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税收管理习题
《税收管理》习题
1.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7年2月发生以下业务:
(1)从农业生产者手中收购玉米40吨,每吨收购价3000元,共计支付收购价款120000元。企业将收购的玉米从收购地直接运往异地的某酒厂生产加工药酒,酒厂在加工过程中代垫辅助材料款15000元。药酒加工完毕,企业收回药酒时取得酒厂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加工费30000元、增值税额5100元,加工的药酒当地无同类产品市场价格。本月内企业将收回的药酒批发售出,取得不含税销售额260000元。另外支付给运输单位的销货运输费用12000元,取得普通发票。
(2)购进货物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金额450000元、增值税额76500元;支付给运输单位的购货运输费用22500元,取得普通发票。本月将已验收入库货物的80%零售,取得含税销售额585000元,20%用于本企业集体福利。
(3)购进原材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金额160000元、增值税额27200元,材料验收入库。本月生产加工一批新产品450件,每件成本价380元(无同类产品市场价格),全部售给本企业职工,取得不含税销售额171000元。月末盘存发现上月购进的原材料被盗,成本金额50000元(其中含分摊的运输费用4850元)。
(4)销售使用过的摩托车5辆,其中:2辆低于原值销售,取得含税销售额11640元,其余3辆高于原值销售,取得含税销售额20800元。
(5)当月发生逾期押金收入12870元。
计算当月应缴纳的增值税、委托加工环节支付的消费税。
2.甲酒厂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5年8月发生以下业务:
(1)从某农场收购玉米20吨,每吨收购价2000元,已入库,收购凭证上注明价款40000元;运费为3800元,运费发票没有注明起运地和到达地;
(2)将收购的20吨玉米运往异地的乙酒厂生产加工白酒,白酒加工完毕,企业收回白酒10吨,取得乙酒厂开具防伪税控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加工费25000元,代垫辅料价值15000元,加工的白酒当地无同类产品市场价格。
(3)本月内甲酒厂将收回的白酒售出7吨,每吨不含税销售额16000元。
(4)从农户手中收购甜菜10吨,收购凭证上价款18000元;取得运费发票,运费额为1200元,酿制成甜菜白酒6吨,售价6000元/吨,本月全部销售。
根据以上资料,回答下列问题:(1)乙酒厂应代收代缴的消费税?(2)甲酒厂本月交增值税、消费税?
3.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具有建筑资质,2006年10月份发生如下业务:
(1)销售自建商品房一栋,取得销售收入2000万元,其中包括代收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集资兴建锅炉增容费150万元,工程成本460万元,成本利润率10%;
(2)自己的施工队为本公司建成自用办公楼一栋,工程价款为3000万元;
(3)房地产开发公司所属施工队承包某省一装饰工程项目,工程结算价款为2100万元,其中包括安装制冷设备价款150万元,施工队自带的辅助性装饰材料75万元;另外,获建设单位奖励60万。
计算该房地产公司应纳的营业税。
4.某房地产开发公司出售一幢写字楼,收入总额为10000万元。开发该写字楼有关支出为:支付地价款及各种费用1000万元;房地产开发成本3000万元;财务费用中的利息支出为500万元(可按转让项目计算分摊并提供金融机构证明),但其中有50万元属加罚的利息;转让环节缴纳的有关税费共计为555万元;该单位所在地政府规定的其他房地产开发费用计算扣除比例为5%。试计算该房地产开发公司应纳的土地增值税。
5.某轮胎生产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8年度销售轮胎10万套,其中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取得不含税销售额4000万元,开具普通发票取得的含税销售额1170万元。2008年度购进生产原材料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货款3000万元,进项税额510万元,原材料全部验收入库。当年应扣除的销售产品成本为3400万元;发生销售费用400万元(其中广告费用120万元,业务宣传费35万元);发生管理费用600万元(其中业务招待费30万元、新产品研究开发费用60万元);营业外支出记载有通过民政部门向农村义务教育捐款20万元;已计入成本、费用中的实发工资总额120万元,提取了职工工会经费24,职工福利费5,职工教育经费5,另从境外分支机构分回税后利润40万元,在境外已缴纳20%的企业所得税。
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和所给资料回答下列相关问题:(增值税概率17%,消费税税率3%,城市维护建设税税率7%,教育费附加征收率3%,企业所得税税率25%,对于境外分支机构所得采用抵免法消除双重征税)。
计算:(1)当年缴纳的增值税、消费税;(2)计算城建及教育附加;(3)计算企业所得税。
第二篇:税收管理
第一章税收管理概述
1、税收管理的原则:①依法治税原则 ②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则 ③组织收入与促进经济发展相结合原则 ④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原则⑤效率原则
第三章税收基础管理
1、县以上(含本级)国家税务局(分局)、地方税务局(分局)是税务登记的主管税务机关,有条件的城市,国家税务局(分局)、地方税务局(分局)可以按照“各区分散受理、全市集中处理”的原则办理税务登记。
2、办理设立税务登记的地点和时间要求:
①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领取工商营业执照(含临时工商营业执照)的,应当自领取工商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机关核发税务登记证及副本(纳税人领取临时工商营业执照的,税务机关核发临时税务登记证及副本);
②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未办理工商营业执照但经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应当自有关部门批准设立之日起30日内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机关核发税务登记证及副本;
③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未办理工商营业执照也未经有关部门批准设立的,应当自纳税义务发生之日起30日内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机关核发临时税务登记证及副本;
④有独立的生产经营权、在财务上独立核算并定期向发包人或者出租人上交承包费或租金的承包承租人,应当自承包承租合同签订之日起30日内,向其承包承租业务发生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机关核发临时税务登记证及副本;
⑤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外出经营,自其在同一县(市)实际经营或提供劳务之日起,在连续的12个月内累计超过180天的,应当自期满之日起30日内,向生产、经营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机关核发临时税务登记证及副本;
⑥境外企业在中国境内承包建筑、安装、装配、勘探工程和提供劳务的,应当自项目合同或协议签订之日起30日内,向项目所在地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税务机关核发临时税务登记证及副本。
3、不需要进行登记纳税人:国家机关,个人,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流动性农村小商贩
4、变更税务登记申请:
①纳税人已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的,应当自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变更登记之日起30日内,向原税务登记机关如实提供证件、资料,申报办理变更税务登记。
②纳税人按照规定不需要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或者其变更登记的内容与工商登记内容无关的,应当自税务登记内容实际发生变化之日起30日内,或者自有关机关批准或者宣布变更之日起30日内,持证件到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变更税务登记。
5、税务机关应当自受理之日起30日内,审核办理变更税务登记。
6、注销税务登记的申请(先注销税务,再工商)
①纳税人发生解散、破产、撤销以及其他情形,依法终止纳税义务的,应当在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者其他机关办理注销登记前,持有关证件和资料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按规定不需要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或者其他机关办理注册登记的,应当自有关机关批准或者宣告终止之日起15日内,持有关证件和资料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②纳税人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或者被其他机关予以撤销登记的,应当自营业执照被吊销或者被撤销登记之日起15日内,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③境外企业在中国境内承包建筑、安装、装配、勘探工程和提供劳务的,应当在项目完工、离开中国前15日内,持有关证件和资料,向原税务登记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7、外出经营报验登记程序及要求:(期限要求见2-5)
纳税人到外县(市)临时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应当在外出生产经营以前,持税务登记证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开具《外出经营活动税收管理证明》。税务机关按照一地一证的原则,核发《外管证》,《外管证》的有效期限一般为30日,最长不得超过180天。
8、办理停业登记:纳税人在预计停业的上一个月向主管税务机关提出书面停业申请,并按规定填报《停业申请审批表》。纳税人的停业期限不得超过一年。
办理复业登记:纳税人应当于恢复生产经营之前,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复业登记。
9、非正常户的处理:纳税人被列入非正常户超过3个月的,税务机关可以宣布其税务登记证件失效。
10、遗失税务登记证件的处理:应当自遗失税务登记证件之日起15日内,书面报告主管税务机关。
11、税务登记的法律责任(金额等P43)
①未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事项的法律责任
②未按规定使用税务登记证件的法律责任
③骗取税务登记证件的法律责任
④未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证件验证、换证手续的法律责任
⑤其他规定
12、账簿设置: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营业执照或者发生纳税义务之日起15日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设置账簿。
扣缴义务人应当自税收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扣缴义务发生之日起10日内,按照所代扣、代收的税种,分别设置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账簿。
13、账务管理: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件之日起15日内,将其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报送主管税务机关备案。
账簿、会计凭证和报表,应当使用中文。民族自治地方可以同时使用当地通用的一种民族文字。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可以同时使用一种外国文字。
14、账簿、凭证的保管
账簿、记账凭证、报表、完税凭证、发票、出口凭证以及其他有关涉税资料应当保存10年;但是,法律、行政法规另有规定的除外。
15、银行账户管理
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持税务登记证件,在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开立基本存款账户和其他存款账户,并自开立之日起15日内,向主管税务机关书面报告其全部账号;
16、法律责任(P46)
①账簿凭证管理方面的法律责任
②银行账户管理方面的法律责任
③税控装置安装使用方面的法律责任
17、发票印制:发票应当使用中文印制。禁止在境外印制发票。
18、纳税申报的定义
纳税申报是指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后,依照税法规定,就有关纳税事项向税务机关提交书面报告的制度。
19、纳税申报的意义
①有利于增强纳税人的纳税观念,提高纳税自觉性
②有利于加强税收征管,提高征管效率
20、纳税申报的期限
纳税人经税务机关核定以1个月或者1个季度为一个纳税期的,自期满之日起15日内申报纳税。以1日、3日、5日、10日或者15日为1个纳税期的,自期满之日起5日内预缴税款,于次月1日起15日内申报纳税并结清上月应纳税款。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如遇国家法定的公休假日,可以顺延。公休假日指元旦、春节、清明、“五一”国际劳动节、端午、国庆节、中秋以及双休日。所规定期限的最后一日是法定休假日的,以休假日期满的次日为期限的最后一日;在期限内有连续3日(含)以上法定休假日的,按休假日天数顺延。
21、延期办理纳税申报一般最长不得超过3个月。
22、纳税申报的方式
1)直接申报、邮寄申报、数据电文申报
①直接申报:直接到办税服务厅申报、到指定巡回征收点申报、到指定的代征点申报
②邮寄申报:邮寄申报的适用范围、邮寄申报的邮件内容、邮寄申报的程序③数据电文申报:网上申报、电话申报、银行网点申报
2)自行申报和代理申报3)简易申报、简并申报
23、纳税申报的法律责任
纳税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和报送纳税资料的,或者扣缴义务人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向税务机关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和有关资
料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2000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可以处2000元以上10000元以下的罚款。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编造虚假计税依据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并处50000元以下的罚款。
纳税人不进行纳税申报,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50%以上5倍以下的罚款。
第三篇:《税收管理》练习卷
《税收管理》练习卷
一、填空题
1.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环节有(税务登记,账簿,凭证管理,发票管理纳税申报)
2.税务统计报表按报送时间划分,可分为(月报,季报,旬报,年报)
3.属于抗税的行为有(采取威胁手段,拒绝缴纳税款,用暴力手段,拒绝缴纳税款)4.出租车司机张某打电话给税务所长:如不答应减免应缴未缴的3万元税款,就伺机将其撞死。张某的这种行为属(抗税行为)。5.按照现行规定,认定为一般纳税人的条件有(年不含税销售额在60万元以上的从事货物生产的纳税人,年不含税销售额100万元以上的从事货物批发的纳税人,年不含税销售额为50万元以下,会计核算制度健全的从事货物零售的纳税人,年不含税销售额为50万元以下,会计核算制度健全的从事货物生产的纳税人)。6.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可以采取(书面形式)
7.在税收管理过程中,尤其在税收执法中和处理征纳双方税收纠纷中,必须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体现税收管理的(公正)原则
8.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应自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15日)内,按照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设置账簿
9.税务行政处罚简易程序适用条件的是(案情简单,事实清楚,违法后果比较轻微,给予处罚较轻,对公民处以50元以下,给予处罚较轻,对法人或其他组织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的违法案件)10.纳税人有(变更经营地址到外省的)情形的,应向原主管税务机关报告,并依法办理注销税务登记
11.税收文书送达方式有(直接送达,委托送达,邮寄送达,公告送达)
12.税务管理体制的核心内容是(划分税收管理权限)13.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首要环节是(税务登记)
14.税务机关通知纳税人的开户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暂停支付其金额相当于应纳税款的存款,属于(税收保全措施)
15.纳税人未按规定的期限缴纳税款的,税务机关可以按日加征(0.5‰)滞纳金
16.根据文化的一般分类,可将税务文化分为(税务物质文化,税务行为文化,税务精神文化)
17.发票领购的方式包括(批量供应,交旧购新,验旧购新)18.统计报表的编制要求包括(资料完整,数字准确,口径统一,报送及时)
19.纳税人在办理(开立银行账户,领购发票)必须持税务登记证件
20.税务管理的核心内容是(税务检查)
21.税务行政复议采取(自由选择,复议前置)两种程序方式 22.简易申报适用于(定期定额纳税)的纳税人
23.税务检查的基本方法有(全查法,抽查法,顺查法,逆查法)24.税务机关采取税收保全措施的期限一般不超过(6个月),重大案件需要延长的,应报经(国家税务总局)批准 25.无论检查收益课税还是检查商品课税,(资产类)账簿都是检查的重点。
26.企业所得税检查的重点是(纳税人被检查期内的收入总额和准予扣除项目总额)
27.税收计划编制原则有(客观原则,适度原则,合理原则)28.税收会计职能有(反映职能,控制职能)29.税务行政处罚的主体是(县级以上税务机关)30.税务法制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税收立法和税收司法)31.减免税按照是否需要税务机关进行审批,分为(报批类减免税和备案类减免税)
32.印花税税负变动系数=(本期印花税负担率/上年同期印花税负担率)
33.避税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非违法性)
二、名词解释:
1.税务文化;2.税务司法;3.税务行政赔偿4.税务行政处罚;5.纳税担保;5.避税;6.税务登记;7.纳税申报;8.案头审核;9.纳税质押;10.弹性精简原则 名词解释:
1、税务文化:又称征税文化,也就是税务组织文化,是税务管理活动中涉及税务组织内部 活动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等的总称。
2、纳税申报:是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后,按照税法规定,就有关纳税事项向税务机关提交
书面报告的制度。它是纳税人依法履行纳税义务的一项法定手续,也是税务机关办理税款征收业务的法定规程。
3、税务行政赔偿:是指税务机关及其公务人员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
成经济损失的,依法由税务机关负责赔偿的一种行为。
4、避税:是纳税人利用税法的漏洞和未曾考量的事项而进行的涉税事务安排,以降低或规避税负的一种活动。
5、税务司法:是国家的专门机关按照法律、法规规定的程序,对税务纠纷案件和税收犯罪案件进行审理、判决的管理活动。
6、税务行政处罚:是指依法享有税务行政处罚权的税务机关,对违反税收法规规范尚未构成犯罪的税务行政管理相对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其他当事人)给予行政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
7、纳税担保是指经税务机关同意或确认,纳税人或其他自然人、法人、经济组织以保证、抵押、质押的方式,为纳税人应当缴纳的税款及滞纳金提供担保的行为。
8、税务登记又称纳税登记,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设立、变更、歇业以及生产、经营活动情况进行登记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也是纳税人已经纳入税务机关监督管理的一项证明。9.案头审核P66 10.纳税质押:P96 11.弹性精简原则:P254
三、简述题
1.在什么情况下,税务机关有权核定纳税人的应纳税额? 答:纳税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税务机关有权核定其应纳税额:(1)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可以不设置账簿的;(2)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当设置但未设置账簿的;(3)擅自销毁账簿或者拒不提供纳税资料的;
(4)虽设置账簿,但账目混乱或者成本资料、收入凭证、费用凭证残缺不全,难以查账的;
(5)发生纳税义务,未按照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经税务机关责令限期申报,逾期仍不申报的;
(6)纳税人申报的计税依据明显偏低,又无正当理由的。
2.简述税务行政赔偿的要件?(1)赔偿的主体是税务机关
(2)引起的原因是税收具体行政行为(3)做出违法具体行政行为(4)属于主观故意或过失造成
(5)具体行政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3.税务机关在税务稽查中发现,A纳税人通过少记收入方法少缴税款8 000元,税务机关当场决定对其处以2倍即16 000元的罚款,并要求3天内将税款及罚款补交入库。税务机关做法是否正确?在正常处理情况下,纳税人可采取哪些措施实行自我保护?
税务机关处理程序错误。在对单位作出处罚超过10 000元,对个人处罚超过2 000元的决定前,应当首先向当事人送达《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如纳税人不按规定提出听证或听证以后才可以发处理决定书。另外罚款的解缴期限不得短于15天。
纳税人自我保护措施:对符合规定条件的罚款争议,可先提出税务行政处罚听证程序;对其他争议,可以按规定提出税务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但对征税行为不服的,只能先提出税务行政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再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
4.某企业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适用一般税率17%,2009年6月有关生产经营业务如下:
(1)月初外购货物一批,支付增值税进项税额24万元,下旬因管理不善,造成该批货物一部分发生霉烂变质,经核实造成1/4损失;(2)外购的动力燃料支付的增值税进项税额20万元,一部分用于应税项目,另一部分用于免税项目,无法分开核算;
(3)销售应税货物取得不含增值税销售额700万元,销售免税货物取得销售额300万元。
要求:计算该企业当月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
(1)因管理不善,造成该批货物一部分发生霉烂变质的进项税不得抵扣=24*1/4=6万元。外购货物一批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24-24×1/4=18万元
(2)由于用于免税项目,无法分开核算,只能通过比例来算。外购的动力燃料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20-20×300/(300+700)=14万元(3)该企业当月可以抵扣的进项税额:18+14=32万元。
5.欣欣商场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经营各种家用电器,5月份发生下列业务:
⑴销售上月购入的空调500台(进价3500/台),每台售价4500元,向本单位先进职工 奖励20台空调。
⑵销售上月购入的冰箱50台(进价1800元/台),每台售价2500元,并实行买一赠一,赠送的小家电价值100元/件。
⑶以旧换新销售冰箱20台,旧冰箱收购价200元/台,新冰箱出售实际收款2000元/台。
⑷从生产厂家购进同一品牌、同一型号的空调100台,冰柜50台。货款均已支付,100 台空调留作自用。生产厂家开具了50台冰柜和100台空调的两张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税金分别为47600元和59500元。
⑸月底,有10台本月售出的空调因质量问题,顾客要求退货。提供了税务机关开具的
退货证明,收回空调并开具红字专用发票上注明退货款及税金共计40950元,款已通过银行付出。
6月初商场计算5月份应纳增值税额为:
销项税额=[(500-20)×4500+50×2500+20×(2000-200)]×17%
=394570(元)
进项税额=47600+59500=107100(元)
应纳税额=销项税额-进项税额=394570-107100=287470(元)请根据增值税法有关规定,分析上述处理是否正确,并计算商场5月份应纳的增值税额(假定以上价格均为不含税价,增值税税率为17%)⑴向本单位先进职工奖励20台空调,应视同销售,确定增值税销项税额;
⑵赠送的小家电,应视同销售,确定增值税销项税额;
⑶出售的新冰箱应按实际售价款确定增值税销项税额,而不应按实际收款的金额确定增值税销项税额;
⑷留作自用的100台空调进项税额47600应作进项税处理; ⑸退回的空调应抵减相应的销项税额。综上该商场5月份应纳的增值税额计算如下:
销项税额=【(500+20)×4500+50×(2500+100)+20×(2000+200)—40950/(1+17%)】×17%=2479000×17%=421430(元)进项税额=47600+59500=107100(元)
应纳增值税额=本期销项税额—本期进项税额=421430—107100=314330(元)
6.2015年2月,某装潢设计公司发生如下业务:
(1)承接某商务大楼内部装潢任务,双方协定由装潢公司包工包料。3月底竣工验收合格后,支付全部工程款额为1500万元
(2)向某汽车驾驶培训中心转让一块地皮,取得转让收入200万元(3)向某乡镇农业科技试验园转让另一块地皮,用于农作物新品种培育,取得转让收入300万元 问题:根据以上资料,说明该企业上述业务税务处理的法律依据,并列出该企业本月应 纳营业税的计算式
依据我国营业税立法规定,该企业各项业务税务处理的法律依据如下:
(1)装潢公司提供装潢劳务的同时提供材料,该公司行为属于营业税的混合销售行为,包料收入征收营业税,装潢劳务适用税率3% 应纳营业税=1500×3%=45(2)将地皮转让给汽车驾驶培训中心,按“转让无形资产”征营业税,适用税率5% 应纳营业税=200×5%(3)将地皮转让给某乡镇农业科技试验园,用于农作物新品种培训,免税
(4)该企业本月应纳营业税税额的计算式为: 1500×3%+200×5%=55
7.2014年9月,B市国税局综合业务科2名工作人员在发票检查过程中,发现A电器厂已开具的发票存根联缺失,并且有未按规定开具发票的行为,即售出价值10000元的货物,却开具货值11000元的发票,以便购货方采购人员报销时牟利。A电器厂进行纳税申报时按11000元申报并缴税。2名工作人员随即向科长汇报,经科长同意,制作《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并加盖综合业务科印章,对A电器厂违反发票管理规定的行为,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七条,处以1800元罚款,限10日内到指定银行缴清。《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附《税务文书送达回证》送达A电器厂,A电器厂法定代表人签收,并在规定期限内交纳了罚款。
请对本案涉及的税务行政处罚问题作简要分析。答:
(1)主体资格不合法;B市国税局综合业务科是内设机构,不具备独立执法权。应以B市国税局的名义行使执法权。
(2)程序不合法;A.调查人员应对检查发现的违法事实进行确认,充分听取当事人 的陈述、申辩,并作记录,制作《税务检查报告》或《违法事实确认书》,提出意见。B.经审理人员审查确认后,制作《税务行政处罚事项告知书》,告知当事人作出税务行政处罚决定的事实、理由及依据,并告知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C.在当事人充分行使权利的基础上,经B市国税局局长批准,制作《税务行政处罚决定书》送达当事人,并监督入库。
8.2014年7月14日,某县级国家税务局A集贸税务所了解到辖区内经销新鲜水果的个体工商业户B打算在月末收摊回外地老家,并存在逃避缴纳7月份税款的可能。B系定期定额征收业户,依法应于每月10日前缴纳上月税款。7月15日,A税务所向B下达了限7月31日前交纳7月份税款1200元的通知。7月27日,A税务所发现B正联系货车准备将货物运走,于是,当天以该税务所的名义,由所长签发向B下达了扣押文书,由本所税务人员C带两名协税人员,将B价值约1200元的新鲜水果扣押存放在某仓库里。7月31日11时,B到税务所缴纳了7月份税款1200元,并要求税务所返还所扣押的水果,因存放水果的仓库的保管员未在,未能当时返还。8月2日15时,税务所将扣押的水果返还给B。B收到水果后,发现部分水果已经腐烂,损失水果价值约500元。B向税务所提出赔偿请求,税务所以扣押时未开箱查验为由不予受理。请简要说明:(1)税务所的执法行为有哪些过错?
(2)B应该怎么办? 答:
(1)违反法定程序。超越法定权限。执法不当。解除税收保全措施超时。
(2)根据《国家赔偿法》,B可以向县国家税务局申请行政复议和行政赔偿,也可提起行政诉讼。
9.税务行政处罚和税务刑事处罚的区别有哪些?P267
10.刘先生是一位知名撰稿人,年收入预计在60万元左右。在与报社合作方式上有以下三种方式可供选择:调入报社;兼职专栏作家;自由撰稿人。请分析刘先生采取哪种筹划方式最合算。.对刘先生的60万元收入来说,三种合作方式下所适用的税目、税率是完全不同的,因而使其应缴税款会有很大差别,为他留下很大筹划空间。三种合作方式的税负比较如下:
第一,调入报社。在这种合作方式下,其收入属于工资、薪金所得,适用5%-45%的九级超额累进税率。刘先生的年收入预计在60万元左右,则月收入为5万元,实际适用税率为30%。应缴税款为:
[(50000—2000)×30%—3375] ×12=132300(元)
第二,兼职专栏作家。在这种合作方式下,其收入属于劳务报酬所得,如果按月平均支付,适用税率为30%。应缴税款为:
[50000×(1—20%)×30%—2000] ×12=120000(元)
第三,自由撰稿人。在这种合作方式下,其收入属于稿酬所得,预计适用税率为20%,并可享受减征30%的税收优惠,则其实际适用税率为14%。应缴税款:
600000×(1—20%)×20%×(1—30%)=67200(元)由计算结果可知,如果仅从税负的角度考虑,刘先生作为自由撰稿人的身份获得收入所适用的税率最低,应纳税额最少,税负最低。比作为兼职专栏作家节税52800元(120000—67200);比调入报社节税65100元(132300—67200)。
11.影响税负转嫁的因素是什么?
解析:(1)商品的供求弹性。税负转嫁存在于商品交易之中,通过价格的变动而实现。课税后若不导致课税商品价格的提高,就没有转嫁的可能,税负就由卖方自己承担;课税之后,若课税商品价格提高,税负便有转嫁的条件。究竞税负如何分配,要视买卖双方的反应而定。并且这种反应能力的大小取决于商品的供求弹性。税负转嫁与供给弹性成正比,与需求弹性成反比。
(2)市场结构。市场结构也是制约税负转嫁的重要因素。在不同的市场结构中,生产者或消费者对市场价格的控制能力是有差别的,由此决定了在不同的市场结构条件下,税负转嫁情况也不相同。(3)税收制度。包括间接税与直接税、课税范围、课税方法、税率等方面的不同都会对税负转嫁产生影响。
12.某企业2015向税务机关申报应纳所得额(利润总额)35万元。经税务机关核定,企业申报的应税所得额中包括了购买国库券的利息收入15万元,“营业外支出”账户中列支有违法经营的罚款支出3万元、各种非广告性质的赞助支出5万元、通过民政部门向困难地区捐赠6万元。企业全年平均职工人数100人,全年计入各种成本、费用中的工资总额106万元,并按工资总额计算提取了职工工会经费2.12万元、职工福利费14.84万元、职工教育经费1.59万元,当地政府规定人均月计税工资标准为800元。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所得税额。• 解析:可以扣除捐赠限额=35×3%=1.05万元 • 计税工资总额=100×800×12÷10 000=96万元 • 工资超标准=106-96=10万元
• 工资三费超标准=(2.12+14.84+1.59)-96×17.5%=1.75万元 • 应纳税所得额=35-15+3+5+6+10+1.75-1.05=44.70万元 • 应纳所得税=44.70×33%=14.751万元
13.A纳税人(街道小企业)于2015年5月1日领取工商营业执照并试营业,但生意一直比较清淡,所以没有建账也一直未与税务机关打交道。后被税务机关发现,税务机关通知纳税人履行有关手续,纳税人认为其经营数月不仅无利润,反而赔本,所以拒不到税务机关去履行任何税收义务。请分析纳税人违反了哪些税收规定?应承担什么法律责任?
14.某市A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经批准征用耕地200 000平方米,共支付征地款30 000万元,用于开发商品房,办理了征用手续,取得了土地证。该地区耕地占用税的税额为每平方米3元。将写字楼一幢销售给B公司,签订了合同,取得收入1 000万元,B办理了房产证。根据上述资料,回答A、B分别要缴纳哪些税种。解答:A公司:
(1)征用耕地缴纳耕地占用税(2)领取土地证一本缴纳印花税
(3)销售房地产缴纳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4)销售房地产缴纳印花税(5)销售房地产缴纳土地增值税 B公司:
(1)签订买房合同缴纳印花税(2)领取房产证缴纳契税(3)领取房产证缴纳印花税5元
15.个体运输户徐某,在未办理税务登记手续的情况下,自2005年2月开始营业。2006年4月,县地税局接群众举报,对徐某进行查处,发现徐某在自2005年2月至2006年4月期间共获取从事非法运输收入523 100元;县税务局对其银行账户采取了税收保全措施。同年5月2日,该县地税局作出处罚决定:补交税款15693元,滞纳金6 421元,罚款15 639元。徐某不服,向市地税局提起行政复议,市地税局作出维持县地税局的处罚决定。徐某仍不服诉至法院。法院审理期间,被告从原告账户上扣缴22 114元税款和滞纳金。原告又向法院补充起诉要求,请求法院追回存款,保护其合法利益。
问:县地税局从原告账户上扣缴税款的行为是否合法?为什么? 解答: 县地税局从原告账户上扣缴税款的行为是合法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规定:除下列情况外,诉讼期间,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1)被告认为需要停止执行;(2)原告申请停止执行,人民法院认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会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3)法律、法规规定停止执行的。本案中,不停止执行的三种情形都不存在,县地税局从原告的存款账户中划走罚款,是执行有效行政决定,不因原告提起诉讼而停止执行。
四、判断题
1、税收保全措施和税收强制执行措施都可以在纳税期限之前及之后使用。()
2、税收立法只能解决有法可依的问题,要做到有法必依和违法必究,必须有税务司法。(√)
3、对于个体工商户确实不能设置账簿的,经税务机关批准,可以不设账簿。(√)
4、依据《税收征管法》规定,税务机关是发票主管机关,负责发票的印刷、领购、开具、取得、保管、缴销的管理和监督。(√)
5、对已开具的发票存根和发票登记簿要妥善保管,保存期为10年,保存期满需要经税务机关查验后销毁。()
6、税务机关对纳税人在境外取得的与纳税有关的发票或凭证有疑义的,可要求其提供注册会计师的确认证明。(√)
7、税务行政处罚和税务刑事处罚都是对税务违法行为人的法律制裁,其性质和内容基本相同()
8、申请人申请行政复议可以采取书面申请,也可以采取口头申请(√)
9、纳税人税务登记表的内容发生变更而税务登记证中的内容未发生变更,税务机关不重新核发税务登记证件(√)
10、税务机关对可不设或应设未设账簿的或虽设账簿但难以查账的纳税人,可以采取查定征收方式。(√)
11、对有逃避纳税义务的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适用税收保全措施的程序为:纳税担保在先,税收保全居中,责令限期缴纳断后。()
12、只要税务机关有根据认为纳税人有明显的转移、隐匿其应纳税的商品、货物以及其他财产或应纳税收入等行为或迹象的,就可以对纳税人采取税收保全措施。(√)
13、税务机关可依法到纳税人的生产、生活、经营场所和货物存放地检查纳税人应纳税的商品、货物或者其他财产;()
14、纳税人、扣缴义务人逃避、拒绝或以其他方式阻挠税务机关检查的,由税务机关责令改正,可处1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的罚款。()
15、从执法权限上看,采取税收强制执行措施必须经过县以上税务局(分局)局长批准,这一点与税收保全措施相同(√)
16、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应按规定设置账簿,根据合法、有效凭证记账,进行核算并√计算税额。(√)
17、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必须按照国务院财政、税务主管部门规定的保管期限保管账簿、记账凭证、完税凭证及其他有关资料。(√)
18、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的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应当报送税务机关备案。(√)
19、纳税人可根据其自身情况选定纳税申报方式,但延期申报、邮寄申报和电子申报方式必须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20、纳税人在纳税申报期内若有收入,应按规定的期限办理纳税申报;若申报期内无收入或在减免税期间,可以不办理纳税申报。()
第四篇:《税收管理》重点
税收管理
第一章 税收管理概述
第一节 税收管理的定义
一、税收管理的定义
税收管理就是国家的财政、税务、海关等职能部门,为了实现税收分配的目标,依据税收分配活动的特点与规律,对税收分配活动的全过程进行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监督的一种管理活动。
二、税收管理的作用
税收管理的作用——实现税收的职能
1保证税收财政职能得以实现的作用 2保证税收调节职能得以实现的作用3保证税收监督职能得以实现的作用
第二节 税收管理的内容
一、税收法制管理
税收法制管理的内容主要包括税收立法、执法和税收司法。税收立法是国家权力机关制定、颁布、实施、修正、废止税法的一系列活动。税收司法是国家的有关机关(如人民法院、检察院等)对违反税法的案件,按照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审理、判决的一系列活动。
二、税收业务管理
1税收计划管理2税收征收管理3税收票证管理4发票管理5税收会计管理6税收统计管理
三、税务行政管理
税务行政管理是对征收机关的组织形式、机构设置、工作程序以及征收人员等进行管理的活动。其主要内容包括税务机构管理、税务人员管理、行政处罚和税务行政复议与诉讼。
四、税收管理其他
1税收管理体制2税收管理方法3税务代理与咨询、税收文化(P10的税收管理流程图)
第三节 税收管理体制
一、税收管理体制的概念 税收管理体制概念
体制就是分权(财权和事权);
税收管理体制就是税收分权(征管权限和收入分配权限),即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税收收入和税收管理权限的制度,是国家经济管理体制和财政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些权限主要包括:
立法权(税法的制定与颁布、具体情况的解释与说明、税种的停征和开征局部调整及减免税等)、征管权及收入的分配权
三、分税制
(一)分税制的内涵
是分级税收管理体制的简称
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以及地方各级政府之间,根据各自的职权范围划分税种或税源,并以此为基础来确定各自的税收权限的一种制度(二)分税制类型 类型:
1.分享税种分税制:有无共享税
⑴有共享税的分享税种式分税制有分为两级共享、三级共享及多级共享
⑵是否设置共享税主要取决于本国的经济发展的均衡程度 2.分享税源式分税制:分征式、附加式和上解式 注:采用不同的模式主要取决于本国的政权体制
(三)影响分税制类型的因素
国家政权结构---分享税源式分税制
国家经济发展的均衡程度---分享税种式分税制 财政管理体制---分级财政管理体制
我国的分税制是94年推行的,94年之前的财政管理体制中央与地方财政收支范围和财政责任模糊,造成中央与地方利益脱节,故选用分享税种分税制使中央与地方利益边界清晰,减少扯皮与摩擦。
(四)我国选择分税制的条件及情况 我国分税制的类型
我国选择此类型的原因分析-三大因素 我国实施分享税种式分税制的弊端及方向 1.地方本位主义 2.不利于调动积极性 3.地方经济不平衡
方向:由目前的分享税种式分税制向分享税源式分税制转变
(五)分税制的内容
机构的重新设置: 税收系统一分为二,国税、地税分家,中央税和共享税由国税局征管,地方税由地税局征管
征管权限---大部分集中在中央政府,特别是税收的立法权 收入的划分
1.中央税:消费税、关税、海关代征进口环节的增值税和消费税、车辆购置税 2.地方税
3.共享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证券交易印花税
第四节 税收管理的原则 依法治税原则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原则
组织收入与促进经济发展相结合原则 专业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原则 效率原则
效率原则
税收成本的分类
1.按照用途分类: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前者包括基建费、办公设备购置费、修缮费等;后者人员工资、福利、奖金,公务费(办公差旅费、水电、电话),业务费(宣传、教育、培训、行政诉讼、办案、票证印制费)
2.按照成本负担对象分为征税成本(人员工资、福利、设备等);纳税成本,又称奉行费用(办证、发票、时间、交通、交际及代扣代缴);政治成本(博弈,如物业税等)
征税成本率
世界各国征税成本率
2005年,美国0.58%,新加坡0.95%,日本1.13% 我国的情况
1993年3.12%,96年4.73%,2005年6%
第二章 税收法制管理
第二节 税收立法管理 税收立法
税收立法也称为税法的制定,即国家立法机关依照一定的程序,制定、修改、废止税法的一种专门管理活动。税收立法对加强税收法制建设,利用税法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之间以及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利益关系,促使征收机关依法征税和依法行政,维护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经济发展,保证国家财政收入及时足额入库等,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税收立法程序 一般立法程序
草案的提出-审查-讨论-通过-颁布
我国税收立法程序(我国每年三月份开两会)
提出-审议-通过-颁布
第三节 税收执法管理(P35)税收执法的地位-三大部门 税收执法监督
造成执法不当或执法违法的两大原因:
1.税收立法不完善-应纳税所得额确定税率问题 2.执法人员素质问题 税收执法的责任
第四节 税务司法管理 税务司法的作用(P37)
维持税法的权威性,强化税收管理,维护正常的税收环境和税收秩序 税务司法的原则
依法处罚原则—秉公执法,避免以罚代刑平等原则—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实事求是原则—司法应当尊重客观事实 独立原则—避免干涉和阻挠 税务司法程序
证据-起诉-判决-执行
第三章 税收基础管理
第一节 税务登记
一、税务登记的作用
概念:税务登记又称纳税登记,是税务机关对纳税人的设立、变更、歇业以及生产、经营活动情况进行登记管理的一项基本制度,也是纳税人已经纳入税务机关监督管理的一项证明。作用:税务登记是整个税收征收管理工作的首要环节。建立税务登记制度,对于税务机关依法征税和纳税人依法纳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前者税源,后者权益)
二、税务登记的种类及管理规程
税务登记证的办理分为国、地税分别办理和联合办证两种情况
(一)设立税务登记(P42、43)
办理设立税务登记的地点和时间要求(30日)
(二)变更税务登记(P46)
变更税务登记的适用范围(税务登记证内容的某项改变或部分改变)变更税务登记的申请(30日)
(三)注销税务登记
注销税务登记的适用范围(四种情形)1.破产、解散或撤销 2.吊销执照 3.税务机关改变 4.承包结束
注销税务登记的申请——程序与开业登记相反(P48)
第三节 发票管理
一、发票管理的意义 发票的概念
发票是单位或个人在购销商品、提供或接受服务以及从事其他经营活动中,开具、收取的收付款凭证 发票管理的意义
有利于正确组织会计核算,加强财务收支监督 有利于加强税务管理,确保国家税收收入 有利于保障合法经营,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补:发票的类型
发票分为两类:普通发票和增值税专用发票 普通发票有分为普通商业发票和普通服务业发票
二、发票管理办法
(一)发票的印制
增值税专用发票的印制:由国家税务总局负责指定企业印制 普通发票的印制:省级税务机关指定企业印制 印制注意问题
1.套印全国统一发票监制章
2.印制发票企业要求及印制程序 3.印制文字要求 4.印制地点
(二)发票的领购 领购对象——三种人
1.法定领购人——办理税务登记证的纳税人 2.不需办理税务登记证的单位
3.临时在当地经营的单位和个人(跨省经营)领购手续
1.初次领购—身份证明、税务登记证、财务章银行开户证明获取发票领购簿(正对以上三种人不同情况)
2.非初次领购——凭发票领购簿领取 领购方式
1.批量供应——大企业 2.以旧换新 3.交旧换新
(三)发票的开具和保管 发票开具
1.据实开具
2.顺序、逐栏、一次性开具 3.文字要求
4.不得转借、转让、代开、倒卖等 发票保管
1.保管时限-5年
2.发票丢失处理—媒体声明
(四)检查与处罚
根据印制、取得、开具及保管等要求,检查纳税人是否存在违法乃至犯罪行为 处罚即承担的责任
三、专用发票的管理(P66)增值税专用发票的使用管理 专用发票的领购使用 专用发票的领购使用 专用发票领购手续 专用发票的开具 专用发票的保管
未按规定取得、保管、开具专用发票,不得抵扣进项税额的规定 补:销售折让和销货退回的处理 购货方未付款也未帐务处理
1.销货方记账联未作帐务处理:退票—作废—从新开票或不再开票 2.销货方已做帐务处理:退票—开红色发票—撕记账联抵扣销项税额—收回的发票联和记账联附红色抵扣联后并注明原记账联和红记账联存放位置 购货方付款或未付款但帐务处理
购房方向当地税务局索取销售折让和销货退回证明单—交给销售方——销售方开红色专用发票——存根联和记账联销货方扣销项税,发票联和抵扣联购货方口进项税
第四章 纳税申报
第一节 纳税申报的意义
一、纳税申报的定义
纳税申报是指纳税人发生纳税义务后,依照税法规定,就有关纳税事项向税务机关提交书面报告的制度。它是税务机关进行税款征收、税务检查甚至起诉的依据。
二、纳税申报的意义
有利于增强纳税人的纳税观念,提高纳税自觉性。即分清责任,强化税法的严肃性和权威性 有利于加强税收征管,提高征管效率。计税由以税务人员为主转向以纳税人为主,同时,税务官员精力重点由收税转向稽查。
第二节 纳税申报的基本要求
一、办理纳税申报的对象
总体上有两种:即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
依法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包括生产经营活动的单位和个人、临时收入或行为及非生产经营但负有纳税义务单位和个人。概括为应税收入、应税行为及应税财产。
依法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即扣缴义务人
二、办理纳税申报的要求 纳税申报方式
以送达方式差异分类
直接申报、邮寄申报和电子申报(三种申报方式所处的地位)填报人不同分类
自行申报和代理申报
第五章 税款征收
第一节 税款征收与缴库方式
一、税款征收的内涵
税款征收是税务机关依照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将纳税义务人依法应缴纳的工商各税组织征收入库的一系列活动的总称。
二、税款征收 税款征收方式分类
根据应纳税额的确定方式或方法划分 查账征收(大中型企业)查定征收(小型作坊式企业)
查验征收(零星、分散及流动性税源)定期定额征收(个体工商户)根据税款的收缴方式或收缴人划分 税务机关直接征收 代收代缴 代扣代缴 委托代征
三、缴库方式
我国由中国人民银行代理国库
国库层次:总库-分库-中心支库-支库 税款缴库方式
直接缴库——大额税款
自核自缴(先交税,后申报)自报核缴(先申报,再交税)汇总缴库——零星税款
四、相关税收票证的种类和使用 税收缴款书(适用于直接缴库)税收完税证(汇总缴税)
第二节 税款征收措施
一、核定税额征收
核定税额的适用范围(基本与帐目有关)1.四种与设置账簿有关
2.两种为逾期不申报和申报计税依据偏低 核定税额的方法
1.同行同等规模与收入税负水平核定
2.营收或成本加合理费用和利润的方法核定 3.耗用的原材料、燃料、动力等核定 4.其他方法
四、税收保证措施和税收保全 税收保全措施(P93)
税收保全措施的适用范围及条件 税收保全措施的形式及要求 税收保全措施的解除及责任
五、税收强制执行措施(P96)税收强制执行
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适用范围及条件 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形式及要求 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两种形式 采取税收强制执行措施的要求 税收保全与税收强制执行的异同
1.相同点:目的、属性(税收征收措施)、批准(县级以上税务局长)2.不同点:对象、顺序、手段
六、补缴与追征
加收滞纳金——万分之五
税款的补缴与追征(按照少缴或不交税款原因分为)
1.补缴:税务机关责任导致少缴(3年,不再交滞纳金)
2.追征:纳税人的原因——非主观故意(期限3年,最长5年)
七、其他征收措施
代位权和撤销权(P99)
八、纳税担保(P102)
第三节 延期纳税和减免退税 延期纳税
延期纳税的适用范围(两种情况)(109)减免税管理(P110)减免税的申请与审批 减免税金的使用管理 纳税申报与恢复纳税
第四节 税款征收与缴纳的法律责任
一、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法律责任 对偷税的处罚
1.对偷税行为的处罚 2.对犯偷税罪的处罚 对逃避追缴欠税的处罚(P117)对骗税的处罚(P118)对抗税的处罚(同上)
二、法律责任注意的几个问题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偷税罪
1.偷税数额占应纳税额10%-30%,偷税数额较大,扣缴义务人税额占应纳数额此数,3年以下有期徒刑
2.30%以上,偷税税额巨大,3-7年徒刑
没有履行扣缴义务或税务代理人违法导致少缴或未缴税款
当事人补税,扣缴义务人或税务代理人50%-3倍罚款
四、税务代理人的法律责任 违法行为—协助偷税 责任
承担50%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
第六章 税务稽查概述
第二节 税务稽查的基本内容和方法
二、税务稽查的基本方法
按照稽查范围分为:全查法和抽查法 按照稽查顺序分为:顺查法和逆查法
按照稽查勾稽关系分为:联系查法和侧面查法 指标对比法和数字控制法
1.指标对比法有横向对比和纵向对比两种
2.数字控制法:不同经济数据之间的控制关系来分析纳税行为,如根据电量推断产量
第三节 税务稽查权限和相对人的基本要求
一、税务稽查的权限(P149)
二、相对人的基本要求(P150)
第七章 会计资料检查的基本方法
第一节 会计凭证检查方法
一、会计凭证的种类和用途(P154,图6-1)会计凭证分为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 原始凭证的种类和用途 原始凭证
记账凭证的种类和用途
分为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
二、原始凭证的检查 发票检查中常见的问题 1.大头小尾发票 2.跨区使用发票
3.非经营结算发票入经营结算帐
4.随意改变发票内容(礼品开办公用品;福利开支开为费用 5.代开及使用过期发票
第九章 纳税服务
第一节 纳税服务的理论基础
一、纳税服务的定义 纳税服务的定义
广义纳税服务指各级地方政府、各级税务机关和社会中介组织相结合,以税务机关为主体,共同为纳税人提供纳税方面的服务
狭义纳税服务指是征税机关及其人员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以及相关人员提供的有关纳税方面的服务,是政府行政部门提供的服务,因此属于公共服务范畴。本文主要指专业服务
第二节 纳税服务的基本内容 税收信息服务-税前服务
1.内容:公告咨询、辅导服务,即相关税收政策、法规等 2.12366纳税服务中心-语言和网络平台:纳税指南、税法公告及多元化申报咨询服务;省国税税法宣传志愿者;网络答疑平台等 纳税程序服务—税中服务 1.完善征收大厅
2.简化程序及程序公开透明等 纳税权益服务-税后服务
涉税纠纷的解决-听证制度、行政复议、行政诉讼、行政赔偿
第十章 税务行政管理
第一节 税收管理机构 税收管理机构职责与权限 拟定和提出税收法规草案 遵守和执行税收法规 征收和计量税收款项
监督和保卫国家及公民权益 第二节 税务人员管理 税务人员素质
思想素质-职业认同感和敬业精神 业务素质-知识和技能
第三节 税收文书送达 税收文书送达的方式 1.直接送达 2.委托送达 3.邮寄送达 4.公告送达
税收文书送达与纳税申报方式的区别
第四节 税务监察
税务监察的概念(P269)
指税务监察机构对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监督检查 我国的监督体制
内部监督&外部监督,税务监察属于行政监察的一部分,即内部监督 税务监察的作用
保证国家税法、税收政策和税收制度得以实现 纠正违法违纪行为和维护国家与人民的利益 促进税务干部的廉政建设 促进各项税务工作制度的完善
第十一章 税务行政处罚
第一节 税务行政处罚概述 税务行政处罚的概念
税务行政处罚指税务机关对违反税法但尚未构成犯罪的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采取的行政制裁措施
税务行政处罚与税务刑事处罚的区别 处罚的主体
前者税务机关;后者司法机关 处罚的客体
前者违法尚未构成犯罪的纳税人或扣缴义务人;后者情节严重犯罪的对象 处罚的依据
前者依据《行政处罚法》和《征管法》;后者《刑法》 处罚的方式与手段
前者行为罚(三种)和财产罚;后者主刑(五种)和附加刑(三种)
第二节 税务行政处罚的设定
税务行政处罚的设定-根据法律等级确定行政处罚的范围 1.全国人大及常委会制定的法律-所有处罚权
2.国务院制定的行政法规-除人生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 3.国家税务总局制定的部门规章-仅警告和罚款 税务行政处罚的适用原则:(P278)税务行政处罚的种类 财产罚
罚款
没收非法所得 行为罚
停止出口退税权 收缴或停止出售发票
提请工商行政机关吊销其营业执照
税务行政处罚的主体与管辖
主体-县以上的税务机关(税务所除外)管辖-行为发生地
税务行政处罚的程序 听证(P283)
第四节 税务行政处罚的执行 税务行政处罚执行程序的具体规定
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收罚款。
第十二章 税务行政救济
第一节 税务行政复议概述
一、行政复议的概念
(一)概念
税务行政复议指纳税人和其他税务当事人对税务部门所作的行政行为决定不服时,向税务复议机关提出重新裁决的程序制度。税务行政复议是行政复议的一种。
(二)特点
复议的前提是税务争议
一般以上级税务机关为复议机关(也可以为本级人民政府)一般采取书面审理形式
复议采取自由选择和复议前置两种程序方式(对应P292行政复议形式:选择复议与必经复议)
二、税务行政复议原则
一级复议原则
即每次税务争议只复议一次,例外:国家税务总局复议,国务院申请裁决(相当于复议两次)
合法、公正、公开原则
合法的理解:受理者身份、审理依据、复议程序
公开的理解:过程公开、材料公开 书面复议原则
三、税务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 具体行政行为
1.概念:指针对具体的人或具体的事采取的措施 2.主要包括征税行为和其他11类具体行政行为 抽象行政行为
1.制定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包括行政立法或其他规范性文件 2.行政复议一般指具体行政行为,不针对抽象行政行为(见书本)
四、税务行政复议的形式 必经复议
针对征税行为 选择复议
针对非征税行为以外的11类具体行政行为
六、税务行政复议的参加人 申请人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及担保人 被申请人
税务机关 第三人
利益相关人
第二节 税务行政复议程序
一、税务行政复议的申请 申请期限
作出之日起60日内,不可抗力原因顺延
二、税务行政复议的审理
如申请人对复议决定不服,可以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法院起诉。
三、税务行政复议的决定 复议决定期限
原则上受理60日之内,特殊可不超过30日顺延
第三节 税务行政诉讼
一、税务行政诉讼的概念
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认为税务机关的具体行为违法或者不当,侵害其合法权益,请求人民法院对税务机关的具体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适当性进行审理裁决的诉讼活动。
二、税务行政诉讼的程序
二审终审制
第四节 税务行政赔偿
一、税务行政赔偿概念
是指税务机关及其公务人员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经济损失的,依法由税务机关负责赔偿的一种行为。
二、税务行政赔偿的要件 赔偿的主体是税务机关
引起的原因是税收具体行政行为 作出违法具体行政行为 属于主观故意或过失造成
具体行政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有因果关系
第十三章 税收文化
第一节 税收文化的定义
一、文化的一般概念 文化的特征 地域性或区域性 历史性或时代性 继承性 实践性
第二节 我国税收文化的主要内容
一、征税文化(P310)
二、纳税文化
纳税人对税收的认识 诚信纳税的意识
第三节 我国税收文化的建设 显性税收文化建设
税务标志 纳税信誉等级 工作环境 规章制度 隐性税收文化建设
税务组织哲学
纳税人的纳税观念和意识 税务人员的价值观念 道德规范
第十四章 税务代理
第一节 税务代理概述
一、税务代理特征(其概念,P316)
公正性
税务代理机构是中介机构,使税收的强制性与纳税的自觉性有机结合 自愿性 税务代理以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自愿选择和自愿委托为前提 有偿性
相对于税务机关的纳税服务无偿性 独立性
不受税务机关的干预,也不受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左右
第五篇:税收管理简答题总结
1.简述税收管理的作用。
答;(1)保证税收财政职能得以实现的作用(2)保证税收调节职能得以实现的作用
(3)保证税收监督职能得以实现的作用
2.简述分税制的类型。
答:就中央与地方之间划分税收收入采取的方式的不同,分税制可以分为以下两大类型:
分享税种式分税制。分享税种式分税制是全国所有开征的税种由中央统一制定,对既定的税种及其收入在中央与地方之间不重复征收的前提下,确定中央与地方各自的管理权限和收入归属。它还可以细分为以下两种类型:一是不设共享税。二是设有共享税。分享税源式分税制。分享税源式分税制是指中央与地方都有相对独立的税收管理权限,中央与地方可以对同一税源课征相同性质的税收。分享税源式分税制还可以细分为以下几种类型:①分征式。②附加式。③上解式。3.选择分税制的类型要受到哪些条件的制约? 答:(1)国家政权结构影响着分税制的类型(2)经济发展的均衡程度影响着分税制的类型(3)财政管理体制影响着分税制的类型
4.什么是税收管理的效率原则? 答:税收管理的效率原则是以较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取得较好的管理效果。衡量税收管理效率的一个重要指标就是税收成本。税收成本的高低,表明税收管理效率的高低。1.税收立法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客观原则、民主原则、借鉴原则、灵活性与原则性相结合原则、效率原则。
2.简述我国税收立法程序。答:(1)一般立法程序:税法草案的提出、税法草案的审查、税法草案的讨论、税法的通过、税法的颁布。(2)我国税收立法程序:提议阶段、审议阶段、通过阶段、颁布阶段
3.税务司法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依法处罚原则、平等原则、实事求是原则、独立原则
1.简述办理设立税务登记的对象。答:(1)企业,企业在外地设立的分支机构和从事生产、经营的场所,个体工商户和从事生产、经营的事业单位(以下统称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
(2)有独立的生产经营权、在财务上独立核算并定期向发包人或者出租人上交承包费或租金的承包人或承租人。(3)在中国境内承包建筑、安装、装配、勘探工程和提供劳务的境外企业。(4)除国家机关、个人和无固定生产、经营场所的流动性农村小商贩以外的其他纳税人。(国家机关、个人、农村流动小商贩)
2.注销税务登记的适用范围是什么?办理前需进行哪些清理工作? 答:注销税务登记的适用范围:(1)纳税人发生解散、破产、撤销以及其他情形,依法终止纳税义务的;(2)纳税人因住所或生产、经营场所变动而涉及改变税务登记机关的;
纳税人被工商行政管理机关吊销营业执照的。
注销税务登记前的清理工作:
纳税人在办理注销税务登记前,应当向税务机关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和资料,结清应纳税款、多退(免)税款、滞纳金和罚款,缴销发票、税务登记证件和其他税务证件,经税务机关核准后,办理注销税务登记手续。3.简述办理纳税申报的对象。答:(1)依法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包括: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负有纳税义务的企业、事业单位、其他组织和个人;临时取得应税收入或发生应税行为,以及其他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但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2)依法负有代扣代缴、代收代缴义务的单位和个人:即扣缴义务人
4.简述征管法关于延期申报的基本规定。
答: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因不可抗力,不能按期办理纳税申报或者报送代扣代缴、代收代缴税款报告表的,可以延期办理。但是,应当在不可抗力情形消除后立即向税务机关报告。税务机关应当查明事实,予以核准。
5.简述纳税申报的方式。
答;按送达方式划分:直接申报、邮寄申报、数据电文申报。按填报人划分:自行申报、代理申报。针对定期定额交纳税款的纳税人:简易申报、兼并征期。
1.简述税收计划的分类。答:(1)按照税收计划期限的不同,可以将税收计划分为长期税收计划、中期税收计划和短期税收计划。(2)按照预算管理范围的不同,可以将税收计划分为中央税收计划和地方税收计划。(3)按照目的和作用的不同,可以将税收计划分为收入计划与工作计划。
2.税收计划的编制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1)客观原则:客观原则是指税收计划的编制要坚持从一切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指导思想,不能随心所欲,严重脱离实际。(2)适度原则:适度原则是指税收计划指标的设定既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以促进征收管理的积极性。(3)合理原则:合理原则是指对税收计划指标的设定,要按照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进行,尽量避免主观性的臆断。
3.进行经济税源调查,可采用哪些方法? 答:(1)经常性调查: 经常性调查是结合税收管理的日常业务活动进行的,因此又称为常规性或例行性调查。它往往通过定期、定点、定内容等手段经常地、系统地收集和积累各个时期的经济税源资料。它所提供的数据和资料是最直接的依据。(2)专题性调查:专题性调查是针对税收管理中的某些具体问题进行的调查,往往是一次性或专题性的调查。它通过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等手段收集和积累资料。它主题鲜明、目的明确、针对性强,所提供的数据和资料也是直接的依据。
4.简述税收会计的职能。答:(1)反映职能:税收会计的反映监督,包括应征税款、税款征收、税款在途以及税款减免、入库、提退等税收资金发生、发展、变化的全过程。一方面,税收会计通过设置与运用会计凭证、会计科目、登记账簿和编制会计报表等一系列会计核算方法,将税款运动变化情况连续、系统、全面地反映出来;另一方面,税收会计还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对记录、计算和汇总的税款运动的历史信息进行分析和判断,以揭示税款运动的本质和规律,预测税款运动的发展变化趋势。(2)控制职能:税收会计的控制职能是指通过既定的方法、制度和目标,运用会计核算信息,对税款运动过程进行组织、协调和监督,使税收会计达到预期目标的功能。一方面,通过会计方法和税收法律,对税款运动以及会计核算方法、会计程序、经济业务的合法性进行监督和控制;另一方面,通过税收会计提供的信息,分析其是否符合预定的计划和目标,使预定的计划和目标得以实现。4.简述税务监察的原则
答:依法行使职权原则、独立行使职权原则、实事求是原则、专业监察与群众监察相结合原则、监督检查与改进工作相结合原则、惩处与教育相结合原则。
5.简述税收统计的特点。答:(1)数量性:税收统计首先反映的是税收活动的数量方面,其目的是通过统计反映税收活动的数量关系。(2)总体性:税收统计反映税收活动的数量方面从个体到总体,通过个体认识总体的过程。但是,总体又指导个体。(3)具体性:税收统计研究的是在一定时间、时点或空间条件下的税收活动的数量关系,它虽然可以用数学模型等高等数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但仍然是非常具体的。(4)社会性:税收活动的数量方面总是体现在社会产品或国民收入的分配过程中,是国家的集中性分配,也就是说这种分配是通过国家在全社会范围内集中实现的,所以税收统计也具有社会性。1.纳税服务与第三产业提供的劳务有何区别?
答:第一,服务的主体不同,纳税服务的主体严格限定为征税人。第二,服务的目的不同,纳税服务不以盈利为目的。第三,服务的对象不同,纳税服务的对象严格限定为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
2.简述纳税服务的主体和客体。答:纳税服务的主体:征税人。纳税服务的客体:纳税人和扣缴义务人。
3.纳税服务包括哪些内容?
答;
一、税收信息服务:税收信息包括税收法律信息、税收决策信息、税收业务信息和税务行政信息等。
二、纳税程序服务:纳税程序包括税务登记、纳税申报、税款征收、纳税信誉等级鉴定、税务检查、减税免税等。
三、纳税权益服务:根据《征管法》的规定,纳税人享有税法的知悉权、纳税情况保密权、申请减税免税权、陈述申辩权、复议诉讼权、请求赔偿权、控告检举权、申请延期纳税权、取得代扣代缴手续费权、索取完税凭证权、拒绝税务检查权和委托代理权等。1.税收管理机构的设置应遵循哪些原则? 答:单独设置原则、职责分明原则、协调一致原则、弹性精简原则。
2.税收管理机构的职责是什么? 答;拟定和提出税收法规草案、遵守和执行税收法规、征收和计量税收款项、监督和保卫国家及公民权益。3.简述税收文书送达的方式。答:(1)直接送达:直接送达是由征收机关将税收文书直接送达给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和其他当事人的送达方式。这是税收文书送达的最基本方式,也是文书送达原则上均采用的直接送达方式。(2)委托送达:在文书送达过程中,如果遇到距离过远、交通不便等情况,直接送达确有困难时,可以采用委托送达方式。委托送达方式是指征收机关委托有关机关或其他单位,将税收文书以代理方式送达给受送达人手中的一种送达方式。(3)邮寄送达:邮寄送达邮寄送达方式是指征收机关邮电局利用邮件、电报等形式将税收文书邮寄给受送达人的一种送达方式。其具体送达形式可采用平信、挂号信、航空信、邮政快件、特快专递、电报,等等,但必须有函件回执。(4)公告送达:公告送达方式是指征收机关采取向社会公告税收文书方式,以向受送达人传递征收机关的决定的送达方式。公告送达方式送达税收文书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税收文书中同一送达事项的受送达人众多又无法一一送达时;二是采用直接送达、委托送达和邮寄送达方式无法送达给送达人时。4.在前页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