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农村村级社会事业公共设施统筹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陕政发〔2007〕37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陕西省农村村级社会事业
公共设施统筹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
陕政发〔2007〕37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陕西省农村村级社会事业公共设施统筹建设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予以印发,请各地、各有关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七年八月二十七日
陕西省农村村级社会事业公共设施统筹建设实施方案
为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统筹建设全省农村村级社会事业公共设施,进一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特制订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实施农村村级社会事业公共设施统筹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紧紧围绕建设西部强省和构建和谐陕西的目标,以提高农民素质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为重点,充分发动和依靠广大农民群众,优化配置农村社会资源,全面提高农村村级社会事业公共设施建设质量,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
实际工作中要坚持以下原则:
--政府主导,群众参与。切实履行各级政府在农村公共事务中的管理和服务职能,坚持政府投入为主,积极搭建统筹建设平台,充分调动各职能部门的积极性,形成加快建设的合力。鼓励社会捐助,广泛吸纳社会力量共同建设。坚持尊重农民群众意愿,组织、引导农民群众积极参与,任何地方和部门不得搞强迫命令和大包大揽,更不能增加群众负担或负债搞建设。
--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深入调查研究,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农村现有各类公共设施,不搞重复建设,不搞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不搞齐步走、一刀切,严格保护耕地和节约用地。
--规划先行,分步实施。根据各地客观条件,区别不同情况,科学编制规划。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尊重客观规律,因势利导,抓好典型,示范带动,做到以点带面、点面结合、扎实推进、务求实效。
在建设过程中,要整合现有资源,统筹使用争取到的国家各部委资金和省级各部门资金。项目和资金安排实行“五优先”,即优先安排中、省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计划村,优先安排完成县域村庄布局规划的县和完成村庄建设规划的村,优先安排“一村一品”工程规划村和扶贫搬迁规划村,优先安排新农村建设试点示范村和人口在1000人以上且有一定设施基础的村,优先安排具有完好空闲校舍的村。
二、目标任务和进度安排
(一)目标任务。
从2007年起开始实施,“十一五”期间完成6565个村,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24%;到“十二五”末完成21565个村,占全省行政村总数的80%以上;再用5年时间,在巩固提高已建设村的基础上,全面完成农村村级社会事业公共设施建设任务。
(二)前两个阶段的进度安排。
第一阶段(“十一五”时期):2007年-2008年与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同步实施,2009年-2010年每年安排1500个村,到“十一五”末,完成6565个村的建设任务。
第二阶段(“十二五”时期):每年安排3000个村,到“十二五”末,完成21565个村的建设任务。
三、建设内容及标准
(一)功能定位。
农村村级社会事业公共设施要满足以下功能:
1.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包括村党支部办公室、村委会办公室、档案室(可与会计室共用)、警务治安室、计生办等,为基层组织提供工作场所。
2.村民文化、卫生、计划生育、会议、培训等服务用房。包括村级多功能活动室(用于会议、培训、党员活动、文化活动、老年人活动、妇女活动、青少年活动、人口学校、科普等)、卫生室、计划生育室、农家书屋、村信息广播室(用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业信息网络建设、现代远程教育、有线广播)等。
3.村民文体广场。主要用于村民健身、户外文化活动等。
(二)建设内容和标准。
村级社会事业公共设施建设,主要包括综合业务用房和村民文体广场,并配备必要的设备、器材、图书、办公设施等。综合业务用房面积200平方米,其中,两委会办公室、档案室(可与会计室共用)、警务治安室共40平方米,多功能活动室60平方米,卫生室60平方米,计划生育室20平方米,图书室10平方米,村信息广播室10平方米。村民文体广场面积不少于1000平方米,包括篮球场和乒乓球场地。各地在不增加群众负担的情况下,可适当扩大建设规模。
新建房屋每平方米造价控制在600元左右。土建投资标准为每村14万元,包括村民文体广场建设2万元。其中,新建和重建的,每村14万元;面积不足需扩建或有完好空闲校舍等需改造的,每村10万元。设备器材、图书投资标准为每村4万元,其中,体育健身器材1万元,图书1万元,文娱活动器材1万元,计算机、电视机、易播宝及办公设施1万元。村级社会事业公共设施应建在农户相对集中、交通较为便利的地方。用地应利用空闲土地、农村中小学布局调整后的闲置土地或其他公共用地,一般不新征用土地,更不得占用基本农田。
四、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一)总投资。
前两个阶段全省农村村级社会事业公共设施建设总投资测算为316170万元。其中,土建229910万元,配置设备器材、图书等86260万元。预计争取国家投资46836万元,省级投资191766万元,市县投资77568万元。
(二)分阶段投资。
第一阶段总投资测算106170万元,其中,土建79910万元,配置设备器材、图书等26260万元。预计争取国家投资23336万元,省级投资58978万元,市县投资23856万元。
第二阶段总投资测算210000万元,其中,土建150000万元,配置设备器材、图书等60000万元。预计争取国家投资23500万元,省级投资132788万元,市县投资53712万元。
(三)资金筹措。
在积极争取国家资金的基础上,考虑到各地的财政状况,西安、延安、榆林三市和杨凌
示范区按6∶4的比例由省、市(区)分担,其余各设区市按8∶2的比例分担。省级投资根据建设进度由省财政编制年度预算,统筹安排。各地财政配套资金也要及时筹措,足额到位。同时鼓励引导社会资金投入。
五、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省上建立农村村级社会事业公共设施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员单位包括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建设厅、省信息产业厅(省信息办)、省文化厅、省卫生厅、省人口计生委、省广电局、省新闻出版局、省体育局、省统计局、省扶贫办、省政府研究室、省社科院等。联席会议的职责是,指导全省农村村级社会事业公共设施建设工作,审定总体规划和年度工作安排意见,分配各相关单位的建设任务,统筹安排项目建设资金,协调建设中的有关问题。联席会议每半年召开一次。联席会议办公室设在省发展改革委,具体负责落实联席会议确定的重大事项,提出年度工作安排意见,组织协调成员单位编制项目总体规划和年度建设计划,督促检查项目进展情况,承办联席会议交办的其他事项。各地要参照成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
(二)加强统筹协调。一是统筹项目。把各渠道确定的项目进行有效整合,统一规划,统一实施,避免重复建设和重复配置。二是统筹资金。建设资金统一管理,集中使用,发挥有限资金的集聚效应。三是注重协调。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形成合力。
(三)加强项目管理。一是规划先行,统筹安排。坚持先编规划再审项目,按项目进度安排投资。二是明确责任,加强监管。严格绩效考评,确保建设质量。三是实行合同制管理。建设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设备材料采购等要依法订立合同,明确质量要求和违约处罚条款,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四)加强资金管理。一是专户管理,集中使用。各县(市、区)要设立村级社会事业公共设施建设专项资金账户,各级建设资金下达后,进入专户统一管理,封闭运行,严格开支,确保全部用于村级社会事业公共设施建设。二是设备器材实行政府采购。建设项目所需设备、器材按性质分类,由省市两级相关部门按照政府采购有关程序统一购置,统一配送。
(五)加强运行管理。农村村级社会事业公共设施及其设备、器材作为村级集体财产,要登记造册、公有公用,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侵占。各县(市、区)要制订管理办法,建立使用和管理情况档案,确定专职人员进行管理。各职能部门要根据运行情况拨付相应的维护费用,以保证公共设施正常运转。
(六)加强指导培训。各级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强对村级社会事业公共设施使用管理的业务指导,针对不同类型公共设施的管理人员,编写培训教材,制订培训规划,加强业务知识培训,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要通过宣传引导、组织活动等多种形式,吸引和鼓励村民积极参加各类公共文娱活动,切实发挥公共设施的综合服务效能。
各县(市、区)政府要据此方案,紧密结合当地实际,制订具体实施方案,落实配套措施,切实推进农村村级社会事业公共设施建设。
第二篇: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二次农业普查的通知(陕政发〔2005〕22号)
【发布单位】陕西省
【发布文号】陕政发〔2005〕22号 【发布日期】2005-08-16 【生效日期】2005-08-1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陕西省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第二次农业普查的通知
(陕政发〔2005〕22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认真做好第二次农业普查工作,根据《国务院关于开展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的通知》(国发〔2005〕13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普查的目的和意义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普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情省情调查,主要是为了查清农业、农村和农民的发展变化情况,掌握农业生产、农田水利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劳动力转移等农村经济社会基本信息,为研究确定国民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制定各项经济社会政策提供依据。搞好第二次农业普查,摸清全省农业资源状况,有利于制定科学的粮食生产政策,确保全省粮食安全;有利于推动农业结构调整,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提高全省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实现建设西部经济强省的宏伟目标。?
二、普查的内容和时间
按照国务院统一部署,这次农业普查主要包括六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从事第一产业活动的单位和农户的生产经营情况;
二是乡(镇)、村委会及社区环境情况;
三是农业土地利用情况;
四是农业和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情况;
五是农村劳动力就业及流动情况;
六是农民生活质量情况。?
普查的标准时点是2006年12月31日,时期资料为2006。?
三、普查的组织和实施
农业普查涉及广大农村地区及众多农户,普查任务重,参与部门多,工作难度大。各地、各部门要按照“统一领导、分工协作、分级负责、共同参与”的原则,认真做好这次重大国情国力调查的组织实施工作,对普查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及时予以解决。为了加强对普查工作的组织领导,省政府成立农业普查领导小组,负责普查的组织和实施工作。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统计局,具体负责普查的日常组织和协调工作。全省普查宣传动员方面的工作由省委宣传部负责协调,全省普查经费和物资保障方面的工作由省财政厅、省发改委负责协调。市、县、区政府都要成立普查领导小组并设立其办公室,认真组织好当地的农业普查工作。各级财政部门要在普查经费上给予保证;各级宣传部门、新闻单位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普查的意义和有关要求,为普查工作的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各级普查机构要充分发挥县(市、区)、乡(镇)政府和村委会的作用,从乡、村干部中选调现场组织人员和调查员,并根据农业普查的特点,做好调查员的培训和组织工作。其他有关部门也要在普查领导小组的统一组织领导下,各负其责地完成本部门承担的普查任务。?
四、普查经费及物资保障
农业普查经费采取分级负担的方式。2005年所需经费由同级财政予以追加,2006年起列入同级财政预算,按时拨付,确保到位。各级农业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的办公用房、电话、交通工具、计算工具等由各级政府统筹解决。?
五、普查资料的填报与管理
凡属我省行政辖区内普查对象的有关单位和农户,必须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办法》的有关规定和普查的具体要求,如实填报普查数据,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任何地方、部门、单位和个人都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和伪造、篡改普查资料。农业普查取得的资料,严格限定用于普查目的,不得作为部门和单位对普查对象实施考核、奖惩的依据;各级普查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对普查对象的个人和商业秘密,必须严格履行保密义务。
陕西省人民政府
二○○五年八月十六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省地方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的通知 陕政办发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省地方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的通知 陕政办发 〔2015〕8
号
来源:省政府办公厅 阅读:191 次 2016-07-07
分享: A+A-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陕西省地方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5年2月2日
陕西省地方级自然保护区调整管理规定
第一条 为加强全省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有效保护自然保护区的环境、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陕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办法》(陕政令〔2001〕69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自然保护区管理有关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0〕63号)及其他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地方级自然保护区是指经省、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批准建立的省级、市级、县(市、区)级自然保护区。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省行政区域内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调整、功能区划调整及更改名称。
范围调整,是指自然保护区外部界限的扩大、缩小或内外部区域间的调换。
功能区划调整,是指自然保护区内部的核心区、缓冲区、实验区范围的调整。
更改名称,是指自然保护区原名称中的地名更改或保护对象的改变。
第四条 禁止擅自调整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功能区划和更改名称。确需进行调整和更改名称的,依据本规定执行。
第五条 存在下列情况的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可以申请进行调整:
(一)自然条件变化导致主要保护对象生存环境发生重大改变;
(二)在批准建立之前区内存在城市主城区、建制镇或其他较大人口密集区,且不具备保护价值;
(三)国家及省级重大工程建设需要。国家重大工程包括国务院审批、核准的建设项目,列入国务院或国务院授权有关部门批准的规划且近期将开工建设的建设项目。省级重大工程包括省政府审批、核准的建设项目,列入省政府或省政府授权有关部门批准的规划且近期将开工建设的建设项目;
(四)确因所在地地名、主要保护对象发生重大变化的,可以申请更改名称。
第六条 调整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原则上不得缩小核心区、缓冲区面积,应确保主要保护对象得到有效保护,不破坏生态系统和生态过程的完整性,不损害生物多样性,不得改变自然保护区性质。对面积偏小,不能满足保护需要的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应鼓励扩大保护范围。
自批准建立或调整地方级自然保护区之日起,原则上5年内不得进行调整。
第七条 除国防重大建设工程外,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因重大工程建设调整后,原则上不得再次调整。
第八条 地方级自然保护区范围的调整。
调整省级自然保护区范围,由自然保护区所在市人民政府或省级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向省人民政府提出申请,由省级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的,应事先征求省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市级人民政府意见。经省地方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后,由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审批建议,报省人民政府审批。
调整市级和县级自然保护区范围,由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市、县人民政府报省地方级自然保护区评审委员会评审通过并形成评审意见后,由市、县人民政府审批,并报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九条 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的调整。
调整省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由省级自然保护区所在地的市级人民政府或保护区管理机构(由省级部门直接管理的自然保护区)向省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由省级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审核批准,并报省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调整市级和县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由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报请批准设立自然保护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省(市、县)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条 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名称更改。
省级自然保护区名称更改申请,由自然保护区所在市人民政府或保护区管理机构(由省级部门直接管理的自然保护区)向省级自然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经省级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提出审批建议,报省政府批准。
市级和县级自然保护区名称更改,由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报请批准设立自然保护区的市、县级人民政府批准,并报省(市、县)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 调整地方级自然保护区范围的申报材料应当包括:申报书、综合科学考察报告、调整论证报告及附图、音像资料、图片集及有关附件。
调整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的申报材料应当包括:申报书、调整论证报告及附图、有关附件等。
因国家、省级重大工程建设需要调整地方级自然保护区范围或功能区划的,还需提供以下材料:
(一)有关工程的立项批准文件;
(二)省政府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核意见;
(三)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和自然保护区所在地市级人民政府意见;
(四)涉及自然保护区建设项目生态影响专题报告;
(五)生态保护与补偿措施方案及相关协议。
上述材料可作为编制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及项目审批的依据。
第十二条 地方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的评审,按照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建立评审程序进行。
第十三条 地方级自然保护区范围调整批准后,由批准的各级人民政府公布其面积、四至范围和功能区划图。自然保护区所在地人民政府应当在公布之日起的3个月内组织完成勘界立标,予以公告。
省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调整经批准后,由省级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公布其功能区划图。自然保护区所在地市级人民政府应当在公布之日起的3个月内组织完成勘界立标,予以公告。跨市的由省级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统筹协调各市落实。
市、县级自然保护区功能区划调整经批准后,由批准调整的市、县人民政府公布其功能区划图,并在公布之日起的3个月内组织完成勘界立标,予以公告。
地方级自然保护区更改名称经批准后,由申报单位予以公告。
第十四条 有关单位和个人存在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整改,并依法查处:
(一)未经批准,擅自调整、改变地方级自然保护区的名称、范围或功能区的;
(二)未按照批准方案调整地方级自然保护区范围或功能区的;
(三)申报材料不完备、弄虚作假、隐瞒事实的。因擅自调整导致保护对象受到严重威胁和破坏的相关责任人,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向其所在单位、上级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监察机关提出行政处分建议。
对破坏特别严重、失去保护价值的地方级自然保护区,可按照批准设立的程序报请省、市、县人民政府批准,取消其资格,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法律责任。
第四篇: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城乡殡葬改革和公益性公墓建设的意见(陕政发[2012]28号)
陕西省人民政府
关于推进城乡殡葬改革和公益性公墓建设的意见
陕政发〔2012〕28号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推进殡葬改革和公益性公墓建设,节约殡葬用地,保护生态环境,倡导文明节俭丧葬新风尚,根据民政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殡葬改革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的指导意见〙(民发〔2009〕170号),结合我省实际,现就推进城乡殡葬改革和公益性公墓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积极推进城乡殡葬改革
(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本着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移风易俗、减轻群众负担的原则,大力推进生态殡葬、绿色殡葬、阳光殡葬、惠民殡葬,理顺殡葬管理体制,加强殡葬行业监管,完善殡葬服务体系,逐步建立覆盖城乡的多层次殡葬救助制度,弘扬先进的殡葬理念和殡葬文化,切实保护生态环境和土地资源,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二)原则与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政府主导、市场运作,政事分开、管办分离,统筹兼顾、分类指导的原则,通过强化政府职责,加大公共财政投入,完善扶持政策,提高殡葬基本公共服务能力,逐步实现殡葬改革有序化、殡葬设施现代化、殡葬管理规范化、殡葬服务优质化、殡葬习俗文明化,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殡葬权益,逐步实现基本殡葬公共服务均等化,满足城乡居民文明治丧需求。
(三)工作措施。
一要坚持推行火化。把推进火葬作为深化殡葬改革的重点,改革传统土葬方式,加快提高火化率,逐步扩大火化区范围。城市、县城以及人口稠密、人均耕地较少、交通方便的地区,应当实行火葬,划
—1—
为火化区。凡火化区逝者,遗体一律实行火葬,坚决杜绝骨灰装棺二次安葬现象。对推行火葬暂时有困难的地区,本着积极稳妥、分步实施的原则,以集中治丧为重点,倡导文明祭奠,规范群众治丧行为。
二要加快殡葬基础设施建设。各级政府要加大投入,按照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思路,加快殡仪馆建设。现有设施设备陈旧老化的,要加大改造力度,推广使用环保节能型火化炉。尚未建设殡仪馆的地区要抓紧建设,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优先安排殡仪服务设施用地指标,多渠道筹措建设资金,加快推进殡葬基础设施建设。
三要加快建立殡葬救助制度。各地要从满足群众殡葬需求、保障群众殡葬权益出发,认真落实殡葬救助政策,积极探索扩大减免或补贴的范围,对公益性生态节地葬法实行补贴等惠民殡葬政策。
四要加强殡葬业行风建设。大力开展殡葬行业文明窗口创建活动,加强对殡仪服务队伍的政治思想、职业道德教育和业务培训,提高殡仪服务标准化水平,不断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坚决纠正殡仪服务中的不正之风。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发展改革委、民政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殡葬服务收费管理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发改价格〔2012〕673号)和省物价局、省财政厅、省民政厅〘关于印发〖陕西省殡葬服务收费管理办法〗的通知〙(陕价行发〔2011〕154号)要求,严格将基本殡葬服务和选择性殡葬服务项目分离,进一步优化殡葬服务内容和程序,公开收费项目及标准,完善便民惠民的殡葬服务网络,为群众提供方便周到的服务。
五要加大宣传力度。要把经常性教育与定期宣传紧密结合,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殡葬改革政策和殡葬管理法规,积极引导广大群众更新丧葬观念,自觉遵守和执行有关规定,营造推动殡葬改革的社会氛围。各级党员干部要以身作则,带头实行火葬。火化区内的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公职人员和离退休人员亡故后不实行火葬(国家政策规定允许土葬的少数民族除外)的,不得发给丧葬费和一次性抚恤金。
二、加快建设城乡公益性公墓
(一)大力发展城市公益性公墓。
—2—
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要以节约土地、保护环境、移风易俗、减轻群众负担为目的,采取骨灰堂(壁、墙)安放以及深埋、树葬、草坪葬等生态安葬为主要形式,统筹规划,合理布局,先行试点,逐步推广。逐步完善殡葬服务设施,建立快捷便民的殡葬服务网络,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殡葬需求。
1.基本原则。
坚持公益性公墓全覆盖。每个市、县、区至少要建一个城市公益性公墓,人口较多、火化率高、经济发展快的地区可以先建。经营性公墓要在其墓园内至少划出30%的墓位用于公益事业,实行限价销售。少数民族居住比较集中的地区,提倡建立民族公益性公墓。
坚持服务对象全覆盖。城市公益性公墓的服务对象为全体城市居民。
坚持科学合理选择墓址。公墓要在荒山坡地或贫瘠地上规划建设,严禁在耕地、林地内建造公墓,在规模和布局上力求小而精、新而雅。
坚持政府投资为主。将城市公益性公墓建设纳入政府公共服务范围,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捐助。省上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予以补助,市级公益性公墓每个补助500万元,县(市、区)级公益性公墓每个补助300万元。
2.建设用地。
城市公益性公墓是为城市居民提供安放(安葬)骨灰服务的公共设施,其建设用地按照公益事业用地无偿划拨。
3.日常管理。
城市公益性公墓由各级民政部门管理,实行市场化运作,合理设置岗位。严格公墓收费管理,坚持保本微利原则,由物价部门核定收费项目和标准,所收取的费用全部用于公墓建设、维护和管理。公益性公墓不得开展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性收费,其使用期限、续期参照经营性公墓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推进农村公益性墓地生态化改造。
全省农村公益性公墓建设要按照新型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的要
—3—
求,统筹规划,先行试点,逐步推广。农村公益性公墓以骨灰楼(堂、墙、塔)为主,土葬区提倡深埋、不留坟头、墓碑小型化。逐步将农村散坟、规划点外集中墓地迁移到农村公益性公墓,推进迁坟还田工作。一要科学合理布局。各县(市、区)要按照绿色殡葬、生态殡葬的要求,根据人口数量、分布和地理环境等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制定公益性公墓总体规划。公益性公墓选址应优先利用荒山瘠地,1个行政村可以兴建1处公益性骨灰楼(堂)或遗体公墓,也可以采取一村或相邻几个村联办的方式。二要加强建设管理。农村公益性公墓要建立长期管理机制,聘用专职管理人员,负责公墓的管理和维护。三要治理丧葬秩序。大力倡导文明和谐殡葬新风,加大对乱埋乱葬行为的治理力度,坚决制止将骨灰二次入棺土葬,逐步规范治丧行为。四要加大资金投入。农村公益性公墓由各县(市、区)财政出资建设或实施生态化改造,鼓励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捐助,省上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予以补助,每个农村公益性公墓补助5~10万元。
(三)部门职责。
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密切配合,共同做好城乡公益性公墓的建设和管理工作。民政部门要充分发挥殡葬工作主管部门的职能作用,会同有关部门做好城乡公益性公墓专项规划的编制工作并组织实施,动员社会力量捐资兴建城乡公益性公墓。发展改革部门要配合民政等部门做好城乡公益性公墓建设项目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将公墓建设规划纳入民政事业发展“十二五”专项规划。财政部门要将公益性殡葬事业专项经费列入预算。国土资源部门要会同民政部门做好城乡公益性公墓项目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衔接工作,加强建设用地管理。环境保护部门要加强城乡公益性公墓的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管理,指导公墓单位抓好生态保护。规划部门要将公益性公墓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物价部门要按照相关规定核定收费项目和价格,依法查处价格违法行为。
陕西省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五月三十日
—4—
第五篇: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偿贷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发布单位】82502
【发布文号】陕政发[2000]27号 【发布日期】2000-06-23 【生效日期】2000-06-23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农村电网建设与
改造工程偿贷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陕政发〔2000〕27号2000年6月23日)
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陕西省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偿贷资金管理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2000年第9次常务会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陕西省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偿贷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加强全省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以下简称农网改造工程)建设资金的管理,确保农网改造工程建设资金安全运营和工程贷款本息按期偿还,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农网改造工程贷款偿还资金(以下简称偿贷资金)实行全省电网加价、统一还贷政策。偿贷资金仅限于偿还农网改造工程贷款本息,专款专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作他用。
第三条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省农网改造工程的全过程,直至贷款本息全部收回为止。
第二章 偿贷资金的征收、使用与管理
第四条 第四条 偿贷资金由省财政专户管理,在中国农业银行陕西省分行(以下简称省农行)开立陕西省农村电网建设与改造工程偿贷资金专用帐户(以下简称偿贷资金专户)。
第五条 第五条 省电力公司、省农电局应在省农行指定的机构开立偿贷资金专户,省电力公司、省农电局的所属地县电力部门也应在所在地农业银行开立相应帐户,并将销售电量加价收入作为偿贷资金全部存入该帐户进行结算。
第六条 第六条 偿贷资金的征收由各地市供电局、榆林供电局按当年国家计委批准的农村电网还贷加价标准,在向用户收取电费的同时一并征收,并在电费收款凭证中注明偿贷资金的征收电量、征收标准和征收金额,将收取的偿贷资金于每月30日前集中上缴到省电力公司、省农电局。省电力公司、省农电局于次月10日前填制一般缴款书,将通过全网加价征收的偿贷资金就地全额缴入省财政在省农行开立的偿贷资金专户,省农行按规定计付利息。
电力部门必须严格按照偿贷资金的征收范围、标准和其他要求,及时足额征收,不得随意减免,不得挤占挪用。全省所有电力用户都必须按照规定交纳,不得拒付。
第七条 第七条 农网改造工程贷款利息实行按季度结息方式。省电力公司、省农电局于每季度最后1个月的10日前就本季度应收贷款利息与省农行进行核对,并向省财政提出支付本季度利息的申请,省财政厅根据偿贷资金缴入进度办理贷款利息的拨付手续。
第八条 第八条 农网改造工程贷款本金的偿还实行分年偿还方式。从2000年起,省计委、省财政厅、省农行协同省电力公司、省农电局制定贷款本金偿还计划和分年还款计划,由省电力公司、省农电局在每年10月份按分年偿还计划的金额与省农行进行核对,并向省财政提出支付贷款本金的申请,由省财政厅根据偿贷资金缴入进度办理拨付手续。
第九条 第九条 用电单位缴纳的偿贷资金在成本或费用中列支。
第三章 监督管理
第十条 第十条 省计委、省财政厅和省物价局负责对偿贷资金专户实施监督管理。省电力公司、省农电局要及时督促所属电力部门按时足额征缴并及时汇缴偿贷资金。省计委、省财政厅和省物价局要督促省农行及时计收贷款本息,定期对偿贷资金专户管理办法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农网改造工程偿贷资金的征收计划在征收标准不变的情况下,原则上按上年实际征收额制定(若征收标准发生变化,按变化后的标准制定),作为省电力公司、省农电局编制计划的依据。省电力公司、省农电局要按月将各自的销售电量报表、按将偿贷资金征收、欠缴、使用情况报送省计委、省财政厅、省物价局和省农行。省农行按月将偿贷资金专户余额报表报省计委、省财政厅和省物价局。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省电力公司、省农电局应按时足额征缴偿贷资金,逾期不缴存的,按日万分之五收取滞纳金。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审计部门要在次年一季度对上年的偿贷资金征缴情况进行一次专项审计,对发现的问题按照有关办法进行处罚。
第四章 附则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本办法由陕西省农村电网建设(改造)工程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执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