底细,定期对“留守孩”进行校外辅导。她接任班主任时,不久便发现周秀同学,上课时表情呆滞,举止神态与同龄人不相称,经了解得知:周秀的父母在她很小时,就把她放在爷爷奶奶家,双双到广东去 2 打工了,爷爷奶奶身体很差,对她的照顾不是很多,她感到很孤独,渐渐地变得不合群,对学习也无所谓。而对这样的女孩,李秀芬同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上课时经常提她的问,让她多发言,课间经常和她交谈、游戏,使其消除自我封闭之心。慢慢地,周秀同学变得开朗了,也乐于与同学们交往,学习成绩有了进步。
李秀芬同志在工作中,方法得当,效果明显,教育了一大批学生,她一直是学校德育工作的楷模,是值得赞扬的,是社会主义先进德育教师,也是学生的优秀的“爱心妈妈”。
2008-4-28 3
第三篇:xx老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xx老区建设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xx位于xx县县城西26公里处,南与xx市相邻,西与xx市接壤,素有一脚踏三县的美称,猪龙河从村庄环绕而过。xx历史文化悠久,xx河畔有面积45000平方米,厚两米的仰韶文化遗址—xx台,是进入xx县境内第一村。全村有1800多口人,有党员32人,8个村民小组,村两委有3人,全部交叉任职,村两委干部平均年龄45岁。辖8个居民小组,有机耕地2882亩,村庄占地面积600余亩。村里没有集体经济,交通位置偏僻,农民以种粮为主要收入。
二、制约老区发展的因素
(一)由于是三县交界,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经济处于不发达地方,村里没有集体和私营企业,市场信息不灵,种植结构调整困难,农民以卖粮食收入为主,兼打零工为辅,年人均纯收入较低在1500元左右。
(二)由于xx河河道严重污染,造成地下水质污染,村里成了食管癌和心脑血管病的多发村,发病年龄低龄化,近两年,35岁-55岁男性因病死亡15人,偏瘫丧失劳动能力的30多人,慢性病家庭因家中缺少劳动力因病致贫,因学致贫,因盖房致贫的人数逐年增加;由于距离县城较远,农民受技术培训的较少,素质相对低下,外出打工就业的机会较少,增收致富困难。
(三)农业生产基础设施较为薄弱,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xx地貌处于青峰岭漏斗区地下水位较深,每年都有机井报废,群众因资金困难,多以小口径浅井为主,旱天浇灌困难。种粮成本不断增加,形成增产不增收的局面。
(四)2005年,村两委为了打通祖祖辈辈没有出村路的历史,原来要拐几道弯,借道三陵村、范庄村,才能上交通大路,村两委在镇政府的支持下,下定决心,拿出30亩土地,赔偿白沟作、三陵、范庄,冲破重重阻力,借资15万元,修通了通向交通大道的出村路,从而,村委背上了沉重的经济包袱,因债务压身,削弱了为民服务的精力和职能。
三、老区发展的思路
(一)改善基础设施。积极争取上级资金,硬化村内道路,改变过去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状况,并在村内安装路灯,给群众的生活生产带来方便;加大农田水利建设,增强抗旱保丰收的能力,降低种植成本,最大化的确保农业丰收,农民增收。
(二)积极引导农户,提供信息和技术力量,加快种植结构调整,促使土地流转,是种植业规模化,产业化;
(三)发展劳务经济,拓宽增收渠道。村两委牵头,外出联系劳务输出,同时积极联系镇政府、劳动局对村民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农民素质,增加农民收入。
第四篇:娜姑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娜姑镇创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工作总结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的通知》(中办发〔2015〕2号)、《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的通知》(云办发〔2015〕36号)和《中共曲靖市委办公室、曲靖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的通知》(曲办发〔2016〕90号)精神,全力开展创建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工作。娜姑镇通过不断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投入力度,丰富公共文化产品,提高文化供给能力,创新服务方式和形式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果。现就创建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文化设施建设,夯实文化服务基础
为落实好中央和省、市、县各级关于促进形成覆盖市、县、乡、村四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在“十一五”和“十二五”期间,娜姑镇切实加强公共文化服务硬件和软件建设,为开展各项文体活动提供有力保障,文化事业迈上新的台阶。一是争取上级投资金 万元,完成娜姑镇综合文化站标准化建设,实现免费开放。乡镇文化站配备有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文化活动排练厅一个。二是村级配有16个农农家书屋、四个村级文化活动小广场,发放村村通2574套。组建民间乐队 3支。
(二)加强文化队伍建设,提高文化服务能力
落实分管文化工作副镇长1名,镇文化站编制9人,目前在编在岗4人,都具备较强的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并定期参加上级部门举办的文化业务知识培训,参培率达100%。建有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站点17个。成立了5支广场舞团队,1支耍水龙团队,以文化遗产保护为目的,成立了白雾村洞经音乐表演队,和圣喻宣讲团队,这些文艺团队活跃在场镇和农村院坝,极大的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三)开展文化惠民活动,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从基层农村群众需求出发,深入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围绕文化服务“实用、优质、高效、便捷”的原则,提高文化产品供给能力,实现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文化惠民和服务群众。一是进一步扎实开展“三百”文化惠民活动、“文化惠民示范村”创建活动和“三下乡”活动。不断丰富文化下乡内容,提升活动实效。二是全面实行公共文化服务免费开放政策。镇文化站图书室书藏书达1990册,免费对外借阅,全年借阅人次达1600多人次;全镇17个村,有10个村建有农家书屋,每周对公众提供服务的时间不低于40个小时。三是利用阅报栏和展板,开办文化专栏,公示文化服务内容,方便群众了解新闻。通过开展各类展览、讲座,读书读报,文体活动,广播、电影放映活动,流动文化服务,指导村文化室(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等)和农民自办文化组织建设,辅导和培训群众文艺骨干,搜集、整理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及指导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四是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在四个村级文化活动小广场都配置了篮球架、乒乓球桌、单杠双等健身器材,确实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
(四)切实加强执法检查,强化文化市场监管
强化监管,抓好文体市场执法。加强全镇文化体育市场和新闻出版市场的管理,扎实开展“网吧”市场、教辅读物市场的整顿和“扫黄打非”等专项整治活动,全面推进文化和新闻出版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对本辖区内的校园周边文化市场、非法演出活动、地毯游商销售音响制品和书刊等无证无照的文化市场经营活动进行整治。对辖区内的娱乐(演出)场所、网吧和电影放映单位的消防(防火)和安全生产进行检查,督促业主及时消除隐患,确保广大消费者和员工的生命安全。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协助县文广局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定期对辖区内的文物、古建进行巡查,加强镇内各级各类文物的保护和安全工作,加大对基层群众的宣传教育力度。积极配合完成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严厉打击各类文物违法犯罪活动,同时做好镇域内文物遗产的发现、检查、监督、管理、保护工作。挖掘民间文化传统艺术,建立健全文物档案,大力宣传文物保护知识,提高村民的文物保护意识,使文物更好的得到保护。
二、存在的问题
(一)娜姑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文化历史底蕴丰富镇内文物、古建较多,这些年虽然修复了很多文物古建,但还有白雾村的江西庙、乐里村的龙王庙等由于资金问题,还未得到修缮。
(二)文艺社团组织的投入还需加大。目前,全镇的文化社团组织均为群众性自发组织,这些组织对于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做出积极贡献,由于受资金投入等方面制约,影响其作用进一步发挥,急需上级部门加大对其资金扶持。
三、下一步工作
(一)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为达到创建要求,我区计划投资金额350万元,做到各行政村有一个面积不低于600平方米的文体活动小广场。计划投资300万建设白雾村铜商文化及农耕文化博物馆。在有条件的村(居)委会按标准设置排练演艺、交流展示、辅导培训、游艺娱乐等功能用房。二是为农家书屋配齐相关设施,健全管理制度。同时增加书架、阅览座位、数字化加工与消毒、图书防盗、自助借还等设备。三是严格按照国家发改委、文化部《乡镇文化站建设标准》要求,到今年年底,分别完成白雾村铜商文化广场、娜姑镇历史文化数字博物馆新建任务,并严格按照要求标准配置相关设施及设备。
(二)加强公共文化数字化支持服务能力建设。继续推进数字图书馆建设,各村、社区依托农家书屋、文体活动小广场等设施,建成标准配置的公共电子阅览室,按照面积不少于40平方米,终端计算机不少于2台、局域网存储空间不少于1TB、互联网出口带宽不低于2M的标准,实现街道、社区全覆盖。
(三)加强对传统文艺及民间文艺团队扶持力度。加强对白雾村“圣瑜宣讲”、“洞经音乐”、“耍水龙”等重要民俗文化活动的管理和扶持力度。加强对云峰村、大闸村、干沟社区、乐里村及白雾村民间文艺团队的管理和扶持力度。加强对娜姑镇“土靛扎染”、竹编、刺绣、石木雕刻工艺传承人扶持力度。引导民间文艺团队向积极健康的文化方向发展,加强沟通交流,培育更多更优秀的民间文艺团队和文艺工作者。
会泽县娜姑镇人民政府
2018年6月26日
第五篇:弘扬老区精神 建设教育强镇
弘扬老区精神 建设教育强镇
——高要市活道镇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督导验收自评报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创建省教育强镇,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手段,是增强教育综合实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加快我镇发展,实现富民强镇的重要举措。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镇坚持 “一手抓经济,一手抓教育”工作方针,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特别是2010年全面启动创建省教育强镇工作以来,办学条件显著改善,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活道的教育事业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一、基本情况
活道镇位于高要市南部,距市城区23公里,东与蛟塘镇相邻,南与高明区、新兴县接壤,西与云浮市相接,北与莲塘、新桥、白诸镇相邻。全镇总面积228平方公里,下辖1个居委会和33个村委会(126条自然村),全镇常住人口3.8万人。活道资源丰富,交通、通讯设施完备,近年来确立“工业立镇、工业强镇、农业稳镇”的指导思想,大力发展“三高”农业,着力打造活道米的名牌产品,逐渐形成大米、粉葛、柑桔等农业生产基地。
活道镇人杰地灵,英雄辈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刘田夫、罗范群、郑锦波、李法等同志曾在活道开展革命活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积极贡献。在外求学的共产党员伍子高、伍真、伍新等在鳌头成立党小组和抗日自卫队,开展抗击日寇、保卫家乡等革命活动。高要县第一届人民政府在活道镇鳌头
村成立,1992年我镇被省人民政府确认为革命老区。活道文化底蕴丰厚,孕育活道人民,出生于教师家庭的吕志澄到延安参加革命活动,从事创作50多年,被国家授予 “人民作家”的称号。
为进一步适应城乡发展需要,实现教育均衡发展,近年合理规划了学校布局。目前,全镇有初级中学1所,完小1所,教学点6个,幼儿园2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1所。义务教育阶段在校学生3851人,其中初中1896人,小学1955人。中小学教师237人,其中初中教师128人,小学教师109人。学前三年在园(班)人数665人,从事学前教育教职工68人。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教职工12人。
二、主要做法与成效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发展,镇党委、政府深刻地认识到社会要发展,教育要先行。近年,镇委、镇政府加大教育投入,着力加强规范化学校建设,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工作目标。
(一)党政高度重视,责任落实到位。
1、落实政府责任,优先发展教育。
镇历届党委、政府重视发展教育事业,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近年来,镇委、镇政府更是教育工作纳入镇班子、驻村干部、村委干部岗位责任考核内容,镇政府每年均召开3次教育工作会议,全面贯彻《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政策法规,研究和部署教育工作,及时研究,做到五个优先:一是对教育资金优先安排,二是对教育发展优先规划,三是对教育问题优先解决,四是对教育提供优先优质
服务,五是对教师待遇优先落实。近三年就布局调整、校舍建设及校舍安全、校园安保、贫困生入学等问题现场办公,优先解决,努力为教育解决实际困难。
2、分工明确,精心谋划,营造良好氛围。
一是成立“活道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领导小组”,由镇委书记梁富强同志任组长,镇长梁智光任副组长,确保“创强”各项工作按时按质完成。书记、镇长分别挂钩活道初级中学、活道中心小学,其他班子成员分别挂点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镇中心幼儿园及六所教学点;二是制订《活道镇创建广东省教育强镇工作方案》,对创建教育强镇工作作全面的、具体的部署。在制定方案过程中,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广泛吸收专家、各部门、各村委、群众代表、教师代表的意见;三是加强宣传力度,创设“创强”氛围。2010年5月28日镇召开创建省教育强镇动员大会,镇主要领导及市教育局领导分别作重要讲话,并带头为建设教育强镇捐款;2010年12月,以“创建省教育强镇,造福子孙后代”为题发出致全镇人民一封信,要求全镇群众积极配合,尽全力做好创强工作。另外,充分利用镇有线电视、大型广告牌等形式,宣传“创强”工作意义,使“创强”工作家喻户晓,形成全民关心、人人参与,共同为创建工作出力的局面。
(二)保障经费,全面改善办学条件。
1、加大投入,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
在我镇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大对教育的投入,保证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2008年-2010年,高要市财政拨款逐年增长,分别为973.62万元、1257.98万元、1586万元,中小
学生均教育经费逐年增长分别为3068.32元、3726.14元、4877.12元,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分别为691.35元、783.93元、871.85元。多年来,我镇能依法管理义务教育经费,确保义务教育经费正常使用,没有出现任何组织和个人侵占、挪用义务教育经费的现象。
2、多渠道集资,改善办学条件,不断完善教育基础设施。活道人民一直以来具有崇文重教、博爱兴学的优良传统,从九十年代的教学楼房化到教师安居工程,群众集资热情都非常高涨。1996年至2007年镇委、镇政府通过“几个一点” 多渠道筹集、“省市老区学校建设资金”、“省布局调整专项资金”等,逐年投入用于“教学用室楼房化”、“安居工程”、学生“宿舍楼”、“C、D级危房改造”等建设,学校设施逐年完善,为创强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随着活道社会经济的发展,镇委、镇政府更加重视教育投入。近三年,特别是自“创强”工作启动以来,镇政府克服种种困难,多方筹集资金,完善学校各项设施。一是投入资金156万元,对中心校及横石等六所教学点楼房进行改造、整饰工程;二是投入163万元对活道中学运动场、学校校容校貌及校园文化建设;三是投入建设资金477万元在活道初级中学兴建一幢四层综合楼,投入建设资金259万元在活道中心小学新建一幢五层学生宿舍楼;四是投入323万元,完善中小学校的教学设备。目前,所有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为解决“创强”资金缺口问题,镇委决定2011年 2 月8日在活道中学隆重举行“活道中学建校52周年暨活道同乡联谊会”
活动,集企事业单位、社会各界、校友之力共谋教育发展大计。活动筹得资金150多万元,全部用于中小学校舍建设。为搞好这次活动,从2010年11月开始,镇委镇政府主要负责人分别带领镇干部到深圳、广州等地,邀请在外工作、经商等活道籍同乡、校友,并发出邀请函3000多份。特别是镇委书记梁富强,亲自召集历届校长、校友、热心人士等召开多次座谈会,邀请他们回来为活道教育献计献策,慷慨解囊。正是由于全镇上下一心,活道镇的“创强”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三)整合资源,打造优质学校。
1、循序渐进做好学校布局调整工作。
活道镇地域广阔,村落多且分散,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艰难。镇委、镇政府根据教育发展实际,克服种种困难、压力,做好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主要做法是:一是加强宣传力度,利用广播电视、村公开栏把有关中小学布局调整精神宣传到群众中去;二是镇主要领导分别挂钩相关村委会,做干部、群众思想工作;三是根据各学校及村落实际情况,通过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原则,条件成熟一所就调整一所。几年来共撤并初中2所,完小18所,教学点4间。其中,2003—2007年撤并了洚上等6所完小,以及禾塘等4间教学点;2005年分别撤销横江、姚村中学,合并到活道中学,使全镇中学调整为一所;2008年9月,撤并了法洞等6所完小,并把横石、禾地咀、水口、大端、姚村、真理小学6所完小学校撤并为分教点。调整后,全镇有中学1所,完全小学1所,小学教学点6间。
2、建设规范化学校,增强教育实力
我镇活道初级中学、活道中心小学办学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具有鲜明的办学特色。近年来,两所学校按照广东省规范化学校的要求进行打造,全镇“创强”共投入1440万元,用于新建校舍,增添各类教育教学设施,全面改善办学条件。目前电脑室3间,配臵学生电脑149台,教师电脑81台,电子白板29个,理化生实验室7间,语音室2间,小学科学实验室1间。各校电脑室、多媒体室、教师办公室电脑全部接通网络系统。校园占地面积、建筑面积、体育运动场地、教育教学设备设施等均达到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标准。目前,活道初级中学、活道中心小学已评为广东省义务教育规范化学校。
(四)统筹兼顾,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1、建设中心幼儿园,大力发展学前教育。
我镇现有幼儿园2所。活道镇中心幼儿园是去年7月筹资130多万元兴建,该园现有活动室6个,办公室、保健室、音体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美工室、科学启蒙室各1个,安全、消防、卫生等设施均符合相关部门的标准。目前,镇中心幼儿园已评为肇庆市一级幼儿园,开心乐园幼儿园也评为高要市一级幼儿园。另外,根据我镇村落分散的实际,充分利用中小学布局调整富余的校舍,在各教学点开设幼儿班,有效解决农村幼儿入园难问题。目前,全镇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达86.8%,学前一年幼儿入园达100%。
2、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
活道镇自1992年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后,多年来狠抓巩固和提高普九成果工作。一是强化政府行为,把普九工作纳入镇班子
成员、驻村干部、村委干部岗位责任考核内容;二是加强领导,落实岗位责任。由主管教育的镇领导担任组长,落实岗位责任制;三是落实防流控辍责任,镇与学校校长、校长与班主任分别签订控辍责任书,做到逐级管理、层层落实责任;四是加强学校内部管理,因材施教,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使学生“进得来,留得住”;五是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工作,贯彻执行省市扶贫助学精神,把扶贫助学作为巩固我镇“普九”成果的重要工作来抓。近三年,我镇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小学辍学率为0,十五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成率达100%;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达99.3%以上,初中辍学率为0.5%以下,初中毕业率100%,十七周岁人口中等教育完成率达98.4%以上,“三残”儿童入学率达100%。
近几年,我们还抓好高中阶段入学送生工作。由镇长任组长主抓该项工作,制定奖励措施,落实层级责任制,认真做好初中毕业生的思想动员工作,2010年高中阶段入学率达93.1%。
3、抓好成人教育,全面提高我镇劳动人口素质
一直以来,镇党委、政府把成教工作纳入了重要议事日程,由主管教育副镇长任成校的校长。去年,为了适应镇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发挥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为农村经济服务,一是把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搬迁镇文化大楼,并按肇庆市要求配臵课室及功能用室,添臵电脑3 0台,图书2008册,教学仪器购臵了288套(件)等;二是配备思想好、业务素质高教师队伍。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现有教职工12人,教师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及中级职称;三是多渠道、多形式,分门别类举办培训班。近三年,组
织各类成年教育、农民工技能培训共36期,受训人员达15366人,受训面达到35.5%。全镇青壮年非文盲率达100%。尤其突出的有仙洞粉葛种植技术培训班、柑桔种植培训班等。通过培训,全镇形成一乡一品,最为出名的有活道大米、仙洞粉葛等,增强了农民就业机会和能力,帮助农民脱贫致富。目前,已通过肇庆市级示范性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的验收。
4、建设社区文化,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镇委、镇政府对文化、艺术、体育及社团活动十分重视。一是抓好“农家书屋”建设。33个村委会均设立“农家书屋”,配备刊物读本千万余册,设臵阅览台、图书藏书柜,让农村群众在空闲时间能在书本中学习,提高文化水平;二是开展社区文化教育活动。近年建立村级广播站(室)33个,文化室33个,醒狮队84个,武术队69个,篮球队41个,乒乓球队34个,在镇广播、文化站、妇联、农业等部门的指导下,各村组织村民开展喜闻乐见、形式多样的文娱节目,以及在假期组织青少年参加德育、劳动、社会实践活动。目前全镇生态文明村47条、卫生村25条。2008年,活道镇获肇庆市生态文明村建设奖,2010年被肇庆市爱卫办评为“肇庆市创建生态文明村工作先进集体”及“肇庆市创建省卫生村镇工作先进集体”。
(五)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为教育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1、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打造思想、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一是抓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将师德建设放在教师队伍建设的首位,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深入开展职业责任、职业纪律、职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 大力倡导敬业爱生、勤学乐教、廉洁奉献的道德规范;二是培养思想素质好、管理能力强、年龄结构优的管理队伍。我镇认真抓好中小学校长的考核和培训,从德、能、勤、绩、廉等方面进行考核;三是重视名教师培养工程。近三年,通过创造学习、交流、研讨的机会,选送20位教师参加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其中骨干班主任培训9人,学科骨干教师培训11人。目前,有高要市名校长2 人,名教师7人;四是鼓励教师通过脱产进修、函授,电大或网络教育等形式提高学历。目前,我镇中小学专任教师学历全部达标,其中初中教师本科学历占45%,小学教师大专学历占58.7%。幼儿教育教师大专学历占47%;五是抓好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以校本培训为主阵地,开设计算机技术培训,使45岁以下教师全部会使用计算机和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确保全镇小学四年级以上信息技术课开设率达100%;85.7%的学科均运用多媒体教学,课时覆盖率达36%;六是与高校挂钩开展校本研究活动。活道初级中学与肇庆学院签订合作协议,由肇庆学院专家定期到校,指导学校开展教学教研工作。
2、尊师重教,提高教师待遇。
镇委、镇政府认真落实教师的工资福利待遇,落实教师工资福利待遇“两相当”,使教师的年收入逐年提高。近三年,我镇教师年均收入分别为:25880元、39200元、52942元,教师工资福利待遇实现了“两相当”。
镇委、镇政府坚持每年召开教师节表彰大会、奖教奖学大会。坚持每年拿出近10万元表彰奖励优秀教师及学生。近三年镇表彰先进单位15个、优秀教师167人次。为了解决教师后顾之忧,镇政府积极动员本镇各企业事业单位聘用人员时要优先安排教师家属。通过感情留人,待遇留人,让教师情有所系,教有所乐,从教为荣。活道镇2008年、2010年分别被评为“高要市尊师重教先进镇”、2009年被评为“肇庆市尊师重教先进镇”。
(六)大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1、以人为本抓好学校德育工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全镇学校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为首位,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的局面,为青少年的成长创造一个健康的环境。近年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进一步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坚持 “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在全镇中小学开展“孝敬父母,感谢养恩”等主题活动。增强中小学生的爱国爱乡情感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近三年师生思想素质有明显提高,中小学生思想品德考核优良率达100%,中小学后进生转化率达95%以上。
二是以鳌头抗日自卫队成立旧址和高要县人民政府成立旧址为德育基地,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2009年以来,加大德育基地建设,共投入160多万元,对 “鳌头抗日自卫队成立旧址”、“首届高要县人民政府成立大会旧址”进行了修葺。我镇中小学能通过基地的图文、实物等展示,了解活道人民开展武装斗争等情景,对我镇中小学生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素质教育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是加强法制、心理健康教育。落实聘任法制副校长制度,加强校园周边治安的综合治理,开展法制教育讲座,聘任法制副
校长率达100%,中小学生法制知识普及率达100%;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培训工作,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教育普及率达100%,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明显提高,问题学生明显减少,中小学生违法率、犯罪率连续多年保持为零。
四是建立健全安全工作责任管理和安全保障体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基本方针,落实安全责任,强化学校、幼儿园教职工的安全意识和事故责任意识,落实各项安全防范措施。加强安全知识教育,2009年学生参加广东省“防灾减灾知识竞赛”活动,获省一等奖1名、省二等奖3名、省三等奖5名;肇庆市安全用电征文比赛小学组一等奖1名。几年来对学校(幼儿园)存在不安全因素整改率达100%,中小学(幼儿园)没有出现安全责任事故。
2、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镇中小学校扎实推进新课程改革,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新课程课改领导小组,将一批工作责任心强、业务素质高的中青年教师推到课改第一线。
一是建立完善学习、培训制度。坚持发挥校本培训的主阵地作用,规定每两周进行一次业务学习,主要学习《课程标准》、《广东教育》、《肇庆教研》等。每学期组织教师参加岗前培训和在岗培训,领会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掌握新教材的教学方法。
二是经常有针对性开展新教材教学研究活动。坚持以研促教、以研促学、以研促改,形成“镇、校、科组”的三级教研网络,每学期开展二次以上公开课教学活动或研讨课教学活动,学校的教研氛围逐渐浓厚,镇承担国家级立项课题1个、省级1个、市级1个、(县)市级1个。全镇教师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11篇,肇庆市级刊物发表30篇,高要市级以上发表184篇。
三是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规定幼儿教育一律不准布臵作业,一二年级的语文数学书面作业在课堂完成;每科作业份量以中等生20分钟能完成为宜,不同基础层次的学生作业深浅和份量有所不同,使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不准以任何形式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运用科学的评价方式,引导和激励学生进步。
四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经过深入实践,广大教师自觉地用新理念、新思路和新方法进行教育教学,教育教学成绩全面提高,近三年小学毕业考试合格率均达96.6%以上、初中毕业考试全科合格率均达90.4%以上;中考成绩位于高要镇级中学前列,为高中输送3名高考状元;中小学生参加学科知识竞赛,近三年获国家级奖励46人次,省级奖励17人次,肇庆市级127人次,高要市级146人次;2009年活道初级中学被市政府评为高要市教书育人先进单位,2009-2010学综合考评中活道镇被市教育局评为“教育教学质量先进单位”。
3、加强体卫艺教育教学工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我镇中小学能认真贯彻《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学校卫生工作条例》、《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条例,主要抓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开齐课程、开足课时,抓好体育、美术、音乐、劳动课的开设,坚持开展每天“阳光一小时”活动。二是做好常见病的防控工作,坚持每天晨检、每周全面消毒制度,常见病的发病率明显降低;三是加强校园卫生检查,严格把好食品进出关,确保师生的饮食卫生安全;四是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培养学生 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活跃校园的文体气氛。2008、2009年活道中心小学被肇庆市青少年科技协会评为开展“七巧科技”活动先进单位; 2010年活道中心小学学生作品在“第26届广东省科技创新大赛”被肇庆市选送广东省参加评选。近三年,全镇小学生体育考核合格率均在97.9%以上,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均在98.8%以上,优秀率均在32.9%以上;初中学生体育考核合格率均在97%以上,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均在97%以上,优秀率均在32%以上。小学生近视新发病率控制在0.9%以下,初中学生近视新发病率控制在2.4%以下。
三、存在问题和努力方向
创建教育强镇,我镇教育综合实力虽然得到大幅度提升,全镇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镇总体教育发展水平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一是教学设施设备有待进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教育教学科研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还需进一步提升。今后,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1、加大对教育投入,不断优化办学条件,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质量效益和办学特色,不断提高我镇教育科研水平。
2、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加大教师培训力度,实施“名师工程”,坚持走科研促教、科研兴校的道路,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四、自评结果
对照《广东省教育强镇(乡)督导验收方案》各项指标要求,我镇进行了认真的自查评分,自评分为494,其中,政府责任150 分,支持教育128分,发展水平216分。奖励得2分,合计得分为496,占总分值99.2%。我镇已基本具备了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的条件,必达条件已达标,特向广东省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申报广东省教育强镇,请予以督导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