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发展大繁荣化文化为生产力2011
大发展大繁荣化文化为生产力2011-12-31 “文化”这个词,12月30日以相当高的频率出现在市委十二届二次全会会场。
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全力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会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与会人员聆听报告,学习《无锡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交流、畅谈无锡文化发展的愿景、动力、路径。
文化,作为城市精神文明的绚丽彩虹;文化,也作为城市发展丰厚的生产力。“大发展,大繁荣”,无锡要开始自己的“文化行动”。
零突破
培育上市文化企业
对文化产业发展来说,全会报告充满“兴奋点”。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何承志研读报告后表示,报告立足城市文化特色及文化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明确了今后的发展重点和发展方向。会议下发的《无锡市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等文件,将有利于引导文化产业向重点领域、重点门类发展,全面提升产业素质,突出集聚发展。
何承志认为,文化产业的边界相对模糊,在各种产业的融合过程中,不断有新的业态产生,但没有一个相应的职能部门来进行规划、协调、规范与考核。他表示,随着我市文化改革发展领导小组的职能由推动改革向加快产业发展方向转变,我市将建立健全组织网络,在政策运用、市场规范、资金使用等方面给予指导。而彰显产业特色、突出集聚发展、培育龙头企业、繁荣文化市场,归根到底,是为了培育上市文化企业,实现无锡文化企业上市“零突破”。
特色区
差异发展扶植亮点
“文化建设是报告中最大的亮点。”市文广新局局长叶建兴表示,“培育形成文化产业体系”则是亮点中的亮点。“十一五”期间,无锡文化产业发展呈现良好势头,但重点项目、重点园区以及发展重点却并不清晰,说到底,大家有办文化产业的热情,但却“哪儿热朝哪儿走”,发展方向不明。
报告强调影视传媒、动漫游戏、创意设计、会展广告、文化旅游为发展重点领域,并提出“要加强政策扶持”,叶建兴认为,这两点明确了园区集聚方向,提出了精确扶持目标,对新兴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起到了“导航”作用——打造特色园区,通过差异化发展扶植产业亮点。
龙头企业
起引领示范作用
分组讨论时,无锡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总裁施展拿着笔不时在报告上划着重点。
报告提出,“要培育龙头企业,重点发展广电、报业、演艺三大国有文化集团”,施展的理解是:国有文化集团在全市文化产业发展中起到引领示范作用。报业集团要发挥主力军作用,关键是“以改革促发展,加快向现代传媒集团的转变,赢得内生发展动力,在全国同类城市中确保第一方阵。”
施展表示,在做好新闻宣传主业的同时,报业集团要自加发展压力,加快搭建新的产业发展平台,在新的一年,要投入使用报业大厦、加快无锡凤凰国际文化交流中心、国家数字出版基地无锡园区、文化博览大厦三大项目建设,发挥文化战略投资者的作用,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实现20%以上的增长。
硬件设施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力争“国家示范”
全会提出,要巩固深化群众文化阵地设施建设成果,合理配置城乡文化资源,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倾斜、向农村覆盖。市文广新局局长叶建兴认为,要推进文化事业发展,首当其冲是“文化阵地”建设。
下一步我市将全面启动文化硬件“提标升级”工程,开展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全面建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同时加快城乡文化发展一体化,今后凡城乡商品房和保障性住房住宅小区,都要配套建设公共文化设施,这将成为“硬杠杠”。
此外,今后将进一步完善政府购买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的长效机制,每年政府将拿出1000万元资金用于购买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项目等。
文化惠民
“文化惠民”服务需要创新
“在推进文化强市建设中,市委、市政府始终将„让人民群众得实惠‟放在首位。”市文化艺术管理中心主任刘川介绍说,我市推出了一系列文化惠民项目和活动:“两馆一站”实行“全年无休”和免费开放服务;以政府购买形式推出低价票;农家书屋、流动图书馆下基层为农民、新市民子女派送“精神福利”……
“文化惠民”文章如何做深做透?刘川认为关键在“创新”。在内容上,图、博、文、影、剧都是公民享受的文化服务基本内容,通过创新创作出适应现代人“口味”的文化产品,激起人们观赏兴趣,比如科技馆打造“科技互动剧场”;在形式上,通过重新编排组织开展更多广场文化、社区文化、乡村文化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比如文物公司免费为群众进行“鉴宝”。通过持续创新实践,打造出更多文化服务“品牌”,比如“激情周末”、“文化讲坛”、“名人故事汇赏”等,让文化
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民群众。
传承历史
扩版打造“运河古城”
全会要求“全力推进大运河无锡段等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工艺和民间文化保护传承”,让南长区委书记刘霞为之振奋,目前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核心区已全面落成,坐拥“运河绝版地”的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今年向“世遗”迈出了重要一步:申报成为“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示范点”。
刘霞说,今后南长将对清名桥历史文化街区进行“扩版”——积极打造“运河古城”,从原先的0.44平方公里的核心区拓展至2.03平方公里,整个面积将扩大4倍多,届时一个“风貌统一、路网贯通、生态提升、配套完善、文化繁荣、业态丰富”的运河古城将呈现在无锡市民面前。
文化旅游
精心谋划“文化棋局”
全会提出推进文化旅游片区的市场化改革,发展壮大旅游文化产业。这一要求,对于正在进行的惠山古镇保护修复利用工作,富有启示和指导意义。北塘区委书记叶勤良说,惠山古镇的保护、修复、利用是一盘需要精心谋划的“文化棋局”,要在“保”和“用”之间探索一条“特色之路”。
叶勤良初步勾画了他心中的“文化旅游片区”打造路径。
一、坚持打文化牌,走旅游之路。古镇有祠堂文化、民俗文化、园林文化、宗教文化,内蕴丰富,但整个片区的落脚点在旅游,通过旅游形成产业;
二、运作机制上,市(管理中心)和区共建。从全市战略出发,整合古镇与周边景区资源;
三、经营机制上,应该是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多元化投资。借力文化体制机制创新东风,文化旅游片区建设前景美好。
人才、资源
扩大无锡文化影响力
“积极利用市内外各类文艺人才和文化资源,创作出更多文艺精品力作。”文联主席雷群虎对全委会提出的这一要求感触很深。目前,市文联旗下有46个民间文化艺术团体,无锡文艺作者近年来陆续获得了“兰亭奖”(书法),金钟奖(音乐),荷花奖(舞蹈),梅花奖(戏剧)、山花奖(民间文艺)等多种艺术品类的“国家级”大奖。
据介绍,从明年开始,市文联将着力推进“三霞工程”,即“晚霞工程”,为老艺术家立传,总结整理他们的艺术实践;“彩霞工程”,组织青壮年艺术家搞好传帮带工作;“朝霞工程”,为青年艺术家搭建平台,展示艺术成就,促进成长。此外,市文联还准备在京举办世界各地的无锡籍画家作品展,全力扩大无锡文化影响力。
第二篇: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资料
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不仅需要政府加大投入,还需要政府转变职能,由主要“办文化”转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党的十六大以来,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得到重视。“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近年来,各级财政对农村地区、西部地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国家拨付专项资金,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工程等重大文化惠民项目。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恰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文化政策促进发展行动计划》中指出的“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
吴玉韶:促进老龄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是全社会的共同愿望来源:作者:时间:2011-10-13点击:249 次【字号大中小】【背景色】【打印】【关闭】
10月9日上午,中信银行信福年华卡全国发行启动仪式在京举行。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
吴玉韶指出,中信银行积极参与全国敬老宣传活动,在全国银行系统率先为老年人量身定做了信福年华卡,这是在“敬老月”期间为全国老年人送上的一份特殊礼物,是中信银行拓宽客户群体、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益、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这对于创新为老服务方式、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让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都具有积极意义。
吴玉韶在讲话中简要介绍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和老龄产业发展情况。他指出,“十二五”时期是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也是老龄产业发展的“黄金期”。
吴玉韶说,老龄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一是国家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为老龄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大环境。二是国家将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加大对老龄产业的扶持和投入力度,这将直接推动老龄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三是老年群体对老龄产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和结构变化,预示着老龄产业的巨大发展空间,特别是新一代老年群体经济实力较强,消费理念较新,服务和保健需求较高。
吴玉韶指出,当前老龄产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产业产品和服务规模较小,结构失衡,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基本需求。二是大部分老龄产品和服务技术含量低、服务质量较差。三是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缺乏行业标准、行业规范、行业自律和行业管理,骗老坑老害老事件时有发生,损害老年人权益。
吴玉韶强调,促进老龄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是全社会的共同期望。发展老龄产业,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市场和老年群体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互补,形成合力,要正确认识和着力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关于老年群体,要解决收与支的问题。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引导消费。二是关于市场,要解决增与减的问题。增加对老年群体真实消费需求的调查和研究,在老龄产品研发、市场推广和后期服务等方面加大投入和提高质量。减就是要减少技术难度、过度包装和操作程序,方便老年人使用。三是关于政府,要解决进与退的问题。进就是政府要加大扶持老龄产业发展力度,退就是政府要减少直接参与市场性服务活动。
第三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心得体会
******同志所作的报告,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了战略部署,并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上,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通过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我就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形势,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增强自己的文化力量,增强软实力。因此,“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时代的呼唤,发展的战略。
二、文化建设要积极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服务。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三、调动各方力量全面建设和谐文化。要调动新闻媒体、文学艺术等传媒界人士的积极性,坚持正确导向,制作、生产弘扬社会正气的精品力作。要在青少年中,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要发挥优势,围绕文化建设积极调查研究,为建设和谐文化建言献策。
四、弘扬中华文化,推动赣南文化发展。赣南的文化资源得天独厚,我们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宋城文化、理学文化、堪舆文化等优势,打好共和国摇篮、客家摇篮、宋城博物馆、理学渊源之乡品牌。
五、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和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建立引导有力、激励有效、宽松和谐、活跃有序、不同主体踊跃参与的艺术创新机制,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创作出无愧于伟大时代、深受人民欢迎的艺术精品
第四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心得体会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心得体会
——百里杜鹃发改局刘天龙
党的十七大以来,全国发起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运动,这充分反映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中勇敢地承担起传承文化、发展文化、繁荣文化的历史责任,这里,我结合工作实际,就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谈三点体会。
一、兴起新高潮需要增强新认识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是党的十七大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总结历史、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的科学把握,体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兴起新高潮必须深刻认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引领人们确立新的文化发展观和文化价值观,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近年来,我国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同经济快速发展相比、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相比还不相适
略支点。要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就必须在“硬”字上下功夫,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文化建设,像重视维护社会稳定一样重视文化建设,做到工作部署有硬要求、硬举措,加快发展有硬手段、硬办法,检查考核有硬杠杠、硬标准,组织领导有硬班子、硬队伍。
总之,在工作中,准确把握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工作部署和重大举措,就是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要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第五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心得体会
学习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心得体会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维护安定团结政治局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我校组织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现将个人学习体会汇报如下:
一、我深刻认识到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体指的是什么。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