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文化大繁荣大发展情况调查报告
摘要:
本文粗略回顾了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文化事业发展的曲折历程,而后在通过翻阅纸质材料与上网搜集的方式后归纳总结了中国文化事业当下的国际影响力与中国现行文化产业的主要状况。在阐述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在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定的现文化产业所存问题。同时将在周边大学生群体中所进行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了报告与分析。阐明了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之情况。
关键词:十七大曲折发展群众文化自觉性文化创意产业文化体制改革
引言:
“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专门用一章阐述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小康社会不仅是物质的小康,也是文化和精神的小康。文化也是民生的一部分,关心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关心民生的重要内容。由此,我组进行了我国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之路与成果的情况调查。报告如下。
正文:
十七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报告中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文化的发展必然反馈到经济,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开辟道路,可见增强文化软实力已是社会建设中十分重要的内容。
总结60年文化建设,中国的文化事业把握机遇,开拓进取,以改革的精神破解发展难题,以开放的姿态迎接挑战,成功地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形成了一道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亮丽的中国文化风景线。
那么我国文化事业到底是如何在曲折中前行并逐步繁荣与发展的呢?
首先,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为中国文化发展奠基了初步基础,尽管经历了1957年反右运动和1958年文艺大跃进,但是在1961年至1962年调整了文艺政策,文艺工作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
而粉碎“四人帮”后,文艺界更是落实了党的知识分子政策,过去受到人民欢迎的一大批文艺作品重新和人民见面。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小说、诗歌、戏剧、电影、曲艺、报告文学以及音乐、舞蹈、摄影、美术等作品。
在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提出了“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口号,90年代又进一步提升为整个文化建设的方向,并提出“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方针,提倡一切有利于发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和精神,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我国文化事业由此开始稳步发展并日益壮大。那么,我国的文化事业是否已达到了大繁荣之境,群众又是否已具备高度的文化自觉性。
事实上,我组通过翻阅时事报纸、上网搜集资料等途径发现当下我国文化发展同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不完全适应,妨碍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体制机制障
碍还没有完全破除,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文化资源丰厚的文明大国的国际文化影响还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在周边大学生环境中的问卷调查更是显示,很大一部分的同学对于名著中的典型人物只有一知半解,而5%的同学对我组列举十五部世界名著中有三成及以上存在完全不知道的情况。而在兴趣特长这一项的调查中,仅有78%的同学有固有的兴趣并长期保持,男生大多为篮球。拥有特长的人数更是稀少,其中以女生居多,但固定在钢琴一类。
大学生是祖国风华正茂的一代,更是代表了祖国文化事业前进的方向,而此次在周边大学生的调查报告虽然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仅局限于我浙农林大学生,但不得不说是有一定代表性的。结果并不出喜,可见我国文化事业还必须在稳步中求发展。
群众是文化建设的生力军,人民群众不仅仅是文化的消费者,还是创造者。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激活来自群众的力量。提高人名文化自觉性是当下祖国刻不容缓的课题。2002年12月17日至20日,“21世纪中华文化世界论坛:文化自觉与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在香港召开,会议的主题就是“文化自觉”问题。可见,文化自觉应该是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文化建设所持有的一种理性的认识和态度。
全球化背景下当代中国文化交流的基本原则是,既要反对文化帝国主义,又要反对文化单边主义;既要避免文化保守主义,又要避免文化割据主义;既要弘扬我们的文化主体性,又要尊重他人(国)的文化主体性,形成和谐的世界文化格局。
那么我国现如今文化事业在世界文化中又扮演着怎样的地位,王有布先生(上海新闻出版发展公司总经理)在文章中说到:“我们现在可以看到这样两个‘极端’。在海外发达国家的大书店里虽然可以看到一些有关中国的图书。但是,最多的是‘风水’、‘易经’、‘八卦’、‘菜谱’,当然还有一些有关形形色色的不准确,甚至是歪曲我们中国现实的图书。很少有真正深入浅出地介绍中国文化和以西方读者喜闻乐见的形式和内容出版的介绍当今中国的图书。此外,我们国内不少有志‘走出去’的同志又以为,只要是介绍中国‘古’、‘老’、‘传统’的东西,老外都喜欢。这样既有些想当然,也好像没有完全想清楚‘走出去’的目的究竟是什么?”
中国文化事业在这六十年来有进步么,有让国际社会认识到我国新时期文化之精髓么?从上一段话中我们不难发现情况堪忧。那么中国新时期文化该怎么做,近年来中国文化事业又是以怎样的方式在与时俱进。
文化创意产业的概念最早由上世纪90年代的英国提出。在英国、美国、丹麦、新加坡等国家,文化创意产业已经成为引领国家产业创新和发展的一股重要力量。而在中国,目前,文化创意产业也越来越得到重视。
根据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主要中心城市人均GDP已经超过3000美元,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人均GDP均超过5000美元。从国外发展经验看,城市人均GDP达到这一水平后,国民经济开始进入到持续稳定增长、经济结构快速升级、城市化水平迅速提升的新阶段。社会消费结构将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相当一部分居民的消费重心开始向教育、科技、文化、旅游等领域转移,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泛的市场需求。
上海是我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较早的地区,同时也具备了相当的发展基础。上海的影视业、出版业、时尚设计、广告业等行业曾一直处于全国领先地位。2004年10月,上海市首家文化科技创意产业基地正式在浦东张江高科技园区揭牌成立。2005年上海政府工作报告及《上海2004-2010年文化发展规划纲要》已经明确提出发展创意产业。据统计,上海市已有18个创意产业基地,近30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家各类设计创意企业入驻,集聚了1万多名创意人才。目前,文化创意产业产值已经占到上海全市GDP的7.5%。
而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态势也十分良好,据初步测算,2005年产值达960多亿元,占北京市GDP的14%以上。其中,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产业实现营业收入约780亿元,总量规模占全国的1/3。北京现有2万多家工业设计、服装设计、广告设计等领域的文化创意企业,从业人员达到10万人,仅工业设计一项的年产值就高达110亿元左右,并创造了1000亿元以上的关联效益。
此外,南京、青岛、大连、成都、杭州等其他城市,也纷纷依托各自人才、区位及资源优势,建设各具特色的文化创意产业基地或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区,积极推动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由此能够看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虽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有强劲的发展势头。由于只是起步状态,也许前方还存在着众多的困难,但相信在政府政策的积极引导下,这一新型产业能够在我国社会中繁荣起来。
而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的体制改革开始进入“快车道”。1998年,我国政府职能部门不再直接办刊办报,退出出版经营领域,切断了新闻出版单位与各个政府机构的传统依附关系;2000余家报纸和8000余家刊物被“逼”上产业化运行的轨道。1999年,开始了传媒集团和多传媒文化产业集团的组建;2000年,“传媒概念”走红股市,开始尝试传媒集团与资本市场的结合。文化产业的体制改革后浪推前浪,从分行业的、局部的改革,逐步进入整体性改革的阶段。
我国文化事业正在适应国际文化产业的潮流,由此可见一斑。中国文化事业一定能在国际浪潮中立住脚,尽管在很多领域还存在着竞争力不足的问题,但作为中国文化人身上所具有的精神定能使中华文化在不远的将来迎来真正的大繁荣,恢复我国文明大国之称!
总结:
通过调查和总结,我们小组发现祖国正日益致力于为群众打造一个适宜于文化事业壮大发展的优良环境。而同时的,问卷调查所得出的数据却并不乐观,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似乎并没有强烈的文化自觉意识。中华复兴不单单只是经济的复苏,文化作为民生之重,我们能做的不仅是继承我民族五千年之繁荣文化,传承和发扬才是当代更重要的课题。当下我国文化事业正稳步发展,新中国培育了一大批优秀的文化事业工作者,在国际舞台上也开始扮演一些举足轻重的角色。文化创意产业中国更是做到超速的发展,我国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拥有着几千年文化的沉淀,但同时这也给我们带来了很多困扰。如同之前提到的很多文化事业工作者一味地沉迷于传统文化而知足止步,没有意识到创造亦或是发展更多的优秀当代文化。过于强势的传统文化势必将会是文化事业前行路上的阻力,但希望在认清局势的情况下,借它之力大发展文化事业,响应主席之号召,突破一些思想和机制的藩篱,让我们共享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
参考文献:
【1】 叶小文,文化的回归与超越——“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之我见,维普网
在线,2011
【2】 王俊义,一位世纪学人的文化情怀——费孝通先生“文化自觉”论解读,2003
【3】 佚名,人民网——24小时滚动新闻,2011
第二篇:文化大繁荣大发展资料
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不仅需要政府加大投入,还需要政府转变职能,由主要“办文化”转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党的十六大以来,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发展越来越得到重视。“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近年来,各级财政对农村地区、西部地区,特别是老、少、边、穷地区文化建设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国家拨付专项资金,实施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工程等重大文化惠民项目。
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动力。恰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文化政策促进发展行动计划》中指出的“文化的繁荣是发展的最高目标”。
吴玉韶:促进老龄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是全社会的共同愿望来源:作者:时间:2011-10-13点击:249 次【字号大中小】【背景色】【打印】【关闭】
10月9日上午,中信银行信福年华卡全国发行启动仪式在京举行。全国老龄办副主任吴玉韶出席启动仪式并讲话。
吴玉韶指出,中信银行积极参与全国敬老宣传活动,在全国银行系统率先为老年人量身定做了信福年华卡,这是在“敬老月”期间为全国老年人送上的一份特殊礼物,是中信银行拓宽客户群体、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效益、履行社会责任的具体体现,这对于创新为老服务方式、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让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都具有积极意义。
吴玉韶在讲话中简要介绍了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形势和老龄产业发展情况。他指出,“十二五”时期是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也是老龄产业发展的“黄金期”。
吴玉韶说,老龄产业是一个朝阳产业,拥有巨大的发展空间。一是国家进一步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为老龄产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大环境。二是国家将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加大对老龄产业的扶持和投入力度,这将直接推动老龄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三是老年群体对老龄产业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和结构变化,预示着老龄产业的巨大发展空间,特别是新一代老年群体经济实力较强,消费理念较新,服务和保健需求较高。
吴玉韶指出,当前老龄产业发展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一是产业产品和服务规模较小,结构失衡,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基本需求。二是大部分老龄产品和服务技术含量低、服务质量较差。三是市场秩序比较混乱,缺乏行业标准、行业规范、行业自律和行业管理,骗老坑老害老事件时有发生,损害老年人权益。
吴玉韶强调,促进老龄产业快速健康发展,是全社会的共同期望。发展老龄产业,要正确处理好政府、市场和老年群体的关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形成互补,形成合力,要正确认识和着力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关于老年群体,要解决收与支的问题。逐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积极引导消费。二是关于市场,要解决增与减的问题。增加对老年群体真实消费需求的调查和研究,在老龄产品研发、市场推广和后期服务等方面加大投入和提高质量。减就是要减少技术难度、过度包装和操作程序,方便老年人使用。三是关于政府,要解决进与退的问题。进就是政府要加大扶持老龄产业发展力度,退就是政府要减少直接参与市场性服务活动。
第三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心得体会
******同志所作的报告,对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作出了战略部署,并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上,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奋斗目标。通过学习党的十七大报告,我就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问题,谈几点认识和体会。
一、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充分认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面对国际国内的新形势,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必须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增强自己的文化力量,增强软实力。因此,“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是时代的呼唤,发展的战略。
二、文化建设要积极为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服务。我们要充分认识到,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三、调动各方力量全面建设和谐文化。要调动新闻媒体、文学艺术等传媒界人士的积极性,坚持正确导向,制作、生产弘扬社会正气的精品力作。要在青少年中,大力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培育文明道德风尚。各级政协组织和政协委员要发挥优势,围绕文化建设积极调查研究,为建设和谐文化建言献策。
四、弘扬中华文化,推动赣南文化发展。赣南的文化资源得天独厚,我们要充分发挥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宋城文化、理学文化、堪舆文化等优势,打好共和国摇篮、客家摇篮、宋城博物馆、理学渊源之乡品牌。
五、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和文化体制改革,增强文化发展活力。建立引导有力、激励有效、宽松和谐、活跃有序、不同主体踊跃参与的艺术创新机制,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创作出无愧于伟大时代、深受人民欢迎的艺术精品
第四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心得体会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心得体会
——百里杜鹃发改局刘天龙
党的十七大以来,全国发起了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运动,这充分反映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进程中勇敢地承担起传承文化、发展文化、繁荣文化的历史责任,这里,我结合工作实际,就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谈三点体会。
一、兴起新高潮需要增强新认识
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是党的十七大从党和国家工作全局出发,总结历史、立足现实、着眼未来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充分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时代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的科学把握,体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要求。兴起新高潮必须深刻认识文化建设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大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引领人们确立新的文化发展观和文化价值观,有助于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近年来,我国文化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同经济快速发展相比、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相比还不相适
略支点。要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就必须在“硬”字上下功夫,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文化建设,像重视维护社会稳定一样重视文化建设,做到工作部署有硬要求、硬举措,加快发展有硬手段、硬办法,检查考核有硬杠杠、硬标准,组织领导有硬班子、硬队伍。
总之,在工作中,准确把握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工作部署和重大举措,就是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要全面贯彻“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的精神食粮;要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要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要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构建有利于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要建设宏大文化人才队伍,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第五篇: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心得体会
学习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心得体会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进一步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对于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维护安定团结政治局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我校组织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现将个人学习体会汇报如下:
一、我深刻认识到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具体指的是什么。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使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使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使人民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