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财税政策的意见
陕西省人民政府
关于支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财税政策的意见
陕政发〔2012〕34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根据〘中共陕西省委关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实施意见〙,现就“十二五”期间我省支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财税政策提出以下意见:
一、建立文化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一)加大文化投入。各级财政每年新增财力不低于2%用于文化建设,确保公共财政对文化投入的增幅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幅。继续征收文化事业建设费和国家电影事业发展专项资金,从城市住房开发投资中提取1%用于社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高各级彩票公益金用于文化事业的比重。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文化建设。
二、支持公益文化事业发展
(二)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2012年省财政安排5亿元文化发展基金,以后逐年增加。重点支持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立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制度,支持群众文化活动和公共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三)支持文化艺术精品创作。省级每年安排1亿元专项艺术基金,对列入省级重大文化精品项目给予资助,影视作品资助金额一般不超过500万元,舞台艺术作品不超过300万元,精品图书不超过100万元。支持文化单位参与国家重大文化和对外宣传活动,对我省文艺院团在国家级剧场举办的文化活动给予补助,对省内艺术家举办的有利于提升陕西文化影响力的个人专场演出、艺术展览,可给予适当补 —1—
助。
(四)提升文化遗产保护、展示和利用水平。每年筹措不少于5亿元的专项资金,支持大遗址和重点文物保护,支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文化典籍保护整理出版,推进文化资源数字化。将文物保护科研基地建设、文物保护科研项目列入省级重大科技专项。
(五)支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省级逐步增加哲学社会科学专项经费,2015年达到1000万元,支持建设一批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重点实验室,大力扶持服务陕西经济社会发展的研究项目。
三、完善文化产业投融资政策
(六)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省级通过资本金注入、股权投资等方式,扶持文化企业做大做强。对转企改制国有文化单位扶持政策执行期限再延长5年。对省直转企改制文化单位原退休人员和提前退休人员的生活补贴给予适当补助,对建立企业年金的给予补助。对国有文化企业暂免征收国有资本经营收益。
(七)完善贷款贴息政策。对实施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和文化园区建设,其建设资金新增国内贷款部分,按照实际发生利息的30—50%给予贴息补助。
(八)建立金融信贷激励机制。省财政将商业银行对中小文化企业贷款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加大考核指标权重,实行财政存款与银行信贷挂钩的办法。对金融机构为中小文化企业提供贷款的,按年度平均余额的1—2%给予奖励。
(九)实施担保奖补政策。鼓励国有大中型企业为省内重大文化产业项目提供贷款担保或直接投资,对实行国有资本收益上缴的省属企业,可按其担保或投资额当年新增部分的1—2%抵缴国有资本收益;尚未实行的企业,省财政按照担保或投资额当年新增部分的1—2%给予奖励补助。对符合条件的担保机构、再担保机构为中小文化企业提供融资担保业务的,省财政按照年担保额的1—2%给予担保补助。对符合条件的担保机构,经批准免征3年营业税。
(十)实施保险补贴政策。对保险公司为文化企业重大项目实行保险的,按实际发生保险费的30—50%对文化企业给予补贴。
(十一)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风险投资公司投资文化企业实现上市的,按投资额的1%给予一次性奖励;风险投资公司所投资文化产业项目,按盈亏相抵后的净损失,给予一定的风险补偿。
(十二)鼓励企业上市融资。对我省在境内首发上市的文化企业,给予企业1000万元的奖励,对借壳上市的给予企业500万元的奖励,其中不超过5%可对企业有关高级管理人员及有功人员予以奖励。上市公司实现再融资的,按再融资额(扣除发行费用及股东认购部分)的0.2%给予企业有关高级管理人员及有功人员不超过40万元的奖励。对重点上市后备文化企业,给予300万元的上市培育及前期费用补助。
(十三)鼓励企业发行债券。对成功发行中长期债券(含中小企业集合债)和中期票据的文化企业,按实际融资额的1%给予发行费用补助,并根据融资额给予企业有关高级管理人员及有功人员不超过40万元的奖励。
四、建立文化企业奖励激励机制
(十四)鼓励企业实施品牌战略。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的省内文化企业,对商标所有人给予300万元奖励;对获得陕西省质量管理奖的文化企业,给予100万元奖励;对新获中国出口品牌和陕西出口品牌的文化企业,分别给予200万元和100万元奖励;对列入我省名牌战略第一、二梯队的文化企业,分别给予100万元和50万元奖励。
(十五)支持影视创作播出。对原创影视作品获得国际级大奖的,给予创作单位及主创人员一次性奖励500万元;获得国家级大奖的,一次性奖励200万元。在中央电视台主频道黄金时段首播的电视剧和专题节目,每集一次性奖励15万元;非黄金时段首播的,每集一次性奖励10万元;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主频率播出的广播剧,每集一次性奖励10万元;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黄金时段播出的电影作品,对制作单位每部一次性奖励300万元。
(十六)支持动漫创作播出。对注册地在陕西的动漫企业,在中央电视台首播动画影视原创作品,按二维动画片1500元/分钟、三维动画片2000元/分钟,给予一次性奖励;在省级电视台首播,按二维动画片500元/分钟、三维动画片800元/分钟,给予一次性奖励。获得国际知名动画节展演或国际A类电影节主要奖项的,给予一次性奖励100万元;获得国家级政府类重大奖项的,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被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推荐为优秀国产动画片的,给予一次性奖励20万元;获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文化部批准,正式上线运行的原创游戏,每项一次性奖励20万元。
(十七)支持演艺创作演出。对原创演艺剧目获得国家级大奖的创作演出单位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对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和取得良好社会效果的演艺剧目,给予创作演出单位一次性奖励50—100万元。对电视传承宣传播出老百姓非常喜欢的地方剧目给以扶持。对转制文艺院团的演出广告费省内实行减免优惠,对进入国家大剧院演出的给予一定补助费。
(十八)支持文学艺术创作与出版。对文学作品获国家级大奖的,给予作者一次性奖励30万元;对艺术作品获得国家级大奖的,给予主创人员一次性奖励20万元。对原创出版的文学艺术、人文社科、科普读物以及电子出版物获国家级大奖的,给予出版单位一次性奖励20万元;对获“中国出版政府奖”的出版单位,给予一次性奖励50万元。(十九)支持引进文化人才。对入选国家“千人计划”、陕西“百人计划”来陕工作的高层次文化人才,省上给予每人100万元的补助。对省内文化企事业单位与国际、国家顶级文化艺术人才合作实施重大文化项目的,省上原则上按单位付给高水平人才团队薪酬50%、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专项补助。
五、扶持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壮大
(二十)加大资金扶持力度。省财政设立5000万元民营文化发展专项资金,市、县财政也要设立专项资金,扶持民营文化企业发展。
政府相关部门现有可用于文化发展的专项资金,应与国有文化单位一视同仁。对民营演艺团体的公益性演出和实行低票价或免费开放的民营文化场馆,给予补助。
(二十一)实行更优惠的投融资政策。民营文化企业在享受与国有文化企业同等的财税、金融、投资、上市、发债、人才等各项优惠政策的同时,在投融资政策方面按奖励补助标准上限执行,贷款贴息按50%比例执行,担保费补助按2%执行,保险费补贴按50%执行,风险补偿按照不低于30%的比例执行。
(二十二)扶持优势民营文化企业发展。通过股权投资、贷款贴息等方式支持民营文化企业发展壮大,对新进入全国500强或全国上规模民营企业排序前500名的民营文化企业,按企业实际缴纳的各项地方税收收入总额的1%,由省财政给予一次性奖励。
(二十三)完善土地使用政策。对民营文化企业的公益性文化事业用地,按公益性用地政策执行。对民营文化企业投资的文化产业项目用地,在土地利用规划指标中优先安排,在审批过程中要简化手续,在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上要给予支持。
(二十四)营造良好政策环境。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鼓励民营文化企业参与建设博物馆、图书馆、文化馆、电影院等设施,进入广告、印刷、演艺、娱乐、文化创意、文化会展、影视制作、网络文化、动漫游戏、出版物发行等领域,在投资核准、资质认定、证照办理等方面与国有文化企业一视同仁。支持民营文化企业参与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转企改制,参与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和文化产业园区建设。规范涉及民营文化企业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环节、缩短时限。清理各种不合理收费,减轻企业负担。
六、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二十五)对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自转制注册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对由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文化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自转制注册之日起对其自用房产免征房产税;党报、党刊将
其发行、印刷业务及相应的经营性资产剥离组建的文化企业,自注册之日起所取得的党报、党刊发行收入和印刷收入免征增值税。
(二十六)对鼓励类产业及优势产业的文化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的自用设备,在政策规定范围内免征关税;对以〘西部地区鼓励类产业目录〙为主营业务的文化企业,符合条件的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二十七)对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等领域内,依据国家规定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文化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实施加计扣除;对文化企业从事文化产业技术转让、技术开发及其相关的技术咨询、技术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二十八)属于增值税一般纳税人的动漫企业,对其销售自主开发生产的动漫软件,在按17%税率征收增值税后,对其增值税实际税负超过3%的部分,实行即征即退政策。动漫软件出口免征增值税。对动漫企业为开发动漫产品提供的劳务,以及动漫企业在境内转让动漫版权交易收入,减按3%税率征收营业税。
(二十九)本〘意见〙中,企事业单位从县级以上政府部门取得的有专项用途和资金管理要求的财政性资金,作为不征税收入;涉及对个人的奖励,属于省政府发放的奖金,免征个人所得税。
陕西省人民政府
二○一二年七月二十五日
第二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心得体会
******同志所作的报告,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了战略部署,并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上,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通过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我就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形势,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增强自己的文化力量,增强软实力。因此,“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时代的呼唤,发展的战略。
二、文化建设要积极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服务。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三、调动各方力量全面建设和谐文化。要调动新闻媒体、文学艺术等传媒界人士的积极性,坚持正确导向,制作、生产弘扬社会正气的精品力作。要在青少年中,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要发挥优势,围绕文化建设积极调查研究,为建设和谐文化建言献策。
四、弘扬中华文化,推动赣南文化发展。赣南的文化资源得天独厚,我们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宋城文化、理学文化、堪舆文化等优势,打好共和国摇篮、客家摇篮、宋城博物馆、理学渊源之乡品牌。
五、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和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建立引导有力、激励有效、宽松和谐、活跃有序、不同主体踊跃参与的艺术创新机制,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创作出无愧于伟大时代、深受人民欢迎的艺术精品
第三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心得体会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心得体会
——百里杜鹃发改局刘天龙
党的十七大以来,全国发起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运动,这充分反映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中勇敢地承担起传承文化、发展文化、繁荣文化的历史责任,这里,我结合工作实际,就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谈三点体会。
一、兴起新高潮需要增强新认识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是党的十七大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总结历史、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的科学把握,体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兴起新高潮必须深刻认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引领人们确立新的文化发展观和文化价值观,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近年来,我国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同经济快速发展相比、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相比还不相适
略支点。要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就必须在“硬”字上下功夫,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文化建设,像重视维护社会稳定一样重视文化建设,做到工作部署有硬要求、硬举措,加快发展有硬手段、硬办法,检查考核有硬杠杠、硬标准,组织领导有硬班子、硬队伍。
总之,在工作中,准确把握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工作部署和重大举措,就是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要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第四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心得体会
学习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心得体会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维护安定团结政治局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我校组织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现将个人学习体会汇报如下:
一、我深刻认识到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体指的是什么。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第五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加快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江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3月23日上午,中共江西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体(扩大)会议在南昌召开。江西省委书记苏荣指出这次全会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及李长春同志在江西调研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部署加快江西文化体制改革工作,进一步发展繁荣文化事业,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
苏荣强调,推进文化改革发展,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科学判断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当今世界文化发展趋势、深刻分析我国基本国情和战略任务的基础上,顺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党的十七大提出兴起文化建设新高潮、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十七届六中全会做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重大部署。全省要深刻领会中央的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决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推动江西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苏荣指出,要从战略和全局高度,深刻把握推进文化改革发展对于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的重大意义。提高全省发展的凝聚力和竞争力,必须增强文化软实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群众幸福感,必须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绿色崛起,必须推进文化率先崛起。
针对建设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文化大省的目标,苏荣指出要把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顺应当今文化发展的新趋势,兴起新一轮文化建设热潮,在实施过程中坚持做到五个结合:一是塑造灵魂、美化心灵与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相结合;二是繁荣文化事业与发展文化产业相结合;三是打造高素质文化人才队伍与开展群众性文艺活动相结合;四是弘扬优秀文化传统与运用现代文明成果相结合;五是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与加大政府支持力度相结合。重点要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要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努力建设先进文化的红色高地;二要坚持以发展文化产业为支撑,努力打造绿色崛起的新增长点;三要坚持以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为立足点和落脚点,努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四要坚持以精品创作为引领,努力培育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力的文化品牌。
苏荣表示,目前江西文化体制改革已进入了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要按照中央确定的路线图、任务书和时间表,抓住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全力以赴打好这场改革攻坚战,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江西文化生产力。一要抓住重点难点,在改革创新中焕发文化发展活力;二要把握政策原则,激发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三要转变政府职能,着力构建有利于文化科学发展的宏观管理体制。苏荣指出,加强和改进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是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内在要求。江西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上来,牢牢把握文化改革发展的领导权,着力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完成文化改革发展的政策保障机制,把文化改革发展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大力推动江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苏荣最后强调,要努力推动文化体制改革取得新进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迈上新台阶,为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潮平风正一帆悬——江西省文化体制改革综述 这是一幅波澜壮阔的改革画卷:骨子里镌刻着井冈山精神的江西人民,擂响了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冲破藩篱、革故鼎新的战鼓,全省上下以“背水一战”的豪情、“等不起”的紧迫感、“坐不住”的责任感,将一个个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的“森严壁垒”攻克。
这是一份上下满意的历史答卷:虽然起步晚,但强启动、急行军,100天时间圆满完成中央部署的三项改革任务,80家国有文艺院团、47家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全部实现转企改制,有线电视形成“全省一张网”,广电系统93个单位“两台合并”、“局台分设”。
为什么我省文化体制改革能有进度快、成果丰、影响好的效果?站在历史的潮头回望,省委、省政府把文化体制改革办成“民心工程”、“德政工程”和“群众满意工程”的苦心孤诣处处可鉴,党和政府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时时彰显。站在时代的浪尖眺望,“文章节义之邦”发展体制更顺、机制更活,深谙“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发展是改革的目的”精髓的赣鄱儿女,更加自觉、自信、自强地向着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目标疾行。
加强领导高位推动
我省文化体制改革攻坚是在今年2月全国太原会议以后开始启动的,而中央给江西列出的“时间表”是今年5月31日前完成任务。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体制改革,把它当作是当前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来抓,向中央的表态也掷地有声:坚决按照中央确定的路线图、时间表、任务书,大干100天,圆满完成任务。
说干就干。太原会议之后,省里迅速成立了由省委书记苏荣任组长,省长鹿心社,省委常委、省委宣传部部长姚亚平,副省长朱虹任副组长,省发改委、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等28个省直有关单位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江西省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规格之高在我省史无前例。同时,从省直各有关单位抽调31名骨干特别是参加过全省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的同志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各设区市也把文化体制改革列入一把手工程。
有了“指挥中枢”,各项工作推进迅速。3个多月时间里,省委专门召开了3次省委常委会议。省委宣传部和省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先后召开5次全省性动员会、推进会,4次全省宣传部长会议和宣传部长座谈会,11次省文化体制改革和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有关厅局密集召开了50多次专题会、动员会和座谈会。省委书记苏荣和省长鹿心社对改革工作高度重视,多次对文化体制改革作出批示,苏荣书记还10余次约谈或电话询问相关部门厅局领导,提出工作要求。鹿心社省长对改革方向、目标、有关编制等问题亲自把关审核并提出具体指导意见。各个层面的动员会、部署会、讨论会、推进会、调度会,反复阐述改革的意义和目的,反复研究改革的政策和步骤,反复宣讲改革的措施和前景,全省上下普遍认识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已不是理论问题,而是实践问题;不是讨论问题,而是执行问题;不是业务工作,而是政治任务。一些干部原来对文化体制改革的态度是怕、等、拖、靠,现在这种情绪一扫而光,转为支持改革、拥护改革、推动改革。政令畅通,认识到位,为改革的顺利推进打下了坚实基础。
以人为本善待职工
5月31日,省直5家转企改制的国有文艺院团在江西艺术中心举行揭牌授牌仪式,台下这5家企业的职工以热烈的掌声表达了他们对改革的支持与认可。而50多天前,在省直文艺院团体制改革动员大会上,台上宣讲政策,台下却气氛凝重,一些院团职工甚至站起来嚷嚷:“我不改!”
同一批人,为什么短时间内,思想有如此大的转变?
“一听改革,总以为是以牺牲职工的个人利益为代价,可这次改革不一样,不仅没有让我们的既得利益受损,还让我们获得更多的发展机会,只要肯干,收入自然增加,我当然举双手赞成。”省歌舞剧院责任有限公司的一位演员如是说。
从“要我改”到“我要改”的转变,源于我省坚持以人为本,善待职工、厚待职工,无论怎么细化方案,决不“算计”职工,各级政府确保财政拨款不减少,职工既得利益不减少,职工真正成为改革的受益者,自然积极参与、支持改革。
省委书记苏荣多次强调,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是检验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标准。评价文化体制改革,也应该坚持这一标准。改革政策设计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厚待职工,在中央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就高不就低,确保“职工利益不受损、财政支持不减少”。
政策是改革的生命线。我省先后出台了《中共江西省委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实施意见》等5个得人心、稳人心的好政策,它们不仅充分体现中央文件中的优惠政策,还在不少方面有所突破、有所创新。对省直文艺院团转企改制,我省还专门出台了14项具体政策,做到贯彻中央精神不打折扣,还在一般要求上作了提升、完善、细化等。改制中职工反映的21条诉求,绝大部分都在《省直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实施方案》中得到采纳和解决。
省文化厅的一位干部说,这些“真金白银”,充分体现了党委政府对群众的真情实意,体现了对改革的主动担当,体现了对职工利益的最大维护,因而改革得到了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热情支持。据不完全统计,仅全省国有文艺院团改制用于职工安置和解决社会保险费用资金就达近7000万元,改制后的国有文艺院团财政扶助资金平均提高了20.4%。
真抓实改不留死角
省委书记苏荣多次强调,改革是发展的动力,是群众的利益,是中央的部署,要不折不扣地执行,真改实改。
只有建立适应市场的新机制,转制企业才能迸发潜在的活力,增强自我生存的能力。而新机制建立,就要求改革必须到位,要真改,而不是应付了事。基于这种认识,无论改革有多难、有多急,我省文化体制改革都坚持真改实改,坚持进度服从质量,不搞穿新鞋走老路,不搞“翻牌公司”。
改革之初,个别地方存在文艺院团转企改制的同时又成立新的事业单位,对这种“金蝉脱壳”、“腾笼换鸟”的做法,省文改办及时下发了《关于防止成立或变相成立文艺表演事业单位的紧急通知》,明确规定“四严三不”:严格政策规定,严格关键环节,严格审批程序,严格操作规程;不搞假动作、不做夹生饭、不留后遗症,有效地纠正了错误倾向。此外,省文改办还通过层层督查验收的方式确保各地不玩花、不走样。据统计,全省80家国有文艺院团改制,“两个方案”职工(代表)大会通过率平均达91.81%;全省47家非时政类报刊职工转企率达78.2%。
省文改办还实行“一周一例会、两天一调度,三天一通报”的工作调度机制,召开办公会、协调会和政策研究会等30余次,编发简报113期,专报4期。在改革过程中,各级文改办注重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帮助改制单位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省文改办多方沟通协调,解决了提前退休人员的一次性增加薪级工资、职称评聘、转企职工保留5年按事业单位调转资格等政策性问题和省直5个文艺院团注册登记中的“出资人”问题。
着眼长远立足发展
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发展是改革的目的。
国有文艺院团和其他文化单位转为国有文化企业,他们仍然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主力军。改革,就是要让这些主力军成为市场主体,通过市场的好体制、好机制做强做大,使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阵地更加巩固,主旋律更加激昂,主渠道更加通畅。
5月初,省话剧团有限责任公司推出了小剧场话剧《妈妈喊你回家打鬼子》,当月演出了11场,超出计划5场。“今年演50场没有问题。”公司负责人掰着手指喜滋滋地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剧目投入10万元,演21场就能回收成本,演50场就能净赚15万元。省里对商业演出有1:1的奖励,这样又能赚25万元。公益性演出场次补贴这一块比往年又可多赚18万元„„
改革之初,我省提出的口号是“财政支持不撤回”,后来则变为“财政支持不减少”。虽然只是两字之差,却苦心孤诣:不仅要给改革单位“输血”,更培养他们“造血”能力,不仅要把改革单位“扶上马”,更要政策“常给力”。
各地各部门在抓好文化体制改革的同时,坚持着眼长远、立足发展,扶上马、送一程。江西教育期刊社获得上级主管部门1500平方米的房产。鄱阳县赣剧团责任有限公司注册资金300万元由县财政垫付,该县还免除了剧团几十万元的债务。乐平市赣剧团有限责任公司每年获得财政支持增加了近100万元。
对省直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后,省里确定了15条扶持政策和措施,包括转企后院团开展演出、文艺创作、排练场地、演出场所、演出设备、人才培养、用工机制等方面,以及实施政府采购、提高场次补贴等。各地也参照省里的做法,抓紧出台扶持发展的政策措施。据不完全统计,全省各级财政共安排支持改制院团发展项目资金1亿多元。
通过改革,各地各部门积极优化资源配置,做大做强文化企业。江西省报刊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整合规模小、资源分散、连续亏损的“七刊一报”,今年预计销售收入1亿元,实现2倍增长。崇义县歌舞剧团引进民营资本,实施股权多元化改造,组建崇义竹艺演出公司。南昌市广电网络公司与省广电网络公司合资组建股份有限公司,实现了网络整合的突破和规模增长。
人才是发展的关键。文化体制改革阶段性任务完成后,省里专门用4天时间就文化的发展与繁荣主题举办了专题研修班,并组织专题研讨“十二五”时期文化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发展目标。
带着新观念,站在新起点,创造精神和创造活力竞相迸发的文化赣军,正在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征程中书写一个个新的文化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