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税收概论作业一
《税收概论》作业
(一)本次作业在第六章资源税讲完之后做。可以在第三章营业税讲完之后发放作业题目。本课程作业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客观题部分”,由15个选择题组成,每题1分,共15分。第二部分为“主观题部分”,由简答题和计算题组成,共15分。作业总分30分,将作为平时成绩记入课程总成绩。
客观题部分:
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15题)
1、税目是课税对象的具体化,确定税目往往同确定税率同步进行,并以税目税率表的形式表示出来,下列税种没有列示税率税目表的是(C)。
A、消费税B、营业税C、增值税D、资源税
2、在累进级距临界点附近可能出现税负增长超过所得额增长的不合理现象的有(D)。
A、定额税率B、超额累进税率C、比例税率D、全额累进税率
3、假设某纳税人的实际收入是1000元,应税收入对应的税率是10%,则下列关于起征点和免征额的相关计算正确的是(B)。
A、若起征点是800元,该纳税人应缴税额是(1000—800)×10%=20元。
B、若起征点是800元,该纳税人应纳税额是1000×10%=100元。
C、若免征额是800元,该纳税人应缴税额是1000×10%=100元。
D、不管免征额是800元还是起征点是800元,纳税人应纳税额都是20元。
4、按税收与价格的关系分类,税收可以分为(B)。
A、直接税与间接税B、价内税与价外税
C、财产税与所得税D、含税价格与不含税价格
5、增值税是以(A)为征税对象的一种税。
A、所得额B、级差收入
C、法定增值额D、财产收益
6、增值税纳税人销售货物或应税劳务的组成计税价格的计算公式为(A)。
A、成本×(1+成本利润率)+ 消费税税额
B、(材料成本+加工费)÷(1—消费税税率)
C、含税销售额÷(1—税率)
D、(到岸价格+关税)÷(1—消费税税率)
7、下列属于增值税混合销售行为的有(C)。
A、建筑公司包工包料为某单位盖房
B、建材商店销售建材的同时,也提供装饰、装修业务
C、空调专卖店销售空调并提供安装服务
D、汽车制造厂既生产销售汽车,又提供汽车修理业务
8、下列纳税人中属于消费税纳税人的是(A)。
A、卷烟厂与卷烟批发公司B、白酒批发公司
C、化妆品专卖店D、收购鞭炮、烟花的供销社
9、根据消费税暂行条例规定,纳税人委托加工的应税消费品(A)。
A、由受托方于委托方提货时代收代缴税款B、由委托方提货时纳税
C、由委托方于销售时纳税D、不纳税
10、某运输公司运输一批货物出境,收取全程运费60 000元,含万分之五的保险费,出境
后有境外某运输公司承运,付给境外承运公司25 000元,其计税营业额为(C)。
A、25 000元B、34 700元C、35 000元D、60 000元
11、某运输公司2007年10月运营收入为30万元,运营支出为10万元,该公司应纳营业税额为(B)。
A、6千元B、9千元C、2万元D、1万元
12、某建筑安装公司自建一幢商用办公楼,已全部销售,取得销售额1500万元,建筑安装工程成本1000万元,当地税务机关核定建筑安装工程成本利润率为15%,则该建筑安装公司应缴纳的营业税税额的计算正确的是(C)。
A、1500×3%+1000×(1+15%)÷(1-5%)×5%B、1000×(1+15%)÷(1-3%)×3%
C、1500×5%+1000×(1+15%)÷(1-3%)×3%D、1500×5%
13、甲企业提供180万元(不含税价)的原材料,委托乙企业加工化妆品,提货时交付加工费3.5万元(含税价)。乙企业同类化妆品不含税售价275万元。化妆品消费税税率为30%,则甲企业应该缴纳的消费税的计算方法正确的是(D)
A、(180+3.5)÷(1-30%)×30%;B、180×30%
D、275×30%;D、不用缴纳
14、某企业本月份将自产的一批生产成本为20万元(耗用上月外购材料15万元)的食品发给职工,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应反映应纳税额计算为20×17%;B、应反映销项税额的计算为20×(1+10%)×17%
C、应反映销项税额的计算为20×17%; D、应反映应纳税额计算为20×17%-15×17%
15、下列关于城市维护建设税的说法正确的是(A)
A、城市维护建设税计税实行区域差别比例税率;
B、城市维护建设税不能随三税的减免而减免;
C、由于专款专用于城市的公共事业和公共设施的维护,因而,不在农村征收;
D、城市维护建设税的相关减免规定可概括为“进口不退,出口不征”。
主观题部分:
一、简答题(每题3分,共2题)
1学内容通过举例对这两个概念进行界定。
答:
起征点指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界限,免征额则
是税法规定的全 部数额中免于征税的数额。两者有部分相同点,即当课税对象的额度小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都不予以征税。但是两者有着很大的不同,当课税对象的额度大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采用 起征点制度的要对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采用免征额制度的仅对课税对象超过免征额部 分征税。在税法中规定起征点和免征额是对纳税人的一种照顾,但两者照顾的侧重点显然不 同,前者照顾的是低收入者,后者则是对所有纳税人的照顾。对所有的纳税人来说,个人所 得税的计税额度都会扣除低于法定界限的部分,仅对界限以上的部分征税,因此,个人所得 税的这种法定界限应称免征额。
2、增值税、营业税和消费税都是对商品或劳务的流转额课征的流转税,请从课税范围的角度简述这三种税的区别和联系。
答:增值税的应税范围:销售货物、提供加工、修理修配劳务,其中,货物指的是
有形的动产;营业税的应税范围是除加工、修理修配之外的劳务,销售不动产、转让无形资 产;消费税的应税范围:特定的消费品(可列举一二),并说明,这些特定的消费品都是有 形的动产;增值税和营业税的关系:两者在征税范围上是互补的,因而,属于营业税应税范 围的一定不属于增值税的应税范围,反之依然;增值税和消费税的关系:消费税的应税产品 都是属于增值税应税范围的,增值税中只有消费税税目表里列举出来的的特定消费品才是消 费税的应税范围;因而,营业税和消费税的关系与营业税和增值税的相同
二、计算题(9分,共1题)
某联合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2009年12月生产经营情况如下:
(1)专门开采的天然气45000千立方米,开采原煤450万吨,采煤过程中生产天然气2800千立方米。
(2)销售原煤280万吨,取得不含税销售额22400万元。
(3)以原煤直接加工洗煤110万吨,对外销售90万吨,取得不含税销售额15840万元。
(4)企业职工食堂和供热等用原煤2500吨。
(5)销售天然气37000千立方米(含采煤过程中生产的2000千立方米),取得不含税销售额6660万元。
(6)购入采煤用原材料和低值易耗品,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支付货款7000万元、增值税税额1190万元。支付购原材料运输费200万元,取得运输公司开具的普通发票,原材料和低值易耗品验收入库。
(7)购进采煤机械设备10台,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每台设备支付货款25万元、增值税4.25万元,已全部投入使用。
已知:资源税单位税额,原煤3元/吨,天然气8元/千立方米;洗煤与原煤的选矿比为60%。要求:
(1)计算该联合企业2009年12月应缴纳的资源税。
资源税: ①外销原煤应纳资源税=280×3=840
②外销洗煤应纳资源税=90÷60%×3=450
③食堂用煤应纳资源税=0.25×3=0.75
④外销天然气应纳资源税=(37000-2000)×8=28 应缴纳资源税合计=840+450+0.75+28=1318.75
(2)计算该联合企业2009年12月应缴纳的增值税。
增值税: ①销售原煤销项税额=22400×17%=3808
②销售洗煤销项税额=15840×17%=2692.8
③自用原煤销项税额=(22400÷280×0.25)×17%=3.4
④销售天然气销项税额=6660×13%=865.8
⑤进项税额=1190+200×7%+4.25×10=1246.5 应缴纳增值税:3808+2692.8+3.4+865.8-1246.5=6123.5
第二篇:国际政治学概论作业一
福师13春《国际政治学》练习题一
一、名词解释: 1.新主权有限论
答案要点:即认为随着冷战的结束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越来越结成为统一的整体,传统的主权观念在西方已经发生了变化,并且正在其他发展中国家出现变化,全球利益(毋宁说是西方的利益)越来越超越单个国家的国家利益,每一个国家必须首先服从于国际的或全球的利益。
2.时代主题
答案要点:时代主题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由世界发展主要矛盾决定、反映这一时期世界发展基本特征、并对世界未来发展具有全局性和战略性影响的重大问题。
3.国家主权
答案要点:所谓国家主权就是指一国固有的处理其国内和国际事务而不受他国干预或限制的最高权力。4.大国关系
答案要点:世界各个具有影响力的国家之间的关系。5.国家对外战略
答案要点:亦称国家的国际战略或全球战略,是国家为了根本国家利益,从世界全局出发,运用外交谋略制定的最基本的外交计划与外交策略。
二、简答题:
1.简述传统现实主义理论的基本特点。
答案要点:第一,“国家中心论”,即将主权国家、以主权国家为主体的国际体系作为研究的起点、主体、核心。现实主义最主要的三个基本理论假定,即“主权国家是惟一行为主体”、“主权国家是统一的行为主体”、“主权国家的对外行为是理性行为”,无不与“国家中心论”的研究方法密切相关。第二,“权力——利益中心论”,即把权力和利益及其相互关系作为国际政治研究的中心议题之一,将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看作是一种权力斗争、强权之争。第三,“对外政策中心论”,即国际政治学研究的“政策取向”,强调其与国家对外政策的密切关联性,强调个案研究和对策研究,注重国际政治研究的价值取向。第四,注重历史研究,包括国际关系史、外交史、战争史、政治思想史、法律思想史的研究,以史为鉴、以史为证。
2.国际社会形成的基础和前提有哪些? 答案要点:首先是人类政治生活的基本物质生产条件。其次是国际舞台上的各种行为主体和行为者。再次是国际行为或相互行为达致一定的结构状态,即国际社会主要成员发生对外行为和相互行为,并形成一定的结构。
3.国家主权的基本属性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要点:对内的最高统治权。对外的独立平等权。防范侵略的自卫权。4.简述“9•11”后大国关系调整的特点。
答案要点:首先,国际恐怖主义威胁的突显,使反恐上升为对大国关系具有支撑功能的新的利益交汇点。其次,传统的安全观念、安全思想和安全战略遭到强烈冲击,大国开始从根本上重新考虑涉及到国家安全的许多重大问题,并不同程度地调整了安全战略和对外政策。再次,大国关系出现了深度调整的趋势。大国关系在经历了冷战结束后的快速调整时期之后,失去了强劲的动力,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僵滞。
5.简述安全研究的对象与体系
答案要点:多数学者认为,安全研究的对象是综合的与多层面的。它的框架与结构可以分为横向与纵向两个体系。布赞等学者对安全研究体系的概括是比较有代表性的。
三、论述题:
1.试论马克思主义对国际政治学的理论贡献。答案提示:从以下几方面来回答: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时代观、二、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体系理论
三、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殖民地理论
四、马克思列宁主义国际政治经济学理论
五、马克思列宁主义战争与和平理论 2.试述国际组织的地位与作用。答案提示:从以下几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 第一,国际组织是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的重要力量。第二,国际组织是促进发展、推动合作的积极因素。第三,国际组织是推进国际政治民主化的有力手段。
福师13春《国际政治学》练习题二
一、名词解释: 1.历史终结论
答案要点:即日裔美国政治学家福山提出的所谓“共产主义失败”论。2.国家实力 答案要点:也称之为综合国力,是指一国所具备和拥有的各种力量的总和。3.外交
答案要点:是国家为了实现其对外关系的目标,推行与其相适应的对外政策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进行的各种形式的活动。
4.安全困境
答案要点:又叫“安全两难”,在国际政治的现实主义理论中,它是指一个国家为了保障自身安全而采取的措施,反而会降低其他国家的安全感,从而导致该国自身更加不安全的现象。一个国家即使是出于防御目的增强军备,也会被其他国家视为需要作出反应的威胁,这样一种相互作用的过程是国家难以摆脱的一种困境。
5.多极格局
答案要点:即多种政治力量相互制约,各种政治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各自独立、基本平等,相互之间不存在联盟或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
6.新主权有限论
答案要点:即认为随着冷战的结束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越来越结成为统一的整体,传统的主权观念在西方已经发生了变化,并且正在其他发展中国家出现变化,全球利益(毋宁说是西方的利益)越来越超越单个国家的国家利益,每一个国家必须首先服从于国际的或全球的利益。
8.大国关系
答案要点:世界各个具有影响力的国家之间的关系。
二、简答题:
1.现实主义学派与理想主义学派的主要分歧有哪些?
答案要点:(1)在政治哲学观上,现实主义崇尚人性恶,认为罪孽而贪权作为人的本性是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的。政治家的任务不是改造它、教育人,而是建设一定的政治机制去限制它,把人的好斗倾向减少到最低程度。(2)在伦理观点上,现实主义认为,抽象的道德原则并不适用于政治行为,国际社会的无政府状态(自然状态),使作为国家利益代表的政治家的行为准则,与文明政体内的个人行为准则根本不同。前者为保护本国利益,抵御外侮,完全可以采取对后者来说是不合乎道德的政策。(3)在看待国际组织和国际法的作用上,现实主义认为,它们与政治权力和利益相比,是微不足道的,因为后者是国家间关系的核心问题,各国利益冲突的不可避免性和不可调和性,使得国际关系只能用权力和实力来说话,道义和说教是行不通的。(4)在对国际社会及其发展前景的看法上,现实主义认为,国际政治学理论的任务是要说明世界的客观现状,而不是未来的行为准则,应当面对现实,为谋求本国的权力和利益而斗争。
2.简述和平与发展的关系。答案要点:和平与发展互为条件,两者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相互依存,互为因果,发展需要密切和平、和平离不开发展,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和平。
3.国际行为主体的类型有哪些?
答案要点:国际行为主体经历了一个由一元变为多元的发展过程,即由开始的单一主权国家行为主体逐步发展为国家与非国家两大类国际政治行为主体并存。
4.数字鸿沟的负面影响有哪些?
答案要点:伴随着信息和通讯技术迅猛进步,不同国家或经济体之间,在获得接入信息和通讯技术的机会与利用因特网进行各种业务活动方面,出现了明显的“数字鸿沟”。换言之,全球化收益的绝大部分由发达国家获得,发展中国家只能够获得其中的一小部分。而且就是这一小部分收益,发展中国家之间还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它们竞相开出各种优惠条件,如税收优惠,允诺最大限度地开放国内市场,承诺遵守发达国家制定的严厉的经济规则,甚至做出政治上的让步。
5.简述中国国际政治秩序的主张。
答案要点:中国积极倡导“国际新秩序”1988年9月邓小平倡导:“既要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又要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政治体系正处于新旧交替时期 中国的国际新秩序主张,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法律基础,以国家主权利益为相互关系的利益基础,既要反对任何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又主张不同制度国家和平共处,不要求摧毁任何一种社会制度,排斥某个国家。因此,我们不支持美国的“单极世界”主张,尽管欧盟、日本的“多极世界”主张与中国的多极世界主张有共通之处,但是他们的新秩序主张,本质上都是大国支配世界。中国不但主张多极化世界,而且主张大小国家国际法人格地位一律平等,建立具有公正合理的全新意义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6.简述传统现实主义理论的基本特点。
答案要点:第一,“国家中心论”,即将主权国家、以主权国家为主体的国际体系作为研究的起点、主体、核心。现实主义最主要的三个基本理论假定,即“主权国家是惟一行为主体”、“主权国家是统一的行为主体”、“主权国家的对外行为是理性行为”,无不与“国家中心论”的研究方法密切相关。第二,“权力——利益中心论”,即把权力和利益及其相互关系作为国际政治研究的中心议题之一,将主权国家之间的关系,看作是一种权力斗争、强权之争。第三,“对外政策中心论”,即国际政治学研究的“政策取向”,强调其与国家对外政策的密切关联性,强调个案研究和对策研究,注重国际政治研究的价值取向。第四,注重历史研究,包括国际关系史、外交史、战争史、政治思想史、法律思想史的研究,以史为鉴、以史为证。
7.国际社会形成的基础和前提有哪些?
答案要点:首先是人类政治生活的基本物质生产条件。其次是国际舞台上的各种行为主体和行为者。再次是国际行为或相互行为达致一定的结构状态,即国际社会主要成员发生对外行为和相互行为,并形成一定的结构。
8.国家主权的基本属性包括哪些方面?
答案要点:对内的最高统治权。对外的独立平等权。防范侵略的自卫权。
三、论述题:
1.试述影响外交政策目标设定的诸因素。
答案提示:从国际环境因素和国内环境因素来回答这个问题。
2.试论国际政治格局与世界经济格局之间的关系。
答案要点:
世界经济格局是指世界范围内各种国民经济类型和经济力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结构状态,或经济力量对比关系的状态。
经济格局与政治格局之间,既自成系统,又相互联系,密不可分。两者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
第一,世界经济格局的形成,是国际政治格局产生的基础和前提。国际社会的形成和发展,首先是世界经济的形成和发展,国际政治系统是建立在世界经济体系的基础之上的。正是由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才出现了现代意义上的国际政治,并在此基础上构成为一定的政治格局状态。
第二,国际政治力量的形成,与其所拥有的经济实力及其在经济格局中的地位紧密相关。一个国家或国家集团在国际政治中的行为能力如何,取决于多种因素,但经济实力地位是其中最基本的、并长期起作用的决定性因素。经济实力与行为能力是成正比的。
第三,世界经济格局的发展演变直接影响着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两者的演进呈同向性发展的趋势。
当然,国际政治力量对比关系对世界经济关系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第三篇:《管理学概论》在线作业一
C.麦克雷戈 D.泰罗
在线作业一 7.以下哪项不是授权的原则()。
一、单选题(共 16 道试题,共 32 分。)
A.授权可由授权者收回原则 福师10春学期《管理学概论》得分:32V 1.管理学是一门()的应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
A.传统的、针对性 B.新兴的、针对性
C.传统的、综合性 D.新兴的、综合性
2.决策作为管理的一种活动,包括了一定的步骤和程序,虽然决策的具体过程不尽相同,但就一般决策而言,主要分六个阶段,其中第五阶段是()。
A.发现问题
B.拟定可行方案
C.追踪检查
D.贯彻实施
3.()是人际关系学说的创始人。
A.法约尔 B.梅奥 C.麦克雷戈 D.泰罗
4.在人性理论研究方面最突出的成果是()的X理论和Y理论。
A.法约尔 B.梅奥 C.麦克雷戈 D.泰罗
5.哪一项是组织设计的原则()。
A.增强组织的凝聚性原则 B.激励员工并为员工提供行动指南原则 C.管理层次的原则 D.目标可用作绩效标准原则
6.《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的作者是(),同时他也被称为“管理过程理论之父”
A.法约尔 B.梅奥
B.按预期的组织目标授权的原则 C.按职能界限授权的原则 D.分等级原则
8.马斯洛提出的人的最高需要层次是()。A.生理的需要 B.自尊的需要 C.自我实现的需要 D.社会的需要
9.5W1H强制联想法中的1H是:()。
A.How much B.How many C.How old D.How
10.()诞生了一种进行变革的全新综合方法,称为组织发展(简称OD)。
A.20世纪三四十年代 B.20世纪五六十年代 C.20世纪七八十年代 D.19世纪七八十年代
11.()也是管理者为职工创造良好工作环境的必要条件之一。
A.职权 B.职位 C.权力 D.职能
12.以下哪项是定性决策方法()。
A.线性规则 B.不确定型决策方法 C.头脑风暴法 D.风险型决策法
13.定性决策的主要方法之一特尔菲法是由美国蓝得公司于()初发明的。
A.20世纪30年代
B.20世纪4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 D.20世纪60年代
14.目标管理是一个()的管理系统,它用系统的方法,使许多关键管理活动结合起来,并且有意识地瞄准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
A.单一的 B.复杂的
C.片面的 D.全面的15.()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A.法约尔 B.梅奥
C.麦克雷戈 D.泰罗
16.管理者是指从事管理活动的人,即在()中担负对他人的工作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工作以期实现()目标的人。
A.公司、公司
B.组织、组织 C.团队、团队 D.部门、部门
二、多选题(共 18 道试题,共 36 分。)得分:36V 1.影响组织变革成功的因素包括哪几项()。
A.变革推动者
B.决定应做哪些方面的变革 C.个人对变革的影响 D.评价变革
2.拟定评价计划的标准有()。
A.程序性分析 B.评价各种方案并择优 C.经济性分析
D.计划的执行
3.按照决策后果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决策可分为:()。
A.追踪性决策
B.确定型决策 C.风险型决策 D.非确定型决策
4.计划的基本特性包括()。
A.计划的未来性和有效性 B.计划的普遍性和重要性 C.计划的稳定性和弹性 D.计划的可控性和可操作性
5.目标管理的意义包括()。
A.加强业绩评价 B.加强短期目标和激励 C.在目标管理过程中要包含长期规划 D.目标管理是系统方法
6.计划制定可分为七个步骤,请选出不是这七个步骤的选项()。
A.建立目标 B.程序性分析 C.计划草案的拟定和检验 D.计划的执行
7.职权的性质包括()。
A.职权随职位而来,职位不同,权力也就不同 B.有明确的权力范围 C.职权与职位占有者个人因素无关,不论谁担任这个职务,其权力都一样 D.职权等于职位
8.通过霍桑试验,梅奥等人提出了人际关系学说,其主要论点包括()。
A.职工是“经济人” B.职工是“社会人” C.正式组织中存在着“非正式组织” D.新的领导能力在于提高职工的满足度,以提高职工的士气,从而提高劳动生产率
9.管理的职能包括()。A.计划 B.组织 C.决策 D.控制
10.请选出目标管理的优缺点()。
A.综合协调 B.个人承诺 C.其它危险 D.选择性预算
11.管理者的共同点可以从那三方面总结()。
A.组织地位 B.工作内容 C.组织责任 D.工作重点
12.管理的根本动力是发挥人的()。
A.协调性 B.主动性 C.积极性 D.创造性
13.管理学的主要研究方法有()。
A.归纳法 B.演绎法 C.比较研究法 D.试验研究法
14.从组织层次来看管理者分为()。
A.高层管理者 B.基层管理者 C.决策指挥者 D.职能管理者
15.以下哪几项是目标管理的过程()。
A.初步在最高层设置目标 B.明确组织的作用 C.下属人员目标的设置
D.拟定目标的反复循环过程
16.组织设计应考虑的因素有()。
A.目标明确和任务明确
B.完成任务的方法明确和管理效率高 C.决策合理性和沟通渠道畅通
D.稳定性与适应性和具有自我更新能力
17.组织变革的原因可归纳为以下哪几项()。
A.领导者的价值观 B.组织外部环境的变化 C.组织内部条件的变化
D.组织成员的期望与实际情况的差异也会到导致组织的变革
18.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今天,现代决策除了要满足准确化和高速化的要求外,还呈现出以下哪些新趋势()。
A.相关化 B.网络化 C.两极化 D.三元化
三、判断题(共 16 道试题,共 32 分。)得分:32V 1.所谓组织,是指人们为了达到一项共同目标建立的组织机构,是综合发挥人力、物力、财力的载体。()A.错误 B.正确
2.计划是所有管理中最基本的职能。()A.错误 B.正确
3.定量决策方法。又称软方法,主要是指在定性分析的基础之上,运用数学模型和电子计算机技术,对决策对象进行计算和量化研究,以解决决策问题的方法。()A.错误 B.正确
4.组织职能包括两方面含义:静态地组织人们分工协作的结构系统;集约资源、力量以实现目标的动态过程。()A.错误 B.正确
5.所谓授权,就是领导者为了避免事必躬亲和有效地进行管理控制,将其权力的一部分授予下属,并以此作为下属完成任务所必
需的客观手段。()A.错误 B.正确
6.直线制组织形式只适用于复杂的管理系统。()A.错误 B.正确
7.决策就是从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备选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并付诸实施的过程。()A.错误 B.正确
8.职权的分授可以是详细的,也可以是概略的,可以用书面形式,也可以用非书面形式,关键是应该做到授权的明确性。()A.错误 B.正确
9.预算是指用数字编制未来一个时期的计划。()A.错误 B.正确
10.计划按具体形态来分,可分为宗旨、目标、政策、程序、规划、预算。()A.错误 B.正确
11.弹性授权,是指静态授权,在完成一件任务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授权方式。()A.错误 B.正确
12.管理学是指人类长期从事管理实践活动的科学总结,是以企业组织为重点,研究管理活动过程及其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A.错误 B.正确
13.没有职权就不可能有组织的管理活动。()
A.错误 B.正确
14.组织变革是指为了提高组织成效而对现有组织进行改造的过程,这种改造涉及组织的方方面面,并将影响组织成员的职权、职责,以及组织内部的信息沟通等。()A.错误 B.正确
15.管理是指一定组织中的管理者通过协调他人的活动,以充分利用各种资源,从而实现组织行为的一系列社会活动过程。()A.错误 B.正确
16.滚动计划法是一种静态编制计划的方法。()A.错误 B.正确
第四篇:管理学概论书面作业一
案例分析:生产线组长的职责
案例原文:陈跃在大学念的是园艺,在一家规模很大的电子厂担任生产线组长,他知道自己对生产管理是外行,因此工作就特别认真、卖力。从上班到下班,他总是马不停蹄地四处奔忙,干劲十足。
吴亮原是采购科的物料组长,最近被提升为生产科长,他所辖的三位组长,陈跃就是其中的一位,吴亮最初对陈跃的印象非常好。不过,后来他发现陈跃所管的生产线常发生问题,而问题的症结就在陈跃身上。
原来,陈跃常常不在生产线上监督,一会儿跑库房领料,一会儿运不锈钢到清洗房,有时候交成品去给质检科检验,有时候则忙于产品入库,做的尽是领班或物料搬运工做的事。这时候,吴亮才豁然领悟到陈跃何以终日忙碌的原因,于是吴亮将陈跃叫到办公室,拿出组长工作说明书给他看,当面提示。吴亮希望陈跃把这些琐事交付给领班或物料搬运工,他自己则多在现场监督,并多费点心思在生产线的管理事务上。
陈跃受了吴亮的教训后,再也不敢随便离开生产线,只是由于忙习惯,一时要他把全部的精力放在生产线上,他也不知道如何着手才对。吴亮看在眼里,先后警告他好几次,但效果不佳,徒增陈跃的焦虑而已。后来吴亮发现陈跃坐在装配工旁整理零件,好像是在逃避什么以的,既可怜又可恨。
陈跃的生产线本来就时有缺料的现象存在,只是每次缺料并不严重,对生产进度没有影响,而且事后又很快恢复供料,所以当时吴亮仅是口头上提醒要特别注意物料的供需状况,并希望他能建立一套有效的物料管理办法。前几天,陈跃的线上发生了生产严重的缺料,整条生产线都停下来了。缺料的原因仍是由于陈跃疏忽了物料的供需状况,未能及时向采购物料组反映,以致延误了对外采购的时间,终于造成了断线。归根结底,问题的主要症结在陈跃没有建立一套有效的物料管理办法,导致他无法掌握各项物料的供需状况。吴亮对这件事非常生气,责令陈跃在一周内定制定一套有效的管理办法。
陈跃接到命令后,常在办公室苦思,久不得解。期限到了,他还是不知如何下手。吴亮对此甚表不满,但情势迫切,他只好亲自拟定物料管理办法。吴亮认为陈跃是个只动手不动脑的人,所以在办法拟定后,吴亮还向解说内容,示范给他看。这套办法实施后,吴亮仍是不放心,数次巡视现场,看看陈跃的处理过程,确认无误后,才放手让他做。
问:
1、你认为,作为生产线组长,陈跃主要的职责是什么?
问:
2、作为吴亮,应该如何帮助陈跃,使他能够胜任班组长的工作?
第五篇:税收概论讲稿
税
收
讲
稿
一、税收初论
(一)税收的普遍存在1、无处不在——空间
①
在世界之内,所有的国家都有税。只有轻重之分,没有有无之分。所谓“避税地”,是指有以下两种情况之一的国家或地区:一是没有所得税或财产税,但仍有其他税;二是所得税或财产税负担比较轻。在奥地利、爱尔兰、新加坡、瑞士等三十个著名的“避税地”,都有税收。
②
在一国之内,税收是广泛存在的。在历史上,许多事物都曾经征过税,如河流矿产、森林土地、牲畜人口等等,在英国还征过“窗户税”。在历史上,许多行为也曾经征过税,如生产经营、婚丧嫁娶、杀猪宰羊、我国现在对吃饭也在征税。这些事物和行为是广泛存在的,有的到现在还在征收,因此税收也就广泛存在。
③
山中寡妇
杜荀鹤
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
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徵苗。
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
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2、无时不有——时间
①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税收是为了满足国家的需要而产生的,只要有国家就会有税收。国家早在四千年前就产生了,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仍然会存在。因此,税收也早已存在,在四千年前的夏朝叫“助”,在三千年前的商朝叫“贡”,在两千前年的周朝叫“彻”,今后的税收叫什么,不得而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那就是,它必将随着国家一起,长期存在。
②
西方经济学的观点:税收最基本的作用是满足公共需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我说“三人行必有公共开支”。人类从原始社会开始,就有公共需要,如抵御其它部落入侵。随着社会的发展,公共需要不是越来越少,而是越来越多了,如调控经济、市政建设、环境保护等等,税收的作用越来越大。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有公共需要的存在,也就有税收的存在。
(二)税收的重要作用
1、制约政府的办事能力。
①
政府收入的意义。“有钱好办事”,对个人来说是这样,对一个政府来说,也是这样。收入多,政府能办的事情就多。美国为什么敢在世界上到处耀武扬威?主要就是因为它的经济实力雄厚,财政收入多。这近150亿美元。(中关财政收入比较)。中央政府是这样,地方政府也是这样,从省到地市县到乡,我们每一级政府都想在自己的任期内办几件大事,修条路、建个厂、上几个项目,反正要搞几个形象工程。但只有愿望是不行的,现在,很多乡镇政府工资都发不出去,还有多少能力办其他事吗?所以,能办成几件,每件事能办成多大的规模,最关键的就是看政府有多少钱。
②
政府收入的构成:债务收入、专卖收入、罚没收入、国有资产收入、税收收入。
③
税收在政府收入占大头,是影响政府办事能力的最主要的因素。
④
财政收入决定财政的能力。
2、影响个人的生活水平。
①
社会财富的分配:蛋糕,大小是不变的。在国家、集体、个人之间分配,此多彼少。
②
重税导致民不聊生。
《渔光曲》
云儿飘在海空,鱼儿藏在水中,早晨太阳里撒鱼网,迎面吹过来大海的风。
鱼儿难捕租税重,捕鱼的人儿世世穷。
爷爷留下的破棉袄,小心再靠它过一冬……
苛政猛于虎也
礼记
孔子过泰山,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
3、成为社会的兴衰因素。
①
社会兴盛必有好的税制。端午节,屈原投江,秦强楚弱。秦为什么会强?因为在屈原之前,秦孝公任用商鞅进行了变法,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就是“奖励耕织”。如何奖励呢?就是“不农之征必多,非农之租必重”,即对农业征收相对较轻的税,对其他工商业则征收重税。结果,“民以殷实,国以富强”,为秦统一六国打下了基础。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和康乾盛世,也都与税收有很大的关系。如西汉文帝“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实行轻徭薄赋;唐初重新颁布“租庸调法”;康熙推行“永不加赋”,雍正实行“摊丁入亩”。
②
社会**常起于苛捐杂税。农民起义的原因:昏君、奸相、贪官、兼并土地、横征暴敛,民不聊生,揭竿而起。历朝历代莫不如此。明末的李自成起义、王小波李顺起义。
③
税收成了打击政敌、争取民心的口号。美国的总统竞选,民国万税,闯王来了不纳粮。
(三)税收的基本特征
税收虽然重要,但却那么敏感,难道政府就没有更好的取得收入的方法?回答是否定的。因为税收具有其它取得收入的方法所不具有的优点。
1、强制性。
募捐,发行国债
2、无偿性
国债,专卖,国有资产
3、固定性
罚没,货币发行
二、现行税种及税务机构简介
(一)三大税收体系
1、关税。
2、农业税。
①
农林特产税
②
农业税
③
耕地占用税
④
契税
3、工商税。
①
增值税
②
消费税
③
营业税
④
企业所得税
⑤
个人所得税
⑥
其他各税
工商18个税中,有的收入全部归中央所有,叫中央税,比如消费税;有的收入全部归地方,叫地方税,比如城市维护建设税,房地产税;也有的中央和地方各得一部分,叫中央地方共享税,比如增值税、资源税。
(二)四套税务机构
有人说“税务局是收税的”,这话对;但是不是收税的都是税务局的?不是的。
海关、财政、国税、地税
(三)国税的组织体系
1、国家税务总局
2、省、市、地、县国家税务局
3、每级国家税务都设有一个稽查分局和按片或结合经济区划设立的若干税务分局
税务分局的级别差距很大,如直辖市国税局下设的分局为处级、省辖市下设的分局有副处级和科级、县及县级市下设的分局有副科级和股级。
(四)国税与地方财政收入的关系
有人说“地税局收的税归地方,国税局收的税归中央”,这话只对了一半。“地税局收的税归地方”,这句没错;“国税局收的税归中央”,这句就不对了。
根据分税制财政体制的规定,国税局主要征收消费税和增值税两种税,这两种税的流向是这样的:
第一步:消费税的全部和增值税的75%上交中央,增值税系25%直接给地方。
第二步:中央从地方上交的税款中拿出一部分给地方。其标准有两个,一是1993年地方净上交中央的全部返还给地方,净上划数=地方总上划数—中央下拔地方数;二是以后每年地方上交中央的数额每增加1%,中央就在基数中增加0.3%的返还比例。
为了使大家更清楚地理解,现举例如下:
假设我省1993年上交中央60亿,中央下划给我省10亿,则1993年我省净上划数为60—10=50亿。如果1998年全省国税系统征收税款120亿,其中增值税100亿,消费税20亿,地方能得多少呢?
首先,国税征收的100亿增值税有25%即25亿,在征收时就直接划给了我省。
其次,1993年基数50亿元,由中央返还给我省。
第三,1998年收入比1993年增长(120—60)÷60=100%,增加返还50×100%×30%=15亿
这样,国税局征收的税款中,我省总共得到25+50+15=90亿,占整个税款的75%,也就是说,国税局征的税,大头还是归地方,那种认为“国税局收的税归全部中央”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三、税收征管的内容及主要违法行为
(一)税务登记
1、税务登记管理的基本内容。
无论税种怎么设置,税收最终是要落到某个企业或者个人头上的,要由这些人来缴税。这些缴税的人就叫纳税人。要管好税收,减少偷税、漏税,就要掌握这些纳税人的情况。如何掌握这些情况呢?首先就要他们从事生产经营发生纳税义务之前,跟税务机关说一声。税法规定,所有从事生产经营的纳税人,都必须在领取营业执照之日起30日内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生产经营过程中,如果经营范围、经营规模等情况发生了变化,还应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变更登记。如果发生停业、停产、破产过停止营业的情况,还应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注销登记。这些规定特别象大家所熟悉的户籍管理,这里就不多讲了。
2、违反税务登记管理的主要行为。
①
不办理税务登记或不按期办理税务登记。纳税人为了少纳税甚至不纳税,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设法逃出税务机关的管理之外,也就是不向税务机关申报办理税务登记,使税务机关在日常管理档案中找不到这个纳税人,从而逃避纳税义务。也有的纳税人不按期申报办理税务登记,拖一天就少缴一天的税,拖一个月就少缴一个月的税。这两种情况在实际工作中都比较普遍,从纳税人的角度讲是逃避税务管理,从税务机关角度讲,就是通常所说的漏管户。
②
转借、涂改、买卖、伪造税务登记证件。有的纳税人没有办理税务登记,但在生产经营中却要使用,比如进货的时候,要想开增值税专用发票就要税务登记证,没有的用了,怎么办呢?有的就动歪脑筋,从别人那里借或者买,用旧登记证加以涂改,要不就自己伪造一个。
3、税务机关的主要对策。
①
分片管理,专人负责,经常检查。
②
处罚。限期改正,2千,2千至1万。
4、存在问题。
①
出租柜台的。
②
没有经营场所的皮包公司。
(二)帐簿凭证管理
1、帐簿凭证管理的主要内容。
为了清楚地掌握纳税人的生产经营状况,税务机关要求纳税人必须在办理税务登记后十五日内建立帐簿,如实记载生产经营情况。记帐要依据合法有效的凭证,因此,税务机关对帐簿和凭证记帐进行管理,也就成了必然的。不设帐簿,少记收入,多列支出,设两套帐,(三)
发票管理
(四)税额的确定
(五)税款的征收
(六)税收争议的处理
四、税收犯罪的主要类型
1、偷税
2、逃税
3、骗税
4、抗税
5、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犯罪
1、的征管范围体系及其征管税款的征收形式
申报征收查帐征收
核定征收定期定额
1、巡回征收、委托代征、定期定点征收
增值税与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