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30年观后感

时间:2019-05-15 16:22: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激荡30年观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激荡30年观后感》。

第一篇:激荡30年观后感

《激荡三十年》读书笔记

《激荡三十年》,于我而言,是一首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开放史诗,是一部慷慨激昂的中国现代企业成长史,更是一串小人物与英雄在神州大地这片试验场上熙熙攘攘的辛酸故事,最为重要的是,对于今天我们的同学们,不论明天你将要去何方,政府、国企、民企、外企,这都是我们不能忘记的记忆,三十年体制变迁、经济巨变、国家富强、企业腾飞,三十年国退民进、国进民退,三十年时而推进改革时而退回保守„„有太多今天你很难去理解东西,在这段尘封已久的喧嚣岁月中都可以找到答案。

为什么不是激情燃烧的三十年,又为什么不是春风荡漾三十年,而是激荡三十年?我不知道作者的解释,但在我看来,“激荡”二字,是对1978年来三十年的最佳概括——慷慨激昂、激情四射却又荡气回肠、左右回荡。这三十年里,有过桎梏初释,无规则中骚动不已的1978~1983,也有无度狂欢之下的1985、一无所有的1986、乍暖还寒的1989,但这三十年,从不曾是只有激情未曾回荡的三十年,更从未走向一路回荡,毫无激情。

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中国经济和中国的企业,在一路的跌跌撞撞中前进,用自己的方式,写下了这《激荡三十年》,如此慷慨激昂,却又荡气回肠的三十年,在每一个中国人心中,都留下了一滴热血。

现在我来谈谈对现今的中国一个更深入的属于自己的理解。1978年,柳传志还在坚持每天上午看报,王石还睡在乱石堆中的施工工地上,TCL、创维、康佳的创始人刚刚考上华南理工,马蔚华在刚刚恢复的高考中考入吉大,世界瞩目的经济学家杨小凯刚刚因为《中国未来走向何方》入狱,这一切,都恍如前尘隔世,而事实却是,30年弹指一挥间,它们离我们,其实并不遥远。

也许许多人认为中国的改革开放进程还不够快不够好,但在我看来,当你看完激荡三十年,你在提出这些看法时,会更客观,你在抱怨社会时,会想想如果是三十年前,会怎样,而我们的改革进程已经走到了哪一步,还有哪些问题待解决。看完激荡30年,你能更懂得当下中国的一切现实的合理之处和不合理的源头,并因此更加笃信我们的国家终将繁荣富强,民族终将愈加昌盛!

因为,开启于1978年的改革大棋局,浩浩汤汤30余年至今,但此时亦非终局,秤中天下、弈内乾坤,仍在翻滚。从这一盘大棋局拉开帷幕的那一日起,我们每一个人,都已注定应该在这盘棋中闯上一闯,即使今日改革开放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我们所看到的一切似乎都表明我们应当有更多的民主自由人权,更多的享乐主义„„更多的推崇西式。事实却是,2013年的今天,这个大变局还未结束,我们的大棋局里,还有许多败着。所以,请不要着急,请相信中国。——“黑暗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 我对激荡三十年感悟。

1.大环境虽然不好,依然在改革进程中,所以,请不要着急,一切,都会渐渐好起来。2.中国的企业兴衰周期,深受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进程的影响,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存在本质的不同,资本主义国家之下,企业是社会的主宰,财阀和资本家是背后掌控一切的人,所以投身企业是最好的选择,经济控制政治,在这一点上,为今后自己道路之选择,我们应当明辨。

3.无论选择何种企业,民企、国企、外企,都不要忘记自我的存在感,不要终日为了工作、为了赚钱、为了一切物质而活着,但每一个人都应当有自我实现的需求。

第二篇:激荡三十年 观后感

——《激荡三十年》 观后感三十年风起云涌,三十年沧桑巨变,三十年锐意改革,三十年积极进取,三 十年可以让一个稚嫩幼小的孩童成长为一个孔武有力的青年,三十同样可以让一 个积贫积弱,百废待兴的国家成为一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国家,改革开放至 今已经三十年余了,虽未曾亲身经历,亲眼见证每一个激动人心的瞬间,但透过 历史课本,历史资料上的每一个文字,每一组数据似乎也能隐隐约约感受到这三 十年的激情与喜悦,彷徨与悲伤,然而,近来所观看的影视纪录片《激荡三十年》 让我对于这三十年的变化有了一个更为立体形象的了解和认知,对于我来说,这 种影视表现所带了的震撼力与冲击力是文字远不能及的。

2008对国人来说是一个无法忘记以及不可忘记的一年。这一年里,我们迎来奥运会;遭受了冰冻灾害,大地震和金融危机;两岸实现了大三通;从1978到现在为止的激荡又而神圣的30年的改革开放画了一个漂亮句号。

那么在这漫长而又弹指一挥间过去的30年,我们中国发生了什么?社会上有了哪些变化?这是一个很值得考虑的问题。

一,30来临的春天 年的经济和就业

在过去的30年里,中国保持着年均9.8%经济增长速度,其GDP占全球的比重由1%上升到5%,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三。

尤其是奥运这个筛选机制,给了中国举办奥运的机会。这让中国的潜在的能力得到了充分的发挥,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在2008年,西方国家先后陷入经济危机时,中国经济依然保持了9.9%的增速;出口持续增长;贸易顺畅;在十月份,再创了纪录,当月出口同增长19%。

从就业情况看,中国前三季度,新增就业936万人;实现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19万人,完成全面目标任务的119%。

进入2008年以后,国民的幸福感和快乐感有了明显的提高。这不仅仅是跟社会物质生活的改善和人民物质财富的增加有关,而是公共产品,公共服务的提高在其中起了更大的作用。

二,30年后的青年

在奥运会期间,100多万奥运青年志愿者对奥运顺利进行的贡献当然是不可磨灭的。

在北京的大街小巷,每天都有数以万计的城市志愿者用热情、周到、细致的服务,向中外宾客展示着微笑和真诚。

许多国外媒体评价,这些志愿者借助奥运会的契机,最大程度地激发和汇聚了中国志愿服务的“愿动力”,广泛传播了志愿精神和志愿服务理念,让“志愿”成为一种生活方式。

所以我觉得30年后的青年(当然也包括我),跟以往时期的青年相同之处在于全心全意的爱国精神,更加明显之处在于我们懂得了主动的负责;懂得了团队精神和服务意识。

三,30年的沟通

奥林匹克提供了宣传、展示、交流的舞台,增加了让世界认识、了解中国的机会。中国优秀的传统人文思想在世界范围进一步得到广泛传播,让沟通变得越来越顺畅。文化交流和碰撞使中华民族文化在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再放异彩,铸就辉煌。

四,30年后的社会问题

1.改革开放30年里,一直存在着两个《中国》。经济强劲成长的中国和体制消耗严重,道德底线脆弱的中国。后者,正成为中国进一步前行的障碍,改革仍然任重到来。尤其是这几年,整个社会的道德问题,有了前所未有的质疑。

九月十一日,中国最大的奶粉生产企业《三鹿》,被曝出在婴儿奶粉中,添加化工原料三聚氰胺。国家质检总局紧急对整个奶制品行业进行排查。结果,让全国人民无比的失望。包括《蒙牛》,《伊利》等各大知名企业在内的中国奶业集体沦陷。之后的几个月,多个国家紧急宣布从中国禁止进口奶制品。

中国的假冒伪劣问题,将近30年里的劣根性,而且还未解决掉。从奶粉事件里就可以看到,这乃至是整个奶粉行业的潜规则。事情被曝光以后,整个行业还希望以隐瞒的方式来解决掉问题。我觉得就从这个事情上就可以看出,中国企业的伦理道德和企业家精神的建设到现在还仍然是个很大的课题。

2.在30年的高速发展过程中,一些基本的道德认知渐渐被人们遗忘,而财富逐渐的变成每个人心中唯一的价值标准,这背后现实是中国的贫富分化和社会的脱节正日益严重。就算是25年前百万民工下渡江时的火车站里的场景,和现在春运期间的场景是差不多的。唯一的差别在于,火车变得更快,火车站变得更大了。

在甘肃,新疆这样的贫困地区里农民孩子的上学是极为辛苦的。当很多人向他们问他们的理想时什么的时候,“我想长大后做饭”,“我想打工”等回答往往让人感到无比的心酸和沉重。这种沉重我觉得并不来自于他们生活中的这种痛苦,而来自于我们不能让这一代孩子丧失希望。如果让他们理想和希望依旧锁定在这种狭小的范围之内的话,中国底层的改革只会存在于表面,不会是根深蒂固的。

你了解中国吗?

当我们大学生每天都非常享受大学里甜美的时光的时候:好不吝啬的打开钱包的时候;每天都高声谈论中国,谈论世界的时候;我们有没有想过那些底层的人在想什么吗?我们了解他们吗?如果不了解,那我们有什么资格谈论中国呢?朋友,每当你变得豪情的时候,希望你自省一下,多一分谦卑。

3.在持续增长的30年之后,中国的劳资水平仍然是相当于美国和日本的1。50与此同时,中国却是全球百万富翁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就在不久之前,发生了这么一件令人即悲伤又让人深思的事情。

高某晚上下了班,过马路时被一辆奔驰所撞到了,事情发生之后,奔驰逃走;救护车把伤者送到了医院。由于伤者身上没有足够的钱,所以去了医院以后他被扔在急救室的地上,没有人为他治疗。之后,经过一位好心护士的帮助一下,跟他单位的一个同事取得了联系。那个同事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医院,付了1000多元以后,医院才开始为他开药。

这事让我有了两种想法。一是,我们以后为了避免这种突发事故的发生,随时要在身上带足够的钱才行吗,难道“希波克拉底誓言”已经过时了吗?二是,如果当时的奔驰,不选择逃跑,而是把那个人送到医院的话,我觉得事情不会恶化到这个地步的。这样一种处理事情的方式,是不是反映出了,我们社会中的有一些人财富确实多了很多,可是相应地另一面少了很多。如果把这个人比喻成一个鸟的话,右边的象征着财富翅膀很壮,可是另一个象征着道德和素质的翅膀很弱,那么请问这个鸟可以飞的更高更远吗?

4.当今社会的飞快的发展,让居民的住房问题变得更加紧张。房价的只涨不跌情形,让很多想希望拥有自己的房子的人(中低收入和低收入人口)感到了的失望和困惑。如果在这里谈论政府的责任和任务的话,这当然是,政府要保障提供房子给这些部分人群,让他们要买得起房,得到别人都能享受得了的日子。这才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应要具有的特征。

5.当今,“官为上,士为先”的社会风气弥漫着全中国社会。很多人都去挤“公务员”这个队伍,一说招录公务员成千上百的人去报名,去考试。希望能获得属于自己的“铁碗”。一旦得到了,这个人就会很骄傲,父母也会觉得很有面子。如果这种问题不好好解决的话,对中国社会的进展可能会有很大的阻碍。总之,在这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我们当今的中国,解决社会问题的最直接而且唯一的办法就是要推进改革;要制止腐败的根本办法还是推进改革。选择一条道路,不仅意味着选择了目的地,还意味着选择这条道路所特有的险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好比是我们已选择的春天之路;各种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是道上的险阻;可是在终点等待我们的是,永久的夏天——我们中华民族的真正的崛起和繁荣富强!

第三篇:《激荡三十年》观后感

《激荡三十年》观后感

这学期老师给我们推荐了《激荡.1978-2008》,该剧为我们展现了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带我们重温了那段另人难以忘怀的经典岁月。虽然之前有看过一点有点印象,借此机会自己又重新看了一遍,还是会觉得震撼。

《激荡·1978-2008》是由第一财经制作的大型财经电视纪录片,它以历史编年体的形式,重述了中国改革开放1978年到2008年的重大经济事件:其中包括1979年袁庚如何种好蛇口这块改革开放的试验田;1984年王石们如何踏准步点,跨入中国的“公司元年”等事件。为了更好地表达口述历史的节目价值观,精准还原中国经济史的细节,纪录片采访了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等改革开放30年历史的“见证者”。

三十年,太多变化万千,太多历史事迹让我们铭记,从邓小平访日之旅,开眼看世界,打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大门,袁庚拓荒,傻子出题,争议个体户,乡土奇葩鲁冠球办厂,寒流陡降八大王遭殃,王石创业经商成主流,物价闯关改革遇挫折„„到中国制造,大国崛起。

从视频中感受这三十年的变迁,不止看到了人们物质变化的渐为丰富,而且精神生活更加多彩;感受到时代下的人物缩影和时代规则,不止有喜,也有痛,有梦想,有付出,有成功,有失败,在疼痛中感受惊喜,于悲情中看到希望,这才是真正能激荡人心的地方。

在视频中着重了解了企业的发展,希望对自己以后找工作有所帮助。《激荡·1978-2008》如一幅中国企业成长发展的的画卷,主要从经济角度 描绘了一群企业家的创业史,奋斗史,通过一个个企业家的成功或失败,勾绘出 一幅中国经济30 年来的改革开放发展历程,在这三十年的起伏跌宕中,在这三十年中的千辛万苦中。有的企业通过点滴积累成为“名牌”,有的企业得意忘形 成为遗憾,有的企业韬光养晦成为今日之星,有的企业输给形势、潮流成为过去...太多太多的个体在这改革大潮中曾经激起过或大或小的浪花,而每一朵浪花或大 或小地在改革进程中提供了教训或经验,他们在改革开放这个大舞台上尽情的施 展拳脚,不管“昙花一现”,还是“百年老店”,他们都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他们共同抒写了改革开放的豪言壮语,共同奏响了改革开放的凯旋之音。牟其中,年广九,马胜利,任正非,史玉柱,陈天桥,俞敏洪,王石„„在他们耀眼光芒的背后,他们如何在这个多变的时代中翻滚的经历,才更是弥足珍贵。

最后要说一下这部片的插曲,《花开在眼前》这首歌,由于看了《激荡三十年》后,这首歌就在耳边环绕,它的确有如一首情歌,用朴实通晓的情感诉说了一代人对曾经走过的辉煌岁月的多情与眷恋。这首歌因为有《激荡三十年》的背景而尤显得意味深长。

花开在眼前,已经等了很多很多年,生命中如果还有永远,就是你绽放的那一瞬间„„

第四篇:影视《激荡三十年》观后感

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观《激荡三十年》有感

摘要:

《激荡三十年》演绎出改革开放三十年波澜壮阔的经济发展史,实则也是在描绘着奋斗在那个时期的企业家们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之前我从来没有这么深切地意识到过他们的悲壮,即使是得知某企业破产,也并不感觉是一件多么残酷的事情,当我看了《激荡三十年》后才清醒的意识到,个人的命运与时代是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随着纪实片娓娓道来这三十年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感同身受地体验企业家们在各自悲喜交错的人生时,我看到了他们身上属于时代的深刻印记,也感觉到在激荡的中国社会发展的洪流中个人的无奈和悲壮,下意识的想到了自己也身处于这个大的时代背景下,不禁想到即使平凡的我,不去作为,自己的命运也是会被这样大的时代变革所左右的。我根据自己的这一想法,从个人的小角度大胆思考:经济发展就表明改革开放的成功吗,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关键词:

改革 开放 目的 发展 经济建设 影响 阶段 消费 犯罪 联系 正文:

以前没有认真的思考过近些年国内发生的一些事情的缘由,只是感觉很多人是被利益冲昏了头脑。但财富诱惑一直存在,为何近些年会突然猛烈冲击国人的大脑呢?通过观看《激荡三十年》我想,这是否于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改革开放有关呢?经济领域得到疯狂发展,但是否也因重视经济,使金钱至上的观念深入人心?是否因此很多人才丧失了诚信,没有了精神支柱,社会的凝聚

力低下才导致欲横流、尔虞我诈、人情冷漠?

一、“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提出,使全党进一步坚定和强化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意识,吹响了经济建设再上新台阶的进军号角。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牢牢抓住发展这个主题,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

[1]建设的辉煌成就。

但如何就说改革开放和现在化建设取得辉煌成就呢?我们来看邓小平92年南巡谈话说:如果富的愈来愈富,穷的愈来愈穷,两极分化就会产生,而社会主义制度就应该而且能够避免两极分化。解决的办法之一,就是使富起来的地区多交点利税,支持贫困地区发展。[2]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GDP年均增速保持在9%以上,社会生产力和国家综合实力不断增强,经济总量稳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到上个世纪末已总体上达到了小康。然而,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也出现了严重的贫富差距问题。目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贫富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国内外所有经济学者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中国的基尼系数已超过国际公认的0.4警戒线。据世界银行的有关报告,中国社会的基尼系数已扩大至0.458;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的统计数字显示,中国目前的基尼系数为0.45,占总人口20%的最贫困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只有4.7%,而占总人口20%的最富裕人口占收入或消费的份额高达50%;中国国家统计局前期公布的数据也表明,我国最富裕的10%人口占有了全国财富的45%,而最贫穷的10%的人口所占有的财富仅为1.4%。这些数字充分显示了中国贫富不均的严重程度,也显示出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成果未能被社会

各阶层共享,而是绝大部分聚集在少数人手中。

目前国内学术界对于两极分化内涵的理解存在有很大的分歧,但无论是贫富差距还是两极分化,这种现象确实存在。虽然贫富差距并非都是不合理的,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导致的新型经济板块的出现,使得首先占领新的经济板块的人获得了新的收入,也造成了社会成员在收入方面的距离加大,这是有它的历史合理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必然造成一定程度的贫富差距。市场经济建立的各个阶段中,不同的社会群体获益程度是不同的,拥有土地的人可以投资房地产,他就可以迅速的成为高收入阶层。所以,这个也是拥有历史合理性的。

但是目前,贫富差距正在因为权力介入市场,落后的社会保障制度而不断扩大。这种是不合理的贫富差距。

二、人民网发布的一个专栏首页提出: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社会保障事业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3]但从人民网这些年的一些新闻标题节选:“只生一个好,政府来养老(1985年);只生一个好,政府帮养老(1995年);养老不能靠政府(2005年);推迟退休好,自己来养老(2012年)”可看出,社会保障制度发展的势头并非那么美好。

政府把实行计划生育,控制人口增长,提高人口素质确定为一项基本国策,是从国家富强、民族昌盛、人民幸福出发所作出的必然选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作了明确规定,确立了计划生育工作在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中的重要地位。把计划生育确立为造福于民的社会事业: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为实行计划生育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经济环境,而实行计划生育所取得的成就,又为经济的持续增长、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创

造了有利的人口环境。[4]

随着计划生育这代独生子女的双亲衰老,越来越多的“4+2+1”模式家庭,将面临经济上、时间上等诸多的养老问题。这样的社会制度的不完善,怎么就体现出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呢?

三、邓小平说:但风气如果坏下去,经济搞成功又有什么意义?会在另一方面变质,反过来影响整个经济变质,发展下去会形成贪污、盗窃、贿赂横行的世界。[5]

针对中国社会转型所出现的犯罪率逐年上升的问题,再来看下当前的社会

[6]风气问题:经《消费与犯罪——基于改革开放30年的统计数据的分析》研究

表明,从消费社会学的视角,用《中国法律年鉴》和《中国统计年鉴》数据来解释改革开放30年来犯罪率的上升:回顾新中国成立60年的发展,1949年-1978年,我国社会处于相对封闭时期,犯罪率相对较低,最多时,年发案率也未超过万分之十,最少时,年发案率仅万分之三;而从1979年以后,我国处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年发案率逐年上升,近年来在万分之二十左右的点位上下波动,犯罪出现了明显的新特征:作案手段多样、新的犯罪类型不断出现、犯罪的组织化程度加强、犯罪的国际化趋势明显、危害程度更大,如网络犯罪、公务员犯罪、跨国犯罪、高智能犯罪、黑社会犯罪、政治犯罪等已经在我国开始蔓延,犯罪开始向有组织化、职业化、流动化、内外互动化程度发展,青少年犯罪占主要,社会不公平导致的人民内部矛盾酿成的罪案显著增多(武伯欣,2009)。而这些犯罪问题的出现,与中国城市急剧的社会变迁和城市化有着一定的联系,同时也与中国社会的消费革命的变化和消费文化的变迁关系密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儒家文化遭到冲击,以经济斗争为纲的文化曾经

一度盛行,加之改革开放以后涌进来的西方消费文化思潮,造成中国本土的消费文化规范缺失,又未能裂变出其它主流的消费文化规范,从而使得社会的约束力下降,消费欲望极度膨胀,消费享乐主义思想盛行,犯罪率逐年上升。

四、结论,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除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改革有没有问题我不知道,但是,要有解决中国的问题的方向和措施这种态度,才是正确的。“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7]如果越改问题越多,就必须进行总结反思,向健康的方向调整。

[1]出自中国网络电视台http://news.cntv.cn/china,《那些声音,指引发展的方向》发布时间:2011年07月01日

[2]出自《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一九九二年一月十八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4页

[3]出自人民网http://theory.people.com.cn,《我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30年》专栏编辑陈叶军

[4]出自《中国的计划生育》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一九九五年八月·北京

[5]出自(《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上的讲话》一九八六年一月十七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154页)

[6]出自《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1年第06期 作者: 杨玲丽。

[7]出自《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1997年9月12日),《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第29-30页

第五篇:梦想的力量(激荡三十年观后感)

梦想的力量

——《激荡三十年》观后感

纪录片第一集里有这样一段话:1978年的中国,充满了“创世纪”的气质。所有的一切都亟待改变,每一个渴望变化的人都是“梦想家”。我想正是这梦想的力量让几代中国人在接下来的三十年里创造出无数的奇迹。

1978年,12位国家领导人出访世界范围内超过5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包括邓小平出访日本、新加坡等。这些领导人的出访是当时贫穷的中国与外面发达的世界的第一次正面接触,中国终于意识到自己已经落后太多。印象最深刻的是邓小平访问日本,乘坐新干线被问及感想时谈到“很快,像催着我跑一样,我们适合做这种快车”,这位年近古稀的老人道出了当时中国的心声——要发展。

随后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一个伟大复兴的梦想就这样再次启程。在邓小平的领导下,一大批对未来抱有无限希望的政治家们为中国的改革出谋划策。层出不穷的新事物开始在中国大地上出现,开发区、个体户、歌星、外资、牛仔裤等等,中国经济开始高速发展。

到了1984邓小平南巡的时候,农村经济改革成效颇丰,农民连年丰收,在这样时代背景下,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中国沿海全境对外开放。于是另一群梦想家开始了他们的追梦之旅。万科的王石,海尔的张瑞敏是这时期的代表人物。和之前的温州“八大王”,提出“班组承包,超产有奖,上不封顶,下不保底”工资制度的厂长步鑫生不一样的是,他们是这一时代真正的企业家,又正逢中国改革后的经济空白期,使得他们成为了最成功的时代弄潮儿。

经过三年的高速发展,中国经济终于迎来了改革开放十年来的最低潮。1988年,用于过渡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价格双轨制负面效应达到最大,市民推起一波又一波的抢购风潮。中国政府严阵以待即将来临的“价格闯关”。邓小平提出先放开肉、蛋、菜、糖四种副食品的价格。虽然政府也制定政策适当补贴工资,但全国物价还是速度上涨了70%,当年10月价格方案紧急叫停。那年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会议方向也转为环境治理。至此,改革开放已经10年,但仍然只触及经济体制改革的皮毛。随后一年,中国经济形势继续恶化,恶性通货膨胀开始出现,全国个体经济、民营经济缩水严重。中国的改革又一次陷入困境,政府不得不开始新一轮的宏观调控,但是梦想家们没有因此止步不前。同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辞去了他的最后一个职务。

进入20世纪的最后十年,中国改革进入关键时期。上海这个过去的远东金融中心,在这个时候重新进入人们视线。上海证券交易所的建立使股票在中国得以发展,并击碎了计划经济的最后一块基石。1993年3月,两会在北京召开,把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写入根本大法,同时全国废去粮票,中国终于真正进入消费时代。同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则将十四大确定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加以系统化、具体化,对于如何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来进行改革,进行了全面的战略部署,但是短缺商品经济遗留的商品质量问题对中国消费者造成很大伤害,也阻碍了商品经济的继续发展。次年,对于联想来说,计算机行业的低潮与变革也使其发展陷入迷茫。是科技研发还是保持现状,这也是当时中国大部分企业的困境,最后联想抛弃“技术派”,这一定程度上代表“中国制造”走向世界的开始。

历史上的1997年十分沉重,这一年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离世,亚洲金融风暴席卷亚洲各国,国内消费受挫,一系列民营企业失败,标志着中国民营企业“狂飙时代”的终结。在追梦的路途中,不可能人人都实现梦想,很多人因此停滞不前,但更多的人选择继续前进。1998年,朱镕基临危受命,提出“国退民进,抓大放小”,希望能使国企走出困境。效果我们之后可以看到,国企利润以22倍增长。

2001年,中国终于加入WTO,中国制造趁势急速走向世界。众企业家产权意识逐渐明晰,也纷纷与国际接轨进行“股改”。过程中又有不少梦想破灭,比如烟王褚时健等。到2002年底,全国企业改制基本完成。次年以十六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政府明确了国有制不等于公有制,混合所有制经济特别是股份制也是公有制,这是继多种形式的分配方式、市场配置资源之后的第三次思想革命。同时,十六届三中全会还明确了法律没有明令禁止的领域非公有经济都可以进入。

之后中国经济迎来高速增长。03年房地产的繁荣使得中国经济迅速壮大,各类资源紧缺,价格上升,经济一度过热。同时地方政府征地卖地,也成为炒高房价的主要推手之一。所以04年,中央新一轮宏观调控又一次启动。这一次的调控,又有一大批民营企业走向灭亡,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德隆航母”的沉没。2005年联想收购IBM完成,中国企业大规模海外并购开始,2006年几经周折的国有银行体系的成功改革震动世界。另一方面,中国制造却问题频出,尤其是三鹿事件,百万婴儿深受其害。中国国民因此开始更多思考何为责任,中国企业也进一步寻求技术革新和企业价值观的重建。

到2008年,中国改革开放已有三十年。和三十年前相比,中国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当初那些勇敢追逐梦想的梦想家们,如此也所剩无几,当年锐意改革的老人早已与世长辞。无数风流人物轮番登上历史舞台,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企业高层,他们的命运都随时代潮流浮沉不定。

下载激荡30年观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激荡30年观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导读《激荡三十年》

    激荡三十年 一、 内容简介: 尽管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可是,1978年—2008年的中国,却是最不可能重复的。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

    激荡三十年读书笔记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尽管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可是,1978-2008年的中国,却是最不可能重复的。《激荡三十年》这本书叙述了中国的企业家们在1978-2008这三十年中的奋......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

    姓名:李贞贞班级:113营销一学号:20113049041读后感 最近,我看了一本书,叫《激荡三十年》,看完后想想现在的大环境,突然间思绪万千。《激荡三十年》描绘的是中国的企业家们在1978-20......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

    读《激荡三十年》的感想《激荡三十年》是按年编写的改革开放后的企业史。改革开放的这三十年分明是离我们最近的一段历史,然而我们却对其知之甚少,仿佛无比遥远。《激荡三十年......

    《激荡三十年》感想

    读《激荡三十年》有感 寒假期间我读了吴晓波写的《激荡三十年》,心中有种抑制不住冲动,看到三十年的壮举,我有了烈士鲜血染红旗的悲壮,以及舍身就义的激动。该书激情洋溢,洞彻见......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

    《激荡三十年》读后感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画了一个圈…… 中国改革开放这三十年中原来发生了这么多我所不了解的事情,真为自己而感到惭愧,如果不是上这......

    激荡30年读后感

    今天开始参加总公司举办的为期4天的学习十七大精神培训班,会议组给每个代表发了几本书,我被其中一本《激荡30年》所吸引,激荡30年读后感。书的作者是吴晓波(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

    激荡三十年读书笔记

    《激荡三十年》读书笔记 1978年 教育: 全国统一高考恢复。全国高考610万人报考,录取40.2万人。 12月26日晚上,第一批50名赴美留学的访问学者在夜幕中乘飞机离开北京。 思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