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区2001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时间:2019-05-15 16:12:4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崆峒区2001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崆峒区2001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第一篇:崆峒区2001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崆峒区2001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近十年来,农业综合开发坚持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重点,以改造中低产田为主线,以粮油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创新机制,强化管理,为全区农业、农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累计完成总投资11816.5万元,其中专项资金6420万元。项目资金规模每年都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专项资金由刚开始的250万元增长到现在的1000万元以上。项目和资金争取总量位居全市前列。

只有把群众的事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才能够赢得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才能够充分调动各方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了搞好农工作,农发办全体工作人员常年深入一线,埋头苦干抓落实,一心一意搞服务,亲自规划设计,参与施工放线,严格质量把关,组织竣工验收,强化工程管护,做到了事无巨细,严格要求。同时,定期不定期走访村社干部和群众代表,及时了解村情民意,适时调整工作计划,尽量满足群众需求。

第二篇:盘县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调查

盘县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调查

吴显龙

〔内容摘要〕 盘县在多年的农业综合开发实践中,坚持以改造中低产田土为主,实行集中、连片、持续开发,加强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艺措施的组装配套,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关 键 词〕 农业 综合开发 调查

〔作者介绍〕 六盘水市农业综合开发办 主任

盘县在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各级领导高度重视,真抓实干,把贯彻落实上级精神和本地实际结合起来,坚持以改造中低产田土为主要任务,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项目开发基本情况

1999年至2004,盘县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分别在刘官镇、旧营乡、板桥镇、水塘镇等四个乡(镇)实施,通过开发治理,累计实施中低产田土改造8.66万亩,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六年来,项目区完成了一大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明显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在水利措施方面,共新建和维修防渗引水渠道110公里,防洪河堤14.34公里,排渍排涝沟6.7公里,建设小水窖131口,项目区共新增灌溉面积9900亩,改善灌溉面积23080亩,改善除涝面积4400亩;在农业措施方面,共采取施用石灰和种植绿肥改良中低产田土41175亩,实施坡改梯工程8020亩,组织实施玉米制繁种基地1600亩,优良品种示范推广15000亩,采取骨干培训、普通培训和现场培训等方式培训农民5万人次,农民科技意识有所增强,提高了对新品种、新技术的接受能力;在林业措施方面,采用松、柏、竹等树种营造水土保持林32000亩,建设经济林3000亩。项目建设累计完成总投资3490万元,其中财政资金2553万元,群众投劳投物折资937万元。

二、工程运行使用情况

通过对刘官镇、旧营乡所实施的水利工程、林业项目运行管理的调查了解,水利工程的完好率高,除1999发现个别工程有水毁现象外,其它工程没有水毁和损坏的现象,群众普遍反映较好,特别是干旱年景,效果十分明显。工程运行管理一般都是村委会统一组织维护,损坏程度小的由受益户投工投劳修复,水毁严重的由乡(镇)帮助解决材料费,村委会组织维修。1999旧营乡水利工程杨松灌溉渠和水口灌溉渠有两处在2004年的大雨中因泥石流和地质下沉出现倒塌,旧营乡政府以每1方浆砌石补助65元资金,由村委会组织农民修复;刘官镇董家坡村对水利工程管理纳入了村规民约,他们这样规定:“渠道管理,农忙之前由群众投劳清淤,损坏后受益户集资修建,谁损坏,谁负责”。1999该村大地头一条渠道,有两处因是软基经常出现下沉,是群众自发组织维修保证通水。对水保林的管理,旧营乡2004年以前管理是按自然村分片管护,2005年通过林业部门认定纳入公益林管理,每亩给3元管护费,通过现场了解,旧营乡水保林保存率在70%左右。刘官镇实施的水保林,2004年以前林业部门给了2万多元管护费,管护人员和管护责任都比较落实。2005年纳入国家公益林进行管理,每亩给5元的管护费。刘官镇实施的水保林因种植时采用的主要是营养袋苗定植,种植标准高,管理到位,成活率高,现在保存率在80%以上。

三、项目开发取得的成效

一是水利措施和坡改梯工程发挥的作用十分明显,大量农田得到有效灌溉,农业生产防灾抗灾能力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普遍提高。通过调查了解,在灌溉水源保证的情况下,水稻能实现提前栽插15天左右,能有效避开后期低温为害,每亩产量可增产100公斤以上。据刘官镇董家坡村的群众反映,灌溉渠道修好后,单产可增长50%以上,同时,可节约管水劳力50%;旧营乡罗家田村和平田村的群众介绍,2005年是特别干旱的年份,农发修建的沟渠保证了大面积的育秧和大田移培用水,在非项目区普遍减产的情况下,农发水利工程的灌区内还比往年有所增产。坡改梯工程的增产效果也很显著,坡改梯能达到有效控制水土流失,增厚耕作层,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普遍增产都在30%以上。盘县旧营乡大坪地村有100户人家,耕地全为坡耕地,通过2000年实施完成坡改梯500亩以后,由于耕地实现了“保水、保土、保肥”功能,这片土越种越肥,从原来的低产地变成了中产地,单位面积产量比1999年以前增长1倍以上,农户杨应录介绍,他家当年实施了3.5亩坡改梯,原来总产只收450公斤左右的包谷,2005年达到了1000公斤;坡改梯工程除了能提高单位面积产量以外,还能扩大耕地面积,板桥镇灰窑坡村2001实施坡改梯1653亩,通过炸石扩土,新增的有效耕地面积就有95亩。

二是农业项目带来的增收效果好。种植绿肥和石灰改土,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每亩可增产量50公斤以上;良种基地及优良品种推广种植示范带动能力强。盘县2001通过农业综合开发在旧营乡、刘官镇、板桥镇实施玉米新品种示范3000亩,现已发展到2005年的4万多亩,所推广的盘玉2号、4号、5号品种,产量高,品质好,深受农民欢迎,比原来的老品种单位面积增产幅度在30%以上;项目区从单一的种粮到引种示范经济作物,增效显著,农民尝到实惠。盘县水塘项目区2002从山东引种花生鲁花1号与玉米间作,在玉米保证产量的基础上,每亩生产花生100公斤左右,增收300元。

三是按规划区域组装各类项目,项目区综合效益好。盘县刘官镇和旧营乡的大部份土地面积属于朱昌河小流域,1999年到2001,在这个流域范围内的高官村、三十亩村、猴场屯村、三角田村、大坪地村、平田村和罗家田村等,规划实施了引水灌溉渠道43.24公里,防洪河堤3.9公里,新增和改善灌溉面积1.5万亩,除涝面积2000亩,实施坡改梯6000亩,种植水土保持林17469亩,修建机耕道和人行便道6公里,石灰改土6100亩,水田基本上做到了能灌能排,坡耕地实现了保水、保土,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显著的改善,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

四、主要做法

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两个着力”、“两个提高”的指导思想和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强化科技,择优扶持,注重效益,富裕农民”的总体要求,坚持以改造中低产田土为主,并做到与生态环境建设和农业科技推广相结合,注重质量,突出效益。在工作中,加强了农业综合开发的规划,形成了重点扶持和集中开发的工作思路,改变了过去项目布局分散,重点不突出,效益不明显的状况。

2、领导重视,层层负责,严格把关,狠抓落实。一是做到“四个到位”,即:参与规划选项到位,能严格按立项要求,尊重实际,尊重农民,尊重科学,突出效益优先,合理确定项目区和子项目;落实配套资金到位,把各年配套资金纳入财政预算,足额落实到位;宣传发动到位,在新项目区启动前,县分管领导亲自参加开工动员大会,讲解农发政策和实施要求;检查督促到位,在项目实施过程中,经常到施工现场检查督促,参与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二是做到“严把四关”,即:工程队伍选择关,实行招投标,公开、公平、公正确定施工队伍,选择懂技术,会管理,讲信誉的施工队伍承建工程项目;工程质量关,农发办从领导到职工,分工负责,分片把关,严格技术要求,工程达不到设计不付工程款;工程进度关,科学调度工程进度,保证各项目平衡发展,做到工程不留尾欠,资金不留缺口。项目验收关,工程竣工后,认真组织验收,严格核实工程量和建设质量,不合格不验收。三是做到“四个落实”,即: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落实,行政措施落实,解决问题落实。

3、采取以“小区域”、“小流域”、“小坝区”和“旱坡地”为单元的治理开发模式,强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艺措施的组装配套,改变了以往那种单一项目、单项措施治理而综合效益不明显的问题。盘县板桥—水塘项目区,按“小流域”治理开发,2002年至2004累计建设引水渠道70公里,防洪河堤13公里,坡改梯1653亩,种植水保林13584亩,建沼气池560口,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农业发展后劲增强。

4、加强新技术推广应用,提高农发项目的科技含量。一是在引水灌溉工程的实施方面,采用了“U”型渠设计施工技术,盘县2003至2004水塘板桥项目区田间支渠全部推广“U”型渠设计施工技术,既实用实效,又美观大方,既保证了使用功能,又节约了工程造价。二是加大项目区优质品种和农业适用技术推广力度,促进项目区农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盘县在组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中,加强了自主开发品种盘玉二号、四号、五号的试验示范,带动了面上大面积的推广普及,在水塘板桥项目区还开展了旱地分带轮作以及粮经、粮药、粮菜间作示范,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和经济效益不断提高。

5、强化项目和资金管理,严格执行有关规定。一是认真做好前期工作,深入项目区认真调研,实事求是,科学规划;二是严格执行批复计划,对上级批复的项目计划总是认认真真执行,超计划完成,没有出现擅自调资金、调项目、调规模的情况;三是严格执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和资金管理办法》,实行“三专”管理和县级报帐,县级配套资金按时足额到位,上级有偿资金按期归还。

五、几点建议

盘县的农业综合开发虽然取得了较大成绩,但也还存在着开发面铺得过大,资金投入比较分散,综合配套治理力度不够,生态治理措施较薄弱,旱地治理措施跟不上,农业结构调整难度大,优势农产品不突出等问题。因此,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保护和利用好资源,建设可持续的山区农业,对盘县今后的农业综合开发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进一步在“综合”二字上下功夫。一是要加强对旱耕地的综合开发,进一步挖掘土地的生产潜力。“九五”至“十五”期间,盘县的农业综合开发主要在水作农业区,而大面积的旱地开发还是一个薄弱环节,旱地还存在着干旱、瘦薄、土壤偏酸和水土流失等限制因素,要提高整个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把开发重点逐步转移到“旱坡地”的综合治理上。二是拓展开发内容,要真正体现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农林牧副协调发展。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奋斗目标,农业综合开发更要有新的思路。因此,在项目布局上,要进一步体现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措施的组装配套,特别要重视林业生态措施,以保证农业的持续发展;在硬件建设上,着重解决工程性缺水问题,建设引水灌溉工程,发展旱地小水窖,完善防洪排涝设施。同时要完善道路建设,把项目核心区内机耕道路、田间步道和村寨道路建设结合起来,和农村沼气建设、改厕改圈结合起来,改善村容村貌;在软件开发上,要加强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强化农民技术培训,不断引进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提高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三是加大综合投入力度,在统一规划的前提下,在农发资金投入的基础上,引导其它资金投入项目区,加大投资强度,提高综合效益。

2、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把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和保护结合起来。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既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措施。要根据项目区的具体条件,规划实施好水土保持林,要做好与国家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建设工程的结合,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提高综合效益。同时对条件较好的旱坡地,要因地制宜规划种植一些经济林木,使之在保持水土的情况下,让农民有一定收入。

3、把农业综合开发和调整结构结合起来,提高经济效益。在项目区结合土地治理项目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安全的优质粮食品种、饲料作物、无公害蔬菜、优质水果等区域特色农业。同时要提高结构调整的质量和效益,把建设规模、实施质量和效益目标统一起来。要千方百计提高建设标准和管理水平,要解决重发展轻管理的现象。进一步强化项目建设管理,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和目标管理责任制,搞好项目建设期全过程的管理,保证项目如期达到效益。

4、加强科技示范,促进农业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要加大对各项农业适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科技贡献率。在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要组织实施对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有引导作用的科技示范项目,发挥科技在提高农业生产力上的重要作用。要重点抓好对农民的培训,增强农民吸收、消化、利用先进农业适用技术的能力;抓好良种繁育体系的建设,提高优良品种在项目区的推广面积;搞好项目区农作物规范化栽培,搞好各种优质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及综合加工利用技术应用;加强节水农业示范和设施农业示范。

5、完善项目建后管护机制。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由于人员和机构职能所限,主要是负责项目前期工作和实施期间的管理工作,建议项目竣工验收后,要将项目后续管理纳入行业部门的管理体系中进入常规管理。农业工程如沼气池、各类种植基地、农业服务设施建设等由农业行政部门安排进行技术跟踪服务;水土保持林项目验收合格达到成活率和保存率后,纳入林业部门进行管理,落实必要的管护费;水利工程由水利部门进行跟踪管理,积极推行用水者协会、有偿承包和受益农民自主参与管理等方式,进一步发挥村委会的作用,组织农民投劳进行维护,摸清灌区内各家各户的受益面积,加强合理收费,落实管护责任,使水利工程的管护制度化、规范化,让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同时,建议县级财政每年预算安排必要的经费对水毁严重的工程进行补助维修。

第三篇:第六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典型材料

滨州市滨城区第六期农业综合开发

项目实施情况汇报

2003年至2005年,滨城区严格按照省、市开发办的要求,科学规划,狠抓落实,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任务,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其中2004、2005两年连续在滨州市农业综合开发县区排名中列第一位。现把本区第六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情况总结如下。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投资

滨州市滨城区2003-2005年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计划总投资233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731万元、省投资523万元;市拨款72万元;区配套143万元;县以下自筹866万元。

2、完成的主要开发任务

(1)中低产田改造

改造面积5.1万亩,共开挖疏浚各级沟、渠、路775条457公里,动土290万方;修建高标准建筑物687座,衬砌渠道7公里,建设生产路138公里。适地适树高标准植树39.2万株,农业及科技措施按要求落实。

通过项目实施,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都有较大提高,每年可新增产值2053万元,利润1143万元,新增粮食728万公斤,棉花39万公斤,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300元以上。

(2)农业产业化项目

建设隆达食品有限公司有机蔬菜种植与加工产业化项目1个。建设生产车间1900平方米,500吨冷库一座,建设高标准有机蔬菜种植基地1000亩,形成了年加工出口3000吨的生产能力,预计年销售收入2300万元,1

实现利税180万元。

二、项目实施做到了“五个标准”、“两个到位”

“五个标准”是:

1、方田网格设计标准规范

针对本区土地资源丰富,地下水位偏高,中低产田多受盐碱为害的特点,因地制宜,统一标准设计,每个大方田不超过300亩。大方田沟深2.5米以上,充分发挥方田建设淋盐排碱的作用。每个大方田内划分出3个条方田,每个条方田75亩。由于规划符合实际,标准统一,确保了方田的美观和实用。

2、农田林网建设标准高

围绕新建沟路,按照规范化要求,设计宽2米深1米的绿化带沟,栽植2行树木,建成林网。林网建设由乡级绿化领导小组组织专业队统一栽植,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盐碱较重的地片多栽植抗盐碱能力较强的白腊,其它地片选栽速生杨、柳树、乔桑等树种。栽植做到“大坑大水”,栽后及时大水浇灌,项目区树木成活率达到了95%以上。

3、建筑物规划布局合理,质量标准高

在建筑物设计施工中,所有建筑物全部采用水泥砂浆砌石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物分布安排上,层层召开专题会议,充分争取村级意见和建议,本着必要、实用的原则合理布局,达到整个项目区不出现竹节沟。整个方田建筑物设计科学实用,建筑标准高,并做到不修多余建筑物。项目区道路达到了“进的去,转得开,出得来”的要求。

4、灌溉渠系设计标准,符合治碱改土要求

按照各地耕地分部情况,基本达到斗渠控制灌溉面积1400亩左右,农渠垂直于斗沟,间距100米,控制灌溉面积70亩左右。根据项目区立地条件,本着旱、涝、碱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原则,大方田沟深2.5米以上,小方田沟深1.5米以上,真正起到了淋盐排碱的作用。项目区内达到20年

一遇的防涝标准。目前看,开发的效果已十分明显。通过对2003至2004年项目区的监测,地下水位已普遍下降了1米以上,耕层土壤含盐量下降了1倍左右,实现了低产变中产、中产变高产的目标。

5、农业产业化项目达到了标准化生产

隆达食品有限公司承担的农业产业化标准化项目,基地内实行严格的有机蔬菜生产技术,2006年,有600亩面积已通过美国“NOP”和德国“BCS”有机蔬菜产地认证。有机蔬菜生产的发展,将明显提高本区蔬菜生产产业化、标准化档次,促进“外向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和生产基地的发展。

“两个到位”是:

1、农业科技措施落实到位。综合利用机械深耕、机械整平等措施,整平土地,优化土壤理化性状。按照每100亩取一个土样的标准,三年共取土样510个,进行土壤养分化验,根据化验结果,分村制定配方施肥实施方案,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同时,举办区、乡、村层层技术培训,印发技术资料10万份,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在综合开发中的作用。

2、领导重视,措施到位。首先,市开发办领导十分重视滨城区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在项目实施中实行全程调度,并多次现场指导,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和高标准完成。第二,区、乡两级领导认识到位,真正把农业综合开发作为一项富民工程来抓。各承担项目的乡镇,明确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列入本乡镇所有重点工作的第一位。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始终坚持科学务实的态度,在施工质量上不打折扣,确保建成放心工程。第三,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宣传。通过报纸、电视、层层召开项目会议等形式,加大项目宣传工作力度,让广大农民认识到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意义。为农业综合开发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三、落实其它保障措施

1、创新开发运行机制。一是创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生成机制。在项目的安排上,注重实地考察,加强项目评估,全面推行专家评审制度。把

符合产业规划和开发效果最好的区域,列入项目实施范围。二是进一步引入竞争机制。第六期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均实行竞争立项,做到优中选优。同时,提高项目实施单位的积极性,加强实施责任心。三是健全农业综合开发监督、检查制约机制。实行项目工程招投标制。通过加强项目管理,保证了开发质量,提高了服务水平,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先后制定实施了多项工程监理措施和管护措施,重点工程实行监理制,工程完成后马上落实管护措施。

2、狠抓亮点示范工程,努力扩大项目实施的影响力

一是有机蔬菜生产基地建设亮点突出。目前有机蔬菜生产基地面积已达到3800亩,有力地提升了本区蔬菜生产标准化水平。二是实施节水灌溉技术示范。项目区衬砌渠道7公里,带动了滨城区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三是堡集蔬菜、桑蚕基地建设成效显著。扶持发展无公害韭菜基地建设5500亩;发展桑蚕基地2500亩。

3、资金管理严格规范,专款专用。严格按照《农业综合开发财务管理办法》、《山东省农业综合开发县级报账提款暂行办法》等有关规定执行。实行项目资金报账制,确保项目资金足额到位。

总结我区第六期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按照上级要求,较好地完成了项目开发任务。但与本市其它项目县相比还存在一些不足,与全省先进项目单位相比,有些地方还有不少差距。我们决心,在今后的项目实施中,再接再厉,自我加压,把本区农业综合开发工作推向一个新水平。

滨州市滨城区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2007年4月17日

第四篇:07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典型材料

发挥规模开发优势 实现旱涝碱综合治理

滨州市滨城区人民政府

滨州市滨城区位于鲁西北,属黄泛平原,退海之地。全区耕地面积70万亩。旱、涝、碱是影响本区耕地生产能力的主要限制因素。近年来,滨城区立足实际,抢抓机遇,按照以规模开发为重点、以规划设计为先导、以项目建设为载体、以完善机制为手段、以提高开发效益为目的的基本思路,大力实施规模开发,强化土地改良,实行旱、涝、碱综合治理,收到了明显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

一、科学规划设计,突出规模开发

农业综合开发是一项系统工程,特别是2003年以来,农业综合开发规模大,投资大、标准高、要求严。为了防止开发过程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从工程的规划设计就坚持科学编制开发规划。重点抓好三个方面。

一是科学编制规划。按照省、市要求,由区农开办牵头,组织农业、林业、水利、科技、畜牧、水产等部门的技术骨干,组成强有力的勘测、规划、设计队伍,对全区中低产田现状及开发计划进行总体规划,明确了第六期及以后的开发规划整体思路。

二是准确定位开发重点。针对本区中低产田面积大且旱、涝、碱是耕地生产力主要限制因素的特点,突出旱、涝、碱综合治理。设计了深沟排碱降低地下水位,合理布局方田网格,科学安排田间工程设施等。

三是严格按照规划设计实施。对项目区涉及的部门,区委、区政府要求必须按规划设计执行,坚决杜绝“领导工程、面子工程、人情工程”等不良现象,确保了规划设计的顺利实施。如在建筑物设计施工中,所有建筑物全部采用水泥砂浆砌石结构或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物分布安排上,层层召开专题会议,充分争取村级意见和建议,本着必要、实用的原 则合理布局,达到整个项目区不出现竹节沟。整个方田建筑物设计科学实用,建筑标准高,并做到不修多余建筑物。项目区道路达到了“进的去,转得开,出得来”的要求。

四是突出规模开发,2003年以来,全区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项目总面积达到了7.3万亩,共开挖疏浚各级沟、渠、路1078条659公里,动土420万方;修建高标准建筑物924座,衬砌渠道19公里,建设生产路268公里。项目区适地适树全部建设高标准林网。通过项目实施,项目区整体面貌大为改观。通过项目实施,项目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民收入都有较大提高,每年可新增产值2939万元,利润1632万元,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041万公斤,棉花56万公斤,项目区农民人均增收300元以上。

二、立足本区实际,围绕旱、涝、碱综合治理,提升开发成效 滨城区属黄河冲积物淤积,海水逐渐退缩而成陆地,土壤不同程度受到过海水侵渍,80%以上的地片潜水埋深不足4米,近几年以来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大多潜水埋深在1—3米,地下水矿化度高,平均2.6克/升,中低产田多受盐碱为害。因此,在农业综合开发设计上,我们采取了深沟降低地下水位,合理设计方田网格,配套田间灌排设施,引黄淋盐改土,以提升耕地生产能力的方案。重点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方田统一标准设计,每个大方田250亩--300亩。大方田沟深2.5米以上,充分发挥方田建设淋盐排碱的作用。每个大方田内划分出3个条方田,每个条方田75亩,条方田沟深2米。由于规划符合实际,标准统一,确保了方田的美观,同时起到了极好的抗旱、防涝、淋盐改土的效果。

二是灌溉渠系设计标准,符合治碱改土要求。按照各地耕地分部情况,基本达到斗渠控制灌溉面积1400亩左右,农渠垂直于斗沟,间距100米,控制灌溉面积70亩左右。根据项目区立地条件,本着旱、涝、碱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原则,斗级沟深2.5米以上,农级 沟深2米以上,真正 起到了淋盐排碱的作用。项目区内达到20年一遇的防涝标准。目前看,开发的效果已十分明显。通过对2003至2004年项目区的监测,地下水位已普遍下降了0.4米以上,特别是以前潜水埋深1米左右的地片,潜水埋深下降更为明显。地下水矿化度普遍下降了0.6克/升,耕层土壤含盐量下降了30%左右,耕地生产力明显提高,实现了低产变中产、中产变高产的目标。

三是农田林网建设标准高。农田林网建设是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内容。在几年来的开发实施中,我们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与保护生态环境有机结合起来,围绕新建沟路,按照规范化要求,设计宽2米深1米的绿化带沟,栽植2行树木,建成林网。林网建设由乡级绿化领导小组组织专业队统一栽植,本着适地适树的原则,盐碱较重的地片多栽植抗盐碱能力较强的白腊,其它地片选栽速生杨、柳树、乔桑等树种。栽植做到“大坑大水”,栽后及时大水浇灌,项目区树木成活率达到了95%以上。林网的建成,不仅笃显了农业综合开发的面貌,同时,有力地促进了本地的新农村建设。

四是领导重视,措施得力。首先,市开发办领导十分重视滨城区的农业综合开发工作,在项目实施中实行全程调度,并多次现场指导,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和高标准完成。第二,区、乡两级领导认识到位,真正把农业综合开发作为一项富民工程来抓。各承担项目的乡镇,明确把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列入本乡镇所有重点工作的第一位。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始终坚持科学务实的态度,在施工质量上不打折扣,确保建成放心工程。第三,加强农业综合开发宣传。通过报纸、电视、层层召开项目会议等形式,加大项目宣传工作力度,让广大农民认识到农业综合开发的重要意义。为农业综合开发创造了良好的工作环境。

五是农业科技措施落实到位。综合利用机械深耕、机械整平等措施,整平土地,优化土壤理化性状。按照每100亩取一个土样的标准,三年共 取土样510个,进行土壤养分化验,根据化验结果,分村制定配方施肥实施方案,指导农民科学施肥。同时,举办区、乡、村层层技术培训,印发技术资料10万份,充分发挥农业科技在综合开发中的作用。

三、加强工程管护,充分发挥农业综合开发的长期效益

实现工程设施管护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构建农业综合开发工程管护的长效机制是农业综合开发必须面对的问题。在几年来的工程管护工作中,主要做了以下三点。

一是明确工程产权,每个项目工程竣工后,都要及时进行资产移交,明确产权关系。这样即可以保证工程效益的发挥,又能更好地落实各项管护措施。对于林网管护,采取植活一片,承包一片的办法,全部承包到户,不留死角。

二是确定管护组织,落实管护经费。管护组织可以针对不同的项目工程采取不同的形式。对于公益性和非盈利性的项目工程,由乡镇和村队统一组织人员进行管护,成立专职管护队。对于农田林网树木到达砍伐期后,砍伐的树木由承包人负责及时补植,以保证林网完整。管护经费原则上由项目区乡镇和村筹集,经费来源主要是经营性和盈利性项目工程拍卖、租赁、承包所得,不足部分由乡镇和村从其它收入中列支。同时,建议上级在下达项目资金计划时,按照一定比例列支项目区管护经费,在项目竣工后的一定时期内,通过报账制落实管护经费。

三是建立项目管护监督制度。区农开办在做好新项目实施的同时,做好老项目区的管护监督工作。对于管护好的单位作为安排新项目的重要条件来考虑,对于项目管护差的单位,区委、区政府责令限期改正,努力提高项目工程管护水平。

2007年4月17日

第五篇: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及项目实施程序

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及项目实施程序

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支持和促进农业综合开发、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地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而作出的战略决策。新时期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仍然是关系党和国家全局的重要问题。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和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分别将促进农民增收和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生产能力确定为当前工作的重点。农业综合开发与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农村生态环境改善关系密切,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温家宝总理指出实践证明,农业综合开发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家

一、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种类及构成

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土地治理项目,一类是产业化经营项目。

1、土地治理项目包括中低产田改造、农业生态工程建设等 中低产田改造是针对那些产量较低的农田,通过到水或打井,疏通灌排渠道,改良土壤。配肥地力,整修田间道路,营造农田防护林,提高机械化耕作程度,引进先进科学技术等综合盖在措施,建成高产稳产农田。它包括:水利措施、农业措施、林业措施、科技措施四项。

1、水利措施又包括排灌站、机电井、输变电线路、衬砌渠道、埋设管道。配套建筑物等小项;

2、林业措施包括营造农田防护林、苗圃建设内容;

3、林业措施包括营造农田防护林、苗圃建设;

4、科技推广措施包括技术培训、仪器装备和示范推广等建设内容。

2、农业产业化经营项目是指通过扶持粮棉油等主要农产品以外的直接经济效益较快的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生产项目从而辐射带动广大农户实现增收的措施。它包括种植养殖基地、农产品加工和流通设施三类小项。农业综合开发是一个系统工程,从项目设置。实施上坚持综合治理、综合开发全面发展。

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比例及构成

农业综合开发投入实行“国家引导、配套投入、滚动开发”。即中央财政资金是“引子”,地方财政(省市县三级)要配套,农民群众投工投劳及自筹资金。

(一)中低产田改造项目资金构成

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大体比例为中央财政投入要占到总投入的45%,地方财政配套资金达到20%,群众自筹资金35%(其中投工投劳折资必须占到自筹资金的50%)。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资标准2004年为每亩410元,其中对财政资金280元。投资标准及财政资金投入标准 每年以10%左右的比例递增。

(二)产业化经营资金构成

产业化经营项目资金来源也为中央财政资金、地方财政资金企业自筹三类,各种资金比例为中央财政分地方财政配套资金比例为1∶0.5,地方配套资金中省级占80%,地市占20%,财政资金中有偿与无偿比例为75∶25,自筹资金必须占到中央财政资 金的70%以上。

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项目管理

(一)土地治理项目立项条件及程序

1、立项条件

项目实施区水土资源条件好、乡镇村组领导重视开发,农民群众投资投劳及搞开发积极性高并主动筹资。

2、立项程序

①制定开发规划和建立项目库。县办依照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政策及县上农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对土地治理项目进行统一规划,并制定阶段性开发方案。各乡(镇)在申请立项之前,应编制初步选定的项目建议书,存入项目库,待国家投资可能时,再从项目库调为逐级上报。

②编制项目建议书。主要内容包括:项目背景;开发的必要性;建设范围、地点、规模;主要治理措施;投资估算及来源;效益分析等。并附项目村组、乡镇对项目实施中及筹资投劳进行承诺。

③提出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内容包括:项目背景,包括自然、社会、经济等现状;资源评价;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治理范围、地点、规模;项目规划图;主要工程措施及布置图,工程量和工作量;投资概算及筹资意向,效益评价(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施方案、组织领导和管理措施等.④评估论证。项目评估是对拟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 查和评价,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资金配套与偿还能力的可靠性进行全面系统的论证,提供决策依据。项目评估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向结合,动态分析和静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坚持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统一,进行综合分析的论证,力求客观公正。评估论证主要由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部门负责组织,国家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评估范围仅限于新增和调整开发区、新增中央财政投资在1000万元以上(含1000万元)的项目。

⑤组织扩初设计或制定实施方案。扩初设计或实施方案是制定项目计划的主要依据,其内容包括:项目总体设计,主要建筑物设计,机械、设备及仪器购置计划,配套设施设计,主要工程概算,设计图纸等。扩初设计应由具备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承担,由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部门负责组织审批。

⑥计划报批。项目计划由下向上逐级上报审批,而后由上向下逐级批复下达。

(二)产业化经营项目立项条件和程序

1、立项条件。

①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要与土地治理项目密切协调,原则上在国家立项的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内安排,对带动项目区农民发展商品生产。增加收入有直接和明显的促进作用,实现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②项目要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本地区的农业整体发展规划。③要实行产业化 经营。④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⑤要集中投入,规模经营。

2、立项程序

①项目建议书。项目单位要在国家立项的农业综合开发区内,根据当地农业综合开发多种经营项目的中长期规划,按照多种经营项目的立项条件,在调查研究和科学规划论证的基础上,进行项目初选,形成项目建议书。②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③项目评估。④计划编报。⑤计划审批。

(三)项目实施

1、项目计划经批复下达后,建设单位要严格按有关规定进行设计、施工,不得擅自变更项目的建设地点、期限、规模、内容和标准、如因特殊情况,确需变更的,要报农业综合开发部门批准。

2、项目建设标准。

(1)项目区农业基本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高;通过项目建设,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加快项目区农业现代化进程。

(2)项目区有明确的区域范围,按流域或灌区统一规划,并符合本地区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采取综合措施,集中治理,连片开发。

(3)平原地区的项目区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 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实现园田化;丘陵山区的项目区,川地基本实现园田化,坡地基本实现梯田化。

(4)项目区及主要工程建筑物设立永久性标志,管护组织和管护制度健全,责任落实,各项工程设施保持完好,能较长时期发挥效益。

对各措施具体要求参照农业、林业、水利等部门有关技术规范和建设规范。项目建设中严格推行资金“直通车”、目标责任制、竞争立项制、项目公示制、工程招标制、大宗物资采购制、工程监理制、项目县区动态管理制等、末位惩罚制、计划变更处罚制、验收责任追究制、项目资金捆绑使用制、县级报账制等13项制度,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和细化操作程序,坚决杜绝项目和资金按部门分配、分割的老机制和违反廉政建设规定的现象,掌握农业综合开发工作的主动权。

四、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管理

1、报账程序

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执行县级财政报账制和资金直通车,项目实施单位申报、农发办组织验收。县财政一句验收结果补助标准直接将项目建设资金拨付项目实施单位。

2、有偿资金使用

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要实行专人管理,专户储存,专账核算,做到专款专用。各级财政部门、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要按照统一的会计制度加强汇集核算,做到账账相符、账表相符、账实相符。财政有偿资金的管理,重点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要认真签订有偿资金借款合同,切实落实还款责任。对用于各类项目的有偿资金,应区分不同情况,把债务分别落实到最终受益人;二是要全面掌握债务落实和债务人的变动情况,对债务人发生变更的,要及时办理债务变更手续;三是要结合各地具体情况,采取多种形式的还款保证措施,包括:在借款时办理必要的抵押、担保手续;建立健全奖惩机制,对还款好的地区予以奖励,对不按时还款的地区加收与其占用费、减少投资、暂停立项直至取消开发县的资格;四是要逐步建立还款保证金,例如,可从效益好、建设期短的项目上提前收回的资金和水利工程拍卖试点收回的资金中安排一部分,用于建立还款保证金。

五、农业综合开发自筹及投工投劳规定

下载崆峒区2001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word格式文档
下载崆峒区2001年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甘肃省崆峒区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实施计划2011.3.[共五篇]

    甘肃省崆峒区2011年农业综合开发 林业生态示范项目实施计划 一、基本情况 (一)自然概况 1、地理位臵 崆峒区行政隶属于我省平凉市,地处甘肃省东部,六盘山东麓,泾河上游,是平凉......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管理办法

    临渭区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项目是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工程的实施对加快当地水土流失治理,改善项目区农......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议书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议书1、 项目区所在位置 项目区位于##公路以西,##镇内,涉及新碰、野为、征拖、七氦、周开、平垛、蒋论、南可、四还、董是、小袁11个行政村,总人口2.06万人,......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议书

    **县**乡**村大党山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议书一、项目概况:1、建设项目名称:**乡**村大党山农业综合开发2、项目承担单位:**县**乡**村委会3、项目负责人:电话:***4、项目......

    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议书

    项目编号: 江苏省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 项目建议书 项目名称: XX县凤凰岭薄壳山核桃林基地 建设地点: XX 县(市、区) XX 镇 XXX 行政村 项目规模: 2000 亩 项目总投资: 625 万......

    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 招标投标管理实施细则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提高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质量和项目管理水平,根据《国家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招标投标管理暂行办法......

    2013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总结1

    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实 施 总 结 2013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在桂果镇东红村、联新村和果底村实施。工程总投资521 万元,其中:财政资金486 万元,群......

    2005年度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实施情况汇报825

    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目建设顺利实施。 农业综合开发是解决 “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也是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为推进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改善农业生产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