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牧业2009年上半年工程建设工作总结
半年来,全旗农牧业工作在旗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业务部门的认真指导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城乡统筹,集约发展,坚持 “收缩转移,集中发展”战略和“以人为本,建设绿色乌审”发展理念,紧紧围绕“农牧业精品工程建设年”的目标,继续深化农村牧区改革发展,以促进农牧民增收为核心,把人口转移,统筹城乡发展,发展现代农牧业,建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设自治区重要的绿色农畜产品基地作为繁荣农村牧区经济的首要任务,强化措施,认真落实年初制定的各项工作任务,全旗农牧业经济呈现出良好发展的态势,为完成全年各项工作任务打下了扎实的基础。现将全旗上半年农牧业工作总结如下:
一、各项生产进展情况
1、畜牧业发展情况:六月末,全旗牲畜存栏预计达190万头只,其中细毛羊120万只,生猪20万口,肉牛10万头以上;大小畜良改畜比重达98%。
2、种植业发展情况:六月末,全旗完成农作物总播面积达60万亩,其中青贮玉米17万亩,饲料玉米17万亩,人工种草21万亩(其中2009年新增水地优质牧草种植2万亩),全旗累计水地优质牧草保留面积达20万亩。
3、现代农牧业示范基地建设情况:完成现代农牧业示范基地建设2.1万亩,其中现代农业生产基地1万亩,现代草原畜牧业示范户1.1万亩,220户现代草原畜牧业示范户建设工程已全面启动,其中与现代农业结合建设的100户示范户工作已全部完成。
4、现代农牧业示范基地建设情况:
1000亩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工程已全面启动建设,其中2009年完成250栋、500亩的建设任务,工程将于近期开工。
5、家畜改良情况:全旗完成种公牛普查907头,结扎去势种公牛867头,完成细毛羊种公羊普查鉴定2132只,淘汰种公羊246只,分配下发种公羊120只,组建选育核心群160群。完成细毛羊基础母羊普查鉴定8275只,完成细毛羊综合生产性能测定486只,新建配种中心2处和冻精中心1处,补充完善细毛羊中心配种站40处,补充完善牛冷配点40处,完成牛冷配1.6万头。
6、水产养殖情况:全旗养殖水面达到1296公顷,人工放流夏花鱼20万尾,鱼苗2.5万公斤,示范引进小龙虾25公斤,面积达3亩。
二、重点项目建设情况
(一)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工作
现代农业生产基地建设地点为无定河镇河南村,规模为1万亩。目前,各项建设任务均已完成,完成投资2800万元,其中旗级投资250万元,其余部分为欠账。拆除电力高低压线路12.2公里,新架高压线2.2公里,铺设低压电缆线2.268公里;
新增125千伏变压器
8台,新增无功补偿器1套;完成高压专线改造6.6公里,新打机电井7眼,配套电潜泵33台;,埋设高压pvc输水管3.916公里,埋设低压pvc输水管1.6公里;新修田间道路10.4公里;栽植柳树15000株,垂柳6000株,樟子松1000株;新建30方蓄水池3个,安装喷灌52台;购置大型拖拉机、犁、播种机、旋耕机、中耕机各8台,购置打药机4台,组建农机服务队6支;农作物良种推广完成推广玉米良种2.5万公斤,主推品种为登海9号、科河8号、九园1号、费育3号;养殖小区建设共落实小区3处,其中肉牛1处,猪2处,落实示范户70户。流转土地0.89万亩,经营模式由原来的258户农户经营转变为28户农户联户经营。
(二)现代草原畜牧业示范户
220户现代草原畜牧业示范户建设工程已全面启动。示范户的选户、规划设计和建档立卡工作已全部完成。5月初,按照市农牧业局的安排部署,将100户现代草原畜牧业示范户与现代农业结合进行建设,其中嘎鲁图镇25户,苏力德苏木60户,图克镇15户。目前,全旗已安装完成喷灌100台,新打机电井16眼,埋设输水管道系统2.67万米。示范户农机服务队组建工作已结束,联户农机服务队配备大中型农机具,单户示范户每户配备304—504拖拉机、播种机、旋耕机、铡草机、粉碎机各1台。目前,100户重点示范户的农机具发放工作已全部结束,全旗共发放农机具539台,示范户规模经营草牧场达50万亩,节水灌溉饲料基地达1.1万亩。剩余120户的建设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三)设施农业示范园
2009年,全旗1000亩设施农业示范园区工程已全面启动建设,工程分两期建设,其中2009年完成250栋、500亩的建设任务,2010年完成500亩。目前,设施农业规划设计工作已全部结束,工程由鄂尔多斯市设施东威商贸公司承建,项目选址在嘎鲁图镇达镇村,项目建设土地流转工作已完成,达镇村委已与项目承建单位签订了建设合同,工程将于近期开工。
(四)细毛羊良种繁育场建设
鄂尔多斯细毛羊种羊繁育场建设地点为嘎鲁图镇沙茹努图嘎查,总投资1200万元。工
醉回七九当农民 网游之天魂 大唐双龙传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程于3月中旬全面开工,土地平整、打井、输变电线路及绿化等工作正在紧张有序进行。目前,工程已完成投资600万元,7月底工程将全面竣工,建成后种羊繁育场将成为全市最大的集种羊繁育、科研、示范推广于一体的现代化繁育基地。
(五)10万头现代化生猪养殖场建设
2008年动工兴建的皇香生猪集约化养殖基地总占地面积1610亩,那一世小说网 http://www.xiexiebang.com计划总投资1亿元,设计规模为年出栏育肥猪10万口、年生产优良种猪1万口。工程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投资7000万元,设计规模为年出栏育肥猪5万口、年生产优良种猪6000口;二期工程投资3000万元,计划新增年出栏育肥猪5万口、新增年生产优良种猪4000口。一期工程于2008年4月1日动工,11月中旬投入使用,共计调运祖代种猪1567口,自繁自育种猪3300多口。二期工程已全面开工建设,已完成投资500万元,全天候远程监控项目建成。目前,基地种猪存栏量达4800口,到8月份繁育种猪以每月1500口左右的速度递增。公司计划利用3-5年的时间,将基地建设成为中国西部最大的优质生猪生产加工基地,力争将“皇香”品牌打造成为全市乃至全区养殖业的“名角”。
(六)肉牛产业基地建设
目前,肉牛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00万元,为企业协调贷款7000万元,2008年8月以来累计调入肉牛10623头,全旗肉牛养殖企业总数达到12家,企业养殖规模达到1.7万头,肉牛存栏头数达9.3万头。一是肉牛企业建设取得新进展。大力神公司投资1400万元兴建了两栋机械化肉牛育肥舍,计划于7月下旬投入使用;圣地农牧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投资600万元,在苏力德苏木蘑菇滩村兴建的肉牛养殖场,主体工程已完工,正在调运肉牛;奇严农牧业有限公司投资480万元,在苏力德苏木陶利嘎查兴建的肉牛养殖场,主体工程建成,正在调运肉牛;宏腾公司在无定河镇投资1500万元兴建现代肉牛养殖园区,一期六栋牛舍正在建设之中;**北州牧业有限公司投资1500万元在苏力德苏木通史嘎查兴建肉牛养殖基地,开工建设。二是积极扶持和鼓励农牧民发展肉牛专业合作社,组建肉牛专业合作社75家,形成了农牧民养母牛、合作社养小牛、企业育肥牛的产业发展格局。三是投资692.66万元在苏力德苏木新建一处占地40亩的肉牛繁育中心,建成后将是自治区西部最大的肉牛繁育中心,目前正在进行内部装修和仪器设备购置,计划6月底建成投运。强化改良工作,冷配肉牛4960头,胚胎移植187枚。四是投资100万元,新建了1处太阳能饲料烘干场,日烘干饲料60-80吨。
(七)生态集中恢复区建设工作
全旗劳务输出1857人(次),农村牧区劳动力引导性培训545人,职业技能培训486人。嘎鲁图镇精品移民小区总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3.7万平方米,住宅建筑面积11.7万平方米,小区容积率0.7,绿地率43%,户型分80平方米、90平方米、100平方米3类,2009年搬迁904户3252人。目前,完成投资5285万元,完成总工程量的29%,主体工程二层开始封顶。图克镇精品移民小区总建筑面积3.7万平方米,户型根据移民需求设计为80平方米、90平方米、100平方米3类,22栋385户,容积率0.6,绿地率50%,计划首期搬迁366户、990人。目前,完成投资1731万元,完成总工程量的28%,二层开始封顶。
三、业务工作
(一)种植业生产
今年,全旗种植业继续贯彻为养而种的建设方针,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和新品种引进工作,推进种植业模式化、标准化生产。年内重点建设三大基地,即着力构筑绿色农产品生产基地、新品种示范基地、水产品生产基地。目前为止,全旗完成农作物总播面积59万亩,其中青贮玉米种植面积达
18万亩,饲料玉米种植面积达17
万亩,人工种草20万亩;全旗完成新品种示范试验基地100亩22个品种,水产品生产在继续推广网箱养鱼技术、红鳟鱼养殖、稻田养蟹和鲟鱼养殖的基础上,人工放流夏花鱼20万尾,鱼苗2.5万公斤,示范引进小龙虾25公斤,面积达3亩。
(二)草原保护和建设工作
2009年,全旗完成草原建设总规模为164万亩,其中人工种草21万亩(其中2009年新增水地优质牧草种植2万亩),青贮玉米18万亩,饲用玉米17万亩,改良草地35万亩,飞播牧草30万亩,围栏草场77万亩。全旗草原植保总面积为45万亩,其中草原鼠害防治面积40万亩,草原虫害防治面积5万亩。
5月初,我旗部分地区草地螟成虫始见,至5月19日,草地螟越冬代成虫在全旗大面积普遍盛发,累计发生面积710万亩次,其中:农田周边草场110万亩次,草原发生面积600万亩次(柠条、沙蒿等地发生400万亩次)。百步惊蛾平均达500-1000头,最高达5000-6000头,雌雄比为3:5,雌蛾抱卵级别为2级。为有效控制草地螟蔓延危害,保障全旗农业生产健康发展,按照市农牧业局的安排部署,全旗上下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积极配合上级业务部门开展虫情调查和防治技术培训工作。全旗参加防治技术培训人员达60人次,调购储备应急药品10吨。截止目前,全旗草地螟幼虫发生面积达20万亩,虫口密度为17头/平方米。
今年以来,全旗继续推行禁牧休牧、划区轮牧、以草定畜和草畜平衡政策,禁休牧区域和时间继续按2006年制定的《**禁牧休牧轮牧工作方案》执行。农区和重点生态建设项目区四季禁牧;牧区4月1日至6月30日休牧,休牧期间实行禁牧,7月1日至次年3月31日实行以草定畜和划区轮牧。禁休牧工作主体是苏木镇人民政府,各苏木镇都成立了以政府“一把手”任队长的禁牧工作队,形成政府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工作机制。同时,旗相关部门禁牧办公室分片承担督查落实禁牧工作的职责,确保全旗禁牧工作落到实处。据统计全旗共有禁牧专门工作人员58人,禁牧专用车13辆,广大禁牧工作者为恢复自然生态和保护草原资源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工作。目前,全旗实施禁牧面积达370万亩,休牧面积达690万亩,禁休牧总户数达18150户,圈养牲畜达92万头只。
根据全市农村牧区“三区”规划,我旗组织编制了全旗农村牧区“三区”发展详细规划。目前,征求意见稿已发至各苏木镇和旗直相关部门,并由苏木镇组织党员、村民代表进行讨论,使规划更加契合实际,符合农牧民利益。
(三)畜种改良工作
2009年,全旗牲畜改良工作继续以畜种良种繁育体系和推广体系建设为核心,重点开展了种畜普查鉴定和劣质种公畜淘汰工作、细毛羊选育提高工作和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工作。
1、继续开展种畜普查鉴定和淘汰劣质种公畜工作。
今年,畜种普查鉴定在往年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在4—6月开展了种畜普查鉴定工作。目前,全旗已完成种公牛普查907头,结扎去势种公牛867头,完成细毛羊种公羊普查鉴定2132只,淘汰种公羊246只。
2、继续推进鄂尔多斯细毛羊选育提高工作。
为进一步巩固已取得的细毛羊改良工作成果,2009年,我旗从种羊场和农牧民联合育种户中选购优质细毛羊种公羊补充到各地细毛羊中心配种站,全旗共选分配下发种公羊120只,分配下发种公羊费用每只2000元,其中旗政府补贴1000元,农牧民自筹1000元。继续对接近选育标准的细毛羊基础母羊开展整群鉴定,组建选育核心群160群。完成细毛羊基础母羊普查鉴定8275只,佩戴耳标8164只。完成细毛羊综合生产性能测定486只,其中成年公羊33只,成年母羊234只,育成公羊74只,育成母羊145只。同时,对30只进口澳美羊的后代进行了初生重测定,澳美羊后代羔羊初生重平均达4公斤以上,最高达7公斤。
3、进一步加强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工作。2009年,全旗新建配种中心2处和冻精中心1处,补充完善细毛羊中心配种站40处,实现牧区每个牧业社平均拥有1—2处中心配种站,全旗达到248处,绵羊人工授精覆盖面达到80%以上。年内补充完善牛冷配点40处,奶牛冷配人工授精覆盖面达100%,肉牛冷配人工授精覆盖面达80%;牛冷配受胎率及产犊成活率达85%和95%,购入肉奶牛冻精50000支,新引进的基础母牛全部实行冷配。目前,已完成牛冷配1.6万头。
(四)农村牧区经营管理工作
2009年,全旗农村牧区经营管理工作继续加强农牧民负担监督管理工作,严格贯彻执行《内蒙古自治区农牧民负担监督管理条例》,进一步落实了各项惠农政策,继续实行村务公开,对村务公开、税费改革监督工作实行责任承包制,分片负责监督检查各苏木镇的贯彻执行情况,进一步加大了对农牧民负担的监督管理力度,严格执行“一事一议”制度,有效地制止了乱收费、乱滩派等增加农牧民负担现象的发生,全旗农牧民负担为“零负担”。继续加强村嘎查财务审计工作,由专人负责嘎查、村集体财务的审计。目前为止,农村牧区经营管理站已完成了全旗6个嘎查村集体经济审计工作。同时,我们采取了多种形式,对全旗各苏木乡镇、嘎查村两级经管人员和会计人员的进行了培训工作,半年共计培训经管和会计人员70人次。
(五)农畜产品安全保障工作
根据市农牧业局《关于印发创建农产品安全执法年活动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的安排部署,我旗认真组织开展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专项行动。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各成员单位对执法年专项活动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专项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在种植业产品专项整治活动中,全旗多次组织执法人员,对全旗7家种植业产品生产企业、8个种植业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和全旗6个苏木镇近20家种子经销网点进行检查,没有发现问题单位;对全旗范围内的25家农药批发商和零售商户进行了检查,没有发现销售渠道不安全、违法经营等问题,各农药批发商和零售商户都没有违规销售五种禁用高毒农药,同时,植保质检部门开展了农药合法销售和蔬菜质量安全检测宣传培训活动。在生鲜乳专项整治活动中,执法人员在在企业自查的基础上,重点对全旗现有3处生鲜乳收购站是否有收购许可证、是否进行标准化管理、是否有非法添加非食用物质行为等方面进行了检查,认定全旗现有的3处生鲜乳收购站都符合条件,予以备案。在饲料专项整治行动在中,执法人员对全旗现有的2处饲料生产企业、69个销售门点、6处养殖小区进行了检查,累计开展执法检查2次,出动执法人员25人次,没有发现在饲料原料和产品中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和在反刍动物饲料中添加动物源性饲料的行为,没有发现三无”饲料生产企业,没有发现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添加瘦肉精、苏丹红等违禁药物的违法行为。在兽药及兽药残留专项整治活动中,我旗重点对全旗29处兽药经营门点、32处规模养殖场(户)进行了全面检查,组织开展了对非法销售假劣兽药、过期失效产品的清查行动,追根溯源,严厉打击无证经营、经营假劣兽药和违禁药物及非法生产企业生产的非法产品,加强安全用药宣传、指导,完善用药记录,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没有发现兽药经营企业和规模养殖场(户)经营或使用兽药过程中有违法行为。在水产品生产专项整治活动中,我旗重点对全旗2处水产苗种养殖企业、3处水产品养殖企业和1处水产品养殖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进行了全面检查,重点检查了养殖企业和合作经济组织在生产中是否使用硝基呋喃类、孔雀石绿、氯霉素等重点违禁药物的违法行为,检查中没有发现有任何违法违规行为发生。在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专项整治活动中,在“三品”生产企业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自查的基础上,我旗重点对全旗现有的12处“三品”生产企业、2处“三品”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进行了全面检查,重点检查了获证单位是否存在不符合“三品”标准的产品,伪造、冒用、超范围使用标志的产品,不符合《农产品包装和标识管理办法》的产品,对照标准对生产经营各环节进行检查,及时查找并消除质量安全隐患,完善内部管理,检查中没有发现非标生产行为,没有发现存在不合格产品和伪造、冒用、超范围使用标志等违法违规行为。在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中,组织参加了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电视电话会议,全面开展了农资市场检查活动,会同工商、质检等有关部门对全旗农资市场进行了拉网式检查,严厉打假制售假劣农资坑农害农的违法行为。按照上级部门的统一部署,开展了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活动,现场共出动各类销售人员20多人,车辆16台,发放各类宣传材料1.7万份,销售优质种子、化肥30吨,取得了很好效果,切实保障了春备耕生产顺利进行。
(六)项目建设工作
1、退牧还草项目
**2008年第一批、第二批退牧还草工程于今年实施,项目建设总规模为77万亩,其中禁牧32万亩、休牧45万亩,补播草地35万亩,购置机械设备22台套。项目建设总投资1890万元,其中中央财政资金1428万元,地方配套462万元。根据市人民政府的要求,退牧还草工程重点安排在今年的生态集中恢复区,项目在嘎鲁图镇、乌兰陶勒盖镇和无定河镇的6个嘎查村实施。工程已于5月中旬开始施建,各项目区围栏材料正在调运之中,项目建设已发放围栏水泥桩7.4万根,发放钢丝40万米,发放围栏门50套,现已完成围栏25万亩;补播草地飞播作业于6月8日开始,现已完成3万亩;农机具调购工作已完成,购入大型拖拉机2台,播种机2台,割灌机20台。预计工程将于7月底完成全部建设任务。目前,项目建设已到位中央财政资金1168万元,尚有260万中央财政资金未到位。
2、沼气建设项目
(1)2008年新增沼气工程。计划总投资1505万元,其中中央投资388万元,地方配套327万元,自筹790万元。实际到位中央投资308.5万元(预留自治区本级灶具款79.5万元),市级配套190万元,旗财政配套137万元。建设任务为22个养殖小区沼气工程,3处联户沼气工程、10个服务网点。工程建设已于5月10日开工建设,目前已建成15处养殖小区沼气工程,10个村级服务网点,联户沼气工程建设现已完成工程招投标和规划设计,正在备料阶段。
(2)2009年新增沼气项目。计划总投资1740万元,其中中央投资495万元,地方配套395.64万元,自筹849.36万元。实际到位中央投资412.5万元(预留自治区本级灶具款82.5万元)。建设任务为3000户户用沼气和6个养殖小区联户沼气项目。工程于6月10日开工建设,现完成82户户用沼气池建设,计划10月底完成建设任务。**大力神牛业有限责任公司大型沼气工程,计划总投资392.96万元,其中中央投资150万元,地方配套22.5万元,企业自筹220.46万元。实际到位中央投资150万元。目前,已完成初步设计评审工作,计划于6月底开工建设。
3、测土配方施肥项目
测土配方施肥项目于2007年在我旗启动实施,今年为项目续建年,国家在我旗安排专项建设资金50万元,在前两年采集5000个土壤样品的基础上,今年加密采集土壤样品1000个,完成所采集的样品的分析化验工作,年内计划完成40万亩配方施肥的推广任务。目前,今年新加密采集的1000个土壤样品的外业工作已全部结束,土壤样品常规六项及微量元素化验工作于5月中旬开始,预计全部化验工作将于10月底完成。“3414”试验作为测土配方施肥项目的一个重要内容,今年全旗共落实试验点20个,其中玉米、马铃薯各10个,同时安排了玉米种植长效试验观察点3个。
4、农作物良种补贴项目工作
按照全面覆盖、整体推进、因地制宜、补贴农牧民的思路,我旗对农牧民种植玉米、小麦、水稻、大豆四种作物进行良种补贴。全旗良种补贴涉及6个苏木镇,良种补贴总面积51.20975万亩,其中玉米50.49975万亩,小麦0.0845万亩,大豆0.4005万亩,水稻0.225万亩。全旗良种推荐品种主要有粮饲兼用玉米品种浚单20、伊单
314、真金8号、科河8号、世通
526、登海1号、登海9号,青贮玉米品种伊单
410、科多4号、科多8号、科饲1号、真金青贮
31、真金青贮32,小麦品种永良4号,大豆品种合丰41号、合丰40号,全旗已供应良种131.4018万公斤,玉米126.2493万公斤,良种小麦1.9012万公斤,良种大豆1.0012万公斤,良种水稻2.25万公斤。全旗落实良种展示田100亩,展示田位于苏力德苏木蘑菇滩村,选用良种包括浚单20、伊单
314、真金8号、科河8号、世通
526、登海1号、登海9号等22个品种。
(七)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今年,农牧业局在旗依法治旗领导小组领导下,进一步加强依法治理工作。目前为止,我局制作法制专栏节目2期,设立了法律咨询点,开展面对面普法教育宣传活动。半年来,全旗共发放《畜牧法》《草原法》、《农业法》、《种畜禽管理条例》等法律宣传单3万余份。同时,结合党建活动的开展,进一步规范了农药、饲料、草原、种子管理等执法单位的执法行为,坚持依法办事,强化服务功能,极大的提高了农牧业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
(八)机关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积极学习领会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对农牧业工作的实践指导作用,组织召开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成立了领导小组,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方案,通过多种形式向社会征求意见和建议。在思想政治建设方面,全局努力加强党员思想作风建设,并进一步强化干部职工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充分调动他们服务基层、为民谋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创造性地开展各项工作,使各项业务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农牧业服务体系逐步健全,退牧还草等重点项目工作进展顺利;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全局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将廉政建设与勤政建设结合,立足优化和提高,深入推进机关作风和效能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为民、务实、清廉”的要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两个务必”,落实“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在日常工作中,进一步加强机关自身建设。一是严格执行《**农牧业局干部职工守则》中制定的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机关建设十六项制度得到深入贯彻落实。二是以创建学习型党支部为重点,制定了学习目标和方案,明确学习内容,完善学习机制,营造学习氛围,强化学习效果。三是高度重视信息工作。年初,将信息工作任务分配落实到局属各股室、各站所,各二级单位都配备了信息员1名,负责信息的收集、整理和报送工作。截至目前,共收集农牧业信息97条,整理上报市局信息63条,发行农牧业报刊4期,发行农牧业快报8期。四是狠抓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消防、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成立了消防小组、计划生育领导小组、综治工作领导小组,并落实了具体责任,实行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上下齐抓共管。努力开展干部职工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社会道德教育工作,全局上下形成了爱岗敬业、勤奋上进的良好氛围,树立了廉洁、高效、务实、文明的良好机关形象。
醉回七九当农民 网游之天魂 大唐双龙传 步步生莲 一剑惊仙 重生之官道 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人防工程建设开发××年工作总结
人防工程建设开发××年工作总结
“>人防工程建设开发××年工作总结2007-02-01 11:13:10
今年以来,我们认真贯彻实施《人防法》,依法拓宽人防工程建设渠道,加强管理力度,提高防空地下室建设率,坚持“以建为主”的原则,开展“结建”工作,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建设和收费。在具体做法上,我们力排阻力,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办理各项“结建”手续,为确保“结建”工程质量,先后退回了多项不符合要求的建设项目,保证了结建工程的质量。为保证所建地下室符合防空要求,达到国家规定的标准,我们与开发商签订保证书,采取得力措施,做到多方把关,多层审核,特别是在审查设计图纸方面,严格按照人防设计规范来审查,从而保证了结建地下室的质量。
一、结建工作:在各级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抓住机遇,深化改革,以“结建”工作为重点,加大行政执法、监督检查和项目审批力度,努力在“结建”工作上实现新的突破,创造性地完成了全年的各项工作。
为了杜绝在结建工作上发生人为因素,影响结建工作的正常进行,将原来的人防工程建设审批程序进行了改革,将原来的人防工程建设审批程序进行了改革,将原来的三步改为现行的五步,即由原来由工程开发科进行审查并进行划价;科长审核确认;报主管局长签字盖章;变为现行的工程开发科进行审查、划价;科长审核确认;主管局长审核签字;财务科盖章;财务科和工程科分别存档备案。这样做,虽然增加了审批环节,但可以避免人为因素干预,使工程开发科做到了公开办事,不搞一言堂,不搞暗箱操作。
在八月份,我们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了××年人防结建地下室普查,截止月末,全年共报建民用建筑项目项,工程总面积为××平方米,经审查符合防空地下室建设项目项,面积为××平方米,审批项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面积为××平方米,其中项已完工,在建项目项,未开工项目项。全年共收取易地建设费××万元,建设率为,结建率为。
二、工程建设工作:
⒈人民路地下过街道工程。人防工程建设是人防各项工作的重点,是保持人防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根据××年人防工程建设计划,经过办领导班子研究决定,拟在人民路修建地下过街道工程,该工程项目总面积为平方米,计划总投资为万元,由于种种原因,此工程没有按时开工建设。
⒉时代广场改造工程。时代广场是人防地下商场的顶棚,多年来一致是市民休闲、娱乐、开展活动的场所,深受广大市民的热爱。但是,由于存在种种原因,时代广场上的公用设施始终没有跟上时代的发展,原先铺设的地面砖开
始出现凸凹不平的现象,在下雨时大量积水,严重影响市民的活动,应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没有体现出来。为了彻底改变这个现状,经局领导班子的多次研究和社会调查,广泛征求许多专家的意见,并报请市政府批准,将时代广场的开发经营权收回民防局,由民防局进行改造并进行经营,真正实现人防地下商场的战备、经济和社会效益。
时代广场整体改造工程主要由地面改造工程、地下商场出入口改造工程、升降式舞台工程及花坛工程等组成。该工程建筑面积××平方米,总投资额为万元,××年月日开工建设,月日正式投入使用。整个广场建成投入使用后,不仅会为市民提供了干净整洁的休闲娱乐的场所,也会为社会提供十几个就业岗位,同时也提升了人防的社会地位,提高人防商场的竞争力。
由于整个工程标准高,工程量大,施工难点多,天气也逐渐变冷,但是,为确保施工质量,工程科派专人每天在
工地上盯着,检查施工质量,并进行现场协调,遇到问题立即解决,防止出现施工质量问题,经过我们的努力,时代广场工程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进展顺利。
三、工程开发利用和维护管理工作
⒈截止××年月日,四项经济指标分别是:产值万元,税收万元,利润万元,收取使用费万元。
⒉××年清理干道污泥及清扫干道,元,封堵洞口个,元,商场两个北出入口加固改造元。
⒊消防设施设备维修更新情况:更换除湿机一台:元;新增加应急灯个:元;维修卷帘部门部:元;共计元。
⒋消防宣传教育及培训:利用广播宣传消防知识每周次,每次受教育人数为余人;板报宣传次,人数余人;参加市消防大队举办的消防知识和消防技能培训人。
⒌消防安全检查:省办检查一次,上级人防办检查次,市消防检查次,机
关每月检查一次,⒍地下商场消防演练次,每次参加人数为人。
⒎我市现有人防工程项,面积平方米,其中坑道项,面积为平方米,地道项,面积为平方米,地下室项,面积为平方米。“三有五无”面积为平方米,占工程总面积的。完好工程面积为平方米,占工程面积为,工程管理率达。
⒏新开发利用南山坑道,存放蚕茧,由于是试用,先收取使用费元,明年根据实际情况收取。百货地下室由于拆建,使用费没有收取。医院东侧地下室由于效益较好,今年增加收取使用费元,截止月日,全年共收取××年先使用后收费人防工程使用费元。基本上完成了任务。建设局拖欠使用费长达年之久,欠费高达元。建议领导班子将此作为工作重点,商议合适的办法,尽力解决。
四、存在问题:⒈由于和省人防办在“结建”审批上是分开管理,各管各的,互不相知,造成了“结建”审批上的漏洞,使得少数单位钻空子在统计上也容易产生数据上的重复,使得人防办在统计“结建率”与“建设率”上存在一定的困难,同时造成“结建”费的流失和审批“结建”工作标准上有所不统一等不良后果。另外,在省办审批结建工作以前,市早期人防工程拆除和报废的基本情况我们都能够完全掌握,但现在省属早期人防工程拆除报废不归我们审批管理,其相关资料我们就不了解,这样就不利于早期人防工程的准确和规范化管理。
⒉今年以来,由于经济利益的考虑,市政府以牺牲人防为代价,把不建和少建人防工程以及减免人防易地建设费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条件。一些开发商也是利用了政府领导的这种心态,把免除建设人防义务作为投资的筹码,与政府讨价还价,对一些不该减免的项目而在市领导的批示下而进行了减免,全年减免项目共有项,占全部报建应收费项目的;建筑面积为平方米,占全部应
收费民用建筑面积的;减免结建费元,占全部应缴结建费的。
以上问题的存在,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人防结建工作的开展和人防工程建设的质量,制约了人防发展的进程。应引起部门领导及上级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
五、下一工作打算:明年主要工作要以建设市人防指挥中心工程为重点,加大对领导干部的人防意识的宣传力度,提高他们对人防重要性的认识,努力解决以政府行为随意减免人防易地建设费的问题,继续坚持“以建为主”的原则,加大管理力度,严格审批,建立建全质量监督管理机制,保证修建一个达标一个,并进一步提高实际建设率和结建率,分别达到和。
第三篇:XX年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总结
XX年建设工程档案管理工作总结
随着建设工程的发展,工程档案管理工作在整个建设工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成了影响工程管理效率的重要因素。通过一年多的档案管理工作实践,我认识到工程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对进一步做好档案管理工作也有了更清晰的思路。在xxxx年即将结束之际,对自己的工作进行总结和反思,以促进今后的工作。
1.所有资料、档案之原件必须存放在项目经理部,工区有条件时可保留一份原件,否则至少保留一份原件的拷贝件;
2.资料存档实行专人、专室、专柜管理;
3.各科室和工区要严格遵守工作程序,及时做好信息的收集和资料的整理工作;
4.借阅资料必须实行登记管理制度,严禁将资料乱堆乱放,随意存取;
5.除主管领导特许外,任何资料、文档不得外借或携带出本合同段。
二.平时要作好工程文件资料的立卷工作,对于归档的文件要认真核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因为项目建设中涉及档案资料填写、签证的人员较多,有时难免会出现差错。对每次归档的资料要进行核查,若发现资料有乱涂乱画、漏签等现象,需将资料及时返还工区进行更正,以确保资料完整性。对于交来的资料要及时归档,避免资料大量积压造成资料归类错误或流失。
1.质检资料的归档按单位工程进行分类存放。按照《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规定,将合同段工程化分为若干个单位工程,每个单位工程分为若干个分部工程,每个分部工程分为若干个分项工程,每个分项工程包含各有关方面的资料。实行分类、分区、分柜存放。要保证每个档案盒内都有分项工程资料的目录,每个档案柜上要有分部或单位工程的文件包清单目录,以便随时查阅和使用。同时按照资料的存放顺序要建立与之相对应的电子资料目录。按单位、分部、分项工程或文件类别建立相应的文件夹,对于要查找的文件,通过树型电子目录查询就可以及时、准确的查找到资料所处的具体位置。
3.各单位往来文件按来文、发文单进行分类后,再按文件性质分类存档。发文由办公室负责报送,送件人应把文件内容、报送日期、部门、收件人等事项登记清楚,并由收件人签名,发出文件的原稿,送资料室存档。来文签收由行政办专人负责,对所收之文件,签收人及时登记,并根据来文的内容及其来文所涉及事件的紧急状况,及时送有关领导签阅,及时处理。签阅后需要转发的文件,由各科室负责人签收,并及时进行登记,并按领导批示及时处理。
由于档案管理工作的特殊性,档案管理仍面临着诸多困难和挑战。档案管理的核心就是为了快速查询、应用,但实际工作中并不是所有单位工程都按分项工程的顺序逐步推进,很多是交叉的、跳跃的,在归档的过程中要经常调换归档顺序,这样会增加很大的工作量。按照档案分类大纲要求,工程的分类较多,但实施时有的资料相对统一的工程名称、主题词表都很难提出,不便于查找。随着建设工程的要求越来越高,所需的资料也越来越多,越来越细。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与档案管理相结合,充分发挥档案管理的综合优势,全面推行规范化、标准化管理,都是需要进一步完善、解决的问题。
第四篇:市农牧业工作总结
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农牧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 1号文件和省、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及市委二届八次全委会议精神,围绕市委市政府总体工作思路和 “项目建设、示范点建设、优化发展环境”三项重点工作,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全力推动各项工作,农业农村经济保持平稳增长态势。
一、主要特点
---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市粮食播种面积469.14万亩,比上年增加1.57万亩。在前期高温干旱、中期低温冻害、后期暴洪灾害频发的情况下,通过各项增产措施的落实,粮食总产达到97.88万吨,比上年增加1.27万吨,增长1.3%,再创历史新高,实现了连续四年增产。
---特色产业效益明显提高。农牧业部分新增农业特色产业基地面积39.5万亩,总面积达到371.5 万亩,同比增长12%。其中:新发展中药材8.58万亩,总面积达到89.89万亩,新增蔬菜4.65万亩,总面积达到55.4万亩,新增苹果5.2万亩,总面积达到53.87万亩,新增茶叶0.82万亩,总面积达到13.48万亩,新增马铃薯面积20.2万亩,总面积达到158.9万亩。农牧部门管理的五个特色产业总产值达到50.7亿元,特色产业人均收入达到854元,同比增长14.6%。
---畜牧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市牛、羊存栏分别为34.1万头和31.2万只,同比增长2.3%、5.6%,出栏牛14.4万头、羊18.5万只,同比增长5.9 %、7.2%;猪存栏85.7万头、出栏99.6万头,同比增长2.7%和4.6%;鸡出栏350.6万只,同比增长1.5%。肉蛋奶产量达到11.8万吨,同比增长1%;发展水产养殖面积3000亩,总面积达到3.56万亩,水产品总产量2025吨,同比增长2.7%。
---农机化工作稳步推进。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123.5万千瓦,同比增长9%;农机经营总收入5.36亿元,增长8.7%。农机安全生产形势好于往年,全年无重特大事故。
---各项惠农政策得到有效落实。全面推行惠农政策“一册明”、“一折统”制度,不折不扣地落实了党中央在农村的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切实减轻了农民负担。全市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补助13.17亿元,其中落实粮食直补资金2106万元、农资补贴1.57亿元、农机具补贴3630万元、良种补贴资金2694万元、退耕还林补助2.22亿元。规范农村“一事一议”监督管理,农民负担监督检查和查处涉农信访问题都得到了较好落实。
---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实现农业增加值43.1亿元,同比增长12%;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到2343元(统计部门预计2289元),同比增长17.4%。增加原因:一是农村劳动力转移量大、工资高,增加了收入。全年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人数4.06万人,人均务工收入6239元,新增务工收入18.2亿元。前三季度,农民在本地务工人均收入同比增长20.97%,外出务工人均收入同比增长18.67%。二是农产品总体价格持续保持较高价位运行,带动了农民增收。中药材、马铃薯、蔬菜、水果价格保持高价位运行,农民人均特色农业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4.6%。
---农业工作水平明显提升。市直农牧系统在项目建设、示范点建设、优化发展环境、创先争优等重点工作方面成效显著。各县区工作亮点纷呈。西和县完成沼气池建设任务3913户,全市沼气建设现场会在西和召开,被评为XX年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成县在遭受“8.12”特大暴洪灾之后,通过各种抗灾救灾措施的落实,粮食总产量达到14.3万吨,同比增长0.7%,农牧业主要指标实现了稳中有增,并获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先进集体;徽县畜牧产业开发势头强劲,获全省畜牧业科技推广先进集体,召开了全市畜牧业现场会,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规模大、质量高;文县全膜双垄沟播项目实施效果好,完成9.1万亩,占到全市的四分之一,畜牧养殖有新突破,获全省渔业技术推广先进集体;宕昌县中药材产业发展迅猛,召开了全省中药材标准化生产技术现场培训会;康县基层乡站项目建设进度好,县农业技术综合服务中心主体工程已竣工,21个乡镇农业服务站全部建成,水生动物养殖成效显著,召开了全省水生动物增殖放流现场会。全年责任书考核结果98分以上的达7个县区,九县区农业工作呈现出你追我赶、竞相发展的喜人局面。
二、主要工作
(一)突出增产措施的落实,确保粮食丰收。一是全力抓好全膜双垄沟播技术示范推广工作。积极开展以秋覆膜和春季顶凌覆膜为主的旱作农业项目实施。通过全面规划,开展技术培训,落实配套资金,完成全膜双垄沟播技术推广面积35.4万亩,完成任务的101.2%。全膜玉米平均亩产达到697.7公斤,较半膜亩增产167.4公斤,增幅31.57%,全膜马铃薯平均亩产达到了2122.4公斤,较半膜亩增产414.8公斤,增幅24.29%,较露地马铃薯亩增产667.8公斤,增幅达45.9%,增产效果十分明显。二是积极实施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体系项目。全市共完成马铃薯原种生产网棚1243亩,完成任务的124.3%;一级种薯生产扩繁完成1.4万亩,完成任务的108.3%,总产种薯2579.2万公斤;二级种薯生产扩繁完成10.07万亩,完成任务的95%,总产种薯1.7亿公斤;推广脱毒种薯24.1万亩,完成任务的120.5%。建贮藏库11座,贮藏容量1.2万吨。三是积极开展粮油高产创建工作。小麦、玉米、马铃薯、大豆、冬油菜高产创建活动分别落实在礼县、徽县、文县、西和、成县、武都6县(区)的25个乡(镇),任务9万亩,实施9.86万亩,创建万亩示范片9个。各示范区增产效果明显。四是加大种子包衣量,提高良种率。种子包衣量达到208.4万公斤,包衣率达到100%。玉米、水稻基本实现杂交种化,良种率达100%。五是积极推广各项新技术新品种。推广配方施肥286.4万亩,地膜覆盖168.4万亩,推广优质专用品种218.3万亩;农作物病虫害控防率达到了85%以上,防治农作物病虫害343.6万亩次,积极开展了马铃薯晚疫病防治试验研究和以苹果蠹蛾监测为重点的植物检疫工作。
(二)突出提质增效,稳步发展特色产业。认真贯彻市委二届八次全委会精神,以提质增效和产业化经营为重点,特色农业发展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一是积极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蔬菜产业引进新品种412个,开展试验272个,对已试验成功的新品种进行示范推广,推广应用面积36万亩,蔬菜良种率达到95%以上。全市蔬菜型“万元田”面积达到11万亩,生产精细菜5000万公斤。冬播马铃薯面积12万亩,种植水平和生产效益有了较大提高。建立市级山区蔬菜示范点10个、1325亩,推广面积2.27万亩,对发展山区蔬菜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苹果产业,建成育苗基地100亩,新建标准化苹果园5处,引进新品种接穗32.5万枝,高接换优7万株、人工授粉17万亩;茶叶产业在茶园管理、茶叶加工上取得了新突破,新发展标准化无性系茶园2736亩;桑园综合管理2.5万亩,新建养蚕大棚46座。二是加强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申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户,累计达到5户,市级重点龙头企业累计达到42户。新建和续建市场67个(新建38个,续建29个),总投资6.2亿元,已完成投资2.91亿元,目前已建成入市交易的30个。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54个,累计达到925个(专业合作社450个),会员6.4万人,带动农户数18.6万户。据抽样调查,合作社成员比非成员年人均纯收入增加300-450元。三是狠抓特色产业项目建设。完成市级特色农业发展基金项目14个,扶持资金430万元,已通过项目验收。积极争取省级特色优势产业扶持资金,共落实资金2223万元,其中畜牧业528万元,中药材1082万元,苹果298万元,蔬菜95万元,龙头企业220万元。
(三)突出规模养殖,大力发展畜牧业。一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发展规模养殖和标准化养殖。全市新建标准化养殖小区26个,新建规模养殖场169个,累计达到1291个,新发展规模养殖户701户,累计达到26918户。二是加快科技创新。以设施技术为基础、良种技术为核心、饲草饲料技术为支撑,大力推广养殖技术。在26户规模养猪场推广了发酵床养猪技术,建发酵床1.32万平方米。推广青贮氨化饲料12.06万吨,秸秆饲料利用率达到31.7%。新增黄牛冻配点4个,完成黄牛冻配2.85万头,新增猪常温人工授精点1个。推广良种畜禽307.48万头只,种植牧草27.29万亩,共引进推广良种鸡304.84万只,牛5680头,羊2208只,猪1.27万头。三是强化动物疫病防控。全面推行了动物疫病防控“双轨三包两挂钩”工作制度、“事前检查、事中检测、事后追溯”制度和防疫示范点挂牌管理制度,落实防疫经费111万元,全年共免疫各类畜禽2674.85万头(只、匹、次),禽流感免疫密度为94.29%,重点地带达到了100%,牲畜w免疫密度达到97%,猪蓝耳病免疫密度达到97.4%。及时有效地处置了1月下旬两当县发生的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有力地保障了全市畜牧产业的健康发展。四是认真做好草原火灾、虫灾防控工作。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市级应急预案,明确了各成员单位的职责,加大了草原防火宣传力度,认真抓好春秋两季防火工作,确保了我市无重大灾情发生。
(四)突出项目建设,增强农业发展后劲。一是认真实施灾后重建项目。市委、市政府要求,今年灾后重建项目开工率达到100%,完工使用率达到50%以上。我市灾后重建农业项目138个,总投资5.18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47亿元,占总投资的67%。市直农牧业22个灾后重建项目已完成9个,在建13个,累计完成投资3423万元,完成投资比为50%。二是积极争取农牧业重点项目。储备农业项目195个,总投资200.29亿元;上报农业项目72个,总投资14.22亿元;已批复项目20个,争取资金2.2亿元。实施农业项目169个,总投资7.73亿元,已完成投资5.87亿元,占总投资的76 %。其中,500万元以上农业重点项目5个,总投资1.69亿元,已累计完成投资1.66亿元,占总投资的98.1%;扩大内需项目11个,总投资0.35亿元,已完成投资0.24亿元,占总投资的70.2%。招商引资项目6个,总投资0.52亿元,已完成投资1800万元,占总投资的35%;完成沼气建设20487户,占总任务1.4万户的146%。通过项目的实施,改善了农业生产基础条件,增强了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发挥了积极作用。三是加强项目管理。成立了农业基本建设项目促进领导小组,进一步明确了责任。加强了项目统计,实施灾后重建项目旬报、其它项目月报制度。签订了灾后重建项目目标管理责任书,成立了督查组和审计组,确保灾后重建项目建设质量和资金运行安全。健全了项目管理制度,制定了《**市农业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印制了《**市农牧业项目管理与申报工作手册》。实行跟踪问效,多次组织督查组下乡督查重点项目建设,项目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
(五)突出示范点建设,提高农业工作水平。今年以来,我们把示范点建设作为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促进农业提质增效,增加农民收入的切入点来抓。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示范点建设工作。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制定标准和目标,强化督查考核,靠实工作责任,整合各方面力量,全力推动示范点建设工作。一是实行领导包抓示范点责任制。成立了特色农业示范点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和市级特色农业示范点审核专家指导组,设立了办公室。确定重点建设39个市级、70个县级,共109个示范点;市局和下属单位副县级以上领导干部每人包抓1个市级示范点,共包抓35个。对市农牧局联系主抓的14个市级示范点分别确定了市局和县区包抓领导、办点人员和科技特派员及主办单位和农经、农机、种子、能源等协作单位,整合力量组建了各示范点的工作班子。二是落实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动科技人员驻村抓点。把抓特色农业示范点作为科技特派员的一项重点工作,制定了《农业科技特派员管理考核办法》,从科技推广、标准化生产、项目建设等方面对特派员提出了具体要求,从市直农牧系统11个单位选派108名农业科技特派员,组成科技特派员小组,开展示范点建设工作。安排部署了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100个示范社建设工作,实行示范社建设与科技特派员相结合的工作机制,提出了抓示范社 “六个一”工作要求。三是制订规划与标准,高起点谋划示范点建设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全省有影响,市内创一流,县区树标杆”的示范点建设要求,组织人员按照不同类型,统一制定了4类建设标准和28项技术要点,发放到示范点建设相关单位和人员。编制了市农牧局联系的14个市级示范点建设三年规划,制定了重点工作任务督办册。四是整合项目资金,突出抓好市级示范点建设。市农牧单位领导包抓的35个示范点共落实项目62个、3547.53万元,其中14个市农牧局联系主抓的示范点落实项目33个、2930.63万元。西和县何坝镇民旺马铃薯合作社产业化经营示范点,整合项目资金850余万元,徽县金牛公司秸秆养畜示范点落实资金270万元,武都区**乡下白杨村设施蔬菜生产示范点落实资金173万元,三县区草原畜牧业示范点落实办点资金89.4万元。五是加强督查考核,确保示范点建设取得实效。制定了《市级特色农业示范点建设考核办法》,对市级示范点建设情况实行月统计、季度考评、半年检查交流和年终考核制度,并将示范点考核结果作为各县区农牧局、市直农牧各单位及各包抓领导年终考核的重要依据,作为科技特派员晋级的依据。通过示范点建设,加快了特色农业基地建设步伐,促进了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延长了产业链条。
(六)狠抓农业综合执法,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深入开展农资打假和市场监管工作。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及市场准入检查46次(市上8次,县区38次),出动监管人员1035人(次),检查农资经营门店649家,农产品生产企业、基地125个,查处过期、不合格农药427.5公斤,封存高毒农药38.5公斤,没收假劣、过期变质兽药18种693支(瓶),没收“三证”不全饲料120公斤。二是切实做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年初与各县区签订了责任书,多次组织专项检查,年终实行专项考核。全年共抽检农产品139次,抽检样品2154份,全市蔬菜农药残留抽检合格率99%,畜产品合格率达100%,年内没有发生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三是积极开展农产品注册认证工作。新申报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7项,无公害产品认证19项,绿色食品认证2项、有机食品认证5项,申报注册农产品商标6件。四是积极推动市场准入管理。制定了市场准入工作实施方案和**市农产品市场准入管理暂行办法,加强了市场准入专项整治,为全面开展市场准入工作奠定了基础。
(七)全面落实农机补贴,确保农机生产安全。农机具补贴项目总投资3630万元,比去年3040增加590万元,已落实各种补贴农机具1.56万台(套)。完成机耕面积62.54万亩、同比增长5.3%,机播33.24万亩、增长5.4%,机收6.33亩.增长18.4%。检验农业机械3866台,检验率89.36 %。全市除成县发生一起拖拉机致一人轻伤的一般性事故外,无重特大农机事故发生。
(八)狠抓农业各项改革,强化服务管理职能。市级农业综合体制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组建成立了市畜牧兽医局、市农经局、市农业行政综合执法支队、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总站等4个机构,整合组建了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总站、市农村能源与环境保护工作总站等2个单位,市级农业综合体制改革已全面完成。县区兽医体制改革,西和县已完成,除武都区、文县的方案待批外,其它六县的方案市政府已经批复实施;县级农业综合执法机构,西和已成立了正式机构,其余县区均成立了临时机构;县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西和、徽县已成立了正式机构,成县、礼县、武都区已组建了临时机构,其他四县均在农技中心挂靠了临时机构开展工作;县区级农经体制改革,武都区已成立农经局,徽县方案已上报市编委待批,其余各县方案已上报县政府研究。徽县农业服务体系改革方案已报市编委待批复,其余县乡农业服务体系改革方案均已报县委政府待研究。灾后重建农业服务体系基层乡站建设88个,总投资4510万元,已完成投资2221万元,占总投资的50.1%,完成了计划任务。全市农村土地流转改革工作在探索路子、总结经验的基础上已全面启动,大部分县区建立健全了土地流转工作机构,出台了相关土地流转工作意见和管理办法。徽县土地流转试点工作圆满完成,制度健全,程序规范,县乡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及市场建设基础工作扎实,待乡镇灾后重建项目竣工后全面投入使用,全市土地流转总面积10.45万亩,涉及农户5.08万户。
(九)加强机关建设,提高工作效能。一是坚持三项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坚持季度考评制、重点工作督办制和局属单位一体化管理。全系统逐步形成了“用制度约束人,用考评评价人,用奖罚激励人”的机关管理模式,形成了“工作有标准、做事有规则、管事有规章、办事讲程序、干事讲效率、考核讲绩效”的工作局面。二是落实七项要求,提升服务水平。实行了亮牌服务、持证上岗,落实一次性告知、首问责任、限时办结制度。全体职工增强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时效观念,工作中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主动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受到了服务对象的好评。三是推行政务公开,努力做到随机评价、行政问责。制定了政务公开制度,明确了公开内容,公开形式,设立了投诉、举报电话和意见箱,接受服务对象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解答服务对象提出的问题。规定了行政问责办法,对在局纪检组监督检查中发现过失的,或群众投诉属实的,对科室负责人及直接责任人,视其情节给予批评教育、限期改正或追究其责任。四是开展“两竞赛一帮助”活动,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结合党建示范单位和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了党员服务示范岗竞赛、党员领导干部包抓重点项目包抓示范点竞赛和党支部帮助党员职工解决实际困难的“两竞赛一帮助”活动。通过以上措施的落实,市农牧局被市委优化办确定为机关标准化服务规范化管理试点单位,其经验两次在全市优化发展环境工作大会上进行了经验交流,全系统逐步形成了“勤奋实干,创先争优”的浓厚氛围,有力地促进了农牧业各项工作。
(十)党风廉政建设取得实效,农牧系统保持和谐稳定。一是纪检、监察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深入开展市农牧系统廉政建设警示教育活动,召开领导班子廉政建设准则和干部作风建设专题民主生活会,增强了领导班子成员的廉政意识。及时办理群众信访,今年共受理群众信访和市政府办转办答复共5件,办结4件,正在办理1件。二是主动接受市人大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办理答复人大议案建议8 件、政协委员提案22件,办结率达到100%。三是农业信息工作成效显著。信息报送量和采用率名列市直单位前列。四是狠抓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培养推荐干部,今年市直农牧系统共推荐提拔正县级实职领导1名,副县级实职领导9名;局属5个单位24个科级岗位开展了竞争上岗,有力地调动了干部职工的工作积极性。
过去的一年,虽然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一是农业基础设施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尤其是受“8.12”暴洪灾害的影响,基础设施恢复重建的任务艰巨。二是特色产业发展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突出表现在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推广相对滞后,特色产业主栽品种不突出,品种退化。龙头企业数量少、规模小,带动农户能力差,生产加工的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等问题;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管理不够规范,经营水平低,服务功能单一,自我发展能力和辐射带动能力弱。三是农民收入水平低,增收路子不宽。随着灾后重建的结束,国家对**的灾后补助政策减弱,靠政策因素增收的空间大大缩小。由于自然灾害多发,农民增收的不确定因素增多。灾后重建农民债务较重,对农业生产的投入不够,将减缓农民增收的速度。农村低收入户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农业生产,增收渠道相对狭窄。四是县乡级机构改革进展不平衡。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改革各县区重视不够,工作力度不大。县乡兽医体制改革、农村土地经营流转制度改革、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体系改革和农业行政综合执法体系改革、农经管理体系改革等,还需要做大量工作。
三、XX年农牧业工作思路和打算
XX年全市农牧业工作的总体思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目标,以特色农业产业化发展和提质增效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强示范点建设,加快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加强农业科技推广,加强农业项目建设,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推进农业体制改革,努力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主要目标:确保粮食总产达到96万吨,力争达到98万吨;中药材、蔬菜、苹果、茶叶、马铃薯等5类特色产业总面积达到384万亩;农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6%,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长12%。
围绕总体思路和奋斗目标,XX年重点做好八个方面的工作:
(一)认真落实政策和科技措施,确保粮食产量稳中有升。进一步扎实抓好国家各项支农惠农政策的宣传贯彻和组织实施,认真落实国家惠农政策,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在稳定种植面积、优化品种品质的基础上,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旱作农业技术推广、马铃薯种薯繁育体系建设等科技措施,推广测土配方施肥260万亩,全膜双垄沟播18万亩,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控防率达到85%以上,种子包衣量200万公斤,推广优质专用品种210万亩。实施好马铃薯脱毒种薯扩繁项目。认真落实抗灾减灾工作措施,确保全年粮食总产达到96万吨,力争达到98万吨。
(二)以提质增效为重点,加快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一是稳步发展产业基地。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按照“四产区、五基地、多片带”的总体框架。在宕昌、礼县、武都三县区交界高寒阴湿区域积极发展季节畜牧业,建成草原肉牛、羊生产基地;在“两江一水”沿岸和徽成盆地川坝河谷区,突出设施栽培,建立稳定的常年性蔬菜生产基地;在宕昌、文县、武都、礼县、西和为主的优势区域大力发展道地中药材规模化种植。按照适宜区合理覆盖的原则,适度扩大基地规模,落实科技与管理措施,在提质增效上实现突破。建议当年种植中药材53万亩,总面积达到91.8万亩,新增蔬菜面积2万亩,总面积达到57.4万亩,新增马铃薯5万亩,总面积达到164万亩,新栽植苹果3万亩,总面积达到56.87万亩,茶叶0.2万亩,总面积达到13.68万亩。同时,要更加重视特色农业的综合管理和科技服务,提升产业基地的质量效益。二是大力发展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全面落实各项优惠政策,加大招商引资,大力培育龙头企业。认定市级以上特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申报省级龙头企业3家,改扩建6家。引导农村各类专业大户和经纪人牵头组建专业合作社,并规范管理与运行机制,充分发挥其作用。年内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30户,继续抓好100户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建设工作。完成订单农业40万亩。三是抓好农产品市场建设。规划和抓好农产品批发市场、专业市场和综合市场建设,开展“农超对接”活动,积极培育市场中介组织,发展经纪人队伍和销售大户,实现销售促增收。
(三)以规模养殖和动物防疫为重点,确保畜牧业健康发展。一是继续抓好各类规模养殖。工作重心转向养殖小区、养殖场(户)的标准化建设。年内新增规模养殖户XX户,建成标准化养殖小区20个。全市出栏牛14.95万头、羊19.41万只、猪102.94万头、鸡418万只,肉蛋奶总产量达到12.79万吨。水产品产量达到2300吨。二是加快畜牧业科技创新。大力推进实用技术的组装配套和推广应用,全年新增黄牛冻配点4个,完成黄牛冻配2.9万头。三是加强草产业开发。积极鼓励和扶持农户种植优质牧草,努力实现草畜基本平衡,全年种植优质牧草25万亩。推广青贮氨饲料15万吨,兴办秸秆种草养畜示范点15个。四是加强动物疫病防控能力。调整防疫工作思路,工作重心向检测补免、偏远村社、流通检疫、外堵设防转移。牲畜w免疫密度达到100%,禽流感免疫密度重点区域达到100%,散养户达到95%以上。
(四)加大农业综合执法力度,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一是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积极创造条件,进一步完善市级检测监管机构,建立县级机构,定期对农畜产品和饲料进行抽检,保证农产品检测合格率达到99%以上。二是抓好农产品市场准入和准出工作。要积极探索,积累经验,严格实施市场准入制度,积极探索推行农产品产地准出管理的具体办法,引导农产品生产者建立健全自检制度,建立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确保上市销售农产品的质量安全。三是加大农资市场监管力度。加强源头管理,严厉打击制造和销售假冒伪劣农资行为,净化农资市场,维护广大农民利益。四是加大农产品注册认证申报力度。积极引导和组织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加大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认证。新增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认证(认定)18项,申报地理标志认证4个,申报注册农产品商标3件。
(五)进一步整合各类资源,切实抓好示范点建设。一是适时召开现场会议,促进特色农业示范点建设。在全市农业农村工作会议前,组织各县区农牧局长、市直农牧相关单位负责人召开一次特色农业示范点建设观摩会。二是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全力抓好市县级示范点建设。对审核确定建设的109个市县两级特色农业示范点,要进一步整合各方面力量,集中项目、资金和技术等资源,形成合力重点建设,切实建成一批“全省有影响,市内创一流,县区树标杆”特色农业示范点典型,树立样板,以点带面,提升产业质量和效益。三是健全完善考核机制,进一步靠实责任和措施。进一步完善特色农业示范点考核管理办法,建立健全考核机制,把特色农业示范点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指标纳入各级政府、部门目标责任书进行考核。要加大督促检查工作力度,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四是完善提高建设标准,采取综合措施创建示范点。进一步制定完善建设标准和规划,高起点谋划示范点建设,全面落实科技措施,创新示范点建设体制机制,提升示范点建设质量和层次。促进四是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整体推进特色农业发展。要加大宣传力度,对已形成一定规模,并有一定带动效应的示范点,特别是与土地流转、龙头企业、旅游开发和专合组织相结合建设的示范点,要及时总结经验,将点上的经验和做法推广到面上,促进全市特色农业全面发展。
(六)着力抓好项目建设,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要把项目建设作为农业发展的核心环节,以争取国家投入、招商引资和加强项目建设为主要内容,进一步推进项目建设。一是要进一步完善项目库建设;二是要加大项目争取力度。认真研究国家和省上的投资政策,把握国家投资导向,组织专门力量利用各种关系,通过各种渠道,积极跑部进京、进厅,储备一批重点项目,跟踪落实已申报项目的批复立项。确保争取国家投入比上年有所增加;三要进一步加强在建项目建设。切实抓好农村沼气民生工程,积极争取农村沼气项目,严格建设,细化服务,建管结合,注重效益,不断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强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等续建项目和养殖小区建设、旱作农业项目、良种补贴、科技推广等新建项目。四要抓好招商引资。不断优化投资环境,创新招商引资方式,提高项目合同的履约率和资金到位率。
(七)继续抓好农业各项改革,优化农业发展环境。督促县区全面完成兽医、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业行政综合执法、农经等体制改革,加快基层农业推广体系改革。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制度改革要建立健全各级管理服务体系、流转市场、信息平台、仲裁机构、乡镇土地流转服务中心,积极稳妥地推进全市土地流转工作规范有序进行。
(八)进一步加强机关作风纪律建设,提高服务效能。进一步深入开展创新争优活动,建立学习型机关,提高干部职工综合素质。切实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能,提高服务水平。巩固“一体化”管理成果,认真落实科技特派员管理、工作督办、季度考评等各项制度和办法,切实加强局机关和下属单位的管理,努力创建市级党建示范点单位。进一步加强局机关领导班子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行风政风建设,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第五篇:克什克腾旗生态农牧业建设规划
克什克腾旗生态农牧业建设规划
(2011-2015年)
第一章 总 论
一、规划背景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农牧业作为对资源高度依赖、对生态环境影响巨大的产业,在建设“双型”社会中占有重要地位。克旗是内蒙古自治区旅游业最为发达的旗县之一,也是自治区重要的草原畜牧业大旗,如何同时实现保护草原生态环境、发展农牧业、增加农牧民收入的目标,需要认真研究,做好规划。
近年来,全旗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响应国家建设生态省市县的号召,提出了建设国家级生态旗的目标,并正在全力实施“生态立旗、工业强旗、牧业富旗、旅游活旗、科教兴旗”的发展战略,努力打造“全市的生态工业大旗、全区的生态牧业强旗、全国的生态旅游名旗”,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发展农牧业的思路基本理清,本规划的目的就是明确全旗农牧业的建设方向、任务、步骤、布局、重大建设项目等,并提出相应的落实措施,以实现预期的建设目标。
二、规划期限
规划时间为2011-2015年。
根据目标以及任务重点的差别,五年规划期基本上划分为相互衔接的两个阶段,前三年重点是农牧业产业发展方向的确立和农牧业产业结构的重塑与再造;后两年重点则是优化农牧业的产业链条,建设产地品牌,提高农牧业的附加值,提升产业化经营的水平和效益、效果。
三、规划范围
本规划的范围是全旗的整个行政区划,规划区面积20673平方公里。
四、规划依据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环发〔2007〕195号:《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
《克旗创建国家级生态旗实施方案》
《克什克腾旗建设自治区生态牧业强旗工作实施方案》
《克什克腾旗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
《克什克腾旗“十一五”期间农牧业发展规划》
《克什克腾旗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克什克腾旗旅游业发展“十一五”规划》(征求意见稿)
相关调查资料
五、规划编制单位
克什克腾旗农牧业局
第二章 发展环境与条件
一、有利因素
(一)国家宏观经济社会环境比较有利
一是保护生态环境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已经上升为国策。国家制定了生态建设规划,鼓励各地创建生态省、生态市、生态县(旗),并且实施了大批生态建设项目,其中很多项目都与牧区草原生态有关,这为全旗生态建设提供了一个有利的政策环境。二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状况比较好,财政收入比较高,增长速度比较快,社会发展总体上已经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业反哺农业的新阶段。在生态建设过程中,中央财政将逐年加大资金投入,为生态建设奠定了一个良好的经济基础。自治区和赤峰市对克旗生态建设高度关注。
(二)克旗建设生态农牧业的基础比较好
克旗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大兴安岭南端山地和燕山余脉七老图山的交汇地带,草地和林地资源丰富,林草覆盖率高,生态环境条件良好,具备建设生态旗的基础条件。克旗现有耕地130万亩,分布在河滩平川区、高寒漫甸区和丘陵山地地区,水浇地面积42万亩,其中保灌面积25万亩。主要集中在河滩平川区。这一类地区,生产条件较好,在现有的基础上,集中实施好喷灌、滴灌和微喷设施,为实现现代农业创造条件。全旗家畜品种全、质量优,2009年6月末家畜存栏253万头只,其中牛存栏28.4万头,羊存栏210万只。牛在自治区旗县排名第5位,绵羊存栏数量自治区排名第3位,肉牛肉羊产业基础雄厚。旗内现有规模以上种羊生产企业3家,主要培育和生产德美、澳美、萨福克、多赛特等种羊,年生产和供种能力在5000只以上。肉牛优良品种有西门塔尔和夏洛来,在全旗牛存栏中占90%以上。旗内现有多家农业专业合作社,为农产品的产业经营提供了强有力的基础;牛羊屠宰加工企业8家,年收购屠宰羊40万只以上,屠宰牛4万头以上。
(三)发达的生态旅游业为生态农牧业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支撑
我旗作为全国著名的草原生态旅游大旗、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旗),在赤峰、内蒙古自治区甚至国家都占有重要地位。克旗旅游资源丰富而且特色鲜明,具有垄断性和唯一性,素有“草原明珠”之誉,发达的生态旅游业为生态农牧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产业支撑。近年来的直接旅游收入增长速度维持在每年30-50%,还有相当大的潜力。通过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会带动克旗生态农牧业的健康发展。
(四)工业化快速发展为生态农牧业提供了可能
自2000年起,全旗地区生产总值步入快速增长阶段,增长速度持续走高,为支持生态农牧业的推进创造了良好条件和机遇。新型工业化的强劲拉动,必将促进基础设施的持续改善,促进人口转移、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促进社会事业的繁荣发展,进而形成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的良好局面,从而为生态农牧业发展提供了条件。
(五)干部群众对建设生态农牧业认识深刻、决心大
作为一个农牧业大旗,广大干部群众具有创新的传统和能力,进取精神强。旗委、政府提出的“生态立旗”的战略思路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符合旗情,符合科学发展观,深入人心,为建设生态农牧业创造了良好的软环境。
二、制约因素
建设生态农牧业有不少有利条件,但也仍然存在着一些制约因素和较为突出的矛盾与问题,需要在建设生态农牧业过程中加以考虑,逐步解决。
(一)沙化、退化面积大,限制了农牧业的发展
虽然全旗耕地及草场资源非常丰富,但目前退化、沙化较为严重,生态环境受到威胁,对进一步扩大农牧业生产形成了直接的硬性约束。
(二)生态农畜产品生产规模比较小,对市场规模化开发不利
所谓生态农畜产品,主要包括有机产品、绿色产品和无公害产品。目前全旗认证的产品还比较少,规模比较小,对这些产品的市场开发存在规模制约经济效益的问题。
(三)缺少有影响的生态农牧业龙头企业,产业的附加值不高
缺少有一定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对生态农畜产品生产和生态农牧业的发展是一个制约因素。
(四)克旗农区占有一定的比重,建设生态农牧业难度比较大
农区主要是西南部的几个乡镇,生态环境条件比较恶劣,土地沙化比较严重,农牧民收入低,生活比较贫困,建设生态农牧业的困难比较多。
第三章 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
一、指导思想
根据创建国家级生态旗的总体要求,结合克旗的实际,确定生态农牧业建设的指导思想为: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生态建设和保护为前提,以马铃薯、胡萝卜及特色农产品、昭乌达肉羊繁育种畜、有机牛羊肉生产为突破口,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高农牧民科技文化素质和农牧业科技含量,发展现代农牧业,实现农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农牧业的产业化水平和附加值,提高农畜产品的竞争力,增加农牧民收入,实现生态和农牧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建设生态农牧业,要坚持如下基本原则
1.始终将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放在优先的位置
发展生态农牧业,关键是保护好生态环境,在此条件下发展农牧业。农牧业的发展始终要以生态环境保护为前提和条件。
2.走有机、绿色的农畜产品开发道路
在生态优先的条件下,发展农牧业就要走控制数量、提高质量和安全水平,并相应提高产品附加值的道路,开发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态农畜产品,在稳定产量的基础上增加附加价值,提高农牧民收入。
3.因地制宜、合理布局
全旗的农牧业区域分为农区、牧区、半农半牧区三种类型,各个区域农牧业的生产条件差异较大,在发展生态农牧业方面也会有不同的路径和模式,体现当地的特点和优势,合理布局,规划不搞简单化、一刀切。
4.重点突破、分步推进、循序渐进、协调发展
发展生态农牧业,要从全旗实际出发,抓住重点产业和产品,首先取得突破,示范和带动其他产业和产品的发展。要有重点、有梯度、有步骤,走出一条具有克旗自身特色、可持续的、生态和农牧业双赢、农牧业和关联产业双赢、农牧民和龙头企业双赢的现代农牧业之路。
5.创新产业化开发的模式
发展生态农牧业的过程,同时是创新产业发展模式的过程。对于产量少、附加值高的生态农牧业产品的市场开发、产业化经营模式的创新必须高度关注,及时总结,优化产业的组织模式。
三、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经过5年建设,基本建成生态农牧业的雏形: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现代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基本得以确立,高附加值生态农畜产品开发走上产业化发展之路,农牧业的竞争优势和效益得到充分发挥,农牧民收入显著增加,农牧业与其他产业相得益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各项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生态县(市、旗)建设标准。
(二)具体目标
“十二五”期末要全面达到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文件(环发〔2007〕195号)《生态县、生态市、生态省建设指标(修订稿)》中关于农牧业的各项约束性和参考性指标的要求。具体地,到2015年,力争实现以下目标: 1.重点发展蔬菜、瓜果、种子繁育等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到2015年,高附加值的经济作物达到20万亩,年销售胡萝卜70万吨,年销售收入达到5.6亿元;突出发展好马铃薯种植,播种面积达到40万亩,年产马铃薯45万吨,出售商品薯25万吨。年销售收入达到1.25亿元;全旗设施农业建设面积达到1.5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12.5亿公斤。
2.全面落实草牧场“双权一制”、围封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开发草产业,依据草场载畜量确定合理的畜群、畜种规模,草原生态得到有效保护和恢复,林业生态体系稳步推进,地区生态环境明显好转,林草覆盖率达到95%。农村牧区水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灌溉用水利用系数达到0.55以上。保护好克什克腾世界地质公园、沙地云杉保护区、达里湖等自然资源,到规划期末,受保护地区占国土面积的比例超过20%。
3.发展有机、绿色畜产品。到规划期末,牛羊肉中有机、绿色产品所占的比例达到70%。优质肉羊、肉牛产值在全区处于较靠前位次。突出抓好昭乌达肉羊种畜繁育及产业化经营,打造内蒙古自治区最大的良种羊繁育基地、最大的养羊联合体和最大的昭乌达肉羊繁育基地。
4.基本实现由数量型农牧业向集约、高效、现代化农牧业的转型与升级,实现生态化、规模化、标准化养殖。马铃薯实现全部良种化,羊主推品种良种及改良率达到100%,牛主推品种良种及改良率达到95%以上,农牧业科技贡献率达到60%以上。农村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达到95%以上,化肥施用强度(折纯)低于250公斤/公顷。建设高科技农牧业示范园区。
5.建立国家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2家,区级龙头企业5家以上;实行产业化经营和品牌化营销,提高附加值。提高出栏率,加速畜群周转。羊出栏率达到50%以上,牛出栏率达到40%以上,出栏牲畜本地市场加工转化率达到70%。
6.农牧民收入水平逐步提高,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农村生活用能中清洁能源所占比例达到50%以上,村镇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到100%,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95%以上,7.全旗环境保护投资占GDP的比重达到3.5%以上,公众对环境的满意率达到95%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符合国家政策,控制在7‰以内。
第四章 产业发展规划
一、产业发展重点
为了实现规划目标,需要建立起相应的支撑产业和服务体系。根据全旗的实际条件和生态农牧业的发展目标,确定规划期内扶持和培育胡萝卜产业、马铃薯产业、肉羊、肉牛等主导产业,建设主导产业和服务体系十大工程项目,即种畜繁育工程、配合饲料加工厂、肉羊和肉牛育肥小区、高科技农牧业示范园区、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农畜产品交易市场,并配套建设支撑全旗农畜产品产业发展的农畜产品检测中心、农牧民培训中心和畜牧兽医服务中心。
二、区域发展布局
牧业地区(巴彦查干苏木、达来诺日镇、达日罕乌拉苏木、乌兰布统开发区)重点发展肉牛,稳定并压缩肉羊生产。肉牛品种以西门塔尔杂交后代为主,采取放牧加补饲和阶段性舍饲育肥方式,犊牛实行阶段性补饲出栏。重点推广规模养殖,发展联户牧场和家庭牧场,牧繁农育、繁育结合。肉羊品种以萨福克、多赛特杂交后代和蒙古羊纯繁为主,实现全部接冬羔当年出栏。
农区和半农半牧区实行胡萝卜产业、马铃薯产业、肉牛、肉羊产业并进。引进胡萝卜新品种,推进制种建设,提高马铃薯良种化率。肉牛品种以西门塔尔、夏洛来与当地改良牛的杂交后代为主,全部实现育肥出栏。以芝瑞镇、红山子乡、同兴镇、经棚镇、宇宙地镇、新开地乡、万合永镇、土城子镇、浩来呼热办事处、经棚镇、芝瑞镇、红山子乡、同兴镇为重点。
重点苏木乡镇内根据区域和自然资源优势,确定不同的重点产业。产业布局打破行政区域界限,依据现有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确定重点产业发展布局,从而达到农牧业平衡发展。马铃薯种植面积稳定在40万亩,胡萝卜种植面积稳定在10万亩,优质肉羊稳定在200万只,优质肉牛稳定在30万头,优质种公羊稳定在5000只,昭乌达肉羊达到100万只,有机羊达到5万只。年育肥出栏肉牛10万头。
三、产业链关键环节重点建设内容
(一)建设产业基地
建设生态农牧业,必须开发农牧业重点产业。全旗农作物种植面积125万亩,其中:小麦播种面积30万亩,粮饲兼用玉米播种面积25万亩,马铃薯播种面积35万亩,杂粮豆播种面积15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20万亩(其中蔬菜种植5万亩,胡萝卜种植10万亩,油料种植5万亩)。饲料作物播种面积23万亩,其中饲料地面积10万亩,青贮种植面积13万亩,年饲料作物产量3万吨,打贮草38万吨,距离实现生态农牧业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必须扩大农作物及饲料作物面积,提高产量。
(二)扶持种畜繁育企业做大做强,加快牛羊品种的良种化
1.扶持金峰公司,进一步发挥其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
要鼓励金峰公司探索新的组织方式,包括以公司为主导,采用返租倒包的方式,以农牧民满意的价格租赁农牧民草场和耕地,对其草场和耕地进行集约化、规模化经营,提高机械化、现代化水平,减轻劳动强度,提高生产率,增加科技含量,通过提高质量,提升效益,走高产优质高效之路。与之相配套,为租赁土地给公司的农牧民提供优良的生活居住条件。进一步密切企业和养殖户的经济关系,在“羊联体”、养殖协会基础上扩大“赤峰市昭乌达肉羊合作社”,让更多的会员户加入到合作社,成为合作社成员。通过产业发展、技术提高、市场拓宽,增加克旗良种肉羊产业效益,为广大农牧户通过产业运作建立稳定的收入来源。通过探索新的生产组织方式,实现规模经营,并带动全旗肉羊、肉牛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方向转变。最终形成资源有效利用、生产充分发展、农牧民收入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社会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的格局。
帮助企业创造条件,通过新项目的引进,引入现代企业新技术、新机制、新观念,实现统一产品规格,统一技术开发,统一市场开拓。使金峰公司成为北方重要的肉食品生产基地,从而拉动农牧业的良性发展。协助金峰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有机食品生产联盟协作,积极运作生态示范项目,争取使原生态草原上饲养的羊肉实现优质优价,从而实现克旗“发展生态经济,促进资源增值”的发展战略。要使金峰公司发挥牛羊舍饲育肥实验示范基地作用,继续深入研究探索适合克旗地区条件下的饲养方式及科学的饲养配方,为会员户及广大农牧民提供可供借鉴利用的养殖模式。
2.大力推广昭乌达良种羊的养殖
德国美利奴羊(简称德美羊)是从德国引入的世界著名肉毛兼用绵羊品种,具有体大健壮、产肉性能优、产毛性能良、繁殖能力高、适应能力强、饲料报酬高和改良效果好的特点。昭乌达羊就是用德美羊改良细毛改良羊的杂交后代,是应用杂交育种方法培育的毛肉兼用型细毛羊,改变了细毛羊体小、肉质差的缺点,提高了适应能力,同时又保留了细毛羊毛质好、产毛量高的优点,品种遗传基因稳定,具有杂交后代不退化的特点。昭乌达羊经济效益好,要加大良种推广的工作力度,通过配种费补贴、劣质种畜清群、良种母畜补贴等措施,引导农牧户淘汰更新劣质母畜,引进高代杂种畜,推进牲畜改良。用三年时间完成肉羊良种改良,实现全旗羊的良种化。引导农牧民少养精养,通过政策、项目扶持,发展改良专业户,保护生态、实现草畜平衡,以此作为建设生态农牧业的突破口。
3.改良肉牛养殖品种并转换肉牛养殖管理模式
肉牛改良的主推品种确定为西门塔尔、夏洛来,这两个品种适应性强、耐粗饲,生长发育快,饲料报酬高。西门塔尔属肉乳兼用型,适合牧区的需求,夏洛来属肉用型,适合农区、半农半牧区饲养,且目前已形成规模优势。发展农牧业,优势在牧区,潜力在农区,养牛业的效益突出体现在集中饲养、短期育肥出栏这种模式上,农区乡镇恰恰适合牛的舍饲圈养和短期育肥。在目前生态较为脆弱的条件下实施建设养畜,发展草产业,转变饲养方式,推行农牧结合、繁育结合。在草原畜牧业地区推广划区轮牧、放牧加补饲和阶段性舍饲,在农区和半农半牧区实施舍饲育肥,肉牛全部育肥出栏,实施育肥增值。
4.加强基础设施和生产基地的建设与利用
发展专业养殖小区和规模养殖户,解决育肥棚舍不足的问题,推动肉牛育肥产业和昭乌达肉羊专业养殖小区建设,配套完善饲草料种植、加工、秸秆转化利用及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提高农作物秸秆及其副产品的转化利用率。通过青贮和饲草料加工调制及混合饲料的生产,使转化的饲草保持原有的营养成分,以满足家畜特别是良种、改良种牲畜生长发育的需要,解决牲畜枯草期营养不良只能保证维持
需要的问题。
建设生态农牧业要通过建设和发展优势农畜产品基地来落实,在抓大户、建小区、发展专业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推进力度,推动规模养殖场、养殖小区和联户牧场建设,提高他们的辐射带动能力和示范作用,使肉牛、肉羊产业的畜种规模和区域范围集中连片,在一定区域内形成明显的畜种规模生产优势,以优势规模促进产业的进一步优化。
5.推行模式化标准化饲养
科学的饲养管理是保证牲畜特别是良种、改良种牲畜发挥其生产性能最大潜力的关键,而加强基础母畜与仔畜的科学管理更为重要。要通过大力推广模式化、准化饲养提高饲养管理的科技含量。在肉牛方面,要使母牛保持良好体况,发情正常,达到平均一年一犊,育肥牛育肥期平均日增重达到1-1.5公斤。在肉羊方面,要通过科学的饲养管理,使母羊的繁殖率提高到120%以上,加强断奶后羔羊的饲养管理,实现育肥羔当年出栏。要通过规模养殖场、专业育肥小区和昭乌达肉羊规模养殖小区建设,推行标准化、模式化养殖,严格执行国家制定的饲养标准,控制使用饲料添加剂及化学药物,解决药物残留问题。加强养殖场周边的环境监督检测,加大畜产品安全的监测检测力度,生产有机、绿色畜产品。
(三)引进大型农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并建设畜产品品牌
龙头企业是实施产业化经营的桥梁,一头连农牧户,一头连市场,没有龙头企业的加工增值,农牧业的经济效益和养殖户的收入难以大幅度提高。在龙头企业的建设上,要充分利用现有的企业(如金峰公司等),政府要采取体制改革、机制转轨、协助筹措资金、优化外部环境等多种措施,促进企业快速成长,打造国家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对小型企业要采取合并、重组等措施,挂靠联合。目前,全旗农畜产品仍然停留在原料和初级产品供应的形式上,加工转化率低,农畜产品加工增值幅度很小,产品优劣不分,参差不齐,优质产品不能实现优质优价,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畜产品的整体质量。针对这种实际情况,要采取措施引进外部的大型农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要通过扶持龙头企业,实现大企业带动大产业,大产业带动大发展局面的形成。可以利用龙头企业原来产品的品牌,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企业情况,创立一个新品牌,新品牌的创立要反映克旗的草原文化和产品的原生态特色。
(四)开拓和培育农畜产品市场
一是加强产地市场建设。目前专业市场建设严重滞后,形不成规模交易优势,产品对外有一定的知名度,但缺少品牌和拳头产品,产品流通不畅,占据的市场空间小,无法占据长期稳定的市场。要根据全旗农畜产品的生产规模、商品流量、产品特点,确定市场的类型、规模和功能,尽快建设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大型农畜产品交易市场,解决目前产品流通不畅问题。
二是促进市场终端组织的发育。要大力发展农牧民经纪人队伍、民间流通组织和专业合作组织,一方面为他们的发展壮大创造更加宽松的环境,帮助他们解决发展中的实际困难,另一方面要加强规范引导,使他们完善组织机制,更好地为农牧民服务。要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农技推广部门和农村牧区能人创办、领办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组织,引导农村牧区专业合作组织向独立法人实体转变。
三是加强农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要围绕市场行情、市场供求形式等建立市场信息服务体系,为农牧民提供及时准确的市场信息及产前、产中、产后的信息服务,实现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有效对接,发挥信息的服务功能。
四、发展观光畜牧业与建设高科技农牧业示范园区
观光农业是20世纪7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是以农业为基础,农业和旅游业相结合的一项交叉性产业。观光畜牧业是观光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发展观光畜牧业,可以充分有效开发利用农牧业资源,调整和优化农牧业产业结构,扩大畜产品销售市场和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扩大劳动就业,可以保护和改善农牧区生态环境,塑造良好的农牧区形象,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克旗素有“内蒙古缩影”之称,旅游资源丰富,近年来的直接旅游收入增长速度维持在每年30-50%的速度。克旗又是传统的畜牧业旗,草原民族文化底蕴深厚。观光畜牧业的开发必将成为集畜牧业、旅游业为一体的新型经济增长点,必将成为率先实现农牧业现代化,农牧业稳步发展,旅游业日渐兴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第一亮点。观光畜牧业可以从两个途径来建设:一是建设高科技农牧业示范园区;二是建设道边以及林间地生态畜牧业农场。
示范园区要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牧区,发展现代农牧业为目标,以农牧业高新、高效、示范辐射、科技培训和产业化为切入点,把园区建设成为以原生态化的草原牧场、现代化的生产装备、集约化的生产技术、企业化的管理体制为目标的高效科技示范园区。园区内设有养殖园区、种植园区、沼气堆肥示范区、设施牧业区以及牧机园区、科研培训生活区等六个功能区。六大功能区主要解决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及综合培育集成技术的展示与推广,提高劳动生产力。为科研技术人员、周边养殖大户提供技术培训以及举办畜牧业文化观光活动等业务。
全旗有大量的林间地,利用林间地可以建设生态畜牧业农场,举办畜牧业文化观光活动及配套旅游休闲设施。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做文章,结合畜牧业特点,重点做好“吃、购”文章,探索“行、娱”文章。鼓励农家饲养观赏和食用型特种畜禽,如鹿、狍子、黑凤山鸡、肉兔、野鸡、绿壳蛋鸡、鸽子等。建设散放观赏区、步行观赏区、动物表演娱乐区、科普教育区等,还可以为中、小学生开设濒危动物科普教育基地、儿童动物园和儿童乐园。积极探索现代农牧业观光旅游功能的深度开发,开辟新的景点,延长游客的旅游时间,增加旅游收入,为当地农牧业的发展提供资金、技术、管理经验等一系列要素服务,解放农牧民思想,树立商品意识,促进畜牧资源的深度开发,提高畜牧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旅游业和农牧业的双赢。采用天然饲草饲料资源,少用或不用各种合成生长添加剂和药物,在自然生态环境下,依靠传统饲养模式饲养,按照有机农畜产品生产特点规范生产,创建有机农畜产品品牌,提高有机农畜产品生产水平。要借助全旗旅游资源,大力挖掘塑造农牧业文化,让旅游者了解克旗乃至内蒙古畜牧业文化、享受畜牧业文化、消费畜牧业文化。开发畜牧业的多种功能,积极促进农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引导消费者健康快乐来感受和体验。从而实现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和统一。
五、建设农畜产品检测中心
近年来,农畜产品中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化学药物残留超标、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等质量问题。这些质量问题不仅关系到人们的身体健康,也影响了农畜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针对这一状况,要围绕有机食品和绿色食品生产的要求,以农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建设为切入口,全面实施农畜产品质量管理,向市场提供真正的“放心食品”。
拟建设的农畜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将开展对认证的和转换中绿色农畜产品、有机农畜产品及其原料和产地环境的检测检验。凡申请认证的产品必须经过这两个中心的检测。与此同时,质检中心还将进行农药、兽药、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等农牧业投入品的生产许可检测,并接受有关部门委托的农畜产品质量仲裁检验及其他社会委托检验。
项目占地面积5亩,总建筑面积1000平方米,购置农牧业检验监测设备一套,总投资1120万元。农畜产品检验监测中心的建设,为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和安全,保护农牧民的利益、确保农畜产品质量安全,发展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具有重要的意义。
六、农牧民培训中心建设
新建农牧民培训中心占地1000平方米。投资规模8万元。其中包括信息中心、实验室、农牧业专家办公室、农牧业科技培训学校、便民超市、食堂、住宿等必要的服务设施。新建培训教室一间,更新桌椅100套,新建标准微机室、多媒体教室各一个。购置投影设备、办公桌椅、VCD、电视、电脑等一系列培训需要的设备,以及适宜农牧民生产、生活的各类书籍,为农牧民学习文化知识和农牧业技术提供良好条件。
在培训中心开展农牧民技术培训,定期开展以“昭乌达肉羊等饲养管理技术”等为主题的系列科学技术教育、传播与普及活动。通过集中授课、发放技术手册和远程培训手段,采取多元化、灵活多样的培训形式,按照现代农牧业发展要求,对生产骨干开展科技知识的系统培训,培养核心技术骨干。
加强农牧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通过电话、电视、电脑“三电合一”及其他行之有效的模式,开展农牧业信息服务。搞好信息服务网络延伸,继续扩大对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及中介组织、农牧业生产经营大户和农村牧区经纪人的信息服务覆盖面,发展培养一大批嘎查村信息员。
发展与高等院校的紧密协作关系,外聘有关种植、饲养、兽医等方面的专家、教授,将项目区作为专家的技术服务点或大学研究生的实习基地,大力推进“产学研”联合,实施各类农牧业科技、饲料种植、牛羊养殖、兽医服务、生态环保等科研项目。
七、农牧业服务体系建设
完善的农牧业服务体系对规划范围内整体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特殊作用。在“五大产业”发展的同时,构建一个机构健全、职能明确、队伍精干、设施配套的农牧业服务体系,为农牧业顺利发展保驾护航。
农牧业服务体系的职能是规范种植、饲养、加工、经营以及对畜群的防疫行为,确保在疫病预防、控制方面做到“有力、有序、有效”。从事农牧业服务的人员要与广大种植户、养殖户直接对接,做到技术咨询到户、技术指导到户、技术培训到户、技术示范到户。
第五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一、完善科技体系建设
(一)提高农牧业科技水平,实现农牧业增长方式转变。
1.抓好种子工程和新品种引进、繁育、示范、推广,促进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采取选育提高和扩繁的有效措施,主动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一方面,在全旗范围内每年开展良种普查鉴定工作,特别是要对劣质种采取一切必要措施强制淘汰。另一方面,每年要多方筹措资金组织实施“种子工程”,加强良种繁育基地、人工授精站建设,加快改良步伐。
2.要进一步健全科技服务体系,促进农牧业的快速发展。进一步转变职能,将工作的重心切实转移到为农牧民提供服务上来,通过完善考核体系和利益激励机制,进一步发挥涉农部门及苏木乡镇的职能和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全面实行领导干部和科技人员蹲点包片负责制,奖罚分明,严格兑现,使其真正深入生产前沿,为促进全旗农牧业的发展发挥服务主力军作用。从示范基地抓起,提高农牧业适用技术的覆盖面和入户率,提高农牧业科技的贡献率。
3.全面推广应用科研技术。高度重视饲草料加工和收贮工作,提高农作物秸秆的综合转化利用率,增加农牧业生产的科技含量。重点推广精饲料和苜蓿、青贮、秸杆等粗饲料合理搭配饲喂技术、分群饲养、生产和快速育肥相结合的科学管理技术、牲畜舍饲养殖技术、兽医卫生防疫技术、人工授精技术、户用沼气池、太阳灶技术、节水农业技术、中低产田改造技术等农牧民容易掌握的实用新技术和农牧业机械技术。
4.强化牲畜疫病防治体系建设,促进农牧业的健康发展。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牢固对立“发展与保护并重,防疫就是增收”的思想,进一步健全防疫网络建设,防疫人员提供疫病防治、检测等服务。同时要及早储备预防和扑灭动物疫病所需物资,确保防疫工作正常开展,保障免疫密度达到100%。
(二)大力加强良种培育体系和农畜产品销售队伍建设。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辐射带动作用,带动农牧民建立良种繁育体系。健全农畜产品市场信息网络,发挥各类科技、信息中介组织在流通中的积极作用,采取多种形式壮大农畜产品流通队伍,鼓励农牧民兴办各类协会、合作社、农牧民合作经济组织,帮助农牧民利用国家的税收、信贷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发展生产,使农牧民营销队伍成为开发市场的主力军,提高农牧业市场化程度。
(三)大力发展农牧业信息网络建设工程。
1.组建“嘎查村农牧业信息中心”,了解现代农牧业的发展动态,包括生产、加工、储运、销售、价格、物种、技术、气候、环境、人才、管理和基础设施等相关信息。
2.建设农牧业系统内部网络,建立农牧业信息站,并与上级信息中心联网,实行信息资源共享,及时准确反馈各类信息,反映生产情况,成为旗农牧业信息中心和农牧户沟通的桥梁。同时利用国际互联网这个先进媒体将农牧业产品推向市场。
3.建立“农牧业专家咨询系统”,通过建立一系列相关实用信息系统,在农作物种植技术、饲料作物病虫害防治、畜禽传染病防治、抗灾减灾措施等方面为广大农牧民提供服务,使最基层的农牧民也可以享受到专家级的咨询服务。
4.建立基层网络和多媒体的“农牧业技术推广系统”,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复杂的农牧业技术以极为简单、易懂、易学的方式表现出来,以一种崭新的形式促进农牧业科技的广泛应用。
二、完善服务体系建设
(一)组建良种培育、种植、养殖等专业协会和专业合作组织。把良种培育、搞活流通作为推进产业化经营的重要途径来抓,充分发挥基层组织的作用,以龙头企业示范、农牧民能人牵头等方式,引导农牧民以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为纽带组建专业协会,为农牧民提供市场信息咨询、生产资料供给、产品贩运等服务,统一组织生产,共同应对市场。同时,鼓励农牧民以产业和区域为单位组建贩运中介队伍,充分发挥其内联农户、外拓市场的作用,形成农畜产品贩运“绿色通道”,解决产销脱节的问题,搞活流通,健全市场体系。
(二)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按照国家有关标准配备嘎查村级种植业、养殖业专业技术人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在提高现有科技人员和农牧民技术骨干素质的同时,不断充实和完善各类科技人员,每年选派一定数量的技术骨干或年轻有文化的农村牧区青年,到大专院校进修或培训,并有针对性地与国内机关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合作,最终实现现代农牧业发展所需的各种人才合理配置。
(三)扶持龙头企业。把发展良种马铃薯种植、良种肉羊和肉牛养殖、良种培育等企业作为实现农牧业增产提效的突破口,树立大生产、大流通的思想,在做大种植、养殖、良种培育的同时,全力营造良好的企业发展环境,加大扶持力度,帮助企业提高科技含量,延伸产业链条,提高产品质量。紧紧围绕主导产业,对企业大力扶持,使其迅速做大做强,并继续深入地向农牧户延伸、辐射,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
(四)加大宣传力度。全面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等新闻媒体,对生态农牧业及新农村新牧区建设的各项政策、各类相关技术全力进行宣传。旗内村嘎查的基层干部要配合旗镇两级科技特派员深入生产一线现场指导,蹲点跟踪服务,广泛宣传现代农牧业有关科技知识,真正把农牧业产业的发展变成农牧民的自觉行动和经济发展的主攻目标。
三、完善基础设施建设
(一)道路建设
根据全旗国民经济发展规划,要实现镜内公路对接,必须加快村嘎查内的道路建设。在全面维修巩固原有土路和砂石路的基础上,对从乡镇苏木到嘎查、村嘎查到农牧户的道路进行重点修建,从乡镇苏木到村嘎查的主要交通干线铺柏油马路,实现户户通车;道路两侧绿化,绿化树木的品种要适合本地种植,同时注意防护,防止被牲畜啃食破坏;从乡镇苏木到嘎查,要在路口设立路标,做到整齐规划。为使农牧民出入更加方便快捷,要进一步加快物资流通速度,形成便捷畅通的交通运输网络。
(二)水利工程建设
推广节水灌溉技术,扩大水浇地面积。对主要使用的井灌,要对灌溉的次数、深度建立统一标准,不同的地区和作物设立不同的标准,实现科学灌溉、最优灌溉,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推广地埋管灌和喷灌等节水技术,在土地整合成片的情况下,大力发展时针式和平移式灌溉技术。重点抓节水灌溉项目,对现有的水浇地进行改造,新发展的灌溉面积必须全部采取节水措施。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通过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的带动,综合运用秸秆还田、追施有机肥料、节水保灌等措施,不断提高基本农田单位面积产量。把人工增雨作为缓解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措施之一,加大人工增雨的财政资金投入。
(三)电力建设
根据牧区的生产、生活需要,加快电网改造,完善电力网架结构。结合“新农村、新农电”工程,提高供电容量和等级,结合采取新能源供电方式,实现“户户通电”,努力实现城乡同网同价。在未来几年内,发展肉牛育肥产业,需要增加水浇地面积,势必需要增加配电。要多方筹资,延伸高压线路、低压动力线路,安装变压器,新增变电容量,进一步提高电力保障水平,为农牧业的大力发展提供保障。
四、完善生活设施建设
在建设生态农牧业的同时要进行新农村新牧区建设,在起步阶段要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农牧区生活设施建设:
(一)嘎查村环境建设
按照“户容整洁”的要求,针对村嘎查内破旧房屋、残墙断壁及居住设施和整体环境,逐步解决嘎查内柴草乱垛、粪土乱堆、垃圾乱倒、污水乱泼、畜禽乱跑等现象。开展“三清”即清理垃圾、清理路障、清理淤泥污水等村嘎查环境整治活动,建设农牧区生态庭院,改善农牧区人居环境。
(二)住房建设
教育和引导农牧民群众增强主体意识,主要依靠自筹资金改善居住环境,户户都要逐步兴建砖混结构、水电一体化的现代居室,建设宽敞舒适、错落有致、清新靓丽的现代化新民居。分布实施农牧户门面和院落改造,积极体现地方特色,科学设计居民住宅门面和院落,力求外观整洁,院落干净,室内明亮,户户通照明电。利用太阳能在屋内建设四季卫生浴室。尝试在农牧区设置特有的路标,挖掘地方特色,形成农牧区独有风景,最终实现户户有一套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的庭院和住宅。
(三)清洁能源使用
引导农牧户使用清洁再生能源,逐步以沼气和液化气等清洁能源取代柴草、牛粪,实现热能采供现代化改造,以最大限度地体现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将农牧区改厕、改灶,建沼气池结合起来,设计时尽量将厕所、牲畜棚圈建在沼气池旁边,充分利用农牧区牛羊的粪便,大力推广农牧户用沼气,实现户均建设一个沼气池,实现农牧区能源的可持续利用。
(四)文化建设
克旗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传统文化的民族特色非常浓郁,要注重对祭祀文化、民间习俗文化和民间传说等加以系统的整理和挖掘,使克旗的文化得以弘扬和深层次的开发与保护。
五、实施农牧民转移战略
(一)实施“五路转移”战略,实现转移致富。要切实加强农牧民培训和农村牧区教育工作。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提高农牧民子女入学、升学、就业水平。特别是要加强农村牧区职业教育,搞好农牧民培训工作。重点是抓好转移就业前的引导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转变农牧民的思想观念,不断提高农牧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为农村牧区人口参与就业竞争并最终向城镇及二、三产业转移创造条件。在此基础上,通过实施移民工程和建设再就业基地,发展养殖业,向小城镇转移一块;通过发展地方工业,增加产业工人吸纳一块;通过加强就业培训,进城务工经商稳定一块;通过开放公益岗位,搞活社区服务接收一块;通过以土地、草场置换保险,进城养老安置一块。
(二)要积极发展壮大劳务经济。劳务输出是农牧民最现实的收入来源。要把劳务输出提升到“劳务经济”和“劳务产业”的高度来管理和经营。一方面要摸清底数。加强对劳务输出的统计分析,适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另一方面要加强组织引导。重点是建立健全基层劳务输出服务机构,建立劳务输出信息平台和劳动力市场信息网络,强化对务工者的职业技能培训。同时,要重视政策保护和支持,主要是加快户籍制度改革,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做好务工人员的劳动保护和工资发放,保护务工人员的切实利益,确保农牧民工出得去、稳得住、富得了。
六、完善资金投入措施
继续坚持以招商引资和争取国家项目支持为主渠道,以调动农牧民和社会力量投入为补充的筹资原则。
(一)抓住国家加大生态建设力度的机遇,立足本地的资源和优势产业,采取多种形式积极争取国内外资金,制定优惠政策,调动一切积极的力量。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各种企业、社会力量到农牧区搞生态建设,发展生态产业。制定奖励办法,支持土地和草牧场的流转,发展规模经营。
(二)积极引导广大农牧民投资投劳,采取先干后投、多干多投、以奖代投的形式鼓励农牧民加大投入。
(三)把农牧业各类专项资金按政策要求尽量捆起来合理使用,重点扶持各类产业化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