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在省、市农开办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渑池的农业综合扶贫工作紧紧围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全面贯彻落实省、市农业综合开发会议精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股室根据河南省《财政支出效益评价实施办法》依据项目资金执行情况及有关资料,本着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对该项目的执行情况及效果进行了评价,形成本评价报告。
一、项目情况:
1、南村乡土地治理项目:该项目区涉及南村乡仁村、南村两个行政村。计划改造中低产田5000亩,其中发展水浇地4000亩,经济林1000亩。项目总投资484万元,财政投资361万元,群众自筹123万元。项目修建拦水坝1处,埋设PVC管道36.9公里,衬砌渠道0.5公里,建渠系管系建筑物305个。改良土壤4000亩,新开和整修田间道路4公里,道路边及田间栽防护林10000株,发展经济林1000亩(栽玫瑰)。引进新品种7个,推广先进实用农业新技术3项,举办科技培训2000人次。项目建成后,年可新增粮食生产能力60万公斤,年新增产值240万元,项目区年农民纯收入总额新增15.91万元。
2、果园乡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治理项目:该项目位于果园乡展庄村,总投资582万元,其中财政投资434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295万元,省财政资金109万元,市财政配套资金21万元,县财政配套资金9万元)项目区群众自筹148万元。计划改造中低产田5000亩,其中发展水浇地3500亩,发展经济林1500亩。项目计划新建小
型水库1座,提水站1处,输变电线路0.6公里,衬砌渠道1.5公里,埋设PVC管道13.9公里,建渠系建筑物238个等;通过深松土壤、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改良土壤3500亩;新开和整修项目区道路4公里,栽防护林8000株,发展经济林1500亩,其中核桃1000亩,花椒500亩;通过引进新品种10个,推广先进适用新技术4项,举办科技培训2000人次等措施,提高项目区农业生产科技含量。项目全面建成后,项目区年可新增粮食产量52.5万公斤,新增干果17.5万公斤,年新增农业产值302.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年新增2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额年新增35.7万元,取得较好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
3、自然灾害损毁工程修复项目:2010年7月23日,渑池县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暴雨侵袭,县农开办第一时间赶到灾区了解灾情,一方面指导项目区干群生产自救,另一方面积极向省、市、县、局领导反映灾情。各级领导高度重视,上级把三门峡唯一一个损毁项目批给渑池县。该项目确定在段村乡实施,涉及上涧、四龙庙、赵沟三个行政村。计划总投资120万元,其中财政投资9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60万元,省级财政配套24万元,三门峡市级财政配套资金4.2万元,渑池县财政配套资金1.8万元)项目区群众自筹30万元。计划建截留坝2座,整修混凝土渠道4620米,埋设pvc管道9515米,整修道路2000米。项目建成后,可恢复灌溉面积3000余亩,项目区年新增粮食75万公斤,年新增产值112.5万元,农民纯收入总额年新增70.44万元。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1、部分财政资金扶持项目选项、可行性论证等基础工作不够扎实,工程项目设计方案不够准确,预算编制取费标准不合理。一些项目乡镇只重视争取资金,忽视项目管理,有些随意调整计划搞平衡照顾,搞“政绩”工程,造成一些项目达不到设计要求。
2、项目后续管理工作薄弱。有些项目乡镇对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监督,对完工项目不及时进行检查验收,致使施工单位单位钻空子项目单位挪用专项资金,项目完工后不作固定资产登记,产权、责任、利益不明晰,形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漏洞。
3、由于机构改革不到位,各种关系没有理顺,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建议加快改革步伐,彻底的解决机构棚架问题。农村现在多为老幼人员留守,自筹资金筹集较难,建议降低自筹资金比例。
4、项目实施中占地、毁青、毁树、取土协调难建议尽快出台政策,破解这一难题。项目实施原辅材料暴涨,对项目进度产生巨大影响。建议根据政策和有关法规破解这一难题。
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农开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政府领导和部门管理目标责任、考核及责任追究制度,明确相互应尽的职责、义务和应承担的责任,逐步建立专项资金使用效益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促进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要积极探索和完善财政扶持项目配套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减少资金的损失浪费。
2、把科技扶贫放在突出位置,加大科技扶贫力度。推广及培训投入,要进一步调整项目投资结构,适当压缩项目数量,增加财政扶贫项目的科技含量,吸引部分外出打工人员回乡发展,增强项目的生命力。
资产管理股
二〇一一年二月二十五日
第二篇:独山县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下司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在县委、县政府、县农开办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下司镇、甲里镇的农业综合扶贫工作紧紧围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县农业综合开发会议精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根据贵州省《财政支出效益评价实施办法》依据项目资金执行情况及有关资料,本着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对该项目的执行情况及效果进行了评价,形成本评价报告。
一、项目情况:
1、下司镇新同村新场组和铁山村板栗树组财政奖补一事一议项目:该项目区涉及新场村、铁山村27个村民小组,计划改造道路2500米。项目总投资25万元,财政投资25万元,群众投工投劳。这条道路的修建极大的改进了群众出行难问题,有力的带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进步,有效的促进了新农村事业的各项建设。
2、甲里镇整乡推进项目:该项目涉及全镇5个行政村、102个村民小组13000人,其中贫困户1045户,贫困人口4331人。产业发展项目主要以板蓝根产业化种植基地建设和本地青脚麻鸡养殖项目为主导。项目总投资4950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0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50万元;整合资金300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900万元。项目建设期限为3年。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板蓝栽培在显著增加农民经济
收入的同时,对于提高森林覆盖率、保持水土等方面将发挥
巨大作用;尤其是在美化、绿化都珠江源头,防止水土流失,调解气候。净化空气等方面具有极好作用。从而实现产业发
展与环境治理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相互促进的良
性循环。通过农业高新技术的导入,无害化生产技术的应用
等,可保护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有效的利用资源,促
进生态农业发展,增加产业发展后劲。
通过项目的实施,使项目区贫困农民经济收入稳步增
长,项目区人纯收入增长1700多元,使项目区群众收入快
速增长,贫困农户彻底摆脱贫困;基础设施建设使项目区生
产生活、环境卫生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
项目区农民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商品生产和市场竞争
意识增强、科技文化等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1、部分财政资金扶持项目选项、可行性论证等基础工
作不够扎实,工程项目设计方案不够准确,预算编制取费标
准不合理。一些项目乡镇只重视争取资金,忽视项目管理,有些随意调整计划搞平衡照顾,搞“政绩”工程,造成一些项
目达不到设计要求。
2、项目后续管理工作薄弱。有些项目乡镇对资金使用
缺乏有效监督,对完工项目不及时进行检查验收,致使施工
单位单位钻空子项目单位挪用专项资金,项目完工后不作固
定资产登记,产权、责任、利益不明晰,形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漏洞。
3、由于机构改革不到位,各种关系没有理顺,使农业
综合开发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建议加快改革步伐,彻底的解决机构棚架问题。农村现在多为老幼人员留守,自筹资
金筹集较难,建议降低自筹资金比例。
4、项目实施中占地、毁青、毁树、取土协调难建议尽
快出台政策,破解这一难题。项目实施原辅材料暴涨,对项
目进度产生巨大影响。建议根据政策和有关法规破解这一难
题。
三、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一)建立工作机构,协调组织编制项目规划及实施方
案负责项目实施的各项具体工作;督促检查项目实施进度;
组织验收和总结工作;指导好主导产业、辅助产业、基础设
施和社会事业同步发展。
(二)强化宣传发动,向群众认真细致的广泛宣传项目的范围、任务、管理方式、政策、制度等。调动群众积极性,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三)健全工作机制,建立目标考核和激励机制,确保
项目按期完成实施;发现问题及时通报,限期整改。
(四)建立技术、社会服务体系,为确保项目建设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对项目区群众的技术、技能培训,提高
农民综合素质和生产管理水平。
(五)建立市场服务体系,市场需求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源动力,只有充分研究和了解市场,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
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才能保障产业的良性发展。通过市场
调研和网络平台搜集市场信息、发布产品信息,建立农户与
市场的联系,形成利益链条,提高基地、农户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四、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农开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建
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政府领导和部门管理目标责任、考核
及责任追究制度,明确相互应尽的职责、义务和应承担的责
任,逐步建立专项资金使用效益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促进资
金使用效益的提高。要积极探索和完善财政扶持项目配套资
金报账制管理办法,减少资金的损失浪费。
2、把科技扶贫放在突出位置,加大科技扶贫力度。推广
及培训投入,要进一步调整项目投资结构,适当压缩项目数
量,增加财政扶贫项目的科技含量,吸引部分外出打工人员
回乡发展,增强项目的生命力。
独山县下司镇财政分局
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五日
第三篇:独山县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下司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绩效评价报告
在县委、县政府、县农开办业务部门的具体指导下,下司镇、甲里镇的农业综合扶贫工作紧紧围绕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全面贯彻落实县农业综合开发会议精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我们根据贵州省《财政支出效益评价实施办法》依据项目资金执行情况及有关资料,本着客观、公正、公平的原则,对该项目的执行情况及效果进行了评价,形成本评价报告。
一、项目情况:
1、下司镇新同村新场组和铁山村板栗树组财政奖补一事一议项目:该项目区涉及新场村、铁山村27个村民小组,计划改造道路2500米。项目总投资25万元,财政投资25万元,群众投工投劳。这条道路的修建极大的改进了群众出行难问题,有力的带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进步,有效的促进了新农村事业的各项建设。
2、甲里镇整乡推进项目:该项目涉及全镇5个行政村、102个村民小组13000人,其中贫困户1045户,贫困人口4331人。产业发展项目主要以板蓝根产业化种植基地建设和本地青脚麻鸡养殖项目为主导。项目总投资4950万元,其中财政扶贫资金1000万元;地方财政配套资金50万元;整合资金3000万元;群众自筹资金900万元。项目建设期限为3年。通过该项目的实施,板蓝栽培在显著增加农民经济
收入的同时,对于提高森林覆盖率、保持水土等方面将发挥巨大作用;尤其是在美化、绿化都珠江源头,防止水土流失,调解气候。净化空气等方面具有极好作用。从而实现产业发展与环境治理协调,区域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通过农业高新技术的导入,无害化生产技术的应用等,可保护各改善农业生态环境,合理有效的利用资源,促进生态农业发展,增加产业发展后劲。
通过项目的实施,使项目区贫困农民经济收入稳步增长,项目区人纯收入增长1700多元,使项目区群众收入快速增长,贫困农户彻底摆脱贫困;基础设施建设使项目区生产生活、环境卫生条件得到极大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项目区农民掌握1-2门农业实用技术,商品生产和市场竞争意识增强、科技文化等综合素质得到提高。
二、存在问题及建议:
1、部分财政资金扶持项目选项、可行性论证等基础工作不够扎实,工程项目设计方案不够准确,预算编制取费标准不合理。一些项目乡镇只重视争取资金,忽视项目管理,有些随意调整计划搞平衡照顾,搞“政绩”工程,造成一些项目达不到设计要求。
2、项目后续管理工作薄弱。有些项目乡镇对资金使用缺乏有效监督,对完工项目不及时进行检查验收,致使施工单位单位钻空子项目单位挪用专项资金,项目完工后不作固
定资产登记,产权、责任、利益不明晰,形成国有资产流失的漏洞。
3、由于机构改革不到位,各种关系没有理顺,使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受到了很大的影响。建议加快改革步伐,彻底的解决机构棚架问题。农村现在多为老幼人员留守,自筹资金筹集较难,建议降低自筹资金比例。
4、项目实施中占地、毁青、毁树、取土协调难建议尽快出台政策,破解这一难题。项目实施原辅材料暴涨,对项目进度产生巨大影响。建议根据政策和有关法规破解这一难题。
三、项目实施保障措施
(一)建立工作机构,协调组织编制项目规划及实施方案负责项目实施的各项具体工作;督促检查项目实施进度;组织验收和总结工作;指导好主导产业、辅助产业、基础设施和社会事业同步发展。
(二)强化宣传发动,向群众认真细致的广泛宣传项目的范围、任务、管理方式、政策、制度等。调动群众积极性,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三)健全工作机制,建立目标考核和激励机制,确保项目按期完成实施;发现问题及时通报,限期整改。
(四)建立技术、社会服务体系,为确保项目建设质量,提高管理水平,加强对项目区群众的技术、技能培训,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生产管理水平。
(五)建立市场服务体系,市场需求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源动力,只有充分研究和了解市场,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结构,提高产品质量,才能保障产业的良性发展。通过市场调研和网络平台搜集市场信息、发布产品信息,建立农户与市场的联系,形成利益链条,提高基地、农户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
四、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加强农开项目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建立健全一套行之有效的政府领导和部门管理目标责任、考核及责任追究制度,明确相互应尽的职责、义务和应承担的责任,逐步建立专项资金使用效益评价体系,通过评价促进资金使用效益的提高。要积极探索和完善财政扶持项目配套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减少资金的损失浪费。
2、把科技扶贫放在突出位置,加大科技扶贫力度。推广及培训投入,要进一步调整项目投资结构,适当压缩项目数量,增加财政扶贫项目的科技含量,吸引部分外出打工人员回乡发展,增强项目的生命力。
独山县下司镇财政分局
二〇一一年十月二十五日
第四篇:教育项目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项目名称:项目单位:主管部门:评价机构:
**县财政项目资金绩效评价报告
县2014年教育建设项目资金 县教育局 县教育局 2015年11月 ******
目录 摘要
●概述
“十二五”期间,我县教育事业发展既面临机遇,更充满挑战。新的历史时期,质量问题成为我县教育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教育投入和公平问题成为我县教育发展的热点问题,体制机制问题成为我县教育发展的关键问题。我县中小学、幼儿园办学水平还不高,校舍面临很多问题:
1、教学用房进入“质量报复周期”,绝大部分教学用房为九十年代初“普九”期间集资建造,全是砖混结构,质量较差。近几年来,我们拆除重建了部分教学用房,还有多数学校特别是农村小学教学用房需要维修加固,部分还需拆除重建。
2、小学食堂条件很差,房屋破旧,设备简陋,基本没有就餐桌椅。
3、学生宿舍条件较差,多数没有卫生间,洗浴设施基本没有。
4、学生如厕条件差,农村小学多为旱厕。
5、教学点整体条件落后,房屋急需维修改造,功能室、食堂等设施几乎没有。
6、部分乡镇还没有建成中心幼儿园。
积极争取各项资金,统筹使用,突出重点,最大限度发挥资金效益,按以下原则安排项目:
1、优先解决D级危房的拆除重建和C级危房的维修加固,确保校舍安全;
2、优先解决上一建设项目缺口资金,统筹工程进度,按合同要求付款,确保稳定;
3、优先解决因布局调整需要新建的项目,新建项目必须是布局调整中保留的永久性学校;在坚持以上原则顺序的基础上,适当倾斜边远山区、湖区及小规模乡镇的中小学。
●评价结论和绩效分析
**县2014年教育项目资金评价得分为98分,按照等级评定标准,该项目属于“优秀”档。
●经验教训和建议 主要成绩有:
1、项目的设定符合县政府义务教育、学前教育规划,项目的申报、审批严谨健全,建立了项目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并得到执行,项目的完成符合要求。
2、项目的实施对改善我县农村义务教育、学前教育落后现状,保障儿童就近接受高质量的教育,为农村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起点和优越成长环境,促进了义务教育、幼儿教育的城镇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
3、解决了历史建设资金缺口4432万元,确保教育项目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4、消除D级危房5000平方米,使用资金1167万元。濯港镇小、小池大桥小学、分路镇二小等3所学校D级危房问题彻底得到解决。
5、完成13所学校校舍维加固任务。
6、启动了新开镇二小等项目建设,为提高我县中小学办学水平打下基础。
7、完成四所幼儿园建设,启动了1所幼儿园建设,学
前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得到提升。
存在的问题有:
1、项目手续办理非常艰难且周期长,导致部分项目进度滞后;
2、项目的申报可行性有待改进。一是推进工程专项资金实施的项目规模同申报的项目规模不一致,并且未履行相关的报批程序,实事上造成了隐性的财政债务;二是个别项目存在浪费现象。
3、学前教育推进工程专项资金合理分担还需要改进和调整。
4、项目管理还需改进和加强。
5、对幼儿教师的配备管理还需要加强。
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概况
1.项目立项背景
我县经过几年努力,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但依然存部分学校办学条件差,部分项目还存在资金缺口。为稳妥推进项目建设,不形成债务,编制整体项目方案。
2.项目实施情况
项目积极稳妥推进,基本完成预定目标和任务。具体有:(1)完成县一小教学楼建设,建设规模面积3787平方米;(2)完成杉木乡烟铺小学教学楼及食堂等工程建设,建设规模面积1300平方米;
(3)完成县五小续建任务,学校如期开学,总建筑规模11000平方米;
(4)完成县第二幼儿园建设任务,学校如期开园,总建筑规模9800平方米;
(5)启动濯港镇中心小学迁建项目,完成投资额980万元,占总投入的50%;
(6)完成小池镇大桥小学主体工程建设,完成投资额1300万元,占总投入的70%;
(7)完成分路镇第二小学教学楼主体工程建设,完成投资额150万元,占总投入的70%;
(8)启动新开镇第二小学新建工程,完成投资额500万元,占总投入30%;
(9)完成县第六小学教学楼扩建和食堂楼新建工程,完成投资额600万元;
(10)完成县特校康复楼的主体工程建设,完成投资200万元,占总投入70%;
(11)启动小池教育城建设工程,完成设计和基础施工,占总投入30%;
(12)完成下新镇中心幼儿园、刘佐乡中心幼儿园、濯港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完成投资565万元;
(13)完成杉木乡柘林小学教学楼、独山镇快岭小学教学楼、下新镇一小食堂、苦竹乡油铺小学教学楼、大河镇一中教学楼、宿舍楼、孔垄镇第一小学厕所、小池镇板桥小学教学楼等维修改造项目。
3.经费来源和使用情况 2014年共到位资金9543万元。
1、校舍维修长效机制资金1562万元;
2、“两费一金”2500万元;
3、初中校舍改造工程资金1000万元;
4、全面改薄中央资金资金3606万元(共4657万元,其中1051万元用于装备);
5、学前教育专项875万元。所有项目资金均按要求拨付到位。
(二)项目绩效目标
主要考核项目过程是否规范,项目手续是否完善,资金是否按程序支付到位。
二、绩效评价工作情况
(一)绩效评价目的
为督促各项目学校切实履行主体责任,进一步规范和加强项目资金管理,确保资金投入到位、项目建设规范实施、促进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得到整体提升和根本改善。
(二)绩效评价设计过程:县财政局、县教育局联合出台《**县教育建设项目绩效评价实施方案》,制订具体评价细则。
1、学校自评:9月15—20日各乡镇、县直学校组织专班进行自评。
2、集中评价:9月25—30日县财政局、教育局组织专业人员对相关项目进行逐个评价。
(三)绩效评价框架,包括绩效评价原则、评价指标体系、绩效标准和评价方法等见评估表。
三、绩效分析及评价结论
(一)绩效分析 1.项目决策
制定了县级项目、资金管理办法、绩效评价办法,包括项目管理、资金管理、绩效评价、信息公开、风险防控、应急机制、责任追究等内容。
2.项目管理
项目实施程序和步骤是否明确,报批报备材料是否齐全、程序是否规范;校舍建设类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四制”是否落实到位;施工质量、进度、安全、现场等是否规范管理;设施设备购置类项目采购、验收、监管等是否规范。
3.项目绩效
绩效目标的执行情况、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为实现绩效目标制定的规章制度及采取的措施、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及效果。
(二)评价结论 1.评分结果:见附表 2.主要结论:优
四、主要经验及做法、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一)主要经验及做法
1、项目的设定符合县政府义务教育、学前教育规划,项目的申报、审批严谨健全,建立了项目管理的一系列制度并得到执行,项目的完成符合要求。
2、项目的实施对改善我县农村义务教育、学前教育落后现状,保障儿童就近接受高质量的教育,为农村孩子提供
一个良好的教育起点和优越成长环境,促进了义务教育、幼儿教育的城镇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
3、解决了历史建设资金缺口4432万元,确保教育项目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4、消除D级危房5000平方米,使用资金1167万元。濯港镇小、小池大桥小学、分路镇二小等3所学校D级危房问题彻底得到解决。
5、完成13所学校校舍维加固任务。
6、启动了新开镇二小等项目建设,为提高我县中小学办学水平打下基础。
5、完成四所幼儿园建设,启动了1所幼儿园建设,学前教育整体办学水平得到提升。
(二)存在的问题
1、项目手续办理非常艰难且周期长,导致部分项目进度滞后;
2、项目的申报可行性有待改进。一是推进工程专项资金实施的项目规模同申报的项目规模不一致,并且未履行相关的报批程序,实事上造成了隐性的财政债务;二是个别项目存在浪费现象。
3、学前教育推进工程专项资金合理分担还需要改进和调整。
4、项目管理还需改进和加强。
5、对幼儿教师的配备管理还需要加强。
(三)建议和改进举措
1.政策建议:建议建立教育建设项目立项、审核、建设、验收绿色通道。
2.改进举措:加大校舍建设类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等“四制”落实力度;加大对校舍建设类项目的检查督办力度;加大对项目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大项目可行性的评估力度。
第五篇:桐梓县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办法
桐梓县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办法(试行)
为进一步加强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的管理,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效益,根据《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办法》、《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切实做好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决定》、《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加大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力度的决定》、《贵州省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精神和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我县新阶段扶贫开发工作的实际,制定本办法。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财政扶贫资金是指国家设立的用于贫困地区改变落后面貌,改善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提高贫困群众生活水平,促进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专项资金。包括针对扶贫开发重点村下达的扶贫项目资金、农田基本建设资金、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项目资金以及小额扶贫到户贷款贴息资金。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使用上述财政扶贫资金建设的各类开发项目。
第二章 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申报
第四条 申报程序。财政扶贫资金计划下达后,项目申报单位(乡镇人民政府)必须到项目区(列入扶持计划的重点村)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根据村情实际,按照先急后缓的原则选择、确定开发项目和项目受益区。项目受益区村民代表大会三分之二以上代表同意的项目,项目申报单位(乡镇人民政府)方可向上申报。
项目受益区村民代表大会至少由15名以上村民代表组成(在编的村干部除外)。
第五条 申报内容和材料。申报财政扶贫资金项目,须报送《贵州省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申报书》、项目受益区村民代表大会参会代表签字的会议纪要一式两份,同时提供项目申报书电子文档,报县扶贫办审查。县扶贫办会同有关部门审查通过并报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核后,按规定程序报省、市扶贫主管部门审批立项。
第六条 申报时间。各项目申报单位(乡镇人民政府)应在资金计划下达一周内完成项目申报的程序,先将《贵州省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申报书》的电子文档传送到县扶贫办,经县扶贫办审查通过后按要求立即报送相关纸质资料,按省市要求程序上报立项。
第三章 财政扶贫资金的扶持范围
第七条 财政扶贫资金扶持的项目:
(一)重点村贫困农户实施的种植业、养殖业项目;
(二)引进优良品种、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等科技扶贫和产业化扶贫项目;
(三)重点村实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四)重点村实施农田水利等基本农田建设项目;
(五)重点乡镇的重点村发展基础教育、医疗卫生、计划生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等社会公益项目;
(六)贫困地区干部培训和农民农业适用技术与非农技能培训项目;
(七)贫困农户住房改造项目。
第八条 财政扶贫资金不予扶持的项目:
(一)修建楼堂馆所及商品住宅的项目;
(二)乡、村所办的经济实体项目;
(三)应由国家投资的大中型基本建设项目;
(四)乡镇集镇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五)未完成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的项目;
(六)无项目申报书或申报材料不全的项目;
(七)不符合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申报程序的项目;
(八)采用不正当手段套取扶贫资金的项目。
第九条 财政扶贫资金不支持列有下列费用开支的项目:
(一)行政事业机构开支和人员经费;
(二)各种奖金、津贴和福利补助;
(三)购置交通工具及个人通信设备;
(四)弥补企业亏损;
(五)弥补财政预算支出缺口和偿还债务;
(六)弥补项目建设管理费用;
(七)其它与财政扶贫资金使用范围不相符的支出。
第四章 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管理
第十条 财政扶贫资金严格实行项目管理,做到资金到项目,管理到项目,检查到项目,验收到项目。
第十一条 项目实施方案。项目经省、市立项审批下达后,项目实施单位(乡镇人民政府)根据县扶贫办的通知在一周内完成项目实施方案的编制,并报送县扶贫办(同时上传方案的电子文档)。
项目实施方案应明确项目实施的组织方式、实施步骤、项目资金使用的详细概算、实施报账所需的票据类型。由于财政扶贫项目资金是补助性质的且投入标准较低,在项目实施过程中除桥梁、隧道等专业性强工程项目外,其它项目不允许以工程发包的形式组织实施。
县扶贫办会同县财政局对项目实施单位报送的实施方案进行审核后,对项目实施方案进行县级批复。项目实施方案一经批准,项目实施单位可遵照《桐梓县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操作规程(试行)》规定及时申请拨付项目资金,启动项目建设。
实施方案是项目实施的指导性文件,必须切实可行。在项目实施方案编制中改变项目建设性质,套取、挪用国家财政扶贫资金的行为,一经查实,纪检监察机关将从严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实施方案未经县级批准的项目,不得拨付项目资金。
第十二条 项目实施管理。项目实施方案经县级批复下达后,项目建设单位应按照项目资金计划、建设内容、建设规模及实施地点,精心组织实施,加强质量管理,按期完成建设任务。项目实施过程中,县扶贫办会同县财政局、县审计局、县监察局和有关技术部门对项目进行指导、监督和检查,确保项目质量。检查以实地查看为主,检查结束后检查组应听取项目实施单位(乡镇人民政府)的汇报,对达不到项目实施要求的,检查组应向项目实施单位(乡镇人民政府)下达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
第十三条 项目资金管理。县财政设立“财政扶贫资金报账专户”,项目实施单位(乡镇人民政府)按照《桐梓县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操作规程(试行)》和乡财县管乡用的相关规定,设立扶贫资金专账,由财政所进行管理和会计核算。同时,乡镇扶贫开发工作站要设立辅助核算账。确保项目资金封闭运行、专款专用。
项目资金拨付到项目实施单位(乡镇人民政府)后,资金支付必须履行下列程序:
(一)项目实施单位的主管部门(乡镇扶贫站)初审,提出用款意见;
(二)项目实施单位项目主管领导(乡镇分管领导)审核;
(三)项目实施单位主要领导(乡镇长)审批;
(四)项目实施单位财务部门(乡镇财政所)审核付款。对不符合财政扶贫资金使用规定及不符合财经法规的支出,有权拒付。
第十四条 项目报账制管理。财政扶贫项目资金实行县级财政报账制管理,严格执行国家《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贵州省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实施细则(试行)》和《桐梓县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操作规程(试行)》的各项规定。报账必须在项目通过县级验收一周内完成。
报账票据原则上必须与项目实施方案中资金概算的内容相吻合。除直接补助到户项目、培训项目的误工补助和工程类项目的技工补助费用(不得超过项目资金总额的30%)使用主管部门统一格式的名册外,其余支出一律使用国家正式发票,并附相关附件。
第十五条 项目公示制度。财政扶贫资金项目经省市立项下达后,县扶贫办将全县总的项目建设计划在县政府网站等县内媒体上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和舆论的监督;项目实施的县级批复下达后,项目实施单位(乡镇人民政府)必须在项目启动后将项目名称、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项目建设单位等内容在乡镇和项目区进行公示;项目建设竣工并通过县级验收后,项目实施单位(乡镇人民政府)必须在项目区将竣工项目的名称、项目资金来源及投资总额、项目实施地点、项目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项目资金使用的方向、项目检查验收以及补贴发放等情况在项目所在的乡镇项目受益区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和广大群众监督。工程类项目竣工后必须按规定设置工程标志牌。
第十六条 项目备案制度。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实施的县级批复下达后,县扶贫办必须将批复文件报送县纪委和县监察局备案;年底财政扶贫资金项目县级验收结束后,县扶贫办县级验收报告书以及相关附件装订成册报送县纪委和监察局,加大纪检监察机关对项目实施和资金使用的监管力度。
第十七条 项目的变更调整管理。对已审批下达的项目,原则上不得调整。因特殊情况需进行变更调整的,须将变更调整的原因及调整项目的名称、建设内容、资金额度、实施地点、实施单位等情况和新上项目的项目申报书按程序上报,按项目审批权限另行审批。
第十八条 对未经批准自行调整的项目,其资金由项目资金管理部门收回;对已审批下达的项目,超过12个月尚未实施的,其资金由项目资金审批部门收回。
第十九条 项目档案管理。项目实施结束后,项目实施单位必须将项目从申报至竣工验收各个环节的文件资料,按照时间顺序归档、立卷并装订成册,作为项目验收、运行维护和审计监督的重要依据。
第五章 财政扶贫资金项目验收
第二十条 验收依据。项目验收的主要依据是经省、市下达的立项文件和县级对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文件。
第二十一条 验收条件。项目验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项目建设单位按照下达项目的计划和设计要求,完成建设任务的;
(二)工程建设项目经试运行或技术检测,质量达到技术指标,设置了永久性工程标志的;
(三)群众代表大会讨论项目的记录、项目申报书、实施方案、批复文件、有关图片图表、实施单位合同或组织实施责任书、自查验收报告、总结材料、财务决算、管护措施等文件资料齐全的。
第二十二条 验收程序。县扶贫办对同一批次的项目确定统一的县级验收时间,内项目集中验收不超过三次。项目实施单位(乡镇人民政府)承担的单个项目建设任务完成后,应对照项目计划和要求,及时组织自查验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确保项目建设质量,并在县级验收开始前写出《竣工验收申请报告》,申请县级验收;县扶贫办收到实施单位的《竣工验收申请报告》后,组织县级验收组对单个项目进行验收。
首次验收不合格的项目,项目实施单位(乡镇人民政府)应根据验收组提出的整改意见,在一个月内完成整改并再次提交验收申请。
县级验收组至少有三人以上的人员组成,其中必须有一名资金主管部门的工作人员参加。资金量较大、技术含量较高的项目,验收组中必须有具备资质专业技术人员。
第二十三条 验收方法。主要采取听汇报、查对项目档案、察看现场、走访受益群众等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办法进行验收。验收结束,验收组应及时与项目实施单位交换验收情况,对达不到验收标准的,限期整改,明确复查验收时间重新组织验收。
第二十四条 验收内容。项目立项批准的建设计划任务、实施地点、完成时间、数量、质量;财政扶贫资金的到位和使用情况;项目的自筹资金及农民投工投劳情况;项目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情况;项目建成后的运行管理措施;有关文件资料、图表、财务档案、标牌、公示等情况。
第二十五条 验收标准。按批准的项目计划及规定的标准进行验收,验收评定结果分为“优良、合格、不合格”三个等级。工程类项目通过验收后,若验收组认为有必要,可将评定结果确定为初验“合格”,预留一定的保证金,待组织复查后拨付。
第二十六条 验收报告。由县扶贫办对所验收的项目写出分项目验收报告书,作为项目报账的必备依据。
第二十七条 项目验收后的管护。已检查验收合格的项目,项目实施单位(乡镇人民政府)必须组织项目受益群众及相关单位共同搞好后续管护,发挥好项目的效益。
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八条 财政扶贫项目资金必须专款专用。对转移、挪用、拖欠、挤占、贪污财政扶贫资金的,必须如数追回,并依纪依法追究有关负责人和当事人的责任;因人为因素造成项目失败、质量低劣、项目资金损失的,追究有关负责人和当事人的责任。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相互配合,按照有关规定和要求加强对项目实施的检查指导工作,审计部门做好项目资金使用情况的审计监督工作。
第二十九条 本办法由县扶贫办和县财政局负责解释,自下发之日起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