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农牧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工作汇报材料
近年来,特别是进入“十一五”以来,太旗认真谋划“三农”工作,逐步理清发展思路,把克服自然资源禀赋差、发挥地域和特色优势作为切入点,把增加农牧民收入作为根本出发点,按照发展农牧业特色经济,坚定不移走农牧业产业化和现代农牧业的路子,着力打造安全、健康、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和批发销售集散基地,到目前初步形成了基本框架。
一、XX年年农村牧区工作情况
(一)基本情况
XX年年,全旗有耕地面积为94.6万亩,其中水浇地22.84万亩(农区20.66万亩,牧区2.18万亩),草场面积300万亩,有林地面积113万亩,退耕还林地69.1万亩。总播面积亩,其中蔬菜15万亩(西芹2.5万亩),马铃薯15.5万亩(园区集中种植专用薯3万亩,带动农民散种12.5万亩),油料13.6万亩,饲草料13.1万亩,粮食和其他作物37.3万亩。
牧业年度牲畜存栏51.39万头只,其中大畜4.95万头(奶牛1.8万头,西门塔尔牛1.35万头),小畜46.44万只(农区大畜3.93万头,小畜36.48万只)。
(二)基地建设情况
1、节水灌溉园区建设
近几年,我旗通过“群众打井、财政贴息、以奖代补、帮助拉电”等优惠政策,引导鼓励农民大力开发水浇地。截止到XX年年,全旗水浇地面积已达到22.84万亩,其中大型节水灌溉专用马铃薯种植园区达到63处5.25万亩。
2、安全、健康、绿色、有机食品基地建设
我旗坚持规模与质量并重,在发展种植基地规模的同时,将不断提升蔬菜品质作为发展蔬菜产业的重点,对农资市场进行清理整顿,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农资和“三高”农药,并对蔬菜种植在种植期、收获期和交易期进行农药残留抽检,对检测不合格的蔬菜不准上市交易,以确保我旗生产的蔬菜品质,形成了安全、绿色的食品基地。通过多年培育,太旗的蔬菜有了一定的名气,也有了自己的品牌。XX年7月取得自治区农牧业厅授予《AAA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认证》证书;同年10月京北蔬菜批发交易市场被自治区授予“无公害农产品批发市场”,原宝昌镇、永丰镇、头支箭镇被命名为“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XX年10月西芹在国家商标总局正式注册“察哈尔”牌商标;同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命名为AAA名牌农副产品;XX年1月“察哈尔”牌西芹通过了中国绿色发展中心绿色食品认证;京北蔬菜批发交易市场被北京市农业局列入“食品放心工程”单位,与北京农副产品批发市场签订了“北京市蔬菜市场准入场地挂钩协议书”。
准备新认证的基地面积和申请的品牌(蔬菜品种),计划认证有机食品的品种和规模
3、农副产品加工基地建设
随着种养业规模和品质逐年扩大和提升,带动了我旗农副产品加工产业的快速发展,培育了一批加工企业,形成了农副产品加工基地。
AAA衡源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计划投资8000万元在我旗建设马铃薯加工企业,工程已于8月18日开工建设,一期投资4000万元,建设年产8000吨速冻薯条加工厂,计划今年完成马铃薯储窖和加工车间建设,2008年初进行试生产。计划明年建设6000吨颗粒全粉生产线,全部建成后,年可加工鲜薯5.4万吨。
已经逐步形成以马老四牲畜加工市场为核心的肉羊加工基地,目前全旗有肉类加工企业家,其中限上企业家,年加工能力达到,截止到目前,今年全旗共加工牲畜万头只,全旗出栏牲畜%实现了就地加工。
形成了以红井源油脂公司为龙头的粮油加工基地,目前全旗共有粮油加工企业家,其中限上企业家,年加工能力达到。
4、批发销售集散基地建设
累计投入资金3750万元,于XX年建起了占地327亩,华北地区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市场内设施齐全,给排水工程完备,信息网络功能配套,是一个集交易、营销、餐饮、住宿、娱乐为一体的多功能综合市场,年交易量达6万多吨。在市场的带动下,我旗蔬菜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15万亩左右,种植种类达到20个种类100多个品种,蔬菜种植户达2万户,占农户总数的50%左右,其中西芹作为主打产品已远销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内销北京、上海、河南、湖北、江苏、浙江、安徽等全国三分之一的省市区,与全国300多家蔬菜市场建立了稳定的购销关系。
为进一步方便农民卖菜,我旗结合特色蔬菜种植,又分别在千斤沟镇西山坡村、旧营盘村,骆驼山镇骆驼山村和红旗镇宏胜村新建了4个蔬菜批发交易市场,全旗专业蔬菜市场已经达到5个。今年5个市场共销售蔬菜万吨,销售额达到亿元。(三)设施农业发展情况
我旗无霜期相对较短,露地种植蔬菜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同时因采收相对集中,极易造成滞销。通过宝昌镇菜农近几年的生产经验,棚室种植不仅可有效提早、延后蔬菜生产期,而且可以实现两茬种植和蔬菜品种多样化,经济效益十分显著。我旗在农民自发建设蔬菜大棚的基础上,于XX年制定了鼓励发展保护地蔬菜大棚的优惠政策,农户每建设一座0.5亩大棚,财政补贴1000元,通过扶持,当年新建大棚1300座,完成投资650万元,其中财政补贴85.4万元。在出台鼓励优惠政策的同时,我旗还积极申报保护地蔬菜大棚建设项目,今年争取到自治区产业办项目资金100万元,新建蔬菜大棚XX座。通过采取出台优惠政策、争取上级项目支持等措施,目前全旗保护地蔬菜大棚已达到5000座、2350亩。
(四)农牧民收入情况
XX年年总体收入情况和组成(统计局),然后和XX年的比较
近年来,我旗通过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大力调整农牧业结构,全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进程,积极推动人口转移工作,进一步加大转移支付力度,全面落实各项支农支牧政策,确保农牧民稳定增收。
1、农民收入
(1)种植业收入
今年蔬菜产值达1.56亿元,其中净收入811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98元。马铃薯产值达2120万元,其中净收入137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5元。由于今年我旗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致使小麦、油料全部绝收,莜麦绝大部分绝收,使旱作农作物只有支出没有收入,农民人均支出大于收入120元。农民来自种植业的收入只有463元,比预期目标减少682元。
(2)养殖业收入
通过出售牛奶、牛犊和淘汰母牛,全旗农民人均从奶牛养殖中获得纯收入142元,其中出售牛奶收入138元。肉牛总收入可达87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8元。年内出栏羊28万只,人均从肉羊养殖中获得收入426元。全旗农民来自养殖业的收入人均可达到687元。
全旗农民来自养殖业的收入人均可达到687元,较上年增加256.4元,增长59.5%。
(3)工资性收入
我旗将农村牧区人口转移作为促进农牧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尤其在今年的大灾之年,人口转移成为农牧民增收最主要的渠道。全旗农民有34124个劳动力实现常年和季节性转移,实现总收入达1.97亿元,全旗农民工资性收入人均可达到1226元,较上年增加638元,增长108.5%。
(4)转移性收入
认真贯彻落实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全部兑现各类补贴资金1.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44元。
通过以上增收渠道,今年全旗农民人均收入可达3120元,较上年增加512元,增长19.6%。
2、牧民收入
预计今年全旗牧民纯收入可达3660元,比上年增加256元,增长7.7%,其中畜牧业人均纯收入3377元,增加282元,增长8.3%;劳务输出人均纯收入147元,增加17.6元,增长13.6%;财产性等其他收入136元,增加19.4元,增长16.6%。
(五)项目建设情况
(六)移民工作情况
1、农牧民转移情况
2、生态移民情况。XX年年我旗将生态移民搬迁任务全部安排到与蓝旗交界的骆驼山镇后山椅村和后水泉村,共搬迁75户、300人。会后我旗加快各项工程进度,目前已全部完工。共完成住宅75处、3082.5平方米,牲畜棚圈75处、2565平方米,院墙XX延长米,生活用电全部入户,修路8公里,骆驼山镇骆驼山村40户全部接入自来水,宝昌镇五间房村35户每户打小管井1眼。全部工程投资627.9万元,其中生态移民资金150万元,群众自筹151万元,配套其他投资326.9万元。
洪灾冲毁和形成危房356户886间,通过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同时旗委、政府开展了大量工作,对受灾户中的47户进行了集中重建搬迁。
从我旗目前的农牧业工作来看,虽然初步形成了基本框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但仍然存在基础设施薄弱,投入严重不足,农牧业产业结构仍需优化调整,农牧民增收还不够稳定等问题。
二、2008年重点工作安排
(一)基地建设
制定出台了《XXX旗地下水开发利用管理办法》,为我旗地下水开发利用提供了政策保证,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和科学开发利用。在坚持水资源科学利用的基础上,2008年,我旗继续推进以水浇地开发为核心的基地建设,发展大型节水灌溉园区,培育肉牛育肥养殖基地。
1、我们提前规划了2008年节水灌溉园区建设2.5万亩,园区个体规模根据可开发土地面积确定为200—1000亩。为确保证明年春季农业生产,我旗从10月10日开始实施农田水利建设秋季大会战,计划利用今年秋冬农闲季节完成大型节水灌溉面积1万亩和农民联户开发水浇地5000亩,覆盖人口6000人,明年春季再完成1万亩。目前已经完成大型节水灌溉10700亩,农民联户开发1300亩,共打井146眼,铺设管道13000米。
同时利用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计划投入资金60万元,打井136眼,架设输电线路8.5KM,安装100KVA变压器3座,开发水浇地1360亩。
2、AAA乌日尼勒牧业公司计划投资1.8亿元,建设肉牛繁育、育肥、加工以及肥料生产、沼气发电为一体的综合项目。一期工程于7月18日开工,目前已完成投资1300万元,建成牛棚3000平方米,青贮窖4800立方米,办公楼800平方米,工人生活区500平方米。公司计划从11月底开始引调西门塔尔牛和荷斯坦小公牛300—500头,2008年育肥规模达到XX头以上。该项目建成投产后,将进一步提高农牧民养殖肉牛的效益,同时带动我旗肉牛育肥养殖产业的快速健康发展。
依托AAA乌日尼勒牧业有限公司的带动,大力发展肉牛育肥养殖业,计划到2008年,全旗西门塔尔牛发展到万头。
(二)设施农业
按照高标准、高起点的建设要求,建设温室大棚,以西芹和瓜果种植为主,大力发展养猪业和现代农业观光旅游业,计划从明年开始,利用2—3年时间,打造XX亩示范基地。通过示范基地带动,进一步提高蔬菜种植水平,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计划2008年申请个绿色品牌认证,并打造1—2个有机食品品牌。
另外计划发展大棚蔬菜数量亩数。
(三)农牧业结构调整
种植业方面。引导农牧民调整种植业结构,继续稳定蔬菜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马铃薯种植,稳步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的农作物种植,计划2008年全旗总播面积为万亩,其中种植蔬菜万亩,马铃薯万亩,其他作物万亩。利用文冠果林带间和退耕还林带间发展高产饲草料种植,计划间种优质牧草万亩,可增加牧草万公斤,能为万头只牲畜提供饲草。
养殖业方面。从明年1月1日开始,我旗农区除牛以外的其它畜种实行全年禁牧(牛和贡宝拉格苏木的牲畜实行季节性休牧),通过政策引导促使农民尽快调整养殖结构,将养殖结构从目前的以小畜为主调整为以奶牛和优质肉牛为主,计划2008年牧业年度全旗牲畜为万头只,其中奶牛头,西门塔尔牛头。(四)项目争取情况
三、中现和谐生态产业区建设情况
(一)XX年年工作开展情况
中现和谐生态产业区建设是由深圳市中现经济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我旗投资建设的项目。XX年年3月25日中现公司与我旗签订了投资协议,并于7月20日在我旗举办了“中现和谐生态产业高层论坛”。
产业区项目经过科研论证,已在自治区发改委核准备案,在自治区国土资源厅通过了一期项目1000亩土地预审手续,现正在办理正式审批手续。企业已经完成注册,注册资金1亿元。已完成投资2100万,其中按国家标准补偿农牧民433万元,产业区总体规划、生活区详规、建筑设计费1450万,信息平台设备100万和其他费用117万元。生活区控制性详规已通过太旗规委会批准。
(二)2008年建设情况
完成和谐生态产业区生活区大蒙古包主体工程、俄罗斯风情小镇及私人会所三大工程,共投资3.1亿元,其中基础设施建设1.1亿元。投资XX万元完成和谐生态产业区生产区5万平方米舍饲牛棚的建设并收购京北蔬菜交易市场。投资4230万元建设两个年产5000吨燃煤添加剂和燃油添加剂环保节能产品生产厂,两个项目厂房建筑面积12500平米。投资3800万元建设年产1200万升有机肥生产线,建厂占地面积200亩,总产值4.5亿元,建设期18个月。
四、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1、由于地方财力不足,严重制约了我旗农牧业产业化基地建设速度,影响着我旗产业化格局的全面形成。恳请盟行署在水浇地开发方面解决应急抗旱资金200万元,在发展设施农业方面扶持资金200万元,在肉牛引调方面协调农发行贷款300万元。
2、为彻底解决我旗骆驼山镇后山椅村和后水泉村农民与蓝旗上都镇牧民的纠纷,我旗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本着对群众负责的态度,对上述两村农民了实施移民搬迁。盟行署对此项工作也给予了大力支持,根据XX年年1月23日盟长办公会议议定,行署有关部门对我旗移民搬迁给予340万元的资金支持,其中财政局100万元,扶贫办60万元,水利局50万元,农牧业局30万元,产业化办公室100万元。目前75户搬迁户的迁入地建设工程已全部完工,共投入资金627.9万元,但到目前为止,只有
承诺的资金已经到位,其他部门的配套资金仍然没有兑现。恳请行署再次协调有关部门,及早兑现承诺资金,确保移民工作的顺利开展。
3、今年我旗遭受了严重的洪涝灾害,冲毁和形成危房356户886间。通过积极争取,自治区民政厅和盟民政局对我旗的灾后重建工作给予了大力支持,目前受灾户的安全过冬问题基本解决。全旗受灾户中有47户进行了集中重建搬迁,由于受建设资金不足的影响,今年只给这47户建设了小房,作为暂时的越冬住所。恳请行署在明年的项目上给予安排,支持我旗对集中重建受灾户大房、牲畜棚圈及其他基础设施进行配套建设。
4、和谐生态产业示范区建设涉及范围相当广,为顺利推进被国务院西开办列为新农村示范的项目,恳请行署成立由发改、农牧业、土地、城建、旅游、文化等部门组成的项目推进机构,以确保产业区配套政策的落实和各项目的管理。
5、对产业区建设企业新增两个添加剂项目以及有机肥生产基地项目给予政策支持,保证项目全面开工建设。
6、产业区建设已经列为国务院西开办示范项目,同时也被AAA自治区列为重点项目,因此恳请行署协调有关部门对产业区简化审批程序,并有重点的实施基础设施配套项目。
第二篇:农牧业产业化会议讲话
建设绿色食品基地,打造呼伦贝尔绿色品牌,全面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
呼伦贝尔市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
(2008年2月5日)
同志们:
这次全市农牧业产业化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自治区农村牧区工作会议和全市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2007年全市推
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安排部署2008年的工作。王市长将做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具体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2007年农牧业产业化经济运行情况
2007年末,全市年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农牧业产业化加工企业119户,比上年同期增加11户;企业人数13919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04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23653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4176万元,增长55.2%,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22.1%;累计实现销售收入71389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25740万元,增长46.2%,完成利润总额1680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892万元,增长69.5%,出口创汇达790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04万美元,增长176.2%;带动农牧户119170户,占全市农牧户总数的50%。
全市年交易额500万元上农牧业产业化流通企业22户,比上年同期增加3户;企业人数5045人,比上年同期增加210人;资产总额为7873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原值32576万元;交易额为20210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3452万元,增长36.0%;销售收入为12503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8311万元,增长29.3%;企业实现利润6478万元,实际上缴税金810万元,出口创汇达到2455万美元。
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为101户,自治区级以上龙头企业14户,其销售收入为236544万元,占总收入的33.1%,比上年同期上升3.8个百分点,为呼伦贝尔市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年实现了高质量、全面、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指标。
回顾2007年全市农牧业产业化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重视,全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一是适时召开了全市产业化工作会议,分管副市长做了重要讲话,会议认真贯彻了中央一号文件和自治区及全市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了2007年全市农牧业产业化工作任务;二是将全市乳品行业宏观管理工作纳入农牧业产业化整体工作之中,为市政府草拟了一系列促进乳品企业壮大和扶持奶牛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二)七大主导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表现为乳产业显著增强、肉产业形势良好、粮油产业取得突破、马铃薯(蔬菜)产业发展迅速、饲草饲料产业步伐加快、林产业稳步推进、特色产业增长优势明显、产业化基地不断发展完善。
(三)绿色品牌推广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一是已累计已签订商标使用权协议48个,通过oem贴牌彻底摆脱呼伦贝尔天然绿色的农畜水产品有名无牌的历史。二是品牌宣传活动有声有色,广播、电视、网站、报纸等新闻媒体都宣传了“十大绿色品牌”,宣传专题片、光盘、画册都顺利发放到位。三是我们先后衔接了国家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积极开展申报呼伦贝尔绿色、有机食品羊和牛奶的前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四)产业化项目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全年投资规模在千万元以上的在建项目达26个,投资总规模18.6亿元,完成投资8.5亿元。其中新建项目12个,扩建项目12个,改建项目2个。一是争取了自治区扶持资金600万元,共扶持项目12个。市级拨出专项资金350万元,共扶持项目32个。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全市产业化招商引资建设项目完成5个,在建项目投资规模合计21.8亿元,已完成投资13.4亿元。三是做好项目储备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前景好的项目纳入项目库管理。
(五)农产品出口创汇大幅度增长。今年以满洲里口岸菜果仓储出口为龙头,全市农产品出口创汇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全年农产品出口量为30.7万吨,创汇额3245万美元,同比增长33.8%。江南皮草加工有限公司通过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裘皮加工出口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今年加工裘皮66460张,生产裘皮服装3400件,实现出口创汇310万美元。
(六)重点龙头企业的管理与监测工作全面展开。一是提交市农牧业产业化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审核确定了第五批呼伦贝尔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1户。二是开展了向自治区推荐自治区重点龙头企业的准备工作,受理了申报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15户。三是对市级以上的重点龙头企业开展了监测工作,通过动态管理形成良性循环和激励机制,促进企业自身发展壮大。
(七)产业化指导和服务工作不断深化。围绕扎实做好了农牧业产业化
第三篇:农牧业产业化会议讲话
建设绿色食品基地,打造呼伦贝尔绿色品牌,全面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呼伦贝尔市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
(2008年2月5日)
同志们:
这次全市农牧业产业化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自治区农村牧区工作会议和全市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2007年全市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安排部署2008年的工作。王市长将做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具体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2007年农牧业产业化经济运行情况
回顾2007年全市农牧业产业化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领导重视,全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一是适时召开了全市产业化工作会议,分管副市长做了重要讲话,会议认真贯彻了中央一号文件和自治区及全市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了2007年全市农牧业产业化工作任务;二是将全市乳品行业宏观管理工作纳入农牧业产业化整体工作之中,为市政府草拟了一系列促进乳品企业壮大和扶持奶牛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二)七大主导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表现为乳产业显著增强、肉产业形势良好、粮油产业取得突破、马铃薯(蔬菜)产业发展迅速、饲草饲料产业步伐加快、林产业稳步推进、特色产业增长优势明显、产业化基地不断发展完善。
(三)绿色品牌推广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一是已累计已签订商标使用权协议48个,通过oem贴牌彻底摆脱呼伦贝尔天然绿色的农畜水产品有名无牌的历史。二是品牌宣传活动有声有色,广播、电视、网站、报纸等新闻媒体都宣传了“十大绿色品牌”,宣传专题片、光盘、画册都顺利发放到位。三是我们先后衔接了国家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积极开展申报呼伦贝尔绿色、有机食品羊和牛奶的前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五)农产品出口创汇大幅度增长。今年以满洲里口岸菜果仓储出口为龙头,全市农产品出口创汇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全年农产品出口量为30.7万吨,创汇额3245万美元,同比增长33.8%。江南皮草加工有限公司通过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裘皮加工出口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今年加工裘皮66460张,生产裘皮服装3400件,实现出口创汇310万美元。
(六)重点龙头企业的管理与监测工作全面展开。一是提交市农牧业产业化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审核确定了第五批呼伦贝尔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1户。二是开展了向自治区推荐自治区重点龙头企业的准备工作,受理了申报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15户。三是对市级以上的重点龙头企业开展了监测工作,通过动态管理形成良性循环和激励机制,促进企业自身发展壮大。
全市农牧业产业化方面工作12次,在“呼伦贝尔农牧业信息网站”发布产业化综合信息44条。三、2008年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工作安排
2008年按照全市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全市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主攻方向是乳业、肉业、粮油、马铃薯(蔬菜)、饲草饲料、林产、特色等七大主导产业。要继续实施“全面提升乳产业、粮油产业;加快扩张肉产业、马铃薯(蔬菜)产业、饲草饲料产业;创新壮大林产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战略目标。
完成上述目标需要全体同志上下一致做出艰巨的努力。2008年我们主要抓以下几方面工作:
1、建设呼伦贝尔绿色、有机食品奶、羊肉基地。呼伦贝尔具有绿色牛奶和肉羊生产的环境优势,如何将这一环境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一是要建设规模化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各旗市区要充分发挥典型引路作用,积极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基地由分散向集中、由以户为单位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促进基地建设向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地生产条件,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通过努力,力争将我市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绿色奶源、肉源基地。二是要积极开展标准化产业基地建设,生产中要在贯彻《呼伦贝尔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细则》的基础上参照有机食品的标准,全面提升牛奶、羊肉的生产技术规范,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要实行标准化管理和生产,尽快做好有机奶牛、肉羊饲养标准,使其像工业品一样成为真正的标准化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要积极开展对呼伦贝尔市牛奶、羊肉基地进行有机食品认证,支持市农牧业产业化协会统一牵头开展这项工作,力争三年之内全部达到国家绿色、有机食品质量标准,取得认证证书。
当前,实现我市牛奶、羊肉基地的有机食品认证工作意义重大,工作十分艰巨。一是加强奶牛、肉羊的科学饲养及管理的培训力度,转变过去单纯放牧方式为科学舍饲半舍饲方式,提高单位奶牛产奶量,增加养殖经济效益。二是以科技为导向,实施草场生态建设,加大对草原植物群落生长规律的研究,不断培育优良牧草,提高草场质量,最大限度满足牲畜需要;三是加强质量管理和监督检查,加大检疫和防疫力度,严格控制奶牛、肉羊的饲料和兽药质量,杜绝禁用添加剂和药品流入,切实把好从产地、产品、企业各个环节的认证和审核关。
有机牛奶基地建设的重点要围绕三元、雀巢、伊利、双娃、光明和北雪六家大型乳品加工企业的原料基地为核心进行,借助于龙头企业迅速提升呼伦贝尔有机牛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经济效益。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有机羊肉基地建设的重点要在岭北牧业四旗的范围内进行,充分发挥牧区生产环境独具的原生态、无污染的自然优势,紧紧依靠呼伦贝尔元盛食品有限公司、海拉尔副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大型肉类加工企业,扩大有机羊肉品牌宣传,抢占高端消费市场。
2、做好乳品行业组织协调和引导工作。各级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要树立做好乳品行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熟悉乳产业情况的优势,积极做好乳品行业组织协调和引导工作。工作的核心是:重点扶持三元、雀巢、伊利、光明、双娃和北雪六大乳品龙头企业上规模、上质量,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增加企业效益,拉动奶农致富;同时大力推进乳产业协会建设,积极推广鲜奶合同订单收购方式,妥善解决乳业基地建设、奶牛饲养、鲜奶销售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促进乳品行业整体持续健康发展。一是要努力创造适合企业发展的宽松外部环境,及时出台促进乳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为企业开发新产品、扩能改造提供项目、资金扶持。二是大力推进标准奶牛小区建设,发展规模经营,积极帮助奶牛基地的乳产业协会和养殖户解决技术、资金、经营管理和鲜奶销售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三是加强政府对原料鲜奶收购的监督管理,制定合理的最低保护价格,研究解决鲜奶价格杠杆与市场对接等问题,切实维护奶农的合法权益。四是加强政府间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充分发挥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农牧业局、经济局、发改委、财政、卫生、防疫、技术监督、工商、金融等各部门的作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加强指导,建立有效的乳品行业沟通协调机制。
2008年为了促进全市乳品行业健康发展,我们代市委、市政府起草了《关于大力推进奶业发展的实施意见(讨论稿)》、《奶业市场管理办法(试行)》和《呼伦贝尔市奶业发展规划》三个文件,近期提交产业化领导小组通过,从政策上为推进乳品行业起到保驾护行作用。
3、全力打造“呼伦贝尔十大绿色品牌”。呼伦贝尔率先开展的这项工作已经在全自治区创造出了新亮点,赤峰市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先后两次派人员来我市“取经”。今年要继续全方位开展“呼伦贝尔十大绿色品牌”的宣传推介工作,积极筹措专项资金,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让全社会认识“呼伦贝尔十大绿色品牌”。
要继续扩大“呼伦贝尔十大绿色品牌”的oem贴牌方式生产,加强使用监督管理工作,发挥行业协会的职能作用,依靠制度严格把握品牌质量关,杜绝一切损害“呼伦贝尔十大绿色品牌”的行为,切实维护品牌信誉。实行oem贴牌生产可以统一原料、统一标准、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市场,大船出海,形成规模,发挥群体效益。今年配合oem贴牌方式生产,我们将具体印制相当数量的“呼伦贝尔十大绿色品牌”商标,无偿送给重点龙头企业使用。要强化“呼伦贝尔十大绿色品牌”推广工作,将推广“呼伦贝尔十大绿色品牌”纳入农牧业产业化重点工作考核指标。同时将在相关的市级重点龙头企业中全面推广使用“呼伦贝尔十大绿色品牌”集体注册商标。
4、抓住重点促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是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牧业、扶持农牧民”。各旗市区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高度,切实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深入落实国家八部委《关于扶持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意见》,尽最大努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扶持要有硬指标,工作要有硬措施。各旗市区产业化办公室要主动帮助企业协调金融部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和银行贷款。同时大力扶持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扩能改造等实现资本扩张和扩大生产规模。
对现有的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全面开展监测工作,实施定期监督控制,对资产扩张速度快、发展能力强、经济效益好和拉动农牧户作用显著的企业将及时推荐到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中去;对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的企业要果断建议取消其重点龙头企业资格。
乳产业要重点扶持三元、雀巢、伊利、光明、双娃和北雪等龙头企业扩能改造,将乳品产业做大做强。按照市政府(呼政字[2006]19号)文件坚决限制日加工鲜奶300吨以下小乳品厂发展;肉产业重点培育元盛等肉类加工龙头企业,依托呼伦贝尔牛肉、羊肉和大鹅的品牌资源优势开发肉类精深加工产品,创品牌促营销;粮油产业要进一步促进淳江油脂有限公司扩能改造,企业上规模产品上档次,达产达效。积极扶持海拉尔农垦30万吨油菜籽加工项目和大兴安岭农垦30万吨大豆加工项目早日投产;马铃薯(蔬菜)产业要重点培育呼伦贝尔鹤声薯业、阿荣旗奈伦公司、海拉尔麦福劳等加工龙头企业,形成种薯生产加工一条龙;特色产业要扩大林产品资源的山野菜、黑木耳及其它食用菌生产加工规模,发挥林区优势扩大貂、狐、獭兔、鹿等特种养殖生产数量。
5、抓好资金投入,推进产业化经营。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首要保证就是不断加大农牧业产业化专项资金的投入,全市要在保证每年600万元专项资金的基础上,视财政情况的不断好转逐年加大资金比例。切实用好这项资金是农牧业产业化部门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在资金的使用上一是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促进企业开发高科技、高附加值、竞争力强的产品,早日达产达效实现做大做强。二是加大对产业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建设高标准产业发展小区(园区),通过提供资金、技术、培训和服务提高农牧民的现代化生产水平,实现农畜水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为加工企业提供高标准、优质原料。
6、做实做好农牧业产业化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重点是旗市(区)级和乡镇(苏木)级基层分会建设,不仅要拓展协会和会员数量,更主要的是要抓好协会与会员、协会与龙头企业的紧密联系度,全力维护协会和会员的合法权益,通过合同订单方式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互惠互利合作关系,形成利益共同体。
市产业化办公室将依托市产业化协会和市农牧业局、市供销合作总社等在基层建立的各类专业协会、经济合作组织,强化协会与龙头企业和农牧户的有机联系,要着重解决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问题,推进“风险共担、利益均沾”机制,积极推广订单农业、股份合作、资金入股等利益联结方式,在自愿互利的前提下推动利益联结方式向紧密型发展。
要以灵活多样的组织方式,在发展中不断规范农牧业产业化协会和经合组织,不断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要继续积极推广鄂温克旗巴彦托海嘎查奶业经合组织、阿荣旗复兴镇粉条粉丝经销协会、海拉尔区哈克镇奶牛生产合作社的成功模式和经验。一是逐级成立专业协会组织,以加强协调、服务、维护、自律四项职能为基点,把分散的农牧户组织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尽快提高农牧户的组织化程度,搭建共同创业和共闯市场的经济平台,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难以对接、农牧户与加工企业利益分离的矛盾。二是全面推广“订单”生产,加工企业要与各产业协会加强紧密合作,签订收购合同,力争三年内订单率达到80%以上,四年内全部实现订单收购。三是让利于农牧户,规避农牧户生产风险,在“最低保护价”基础上实行市场浮动收购。对于年初签订订单的农牧户在销售产品时由于时间和市场原因价格上涨明显高于订单收购价时,提倡加工企业利润二次返还,补偿农牧户实际的利益损失。
7、全力做好农牧业产业化网站建设。按照自治区统一要求,要积极开展呼伦贝尔市农牧业产业化网站建设,独立申请域名、独立开办网站,与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网站实现链接,全面展示呼伦贝尔农牧业产业化风采,做到上下信息资源互通共享。
同志们,2008年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三年,继续抓好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工作,全面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各旗市区、各有关部门必须认真贯彻中央、自治区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全面落实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努力奋斗。
本文章共2页,当前在第2页 上一页 [1] [2]第四篇:农牧业产业化会议讲话
农牧业产业化会议讲话
建设绿色食品基地,打造呼伦贝尔绿色品牌,全面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
呼伦贝尔市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
同志们:
这次全市农牧业产业化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自治区农村牧区工作会议和全市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XX年全市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工作,安排部署XX年的工作。王市长将做重要讲话,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根据会议安排,我就具体工作讲几点意见。
一、XX年农牧业产业化经济运行情况
XX年末,全市年销售收入百万元以上农牧业产业化加工企业119户,比上年同期增加11户;企业人数13919人,比上年同期增加104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23653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84176万元,增长55.2%,占全市工业增加值的22.1%;累计实现销售收入71389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25740万元,增长46.2%,完成利润总额1680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6892万元,增长69.5%,出口创汇达790万美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04万美元,增长176.2%;带动农牧户119170户,占全市农牧户总数的50%。
全市年交易额500万元上农牧业产业化流通企业22户,比上年同期增加3户;企业人数5045人,比上年同期增加210人;资产总额为78736万元,其中固定资产原值32576万元;交易额为20210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53452万元,增长36.0%;销售收入为12503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8311万元,增长29.3%;企业实现利润6478万元,实际上缴税金810万元,出口创汇达到2455万美元。
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为101户,自治区级以上龙头企业14户,其销售收入为236544万元,占总收入的33.1%,比上年同期上升3.8个百分点,为呼伦贝尔市农牧业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全年实现了高质量、全面、超额完成年初制定的各项指标。
回顾XX年全市农牧业产业化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领导重视,全力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一是适时召开了全市产业化工作会议,分管副市长做了重要讲话,会议认真贯彻了中央一号文件和自治区及全市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研究部署了XX年全市农牧业产业化工作任务;二是将全市乳品行业宏观管理工作纳入农牧业产业化整体工作之中,为市政府草拟了一系列促进乳品企业壮大和扶持奶牛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
七大主导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表现为乳产业显著增 强、肉产业形势良好、粮油产业取得突破、马铃薯产业发展迅速、饲草饲料产业步伐加快、林产业稳步推进、特色产业增长优势明显、产业化基地不断发展完善。
绿色品牌推广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一是已累计已签订商标使用权协议48个,通过OEM贴牌彻底摆脱呼伦贝尔天然绿色的农畜水产品有名无牌的历史。二是品牌宣传活动有声有色,广播、电视、网站、报纸等新闻媒体都宣传了“十大绿色品牌”,宣传专题片、光盘、画册都顺利发放到位。三是我们先后衔接了国家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机构,积极开展申报呼伦贝尔绿色、有机食品羊和牛奶的前期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产业化项目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全年投资规模在千万元以上的在建项目达26个,投资总规模18.6亿元,完成投资8.5亿元。其中新建项目12个,扩建项目12个,改建项目2个。一是争取了自治区扶持资金600万元,共扶持项目12个。市级拨出专项资金350万元,共扶持项目32个。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全市产业化招商引资建设项目完成5个,在建项目投资规模合计21.8亿元,已完成投资13.4亿元。三是做好项目储备将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发展前景好的项目纳入项目库管理。
农产品出口创汇大幅度增长。今年以满洲里口岸菜果仓储出口为龙头,全市农产品出口创汇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 头。全年农产品出口量为30.7万吨,创汇额3245万美元,同比增长33.8%。江南皮草加工有限公司通过养殖、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模式,裘皮加工出口呈现迅猛发展的势头,今年加工裘皮66460张,生产裘皮服装3400件,实现出口创汇310万美元。
重点龙头企业的管理与监测工作全面展开。一是提交市农牧业产业化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审核确定了第五批呼伦贝尔市级重点龙头企业21户。二是开展了向自治区推荐自治区重点龙头企业的准备工作,受理了申报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15户。三是对市级以上的重点龙头企业开展了监测工作,通过动态管理形成良性循环和激励机制,促进企业自身发展壮大。
产业化指导和服务工作不断深化。围绕扎实做好了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促进和保障工作,一是在先后开展了乳产业、肉产业、玉米产业、饲草料等产业化专项调研工作,形成调研报告上报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和市委、市政府,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二是开展了乡企和非公有制经济技术职称评定工作,解决了重点龙头企业人才的急需。三是及时开展产业化宣传报道工作,先后在《农民日报》、《内蒙古日报》等8家新闻媒体宣传报道全市农牧业产业化方面工作12次,在“呼伦贝尔农牧业信息网站”发布产业化综合信息44条。
三、XX年推进农牧业产业化工作安排
XX年按照全市农村牧区工作会议精神,全市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主攻方向是乳业、肉业、粮油、马铃薯、饲草饲料、林产、特色等七大主导产业。要继续实施“全面提升乳产业、粮油产业;加快扩张肉产业、马铃薯产业、饲草饲料产业;创新壮大林产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战略目标。
完成上述目标需要全体同志上下一致做出艰巨的努力。XX年我们主要抓以下几方面工作:
1、建设呼伦贝尔绿色、有机食品奶、羊肉基地。呼伦贝尔具有绿色牛奶和肉羊生产的环境优势,如何将这一环境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一是要建设规模化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各旗市区要充分发挥典型引路作用,积极推动绿色食品产业基地由分散向集中、由以户为单位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促进基地建设向规模化、区域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基地生产条件,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通过努力,力争将我市建成我国北方重要的绿色奶源、肉源基地。二是要积极开展标准化产业基地建设,生产中要在贯彻《呼伦贝尔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细则》的基础上参照有机食品的标准,全面提升牛奶、羊肉的生产技术规范,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要实行标准化管理和生产,尽快做好有机奶牛、肉羊饲养标准,使其像工业品一样成为真正 的标准化产品,增强市场竞争力。三是要积极开展对呼伦贝尔市牛奶、羊肉基地进行有机食品认证,支持市农牧业产业化协会统一牵头开展这项工作,力争三年之内全部达到国家绿色、有机食品质量标准,取得认证证书。
当前,实现我市牛奶、羊肉基地的有机食品认证工作意义重大,工作十分艰巨。一是加强奶牛、肉羊的科学饲养及管理的培训力度,转变过去单纯放牧方式为科学舍饲半舍饲方式,提高单位奶牛产奶量,增加养殖经济效益。二是以科技为导向,实施草场生态建设,加大对草原植物群落生长规律的研究,不断培育优良牧草,提高草场质量,最大限度满足牲畜需要;三是加强质量管理和监督检查,加大检疫和防疫力度,严格控制奶牛、肉羊的饲料和兽药质量,杜绝禁用添加剂和药品流入,切实把好从产地、产品、企业各个环节的认证和审核关。
有机牛奶基地建设的重点要围绕三元、雀巢、伊利、双娃、光明和北雪六家大型乳品加工企业的原料基地为核心进行,借助于龙头企业迅速提升呼伦贝尔有机牛奶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提高经济效益。
有机羊肉基地建设的重点要在岭北牧业四旗的范围内进行,充分发挥牧区生产环境独具的原生态、无污染的自然优势,紧紧依靠呼伦贝尔元盛食品有限公司、海拉尔副食品有限责任公司等大型肉类加工企业,扩大有机羊肉品牌宣 传,抢占高端消费市场。
2、做好乳品行业组织协调和引导工作。各级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要树立做好乳品行业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发挥熟悉乳产业情况的优势,积极做好乳品行业组织协调和引导工作。工作的核心是:重点扶持三元、雀巢、伊利、光明、双娃和北雪六大乳品龙头企业上规模、上质量,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增加企业效益,拉动奶农致富;同时大力推进乳产业协会建设,积极推广鲜奶合同订单收购方式,妥善解决乳业基地建设、奶牛饲养、鲜奶销售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促进乳品行业整体持续健康发展。一是要努力创造适合企业发展的宽松外部环境,及时出台促进乳品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为企业开发新产品、扩能改造提供项目、资金扶持。二是大力推进标准奶牛小区建设,发展规模经营,积极帮助奶牛基地的乳产业协会和养殖户解决技术、资金、经营管理和鲜奶销售等方面出现的问题。三是加强政府对原料鲜奶收购的监督管理,制定合理的最低保护价格,研究解决鲜奶价格杠杆与市场对接等问题,切实维护奶农的合法权益。四是加强政府间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充分发挥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农牧业局、经济局、发改委、财政、卫生、防疫、技术监督、工商、金融等各部门的作用,按照职责分工,密切配合,加强指导,建立有效的乳品行业沟通协调机制。
XX年为了促进全市乳品行业健康发展,我们代市委、市政府起草了《关于大力推进奶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奶业市场管理办法》和《呼伦贝尔市奶业发展规划》三个文件,近期提交产业化领导小组通过,从政策上为推进乳品行业起到保驾护行作用。
3、全力打造“呼伦贝尔十大绿色品牌”。呼伦贝尔率先开展的这项工作已经在全自治区创造出了新亮点,赤峰市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先后两次派人员来我市“取经”。今年要继续全方位开展“呼伦贝尔十大绿色品牌”的宣传推介工作,积极筹措专项资金,利用电视、报纸、网络等媒体,采取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让全社会认识“呼伦贝尔十大绿色品牌”。
要继续扩大“呼伦贝尔十大绿色品牌”的OEM贴牌方式生产,加强使用监督管理工作,发挥行业协会的职能作用,依靠制度严格把握品牌质量关,杜绝一切损害“呼伦贝尔十大绿色品牌”的行为,切实维护品牌信誉。实行OEM贴牌生产可以统一原料、统一标准、统一生产、统一管理、统一品牌、统一市场,大船出海,形成规模,发挥群体效益。今年配合OEM贴牌方式生产,我们将具体印制相当数量的“呼伦贝尔十大绿色品牌”商标,无偿送给重点龙头企业使用。要强化“呼伦贝尔十大绿色品牌”推广工作,将推广“呼伦贝尔十大绿色品牌”纳入农牧业产业化重点工作考核指标。同 时将在相关的市级重点龙头企业中全面推广使用“呼伦贝尔十大绿色品牌”集体注册商标。
4、抓住重点促进龙头企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是发展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关键,“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牧业、扶持农牧民”。各旗市区要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高度,切实加大对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深入落实国家八部委《关于扶持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的意见》,尽最大努力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扶持要有硬指标,工作要有硬措施。各旗市区产业化办公室要主动帮助企业协调金融部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和银行贷款。同时大力扶持企业通过资产重组、扩能改造等实现资本扩张和扩大生产规模。
对现有的市级重点龙头企业全面开展监测工作,实施定期监督控制,对资产扩张速度快、发展能力强、经济效益好和拉动农牧户作用显著的企业将及时推荐到自治区级重点龙头企业中去;对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的企业要果断建议取消其重点龙头企业资格。
乳产业要重点扶持三元、雀巢、伊利、光明、双娃和北雪等龙头企业扩能改造,将乳品产业做大做强。按照市政府文件坚决限制日加工鲜奶300吨以下小乳品厂发展;肉产业重点培育元盛等肉类加工龙头企业,依托呼伦贝尔牛肉、羊肉和大鹅的品牌资源优势开发肉类精深加工产品,创品牌促 营销;粮油产业要进一步促进淳江油脂有限公司扩能改造,企业上规模产品上档次,达产达效。积极扶持海拉尔农垦30万吨油菜籽加工项目和大兴安岭农垦30万吨大豆加工项目早日投产;马铃薯产业要重点培育呼伦贝尔鹤声薯业、阿荣旗奈伦公司、海拉尔麦福劳等加工龙头企业,形成种薯生产加工一条龙;特色产业要扩大林产品资源的山野菜、黑木耳及其它食用菌生产加工规模,发挥林区优势扩大貂、狐、獭兔、鹿等特种养殖生产数量。
5、抓好资金投入,推进产业化经营。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首要保证就是不断加大农牧业产业化专项资金的投入,全市要在保证每年600万元专项资金的基础上,视财政情况的不断好转逐年加大资金比例。切实用好这项资金是农牧业产业化部门十分重要的一项工作,在资金的使用上一是扶持重点龙头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步伐,促进企业开发高科技、高附加值、竞争力强的产品,早日达产达效实现做大做强。二是加大对产业基地建设的投入力度,建设高标准产业发展小区,通过提供资金、技术、培训和服务提高农牧民的现代化生产水平,实现农畜水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为加工企业提供高标准、优质原料。
6、做实做好农牧业产业化协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重点是旗市级和乡镇级基层分会建设,不仅要拓展协会和会员数量,更主要的是要抓好协会与会员、协会与龙头企业的 紧密联系度,全力维护协会和会员的合法权益,通过合同订单方式建立一个长期稳定的互惠互利合作关系,形成利益共同体。
市产业化办公室将依托市产业化协会和市农牧业局、市供销合作总社等在基层建立的各类专业协会、经济合作组织,强化协会与龙头企业和农牧户的有机联系,要着重解决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问题,推进“风险共担、利益均沾”机制,积极推广订单农业、股份合作、资金入股等利益联结方式,在自愿互利的前提下推动利益联结方式向紧密型发展。
要以灵活多样的组织方式,在发展中不断规范农牧业产业化协会和经合组织,不断提高农牧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要继续积极推广鄂温克旗巴彦托海嘎查奶业经合组织、阿荣旗复兴镇粉条粉丝经销协会、海拉尔区哈克镇奶牛生产合作社的成功模式和经验。一是逐级成立专业协会组织,以加强协调、服务、维护、自律四项职能为基点,把分散的农牧户组织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尽快提高农牧户的组织化程度,搭建共同创业和共闯市场的经济平台,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难以对接、农牧户与加工企业利益分离的矛盾。二是全面推广“订单”生产,加工企业要与各产业协会加强紧密合作,签订收购合同,力争三年内订单率达到80%以上,四年内全部实现订单收购。三是让利于农牧户,规避农牧户生产风险,在“最低保护价”基础上实行市场浮动收购。对于 年初签订订单的农牧户在销售产品时由于时间和市场原因价格上涨明显高于订单收购价时,提倡加工企业利润二次返还,补偿农牧户实际的利益损失。
7、全力做好农牧业产业化网站建设。按照自治区统一要求,要积极开展呼伦贝尔市农牧业产业化网站建设,独立申请域名、独立开办网站,与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网站实现链接,全面展示呼伦贝尔农牧业产业化风采,做到上下信息资源互通共享。
同志们,XX年是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第三年,继续抓好农牧业和农村牧区工作,全面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意义重大,任务艰巨。各旗市区、各有关部门必须认真贯彻中央、自治区和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振奋精神,扎实工作,全面落实全年各项工作任务,为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而努力奋斗。
第五篇:伊宁市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伊宁市农牧业产业化发展规划
(2011-2015年)
一、基本情况:
伊宁市行政辖区总面积675.5平方公里,总人口45.9万人,市辖10个乡(镇)场、46个行政村,农村耕地总面积24.14万亩,农村总户数3.2万户、总人口14.5万人,属典型的城郊型农业。2009年,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678万元。其中:年收益10万元以上的村有11 个,占23.91 %;5-10万元的村有16个,占34.78 %; 5万元以下的村有19个,占41.31 %。全市农牧民人均纯收入6290元,其中:来自第一产业的收入2695元,占42.8%,来自第二产业的收入1184元,占18.8%,来自第三产业的收入2411元,占38.4%。农牧民来自于非农产业的收入略高于来自第一产业收入。
1、产业发展情况:2010年全市总播面积21.7万亩,其中粮食作物(小麦)7.9万亩,经济作物4万亩,饲草料9.8万亩,粮经草比例为3.7:1.8 :4.5。全市千元田面积达到10.3万亩,占47.5%,其中5千元以上田2.2万亩,已建日光温室2.06万座。
全市草场面积120万亩,2009年末,牲畜存栏20.07万头,其中奶牛存栏2.77万头,各类肉食产量1万吨,鲜奶2.91万吨,禽蛋2837吨。
全市经济林保存面积7.2万亩,已挂果面积2.38万亩,其中苹果保存面积3.8万亩、挂果面积1.8万亩;杏保存面积1万亩、挂果面积0.2万亩;葡萄保存面积0.2万亩、挂果面积0.1万亩;其它保存面积2.2万亩、挂果面积0.28万亩。设施园艺定植面积0.48万亩。
2、产业带动能力建设情况:全市有农产品加工企业109家,其中粮油加工企业35家、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30家、畜产品加工企业44家;年营业收入1亿元以上企业2家,年营业收入3000万元以上企业8家、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上企业10家,年营业收入500万元以下企业89家;已创建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州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6家;已创建国家级地方名优品牌1个、自治区级地方名优品牌7个。吸纳从业人员3188人,带动农户14176户。
已组建各类农牧民专业单干组织65个(各类协会20个),其中种植业专业单干社26个、畜牧业专业单干社15个、农机专业单干社1个、其它专业单干社3个。专业单干组织会员3597人,辐射带动农户12467户。
3、技术队伍建设情况:全市现有市乡两级专业技术人员493人,其中农业213人、林业140人、畜牧业140人。专业技术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331人,占67%,中专学历140人,占28.4%;高级职称18人,占3.6%,中级职称117人,占23.7%,初级职称262人,占53.1%;汉族148人,占30%少数民族345人,占70%;全市每千名农民拥有技术人员3.6人。全市共聘用各类农民技术员161人。
全市已认证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8.2万亩,认定无公害农产品16个;已完成绿色食品原料(玉米)基地认证10万亩;已完成有机农产品基地认证3554亩,认定有机农产品7个;制定了5个绿色农产品的地方标准。已建立5个乡镇农产品质量平安检验检测室,并配备了检
测人员和仪器设备。在金鲁红农产品批发市场、天山街农贸市场、阳光超市、家乡好超市、一家超市建立了农产品质量平安检测点,市农产品质量平安检测中心项目年内实施完成,初步构建了市、乡、基地三级农产品质量平安检验检测体系。
4、农村金融服务情况:目前我市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共有基层服务网点21个。从信用社2009年9月末农村信贷余额统计情况来看,共计发放8009笔信贷业务25120万元,涉及15类用途,基本覆盖了农村的各个方面,其中种植业贷款4907笔金额13158万元,占52.38%;养殖业贷款1870笔金额3821万元,占15.21%;农机及运输贷款59笔金额1419万元,占5.65%;农资贷款74笔金额1074万元,占4.27%;商业等其它贷款1099笔金额5649万元,占22.49%。贷款需求呈现出以种植业、养殖业为主,多样化的特点。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牧民商品意识、市场意识比较淡薄,发展观念相对滞后。主要是受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小规模生产、分散经营的传统生产模式和种植观念的影响,同时伊宁市农村人均耕地只有1.7亩,而且随着乡村建设的需要和不断扩容,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的趋势不可逆转,如果农村大量人口不能转移和融入乡村,就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产业化的规模化生产问题。
2、种植业结构不合理,经济主导产业的规模和带动能力还亟待提升。从现状上来看,目前我市种植业中粮食作物还占有相当比重,而经济效益相对较高的特色经济作物所占比重不大,优质、高效的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才刚刚起步。由于养殖业发展的需要,饲草料(玉米)种植面积还占有很大比重,种植业结构调整任务还相当繁重。
3、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目前我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已有一定数量,但从总体来看,企业规模广泛较小、科技含量较低、加工转化和增值率不高,市场开拓能力较弱;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仅占13.8%,而且企业与产业基地之间的联系不紧密,产业基地和农产品品牌建设相对滞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
4、农民专业单干组织运转质量广泛较低。为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近年来,已组建了各类农民专业经济单干社45个,涵盖农、林、畜牧养殖等农村经济主导产业,但由于缺乏规范的运转体制、有力的政策扶持和有能力的单干社带头人,各专业单干社广泛运转质量不高,辐射带动农户增收的能力较弱。
5、技术服务队伍建设滞后,农业科技支撑能力薄弱。从现状来看,全市每千名农民有专业技术人员3.6人,但乡镇一级有相当比例专业技术人员在编不在岗,而且由于长期以来专业技术人员在岗在职培训缺乏,常识结构老化,造成乡镇基层农牧业技术服务人员严重缺乏,技术服务水平不高,基层技术服务的问题已严重影响和制约了农村经济主导产业的发展。
6、农村产业发展融资困难。一方面农村信用社服务基层、服务农业的创新机制不够;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缺失现象较为广泛,信用体系建设滞后。从实际情况来看,农村信用社有放贷的意愿,农民有贷款的需求,主要的问题是在市级层面上还未搭建起农村产业发展的融资平台,农民生产性资金贷款难的瓶颈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总体来说,农村经济主导产业的发展还面临相当大的融资困难。
三、规划发展目标:
规划目标的依据:根据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以及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今后5-10年,新疆农业发展的战略选择和奋斗目标是大力推进现代农牧业发展,积极发展优质畜产品、特色林果业、生态有机农业和现代设施农业,建设有新疆特色的农牧产品生产和精湛加工出口基地,围绕劣势产品打造劣势产业,提高农牧产品市场竞争力,大幅度提高农牧民收入。
规划发展的思路是:紧紧围绕大力推进现代农牧业发展和大幅度提高农牧民收入的总体目标,以结构调整为重点,以产业化发展为核心,以科技进步为动力,以理念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手段,重点解决农牧民观念落后、主导产业不突出、产业化经营水平低、科技支撑能力薄弱和涉农资金融资难等关键问题,不断增强伊宁市农牧业的比较劣势和竞争能力,加快推进伊宁市现代农牧业建设步伐。发展目标分为两个阶段:
2010年-2015年:以产业基地建设为基础,以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和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为重点,形成以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为核心、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为支撑、产业发展基地为基础的农村经济主导产业发展格局,加快促进农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建立起农牧民人均纯收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
1、建设3万亩设施农业出口基地、2万亩设施园艺生产基地、10万亩特色林果基地,新建30个500头优质高标准奶牛养殖小区(场),全面实现“11532”工程建设目标;
2、建设1个占地3000亩的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4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面积1万亩;
3、扶持培育3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5个州级、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4、引进对口援疆江苏省农产品营销流通企业,建设1个立足国内、区内市场,面向中亚的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
5、组建、规范、完善50个农民专业单干组织,重点培育5个农民专业单干组织成为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专业单干组织的规范运作水平和组织带动能力;
6、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7.8%,达到9150元。
2016年-2020年:加快推进现代农牧业的发展,确立转型发展目标,把我市农业建设成具有地方特色的高效农业、精品农业,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6%以上,达到12000元以上,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目标。
四、建设内容
为实现规划目标,在“十二五”规划期内主要开展产业基地建设、产业化带动能力建设、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市场营销平台建设四项内容,通过夯实产业发展基础、提升产业化经营水
平、增强技术服务能力和市场营销能力,加快推进伊宁市农牧业产业化建设步伐,如图2所示。
(一)产业基地建设
1、“11532”工程建设:“十二五”规划期内,建设形成3万亩设施农业生产基地、2万设施园艺生产基地、30个500头优质高标准奶牛养殖小区(场)、10万亩特色林果生产基地。使设施农业、奶牛养殖业、特色林果业成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各基地的空间布局和建设见表1。
表1 “11532”工程的空间布局和建设内容 产业基地
建设内容和基地布局 设施农业生产基地
空间布局:主要布局在克佰克圩孜乡、潘津乡。
建设内容:到2012年,全市设施农业总面积达到3万亩,建设标准日光节能温室1.5万座。设施园艺生产基地
空间布局:主要布局在克佰克圩孜乡、潘津乡。
建设内容:到2012年,全市设施园艺总面积达到2万亩,建设标准日光温室5000座。特色种植基地
空间布局:主要布局在克佰克圩孜乡、园艺场。
建设内容:以红薯、山药、芦芛等为主,形成5000亩特色种植基地。特色林果生产基地
空间布局:以英也尔乡、巴彦岱镇北山坡宜林地和达达木图乡、潘津乡北部自流灌溉区为主。建设内容:到2012年,结合北山坡生态建设,形成以本地品种为主的特色林果生产基地10万亩。
高标准奶牛养殖基地
空间布局:主要布局在巴彦岱镇、潘津乡、达达木图乡、英也尔乡、托格拉克乡。
建设内容:到2015年,建设30个基础设施配套完善的500头优质高标准奶牛养殖小区(场),养殖小区(场)规模养殖奶牛存栏达到2万头以上。特色养殖基地
空间布局:主要布局在巴彦岱镇、英也尔乡。
建设内容:以肉鸽、鹌鹑、肉兔等特色养殖为主,以满足乡村居民的供给为目标,形成特色养殖基地。
2、示范基地建设:“十二五”规划期内,建设1个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4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总占地面积1万亩。
(1)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建设地点托格拉克乡,规划建设面积3000亩,园区建设4个示范小区,可集中展示设施农业标准化种植、优质蔬菜种苗繁育、优质林果标准化种植、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等4个方面的内容,具体建设内容和功能见表2。表2 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区的建设内容和具体功能 示范小区 建设内容和功能
设施农业标准化种植示范区
建设内容:建设高标准日光节能温室500座、1000亩。具体功能:主要进行优质出口蔬菜的标准化种植示范。优质蔬菜种苗繁育中心
建设内容:建设面积300亩。建设连栋智能温室1座、5000平方米,日光育苗温室24座,标准化种植示范温室12座。
具体功能:形成集优质种苗供应、试验示范、疫病防控、技术培训为一体的设施农业示范基地。
优质林果标准化种植示范区
建设内容:建设面积700亩。其中,育苗区200亩,种植示范区500亩。
具体功能:育苗区形成年供优质林果苗木80万株的能力;种植示范区集成现代科学技术,进行特色果品标准化栽培示范,示范品种主要以本地苹果品种为主。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区
建设内容:建设面积1000亩。
具体功能:综合运用节水灌溉、测土配方、病虫害物理、生物防治等技术,形成优质、高产、绿色、平安的特色农作物种植示范区。主要示范品种为优质小麦、优质玉米、大田蔬菜和特色经济作物。
(2)4个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包括设施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设施园艺(葡萄)标准化示范基地、特色优质林果示范基地、优质奶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基地,各个示范基地的空间布局和建设内容见表3。
表3 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的空间布局和建设内容 示范基地
建设内容和基地布局 设施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 空间布局:达达木图乡。
建设内容:建设标准日光节能温室800座、2400亩。包括基础设施配套(水、电、路)、基地培训中心500平方米、分检交易中心4000平方米、冷藏保鲜库5000吨。设施园艺(葡萄)标准化示范基地 空间布局:克佰克圩孜乡。
建设内容:建设日光节能温室1000座、3000亩,主要定植品种为优质红提葡萄。建设果品分检交易中心2000平方米和冷藏保鲜库5000吨。
(二)产业化带动能力建设
1、农产品加工工业
园区建设:在东郊喀尔墩乡工业园区的基础上,规划建设1个农产品加工工业园区,集聚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中小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发展农副产品精湛加工业,重点转移和增加农村富裕劳动力就业。
2、龙头企业建设:以中洲乳业、天宝祥、向新禽业为重点,培育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以百信蜂业、天药生物科技、御极鹿苑为重点,培育特色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以引进对口援疆江苏省农产品营销流通企业和口岸国际竟天公司、金鲁红批发市场为重点,培育和打造设施农产品和特色林果产品营销和出口的物流集散中心。扶持和培育5个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个自治区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7个州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
3、农民专业单干组织建设:围绕设施农业、奶牛养殖、特色林果等主导产业,组建、培育、完善50个农民专业单干组织,重点扶持和培育5个专业单干组织成为州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提高专业单干组织的规范化运作水平和产业带动能力。
4、农产品名优品牌建设:以生产绿色、有机、平安农产品为目标,在现有基础上重点培育10个地方农产品名优品牌,其中设施农产品品牌3个、畜产品加工品牌3个、林果产品品牌2个、特色农产品品牌2个,以品牌建设为引领,扩大市场占有份额。
5、农产品质量平安体系建设:建立1个市级农产品质量平安检验检测站、5个乡(基地)农产品质量平安检验检测室、50人的农产品质量平安技术服务队伍,加强农产品质量平安监控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平安水平。
(三)技术服务体系建设
1、技术服务体系及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建设:加快以市级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为核心、乡镇农牧业技术服务中心为骨干、农村实用技术人才为基础的三级农牧业技术服务体系建设。到2015年建设一支800人的农牧业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其中农业专业技术人才300人、畜牧业专业技术人才300人、林果业专业技术人才200人。抓住援疆的历史机遇,积极争取江苏农业大专院校、农牧业科研机构,特别是江苏(宿迁)设施农业研发中心对我市的对口帮扶和科技支持,形成农牧业科技成果快速转化的长效机制。
2、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以现有的农民技术员为骨干,加大农村实用技术人才队伍建设,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大规模技术培训,5年内培训农村实用技术骨干人才3000人,培训农牧民25万人次。
(四)市场营销平台建设
1、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建设:
(1)引进对口援疆江苏省农产品营销流通企业,建设1个面向中亚,辐射带动区内、国内市场的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
(2)以口岸国际竟天公司为依托,加强企业与产业基地的紧密联系和单干,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把我市设施农业基地建设成为向西出口的设施农产品出口基地。
(3)以金鲁红批发市场为中心,建设以面向河谷八县一市为主、辐射周边博乐、奎屯、石河子等乡村的农产品物流集散中心,扩建农产品市场交易面积3万平方米,新增仓储保鲜能力1.5万吨。
2、农产品综合市场建设: “十二五”期间,规划建设:(1)城东综合市场,建设地点喀尔墩乡,建设面积265亩。(2)巴彦岱镇农贸市场,建设面积18亩。
(3)英也尔乡水果批发市场,建设面积100亩。(4)托克拉克乡农贸市场,建设面积10亩。
(5)在新市委片区建设1个便民市场,建设面积13亩。
五、建设计划 项目
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 设施农业示范基地
优质奶牛标准化养殖小(场)(500头规模)农业技术服务体系 特色林果示范基地 农产品综合批发市场 2010年
完成园区内设施农业育苗中心建设
完成达达木图800座2400亩(江苏援建)建设
完成巴彦岱镇2个、托格拉克乡2个、达达木图北山坡示范基地建设(2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