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财政保障机制情况汇报(5篇)

时间:2019-05-15 16:07: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财政保障机制情况汇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财政保障机制情况汇报》。

第一篇: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财政保障机制情况汇报

一、团风县情和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团风是1995年12月黄冈撤地建市时经国务院批准设立的新县,全县版图面积838平方公里,辖8镇2乡,287个行政村,2316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8万,其中农户8.15万户,农业人口32.01万人。团风是闻名遐迩的“名人故里”。近现代史上孕育了一大批仁人志士,革命家包惠僧、林育英、林育南,地质学家李四光,经济学家王亚南,哲学家熊十力,文学家秦兆阳,思想家殷海光,书法家张荆野,军事家林彪等“八大家”均诞生在这块土地上。团风区位优越,交通便利。紧临大武汉,与黄石、鄂州、黄冈三座城市相依,处于武汉城市圈的核心层,是鄂东连接武汉的桥梁和纽带。京九铁路,江北公路,106、318两条国道及“武英”、“大广”两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

近几年来,我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作全局,大力实施“工业经济强县、特色经济强乡镇、富民经济强村”的“三强战略”,初步形成了以钢结构、建筑建材、纺织服装、农副产品加工、医药化工为主的五大支柱产业。钢结构产业集群发展,“团风钢构”被省政府确定为全省首批重点扶持发展的52个成长型产业集群之一,中国建筑金属结构协会授予我县“中国中部钢结构产业基地”。建筑建材产业不断壮大。山河建设集团晋升为国家特级资质建筑企业,建筑业产值突破45亿元,并连续四年被省政府评定为全省建筑企业综合实力第二名。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已形成蛋鸡、优质稻、水产、生猪、花生、奶牛等六大农业板块。由于特色产业的支撑,我县县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主要经济指标连续保持两位数的高位增长。2010年,全县实现gdp29.58亿元,同比增长18.1%;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63亿元,增长50.1%;财政收入2.36亿元,增长50.4%,其中一般预算收入1.1387亿元,增长54.53%;全口径财政收入增幅在全黄冈市名列前茅,财政工作在全省财政与管理改革年度考核验收中,我县再次位居a等次;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3925亿元,增长28.41%;外贸出口2867万美元,增长96.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0.68亿元,增长67.9%,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8.87亿元,增长103.9%;农民人均纯收入2994元,增长20.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618元,增长23.6%。在全市争强进位综合考评中,我县有七项经济指标增速位列全市第一,连续两年获得全市第四名,在全省排第47位。今年4月底,全省县域经济现场会在黄冈市召开,团风是全市三个现场参观点之一。

二、我县农村公共文化事业经费使用及事业发展情况

建县以来,我县文化机构不断完善,城乡文化设施和群众性文化组织建设逐步加强。现有文化馆、图书馆(两馆都是原团风镇的,目前正准备兴建新馆,征地工作已完成,已落实部分资金)、文物管理所、电影院线公司、文化市场稽查队、新华书店等6个文化单位和10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广播电视站。2010年,文体、广电部门列入县级财政预算经费分别为65.64万元、110.97万元,村村通和广播电视维护26万元,“以钱养事”41.09万元,国家和省扶持农村电影“2131”工程建设51万元,扶持农家书屋建设12万元,文化站拉动内需建设32万元,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实物折款10万元,财政保障资金合计348.7万元。

(一)取得的主要成绩

按照上级要求,我县结合自身特点,明确提出了以文化体育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县、乡、村三级文化网络建设为纽带,以特色文化活动为支撑,以加强文化队伍建设为基础,以服务新农村建设为着力点,全县文化事业有了长足发展。

一是文化部门职能作用得以充分发挥。县图书馆、文化馆、文物管理所、电影数字院线公司(原电影公司),文化市场稽查队、县新华书店以及乡镇综合文化站,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送文化下乡、文物普查和文物保护、文化市场管理、公益电影放映、服务中心工作等方面作出了应有贡献。

二是农村文化体育基础设施逐步完善。自XX年以来,国家和省投资150万元兴建了54个农民健身场地。XX年,投资20万元维修改造贾庙综合文化站,投资32万元分别建成了回龙山、方高坪两个综合文化站,这两个文化站已于今年六月底竣工。

三是农村广播电视服务事业快速发展。我县下设九个乡镇广播电视站(即网络中心),2010年,共投入建设资金300万,新增有线电视用户8000户,创收801.19元。同时积极推进全县本级有线电视联网工作,认真搭建数字平台,目前已实现数模混传。近几年共投入资金100万元,对乡镇网络中心站房进行装修改建,使乡镇网络机房达到标准、美观、实用的目标。

四是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成效明显。我县共要完成20户以上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数531个,截至目前已完成508个自然村,有线电视覆盖率达91%。今年年底前将全面完成广播电视村村通的目标。大崎山无线发射基地已于今年6月18日正式投入使用,解决了山区人民看电视难的问题。

五是文化工程建设成效显著。与村级党支部党员活动室配套,大力推进“农家书屋”工程建设。2010年,全县已建农家书屋25家,组建团风农村数字电影院线公司,成立了10个农村放映队,年放映农村公益电影3432场,实现了全县一村一月放映一场电影的目标。大力推进农民健身工程,全县所建54个健身场地给农民忙时打场,闲时健身提供了方便,全县城乡上下,闲暇之余,随处可见农民秧歌队、腰鼓队、健身队、太极拳剑等群众健身活动场景,群众性文体活动蓬勃开展。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取得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缺资金。乡镇文化服务费用从XX年不足7万元提高到2010年的近40万元,虽然解决了服务人员的报酬,但硬件投入明显不足,与农民的文化服务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县乡镇文化站的实用面积都在50平方米以下,均属新建范畴,要建成一个实用面积不少于300平方米的文化站综合楼,建设资金在30万元左右。以方高坪、回龙山两个文化站建设为例,这两个文化站的建设资金投入均超过了27万元,每个项目缺口资金达11万元。二是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推进不快。近两年来每年落实到我县的农民体育工程只有8个左右,远远达不到乡镇、村组干部对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的实际需求。

(三)几点建议

为切实促进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发展,我们有以下三点建议。一是加大投入规模。近几年,中央和省市对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特别是文化项目建设的力度逐步加大,但资金投入规模较小。建议国家和省对乡镇文化站建设的资金投入应在50万元以上,对县图书馆、文化馆的资金投入应在200万元以上,对博物馆的资金投入应在300万元以上。这样,地方再配套资金,划拨土地,县乡文化设施建设才能有一定的规模和档次。同时建议中央和省加大对“村村通”运维和广播电视设备维护,电视台设备购置及设施维修,乡镇广播站设备购置、设施维修及站房维护,演播大厅新建项目,广播电台的新建及设备购置等投入。二是制订倾斜政策。对没有图、文、博三馆的新建县要摸底登记,出台扶持政策,优先解决新县“三无”问题,在资金投入上予以倾斜,并加强对“三馆”建设的跟踪督办,最好将新县“三馆”建设列入国家拉动内需项目。三是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建议以县图书馆、乡镇文化站、村级农家书屋为阵地,逐步建立和健全县图书馆、乡镇文化站、村农家书屋三级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网络,并以此为核心逐步形成县、乡、村三级文化建设网络。

三、我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中“以钱养事”机制运行情况

XX年,我县在黄冈市率先启动了乡镇综合配套改革工作,启动了“以钱养事”新机制,到XX年年末基本完成。经过三年多的运行,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以钱养事”新机制不断完善,服务“三农”的质效不断提高。

(一)我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基本构架

我县10个乡镇党政班子成员定编90人,班子成员减少61人,内设机构统一为“三办”(党政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经济发展办公室);乡镇事业单位只设财政所,定编150人;派出所、法庭、国土、林业、交管等按规定作为县直机关的派出机构,部分单位按区域设置;农业、农机、水产、水利、文化、计划生育、畜牧兽医等70个服务机构,整体转制为58个民办非企业性质的服务中心,956人全员退出事业编制,退出财政供养,组建的58个服务中心共聘用工作人员153人,实行新的“以钱养事”运行体制。

(二)运行“以钱养事”新机制的主要作法

我县“以钱养事”新机制的创建,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XX至2010年,连续四年被省委、省政府考评为优秀县市。我们的主要作法可以归纳为“五个规范”。

一是贴近农民,规范项目设置。我们以千家万户受惠作为基础,把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项目设置的重点,从农民的生产生活实际需求出发,自下而上设立服务项目。把关系全县农民日常生产生活,和关系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优势农业和板块农业发展的需要有机结合,服务项目从XX年的96项,XX年年的104项,提高到2010年的128项,其中文化服务涉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物保护、农村电影、农家书屋、文化信息共享等方面。

二是有情操作,规范人员聘用。坚持运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整合人力资源,解决服务的技术力量,公开招考从事农村公益性服务人员。在招考过程中,实行由个人申报、县人事部门牵头、行业主管部门参与、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打破传统的身份和地域限制,面向全社会公开进行。对一些比较专业和比较单一的服务项目,采取委托服务和派驻服务的办法进行,减少人员的配备,优化资源的配置。如农村电影放映服务,我们就委托设备、技术较好的县电影公司承担。

三是依法办事,规范项目合同。坚持依法办事,用合同的形式来明确各方面的权利和义务,确保新机制正常运行。在推行合同管理的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情况,建立不同的管理方式,定岗招聘服务人员,实行两个层次的合同管理,即服务中心与政府或主管局签第一层次的合同,服务人员与服务中心签第二层次的合同,委托服务和派驻服务的,则实行与主管局签订合同。为了充分调动服务中心和服务人员的积极性,我们今年在部分服务项目上试行“招投标”制,取得了明显效果。如农家书屋建设,县新华书店和县图书馆两家投标,最终新华书店凭借宽广的图书采购渠道中标。

四是科学管理,规范项目考核。县委、县政府制订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全县农村公益性服务“以钱养事”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健全了考核评估机制,推行《日记手册》、《服务跟踪卡》制度,加强对养事人员“事前、事中、事后”的日常管理。季度考核、年度考核时采取现场听取服务人员的述职,听基层干部群众对服务人员的意见,查看服务资料,根据考核的项目现场对服务人员的服务质效进行评议记分。对一些单一的服务项目,则采取项目完成后,由承包方申请,县综改办会同主管局进行专项考核,评定服务质效,结算服务合同。

五是增加投入,规范资金管理。从XX年的207万元,XX年年的402万元,2010年提高到530万元,农村公共文化服务投入稳步增加。为了确保各项公益性服务经费能够及时拨付到位,制定了《“以钱养事”资金管理办法》,实行按季度拨付,每季度由乡镇和县直业务主管部门对服务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按合同经费20%比例拨付,全年预留20%的资金作为年度考核资金,全额完成约定服务项目的经考核合格后全额拨付,未达到要求的按比例扣减服务经费。为了充分调动服务人员的积极性,巩固公益事业服务人员队伍,县政府全额安排了服务人员的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费和大病医疗保险费。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管理机制不活。“以钱养事”侧重的是服务人员的管理,他们退出事业编制后,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了他们的积极性。在管理过程中,制定的目标任务约束性不强,造成公共文化体育服务项目管理难度加大。二是考核体系明显滞后。文化服务与其他公共服务的物化特性有较大的区别,目前对文化服务的考核指标体系不健全。

(四)几点建议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有以下两点建议。一是建立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机制。县乡公共文化服务硬件投入应以中央、省为主,服务人员经费保障以地方为主的办法,稳步增加投入。二是出台统一的县乡文化服务考核标准。根据经济发展水平,省级出台文化服务质效考核体系,建立县乡文化服务考核标准。

我县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中虽然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离中央和省里的要求还有很大距离,与兄弟县市相比,也有一定差距。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扬长避短,再加力度,再添措施,力争把我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得更好。

第二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汇报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汇报

近年来,在区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利通区文体工作以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全面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入推进品牌文化建设,广大群众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城市文化软实力进一步提升。

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升基层文化阵地服务功能。近年来,我局抢抓机遇,把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积极争取国家和自治区项目和资金支持,全面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功能不断完善。投资了1530多万元,为乡镇文化站、社区文化中心、村级文化室、民间文艺团队、农民文化户等配备电脑、音响、乐器等设备,彻底解决了部分文化站 “空壳” 的问题;新建农家书屋133家,配备电脑48台,图书18.5万册,电子音响制品1XX余盘、报纸期刊3120份,在全市率先实现了 “农家书屋”行政村全覆盖的目标;新建优秀农民文艺团队、农民文化户等民间文艺团队20家;新建篮球场87个,为基层配备健身路径600多件;争取“乡镇健身工程”4个,分别建设了XX平米带看台的灯光球场,群众健身娱乐条件明显改善。

二、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活动亮点频频闪现。

坚持按照区委、政府的决策部署和要求,统筹安排,精心组织,成功举办系列文化活动,XX之区文化软实力显著提升。一是品牌活动影响深远。成功举办了XXXXX文化旅游节,本届文化旅游节历时2个月,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会等6项活动,为XX区群众奉献上了一道丰盛的文化大餐,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好评。二是民俗文化活动特色鲜明。在元旦、春节期间,共组织民间社火队开展社火巡演大拜年65场次;积极组团参加省社火大赛,荣获全省第六届、第七届、第八届社火大赛金、银、铜奖;成功举办了XX区首届元宵节花灯展,参展花灯达140盏,参观人数达10万人;开展“XXXXX”等民俗节庆活动为传统的民俗文化增添新的内涵。三是广场文化异彩纷呈。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喜迎十八大等重大节庆活动,组队参加了XX市红歌大赛,荣获一等奖和最佳风尚奖;依托居民文化大舞台,定期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专场演出,把文化的触角延伸到社会各个角落;开展了以“展XX风采,建XX之区”、“歌颂党、展风采”、“红歌嘹亮 畅想青春”、“生命畅想、和谐家园”等为主题的系列广场文化活动620多场次,一批歌颂党、歌颂祖国、歌颂幸福生活的精品文艺节目脱颖而出。四是基层文化活动覆盖面广。支持鼓励民间文艺团队建设,大力加强基层文体骨干参加各类业务培训,目前全区有各类民间文 艺团队50余支,队员1000余人, 一、二、三级社会体育指导员218名,成为我区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力量。认真实施“ 2131” 工程,农村电影覆盖率达到100%;深入开展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和农村实用知识竞赛等活动,累计送科普资料3万余份,图书10000余册,文艺演出100多场次,电影下乡近4000场次,通过各类活动的举办,城乡群众学文化、增知识、提技能的氛围日益浓厚。

三、精心筹办体育赛事,全民健身理念深入人心。

坚持把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人民体质”作为体育工作的根本点和出发点,以筹办体育赛事为载体,强化工作措施,有序推进全民健身活动。精选XXXX、XX、武术等比赛项目,参加省第七届民族运动会,摘得1金2银2铜,取得奖牌总数位居全市第一的好成绩;组织45名运动员参加省第十三届运动会,荣获 “体育道德风尚奖”,并赢得15.5金、15银、4铜和总分211.5分的优异成绩;成功举办了XXX第六届农民运动会和首届运动会,参加比赛的运动员和教练员、裁判员达3000多名,有力地推动了XX区竞技体育、群众体育、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开展;圆满承办了XX市首届和谐社区全民健身运动会,来自20多个社区XX多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以“百乡千村农民体育活动”为契机,连续3年在13个乡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趣味体育比赛,累计开展全民健身系列活动300多场次,参与群众达30多万人次。

几年来,我区文化体育工作先后获得省文化厅XX、XX文化工作考核先进市县二等奖,“自治区第十三届运动会”先进集体,XX市XX年元旦春节系列文化活动先进集体,全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先进集体,XX区党委政府XX目标责任考核二等奖、文化建设先进集体、农村社区全覆盖建设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四、再接再厉,奋力开创文体工作新局面

一是抓项目,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上有新突破。争取自治区专项资金支持,逐步完成未达标乡镇综合文体站改造建设任务,做好乡镇文化站评估定级工作。继续争取乡 “XXXX”全民健身路径工程,满足群众健身需求;加快基层文艺团队建设,加大生态移民点、社区文化中心、乡镇文化站、村文化活动室等文化阵地设备配置,进一步提升服务功能。

二是抓精品,在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上有新举措。全力打造XXXX文化旅游节等富有民族特色、体现时代精神、极具亮点品牌文化;紧紧围绕区委、政府中心工作,在全区范围内广泛开展系列文体活动,进一步激发广大群众热爱家乡、建设XX之区的热情;高质量举办社火展演、元宵节花灯展等春节民俗文化活动;通过举办各类展演展览活动深入挖掘回乡文化内涵;多元化举办体育赛事,展现利通区各族群众精神面貌和风采。

三是抓产业,在创造经济效益上有新进展。结合“一十百千万”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努力打造文化产业专业村镇、文化产业一条街,培育一批文化产业致富带头人;围绕苦水河沿岸旅游发展规划,培育壮大XXXXX旅游文化产业,促进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

第三篇:农村文化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农村文化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工作总结

xx县加强农村文化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汇报

近年来,我县各级党委、政府致力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大对农村文化工作的投资和关注,通过置换、购置和改扩建等多种方式,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乡镇文化站建设工作,农村文化事业有了新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有所改善,全县农村文化建设走上了

一个新台阶,农村文化建设呈现出可喜的局面。

一、农村文化建设受到应有重视

一是各级党委、政府按照中央和自

治区、地区关于加强基层文化建设工作的要求,切实提高对文化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坚持把文化工作摆在全县工作的重要位置。二是充分考虑、科学规划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采取政府投入、资产置换、资源整合等办法,新建、改建和扩建公益性文化设施。三是纳入干部考核指标,建立健全农村文化建设目标管理责任制。四是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严格市场准入,健全监控网络,开展经常性的巡查活动,加强对农村文艺活动的监管,引导农村文化市场健康发展。

二、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有了新的进展

各乡(镇)在财政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借助县政府文化惠民政策,积极争取专项资金,不断加大对乡镇文广站建设的投入和“农家书屋”建设的扶持力度。2008年1月12日下午,xx县文体局“农家书屋”揭牌仪式在叶尔特斯村隆重举行,此次全县共开设两家“农家书

屋”,捐赠图书1500余册。乡镇文广站和“农家书屋”成为了农民群众休闲娱乐、文艺活动和汲取农业科技知识的好去处,有效解决了农村实用科技图书少、致富信息匮乏的难题,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了一定的文化支撑。

三、农村主体文化活动影响不断扩大

一是积极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图书配送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等重点文化项目,产生了较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有力地推动了农村文化建设。二是按照“文化主导、部门联姻、广泛参与”的原则,开展丰富多彩的广场文化活动。仅2008年就精心组织广场文化活动80多场次,丰富了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三是从满足广大群众精神需求出发,开展好送戏、送图书、送电影的“三送”活动,精心编排形式活泼、贴近实际的节目,让农民群众在欣赏、娱乐的过程中懂政策、受教育、学知识,寓教于乐,取得了很好的效果。2008年,县文

化部门共组织县艺术团深入学校、社区和农村开展“送戏”演出230场次。立足服务“三农”和群众脱贫致富,与地区、县相关部门一同累计送科普书籍、实用技术图书?余册。开展进社区、下乡村、到学校“送电影”356场次。四是农村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抢救得到加强。我县认真贯彻落实上级有关指示精神,结合实际,采取有力措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展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普查工作。综合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各种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全面的记录,建立档案和数据库;建立县级和乡镇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在全县范围内广泛征集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资料,认真核对登记保存,并设立专题博物馆妥善保管;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采取命名、授予称号、表彰奖励等方式,鼓励其传承人(单位)积极开展传承活动。在民族聚集村落和特定区域,建立文化生态保护区;合理有度开发利用非

物质文化遗产。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文化、旅游产品的开发,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发挥优秀民间文化艺术在对外文化交流中的作用和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作用,弘扬伟大的民族精神,继承优良的传统美德。

全面部署民族民间艺术普查工作,举办多期培训班,聘请自治区、地区有关专家讲课。经全面普查,全县各乡(镇)共查明民间艺术30多项,经甄别后整理上报 3项,纳吾尔孜节,转场,花毡子制做。这些民间艺术以其独特的工艺和制作手法,以及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广泛流传。

四、农村文化市场管理发展和管理情况

为加强文化市场管理,xx县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始建于1992年4月,股级事业单位,核编人员3人,隶属于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随着法规的进一步健全,管理和执法职能逐步明确,原办公室的具体职能得到调整,到了2002年5

月,我县又增设了文化市场稽查队,配大队长1人,与文管办合属办公,属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也同样隶属于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

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和经济的发展,广大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求文思乐的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县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本着“开放搞活、扶持疏导、面向群众、供求两益”的方针,以“支持健康有益的、允许无害的、抵制低级庸俗的、取缔淫秽反动的”管理准则,积极培育和发展文化市场。经过近十六年的努力,文化市场布局逐步从县城向镇乡延伸,经营项目日臻多样化、现代化,已基本形成演出、娱乐、音像、电影、文物、艺术品、网络以及出版物在内的八大门类的综合性市场体系。同时充分发挥乡镇综合文化站的监督作用,采12全文查看

第四篇:西和县加快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西和县加快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西和讯(通讯员 阳芳)紧紧围绕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和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目标,西和县进一步加快完善布局合理、设施完善、功能齐备、服务方便、覆盖全县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人民群众真正享受到了文化建设的发展成果。

把改善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突破口,西和县先后投入资金653万元,建成了长道大寨和大桥龙凤2个高标准的文化大院、筹建了长道镇川口村等5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完善了长道、十里、石堡、何坝4个文化站的室内设施,并将洛峪、大桥、蒿林、太石河、石峡、西高山6个乡镇的文化站、107个村级文化活动室建设项目列入了西汉水流域整体开发项目规划。在全县城乡安装了662个阅报栏。2008年一年共完成了长道西团村、姜席镇张山村、十里青羊村、六巷乡上巷村等200家农家书屋的建设工作,为全县206个农家书屋配发图书26万册,书架600个,办公桌、椅200套,书架200个。今年17个乡镇185个行政村的“农家书屋”还在继续建设,到年底将实现全县范围内“农家书屋”的全覆盖。如今乡镇文化站、村级文化活动室已成为西和农村传播知识,进行娱乐的主阵地,成为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此外,西和县把农村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主要环节,不断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机构从业人员培训,目前已对农村文化活动场次从业人员举办了3期培训班,培训文艺干部26人。与此同时,西和县注重发挥农村文化骨干、文化能人、文化名人的积极作用,鼓励农民自办文化室、图书室,支持农民兴办农民书社、电影放映队,大力扶持民间职业剧团和农村业余剧团,加强农村业余演出队、业余电影放映队、文化中心户、农家书屋、农村义务文化管理员等业余队伍的培训,形成了一支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专兼职公共文化队伍,促进了农民自办文化的健康发展。日益完善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在塑造着新时代的农民,不断推动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第五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要加快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按照体现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的要求,坚持政府主导,加大投入力度,推进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加强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构建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是坚持以人为本、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的重要保障,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是统筹城乡文化发展、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支撑。

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虽然取得了相当大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文化事业经费投入不足,尚未建立比较完善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运行经费保障机制,城乡差距和区域差距较大。

二是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设施总量不足、质量不高、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依然突出,基层文化建设重硬件、轻软件,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比较严重。

三是公共文化服务的内容、形式、方法与城乡居民的现实需求还不相适应,以群众文化需求为导向的公共文化服务模式尚未形成。

四是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尚不健全,还存在多头管理、条块分割等问题,配套政策和法律法规不完善。

[措施]

中公教育专家总结以下措施,供考生参考: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是公共文化建设的重要目的。各级文化部门要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以政府为主导,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基层特别是农村为重点,加大投入力度,创新运行机制,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质量和水平。

一是继续加强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夯实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硬件基础。以重大文化工程为抓手,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为骨干,以县、乡镇和社区基层文化设施为基础,统筹规划,合理布局,逐步形成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二是稳步推进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改革,加强体制机制等软件建设。加快形成责任明确、行为规范、富有效率、服务优良的运行机制。积极推进劳动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引入竞争激励机制;扩大公共文化服务投入渠道,抓紧制定支持和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办法,确保政府对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渐增长,建立分区域的人均基层群众基本文化权益经费保障标准,建立公共文化服务经费保障机制。

三是整合公共文化服务资源,促进公共文化资源的共建共享。以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和契机,以地方党委、政府为主导,突破体制障碍,加大跨部门、跨领域、跨系统的文化项目的共建共享力度,加强基层文化资源的整合。

四是大力实施重大文化工程,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模式。高度重视数字文化服务在公共文化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十二五”期间,努力将文化共享工程建成资源优质丰富、技术先进实用、服务便捷高效、网络覆盖城乡的数字文化服务阵地。

下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财政保障机制情况汇报(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财政保障机制情况汇报(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调查问卷5篇范文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调查问卷 请您认真阅读问卷中的每一道题目,如实填写。您的回答对于我们得出正确结论非常重要。希望能得到您的支持与配合,谢谢! 请在选中选项上......

    浅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状(5篇材料)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专业论文 浅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状 浅析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状 【摘要】我组通过调研绵阳市三台县刘营镇农村书屋现状,总结出农村书屋存......

    如何构建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浅见

    如何构建农村社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浅见我国十一五规划纲领确定:“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大政府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广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概况

    广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基本概况 [摘要]文章介绍广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基本情况,提出“十二五时期”进一步完善和推进广西农村公共文化服务工作的基本思路。......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调研报告

    关于崂山区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调研报告 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大发展、大繁荣,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总结

    xx镇是于都的东大门,距于都县城仅17公里,323国道穿境而过,地势平坦开阔,交通便利......。近年来,xx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发展农村文化事业作为加强农村精神......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情况

    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人人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局党委等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下,越秀公园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入快速发展的新阶段。期间举办了......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 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是指:结合当地实际,坚持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便利性,在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如何形成网络健全、......