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珙县优质茶园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珙县优质茶园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珙县是四川省20个茶叶基地县之一,茶叶是珙县县委确定的特色农业富民重要支柱产业,2009年全县茶叶产量预计0.21万吨,产值5222万元。为了促进我县茶叶的快速健康发展,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2009年珙县承担了四川省“优质茶园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省级财政农业专项资金项目。为确保项目顺利实施,根据川财农[2009]185号和宜财农
[2009]51号文件精神,结合珙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项目规模、地点及建设内容
(一)新建茶园标准化生产基地0.25万亩。其中:珙泉镇0.1万亩;石碑乡0.1万亩;下罗乡0.05万亩。主要建设内容是:每亩新栽植无性系良种茶苗2500_3000株,3年后开始投产,5年后渐形成高产优质标准化茶园。
(二)改造现有茶园为安全高效茶园0.5万亩。其中石碑乡0.2万亩;洛表镇0.2万亩;下罗乡0.1万亩。主要建设内容是:通过对现有低产茶园进行重修剪或中割,机采、机修、机剪,提高茶园产量和效益。
(三)新建茶树苗木生产繁育基地一个0.01万亩。建设地点在洛表镇麻塘村。主要建设内容是: 1.整治、维修3000m
23蓄水池1口,安装pvc管道600m,以满足茶苗繁育用水之需; 2.硬化1m宽的田间人行道500m;3.新建遮阳棚6.67万m;4.---1-
购买无性系良种茶树穗条进行扦插。
二、项目资金计划及用途
宜财农[2009]51号文件下达我县财政专项资金20万元,根据宜财农[2009]51号文件精神,结合珙县实际,安排如下:
(一)新建茶园标准化生产基地0.25万亩,每亩补助种苗款20元,共计5万元。其中:珙泉镇2万元;石碑乡2万元;下罗乡1万元。
(二)改造现有茶园为安全高效茶园0.5万亩,每亩补助10元,共计补助5万元。其中:碑乡2万元;洛表镇2万元;下罗乡1万元。
(三)新建茶树苗木生产繁育基地一个0.01万亩,补助10万元。其中:(1)整治、维修3000m蓄水池1口,安装pvc引水管道600m,以满足茶苗繁育用水之需,补助2.5万元;(2)硬化1m宽的田间人行道1000m,补助2.5万元;(3)新建遮阳棚
6.67万m,补助3万元;(3)按茶树苗木生产繁育基地需要购置耕地、开厢机,补助1万元;(4)购买无性系良种茶树穗条,补助1万元。
三、项目具体实施办法
本项目总的原则是由业主或农户投入为主,国家补助为辅。具体实施办法是:
(一)新建茶园标准化生产基地,由业主或农户自行购买无性系良种茶苗,在县农业局的指导下进行扦插、栽培管2
3理。经县农业、财政组织验收后兑现补助资金(验收办法另行制定)。
(二)改造现有茶园为安全高效茶园,重点是对业主或农户购置茶叶机具进行补助。具体补助办法是:凭业主或农户购置采茶、修剪、除草等茶叶机具的发票,按20%标准进行补助,补助资金总额不得突破计划安排。
(三)新建茶树苗木生产繁育基地,具体实施办法是:
1.整治、维修蓄水池、安装pvc引水管道、硬化基地内人行道按《招投标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由农业局规划设计、确定专业施工队修建,经县农业局、财政局验收合格后兑现项目补助资金。
2.新建遮阳棚在农业局的指导下由业主自行建设,经农业局、财政局验收合格后,兑现项目补助资金。
3.购置耕地、开厢机凭业主购买机具发票金额的70%进行补助。资金总额不得突破计划安排。
4.在农业局的指导下,由业主自行购买无性系良种茶树穗条进行扦插,经验收合格后,补助资金1万元。
四、项目实施时间及进度安排
(一)项目实施时间:
2009年8月——2010年8月。
(二)项目进度安排:
1.项目规划落实阶段
2009年8月至9月为规划落实阶段,本阶段主要由农业局、财政局业务技术人员按省、市下达的项目建设内容具体规划落实。基础设建设项目完成规划设计、确定专业施工队、并签定施工合同等前期工作;生产性项目确定承担项目的业主或农户,并制定出相关技术标准。
2.项目实施阶段
2009年10月—2010年6月为项目实施阶段,本阶段完成基础设施建设、茶苗定植、繁育茶苗扦插、低产茶园改等项目建设内容。
3.项目自查、验收阶段
2010年7月—8月为项目自查、验收阶段。本阶段由县农业局、财政局组织对项目进行自查验收和资金兑现,完善项目相关资料,迎接上级相关部门检查验收。
五、项目资金管理
本项目资金实行县级报账制,由农业局专账管理,专款专用,按项目实施进度拨付资金,确保资金及时到位。
六、项目组织措施
为切实加强对项目的领导,成立珙县优质茶园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项目领导小组:
组长:杨启金
副组长:周朝华、王绍聪
成员:陶家醇、杨利文、杨华书、刘更新
明确项目领导组成员分工,责任到人,切实加强对项目工作的领导。
第二篇: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方案
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XX芦柑、茶叶)
标准化生产基地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优质高产芦柑、茶叶种植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创新为动力,重视生态环境建设,实行“产加销”联动增值,坚持政府推动、市场运作的原则,积极推进产业化经营,努力实现农业发展、企业增效、农民增收、消费安全、生态资源可持续利用。
二、实施目标
通过创建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全面执行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和全过程质量控制,促进农产品的区域化布局、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和市场化发展;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为绿色食品加工企业提供优质原料,推动绿色食品事业全面加快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县域经济的发展。
三、生产过程的控制
1、建立基地生产管理制度。一是建立县、乡、村、户生产管理体系,县乡村三级技术管理簿册齐全,农户应有绿色食品生产操作规程、绿色食品生产者使用手册、基地投入品清单、有田间生产管理记录和生产收购合同。二是按照绿色食品技术标准制定统一的生产操作规程,并下发到乡(镇)、村和农户。建立“统一优良品种、统一生产操作规程、统一投入品供应和使用、统一田间管理、统一收获”“五统一”生产管理制度。三是在显要位置设置基地标识牌,标明基地名称、基地范围、基地面积、基地
建设单位、基地栽培品种、主要技术措施、有效期等内容。四是建立生产管理档案,统一农户生产档案,统一田间管理记录。
2、建立基地生产投入品(生产资料)管理制度。一是在“五统一”的基础上,各单元基地、农户填写好绿色食品(XX芦柑、茶叶)生产资料卡,建立绿色食品(XX芦柑、茶叶)基地生产农事操作和生产资料档案。二是建立基地农业投入品市场准入制,从源头把好投入品的使用关。三是建立基地生产投入品公告制度。定期公布并明示基地允许使用、禁用或限用的农业投入品目录。
3、建立技术指导和推广制度。一是以省农科院为技术依托,以县农业技术推广站为主体,组建基地建设技术指导小组。二是建立乡镇(场)、村、示范户三级技术服务网络。三是建立示范基地。
4、建立技术培训制度。一是通过培训使基地农户每户至少有一人基本掌握绿色食品(芦柑、茶叶)生产技术要点。二是建立绿色芦柑、茶叶生产资格证制度。对参加培训考试合格者,颁发绿色芦柑、茶叶生产资格证。凡未获得绿色芦柑、茶叶生产资格证者,其生产的芦柑、茶叶不得作为绿色食品(芦柑、茶叶)生产的原料。
5、建立基地环境保护制度。一是加强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不断改善和提高基地的生产条件和环境质量,加强基地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开展基地环境的保护。不得在基地方圆5公里和上风向20公里范围内建有污染的工矿企业。防止工业“三废”对基地的污染。三是基地内的畜禽养殖场粪水要经过无害化
处理,施用的农家肥必须经高温发酵,确保无害。四是通过各种有效措施,更好地保护和改善基地的生态环境质量,为绿色芦柑、茶叶的生产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6、建立监督管理制度。一是坚持每年一次的验收检查,经常性地督促基地农户对绿色食品(芦柑、茶叶)生产操作规程的贯彻落实。二是构建消费监督网。加大绿色食品(芦柑、茶叶)的宣传力度,帮助消费者了解绿色食品(芦柑、茶叶),逐步建立由消费者组成的社会监督网。三是建立由相关部门组织监督管理队伍,加强对基地环境生产过程,投入品使用、产品质量、市场及生产档案记录的监督检查。四是定期抽检。由检测机构进行定期抽检,对生产过程中,抽检不合格者,加以整改或取消绿色食品原料生产资格。对检测不合格的,不得作为绿色食品(芦柑、茶叶)原料收购。
四、主要措施
1、统一认识,加强领导。树立绿色生态品牌、建设绿色食品大县,要按照“品种特色化,基地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投入科技化”的要求,为了确保基地建设顺利实施,成立了全国绿色食品原料(XX芦柑、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领导小组。各乡镇(场)要成立相应领导小组和办公室,积极引导基地村成立绿色芦柑、茶叶标准化生产协会,搞好基地村绿色芦柑、茶叶种植技术服务和生产服务。
2、培训人才,积极推广绿色食品芦柑、茶叶生产新技术。要制订绿色食品芦柑、茶叶生产技术培训计划,选派示范区管理和技术人员到外地学习先进农业理念和技术,对于绿色芦柑、茶
叶科研项目和技术推广项目,农业、科技等部门要优先纳入重点科研和推广计划。建立挂点联系制度,各成员单位、农业管理及技术人员联系到各乡镇(场)单元基地,协助和指导各单元基地生产管理和技术指导。建立绿色芦柑、茶叶技术创新体系,依托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技术合作,加快建立绿色芦柑、茶叶生产及加工技术创新体系,发展一批绿色芦柑、茶叶技术创新型的企业。
3、加强服务,促进绿色芦柑、茶叶产业化。采取“公司+基地+农户”产业化组织形式,形成利益共同体,促进原料基地稳定发展和农民稳定增收。完善市场网络,建立绿色芦柑、茶叶批发市场,形成贯通城乡、辐射省内外的市场网络。加强市场管理,严厉打击假冒伪劣商品,维护绿色芦柑、茶叶知名品牌的市场形象,保护企业和消费者合法权益。加强绿色芦柑、茶叶市场供求信息平台建设,推动绿色芦柑、茶叶向现代产业化方向发展。
4、建立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认真抓好绿色芦柑、茶叶标准化生产基地项目建设的同时,创新投入机制,积极引导绿色芦柑、茶叶种植加工龙头企业和社会资金作为投资主体,逐步形成多形式、多层次、多渠道的绿色芦柑、茶叶开发投资机制,提高生产的集约化水平。
第三篇:茶园改造实施方案
高山茶园标准化建设示范实施方案
浮梁县杨家坪茶叶专业合作社坐落于风景秀丽、气候宜人、生态良好的西湖乡境内,本社于2009年9月成立,注册资金448.26万元,合作社成员128户,主要经营茶叶种植、茶叶生产资料的购置及茶叶生产经营有关的技术信息服务,集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社域覆盖全村各个村民小组,森林资源丰富,主产茶叶。茶叶是杨家坪村的经济支柱,是欧盟“bcs”、中绿华夏有机认证机构认证的有机茶生产基地,是浮梁县浮瑶仙芝茶业有限公司高档名优茶的重要生产基地。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7.1℃,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1768.9mm,全年无霜期320天。土壤以红黄为主,土层深厚、肥沃,ph值5.5左右,十分适宜优质茶叶的生产与发展。
为扩大生产,提高产品质量,经本社所有社员共同商定,决定建设高山标准化茶园200亩,现将标准茶园建设实施方案汇报如下:
一、项目建设必须性与目标
1、项目建设必要性
杨石村拥有茶园面积近4000亩,都是以高山茶园为主,没有机耕道,茶农采茶爬山需要2个小时左右,采茶成本非常高。所以按照传统采茶习惯只是谷雨前茶叶进行采摘,其余时间的茶叶白白在树上老化,大大浪费了高山茶叶资源。因此茶园大部份存在管理粗放,种植不科学,茶叶效益为得到体现,茶农存在小富既安的思想。为此,一是可以采摘夏茶和秋茶,使茶叶产量大
大提高,从而增加优质茶叶的比重,为茶农增加收入;二是通过高山标准园建设,可以带动整个西湖乡甚至辐射整个浮梁县高山茶园的管理,因此起到带动和示范作用;三是通过该项目实施是符合茶产业发展方向与趋势;总之,本项目不管是从国家的宏观经济的角度,还是从地区经济发展的层次来分析,本项目的建设都是十分必要的,而且是非常紧迫的。
二、项目建设目标
该项目完成后,茶园实现“五机化生产”示范茶园,将为浮梁茶叶生产注入了新的科技活力,为全县茶农提供茶叶科技生产示范、样板茶园,同时帮助茶农接受现代化茶园管理观念,改变茶农固守传统的茶园生产、加工模式,全面提升茶品质,降低成本,提交单位面积效益,增加优质茶比重,提高茶叶价格,增强浮梁茶叶的市场竞争力,更好地帮助茶农提高茶叶经济效益,增加茶农收入。
三、项目建设地点及规模
地点:西湖乡杨家坪村
规模:200亩高山茶园标准化建设
四、项目建设内容:
1、新建5公里茶园机耕路建设;
茶园道路改扩建5000米,按主道宽3米,建设标准进行施工,路面以三合土和人工草皮铺垫为主。
2、茶园改造进行中耕、增施有机肥及修剪。
3、生物防治体系建设。
4、移苗补棵投资
茶园建设种苗主要引进适应本地区发展,品质优、产量高,适应绿茶茶生产的国家良种,主要品种为:槠叶齐。
五、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本项目从2012年1月至2013年元月,整个项目期为一年。具体安排: 1、3月份进行规划设计、制定方案、引进良种茶苗补植; 2、4月中下旬示范点茶园进行茶园第一次定型修剪; 3、5月中下旬进行培肥管理; 4、6月份 茶农进行打顶采摘名优茶后,进行第二次修剪; 5、8月份进行示范点茶园培肥管理,“以采代剪”恢复树冠; 6、9月—12月进行茶园机耕路建设。
六、项目资金概算
项目预计总投资51万元。
1、茶园机耕路建设35万元;
2、茶园改造治理13万元;
3、生物防治1万元;
4、技术培训2万元。
浮梁县杨家坪茶叶专业合作社
二o一二年二月十二日篇二:北山二片无公害茶园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湖南省东山峰农场北山二片
无公害茶园扩改项目建设实施方案
一、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湖南省东山峰农场位于湖南省西北部与湖北省鄂西南交界处。地理座标:东经110°35′48″~110°48′1″,北纬29°25′1″~29。57′25″。属武陵山脉太青山北支,紧邻湖南屋脊—壶瓶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境内最高海拔1516.3m,最低海拔220m,周围数百里群山重叠,无任何工业污染,是历史上“宜红”茶主产区。农场总面积7.6万亩,总人口6300人,其中农业人口4500人,以种茶为主,现有茶园1.2万亩,年产绿茶3000吨。农场周边5个乡镇总面积267平方公里,总人口20万人,茶叶种植面积10万亩,年产绿茶10000吨,成为了湖南茶叶主产区。东山峰农场出产的“东峰”牌云雾绿茶1990年获国家质量奖银质奖,1990年被国家农业部批准为全国首批茶叶“绿色食品”(现标志编号为:lb-44-0402180156a),2000年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百万担出口品牌茶基地”之一,2002年被农业部定为“全国农垦无公害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农场”,2006年被评为“湖南十大名茶”。2011年被授予“湖南茶业十强乡镇”。
场内现有茶叶初制加工厂29家,年生产能力达4000吨,特别是东山峰生态茶业有限公司以先进的加工技术、设备和
完善的市场营销网络以及雄厚的资金保障而称雄湘西北茶叶界,是湘西北最具优势的茶叶生产经营龙头企业。
东山峰农场北山二片位于农场西部,由三个生产队组成,共238户683人,总劳动力486人。辖区总面积12000亩,其中茶叶面积1378亩,耕地2448亩。该片海拔在800—1000米,与总场平行,距总场4公里,交通相对便利。辖区内有南方最大的梅花鹿养殖场和湖南海拔最高的大长湖水库,是东山峰农场经济发展的重点片区。
二、项目建设依据及其意义
根据农业部办公厅和省农垦局相关要求,结合东山峰农场茶叶种植现状及无公害茶技术要求,认真编制好北山二片无公害茶园扩改项目建设实施方案,对于有效使用财政扶持资金,提高扶持资金使用效益,提升茶叶产品质量,增进农产品安全,提高职工收入,加快片区经济发展、促进全场茶园改造升级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
(一)建设规模
以东山峰农场北山二片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为基础,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园200亩,改造低产茶园1300亩,使片区茶园总面积达到1500亩以上,茶叶生产向有益于生态和环境保护的方向发展,三年后,年产无公害茶叶达到500吨以上。
(二)建设内容
1、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园200亩 根据近几年良种茶的生产情况,从早产、丰产、稳产和适制性看,所改品种以中小叶、叶节间短的碧香早、福鼎大白、白毫早为好,且单一品种连片面积不宜过大,以30-50亩为宜,便于病虫害防治与茶园管理,也有利于错锋采摘,均衡生产。以国家推广的茶叶换代品种为主要品种进行无性系良种茶园建设,总面积200亩。新建茶园在水肥条件较好的青山、长湾二个小组进行。建设工程自2012年6月份进行,2012年10月开始移栽定植,2014年基本成园达产。茶园1.5m开厢,厢沟宽40cm,双行条植,行距60cm,株距10cm,每亩定植3500—4000株。技术设计为:规划园地——垦复整地——重施基肥——茶苗移栽——水肥管理——抹芽打顶——生物及物理防治——成园。三年后成园达产。茶园建设需饼肥30吨,专用有机肥10吨。优质无性系良种茶苗80万株。计划投资25万元。
2、改造低产茶园1300亩
对现有1300亩低产茶园实施台刈改造。技术设计为:规划园地——台刈修剪——重施基肥——水肥管理——抹芽打顶——生物及物理防治——成园。需投入饼肥130吨,专用复合肥65吨。计划投资26万元。
四、项目投资预算及资金筹措
1、项目投资预算
本项目依据国家对农业项目的优惠政策,其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为零。依据国家发改委和建设部的相关规定,无形资产、递延资产(含项目前期费用、设计费、管理费等)均列入固定资产投资计划。茶园改造工程按照东山峰农场近两年实际造价计算。
依据上述定额标准计算,项目总投资为51万元,其构成为:
(1)新建无性系良种茶园200亩,投资25万元;
(2)改造低产茶园1300亩,投资26万元。
总投资51万元。
2、资金筹措
总投资51万元,资金来源为:申请财政扶持资金25万元;北山二片集体经济自筹26万元。
五、项目工程管理方案
1、组织领导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由东山峰农场北山二片成立“湖南省东山峰农场北山二片无公害茶园扩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由北山二片支部书记贾华文任组长,农场经济发展科副科长张言万为副组长。由群众推选二位职工、农场经济发展科、计划财务科、农场农技站相关人员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负责项目实施过程中重大问题的决策、落实配
套资金、协助建设与管理、监督与检查项目的实施。
2、工程设计及施工监管
项目工程在“湖南省东山峰农场北山二片无公害茶园扩改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各部门配合,分工负责。工程技术设计,由经济发展科负责。工程设计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和可持续循环经济的原则,充分考虑新农村建设的时代要求,经营农户具体实施。项目实行专业监督与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方法,严把质量关。
六、项目进度安排
1、工程进度安排
本项目从2012年5月开始实施,2012年12月全面完成,工程建设期为一年。茶园第三年开始产出,第五年达到设计生产能力。
2、工程用款计划
根据项目工程进度安排,2012年12月前完成全部投资51万元。其中:200亩新建无公害园投资25万元,11月底前验收付款;1300亩低产茶园改造投资26万元,7月底前验收付款。
七、项目实施后的效益分析
1、经济效益分析
(1)国民经济评价 经计算,国民经济内部收益率为18%,大于社会折现率10%,国民经济效益良好。篇三:茶园建设和茶深加工项目方案
项目编号:20120020 xxx县茶园建设及茶深加工龙头企业建设
投资方案
投资单位:广西xxx投资集团 项目建设地点:广西壮族自治区xxx县
方案编制时间:二○一二年十一月
目 录
第一章
总 论.....................................................................................................................4 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4 1.2项目建设方案...........................................................................................................4 1.3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6 1.4 项目效益..................................................................................................................6 1.5报告编制依据...........................................................................................................7 1.6 综合评价..................................................................................................................8 第二章
项目背景及必要性....................................................................................................9 2.1 项目建设背景...........................................................................................................9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0 第三章
建设条件................................................................................................................12 3.1 项目区概况............................................................................................................12 3.2 项目建设条件优劣势分析.......................................................................................12 第四章 市场分析与销售方案................................................................................................14 4.1市场分析................................................................................................................14 4.2营销策略、方案、模式...........................................................................................15 4.3市场风险分析.........................................................................................................16 第五章
建设方案................................................................................................................17 5.1产品方案和建设内容...............................................................................................17 5.2建设原则................................................................................................................18 5.3建设标准和产品标准...............................................................................................18 5.4生产工艺方案.........................................................................................................19 5.5建筑方案................................................................................................................20 5.6 实施进度安排.........................................................................................................20 第六章
环境影响评价.........................................................................................................21 6.1 环境影响................................................................................................................21 6.2 环境保护与治理措施..............................................................................................21 6.3 评价与审批............................................................................................................21 第七章
项目组织与管理.....................................................................................................22 7.1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22 7.2 经营管理模式.........................................................................................................22 7.3 项目管理措施.........................................................................................................22 7.4技术培训................................................................................................................23 7.5有关安全和消防内容...............................................................................................23 第八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24 8.1投资估算................................................................................................................24 8.2 资金来源................................................................................................................24 8.3资金使用与管理......................................................................................................24 第九章 财务分析.................................................................................................................25 9.1财务评价依据.........................................................................................................25 9.2营业收入、营业税金及附加估算.............................................................................25 9.3 总成本及经营成本估算...........................................................................................26 9.4财务效益分析.........................................................................................................26 9.5不确定性分析.........................................................................................................27 9.6 财务评价结论.........................................................................................................28 第十章 项目建设预期目标分析............................................................................................28 10.1短期目标...............................................................................................................28 10.2中期目标...............................................................................................................28 10.3长期目标...............................................................................................................28 第一章 总 论
1.1项目单位基本情况
广西xxx投资集团建有多家全资子公司,集团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贯彻落实自治区关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的重大决策,抓住自治区建设旅游强省的机遇,秉承“可持续发展”的投资理念,专注于旅游相关产业投资。
集团董事长陈绍明先生现为“广西上海商会”会长,具备先进的投资和经营管理理念,旗下拥有众多高素质人才队伍。本集团作为“广西上海商会”的发起召集单位,以商会为平台,引导现正在广西经营的上海籍及在上海经商过的众多企业更好的融入广西县域经济发展,为地区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1.2项目建设方案
1.2.1项目名称及建设地点
项目名称:广西壮族自治区xxx县茶园建设及茶深加工龙头企业建设
建设地点:xxx县
1.2.2建设规模及产品方案
茶园建设规模:
(1)改造老茶园780亩,新建茶园500亩,共计1280亩;
(2)茶园配套建设,本项目将建设“品茶苑”1座,集茶艺展示、茶加工生产工艺展示、茶产品销售为一体;茶园作为配合“程阳风雨桥”项目的旅游接待地,将投资建设集住宿、餐饮以及休闲为一体的“茶园度假山庄”一座。
茶深加工工厂建设:
产品方案:新增500g装精制茶:5000斤/年; 100g装精制茶:10000斤/年; 50kg装精制茶:7500斤/年;
茶油生产: l/年
速溶茶粉生产: 吨/年 1.2.3 技术、设备方案
建设内容主要是: ? ? 茶园配套建设 新建茶叶深加工生产线生产厂房400平方米、冷库贮藏室400平方米、包装车间、完善配套厂区道路、供水、供电设施; ? ? 购置茶叶生产、加工、贮藏、包装设备50台套。设备安装调试运行: 质量检测中心和环保设施配套建设;
具体包括(1)新建茶叶生产加工工艺;(2)新建茶油生产加工工艺;(3)新建速溶茶粉生产加工工艺;(4)品茶苑和茶园度假山庄建设(5)市场开发、销售网络建设以及品牌推广工作。
1.2.4土建工程
项目建筑物特征一览表 1.2.5项目进度
(1)2012年12月-2013年2月完成项目审批以及项目规划设计;(2)2013年3月至6月完成厂区土建施工;
(3)2013年7月完成项目设备订货及采购;
(4)2013年8月完成设备安装、调试;
(5)2013年9月进行第一期茶深加工投产;篇四:生态茶园改造技术要点
生态茶园改造技术要点
1、科学规划设计 根据生态学理论的要求,结合茶园整体布局和结构的实际,本着“先易后难、先集中后分散”的原则,科学合理规划设计项目区的园、林、水、路,制定细化实施方案,并做好工程测量、施工和投资预算等关键环节工作,做到每一片改造的茶园事先均有规范图和效果图,提高项目规划设计的合理性、预见性、科学性、准确性和实效性。
2、营造防护林 在茶园山顶、周围、路旁和风口处营造防护林,提高绿化程度,防止风沙侵入和空中飘浮尘埃等有害物质污染茶园。
3、茶园留养模式 a、高密度留养模式 :株×行= 2m × 2.5m,株高控制在 1.8m-2.5m 之间,每亩留养茶树160株,并合理配置其它树种6-8株,株×行= 10m × 10m。b、间隔留养模式:株×行= 6m × 5m,株高控制在 1.8m-2.5m 之间,每亩留养茶树20株,并合理配置其它树种8-10株。株×行= 8m × 8m ;c、茶―樟、茶?―豆科树种模式:选用本地季风常绿阔叶林和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中的树种:樟树、山苍子等樟科树种。选择具有固氮功能的豆科植物,不仅能改善土壤理化性质,增加土壤肥力,又能满足茶叶光照直射和散射的需要;d、茶―经济林果间作:在改造茶园中按适宜的密度和当地水肥条件,选择与茶树没有共同病虫害,分枝层次较高,效益好,投产快的果树或经济林木,如山苍子、杜仲等,配置乔―灌结构,间作的树种不仅具有生态效益,而且还能增加茶园效益。
4、种植行道、山顶、园区四周、箐沟树木 在茶园道路旁或空闲地段种植行道树,规格一般以间隔 6米 种1株为好,在山顶、箐沟、园区四周适当密植树木,株×行= 3m × 3m,树木要求选种阔叶树,如香樟、水东瓜树等,有利于防风、调节茶园微域气候,涵养水源、保护天敌、培养生物多样性和美化茶园环境。
5、种植梯壁植物 在茶园的护坡梯壁上、间隙中种植圆叶决明、平托花生等植物,种植规程因品种、茶园 地势、土壤肥力状况的不同而异,一般以挖穴
种子直播为宜,每穴播种子3-5粒用细土覆盖,不宜撒播影响效果。种植草类的目的是提高茶园植被覆盖度,牢固梯壁,减轻水土流失,增强保土、保水、保肥能力,营造天敌栖居地,实现茶园生物多样性;在幼龄茶园实行套种有固氮作用的豆科作物及紫云英、苜蓿之类的绿肥。
6、建设蓄排系统 根据茶园面积规模大小设计安排,建设蓄水池、蓄水坑,蓄水池容量一般15-20m3 为宜,有条件的也可建过滤池,容量一般为 30m3 ;蓄水坑容量一般以3-5 m3 为宜,蓄水的目的是截留排涝、生产灌溉用水。同时在茶园内侧修筑深 15cm、长5-10m 的竹节沟,解决雨期排水,保护茶园地表完好。有条件的茶园可考虑安装喷灌系统,提高灌溉质量,改善生态环境,增强抗旱防旱能力。
7、安装防控设施 因地、因园制宜安装虫情测报灯、物理杀虫灯,有利减少危害虫口,提高病虫害防治效能和茶叶产品的卫生质量安全。同时在茶园内放养鸡、鹅等禽类,具有消灭害虫、禽粪肥土、增加土壤有机 质和辅助人工除草等功效,值得大力推广和应用。
8、改良品种结构 品种改良是生态茶园标准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一般宜于选种高优型、高抗性良种。如云抗10号、雪芽100、紫娟、长叶白毫、桃型叶等优良品种,通过良种引种,优化茶园布局和品种结构,提高茶园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9、施用安全绿茶有机肥及安全农药 茶园严控不合格肥料的施用及不全安农药的施用,杜绝人为的因素影响茶叶的品质。
生态茶园管理的关键技术
一、改善茶园生态环境
1、培植防护林、覆荫树等护林设备。在茶园四周、风口设置护林带(杂栗木为好);茶园内种植覆荫树(以香樟、木姜子、水冬瓜等最佳)。
2、保护土壤、减少水土流失
土壤是生态茶园生产的基础,保水、保土和培肥土壤是生态茶园土壤管理的中心环节。,生态茶园土壤保护强调以下技术措施:1)、茶园四周建隔离沟,修筑等高梯田,茶树等高条植;茶园内修筑竹节沟,防止水土流失。2)、建立良好的茶园树冠等生物覆盖面,防止雨水直接冲刷土壤,增加雨水渗入,减少径流量。3)、茶园铺草,对常规种植的1-3年生幼龄茶园和重剪、台刈等改造后的茶园,以秸秆、草料等有机物覆盖土表,可以改善土壤环境,培植土壤生物,增加土壤有机质和生物活性,还能减少水土流失和抑制杂草滋生。4)、合理耕作,对于土壤肥沃松软、无杂草、树冠覆盖率高的茶园,应实行减耕或免耕的措施;对于土壤板结,杂草较多的茶园,土壤浅耕与锄草相结合,深耕与施基肥相结合。提倡使用生物(如蚯蚓等)来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二、合理施肥
生态茶园禁止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肥料和增效剂,必须遵循生态茶生产施肥原则对各种有机肥进行无害化处理。根据茶树对营养物质需求特点,在茶园施肥上应掌握以下原则:重有机肥,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重基肥,基肥与追肥相结合;重春肥,春肥与夏秋肥相结合;重氮肥,氮磷钾肥相结合;重根肥,根肥与叶面肥相结合。可采取以下一些措施:(1)要施用堆肥。堆肥的原料主要来自动植物残体、排泄物和废弃物等,使用前必须在49℃-60℃温度条件下堆制发酵处理数周,堆制的过程不仅能杀死有害病菌、虫卵、杂草种子和降解部分农药残留等,防止病虫害的发生,而且还可提高堆肥的肥效。(2)种植绿肥:绿肥是有机茶园的重要肥源。种植的绿肥品种要因地制宜,并要避免与茶树争肥、争水和争光,其中以固氮能力较强的豆科绿肥为好。为提高绿肥的肥效,应在绿肥生长开花初荚时刈青或翻埋入茶园内。(3)茶树修剪枝叶回园:修剪枝叶含有茶树必需的各种营养元素,除部分粗老枝杆外,应就地作为茶园的覆盖材料。(4)施用饼肥和生态茶专用肥:各类饼肥和生态茶专用肥的养分含量高,便于运输,这对交通不便的山区茶园更为有利。商品型生态茶专用肥必须经颁证机构认证或认可后才能在有机茶园使用。除动植物来源的有机肥外,生态茶园也允许使用一些天然的矿产肥料,如磷矿粉、矿产钾盐(无水钾镁矾)、白云石粉和矿产硝石等。天然硫磺和一些微量元素肥料,如硫酸铜、硫酸锌、钼酸铵(钠)和硼砂等在缺素条件下也可使用,但微量元素肥料只能作叶面肥有限制地喷施。
三、生态茶园的病虫草害防治技术 生态茶园尽量杜绝使用化学农药和化学除草剂,即使使用,要在国家相关规定范围之内。一般采用农业、物理、生物的措施及与某些生态农业允许使用的天然化合物来防治茶园病虫草害,其中某些天然化合物仅在其他措施难以奏效的情况下才能使用。
1、农业防治
采用农业技术措施减少和防治茶树病虫草害是有机操作的基本要求,如及时采摘和修剪茶树可改变病虫生长的适应环境条件,并把部分病虫枝叶带出茶园;适时锄草与耕作可减少那些与杂草、土壤发生联系的病虫为害,同时可减少杂草与茶树争肥、争水和争光。适当间作也可增加茶园生态系统生物的多样性,减轻病虫为害;合理施肥可改善茶树营养条件,提高茶树抗病虫的抵抗力及补偿能力。
2、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和使用生物农药(包括植物制剂和微生物农药)防治茶树病虫害。生态茶园首先要求加强天敌保护,促进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能力;同时,通过人工大量繁殖、释放天敌和病原微生物,如绒茧蜂、赤眼蜂、草蛉、食虫瓢虫、蜘蛛、苏云金杆菌(bt)、白僵菌和茶尺蠖病毒等。目前,已经成功研制出了防紫外线茶尺蠖多角体病毒,bt及其混合制剂,并已在有机茶园大规模推广应用,对茶尺蠖、茶毛虫、黑毒蛾和茶蚕等害虫具有明显的防治效果。对于生物农药来说,除了有机农业生产标准中列出可以使用的生物制剂以外,其他商品性的生物农药也必须经颁证机构认证或认可后才能在生态茶园使用。常用的有辣椒水、烟草水、除虫菊、鱼藤酮、印楝素、植物油乳剂、矿物油乳剂、松脂合剂、肥皂水、洗涤剂水和糨糊水等植物性物质或制剂防治蚜、螨、蚧、蝽等。利用昆虫生长调节剂和种间信息物质。昆虫生长调节剂被称为第3代杀虫剂,具有选择性,对昆虫有效,对人畜安全。
此外,还可利用农事活动。如调节土壤、田间小气候,控制有害生物及其天敌种群的消长;合理施肥,提高作物的抗病虫能力;灌溉、排水改变田间环境条件,部分杀死土壤中害虫。
3、物理机械防治
即利用各种物理因子、人工或器械防治害虫。包括人工捕杀和灯光诱杀; 性外激素诱杀,破坏害虫的正常生理活动,以及改变病虫适于生存的环境条件等方法,降低害虫密度。
四、合理修剪。
幼龄茶树用三年完成定型修剪;成龄茶树每年秋茶采摘结束后,对茶园进行浅修剪,修剪高度比上年的剪口提高3至5厘米,剪去细弱枝、鸡爪枝、病虫枝、结节、徒长枝、花果枝;4-5年进行一次深修剪,从茶树树冠面最大处剪去上部分,减少虫源,控制虫害。此外,通过修剪,还可以把剪下来的大量枝叶就地回田覆盖于茶行内,作为有机质的补充原料,可大大增强肥力,促使茶叶高产优质。
五、合理采摘,采养结合 幼龄茶树以养为主、采摘一定要结合定型修剪的要求;成龄茶树以采为主、适当留叶、云南大叶种一般是春芽留二叶、夏芽留一叶、秋芽留鱼叶。
六、杂草防治
我省茶园杂草达70多种,生态茶园杂草防治禁止使用化学除草剂,可以使用物理与机械防治和生物防治等手段,在防治中也要考虑到杂草的有害、有利的两重性,对茶树危害较大的如白茅草、蕨类、肛板归、小竹等宿根性或多年生小灌木要彻底清除,而对一般杂草不必全部防除,低密度的杂草不会对茶树生长构成影响,反而有利于保持水土。有机茶园杂草防治主要方法:
①物理和机械防治:包括人工除草,割草机切割,行间中耕,火焰中耕等。上述防治掌握在杂草处于未结籽状态。这样有利于减少杂草种子的传播和蔓延。
②行间覆盖: 茶树以条栽为主,随着茶树的生长,行间距缩小,杂草的发生量相应会减少。如果行间使用作物秸秆、茶树修剪物等进行土壤覆盖,可以进一步抑制杂草的萌芽和生长,同时对于保持水土,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土壤肥力有良好的效果。③生物防治:从食性层次来看,杂草是供食者,许多昆虫、病原体、脊椎和无脊椎动物对杂草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运用昆虫控制杂草的繁殖有成功的例子,如引进叶甲防治水葫芦。茶园杂草可以通过在茶园中放养山羊、猪、旱鸭、鹅、火鸡、鸡及牛等食草动物进行生物防治。
第四篇:优质黑山羊养殖小区建设项目实施方案
某县优质黑山羊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实施方案
一、项目编号
二、项目名称
某县优质黑山羊养殖基地建设项目
三、项目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某县位于,是个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全县国土面积2144平方公里,辖12个乡镇411个村,总人口62万人,畜牧业是全县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全县草场资源丰富,有宜牧草场94.6万亩,零星草场20万亩,全县草场毛面积达130.2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9.4%,年产农作物秸秆4亿斤,理论载畜量为100万个羊单位,具有发展草食畜牧业良好的资源条件。2009年全县山羊生产量21万只,发展空间巨大。但我县养羊业目前仍处于传统的千家万户分散饲养的格局,存在着品种差、规模小、饲养管理粗放、商品率低、经济效益低的特点。急需建设山羊良种繁育基地,用优良山羊品种来改良本地山羊。
某县畜牧养殖合作社是我县成立的首家以养羊为主的农民专业合作社,2008年在全县11个乡镇成立了畜牧养殖合作社分社,吸收社员102户,注册资金150万元。某县畜牧养殖合作社位于我县某地村,该社从2004年开始从事山羊养殖,2007年租赁了1000亩天然草场(租期32年),建成了通水、电、路的标准化羊舍1000m,目前存栏波尔山羊种羊40只,努比羊与马头羊杂交种羊20只,本地黑山羊1000多只。该社常年聘请3名畜牧兽医技术人员(2名兽医师,1名助理兽医师)为合作社内的社员提供肉羊品种改良、优质牧草种植、疫病防控、标准化饲养等技术指导,深受社员欢迎。2008根据形势发展需要,某县畜牧养殖合作社又新租赁了山地300亩,新建标准化的优质黑山羊养殖小区,推动我县创建全省山羊养殖大县。我县已确定畜牧养殖合作社为全县山羊养殖示范基地,作为龙头向全县辐射推广。某县畜牧养殖合作社有新建优质黑山羊养殖小区的愿望,具备承担项目建设的能力。
四、项目建设目标
计划在合作社黑山羊繁殖基地内改扩建标准化羊舍200㎡,种植优质牧草500亩,引进优质黑山羊300只,使核心群母羊达到1200只,每年向合作社社员提供优良杂交一代母羊3600只的规模,建成标准化的优质黑山羊养殖基地。
五、项目建设内容、建设地点与建设规模
(一)项目建设内容
主要是改扩建羊舍、种植牧草和引进种羊,具体为改扩建标准化羊舍200㎡,种植优质牧草500亩,引进优质黑山羊母羊300只,主办技术培训1期200人次,购置防疫及药品。
(二)项目建设地点
某县村畜牧养殖合作社基地内
2(三)建设规模
通过改扩建羊舍200㎡,使基地内羊舍达到3200㎡,种植牧草500亩,引进种羊300只,核心群母羊达到1200只,每年提供优质杂交一代母羊3600只的规模,建成标准化的优质黑山羊标准化养殖基地。
六、项目资金筹措与使用
(一)资金来源
经测算,本项目总投资60万元,资金来源为畜牧养殖合作社自筹资金10万元,申请上级从农业板块基地建设资金中扶持50万元。
(二)资金概算
项目总投资60万元。其中:栏舍建设200㎡,造价500元/㎡,需投资10万元;种草500亩,造价300元/亩,需投资15万元;引进种羊300只,1000元/只,需投资30万元;主办技术培训200人次,需投资2万元,购置防疫及药品需投资3万元。
(三)省级板块资金的主要用途
用于引进种羊300只,投资30万元,种草500亩,投资15万元,培训200人次,投资2万元,购置防疫及药品投资3万元。其余项目建设资金自筹解决。
七、项目实施进度安排
本项目建设时间为2010年1月至2010年12月,具体进度安排如下:
2010年1—5月完成项目初研和初步设计。
2010年6—10月份完成项目土建工程和牧草种植。
2010年11—12月份引进种羊,开始生产,建成标准化优质黑山羊养殖小区。
八、项目效益分析与评价
通过2008年—2010年三年的项目建设,合作社年提供优质黑山羊3000只,其中优质种公羊500只,2000元/只,销售收入100万元;优质种母羊2000只,1500元/只,销售收入300万元;年销售收入可达400万元,年纯收100万元以上,效益可观,方案切实可行。
我县是个山区县,草场资源丰富,发展草食畜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本项目的建设,不仅可以改善生态环境,实现畜牧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实行“过腹还田”,不会造成环境污染,生态效益良好。而且可以充分发挥项目示范带动效应,促进我县山羊产业化的发展,壮大畜牧主导产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生产市场化、组织化程度,增加市场上高档、优质羊肉供应,社会效益显著。
总之,本项目采用现代养羊、技术,结合我县实际,新建标准化优质黑山羊养殖小区,这对于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加速我县山羊生产的产业化进程,带动农户的规模化、规范化养羊,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农业产业化政策,符合国家农业综合开发的要求,具有高新科技的配套应用示范的具体内容,技术先
进实用,投资回收期短,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显著,建设条件已经具备,在我县切实可行。
九、项目组织管理
本项目的组织管理单位为某县畜牧兽医局,具体承建单位为某县畜牧养殖合作社,责任人为刘锦秀。
在项目建设中一是要加强领导,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其成员由县畜牧兽医局、财政局、审计局等相关单位负责人组成,实行统一指挥,逐级负责;二是要加强财务管理,实行专帐、专班、专款、专用,确保项目发挥效益,严格按国家财务规定加强管理,根据项目建设进度核拨资金,接受财政、审计等有关部门的监管、检查。
十、项目法人代表联系方式
法定代表:联系电话:
十一、编制单位:
某县畜牧兽医局(盖章)法定代表(签字):
某县法定代表(签字): 社(盖章)
第五篇:茶园标准化操作
贵州省灵峰科技产业园有限公司 生态茶叶标准化种植操作规程
1.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贵州省灵峰科技产业园有限公司生态茶叶所必须运用的标准化种植技术措施和操作规程,以及使用这些措施和规程后所能达到的技术经济指标。适用公司自有茶园,部分适用于生产基地茶区。
2.生产基地
2.1 环境选择 选择生态环境好、空气清新、水源清洁、土壤未受污染、周围无污染源的地方作为绿色食品茶叶生产基地。
为确保生态食品茶叶的质量,在进行大气.水质.土壤和茶树的取样,检测分析污染残留物质时,各项污染物的含量必须低于我国相应的环境质量标准和食品卫生标准的规定值。
2.2 空气质量 生态食品茶叶基地的环境空气质量,应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规定的标准要求。
2.3 用水质量
2.3.1 茶园灌溉用水要求不受污染,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1992)
2.4 土壤质量
2.4.1 生态食品茶园基地土壤要求土层深厚,可耕土壤厚度在50cm 以上,排水和透气性能良好,生物活性较强,营养丰富,耕层有机质含量>1%,PH 值 4.5-6.0。
2.4.2茶园土壤质量应符合《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2.5 周边环境 2.5.1 生产基地周边生态环境优良,自然植被丰富,茶园与交通干线.工厂和城镇之间保持一定距离,附近及上风口(或河流的上游)没有污染源。
2.5.2 生态食品茶叶种植区与常规农业区之间,应有 50-100 米以上宽度的隔离带。以山、河流、湖泊、自然植被等作天然屏障,也可用人工果林和作物为隔离带。
2.6 园地规划与开垦
2.6.1 全面规划是高标准生态食品茶叶基地建设的前提。因地制宜设置场部、种茶区、道路、排蓄灌水利系统,以及防护林带、绿化区、养殖业和多种经营用地等;制定出技术要求、实施方案与进度计划。
2.6.2 园地开垦,对于15度以下的缓坡地,首先清除地面杂物,然后进行两次耕作,初垦深度要求在50厘米以上,翻埋杂草,复垦30 厘米左右平整地面。
2.6.3 坡度在15-25 度丘陵山地,应建筑等高水平梯级园地,全面深耕,地面平整后种茶,在水土流失特别大的坡地和山头,不应开垦种茶,应有目的地保留植被,植树造林。
2.6.4 在茶园与山林或农田交界的地段应修建隔离沟,茶园路边坡地应植树种草,茶园内根据地势应修竹节沟、蓄水池等以加强水土保持。
2.6.5 每30亩左右茶园附近应修建一个积肥坑;生产者平时不断可将各种有机物料(如杂草.秸杆.畜粪.绿肥等)堆积于坑内,经堆制腐熟后,供茶园施用。
2.7 茶园道路与水利 2.7.1 缓坡丘陵地茶园的干道和支道可设在岗顶,能通行耕作机具;坡度较大的山地茶园,干道设在坡脚,支道与步道按“S”形绕山开筑。禁止陡坡茶园开设直上直下的道路,以避免水土冲刷与茶园作业不便。
2.7.2 园地范围内的沟、渠等水利系统设置,应与道路网紧密配合,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做到小雨不出园,大雨时能蓄能排,有条件的地方应建立茶园移动式喷灌系统,保证茶树生长具有适宜的水肥条件。
2.8 茶树的品种与种植
2.8.1 按照非良种不种的原则,符合《中小叶茶树良种苗木标准》DB513122/T02.1-1998。
2.8.2 选择的茶树品种应适应当地的土壤和气候特点,具有较强的抗逆性、并适制当地的名优茶类,以充分发挥经济效益。如福鼎大白、金观音等品种。
2.8.3 面积较大的茶场,对茶树品种的选择,还应注意各类品种特性(如芽叶性状发芽迟早等)的搭配,保持生物基因的多样性。
2.8.4 种植规格与密度。
种植规格:采用大行距 150-165 厘米,小行距 35-40 厘米,株距 16 厘米,双行单株;
密度:每亩栽植 5500 株,预留同龄茶苗于苗圃,以备苗期补缺之用。3.茶园的管理 3.1 幼龄茶园
3.1.1 幼龄茶园采用定型修剪培养树冠,茶园中 70%茶苗超过30厘米,粗度达0.3 厘米以上时,离地18-20 厘米剪去主枝;第二次定剪高度离地 30-35 厘米剪平;第三次高度离地 45-50 厘米剪平,同时用整枝剪剪去细弱枝、病虫枝。
3.1.2 幼龄茶园(1-3 年)施肥,追肥按纯氮 2.5-5 公斤逐年增加,N:P:K 以 1:2:2 比例,分 3-4 次施入小行中心线及大行靠近茶苗根系处,深度10厘米,同时适当施叶面肥。
3.2 投产茶园 3.2.1 耕作与施肥
3.2.1.1 耕作 春前浅耕:立春-雨水间,将茶行普遍耕作一次,深度10-15厘米。
春茶后浅耕:立夏前后,深度10厘米左右。夏茶后浅耕:小暑-大暑,深度10厘米左右。
冬前深耕:在秋茶采摘结束后进行一次较深(15-25厘米)的耕作。3.2.1.2 施肥:施肥标准:投产茶园以纯氮为标准,按每生产 100 公斤干细茶追施 15 公斤纯氮,其中:1/3 为有机氮,2/3 为无机氮,同时追施商品磷、钾肥各 5 公斤,氮、磷、钾比例为 3:1:1。
施肥比例:春、夏、秋、冬按 30:20:10:40 的比例,其中秋季以叶面肥为主,冬季以有机氮肥为主(每亩年均2000公斤左右)。
施肥方法:结合浅耕、中耕、深耕,沿树冠滴水处开沟深10-20厘米(冬季20 厘米)施入,并及时覆盖。
3.2.2 投产茶园的采摘:按标准分批.多次.留叶采.采尽同等嫩度对夹叶的原则采茶。根据生产实际,确定采摘标准:名优茶按单芽.一芽一叶初展.一芽一叶开展.一芽二叶初展.一芽二叶开展的五个标准采摘;大宗茶标准为一芽二.三叶和同等嫩度对叶。
留叶:视茶园长势,一般采取春留鱼叶或真叶采,夏茶或秋茶留一片真叶采,常年保持叶面积指数4-5之间。提倡机械化采收鲜叶。
3.2.3 修剪标准:
轻修剪:目的是平整树冠,刺激下轮新梢萌发,每年进行一次。方 法:剪去树冠表层枝叶 3-5 厘米。
深修剪:对病虫枝、鸡爪枝、冗枝较多的茶园,每隔 3-5 年应深修剪一次。
方 法:剪掉树冠上层 15-20 厘米,重新培养采摘面。3.3 低产茶园改造与管理
3.3.1 低产茶园范围:栽培历史较久,树势衰退的老式茶园,以及种植年限不久,但因种种原因而造成未老先衰,每亩面积单产鲜叶在200公斤以下的茶园。
3.3.2 技术改造 3.3.2.1 树冠改造:
凡骨干枝结构较好,只是中上层枝条再生力差,或因病虫害导致枯死造成茶叶产量与品质下降的,应离地30-40厘米进行重修剪,时间7月上、中旬。对于树势极度衰老,产量低下,采用重修剪已不能恢复树势的茶园可离地10厘米进行台刈,重新培养骨干枝和树冠采摘面。
3.3.2.2 土壤改造:
重施有机肥:土壤衰退的茶园,应在8-10月份沿树冠滴水处开沟深25厘米、宽25厘米,每亩面积施用5000公斤有机肥,氮、磷、钾数量及比例按相应的产量比例施入。
3.3.2.3 改植换种:
对极度衰老、品种混杂、单产极低、种植不规范的茶园,应全部挖掉后按新建茶园标准实施,否则将不采用所产之鲜叶。
3.3.2.4 改善茶园管理,加强肥培,提高土壤肥力,用采、剪、养相结合的方法,、重新培养树冠。
4.病虫害防治 4.1 农业防治
4.1.1 选育种植对病虫害抗性强的茶树品种。
4.1.2 加强茶园科学管理,增强树势,提高茶树对病虫害的抗性。4.1.3 采用相应农艺措施直接杀灭病虫。
4.2 生物防治措施:利用天敌和生物农药(包括动物源.植物源和微生物源农药)防治茶树病虫害。
4.2.1 茶园应加强对寄生性、捕食性的天敌保护,以虫治虫。4.2.2 利用有益的细菌、真菌、放线菌及其代谢产物防治病虫害。4.2.3 利用病毒治虫。病毒具有专一性、持效性长.效果好,对环境安全。
4.3 物理防治:利用各种物理因子(光、热等)人工或器具防治病虫害,如人工捕杀.灯光诱杀等。
4.4 使用天然化合物(包括矿物)防治病虫,主要包括昆虫提取液,植物提取液和天然皂类物质等,鱼藤酮、除虫菊、鱼尼丁、硅藻土等应有限地使用,秋茶后允许使用石硫合剂和波尔多液封园,减少次年病虫发生量,但不得在采茶季节使用,波尔多液用后,茶叶的铜含量不得超过 30mg/kg。
4.5 化学防治
4.5.1 禁止在茶园中使用的农药:三氯杀螨醇.氰戊菊酯.氧化乐果.甲胺膦等。
4.5.2 允许使用农药,联苯菊酯.溴氰菊酯.氯氰菊酯等,注意农药使用安全间隔期。
贵州省灵峰科技产业园有限公司
2014 年 5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